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工作报告

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工作报告

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工作报告

道地药材有藏红花和地龙两种,只有前者有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推进藏红花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企业和农民效益明显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藏红花生产基地基本情况

(一)藏红花简介

藏红花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国际上公认的顶级香料,原产伊朗(古称波斯)、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地,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我国,故也称藏红花、番红花。我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藏红花良种,X年市药材公司从日本引进藏红花球茎并种植成功,拉开了国内种植藏红花的序幕。

藏红花生产基地面积X.X亩,产量X.X吨。以市药材公司为主,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带动合作社和农户种植。地产藏红花色泽更为光亮,花丝更长、指标成分含量基本稳定于X%,远高于药典所要求,对比国外进口产品也具有很大优势。虽然与伊朗、西班牙等国家相比产量仍较低,但产量明显高于国内其他产区,品质方面也占明显优势。

(二)主要做法

1、坚持标准化生产,加快产业化发展

本市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公司+示范种植区+农户+科研”

的基地运作模式。近年来市药材公司先后承担了本市藏红花种植及加工、花丝统购、农户技术辅导等一系列科研及推广工作,提供对下属收购站及示范农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并监管其标准化生产。市药材公司先后在建立标准化种植加工示范基地X亩,标准化栽培房X平米,基地配备完善的机械化种植设备、烘干设备及仓库设施,作为藏红花生产质量管理的示范区,并且是小球茎的复壮繁育区,承担着栽培、加工技术的试验、新技术推广、示范等研究任务,同时负责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等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全市各生产基地整体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在提升藏红花产业能级的同时,通过国内销售、出口到日本及欧美国家,效益良好,农户每亩收益净增X万元左右,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2、加强品牌打造,拓宽销售领域

市药材公司依托崇明基地的优质西红花花丝,开发了系列西红花产品,品牌多品规运作模式,分别覆盖了大健康领域、医疗领域、化妆品等领域,已开发出藏红花面膜、藏红花眼贴膜、冷敷贴、藏红花饮料、微量元素水等多种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销售。X年预计实现藏红花及其衍生品销售金额X.X亿元。各生产企业一方面稳定发展传统的医院、药材公司销售渠道,另一方面采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模式拓宽销售领域,形成了“基地+仓储+医院+新零售”“微店”“微商”等新型销售模式。

3、加强科研投入,提升科技支撑

对藏红花产业进行了科研项目、技术推广等专项科技支撑。市药材公司、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先后开展了种植技术、采后贮藏及花丝品质分级等领域的研究。通过企业与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完成了一系列藏红花科研项目,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X项,国外专利X项,研发了面膜等衍生产品。市药材公司X年获得了第一批国家认证的中药材GAP基地,其“产番红花引种栽培种植技术优化研究与规模化生产”项目在X年获得了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本市先后设立了藏红花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及国家级藏红花种植与加工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组织编写了藏红花相关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了藏红花质量管理体系。X年顺利完成了《藏红花种植与加工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农科院与市药材公司合作,开展了藏红花球茎病虫害防治研究与西红花防病、增产试验等项目,解决了生产种植、田间管理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掌握了稳定高产技术。市药材公司先后投资X万元进行了烘干技术的研究与烘房改造,优化了鲜花加工工艺。实践证明,必要的科研和科技投入对药材生产、品质提升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藏红花生产面临的形势

(一)劳力短缺造成生产成本升高

本市藏红花田间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后期贮藏采花的用工量大且集中,造成整个生产环节成本升高。虽然已经在研发采收机械、植保机械等省力化装备,但还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作

业机械,影响合作社和农户种植的投入,产业规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与国外同等产品的竞争力。

(二)国外进口藏红花价格冲击大

伊朗是藏红花的最大产地,世界X%的藏红花都产自伊朗,所有进口到国内价格远远低于国内种植生产的藏红花。在品质方面,产藏红花的有效成分含量远远高于伊朗的,但由于消费者并不了解国内和国外藏红花的含量高低,只是一味追求实惠,故而会选择国外藏红花,这对于国产藏红花的销售影响比较大。

三、下一步措施

(一)继续扩大产业规模

鼓励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丰富西红花加工品种类,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挖掘西红花健康、观光、文化等方面价值,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继续带动引导全市扩大生产规模,稳步提升产量和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继续加强科技支撑

进一步完善藏红花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探索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难题,推进机械化,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建立技术人员与农户对接机制,进一步提升生产与采后标准化水平。

(三)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推进在产业项目等方面支持措施,推进品牌打造。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藏红花产品衍生品的研发,延伸产业链,提高单位面积产值。

