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三单元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进化》

*1、恐龙已经(灭绝)了,关于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复制出来的。

*2、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恐龙是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

*3、三角龙——头部有三个尖刺、霸王龙——长着一副巨颚、包头龙——尾端有骨锤、梁龙——长颈、细颚龙——恐龙中体型最小、剑龙——脊背有巨刺状结构、冠龙——头部有冠状骨骼。

*4、(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5、化石的形成:动物死亡后,骨骼、牙齿等组织保存下来;慢慢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由于地壳运动,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6、化石保存在(沉积岩)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化石)就是书页中特殊文字。

7、化石告诉我们:(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8、有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是因为(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不利于它们生存)。

9、几千万年后有些生物还是老样子是因为(生物的遗传性,使生物的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已经适应了周围的环境)。

10、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是因为(生物的变异性,使生物为适应改变的生态环境而不断变化)。

*11、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是因为(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生物结构越简单、低级,距今越近的地层中的化石,生物结构越复杂、高级。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大致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

12、有些动物肢体的动作方式完全不同,而它们的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是因为(它们可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13、(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14、对于(生物进化)原因的解释,有的被证明是错误的,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

15、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认为古代的长颈鹿经常伸长了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脖子受到锻炼变长了,而这一点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久而久之,长颈鹿的脖子就越来越长了。

16、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既有长脖子,也有短脖子的,长脖子的更容易吃到高处的树叶,存活下来并一代代繁殖,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

*17、(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18、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19、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20、(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21、假如我养了一群绵羊,一半白色的,一半黑色的,如果白色的羊毛好卖,我会(改良品种,淘汰黑毛绵羊,改养白毛绵羊);这样做的结果是(黑毛绵羊会被淘汰,影响羊群的生存和发展);这就叫(人工选择)。

22、森林中的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显眼的白色绵羊,森林中的绵羊(为适应生存,会把毛色变为灰色等不易察觉的颜色);这就叫(自然选择)。

23、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可减少热量的流失);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

环境中散热)。

24、印度洋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高大的植物容易折断,矮小的植物容易生存并繁衍后代)。

*25、(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

26、(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化:原本没有磁性的物体具有磁性的过程。 3、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4、电磁铁的组成:铁芯、线圈、电池。 5、电磁铁接通电流会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会消失。 6、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7、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线圈与钉尖的距离越近铁芯越细电池个数越多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 ??????????? 8、小电动机的功能:把电变为动力。 9、???? ?????????????后盖:电刷变电流方向换向器:接通电流并改电磁铁线圈铁芯转子外壳:磁铁小电动机 10、小电动机的原理:电流产生磁性;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11、能量的形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化学能、动能、机械能等等。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活动手册41、42页)。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进行能量的转化。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12、当电动机用来发电的时候,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就叫作发电机。 13、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的能量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14、煤来自亿万年前的森林

15、石油和天然气来自亿万年前的低等动物。 16、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 实验知识点】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个数、铁钉粗细、线圈与钉尖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以线圈圈数为例,剩下的自己去整理)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 条件) 线圈圈数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1.线圈20圈2.线圈40圈3.线圈60圈 实验要保持那些条 件不变电池的节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导线的长 短,线圈与钉尖的距离等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资源》练习题(2023春)(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下面是一些基本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请你将它们准确地补充完整。 1.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的物质统称为能源,人们把煤、石滩和天然气等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太阳能、风能等新开发制用的能源属于()。 2.新能源的开发源于科技的进步。风力发电站工作时,将能转换为电能,该能源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能源。 3.海水中含有()等化合物超过80种,目前可提取的超过50种。 4.科学处理垃圾不仅可以减少(),还可以产生一定的()。 二、下面是一些科学问题和现象,请你判断一下是否正确。在你认为正确的后面画“√”,不正确的后面画“×” 1.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都与古代的生物有关。( ) 2.把几根木头埋在地下,几年以后就会变成煤。( ) 3.苹果皮等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做堆肥。( ) 4.造成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 ) 5.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所以我们不用为资源短缺而发愁。( ) 6.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潮涨落形成的潮汐能发电的过程。( ) 7.定期休渔可有效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 8.纸是可以再生的,我们可以大量使用,不用节约。 ( ) 9.直接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还有可能引发火灾。( ) 10、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 11.煤属于可再生的资源。( ) 12.纸是可以再生的,我们可以大量使用,不用节约。( ) 13.直接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还有可能引发火灾。 ( ) 14.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 15.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三、下面是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请你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 )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A.海洋 B.河流 C.湖泊 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水能 B.天然气 C.煤 3.将海水放在勺子中加热,最终留在勺子中的是( )。 白糖 B.盐类物质 C.沙 4.下列对秸秆的处理方法不合适的是( )。 A.饲养家畜 B.造纸 C.就地焚烧 5.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石油 B.核能 C.天然气 6.大量的鱼虾属于海洋( )。 A.动力资源 B.矿物资源 C.生物资源 7.小明同学喝完饮料后,他应该把易拉罐扔进带有( )标志的垃圾桶。 8.塑料是由( )炼制的产品制成的。 A.煤 B.石油 C.玻璃

