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作]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工作]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工作]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工作]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工作]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健脾丸主要作用: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偏重于健脾除湿。

归脾丸主要作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偏重于气血双补。

健脾丸主治脾胃衰弱引起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疲倦。

归脾丸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敷所致的心悸,失踪眠忘掉,食少体倦,面色萎黄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舌体胖大,少气懒言;难以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单独看去,那就似乎首先得选用健脾丸来健脾除湿------先祛脾经之邪气。邪气不先除去,脾经难以安逸也。脾经一旦难以安逸,归脾丸的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就无从到位。此乃中医治人先祛邪气后养正气之大道理。此其一。

中医主张治人------治周身的经脉以至达到步调一至、同心协力,各经之病就必愈无疑;而不是主张治病-------哪里病了只治哪里,树欲静而风不止也。同期见到“体形较瘦、难以入睡,睡眠多梦”,证实目前不仅脾虚,而且有中医的“肝郁”。

肝藏血,血主百脉~所以肝郁是你脾虚的内因。欲健脾祛湿,必当舒肝-------平息肝经之火气矣,否则亦不能达到健脾之目的。

由此观之,要先服《逍遥丸》来平息肝经之虚火;再服健脾丸去除湿;肝、脾两经无邪之后再内服归脾丸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从而“难以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少气懒言”之症一并同愈哉~

脾虚的消解法

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

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胃寒可去薏米;胃热可去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如果胃寒、怕冷又脾虚的人,附子理中丸当为首选,此药祛寒湿而养胃,扶中气而健脾。如果吃一点东西马上就饱胀难消,那是心脏功能虚弱,供给胃用于消化的气血不足,此时补心就是健脾,柏子养心丸最堪此任。此药补心又养肝,安神又通便,若总是心神不宁,气短乏力,大便难下的人服此药最为恰当。

每日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您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清气生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胀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此时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觉顺下无碍了。此外,经常按摩小腿脾经,再重点刺激公孙穴,配合内服粥药,健脾也并非难事。

肝郁的消解法

常揉肝经的太冲至行间,大腿赘肉过多的人,最好用拇指从肝经腿根部推到膝窝曲泉穴100次,这通常会是很痛的一条经,每日敲带脉300次,用拳峰或指节敲打大腿外侧胆经3分钟,拨动阳陵泉一分钟,揉“地筋”3分钟。这样肝郁的问题会很快解决。

肝郁也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许多妇科疾病的主因,还有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减肥若能连带预防妇科疾患,那才更有长远的意义。敲带脉擅消“游泳圈”(腰旁赘肉),敲胆经易减臀部和大腿上的赘

肉,此二法实为一法,都是在疏通胆经,因为“带脉”也是胆经在腹部的一段。如果用此二法一段

时间,并未有明显效果(应该大便增多或食欲略减),那咱们就用第二招,先从增强脾经入手。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表现不同,原理一样。

出现消化不良,便溏腹胀。

肝的五行属木

脾胃都属土,胃管降,脾管升。

肝气郁结,木有病,木的病气,木克土,导致脾胃不好。

肝主怒,怒气上来,就犯了脾胃。

区别:

都是因为肝不适,导致的。

肝气犯了胃,比如像:嗳气,唉声叹气。酸往上漾,腹胀

也会表现出胃口很好,胃火旺,但是消化不了。

便溏,肚子里咕噜咕噜。

肝气犯了脾,食物的水谷精微不会被脾运化出去。导致便溏。

肝郁伤脾。

共同症状:

情志抑郁,善太息,暴躁易怒,胸胁胀满(肝气抑郁了,想往上走不上去,所以会胁痛)

肝气郁结,生发之机受到阻碍。

肝胃不和的症状:

嗳气——是什么,

反酸

嗝逆——打嗝打不出来,觉得打嗝打出来就顺畅了

不思饮食。有时候是胃口特好,但是不消化。

失恋后暴饮暴食——叫肝气郁结,横逆犯了胃,把悲痛化为了食量。

肝郁脾虚的症状:

食少腹胀,肠鸣矢气——肚子叫

大便溏滞

五更泻——肾阳虚、脾肾阳虚的典型症状。

案例1:

男,白手起家,遇到金融危机,45岁,有钱,心情不爽,胸口疼,吞酸,反胃,没胃口,情绪不好

柱状图:肝低蓝

解郁茶:

佛手,柔肝气

橘叶:疏肝行气

玫瑰花:解肝郁

四逆散:

枳壳,下降

厚朴:下降

芍药,甘草

柴胡:宣肝气

香附:疏肝

降肝气,和降胆气——有区别,,没听清听懂

案例2:

女,34,

柱状图:肝低蓝,脾有点低黄

肝火旺、上一个就是抑郁,导致的虚火。

这个女士是有真的火

可能还有:便溏、腹胀。

佛手玉单名,,

不光是郁,还是热。

一方面舒气,一方面凉…………,

麸炒白术:肝气郁的效果很好。

脾与胃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同居中焦,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现将脾与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简述如下。

一、脾的生理病理

(一)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有以下两种含义。

1(运化水谷精微:《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其后再由脾气帮助使精气上归于肺,由肺到全身各部以滋养脏腑、器官,所以当脾气健运时人的消化功能就好,机体表现为肌肉丰富,精力充沛等。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时就必然出现食少纳呆,食后腹胀等症状。久之则全身乏力,肌肉消瘦,精神不振等。

2(运化水湿、水液:《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段文不但说明了

精微物质的运化过程,同时也明确指出在脾气的作用下水液运化的全过程。当脾气旺盛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时,饮入之水可以正常的输布与排泄,体内的水湿亦可正常的运化;当脾气虚或脾阳虚时,水湿运化失调可导致水湿停留。如停留于肌肤则产生水肿,停留在肺则成痰饮,停留于体腔如胸腔、腹腔则出现胸水或腹水。因此中医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二)脾统血。统血是指统摄控制血液的流行,使之循经脉正常运行。

人体元气的生成主要是靠脾,脾气健运则元气充足,就能充分发挥“气能摄血”的作用。所以脾能统血与“气”能摄血的作用基本是一个含意。当病态时,若脾气虚弱则气不摄血,血失统摄,血溢脉外或流至体外就会出现尿血、便血、肌衄、崩漏等多种出血症。这种病理现象称为“脾不统血”。

(三)脾的特性

1(脾气宜升;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升清:即升精。“升”是指脾的运化功能而言,“清”泛指精微物质。因为脾气能将饮食的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由肺到心,以生化气血,营养脏腑。这种运化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的,故称“脾气宜升”。而上升的主要物质是水谷精微,所以又称“脾主升清”。