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中药材产业是全市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市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及认真践行“两山论”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着力品种培育、技术推广、研发创新、种植加工等领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一、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XX市中药种质资源丰富,共X种,道地药材品种X个,国家地标认证或登记保护品种X个,全市X个区县种植中药材(重点区县X个),龙头企业X家,药农X万人。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X万亩,产量X万吨,种植业产值X.X亿元,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道地品种知名度明显提升。推广金银花、青蒿等道地药材良种面积超X万亩,种植面积上X万亩的道地药材X个、上X万亩的道地药材X个。金银花不仅产量高,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高达X.X%;举办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康养大会,提升了道地药材知名度。 二是基地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建成X余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及宜机化药材基地,制定近X项中药材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结合道地药材区域优势,积极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紧密合作,整

合资源,加大政策投入,重点对木香、金银花、独活进行全产业链打造。全市初步形成部分道地药材原产地初加工和标准化储藏库,提高了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是科技支撑产业效果初显。组建市级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X个研究室和X个试验站,团队专家和技术骨干X 人,对全市中药材产业提供全程、全面、全链条技术服务,每年培训技术人员、药农X人次以上。 四是为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据统计,全市贫困地区种植中药材X.X万亩,带动贫困人口X.X万人,助推X个区县、X余个乡镇脱贫致富。全市X个深度贫困乡镇,均将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发展,X个贫困村依托金银花产业脱贫。 二、主要做法与体会 (一)抓规划引导。“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振兴中药材产业,将中药材纳入全市十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之一。统筹做好总体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区县整合涉农资金,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及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中药材商品化基地建设、初加工、仓储设施建设等,提高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 (二)抓布局优化。根据《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实施方案》,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X个区县作为道地与优势优质药材重点发展区县。初步建成了现代优质药材、绿色道地药材、大品种道地药材三大产业带,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市总规模的X%以上。 (三)抓良种繁育。在不同区域、不同海拔,分步建设中药

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工作报告

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工作报告 道地药材有藏红花和地龙两种,只有前者有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推进藏红花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企业和农民效益明显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藏红花生产基地基本情况 (一)藏红花简介 藏红花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国际上公认的顶级香料,原产伊朗(古称波斯)、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地,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我国,故也称藏红花、番红花。我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藏红花良种,X年市药材公司从日本引进藏红花球茎并种植成功,拉开了国内种植藏红花的序幕。 藏红花生产基地面积X.X亩,产量X.X吨。以市药材公司为主,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带动合作社和农户种植。地产藏红花色泽更为光亮,花丝更长、指标成分含量基本稳定于X%,远高于药典所要求,对比国外进口产品也具有很大优势。虽然与伊朗、西班牙等国家相比产量仍较低,但产量明显高于国内其他产区,品质方面也占明显优势。 (二)主要做法 1、坚持标准化生产,加快产业化发展 本市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公司+示范种植区+农户+科研”

的基地运作模式。近年来市药材公司先后承担了本市藏红花种植及加工、花丝统购、农户技术辅导等一系列科研及推广工作,提供对下属收购站及示范农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并监管其标准化生产。市药材公司先后在建立标准化种植加工示范基地X亩,标准化栽培房X平米,基地配备完善的机械化种植设备、烘干设备及仓库设施,作为藏红花生产质量管理的示范区,并且是小球茎的复壮繁育区,承担着栽培、加工技术的试验、新技术推广、示范等研究任务,同时负责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等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全市各生产基地整体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在提升藏红花产业能级的同时,通过国内销售、出口到日本及欧美国家,效益良好,农户每亩收益净增X万元左右,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2、加强品牌打造,拓宽销售领域 市药材公司依托崇明基地的优质西红花花丝,开发了系列西红花产品,品牌多品规运作模式,分别覆盖了大健康领域、医疗领域、化妆品等领域,已开发出藏红花面膜、藏红花眼贴膜、冷敷贴、藏红花饮料、微量元素水等多种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销售。X年预计实现藏红花及其衍生品销售金额X.X亿元。各生产企业一方面稳定发展传统的医院、药材公司销售渠道,另一方面采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模式拓宽销售领域,形成了“基地+仓储+医院+新零售”“微店”“微商”等新型销售模式。 3、加强科研投入,提升科技支撑

道地中药材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道地中药材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XX市复杂的地形地貌及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的中藏药种质资源,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按照传统大宗道地中药材向道地优生区域集中的原则,指导主产县区科学规划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和品种结构,着力提高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建设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加快中药材产业提质控量增效,促进了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现有中药资源X种,X个重点品种中有X种,人工种植(养殖)的中药材品种X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X余种,道地药材X余种。据业务统计,X年,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约X万亩,产量预计为X 万吨。 一、主要做法 (一)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助推产业有序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实施方案》《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指导意见、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

