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空港经济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以杭州空港经济为例

论空港经济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以杭州空港经济为例

论空港经济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以杭州空港经济为例
论空港经济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以杭州空港经济为例

Regional Economy

区域经济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597973.html, 2012年11月

225

论空港经济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以杭州空港经济为例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郑乐怡

摘 要:随着空港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空港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以空港经济为研究对象,将空港经济的理论与杭州空港经济的实际相结合,论述了空港经济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关键词:空港经济 区域经济 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a)-225-02空港经济,是指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从而对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产生直接、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航空运量的第二大国,因此我国已面临空港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正如荷兰史基浦机场不动产公司资深空间发展规划师沙福玛(Mauritis Schaafsma)认为:“今天的机场,就像 50 年前的火车站,100 年前的海港,成为全球化的新核心。”紧抓空港经济这个机遇,能够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更快地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杭州市于2008年设立杭州空港经济区,于2010年下发《杭州空港经济圈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系浙江省省级区域规划)。杭州空港经济区包括三个空间层次:核心区、集聚区和辐射区。核心区,即空港新城,包括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浙江省最大的空港,以下简称杭州机场)及其周边地区,规划面积73平方千米,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制造、空港服务等核心产业。集聚区,指杭州机场半小时交通圈范围内具备空港经济发展条件的区块,引导高端商务、会议会展、休闲旅游、高科技产业、现代农业等临空型产业聚集发展。辐射区,指集聚区范围以外,距杭州机场一个半小时车程以内,处于机场强辐射范围内的省内大型开发区、专业市场、休闲旅游区或相关经济体内具有临空经济产业特征的功能区块。

1 杭州空港经济发展的实践成效

世界级转运中心或大型航空枢纽是空港经济发展的一个先决优势条件,无论是荷兰的史基浦,还是美国的达拉斯沃斯堡,都明显地具备这一特点。十多年来,杭州机场业务量增长势头迅猛,为杭州空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1年共有43家航空公司在杭州机场投入航班运营,其中国内22家、地区8家,国际13家。通航点达104个,其中国内68个、地区7个、国际29个。2011年,杭州机场共起降航班14.9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为1751.2万人次,居全国第十名;货运量为30.6万吨,居全国第七,已跻身世界大型繁忙机场行列。

2001~2011年杭州机场三大生产指标

年份

2001

200220032004

2005200620072008

2009

2010

2011

旅客吞吐量

(万人次)298.1

388435.2633.8809.299211731267.31494.41706.81751.2货邮吞吐量

(万吨)8.7

10.511.21616.618.619.62122.628.330.6起降架次(万架)

3.6

4.5

5.1

6.7

7.9

10

11.5

11.9

13.4

14.6

14.95

杭州机场已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目前机场内有各

类企业 60 多家,直接雇员超过 7000 人,场内企业 2007 年上缴税收达 2.28 亿元。根据盖安德咨询公司为杭州机场做的《机场经济影响分析》显示:每新增一个国际航班(200 座飞机、每天一班),客座率 70%(航班上国际旅客占 60%,国内旅客 40%),这样一个航班可创造 30 个工作机会,能为 GDP 贡献 1.12 亿元(考虑直接和间接影响)。而杭州机场到 2015 年,预计能够为当地经济年贡献700 亿元(考虑直接和间接影响),预计占浙江GDP 的 2%。

杭州空港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综合性物流枢纽中心,现代铁路网建设和区域高速公路网完善,已形成到长三角各主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机场周边已建成的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杭徽高速以及红十五线、青六线等高等级公路,可以方便地与江浙皖沪广大地区及杭州各城区和机场周边城镇联系。

空港经济区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投资力度,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亿元,同比增长14.7%。同时,根据研究,杭州机场呈现出产业集群度上升趋势,上升趋势在全国空港经济区中

排第7名。总投资12.36亿元、总长12.81公里的

“三纵三横”6条道路,总投资4.24亿元、宽35米、总长5.2公里的机场二期河道改线工程已经启动;总投资1.35亿元、长1.38公里、双向六车道的保税大道项目已建成通车;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南车城市轨道基地项目、总投资2.4亿元人民币的龙腾物流项目、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的南车电气设备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的杭州春天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顺利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保税物流中心于2012年初全面竣工,顺利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已经投入运营。

