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体制转轨相互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变化。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张店”的迫切需要。

一、我区经济转型的特点

通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增强。我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1-6月份,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60.79亿元,同比增长10.8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11.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4.77元,同比增长

12.8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889.92元,同比增长12.61%。

(二) 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特色明显。我区立足中心城区实际,加快实施“三二一”发展战略,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质量快速提升。引进培育了太保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嘉亿国际财富中心、恒大华府、麦德龙等重量级服务业项目,绿兰莎国际啤酒节、中国(淄博)汽车博览会等展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青岛银行、东营银行等金融企业落户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2%。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明显,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等

四大产业集群竞相发展。

(三)对外开放不断加大,经济外向度日益提高。沃尔玛、麦德龙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张店落户,淄博商厦、淄博糖酒站先后被大商集团、深圳茂业股权并购,省内商贸龙头山东银座、利群集团在我区扩大经营规模,极大提升了全区经济发展水平。1-7月份,全区进出口总额33175万美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10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80万美元。

二、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产业结构的升级变迁对经济转型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形成的“倒逼机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下阶段我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影响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为:

(一)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问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对资源依赖性很强。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土地、资金、环保等要素实行严格的控制、约束措施,对传统的发展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当前,张店区用地需求急与供地难矛盾非常突出,其中,经济园区尤为突出,中小企业的生产用地也更为紧张。通过近几年的土地开发整理,投资低、见效快、生态效益好、易于开发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已日趋减少,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将逐年增大。而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不利条件下,土地闲置和粗放利用问题却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发展空间受限已成为我区制约经济转型的瓶颈。

资金放贷方面。我区企业资本市场持续融资渠道狭窄,仅有银行贷款、民间借款等少数几种方式,总体上直接融资能力较弱,民间资金由于缺乏市场投资方向,导致资金不同程度地外流。而资金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血液,目前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不畅、筹资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区经济的优化转型升级。

环境容量方面。近年来,我区关停一大批环境污染严重,产能落后的企业,环境不断优化,但是资源环境容量不足仍是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与原有增长动力弱化的矛盾。投资是传统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尽管目前我区的投资率仍处于相对高位,1-7月份,我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6.82亿元,同比增长21.69%,但受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瓶颈问题的制约,投资后劲不足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从长远看,投资拉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呈下降趋势,创新驱动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如何增加有效投入,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区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

(三)发展阶段转变与增长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近年来,虽然我区整个经济增长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0.6:59.2:40.2调整到今年7月份的0.17:48:51.83,但我区的传统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偏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不高,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因此能否顺利推动经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

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产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是决定我区经济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三、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途径,优化产业结构,既要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又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三次产业协调互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服务业强区”战略,以构建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地区性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为目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金融、物流、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以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为导向,提升传统商贸业的业态,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业的空间布局,着力建设中心商业商务片区、西部现代综合高端片区、南部商贸物流片区、东南部休闲观光片区等“四大”服务业片区。

二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正确认识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品牌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关联产业园区化”的发展思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积极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设备、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张店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换基地。积极引导企

业在空间上进行合理集聚,形成张店工业发展的“四板块”(即南部特色产业板块、东部精细化工板块、西北高新产业板块和东北机械加工板块),支持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企业间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推进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

三是加快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和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建设各具特色的园区为抓手,以加快农业结构升级转型为核心,以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新功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城乡互动发展和产业融合,加快构建都市农业发展框架。到2015年,完成由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形成以休闲观光农业、高产高效农业为主体,集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科研示范、休闲观光、景观绿化、生态涵养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体系。

(二)坚持项目推进,在有效投入中实现升级

项目推进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以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和支撑。坚持项目推进不动摇,通过高质量的项目投入,以增量发展推进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在年度重点项目的筛选确定工作中,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先考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项目,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推荐,争取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计划。下一步重点抓好山东卓创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山东联创节能聚氨酯组合聚醚、山东民基化工氯乙酸及副产HCl 循环利用合成环氧氯丙烷、山东贝尔华韵医药物流园、锦江麦

德龙限购自运有限公司淄博张店商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服务和协调,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投产、早达效。

