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问题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问题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问题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问题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问题

摘要:现代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缺失和社会伦理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对策

网络伦理道德是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而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它主要探讨人与网络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一、网络道德的含义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网络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表现

(一)个人主义盛行

虽然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也是一个强调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的时代,但是,它却不是以牺牲社会责任感作为代价的。但是,网络文化却是把这点强化了。网络上无所谓道德不道德,只要愿意,个人就可以做任何事情。事物的评判标准,只在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完全不必顾忌社会的价值取向,不必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必然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助长了人们的利已心理。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反对任何约束,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欲求而不择手段。所以这样的虚拟网络为人们的“个人主义”提供了舞台。使“个人主义”意识得以充分张扬,这就使得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缺失表现。

(二)道德情感的冷漠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简易版_1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简易版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

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一)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一) 摘要:积极、健康、向上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隐患令人担忧。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在中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西方价值文化充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对研究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课堂提问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状况、道德状况、价值观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他们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标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道德高尚则社会稳定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让人满意。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隐患 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我们充分肯定,但是却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同样发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重大隐患,具体表现在: 1.人生价值观倾向多元化、利益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各种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是努力学习还是追求金钱、享乐、刺激、舒适、悠闲?所有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都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供他们挑选和确定。但有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错误的倾向。 2.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据调查表明,在很多高校1/2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假恶丑的人不到1/10。还有2/5的人是摇摆人,“现在有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 3.公德实践能力较差。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差。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有老幼上车了,许多人装着睡觉,装着没看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在校园内看见老师不打招呼,如同没看到;在教室有内容庸俗的课桌文化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 4.理想信念意识不强。有些高校大学生认为教育最后的出路不大,毕业后没有前途,所以出现逃避学习的现状。如: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考试舞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早恋、网络、追时尚等上面而荒废学业。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1.经济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困难。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就业的热点目标,祖国意识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就大学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报告 篇一:网络道德实践调查报告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和任何新事物一样,在发展的初期都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数字化生存方式已逐渐凸现,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各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网络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深入调查。 全日制大学生 本次调查是以调查问卷为载体,以学生街对大学生随机发书面调查填写为主,以网上问卷调查为辅,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本次调查共发出书面问卷调查50份,回收问卷46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92%。此外,还有48个人做了网上的问卷调查,回收48份,回收率100%。 经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以3~5小时的居大部分,而上网的内容主要是以游戏为主,此外论坛、

贴吧讨论热门话题跟帖灌水、聊天交友、查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更新博客、网上电子商务、看电影、听歌也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就数据本身来看,目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还是呈良性发展的,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由于我们还处于学生时代,并没有与这个社会有多深接触,人生的经验及价值认识还不够丰富和成熟,所以我们经常思想偏激、自控能力不够强、易受外界诱因影响的特点。所以隐藏在互联网络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给广大大学生带来的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冲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网络道德失范危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虚拟性导致了人格的虚 伪和交际障碍,网络文化的开放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等等。 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归纳为以下几点: (1)缓解压力,寄托感情。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他们领略了学习生活之外的精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的压力。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上网不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也就自然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信息时代,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高校思想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故此在新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 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 与亲朋好友相互交流沟通;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新闻、科技动态;点评天下大事,关注祖国命运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但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黑客的攻击、黄色信息的传播和西方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网上

金融诈骗,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和信息产权(版权),盗取国家机密,散布电子谣言,宣扬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网络犯罪时有发生。 互联网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有的学生因为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因为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 根据一份网络调查发现,有18. 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 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也有人对大学生为什么会使用不文明语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在使用不文明用语时,都有着类似的心态,认为“只要不爽,就可以用,他也不知道我是谁;是他先攻击我的,为什么要忍受……”等。由这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是放纵的。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缓解压力,寄托感情。大学生从中学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面对与中学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学习又没有太大的压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互联网这一迅猛发展的新事物。首先,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他们领略了学习生活之外的精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的压力。其次,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上网不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学

社会调研报告——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

交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 学院: 专业: 姓名: 指导老师: “社会调研”综合成绩评定表 2015年2月27日

