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6课 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16课 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16课人口、资源与环境

一、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人口问题的现状

①人口数量大——我国人口的一个基本特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有l3.7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

②人口素质不高——我国人口的另一特点。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还比较低,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人口负担。

③正面临着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问题。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都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①人口数量大,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消耗加速,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量人口给社会带来就业难、出行难、买房难、看病贵、读书难等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

②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使我国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增加了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难度,从而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人口日益老龄化,增加了养老、福利、医疗、社会保障事业的压力。

2.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资源问题的现状

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②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

③资源分布不平衡。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环境问题的现状

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1.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①人们只有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同时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并对贫困的计划生育户采取优先扶持的政策,才能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②发展经济需要人力资源,但是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如果人口过多,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我国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

与发展。

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2)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②提高人口素质,既是积极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4)实行计划生育的成效: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节省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

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同时它又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面对当前的资源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全方位地予以解决。

(1)“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一些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短缺的有效方法。

(3)在解决资源问题的过程中,立法工作相当重要,要把解决资源问题纳入法制的轨道上来。

3.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1)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就是要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绝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②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开展大规模的防护林建设;防治荒漠化;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等工程。

③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治理大江大湖的水体污染;治理重工业地区的酸雨和城市的大气污染;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三、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1)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s)、环境(Environment)与发展(Development)问题,简称PRED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问题,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2)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①人在社会中生活,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资源,还要不断排放废弃物。

②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③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如果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由此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3)在协调好人与自然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

用资源,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环境,使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2.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系列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以前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发展观。

②人们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可持续发展对人的要求

①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自觉地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②人们必须以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4)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许多区域性的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的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

例题解析

【例ll(2012·浙江绍兴)1987年至2012年,绍兴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l0.2%上升至l8.74%,这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当前要缓解这一压力的根本措施是( )

A.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B.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C.完善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分析】本题考查“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一知识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快,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答案】D

【例2】(2012·浙江嘉兴)嘉兴有一座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它是江浙沪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通车后,平均每天通过车辆约3万辆。从解决资源问题的角度看,这座桥( )

①使运输距离缩短而节约了资源

②为治理钱塘江水污染提供机遇

③加强了江浙沪地区的资源调配

④扩展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此题关键是抓住“解决资源问题的角度”。

【答案】B

【例3】(2012·浙江金华、丽水)由于无序开采,我国稀土曾长期廉价供应全球市场,金子卖出了“白菜价”。为此,我们要 ( )

①珍惜资源,避免掠夺性开采

②寻找新资源,扩展资源的开发范围

③规范出口,保护有限的资源

④跨区域调配,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状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②④都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答案】C

【例4】(2012·浙江宁波)阅读以下图表,回答问题。

(1)根据图表一,说明我国大气环境状况及其变化特点。

(2)从图表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试分析说明图表一与图表二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两条改善大气环境的建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涉及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答案】(1)大气(或废气)污染严重。特点:污染程度正逐步降低。(2)环保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环保资金占GDP比重不断增加。(3)国家环境保护的投入较少,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国家环保投资的不断增加,大气污染程度逐步下降(或环境逐渐改善)。建议示例: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依靠科技开发清洁能源;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等。(建议可行即可)

【例5】(2011·浙江杭州)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l964年到2010年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

(2)2010年杭州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9%,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试分析这种变化趋势发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的考点有:能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答案】(1)0~14岁人口在人口总数中比例持续下降;15~64岁人口在人口总数中比例不断上升;65岁以上人口在人口总数中比例不断上升。(2)原因:经济发展(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影响:随着65岁以上人口在人口总数中比例不断上升,可能会加重家庭赡养负担,加大社会保障压力,影响经济发展(或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压力)。

考点42: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普查,利国利民。据此回答第1~2题。

1.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______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 )

A.四 B.五

C.六 D.七

2.分析最近两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见下表),从中可看出我国人口 ( )

年份项目 0~14岁人口占

总人口比例(%)