二是坚持招商选资,提高借力发展水平。坚持“产业高端化、项目高质化”,积极引进一批优质项目。把项目引进作为盘活存量、提升经济总量、改进经济质量的重要措施,积极引进对区域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实现用地退二进三,加快发展以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代表的高端业态,提升城市总体形象。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双跨越。

三是严把新上项目关,规范和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工作。对新建各类工业项目依据投资强度控制标准、用地规划条件和建设程序等规定,实施严格的投资强度控制;对新上项目建筑容积率达不到规定的不予立项,鼓励企业在现有的用地规模上,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加大技改投入,实现增资扩容,提高存量和闲置土地使用效益;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小、工艺落后、不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环境敏感区内影响生态、分散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坚决不批,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增长。

(三)增强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加强自主创新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要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必须在培育创新主体、健全创新体系、构筑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不断提高项目设备投入比例和水平。加速传统产业的重组和转型发展,淘汰“三低两高”落后企业。加快培

育形成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

二是推进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充分利用院校、科研单位及我区各类行业科创中心,围绕推动块状向现代产业集聚转变,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提高我区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和企业竞争力。

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强化创牌意识。引导企业从制造业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两端延伸,促进企业形象从“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提高品牌经营能力,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附加值,加强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和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创新型领导人才。

(四)破解要素制约,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要按照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推进节约用地。提高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向存量要增量,拓宽发展空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腾出环境容量,保障新增项目建设需要。

二是突出投融资体制创新。探索推行BOT、TOT等方式融资,盘活存量资产,以存量引增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证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使企业获得在资本市场持续融资能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支持引进金融机构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增加资金供应渠道。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吸引各类资金参与我区经济建设。

三是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要大力发挥投资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规划、土地要素配置、技术和环境标准等手段,引导和推动社会资金投向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民生项目,坚决制止资源消耗大、污染重、效益低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五)加快职能转变,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加快发展模式转型,不仅是对市场主体的严峻挑战,更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全区各级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政府自身职能转变和方法创新,不断增强引领科学发展的本领。

一是转变发展观念,把握工作导向。牢牢把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模式转型,既要在思想深处引起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落实,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又要坚持从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出发,稳步加以推进,体现阶段性、务实性,迎难而上推进转型的各项工作。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增强行政服务中心的综合审批功能,完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并联审批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第一课)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 ——支部书记陈世强 时间:2011年3月18日下午(大约1.5小时) 地点:五楼会议室记录人:朱剑军 参加人员:支部全体党员辅导人:陈世强 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充分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重大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主要内容: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任务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就是要由粗放型的增长,到节约型的增长;从低级的经济结构,到高级的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重大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

宽。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进出口经济遭受冲击,迫切需要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供给适应国内的需求,实现经济真正的可持续的增长。因此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迫切任务,如发展民族企业、调节收入分配等,这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认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1.深刻内涵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式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凡是要由粗放型的增长,到节约型的增长;从低级的经济结构,到高级的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 2.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宏观看,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从微观看,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 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经济结构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必要条件。 3.重大作用 一是能够不断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大、道路越走越宽。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构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2170167.html,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构想作者:张晓萌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9期 摘要:本文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转型升级的战略方针。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资源升级,企业的产业经济结构升级,区域的合作能力升级,从此来提升我国东部沿海的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具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交通方便,自然环境良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高的生产水平,适合商业的投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厦门、广东、浙江等地区,在改革到开放以后,这些地区积极的响应国家对沿海地区采用的经济政策,并发展外贸交易,从而使其成为经济外贸区域的龙头城市。从而在经济上拓宽了中国的领域,并促进了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向有重点、多层次深入,形成全方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新经济发展格局。 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征主要是以FDI形式进入企业,这些企业多为外资,还有少量本土企业。它以代工贴牌方式和加工贸易为主,并且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多是与全球价值经济链相关,是由跨国公司和国际买家主导并控制。它的优势就是采用一般的低级要素发挥其产业效果。因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低端生产业、加工业、制造业、装配业等组装市场环节。因此,就带来了一般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的大增长,而这种为外企代工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东部经济发展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首先,虽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代工经济发展的模式使得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增长,从税收、外汇、土地的使用费用和企业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客观的角度在看,我国东部地区的代工企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他们的企业中普遍地存在着设计和研发能力低,与市场、品牌、营销的链条脱节,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加工、装配制造等环节出现低附加值特征,也使得代工困境的产生。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所呈现的新特征。其次,在全球经济链条的发展中,东部地区要将低级的经济发展要素切入到全球的经济链中,从而抑制住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企业的发展与转型,也缩小了企业升级的自主选择空间。当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时,大部分都向全球经济价值链的方向发展,例如:研发、设计新品牌,营销等高端经济功能等。升级的方向也是向高端发展方向,这种升级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中国咨询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中国咨询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管理是企业整合资源,不断成长的关键要素,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义。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复杂、内部面临规模扩张、跨越转型,这些都会对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性、系统性提出新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管控体系,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保持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 在此过程中,咨询研究扮演着智囊角色,为企业建言献策、诊断纠偏,充当公司再造的引路人和辅导者,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发展。我国咨询研究业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部分有潜力的咨询公司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一、市场需求旺盛刺激行业发展 咨询研究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服务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世界咨询与信息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数千亿美元,咨询服务业的年增长率超过20%,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对咨询研究的需求将快速增长,未来国内咨询研究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据中为咨询统计,2015年中国咨询业需求将达3200亿元。 二、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咨询研究行业是适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咨询研究不但为其他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其本身也是一个人才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根据中为咨询观察,咨询研究业作为一个能大量吸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事的是一项智力活动,无需投入很

