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一、并购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主并公司为获得其他公司的经营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企业并购是一种典型的产权交易行为,即以产权转让为内容,以获取资本控制权为目的的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一种产权大改组。

是否进行并购决策首先决定于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关于并购的成本有广义和侠义的两种解释。本文下面的论述主要采用狭义的并购成本概念。

并购收益是指并购后新公司的价值超过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的差额。例如,A公司并购B公司,并购前A公司的价值为V a,B公司的价值为V b,并购形成的新公司的价值为V ab,则并购收益(S)为:

S=V ab-(V a+V b)

如果S>0,表示并购在财务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并购方将以高于被并购方价值的价格P b作为交易价,以促使被并购方股东出售其股票,P=P b-V b称为并购溢价。并购溢价反映了获得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价值,并取决于被并购企业前景、股市走势和并购双方讨价还价的情况。

对于并购方来说,并购净收益(NS)等于并购收益减去并购完成成本、实施并购前并购方公司价值的差额。

设F表示并购费用,则:

NS=S-P-F=V ab-P b-F-V a

例如,A公司的市场价值为5亿元,拟收购B公司,B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亿元。A公司估计合并后新公司价值达到7亿元。B公司股东要求以1.5亿元价格成交。并购交易费用为0.2亿元。由此得到:

并购收益S=7-(5+1)=1(亿元)

并购完成成本=1.5+0.2=1.7(亿元)

并购溢价P=1.5-1=0.5(亿元)

并购净收益NS=S-P-F=1-0.5-0.2=0.3(亿元)

=V ab-V a-P b-F=7-5-1.5-0.2

=0.3(亿元)

上述并购使A公司股东获得净收益0.3亿元。可以说这一并购活动对A、B两个公司都有利。这是并购活动能够进行的基本条件。

二、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所谓价值评估,指买卖双方对标的(股权或资产)作出的价值判断。

对目标企业估价一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资产价值基础法

资产价值基础法指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确定目标企业

资产的价值,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帐面价值。帐面价值是指会计核算中帐面记载的资产价值。例如,对于股票来说,资产负债所揭示的企业某时点所拥有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即为普通股价值。这种估价方法不考虑现时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不考虑资产的收益状况,因而是一种静态的股价标准。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中有不少收购方以帐面价值作为收购价格的实例。帐面价值取数方便,但其缺点是只考虑了各种资产在入帐时的价值而脱离现实的市场价值。

2) 市场价值。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不同,是指把该资产视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公开竞争,在供求关系平衡状态下确定的价值。当公司的各种证券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时,它们的交易价格就是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它高于或低于帐面价值。

市场价值法通常将股票市场上与企业经营业绩相似的企业最近平均实际交易价格作为估算参照物,或以企业资产和其市值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对企业估值。其中最著名的是托宾(Tobin)的Q模型,即一个企业的市值与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

Q=企业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企业价值=资产重置成本+增长机会价值

=Q×资产重置成本

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超过其重置成本,意味着该企业拥有某些无形资产,拥有保证企业未来增长的机会。超出的价值被认为是利用这些机会的期权价值。但是Q值的选择比较困难。即使企业从事相同的业务,其资产结构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对企业增长机会的评价并非易事,如在世界不同地区运营的两家石油开发和生产企业就会有不同的增长机会。在一些其他部门,例如房地产,尽管企业单项资产的评估会更容易,但价值机会仍是一个问题。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的Q值的近似值是“市净率”,它等于股票市值与净资产值的比率。 2. 收益法(市盈率模型)

收益法就是根据目标企业的收益和市盈率确定其价值的方法,也可称为市盈率模型。因为市盈率的含义非常丰富,它可能暗示着企业股票收益的未来水平、投资者投资于企业希望从股票中得到的收益、企业投资的预期回报、企业在其投资上获得的收益超过投资者要求收益的时间长短。

应用收益法(市盈率模型)对目标企业估值的步骤如下:

1)检查、调整目标企业近期的利润业绩。收益率法使用的收益指标在性质上是目标企业在被收购以后持续经营可能取得的净利润。对目标企业净利润的分析,应该考虑下列因素,并进行适当调整:(1)并购企业必须仔细考虑目标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政策。关注目标企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的行为,或者随意调整会计政策使企业利润缺乏必要的可比性。若有必要,需调整目标企业已公布的利润,使其与买方企业的会计政策一致。(2)剔除非常项目和特殊业务对净利润的影响。(3)调整由于不合理的关联交易造成的利润增减金额。

2)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一般来说,最简单的估价收益指标可采用目标企业最近一年的税后利润,因为其最贴近目标企业的当前状况。但是考虑到企业经营中的波动性,尤其是经营活动具有明显周期性的目标企业,采用其最近三年税后利润的平均值作为估价收益指标将更为恰当。实际上,对目标企业的估价还应当更多地注重其被收购后的收益

状况。比如,当并购企业在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时,假设目标企业被并购后在有效的管理下,也能获得与并购企业同样的资本收益率,那么以据此计算出目标企业被并购后的税后利润作为估价收益指标,可能对企业并购决策更具有指导意义。

3)选择标准市盈率。通常可选择的标准市盈率有如下几种:在并购时点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与目标企业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的市盈率或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选择标准时必须确保在风险和成长性方面的可比性,该标准应当是目标企业并购后的风险、成长性结构,而不应仅仅是历史数据。同时,实际运用中通常需要依据预期的结构对上述标准加以调整,因为难以完全准确地把握市盈率与风险、成长性之间的关系。

4)计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利用选定的估价收益指标和标准市盈率,就可以比较方便地计算出目标企业的价值,公式如下:

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

[例10-1]A公司拟横向兼并同行业的B公司,假设双方公司的长期负债利率均为10%,所得税税率均为50%。按照A公司现行会计政策对B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后,双方的基本情况如下:

表10-1是A、B两公司2006年12月31日的简化资产负债表。

表10-2是A、B公司2006年度的经营业绩及其他指标。

指标A公司B公司

2000年度经营业绩:

息税前利润600 125

减:利息50 25

税前利润550 100

减:所得税275 50

税后利润275 50

其他指标:

18.33%10%

资本收益率=息税前利润÷

(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利润增长率20%14%

近三年的平均利润:

税前245 88

税后123 44

市盈率18 12

由于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从并购企业的角度出发,预期目标企业未来可达到同样的市盈率是合理的,所以A公司可以选择其自身的市盈率为标准市盈率。在其基础上,若选用不同的估价收益指标,分别运用公式计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如下:

(1)选用目标企业最近一年的税后利润作为估价收益指标:

B公司最近一年的税后利润=50(万元)

同类上市公司(A公司)的市盈率=18

B公司的价值=50×18=900(万元)

(2)选用目标企业近三年税后利润的平均值作为估价收益指标:

B公司近三年税后利润的平均值=44(万元)

同类上市公司(A公司)的市盈率=18

B公司的价值=44×18=792(万元)

(3)假设目标企业并购后能够获得与并购企业同样的资本收益率,以此计算出的目标企业并购后税后利润作为估价收益指标:

B公司的资本额=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250+1000=1250(万元)

并购后B公司:资本收益=1250×18.33%=229(万元)

减:利息=250×10%=25(万元)

税前利润=204(万元)

减:所得税=102(万元)

同类上市公司(A公司)的市盈率=18

B公司的价值=102×18=1836(万元)

采用收益法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以投资为出发点,着眼于未来经营收益,并在测算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科学方法,因而为各种并购价值评估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通过证券二级市场进行并购的情况。但在该方法的使用中,不同估价收益指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我国股市建设尚不完善,投机性较强,股票市盈率普遍偏高,适当的市盈率标准难以取得,所以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很难完全运用收益法对目标企业进行准确估价。

3.贴现现金流量法(拉巴波特模型Rappaport Model)

这一模型由美国西北大学阿尔弗雷德·拉巴特创立,是用贴现现金流量方法确定最高可接受的并购价格,这就需要估计由并购引起的期望的增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或资本成本),即企业进行新投资,市场所要求的最低的可接受的报酬率。拉巴波特认为有五个重要因素决定目标企业价值:销售和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营运资本;资本成本率。运用贴现现金流量模型对目标企业估价的步骤是:

1) 预测自由现金流量

在理论上,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作为一个术语,与经营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NCF)不同,一般认为它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除了在库存、厂房、设备、

长期股权等类似资产上所需投入外,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

从外延上判断,自由现金流量分类方法很多,依据现金流量的口径不同,可将现金流量分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股东自由现金流量两大类。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也同时界定一下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的概念。

(1) 经营性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包括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它不反映筹资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或营运资本净增加等变动。其基本公式为: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付现性质)-所得税

=息税前利润加折旧(EBITDA)-所得税

(2)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经营实体自由现金流量)。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扣除税收、必要的资本性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后能够支付给所有的清偿者(债权人和股东)的现金流量。其基本公式为: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加折旧(EDITDA)-所得税-资本性支出

-营运资本净增加=债权人自由现金流量+股东自由现金流量

(3)股东自由现金流量

股东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满足债务清偿、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等所有的需要之后剩下的可作为发放股利的现金流量。也是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扣除债权人自由现金流量的余额。其基本公式为:

股东自由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债权人自由现金流量

=息税前利润加折旧(EBITDA)-所得税-资本支出

-营运资本净增加+(发行的新债-清偿的债务)

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公司除了维持正常的资产增长外,还可以产生更多的现金流量,就意味这该公司有正的自由现金流量。

对目标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期一般为5~10年,预测期越长,预测的准确性越差。根据并购企业的管理水平预测目标企业现金流量时还应先检查目标企业历史的现金流量表,并假定并购后目标企业运营将发生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自由现金流量(即增量现金流量或剩余现金流量)是指目标企业在履行了所有财务责任(如偿付债务本息、支付优先股股息等)并满足了企业在投资需要之后的“现金流量”。即使这部分现金流量全部支付给普通股股东也不会危及目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拉巴波特建立的自由现金流量预测模型如下:CF t=S t-1(1+g t)·P t(1-T t)-(S t-S t-1)·(F t+W t)

式中:CF——现金流量; S——年销售额;

g——销售额年增长率; P——销售利润率;

T——所得税率; t——预测期内每一年度。

F——销售额每增加1元所需追加的固定资本投资;

W——销售额每增加1元所需追加的营运资本投资;

2) 估计贴现率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假设目标公司的未来风险与并购企业总的风险相同,则可以把目标公司现金流量的贴现率作为并购企业的资本成本。但是当并购会导致并购企业总风险发生变动时,则需要对各种各样的长期资本要素进行估计,包括普通股、优先股和债务等。考虑到股票、市盈率、股

票获利率不能全面反映对股东的股本机会成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用于估计目标企业的历史股本成本。

风险程度

目标企业的报酬率市场风险报酬率市场无风险成本率预测股本?+= 或:K s =R F +R R ·β=R F +β(R m -R F )