65岁及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

2000年 22.89 6.96

2010年 16.60 8.87

A.数量不断增加 B.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文化素质不高 D.老龄化趋势加剧

观察漫画《千呼万唤出一“滴”》,据此回答第3~4题。

3.漫画反映当今世界正面临 ( )

A.气候变暖问题 B.水资源短缺问题

C.水土流失问题 D.环境污染问题

4.漫画反映的问题,就我国而言,其原因有 (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资源利用率低

③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

④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漫画“地球的眼泪”形象地说明了 ( )

A.人类与地球是不能和谐相处的

B.人多力量大

C.我国人口问题无法解决

D.我国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6.自2010年以来,云南遭遇三年连旱。大旱造成农作物枯死,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云南三年连旱对我们今后发展的启示有( )

①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②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

③加强基础水利设施建设

④做好云贵高原的水土保护和绿化工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地球说:“唉!我的气喘不过来了!”其语意是指 ( )

A.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平衡失调

C.大气污染严重 D.水体污染严重

8.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的1/2,石油是l/13,天然气是1/14;但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5~8倍。这表明我国在能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 )

①人均占有量少②利用率不高

③开发范围狭窄④分布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九年级某班正在进行关于“人口?人手?”的辩论赛,请你一起参与。

(1)正反双方共同认识到人口问题会带来哪些问题?

(2)你支持哪一方观点?并举一实例加以说明。

(3)请你谈谈教育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要作用。

考点43: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10.奥运会场馆周围90%的路灯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供电,世博会将原江南造船厂旧址改造为中国船舶馆,世园会把废弃的高压铁塔基座改造为魔石乐园。这些做法体现了 ( )

①在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

②我国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③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没有差距

④“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解决下图反映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B.子女认真履行赡养的义务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减少老年人的数量

12.我国决定从2012年l0月1日起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这将有利于( )

①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②发展循环经济

③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

④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3.下列对联中体现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是 ( )

A.改革开拓致富路,开放打通幸福门

B.勤劳本是摇钱树,节俭实为聚宝盆

C.互助互爱老邻居,同心同德新家庭

D.少生风气兴华夏,优育春雨润心田

14.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与汽车尾气排放,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大。这启示企业应该 ( )

①把厂址搬迁到经济落后地区

②推行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

③正确处理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④制定环境保护法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1年镇江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全年的92.9%,是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这主要得益于全市蓝天工程行动计划的实施。今年蓝天工程还将更上一层楼,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努力营造碧水蓝天。据此回答第15~16题。

15.上述材料表明 ( )

①镇江在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②镇江注重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③实施蓝天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环境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建设清新、洁净、优美、舒适的家园,需要你我一起参与,共同保护。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经常使用塑料袋

B.随手丢弃废旧电池

C.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D.购买和使用过度包装的商品

17.看图表,回答问题。

注: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可入肺)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1)图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说说“人人是PM 2.5的受害者,也是PM 2.5的制造者”的理由。

(3)利用图表信息,完成表格。

生活情景你的建议(观点) 你的理由

越来越多的家庭拥

有私家车①

汽车尾气是环境污染

的污染源之一

森林公园PM 2.5均

值低于闹市区

多植树造林②

我的体会:③

考点44: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18.下列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问题的图示,正确的是 ( )

19.国家发改委起草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2010年10月9日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其基本原则是用电少的居民少负担,用电多的居民多负担。实行阶梯电价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原则 (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

20.我国中央财政平均每年用于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等项目的总额超过了l00亿元,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上述做法 ( )

①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体现了人才强国战略

③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小马做了一张知识卡,空格内应填的内容正确的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人口公有制经济

B.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国有经济

C.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国有经济

D.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公有制经济

2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党中央为推进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提出的重大举措,这两项举措都共同追求 ( )

①经济发展的快速度

②经济发展的大规模

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节约资源

④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下列措施有助于实现下图中节能之路的有 ( )

①以节能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

③减少高能耗企业

④发展循环经济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4.在循环经济的理念里,没有“废弃物”这一概念,所有废弃物都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可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

①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是实施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具体表现