多物质资源,不产生污染,属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符合当前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要求。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到要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支持培育中小企业咨询研究机构,开展咨询研究活动。2012年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咨询机构依据区域空间特性、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索,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产业咨询服务。 “十二五”十二五期,要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和战略咨询服务,推动本土咨询研究服务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拓展全球化发展的眼光与视野”。根据中为智研观察,这些产业政策对促进我国咨询研究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政策福音,一些咨询业务水平卓越的公司将乘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三、细分市场引领新的发展机遇 咨询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人力资源咨询研究、战略咨询、营销咨询、生产咨询等等。人力资源咨询研究主要是对于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找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然后提出有效的改革计划。战略咨询是指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市场、预测等领域的咨询服务。 生产咨询研究是咨询人员在深入企业生产现场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提出改进、改善、改变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议和方案,帮助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目前,中国企业对咨询的需求也正在不断增加:成规模的国内企业纷纷开始转变相对粗放的管理经营模式,也开始认识或尝试咨询研究服务,这导致了咨询研究的渗透率不断攀升。

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与作用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及作用研究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 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 配置效率的分析 学位申请人璐丹 专业名称国际贸易学 学院(系、所)经济学院 指导教师登峰 分类号F740 学校代码10590 U D C 339 密级公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 明 本人重声明 :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 中国 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 一 一

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 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 除文中己经注明 引 用的 容外 ,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或成果 。 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 论文作者签名 : 曰 期

: 年 f 月 丨 又 曰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 、 保存 、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 艮 P : 研宄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大学 。 学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 。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 可以采用影印 、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 汇编学位论文 。 ( 涉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论文作者签名 : 导师签名 : t / 心 日 期 : 年 r 月

( V 日 日期 : 年 7 月 丨 y 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技术扩散更加快速, 科技交流更加频繁,国与国之间合作竞争关系更加明显,而一国在国际上的地 位与话语权,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中国步入经济转型的关 键阶段,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着从“要素投入驱动型”经济 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而根据新经济增长的理论, 全要素生产率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源因素,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 要依据,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备受 国家政策制定者与研究者的关注。 笔者在阅读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4 年间除港澳台 和外30 个省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促进我国经