(2)升举:脾气健旺,升举内脏,维持脏腑的恒定位置及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就会出现脾气下陷的改变,如内脏下垂,脱肛,久泻不止,少气懒言,息短声低,自汗易感,排便无力等。

2(脾喜燥恶湿:《素问》说:“五脏所恶……脾恶湿”。脾属阴脏,性喜燥而恶湿。脾虚不运则易生湿;反之,湿盛极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湿困脾”,出现头身沉重,四肢困顿,脘腹闷胀,食少纳呆等。故有“脾恶湿”之说。

(四)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人体肌肉之所以能强壮丰满,四肢活动有力,主要是依靠饮食所化的精气。这种气经脾转输以达四肢百骸。故脾气

健运则机体肌肉丰满,四肢活动有力。脾气虚弱则四肢无力,肌肉消瘦、甚至萎软不用。所以说,脾主肌肉、四肢,主要是指脾供给四肢、肌肉正常活动的营养。

《素问》又说:“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因为口纳五谷,先入于胃,胃为脾之腑,故口为脾之外窍。《灵枢》还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由此说明脾的精气通于口,脾气正常则口能辩味。病态时若脾气虚则口淡无味,唇色无华,脾有湿热时则口中粘腻、泛甜,甚者口唇红肿糜烂。

(五)脾与胃的关系。脾位于腹中,与胃以膜相连。二者经络上互为络属,构成表里;生理上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互相传变,所以说脾与胃的关系极为密切.但是两者又各有其特点,脾的主要特点是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因此脾虚失运则有湿困于脾,中气下陷等病理改变;胃的主要特点是受纳水谷及水液,若胃气虚弱则出现胃纳不佳。胃气上逆等病理改变。

(六)脾与其他脏的关系。按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五脏之间均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1(脾与肾:肾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以脾之运化功能必须有肾阳的推动,肾主水、藏精,又必须有脾运化之精微不断的滋养,若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脾阳不振,临床上则出现腹胀,纳呆,形寒肢冷,浮肿便溏等脾肾阳虚之症。当脾虚时则中阳不足,生化无权,致水谷精微难以化生人体之阴精,以致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出现未老先衰,齿摇发脱,腰膝酸软,不育不孕等。小儿则以发育不良为主要表现。

2(脾与肝

(1)肝藏血,脾统血,主运化,以生化血液。若脾虚则运化失司,必然影响生血功能,则肝无血藏致肝血不足,出现眩晕眼花,目力减退,爪甲不荣,肢体麻木,耳鸣失眠,妇女月经不调,经少色淡或闭

经等。

(2)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脾气的运化功能必须要肝气来协助输布。若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失常横逆犯脾临床称肝气犯脾,轻者称肝脾不和或肝旺脾弱。出现胁下、上腹闷痛,嗳气纳呆,腹痛泄泻等。所以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

脾与其他脏器的关系示意图如下:

二、胃的生理病理

(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如《内经》说;“胃为水谷之海”。“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故有“胃以降为顺”的说法。若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时,则出现恶心呕吐,胃脘疼痛等症。

胃之所以能受纳饮食与腐熟水谷,主要是依靠“胃气”的功能。胃气一般泛指胃的消化功能。《灵枢》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可见人以胃气为本。历代医学皆重视保护胃气。所以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述。

(二)胃的特性

1(胃气宜降: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下行,故水谷下降,以便消化,吸收与排泄。它与脾气宜升的特点相反相成。如胃失和降则出现胃气上逆等病症。

2(喜润恶燥:胃属阳,喜润恶燥,与脾属阴,喜燥恶湿相反相成,以保持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临床多胃阴不足、胃热、胃火诸症,出现口干喜饮,舌干少津,饥不欲食等症。“胃阴”即胃中之津液,又名“胃津”、“胃汁”,由水谷化生而成。

三、脾病的辩证论治

(一)脾气虚弱

主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肢倦乏力,四肢浮肿,小便清长等,或见:脱肛,阴挺,内脏下垂,二便滑泄不禁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辩证:脾主运化,脾气虚则胃气亦弱,腐熟不及,运化失健,不能升清降浊,故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脾失健运,生化无源,精微失布,则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肢倦乏力,舌淡脉缓无力等,脾虚不运,水湿停聚则四肢浮肿,苔白等,脾虚中气下陷,升举不能,脏腑维系无力,故见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二便滑泄不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健脾汤化裁或补中益气汤化裁

黄芪、党参、炒白术、陈皮、山药、扁豆、茯苓、升麻、柴胡、当归、大枣等。

(二)脾不统血证

主证:多种出血如:崩漏、便血、尿血、肌衄(“血从毛孔而出,名曰肌衄。”)等,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体倦,少气无力,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脉弱或沉缓。

辩证:本证以脾气虚证和出血征象为主要临床特征。人体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气虚衰,统摄无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见出血诸症,若渗于胃肠则便血、呕血,渗于膀胱则尿血,渗于肌肤则肌衄。妇女可因脾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而致月经过多或崩漏。故有“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症”之说。脾气虚加之失血,故面色萎黄或苍白,脉弱或沉缓。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化裁

党参、黄芪、炒白术、大枣、炙草等

(三)寒湿困脾证

主证:脘腹胀闷,呕恶便溏,食少纳呆,舌淡粘腻,头身困沉,懒动懒言,脘腹隐痛,体虚浮肿,面色皮肤晦黄。白带过多。舌胖苔白滑腻。脉濡缓或细滑。

辩证:本证以寒湿内盛,中阳受困为主要临床特征。湿邪或寒湿之邪阻碍脾的正常气机,致使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又脾气虚,运化失司,湿自内生,致水湿停留。可见湿盛与脾虚互为因果,以致出现以上诸症。

治法:健脾燥湿

方药:香砂胃苓汤化裁

苍术、炒白术、厚朴、法夏、草叩、佩兰、茯苓、甘草等。

四、胃病的辩证论治:

(一)胃气虚寒

主证:多与脾阳虚证合并出现。胃纳减退,脘腹空痛、冷痛,得食、得暖、得按痛减,嗳气发凉,泛吐清水或清冷涎沫,口淡无味,大便稀溏。四肢欠温,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

辩证: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或苦寒之剂消伐脾胃阳气,以致阳虚中寒,寒气凝滞故见脘腹冷痛、空痛、得食、得暖,得按痛减,舌润胖嫩,苔白,脉沉无力,大便稀溏,四肢欠温。寒饮不化而上逆故嗳气发凉,泛清水或清冷涎沫。脾阳不振,运化失司,则口淡无味,食欲减退等。