2 杭州空港经济对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我国这几年的实践证明,空港经济能够使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带动高新技术企业在机场周边地区的聚集,有力地增强城市的区域竞争力。如广州白云机场己经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带动了花都的第二、三产业的更快发展,也促进花都基础设施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花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优化。

目前,浙江省及杭州市已经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着力培育杭州空港经济不仅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因素,空港经济对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影响了运行效率。杭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设立,属于杭州市萧山区人

2014.07《区域经济学》试题A

《区域经济学》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B 提高人力资本的能力 C 提高经济效益 D 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潜力 2.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 A 资本 B人力资本 C 技术进步 D 社会制度 3. 纳克斯认为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的根本是。 A 增加供给 B 创造需求 C 扩大投资 D 保证经济均衡增长 4.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A知识密集型产业 B 智能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 资本密集型产业 5. 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企业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竞争的基础。 A 投资软环境 B 智力资源 C 科技进步 D 雄厚财务资源 6.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

A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 市场调控机制 D 宏观调控机制 7. 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 A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B 加强行政控制 C 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增长 D 加强税收调节 8. 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A 企业家才能 B 技术 C 创新 D 资本 9.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A S形 B V形 C U形 D M形 10. 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 A 最大的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城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者是。 A 杜能 B 韦伯 C 胡佛 D 谢菲尔 2.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 A 产权安排 B 交易成本

杭州市空港经济圈发展规划

杭州空港经济圈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空港经济,也称临空经济,指依托机场尤其是枢纽性机场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形态。空港经济圈是指由于空港及航空运输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导致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以及人口向机场周围聚集,形成多功能经济区域。 目前,全省及杭州市已经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着力培育杭州空港经济圈不仅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推动作用,是落实我省“两创”总战略和实现杭州市“一城七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大型国际空港高端稀缺资源,合理规划杭州萧山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培育空港经济圈,对于发挥杭州都市经济圈科技创新能力强、民营经济活跃、制造业发达、经济腹地广阔等综合优势,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产业集群,对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培育高端现代服务业,提升杭州乃至环杭州湾地区在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总战略要求,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大江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杭州大江东新城概念规划》、《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决定》等为依据,注重与浙江省、杭州市的土地、建设、交通、生态、环保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在《杭州培育空港经济圈思路研究》、《杭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杭州市萧山空港经济区概念规划》、《杭州空港新城概念规划》、《杭州空港集疏运干线路网规划》等前期研究与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杭州空港经济圈发展总体思路与布局框架,明确临空产业培育方向与布局框架,提出支撑体系与环境建设思路与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三个空间层次:核心区,即空港新城,指萧山国际机场及其周边地区未来空港经济新的成长空间,主要包括萧山国际机场、紧邻空港和交通走廊沿线的地区以及机场西面的临江地带,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制造、空港服务等核心产业功能,成为带动整个区域临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系杭州空港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区域。集聚区,指机场半小时交通圈范围内具备空港经济发展条件的区块,重点依托各城市CBD、大型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农业功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构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597973.html,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构想作者:张晓萌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9期 摘要:本文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转型升级的战略方针。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资源升级,企业的产业经济结构升级,区域的合作能力升级,从此来提升我国东部沿海的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具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交通方便,自然环境良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高的生产水平,适合商业的投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厦门、广东、浙江等地区,在改革到开放以后,这些地区积极的响应国家对沿海地区采用的经济政策,并发展外贸交易,从而使其成为经济外贸区域的龙头城市。从而在经济上拓宽了中国的领域,并促进了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向有重点、多层次深入,形成全方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新经济发展格局。 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征主要是以FDI形式进入企业,这些企业多为外资,还有少量本土企业。它以代工贴牌方式和加工贸易为主,并且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多是与全球价值经济链相关,是由跨国公司和国际买家主导并控制。它的优势就是采用一般的低级要素发挥其产业效果。因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低端生产业、加工业、制造业、装配业等组装市场环节。因此,就带来了一般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的大增长,而这种为外企代工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东部经济发展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首先,虽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代工经济发展的模式使得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增长,从税收、外汇、土地的使用费用和企业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客观的角度在看,我国东部地区的代工企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他们的企业中普遍地存在着设计和研发能力低,与市场、品牌、营销的链条脱节,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加工、装配制造等环节出现低附加值特征,也使得代工困境的产生。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所呈现的新特征。其次,在全球经济链条的发展中,东部地区要将低级的经济发展要素切入到全球的经济链中,从而抑制住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企业的发展与转型,也缩小了企业升级的自主选择空间。当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时,大部分都向全球经济价值链的方向发展,例如:研发、设计新品牌,营销等高端经济功能等。升级的方向也是向高端发展方向,这种升级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浙江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浙江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013年10月29日16:15 来源:《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年第3期作者: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等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数据,对浙江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全省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两者间的关系,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及相关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加强城镇体系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浙江,人口分布,区域经济 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着浙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研究浙江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制定合理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人口分布与变动情况 1.人口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约为5447万人,列全国第10位;人口密度为535人/平方公里,居第8位。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1.5%,增速在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之后,居第5位,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员密集、增长比较迅速的地区。从人口规模扩大的原因来看,人口自然增长较为稳定,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7年以来基本控制在5%。以内。与此同时,浙江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和较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外人口来浙务工经商或落户,外来人口已成为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1990年,浙江省还是一个人口净迁出省份,净外出省外人口为70万人;2000年已成为一个净迁入省份,省外净外来人口为91万人;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省外净外来人口已高达997万人,每5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以上来自省外。不断增长的迁移人口充分说明浙江省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也显示出地区经济容量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2.各市人口增长差异明显 分地区来看,全省人口比重最大的是温州、杭州和宁波,三个地区总人口将近全省一半。与2000年相比,人口总量增长最快的是宁波、杭州和嘉兴三市,累计分别增长25.1%、24.1%和23.2%,而衢州、丽水呈现负增长。根据人口迁移规律,人口的转移主要取决于劳动者预期、城乡收入差距以及该区域提供的就业空间,因此外来人口的增长情况更能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和人口集聚能力。从表1数据可以看到,外省迁移至温州和宁波的人口占全省的比重及其占本市总人口的比重都排在前两位,说明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强,也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潜力。