(二)加强道地中药材良繁体系建设,提高种子种苗繁供比例。为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以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甘草、柴胡、板蓝根、枸杞、黄芩、款冬花等为重点,依托中药材示范园区,开展新品种系统选育、引种筛选、野生资源栽培和驯化研究。科研院校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制订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等质量和技术检验标准。根据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今年在中药材主产区已建成优质种子繁育基地X.X万亩、种苗繁育基地X万亩,道地药材良种普及率达到X%以上,种子种苗集中繁育供应比例达到X%。通过提高种子种苗质量和集约化繁供比例,确保药源基地稳定,产品安全优质。 (三)示范推广集成技术,推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出台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统筹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以提高中药材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目标,以示范点创建、推广适用于各类道地药材生产、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控等高效实用不同型号的农机具,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为主线,加大种、收等薄弱环节关键技术的调查研究和验证示范,加强技术路线、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和服务方式示范研究。将中药材种、收农机纳入购置补贴,降低补贴门槛,调动了主产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民购机的积极性,提升了道地药材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助推了中药材机械化水平发展。

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一、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推进措施及成效 进入X年以来,XX市充分发挥中药材喜贫瘠耐干旱、不与粮食作物争地且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优势,准确把握我市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和长处、短板和弱项及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为抓手,多措并举,聚焦重点区域,围绕重点品种,打造重点项目,推进延链扩链强链,促进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发展面积基本稳定在年初计划的X万亩,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标准化生产得到有力推进,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豫产道地药材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药农增收致富、产业健康发展。主要推进措施及成效如下: 一是科学编制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起草了《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今年以来下达财政资金,支持X个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还成功创建了怀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一年来,全市加大了对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提升了野生资源抚育驯化水平。依托

科研院校,按照发掘一批优异种质资源、提纯复壮一批地方特色品种、选育一批高产优质突破性品种、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的思路,推进道地药材良种选育及繁育。目前,已选育并通过鉴定豫产道地药材新品种X个,建设、评定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X个。 四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制定完善道地药材标准框架,建立健全生产技术、产地初加工、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并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开展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水资源集约利用等,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实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目标。X年评定、建设了X个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了全市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五是广泛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在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技术服务模式,一方面每月在中药材核心产区,最少组织一次由当地主管部门、龙头企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和药农广泛参与的座谈活动,以解决药材生产中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对各地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及时开展送技术到田间地头活动,解决中药材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六是着力打造道地药材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展会,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开展豫产道地药材宣传推介,扩大我市道地药材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认可度。鼓励各地开展中药材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创建,并协助开展

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XX市中药材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共有药用资源X种。X年,全市上下形成合力,以“道地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为重点,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X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总产值X.X亿元,中药材产业为X万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医药健康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我市作为道地药材优势产区,高度重视道地药材的保护和发展,目前种植面积达X.X万亩,总产量为X.X万吨,总产值X.X亿元;“新浙八味”种植面积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总产值达X.X亿元。 中药材已成为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强省建设和农民致富最具亮点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为中医药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围绕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道地药材传承发展,我市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实施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中药材产业集聚发展。制订《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种植业五园创建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的实施意见》等规划意见,大力培育等道地优势产区,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引导推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积极组织实施《道地药材优势

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项目,项目总投资X.X亿元,财政资金X.X 亿元,以中药材特色强镇为“核心”,辐射带动产业带合力发展,创建一批高质量“道地药园”、中药材“三无一全”品牌基地,其中“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X个,建设改造提升中药材规范化基地X亩,推广生态化技术示范面积X亩,设置项目资金X万元,财政资金X万元,自筹资金X万元。全市已建成X个“道地药园”示范基地,示范面积X.X万亩;创建了X个以上中药材特色农业强镇,培育了中药材市场等,建设了一批产业集聚区,建成了X多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中药材“三品”认证基地面积达X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X%。 二、加强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市重视野生道地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全力保障道地药材有序开发利用。加强资源评价与保护利用,抢救并保育了X种野生资源,并将其列入XX市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目前,全市各地共建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X多个,总面积约X多亩,保存资源X多份。X年创建“药用植物园”,项目总投资X.X亿元,规划面积X多亩,是集中药资源保护、中医药文化科普、产学研基地的生态类型的药植园。此外,我市开展中药材品种审(认)工作,X个中药材品种通过我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其中品种达X个,占全部审(认)定品种的X.X%。建立了一批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良种平均增产X-X%,从源头上保障中

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

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 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部署要求,以“绿色生产、质量优先、集群发展、促农增收”为目标,以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突出道地特色,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标准体系,培育新型主体,不断擦亮中药材金字招牌,加快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市中药材资源X种,其中药用植物X种,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X%。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有序扩大,种植面积达到X万亩,种植品种X个,其中金银花、丹参、西洋参等X个品种种植面积过万亩,X个品种面积在千亩以上,全市中药材总产值超过X亿元。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产值均比X年翻了一番。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成立了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在此框架下,印发实施了《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了我市“十四五”时期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通过持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生产服务体系,构建质量管理链条,开展品牌创建培育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全市中药材产业加快向生产规模化、服务体系化、链条完整

