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仰卧位综合征

仰卧位综合征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一、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严重者可危及母婴生命。

二、临床表现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妊娠晚期妇女,偶见于腹腔巨大卵巢肿瘤患者,一般

认为主要与孕妇体位有关,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如取仰卧位,增大的妊娠子宫可压迫下腔静

脉,使下腔及盆腔内静脉回流受影响,回心血量减少,右心房压下降、心搏出量随之减少,

从而引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的一系列表现。临床发现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症等子宫异常增大

的孕妇更易患本征,也提示其发生与下腔静脉受压有关。因此,又有人称其为下腔静脉综合

征或体位性休克。但并非所有孕妇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有人认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还与精神、神经性因素以及神经丛受刺激有关。

在局麻下做手术者本症发病率为2.04%,而硬膜外麻醉下做手术者则高达20%,分析其

原因,发现硬膜外麻醉能阻断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麻醉平面以内的血管发生扩张,血液淤

滞,从而减少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成为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也说明神经反射也能影响心脏

功能和血压变化。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症状表现为妊娠晚期孕妇取仰卧位数分钟后,部分人即出现休

克症状。表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检查可发现患者频频打哈欠、全身出冷汗、脉搏加

快、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30mmHg或下降至80mmHg以下,随血压下降胎儿也受影响,

表现胎心率加快,胎动增强,继而胎心率慢,胎动减弱,出现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表现。如长

时间仰卧位,下腔静脉受压过久,还能使下腔静脉压升高,绒毛间腔内压力也升高,经动物

实验证明,可因此引起胎盘早剥及出血。

三、发病原因

1、人的血压高低,与心脏排出血量、循环血容量、血管外周阻力、血液粘稠度、血管弹性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又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2、随着胎儿不断增大,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盆腔和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到达心脏的血液骤减,导致心排血量迅速下降,血压随之降低。

3、增大的子宫还会压迫横隔,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心脏血管扩张,同样导致血压下降。

4、妊娠晚期,子宫本身的用血量约占全身的16.67%,也会使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继而血压下降。

四、预防处理

1、左侧卧位

如术前产妇常有此征发生,手术开始便应使产妇向左侧倾斜10度~15度,若于术中发生此征时,则立刻改为左侧卧位,以及时地解决巨大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恢复正常的回心血量。

曾有人在腰麻下剖宫产时,使产妇向左侧倾斜10度,发现胎儿脐静脉及脐动脉的氧饱和度分别为63.9%及25.1%,而平卧时仅分别为45.1%及14.3%。有人则提倡斜—屈卧位,即产妇向左倾斜10度,右大腿抬高10度,结果发现斜—屈位腰麻下剖宫产时,脐静脉血氧饱和度为65%,而平卧位时为45%。以上均说明左侧卧位之重要性。

2、上肢静脉输液

因上肢静脉输液不受下腔静脉压迫的影响,液体可直接经上腔静脉回心而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刘萍等(1980)在硬膜外麻醉下,对60例剖宫产手术进行了对照观察:上肢静脉输液组,血压平稳在90mmHg~100mmHg者占89.9%,脉率平均91次/min;下肢静脉输液组,则血压降到80mmHg以下者占46.6%,脉率平均为102次/min。说明剖宫产中上肢静脉快速输液确有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作用。

但是,必须注意,如经上述处理,低血压仍不能得到纠正时,就应考虑是否有造成血压下降的其他原因,并及时处理。

仰卧位综合征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一、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严重者可危及母婴生命。 二、临床表现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妊娠晚期妇女,偶见于腹腔巨大卵巢肿瘤患者,一般 认为主要与孕妇体位有关,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如取仰卧位,增大的妊娠子宫可压迫下腔静 脉,使下腔及盆腔内静脉回流受影响,回心血量减少,右心房压下降、心搏出量随之减少, 从而引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的一系列表现。临床发现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症等子宫异常增大 的孕妇更易患本征,也提示其发生与下腔静脉受压有关。因此,又有人称其为下腔静脉综合 征或体位性休克。但并非所有孕妇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有人认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还与精神、神经性因素以及神经丛受刺激有关。 在局麻下做手术者本症发病率为2.04%,而硬膜外麻醉下做手术者则高达20%,分析其 原因,发现硬膜外麻醉能阻断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麻醉平面以内的血管发生扩张,血液淤 滞,从而减少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成为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也说明神经反射也能影响心脏 功能和血压变化。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症状表现为妊娠晚期孕妇取仰卧位数分钟后,部分人即出现休 克症状。表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检查可发现患者频频打哈欠、全身出冷汗、脉搏加 快、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30mmHg或下降至80mmHg以下,随血压下降胎儿也受影响, 表现胎心率加快,胎动增强,继而胎心率慢,胎动减弱,出现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表现。如长 时间仰卧位,下腔静脉受压过久,还能使下腔静脉压升高,绒毛间腔内压力也升高,经动物 实验证明,可因此引起胎盘早剥及出血。 三、发病原因 1、人的血压高低,与心脏排出血量、循环血容量、血管外周阻力、血液粘稠度、血管弹性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又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2、随着胎儿不断增大,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盆腔和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到达心脏的血液骤减,导致心排血量迅速下降,血压随之降低。 3、增大的子宫还会压迫横隔,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心脏血管扩张,同样导致血压下降。 4、妊娠晚期,子宫本身的用血量约占全身的16.67%,也会使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继而血压下降。 四、预防处理 1、左侧卧位