高铁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交通的发达程度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成正比的。近期,我国高铁 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双面性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当地的交通的发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而最近几年,我国高铁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铁的强劲发展必然会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篇章. 高铁在促进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促进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高铁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对于城市功能的外拓、产业的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高铁建设发展形成的区域,其城市能级远远大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的城区,因此高铁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更大的拉动作用。 高速铁路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新技术。高速铁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高速铁路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国高速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历史将会证明,高速铁路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朽丰碑。 划以及城市规划四结合的思想。 " 高铁建设给区域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高铁建设加速了我国整体经济版图的融合。珠三角 北移,京津冀扩容,长三角膨胀,高铁引领我国基础设施提升 至3.0 时代。三大经济圈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中心与 其腹地的空间关系由此发生质变,我国经济版图加速融合。 铁将加快我国的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并帮助我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随着 高铁的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带的效应将显著增强,其中包括以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长三角、珠三角 《 的“一小时生活圈”后,全国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成型。 (二)高铁建设对我国旅游产业推动。旅游正在成为物质 生活日益丰富的我国国民的一个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模式。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我省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是我省在新的发展阶段上面临的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衔枚疾进 蓝色经济区首先是基于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海洋经济,比如说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包括港口、海洋的工矿业、也包括海洋休闲业等。蓝色经济区还是海洋资源节约型和海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论证中的《山东省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草案》显示,山东要打造七个产业聚集区:主要包括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青岛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烟台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等。 在投融资政策方面,拟设立海洋开发银行,发展信托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强力支持蓝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在土地和海域使用优惠政策方面,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用地、用海指标,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用海计划;在对外开发方面,拟争取设立东北亚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东北亚经济圈的融合程度。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快速崛起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区域土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万,各项重要指标多占到了全省总量的1/3,其中淄博以石化、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专业化制造业;泰安以泰山为依托的旅游业;莱芜有钢铁、服装、食品加工、旅游和特色农业;德州的造纸、化工,聊城的机械制造、医药和特色旅游,滨州的纺织等,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各具特色,按照各自的分工和在产业链条上的位置,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很大的整合、对接及合作空间。 目前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已具雏形,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这对拉动我省中部以及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我省今年将继续加大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建设力度,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济南提升产业水平,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今年重点推进区内交通、旅游、信息、环保一体化建设。”而通过上述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是我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示范区”动力十足 黄三角区域范围广阔,不仅包括黄河三角洲所在地东营和滨州两市,还有与其相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等6市19个县(市、区),总面积达 2.65万平方公里。 港口是区域发展的长期动力,黄三角开发过程中,海港建设是“重头戏”。在建的东营港,预计三年内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两千万吨,2020年成为亿吨大港。目前,东营港的两个3万吨通用泊位已经建