③是解决当前我国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

④对保护环境极其不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2)立足国情,根据材料二说明中日两国每千克标准煤创造的GDP差距大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回答,我国应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为实现现代化,国家该如何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

参考答案

第16课人口、资源与环境

1.C 2.D 3.B 4.A 5.D 6.B 7.C 8.A 9.(1)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 (2)示例一:支持正方观点,如:人口多了,对汽车的需求大,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示例二:支持反方观点,如:人口多了,汽车也多,造成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环境。 (3)①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提高人口素质;②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l0.C ll.C l2.A 13.D l4.C l5.A l6.C l7.(1)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或大气污染)。 (2)由图中得出:人人是PM2.5的受害者,因为灰霾天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人人是PM2.5的制造者,因为灰霾天气的天数与汽车保有量,原煤、汽油、柴油消耗量基本成正比。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原煤、汽油、柴油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是形成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3)①少开私家车,提倡低碳出行②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③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18.D l9.B 20.A 21.C 22.B 23.A 24.C 25.(1)反映了人口增速减缓;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2)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计划生育;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展示: 教师:1.通过听故事和观看图片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2.小调查:(1)请吃过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同学举手;(2)请你说出 你父母使用的手机品牌;(3)你喝过可口可乐吗? 学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 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正文内容和95页蓝字内容第一段思考经 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材料,总结答案。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科学技术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 足。 4、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空前发展。(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分析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那么经济全球 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展示:材料一: 年代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平均流量1970年--1974年128亿美元 1989年1900亿美元 材料二: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它们创造了全世界国 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

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 材料三: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为WTO,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 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推动 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学生思考并归纳:经济全球 化的具体表现有:1.国际投资和 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跨国公司 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教师:我国是什么时候加入世贸的?对于世贸你了解多少?我国还加入了什么经济组织? 学生:2001年,世贸是当今世界性的国际贸易 组织,有“经济中的联合国”的美誉。中国经 历了15年才加入世贸。我国还加入了亚太经合 组织。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 出谋划策:下面两位同学分别代表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他们两人办厂时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你看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A.男(发达国家):我们有技术和资金,可我们这里劳动力太贵,又缺乏资 源。 B.女(发展中国家):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劳动力也多,可我们技术落后, 也缺乏资金。 学生:归纳: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优势互补,使不同国家的经济共同发展。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直接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招商引资,使丰富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教师: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阻挡和抗拒的时代潮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其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呢? 第二篇章不可小觑的双刃宝剑----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展示:材料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如果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材料二: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 “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了面包屑”。 材料三: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八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共 第16课 依法保护环境 第3框 保护环境 贵在行动教

保护环境贵在行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污染、破坏环境受到处罚的案例,坚定国家依法治理环境的信念。 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增强依法保护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观念。 能力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等,使学生能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履行环保义务,学会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知识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日常生活中,知道青少年自觉履行环保义务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保护环境你我有责”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自觉履行环保义务,就要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学会依照法律、法规维护环境。因此,该层次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另一方面要将环保意识和依法保护环境的观念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中。因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依法保护环境,理所当然成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依法保护环境,以实际行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落实环保行动不是一句空话,把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转化具体行动比明白道理更难。 课前预习 一、保护环境有法必依 1.保护环境不能靠凤等雨,而要。依法保护环境, 在行动, 也在行动。 2.法律的生命在于,法律的权威在于。保护环境,既要做到冶理环境, 也要依法打击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对于那些违反环境法律法规但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给予或 ;对于那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 3.国家重拳出击,用“铁腕”严厉打击行为,,切实加大处罚力度。这是在用的力量向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宣战。依法保护环境,国家在行动! 二、保护环境你我有责 1.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一起解决,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增强 ,自觉落实 ,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2.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我们要积极学习环境保护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学会运用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现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及时向环境执法部门。采取的生活方式,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第16课 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16课人口、资源与环境 一、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人口问题的现状 ①人口数量大——我国人口的一个基本特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有l3.7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 ②人口素质不高——我国人口的另一特点。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还比较低,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人口负担。 ③正面临着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问题。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都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①人口数量大,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消耗加速,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量人口给社会带来就业难、出行难、买房难、看病贵、读书难等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 ②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使我国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增加了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难度,从而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人口日益老龄化,增加了养老、福利、医疗、社会保障事业的压力。 2.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资源问题的现状 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②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 ③资源分布不平衡。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环境问题的现状 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1.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①人们只有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同时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并对贫困的计划生育户采取优先扶持的政策,才能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②发展经济需要人力资源,但是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如果人口过多,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我国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

