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各地道地药材简介

各地道地药材简介

各地道地药材简介

各地道地药材简介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药标准化的概念,是指一定的中药品种在特定生态条件(如环境、气候)、独特的栽培和炮制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较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道地药材”的“15大产区”和“十大产区”

一般我国把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分成:关药、北药、怀药、浙药、淮药、南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海药、秦药、藏药、蒙药、维药等15个产区。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

关药地区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

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

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

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

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

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

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主要北药主要包括山楂、党参、北沙参、知母、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

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

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

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

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

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即“浙药+东海海域的海药”,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

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

江南药即“淮药+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

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

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

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

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

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

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

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六、川药产区

川药指四川、重庆所产道地药材。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纯熟,所产药材近千种,居全国第一位。

川产珍稀名贵药材有麝香、冬虫夏草、川黄连、川贝母、石斛、熊胆、天麻等。

大宗川产道地药材有川麦冬、川泽泻、川白芍、川白芷、川牛膝、川郁金、川黄柏、川芎、附子、川木香、川大黄、川枳壳、川杜仲、川厚朴、巴豆、使君子、明党参等。

道地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如:

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岷江流域的姜和郁金;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白芷;

中江的白芍;合川的使君子、补骨脂;汉源的花椒、川牛膝等,都是国内外著名的中药材。

川附子加工成的附片,张大均匀,油润光泽;

川郁金个大、皮细、体重、色鲜黄;

川芎饱满坚实、油性足、香气浓烈;

白芍肥壮、质坚、粉性足、内心色内、称“银心白芍”;

麦冬皮细、色白、油润;

红花色泽鲜艳,味香油润;

枳壳青皮白口;

七、云、贵药产区

即“云药+贵药”,包括云南、贵州所产的药材。

云药包括滇南和滇北所产的道地药材。

滇南为我国少有的静风区,出产诃子、槟榔、儿茶等;

滇北出产云茯苓、云木香、冬虫夏草等;

处于滇南、滇北之间的文山、思茅地区以盛产三七并闻名于世,

此外尚有云黄连、云当归、云龙胆、天麻等。

云南的雅连、云连占全国产量的绝大部分;

云苓体重坚实,个大圆滑、不破裂;

天麻体重、质坚、色黄色、半透明;

半夏个圆、色白似珠,称“地珠半夏”。

本地区特产野生药材有穿山甲、蛤蚧、金钱白花蛇,红豆蔻、广防已、木鳖子、鸡血藤、广豆根、巴豆、骨碎补等。

贵药是以贵州为主产地的道地药材。

贵药多生长在地形崎岖的高原、山岭、河谷、丘陵和盆地,尤以苗岭、梵净山、大娄山区为多,本地出产的著名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天冬、吴茱萸、雄黄、朱砂等。

白芷富粉质,断面有菊花心。

八、广药产区

即“广药+南海海域的海药”,广药系指广东、广西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出产的道地药材。

海南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的主产区,合称为“四大南药”。

桂南一带出产的道地药材有鸡血藤、山豆根、肉桂、石斛、广金钱草、桂莪术、三七、穿山甲等;

珠江流域出产著名的广藿香、高良姜、广防已、化橘红等;

广东砂仁年产量占全国80%,阳春砂仁,量大质优;

广藿香年产量占全国92%,石牌藿香主茎矮,叶大柔软,气清香;

化州橘红历史上曾列为贡品,加工品分为正毛橘红片(成熟果皮),橘红花(花),橘红胎(幼果);

广东新会的广陈皮,德庆的何首乌,广西防城的肉桂、三七和蛤蚧都是著名道地药材。

台湾的樟脑曾垄断世界市场。

九、西药产区

西药是指“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及内蒙西部所产的道地药材。即“秦药+蒙药+维药”。

著名的“秦药”(秦皮、秦归、秦艽等),名贵的西牛黄等产于这里。

甘肃主产当归、大黄、党参;

宁夏主产枸杞子、甘草、黄花;

青海盛产麝香、马鹿茸、川贝母、冬虫夏草、肉苁蓉;

新疆盛产甘草、紫草、阿魏、麻黄、大黄、肉苁蓉、马鹿茸等。

陕西也是当归、党参的重要产地。

内蒙古南部是黄芪的商品基地,黄芪身干、条粗长,表面皱纹少,质坚而绵,粉足味甜,年收购量占全国80%以上;

“多伦赤芍”条粗长,糟皮粉渣;

呼伦贝尔草原了防风密集,为草原优势种,称“关防风”和“小蒿子防风”。

甘草、麻黄、肉苁蓉、锁阳、新疆紫草、伊贝母等为本地区大宗道地药材。

其中甘草年收购量占全国90%。麻黄年收购量占全国第二位。

十、藏药产区

藏药指青藏高原所产道地药材。

本区野生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有川贝母、冬虫夏草、麝香、鹿茸、熊胆、牛黄、胡黄连、大黄、天麻、秦艽、羌活、雪上一枝蒿、甘松等。

其中甘松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6%,大黄、冬虫夏草野生蕴藏量占全国80%,麝香、鹿茸资源占全国60%。

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习称“四大藏药”。

冬虫夏草产于四川阿坝、松潘、青海玉树、果洛、西藏那曲、昌都等地,尤以生长在海拔4500m以上西藏那曲地区的为虫草中的佳品。

雪莲花为西藏东北部海拔3500~5000m雪域的天然纯净野生产品,品质优良、功效卓著。

炉贝母产于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西藏那曲等地。

西红花原产于西班牙、法国等国(过去西班牙产品由西藏入境),又称“西藏红花”、“藏红花”。

除此之外,本地有很多高原特有的藏药品种如雪灵芝、西藏狼牙刺、洪连、小叶连、绵参、藏茵陈等。

道地药材歌诀

(川药)