对目标企业并购前预期的股本收益需要根据并购后目标企业β值的可能变化加以调整。估计债务成本更加困难,因为债务通常不进行交易,可将各种借贷中税后实际利息支付作为债务成本的近似值。类似问题也出现在优先股的情况中。估计了各单个元素的资本成本后,即可根据并购企业期待的并购后资本结构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ΣK i ·b i

式中:WAC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 i ——各单项资本成本;

b i ——各单项资本所占的比重。

3)计算现金流量现值,估计购买价格

根据目标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对其估价为:

t

t t t a WACC V WACC FCF TV )1()1(+++=∑ 式中:

TV a ——并购后目标企业价值; V t ——t 时刻目标企业的终值;

FCF t ——在t 时期内目标企业自由现金流量;WAC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4) 贴现现金流量估值的敏感性分析

由于预测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并购企业还应检查目标企业的估价对各变量预测值的敏感性。这种分析可能会揭示出现金流量预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一些需要并购企业关注的重大问题。

[例10-2] 假定甲公司拟在2006年初收购目标企业乙公司。经测算收购后有6年的自由现金流量。2005年乙公司的销售额为150万元,收购后前5年的销售额每年增长8%,第6年的销售额保持第5年的水平。销售利润率(含税)为4%,所得税率为33%,固定资本增长率和营运资本增长率分别为17%和4%,加权资本成本为11%,求目标企业的价值。

依据上述资料的计算,其结果见表10-3。

表10-3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销售额

162 174.96 188.96 204.07 220.4 220.4 销售利润

6.48

7.00 7.56

8.16 8.82 8.82 所得税 2.14 2.31

2.49 2.69 2.91 2.91 增加固定资本 2.04 2.2

2.38 2.57 2.78 0 增加营运资本 0.48 0.52

0.56 0.60 0.65 0 自由现金流量 1.82

1.97

2.13 2.30 2.48 5.91 则:

万元)(943.10%)111(91.5%)111(48.2%)111(30.2%)111(13.2%)111(97.1%)111(82.16

54321=+++++++++++=

TV 因此,如果甲公司能够以10.943万元和更低的价格购买乙公司,那么这一并购活动从价格上讲将是合理的。或者说,通过上述估值分析,求出了并购方能接受的最高价格。

总之,贴现现金流量法以现金流量预测为基础,充分考虑了目标公司未来创造现金流量能力对其价值的影响,在日益崇尚“现金至尊”的现代理财环境中,对企业并购决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一方法的运用对决策条件与能力的要求较高,且易受预测人员主观意识(乐观或悲观)的影响。所以,合理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以及选择贴现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困难与不确定性可能影响贴现现金流量法的准确性。

以上各种对目标企业的估价方法,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并购企业对不同方法的选用应主要根据并购的动机而定,而且在实践中可将各种方法交叉使用,从多角度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估价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开题报告doc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开题报告 篇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姓名朱斯健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方向) 学号 B04311135 指导教师宫姝琳 XX年03月 1 2 3 4 篇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开题报告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企业纷纷掀起了一股并购的浪潮,或是强强联合;或是被并购方引进外资,背靠大树好乘凉;或是跨国并购本土企业以进军该国市场等。并购是企业通过市场获得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各种资源,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形式,它是企业主动和有选择的有偿合并,可以使企业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我国

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始思索如何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如何走(转自:小草范文网: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开题报告)出国门向世界发展,其中首选的方式是企业并购。然而,企业并购的效果究竟如何?这中间成功的又有多少呢?导致并购活动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财务风险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联想并购IBM”期间财务风险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对我国企业并购有所帮助,使企业并购成为资本增长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发挥并购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中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风险,其中,财务风险贯穿于并购行为的始终,是影响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于并购在商业实务界的流行,理论界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一般观点认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锁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一、并购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主并公司为获得其他公司的经营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企业并购是一种典型的产权交易行为,即以产权转让为内容,以获取资本控制权为目的的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一种产权大改组。 是否进行并购决策首先决定于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关于并购的成本有广义和侠义的两种解释。本文下面的论述主要采用狭义的并购成本概念。 并购收益是指并购后新公司的价值超过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的差额。例 如,A公司并购B公司,并购前A公司的价值为V a ,B公司的价值为V b ,并购形成的 新公司的价值为V ab ,则并购收益(S)为: S=V ab -(V a +V b ) 如果S>0,表示并购在财务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并购方将以高于被并购方价值的价格P b 作为交易价,以促 使被并购方股东出售其股票,P=P b -V b 称为并购溢价。并购溢价反映了获得对目 标公司控制权的价值,并取决于被并购企业前景、股市走势和并购双方讨价还价的情况。 对于并购方来说,并购净收益(NS)等于并购收益减去并购完成成本、实施并购前并购方公司价值的差额。 设F表示并购费用,则: NS=S-P-F=V ab -P b -F-V a 例如,A公司的市场价值为5亿元,拟收购B公司,B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亿元。A公司估计合并后新公司价值达到7亿元。B公司股东要求以亿元价格成交。并购交易费用为亿元。由此得到: 并购收益S=7-(5+1)=1(亿元) 并购完成成本=+=(亿元) 并购溢价P==(亿元) 并购净收益NS=S-P-F=亿元) =V ab -V a -P b -F=7-5-1. =(亿元) 上述并购使A公司股东获得净收益亿元。可以说这一并购活动对A、B两个公司都有利。这是并购活动能够进行的基本条件。 二、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所谓价值评估,指买卖双方对标的(股权或资产)作出的价值判断。 对目标企业估价一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Financial issue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目次 目次 (1) 摘要 (2) 1引言 (3) 2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概述 (3) 2.1企业并购的概念 (3) 2.2企业并购的分类 (3) 3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 (4) 3.1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 (4) 3.1.1 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4) 3.1.2 企业披露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 (4) 3.2并购资金支付不完善 (4) 3.2.1支付方式单一 (5) 3.2.2企业选择的支付方式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5) 3.3企业并购过程中融资难 (5) 3.3.1融资渠道少 (5) 3.2.2企业偿债能力低 (5) 3.4并购后企业财务管理困难 (6) 3.4.1并购企业资金流动性差 (6) 3.4.2企业并购后财务工作量大 (6)