化、融合深度化转型。 (二)强化项目带动。自X年开始,我市连续三年将金银花、西洋参、丹参、牡丹皮、芍药等品种的生产基地建设列入农业高效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累计安排财政资金X亿元支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先后建设了金银花、丹参、西洋参、玫瑰、黄芩、牡丹皮、芍药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园X个,建设千亩以上规模标准化药材生产基地(园区)X余个,百亩以上规模X余个,基本达到基础设施完备,通行条件便利,土质肥沃、能排能灌的建设标准。同时,积极将道地药材列入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补贴范围,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优化区域布局。按照“重点品种,道地栽培”的原则,大力培育中药材优势区,推动道地品种成带连片发展,小宗品种遍地开花种植。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四大道地药材种植区。重点推广山地丘陵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着力打造金银花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山楂、丹参、黄精等优势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区,推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 (四)加强科技支撑。以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为导向,大力推广中药材生产先进适用性技术,累计遴选发布了中药材农业主推技术X项。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组织起草制定地方标准X项,发布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X项。积极构建中药材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体系,成功推广了“丹参-谷子”间作绿色生产模式、金银花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模式、西洋参化肥减施增效等一系列技术模式,研发了中药材专用绿色菌渣肥料,为中药材产业实现高质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报告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报告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扎实推进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为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夯实物质基础。 一、中药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近年来中药材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X万亩,年产量X万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品种资源丰富,道地品种众多。资源达X多种,约占全国X%。传统种植的主要品种X种,化橘红、陈皮、春砂仁、巴戟天、何首乌、霍香等道地药材声名远扬。二是种植范围,区域集聚明显。我市是多种传统中药材的道地产区,面积约占全市X%。三是龙头带动力强,组织化程度高。在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积极参与和带动下,中药农业呈现基地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态势。化橘红种植面积X万亩,千亩以上种植规模的企业有X家,种植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X%,其中X家企业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四是品牌效应好,助农增收明显。全市中药材亩产值平均超X元,有力带动农民增收。如陈皮X年总产值达X亿元,陈皮公共品牌总价值突破X亿元,带动全区X万人就业,农民直接收益超X亿元。 二、抓好“六个加强”,推进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和“三品一标”行动开展

(一)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建设X亩标准化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肥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一套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进行技术展示示范和推,带动产业发展。建立X亩以上的化橘红、陈皮、肉桂和何首乌种苗繁育基地各X个,分别建立X个千亩以上化橘红、陈皮、肉桂和何首乌标准示范园。组织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基地、中药材产业化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分别认定了X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X个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基地、X个中药材产业化技术支撑服务平台。 (二)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村镇建设。围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春砂仁、化橘红、沉香产业园等X个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产业园财政扶持X万元。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建设省级现代特色中药试验区。大力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支持X个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X个、专业村X个、专业镇X个。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了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 (三)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圃X个、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园X个,加强对陈皮、阳春砂、化橘红等道地药材的保护。支持新品种选育,选育、审定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绞股蓝等品种X多个,优化了品种结构,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推进情况。XX地域辽阔,生态环境质量高,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地貌复杂,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质量优、药性好,具有一定道地性和稀缺性,具备大规模产业开发基础。据农情调度,X年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X万亩,预计产量X.X万吨。 (二)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推进情况。为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关于实施“三品一标”行动方案的要求,立即组织各地申报,从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支持政策等五个方面开展遴选。 二、推进道地药材基地建设的主要经验做法 近年来,各地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种植,加强野生中草药资源普查保护、驯化工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种植模式,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一)优化区域布局,奠定基地建设基础。根据《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结合我市中药材种植生产实际,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积极引导我市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的中药材扩大生产面积,次宜生产区逐步退出中药材种植,进一步促进道地药材向优势产区集中。持续推动我市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结合,在提高当地农民种植收益

的同时,助力道地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资源普查,推进野生药材驯化。我市建立了高原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高原药用植物标本馆、紫草种源繁育基地和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在占地X亩的种质资源圃内,驯化繁育了X多种昭苏本地中草药,对药用价值较高的物种进行生态、生境、物候期、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建立药用植物生物信息库具有重要意义。 (三)抓好服务指导,推进中药材绿色发展。针对道地药材生产管理中存在的栽培管理技术不足,违规滥用化肥农药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XX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线上、线下、发放技术手册等,加强中草药生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流通技术人员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大农药、化肥监管力度,开展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提升药材品质。 (四)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药材种植水平。今年,我市加强新品种引进、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示范等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建设X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道地药材野生驯化、民族药材试验种植和外地药材本地试种“三大技术攻关”,引进试验X 种特色中药材,引进各类种植机械X台,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改装、调试,加快全程机械化步伐。 (五)丰富种植模式,助力药农增产增收。今年我市在充分考虑当地多年生中草药前期收益少,对种植户资金压力大,造成中草药种植推进缓慢的情况。开展了X亩“小茴香-柴胡”套种技术规模化种植示范,X亩“红花-黄芩”“高粱-防风”等X项“粮药”“草药”“药药”套种技术试验,旨在通过套种技术的应用,提高