高铁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交通的发达程度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成正比的。近期,我国高铁 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双面性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当地的交通的发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而最近几年,我国高铁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铁的强劲发展必然会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篇章. 高铁在促进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促进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高铁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对于城市功能的外拓、产业的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高铁建设发展形成的区域,其城市能级远远大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的城区,因此高铁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更大的拉动作用。 高速铁路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新技术。高速铁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高速铁路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国高速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历史将会证明,高速铁路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朽丰碑。 划以及城市规划四结合的思想。 " 高铁建设给区域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高铁建设加速了我国整体经济版图的融合。珠三角 北移,京津冀扩容,长三角膨胀,高铁引领我国基础设施提升 至3.0 时代。三大经济圈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中心与 其腹地的空间关系由此发生质变,我国经济版图加速融合。 铁将加快我国的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并帮助我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随着 高铁的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带的效应将显著增强,其中包括以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长三角、珠三角 《 的“一小时生活圈”后,全国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成型。 (二)高铁建设对我国旅游产业推动。旅游正在成为物质 生活日益丰富的我国国民的一个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模式。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2015年2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以“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建言‘十三五’”为主题的改革形势分析会。来自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清华大学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年 1、“十三五”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后“窗口期”。中改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一是国内经济矛盾与风险增大倒逼经济转型;二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催促经济转型;三是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来说,2020年确实是个坎:化解短期增长压力的希望在2020,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在2020;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节点在2020。如果谋划好、把握好2020这个“中期”,就能奠定未来10~20年公平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就会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从而带来系统性的经济风险。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经济转型升级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核心与本质,“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关键的时期。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认为,“十三五”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发展进入停滞阶段,与落后国家相比,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逐步消失,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优势又没有,面临双重压力。 2、经济转型升级要解决的要害是“往哪转”。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认为,制定“十三五”规划要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历史的跨度,不仅仅考虑“十三五”,还要考虑到2030年。目前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于往哪转:一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ition of China 内容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三个完整周期,而每一次周期性繁荣都源于一次较大的制度改进,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这种制度的改进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而每一次制度的改进又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本文就是研究分析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得出结论:结构转型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的负面产物又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关键词 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结构转型世界经济 文献综述 在对本课题的研究中,陈平和李广众的《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一文是当前学术界比较权威和全面的,它集中分析了结构转型以及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且由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结构转型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增长造成了我国的结构转型。对于总体产出增长而言,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本转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达到7.1%,因此可以将之视为解释我国产出增长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解释变量。(引用) 通过陈平和李广众的《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一文中给出的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利用中国1952-199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我以为在中国没有加入世界经济板块,至少没有加入WTO以及成为“世界工厂”之前是可以认为一些外资和国外的某些大国的经济、政治对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影响可以降为0 或某个常数。但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组成世界经济的重要一部分的时候,世界经济的走向已然成为可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甚至可以简接来改变中国现有经济结构。在陈平和李广众的一文中,并没有把这个重要的因素加进去,同时他们拿的是中国1952-1998年的数据,虽然可以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变化,但是中国加入WTO,经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之后,他们并没有加以分析讨论。 主体内容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宏观看,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从微观看,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 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经济结构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必要条件。 表1:经济普查后GDP总量修订情况 单位:亿元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内容摘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出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淮安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淮安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 关键词: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 伴随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和变革,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研究部署,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策应中央工作部署,省里也明确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淮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目前淮安正处于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淮安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相继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强化政策扶持,重抓项目建设,突出企业帮扶,初步呈现出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引进应用到自主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以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体系。新材料在新型化工新材料、特钢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方面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一批市场竞争力

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新医药产业已具备研究和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生物制药等多种门类产品的能力;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光伏及太阳能利用、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风电、垃圾发电竞相发展的格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过引进阿里巴巴、搜狐、微软、联创等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一个核心区、四个特色区”的发展基础;高端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关键设备制造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数字化、集成化、自动化、成套化的新产品比重持续增长;智能电网产业初步建成以南瑞淮胜电缆为依托的一次设备产业基地。 (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22.2%,同比增长32%,占比较“十一五”末提高了9.6个百分点。化工新材料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安邦电化乙烯利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六氯环戊二烯生产规模世界第二,嘉诚化工邻氯苯胺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淮河化工硝基甲苯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金属新材料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淮钢特钢已具备年产300万吨特钢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三甲,管坯钢生产规模全国第一;非金属新材料形成了年产40万吨凹土系列产品的规模,玖川科技成为国内最大的非金属矿物高附加值凹土产品生产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已具备60MW太阳能电池片、300MW电池组件、23MW光伏发电、45MW秸杆发电、400MW燃气发电的生产能力。新医药产业拥有20亿支水针剂、4000万瓶大输液、30亿片(粒、袋)固体制剂的生产能力。 (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推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研发,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士力帝益药业一类新药右佐匹克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独家生产,二类新药阿德福韦酯、替莫唑胺胶囊国内首创。诚意药业腺苷、缬氨酸和麦德森制药肝素钠、硫酸软骨素等产品技术国