4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对策及建议 (6) 4.1 正确评价目标公司 (6) 4.1.1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7) 4.1.2对目标企业报表信息进行有效控制 (7) 4.2合理确定并购价款的支付方式 (7) 4.2.1实行支付方式多样化 (7) 4.2.2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支付方式 (7) 4.3 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8) 4.3.1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8) 4.3.2合理安排债务组合 (8) 4.4加强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工作 (8) 4.4.1 增加并购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8) 4.4.2加强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9) 5企业并购财务问题创新对策-设立并购基金 (9) 5.1并购基金的概念 (9) 5.2并购基金的投资手法 (9) 5.3设立并购基金的意义 (9) 6结论 (1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很多企业选择了并购的方式来实现快速扩张,企业并购在促进经济增长,对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与经营范围和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并购活动中涉及了大量的财务活动,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财务问题,解决企业并购财务问题成了企业并购中的核心关键。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的分类和意义进行论述,分析企业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估值不准确、企业支付方式不完善等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在企业并购中要合理评价目标公司、合理确定并购价款的支付方式等相关对策和建议,以帮助企业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建立企业并购基金的创新对策来加强对企业并购行动的治理,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 关键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支付方式;并购融资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作者:————————————————————————————————日期: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一、并购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主并公司为获得其他公司的经营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企业并购是一种典型的产权交易行为,即以产权转让为内容,以获取资本控制权为目的的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一种产权大改组。 是否进行并购决策首先决定于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关于并购的成本有广义和侠义的两种解释。本文下面的论述主要采用狭义的并购成本概念。 并购收益是指并购后新公司的价值超过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的差额。例如,A公司并购B公司,并购前A公司的价值为V a,B公司的价值为V b,并购形成的新公司的价值为V ab,则并购收益(S)为: S=V ab-(V a+V b) 如果S>0,表示并购在财务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并购方将以高于被并购方价值的价格P b作为交易价,以促使被并购方股东出售其股票,P=P b-V b称为并购溢价。并购溢价反映了获得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价值,并取决于被并购企业前景、股市走势和并购双方讨价还价的情况。 对于并购方来说,并购净收益(NS)等于并购收益减去并购完成成本、实施并购前并购方公司价值的差额。 设F表示并购费用,则: NS=S-P-F=V ab-P b-F-V a 例如,A公司的市场价值为5亿元,拟收购B公司,B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亿元。A公司估计合并后新公司价值达到7亿元。B公司股东要求以1.5亿元价格成交。并购交易费用为0.2亿元。由此得到: 并购收益S=7-(5+1)=1(亿元) 并购完成成本=1.5+0.2=1.7(亿元) 并购溢价P=1.5-1=0.5(亿元) 并购净收益NS=S-P-F=1-0.5-0.2=0.3(亿元) =V ab-V a-P b-F=7-5-1.5-0.2 =0.3(亿元) 上述并购使A公司股东获得净收益0.3亿元。可以说这一并购活动对A、B两个公司都有利。这是并购活动能够进行的基本条件。 二、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所谓价值评估,指买卖双方对标的(股权或资产)作出的价值判断。 对目标企业估价一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资产价值基础法 资产价值基础法指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确定目标企业资产的价值,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

企业并购案例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取得其控制权的行为。 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目标企业选择错误,支付过多及整合不利,其中并购目标选择错误是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确保并购交易的成功,并购方必须对潜在的多个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尤其是财务状况的审查。通过对其会计资料真实性调查,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发现其财务方面的缺陷以及可能存在的财务陷阱,进一步确认各个潜在的目标企业出售的动机,这不仅便于并购方依据事先确定的财务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的取舍,筛选出与之相匹配的目标企业,而且可降低并购风险和成本。 一、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 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分析其财务报告进行的。财务报告分析的原始信息来自各个潜在目标企业公布的年度报告、中期业绩报告等。并购方通过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查,确认潜在的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以便正确估算潜在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出于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角度,着重分析各潜在的目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重大问题,通过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对潜在的目标企业在资本结构合理性、盈利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偿债能力、资金利用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 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确认目标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经营风险程度;从行业相关性分析是否与并购方匹配,即能否实现经营协同效应;通过对其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分析,确认其股权结构、负债权益比率、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之间比率,计算其资本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程度的大小,倘若