控制性降压技术讲课稿

控制性降压技术

控制性降压技术 第一节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若仅将控制性降压技术看作为减少手术出血的主要措施而广泛采用,未必妥当。临床经验表明,适应证选择不当或病人管理不妥可引起各种各样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在拟实施控制性降压前要权衡利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及手术要求严格掌握好适应证。 其适应证有: 1、大血管手术时降低血管张力由此可避免术中剥离或钳夹血管时损伤血管壁,如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结扎或切断术等; 2、减少手术中出血/渗血由此可提高那些出血较多、止血困难的手术安全性,如颅内血管瘤、动脉瘤、脑血管畸型、脑膜瘤和后颅凹部位手术,以及全髋置换术和膀胱癌根治术等; 3、为精细、深部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野降压期间随着渗/出血减少,手术野显得相对“干燥”便于手术医师操作,如内耳开窗术、垂体及下丘脑等脑深部手术; 4、加强血液保护减少术中输血适用于血源紧张、大量输血有困难或须限制输血的病人(如病人体内存在P抗体); 5、防止或控制麻醉期间的血压过度升高、血压过度升高可引起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

6、扩充血容量和/或防止高血压危象如嗜铬细胞瘤病人,手术切除肿瘤前适当地降血压有利于扩充血容量并防止高血压危象的出现。 二、禁忌证 主要从病人全身情况、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以及控制性降压操作者技术水平三方面进行判定,包括: 1、实施控制性降压技术操作者对该技术的生理和药理知识缺乏全面了解。 2、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除外用于降低心脏负荷为目的者),如心脏病、动脉硬化(脑动脉、冠状动脉)、严重高血压等; 3、重要脏器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 4、全身情况差,如严重贫血、休克、低血容量或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 5、相对禁忌证:高龄、颅内压增高、缺血性周围血管性疾病、既往有过静脉炎和/或血栓形成病史、闭角性青光眼(禁用神经节阻断药)。 第二节常用药物和降压方法 一、常用控制性降压药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得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可以由于自主神经损害而导致,治疗方法如下: 1、防止加重因素:过快改变体位、早晨、大餐、长时间倚靠、温暖环境、增加胸腔压力(咳嗽、排尿与排便)与扩张血管药物 2、弹力袜子 3、减少盐得丢失,吃氟氢可得松0、1mg /日 4、收缩血管药物 a) 增加血管阻力,米多君10mg2-3次/日,苯丙醇胺25mg3次/日 b)减少容量:双氢麦角胺 c)间接药物:麻黄素 5、防止血管扩张 a) 前列腺素合酶抑制剂: 吲哚美辛(消炎痛)与氟比洛芬 b)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胃复安与多潘立酮 c)β—2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 6、防止餐后低血压 a)防止胃充盈: 少食多餐 b) 腺苷受体阻滞剂:咖啡因250 mg c) 起床前或饭前浓咖啡或茶 d)饮水:快速饮水、餐前5分钟饮水120-480ml,每天入量2-3升e) 活动,增加去甲肾上腺素 f) 多肽释放抑制剂: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 g) 其她药物: 布洛芬400 mg; 苯丙醇胺25 mg;麻黄素滴鼻1到2 次 7、增加心脏输出: 心得静与扎莫特罗

