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制图教案》第三章

《机械制图教案》第三章

《机械制图教案》第三章
《机械制图教案》第三章

第十四讲§3—1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及尺寸标注

课题: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2、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种类及其三视图画法

2、讲解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教学要求:1、能够熟练掌握平面立体和圆柱体的三视图画法

2、能够熟练运用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和辅助线法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

面取点、取线

教学重点:1、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种类及其三视图画法。

2、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教学难点:在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教具:基本体模型: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三棱锥、四棱锥、圆柱体等教学方法:用教学模型辅助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结合作业复习直线和平面投影变换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二、引入新课题

机器上的零件,不论形状多么复杂,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基本几何体——表面规则而单一的几何体。按其表面性质,可以分为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两类。

1、平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棱柱和棱锥等。(出示模型给学生看)。

2、曲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圆柱、圆锥、圆球等。(出示模型给学生看)。曲面立体也称为回转体。

三、教学内容

(一)平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1、棱柱

棱柱由两个底面和棱面组成,棱面与棱面的交线称为棱线,棱线互相平行。棱线与底面

垂直的棱柱称为正棱柱。本节仅讨论正棱柱的投影。

(1)棱柱的投影

以正六棱柱为例。如图3-1(a)所示为一正六棱柱,由上、下两个底面(正六边形)和六个棱面(长方形)组成。设将其放置成上、下底面与水平投影面平行,并有两个棱面平行于正投影面面。

上、下两底面均为水平面,它们的水平投影重合并反映实形,正面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六个棱面中的前、后两个为正平面,它们的正面投影反映实形,水平投影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一直线。其他四个棱面均为铅垂面,其水平投影均积聚为直线,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均为类似形。

(a)立体图(b)投影图

图3-1正六棱柱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总结正棱柱的投影特征:当棱柱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柱在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由若干个相邻的矩形线框所组成。

(2)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因为正棱柱的各个面均为特殊位置面,均具有积聚性。)

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实际就是在平面上取点。首先应确定点位于立体的哪个平面上,并分析该平面的投影特性,然后再根据点的投影规律求得。

举例:如图3-1(b)所示,已知棱柱表面上点M的正面投影m′,求作它的其他两

面投影m、m″。因为m′可见,所以点M必在面ABCD上。此棱面是铅垂面,其水平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故点M的水平投影m必在此直线上,再根据m、m′可求出m″。由于ABCD的侧面投影为可见,故m″也为可见。

特别强调:点与积聚成直线的平面重影时,不加括号。

2、棱锥

(1)棱锥的投影

以正三棱锥为例。如图3-2(a)所示为一正三棱锥,它的表面由一个底面(正三边形)和三个侧棱面(等腰三角形)围成,设将其放置成底面与水平投影面平行,并有一个棱面垂直于侧投影面。

由于锥底面△ABC为水平面,所以它的水平投影反映实形,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分别积聚为直线段a′b′c′和a″(c″)b″。棱面△SAC为侧垂面,它的侧面投影积聚为一段斜线s″a″(c″),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为类似形△s′a′c′和△sac,前者为不可见,后者可见。棱面△SAB和△SBC均为一般位置平面,它们的三面投影均为类似形。

棱线SB为侧平线,棱线SA、SC为一般位置直线,棱线AC为侧垂线,棱线AB、BC 为水平线。

(a)立体图(b)投影图

图3-2正三棱锥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总结正棱锥的投影特征:当棱锥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锥在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由若干个相邻的三角形线框所组成。

(2)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1)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

2)辅助线法。

首先确定点位于棱锥的哪个平面上,再分析该平面的投影特性。若该平面为特殊位置平面,可利用投影的积聚性直接求得点的投影;若该平面为一般位置平面,可通过辅助线法求得。

举例:如图3-2(b)所示,已知正三棱锥表面上点M的正面投影m′和点N的水平面投影n,求作M、N两点的其余投影。

因为m′可见,因此点M必定在△SAB上。△SAB是一般位置平面,采用辅助线法,过点M及锥顶点S作一条直线SK,与底边AB交于点K。图3-2中即过m′作s′ k′,再作出其水平投影sk。由于点M属于直线SK,根据点在直线上的从属性质可知m必在s k上,求出水平投影m,再根据m、m′可求出m″。

因为点N不可见,故点N必定在棱面△SAC上。棱面△SAC为侧垂面,它的侧面投影积聚为直线段s″a″(c″),因此n″必在s″a″(c″)上,由n、n″即可求出n′。

(二)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曲面立体的曲面是由一条母线(直线或曲线)绕定轴回转而形成的。在投影图上表示曲面立体就是把围成立体的回转面或平面与回转面表示出来。

1、圆柱

圆柱表面由圆柱面和两底面所围成。圆柱面可看作一条直母线AB围绕与它平行的轴线OO1回转而成。圆柱面上任意一条平行于轴线的直线,称为圆柱面的素线。

(1)圆柱的投影

画图时,一般常使它的轴线垂直于某个投影面。

举例:如图3-4(a)所示,圆柱的轴线垂直于侧面,圆柱面上所有素线都是侧垂线,因此圆柱面的侧面投影积聚成为一个圆。圆柱左、右两个底面的侧面投影反映实形并与该圆重合。两条相互垂直的点划线,表示确定圆心的对称中心线。圆柱面的正面投影是一个矩形,是圆柱面前半部与后半部的重合投影,其左右两边分别为左右两底面的积聚性投影,上、下两边a′a′1、b′b′1分别是圆柱最上、最下素线的投影。最上、最下两条素线AA1、BB1是圆柱面由前向后的转向线,是正面投影中可见的前半圆柱面和不可见的后半圆柱面的分界线,也称为正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素线。同理,可对水平投影中的矩形进行类似的分析。

(a)立体图(b)投影图

图3-4圆柱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总结圆柱的投影特征:当圆柱的轴线垂直某一个投影面时,必有一个投影为圆形,另外两个投影为全等的矩形。