并购发生,能否使资金成本降低或通过风险冲抵实现财务协同效应;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的资产结构分析,其是否存在独特的资源,如商誉、专有技术等,而这项独特的资源正好是并购方所缺少的;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计算以前年度的自由现金流量,与其自身的投资机会所需的现金需求量相比较,看目标企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若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的话,分析其股价是高估了还是被低估。 二、潜在目标企业让售的动机分析 1. 潜在的目标企业出于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潜在的目标企业可能势单力薄,因财务实力不强或较弱的市场竞争力,销售和盈利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为此,潜在的目标企业选择与一家公司联合,以联合的财务和资源优势,加速企业盈利增长,使企业在生存中求得发展。 2.潜在的目标企业大股东以出售股权换取现金,用于更好的外部投资机会。这种情况下,可能并非潜在的目标企业经营不善,而是股东从投资战略目标出发,优化投资组合,通过减持潜在的目标企业股权所换取的现金,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并购方抓住潜在的目标企业股东急于出手的心理,可以压低并购价格。 3.潜在的目标企业旨在控制经营风险,实施多角化经营战略。当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将经营领域扩展到原经营领域相关性较小的行业,意味着整个企业在若干不同的领域内经营。这样当其中某个领域或行业经营失败时,可通过其他领域内成功经营而得到补偿,从而使整个企业的收益率得到保证。 4.潜在的目标企业获利能力低下,财务状况不佳,发展后劲不足。研究表明,恶意并购中目标公司具有如下的财务特征:在并购发生前的年份内,股东报酬率低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一、并购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主并公司为获得其他公司的经营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企业并购是一种典型的产权交易行为,即以产权转让为内容,以获取资本控制权为目的的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一种产权大改组。 是否进行并购决策首先决定于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关于并购的成本有广义和侠义的两种解释。本文下面的论述主要采用狭义的并购成本概念。 并购收益是指并购后新公司的价值超过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的差额。例如,A公司并购B公司,并购前A公司的价值为V a,B公司的价值为V b,并购形成的新公司的价值为V ab,则并购收益(S)为: S=V ab-(V a+V b) 如果S>0,表示并购在财务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并购方将以高于被并购方价值的价格P b作为交易价,以促使被并购方股东出售其股票,P=P b-V b称为并购溢价。并购溢价反映了获得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价值,并取决于被并购企业前景、股市走势和并购双方讨价还价的情况。 对于并购方来说,并购净收益(NS)等于并购收益减去并购完成成本、实施并购前并购方公司价值的差额。 设F表示并购费用,则: NS=S-P-F=V ab-P b-F-V a 例如,A公司的市场价值为5亿元,拟收购B公司,B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亿元。A公司估计合并后新公司价值达到7亿元。B公司股东要求以1.5亿元价格成交。并购交易费用为0.2亿元。由此得到: 并购收益S=7-(5+1)=1(亿元) 并购完成成本=1.5+0.2=1.7(亿元) 并购溢价P=1.5-1=0.5(亿元) 并购净收益NS=S-P-F=1-0.5-0.2=0.3(亿元) =V ab-V a-P b-F=7-5-1.5-0.2 =0.3(亿元) 上述并购使A公司股东获得净收益0.3亿元。可以说这一并购活动对A、B两个公司都有利。这是并购活动能够进行的基本条件。 二、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所谓价值评估,指买卖双方对标的(股权或资产)作出的价值判断。 对目标企业估价一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资产价值基础法 资产价值基础法指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确定目标企业

如何发挥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协同效应

切忌企业并购中财务协同效应“合”而不“协” 内容摘要: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曾说过:美国的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并购是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并购后的协同效应的发挥是实现企业并购目的的基础。只有实现协同效应,才能实现双方的资源、能力方面的共享,从而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使企业的并购战略乃至企业的整体战略得到落实。所以,实现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后整合最基本的目标,是实现并购与其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而财务协同效应则是企业并购后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 一、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内部财务资源的整体协调,促使联合企业财务能力增强,从而带来企业价值的增加。财务协同效应不仅包括由于税法、证券交易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带来的直接收益,还包括由于资金集中使用和资金结算等金融活动的内部化、对外投资的内部化等活动带来的财务运作能力和效果的提高。财务协同效应最终将和经营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一起协调配合,促进企业集团运作效率提高,从而使整体价值得到增加。 (一)实现收入和成本协同效应,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并购能够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横向并购能够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节约共同费用,便于提高通用设备的使用效率;便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专业分工协作;便于统一技术标准,加强技术管理和进行技术改造;

便于统一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等。纵向并购可以加强生产过程各环节的配合,有利于协作化生产;可以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运输、仓储和能源消耗水平。混合并购可实现技术或市场共享,增加产品门类,扩大市场销售量。有助于企业进行新的领域,增加企业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多元化经营。因此,并购能够实现企业收入和成本方面的协同,增加企业收入,降低企业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实现资金协同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融资能力 并购活动能够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并购可以为优化资金需求时间分布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就企业内部资金而言,由于混合兼并使企业涵盖了多种不同行业,而不同行业的投资回报速度、时间存在差别,从而使内部资金收回的时间分布相对平均,即当一个行业投资收到报酬时,可以用于其他行业的投资项目,待到该行业需要再投资时,又可以使用其他行业的投资回报。通过财务预算在企业中始终保持着一定数量的可调动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达到优化内部资金时间分布的目的。另一方面,并购可以使企业内部资金流向更有效益的投资机会。混合兼并使得企业经营所涉及的行业不断增加,经营多样化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方案。企业从中选取最为有利的项目。同时兼并后的企业相当于拥有一个小型资本市场,把原本属于外部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职能内部化了,使企业内部资金流向更有效益的投资机会,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提高企业投资报酬率并明显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

企业并购案例财务分析【最新版】

企业并购案例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取得其控制权的行为。 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目标企业选择错误,支付过多及整合不利,其中并购目标选择错误是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确保并购交易的成功,并购方必须对潜在的多个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尤其是财务状况的审查。通过对其会计资料真实性调查,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发现其财务方面的缺陷以及可能存在的财务陷阱,进一步确认各个潜在的目标企业出售的动机,这不仅便于并购方依据事先确定的财务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的取舍,筛选出与之相匹配的目标企业,而且可降低并购风险和成本。 一、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 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分析其财务报告进行的。财务报告分析的原始信息来自各个潜在目标企业公布的年度报告、中期业绩报告等。并购方通过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查,确认潜在的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