治法:温胃益气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炮姜,吴茱萸,肉桂,良姜,丁香,党参,黄芪,大枣等。

(二)胃阴不足

主证:唇舌干燥,或干呕呃逆,脘痞不畅,饥不欲食,便干溲短,舌光红少津,脉细数。

辩证:多因火热耗伤阴液所致,胃阴不足,津不上承,故唇干舌燥,光剥少津。阴虚生热扰于胃中。胃失津润,故脘痞(脘痞是指胃脘部饱胀,满闷不舒的症状)不畅,饥不欲食,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津

伤胃燥而及于肠故便干溲短。

治法:益胃生津,兼清胃热

方药:益胃汤,麦门冬汤化裁

鲜石斛,鲜芦根,生地,西洋参,沙参,花粉,麦冬,元参,玉竹,梨汁,藕汁等。

(三)胃火炽盛

主证: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渴喜凉饮,消谷善饥或食入即吐,口臭齿衄或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辩证:多因情志过急,化火或邪热犯胃,过食辛热之品而致。热邪郁胃,则胃脘灼痛。热郁气逆则吞酸嘈杂,火有消谷之力故消谷善饥。火逆循经上火故口臭,牙龈肿痛,舌红苔黄。热灼血络,迫血妄行则齿衄。热结阳明,消灼津液,故口干渴喜凉饮,大便秘结,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

生石膏,知母,栀子,黄芩,大黄,或加滋阴药如芦根,石斛,花粉等以防伤津。

(四)食滞胃脘

主证:脘腹胀满、纳呆呃逆,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大便不畅,便下恶臭,舌苔厚腻,脉滑。

辩证:多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胃纳化失常,中焦气机受阻所致。食浊内阻则脘腹胀满,纳呆,大便不畅或稀溏,便下恶臭,舌苔厚腻,脉滑。胃气不得下降则上逆故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吞酸。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化裁

神曲,麦芽,焦山楂,沉香,旋复花,半夏,莱菔子等。

脾胃病辩证论治简表:

病名

主要临床特点

治则

代表方

脾气虚弱

面色萎黄,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不适,大便稀溏,四肢倦怠无力。或见轻度浮肿,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舌淡嫩有齿痕,苔白,脉濡软无力。

健脾益气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脾不统血

崩漏,便血,尿血,皮下溢血等,伴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体倦,

少气无力,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濡细

补脾摄血

归脾汤

脾为湿困

脘腹饱闷发胀,纳食不香,头身及肢体困重,苔白厚腻。

燥湿运脾

香砂胃苓汤

胃气虚寒

空腹胃脘隐冷作痛,得食、得暖、得按即减,或虚痞作胀,呃逆,呕吐清涎冷液,大便不实。

温胃益气

桂附理中汤

胃阴不足

唇舌干燥,饥不欲食,或干呕呃逆,脘痞不畅,便干溲短,舌尖红少津,脉细数。

益胃生津

麦门冬汤

胃火炽盛

胃烷灼痛,吞酸嘈杂,渴喜凉饮,消谷善饥,口臭齿衄或牙龈肿痛,

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胃泻火

清胃散

食滞胃脘

胃气上逆

脘腹胀满,纳呆呃逆,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不畅,便下恶臭,舌苔厚腻,脉滑。

消食导滞

和胃降逆

保和丸

附1:胃脘痛

一、概说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部发生疼痛的病证。古代文献中常称“心

痛”“心腹痛”“心口痛”“心下痛”等多指胃脘痛而言。正如《医学正传》指出“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古人早已有明确认识,称之为“真心痛”。另外对于邻近脏腑发生病患以及某些下腹部或心肺疾患所反射引起的疼痛,经仔细诊查,均可发现与胃脘痛有明显不合,临症时应注意详细鉴别。

现代医学中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均可参照本章内容辩证施治。

二、病因病机

胃脘痛发生的原因,有病邪犯胃、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

(一)病邪犯胃。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皆使胃寒而痛。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易感受寒邪而痛发;又加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内生湿热,或食滞不化,可以发生热痛或食痛。

(二)肝胃不和。忧郁恼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而致胃脘疼痛。肝气郁结,进而可以化火。火邪又可伤阴,均可使疼痛加重,或病程缠绵。

(三)脾胃虚寒。素体虚弱,劳倦过度,饥饱失常,久病不愈,均可损伤脾胃阳气,使中气虚寒而痛。

胃脘痛的病因,虽有上述的不同,但其发病均有一共同途径,即所谓“不通则痛”。病邪阻滞,肝气郁结,均使气机不利,气滞而作痛;脾胃阳虚,脉络失于温养,或胃阴不足,脉络失于濡润,致使脉络拘急而作痛。气滞日久不愈,可致血脉凝涩,瘀血内结,则疼痛更为顽固难愈。

三、辩证论治

胃脘痛的辩证,主要辨别是病邪(寒、热、食滞等)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引起的;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病邪阻滞、肝郁,肝火),还是虚证(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尚属气滞,还是已成血瘀等几个方面。

对本病的治疗,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但是,还需进一步审证求因,属于病邪阻滞者,当辩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气郁滞者,当疏泄肝气;因于脾胃虚寒者,当温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伤阴,血瘀所致,当分别病情采用清火,养阴,化瘀等法。

(一)病邪阻滞

1(主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局部热敷痛减,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脉紧。

辩证:寒邪犯胃,或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能舒展,以致疼痛。舌苔白腻,脉紧属寒,胃痛暴作时,多见紧脉。

治法:散寒止痛

方药:轻症仅用局部热敷或服生姜汤即可止痛。较重者可服良附丸,每次4.5~9克,每日2~3次,如不效,可用半夏厚朴汤。兼挟食滞者可加枳实、神曲、鸡内金等以消食导滞。

2(食滞胃脘

主证: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

辩证:饮食过多,停积于中,故见脘腹胀闷而痛,嗳腐吞酸;呕吐之后,积滞得去,脘痛得减。舌苔厚腻为食积停留之征。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可用保和丸加砂仁、枳实、槟榔等,如不效,可用小承气汤加木香,香附等。如受寒停食,郁而化热,胃脘痛较剧,兼苔黄便秘,或见发热者,再加芒硝以下之。

(二)肝气犯胃

主证:胃脘胀满,功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大便不畅,脉弦。

辩证: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作痛;胁为肝之分野,气病多游走,故其痛攻撑而连及两胁;气机不利,胃失通降,因而胀满,嗳气,大便不畅,肝气犯胃,可见弦脉。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川芎等为疏肝解郁之主药,疼痛较重者,可加木香、延胡索以理气止痛;嗳气较多者,可加沉香、旋复花以顺气降逆。