川连附冬丹姜郁,黄夏麻椒柏朴钱,

五倍冬虫银耳麝,川药四川重庆寻;

(广药)

广药东西同海南,砂槟肉桂苏益穿,

戟良茴椒马钱萝,陈蒿斛钩蛤花蛇; 珍珠地龙海龙马; (怀药)

怀药河南膝地黄,山药天花栝楼菊,芷辛金银红山萸。(云药)

云药三七木重楼,诃草儿茶和茯萝;

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工作报告

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工作报告 道地药材有藏红花和地龙两种,只有前者有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推进藏红花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企业和农民效益明显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藏红花生产基地基本情况 (一)藏红花简介 藏红花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国际上公认的顶级香料,原产伊朗(古称波斯)、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地,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我国,故也称藏红花、番红花。我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藏红花良种,X年市药材公司从日本引进藏红花球茎并种植成功,拉开了国内种植藏红花的序幕。 藏红花生产基地面积X.X亩,产量X.X吨。以市药材公司为主,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带动合作社和农户种植。地产藏红花色泽更为光亮,花丝更长、指标成分含量基本稳定于X%,远高于药典所要求,对比国外进口产品也具有很大优势。虽然与伊朗、西班牙等国家相比产量仍较低,但产量明显高于国内其他产区,品质方面也占明显优势。 (二)主要做法 1、坚持标准化生产,加快产业化发展 本市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公司+示范种植区+农户+科研”

的基地运作模式。近年来市药材公司先后承担了本市藏红花种植及加工、花丝统购、农户技术辅导等一系列科研及推广工作,提供对下属收购站及示范农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并监管其标准化生产。市药材公司先后在建立标准化种植加工示范基地X亩,标准化栽培房X平米,基地配备完善的机械化种植设备、烘干设备及仓库设施,作为藏红花生产质量管理的示范区,并且是小球茎的复壮繁育区,承担着栽培、加工技术的试验、新技术推广、示范等研究任务,同时负责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等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全市各生产基地整体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在提升藏红花产业能级的同时,通过国内销售、出口到日本及欧美国家,效益良好,农户每亩收益净增X万元左右,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2、加强品牌打造,拓宽销售领域 市药材公司依托崇明基地的优质西红花花丝,开发了系列西红花产品,品牌多品规运作模式,分别覆盖了大健康领域、医疗领域、化妆品等领域,已开发出藏红花面膜、藏红花眼贴膜、冷敷贴、藏红花饮料、微量元素水等多种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销售。X年预计实现藏红花及其衍生品销售金额X.X亿元。各生产企业一方面稳定发展传统的医院、药材公司销售渠道,另一方面采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模式拓宽销售领域,形成了“基地+仓储+医院+新零售”“微店”“微商”等新型销售模式。 3、加强科研投入,提升科技支撑

道地药材百科

道地药材目录摘要这是中药学术语,道地药材是指特定的产地所出产的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生产与加工技术精良,优质高产的著名药材道地药材-简介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因而,道地药材报那些具有特定的产地,经过当地炮制加工,具有确切可靠治疗作用的药物。我国幅源辽阔,天然药物分布广泛,近年来,随着中药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药物已经能够人工栽培,并在许多地方推广。它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其一是指同种异地出产的药材,在质量上有明显差异,如人参、地黄、杜仲、当归等,产地不同药效差异很大,常把某地出产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而其他产地出产的则叫“非道地药材”;其二是指同一种药材国内外均有分布,但在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则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三是指原产其他国的药物流传入中国之后,经过发展,成为常用中药,这些药物在中国的某些或某一地区已经引种成功,如红花、木香等;其四是指经加工而形成的药品,其“道地”所在主要是指工艺上的考究;其次是指一些正品药物的代用品,这些代用品相对于“道地”的正品药物而言,就是“非道地”的药材了。道地药材-区别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因此,药物本身的质量,也即其治疗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异。如商品生药白头翁有16种以上不同植物来源,正品应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其根含有皂甙,有抑制阿米巴原虫作用,而属于石竹科及菊科的一些同名异物则均无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又如不同品种大黄的成分和泻下作用也有明显差异,掌叶、唐古特等正品大黄中,其有效成分蒽醌含量以结合状态为主,游离状态仅占小部分,这些种类的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而一些混杂品次大黄,如华北、天山等大黄,其蒽醌含见以游离状态稍高或接近结合状态,此等大黄的泻下作用很差。另外,如中国长白山的野山参,中国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其人参皂甙的含量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因而药理作用与临床疗效都有出入。产于浙江的贝母,叫浙贝母、大贝母或象贝母,长于清肺祛痰,适用于痰热蕴肺之;而产于四川的川贝母,长于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虚劳咳嗽。到目前为止,常常得到人们赞誉的道地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四川的黄连、附子,内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党参,河南怀庆的牛膝、地黄、山药、菊花,江苏的苍术,云南的茯苓、三七等。当然,道地药材毕竟数量有限,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来代替。道地药材-历史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强调了区分药材的产地、讲究道地的重要性。在《神农本草经》中所载的365种药材中,有不少从药名上就可以看出有道地色彩,如巴豆、巴戟天、蜀椒、蜀漆、蜀枣(山茱萸)、秦椒、秦皮、秦瓜、吴茱萸、、代赭石(山西代县一带)、戎盐等。巴、蜀、吴、秦、东阿、代州都是西周前后的古国名或古地名。《五十二病方》中的242种药材中,名称上反映出产地者有蜀菽、蜀椒等。《武威药方》(公元25~88年)中所载的66种药材中,就有秦艽、蜀椒、代赭石等具有产地、道地的中药。《内经》从理论上阐明了道地药材的含义,指出:“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论》中的方剂有112首,涉及的中药材80余种,其中记载的道地药材、蜀漆等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本草经集注》总结了前人的药学成就,进一步论述了“道地”的重要性:“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缘此故也。蜀药北药,虽有未来,亦复非精者。上党人参,殆不复售。华阴细辛,弃之如芥。”又云:“自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为性理,不及本邦。”该书中对40多种常用中药的道地性采用了“第一”、“最佳”、“最胜”、“为佳”、“为良”、“为胜”等词来描述。到了唐代,道地药材的概念更加强化了。《新修本草》对道地药材做了精辟的论述:“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该书对30余种中药的道地优劣进行了补充和订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特别强调药材的产地,指出:“用药必依土地”,这可能为后世正式专用“道地药材”的术语