(2)圆柱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因为圆柱的圆柱面和两底面均至少有一个投影具有积聚性。)

举例:如图3-4(b)所示,已知圆柱面上点M的正面投影m′,求作点M的其余两个投影。

因为圆柱面的投影具有积聚性,圆柱面上点的侧面投影一定重影在圆周上。又因为m′可见,所以点M必在前半圆柱面的上边,由m′求得m″,再由m′和m″求得m。

四、小结

1、棱柱、棱锥、圆柱体的投影分析和投影特征。

2、棱柱、棱锥、圆柱体上表面求点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3-1(1)、(2)、(3)

第十五讲§3—1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及尺寸标注

课题:1、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圆锥体和圆球体的三视图画法及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2、讲解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学要求:1、能够熟练运用辅助面法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

2、能够正确标注基本体所需的尺寸

教学重点:1、圆锥体和圆球体的三视图画法及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学难点:在圆球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教具:基本体模型:圆锥体、圆球体等

教学方法:用教学模型辅助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棱柱、棱锥投影分析和投影特征以及表面求点的方法。

2、圆柱体的投影分析和投影特征以及表面求点的方法。。

二、引入新课题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平面立体和圆柱体的投影及表面求点,本次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几种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求点。

三、教学内容

(一)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1、圆锥

圆锥表面由圆锥面和底面所围成。如图3-5(a)所示,圆锥面可看作是一条直母线SA 围绕与它平行的轴线SO回转而成。在圆锥面上通过锥顶的任一直线称为圆锥面的素线。

(1)圆锥的投影

画圆锥面的投影时,也常使它的轴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

举例:如图3-5(b)所示圆锥的轴线是铅垂线,底面是水平面,图3-5(c)是它的投影图。圆锥的水平投影为一个圆,反映底面的实形,同时也表示圆锥面的投影。圆锥的正面、侧面投影均为等腰三角形,其底边均为圆锥底面的积聚投影。正面投影中三角形的两腰s′a′、s′c′分别表示圆锥面最左、最右轮廓素线SA、SC的投影,他们是圆锥面正面投影可见

与不可见的分界线。SA、SC的水平投影sa、sc和横向中心线重合,侧面投影s″a″(c″)与轴线重合。同理可对侧面投影中三角形的两腰进行类似的分析。

(b)立体图(c)投影图

图3-5 圆锥的投影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总结圆锥的投影特征:当圆锥的轴线垂直某一个投影面时,则圆锥在该投影面上投影为与其底面全等的圆形,另外两个投影为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2)圆锥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1)辅助线法。

2)辅助圆法。

举例:如图3-6、3-7所示,已知圆锥表面上M的正面投影m′,求作点M的其余两个投影。因为m′可见,所以M必在前半个圆锥面的左边,故可判定点M的另两面投影均为可见。作图方法有两种:

作法一:辅助线法如图3-6 (a)所示,过锥顶S和M作一直线SA,与底面交于点A。点M的各个投影必在此SA的相应投影上。在图3-6(b)中过m′作s′a′,然后求出其水平投影sa。由于点M属于直线SA,根据点在直线上的从属性质可知m必在sa上,求出水平投影m,再根据m、m′可求出m″。

(a)立体图(b)投影图

图3-6 用辅助线法在圆锥面上取点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作法二:辅助圆法如图3-7(a)所示,过圆锥面上点M作一垂直于圆锥轴线的辅助圆,点M的各个投影必在此辅助圆的相应投影上。在图3-7(b)中过m′作水平线a′ b′,此为辅助圆的正面投影积聚线。辅助圆的水平投影为一直径等于a′ b′的圆,圆心为s,由m′向下引垂线与此圆相交,且根据点M的可见性,即可求出m 。然后再由m′和m可求出m″。

(a)立体图(b)投影图

图3-7 用辅助线法在圆锥面上取点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2、圆球

圆球的表面是球面,如图3-8(a)所示,圆球面可看作是一条圆母线绕通过其圆心的轴线回转而成。

(1)圆球的投影

如图3-8(b)所示为圆球的立体图、如图3-8(c)所示为圆球的投影。圆球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都是直径相等的圆,但这三个圆分别表示三个不同方向的圆球面轮廓素线的投影。正面投影的圆是平行于V面的圆素线A(它是前面可见半球与后面不可见半球的分界线)的投影。与此类似,侧面投影的圆是平行于W面的圆素线C的投影;水平投影的圆是平行于H面的圆素线B的投影。这三条圆素线的其他两面投影,都与相应圆的中心线重合,不应画出。

(b)立体图(c)投影图

图3-8 圆球的投影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2)圆球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1)辅助圆法。圆球面的投影没有积聚性,求作其表面上点的投影需采用辅助圆法,即过该点在球面上作一个平行于任一投影面的辅助圆。

举例:如图3-9(a)所示,已知球面上点M的水平投影,求作其余两个投影。过点M 作一平行于正面的辅助圆,它的水平投影为过m的直线ab,正面投影为直径等于ab长度的

圆。自m向上引垂线,在正面投影上与辅助圆相交于两点。又由于m可见,故点M必在上半个圆周上,据此可确定位置偏上的点即为m′,再由m、m′可求出m″。如图3-9(b)所示

(a)(b)

图3-9 圆球面上点的投影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二)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1、平面立体的尺寸标注

平面立体一般标注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如图3-10所示。其中正方形的尺寸可采用如图3-10(f)所示的形式注出,即在边长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图3-10(d)、(g)中加“()”的尺寸称为参考尺寸。

(a)(b)(c)(d)

(e)(f)(g)

图3-10 平面立体的尺寸注法

2、曲面立体的尺寸标注

圆柱和圆锥应注出底圆直径和高度尺寸,圆锥台还应加注顶圆的直径。直径尺寸应在其数字前加注符号“φ”,一般注在非圆视图上。这种标注形式用一个视图就能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其他视图就可省略,如图3-11(a)、(b)、(c)所示。

标注圆球的直径和半径时,应分别在“φ、R”前加注符号“S”,如图3-11(d)、(e)所示。

(a)(b)(c)(d)(e)

