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美学思想探究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美学思想探究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美学思想探究

宋代美术的特点

宋代美术的特点 聋人工学院姓名:孙帮学号:20132595 两宋时期的中国,从经济实力到文化的繁荣,在当时的整个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宋代的工艺美术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使中原地区得到了统一。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形式异彩纷呈,又各自形成体系,构成宋代绘画繁荣的面貌,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独特风格。 宋代绘画呈现出繁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局面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使命阶层的壮大,导致百姓文化生活的需求多样化,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群体;另外,绘画这种文学形式的自身发展,以及对隋唐五代绘画的继承与发展,统治者爱好的推动等。 宋代的文人画题材广泛,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题材多以历史上的隐士、渔夫为主,以及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这些都显示了画家关注视野的扩大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文人士大夫画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积极的探讨绘画理论上,如注重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运用等。士大夫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目的在于自我的享受。他们喜欢在画幅上题字、写诗,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在山水化方面,北宋画家郭熙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思想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这显示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的独特技巧,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 这一时期的许多山水画家喜欢亲近自然,因而精确地画出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的特征,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从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笔简括、章法高度剪裁的边角之景,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卓越创造。山水景物不仅是仙山楼阁、贵族园囿游赏、士大夫幽楼隐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间穿插有盘车、水磨、渡船、航运、捕鱼、采樵、骡纲行旅、寺观梵刹、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通过真实的景物描写,体现优美的想像,塑造诗一般的意境。 花鸟画也是宋代绘画的重要类别,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宋代花鸟画家喜欢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草虫鱼一丝不苟,极为精工细丽,在设色上,崇尚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绘画的美学特征。代表人物如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的宋代绘画达到我国鼎盛的。他还擅长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代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壁务求华美,是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重要地位;社会上中山阶层的需求及工艺装饰,也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和活跃。涌现出大量技术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投影:美术欣赏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出示:《五牛图》。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是不是人物画?那是不是山水画?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是花还是鸟?(都不是)。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1、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 中国花鸟画能够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五牛图》。[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能够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 A、画法和艺术风格: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 B、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 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来说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来说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实行造型。] 我们由上面所欣赏的作品能够看出,中国古代花鸟画自有它自己的艺术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这体系相适合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传统,那么(出示: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拖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并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所以,这里所说的写生,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那么,所谓借物抒情、拖物言志:原指什么的基本性能和特点?(学生回答)[原指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莆,当他处于国破家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事实上作者这就是在?(借物抒情)(学生回答)。再如李白身处逆境之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表明他远大的抱负,这实际上作者是在?(托物言志)(学生回答)。]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并不是硬加在作品上的,就是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突出的夸张、强调。例如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的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出示:梅、兰、竹、菊作品。这里说