唐栀子简介

——唐栀子 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卮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暴干。”“叶如兔耳,厚而深绿,春容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薄皮细子有须。”“入药用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桃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凡使须要如雀脑,并须长有九路赤色者为上。其大而长者,谓之伏尸卮子,入药无力。” 《中药栽培学》说,栀子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怕寒,喜砂壤土和黏质壤土,适生于低山丘陵疏林中。栀子原产于宛,南阳盆地三面环山,东部桐柏山余脉与盆地交接处的浅山丘陵及垄岗区域,山小坡缓,适宜栀子生长,且人工栽培栀子古已有之,久盛不衰。可见宛中栀子,唐河系原产和正宗。 唐栀子喜暖畏寒,耐旱怕淹,好酸恶碱,幼苗耐荫蔽,成株喜阳光,以微酸性夹砂棕壤为最佳生长土质。海拔高度130米~600米,相对高度10米~100米,唐栀子果实生长期比南方延长1个月以上,霜降时节采实,栀子药用成分积累和药用品质大大高于南方栀子,经检测主要药用成分栀子甙含量高达 6.96%,是国家药典规定指标的3.8倍,水分含量远远低于南方栀子。 经现代医学检测,栀子果实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红花素、藏红花酸、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山栀甙等丰富的药用成分。唐栀子药材呈倒卵形或椭圆形,个型圆大,色赤红,含水量低,药用成分含量高,为药用之上品。

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 Ellis又名黄栀子、山栀子,为茜草科植物,以果实入药。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是一味常用中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散淤、止血通便等功效。主治热病心烦、黄疸、肝炎、目赤、衄血、吐血、尿血、热毒疮疡等症,外治扭挫伤,淤血肿痛。焦栀凉血止血。栀子的根、茎、叶、花均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为兽医的常用药。 栀子的主要成分是含环烯醚萜苷类,如栀子苷(Gardeoside, jeminoidin)、去羟栀子苷(京尼平苷,Geniposide)、京尼平一1一龙胆双糖苷(Genipin一1一B—D—gentiobioside)和山栀苷(Shanzhi— side)及黄酮类栀子素(Gardenin)、果胶、鞣质、藏红花素(Cro— cin)、藏红花酸(Crocetin)等。其果实内含有5%~13%的栀子黄色色素,是一种具有着色力强、色泽鲜艳、色调自然柔和、耐光、耐热,稳定性好、溶解性强、无异味、无毒副作用、安全性能高等优点的天然色素,广泛用于食品、糖果、酒类、饮料、医药、日用化工、化妆品等行业,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天然食品添加剂。 栀子还是生产“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龙胆泻肝丸”“牛黄上清丸”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也是出口的传统商品,远销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栀子是湖南的道地药材,但长期以来,栀子的生产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药材大多来源于野生,多年来虽有一些小规模的栽培,但都缺乏科学管理,药材的内在质量得不到控制。因此,对栀子实施规范化生产意义十分重大。 栀子实施GAP的主要技术是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中药材GAP标准,栽培前进行栽培基地的生态环境、大气、水质、土壤和种子、种苗的确定;栽培过程中要制订、实施优良的栽培技术措施,如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并随时监控栀子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后适时监控其内在质量,确定适宜采收期,并对不同条件下生产的栀子作对比质量研究,为做栀子质量的指纹图谱作好资料准备。采收后完善其产地加工、包装、储藏、质量管理等技术。规范化栽培栀子的关键技术是要严格按照SFDA颁布的中药材GAP,实施其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特别是田间管理时的肥料选择和病虫害防治时的农药应用以及采收时间的确定。 1 实施栀子GAP的生态环境 湖南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据有关气象数据统计,年平均气温16.6~17.9℃,极值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为一13.2℃,日平均气温≥10"C的活动积温为5283—5329'12,持续238~356 d,稳定通过10℃的初日至20℃的终日,持续180~250 d;空气相对湿度78%一83%;年平均降雨量1 200—1 700 mm;日照时数1 600~1 900 h,日照百分率30%一40%,年辐射量多年平均86—109 kcal/cm2;无霜期266—313 d。植被丰富,很适宜于栀子的生长发育。 栀子适宜生长于山地红壤地带,红壤的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黏土,花岗岩、板页岩、砂岩、石灰岩等,pH值4.5—6.O,湖南的湘东、湘南、湘中大部及湘北、湘西部分丘陵与山麓均属这种土壤。株洲、醴陵、攸县、耒阳、桂阳、长沙、望城、湘潭、衡山、衡东、祁东、邵阳、邵东、涟源等县系典型的南方山地红壤地带、海拔300 m以下的山丘较多.阳光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在这些地区开展栀子的规范化栽培可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实施栀子GAP的栽培技术 2.1 基地选择栀子规范化栽培的环境要求: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栀子植株的生长对土壤类型具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在实践中发现,以冲积壤土植株生长发育最好,其次是重黏土和山地红壤土。pH值5.1~8.3之间。基地应选择在缓坡,山的