靠性,以便正确估算潜在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出于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角度,着重分析各潜在的目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重大问题,通过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对潜在的目标企业在资本结构合理性、盈利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偿债能力、资金利用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 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确认目标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经营风险程度; 从行业相关性分析是否与并购方匹配,即能否实现经营协同效应; 通过对其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分析,确认其股权结构、负债权益比率、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之间比率,计算其资本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程度的大小,倘若并购发生,能否使资金成本降低或通过风险冲抵实现财务协同效应; 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的资产结构分析,其是否存在独特的资源,如商誉、专有技术等,而这项独特的资源正好是并购方所缺少的; 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计算以前年度的自由现金流量,与其自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作业)

--------以联想并购IBM为例 一、绪论 二、相关概念理解 1、并购的概念理解 2、协同效应概念 3、并购协同效应 三、案例背景 1、联想集团介绍 2、IBM基本情况介绍 3、并购过程简介 四、联想并购IBM财务分析 1、管理的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 2、经营的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 3、财务的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 五、结论及展望

--------以联想并购IBM为例 (商学院09产业经济学李金良0) 【摘要】: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越来越依靠并购这一手段来拓展经营、增强实力、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越来越活跃。目前,国内大量的并购案例表明,并购的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此如何认识协同效应、追求协同效应和实现协同效应对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出发,把一系类的财务分析指标引入到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分析体系中来,通过分析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协同效应,构建出了一个评价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分析框架。 【关键字】:并购协同效应联想集团 一、绪论 企业的并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价值。在西方企业发展史上,并购至少已经历了四次高潮,而且到今天为止,热潮依然不退,第五次并购的高潮又方兴未艾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以前任何一次也无法比拟的。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来,我国进行并购的需求仍然很大,并不断增长,因此我们必须对并购的动因有所了解。企业并购的动因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追求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并购的协同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并购后,新的企业总体效应超过并购之前的各个企业独自经营的效应之和。这种效应也常被描述为1+1>2. 并购协同效应不仅是企业并购的动因之一,也是衡量和决定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它也是一项理论性较强,并对并购活动实践能够起到较好指导性的课题。面对目前如火如荼的并购活动,对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协同效应的分析就具有很典型的意义。并购交易行为的发生,这只是并购

企业并购中最新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其目标是寻求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企业的一项并购活动不仅要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更要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因此,在进行企业并购时,除首先要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按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外,应按并购的方式进行财务分析。本文即就企业并购中以现金和股票两种方式收购作一分析。 一、现金收购的财务分析 假定企业甲拟收购企业乙。设V甲为甲企业的市场价值,V乙为乙企业的市场价值,V甲乙为并购后联合企业的市场价值。成功的并购前提条件是: V甲乙>V甲十V乙 这就是说,并购后联合企业的现金流量现值应大于并购前两个企业现金流量现值之和,并购才应进行。就甲企业而言,并购后带来的收益应该高于并购所支付的成本,否则,并购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现金收购是一种由收购者以支付现金取得目标企业所有权的收购行为。收购是否经济合理的判定条件为: (V甲乙-V甲)-P乙>0 式中:P乙为企业甲为收购企业己所支付的成本,由于收购行为常会引起企业乙股票价格上升,所以P乙主要包括企业乙的原市场价值v乙和溢价部分△V乙。 如果企业乙被收购后,不组成新的联合企业,而是在企业甲的控制下独立经营,那么收购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是:

V''乙>V乙十△V乙=V乙×(1+V) 式中:V''乙为企业已在企业甲控制下的市场价值;V乙为企业乙在被收购前的市场价值;△V乙为企业乙因被收购而引起的溢价;V为因收购而引起的企业乙的溢价率。 显然,对企业甲而言,也存在收购后的市场价值大于其收购前的市场价值V''甲。 企业甲收购企业己的最低和最高的价格标准应是: (1)最低收购价——指在既定的投资报酬率i的条件下,目标企业(企业乙)可包含溢价的市场价值,即: 式中:Ft为目标企业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n为目标企业的预测期限;i为既定的投资报酬率;g为目标企业预测期限后每年现金净流量的固定增长率;L为目标企业目前的负债。 在预测期后,假定目标企业每年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固定为g,上式才成立。 (2)最高收购价——指目标企业(企业乙)在收购企业(企业甲)的控制下,产生协同效应后所能形成的新的市场价值,即: 式中:F''t表示目标企业在收购企业控制下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 成功的收购应有 〔例〕假定目标企业乙目前的年销售额50亿,以后第一、二年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0%,第三、四、五年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2%,预测期限为五年,其销售利润率为8%,所得税率30%,销售额每增长1元所需追加的固定资本投资扣除折旧后为0.12元,销售额每增长至元所需追加的流动资本投资为0.08元。预测期后的每年税后利润与第五年相等,且每年需