杭州市省级开发区的好园区有哪些

搜钱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597973.html, 杭州市省级开发区的好园区有哪些 杭州市省级开发区的好园区有哪些?杭州市还有6个省级开发区,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他们分别是: 南阳经济开发区 1994年设立。开发区位于钱塘江南岸,属规划中的大杭州内环线区域,面积7.88平方公里。开发区一面临江、三面环山,环境独特。首期启动的2平方公里工业区块,为萧山区精细化工区域。沿江一带发展钱江大潮观光旅游等项目。 余杭经济开发区 1993年设立。首期规划面积5.32平方公里,远景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开发区以工业为主导,集贸易、仓储、金融、商住、旅游、娱乐多功能全方位开发于一体,水、电、汽、通信、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海关、金融、保险等配套机构齐全,实施“税外无费区”,系统的亲商服务体系,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最佳的创业发展空间。 桐庐经济开发区 1992年设立。开发区座落在风景如画的富春江南岸,紧依320国道,离杭州80公里,开发区规划控制区域21.5平方公里。工业、外贸、商贸、旅游度假四个功能小区已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综合环境优势,开发区实行封闭管理,并以更加优惠的条件和优良的服务欢迎外商前来投资。 千岛湖经济开发区 1993年设立。规划面积28.38平方公里,座落于千岛湖镇,东距杭州150公里,西去黄山166公里。开发区供水、供电、金融、邮政电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餐饮娱乐一应俱全,对所有进区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颗公章生效”的高效快捷办事制度,并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富春江经济开发区 1992年成立。开发区毗邻杭州,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捷。在基本完成原银湖、高桥、富春湾、农民城四大区块8平方公里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区依据区位资源优势,新辟13平方公里主体区块,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地300公倾,按杭州市“一区多园”的战略构想,隶属于杭州高新区,享受国家级高新区优惠政策。 临安市经济开发区 2001年设立。全区控制区域2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紧靠杭徽高速公路。与杭州相邻。区内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具有承载大规模、高科技项目的能力。投资者可享受进口设备缴税后的税收补贴、提供贷款担保等优惠措施。 为鼓励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杭州市在城区还辟有6个科技经济园区,他们分别是上城区科技经济园、下城区科技经济园、江干区科技经济园、拱墅区科技经济园、西湖区科技经济园、滨江区科技经济园。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A.经济地理学 B.区位理论 C.均衡增长理论 D.非均衡增长理论 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 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D.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 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A. 区域自然环境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A.前向关联效应 B.后向关联效应 C. 集聚效应 D.旁侧关联效应 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 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 C.开发的时效性 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 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后工业化社会 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 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B)。 A.人口和劳动力 B.市场 C.自然环境 D.自然资源 10.根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分为(BCD)。 A.国际经济合作 B.民间合作 C.官方合作 D.官民合作 11.区域间的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 A.股份合资 B.信贷 C.契约合资 D.证券投资 12.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包括(ABCD)。 A.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 A.政府B。企业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推进新区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区域在各类生产要素趋紧的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高邮城南经济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在面对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新一轮发展的竞争优势,是一个十分现实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笔者深入到城南经济新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认识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一、城南经济新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高邮城南经济新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促进高邮经济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层次偏低。主导产业仍为传统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不高,企业间上下游配套、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园区经济还没有从企业的空间聚集转变为真正的产业集群;二是发展空间受限。新区土地供给困难,土地规划性质是农业用地的也不能作为工商业用途使用;三是经济外向度较低,外向型企业不多,利用国外资本、技术的能力不强;四是功能配套不全。新区的定位是“城市新区”、“工商新区”,但城市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偏重工业化,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级人才的软硬环境欠佳,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知识型、科技型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发达。 二、加快新区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以科学规划指导转型升级。根据高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区发展方向,借鉴外地城市新区提升经验,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加快推进从“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转型。科学修编符合高邮实际要求“一体两翼”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立足更大范围、站在更高起点、着眼更长时限,谋划更好发展;邀请国内外知名公司对新区产业策划、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多方论证,形成商务配套区、商住区、工业区、物流园区等功能区,避免无序布点、无序开发。同时根据发展实际,有计划地调整规划,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全面优化二产推进三产。 以特色园区培育助推转型升级。整合资源,引导特色园区建设,充分认识走“错位发展”、“特色制胜”的路子是加快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构筑与开发区错位发展、互为呼应、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建议打破地域局限,站在全市统筹发展的高度建设新区特色园区,要继续重点引导新区向“名、特、优”方向发展。 以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加快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批科技研发中心、一批创业孵化中心、一批创业风投基金,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构建科技研发平台。新区要通过政产学合作,建成一批科研机构,共同构筑区域创新平台。二是提升创业孵化功能。以加拿大客商投资的科技孵化器为起点,积极构建从孵化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科技创新服务链条,形成新区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三是集聚一流科技人才。积极实施省“双创计划”、扬州“绿杨金凤引才计划”,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来一批项目,带活一个产业的思路。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区位条件在杭州城市发展演化进程中的作用

