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与折射

光的传播与折射是六年级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光的传播和折

射涉及到光的性质和行为,对于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实际应

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光

的行为特点以及光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本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主要传播介质是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等。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即光在均匀

介质中以直线传播。

当光遇到介质边界时,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光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是指光通过不同介质边界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根据

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正弦

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二、光的行为特点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遵循直线传播

的法则,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远处物体的原因。

2.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反

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并且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

者在同一平面内。

3. 光的折射:光在遇到两个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

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4. 光的吸收与透射:光在遇到物体时,会被物体吸收部分或全部,造成光的能量损失。而透射则是指光通过透明介质时的现象。

5.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介质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速度不同,

会使光发生色散现象,即折射角度随波长不同而改变。

三、光的应用

1. 光的反射应用:反光镜、平面镜等设备利用光的反射性质制作,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2. 光的折射应用:光学透镜和光纤等设备利用光的折射性质进

行设计和制造,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通信等领域。

3. 光的吸收与透射应用:太阳能、光电池等利用光的吸收和透

射特性将光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

4. 光的色散应用:利用光的色散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彩虹、用

分光镜对物质进行光谱分析等。

总结:

通过对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本原理、光的行为特点以及光的应

用的介绍,我们对光的性质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光在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光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光的认知的深入,光学将继续为人类带

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让我们更加珍惜光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

光学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重要知识点 1.月球是地球旳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P46 2.1969年7月,美国旳“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种足迹旳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P46-47 3.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P47 4.月球直径大概是地球旳 1/4,月球质量大概是地球旳1/80,月球体积大概是地球旳 1/49,月球引力大概是地球旳1/6。P47 5.月球表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月球旳地形重要有:月海和环形山。 6.自己能发光旳星叫恒星,例如太阳。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动旳星叫做行星,例如地球。自己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动旳星叫做卫星。月球是地球旳卫星。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旳多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种不发光、不透明旳球体,我们看到旳月光是它反射太阳旳光。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旳月球被太阳照亮旳部分。由于观测旳角度不一样,因此看到旳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一样。 4.模拟月相试验旳环节是:○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旳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几种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旳观测者;一名同学举一种二分之一被涂亮旳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达月球绕地球运动一种月。○2让“月球”亮面一直朝着“太阳”,表达月球只能有二分之一被太阳照亮。当“月球”分别运行到不一样旳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测到旳“月相”。 5.月相在一种月旳变化是有规律性旳。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变化周期为农历一种月。 6.月相旳变化经历新月(朔)(初一)——上弦月(初七、八)——满月(望)(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课电和磁 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做通电导线短路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第二课电磁铁 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4.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吗? 我的猜想: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极性改变。 实验材料:电磁铁、电池、指南针、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线圈缠绕的方向。 不改变的条件:电流的方向、线圈缠绕的圈数、电流的大小。 实验方法:⑴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⑵改变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⑶再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5.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吗? 我的猜想: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系。电流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实验材料:电磁铁、电池、指南针、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电流的方向。 不改变的条件:线圈缠绕的方向、线圈缠绕的圈数、电流的大小。 实验方法:⑴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⑵改变电流方向;⑶再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实验结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系。电流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

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已整理)

哲商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号次: 一、电和磁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把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这一现象,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接通电流时指南针发生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恢复原位,这说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 3.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4.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从而使指南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但短路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5.电池里还有没有电,用什么方法证明(材料和方法) ①准备一个指南针和做好的线圈。 ②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接通电路。 ③如果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池有电;如果磁针没有发生偏转,说明电池没 有电。 (通电线圈通电后会产生磁性,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用小磁针和线圈组成的装置叫做电流检测器) 二、电磁铁 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2)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4.怎样利用电磁铁判断条形磁铁的南北极 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把电磁铁的铁芯北极接近条形磁铁的一端,如果相吸,条形磁铁的这一端就是南极;如果相斥,这一端就是北极。

5、电磁铁的作用:电磁铁能记录信息(录音磁带)、电磁铁能分捡垃圾。 三、电磁铁的磁力(一) 1.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粗细等有关。 2.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四、电磁铁的磁力(二) 1.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2. 怎样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 (1)需要的材料:蓄电池、导线、特制铁芯; (2)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措施:能提供强大电流的蓄电池;能绕几千圈的导线; 可以缠绕几千圈线圈的铁芯。 (3)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能让人触电。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3、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 极。 4、电磁铁的磁性是可以改变的。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 大。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8、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电动机工作的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有机械能。燃料、食物、化学物质中储存的是化学能。 10、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能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11、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12、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13、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变成的;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4、水能、风能、化学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源于太阳。 15、新能源有地热、风能、水能、原子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沼气能源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1、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在 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3、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4、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例如: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例如: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等)。 5、像蚂蚁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后代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6、动物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昆虫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达100多万种。 7、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8、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即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9、从38亿年前,地球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 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0、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 一个个成员。 11、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1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圈 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13、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而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生物的生存权利就 是生物对维持其生命及生存条件拥有的权利。 14、《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 际生物多样性日。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