图3—11 曲面立体的尺寸注法

四、小结

1、圆锥体、圆柱体的投影分析和投影特征以及表面求点的方法。

2、各种基本几何体应标注的尺寸数目和种类。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3-1(4)、(5)、(6)、(7)、(8)

第十六讲§3—2 平面与立体相交

课题:1、截交线的性质

2、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截平面与截交线的概念

2、讲解截交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讲解平面立体截割的截交线的投影

教学要求:1、了解截交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求平面立体截交线的方法,即利用在立体表面上取点、取线的方法

绘制截交线和截切后的平面立体的投影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截交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平面立体截交线的画法

教具:模型:斜切的正四棱锥体、开槽的正三棱锥体

教学方法:平面立体(棱柱和棱锥)的截割实际就是根据线面分析法求截交线。讲课中要特别强调先作出原始的完整几何体,然后分步截割,并举例说明作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圆锥体、圆柱体的投影分析和投影特征以及表面求点的方法。

2、各种基本几何体应标注的尺寸数目和种类。

二、引入新课题

在曲面几次课我们学习了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及表面求点,而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中的零件,往往不是基本几何体,而是基本几何体经过不同方式的截割或组合而成的。

三、教学内容

(一)截交线的性质

1、截交线的概念

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可以认为是立体被平面截切,此平面通常称为截平面,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称为截交线。图3-12为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示例。

图3—12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

2、截交线的性质

(1)截交线一定是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

(2)截交线既在截平面上,又在立体表面上,截交线是截平面和立体表面的共有线。截交线上的点都是截平面与立体表面上的共有点。

因为截交线是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线,所以求作截交线的实质,就是求出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点。

(二)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平面立体的表面是平面图形,因此平面与平面立体的截交线为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多边形的各个顶点是截平面与立体的棱线或底边的交点,多边形的各条边是截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的交线。

通过例题讲解平面立体截交线的画法。

1、讲解例题(例3-1)如图3-13(a)所示,求作正垂面P斜切正四棱锥的截交线。

分析:截平面与棱锥的四条棱线相交,可判定截交线是四边形,其四个顶点分别是四条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因此,只要求出截交线的四个顶点在各投影面上的投影,然后依次连接顶点的同名投影,即得截交线得投影。

(a)(b)

图3-13 四棱锥的截交线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当用两个以上平面截切平面立体时,在立体上会出现切口、凹槽或穿孔等。作图时,只要作出各个截平面与平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各截平面之间得交线,就可作出这些平面立体的投影。

2、讲解例题(例3-2)如图3-14(a)所示,一带切口得正三棱锥,已知它的正面投影,求其另两面投影。

分析:该正三棱锥的切口是由两个相交的截平面切割而形成。两个截平面一个是水平面,一个是正垂面,它们都垂直于正面,因此切口的正面投影具有积聚性。水平截面与三棱锥的底面平行,因此它与棱面△SAB和△SAC的交线DE、DF必分别平行与底边AB和AC,水平截面的侧面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正垂截面分别与棱面△SAB和△SAC交于直线GE、GF。由于两个截平面都垂直于正面,所以两截平面的交线一定是正垂线,作出以上交线的投影即可得出所求投影。

(a)立体图(b)

(c)(d)

图3-14 带切口正三棱锥的投影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四、小结

1、截交线的基本性质。

2、总结例题,说明求平面立体截交线的方法和步骤。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3-2(1)、(2)、(5)、(6)

第十七讲§3—2 平面与立体相交

课题: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讲解曲面立体截割的截交线的投影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圆柱体、圆锥体、圆球体截割的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教学重点:圆柱体截割的截交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圆锥体、圆球体截割的截交线的画法

教具:模型:截割圆柱体、截割圆锥体、截割圆球体

教学方法:曲面立体(棱柱和棱锥)的截割实际就是求截平面与曲面立体表面的共有点的投影,然后把各点的同名投影依次光滑连接起来。讲课中要特别强调先作出原始的完整曲面立体,然后分步截割,并举例说明作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截交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订正作业,复习求曲面立体截交线的方法和步骤。

二、引入新课题

上次课学习了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本次课继续学习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产生的截交线一般是封闭的平面曲线,也可能是由曲线与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其形状取决于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内容

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就是求截平面与曲面立体表面的共有点的投影,然后把各点的同名投影依次光滑连接起来。

当截平面或曲面立体的表面垂直于某一投影面时,则截交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具有积聚性,可直接利用面上取点的方法作图。

(一)圆柱的截交线

1、基本类型

平面截切圆柱时,根据截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同,其截交线有三种不同的形状。对照表3-1分析讲解。

2、讲解例题

(1)例一(例3-3)如图3-15(a)所示,求圆柱被正垂面截切后的截交线。

分析:截平面与圆柱的轴线倾斜,故截交线为椭圆。此椭圆的正面投影积聚为一直线。由于圆柱面的水平投影积聚为圆,而椭圆位于圆柱面上,故椭圆的水平投影与圆柱面水平投影重合。椭圆的侧面投影是它的类似形,仍为椭圆。可根据投影规律由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求出侧面投影。

(a)立体图(b)

(c)(d)

图3-15 圆柱的截交线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2)例二(例3-4)如图3-16(a)所示,完成被截切圆柱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

分析:该圆柱左端的开槽是由两个平行于圆柱轴线的对称的正平面和一个垂直于轴线的

侧平面切割而成。圆柱右端的切口是由两个平行于圆柱轴线的水平面和两个侧平面切割而成。

(a)(b)

(c)(d)

图3-16 补全带切口圆柱的投影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二)圆锥的截交线

1、基本类型

平面截切圆锥时,根据截平面与圆锥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同,其截交线有五种不同的情况。对照表3-2分析讲解。

2、讲解例题

例三(例3-5)如图3-17(a)所示,求作被正平面截切的圆锥的截交线。

分析:因截平面为正平面,与轴线平行,故截交线为双曲线。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都积聚为直线,只需求出正面投影。