气郁日久,可以化火,出现痛势急迫有烧灼感,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黄芩汤合左金丸,酌加疏肝理气药。

(三)脾胃虚寒

主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

辩证: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泛吐清水。脾阳虚而寒盛者,则畏寒喜暖,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均为中虚有寒阳气不能输布之象。

治法:温中散寒

方药:用黄芪建中汤加木香,炮姜、煅瓦楞等以温中止痛(桂枝可改用肉桂)。

(四)瘀血凝滞

主证:胃脘疼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紫黑。便血如墨,舌质紫暗,脉细涩。

辩证:疼痛日久难愈,因血瘀为气滞和虚寒之进一步发展,病根更深,。瘀血有形,故痛有定处,久痛入络,脉络损伤,所以吐血、黑便。舌色紫黑,脉细涩,为血行不畅之征。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川芎、桃仁、五灵脂等化瘀止痛,与香附、延胡索,赤芍、甘草等同用,兼能理气和中,增强止痛作用;如血出不止,去桃仁、川芎、红花加炒蒲黄、参三七、灶心土等止血药。如出血后面白神倦脉细弱者、可加党参、黄芪、白术等以益气摄血。

以上胃脘疼痛诸证,病邪阻滞者多为急性疼痛;肝气郁滞、脾胃虚弱者多为慢性疼痛。病邪阻滞、气滞火郁或脾胃虚寒,均可形成瘀血内停。因此,上述诸证,往往不是单纯不变的,牙实并见、寒热错杂的并不少见,临证时必须灵活掌握。

肾虚肝郁的症状

肾虚肝郁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肾虚肝郁的症状1. 肾虚肝郁的症状2. 肾虚肝郁的原因3. 肾虚肝郁的并发症*二、肾虚肝郁的调理*三、肾虚肝郁的补救措施 肾虚肝郁的症状 1、肾虚肝郁的症状肾虚的症状在脑力方面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肾虚的症状在情志方面表现为:情绪不佳情绪常难以自控, 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 肾虚的症状在意志方面表现为:缺乏自信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没有目标和方向。 肾虚的症状在性功能方面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子性兴趣降低,性欲降低,阳萎或阳物举而不坚,遗精、滑精、早泄,显微镜检查可见精子减少或精子活动力减低,不育。女子子宫发育不良, 如幼稚子宫、卵巢早衰闭经、月经不调,性欲减退,不孕等。 肾虚的症状在泌尿方面表现为:尿频、尿等待、小便清长等症状。 2、肾虚肝郁的原因病因:多因房劳过度,或少年频繁手淫。2、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 3、恐惧伤肾,恐则伤肾。 4、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汇,若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条

达,则宗筋所聚无能。5、湿热下注,宗筋弛纵。 发病机制:肾虚是肾脏精气阴阳不足所产生的诸如精神疲乏、头晕耳鸣、健忘脱发、腰脊酸痛、遗精阳痿、男子不育、女子不孕、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病证的一个综合概念。关于肾虚形成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为先天禀赋不足,二为后天因素引起。 3、肾虚肝郁的病发症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男性肾虚且不及时正确地补足,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状。诸如:“肾虚”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中医认为,“冠心病”也主要是 心脉瘀滞、心肾不足造成的;老年人慢性腹泻与脾肾阳虚密切相关;肾虚还可以引起前列腺增生(肥大)。此外,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也与“肾虚”有关。 而女性肾虚的危害也不可忽视,同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足,也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更年期提早,不孕,眼睑浮肿,黑眼圈加重,面色苍白,怕冷。除此之外,失眠,浑身躁热,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甚至血压上升。 此外,人们的听觉灵敏度、呼吸、头发生长、唾液的生成也 与肾密切相关。因为肾在中医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器官,它包含 了人体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出现肾虚肾亏后,必然会影响到身体这几大主要系统的功能。

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

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 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1. 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2. 肝郁脾虚的症状3. 肝郁脾虚者注意事项*二、肝郁脾虚怎么办*三、肝郁脾虚的病因 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 1、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 1.1、菠菜炖血 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1.2、柚皮醪糟 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柚子皮具有宽中理气的作用,并且可以消食化痰,而青木香则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调理,而醪糟、红糖则具有散寒和血、健脾胃的作用。 1.3、砂仁橘皮粥 准备10克的砂仁、5克橘皮、100克粳米,首先把砂仁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粳米洗净之后喝橘皮一起熬成粥,然后加入砂仁粉末再稍微煮一会即可。砂仁有着行气宽中的作用,能温中化湿,

健脾开胃。砂仁和橘皮配合可疏肝理气。因为砂仁含有多种挥发油,所以煎煮的时候不要太久,以免降低其效力。注意阳虚、实热的病人不宜服用此粥。 2、肝郁脾虚的症状 2.1、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 2.2、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 2.3、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 3、肝郁脾虚者注意事项脾虚饮食应该知道脾虚应该吃苦瓜、黄瓜、冬瓜、空菜、芹菜、苋菜、茄、柿等寒凉食物应该少吃山楂、萝卜、香菜等伤脾气食物尽量吃同难消化腻食物甲鱼肉、牡蛎肉、鸭肉等应少吃。 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白术、云苓、茨实、土茯苓、干淮山、莲子、太子参、山楂、龙眼肉、红枣、五指毛桃、虫草花、核桃、白果等。进行调养温养脾胃健脾益气。 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均衡、应避免过食煎炒、酒类,辛辣等食物,亦不可过食寒凉生冷食物,宜多食粗粮蔬菜,多饮水等;消 除精神紧张。

肝郁脾虚如何中医治疗

肝郁肾虚如何中医治疗 病症分析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胆经 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可引气舒展,气郁得散,故胀闷疼痛可减;肝气郁滞,情志不畅,则精神抑郁;气郁化火,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食少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溏结不调;肝气犯脾,气机郁结,运化失常,故腹痛则泻;便后气机得以条畅,则泻后腹痛暂得缓解;舌苔白,脉弦或缓,为肝郁脾虚之证。本证以胸胁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辩证的主要依据。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肠气滞的鉴别:前两者是肝气郁结,而见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等表现但肝胃不和证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胀痛、嗳气、呃逆等