一、太阳系 1.太阳系的概念:太阳系是指太阳及其保持引力关系的大量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等组成的集合体。 2.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水金火木土金天玄),以及行星的卫星等。 3.太阳的特点: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一颗恒星,由氢气和氦气等组成,可以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光线。 4.行星的特点: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分为内行星(水金)和外行星(火木土金天玄)。 5.行星的运动:行星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转,同时也自转。行星之间有不同的距离和运动速度。 6.行星的卫星:行星的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的月亮。 二、月球 1.月球的特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只有自己不发光的天体,只能反射太阳的光。有月壳、月海、月山等地貌。 2.月相变化:月球绕地球运动,观察到的月亮形状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月相变化。常见的月相有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等。 三、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从宇宙是平面到宇宙是球体,以及宇宙是无限的空间的认识演变过程。

2.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手段:人类通过航天器、卫星和望远镜等工具,对宇宙进行了长期观测和探索。 3.太空探索的重要成就: -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美国成功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首次在月球上安全着陆。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建立的大型空间科学实验室,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建设和研究。 四、星座和星图 1.星座的定义:星座是人类根据星星的分布和形状,将星星分成不同的组合,并以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等命名的区域。 2.星座的特点:星座有12个,代表了不同的星星组合和方位,在夜空中形成美丽的星座图案。 3.星图的使用:星图是将星座的分布和位置绘制在纸上的图表,有助于人们在观测夜空时识别不同的星座。 五、天体运动和季节变化 1.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公转是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转。 2.天体运动的结果: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现象的发生。 3.春、夏、秋、冬的特点和原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受到太阳光照的角度和强度变化,导致了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宇宙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备

第三单元宇宙 一、知识点总结 1、太阳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 2、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3、有些天体当他们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后燃烧发光,这些天体是流星。 4、八大行星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因为木星相当巨大且又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用双筒望远镜观察他们,看起来像小圆盘。另外,你还有可能看到他的四颗最亮的卫星。 6、制作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模型时,由于8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的,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纸带来做。 7、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正好在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月球阴影中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便形成了日食。 8、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9、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月亮在围绕着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10、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那么图像不同。 11、光年是长度单位,一般用于衡量天体间的距离,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所经过的距离。 12、大熊座是北方天空最明亮最重要的星座之一,北斗七星是这个星座的明显标

志,从地球上看,连起来的图像就像一把勺子。 13、在晴朗的夜空,我们会发现一条闪亮的光带,它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 14、通过制作活动观星盘,我们发现天上的星座位置是固定的,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变 化的;可以利用星座图寻找到各个环节,各个季节不同日期的星座和一些特定的星座。 15、夏季是观察星空的好季节,其中有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分别是天津四、牛郎星和织女星。 16、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大约有2,000亿到 4,000亿颗恒星组成。 17、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18、建立银河系模型时,用米粒粘在纸片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19、天文台是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登封观星台。 20、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神舟五号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我国宇航员还将进行登月考察。 21、为了更好的观测宇宙,人类利用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等送到太空,人类还将在太空建设空间站。 22、太阳有黑子、耀斑、太阳风等活动。 23、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4、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体积最小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25、月球距离地球近可以观察到日全食,月球距离地球远可以观察到日环食。 26、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 星系。它们大小不一,直径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这些星系都在高速运动着。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与折射 光的传播与折射是六年级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光的传播和折 射涉及到光的性质和行为,对于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实际应 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光 的行为特点以及光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本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主要传播介质是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等。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即光在均匀 介质中以直线传播。 当光遇到介质边界时,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光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是指光通过不同介质边界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根据 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正弦 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二、光的行为特点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遵循直线传播 的法则,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远处物体的原因。 2.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反 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并且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 者在同一平面内。 3. 光的折射:光在遇到两个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 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4. 光的吸收与透射:光在遇到物体时,会被物体吸收部分或全部,造成光的能量损失。而透射则是指光通过透明介质时的现象。 5.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介质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速度不同, 会使光发生色散现象,即折射角度随波长不同而改变。 三、光的应用