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报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生活中,在这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二十一世纪,电脑已经进入了家家户户,成为了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大学生对电脑也再熟悉不过,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对新生事物有天生的好奇和热情,加上他们旺盛的精力和无畏的探索精神,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们趋之若鹜,纷纷“触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截至2003年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其中3100多万大学生中网民数量占了近50%,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而就这样庞大的高学历网民群体,他们的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将会影响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同时也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网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影响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聊天和游戏基本上成了目前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网上虚假、黄色、谩骂与欺诈他人等不文明现象日趋增多,据。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它以其快捷的传递方式迅速传递着信息和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网络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异质性和虚拟性,传播各种知识信息和思想观点,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冲击。为更好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积极探讨大学生使用网络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方法,我们对我校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因此,2015年冬季,我们对市市两所高校即工商大学和外国语大学,两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做了一个全面的调查。 二、相关畴及现状的概述 电影《黑客帝国》为人们描述了未来黑客的雏形。对于黑客现象,有站做过调查78.5%的公众认为黑客凭借着高深的网络知识,侵犯了他人的利益,扰乱了网络秩序,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是一种网上犯罪行为;也有5.7%的人认为这些人精通网络,并值得尝试。有14.5%的被调查者当过黑客,有8.8%的被调查者制造过病毒,9.8%的人散发过垃圾,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调查中指出,27.2%的人偶尔浏览不健康,8.5%的人经常浏览这样的。在“你认为浏览不健康算不算道德败坏”的调查中,52.3%的人认为不能完全算,大学生懂得分辨和抵抗;12.4%的人认为大学生应具有开放思想;也有20.9%的人认为这是素质低下的表现。对于在机房或者网吧发现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最新范文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

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

网络道德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网络道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导言: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规的认知、网络诚信的态度和网络不良行为的发生这三个纬度是衡量其网络道德的重要指标。通过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不容乐观,性别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系统,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他律水平和自律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调查数据分析 对网络诚信的态度决定着其网络行为的真伪性。对网络信息完全信任的27位被调查对象中没有一人经常有散播网络虚假信息的行为,而18位经常有散播网络虚假信息行为的学生中却有11位对网络信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网络诚信的态度与其散播网络虚假信息行为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这一结果验证了对网络诚信的态度是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网络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网络行为、网络攻击性行为以及不文明言语的使用。1.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性别、年级、网龄、上网地点有显著性相关,尤其是与性别的相关最为显著。男生中有浏览和发布黄信息行为的比率高达62.8%,是女生比率(28.8%)的两倍多;低年级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级;网龄较短的网络行为

发生率明显地低于网龄较长的。2.网络攻击行为:在505位有效被试中,有39.4%的人表示偶尔会遭到他人的网络攻击,而9.7%的人则经常会有此遭遇。3.网络不文明言语使用现状调查显示:在遭遇他人网上无理谩骂或诋毁时,18.8%的大学生表示会以礼待人,47.5%的大学生对此视若无睹,不予理睬,而33.7%的大学生则会以牙还牙,也会用不文明的语言驳斥对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可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1.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有必要的,其中59.2%的人倾向于以偶尔的讲座形式教育为主,9.3%的人认为讲座频率应该提高到每周一次,而12.7%的人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二)成因分析 1.大学生的特殊心理转型是根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自我发现期”,崇尚自由、自我独立和求新求变是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智力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网络上快速、丰富的各种信息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而由于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型时期,价值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没有专门的技术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并且在无意识中产生了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同时,在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大学生在应付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就业的压力的同时,他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大二占%,大三占%。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

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的同学配有电脑,%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

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那一世范文网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 3、高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积极、健康、向上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隐患令人担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道: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在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西方价值文化充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对研究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课堂提问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状况、道德状况、价值观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他们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标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道德高尚则社会稳定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让人满意。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隐患 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我们充分肯定,但是却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同样发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重大隐患,具体表现在: 1、人生价值观倾向多元化、利益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各种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是努力学习还是追求金钱、享乐、刺激、舒适、悠闲?所有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都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供他们挑选和确定。但有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错误的倾向。 2、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据调查表明,在很多高校1/2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假恶丑的人不到1/10。还有2/5的人是摇摆人“现在有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 3、公德实践能力较差。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差。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有老幼上车了,许多人装着睡觉,装着没看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在校园内看见老师不打招呼,如同没看到;在教室有内容庸俗的课桌文化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 4、理想信念意识不强。有些高校大学生认为教育最后的出路不大,毕业后没有前途,所以出现逃避学习的现状。如: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考试舞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早恋、网络、追时尚等上面而荒废学业。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网络化作为这次革命的显著特征,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著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副面效果。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虽然显示生活的多样化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恶作剧的园地之一,但大学生对网络保持了理智清醒的认识态度,对网络环境的不良现象有着充分、足够的额认识,对整个网络环境在心理上也有较好的准备。 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认知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它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道德行为,而有待于上升为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观念隐藏在染指结构的黑箱里面,难以直接评价、判断。具体在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上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道德行为。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中的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健康的认识大学生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而网络作为一种无国际、开放性的媒体工具,传播信息快捷便利,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