工笔花鸟画审美特征论

工笔花鸟画审美特征论 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画种,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以工笔 画的审美特征、花鸟画的审美特征、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为三大理论层面,采 用层层分解、层层深入的研究方法,对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对于工笔花鸟花的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工笔;花鸟;审美;特征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种之一,它兼有工笔画与花鸟画的审美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它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为此,我们采用层层分解、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的研究方法,对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进行分层研究,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综合研究。 一、工笔画的审美特征 工笔画,又称“细笔画”,简称“工笔”或“细笔”,是中国画中工整细致一类的绘画品种,与“写意”画相对应。 写意画又称“粗笔画”,简称“粗笔”、“写意”,属于中国画中纵放一类的绘画 品种,它通过简练的笔墨,画出物象的形神,并表述画家的意向、情感。 工笔画的特征是:用笔细致工整,线条分明,结构严谨,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抑或是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写意画则与之相反, 它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舒放,在表现物象形神的基础上抒发画家的情感, 表达画家的思想、愿望、意向等等。 具体而言,工笔画的审美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线条细致入微 工笔画强调线条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要求线条细致入微,清晰分明,丰富多彩。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干湿、刚柔、肥瘦、曲直、畅涩、轻重、缓急、 浓淡、隐显等等,都各有特色与艺术功能。物象的质感与明暗,也都用线条来表现。 我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说过:“画者,画(指划)也。即以线为界,而 成其画也。”①工笔画的毛笔,有尖、齐、圆、健等特点,画了的线条具有力度 与厚度,能够产生节奏感与主体感。工笔画讲究“骨法用笔”,“骨法”指的是物象 的轮廓;“用笔”则主要指的是线条。对此,著名美家学宗白华先生阐释说:“骨法 用笔,即系运用笔法把握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向。”②也就是用线条描绘图像,并借此表现宇宙的节奏和动律,也表现画家的心灵。不仅写意画如此,工笔画亦 如此。工笔画的线条画法十分丰富,仅画人物衣服的褶纹,就有柳叶描、琴弦描、铁线描、橄榄描、枣核描等将近20种之多,画其他物象,线条技法就更多得不 可胜数。 (二)色彩的和谐 工笔画的色彩强调均匀和谐,其色彩结构多以调和色为主,具有高雅、古朴、柔和、含蓄、稳重、平实、沉着等美感。而不用或少用具有鲜明、醒目感的对比 色彩色结构,也不用或少用具有神秘、辉煌、华贵感的类比色彩结构。更忌用不 良的色彩结构,以避免产生单调、乏味、平淡、沉闷、陈旧、脏乱、俗气的感觉。 (三)构图均衡稳重 工笔画的构图强调均衡稳重、协调完整,追求平衡、稳定的艺术效果。 二、花鸟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绘画的历史成因及其艺术成就

宋代绘画的历史成因及 其艺术成就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宋代绘画的历史成因及其艺术成就 宋代绘画在唐、五代基础上发展到相当完备成熟的阶段。城市繁荣及商业手工业的发达使大批职业画家进入手工业行列,扩大了与社会的联系。士大夫收藏、鉴赏以至亲笔作画成为风气,形成具有影响的士大夫绘画潮流。宫廷绘画也处于历史上的鼎盛阶段,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取得很高成就,不同风格流派纷呈异彩。绘画创作的兴盛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有关画史画论的着述纷纷问世,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泛都大大超过前代。五代十国分裂,绘画活动中心除中原外特别向比较安定的西蜀、南唐统治区转移,五代及北宋初年记述地区性绘画发展面貌的着述应运而生。理学影响宋代绘画的图式语汇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我们结合以沃尔夫林为代表的风格理论主要从形式角度和潘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图像学理论主要从绘画作品生成的文化背景的优点来发掘理学对宋代绘画观念的影响,即主要透视绘画伦理观念对绘画作品的题材、构图等影响。这也是对宋代画论、画品强化理学伦理观念的实践检验。反映中原地区绘画面貌的着述有胡峤《广梁朝画目》及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记录四川地区绘画资料的则有仁显《广画新集》、辛显《益州画录》,以及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记录江南地区绘画的有无名氏《江南画录》及徐铉《江南画录拾遗》。宋王朝建立后相继平定割据政权,各地区名画家多聚集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中原地区绘画又展现出繁盛局面。宋代前期的画家活动史料被刘道醇收入《圣朝名 画评》一书中。 宋代画论着述以山水画论最为突出。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从美学高度多方面的论述了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种种问题,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韩拙《山水纯全集》细致具体地阐述了山水画法和有关理论知识,反映了宋代绘画对格法的严格要求。苏轼、米芾等人在许多零散的言论中,从士大夫审美要求对绘画标准提出看法。《益州名画录》、《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等书或通过叙论或单立章节,也都明确阐发各自对绘画创作的见解,这些都 是宋代画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等节