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并购是扩展企业规模、改变产业体系、优化经营情况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并购失败案例的增多也表明,并购并非两个企业在形式上的直接整合,而是将控制作为起始点,对双方企业有效资源展开最优配置的处理,由此期望实现预期目标的一个环节,并购方在完成并购以后对两个企业的战略、财务、人才资源以及企业文化展开高效与优质的整合是确保并购成功的重要基础,并购后的有效整合更是呈现并购价值的重要基础。 一、并购案例 (1)被并购企业:CD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D公司),20XX 年12月在XX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注册资本2亿元,上市后转变发展方向,投资完全陌生的非金属矿产业,财务资源分散、管理失控,新领域投资的公司全部资不抵债,截至20XX年末,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12亿元,面临退市风险,经营陷入困顿。(2)并购企业:H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H公司)20XX年,H公司受让CD公司的母公司持有的股权,成为CD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并购后,CD公司重组董事会,H公司派驻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高管,调整公司发展战略,回归水泥主业,按照H公司的管理模式,稳步实施并购整合,以财务整合为突破口,强化财务管控,集中财务资源,健全内控体系,严肃刚性考核,CD公司逐步走出低谷,20XX年开始回报股东,截至20XX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34亿元,净资产由20XX年末的49亿元

增加到99亿元。H公司也实现了规模扩张和市场整合。(3)采取的主要财务整合措施统一财务制度体系:并购重组后,立即植入H公司的财务管控模式,从资金、银行账户的管理、预算、供销管控、投融资、资产购置、成本考核、费用核报等方面实施统一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严肃财经纪律,严格制度的执行,堵塞各种漏洞。统一会计核算体系:按照H公司会计核算模式,统一CD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业务核算流程、内部审核流程、各类核算及管理报表的编报要求、经营分析的编报要求、会计档案的管理等方面严格做到规范化、一致化,确保及时报告准确完整明晰可比较的会计信息。此外还健全了风险控制体系、统一财务人员管理等整合措施。 二、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关键性作用 1价值最大化的作用完善高效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若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结构存在严重缺陷,那么极易对企业的经营运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顿以及并购重组的情况出现。在企业展开并购时,由于并购双方的实际经济背景与企业财务管理结构都有所差别,因此企业并购以后,并购企业实施高效优质的财务整合措施,是确保企业达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基础。 2反映财务协同效果的前提企业完成并购以后,对于财务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被称之为财务协同效果。该效果主要是在利用高效的管理手段、优质的会计处理方式等所有内在规范的工作下所产生的,多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并购时企业成长和扩张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并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但同时,并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所有风险最终都表现在财务风险方面。企业并购的计划决策、交易执行和运营整合三大阶段中都存在财务分析。主要包括目标企业定价风险、融资和支付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并购企业需针对不同阶段的风险做好防范。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带动和促进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而企业并购又是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一种有效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的资本营运方式。同时,成功的企业并购可产生扩大经济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向新经济领域渗透等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当然,企业并购带来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而且并购业务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冲击。从事后分析看,只有35%的兼并与收购能达到预期目标,一旦并购决策失误,不仅会造成并购失败,甚至会是企业破产。企业并购风险就是指企业并购投资净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并购风险主要源于并购过程中成本的膨胀一集未能取得和发挥目标企业的核心能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政策和体制的变化、企业自身变化、对企业并购认识的相对有限等因素。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并购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并购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企业并购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但现实中我们主要研究是狭义的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指南于负债和融资变化而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不确定性。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一个由定价、融资和支付等财务决策行为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的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二、并购各阶段的财务风险及原因分析 (一)并购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 ——以万科房地产公司为例 摘要:全球先后发生过五次大的并购浪潮,并不断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并购也逐渐进入了新的阶段。现在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形式和资本扩张的有效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而对于我国房地产目前的发展来说,并购不仅是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方式,也是企业以小博大,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在此过程中,将涉及大量的资本筹集和投放,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财务问题,甚至引起财务危机,最终导致破产。本文以万科集团并购为例,首先对一些相关的理论和我国房地产并购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其次分析了万科房地产在并购的背景,并深入分析了其并购后存在的财务效应;接着深入研究了引起万科房地产并购过程中存在的原因;最后通过万科房地产并购中出现的财务问题,提出了一些我国房地并购中财务效应,为我国其他房地产并购中的财务效应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万科房地产;并购;财务效应

一、相关研究现状 1)效率理论 国外学者有关企业并购的主要理论,当首推“效率理论” (Efficiency Theory),认为并购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效,增大社会福利。归纳起来有两种理论依据:一是,并购可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提高利润率。具体来说,规模经济有明显的协同作用(Synergy),即两个企业并购后其实际价值能得以增加。依据是,当两个企业在最优经济规模下运作时,并购后两个企业的总体效果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的算术和。这里所说的平均成本下降的规模经济,既是指“工厂规模经济”,也包括“企业规模经济”。 有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量度国外学者也作过重点的研究,Theodossiou(1993)分别选择了197家经营不善,处于破产状态的企业作为样本,建立了多个财务变量的CUSUM模型,用这个模型来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出现恶化,他认为企业从一般的财务风险到财务危机以至破产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但该模型不能对企业严重财务危机及破产以外的其它财务风险状况进行预测。日本的野田武辉(1998)提出了“野田式企业实力测定法”来测评企业的风险度,这种评价方法运用了从企业财务报表中选者的成长性、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四个评价企业风险度的基本要素指标,但实质上仍属于单变量分析,并未形成综合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的企业并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关于企业并购问题的研究,也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陈共、周升业等人(1996)指出,并购的定义可分为最狭义、狭义与广义三类,狭义的并购包括公司法上的吸收和新设合并,以及为参与运营或取得对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购买股权或资产。单吉敏、徐龙炳(2000)指出用效率解释购并动机在理论上发展最为成熟,它的基本推演过程是:效率差异→购并行为→提高个体利益→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率。鞠颂东、王东等(2000)指出,企业兼并重组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式。吕竺笙(2005)在对西方公司并购动力理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理论,从并购动力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这一研究视角出发,运用并购参与各方利益均衡分析,提出并购动力的利益相关者均衡是有效并购的推动力量的理论观点。