各地道地药材简介

各地道地药材简介 各地道地药材简介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药标准化的概念,是指一定的中药品种在特定生态条件(如环境、气候)、独特的栽培和炮制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较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道地药材”的“15大产区”和“十大产区” 一般我国把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分成:关药、北药、怀药、浙药、淮药、南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海药、秦药、藏药、蒙药、维药等15个产区。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 关药地区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 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 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 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 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 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 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主要北药主要包括山楂、党参、北沙参、知母、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 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

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 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 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 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即“浙药+东海海域的海药”,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 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 江南药即“淮药+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 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 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 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 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 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 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 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六、川药产区

谢鑫——药材道地性

浅谈药物道地性 1 药材道地性简介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药材道地性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提及到。药材道地性是指由于药材在不同的环境、人文作用下而产生的生物等方面的特异性差异。药材道地最早在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被提及到,书中说道“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强调了中药产地的重要性,其中所载的部分药物带有地名,有浓厚的道地色彩,如:巴戟天、秦椒等。此后在《名医别录》中,大量药物注明产地,甚至注明了土壤的环境。在此时,真正意义上的道地药材产生。 紧接着在唐朝时期、以及明朝初期等著名的药学著作中,都阐述了药材道地性。对药材道地性的认识,历代的医药名家多有论述,对药材道地性的研究一直是很多学者的兴趣,在21世纪,加强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是十分总要和迫切的任务[1]。 2 产生药材道地性的原因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道地药材形成机理及科学内涵等方面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并已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结果,使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逐步深入。肖小河认为中药系统演进的基本规律是用进废退,去伪存真,优胜劣汰,择优而立,道地自成。根据中药系统演进的三大动力——遗传变异、环境饰变和人文作用(生产技术、临床选择、文化传播、市场交通、社会政治等)及其对道地药材形成的贡献大小,将道地药材形成模式分为生态环境主导型、生物物种主导型、生产技术主导型、人文传统主导型、多因子关联决定型。如冬虫夏草属于生态环境主导型,有川草、藏草、滇草之分;郁金属于生物物种主导型,有川郁金、温郁金、桂郁金之分[2]; 近年来,黄璐琦课题组开展了系统的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从生物学角度阐明道地药材的表型是由自身的遗传本质基因型所决定的,并受特定的生境条件影响。道地药材的形成应是基因型与生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可用公式表示:表型=基因型+生境饰变。所谓表型,指道地药材可被观察到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总和,包括药材性状、组织结构、有效成分含量及疗效等。基因型指道地药材在基因水平的变异,生境饰变是指由生境引起的表型的任何不遗传的变化。通过

道地药材

中文名称:道地药材 英文名称:genuine regional drug 定义1:特定产地的特定品种,且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学总论(三级学科) 定义2: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特有的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天然药物资源学(二级学科) 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 简介 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在中医处方笺上,许多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川”即四川,“云”即云南,“广”即广东、广西。这些药物大多就是道地药材。因而,道地药材报那些具有特定的产地,经过当地炮制加工,具有确切可靠治疗作用的药物。我国幅源辽阔,天然药物分布广泛,近年来,随着中药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药物已经能够人工栽培,并在许多地方推广。 内容 贝母

它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其一是指同种异地出产的药材,在质量上有明显差异,如人参、地黄、杜仲、当归等,产地不同药效差异很大,常把某地出产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而其他产地出产的则叫“非道地药材”;其二是指同一种药材国内外均有分布,但在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则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三是指原产其他国的药物流传入中国之后,经过发展,成为常用中药,这些药物在中国的某些或某一地区已经引种成功,如红花、木香等;其四是指经加工而形成的药品,其“道地”所在主要是指工艺上的考究;其次是指一些正品药物的代用品,这些代用品相对于“道地”的正品药物而言,就是“非道地”的药材了。 区别 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因此,药物本身的质量,也即其治疗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异。如商品生药白头翁有16种以上不同植物来源,正品应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其根含有皂甙,有抑制阿米巴原虫作用,而属于石竹科及菊科的一些同名异物则均无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又如不同品种大黄的成分和泻下作用也有明显差异,掌叶、唐古特等正品大黄中,其有效成分蒽醌含量以结合状态为主,游离状态仅占小部分,这些种类的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而一些混杂品次大黄,如华北、天山等大黄,其蒽醌含见以游离状态稍高或接近结合状态,此等大黄的泻下作用很差。另外,如中国长白山的野山参,中国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其人参皂甙的含量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因而药理作用与临床疗效都有出入。 产于浙江的贝母,叫浙贝母、大贝母或象贝母,长于清肺祛痰,适用于痰热蕴肺之咳嗽;而产于四川的川贝母,长于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虚劳咳嗽。到目前为止,常常得到人们赞誉的道地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四川的黄连、附子,内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党参,河南怀庆的牛膝、地黄、山药、菊花,江苏的苍术,云南的茯苓、三七等。当然,道地药材毕竟数量有限,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来代替。 历史

凤山县道地药材功劳木(十大功劳)产业概况

凤山县道地药材功劳木(十大功劳)产业简介 一、药用价值 功劳木具有滋阴清热功能。主治肺结核、感冒、清热解毒、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传染性肝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外用治眼结膜炎、痈疖肿毒、烧、烫伤等。 二、主要特性 冠木,喜阴、抗病、耐旱、耐寒、适瘠,在石漠化区域顽强生长。 三、道地历史 据《凤山县志》记载,功劳木为凤山县道地药材,野生资源丰富,分布覆盖全县8个乡(镇)喀斯特地貌石山地区海拔300-1300米区域,品质良好,曾是凤山县自然植被优势种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药贩每年来凤山收购500吨以上,因只采不种,野生资源锐减,目前已濒临灭绝。 四、产业现状 (一)实施主体。广西凤山县佳宏种苗有限公司。公司加工区正在建设,150㎡办公室楼已建成,配套展示厅、培训室等,建有仓储保鲜冷库、烘干房,400多万元的加工设施已购置到位。2500㎡饮片加工厂在建中。 (二)科技支撑。近年来,我县与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组织