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的青年学生,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收到网上想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大学生担任着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的面貌。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了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建设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面对当前青年学生网上道德失去规范的现象,高校必然要加强思想政治进网络的工作,实施相关的网络道德教育,帮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教授的指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导利,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世界的“功”与“过”,提高青年大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报刊、广播等宣传教育,努力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上网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做良好的网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规范,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这样才能较好的解决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开拓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大学生思修论文 网络道德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 摘要: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网络自身、行为主体、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网络行为失范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失范;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是适应调节当今网络社会里作为“网民”的人类个体之人际关系,规范其网上行为,以维持网络社会的良序运行之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文化条件和行为规范。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表现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的出现,网络道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的道德形式。网络社会交往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数字化等特点,使得人类有了逾越现实社会规范和松弛禁忌压力的机会空间,“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地表达意见的空间,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诸多规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从而出现了网络道德缺失的新问题。 1、道德意识弱化。本我意识张扬 互联网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存在。一旦进入由光纤、电缆和调制解调器构成的网络世界,人就变成了电子化的飞速运动的“符号”存在。在从人到机器再到人的转换过程中,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身份虚拟化成为网络交往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虚拟身份可以随时创设或终止,网民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它没有所有者,不从属于任何人或机构,因而也就没有谁可以左右它、操纵它、控制它。这样,互联网就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贵贱,是一个彻底“民主”的地方、一个可以滥用自由权利的地方,这就导致了道德虚无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泛滥。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反对任何约束,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欲求而不择手段。所以缺乏“熟人在场”的虚拟网络为人们的“本我”提供了一个暴露的舞台,使“本我”意识得以充分张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出现。 2、道德人格扭曲,伦理情感冷漠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都存在着“社交的需要”。在交往中,人际情感得以维持。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事、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因为道德心理、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或扭曲。 3、传统道德规范受挫,道德行为失范