中国花鸟画各种知识素材

中国花鸟画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

两宋院体花鸟画艺术特点及其影响研究

两宋院体花鸟画艺术特点及其影响研究 摘要: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三大画科之一,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中唐直到现当代,传承了千余年,其样式与风貌在各代绘画大师手中演变多端,美不胜收,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宋代以花鸟画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脉。形成高贵的院体风格。其题材广泛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易于寄托情感。宋代涌现出众多有重要影响的院体花鸟画画家。他们创作出了很多对后世极具影响力的花鸟画作品。整个宋代工笔花鸟画有着态度严谨、形象真实生动、工致周密、设色精妙、画面极富意蕴的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对后世影响致深。通过对两宋院体花鸟画的学习和研究让我们对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工笔花鸟画艺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题材代表人物传世作品艺术特点影响 一、表现题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技法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等手法,从题材范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工笔花鸟画又称院体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个分支,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工笔花鸟画与花鸟画两者的表现题材是一致的。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范围所涉及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花鸟画是指描绘自然界的花花鸟鸟来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广义的花鸟画的题材广泛而丰富,可以说除了人物、山水外都可以是它描摹的对象。所以花木与禽鸟以及草虫鱼虾、水果蔬菜,乃至走兽家畜,都是它描绘的对象。现在,人们习惯上所称为的花鸟画,都是指广义上的花鸟画,这是历史上约定俗成的看法。 花鸟画的表现题材虽有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极普遍的物象,甚至有些题材是我们不曾留心或关注的,但是,中国的花鸟画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水准、较高文化内蕴的艺术形式,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表达特点,花鸟鱼虫等这些自然界中的小生灵,在中国古人的眼中,都被赋予了情感。中国古人用友好和善的目光去观察它们、

宋徽宗对院体花鸟画的贡献

宋徽宗对院体花鸟画的贡献摘要: 院体花鸟画在北宋时期的鼎盛繁荣与宋徽宗的身体力行和大力提倡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王朝的宋徽宗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书法上自创瘦金体,花鸟画的成就斐然;同时他为中国古代院体花鸟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院体花鸟画宋徽宗 院体花鸟画在宋代由于宋徽宗的大力倡导与身体力行,日见昌盛。宋徽宗在之前图画院的基础上重定了翰林图画院的官职,扩充和完善了宫廷画院,提倡写生,反对摹仿,提倡诗情画意,提倡情态形色俱若自然和笔韵高简,使得宋代院体花鸟画在应物象形、营造意境、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达到了鼎盛状态,在中国几千年绘画史占有崇高的地位。 一宋徽宗及其艺术成就 赵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绍圣三年封为端王,后即位为徽宗。徽宗虽说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在艺术方面,却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富艺术气质而才华横溢的皇帝,他广泛涉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对于金石考古也有一定研究。 徽宗天资聪明,从小就对书画情有独钟。即位前,徽宗经常