8、增加红细胞数:红细胞生成素 9、减少夜间多尿:去氨加压素 10、减少舒张期跌倒,溴比斯得明60mg 11、防止卧位高血压:减少氟氢可得松、晚6点后不用血管收缩药物、睡眠去枕、使用ACE抑制剂依那普利(上床后最大量) 低血压食疗;低血压吃什么 食疗 治疗低血压病,尚无特效得药物。体育疗法与饮食疗法“双管齐下”,才就是治愈本病得有力措施,可逐渐提高病者得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上升并稳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压带来得种种不适症状。 低血压病人得饮食选择包括下列几点: 1、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得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 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得食物,诸如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得供血量,提高血压与消除血压偏低引起得不良症状。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欲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得食物与调味品,如醋、糖、胡椒、辣椒等。 治低血压小偏方 1、核桃仁40克,党参30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次。 2、莲子20克,大枣6枚,生姜6片,水煎服,每日2次. 3、陈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 4、人参、莲子各10克,冰糖30克,隔水炖熟,吃莲子喝汤。 低血压食疗十二方饮食治疗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预防及处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预防及处理 导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这种疾病主要的表现是我们在进行仰卧体做的时候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它可能是因为我们身体的血流量不足导致的。对于仰卧位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这种疾病主要的表现是我们在进行仰卧体做的时候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它可能是因为我们身体的血流量不足导致的。对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有一定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方位,来恢复体内的血流量或者输出血液等方法。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晚期孕妇取仰卧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严重者可危及母儿的生命。 预防及处理 (一)左侧卧位如术前产妇常有此征发生,手术开始便应使产妇向左侧倾斜10度~15度,若于术中发生此征时,则立刻改为左侧卧位,以及时地解决巨大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恢复正常的回心血量。 曾有人在腰麻下剖宫产时,使产妇向左侧倾斜10度,发现胎儿脐静脉及脐动脉的氧饱和度分别为63.9%及25.1%,而平卧时仅分别为45.1%及14.3%。Clemetson等则提倡斜—─屈卧位,即产妇向左倾斜10度,右大腿抬高10度,结果发现斜——屈位腰麻下剖宫产时,脐静脉血氧饱和度为65%,而平卧位时为45%。以上均说明左侧卧位之重要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2014年护理资格知识:降压药最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解析

1.下列降压药最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是。 ( C ) A.利血平 B.甲基多巴 C.胍乙啶 D.氢氯噻嗪 E.可乐定 2.关于尿糖的形成与机制,错误的是 ( B ) A.动脉血通过入球微动脉进入肾小球 B.血中葡萄糖大部分通过滤过膜 C.未被重吸收的糖,出现在尿中形成尿糖 D.尿糖浓度与血糖浓度增高成正比 E.葡萄糖是否出现于尿中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肾血流量及肾糖阈3个因素3.护士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则不包括: ( D ) A.保护隐私 B.健康促进 C.紧急救治 D.告知病人病情 4.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E ) A.防腐 B.无菌 C.消毒 D.无菌操作 E.灭菌 5.确定护理诊断时应注意: ( C ) A.护理诊断是关于病人疾病所引起的生理问题 B.一个疾病只有一项护理诊断 C.一项护理诊断针对一个护理问题 D.一项护理诊断说明一种病理改变 6.关于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错误的是: ( C ) A.急起高热,反复惊厥 B.嗜睡、昏迷 C.早期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 D.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呼吸衰竭 7.不属于区域性灌注疗法的用药是 ( B ) A.血管收缩药 B.造影剂 C.化学治疗药物 D.溶栓剂 E.血管扩张药 8.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易发生于 ( C ) A.肺炎患者输血后 B.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后 C.严重免疫缺陷性疾病输血后 D.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后