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已整理)

哲商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号次: 一、电和磁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把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这一现象,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接通电流时指南针发生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恢复原位,这说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 3.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4.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从而使指南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但短路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5.电池里还有没有电,用什么方法证明(材料和方法) ①准备一个指南针和做好的线圈。 ②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接通电路。 ③如果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池有电;如果磁针没有发生偏转,说明电池没 有电。 (通电线圈通电后会产生磁性,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用小磁针和线圈组成的装置叫做电流检测器) 二、电磁铁 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2)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4.怎样利用电磁铁判断条形磁铁的南北极 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把电磁铁的铁芯北极接近条形磁铁的一端,如果相吸,条形磁铁的这一端就是南极;如果相斥,这一端就是北极。

5、电磁铁的作用:电磁铁能记录信息(录音磁带)、电磁铁能分捡垃圾。 三、电磁铁的磁力(一) 1.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粗细等有关。 2.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四、电磁铁的磁力(二) 1.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2. 怎样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 (1)需要的材料:蓄电池、导线、特制铁芯; (2)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措施:能提供强大电流的蓄电池;能绕几千圈的导线; 可以缠绕几千圈线圈的铁芯。 (3)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能让人触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知识点梳理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能量的概念、存在形式、转化方式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能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能量转换和能量利用奠定了基础。 二、重要概念 1、能量:能量是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一种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大小和方向。 2、能量存在形式:能量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电能、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等。 3、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如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热能等。 4、能量利用:人类利用能量来实现各种功能,如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马达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三、知识点详解 1、能量概念:能量是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一种物理量,表示物体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能量越大,物体运动越强烈;能量越小,物体运动越微弱。 2、能量存在形式:能量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电能、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等。这些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 3、能量转化:能量转化是指在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进行转换。例如,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热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能量转化的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4、能量利用:人类利用能量来实现各种功能,如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马达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水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等。合理的能量利用可以促进生产和生活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5、能源: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常见的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和发展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四、实践操作 本单元涉及的实践操作包括: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等。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能量转化和能量利用的实际应用,增强对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五、复习与思考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资源》知识点整理(2023春)

第三单元地球资源 9.煤石油天然气 1.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用途十分广泛。 2.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用途? ①煤可以发电、生产水泥、家用燃料、供暖、冶金。实际生活中,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治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还用于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 ②石油的用途可以合成橡胶、通用燃料、硬化路面、制造塑料、制造化纤。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石油的用途很多,还可以利用石油生产化妆品、洗涤剂、颜料等。 ③天然气的用途可用于汽车燃料、制造化肥、家用燃气、工业切割。 3.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属于能源。 4.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经过复杂、漫长的过程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5.如何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 ①改进工业技术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②节约能源,不随意浪费资源。③有计划进行开采。 6.煤的形成:远古时代,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由于地质变化,湖泊、海边有大量的植物堆积并沉积的泥沙覆盖。时间久了,泥沙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这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几百万年,变成了煤。 7.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一般认为,远古时代埋藏在地下的、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或动物的遗骸,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1)泥沙覆盖在海洋生物的遗骸上,沉积成为岩石。 (2)随着堆积层越来越厚,遗骸逐渐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 (3)石油和天然气向地球表面上升,直到被岩层挡住。 (4)在岩层下方的储油层中,天然气位于石油的上方。 10.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常见的能源,他们对人类的作用是做饭时要使用天然气、电等,汽车需要汽油,炼钢需要焦炭。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人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常规能源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篇: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月球、地球、太阳三个天体的的运动关系是: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年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地球的公转,引起地球出现四季变化 月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也总在围绕地球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大约是30天。 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月球上是真空,连声音也无法传播。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可降到-18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地形还有一个特点是分布着月海。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随意,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 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类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7月21日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印。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6日成功返回,航天员是杨利伟,他在太空大概飞行了21小时 月球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相是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是因为月球被太阳照亮一半对着对于地