和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大年(赵令穰)以及黄庭坚、吴元瑜等人交往。这些人都是当时颇有成就的书画高手,对徽宗艺术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史称徽宗“能书擅画,名重当朝”,尤以花鸟画更为突出。他继承了黄筌的勾勒填彩,又兼取徐熙、崔白、易元吉之长,兼融并蓄,“妙体众形”,形成了工整妍丽、精密奇巧的风格,引领了宫廷绘画创作的新风貌,画史上称之为“宣和体”。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轴、《祥龙石图》卷、《瑞鹤图》卷、《听琴图》轴、《腊梅山禽图》轴、《鸲鹆图》轴等。宋人邓椿在《画继》中称赞他的画“冠绝古今之美”。 宋徽宗的书法也有很高的造诣。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所创“瘦金体”,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纤而不弱,端而不板,婀娜刚劲,秀丽精工,别具一格。其草书也别具一格,意趣天成,自然洒脱,如疾风骤雨,似惊涛骇浪,较楷书更为出色,其中草书《千字文》,作于政和二年,其笔势奔放流畅,跌宕起伏,一气呵成,颇为壮观,丝毫不亚于唐代草书书圣张旭与怀素,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徽宗在位期间,不仅礼遇画院,还广泛收集古代金石书画。宣和年间,徽宗令人将御府所藏历代书画墨迹编写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并刻了著名的《大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 1.执笔方法 食指,中指与拇指相对握住笔杆,无名指也小指相叠与后,以无名指第一关节向外砥住笔杆,总体要求是:指实,掌虚,肩松,壁通。 2.运笔方法 主要靠指与腕的配合。无论动作的大小,都要以腕力为主,用笔才能生动。3.用笔技法 笔法分执笔,用锋,用笔。用笔方法有提,按,转,折,顿,挫,轻,重,快,慢等。 用锋的主要方法: (1)中锋:适用于勾勒,表现厚重实在的物象。 (2)侧锋:痕迹薄而快,适用于画竹叶,翅膀等。 (3)逆锋:适用于画树干,藤蔓以及石头等粗糙的东西。 (4)顺锋:适合画草本,花卉的叶,茎等。 (5)散锋:适合表现蓬松的羽毛,树石等。 用笔技法主要有勾,皴,擦,染,点等,是物体的常用主要表现方法。 (1)点染法:要注意的有:转折顿挫,轻重干湿快慢。 以点的各种形态塑造形象 (2)勾染法:分先勾后染,先染后勾 是以线表现物体的画法。除了造型的需要外,要要讲究线条的流畅。 (3)衬托法:在矿物性颜料周围以植物行颜料来衬托突出。 (4)立粉法:用矿物性颜料不沾水而干后突出,主要用于高光。 4.用墨技法 墨分六色,焦浓重淡轻,注意“计白当黑 用墨技法主要有渗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四种。 (1)渗墨法:笔上含水量较大,落笔后渗化出墨晕的效果。 (2)破墨法:第一次墨未干时复加一次墨,可浓破淡,或淡破浓,产生浓淡互渗的效果。 (3)泼墨法:大面积的墨一次性同时运用与纸上,有畅快淋漓之感。 (4)积墨法:第一次墨干后,在加画第二次墨,可层层加叠,先淡后浓。 中国花鸟画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河南临汝出土彩陶中的花鸟画已简洁概括地表现出独特意境,时代的衍变,花鸟画日见规范,五代、宋元之后已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特别是文人对绘画的介入,“以意为之”配之于诗文、书印,使花鸟更为完善,意境的表达、笔墨的挥写、写意的花鸟画成了一代新风,今天它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写意花鸟画的分类较多,主要有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水墨写意、没骨写意等,一般在生宣纸上着色落墨,也有在生绢、熟绢、熟纸上纸画。工(一)兼工带写:是指工笔与写意之间相互和谐的作画方法,画面工整、或粗或细、或勾勒与泼墨结合,严谨中见洒脱、沉着而明快,现 代画家齐白石常用此方法。

院体画的特点

院体画的特点 什么是院体画呢?院体画是指宫廷画家和由宫廷设置的画院画家的画。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的绘画,也有以此来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仿效南宋画院风格的作品。院体画创作主要以服务宫廷贵族为主旨,题材以道释、山水、花鸟为多见,其作品大都造型准确,法度严谨,刻画细腻,设色富丽堂皇,某些作品也带有萎靡的倾向。两宋画院的许多画家的作品成为院体画之典范,如北宋画院中以黄居案为代表的“黄家富贵”的宫廷花乌画风,南宋画院中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马一角”、“夏半边”的山水画风,都对后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画院画家有许多来自民间,与民间有相当的联系和交流,吸收民间的绘画成果也为院体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两宋时期,院体画形成完备的理论和形式。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 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设色,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 宋代院体画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繁荣时期,同时为中国艺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微宗时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名声大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画家,为中国艺术文化遗产留下宝贵的财富,功不可没。 宋微宗不仅是位皇帝,而且还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和鉴赏家,是宋时艺术的引路者和开拓者,并使翰林画院成为朝野上下的热点。可惜被奸贼所害,成了敌国的战俘。 宋微宗注重画家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古代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为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宋微宗把画院全面改观,这时期的院体画叫“宣和画”,以花鸟画为主,其特征是细腻准确,幽雅含蓄,富有诗情画意,以形写神的特点。在技法和审美取向上都与当时文人相融合。 宋代院体画有了诗意的注入,立即有了灵魂,使画面体现生命力,活灵活现,让观众百看不厌。为了充分表达诗的意境,翰林画家们在构图和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强调构图的完美性,叙事性的内容着眼在“事”,构图的目的性是把情节展现清楚,就像一个人讲话一样要表达什么内容,不但要讲清楚,而且要有品味,有文化内涵。以诗意的内容着眼“意”,通过某种场景来传达如诗一般的意境,一幅画只有一个意境,那就是要有个中心点,表现的主题要明确,所以宋代院体画很讲究虚实、主次关系。画面注重取舍,与立意无关的一律不要,并保留空白,留以想象。看到宋代院体画,会感到清爽、干净,不纳闷,有韵味,这就是它耐看的特点。 院体画的画家大多是以“俸供”为目的的专业画家,所以在艺术形式上,以定型化,样式化,命体化,装饰化为主要特征。院体山水画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物体的仔细观察。正如滕固所说的,“无论北宋“院体”抑或南宋“院体”山