症;肝郁脾虚证兼脾失健运,常有食少、腹胀、便溏等症。胃肠气滞证则肝气郁结的症候不明显,而但见胃肠气机郁滞的症状,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1] 编辑本段肝郁脾虚症状 探讨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为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①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②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③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凡具有主症①②③中各一项,即可辨为肝郁脾虚证。[2]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疏肝健脾。选方用药:痛泻要方加味。白术20g,白芍15g,陈皮15g,防风6g,木香10g,砂仁10g,云苓20g,山药20g,甘草10g。此为肝胆气郁,横犯脾胃,脾失健运所致。临床主要以胁肋胀痛,时轻时重,肠鸣泄泻为特征。而且多与情绪因素有关。故方中白术、云苓健脾止泻,陈皮,防风和中醒脾,白芍柔肝止痛,木香、砂仁理气调脾,山药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编辑本段肝郁的消解法

中医诊断试题

1 以下哪一项为失神的表现 A.目光暗淡 B.精神充沛 C.面色红润 D.表情活泼 E.神态清晰 2 以下哪一项为有神的表现 A.目光暗淡 B.精神萎靡 C.神志恍惚 D.表情活泼 E.面色晦暗 3 两颧潮红,见于 A.虚阳上越

B.阳虚发热 C.阴虚内热 D.阳明实热 E.心火亢盛 4 面色黄而虚浮,多见于 A.气血两虚 B.寒湿郁滞 C.湿热交蒸 D.脾胃虚寒 E.以上都不是 5 五色分属五脏,则赤色属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6 五色分属五脏,则黄色属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7 以下哪一项证侯不是“青色”的主证 A.瘀血证 B.痛证 C.寒证 D.惊风证 E.脾虚证

8 以下哪一项病证不是“白色”的主证 A.肺病 B.失血证 C.寒证 D.肾病 E.虚证 9 以下哪一项病证不是“黑色”的主证 A.脾病 B.痛证 C.寒证 D.肾病 E.水气 10 诊断为正常舌象,哪一项是错误的 A.舌质淡红

B.舌苔薄白 C.舌体活动灵活 D.舌体柔软 E.舌质娇嫩 11 观察舌苔以辨别病情轻重、病势顺逆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厚薄 B.舌苔是否剥脱 C.舌苔有根无根 D.舌苔的颜色 E.舌苔的润燥 12 观察舌苔以辨别疾病寒热属性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润燥 B.舌苔的厚薄

C.舌苔有根无根 D.舌苔的颜色 E.舌苔是否剥脱 13 望舌以辨别疾病虚实属性,主要观察 A.舌质的老嫩 B.舌体的肥瘦 C.舌苔的厚薄 D.舌质的颜色 E.舌苔的润燥 14 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A.红舌 B.紫舌 C.降舌 D.淡红舌 E.青紫舌 15 舌质红,苔黄腻,多见于 A.里热炽盛 B.湿热内蕴 C.阴虚火旺 D.寒湿阻滞 E.以上都不是

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 一、A1 1、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皮下出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此为 A、心血虚证 B、脾不统血证 C、心脾气血虚证 D、气不摄血证 E、心气虚证 2、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 A、肺肾阴虚证 B、肺肾气虚证 C、肾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肺阴虚证 3、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证属 A、肝火炽盛证 B、肝胆湿热证 C、肝阳上亢证

D、肺热壅盛证 E、肝火犯肺证 4、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 A、肝脾不调证 B、肝胃不和证 C、肝胆湿热证 D、肝郁气滞证 E、胃热炽盛证 5、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属于 A、肾气不固证 B、肺肾气虚证 C、肺肾阴虚证 D、肺气虚证 E、肺脾气虚证 6、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不包括 A、心烦失眠 B、食欲不振 C、腰膝酸软 D、五心烦热 E、潮热盗汗

7、心悸气短,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此属 A、心血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阴虚证 D、心气虚证 E、心脾气血虚证 8、下列不属于心血虚证表现的是 A、心悸怔忡 B、失眠多梦 C、健忘 D、心中烦躁 E、面色萎黄 9、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者属于 A、心脉痹阻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火上炎证 D、痰蒙清窍证 E、瘀阻脑络证 10、痰蒙心神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 A、神情痴呆 B、心烦失眠

C、意识模糊 D、喃喃自语 E、举止失常 11、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 A、心痛 B、心烦 C、失眠 D、健忘 E、心悸 12、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属于 A、心火亢盛证 B、膀胱湿热证 C、胃热炽盛证 D、肝火上炎证 E、肠道湿热证 13、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 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 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 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 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 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

[工作]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工作]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健脾丸主要作用: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偏重于健脾除湿。 归脾丸主要作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偏重于气血双补。 健脾丸主治脾胃衰弱引起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疲倦。 归脾丸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敷所致的心悸,失踪眠忘掉,食少体倦,面色萎黄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舌体胖大,少气懒言;难以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单独看去,那就似乎首先得选用健脾丸来健脾除湿------先祛脾经之邪气。邪气不先除去,脾经难以安逸也。脾经一旦难以安逸,归脾丸的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就无从到位。此乃中医治人先祛邪气后养正气之大道理。此其一。 中医主张治人------治周身的经脉以至达到步调一至、同心协力,各经之病就必愈无疑;而不是主张治病-------哪里病了只治哪里,树欲静而风不止也。同期见到“体形较瘦、难以入睡,睡眠多梦”,证实目前不仅脾虚,而且有中医的“肝郁”。 肝藏血,血主百脉~所以肝郁是你脾虚的内因。欲健脾祛湿,必当舒肝-------平息肝经之火气矣,否则亦不能达到健脾之目的。 由此观之,要先服《逍遥丸》来平息肝经之虚火;再服健脾丸去除湿;肝、脾两经无邪之后再内服归脾丸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从而“难以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少气懒言”之症一并同愈哉~ 脾虚的消解法 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

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胃寒可去薏米;胃热可去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如果胃寒、怕冷又脾虚的人,附子理中丸当为首选,此药祛寒湿而养胃,扶中气而健脾。如果吃一点东西马上就饱胀难消,那是心脏功能虚弱,供给胃用于消化的气血不足,此时补心就是健脾,柏子养心丸最堪此任。此药补心又养肝,安神又通便,若总是心神不宁,气短乏力,大便难下的人服此药最为恰当。 每日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您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清气生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胀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此时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觉顺下无碍了。此外,经常按摩小腿脾经,再重点刺激公孙穴,配合内服粥药,健脾也并非难事。 肝郁的消解法 常揉肝经的太冲至行间,大腿赘肉过多的人,最好用拇指从肝经腿根部推到膝窝曲泉穴100次,这通常会是很痛的一条经,每日敲带脉300次,用拳峰或指节敲打大腿外侧胆经3分钟,拨动阳陵泉一分钟,揉“地筋”3分钟。这样肝郁的问题会很快解决。 肝郁也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许多妇科疾病的主因,还有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减肥若能连带预防妇科疾患,那才更有长远的意义。敲带脉擅消“游泳圈”(腰旁赘肉),敲胆经易减臀部和大腿上的赘