1. 光的反射应用:反光镜、平面镜等设备利用光的反射性质制作,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2. 光的折射应用:光学透镜和光纤等设备利用光的折射性质进 行设计和制造,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通信等领域。 3. 光的吸收与透射应用:太阳能、光电池等利用光的吸收和透 射特性将光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 4. 光的色散应用:利用光的色散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彩虹、用 分光镜对物质进行光谱分析等。 总结: 通过对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本原理、光的行为特点以及光的应 用的介绍,我们对光的性质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光在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光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光的认知的深入,光学将继续为人类带 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让我们更加珍惜光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 光学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年级科学3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3单元知识点 一、植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花粉与雌蕊结合,形成种子后进行繁殖的方式。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 传粉: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结合的过程。 b) 授粉:花粉颗粒着在雌蕊柱头上。 c) 授粉管生长:花粉在柱头上发芽,形成授粉管。 d) 授精:授粉管通过柱颈使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e) 结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然后种子嵌在果实内,由果实传播和繁殖。 2. 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繁殖新个体的方式,没有种子和花朵的参与。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

a) 块茎繁殖:植物的地下茎长出新芽,形成新的个体。 b) 分株繁殖:植物的根或茎会分裂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长出 新的个体。 c) 叶片繁殖:植物的叶片一旦脱离植株,可以长成新的个体。 d) 茎繁殖:植物的茎长出根,可以生根成为新的个体。 二、太阳能的利用与应用 太阳能是指太阳辐射出的能量。利用和应用太阳能可以解决能 源问题,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减少环境污染。 1. 太阳能利用方式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光热利用和光电利用。 a) 光热利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进行热水供暖、蒸汽发电等。常见的光热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蒸发器。 b) 光电利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发电。常见的光电利用 技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2. 太阳能应用领域 太阳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家庭生活: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为家庭供应热水,太阳能灯可 以提供照明。 b) 农业和温室种植:太阳能可以为农田排水、灌溉系统提供能源,温室使用太阳能可以调控温度和湿度。 c) 交通运输:太阳能车是利用太阳能发电进行驱动的车辆,可 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d) 城市建设:太阳能可以用于城市中的照明、路灯和交通信号灯。 三、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包括人口分布、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

六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第三单元知识点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认识太阳 (1)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 86%,正因为如此,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 (2)它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3.了解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1)矮行星的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冥王星是矮行星。 (2)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3)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发生剧烈地摩擦,会使流星燃烧发光。 (4)彗星也绕太阳公转,有的大约几十到几百年绕太阳一圈,有的绕太阳一圈需要长达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 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轨道上运转。 2.给八颗行星排序 (1)离太阳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按直径从大到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3.处理纸带: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长纸带被平均分为48份。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4.标记行星时用两条折痕间的距离表示10000万千米。

5.平时常见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中,八颗行星的间距相差不大,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非常大。 6.八颗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显得明亮。有的行星看上去比其他恒星还要亮,那是由于它们距离地球很近。 1.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月亮在绕着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2.模拟三球运动 乒乓球模拟的是月球,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 3.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4.模拟日食 (1)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2)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4)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 (5)实验现象:当月球距离地球稍近时,月球会完全挡住太阳;当月球距离地球稍远时,月球不能完全挡住太阳。 (6)实验结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并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才能挡住太阳光,形成日食。 5.金星凌日 (1)金星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恰巧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金星凌日天象。 (2)凌日现象发生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看到金星在太阳的圆面上缓缓移动,从太阳的东边缘进入,最后从太阳西边缘移出。 (3)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比月球大得多),但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看上去像一个小黑点(不能像月球那样挡住太阳),这是因为金星距离地球比月球距离地球远得多。 1.在夜晚观星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许多闪烁的星星。这些星星绝大多数是太阳那样的恒星,天空中众多的恒星组成了不同的星座。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

《宇宙》,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和现象,包括太阳、月亮、星星、行星等。 一、太阳 太阳是宇宙中最亮的星体,是地球周围的星体。太阳是个气体球体,有着较高的温度和强烈的辐射能力。它的直径约为109倍地球的直径,质量约为333,000倍地球的质量。 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之一,它的能量通过太阳光传递到地球上,使地球上一切生物能够生存和生长。太阳是地球上一天的起源,因为地球的自转是围绕太阳而进行的。 二、月亮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月亮的直径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月亮的表面呈现灰白色,原本是一个火星大小的红色行星,后来发生了一次火山爆发。由于火山爆发导致大量岩浆喷出,所以月亮的大部分岩石都是由火山喷发时形成的。 三、星星 星星是宇宙中的光源。星星的数量非常多,它们围绕在各个星系中。星星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恒星、流星、彗星等等。恒星是太阳的同类,它们是由气体聚集形成的。 流星是天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产生的亮光,通常只能在夜晚看到。彗星是一种在宇宙中以极高速度运行的天体,由冰和尘埃组成。四、行星