E.白血病患者输血后 9.有关开角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时间哪项正确 ( C ) A.用药物治疗1周后 B.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时 C.应用各种药物而且在最大药量治疗下眼压仍不能控制时 D.药物治疗2周后 E.眼压控制2天后 10.全身麻醉术后未清醒时最合适的体位是 ( D )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半坐卧位 D.平卧头偏一侧 E.头低脚高位 11.下列有关护理工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 A.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B.起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36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大包装 C.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D.灭菌物品提倡使用小包装,无菌棉球或纱布罐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E.治疗室、处置室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 12.使用约束带时,错误的是 ( D ) A.使用约束带前应向家属解释目的和意义,取得配合 B.严格掌握约束带的适应证 C.带下应垫衬垫,固定时松紧适宜 D.为便于松解,宽绷带应打活结 E.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13.某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输入全血1200mL后出现手足搐搦、皮肤黏膜出血、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你认为可能是 ( D ) A.急性心力衰竭 B.血清病型反应 C.溶血反应 D.枸橼酸中毒 E.超敏反应 14.术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严禁局部按摩是为了防止发生: ( D ) A.小动脉萎缩 B.腿挛缩变形 C.脑血管动脉瘤 D.肺栓塞 15.初级卫生保健又称 ( A ) A.基层卫生保健 B.低级卫生保健 C.农村卫生保健 D.一级卫生保健 E.综合卫生保健 16.能高亲和抗体IgE的细胞是 ( B )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真的是3min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真的是3min,20/10mmHg吗? 2017-02-11 来源:医脉通 作者: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李凯医生 相信神经科医生,从实习开始就时不时面对上级的提问: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1996年,全球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专家凑在一起,制订了一个诊断标准沿用至今: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 is a reduc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20 mmHg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10 mmHg within 3 min of standing. An acceptable alternative to standing is the demonstration of a similar drop in blood pressure within 3 min, using a tilt table in the head-up position, at an angle of at least 60°. 就是站立(或至少60°的直立倾斜试验)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Hg及以上。 这似乎是一个标准答案已经通行二十年了。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们先看一个不一样的,MSA诊断标准里面,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要求是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至少30 mmHg, 舒张压至少15 mmHg。要严格一些了,是不是有点让人分裂? 另外,3分钟就够了吗?2015年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上的一个欧洲多中心研究,一共入组了349名MSA患者,54%的患者站立3分钟内满足上面的SBP/DBP 20/10 mmHg标准。如果坚持测量到站立10 分钟,72%的患者满足上述的SBP/DBP 20/10 mmHg标准。那么这个时间是不是要松动呢?站立第4分钟血压掉下来和第3分钟掉下来真的有那么大区别吗? 定义更新 专家们当然也认识到要与时俱进。于是在2011年,自主神经领域的专家们又开了个会,做了一定的更新。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s a sustained reduc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20mmHg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10 mmHg within 3 min of standing or head-up tilt to 60° on a tilt table. 这一句看起来和之前一样吧。但是,现在对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认识较前有了更多进步。很多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其实躺下来的时候血压经常高于正常。如果一个患者卧位时收缩压170 mmHg,即使站起来掉上20 mmHg,还剩150 mmHg,保证脑灌注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叫体位性低血压,实在是低不起来呀。因此,下面这句补充很重要: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压迫综合征监测及处理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压迫综合征监测及处理 发表时间:2010-08-26T08:56:04.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靳淼[导读] 由于产妇在分娩期间机体代谢率增高,需氧量较大,足月时的耗氧率较未妊娠时约增高10% 靳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150300)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6-0157-02 【摘要】本文通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时发生的10例“仰卧位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认为: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有发生仰卧位压迫综合征的危险,提示临床麻醉医师应提高警惕,加强术中监测,一旦发生必须立即给于处理。其发病机理是因麻醉后暖肌松弛,子宫失去支撑作用而使血压下降,又因产妇微循环机能减退,毛细血管动脉侧收缩,静脉侧血管扩张充血,所以对休克的耐受性较差等。抢救方法以立即给氧,垫高右腰部并把子宫推向左侧。本组10例无死亡,术后恢复顺利,切口甲级愈合,母婴均健康出院。【关键词】仰卧位压迫综合征术中监测 我院自2008年~2009年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共470例。其中发生仰卧位压迫综合征1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均为女性,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为26岁,均为足月待产孕妇。其中21~25岁5例,26~32岁5例,取出胎儿最重4700克,最轻为2200克,平均胎重为3450克。 1.2麻醉方法及用药本组10例均采用连硬外麻醉,子宫下段剖宫产选择T1~L2间隙穿刺,向上置管,腹膜外剖腹产则选择T12~L1椎间隙穿刺,向上置管,使用药物均为2%利多卡因。 1.3临床表现及处理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在5~10分钟内突然发生头昏,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打哈欠,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骤降,多数下降至30~60mm汞柱,甚至有的血压脉搏不能测及,表现为急性循环衰竭。 2 讨论 由于产妇在分娩期间机体代谢率增高,需氧量较大,足月时的耗氧率较未妊娠时约增高10%,膈肌随妊娠子宫增大而上移,心脏亦向左移位,其活动也受限制,同时在妊娠期中血浆溶量逐渐增加,易导致生理性贫血,对循环和呼吸均可能发生影响。又因产妇微循环机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动脉侧收缩,静脉侧血管扩张充血,所以对休克的耐受力较差,产妇腹内压增高于术中易发生血液动力学变化,所以在术中一定要严密观察病人,以免造成母体及胎儿的意外事故。 为了避免仰卧位压迫综合征的发生,笔者认为与麻醉师所选用的药物有着直接关系,本组10例仰卧位压迫综合征中均采用2%利多卡因,又因利多卡因弥散性强,潜伏期短诱导快之特点。产妇的腰椎发生代偿性的改变,有利于局麻药的迅速吸收,麻醉平面易扩散,且作用时间快等特点。另外要严格控制平面,在推注药物时不能过快,防止麻醉平面过高过广,而过高过广下腔静脉受压。一旦发生仰卧位压迫综合征时,可左侧卧位右臀部垫高10~15度,立即给氧吸入,加快输液,用适量的麻黄素,在术中可将子宫推向左侧托起,以解除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一般没有生命危险。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致仰卧位压迫综合征常常骤然发生,应在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时严密观察病人,一旦出现及时处理,确保母体及胎儿的安全。 我院在发生10例仰卧位压迫综合征中,经及时处理虽没有发生意外事故,但对仰卧位压迫综合征的发生随时要有所警惕。参考文献 [1]吴珏,等.实用麻醉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82~583. [2]李德馨.何谓下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南京医学,临床麻醉学副刊,1984,(1): 38.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预防及处理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预防及处理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这种疾病主要的表现是我们在进行仰 卧体做的时候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它可能是因为我们身体的血流量不足导致的。对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有一定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方位,来恢复体内的血流量或者输出血液等方法。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晚期孕妇取仰卧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严重者可危及母儿的生命。 预防及处理 (一)左侧卧位如术前产妇常有此征发生,手术开始便应使产妇向左侧倾斜10度~15度,若于术中发生此征时,则立刻改为 左侧卧位,以及时地解决巨大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恢复正常

