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氧化碳制取知识点

二氧化碳制取知识点

二氧化碳制取知识点
二氧化碳制取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

一、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

需准备的材料: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讨论:为什么用稀盐酸与大理石作为原料

1、为什么用大理石而不用碳酸钙粉末?

因为碳酸钙粉末固体的表面积大,与稀盐酸混合反应速度太快,来不及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2、为什么不用大理石与稀硫酸?

因为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难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3、为什么不用浓盐酸而用稀盐酸?

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氯化氢气体,使制取的二氧化碳的气体不纯。

用稀盐酸与大理石作为原料,立即有大量的旗袍产生,且反应速度适中。同时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并容易得到。

二、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

装置:试管(或锥形瓶)、分液漏斗、橡皮塞(双孔)、导气管(玻璃和橡胶)、集气瓶、玻璃片、镊子、火柴、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2)检查气密性

检查方法:

一.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热试管,若过一会儿,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若没有上述现象,则气密性不好,这时要一段一段的仔细用上述方法检验。

二.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

三.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导管的另一端插在组装仪器上,连成的仪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应瓶时,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将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则气密性不好.

总结:前两种方法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特性,而第三种方法是利用了压强的缘故,一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从这两方面因素考虑本实验可采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3)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4)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导管口应处在集气瓶的瓶底处。

(5)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6)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备用。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气密性(第二步),这样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去,导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纯。

2、分液漏斗的口要伸入液面一下,你面二氧化碳从漏斗口溢出。

3、导管口要在瓶底处,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要大,导管放入底部,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瓶底把空气排除,否则空气排不干净,不纯。

4、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体最好选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它不会使二氧化碳损失,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讨论三:怎样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一般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都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只要将制取的气体先通过一个装有水的洗气瓶,去除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再通过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去除水蒸气(浓硫酸吸收水蒸气)。

四、检验

若要检验集气瓶内是否充满了二氧化碳,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1、用燃着的火柴(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就证明集气瓶中充满CO2气体。

2、用玻璃棒蘸取澄清的饱和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接近集气瓶口,如果溶液出现白色混浊物,则表明集气瓶内已充满CO2气体。有关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Ba(OH)2+CO2=BaCO3↓+H2O .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练习题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达标自查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不到的仪器是()。 A.长颈漏斗 B.广口瓶 C.酒精灯 D.集气瓶 2.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的密度()。 A.一定比空气的大 B.一定比空气的小 C.可能比空气的大也可能比空气的小 D.应与空气的密度接近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2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需要加热 B.前者反应物是固体,后者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C.都是分解反应 D.前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后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检验一瓶用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法是()。 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B.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用托盘天平称其质量 5.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2.2L(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含碳酸钙90%的大理石多少?(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0 g/L) 能力提高 6.家庭厨房使用的口碱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将盐酸加入口碱时,放出一种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知这种化合物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 A.NaCl B.Na2CO3 C.NaOH D.NaClO3 7.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8.将72 g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7.6%,计算固体剩余物中氧化钙的质量。

自然灾害知识点-减轻自然灾害

第八章减轻自然灾害 8.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自然灾害的定义(掌握) 人类依赖的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害,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和事件被称为“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重点掌握) ①严重的危害性 ②突发性和渐发性 a突发性:如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等。对于这种灾害,人们往往无能为力,或者能力不够,或者是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b渐发性:如干旱、温室效应、酸雨、地下水水质变化、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等。这类缓慢过程大多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 ③分布的区域性 自然灾害在地球上不是均匀分布的,特定种类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区。 如风暴潮和海水入侵分布在海岸附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一般分布在山区。 ④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a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掌握) 地震-海啸-水灾-核事故;台风―暴雨-内涝;海啸-巨浪-海面上升等 b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掌握)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重大灾害称为原生灾害;由原生灾害诱发出的灾害称为次生灾害。 c衍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导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⑤灾害的大小和灾害发生频率(或平均发生重复周期)呈幂指数关系(掌握) a重复发生周期: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中统计出各种大小的灾害发生的平均重复发生时间,叫做重复发生周期,灾害大小和重复周期的统计关系,描述了自然灾害的突发特性。 b灾害频率:重复周期的倒数叫做频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一定大小灾害事件的数目。 c对于所有的自然灾害而言,灾害越大,发生的频度越低,重复周期越长;灾害越小,发生的频度越高,重复周期越短。 ⑥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避免的。 人类可以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8.2 21世纪的自然灾害 1、读图9-1,回答下列问题:(掌握) (1)在过去的30多年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过去的30多年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增加。 (2)2006-2010年灾害发生的种类和数量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 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 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 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中考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一部分考点研究 模块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命题点4 二氧化碳的制取 (时间:40分钟分值:30分) 一、选择题 1. (2016揭阳)某班级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老师观察到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第1题图 二、填空和简答题 2. 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第2题图 (1)写出图中标识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________,若要制得干燥的气体,还需在收集装置前增加盛有________的洗气瓶。