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

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 近年来,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我市中药材产业实现了由盲目迅速扩张向有序平稳高质量发展转变。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X万亩左右,经济效益逐年提升。现将全市中药材产业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做好政策引导,加强道地药材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先后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我市高质量发展道地药材的总原则,并提出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等。同时,按照《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要求,积极组织中药材生产重点县加强道地药材及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了龙胆草、人参、石柱参等生产基地,通过加强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全市道地药材发展。目前全市有人参生产基地约X万亩、龙胆草生产基地约X.X万亩。 (二)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 依据资源禀赋,我市不断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培育两大道地药材产区。其中,道地药材产区规模占全市X%以上,已初具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在战略定位上,重点发展道地药材的种植及部分初加工、少量精深加工,拥有多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一体的药材生产企业。兼顾种植与药材的精深加工,已被评定为人参产业集群。 (三)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增强产业技术支撑

多年来,我市通过联合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培训、布局科研攻关、加强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全市重点推广了一批道地药材绿色生产技术及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攻克了一批中药生产关键技术、建设了一批产地环境在线监测点等。同时,加强线上、线下媒体宣传,做好先进技术的宣传推广,全面提升我市中药材产品质量,确保产业保持高质量发展。 (四)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 近年来,我市加快了对“药食同源”类中药材的应用研究,努力拓展道地药材应用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同时,加快以中药材文化和中医药康养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建设,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公司从野山参基地入手,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文化资源,开展了研学科普、休闲度假、中医保健、中医康复、健康养老等森林康养项目,已打造出拥有完整的吃、住、行、游、娱、购体系的森林公园。X年该公园被评为首批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目前,年接待游客量X万人次,年度销售额达到X万元。 二、存在问题 1.缺少政策与资金支持。与传统粮油作物相比,我市中药材产业经济效益更高、产业链条更长,但缺少政策与专项资金的引导与支持,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基地的排水、灌溉及水电路系统配套不完善,冷链配套不到位,生产、采收和初加工环节薄弱,影响产业快速发展。 2.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仍需不断提高。当前,我市中药材产业生产中管理不精细,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生产水平低等问题

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

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种类不断增加,种植面积和效益明显提高,中药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X年末,中药材种植面积约X万亩,种植主要品种达X多种,产值近X亿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槟榔、益智等大宗药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X%以上;牛大力、海巴戟、忧遁草、丁香、假砂仁、糯米香、肉豆蔻等药食同源或药香两用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极具开发潜力。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责任分工。印发了《促进中医药种植和初加工传承创新发展的八条措施》强化落实举措;研究制定了地方标准《槟榔》、印发《槟榔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槟榔质量监管;同时,印发了《益智产业发展规划》《种植管理指导意见》等指导意见和规划,进一步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发展。 (二)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支持。X-X年全市共安排财政资金约X.X亿元支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省财政共安排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X.X亿元支持包括中药材在内的医

药产业发展。二是创新保险产品,提供保险保障。我市创新推行适用于槟榔、藿香、沉香等中药材的地方特色险种,推动保险公司在提供保障自然灾害的种养殖保险的同时,鼓励保险公司探索槟榔价格保险、适用于沉香的珍贵树木综合保险等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X年至X年X月,保险公司开办的涉及中药材相关保险仅槟榔价格保险落地,槟榔价格保险保费收入总计X.X万元,投保户数总计X户,保额X万元,未产生赔付。X年以来,辖内银行业累计为中药材行业发放贷款X.X亿元。 (三)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一是印发《关于开展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活动的通知》,指导各中药材种植基地做好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申报和创建工作。今年评定X家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其中X家为中药材生产示范园。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评定X家省级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二是安排资金X万元建设道地药材标准化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示范面积X 亩以上。项目将形成一套益智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模式,辐射带动更大范围益智标准化生产。三是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的评选工作,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技术规程制定,促进中药材标准化体系建设。我市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药材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攻关研究。已完成白木香、胆木、益智、裸花紫珠等品种规范化生产规程的制定,确定白木香栽培技术规程、益智种苗繁育技术规程为XX市地方标准,在儋州、五指山、定安、临高等地开展规范化基地建设,推广益智林下种植的野生抚育技术,辐射带动建立抚育基地达X亩以