的回心血量。 曾有人在腰麻下剖宫产时,使产妇向左侧倾斜10度,发现胎儿脐静脉及脐动脉的氧饱和度分别为63.9%及25.1%,而平卧时仅分别为45.1%及14.3%。Clemetson等则提倡斜—─屈卧位,即产妇向左倾斜10度,右大腿抬高10度,结果发现斜——屈位腰麻下剖宫产时,脐静脉血氧饱和度为65%,而平卧位时为45%。以上均说明左侧卧位之重要性。 (二)上肢静脉输液因上肢静脉输液不受下腔静脉压迫的影响,液体可直接经上腔静脉回心而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刘萍等(1980)在硬膜外麻醉下,对60例剖宫产手术进行了对照观察:上肢静脉输液组,血压平稳在90mmHg~100mmHg者占89.9%,脉率平均91次/min;下肢静脉输液组,则血压降到80mmHg以下者占46.6%,脉率平均为102次/min。说明剖宫产中上肢静脉快速输液确有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作用。 但是,必须注意,如经上述处理,低血压仍不能得到纠正时,就应考虑是否有造成血压下降的其他原因,并及时处理。 相信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介绍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你们应该都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去治疗仰卧位低血压这种疾病了吧。仰卧

血压控制目标

血压控制目标: 1、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 2、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3、伴有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 4、舒张压低于60 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 原则: 降压达标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点;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应慢一点。 策略: 1、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2、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 3、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 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长期治疗原则:一般来说,高血压病人需要终身服药。对部分1、2级高血压患者在较长时间理想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或逐渐停药观察。若血压再次升高,必须恢复药物治疗。

2、个体化原则:由于每位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其发病机理也不尽相同,对治疗(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治疗方法、药物及剂量,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3、小剂量开始: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的(当剂量从小逐渐增加到中等量时,药效也逐渐增加,到中等量后药效增加就很小,而不良反应和毒性可呈对数级增加);应为病人确定一个最小的有效量,既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又将不良反应降得最低。 4、优先选择长效制剂:长效降压药(谷峰比值>50%)每天服用一次,能持续24小时的降压效果,包括防止清晨血压急剧升高,起到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Greenberg汇总了26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每日3次用药与每日1次相比,坚持用药的比例分别为52%和73%。 5、联合应用:药物联合通过不同的机制降压→降压疗效↑;不同类药物的副作用可能相互抵消;不同峰效应时间的药物联合有可能延长降压作用时间;联合用药一般只需小剂量→不良反应发生↓。 10mmHg法则(Rule of TENS):每加用一种药物可使血压降低10mmHg。 联合用药的适应症: 1、一种药物达足量而血压不能控制时; 2、患者血压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 3、患者并存多种危险因素或疾病; 4、注意药物价格,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费用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适合不同病人的联合降压方案: 1、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ACEI/ARB+利尿剂,CCB+ACEI/ARB 2、高血压合并房颤: ARB/ACEI+β-受体阻滞剂 3、高血压合并心衰: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 4、高血压合并冠心病:β-受体阻滞剂+ CCB + ACEI 5、高血压合并心梗:ACEI/ARB +β-受体阻滞剂 6、高血压合并心率快:β-受体阻滞剂+ CCB 7、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症:CCB + ACEI 8、高血压肾病: ACEI+ARB+CCB 9、高血压合并脑中风: CCB+利尿药, CCB+ACEI,ACEI/ARB+利尿药 10、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动脉硬化: ACEI/ARB + CCB 1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长效CCB+利尿药 12、急进型高血压: CCB+ACEI/β-B+利尿药 13、难治性高血压:利尿药+CCB+ ACEI +β-B,必要时加α-B+醛固酮拮抗药 常用降压药简介: 1、钙通道阻滞剂(CCB):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钙拮抗剂还能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缩血管效应,减少肾小管钠重吸收;钙拮抗剂降压起效迅速而强力,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对糖脂代谢无影响。 分类: 二氢吡啶类:包括尼群地平、硝苯地平(拜新同、伲福达、心痛定)、氨氯地平(络活喜、压氏达、安内真)、非洛地平(波依定、康宝得维)等地平类药物