第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赏析要点 本课知识点、结构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典雅中的寓意 示例作品:《芙蓉锦鸡图》 基本信息:《芙蓉锦鸡图》轴,北宋徽宗赵佶绘,绢本,设色,81.5厘米×5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眸。 构图: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笔: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 用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绘画特色:“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借物寓意,书写情怀。 宋徽宗赵佶描绘五彩斑斓的锦鸡,目的是借锦鸡的5种自然天性颂扬儒家的5种伦理道德。

宋代工笔花鸟的兴盛

(题目待定) ——从宋代工笔花鸟画看个人发展和艺术整体的繁荣 内容摘要 宋代是工笔花鸟画极其繁盛的时代,首先其在艺术上的成果值得研究和借鉴,另外其发展脉络交叉复杂,各种因素的交织也带来了内容更为丰富的交流碰撞。本文即是试图通过整理、概括和提炼它的历史发展脉络,希望在学习宋代工笔花鸟之外于它演变的历史中探寻一下个人与艺术整体繁荣之间的关系,以助益于对当下艺术的思考。 绪论 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倘若不是摒弃一切随性地抒发自我,那么随着对艺术的体悟渐深,总会关照及对自我艺术的思考:我的艺术处于何种位置,当下我应做什么,如何进一步发展,我的艺术将朝向何方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艺术总体难见涯涘,渺渺个体在茫茫艺术的大洋中如何掣帆航行,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要去面对这个问题。这不是纯粹的出于功利性的问题,相反,在绝大程度上是一个关于艺术本身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思考个人发展与艺术总体。从何处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呢?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谈道“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中国古人也讲“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王夫之《读通鉴论》),李维在《罗马史》中也说“研究研究过去的事,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各种各样的事例,你应当把这些作为借鉴”,鉴古知今,回望历史或许可以有一些学习,得到一点启发。谈到工笔花鸟画,宋代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也许宋代花鸟画的发展繁荣可以为我们带来些许启示。本文即是以北宋为重点,通过梳理芜杂的宋代工笔花鸟之脉络,拨开千头万绪,试图从中撷取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言及工笔花鸟,倘若寻求一个极其辉煌灿烂的时代,那么宋代当之无愧。两宋时代,绘画相当发达,花鸟与山水并盛,进展殊大,远非前代可及,尤其在花鸟方面,可谓之彪炳画史。古人有厚古之风,古代著述,对于谈论前代作品一向持敬畏态度,有崇仰之情绪,然而宋人谈及当朝花鸟画时常常是不见丝毫谦虚。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就说:“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今。”可见宋代人对自己的花鸟画是颇为自信的。当然,宋代花鸟画成就卓然前代抑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宋代花鸟画的兴盛首先体现在其欣赏面的扩大。据记载,开封、临安的一些茶坊、酒肆及商店就常用绘画装点以吸引顾客,绘画进入富有的市民家庭。画师们除了为贵族阶层装饰屋宇墙壁以及绘制寺观壁画外,还要满足广大市民对画作的需求。北宋画僧仲仁善画梅花,作品就受到很多人的追捧。黄庭坚在其《内集》中就有抒发其倾慕之情:“梦蝶真人貌黄槁,篱落逢花须醉倒。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扶持爱梅说道理,自许牛头参已早”。很多画师的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供应不同阶层买主的需要。画家的作品也被贩运往各地,外地的商人也在各地收购作品携带到本地出售。北宋时开封大相国寺资圣门前就有经营图画的店铺,绘画的市场已十分活跃。其次,花鸟画逐渐受到重视,从事花鸟的画家众多。画史记载,唐代已有人善画花鸟,不过多为点景陪衬,未成独立。至五代、宋初,独立的花鸟题材才正式问世,但在此阶段发展亦迅速,花鸟画家人数激增。宋初石恪以画人物名显于世,南宋赵希鹄所著《洞天清禄集》中说“(石恪)亦能水墨作蝙蝠、水禽之属,笔墨轻盈而曲尽其妙”,画家着眼于花鸟的趋势已有反映。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共二十卷,分十门,除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山水门而外,其余五门皆属当今所称花鸟一科,分别为龙鱼、畜兽、花鸟、墨竹、蔬果,有三十位花鸟画家,作品共计2400轴。其中虽含一些前代作品,但从庞大的数量中亦可窥宋朝花鸟之兴盛。再者,从史实来看,宋代也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花鸟画家,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