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推进情况报告

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推进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以中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中药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中药材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着力规划引领,优化区域布局。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建设特色药材优势种植区,培育中药材产业集群,将重点县扩充到X个,支持更多有基础、有意愿的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制定印发了《中药产业工作要点》,推动实施科技能力提升、实施规范化基地建设、实施产业化水平提升、实施品牌市场培育四大工程。今年预计全市中药材面积达X.X万亩,产量X.X万吨,产值X.X亿元。 (二)着力园区建设,提升标准化水平。以园区建设为引领,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巩固提升GAP认证基地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品种从规范化种植、生产及其产品加工等关键环节标准的推广应用,推动健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标准化生产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中药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可控。

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中药现代农业园区X个,认定星级现代农业园区X个,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园区梯次发展体系。 (三)着力良繁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建设中药材资源圃以及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布局建设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中药材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基地;市级中药材良种繁殖基地;培育中药材种子种苗繁殖企业X个,实现X个重点中药材品种良种繁殖规范化,进一步丰富我市中药材品种类型和提升优质种子种苗供应能力。今年,财政下达X万元,支持建设中药材种子示范试验基地重点县,主要用于优势地方品种资源育种创新、现代化优势种业基地和开发利用、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 (四)着力科技支撑,推动品质提升。推动建设中药材“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依托中药材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团队和XX 市道地药材科技创新团队,集成组装适宜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中药材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立中药材品种推广服务体系,集成推广“一控两减三基本”绿色生产技术,开展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全市共建成技术集成示范基地X个,累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种植户超X人次,示范推动药材优质、绿色、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辐射面积超X万亩。开展川芎种床精细整备、川芎苓种高效栽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省农机研究院开展麦冬收获机、农产品冷藏库智能管理及数字化装备技术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报告

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报告 近年来,按照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总体部署,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突出道地品种,建基地、提质量、创品牌、促增收,扎实推进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全面促进我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现将我市推进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效显著 (一)“两带三区”建设成效显著。立足于我市资源禀赋,充分考虑道地药材生长习性和种植基础,加快扩大山区丘陵和坝上高原地区种植规模,稳定平原地区种植面积,着力构建“两带三区”优势区域布局。X年全市中药材面积X.X万亩,增X.X%;总产量X.X万吨,同比增X.X%。全市优势产区种植规模约X万亩,占中药材总面积的X%。成为最大的金银花、酸枣仁、杏仁、桔梗和栝楼单品生产集散地,酸枣仁、天花粉、王不留行、金银花、祁紫菀和杏仁产量占总量的X%,北柴胡、北苍术等产量占的X/X。 (二)良种繁育能力快速提升。以连翘、酸枣、北苍术为重点,大力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全市共建成X亩以上的良种繁育基地X个,总面积X亩,良种繁育能力和供给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已有X亩良种繁育基地和种植资源圃基础上,今年新投资X多万元,增加智能化设施设备,基地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建成X

亩杜仲、黄芩、栝楼等品种“精准药源”繁育基地。选育出高含量、高出仁率的酸枣优良品种静心X号,新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X亩,繁育优质种苗X万株。全市认证酸枣品种已达X个,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借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北柴胡、桔梗、黄精良繁基地X亩,北苍术机械化、标准化育苗基地X 亩。 (三)产品品质得到稳步提高。在率先成立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每年安排X万元资金支持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中药材地方标准数量居首位,基本形成了涵盖全市大宗中药材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和林药间作等全链条的标准体系。各地加强宣传培训,狠抓标准实施,引导推动中药材生产加工从无标向有标转变,产品品质显著提升。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品种统一、质量稳定的“精准药材”,力求解决中药材质量不均不稳和优质不优价难题。 (四)品牌影响力增强。各县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深入挖掘中药传统文化,不断植入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发展等现代要素,强化道地药材的地域品牌意识,X个产品注册地理标志登记。同时,大力推动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取得积极成效,其中金银花、山楂和酸枣等X个入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中药材领域位居前列。酸枣仁、艾草等X个入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市注册中药材商标X个,名牌产品达到X个,X个品牌在中医药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 (五)质量控制体系更加完善。从X年开始,研究开发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成中药材全产业链大数