2021新教科版小学科学6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3单元)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 1. 我们完成一项活动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工具,工具一般能够使我们省力或方便。 2. 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利用石头、木头、兽骨、植物纤维等材料来制造工具。人类单纯依靠自己肌肉产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制造一些工具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3. 取出核桃仁的过程中,不使用工具时,很费劲而且很难取出核桃仁;使用锤子、砖块等工具时,能取出核桃仁,但基本上都是碎块、碎渣。使用核桃夹时,既省时又省力,熟练后还可以取出完整的核桃仁。 4.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 (3)同一种工具,使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会不同。 (4)费力、难做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5. 我们在活动中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技术。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新的工具。 6. 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通信工具 手机、电话、电脑 测量工具 温度计、刻度尺、秒表 机械工具 螺丝刀、钳子、扳手、羊角锤 交通工具 自行车、汽车、飞机、轮船、火 车 8. 如下图,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杠杆,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9. 10.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增大力的作用效果(省力),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7. 斜坡就是一种斜面,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省力。 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不需要人为施加力。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7.生活中斜面应用很广泛,如菜刀、剪刀、斧头,建筑中有盘山公路、桥梁上下坡、高速公路排水管,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设施,组成水利系统。 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 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用力点 支点 支点 用力点 支点 用力点 省力杠杆 支点离阻力点越近,离用力点越远,就越省力。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阻力点离支点距离等于用力点离支点距离,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费力杠杆 支点离阻力点越远,离用力点越近,就越费力。 钳子 开瓶器 撬棍 羊角锤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案 1.教学目标 本节课将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工具和技术,帮助学生了解 这些工具和技术如何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联系,以便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2.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的工具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技术的使用方法。 •意识到工具和技术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 3.教学难点 •学生对一些新概念的理解。 •学生能够理解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如它们相互联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 4.课前准备 •确保教学材料已准备充足,如:工具展示、相关图示、幻灯片等。 •确保事先准备好了一个空白课本等学生笔记内容的书。 5.教学步骤 第一步:破冰活动 使用破冰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要求学生举起手 来回答问题,锻炼他们的反应时间和参与度。例如:

•让学生猜出相关文物的名称,例如“印章、指南针、照相机”等。 第二步:展示工具和技术 这个环节,将展示几个常见的工具和技术,例如计算器、 电子磅秤、数字时钟或智能手机等。通过幻灯片展示或实物展示,辅以简短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工具和技术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第三步:提出问题 在了解了各种工具和技术后,引导学生形成对它们之间联 系的看法。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这些工具和技术有什么共同点?或者它们都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这些工具和技术有什么区别?有哪些工具和技术的联系比其他的联系更紧密? 第四步:学生操作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分组,尝试使用工具和技术,练习 它们的使用方法。例如: •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算术问题。 •让学生使用数字时钟计算经过多长时间,或者在将来的一个时刻是多少时间。 •让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搜索和分类收藏等操作。 第五步:小结和展示 在学生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后,回顾并展示其重要性。让 学生把自己的使用体会写在笔记本中,并在后续课程中运用所学的工具和技术,将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总结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照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969 年 7 月,()的“阿波罗 11 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人类探究的脚迹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A、xx B、xx C、xx D、xx 2、对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想。当前公认的看法是“()”。 A、碰撞说 B、迸发说 C、撞击说 D、天气说 3、在北部天空的()上有有名的()。 A、南极星 B、北极星 C、大熊座 D、小熊座 二、多项选择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等方面有别于其余星球。A、运动方式B、体积大小 C、引力大小 D、表面特点 2、()的运动变化致使日蚀和月食现象。 A、xx B、流星 C、地球 D、月球 3、宇宙是由近似()等大小不一样的天系统统构成的宏大的系统,它在不 停的运动变化。 A、太阳系 B、月亮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三、填空题。 1、()是远近不一样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2、()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 光。 1 / 2 1 / 2