(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 (2015遵义)根据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第3题图 (1) 写出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 制取气体前图C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用图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图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6永州改编)如图是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的创新实验。 已知:20 ℃时,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 g,而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第4题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按图组装好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 (3)反应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全部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 防治自然灾害的通用措施: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 机制。 2.对已发生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 ----灾害的动向,为预报-------灾害提供信息。 3.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 政策法规。 4.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 5.加强-------预报,启动应急案。 6.及时有计划的转移和安置民众。(水文、地质 灾害) 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 1.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滑坡泥流多发。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规律反常, 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 5.海岸线长,多台风、风暴潮。灾情重再加上我国是发展 中经济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1.2点是指特殊地理位置、3点是指特殊地貌、第4点 是指特殊的气候)。 二.自然灾害频率上升的认为原因: 1.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地质灾害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灾害加重。 2.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 3.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涝加重。 4.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 5.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三、我国东部地区成为自然灾害的重灾区: 1.季风区,是洪水暴雨集中的地区,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涝区。 2.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的影响大。3、北部有旱灾虫灾寒潮等灾害。 4.东部地区灾害种类多,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四.西南地质灾害重: 自然原因: 1、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位于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 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泥流。 2、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易发生滑坡。

初三化学O2H2CO2COC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O2 H2 CO2 CO C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O2 H2 CO2 CO C知识点汇总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 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 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氧化碳的制取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 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建议 为了完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2课时完成此节教学;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知识点地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

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 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 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 (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破坏严重, (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 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 (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水文灾害】 洪涝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围广,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3.东部多,西部少; 4.沿海多,陆少; 5.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6.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二.成因 1.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系: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3.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多曲流,易淤塞 5.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并且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蒸发下渗减少,使下游河道短时来水过多。 6.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7.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和建设(建筑物占据河道)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硫在氧气里燃烧 化学方程式: S+O2==== SO2点燃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C+O2==== CO2点燃磷在氧气里燃烧 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点燃铝箔的燃烧 化学方程式: 4Al+3O2==== 2Al2O3点燃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点燃(四氧化三铁) 镁条燃烧 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点燃(氧化镁)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化学方程式: 2H2 + O2==== 2H2O点燃一氧化碳的燃烧 化学方程式: 2CO + O2==== 2CO2点燃甲烷燃烧 化学方程式: CH4 + 2O2==== CO2 + 2H2O点燃制取氧气的反应 以下3个反应类型都属于分解反应 过氧化氢分解 化学方程式: 2H2O2 ===== 2H2O + O2↑MnO2实验室制取氧气 化学方程式: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高锰酸钾) 实验室制取氧气 化学方程式: 2KClO3 ===== 2KCl + 3O2↑MnO2(氯酸钾) (注:不需要棉花) 水的电解实验 化学方程式: 2H2O ==== 2H2↑+ O2↑通电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制气: CaCO3+2HCl====CaCl2+ H2O+ CO2↑

验气: CO2+Ca(OH)2====CaCO3↓+ H2O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H2O+ CO2====H2CO3碳酸H2CO3 ==== H2O+ CO2↑ 还原氧化铜的3个反应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高温C+2CuO ===== 2Cu+CO2↑ CO2+Ca(OH)2==== CaCO3↓+ H2O 石灰水碳酸钙(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 CO+CuO ===== Cu+CO2 CO2+Ca(OH)2====CaCO3↓+ H2O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此反应的图片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94页。 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亮红色的铜。化学方程式: H2+CuO ===== Cu+H2O