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目前已知的行星有八颗,它们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是:水金火木土火冥。 行星的形状是椭圆形,它们的大小都不一样,金星和火星比地球小,而木星和土星比地球大。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称为行星轨道,行星的运动是沿着行星轨道进行的。 五、宇宙食物链 宇宙中存在着一个复杂的食物链系统。比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营养物质;而昆虫和小动物以植物为食,成为植物的食物。大型动物以小型动物为食,形成食物链的一环。这个食物链系统体现了宇宙生态的平衡和循环。 以上是《宇宙》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和现象,拓宽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我们完成一项活动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工具,工具一般能够使我们省力或方便。 2.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出核桃仁 (1)注意:使用工具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手被砸伤或压伤。 (2)不使用工具时,很费劲而且很难取出核桃仁;使用锤子、砖块等工具时,能取出核桃仁,但基本上都是碎块、碎渣。使用核桃夹时,既省时又省力,熟练后还可以取出完整的核桃仁。 3.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 (3)同一种工具,使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会不同。 (4)费力、难做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4.我们在活动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技术。 5.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1)通信工具:手机、电话、电脑等。 (2)测量工具:温度计、刻度尺、秒表等。 (3)机械工具:螺丝刀、钳子、扳手、羊角锤等。 (4)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 6.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 7.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斜坡了。他们利用斜坡将巨石从低处

推到高处,这样可以省力。 斜坡就是一种斜面,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省力。 8.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不需要人为施加力。 9.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10.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如刀、斧等;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 11.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设施,组成水利系统。 12.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利用一些自然材料如石头、木头、兽骨、植物纤维等来制造工具。人们知道,单纯依靠自己肌肉产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制造一些工具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13.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杠杆。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撬出来。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14.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 (1)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2)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3)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15.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撬动一块大石块时,支点距离阻力点越近,距离用力点越远,就越省力。 16.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撬棍、启瓶器、钳子、羊角锤等。

第三单元 地球资源(知识点总结)-六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

第9课《煤石油天然气》 1.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用途十分广泛。 2.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用途? ①煤可以发电、生产水泥、家用燃料、供暖、冶金。实际生活中,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治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还用于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 ②石油的用途可以合成橡胶、通用燃料、硬化路面、制造塑料、制造化纤。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石油的用途很多,还可以利用石油生产化妆品、洗涤剂、颜料等。 ③天然气的用途可用于汽车燃料、制造化肥、家用燃气、工业切割。

3.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属于能源。 4.如何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 ①改进工业技术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 ②节约能源,不随意浪费资源。 ③有计划进行开采。 5.煤的形成:远古时代,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由于地质变化,湖泊、海边有大量的植物堆积并沉积的泥沙覆盖。时间久了,泥沙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这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几百万年,变成了煤。 6.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一般认为,远古时代埋藏在地下的、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或动物的遗骸,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石

油和天然气。(1)泥沙覆盖在海洋生物的遗骸上,沉积成为岩石。(2)随着堆积层越来越厚,遗骸逐渐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3)石油和天然气向地球表面上升,直到被岩层挡住。(4)在岩层下方的储油层中,天然气位于石油的上方。 7.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经过复杂、漫长的过程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8.我收集的家庭节能的小妙招: (1)照明采用节能灯。(2)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绿色出行等 9.我知道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 用途 煤发电、生产水泥、家用燃料、供暖、冶金 石油通用燃料、合成橡胶、石油、硬化路面、制造塑料、制造化纤天然气汽车燃料、制造化肥、家用燃气、工业切割、为工业生产提供能量10.我研究煤、石油和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源的记录: 形成过程推想:煤、石油、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自哪里? 煤 远古时代,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 长茂盛。由于地质变化,湖泊、海边有大 量的植物堆积并被沉积的泥沙覆盖。时 间久了,泥沙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这 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 和高压的作用,经过几百万年,变成了煤。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经过 复杂、漫长的过程形成 的。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 有关。 石油一般认为,远古时代埋藏在地下的、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或动物的遗骸,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一般认为,远古时代埋藏在地下的、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或动物的遗骸,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 第三单元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 半月再由圆到缺。 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13、会画日食发生的图(看卷子) 会画月食发生的图(看卷子) 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资源》知识点整理(2023春)