区位条件在杭州城市发展演化进程中的作用 摘要:城市化的浪潮正扑面而来,城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区域地位的变化,要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从19世纪中叶开始就作为手工业和 商业中心的杭州,后让位于工业化的大都市上海,但在20世纪的前10年里,杭州又 迅速发展为中国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 区位因素对杭州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区位杭州影响 1.研究背景 近十几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经济的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在发生深刻的变迁,一些大城市,正在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交通、金融、贸易、科技、信息等经济活动中心,并逐步走向世界,在全球化进程中,提高其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参与度与渗透度。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南京等中心城市,开始以国际化来谋求自身的继续成长,扩展发展空间。[1] 当前,杭州作为中心节点城市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比较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枢纽条件,在长三角洲城市群中具有优势。杭州已经在旅游、文化、管理、生产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商贸流通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和科技教育中心职能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本文研究杭州的区位因素给杭州的发展造成的全方面影响,为杭州城市发展完成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顺利转型而提出相关意见。 2.杭州分布格局概述 杭州的布局形态主要是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为加快杭州城市现代化建设,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适应“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需要,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城市空间结构战略发展步骤,即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西湖为核心的团状空间形态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分散组团形态。[2] 3.杭州的自然地理区位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下游,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丘陵区,东部属浙北平原,山地和水资源丰富。全市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占65.6%,平原占26.4%,各类水体共占8%,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3.1地形因素 杭州浙西的丘陵地段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白际山、昱岭、千里岗和龙门山等,其中有多座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以天目山风景区为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区自80年代中期开展以保护为中心的旅游,即“生态旅游”。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该旅游风景区资源丰富,空气清新,与杭州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呼应,同时发展的旅游事业,

国内典型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典型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十二五”期间,传统产业如何在新的产业嬗变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型地区、民营经济先发地区等典型区域,对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提炼,期望在发展道路、保障机制、方式手段等方面为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启示和建议。 【关键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比较研究政策建议 一般而言,传统产业是指发展时间较长,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经过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趋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逐步下降,资源利用率和环保水平通常较低的产业。本文所指的传统产业主要是传统工业。就浙江省来说,传统产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电器机械、金属制品、化学纤维、机械汽车、塑料制品加工等。为了更好地研究浙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策略,我们寻找了与浙江省所处区域相似的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要比较分析对象,同时借鉴资源型区域及民营经济先发地区这两个典型区域的践行经验,以期为浙江省、市传统产业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东部沿海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验 这里主要选择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苏等六个代表性省市,之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是由于它们具有外向型经济的共同特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一定的共性可言。通过对六省市在