以晕厥为主诉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8872001.html, 以晕厥为主诉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例分析 作者:周健秦明照梁颖慧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21期 病历摘要 患者,男,71岁,主诉“一过性意识丧失3分钟”。下午乘地铁到站站起后感头晕,下车时眼前发黑,随即意识丧失,并摔伤头部,约3分钟后自行恢复意识。无头痛、抽搐、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二便失禁及肢体感觉运动异常,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无心悸、大汗及饥饿感。近日无腹泻,进食、二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16年,近3年坚持服替米沙坦40mg/日,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日,血压控制在120~130/70~80mmHg,1周来自测血压150/80mmHg,2天前将替米沙坦加至80mg/日。平时偶有坐位或卧位站起较快时轻度头晕,多为晨起或餐后发作,持续数秒自行缓解。2型糖尿病8年,坚持口服二甲双胍1000mg/日,近半年HbA1c在6.5%~7.2%。前列腺增生5年,近1年服用非那雄胺、特拉唑嗪2mg/晚治疗。日常活动耐量正常。否认冠心病、脑卒中、帕金森病史、下肢静脉曲张、近期长时间飞行、卧床、手术、外伤史。否认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血压。130/80mmHg(平卧位10分钟后),125/75mmHg(坐位),105/60mmHg (立位2分钟,感轻度头晕)。神清,精神可,构音清晰,定向力正常,对答切题。左额部直径2 cm的血肿,眼震(一),唇甲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哆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即刻血糖:7.8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初步诊断晕厥原因待查:体位性低血压可能性大。 病例分析 搜索晕厥的原因,重点锁定体位性低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过性意识丧失即晕厥在老年人中的年发生率为6%,常见原因有:①体位性低血压;②神经介导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性晕厥、情景相关性晕厥、疼痛性晕厥;③脑血管性晕厥,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④心律失常;⑤器质性心脏病,包括主动脉瓣狭窄、急性心肌梗死、肥厚梗阻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包填塞、肺栓塞等疾病。

剖腹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剖腹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剖腹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临床观察和预防方法。方法对本院136例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病例,就麻醉成功后发生时间、血压下降程度、对升压药的反应、体位变化等方面进行了临床分析。结论产妇在麻醉后取仰卧左倾15°~30°的体位可以有效预防并减少(SHS)的发生。 【关键词】剖腹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方式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困难分娩及社会因素分娩被安全无痛苦的剖腹产所代替,但术中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可危及母子安全。SHS是足月妊娠孕妇仰卧3~7 min 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及髂总静脉等致回心血量骤然减少,心搏出量下降,患者出现心慌、气促、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细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故又称体位性休克,当产妇转为左侧卧位后,上述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与相应的对症处理,能明显降低SHS的发生。现将笔者所遇到的136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近3年来本院行剖腹产术患者共有3092例,其中有136例发生了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年龄22~45岁,此综合征多出现于仰卧位状态下硬膜外给药后3~20 min,出现如心慌、气促、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细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其中有38例在妊娠中晚期即有仰卧位不适现象,因此,术前询患者卧位习惯,对预防本综合征发生是很重要的,常规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快速静脉滴注平衡液500~1000ml,同时将手术床左倾15°~30°或用立体三角形软垫将右臂抬高15°~30°,麻醉后严密观察产妇有无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打呵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出冷汗、脉搏细 速、血压下降等先兆现象。其中3例当注入2%利多卡因5 ml,穿刺点为L1~2,向上置管3 cm,麻醉平面达T6-L1,此时血压骤降至70/40 mm Hg,脉 搏增至145次/min,并诉胸闷,呼吸困难,经纯氧辅助呼吸,给麻黄素10 mg静脉推注或(和)25%葡萄糖静脉推注等抢救措施,孕妇、新生儿均安全无恙,本病例术前无心血管疾患,也无麻醉药不良反应,无脊麻表现。本组136例仰卧位低血压再现的时间和症状,见表1。

体位性低血压该如何处理

体位性低血压该如何处理 体位性低血压是低血压的一种类型,又叫做直立性脱虚,其指的是由于人身体体位的改变而造成的一种低血压,例如当我们身体蹲了很长时间后突然的起身就会有头晕眼花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我们身体体位的改变使得人体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那么面对体位性低血压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疾病处理:  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避免因晕厥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  体位性低血压除病因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合理饮食,补足营养,避免饮食过饱或饥饿,不饮酒。 ⑵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⑶症状明显者,可穿弹力长袜,用紧身腰带。对少数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也可给药物治疗,如中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并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⑷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站立时动作应缓慢,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即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也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做好体位转换的过渡动作,即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从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包括四类: ⑴抗高血压药:以胍乙啶和神经节阻断药最常见,其他还有肼苯哒嗪、双肼苯哒嗪、优降宁和α-甲基多巴等。这类药物都能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 ⑵镇静类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氯丙嗪后最多见。氯丙嗪除具安定作用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