肝郁脾虚

五脏和谐人体长青按摩肝俞、肾俞和太冲 肺阴虚按摩合谷和揉腹 肾阳虚按摩鱼际穴、足三里、合谷穴 心胸安按摩内关、心俞、隔俞 让胃永远舒服的是足三里和天枢 脾俞和足三里可以壮脾 春季保肝按摩太冲、鱼际、太溪。夏季养心按摩阴陵泉、百会、印堂。秋季护肺按摩鱼际、曲池、迎香、合谷。冬季补肾按摩太溪、关元、肾俞。 补阳的穴位:肚脐、关元、劳宫、涌泉 心慌烦躁按摩心俞 最好的减肥穴位:天枢、中脘 最好的降压药:太冲、太溪、曲池 可以远离更年期的穴位:太溪和太冲 月经提前按摩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经期长按摩肾俞、太溪和关元 脸上长痘痘按摩天枢和内庭 可以让皮肤干净清爽就要每天敲胆经、点揉太冲 每天早上7:00——9:00点揉足三里可以拥有白里透红好肤色 留住乌黑秀发的秘密:每晚泡脚后刺激双侧太溪和涌泉 和黑眼圈说再见的穴位:肝俞、隔俞、太溪、三阴交 让唇鲜亮的穴位:神阙、关元各十分钟、血海三分钟 简单的祛斑穴位:血海、太冲、合谷 比如胆经的阳陵泉,要用手拨动筋膜才能达到目的。而肝经的太冲穴,要剪平手指甲,掐按到大趾和二趾的骨缝中才好。另外,肺经的少商穴专治咽喉肿痛,但最好是用三棱针点刺后挤出一两滴血,会更有效。 2、气血不能流注到该处 还有不少朋友,即使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找到并刺激了特效穴,但是这些穴位却根本不敏感,这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无法通过特效穴达到调治脏腑的目的。而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下肢和足部的穴位,与气滞血瘀,气血不足,不能流注到该处有关。多发生在久病或体质比较虚弱的朋友身上。此时,您的按摩就是无效的了。所以,应该先暂停对这些穴位的按摩,然后做如下调适: (1)喝山药薏米芡实粥尽快培补气血,从而配合经络调治; (2)做“推腹法+跪膝法+金鸡独立”三部曲,这是很好的引血下行的功法; 尤其是对于金鸡独立只能站立几秒钟的朋友而言,可以先集中精力做敲带脉、推腹法和跪膝法的练习,让气血逐渐下行到小腿和足部。突然某一天,您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特效穴位会突然敏感起来,此时,对这个敏感的穴位仔细按摩到不痛即可。 后溪穴 脾经功效巨大,穴位也非常多,我建议大家在揉按脾经时要着重按以下几个主要穴位。 首先是隐白穴。隐白穴位于足大拇指的内侧,距趾甲根角1分许。主治:腹胀,暴泄,善呕,烦心善悲,梦魇,胸痛,心痛,胸满,咳吐,喘息,慢惊风,昏厥,月经过时不止,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 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1.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2. 肝郁脾虚的症状3. 肝郁脾虚的诊断*二、肝郁脾虚怎么调理*三、肝郁脾虚的食疗方法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 1、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2、肝郁脾虚的症状常有胸胁胀满疼痛,善太息,精神抑郁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纳食减少,腹胀便溏,肠鸣矢气,或腹痛泄泻,苔白或腻,脉弦。肝脾不调证常见于臌胀、腹痛、泄泻、胁痛、月经不调、带下等病中。注意肝郁脾虚证与肝胃不和证、心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火上炎证的区别。 3、肝郁脾虚的诊断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主要指

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邹澍《本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 从临床现实分析,脾虚中又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每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 肝郁脾虚怎么调理治则治法 肝郁脾虚证为内伤病临床常见证候,故疏肝健脾法临床应用广泛。疏肝善治气病,使肝气郁滞病理解除,不向肝火、肝风、血瘀发展,从而既治“已病”,亦治未病。补益脾胃可以保护和巩固元气,元气充沛,则邪不可干。肝属木,脾属土,如果肝气抑郁不舒,必然导致肝木克犯脾土。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可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进而全身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习题及答案:脏腑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习题及答案:脏腑辨证 一、A1 1、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皮下出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此为 A、心血虚证 B、脾不统血证 C、心脾气血虚证 D、气不摄血证 E、心气虚证 2、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 A、肺肾阴虚证 B、肺肾气虚证 C、肾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肺阴虚证 3、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证属 A、肝火炽盛证 B、肝胆湿热证 C、肝阳上亢证

D、肺热壅盛证 E、肝火犯肺证 4、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 A、肝脾不调证 B、肝胃不和证 C、肝胆湿热证 D、肝郁气滞证 E、胃热炽盛证 5、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属于 A、肾气不固证 B、肺肾气虚证 C、肺肾阴虚证 D、肺气虚证 E、肺脾气虚证 6、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不包括 A、心烦失眠 B、食欲不振 C、腰膝酸软 D、五心烦热 E、潮热盗汗 7、心悸气短,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此属

A、心血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阴虚证 D、心气虚证 E、心脾气血虚证 8、下列不属于心血虚证表现的是 A、心悸怔忡 B、失眠多梦 C、健忘 D、心中烦躁 E、面色萎黄 9、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者属于 A、心脉痹阻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火上炎证 D、痰蒙清窍证 E、瘀阻脑络证 10、痰蒙心神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 A、神情痴呆 B、惊悸失眠 C、意识模糊 D、喃喃自语

E、举止失常 11、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 A、心痛 B、心烦 C、失眠 D、健忘 E、心悸 12、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属于 A、心火亢盛证 B、膀胱湿热证 C、胃热炽盛证 D、肝火上炎证 E、肠道湿热证 13、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 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 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 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 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 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 14、胃阳虚证呕吐的特征是 A、干呕呃逆 B、呕吐酸馊食物