外文翻译----企业并购财务分析

M & Financial Analysis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ve become a major form of capital operation. Enterprise use of this mode of operation to achieve the capital cost of the external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and capital concentration to obtain synergies,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spread busine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M & A process involves a lot of financial problems and solve financial problems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refore, it appears in merger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 & Finance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 financial effect resulting from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1. Saving transaction costs. M & A market is essentially an alternative organization to realiz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 transactions, as appropriate under the terms of trade, business organizations, the cost may be lower than in the market for the same transaction costs, thereby reducing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the transaction costs. 2. To reduce agency costs. When the business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because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owners which resulted in inconsistencies in agency costs, including all contract costs with the agent, the ag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costs. Through acquisitions or agency competition, the incumbent managers of target companies will be replac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gency costs. 3. Lower financing costs.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n expand the size of the business, resulting in a common security role. In general, large companies easier access to capital markets, large quantities they can issue shares or bonds. As the issue of quantity, relatively speaking, stocks or bonds cost will be reduced to enable enterprises to lower capital cost, refinancing. 4. To obtain tax benefits. M & A business process can make use of deferred

并购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202963.html, 并购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作者:李传宪,李黎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第03期 摘要:财务协同效应是指兼企业因兼并收购而给财务方面带来的效益,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获取财务协同效应。本文在提出财务协同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财务协同在企业并购中的产生条件已经协同效应的几种表现,并对财务协同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作了一定探讨。 关键词:并购财务协同 并购是公司资本运作的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进步,扩大企业规模的重要方式。而并购财务协同效应则是并购效果的集中体现,它既包含由于税法、财务会计惯例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现金流上的效益,同时也包含因为资金的集中使用和资金结算等金融活动的内部化以及对外投资活动的内部化等活动引起的资金运作能力加强与资金运用效果的提高。由于财务方面的协同效应对并购显着而又微妙的推动,使之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因而研究企业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十分重要。本文将从财务协同的角度来对企业因并购而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进行分析。 1 基本观点 美国学者韦斯顿首次提出“财务协同效应”,他认为,“财务协同效应”同样是引发企业并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最终将和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共同协调配合,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从而使企业并购后的整体价值得到增加。有些学者认为,并购的起因主要是基于财务方面的目的,因为并购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负债能力的税收优势、成长机会和资产成本的降低效应等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带来良好的并购效应。基于这一理论基础上的企业并购表现为现金流从一个企业流向另一个企业而引发的资本的重新分配。 2 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来源 并购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来源包括并购后企业内部经济系统的财务协同和经济资源的重新分配产生的财务协同,具体分析如下: 2.1 企业内部经济系统的财务协同效应企业内部经济系统的财务协同效应分为两个方面: ①如果两家公司的现金流量不完全相关,就会降低企业兼并后破产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减少企业破产费用的现值。这种“债务的共同担保”效应在并购中能够增加企业的债务价。②当收购企业所在行业的需求增长速度小于整个经济平均的行业增长速度,且内部资金流量超出其所在行业中目前存在的投资机会的需要,然而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预期需求增长则需要更多的投资。此时,如果这两种企业进行并购,这种混合兼并可以重新分配资本,从而提高资本的利用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的进展史上经久不衰,其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动机和驱动力,以及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缘故。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因此对我国经济也造成庞大的冲击和阻碍。本文试从企业并购财务角度对此咨询题做一探讨。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第一,企业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即若A公司和B公司并购,则两公司并购后价值要高于并购前各企业制造价值的总和。(V[,AB]>V[,A]+V[,B])V[,AB]与“V[,A]+V[,B]”之差确实是“协同价值”-协同作用效应所产生的增量价值。它应是协同效应所产生的以后增量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协同作用效应要紧体现在三个方面:1.经营协同。即企业并购后,因经营效率的提升带来的效益。其产生要紧是由于企业并购能产生合理的规模经济(专门对经济互补性企业),那个地点的规模经济包括生产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两个层次,规模经济是由于某种不可分性而存在的,譬如通过企业并购,企业原有的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如品牌、销售网络等)可在更大的范畴内共享;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营销费用等投入也可分摊到大量的产出上,如此有助于降低单位成本,增大单位投入的收益,从而实现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2.治理协同。即企业并购后,因治理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收益。如果某企业有一支高效率的治理队伍,其治理能力超出治理该企业的需要,但这批人才只能集体实现其效率,企业不能通过自聘开释能量,那么该企业可并购那些缺乏治理人才而效率低下的企业,利用这支治理队伍提升整体效率水平而获利(这种讲明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治理资源的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专门性,一样只能对特定的行业发挥作用,相对而言,该理论对横向一体化较具有讲明力)。3.财务协同。即企业并购后对财务方面产生的有利阻碍。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

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效应分析

第一部分企业并购概述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统称。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兼并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且存续,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丧失法人资格。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取该企业的控制权。收购在法律意义上是指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和资产,其经济意义是指原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因此,收购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以及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获取战略机会并购者的动因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第二,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能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并购十分有意义。 2、发挥协同效应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可产生规模经济性,可接受新技术,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在市场及分配领域,同样可产生规模经济性,是进入新市场的途径,扩展现存分布网,增加产品市场控制力;在财务领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在人事领域,吸收关键的管理技能,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 3、提高管理效率其一是企业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更替管理者而提高管理效率,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提高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购买,现有的管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管理者集中精力于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此外,如果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企业,然后出售部分资产收回全部购买价值,结果以零成本取得剩余资产,使企业从资本市场获益。 4、获得规模效益企业的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生产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子公司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由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