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漠北市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紧紧围绕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升中药材道地性为目标,积极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抓龙头、带基地、促产业、求突破,努力推进道地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中药材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现将我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培优品种,产区优势日益凸显。针对优势品种和优势产区,加快选育一批道地性强、药效明显的品种,重点对七叶一枝花、盘贝、桃儿七、铁棒锤、秦艽等漠北市特有、野生中药材品种进行了人工引种、驯化、繁殖和栽培,扎实开展乌拉尔草品种保护,筛选更新漠北市红花品种,积极培育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道地品种,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带,初步建立了以菟丝子,银柴胡,小茴香,柴胡、秦艽,山桃、山杏、黄芪以及红花、芍药为主的优势中药材产区。 (二)提升品质,产品溢价能力不断增强。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生态种植和林下种植模式,集成示范规范化种植、绿色防控和机械化生产等一批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在漠北市XX家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数据平台优势,加强中药材生产、收获、仓储、加工和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监测,强化产地溯源二

维码等标识管理,做到源头监督、过程控制,全面做好中药材产品全程质量追溯工作,有效提高中药材产品质量。 (三)培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通过农产品推介会、博览会等活动,加大对黄芪、秦艽,银柴胡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宣传和推介力度,深入挖掘我区特有药材在国内市场的品牌优势,针对重点优势品种和优势产区,积极创建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道地药材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全市XX 家中药材企业参加中国小康优选品牌推荐活动,进一步扩大漠北市品牌的影响力。 (四)规范标准,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道地药材品质特点,重点开展仿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生态种植模式、栽培综合技术集成创新科技攻关和研究,制定银柴胡、黄芪、黄芩、大黄、柴胡、秦艽等栽培技术规程,开发黄芪、黄芩“双膜覆盖”种植技术,推广甘草直播和育苗移栽栽培模式,引进了新疆甘草穴播覆膜种植新技术,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生产经营模式,示范推广了种子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病虫害杂草防治、机械化种植及采挖等一批关键技术,带动农民按标生产、规范管理,推进道地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 二、主要做法 (一)重引导聚合力,助推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组织动员农业农村、中医药管理、科技、工信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推进我区中药材产

中药材“三品一标”工作报告

中药材三品一标工作报告 当前农业发展已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发展转变。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对推动中药材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肃围绕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目标,加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有力地推动了中药材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成效 甘肃是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典型代表区域和资源优势突出的“天然药库”,中药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数据,全区药用植物资源约XXX种,其中,重点药用植物资源约XXX种,占全国重点药用植物调查品种的XX.X%。近年来,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快速增长,XXXX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XXX.X万亩,其中:菟丝子、银柴胡、黄芪等中药材XXX.X万亩,菟丝子、银柴胡、黄芪等中药材产量XX.XX万吨、枸杞产量XX.X万吨,总产值XX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X.X%以上。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道中药材种植带。甘草、黄芪、秦艽、银柴胡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认证,盐池甘草获批为国家驰名商标。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发展。制定了《甘肃

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推进方案》,建设药用植物园X个、中药材研究所X个、优势地道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X个、中药材产业园区X 个,中药材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个。投入经费XXXX多万元,组织实施中医药类科技计划项目XX项,以补助、风险补偿、科技创业引导等方式给与支持,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强化规范建设,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围绕突出道地药材特色和产品特性,建设了甘草、银柴胡、黄芪、小茴香、柴胡、秦艽、党参、菟丝子等X大科技示范基地和XX个中药材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民按标生产、规范管理,推进道地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有效提升中药材质量。 三是强化种质资源保护,注重品种优化培育。建设沙旱生药用植物园和药用植物园,保存麻黄、银柴胡、远志等沙旱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XX份,保存国内不同地理区域的甘草等种质材料XX 余份,保存了优质、特有、新种、新分布、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XXX种以上。制定甘草、银柴胡、黄芪等栽培技术规程X项,开发黄芪、黄芩“双膜覆盖”种植技术,筛选更新甘肃红花品种,提升中药材科技生产水平。 四是强化科技服务,提高生产水平。成立中药材产业指导组、技术服务专家组和协会,加强对成果转化、设施农业用地等科技政策解读培训。以重点企业、重点示范户及建档立卡农户为对象,

道地药材生产情况工作报告

道地药材生产情况工作报告 X市属于华北道地药材产区之一,中药资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京药”、“国药”的美誉。X年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到X年,中医药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五种资源”发展更加协调,对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升。并制定《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医药条列》等文件,指导中医药产业发展。 X市中药材种植主要包括大宗药材和特色科普类中药材两大类。大宗药材方面,主要以种植黄芩、苍术、紫苏等为主,依靠一产收入,带动农户增收;特色中药材方面,以科普宣传、康养旅游为目标,开展药食同源类和药赏兼用型中药材引种,普及康养生活新理念。通过产业融合,打造“中药+康养+旅游”多功能融合的旅游园区,提高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 一、中药材产业种植现状 (一)种植区域。截止到X年底,X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约为X.X万亩,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种植面积分别为X.X万亩、X.X万亩、X.X万亩、X.X万亩和X.X万亩,其他区有零星种植。 (二)药材种类。X年,X市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的依然是道地药材黄芩,全市黄芩种植总面积约X.X万亩,占全市中药材总面积的X.X%。种植面积在X亩以上的其他中药材主要有射干、玫瑰、苍术、金银花、菊花等。 二、X市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情况 (一)主要做法