第三单元地球资源 9.煤石油天然气 1.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用途十分广泛。 2.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用途? ①煤可以发电、生产水泥、家用燃料、供暖、冶金。实际生活中,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治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还用于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 ②石油的用途可以合成橡胶、通用燃料、硬化路面、制造塑料、制造化纤。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石油的用途很多,还可以利用石油生产化妆品、洗涤剂、颜料等。 ③天然气的用途可用于汽车燃料、制造化肥、家用燃气、工业切割。 3.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属于能源。 4.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经过复杂、漫长的过程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5.如何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 ①改进工业技术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②节约能源,不随意浪费资源。③有计划进行开采。 6.煤的形成:远古时代,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由于地质变化,湖泊、海边有大量的植物堆积并沉积的泥沙覆盖。时间久了,泥沙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这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几百万年,变成了煤。 7.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一般认为,远古时代埋藏在地下的、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或动物的遗骸,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1)泥沙覆盖在海洋生物的遗骸上,沉积成为岩石。 (2)随着堆积层越来越厚,遗骸逐渐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 (3)石油和天然气向地球表面上升,直到被岩层挡住。 (4)在岩层下方的储油层中,天然气位于石油的上方。 10.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常见的能源,他们对人类的作用是做饭时要使用天然气、电等,汽车需要汽油,炼钢需要焦炭。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人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常规能源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知识点总结

第九课各种各样的能源 1.小汽车的能量来自拧紧的发条,拧紧发条的能量来自小朋友,小朋友的能量来自食物,食物里的能量来自植物,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可见使玩具小汽车跑起来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2.像太阳这样在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常见的能源,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生物质能:储存在生物体中的可再生能源,如燃烧木材会产生热能,谷物和甘蔗发酵产生酒精,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生物质能取暖、做饭 4.核能:是某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按目前的世界能源消费水平,地球上核能可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 5.氢能:是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时所产生的能量。优点有:产生的能量多,无污染,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 6.地热能: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它不但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而且是可再生的。 7.海洋能:是一种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等多种形式 8.太阳灶与煤火灶或燃气灶相比有热量高、节约能源、环保、操作简单等优点。 9.生活中的太阳能应用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板、太阳灶、太阳能供暖。

第十课煤炭、石油、天然气 1.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能源。 2.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人们应用最多的能源。 3.煤炭是最早被大规模开采的能源,长期被用于为各种机器提供动力,还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4.石油是各类交通工具、机械设备和军事装备不可缺少的能源,被誉为当今世界的第一能源。 5.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还成为火力发电厂的首选燃料、优质的汽车燃料。 6.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几千万年前甚至数亿年前的微生物和动植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能源。 7.煤炭、石油、天然气所蕴含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8.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可能会造成:土地毁坏、破坏地下水、地面下沉、温室效应、农田塌陷、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 第十一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 1.空调设置26℃既能让人们舒适,还可以节约能源。 2.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费量急剧上升,面临的能源问题日趋严峻。 3.我国的主要能源问题是:人均拥有量较低、能源分布不均匀。 4.生活中的能源浪费现象有:堵车时引擎空转、商场无人时自动扶梯运转、出门不关灯、出门不关电扇、开无人灯、电器不用时不拔插座。 5.节约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 6.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义务教盲教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数学义务教盲教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一、物体的表面特征 物体的表面特征是指物体在我们眼中所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颜色等 特征。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特征,可以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材质等 信息。 1.形状:物体的形状是指物体的外部轮廓。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边缘线,判断物体的形状是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2.大小:物体的大小是指物体的长、宽、高等尺寸。通过观察物体在 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可以大致估计物体的相对大小。 3.材质:物体的材质是指物体的组成成分。可以通过触摸物体的表面,判断物体的材质是金属、塑料、布料等。 二、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形态。通过观察物体 的运动状态,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以及加速度等信息。 1.位置:物体的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可以通过观察物 体和其他物体的相对位置,判断物体在实验过程中的位置变化。 2.运动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方向。可以通 过观察物体运动的轨迹,判断物体是向上运动、向下运动、向左运动还是 向右运动。 3.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可以通过 观察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求得物体的平均速度。

4.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可以通过观察物体运动的加速或减速状态,判断物体的加速度是正值、负值还是零值。 三、物体的特征变化 物体的特征变化是指物体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现象。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变化,可以了解物体的性质、反应等信息。 1.颜色变化:物体的颜色变化是指物体在受到刺激后,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颜色变化,判断物体是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还是半透明物体。 2.温度变化:物体的温度变化是指物体在受热或被冷却后,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在受热或被冷却后的温度变化,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导热性和保温性。 3.形态变化:物体的形态变化是指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化学反应后的变化等,判断物体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以上是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义务教盲教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特征、运动状态和特征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性质和行为规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