在转型升级中打造中国制造2025全球品牌

在转型升级中打造中国制造2025全球品牌 发布时间:2015/7/21 13:22:04 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重要历史拐点。加快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经济转型,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重在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打造中国制造的全球品牌。 “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一个国家企业品牌的形成与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总的判断是:“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打造企业品牌,需要立足于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走向以智能化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强国这个战略目标。 1、“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节点。当前,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矛盾在于调结构、转方式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国家层面看,如果调结构、转方式有了突破性进展,就能够掌握经济增长的主动权;从企业层面看,如果能够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机遇,加快自主创新,就会形成打造企业品牌的源头活水,就会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插上创新的“翅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离不开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需要抓住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的新机遇。 2、“十三五”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尤为突出。在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需求都在全面快速增长的特定背景下,“十三五”期间将形成新的增长格局: 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十三五”期间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有望加快反弹。到2020年,最终消费率有望提高到60%左右,居民消费率提高到50%左右。 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随着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已接近40%,预计到2020年服务型消费占比可能提高到45%,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可达到50%~60%。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将为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提供内生动力。近几年,我国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如果“十三五”服务业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3、“十三五”是我国创新消费市场品牌的重要时期。打造企业品牌,不能忽略13亿中国人的新消费。例如,这几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大,但信息消费需求增长快,今年1-5月份信息产业仍然实现了20%的增长,这为打造新的消费品牌创造了巨大空间。再比如,健康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的健康产业缺乏品牌。按照国家老龄委的估算,现在老年人的当期消费至少有1万亿元人民币的潜在需求。但是,由于产品供给短缺、服务水平上不来,年实际消费大约只有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生产性服务发展滞后是企业品牌建设滞后的突出矛盾 2010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尽管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宁波市2020年发展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宁波市2020年发展规划 班级港口09-1班 团队成员:(排名第一的为组长) 姓名(1)学号 姓名(2)学号 姓名(3)学号 宁波工程学院 2012年05月 项目团队成员分工表: 序 姓名学号分工完成情况自述 号

1 45号发展现状评价 与宁波未来物流业发展有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着实想了很久,也查阅并结合了十二五规划等等相关资料才做出了指标体系。再结合资料分析出相关指标的权重,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评价,最后得出了宁波市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等结论 2 44号物流发展预测对于数据的查找和计算,我花费了挺多时间,对于预测过程,我遇到挺多问题,不过也及时解决了,也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最后得到一个可行的预测方法,自我觉得还挺负责地 完成任务 3 )宁波物流发展 的背景和必要 性及得出2020 年物流发展规 划,完成排版 重新排版各个部分,表格、文 字,各部分汇总结合查阅的宁 波“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得 出结论,完成整篇论文 一、宁波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背景 一、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2010年全市物流总额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15.4%;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06.9亿元,年均增长17.4%;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9%,占服务业比重24.6%,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我市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运作效率明显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7.83%,同2006年相比,相当于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物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制造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航空物流、专业物流等为配套的发展格局。2010年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跃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位,全球第六位。 二、物流通道网络不断完善,物流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在“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基本形成、“八横五纵三沿海”干线公路及综合枢纽场站加快建设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推进新区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区域在各类生产要素趋紧的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高邮城南经济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在面对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新一轮发展的竞争优势,是一个十分现实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笔者深入到城南经济新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认识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一、城南经济新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高邮城南经济新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促进高邮经济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层次偏低。主导产业仍为传统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不高,企业间上下游配套、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园区经济还没有从企业的空间聚集转变为真正的产业集群;二是发展空间受限。新区土地供给困难,土地规划性质是农业用地的也不能作为工商业用途使用;三是经济外向度较低,外向型企业不多,利用国外资本、技术的能力不强;四是功能配套不全。新区的定位是“城市新区”、“工商新区”,但城市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偏重工业化,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级人才的软硬环境欠佳,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知识型、科技型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发达。 二、加快新区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以科学规划指导转型升级。根据高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区发展方向,借鉴外地城市新区提升经验,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加快推进从“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转型。科学修编符合高邮实际要求“一体两翼”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立足更大范围、站在更高起点、着眼更长时限,谋划更好发展;邀请国内外知名公司对新区产业策划、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多方论证,形成商务配套区、商住区、工业区、物流园区等功能区,避免无序布点、无序开发。同时根据发展实际,有计划地调整规划,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全面优化二产推进三产。 以特色园区培育助推转型升级。整合资源,引导特色园区建设,充分认识走“错位发展”、“特色制胜”的路子是加快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构筑与开发区错位发展、互为呼应、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建议打破地域局限,站在全市统筹发展的高度建设新区特色园区,要继续重点引导新区向“名、特、优”方向发展。 以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加快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批科技研发中心、一批创业孵化中心、一批创业风投基金,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构建科技研发平台。新区要通过政产学合作,建成一批科研机构,共同构筑区域创新平台。二是提升创业孵化功能。以加拿大客商投资的科技孵化器为起点,积极构建从孵化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科技创新服务链条,形成新区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三是集聚一流科技人才。积极实施省“双创计划”、扬州“绿杨金凤引才计划”,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来一批项目,带活一个产业的思路。