浅述中国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浅述中国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过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环境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又为资源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经济保障,他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因此,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中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目前,这种状态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还产生了新的不协调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发展问题的矛盾。 1人口、资源与环境整体发展不协调 当前,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人口与经济之间的不协调发展关系,主要表现在人口总规模急剧膨胀和劳动力适龄人口数量庞大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随着经济产值增加,加大了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使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不断受到削弱和破坏,已出现了某些重要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自然生态持续恶化。从另一方面来看,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2人口、资源与环境各个子系统的内部发展不协调 从我国目前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人口、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内部发展不协调的现象非常普遍。人口方面,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自然增长,延缓了高峰期到来的时间,但同时,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几个问题分别是(1)人口将逐步进入负增长。(2)新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调。(3)老龄化问题严重。 我国的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也直接影响着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

专题32 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专题32 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一、PRED问题 1.含义 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s)、环境(Environment)与发展(Development)问题,简称为“PRED问题” 2.启示 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影响及解决对策 1.人口问题现状(基本特点): (1)数量上:人口基数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质量上:人口的文化素质整体上较低 (3)年龄结构上:人口增速趋缓,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加剧 (4)其他: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2.影响 (1)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经济发展 (2)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进一步加剧我国人口负担,增加就业难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加剧劳动力短缺,增加家庭负担,增加养老、社会保障压力 3.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1)具体对策: 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②人口素质较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倡优生优育 ③人口老龄化加剧:发展经济,加大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弘扬尊老养老的社会风气;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2)作用: ①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②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我国的资源现状、影响及解决对策 1.自然资源的分类 (1)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2)非可再生资源:铁、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2.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 (1)数量上: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分布上: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3.影响: (1)导致资源日益短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对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 (1)实施了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 ①“西气东输”工程 ②“西电东送”工程 ③“南水北调”工程 (2)利用科技,“开源”和“节流”并举 ①科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扩大资源开发的范围和种类,增加自然资源的探明储量,还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开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核能 ③节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3)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均意识和节约意识等