X市道地药材主要包括黄芩、北柴胡、北沙参、知母、半夏、北苍术、防风、甘草、桔梗、丹参等。其中以黄芩种植面积最大,其余道地药材以野生分布种类为主,人工种植面积较小。 1.提倡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以不与粮争地为前提,在荒坡林地布局种植道地药材黄芩,推广山地中药材、林下中药材种植等生态种植模式。全市黄芩种植面积X.X万亩,产值约X.X亿元。形成了道地黄芩种植基地,除了一产产出之外,陆续形成了黄芩茶等特色产品。 2.提升中药材生态景观功能。以生态景观提升、风沙源治理为目标,利用道地药材黄芩多年采收的特点,可在冬季有效实现裸露地覆盖,覆盖率达到X%以上。黄芩种植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给当地及周边人们带来了新的休养生息场所,提升旅游环境景观效果,生态效益显著。 3.促进中药材产业三产融合。拓宽休闲农业渠道,在当地举办“黄芩节”等系列活动,吸引市民前来采摘体验、旅游观光,昔日的荒山荒坡通过种植黄芩开辟了新的农旅模式。以黄芩基地为依托,引进企业建立黄芩农业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多级联动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二)取得的成效 1.道地药材一产收益显著。黄芩、苍术等大宗道地药材近几年在销售价格上保持稳定上涨,尤其是苍术价格持续上涨,苍术和黄芩了有根部药材采收的收益外,还可以采收种子,获得部分收益。据统计,种植的苍术亩效益可达到X万余元,黄芩亩效益

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报告

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报告 近年来,通过强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技术推广和服务培训等,全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基地建设规模稳步增长,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全市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现将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新品种选育 围绕我市道地药材,依托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积极开展种子资源收集整理、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选育。建立了黄芪、党参原生境保护区以及党参、黄芪、连翘、远志、柴胡等种质资源圃,组建了连翘、黄芪和远志品种选育专家团队,启动了中药材新品种认定。 (二)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 建立健全中药材生产标准体系,今年立项制定了党参、黄芪和黄芩等X个生产技术规程,累计制定了中药材良种繁育、种植和初加工等地方标准超X项。充分发挥市、县专家技术服务队伍和中药材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推广了连翘、黄芪野生抚育技术、参仿野生栽培技术以及远志标准化集成技术等,大力开展林药间作、粮药间作、果药间作等种植模式。开展职业学历教育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中药材产业

发展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还面向全市中药材技术人员和药农印发了《主要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制定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同时,强化对基地的巡查和指导,对种子种源、农资农药、采收加工等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确保生产的中药材优质、安全、有效。 (三)大力培育经营主体 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逐步培育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生产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共建标准化示范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等多种模式,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推进中药材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生产转变。 (四)强化政策资金支持 我们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我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和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的新兴特色产业集群来抓,做好顶层设计,纳入《“十四五”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和《“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了今后发展思路和目标。 从中医药强省项目资金中列出X万元,支持建设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X.X万亩和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X亩。有关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报告

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报告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但道地药材资源无序开发、品种创新不足、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影响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加快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对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化中药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药材是我市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条长、业态多、跨度大等特点,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为实现由资源大省到中药材产业强省的跨越,推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一、基地建设做法 (一)高位推动,助力产业发展 1、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 X年,认定了X个县(市)为第一批XX市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X年、X年又前后认定第二批、第三批,目前共有X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增种植面积、培育湘产道地药材、促进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2、规划引领,政策支撑 —— 1

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划,全市上下按照“六个一”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有望X年实现千亿目标。 (二)项目、技术支撑,促进基地建设 1、产业集群建设 X年,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以湘莲、玉竹、山银花、黄精、博落回、枳壳等“品种和栀子为重点,选择X个优势县(市、区)具体实施建设。建设重点包括“生产功能区”等六大功能区,“种质资源与种植基地建设”等六大环节。 2、专业技术团队组建 先后成立XX市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XX市中药材专家指导组等专业技术团队。体系以“课题来源于实际,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原则,对接XX市千亿中药材产业科技需求,以“需求”为核心,抓“实效”为关键,把“落地”当考核,提倡“一个产业技术体系一个重点,一个岗位专家一个主攻项目,一个实验站一个试验示范及成果展示基地”,致力服务于一线,服务于产业。专家指导组工作着眼于产业经济,进行产业指导和抗灾救灾服务,组织开展产业调研工作,研究产业发展战略,引导一线生产并承担做好产业参谋的任务。 (三)标准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