花鸟画评语

花鸟画评语 篇一:中国花鸟画鉴定 中国花鸟画鉴赏 生命科学学院20XX2503014戴琼班级学号:44 在中国画艺术领域,花鸟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把花鸟禽兽列为表现专题,并使其从实用美术和人物山水画的陪衬地位脱胎出来,形成与人物和山水画并列的画种,标志着中国花鸟画独特美学范畴和审美精神的确立。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历经从“写生”到“写意”的重大历史演进,发展为力趋于表现表情艺术形式,使中国花鸟画的审美理想得到拓展升华。同时也丰富和凝聚了中国花鸟画的美学内涵。 一、花鸟画的产生缘起及发展变化 花鸟是人们生活中十分常见之物,画家们在艺术中给其以形象表现可谓自然而然。追溯中国花鸟画的源起,我们最早可以将它向上推及象形文字的创立之初。各种鸟兽象形文字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绘画形式。我们的先祖原本以打猎,采集野果为生,动物、植物一开始就与人类的生产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所以,它们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在艺术中最早的表现对象。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以及后来的青铜纹饰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花鸟的形象,而这些可以算作是花鸟画的雏形。在战国时期,写实手法与装饰意匠就有了密切配合,大大促进了花鸟艺术的运用与发展。汉画像砖上的雁群,生动地表现了

对象的情性,别是一种生趣。从原始社会到秦汉,花鸟不断在艺术上获得表现,而主要用来作为标志或装饰的使用美术阶段。 初唐,花鸟类画成为独立的画科,不仅有单独以花鸟为描绘对象的绘画作品大量出现,而且产生了许多以画花鸟而闻名的画家。例如:薛稷以画鹤著称,杜甫称赞他的鹤“低昂各有态,磊落如长人”;边鸾以画孔雀著称,他所作的花鸟被人们评为“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鸟画“笔迹轻利,赋彩鲜泽”这也是唐朝这一时期画作的特色。到了盛唐,还出现了一大批以牛马为题材的著名画家:曹霸、韦偃等高手。同时,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也相继出现,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五代,北宋更是花鸟画的勃兴、鼎盛时期。徐熙、黄筌、崔白、赵昌等皆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花鸟画家。徐熙的花鸟画“以墨为骨”,着色为辅,色彩淡雅,给人以朴素纵逸之感,是为“野逸”。黄荃采用了一种轻勾精染,重色轻墨的笔墨形式,给人以富丽工巧的感觉,形成一种“富贵”的风格。这就有了“徐黄异体”,这两种风格在花鸟画的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着中国花鸟画的不断繁荣。 明后期,以陈淳和徐渭为代表的“水墨大写意”,不拘于形似,强调笔情墨韵,表达画家忧愤的情绪和狂放不羁的性格,以象征的手法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将绘画笔墨的表现性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青藤、石涛、八大的文人画发展影响直到赵之谦、吴昌硕金石入画,诗书画印于一体,花鸟画逐渐成熟起来。