人口与资源、环境

人口与资源、环境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因为计划生育少生了3亿多人。可想而知,如果再加上这么多人口,我们的生存环境会多么恶劣,可持续发展会更加的遥遥无期。但我想指出一点,人口数量增长的压力虽然是基础性的,但并不是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有很多人口密度远远要高于贫困地区的城市其生态的压力却要轻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人口对于生态的压力。 人口问题并不仅仅是数量多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从力量形态说,任何一个人口都是消费力(或者称消耗力)、养育力和活动力的结合。其中活动力可以有多种理解,譬如旅游这种地理活动对资源环境就有很大影响,人口的迁徙意味着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重组。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消费自然的产品,从空气、水、食物到通过自然资源加工和转化的一切社会产品无不如是。 目前的研究结论: 1.人口、资源、环境之间问题的源头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自然的演变史、文明的进化史就是人类不断地攫取资源、破坏环境的历史,也是不断地再造资源、重建环境的历史。在浩瀚的自然面前,人类就像一柄双刃剑,发挥着历史的作用。 2.从系统的观点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三个方面互相结合:首先,任何一个人类的人口系统都是一个消耗的系统,由此带出人口的消费力和资源的养育力的关系问题。人类是现今地球上食物链中最重要的一个生物环节,最重要的消耗系统。没有对资源的消耗,人口系统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但这种消耗是有边界的。其次,任何一个人类的人口系统都是一个排泄的系统,由此带出人口的污染力与环境的自净力的关系问题。投入-产出的过程依然可以从人口系统中得到反映。人口系统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垃圾,成为最大的环境污染源,但无论是我们的生活还是生产所产生的垃圾都存在着一个极限:环境的自净能力和人类使废物回收的程度。再次,任何一个人类的人口系统都是一个活动的系统,由此带出人口的活动力和自然的支持力的关系问题。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但人类的活动时刻可能给环境带来压力。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没有自然的存在、自然的恩泽和自然的完美,人类的一切都无从谈起。自然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很多地方,“发展”已经成为奢侈的字眼。所以,我宁愿退一步说,我们需要的是新的生存哲学。这样的哲学不仅仅是人类要在自己的欲求和自然的资源和环境之间建立起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而且在于要富有远见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我们需要环境文明,需要环境道德和环境伦理,需要伙伴关系,需要友爱和责任。 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应该去保护它、去回馈它、去帮助它。这是环境伦理最基本的内涵了。遗憾的是,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崛起、欲求的增加使得我们越来越离开了文明的本质。人类大大小小的苦恼都来自文明的异化,我们所看到的文明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是将自然的演变命运排斥在外的文明,时代在呼唤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有识之士所鼓吹的“环境文明”。这种文明观,在我看来,就是将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发展观,就是将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就如何回应人类的理念作为对一切问题考虑出发点的发展观,就是重新调整和建设人类与自然关系使之达到“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境界的发展观。 “环境文明”是以“亲生态人口”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文明社会。我们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环境后果,并将一切不平衡的心理所可能产生的恶果消灭在萌芽状态。人类有文化的自觉---这就是理性的力量,就是真、善、美的力量。所以它可以成为建设性的力量。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师用书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1.类型 (1)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2)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 (1)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会使自然环境的供给难以为继。 (2)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有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净化。 (3)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影响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 2.综合权衡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三、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数量特征:数量有限性。 (1)原因。 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资源有一定数量限制。 ②受技术条件限制,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2)利用要求。 ①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 ②数量有限性⇨稀缺性⇨良性响应会优化资源配置。 2.质量特征 (1)衡量指标: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或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2)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 (3)对开发利用的影响。 ①自然资源只有达到某一质量标准,才能被人类利用。 ②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 ③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3.空间分布特征 (1)特征。 (2)影响。 ①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 ②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空间上的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考点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及可持续利用 (2022·漳州模拟)森林生态系统除为社会提供直接产品价值外,还具有巨大的间接经济价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量。下表示意各服务功能的价值量所占比例。据此完成(1)~(2)题。

初中地理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大全

初中地理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大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分布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初中地理课程中,教师通常会涉及到关于资源与环境的知识点,以培养学生对地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进而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以下是初中地理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点大全。 1. 资源及其分类 资源是指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等。 2. 水资源与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包括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等。学生应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了解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并学习关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3. 土地资源与利用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资源,包括农田、森林、建筑用地等。学生应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并了解土地退化、城市化等问题,并学习关于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方法。 4. 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是人类工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学生应了解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并了解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习关于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 5. 能源资源与替代能源