痰湿肝郁脾虚的症状

痰湿肝郁脾虚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痰湿肝郁脾虚的症状1. 痰湿肝郁脾虚的症状2. 什么是肝郁脾虚3. 肝郁脾虚如何调理*二、痰湿肝郁脾虚吃什么好*三、痰湿肝郁脾虚不宜吃什么 痰湿肝郁脾虚的症状 1、痰湿肝郁脾虚的症状肝郁脾虚是内脏出现的异常症状,主要症状:一,大便溏薄,有的会出现腹痛,腹胀,二,情绪焦虑或者是抑郁,自言自语。三,吃的少,纳呆,乏力,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疲劳,肿胀疼痛。口苦咽干,咽喉有异物,舌苔微黄,舌苔异常或者是有齿痕,舌质淡等等,只要是具备上述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考虑是肝郁脾虚了。肝郁脾虚不容易治疗,需要长期调理。 脾是属于土,在五脏中是属于阴中,脾是统血,升清,输布水的作用,人体出生后,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靠着脾来正常循环。脾虚多数是因为饮食不当,疲劳滚粗,药物,食物损脾或者是慢性肾病等等所致的,损伤脾气也是会造成脾脏功能的衰弱,从而导致脾虚的发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是要经过脾脏,而几乎所有的肠胃疾病都是伴有脾虚。 2、什么是肝郁脾虚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

弱为主的证候,如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 3、肝郁脾虚如何调理 3.1、调节情绪,疏肝理气。日常要注意放松,解除忧虑,心情好,肝气调达,就能促进脾胃健康运化;心情好,胃口就好,就是这个道理。 3.2、顾护脾胃。平常少吃生冷寒凉、冰冻、肥腻的饮食,三餐规律有时,使脾胃健运;脾胃中枢的气机条达,能够协助肝气舒畅。假如一个人消化不良、腹胀腹痛,那必然心情就不好,就是脾胃不健运反过来又导致肝郁的表现。 3.3、多食用疏肝、理气、健脾食品。有很多食品有疏肝理气、健脾胃的功效,可选择陈皮、佛手、香橼、金桔、柠檬、柑橘、玫瑰花、醋、麦芽、山楂等食品、药品,能帮助理气健脾和胃。 痰湿肝郁脾虚吃什么好1、菠菜炖血 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 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肝脾不调证与肝胃不和证鉴别

肝脾不调证与肝胃不和证鉴别 肝脾不调证:因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肝经经气不利的胸胁胀痛和脾运化不利,气机阻滞的腹胀、便溏等症。 肝胃不和证:因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胃郁热所致的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证候。主要表现有脘胁胀痛,嘈杂吞酸等症。 病因 肝脾不调证:情志抑郁,所求不遂,则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则肝脾不调,正如《辨证录》所说:“夫胁虽为肝位,而肝必克脾,脾受肝克,则脾亦能随肝而作痛。”若饮食饥饱不调,劳倦内伤,亦能导致脾虚,运化失职,清浊不分,气滞湿阻,壅遏肝木,使肝失疏泄,即“土壅木郁”。 肝胃不和证: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克犯脾胃,“脏气不平,胜乘相因为病,如怒伤肝,肝克脾,脾气不正;必胀于胃,名曰胜克。”若肝郁日久化火,则肝胃蕴热。 病机 肝脾不调证:肝属木,主升发,主疏泄;脾属土,主运化。木能疏土,土能营木,故二者在生理上互相影响,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肝的疏泄和脾的运化方面。因脾司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肝气的疏泄作用,只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的运化功能方能正常进行。而脾气的健运和滋养肝木,能使肝体充实,行使正常的疏泄功能。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脾失健运的肝郁脾虚证,此即张仲景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若肝气郁结,气病及血,气滞血瘀,肝郁乘脾,脾不制水,水湿泛滥,则土败木贼,肝脾血瘀,气滞湿阻,气、血、水互结,停留体内,遂成鼓胀的病理转归。因此,《沈氏尊生书》说;“鼓胀……或由怒气伤肝,渐蚀其脾,脾虚之极,故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不通。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故其腹胀大。”肝气不舒,克犯脾土,气机阻遏,血运涩滞,脾不运津血,日久渐积而成积块,正如《景岳全书》所云:“瘀血留滞作症,惟妇人有之……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总由动血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

肝郁脾虚

肝郁脾虚 声明 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现在加入)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如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 目录 1病症分析 2肝郁脾虚症状 3治疗方法 4肝郁的消解法 5脾虚的消解法 1病症分析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胆经 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可引气舒展,气郁得散,故胀闷疼痛可减;肝气郁滞,情志不畅,则精神抑郁;气郁化火,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食少腹胀;气滞湿阻,

则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溏结不调;肝气犯脾,气机郁结,运化失常,故腹痛则泻;便后气机得以条畅,则泻后腹痛暂得缓解;舌苔白,脉弦或缓,为肝郁脾虚之证。 本证以胸胁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辩证的主要依据。 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肠气滞的鉴别:前两者是肝气郁结,而见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等表现但肝胃不和证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胀痛、嗳气、呃逆等症;肝郁脾虚证兼脾失健运,常有食少、腹胀、便溏等症。胃肠气滞证则肝气郁结的症候不明显,而但见胃肠气机郁滞的症状,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1] 2肝郁脾虚症状 探讨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为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 ①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②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③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凡具有主症①②③中各一项,即可辨为肝郁脾虚证。[2] 3治疗方法 疏肝健脾。选方用药:痛泻要方加味。白术20g,白芍15g,陈皮15g,防风6g,木香10g,砂仁10g,云苓20g,山药20g,甘草10g。此为肝胆气郁,横犯脾胃,脾失健运所致。临床主要以胁肋胀痛,时轻时重,肠鸣泄泻为特征。而且多与情绪因素有关。故方中白术、云苓健脾止泻,陈皮,防风和中醒脾,白芍柔肝止痛,木香、砂仁理气调脾,山药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4肝郁的消解法

中医养生与食疗试题及答案(三)