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1.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2.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3、自然灾害的影响 很多时候,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有利、不利两个方面。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滞后的,使得自然灾害对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忽视其有利的一面。当然,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是主要的,我们不能因为自然灾害存在有利的一面而放弃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 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生命威胁(人员伤亡、疾病暴发等,尤其是瞬间爆发的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海啸等);2.经济损失(财产损失、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3.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次生灾害等)。 常见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归纳如下: 1.台风:①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②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③维持着地球的热量平衡; ④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集)。 2.沙尘暴:①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②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 ③形成黄土高原;④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3.寒潮:冻死越冬害虫,净化空气。 4.雪灾:①冻死越冬害虫;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春旱;③增加土壤墒情(土壤湿度)。5.火山喷发:①火山灰是天然肥料;②提供热能(如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利用10座间歇性的火山热能建造发电站);③带来金刚石、硫磺等大量矿藏;④形成独特火山地貌,以及喷发不很剧烈的火山,均是优质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夏威夷群岛上的熔岩瀑布)。 5.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如下图。 2.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蝗灾和鼠灾。对于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要从成因、特点、时空分布、影响、防御办法等方面掌握,干旱、洪涝对我国的影响最大。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要从分布和危害两方面掌握。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专项复习 二氧化碳的制取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2017·青岛中考)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添加药品。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1)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B CaCO3+2HCl====CaCl2+H2O+CO2↑ (4)药品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奇妙的二氧化碳详细知识点+习题

.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 产生: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 消耗:植物的光合作用,溶解生成石灰石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3、化学性质: a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5、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a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b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a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b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c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d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 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e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8、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生一)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生多)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 产生: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 消耗:植物的光合作用,溶解生成石灰石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3、化学性质: a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5、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a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b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a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b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c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中考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专题测试含解析

2018年中考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专题测试 含解析 专题14二氧化碳的制取 一、单选题 1.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下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固体代替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 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答案】A 2.【江苏省苏州地区学校2017--2018第二学期初三化学3月月考】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滴入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由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使瓶内气压

增加,气球胀大,正确;②镁和稀硫酸反应由氢气生成,使瓶内压增加,气球胀大,正确;③固体氢氧化钠溶液水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正确;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强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正确;故选B; 3.【2018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二诊试卷】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制气 c.收集D.验满 【答案】B 4.【山东省庆云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练兵考试】现有co 和co2两瓶气体,欲分别通过以下实验方案鉴别开来,你认为可行的是①点燃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③通入石灰水④分别向杠杆的空纸袋中倾斜⑤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⑥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⑦向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倾倒 A.①②③④⑤⑦B.①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D.全部【答案】D 【解析】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用点燃的方法可以鉴别;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及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③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④分别向杠杆的空纸袋中倾斜,倾倒二氧化碳的一端下沉,能鉴别;⑤二氧化碳能及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发生装置的选择上课讲义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种 固体和固体反应 气体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和液体反应 发生 液体和液体反应 装置 反应条件: 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 气体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的——向上排气法 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的——向下排气法 装置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分别是 药 品 KMnO4 H2O2溶液和MnO2 KClO3 和MnO2和 反应原理 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2KClO3==2KCl+ 3O2↑ 反应 物状态 固体 固体、液体 固体 反应条件 加热 不需加热 加热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反应物 实验现象(注意产生气体的速率是快、慢、适中) 是否适于实验室制取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 反应特别快,有大量气泡产生 不适合 碳酸钠与稀硫酸 反应特别快,有大量气泡产生 不适合 △ B A A △

石灰石与稀盐酸 反应速率适中,有气泡产生 适合 石灰石与稀硫酸 开始有气泡产生,但一会儿就没有气泡产生了 不适合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生装置, 紧闭导气管出口,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若长颈漏斗下端形成稳定的水柱 则气密性良好。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 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CO 2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注意事项1锥形瓶中长颈漏斗必须插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地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 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内不能太长,更不能插到液面以下 导管伸入集气瓶时,末端必须插到集气瓶底,便于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更纯净 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CaCO 3 CaO+CO 2↑ 8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 ? 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 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 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 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 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a b CO 2 (2) CO 2 (1)