外还能使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⑶抗肾上腺素药:如妥拉苏林、酚妥拉明等,它们作用在血管的α-肾上腺素受体(收缩血管的受体)上,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 ⑷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等,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所以,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必须提高警惕,注意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预防的方法有: ⑴告诉病人应用此类药物后不要突然站起,最好静卧1~2小时,站立后如有头晕感觉,应继续卧床休息。 ⑵用药后,夜间起床大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夜间最好不入厕大小便。

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机制及处理

图示: 1)巨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图中示红色剑头)后,血压往往骤降,血压很低时甚至压迫主动脉),系【腔静脉回心血量骤减】所致,同时【心脏容积略微缩小】。 2)下腔静脉被巨大子宫压迫段的远端血流,可以通过奇静脉,经上腔静脉回流入心脏,从而取得了静脉回心血量的部分代偿,血压下降可以不明显。但是,奇静脉的解剖畸形较多(一般无法预测),因此,对奇静脉回流代偿不好的病人,血压骤降往往特别明显,显然增加了危险程度。 3。为减轻巨大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剖腹产硬膜外麻醉后的产妇,应该改取右侧垫高20度的仰 卧体位,以使子宫向左偏离下腔静脉。 (左图)平时,妊娠后期的孕妇,在取仰卧时,整个巨大子宫压在脊柱前的下腔静脉(图中示蓝色,在右侧)和腹主动脉(图中示红色,在左侧),孕妇不能适应这种回心血量减少的干扰,必然自动改为侧 卧位。 (右图)孕妇在侧卧位下,巨大子宫离开了脊柱前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 足月临产妇在硬膜外腔麻醉发生作用以后,腹肌对巨大子宫的衬托作用消除,在平仰卧位下,巨大子宫足以完全压扁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所以特别容易发生血压骤降,在奇静脉转流良好的产妇尚可以取得代偿;如果产妇的奇静脉代偿性转流性差时,产妇就可以陷入严重休克状态。所以,临床上强调,产妇在硬膜外腔麻醉后,必须取做右侧垫高20度的卧位,以使下腔静脉离开巨大子宫的压迫。

(转自山东麻醉论坛) 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预防及处理: 1.破宫产术前应常规仔细询问孕期体位喜好及改变体位后有何不适,尤其是胎儿较大.双胎.肥胖产妇. 无力型产妇。 2.硬膜外腔用局麻药之前,应经上肢静脉快速输注晶体液1000ml以扩充血容量,必要时可以肌注麻 黄素10mg预防低血压。 3.局麻药注入后,将手术床转向左侧倾斜20°~30°,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4.一旦发生SHS,采用下列措施:①面罩吸氧;②加快输液速度,如果系下肢输液者,立即改经上肢静脉输液,以加强上腔静脉回流;③静脉注射麻黄素,但不宜选用与催产素有协同作用的甲氧胺或新福林,以避免血压骤升;④争取尽早取出胎儿,以降解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⑤做好新生儿窘迫的抢救工 作

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妇产科随机抽取的5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应用护理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25 例患者中发生低血压综合症者2例,对照组25例患者中发生低血压综合症的患者9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降低剖宫产患者的低血压综合症的发生,使手术顺利完成。 【关键词】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护理干预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又称为主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和妊娠期体位性休克,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也可发生在妊娠晚期。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当孕妇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导致回心血量急剧减少,临床表现为心慌、低血压、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可造成胎儿缺氧、酸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后果。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发生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妇产科随机抽取的5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年龄20-39岁,体重48-88Kg,身高155-178cm,孕37-41周;对照组年龄21-40岁,体重50-91Kg,身高153-176cm,孕37-41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比较都无显著差异(P>0.05)。 入选和排除标准:所有入选患者无器质性疾病及无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多胎妊娠、巨大儿、脐带绕颈、胎儿异常不入组本研究。 1.2 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完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常规检查,进入手术前护理人员详细询问患者妊娠晚期是否出现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类似症状,若出现过,提高警惕;术前持续监测其心电图、血压、心率及血氧,在其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对于平常血压低的患者可适当扩容输注溶液500-1000ml,对于术中出现采取改变体位,加大供氧,加快输液或应用少量麻黄素等处理;对照行常规护理。 2 结果 2.1 剖宫产低血压综合症的诊断标准(1)妊娠晚期(孕周≥28周);(2)仰卧5min以上;(3)孕妇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血压迅速下降,侧卧时以上症状立即消失或减轻。