花鸟画

花鸟画 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参见“四君子”。 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终审稿)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 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代表人物与作品是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的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院体花鸟画的繁荣,宋朝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崔白影响尤大。 黄筌介绍(课本) (课本)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风阳)人,生卒年失考。宋神宗熙宁初为画院艺学,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线条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在继承徐熙、黄筌两体的基础上别创出一种清雅疏秀的风格。崔白还精于道释人物鬼神。他对院体花鸟画的兴盛产生很大的影响。《双喜图》是他的传世名作。 (课本)赵佶(1082一1135年):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无能,但酷爱艺术并极有造诣。他在位时扩充翰林图画院,提高画家的社会地位,建立

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并经常亲自进行指导。他还广泛搜集历代文物,命下臣编辑《宣和睿览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汇刻书法《大观帖》等。他亦善书法,书风坚劲秀挺,被称为“瘦金书“。擅绘画,尤工花鸟。代表作有《听琴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大约均系代笔而署宋徽宗御制。所以留传至今确为宋徽宗本人所作的画并不多。<芙蓉锦鸡图》是北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之一。该画所描绘的是:一只毛羽绚丽的锦雉落在芙蓉花的枝上,压得芙蓉摇曳生姿,锦雉凝神注目蝴蝶的神情动态,芙蓉花娇弱妩媚的姿容,都描绘得生动感人;左下角菊花向斜上方生长的姿态优美。这幅画描写了花枝和禽鸟的动态,芙蓉把锦鸡压得很低,栩栩如生,三种形象连在一起,构成了整体效果,使得整幅画既具体精到,又典雅堂皇,设色艳丽,充满活泼与吉祥的气氛。它体现了宋代花鸟画的成就及其特色,也代表了“院体”花鸟画的一种艺术风格。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派之画多写禁中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工整,设色堂皇。此派画法,以细挺的墨线勾出轮廓,然后填彩,后人评为“勾勒填彩,旨趣浓艳”。而徐熙江南处士,“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此派画法多作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而笔迹不隐,素有“落墨花”之称。 黄筌画派、徐熙画派都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黄居西蜀画院统治地位。入宋后,画风延续将近一百年,当时花鸟画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

传统花鸟画的意境

传统花鸟画的意境 工笔花鸟画的意境一、意境意境,简单说就是“缘物寄情、寓意于景,画面要表现情、景、意、趣,使意与景相互渗透,情与景相互交融,物与“我合二为一。 所谓“诗情画意,诗情就是诗的意境,画意就是画的意境。 画有了意境,才能取得“画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观赏者情趣、韵味的美感享受。 二、意境的诞生“意境的美学范畴,经先秦、两汉、魏晋长时间的孕育和准备,最终诞生于唐代。 最早出现在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中,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然而,真正触及美学内涵却是从唐代的皎然开始的。 他提出了“诗情缘景发“文外之旨等命题。 自皎然开始,我国历代学者在画论、书论中对于意境的探索,使意境说的发展具有美学特征。 三、意境的审美特征(一)轻重虚实轻重是指重量的分布、对比以及均衡关系。