科研团队采集野生种子进行人工训化育苗,并在石山区核桃林套种取得成功。目前,正在研发功劳茶、功劳饮品等,其花、饮片加工技术已入选广西标准化协会2023年第一批14个团体标准化制定项目。 (三)经营模式。2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脱困户)+”的模式。 (四)发展规摸。累计发展13300亩,覆盖25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800多户。 五、条件优势 (一)土地资源丰富。凤山核桃林面积33万亩,能适合套种大功木有10万亩以上,为发展十大功劳提供丰富的土地资源。 (二)气候资源独特。凤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年均温度20℃,降雨量1560mm,森林覆盖率83.76%。;80%的山地海拔800m以上,昼夜温差达10℃,十分有利。 六、品牌培育 2019年5月,凤山县《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种植十大功劳技术规程》获得广西地方行业标准;2019年7月,种植基地获得广西第一批中药材示范基地认定;2019年7月,凤山功劳木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入名录外产品审定名单;2020年11月,育苗基地获得广西经济作物种子种苗繁育示

陇西道地药材白条党参的历史性研究

陇西道地药材白条党参的历史性研究 作者:王敏 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08期 摘要:甘肃省陇西县是全国道地白条党参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规模(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在十大陇药中位居第二。简述了陇西道地白条党参的起源与发展,旨在供中医药研究者对陇西道地白条党参有所了解。 关键词:白条党参;道地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8-0105-01 中图分类号: S567.53 文献标志码: A 党参别名上党参、狮头参、潞党参、白条党参等。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 (Franch.) L.T.Shen )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等,药用部分为草本干燥根。 1 陇西白条党参的性状简介 陇西白条党参属素花党参,因其主产地为甘肃陇西,色白条直,富含多种药用成分和保健元素,被誉为“陇西白条党参”。陇西所产白条党参主根呈圆柱形,条长直、粗壮,芦下1 cm 处直径0.4~1.8 cm,长15~45 cm,表皮鲜品呈乳白色,干品微黄,断面平坦,皮部乳白色,木部淡黄色。其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全体有纵皱纹和散在的横长皮孔样突起,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较柔软带韧性,皮紧、肉厚、味甘甜,嚼之无渣,有养血、健脾、补中、益气、降压、生津、抗癌之功效,俗称“小人参”。党参为临床常用中药,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用于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气血两虚、痰多咳嗽、脾虚湿滞、下陷、久泻、久痢等的治疗。 2 陇西白条党参的相关历史记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参”类药物的国家之一,2 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了“人参” 的记载,粱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所载“五参”除人参外,尚有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等4种,足见“参”类其药用历史悠久[1]。古时所称人参即为党参,因其最早发现的产地为山西长冶,该地在秦代时为上党郡,故名为上党人参。隋代上党改为潞州,上党人参亦改为潞党参,并在陕西凤县、甘肃陇西、天水等地亦有潞党参发现。我国古代典籍如南朝齐梁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2]和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3]将党参与人参并列。党参之名始见于清代《本草从新》[4],是名称确定较晚的中药材。据历史记载,盛唐时期药王孙思邈来到陇西后,对陇西的中草药资源进行考察后极感兴趣,特别对陇西“小人参(党参)”大加赞誉,并将所带药籽全部撒在了陇西昌谷山上,为了纪念药王对陇西的关爱,陇西百姓便将该山改名

全国各地中药材汇总道地药材大全

全国各地中药材汇总道地药材大全 甘肃: 羌活、秦艽、党参、黄芪、锁阳、当归、大黄、甘草、猪苓、知母、九节菖蒲、麻黄、远志、枸杞等。 贵州: 半夏、吴茱萸、天南星、黔党参、川牛膝、何首乌、白及、淫羊藿、黄檗、厚朴、白术、麦冬、百合、钩藤、续断、菊花、山药、瓜蒌、黄柏、桔梗、龙胆、前胡、天花粉、夏枯草、西洋参、通草、射干、乌梅、木瓜、三七、石斛、苍耳子、金银花、南沙参、姜黄、天麻、杜仲、天冬、黄精、茯苓、桃仁、百部、仙茅、黄芩、草乌、玉竹、赤芍、秦艽、防风、泽泻、独活、茯苓、白芍、白芷、黄连、玄参、大黄、栀子、云木香、薏苡、火麻仁、葛根、雷丸、鱼腥草、石菖蒲、木蝴蝶、五倍子等。 河北: 柴胡、远志、知母、黄芩、防风、菘蓝、薏苡、菊、北苍术、紫菀、金莲花、肉苁蓉、酸枣白芷、桔梗、藁本等。 湖北: 厚朴、续断、茯苓、黄连、独活、苍术、半夏、射干、杜仲、白术、湖北贝母等。 黑龙江: 知母、五味子、赤芍、黄檗、人参、龙胆、槲寄生、黄芪、防风、苍术、牛蒡、刺五加、板蓝根等。 湖南: 玉竹、牡丹、厚朴、木瓜、黄精、乌药、前胡、吴茱萸、莲、芍药、望春花、及(白芨)、夏枯草、百合等。 河南: 辛夷、忍冬、地黄、牛膝、白芷、白附子、牛蒡子、桔梗、菊、薯蓣、山茱萸、连翘、半夏、猪苓、独角莲、望春花、柴胡、款冬花、栝楼、天南星、酸枣等。 海南: 胡椒、丁香、槟榔、阳春砂、益智、肉豆蔻、芦荟、高良姜、巴戟天、广藿香、金线莲等。 吉林: 人参、五味子、黄精、玉竹、白薇、桔梗、紫花地丁、知母、党参、黄芩、地榆、穿山龙等。 江苏: 太子参、芦苇、桔梗、薄荷、菊、菘蓝、芡实、半夏、荆芥、紫苏、栝楼、百合、丹参、夏枯草、牛蒡等。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绵茵陈简介 绵茵陈又称绵茵、龟甲草、乌蛇杖等,是常见的中草药之一。属于 忍冬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绵茵陈的根茎呈匙形,生长在地下,由于其形似乌龟甲,因此得名“龟甲草”。绵茵陈分布在我国南北地区,尤以南方地区最为丰富。其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活血消 肿等,主治痢疾、疟疾、痈肿、跌打损伤等疾病。 绵茵陈药材的鉴别特征 物理特征 绵茵陈药材呈灰褐色或深褐色,质地柔韧,具有一定弹性。通常选 用的是根茎部分和带有少量枝叶的地上部分。药材的根茎部分呈匙形,有时会呈分叉状。根茎的外表面不光滑,有明显的皮屑和结节,内部 质地坚韧,难以折断。地上部分呈带状,叶子呈长椭圆形,革质有一 定的弹性,颜色较暗。绵茵陈药材具有一定的气味和苦涩味。 化学特征 绵茵陈药材主要成分为龟甲皂苷和龟甲内酯等。此外,还含有某些 挥发油、苦味素、黄酮类、皂甙、多糖和鞣质等成分。这些成分赋予 了绵茵陈药材消炎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