能源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包括传统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学生应了解能源资源的分类和利用,并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习关于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替代能源的发展。 6. 人口与资源 人口是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学生应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并了解人口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人口问题。 7.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应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探索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之道。 8. 环境保护与个人责任 学生应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从个人做起,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环境,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垃圾分类等。 9. 地球村与全球环境价值 地球村是指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并共享地球资源。学生应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性和全球化影响,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总之,初中地理课程涵盖了地理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增强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以个人行为层面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为地球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初中地理课程中的资源与环境知识点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产, 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当然人口数量增长并非一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原因,但一 定的适应环境发展的人口增长能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要正确认识人 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辩证地看待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坚定走可持续发民的道路。 一、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 人作为一种生物物种,也与一切生物一样,首先必须适应条件,以保持自己正常生理功能的实现。因此,适应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的自然属性,是生命活动的前提,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人的 自然属性决定了人不可能摆脱自然生态环境而存在。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诸 多方面。为了维持人类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人类总要以各种方式从自然中获得物质、能 量及信息。 (二)人类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具体表现在人体物质构成与生物物质化学成份的相似性。通过对所含物质成分与生物物质的比较,可以看出人与一切生物及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学上的联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有诸多的适应性,而自然生态环境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 供了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淡水、森林、草原和江湖河海,以及生活在其中的野生动物和鱼类及其他水产品,等等。它们 不仅是人类出现后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而且对至今还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人口数量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也是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提高的三大障碍。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 要是指中国的发展尚未走出“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困境,中国人口的 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 (一)人口继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时起,就处于有史以来基数最大、增长最快的人口倍增的 局面。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新的人口生育高峰已经来临,降低人口 的难度较大。即使严格执行现行人口政策,稍有松懈就会达到15亿。到21世纪20-40年 代将相继进入人口三大高峰:总人口在2020-2030年至少达到15亿;劳动年龄人口在2020年达到10亿;老年人口在2040年也将达到3亿以上。过多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压力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在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资源供应等方面的紧张状况将长期化,生态环境也将长期继续维持现状,难以有较大改善。 (二)随着人口增长,日趋紧缺 随着人口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还将持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水平却会大幅度 上升,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其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趋 尖锐,某些自然资源正在衰竭,且呈锐减趋势,承载能力下降。中国环境资源的主要生物资 源承载能力已接近超负荷的临界状态,一些有限资源已进入了承载力的临界点。如农业资源 的日益紧张,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缺,粮食需求迅速扩张,而粮食增产却举步维艰,使将长期被严重的粮食紧张所困扰,严重威胁着中国人口的生 存和发展。

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热点预测4——PRED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不协调)

2019年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热点预测4——PRED问题练习参考答案及部分解析 1. 【答案】C 【解析】通过图表可以看出,0——14岁的人口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也就是新出生的人口越来越少,这是计划生育的结果,②是正确的,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可见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②④是正确的,①③的表述在图表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 2. 【答案】D 【解析】936-947年间属于公元纪年;明嘉靖二十八年属于年号纪年;农历己酉年属于干支纪年。材料中没有涉及帝王纪年。故选择D。 3.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环境问题,青少年怎样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材料中“生态文明建设”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③④的叙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①体现了教育公平问题,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答案】C 【解析】珠江三角洲和港澳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港澳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控制产品的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营销,扮演“店”的角色,而珠江三角洲为香港提供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5. 【答案】A 【解析】略。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结构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在2000年-2018年期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相对稳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10%以下;15-64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超过50%;0-14岁人口占比在逐渐下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且劳动力人口比例也在不断加大。因此该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就业压力。

版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六章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

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知识体系导学 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 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思考】淡水资源有哪些供给服务功能? 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功能的极限。 二、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2)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填图】毁林开荒可以引发恶性循环,在框图中填写合适的词语。 三、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逐步加剧导致的。 (1)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功能影响国家安全;可能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2)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降低环境问题程度;减小人类社会的可能性。 四、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的预警和防控: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事件: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制度。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说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典题精研 [典例1] [2021·北京卷,20]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完整word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世界银行计算各国财富的指标体系被分解为四种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自 然资本:拥有各类自然资本的价值。生产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人造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进行教育、医疗等形成的价值.生活资本: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价值. 2.看不见的脚:人们基于自利行为而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看不见的手在私人和社会之间造成失 衡,产生一只看不见的脚。 3.稳态经济:是人口和社会商品生产规模维持在恒定的水平。物资和能量流通率最小的经济.四个特点:一 是持横的人口数量,二是持横的人造资本数量,三是上述两个数量的持横水平要足以使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四是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保持恒定。 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任务: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因、条件、特点、 规律和途径. 5.人类文明史的三次转折:第一次转折有狩猎和采集社会向农业文明社会的转折(黄色文明);第二次转折 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折(工业文明);第三次是从黑色的工业文明像着绿色的生态文明的转折。 6.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发展与普及并深入实践的过程:1980年在《世界自然保护战略》中首次提出可持 续发展观念。(1)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产生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2)1982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的共同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后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目标和策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成为一种具有逻辑内涵和完整内容的思想体系,也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3)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把可持续发展转化为具体目标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全球21世纪章程》是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转向实践的重要标志.(4)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又称地球峰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时间表。 7.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内涵: 在资源和环境支持的限度内,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运用和人类广泛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在保持生态环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说课稿 尊敬的评课老师,各位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主讲的是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此课时长约为45分钟,我们将深入探讨欧洲殖民时期的历史 背景、殖民主义的特征和早期殖民掠夺的案例和影响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殖民主义的危害和重要性。教材推荐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相交流,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欧洲殖民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早期殖民掠夺的案例及影响。 2. 掌握掠夺者与被掠夺者之间的关系,考察原住民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4. 通过思考和互动讨论,了解各国间的文化多样性和相互交流。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欧洲殖民时期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殖民主义的特征和殖民掠夺的案例