中医养生与食疗试题及答案姓名成绩 一、A1/A2型题(50分) ()1、不属于养生基本原则的是 A.“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B.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C.突出精神心理健康 D.“节阴阳而调刚柔“的守中思想 E.辨证论治 ()2、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脏中其华在发的是 A.肺 B.心 C.肾 D.肝 E.脾 ()3、据《素问·举痛论》,惊则 A.气上 B.气缓 C.气乱 D.气结 E.气泄 ()4、不属于六腑生理功能特点的是 A.天气之所生 B.其气象天 C.泻而不藏 D.象于地 E.受五脏浊气 ()5、《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治温病用凉药,服药宜 A.凉而行之 B.温而行之 C.冷而行之 D.热而行之 E.冷热饮之都可 ()6、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肉痿 B.骨痿 C.脉痿 D.筋痿 E.痿躄()7、《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心其华在 A.面 B.骨 C.筋 D.血 E.发 ()8、《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E.取之营()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留者”病证的治疗宜采用 A.削之 B.除之 C.散之 D.攻之 E.润之 ()10、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满而不能实 E.以上均不是 ()1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衰老始于 A.四七 B.五七 C.四八 D.五八 E.七八 ()12、不属于奇恒之腑特点的是 A.地气之所生 B.藏于阴而象于地 C.藏而不泻 D.泻而不藏 E.非常重要而又不等同于一般的脏腑 ()13、既属腑,又归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骨 D.脉 E.胆 ()14、不属于谷食精气输布运行过程的是 A.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B.精气上输于脾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E.浊阴归六腑 ()15、《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伤于风者” A.下先受之 B.上先受之 C.脏先受之 D.腑先受之 E.表先受之 ()16、不属于“阳盛则外热“机理的是 A.上焦不通利 B.皮肤致密 C.腠理闭塞 D.热气熏胸中 E.卫气不得泄越 ()1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 A.五脏内舍五气 B.五脏内舍五志 C.五脏内藏气血 D.五脏内守中气 E.五脏内藏精气 ()18、不属于“阴盛则内寒“机理的是 A.厥气上逆 B.寒气积于胸中 C.血凝泣 D.脉不通 E.卫气不得泄越 ()19、据《素问·热论》,其满三日者当用 A.泻下之法 B.泄热之法 C.发汗之法 D.涌吐之法 E.和解之法 ()2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梦哭”是由于 A.肺气盛 B.肺气虚 C.肾气盛 D.肾气虚 E.心气虚 ()21、《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肾气热可致 A.肉痿 B.痿躄 C.脉痿 D.肌痿 E.骨痿 ()22、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 A.目 B.耳 C.头 D.髓 E.心 ()23、据《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当以 A.厚药 B.薄药 C.无毒药 D.针石 E.食治 ()24、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 A.寒变 B.痎疟 C.飧泄 D.痿厥 E.洞泄 ()25、据《素问·举痛论》,喜则气 A.上 B.缓 C.消 D.下 E.结 二、A2型题(40分) ()26、某女,32岁。下岗后心情不好,近半月自感胃脘痞满,嗳气时作,纳谷不香,胸闷喜叹息,舌正常,脉弦。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肝气郁结证 B.肝气横逆证 C.肝胃不和证 1

胃病的中医分类

胃病的中医分类 一、中医胃病分类。 中医辩证,将胃病详分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各证型。主要有:肝胃气滞型、脾胃气虚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瘀阻胃络型、肝胃郁热型、寒热错杂型、饮食停滞型等。 中医根据胃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而确定其病证名称,大致有“胃脘痛”、“嘈杂”、“吞酸”、“呕吐”、“痞满”、“反胃”、“胃缓”、“伤食”、“吐血”、“呃逆”、“嗳气”等。 1、胃脘痛: 简称胃痛,古称“心胃痛”、“心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必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胃黏膜脱垂症、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脂肠炎、胃癌及部分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胰腺炎等,均会出现胃脘痛。 胃脘痛仅仅是一种临床表现,六淫邪气犯胃所致的胃脘痛,多为卒然暴痛,属于急性、以实证为主;胃痛日久,脏腑失调,胃脘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为慢性,以虚证为多。 胃痛初起,其病性较轻,多病在气分;凡胃痛兼有胀闷感,且胀痛攻窜两胁及背部,痛无定处,多属气滞。胃痛日久不愈则属气滞而致血瘀,由气分而病及血分,此类胃痛是以刺痛为主,痛有定处,有明显的拒按。 凡胃脘冷痛,遇寒加剧,喜热饮食,得热胃痛减轻,多属寒证;胃痛拒按,饥时作痛,进食后胃痛加剧,多属实证。 临床医师进行中医的辨证施治可达到疗程短、见效快、无痛苦、标本兼治的效果,是愈后不易复发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2、呕吐: 呕吐是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引起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的病症,多属于胃部的病变。呕吐的发生,多与外感、内伤、饮食失节致损伤脾胃有关,临床常根据呕吐的声音强弱、吐势的缓急、呕吐物的性状、气味及其他兼症,判断胃病的寒热虚实。凡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呕吐物清稀者,多属虚寒证。 呕吐属实证者,多兼有胃痛。属食滞引起的,胃脘多有胀满,嗳腐酸臭,且有暴饮暴食的病史。属于气逆引起者,必兼胃脘胀痛,且连于两胁肋部。 3、泛酸: 泛酸是指因胃中酸液过多,随胃气上逆泛溢而入食道,乃至咽部,随即咽下。常见肠溃疡、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泛酸常与胃痛兼见,但也常单独出现。多出肝炎内郁、胃气不和而发,或者因脾胃虚寒、不能运化而致。泛酸兼有胃脘烧灼感,脘腹胀闷,口干口渴,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红苔黄者,多为肝气犯胃引起。 4、呃(e)逆:

肝郁脾虚的症状

肝郁脾虚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的症状1. 肝郁脾虚的症状2. 肝郁脾虚是怎么引起的3. 肝郁脾虚有什么危害*二、肝郁脾虚怎么调理*三、肝郁脾虚吃什么好 肝郁脾虚的症状 1、肝郁脾虚的症状郁气滞的人容易发怒,还会经常伴随着叹气。这种病的病因大多是郁闷、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郁脾虚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 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尤其下午开始全身酸软,舌苔厚重黄腻,气色较差,腰膝酸软,睡眠质量差。 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容易引起便秘。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还会引起诸多妇科疾病,比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象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因此要有意识地预防此类疾病,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2、肝郁脾虚是怎么引起的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中

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意思是说,肝属于刚强、躁急的脏器,喜欢舒畅柔和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主要为发怒。所以,善怒主要与肝有关,主要为 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三种证候。 3、肝郁脾虚有什么危害肝郁脾虚是中医的一种证型,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如食少纳呆,脘腹 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 在中医上,肝,是指一个系统:肝主藏血,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情志,如果情绪不好,会影响疏泄作用, 更会导致郁闷,中医称为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还会让人变得易怒,很容易生气,有的人容易发火 其实是心烦,这是因为肝火太旺,导致心火也变得旺了;有的是生 闷气,这是郁积的表现。很多女性在月经前都容易发火,就是肝气不舒所导致的。还有的月经前乳房胀痛,这也与此相关,因为肝经与乳房关系密切,中医传统认为乳房属胃经,乳头属肝经。肝经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因此肝气不舒与月经不调也严重相关。 脾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消化食物,吸收和运输其中的饮食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