绵茵陈药材的质量评估方法 外观鉴别及气味识别 绵茵陈药材外观应具有匙形状,表面有皮屑和结节,呈现深褐色至灰褐色。质地应当柔韧,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细腻度。气味特征应当是苦涩、清香和有一定的香气。 酸不溶性灰分和水分含量 绵茵陈药材的质量评估需要考虑酸不溶性灰分和水分含量。酸不溶性灰分应当小于10.0%,水分含量应当小于15%。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现代药材质量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绵茵陈药材质量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而评估其质量。 绵茵陈药材的饮片加工 绵茵陈药材在饮片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内采摘并及时加工。饮片加工需要将绵茵陈药材进行研碎、选杈、烘干等步骤,以保证其质量和药效。在研碎时需要将药材碾磨至粉末状态,同时去除不利于药效的杂质和残留物质。选杈过程需要筛选出质量良好、无损伤、无霉变等药材。烘干过程需要掌握好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药材干燥透彻、色泽不变、气味不损失。

【中药材种植基地简介】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介绍

【中药材种植基地简介】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介绍 【中药材种植基地简介】河南可以种什么药材好?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都有哪些?河南中草药种植基地栽培药材还有红花、天花粉、白芍、板蓝根、紫菀、玄参、白术、天南星、禹白附、薄荷、荆芥、瓜蒌、白芥子、补骨脂、北沙参、白扁豆、薏苡仁、千金子等。 【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介绍】山茱萸为西峡县地道药材,种植历史上百年,早在宋代就有“茂林修行地,桐漆茱萸乡”的美誉。近年来,山茱萸基地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山茱萸总面积达22万亩,挂果13万亩,年产量1800吨,占全国山茱萸年总产量的1/2,河南山茱萸年总产量的2/3,山茱萸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 西峡山茱萸药材生产基地是全省最早唯一获得GAP认证和无公害基地认证的药材基地。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市领导多次赴山茱萸基地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全国20多家媒体给予宣传报道。1999年、2001年西峡产山茱萸被评为世博会优质产品,西峡县被国家林业局定为“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西峡山茱萸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际地理标志产品”。2003年,西峡22万亩山茱萸药材基地通过GAP认证,既是全国第一个山茱萸GAP基地,也是全国首批、河南首家GAP中药材基地。

基地名称:济源市冬凌草种植基地 冬凌草“绒面四棱,开粉紫花”,因“每至霜降,叶茎上挂满薄如蝉翼的冰凌,遇阳光不化,遭风沙不落”而得名。冬凌草主要生长在河南济源太行山、王屋山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壤土或沙壤土中,研究证明:济源冬凌草种群独特,品质地道,其甲素含量比其他地方同类产品高50%。 济源市委、市政府对冬凌草产业的开发十分重视。市委书记段喜中多次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冬凌草产业发展放到济源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去对待,把冬凌草系列产品打造成为济源的一张对外开放的崭新名片。2004年,济源市“冬凌草有机栽培标准化及其加工技术研究”被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提高济源冬凌草的产量和质量、规范冬凌草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促进济源冬凌草种植规范化与药材交易以及中成药生产等方面具有的特殊优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道地药材”最全面的介绍

关于“道地药材”最全面的介绍道地药材是指种植或采集于特定地域,并在这个地域内获得品种的 保护,形成一定的品种固定性和资源可追溯性的药材。在中华医药文 化中,道地药材具有丰富的功效和独特的药理作用。本文将从道地药 材的定义、特点、甄别方法以及道地药材的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全面 介绍。 一、道地药材的定义和特点 道地药材是指那些种植或者采集于特定地理环境中的药材,具有独 特的品种特性和药理活性。这些药材通过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了独 特的药效,尤其是对那些对环境适应性要求较高的药材来说更为明显。道地药材受到地域风土、气候、土壤、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 其药效更佳,品质更高。 二、道地药材的甄别方法 1. 地理标志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是一种通过标示或者商标的形式确 认道地药材的产地的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对药 材的品质和产地进行保障,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甄别道地药材。 2. 外观和气味辨别:道地药材往往具有独特的外观特征和气味。通 过仔细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以及闻一闻它们的气味,可以初步判断 药材的真伪。