(a)立体图(b)

图3-17 正平面截切圆锥的截交线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三)圆球的截交线

1、基本性质

平面在任何位置截切圆球的截交线都是圆。当截平面平行于某一投影面时,截交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为圆的实形,在其他两面上的投影都积聚为直线。如图3-18所示。

(a)立体图(b)

图3-18 圆球的截交线

2、讲解例题

例四(例3-6)如图3-19(a)所示,完成开槽半圆球的截交线。

分析:球表面的凹槽由两个侧平面和一个水平面切割而成,两个侧平面和球的交线为两

段平行于侧面的圆弧,水平面与球的交线为前后两段水平圆弧,截平面之间得交线为正垂线。

(a)(b)

(c)

图3-19 开槽圆球的截交线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四)综合题例

实际机件常由几个回转体组合而成。求组合回转体的截交线时,首先要分析构成机件的各基本体与截平面的相对位置、截交线的形状、投影特性,然后逐个画出各基本体的截交线,再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连接起来。

例四(例3-7)如图3-20(a)所示,求作顶尖头的截交线。

分析:顶尖头部是由同轴的圆锥与圆柱组合而成。它的上部被两个相互垂直的截平面P 和Q切去一部分,在它的表面上共出现三组截交线和一条P与Q的交线。截平面P平行于轴线,所以它与圆锥面的交线为双曲线,与圆柱面的交线为两条平行直线。截平面Q与圆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细则

临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运维管理细则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二〇一三年四月

前言 为规范临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水平,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结合临沂供电公司配电网运维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临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桑田李兆平郑大伟 审核: 李彪 审定: 黄振华 批准: 林凡勤

目录 1目的 (1) 2范围 (1) 3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术语和定义 (2) 5职责和权限 (2) 5.1总则 (2) 5.2运维检修部职责 (3) 5.3调度控制中心职责 (4) 6要求 (5) 6.1 配电自动化主站 (5) 6.2遥控操作 (9) 7缺陷管理 (10) 7.1缺陷分类 (10) 7.2 缺陷处理响应时间及要求 (11) 7.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2) 8配电自动化运行指标 (13) 8.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 (13) 8.2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计算公式 (13) 9附则 (15)

1目的 为规范公司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运维管理,提高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运行水平,确保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为配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手段,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临沂供电公司投资的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新扩建、改造、运行的以及用户投资建设移交临沂供电公司管理或接入临沂供电公司公备配电网络的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的建设、验收、投运、运维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规范性引用文件 DL/T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513-2010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514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567-2010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Q/GDW626-201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DB 37/T 2216-2012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办法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管理办法

机械制图教案(全).doc

课时授课计划

斜度的简 单计算,强调其格式 锥度的计算稍复杂,请学生要细心计算 思考(2)由上图可知: 斜度=tanα=BC:AC=1:n (3)斜度的作图方法与步骤:(老师即堂演练) 2.锥度(GB/T15754-1995) (1)概念: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与高度之比,锥度也写成1:n 的形式,(见上图可知:) (2)定义式:锥度=D/L=(D-L)/l=2 tanα=1:n (3)作图方法与步骤: A 、求作如右图所示的1:5的锥度; B 、从O点开始任取五单位长度,得点N; C 、在左端面上取OM=0.5单位长度,得点M; D 、连接MN,即得锥度为1:5的圆锥(老师演练,学生即堂练习); E 、过A点作AC∥MN,即完成作图。 (提问:如何作平行线?为什么作了平行线就可完成作图?) 【课堂练习】斜度、锥度练习题 【课堂小结】 1、斜度与锥度的概念及作图方法 【课堂拓展】 椭圆的作图方法 边讲解边提 问(学生回 忆初中的数 学知识) 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教师演练 使用方法, 并要求学生 即堂练习) 巩固练习 (学生动手 作图,要求 独立学生完 成)

课时授课计划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板书,提问) 机械图样中的线有很多种 (老师结合表1-3逐一详细讲 解) 其中重点介绍粗实线、虚线、细点画线、细实线。 三、字体(GB/T 14691-1993) 1.基本要求 标准规定了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结构形式。书写字体的基本要求是: (1)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 字体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 10,14,20mm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3)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字宽一 般为h/根号2。 (4)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 (5) 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 基准线成75°。 四、图线(GB/T 4457.4-2002) 1.线型及图形尺寸 图样中的图形是由多种图线组成的。国标中规定了图线的名称、线型、 宽度以及一般应用见表1-2。(结合表1-2逐一详细讲解) 2、各种图线在实际绘图中的应用(图1-7) 教师演练, 学生练习。

《机械制图教案》第36讲

3、滚动轴承的画法 国家标准GB/T4459.7—1998对滚动轴承的画法作了统一规定,有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简化画法又分为通用画法和特征画法两种。 (1)简化画法 用简化画法绘制滚动轴承时,应采用通用画法和特征画法。但在同一图样中,一般只采用其中的一种画法。 1)通用画法在剖视图中,当不需要确切地表示滚动轴承的外形轮廓、载荷特性、结构特征时,可用矩形线框以及位于线框中央正立的十字形符号来表示。矩形线框和十字形符号均用粗实线绘制,十字形符号不应与矩形线框接触,通用画法的尺寸比例见表7—8。对照表7—8讲解。 2)特征画法在剖视图中,如果需要比较形象地表示滚动轴承的结构特征时,可采用在矩形线框内画出其结构要素符号的方法表示。特征画法的矩形线框、结构要素符号均用粗实线绘制。常用滚动轴承的特征画法的尺寸比例示例见表7—9。对照表7—9讲解。 (2)规定画法 必要时,滚动轴承可采用规定画法绘制。采用规定画法绘制滚动轴承的剖视图时,轴承的滚动体不画剖面线,其各套圈等可画成方向和间隔相同的剖面线,滚动轴承的保持架及倒角等可省略不画。规定画法一般绘制在轴的一侧,另一侧按通用画法绘制。规定画法中各种符号、矩形线框和轮廓线均用粗实线绘制。其尺寸比例见表7—10。对照表7—10讲解。(四)弹簧 弹簧是机械、电器设备中一种常用的零件,主要用于减震、夹紧、储存能量和测力等。弹簧的种类很多,使用较多的是圆柱螺旋弹簧,如图7—38所示。本节主要介绍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尺寸计算和规定画法。