仰卧位低血压 综合征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四班白玉滢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为妊娠晚期孕妇在仰卧位时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以及心率的过速和过缓等症状,当转为侧卧位后,症状立即消失的一组综合征。过去有人也称其为“妊娠后期仰卧位循环性虚脱”“妊娠期体位性休克”“体位性休克”“妊娠晚期下腔静脉综合征”等。此症严重者可以危机母儿生命。一、发生率 关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报道高低相差较大,低者只有1%~2%,高者可以达到30%。发生率相差如此之大,主要是由于诊断标准的不同和统计方法的差异所致。低者只报道重症患者,而高者则将轻症患者也包括在内。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后开始重视,临床报道也日渐增多,据统计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发生率约为20%。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关于本症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学说较多,但主要的有以下两种观点。 1.下腔静脉受压学说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在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可以压迫下腔静脉,使盆腔和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回心血量骤然减少,右心房压下降,导致心搏出量随之也迅速减少,从而引起血压下降,出现一系列的休克症状。有学者为了证实这一学说,对仰卧位的孕妇血管进行了血管造影的研究,发现未孕妇女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与脊柱之间有一个明显的间隙,而妊娠晚期的孕妇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之间的间隙消失,说明血管受压存在。 2.精神和神经性因素学说有学者认为血压高低与心搏出量、循环血量、

血管的外周阻力、血液粘稠度以及血管弹性有关,而这些因素又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当交感神经受抑制或交感神经末梢麻痹时,则有增加本症发病的可能,剖宫产术时,硬膜外麻醉或使用腰麻时能够阻断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麻醉平面以内的血管发生扩张、血液淤滞,从而减少了回心血量和心搏出量,成为发病率高的原因。所以,特异的精神神经因素也是发生本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3.其他学说有人对孕产妇进行反复的仰卧位实验观察血压变化,结果发现开始时极易发生低血压,随着次数的增加导致了反射疲劳,血压下降变为较缓慢。 三、临床表现 1.本征主要发生在妊娠28周以后,尤以孕32~36周时最为多见,在临近预产期可能有所减少,经阴道自然分娩则极少发生。 2.孕产妇在仰卧位后数分钟,出现休克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并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至30mmHg或收缩压低于80mmHg。 3.发病初期胎心率可以表现为过速,胎动增加,随着血压下降的持续,胎心率变慢,出现急性胎儿宫内缺氧现象。 4.硬膜外麻醉或腰麻较局麻下剖宫产术更容易发生本征。 5.如果仰卧位低血压长时间不能得到纠正,下腔静脉受压时间过久,可以造成下腔静脉压升高,绒毛间隙内压力增加,可因此引起胎盘早剥及出血。 四、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什么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什么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控制性低血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到一定水平,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平行减少,并使术野清晰,减少对神经血管的误伤,有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如果控制性低血压应用正确,则可以安全有效的发挥它减少出血、改善手术视野的优点,这样就可以使输血量降低或不输血 内科输血指征 (2)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贫血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80克/升,或红细胞比积<0.30时输注。 (3)血小板:血小板数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伴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30×109升,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且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4)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一般需输入10—15毫升/干克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5)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的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6)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高血钾症或缺IgA抗原但已有IgA 抗体的患者。 (7)浓缩白细胞: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感染,且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者。中性粒细胞<0.5×109/升时输注。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 ?1)全血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或病人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25%。回输自体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病人血容量决定。 (2)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带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病人。 血红蛋白>100克/升,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60克/升,应考虑输血; 血红蛋白在60~100克/升之间,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来决定。 (3)血小板,用于病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血小板计数>100×109/升,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x109/升,应考虑输;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靠血液透析(HD)治疗延续生命,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但是HD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仍较高。透析中低血压不仅引起头疼、虚脱、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不适,还可能降低透析充分性,有的患者因不能耐受而终止透析,从而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7%,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00年1月~2006年11月共进行透析 3 200人次,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544例,发生率17%。透析材料为:F6、HL-130-HS透析器。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为200~240 ml/min。透析机为费森尤斯4008B。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患者每周透析1~3次。 1.2 低血压的判断及临床表现: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头 晕、黑朦、出冷汗、打哈欠、心慌、胸闷、面色苍白、便意,甚至恶心、呕吐、肌肉痉挛性疼痛,呼吸困难,不能言语,意识丧失,也有个别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而出现血压下降。 2 原因 2.1 有效血容量减少:多系超滤脱水过多过快所致,短时间内大量超滤而致心搏出量、输出量减少,超滤脱水总量大于体重的6%~7%,从而导致低血压。 2.2 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在血液透析中,随着尿素氮、肌酐等溶质清除,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血管内外形成了渗透压梯度,水分移向组织间或细胞内,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 2.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老年人,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慢性透析患者50%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颈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狐存在缺陷。心血管调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