第三部分,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2. 教学步骤: Step 1 欢迎新课,引入主题 向学生直接提出问题,如“你们可以想象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 和资源被人强制掠夺时的感受吗?”,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让学生自由发表一些简短的观点和例子,以调整学生的状态。然后,以一张地图的形式展示欧洲殖民时期世界地图,介绍欧洲殖民时期的历史背景。 Step 2 探讨殖民主义的特征和殖民掠夺的案例 通过介绍欧洲殖民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殖民地形成的起因并了解殖民主义的特点。随后我们介绍早期殖民掠夺的几个案例,如哥伦布的航海和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同时列出掠夺的资源,如黄金、玉石、香料、木材、动物皮毛等,让学生明白欧洲殖民主要从什么地方获取利益,并了解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 Step 3 讨论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探讨欧洲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老百姓的影响,如文化、纪律、语言和宗教等方面。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交流,模拟现实情况,深入探讨各个殖民地面临的社会、文化、经济压力以及其对当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

第七章人口的变化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基础自主梳理】 1.(1)①不断增长②极其缓慢先快后慢明显加快快速③出生率死亡率(2)缓慢很快 2.(1)①自然增长率②原始型高传统型低现代型低③传统型现代型(2)现代型传统型现代型传统型 3.(1)持续供养人口数量(2)环境承载力资源资源 (3)最适宜人口政策人地协调 【考点互动探究】 1.D[解析]图示该省1990—2014年人口总体上逐渐增加。2000年前人口增加较快,但每年增加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递减趋势,即人口增长率较高但逐渐下降;2000年后人口增加缓慢,人口增长率也比较稳定。 2.(1)D(2)D[解析]第(1)题,人口处于“低增长阶段”的国家应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平均就学年数高、老年人口比例大的国家,结合表中数据可知D正确。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甲国人口密度大,但人口数量不一定最多,人口密度还与国土面积有关;甲、乙两国老年人口数量不能具体确定;丙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老龄化严重,很可能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较慢;丁国老年人口比例最大,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1)C(2)D[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人口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的;甲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第(2)题,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数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4.(1)B(2)C[解析]第(1)题,根据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可判断,①曲线为16~59岁人口比重,②曲线为0~15岁人口比重,③曲线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此可直接读出2034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第(2)题,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会造成新出生婴儿增加,使

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摘要:面对我国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新特点,针对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关系,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知道,人口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成为目前中国发展的沉重包袱。虽然计划生育体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是难于解决的。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面对全球性的资源危机,我国的能源状况尤为严峻。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矿产丰富,但由于近些年来人们资源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对矿产的保护与高效率利用,政府措施不得力等诸多因素,我国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多种矿产开采殆尽、利用率偏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一部分程度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世界地理复习学案:第16课时 中欧