解读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入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闭幕,落实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一、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发展阶段因经济增长不断跃升的过程,也是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发展阶段的转换,要求经济的转型升级;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发展从较低的阶段跃升到较高的阶段。 当前,关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清晰、明确的界定。狭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转轨。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在体制上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从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具体地说,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增长拉动力的转换和升级。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内需拉动,还是主要靠外需拉动;是主要靠投资拉动,还是主要靠消费拉动;等。 二是经济增长投入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从供给方面看,支撑经济增长的有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来支撑,还是主要靠知识和技术来支撑;是主要靠低水平的技术来支撑,还是主要靠高水平的技术来支撑;等。 三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商品和服务由不同的产业创造。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国民财富是主要来自于第一、第二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是主要来自于低附加值的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高附加值的产业;等。 四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转换和升级。体制机制既决定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又对发展有反作用。良好的体制机制,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严重缺陷的体制机制,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既涉及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问题。 当然,经济转型升级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城乡区域结构合理化等内容。但是,上述四个方面,应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或者说是最应当引起关注的方面。 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大调整,未来全球经济的缓慢增长将可能延续较长时期,中国外需超常增长的“风光”不会再现。“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力量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演进。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多极化演变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中

中国经济转型: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

中国经济转型: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 摘要:到2020年中国能否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又是主攻方向。实现这一转型,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7%左右的中速增长新常态,从而为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 我的总的判断是:2020年是中国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是经济转型的最后窗口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节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临界点。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在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下,增长、转型、改革高度融合成为这一阶段最为突出的特点,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形成,高度依赖于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深化全面改革的重大突破。 第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转型处于最后窗口期。立足中期化解短期矛盾,形成长期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成为最为现实的选择。也就是说,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关键就在2020年这个“中期”。如果把握和谋划好这个“中期”,加快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确立服务业主导格局为重点、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改革,不仅能有效化解短期的矛盾风险,而且将为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果失去“中期”这个历史机遇,我们就失去了主动权。 第三,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的前景、增长的动力关键是转型,转型需要改革破题。在增长、转型和改革高度融合的特定背景下,“十三五”转型改革的时间空间约束全面增强,需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为支撑,以实现并保持中速增长的新常态。 2020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目标 到2020年中国能否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又是主攻方向。实现这一转型,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7%左右的中速增长新常态,从而为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 1.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经过36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功地跨越了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以解决人的自身发展为重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由于人口城镇化的较快发展、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全社会的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呈现阶段性特征: 特征一是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生存型消费主要是吃饭穿衣的消费,发展型消费主要是教育、医疗、健康、文化等服务消费。当前,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由工业消费品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由生活必需品为主向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特征二是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2010年中国服务性消费需求占比为40%左右,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特征三是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的升级。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型服务业态的快速发展,新型消费的增长很快。 2.服务业较快增长的大趋势。消费升级伴随着消费规模的快速扩张,形成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市场潜力与市场空间,推动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消费增长推动服务业快速增长的趋势正在形成。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从一个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会不