(a ) 压缩弹簧 (b ) 拉伸弹簧 (c ) 扭力弹簧 图7—38 圆柱螺旋弹簧 1、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的名称及尺寸计算 (1)簧丝直径d ——制造弹簧所用金属丝的直径。 (2)弹簧外径D ——弹簧的最大直径。 (3)弹簧内径D 1 ——弹簧的内孔直径,即弹簧的最小直径。D 1=D -2d 。 (4)弹簧中径D 2 ——弹簧轴剖面内簧丝中心所在柱面的直径,既弹簧的平均直径,D 2=(D +D 1)/2=D 1+d =D -d 。 (5)有效圈数n ——保持相等节距且参与工作的圈数。 (6)支承圈数n 2 ——为了使弹簧工作平衡,端面受力均匀,制造时将弹簧两端的 43至14 1圈压紧靠实,并磨出支承平面。这些圈主要起支承作用,所以称为支承圈。支承圈数n 2表示两端支承圈数的总和。一般有1.5、2、2.5圈三种。 (7)总圈数n 1 ——有效圈数和支承圈数的总和,即n 1=n +n 2。 (8)节距t ——相邻两有效圈上对应点间的轴向距离。 (9)自由高度H 0 ——未受载荷作用时的弹簧高度(或长度),H 0=nt +(n 2-0.5)d 。 (10)弹簧的展开长度L ——制造弹簧时所需的金属丝长度,L ≈n 1222t +D π)(。 (11)旋向——与螺旋线的旋向意义相同,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 2、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1)弹簧的画法 GB/T4459.4—2003对弹簧的画法作了如下规定: 1)在平行于螺旋弹簧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中,其各圈的轮廓应画成直线。 2)有效圈数在四圈以上时,可以每端只画出1~2圈(支承圈除外),其余省略不画。 3)螺旋弹簧均可画成右旋,但左旋弹簧不论画成左旋或右旋,均需注写旋向“左”字。 4)螺旋压缩弹簧如要求两端并紧且磨平时,不论支承圈多少均按支承圈2.5圈绘制,必要时也可按支承圈的实际结构绘制。 弹簧的表示方法有剖视、视图和示意画法,如图7—39所示。

配电自动化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 Automation,简称DA):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网(含分布式电源、微网等)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网的科学管理。 (2)配电自动化系统(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简称DAS):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可选)和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 (3)配电SCADA(Distribution SCADA,简称DSCADA):是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基本功能。DSCADA通过人机交互,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远方控制,为配电网的生产指挥和调度提供服务。 (4)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简称FA):利用自动化装置(系统),监视配电线路(馈线)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域并将故障区域隔离,快速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2、配电自动化的意义 (1)提高供电可靠性(2)提高设备利用率(3)经济优质供电(4)提高配电网应急能力(5)通过对配电网运行情况的长期监视和记录,掌握负荷特性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开展配电网规划和建设与改造提供客观依据。 (6)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客户服务质量。 第二章配电网架和配电设备 1、我国电力系统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1)中性点有效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直接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高阻接地 (2)中性点非有效接地(大电流接地系统):不接地、经低阻接地 2、常用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书P7表2.3前四行) 3、架空线网架结构及特征 (1)辐射状架空网:无联络开关 (2)“手拉手”环状架空网:两条辐射状架空网通过一个联络开关连接 (3)多分段多联络网:一条馈线分为N段且各馈线段经过联络开关与不同的备用电源联络4、电缆网架结构包括单射电缆网、双射电缆网、对射电缆网、多供一备电缆网、单环电缆网、双环电缆网。 5、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网架结构有双射网、对射网、单环网、双环网、“手拉手”环网、多分段多联络、多供一备网。(共7种) 6、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网架结构有多供一备网和多分段多联络网 7、柱上配电开关类型包括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和熔断器,区别在于分段电流能力不同(灭弧能力不同)。 断路器:可关合和开断短路电流和负荷电流 负荷开关:具有短路电流关合功能、短时短路电流耐受能力和负荷电流开端功能 8、电缆配电开关设备类型包括环网柜、分接箱、固体绝缘开关柜 9、三种常见操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1)电磁操动机构:依靠电磁线圈流过控制电流合闸,通过机械结构保持,失去控制电流即分闸。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加工工艺要求低、可靠性高,缺点是合闸功率大、需要配备大容量的直流合闸电源、机构笨重、耗材多。

机械制图教案大全

教学时数: 1 学时 课题:绪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制图的地位、作用和组成内容 教学重点: 强调制图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对学习本课程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 相应的工程图纸、简单的使用说明书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由简单的使用说明书、相应的工程图纸引入…… (讲授新课) 绪论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图样,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水利工程图样,机械制造业中使用的机械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10)计算机绘图 (11)其他图样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巩固练习) 让学生再看一遍绪论部分的内容 (课堂小结) 对学好制图的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要有学好本课程的信心; 2、刻苦训练技能技巧,图面质量优秀,有一定构思能力; 3、作风认真严肃,决不敷衍了事。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1、简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2、简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 简述你对学好制图的看法。 教后感: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规定 教学时数: 1学时 课题:§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第三章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第三章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如密度差别)的分散物质和连续介质所组成的物系称为非均相混合物或非均相物系。 颗粒相对于流体(静止或运动)运动的过程称为沉降分离。流体相对于固体颗粒床层运动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称为过滤。 工业上分离非均相混合物的目的是:1、回收有价值的分散物质。2、净化分散介质以满足后继生产工业的要求。3、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第一节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 ;表 单一的颗粒:1、球形颗粒体积: 面积:;比表面积: 2、非球形颗粒:体积当量直径 形状系数(又称球形度): ,任何非球形颗粒 的形状系数皆小于1。 不同粒径范围内所含粒子的个数或质量,即粒径分