产业结构、产业组织、霍夫曼比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对其传统产业转型路径进行梳理归纳。 1.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的组织结构是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东部沿海省份的所有制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表1中可以看出以下特点:(1)从国有企业的比例看,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五省及上海的比例都在10%以下,其中,江苏在5%以下;(2)上海、广东、福建的特点在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特别是上海,占比达到61.13%,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3)浙江的非国有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所占比重最高,其中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达到了44.35%,均高于其他省份,说明浙江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走在了前列。 表1 2010年东部沿海六省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工业总产值列表(单位:亿元) 全省国有 企业集体 企业股份制 企业外商及港澳台 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简介资料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介绍材料 (2011年6月10日)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7年12月,余杭区委、区政府对余杭经济开发区实施体制、机制、规划、用人、用工、分配等方面的综合体制改革。改革后的余杭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51.3平方公里。 综合体制改革后,开发区按照城市化工业化两轮驱动战略的要求,修编提升了总体规划,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分为传统产业提升区、高新产业区、新型装备制造业区、公共服务中心区、城市更新区、商贸区、配套居住区等7大功能区块。同时,2008年邀请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余杭经济开发区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余杭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功能定位为:长三角宜居宜业的和谐发展示范区,杭州先进制造业中的核心成员,推动余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产业定位是重点发展“4+1”主导产业,即: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产业、通信电子和经改造提升的纺织服装产业。 经过18年的发展,余杭经济开发区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等产业为支柱的成长性良好的综合型产业区。目前,开发区已引进法国赛诺菲、瑞士诺华、美国礼来、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民生药业、华鼎集团、春风集团等一批

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2010年,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22.7%;规模工业增加值58亿元;上交税收12.6亿元,同比增长2.7%;工业投入22.17亿元,同比增长33.67%。2009年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九名。 一、交通便捷 余杭开发区位于杭州临平副城,是杭州的东大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圆心地带,距离南京、上海各150公里,距离徐州、温州各300公里,是北连沪苏,南接甬台温互动发展的连接点,随着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战略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正在建设的杭州地铁一号线和已实现通车的沪杭高铁将在余杭实现零换乘,余杭开发区即将进入地铁和高铁“双铁”时代,届时,余杭开发区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双铁”开发区之一,交通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产业集聚 近年来,余杭开发区严格按照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开发区制定的“4+1”产业发展定位,走出了一条要素集聚、健康发展的产业之路,有力的推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经济转型。在健康医药产业方面,余杭开发区已汇聚了法国赛诺菲医药、瑞士诺华制药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民生药业、天元生物、贝达药业、杏辉天力等知名医药企业,2009年成功申报“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健康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开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 分) 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 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 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 分) 1. 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 5 分,共15分) 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 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 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 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学年论文题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学院 专业 学生 学号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一年五月十日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摘要 欧盟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组织,欧盟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完善的市场体制。完善的市场体制和发达的经济水平使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由关税同盟向货币同盟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有政治和经济的原因,经济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分工要求冲破阻碍贸易的壁垒,而冲破阻碍的利益使得有足够的力量来冲破阻碍,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为谋求经济的最优化而加入到区域经济组织中。 我国的市场体制尚不完善,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远远不够。我国国内各区域间的差距的拉大将不利于我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达成经济全球化而努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未来将会进一步在面上和深度上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洪流,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区域经济一体化,市场体制,经济全球化,

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由欧洲经济一体化所得的经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及阻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走向············································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版本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域经济增长 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 3、核心区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投资环境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9、资本流量和流向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另一方面要体现 ----------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其中,-----------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ABCD 2、BC 3、A 4、A 5、D 6、ABCD 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 规范政府职能 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 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 A目标驱动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宏观调控机制 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 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 C 南南合作 D 东西合作 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 A科技进步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 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 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 A最大的城市B 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 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