3、()实质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4、月球地貌的最大特点,就是散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大多是圆形,由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同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 )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5、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假如三者正利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 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好看到太阳的一部 分或所有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 6、月球运转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于是就发生 了()。 7、为了便于辨识,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红一群, 区分红不一样地区,依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余物体的形状,而且给它 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红的很多地区就称为()。 四、判断题。 1、宇宙是能够被人类认识的,人们经过不停地改良各样观察技术发现了愈 来愈多的宇宙神秘。() 2、月球直径大概是地球的;月球质量大概是地球的; 月球体积大概是地球的;月球引力大概是地球的。() 3、固然察看的角度不一样,可是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是同样的。() 4、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星,但我们能够借助其余星座比较简单地找到北极星。 这个星座就是小熊座。 小熊座的显然标记就是我们熟习的、由七颗亮星构成的北斗七星。() 答案:一、 1D 2C 3DB 二、 1 ABCD 2 ACD 3 ACD 三、 1 星座 2 月球太阳 3 月相 4 环形山环形山环形山 5日蚀 6月食 7星座 四、 1√2√3×4× 2 / 2 2 / 2

冀人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 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 第8课《生物的启示》(教案)

第8课《生物的启示》教案 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苍耳具有什么特点。 能力目标:认识什么是仿生。 情感目标:能对仿生的发明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什么是仿生。 难点:生活中有哪些是仿生物品。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放大镜、苍耳、毛衣、尼龙粘扣、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引导:1948 年,瑞士工程师乔治跟朋友在山中打猎,身上粘满了一种草籽。 他费了很长时间,才将这些草籽拔干净。出示苍耳的图片 2.提问:苍耳的种子为什么能够挂到身上? 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下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生物的启示》。 【设计意图】从根据科学家的情景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出我们这节课的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苍耳的启示 (1)教师引导:苍耳的种子能够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和人的衣服上,四处为家。(2)提问:苍耳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就能够挂在动物皮毛上和人的衣服上? (3)根据问题制定实验 让我们选择苍耳种子或牛蒡果,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一) 实验材料:苍耳、毛衣和放大镜、

实验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苍耳种子和羊毛织物的特点。 2.将羊毛织物平放在桌面,把苍耳种子按在羊毛织物上。 3.向上拉起苍耳种子,观察有什么现象。 展示:请同学上台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上。汇报:请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苍耳将衣服勾起来了 教师提问:1.苍耳种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粘到羊毛织物上不易掉下来?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和放大镜的观察,同学们做出解释。 学生汇报; 小结:苍耳的种子呈长椭圆形,它的种子表层长有一些倒钩,这些倒钩很细,也很直。 因为苍耳的倒钩勾住了羊毛织物,所以不容易掉下来。 实验(二) 让我们选择尼龙粘扣,继续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粘扣上下两层的特点。 2.将尼龙粘扣上下层对齐,按压,并平放在桌面。 3.向上拉起粘扣上层,观察有什么现象。 展示:学生小组进行实验 注意:分工要合理,有进行实验操作的,有观察的,有记实验数据的。 学生汇报: 现象:上下两层不容易分开,将要扯开的部分,上层会带着下层向上隆起。 教师提问:1. 苍耳种子与尼龙粘扣各有什么特点? 3.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对比:根据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汇报: 小结:苍耳种子有倒钩刺, 尼龙粘扣有两层,一层是勾面,一层是毛面。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分层训练AB卷(教科版) 第三单元(A卷·基础篇) 共100分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得分: 我会填空。(每空2分,共26分) 1.杠杆、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_________。 2.用有轮的手推车运送物品比用平板运送物品更_________、灵活。3._________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 4. 常见工具螺丝刀属于轮轴这种机械,手柄是轮轴的_______,刀杆是轮轴的_______。 5. 杠杆是一种_____,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_____、克服阻力的位置叫_____、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_____,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_____,小于时就是_____,距离相等时就_____。 我会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 用水果刀切开苹果,运用了斜面的原理。……………………………() 用小石头撬动大石头的过程中,杠杆起到了省力的作用。…………()活字印刷包括检字、刷墨、拓印三个步骤。…………………………()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有的滑轮组省力,有的滑轮组费力。………