布。 当使用某一号筛子时,通过筛孔的颗粒量称为筛过量,截留于筛面上的颗粒量则称为筛余量。称取各号筛面上的颗粒筛余量即得筛分分析的基础数据。 颗粒的平均直径:最常用的是平均比表面积直径: 由颗粒群堆积成的床层疏密程度可用空隙率来表示: 床层的比表面积: 壁面附近床层的空隙率总是大于床层内部的,较多的流体必然趋向近壁处流过,使床层截面上流体分布不均匀,这种现象称为壁效应。 第二节沉降过程 沉降操作是指在某种力场中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 之间的密度差异,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实现分离的操作过程。实现沉降操作的作用力可以是重力,也可以是惯性离心力。因此,沉降过程有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两种方式。静止流体中颗粒的沉降过程可分为两个

阶段,起初为加速段而后为等速段。 滞流区或斯托克斯定律区(10-4

第三章 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

第三章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 第一节放射式接线 一、放射式接线 1.定义:从电源点用专用开关及专用线路直接送到用户或设备的受电端,沿线没有其他负荷分支的接线称为放射式接线,也称专用线供电。 2.使用场合:用电设备容量大、负荷性质重要、潮湿及腐蚀性环境的场所供电。 3.分类: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双回路放射式接线, 二、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 1.接线 如图3-1所示,该接线的电源由总降压变电所的6~10kV母线上引出一回线路直接向负荷点或用电设备供电,沿线没有其他负荷,受电端之间无电的联系。 1-低压配电屏 2-主配电箱 3-分配电箱 图3-1 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 2.特点 (1)当出线线路发生故障,线路之间互不影响,供电可靠性高; (2)线路简单易于操作维护,保护装置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 (3)开关设备数量较多,线路有色金属消耗量大,初次投资较大; (4)当电源或母线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将导致所有出线停电; (5)当某条出线发生故障、变压器故障及开关设备停电检修时,该线路负荷停电。 3.适用范围 此接线方式适用于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二级、三级负荷。 三、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1.接线 如图3-2所示,同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接线相比,该接线采用了对一个负荷点或用电设备使用两条专用线路供电的方式,即线路备用方式。 图3-2 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2.特点

(1)由于每个负荷点或用电设备采用两条线路供电,当一条线路故障或开关检修时,另一条备用线路可以投入运行; (2)由于采用备用方式,要求在选择这两条线路及其开关设备应相同,增大了投资量; (3)当电源或母线出现故障或检修时,仍会导致所有负荷停电; (4)同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相比提高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3.适用范围 此接线方式适用于二级、三级负荷。 四、双电源双回路放射式(双电源双回路交叉放射式) 1.接线 两条放射式线路连接在不同电源的母线上,其实质是两个单电源单回路放射的交叉组合。 图3-3 双电源双回路的放射式 2.特点 (1)采用此接线最大的好处是每个负荷点或用电设备有两个独立的一次电源供电; (2)当正常电源故障时,经过手动或自动的电源切换装置,可以简单迅速地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保证不停电; (3)这种配电形式一次侧为双路电源,要求电源的两组开关设备应有可靠的联(互)锁装置,以免误操作; (4)当一线路故障时,全部负载应当由另一线路供电,所以要求每一线路应有足够的容量能够负担全部负载; (5)由于双电源、双线路和双开关设备,供电可靠性较高,但初次投资也较高,开关操作复杂,维护比较困难。 3.适用范围 此接线方式适用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一级负荷。 五、具有低压联络线的放射式 1.接线 该接线主要是为了提高单回路放射式接线的供电可靠性,从邻近的负荷点或用电设备取得另一路电源,用低压联络线引入。 2.特点 (1)一次侧电源或变压器出现故障会导致所有出线停电; (2)当某条出线发生故障或停电检修时,该线路负荷由另一路低压联络线供电。 3.适用范围 互为备用单电源单回路加低压联络线放射式适用于用户用电总容量小,负荷相对分散,各负荷中心附近设小型变电所(站),便于引电源。与单电源单回路放射式不同之处,高压线路可以延长,低压线路较短,负荷端受电压波动影响较前者小。 此接线方式适用于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二、三级负荷。若低压联络线的电源取自另一路电源,则可供小容量的一级负荷。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应用