第16课时中欧 复习目标 1.中欧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中欧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中欧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学问大纲 1. 中欧的地理位置(请在欧洲地形图上画出中欧的范围) (1)经纬度位置:(见上图) (2)海陆位置:中欧西起莱茵河和埃姆斯河、东到布格河与普鲁特河,北起北海与波罗的海,南到阿尔卑斯山与多瑙河,位于欧洲大陆中部 (3)范围:主要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所包括的国家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2.中欧自然地理概况 (1) 中欧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地形简单,多种地貌类型并存 气候西侧是温带海洋气候,东侧为有明显过渡性特征的温带大陆性潮湿气候;降水较均匀,山地迎风坡地区降水量稍大,背风侧和地势平坦的地区偏少 河流湖泊河湖众多 植被与景 观 落叶阔叶林 (2)中欧平原的分区及其特点(只课外了解、不需要记忆) 北————→南北————→南 西部平原东部平原 地理分区 低地 区 冰碛沙质 平原区 黄土 带 沿海 平原 北冰碛丘(波 罗的高地) 中心沼 泽谷地 南冰 碛丘 黄土 台地 适宜进展 方向 过于低湿,宜于栽 培牧草,进展乳畜 业 宜于 进展 种植 业 可种 植牧 草 主要是草地 和森林,可垦 为耕地,种植 黑麦和马铃 薯等 排水后 可种作 物 森林 畜牧 区 主要 农耕 区年降水量500 ~700/mm 土壤类型以灰壤、冲积土为主,西北低地是海水淤积的黏土,南部有肥沃的黄土 景观特点原始景观为森林沼泽区,经人类开发,目前森林仅占1/4左右 主要河流 及特点 维斯瓦河、奥得河、易北河、威悉河等,河床比降小,水量丰富,便于航行 和构筑水道 (3)阿尔卑斯山南坡和北坡自然带的垂直分布高度差异及缘由 各自然带高度南坡要比北坡来得高一些。主要缘由是北坡西坡受西风影响大,降水多,气温低,故各自然带分布高度比南坡要低;南坡和东坡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气温高,山麓能见到亚热带类型植被。 3. 经济进展水平较高 工业工业发达,以重工业为主,以煤炭资源的开发作为工业基础 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畜牧业是支柱部门, 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分布在内陆沿河地带 4. 中欧平原中欧块状山地 多瑙河中下游平 原 阿尔卑斯山地地形 德波平原和日德 兰半岛,易北河把 中欧平原分为东 西两部分 山地,高原,谷地 匈牙利平原(又称 匈牙利盆地)和瓦 拉几亚平原 褶皱山系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特征显著 气候简单,高地气 候较潮湿寒冷,河 谷低地较为暖热 干燥 向温带大陆性气 候过渡,冬冷夏 热,夏雨偏多 山地气候

《资源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8301 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 英文名称: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课程类别:通识限选课 学时:16 学分:1 适用对象: 全院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资源与环境是各专业大学生的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通识教育课,为响应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精神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而设置的。主要开展可持续发展观念、理论及方法教育,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为今后学习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打下基础,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生态持续,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的理念,参与意识与全球观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现代意识。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general knowledge course which most college students from all kind subjects should study. It’s setup is fitting for the spirit of Eviorment Development Conference held by the United Nation and the ne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This course focous on the thought,the theory,the method teach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which, students should gain the ideas of zoology sustaince, soceity fair and ecnomic gross, gain the concepts of globalization,and improve their attainment of secience and culture as well.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八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共 第16课 依法保护环境 第2框 保护环境 法律在

保护环境法律在给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保护环境的有关法律,体会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 能力 结合当地环境状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认识身边的环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 开展“环保法律知多少”等活动,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通过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活动,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法律确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它是我国环保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对环保方面的社会关系实施法律调整的基本指导规范,是环保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懂得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环境问题。因此,该知识在本项目的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 “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 这部分内容涉及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环境立法状况,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由于涉及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的繁多,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层次包括以下要点:一是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二是我国宪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三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四是我国正在进一步加强立法,争取在环保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 课前预习 一、让环保有法可依 1.保环境工作需纳人轨道。日前我国已形成以为基础,以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这为保护、治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 2.我国宪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明确规定,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 ()和其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 ,保护珍贵的和。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或者自然资源。 3. 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明确了政府、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等,为依法保护环境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4.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保护环境的各项法律法规,争取在环保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做到。 二、法律确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保护环境是国家的。根据这一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坚持、、、、的原则。 2、保护优先。这一原则要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把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并把置于优先位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