() 阅读书本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但缺乏直观、文字理解有难度。视频详细,直观生动,但往往看完一段视频比阅读一段图文所花的时间要多。() 有的斜面省力,有的斜面费力。………………………………………() 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组成的复杂机械。………………………………() 指甲钳的弧形刀口剪起指甲来特别方便。…………………………() 发明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10.羊角锤的外形与撬棍不同,因此不属于杠杆。……………………()我会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工人师傅用一块木板将货物搬上车,这里利用的简单机械是( )。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2.在做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模拟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沿斜面由高处滑到低处时,不需要人用力,借助物体的重力即可 B.将物体沿斜面由低处拉到高处时,动作要快,用力不要求均匀C.实验中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物体由低处搬运到高处时所用力的大小 3.下图中,大石头被撬得最远的是( )。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资源》教学设计第五课时《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资源》第五课时《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分类收集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交流生活垃圾是如何分类的。呈现了利用废弃物制作的物品图,目的是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处理生活中的垃圾,做到变废为宝。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知道分类收集后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 2.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垃圾分类的信息。 3.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垃圾分类表现出探究兴趣。 4. 树立环保意识,将垃圾分类投放落实在行动中,科学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垃圾。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方法、分类处理的好处。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垃圾分类的信息。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教法学法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废旧电池过期化妆品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用垃圾做成的椅子、砖头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用什么做的。(学生猜测。) 教师根据学生猜测情况,告诉学生垃圾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从而导人课题。二、活动过程 1、了解垃圾的分类收集。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的家庭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呢?你们的家人是怎么处理这些垃圾的? (学生交流自己家庭中产生的垃圾及其处理方式。) (2).教师提问:谁来说说生活垃圾怎么分类? 【学生交流知道的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补充生活垃圾分类方法,每一类包括哪些垃圾。(3).教师提问:家中的常备药品过期了,药品和外面的包装盒可以放到一个垃圾桶吗? 学生回答:可以把它们分开投放。包装盒可以放到可回收物桶。 过期药品放到有害垃圾桶。 教师提问:家庭中还有哪些垃圾可以像这样分开处理? 学生回答:过期化妆品…教师提问:废旧电池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生总结:含汞、铅、镉等重金属的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其他不含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属于其他垃圾。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的相关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一般分为4类,知道每一类中都包括哪些垃圾,能够做到给生活垃圾正确分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3及参考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称为()。 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 ()。 3、当地球运行到太阳、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时,这时便有可能发生()。 4、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卫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 5、按八大行星及太阳的距离,从近到期远的顺序,第一颗是(),第三颗是(),第八颗是()。 6、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7、农历初一可能会发生日食;农历()可能会发生月食。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月食有三种,即月全食、月偏食和月环食。() 2.早晨上学时看见月亮及太阳一起升起来,此时应该是农历初一。() 3.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了宇宙的边缘距离我们120亿光年远。() 4.每个农历初一都会出现日食。() 5.光年是计算时间的单位。( )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30分) 1.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A.阿波罗B.杨利伟C.阿姆斯特朗D.嫦娥 2.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变缺 D.由圆变缺,再变圆 3.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A.1/6 B.1/4 C.6倍 D.4倍 4.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观点是()。 A.流星说 B.撞击说 C.火山说 D.地震说

苏教版科学 六年级下册 第3单元《自然资源》(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自然资源不属于矿产资源的是()。 A.岩石 B.石油 C.矿物 D.海洋 2.下列自然资源属于气候资源的是()。 A.土壤 B.空气 C. 海洋 D.冰川 3.煤、石油、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有关。 A.风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水能 4.()资源为波浪、潮汐和风力发电提供条件。 A. 石油 B.矿物 C.海洋 D.气候 5.()来自地球深处,这种热能储量非常大,且越往地下越热。 A. 地热能 B.核能 C.潮汐能 D.太阳能 6.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地热资源 B.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煤 7.()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它们所产生的废弃物提供的能量,蕴藏在薪柴、玉米、藻类、稻壳、动物粪便和生活垃圾中。 A.潮汐能 B.生物质能 C.地热能 D.太阳能 8.生产一条牛仔裤不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有()。 A.石油 B.金属矿物 C.森林 D.阳光和空气 9.()资源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持了生物的多样性,而且是巨大的储水库,保护淡水资源。 A.海洋 B.石油 C.气候 D.热带雨林 10.太阳、空气、风属于()资源。 A.水 B.矿产 C.生物 D.气候 11.天然气的用途有()。 A.制造氮肥 B.燃烧发电 C.炼制汽油 D.加工成塑料 12.燃气热水器工作时使用的是()能源。 A.石油 B.太阳能 C.电能 D.天然气 13.下列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A. 土壤资源 B. 矿物资源 C. 森林资源 D.动物资源 14.下列不是守护自然资源的方法是()。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 4、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6、什么叫月相?它是如何形成的?月相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8、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上半月,由亏到圆,月亮的亮面面积逐渐增大,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亏,月亮的亮面面积逐渐变小,亮面在左侧。 9、早上看到的月亮是下半月,傍晚看到的月亮是上半月。 10、(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11、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13、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如果月球是透明的,就不可能有日食现象,而只有月食现象。 14、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赤道直径最大的是木星,自转周期最大的是金星,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15、太阳是一颗恒星。它的直径大约是140万千米。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3(2022新版) - 复件(1)