浅议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浅议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摘要】: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各高校可以通过发挥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强化网络监督和管理、提高大学生自身个体道德自律意识等途径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教育 【正文】: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1、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在我国社会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材,又可对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就是说互联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网络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网上的信息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资源,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和拥有。网络资源的共享,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渠道,使他们既可以共同探讨交流,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环境网上交流。互联网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大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泛地与校内外、国内外进行信息交流,他们大量接受各种途径传递的文化信息,这一切满足了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去了解更多的新事物,以开阔其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自由空间,从而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2)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第一,学生的道德观念在网络社会中易被弱化。信息反映的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的知识、情感、文化和社会制度,信息内容的这种地域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们沟通不便造成的。由于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信息的传播出现的超地域的特征,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更加频繁、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青年是初升的太阳,希望都寄托在青年身上。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是年轻有活力的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因此大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充分真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情况,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我利用寒假时间对身边的大学生们做了一次道德现状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对象涉及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等。 数据分析: ?在诚信问题上,当被问到“考试时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也决不会作弊”,回答“是”的 占43%,“不一定”的占42%,持“否定”态度的占16%。说明半数以上的学生,会出现作弊行为。在关于考试作弊的问题上,30%的同学对考试作弊表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占到60%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这种行为,认为作弊比补考好。甚至还有20%的同学认为作弊没什么大不了,也曾经作弊过。这些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正确的认识,但仍然因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这一问题反应大学生在对于自己切身利益和被现实学业所迫的情况下表现的不够诚信和坚决。而通过作弊这一小问题也反映出大学生虽然一般都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遵纪守法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出现了“知行” 脱节的现象。 ?在道德问题上,有15%的人会在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钱时主动退还多找的钱,而40%的 人则不会退还多找的钱,45%的人则会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大多数时候还是不会退还。30%的人则认为思想道德和知识根本没有关系,甚至有10%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两者的轻重关系。在十字路口有40%的人会等待红绿灯,安全地走斑马线。15%的人从来不会等待红绿灯,20%的人也只是偶尔而等待红绿灯,25%的人则是随主流,大家走的的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 (一)对网络社会的理解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迅速渗透,“网络社会”一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一种理解认为:“网络社会”就是指作为各种网络共同构成的“互联网”以及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所实现的“网络化”过程中“网民”之间的互动;另一种理解是以“网络空间”来界定“网络社会”;有人认为网络的本质就是一种“在线”整合体,也有人从传播学的角度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模拟传统社会传播形式的数字化平台,或者说与现实社会并列的虚拟传播环境,一个虚拟社会”。无论怎样理解,“网络社会”都是一个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系统有着较大差异和区别的网络空间系统。直观地看,网络空间展现的纯粹是数字信息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其背后存在的是被数字信息所遮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呈现出与现实社会交往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网络社会不同的伦理道德特点。 (二)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 第一,网络社会道德标准的不确定性 道德标准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评价,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形式主要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道德活动范围受物理空间限制。道德交往一般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过程受制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等因素,交往的范围也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道德评价标准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通过历史的积淀趋于稳定、统一,并带有民族性特征。而网络社会,网络化的道德交往是虚拟空间的反映,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道德关系不仅仅是熟人之间的善恶评价关系,大量陌生的、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而对同一性质的行为,其道德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网络社会道德行为的难控性 首先,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离散结构,没有中心和界限,不受任何组织机构控制。其次,与现实社会交往主客体不同,网络化交往的主客体处于“无标识状态”和虚拟状态下,可以隐藏姓名、身份、年龄、性别二形象等,因而信用度、可靠性无从谈起,更无组织机构加强控制,交往形式以字符为介,是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可相逢不相识,人们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或不约束自己。现实中人们不能或不敢做的事在网上可能会做,故非常自由和难于控制。 第三,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弱化 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者来维系。而网络社会由于其虚拟性的特点,网上人的言行仅靠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这样遵从道德规范与否也不易觉察和监督,道德规范约束力大为减弱。 第四,网络社会道德的新要求 1985年,J·H·穆尔在《元哲学》杂志上发表《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的论文,指出计算机技术创造的新的可能性的周围,存在着传统伦理学不能直接回答的一系列道德新课题。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产生了新的人际关系、道德关系,

大学生校园公德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公德情况的调查 ——以下沙高教园区为例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基础文明行为失范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不能爱护公共财产,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一、调查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应成为传播校园公德意识和实践校园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校园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校园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美丽和谐的校园。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调查的对象为下沙高教园区的四所院校的学生,四所学院分别为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共发放问卷80份,平均每所学校20份,收回79份,回收率为98。75%。调查对象中,男生有36人,占46%,女生43人,占54%;大一有19人,大二有11人,大三有23人,大四有13人,研一有10人,研二有3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和年级分布都较为均衡。 2、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校园内学生密集的地方发放调查问卷。 3、调查处理: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三、调查的具体内容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的设计选取了校园内较为常见的违背校园公德现象的行为,共有11个选择题,其中9道单选2道多选,以及1道主观题。具体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如下。 1、问题:你经常闯红灯吗?你对闯红灯的反感级别是?选项:A只要过往车辆不是很多就理所当然地闯红灯;B会随大流,大家都闯红灯的时候我也闯;C很少闯红灯,不管自己还是和同学一起。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和实惠。而在网络背景下成长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其网络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网络社会化建设的道德基础。要使大学生适应网络社会生存的需要.在网络空间中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其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由于目前正确的网络使用规范和健康的网络文化还未发展成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就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解决对策正文: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

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一、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其重要意义包括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人们的自信心,网络在改善人们和同学、朋友的关系上有积极作用。学生们认为网络给了他们方便的机会结识新人,更便捷地与老友联系,给了人们许多共同的话题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和心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潮中,去伪存真,自觉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信息的侵蚀和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引导,主动发布健康上进的信息,开展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传递正确的思想舆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各种问题与现象,提高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