3. 知名度和信誉度:道地药材往往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消 费者可以通过了解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药材品牌、生产商以及听取专 家的意见来辨别道地药材。 三、道地药材的典型案例 1. 黄芪:产自中国黄河以南的黄土高原地区,其根可入药,具有益 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2. 人参:主要产自中国东北地区,具有滋补元气、健脾益肺的作用,被誉为“药中之王”。 3. 熟地黄:产自中国中部和东部的温暖地区,主要用于滋阴补肾、 调节内分泌功能。 道地药材的选择和使用对于保证药效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在购买道 地药材时,消费者应特别留意产地的标识和知名度,同时注意药材的 外观和气味是否与传统的道地药材相符。此外,建议在选购时寻求专 家的意见和指导,以确保购买到真正的道地药材。 结论 道地药材是中华医药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生 长环境和保护措施,道地药材具有独特的药效和品质。为了保证选购 到道地药材,消费者应注意地理标志认证、外观气味辨别、知名度和 信誉度等方面的因素。只有正确选择和使用道地药材,才能发挥其最 佳的药理作用,达到预期的健康效果。

【安徽】道地药材传统“四大皖药”和新“十大皖药”,知多少?

【安徽】道地药材传统“四大皖药”和新“十大皖药”,知多 少? 安徽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全省中药材品种达3578种,居华东地区首位,全国第6位。四大药都之首的亳州,就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 传统的道地药材四大皖药:牡丹皮、木瓜(宣木瓜)、菊花(亳菊、贡菊、滁菊)、白芍(亳芍)。 2016年12月15日,安徽省发布“十大皖药”,树立安徽中药品牌。 第1名:霍山石斛 简介:霍山石斛俗称米斛,霍山石斛一名,最早见载于清代赵学敏《本草钢目拾遗》,距今有200年以上历史。该书记载称:“霍石斛出江淮霍山,形似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霍石斛嚼之微有浆、黏齿、味甘、微咸,形缩为真”该书引用年希尧集经验方曰:“长生丹用甜石斛,即霍山石斛也。”该书又引用其弟赵学楷《百草镜》语曰:“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祗寸许,细如灯芯,色青黄、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及颍州府霍山是名霍山石斛,最佳......”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大多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崖石缝隙间和参天古树上。 霍山石斛历史上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现代人尊称为“中华仙草之最”、“健康软黄金”,用霍山石斛加工的饮品——枫斗,被称为“枫斗之王”。 茎直立,肉质,不分枝,具3-7节,淡黄绿色,有时带淡紫红色斑点,干后淡黄色。叶革质,2-3枚互生于茎的上部,斜出,舌状长圆形。总状花序1-3个,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1-2朵花;花淡黄绿色,开展;花瓣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具5条脉;唇瓣近菱形,长和宽约相等。花期5月。 【别名】米斛、龙头凤尾草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用法与用量】 6~12g;鲜品15~30g。 第2名:灵芝 简介:灵芝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之中,但在更早的先秦古籍中就有有关于灵芝的记载。讫今发现最早关于灵芝的详细记载的书籍是《太上灵宝芝草

湖北省中药的材资源及中药的饮片企业调研介绍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及中药饮片企业调研分析 第一部分湖北中药材资源情况 一、湖北中药材资源概要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北过渡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具有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湖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湖北省有中药资源约3939种,其中药用植物3354种,药用动物524种,药用矿物61种。以这些药物资源作基源的中药共有4531味,其中植物药3728味,动物药684味,矿物药88味,其它31味。湖北省的中药材物种资源居全国第五位,中药材产量居全国第七位。 湖北现有中药材面积420万亩,主要分布在恩施自治州、三峡库区(宜昌、神龙架等)、鄂西北及大别山区,主要有罗田九资河、英山草盘的茯苓生产基地,利川福宝山的黄连生产基地,长阳的木瓜、独活生产基地,襄阳的麦冬生产基地,英山、大悟的桔梗生产基地,五峰的辛夷生产基地,恩施的“三木”(厚朴、杜仲、黄柏)生产基地等。 湖北植物药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并积淀了一批地道药材品牌。湖北境内有大宗中药材品种60余个,主要道地药材有茯苓、黄柏、半夏、桔梗、杜仲、黄连、麦冬、贝母和厚朴等,如长阳资丘木瓜以“个大、色正、皱皮”被收录入《中国大药典》;恩施紫油厚朴、利川鸡爪黄连、恩施板党、咸丰鸡腿白术已经获得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九资河茯苓、古老背金头蜈蚣、资丘独活、宣恩皱皮木瓜、湖北麦冬、荆半夏、五峰辛夷、英山桔梗、蕲春四宝(蕲艾、蕲蛇、蕲龟、蕲竹)、建始湖北贝母、巴东玄参、恩施窑归等已形成独特品牌。尤以利川鸡爪黄连,罗田九资河茯苓最为著名,向有“黄金”、“白银”之说。 湖北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40余家,基本形成医药化工、中成药制剂、饮片加工、医药保健、药材生产和营销的网络格局。目前已形成一批以木瓜、黄连、山药、竹节参、板党、藤茶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保健饮品、食品企业。 二、湖北的主要药材基地 湖北作为全国中药材主产地之一,拥有武陵山片区、神农架及武当山片区等6个药材种植区。 (1)武陵山种植区,包括恩施、巴东、利川、咸丰、鹤峰、建始等7个县市。重点发展13个道地药材品种,即:板党、黄连、湖北贝母、独活、五鹤续断、自术、贯叶连翘、缬草、紫油厚朴、玄参、白三七、黄柏、杜仲。 (2)秦巴山种植区,包括郧西、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丹江口、谷城、保康、南漳等9个县市。重点发展黄姜、肚倍、麦冬、半夏、桔梗、黄连、杜仲、白柴胡等道地药材。 (3)大别山优势种植区,包括蕲春、英山、罗田、麻城等4个县市。重点发展白术、菊花、茯苓、元胡、桔梗、射干、天麻等道地药材。