虚实是较复杂的关系对比,比如藏和露、聚和散、多和少等都可以说是虚实关系。 一幅画的重量分布上下左右均衡,才能感到稳定,这种重量的均衡是指视觉上的感觉。 虚实是相对而言的,往往虚实相生。 龚贤说:“大石间小石,染墨小石宜黑,大石宜白就是轻重虚实相生的道理。 在一幅作品中实中有虚,作品就会显得空灵;虚中有实,作品就会觉得生气勃勃。 董其昌在《画旨》中说:“其次需明虚实,虚实者各段中用笔之详略也。 有详处必要有略处,虚实互用,疏则不深邃,密则不风韵,但审虚实,以意取之,画自奇矣。 这就是指绘画轻重虚实的活用。 明朝画家吕纪的《秋渚水禽图》,近石水岸重轻递减,四只大雁,近者实而重,远者虚而淡,芦苇与芙蓉花,浓淡、轻重、虚实相互生发,变化丰富妙趣横生。 (二)以心感物——情景交融以心感物的萌芽最早可上溯到战国时代《乐记》,“乐者,音者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陆机提出的“瞻万物而思纷,刘勰提出的“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当时众多的作品具备这样的素质。将作品归类来看其特征:第一,纯画花卉者:赵昌《杏花图》花朵明媚嫣然,盈盈有绰约之姿。刘益画莲塘背风荷叶百余,其中独有一红莲花半开,创意颇佳。此类画花,调粉弄朱求得鲜华之色与摇曳俯仰之姿。第二,花果带蜂蝶禽虫者:崔白《杏花双鹅图》杏树下有两鹅,其一欲鸣,另一临流唼花片。林椿《桂竹翠鸟图》桂花竹叶,游蜂上下飞舞,翠鸟偷窥。此类讲求物象之间呼应关系,独具生动情趣。第三,带景禽兽者:崔白《秋塘双鹅图》红蓼清波,双鹅游于其中。李迪《雪树寒禽图》一鸟立于枯枝上,旁有雪竹,空中飞雪如粉点。此类画追求特定景致的意境。第四,禽兽相戏或相斗者:李迪《鹰熊图》在峭壁岩中,鹰熊相互顾盼,隐隐动犄角之机。陈居中《五鹑图》其两相斗,其两驯扰,另一伏于坡下草间延项窥伺得蓄怒之状。此类作品传得物象动势之神态。以上的归类并不是绝对的,目的在于突出画面的特征。这一幅幅画作栩栩如生、宛然若动。花盛叶茂,果实灿烂,俯仰有体,布景有致。花鸟相伴,意趣颇多,游蜂栖蕊,飞鸟窥实,虫穿绿叶。禽兽之态各得其情,戏水眠栖翻飞顾盼,独立相斗哺乳觅食,安祥嬉戏鸣噪捉攫。自然之丰富多采,可谓气韵生动,情趣活泼。院体还专指南宋画院有代表性的画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

宋代院体山水和文人山水的比较研究

宋代院体山水画与文人山水画的比较研究山水至宋代,兴旺的景象为前所未有。它向着多方向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为多样。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上层建筑等多种因素的需要,使得院体画与文人画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院体画与文人画的思潮方兴未艾,必定会在宋代的画论之中有所反映。而宋代画论反过来从理论上使院体画与文人画更加完善。本文就将试着从宋代院体画与文人画在山水画方面入手,管窥和阐释两者的异同及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一.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 提到宋代山水画必然要以院体画和文人画两大中国画系为中心来论述。而这时的院体山水画与文人山水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完善。所以很有必要先谈一谈院体画和文人画。 院体画,是指宫廷画家和由宫廷设置的画院画家的画。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载:“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号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异,天下之奇异云集。”但这只能算是后来宫廷设置画院的滥觞,正式的画院出现于五代的南唐和西蜀。两宋时期,院体画形成完备的理论和形式。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

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 论“旧形式的采用”》) 宋代院体画题材内容的扩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绘画风格的演变亦是如此。它不可能完全超越时代,另辟蹊径。它既有代代相传的承袭关系,又有蜕变和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又直接受制于那个时代的审美导向和审美观念。我国绘画发展至宋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希望能够准确地描绘客观物象的阶段,是中国式的以“写真”为目的的阶段。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发生在晋代,文人画兴盛于北宋 ,既有群体性、多样式的创作 ,所画出于自娱 ,不为庆赏。它是伴随着儒,道,佛三位一体化的玄学兴起和文人诗歌,文人书法艺术发展而兴起的绘画艺术,在创作思想上它摆脱了政教的束缚,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产生的思想基础。文人画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等的理论被唐代张彦远肯定并加以宣扬以后,经五代到北宋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此后文人名流辈出,对宋代及后世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凡诗,书,画,皆以尚意为高,强调主观心意的重要性,使绘画艺术从重在表现客观而转向主观心灵。 二.宋代院体山水画与文人山水画的比较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