二氧化碳知识点总结

二氧化碳知识点总结 二氧化碳知识点总结 二氧化碳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二氧化碳知识点:二氧化碳加工方法 目前最普遍的干洗技术是采用烃类(石油类)、氯代烃(如四氯乙烯)作为溶剂。但石油溶剂闪点低,易爆易燃,干燥慢;氯代烃气味刺鼻,毒性较高(一般在空气中的含量限制在50ppm以下)。干洗行业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一直在寻找一种既清洁卫生安全高效的洗涤溶剂,煤炭最新推出的有绿色大地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二氧化碳的制取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二氧化碳的制取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考点1 二氧化碳的制法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 2 的发生装置。 ②若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制气体时则用制CO 2 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密度约等于空气,且有毒)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 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能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2、原理: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 3高温 CaO+CO 2 ↑ 实验突破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 2SO 4 与CaCO 3 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 4 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 3 表面,阻止 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浓盐酸与CaCO 3反应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成HCl气体混入生成的CO 2 中。 ③不能用HCl与Na 2CO 3 反应的原因:Na 2 CO 3 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 (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则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空气混入瓶内,及生成的气体从漏斗溢出)。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二氧化碳的制取思路 【例1】实验室要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有 (填仪器序号),选择的药品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除上述仪器外,另选仪器在如图2内画出排空气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思路。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 3.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验满等操作。 4.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二、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探究。 三、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 四、教学用品:多媒体;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锥形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大理石;稀盐酸;碳酸钠;澄清的石灰水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打开雪碧、可乐、啤酒等饮料的封口,我们会发现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的气泡?(二氧化碳的气泡)怎样验证呢?(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怎样制取的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 2.知识回顾。 在第二单元,我们曾研究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回忆相关知识。 (1)学生回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分别是……) 图1:供选择的实验装置 (2)教师总结:由刚才的知识回顾,我们可以得出,反应原理、制取装置、验证验满方法,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主要内容,具体的研究思路是,确定制备气体的反应原理,也就是确定反应物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气体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确定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收集装置确定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等)→确定气体验证、验满方法,一般而言,气体验证、验满利用的是气体的——(化学性质)。接下来,我们就沿着这一思路来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总结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二氧化碳的制取: CaCO3+2HCl=CaCl2+CO2+H2O (1)实验步骤:连:按要求把装置连接好。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小块装入广口瓶;注:向广口瓶内

注入稀盐酸;集:收集二氧化碳。 注:A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较好。因为粉末状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相当快,且形成大量泡沫,进入导管甚至集气瓶。 B制取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性强。 C制氢气,通常用不具有挥发性的稀硫酸,而制二氧化碳时,却不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成为薄膜包住碳酸钙,使反应很难继续进行。 D二氧化碳气体中往往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时,在制得二氧化碳后,要除去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 (2)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 (3)灭火原理: 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扑灭可燃性的油、气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第二章二氧化碳知识点

第二章二氧化碳知识点 1.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含碳燃料的燃 烧。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的原因是:含碳燃料的过度燃烧;树木被乱砍滥伐。 5.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植树造林。 6.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7.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能溶于水。 8.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9.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现象是: 下层阶梯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⑵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 10.在进入菜窖或溶洞等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地方,应进行灯火实验。若出现火焰熄 灭或变暗的现象,则需通风或携带氧气瓶。 11.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加热该红色溶液又会变为紫色,说明二氧 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使石蕊变红。 1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 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13.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同 时利用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4. 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15. 二氧化碳可做温室气体肥料,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16.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舞台烟雾,和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过程吸热,使周围 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2)发生装置:固液常温 (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 反应。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先固后液);收集 (5)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使用注意事项,长颈漏斗末端应该插入液面下 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6)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长颈漏斗液封,再将导管放入水 中,用手握住锥形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内有液柱上 升,气密性良好 (7)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则集满 (8)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 (9)长颈漏斗的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10)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使 二氧化碳不纯。 (11)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 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12)不能用碳酸钠或碳酸钙,因为反应太快,不便于收集 18.基本反应类型 ⑴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⑵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19几个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⑵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H2O+CO2↑ 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