附件广东省首批立法保护道地中药材候选品种简介

附件:广东省首批立法保护道地中药材候选品种简介 目录 1、阳春砂 (2) 2、广陈皮 (3) 3、沉香 (4) 4、化橘红 (5) 5、肉桂 (6) 6、何首乌 (8) 7、广藿香 (9) 8、巴戟天 (11) 9、檀香 (12) 10、广佛手 (13) 11、穿心莲 (14) 12、高良姜 (15) 13、益智 (16) 14、山柰 (17) 15、龙眼肉(高州桂圆) (18) 16、广金钱草 (19) 17、鸡骨草 (20) 18、牛大力 (21) 19、溪黄草 (22) 20、降香 (23)

1、阳春砂 阳春砂仁为姜科豆蔻属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辛,性温,具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主产于广东的阳春、高州、信宜、广宁、封开、新兴、云浮、丰顺、佛冈,其中以阳春市蟠龙镇金花坑所产者最为道地。砂仁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药用历史悠久,为“香砂养胃丸”等数十种中成药的原料药。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阳春砂的种植面积曾经一度不断减少,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管理粗放;加上受限于阳春砂仁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其产量极低。阳春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春砂仁生产,为利用阳春砂带动阳春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户积极发展阳春砂生产,打造阳春砂品牌。发动农户对原有的砂仁种植地进行恢复和扩种,开展阳春砂种植技术培训活动。在农户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阳春市砂仁种植规模扩展至6万亩。经过中国经济林协会的审评,阳春市获得了“中国春砂仁之乡”的美名。2005年11月,春砂仁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阳春地区砂仁种植主要依赖人工授粉,种植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地生态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再加上劳动力流失,导致砂仁种植业的发展不稳定。调查资料表明,2008年阳春地区砂仁干果

中药材及南药栽培简介

二十、中药材及南药 第一节云南省道地药材、南药及特色药材品种状况简介 一、云南药材资源概述 中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和根本。我国是中药资源大国,据调查,全国有各类中药材资源13628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常年经营中药材1000余种,其中60%以上的数量和80%以上的品种为野生药材;栽培药材种类仅占20%左右;植物类药材占90%;常用中药材500多种,栽培药材200多种,常年大量栽培的中药材品种100余种。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药材种植面积580余万亩,各类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年产量约2.5亿公斤,占中药材收购总量的30%左右。自1996年制定中药现代化行动纲要以来,已有70种常用道地中药材被列入国家中药现代化规范化药材基地建设之中, 云南省复杂多变的生态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药物资源,拥有药材资源6559种,其中植物药6157中,在中药材资源品种数量上居全国首位,出口和调拨外省的大宗药材品种50余种;各类天然药物生产栽培基地50余个,在野生药材人工种植、南药和进口药材的引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栽培品种达147个;目前,拥有药品生产企业169个,生产产品3600余个,其中80%以上的药家都生产中成药,拥有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药、昆明中药厂、盘龙云海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云南白药系列、灯盏花系列、三七系列、排毒养颜胶囊等一批名优特色产品。至今为止,全省已有500多种天然药用植物资源被生产开发利用,其中400多种为野生药材,250余种药材被工业化生产应用,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开发能力。 自2001年启动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以来,先后启动了南药、民族药、三七、天麻、薯蓣5大种植基地50余个品种的人工栽培,除三七、阳春砂仁、云木香、云天麻、云茯苓、石斛、草果、槟榔、灯盏花、、八角、薯蓣、番麻、银杏、除虫菊等已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外,其它更多的特色品种和优势品种及道地药材品种依然主要以野生为主、产量和质量均得不到保证,不能形成优势产业。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天然药物产业列为全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并被国家确定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之一,这与我省中药资源大省的地位和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非常不相符合,大力发展优势药材品种、特色药材品种和道地药材品种的人工种植和产品深度开发利用,保证我省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发展,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常紧迫。 二.云南省道地药材品种概述 道地药材品种是指经长期临床验证或药用证明,药材质量最优、疗效最好,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特色药材种植和炮制加工方法、产量和规模的中药材产地品种。道地药材多为常用中药,在处方中出现的频率高,用量大。现在许多杂志、刊物等将道地药材和地道药材互为等同,将道地药材和地道药材相互混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义,地道药材强调的是地产药材,是在某一个地方或地区的优质药材;道地药材强调的是以质量和疗效为基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宜产区,如当归是甘肃道地药材,甘肃是当归的道地产区,云南当归是云南的地道药材,只能是地道产区。道地药材自古延续,也自古在变迁,并且有待发现和发展。 云南省道地药材简称云药,主要是指云南特殊地理环境生产的道地中药材。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虽然中药资源品种非常丰富,各种生态环境均可以找到,也是很多药用植物资源的起源地;但由于产量小,历来又不是我国传统中药应用的主要发源地,故地产药材品种很多,民族药材品种众多,道地药材品种很少。 分布于云南主要道地药材品种有:三七、云木香、珠子参、重楼、萝芙木、云茯苓、血竭、云黄连、金鸡纳、对叶豆、云天麻、冬虫夏草、阳春砂仁、诃子、余甘子、儿茶、绿绒蒿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