为以后解决更为复杂的故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4加强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措施 电力部门应该完善继电保护的制度建设,定期检测,积累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电力工作人员要加强电网管理和制度建设,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为此就要制定相关的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数据统计方案。另外,电力技术人员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积极探索和引进新的技术,因为科技因素对电力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今计算机保护和电磁保护已经取代了晶体管保护和集成电路保护,对电力系统的监护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技术人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技术交流和推广。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继电保护相关数据的积累,认真分析故障原因,积极探索解决故障的方法,根据气候环境的不同,采取有效地抗干扰措施,及时排除故障。此外,电力技术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继电保护的配合条件。在10kV配电网中,如果上下级之间电流和时限的配合不充分,会出现继电保护无选择性动作,造成断路器越级跳闸。为此,技术人员要控制好定时限过电流的具体数值,选择适当的电网保护时限,防止断路器越级跳闸。 5结语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kV电网配电过程中,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力输送的安全以及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为了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电力工作人员应做好继电保护的检修工作,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就要采取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把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樊志忠.10kV电力变压器在供电系统中常见的故障及做好继电保护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10) [2]陈菊华.浅谈短路电流对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影响及消除方法[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黄永清,王必平,张培龙.相量检测技术在主变35kV断路器更换中的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9) [4]曹桂新,李建东,苑凤军,等.配电网生产运行信息系统在孤岛采油厂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9(14) [5]胡晓哲,闫钿.动态小波在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2) 收稿日期:2012-09-04 作者简介:孙志(1981—),男,辽宁锦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配网系统的营销和生产工作。 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配电自动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监控上的最新应用。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主站、通信链路、子站、远方测控终端4部分组成。主站一般由服务器、工作站和相关应用软件等组成。子站设备通常由DTU(开闭所测控终端)、TTU(变压器测控终端)、FTU(馈线测控终端)组成。通信部分由通信主机、适配器和通信介质等组成。 2主站系统的构成 配电自动化DA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与管理中心,一般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构成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以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基本平台,配合各种应用软件完成DA/DMS的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一般有2种方式: 2.1EMS/DMS一体化主站系统 EMS/DMS一体化主站系统是指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一个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这种EMS/DMS一体化设计,把主网调度与配网调度合二为一,能够充分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在自动化维护人员短缺情况下,可减少维护量。其缺点是系统复杂、庞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功能过于集中,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影响范围大。 2.2DMS独立主站系统 DMS独立主站系统是指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分别设置、分别接收并处理主网与配网信息,2个系统之间通过综合数据平台交换信息。该方案的优点是调度自动化系统与配网自动化系统独立设置,互不影响,庞大的配电自动化数据不会影响调度自动化系统处理速度。其缺点是EMS、DMS功能相似,重复投资。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独立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使自动化系统实现分层、分级结构,配置灵活、结构简单,更易于维护和变更。 3子站系统的构成 配电自动化子站是由1台或2台互为备用的PC机构成的简单主站系统。1个子站可以监控100台左右的远方测控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应用 高建广张霞 (朔州供电公司,山西朔州036002) 摘要:详细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并对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的2种方式进行了比较,从工程应用角度分析了建立配电自动化的意义,同时指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配电自动化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构成应用 Dianqigongcheng yu Zidonghua◆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25 机电信息2012年第36期总第354期

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

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技术经济管理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及供电优质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完成电力输送和分配的最后一个步骤,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越高,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以及电网运行的效率也就越高。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配电自动化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与认可。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其战略发展目标是:要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要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必须要先进,要具备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要做到自主创新、国际领先。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核心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是一次网架和设备,将多种通信方式综合运用,使控制和检测配电系统得以实现,此外,通过集成有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使科学管理配电系统得以实现。控制和监视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就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其组成部分包括通信通道以及配电主站、子站和终端等,其功能包括馈线自动化、分析应用电网、SCADA以及互联有关应用系统等。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率,并通过与用户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提高配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的管理水平,从而为供电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配电自动化建设是一个技术含量高、涉及专业广、标准规范不齐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做保障。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论述如何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对项目最终的建设质量来说至关重要。而可行性研究开展的是否深入,由直接影响到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具体到配电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来说,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在项目前期做好可行性研究。目前,电力系统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得不够规范,研究的不够深也不够透,这就不可避免的使一些问题在项目建设完成后遗留了下来,不利于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如果投入运行的是带有问题的系统,就必然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时间的延误。为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就要下大力气把项目前期做好,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做的更加深入、透彻和详细。 1、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可行性研究架构

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绪论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 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 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三、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 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本专业了解几乎空白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从日常工业产品、建筑物、常见机械及现代化制造等实践举例,引出学习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界的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制图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不断积累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则需通过一定数量的见习实习和习题作业配合讲授来撑握八、课后作业 查阅书籍及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知识。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 向;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的 规格与写法; 3.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正确地书写图样上的文字和数字,并做 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4.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线的型式及应用,通过学习与练习,掌 握常用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5.掌握比例的概念和选用原则。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 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 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3.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严守标准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 1.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2.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 应用 四、教学难点 1.看图方向的确定。

配电自动化知识点整理全解

配电网的特点:1、深入城市中心和居民密集点。2、传输功率和距离一般不大。 3、供电容量、用户性质、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千差万别。 4、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电阻、消弧线圈接地),发生单相短路允许供电一段时间,与国外配电网运行方式不同。实现配电自动化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难点: 1、技术方面问题 早期配电网架存在缺陷且配电设备陈旧落后。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必须符合自动化控制要求;配电自动化技术和相关系统、装置不够成熟;供应商和运行单位的实施力量不足。(系统复杂性、通信系统建设、满足户外运行的需要) 2、管理方面问题 相关标准和规范十分匮乏且出台严重滞后,造成配电自动化建设缺乏有效指导,标准化程度远远不够,自动化系统的分步建设困难;有关单位对开展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应用主体不明确,后期运行和维护工作跟不上。 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网(含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等)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网的科学管理。 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和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 配电SCADA:是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基本功能,DSCADA通过人机交互,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远方控制,为配电网的生产指挥和调度提供服务。(主要来源于实时数据的采集)馈线自动化:利用自动化装置(系统),监视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域并将故障区域隔离,快速恢复对非故障区域供电。(三步曲:故障定位、隔离、恢复供电)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拓扑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并具有与其他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为配电网调度指挥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配电终端:是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配电开关监控终端(FTU)、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开关站(开闭所)和公用及用户配电所的监控终端等。 配电子站:为优化系统结构层次、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便于配电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或配电网区域故障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 信息交互:为扩大配电信息覆盖面、满足更多应用功能的需要,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相关应用系统间通过标准接口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多态模型:针对配电网在不同应用阶段和状态下的操作控制需要,建立的多场景配电网模型,一般分为实时态、研究态、未来态等。 网络优化与分析:包括潮流分析和网络拓扑优化,目的在于通过以上手段达到减少线损、改善电压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电质量所必须的分析等目的。 工作管理系统:对在线工作设备进行监测,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实际磨损状态,据此制定检修规划的顺序进行计划检修。 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通过用软件对配电网的模拟仿真手段,对调度员进行培训。当系统的数据来自实时采集时,也可以帮助调度员在操作前了解操作结果,从而提高调度的安全性。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意义1、提高供电可靠性:2、提高设备利用率:3、经济优质供电:4、提高配电网应急能力:5、通过对配电网运行情况的长期监视和记录,掌握负荷特性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开展配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提供客观依据。6、保证抄表计费及时和准确,