关于加快浙江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加快浙江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一、浙江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从1984年10月设立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目前共有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的省级以上开发区118个(数量居全国第三),其中:各类国家级开发区1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个、工业(高新)园区45个,形成了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区域开放格局。 浙江开发区设立26年来,在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进程中,探索了有益经验,发挥了重大作用;全省73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不含园区)以不到全省5%的土地,引进了占全省近1/2的实到外资,完成了占全省1/3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实现了占全省1/5的财政收入,为加快浙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发区已成为浙江对外开放最有活力、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重要平台,成为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开发区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解决发展困境:一是规划起点不高。不少开发区早期对规划重视不够,空间布局“小、散、乱”,资源利用率不高;二是发展空间受限。浙江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经国家核准面积平均8.17平方公里,最小开发区只有1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多数开发区原批准规划面积已基本完成;三是产业层次偏低。不少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仍为传统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功能配套不全。开发区原先定位偏重工业化,功能比较单一,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级人才的软硬环境欠佳;五是体制优势弱化。开发区曾经享有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特殊优惠政策取消或受限,办事难度加大、管理成本增加、服务效率降低。 二、省内外正在转型升级开发区的趋势特征 经过26年的建设与发展,开发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依据形势变化对外资、产业、土地、税收、环境、劳工等政策做了重大调整,这些政策与开发区关联十分密切;开发区的职能已从上世纪80年代单一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功能,向综合性建设、综合性发展、综合性管理等多功能转变。目前,省内外一些正在转型升级的先进开发区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发展形态都在发生变化。有专家学者分别用“大开发区时代”、“后开发区时代”和“泛开发区时代”三个词汇,对转型升级中的开发区发展趋势和主要特征做了新的诠释和描述。 所谓“大开发区时代”,是指开发区实际管辖的范围已经不是当初设立核准的几平方、十几平方公里的范围,而是通过体制创新、授权管理扩展到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据了解,外省国家级的苏州工业区280平方公里,天津开发区300平方公里,广州开发区390平方公里,大连、青岛开发区都是400平方公里,沈阳开发区480平方公里。浙江省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管辖面积200平方公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管辖面积180平方公里。几百平方公里的大开发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工业园区,而是按照统筹二、三产业、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的理念进行建设的复合开发区或综合经济区,已经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平台和促进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所谓“后开发区时代”,是指国内先进开发区在功能定位上,已经由单一加工制造业,向先

国内典型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典型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十二五”期间,传统产业如何在新的产业嬗变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型地区、民营经济先发地区等典型区域,对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提炼,期望在发展道路、保障机制、方式手段等方面为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启示和建议。 【关键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比较研究政策建议 一般而言,传统产业是指发展时间较长,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经过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趋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逐步下降,资源利用率和环保水平通常较低的产业。本文所指的传统产业主要是传统工业。就浙江省来说,传统产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电器机械、金属制品、化学纤维、机械汽车、塑料制品加工等。为了更好地研究浙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策略,我们寻找了与浙江省所处区域相似的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要比较分析对象,同时借鉴资源型区域及民营经济先发地区这两个典型区域的践行经验,以期为浙江省、市传统产业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东部沿海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验 这里主要选择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苏等六个代表性省市,之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是由于它们具有外向型经济的共同特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一定的共性可言。通过对六省市在

产业结构、产业组织、霍夫曼比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对其传统产业转型路径进行梳理归纳。 1.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的组织结构是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东部沿海省份的所有制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表1中可以看出以下特点:(1)从国有企业的比例看,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五省及上海的比例都在10%以下,其中,江苏在5%以下;(2)上海、广东、福建的特点在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特别是上海,占比达到61.13%,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3)浙江的非国有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所占比重最高,其中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达到了44.35%,均高于其他省份,说明浙江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走在了前列。 表1 2010年东部沿海六省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工业总产值列表(单位:亿元) 全省国有 企业集体 企业股份制 企业外商及港澳台 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