第三单元宇宙 1.太阳系大家庭 1.太阳系的组成: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黑子日冕太阳光球上的米粒组织 2.了解太阳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 (3)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4)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5)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6)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7)常见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3.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月球和木星、金星组成的“笑脸”流星小行星带

1997年4月5日早晨,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海尔波普彗星(1)矮行星:与行星一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最著名的矮行星是冥王星。 (2)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两颗行星轨道之间,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3)卫星:指围绕一颗行星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可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例如,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4)彗星 ①彗星也绕太阳公转。 ②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③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每76年出现一次。 (5)陨石也称“陨星”,是来自行星际的流星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未被烧蚀尽而坠落到地面的残体或其碎块。陨石的矿物成分主要是以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为主的硅酸盐矿物以及金属铁、镍(铁纹石和镍纹石)。 4.一些比较小或者比较远的天体,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更好地观察。 2.八颗行星 1.给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排序 按距离太阳的近远排序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2018年11月 一、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5分) 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 2、()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4、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 )。 5、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的能量,叫() 6、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如果没有,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7、把建筑材料吊到十几层高的楼上,是把电能转化成();用电壶烧水,是把电能转化成()。 8、我们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 9、在我们现在使用的能量中,()、()、()是最重要的能源。 10、电动机的工作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的相互作用转动。 二、选择题。(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2分) 1、从左向右看线圈的绕法是顺时针方向的是() A B 2、( )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A、电能 B、热能 C、光能 D、化学能 3、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太阳能 C、风能 D、地热能

4、磁铁能把下列哪种物体吸起来。() A、玻璃杯 B、大头钉 C、铝锅 5、改变()不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A、电池的正负极 B、线圈的圈数 C、线圈绕线方向 6、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发现() A、电磁铁有南北极 B、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7、电池是把()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A、声能 B、热能 C、化学能 8、转子由铁芯、线圈和()组成的。 A、电刷 B、外壳 C、换向器 9、小电动机在工作时把()。 A、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 B、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C、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10、煤是由亿万年前的()形成的。 A、动物 B、低等生物 C、微生物 D、植物 11、电磁铁具有( )的基本性质。 A、接通电源产生磁性 B、断开电源磁性消失 C、接通电源磁性消失,断开电源产生磁性 D、接通电源产生磁性,断开电源磁性消失 12、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原子能 三、判断题。(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只有电才能向其他能量转化。() 2、电磁铁是没有南极和北极的。() 3、电磁铁的磁力是不可以改变的。()

2023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Liu)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Xiu)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Di)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Da)镜 2 放大镜下旳昆(Kun)虫世界 3 放大镜下旳晶(Jing)体 4 怎样放得(De)更大 5 用显微镜观测身边旳生命世(Shi)界(一) 6 用显微镜观测身边旳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测身边旳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旳变化 1 我们身边旳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旳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旳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旳现象 7 控制铁生锈旳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旳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旳垃圾

2 垃圾旳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运用 5 一天旳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Kao)察家乡旳自然水域 8 环(Huan)境问题和我们旳行动 第一单元微(Wei)小世界 1、放大(Da)镜 【教学(Xue)目旳】 科(Ke)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旳功能,用放大镜观测物体能看到更(Geng)多旳细节。 2、放大镜广(Guang)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旳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旳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措施 1、对旳用放大镜观测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测和用放大镜观测旳不一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测旳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测身边世界旳爱好。 3、认识到从肉眼观测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旳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对旳使用放大镜观测物体旳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试验器材:放大镜(最佳每个学生都能有一种放大镜,假如只能提供应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旳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旳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一般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一样放大倍数旳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旳构造等)。 【教学过程】 一、为何要用放大镜观测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简介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旳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旳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Jiao)流 放大镜旳(De)构造——镜架、镜片(假如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Ke)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