《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

《机械制图》教案 (92学时) 教材:《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 (安徽省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张信群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授课教师:张信群 机电工程系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讲绪论 课题: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2、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3、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图样的概念及形成 2、介绍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性质 2、领会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图样的形成及与立体图的比较 教具:长方体模型 教学方法:本次课是介绍绪论部分,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培养起对这门课 的兴趣,讲课时尽可能采用较为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教学形式, 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向学生介绍一些适 时可行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是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图、绘 图和空间想象能力,达到教学大纲中对本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以适应 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概念 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图,称为图样。(对此定义作简要说明,并强调: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2、机械制图的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图样称为建筑图样,在机械工程中使用的图样称为机械图样。机械制图是以机械图样作为研究对象的,即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 3、图样的作用 (1)图样是工厂组织生产、制造零件和装配机器的依据。 (2)图样是表达设计者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 (3)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被誉为“工程界技术语言”。 4、图样的形成 (1)立体图 表示物体的大致形状可以用立体图。 立体图是从一个方向、用一个图形来表达 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只能看见长方体 的前面、上面和左面,后面、下面和右面 无法看清;而且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面构 成的,但矩形都变形为平行四边形。 如果对此长方体作进一步加工,,则会 发现:圆孔打得多深,方槽是否前后贯通, 在立体图中表达不清楚,而圆形也变形为 椭圆形。 综上:立体图的缺点有: 1)发生变形。 2)物体内部和后面等看不见部分的结 构表达不清楚。 3)没有尺寸和技术要求。 可见,立体图不能反映出物体的真实 形状,所以,不能直接应用在生产上。 但是,立体图也有独特的优点:立体 感强。因此可以作为生产图样的辅助性说明。 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图样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 (2)正投影法 具体定义后面章节介绍。简单地说,在物体后面放一张图纸,眼睛正对着图纸看物体,把看到的物体形状在图纸上反映出来。这里把平行的视

《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第十九讲§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 角相等,用正投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

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 =O1B1/OB,r1 =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简称正(斜)二测图;

配电自动化系统论文

配电自动化系统论文 浅谈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现代的逐步推进,社会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论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工作现状,并对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 一、引语 配电自动化是对配电网的电气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视、管理和控制的一个集成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配电网的应用。配电自动化可大大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供电质量,从而对用户和供电企业均能带来可观的效益。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等环节。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工作现状 1、功能结构设计单一。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还比较简单,功能设计还不够完善,过去的工作重心大部分集中在如何保证供电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而对其他功能则要求不高。过去配电网的故障停电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周期例检,在人为影响下停电管理总是受到一定的干预,因而提高管理水平才是减少停电时间的必要条件。因此,

下一步如何提高配电系统在高效管理方面的功能设计是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保障。 2、配电系统中过度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导致全系统新老设备的不兼容等问题。有的部门在选择设备的时候不注重从大局观考虑,盲目引进新设备,造成系统中新老设备的不兼容、系统不运行不稳定等状况,从而降低了整体原本的优化目的,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3、系统设计中缺乏统一兼顾意识,顾此失彼,造成控制端与部分终端无法互联。有的地方还出现过通信通道容量设置有限,造成高功率的设备无法在此架构上稳定运行,因此,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该先从整体框架抓起,着力改造旧的配电网络,进而考虑引进先进的配电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等。 4、传统管理体制存在弊端。过去我们的配电系统主要面对生产制造、产品营销这些主要耗能单位,缺乏系统全面的垂直职能管理以及有效的条块分工协作机制,因此系统很难保证一步到位,全面完善。因此我们在做系统功能设计的时候,除了继续抓好过去工作中的重点职能外,还要朝着以客户为本、强化管理,主抓实效的工作意识,减少管理漏洞,强化功能设计,使系统架构真正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三、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应用在配

《机械制图(第六版)》教案

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通过新生入学,从学技能到以后就业,无论哪一个工种的操作,必须根据图纸进行操作,为此必须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 三、新课内容 绪论 <一>、图样的内容和作用 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1、装配图 定义:表示组成机器或部件中各种零件间的连接方式和装配关系的图样。 2、零件图 定义:表示零件结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3、如何制造出机器或部件? 根据装配图表示的各零件间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把合格零件装配在一起才能制造出机器或部件。 <二>、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目的 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

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 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必须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初步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主要内容 有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作图基础、机械图样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零部件测绘等部分。 2、基本要求 (1)应熟悉国标,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应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3)理解并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的画法和注法规定。 (4)具备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5)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学习方法提示 1、由“物”画图,由“图想物”,既要想象物体的形状,又要思考物体的投影规律。 2、学与练相结合,在学中练,练中学,读画结合,以画促读,通过画图训练促进读图能力的提高。 3、工程图样是国际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一是规律性的投影作图,二是规范性的制图标准。

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是指以配电网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控制和快速故障隔离,为配电管理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支撑。通过快速故障处理,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优化运行方式,改善供电质量、提升电网运营效率和效益。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利用人工方式进行操作和控制配电变电站及线路开关设备。50年代初期,时限顺序送电装置得到应用,该装置用于自动隔离故障区间,加快查找馈线故障地点。70~80年代,电子及自动控制技术得到发展,西方国家提出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各种配电自动化设备相继被开发和应用,如智能化自动重合器、自动分段器及故障指示器等,实现了局部馈线自动化。 80年代,进入了系统监控自动化阶段,实现了包括远程监控、故障自动隔离及恢复供电、电压调控、负荷管理等实时功能在内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但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当时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多限于单项自动化系统。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进入了配电网监控与管理综合自动发展阶段,配电自动化受到广泛关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应用于配电网的管理,形成了离线的自动绘图及设备管理系统、停电管理系统等,并逐步解决了管理的离线信息与实时SCADA/DA 系统的集成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涉及配电自动化领域的系统设备厂家及其各具特色的配电自动化产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了高级配电自动化及智能化电网的概念,把配电自动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技术的发展要求配电网具有互动化、信息化、自动化特征,同时具备接纳大量分布式能源的能力,配电网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