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指存在于人身上的社会财富的创造力,即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潜在的体力、技能和知识的总和。

2人力资源的主要特性:(1)支配性、(2)自控性、(3)成长性;(4)社会性;(5)消耗性

3编制和实施人力资源计划的目标:通过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使组织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相匹配,确保组织总目标的实现。3

4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包括三部分:

(1)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2)选配适合的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5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1)编制人力资源计划;(2)招聘员工;(3)选用员工;(4)确定有能力的员工;(5)职前引导;(6)培训员工;(7)职业生涯发展;(8)留用杰出人才前三步的结果是要发掘有能力的人才并加以选用,后三步活动是为了确保组织既能够留住人才,又能使员工技能得以更新,符合未来组织的发展需要。

6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是程序中的第一步,这一步又可细分为三个具体的步骤:

(1)评估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2)评估未来人力资源状况;(3)制定一套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计划

7人力资源管理:指管理者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组织目标而对其人力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使用、开发、激励等一系列管理过程。

8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

(1)既要保证企业短期自下而上的需要,也要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2)既要能促进员工现有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又要能为员工的长期发展提供机会。

8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

(1)因事择人,适应发展原则(因事择人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2)因材器使,客观公正原则

(3)合理匹配、动态平衡原则

9员工招聘:指组织及时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10员工招聘的标准:员工招聘是落实人力资源计划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必须依据一定

的标准慎重决策。

(1)管理的愿望。强烈的管理愿望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

(2)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品德是每个组织员工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不断创新,组织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发展。(4)较高的决策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对管理人员来说,不仅要计划和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决策,组织和协调好部属的工作

员工招聘的来源

11组织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获取必要的人力资源:

(1)广告应聘者;(2)员工或关联人员推荐;(3)职业介绍机构推荐;(4)其他来源

12外部招聘

(1)概念:跟组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拨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员工。(2)优点:①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②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③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3)缺点:①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②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③外聘对内部员工积极性造成打击

13内部提升

(1)概念: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确认之后,被委以比原来责任更大、职位更高的职务,以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其他原因而空缺了的管理职务。

(2)优点:①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②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③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④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3)缺点:①可能会造成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②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14企业在选择招聘方式时应注意的因素

(1)所需选聘人才的层次。一般来说,高层次管理人才选拔应内部优先

(2)企业经营环境的特点。外部环境变化剧烈时,企业宜从外部选聘适合的人才。(3)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4)企业战略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文化调整的需要。

15通过竞争来选聘管理人员的程序和方法:(1)公开招聘;(2)粗选;(3)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4)民意测验;(5)选定管理人员

16员工招聘的程序(步骤):

(1)制定并落实招聘计划;

(2)对应聘者进行初选;

(3)对初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

(4)选定录用员工;

(5)评价和反馈招聘效果

17解聘:如果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存在冗员,组织面临结构性收缩要求或员工存在违反组织政策的行为时,组织应当裁减一定的员工

18主要的解聘方案:(1)解聘;(2)临时解聘;(3)自然减员;(4)调换岗位;(5)缩短工作周;(6)提前退休

18培训:指组织通过对员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够改进目前知识和能力的一项连续有效的的工作。

19人员培训的目标:培训旨在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促进组织的发展,实现以下四个

方面的具体目标:

(1)补充新知识,提炼新技能;(2)全面发展能力,提高竞争力;(3)转变观念,提高素质;(4)交流信息,加强协作

20员工培训的方法:

(1)导入培训、

(2)在职培训:(工作轮换和实习是两种最常见的在职培训。)

①工作轮换:指让员工在横向层级上进行工作调整,其目的是让员工学习多种工作技术,使他们对于各种工作之间的依存性和整个组织的活动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更加开阔的视野。

②实习:让新来人员向优秀的老员工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

(3)离职培训:指为了使员工能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而让员工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专心致志于一些职外培训

21员工培训的意义:

(1)为组织的发展准备干部,维持员工对组织的忠诚;(2)可以增强员工的素质,提高个人的技能,识别个人的发展潜能,为员工的发展和晋升提供基础

22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1)工作轮换、(2)设置助理职务、(3)设置临时职务,以防止彼得原理的发生

23彼得原理:(美国学者彼得提出),

(1)结论:在各种经济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2)产生彼得现象的重要原因:我们提拔管理人员时往往主要依据他们过去的工作成绩和能力。

效绩评估

24效绩评估: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25校绩考核的内容:(1)业绩考评;(2)能力考评;(3)态度考评

26校绩评估的作用体现在:

(1)校绩评估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校绩评估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效绩评估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4)效绩评估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5)校绩评估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27效绩评估的程序:

(1)确定特定的效绩评估目标;(2)确定考评责任者;(3)评价业绩;(4)公布考评结果,交流考评意见;(5)根据考评结论,将校绩评估的结论备案

28效绩评估的方法:

(1)个人自我评价法、(2)小组评议法、(3)工作标准法、(4)业绩表评估法、(5)排列评估法、(6)平行对比评估法。现代效绩评估更多采用目标管理法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一、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特点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就是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一定技能、技术水平和业务熟练程度的银行职工所拥有的能为银行发展作出贡献的能力。 人力资源与货币资本、实物资本都是社会再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但是,人力资源与上述其他资本有明显区别。人力资源来源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其他资本来源于社会再生产。同时,商业银行又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人力资源的属性与商业银行的特性决定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具有一下特点。 1.能动性。 2.动态性,又称时态性。 3.智力性,或称可投靠性 4.可积累性。 5.社会性,又称时代性。 (二)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当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100,000多家营业网点和140万员工,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然而构成悖论的是,它们面临来自其他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最为迫在眉睫的威胁,尽管在各种软性壁垒和法律法规的保护下,他们将继续主导本土银行市场,但他们最有利可图的客户可能会流向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同行。 一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遍步全国,市场信誉无与伦比,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但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性弊病严重,人浮于事,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服务质量低下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 现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 各类专业人才的组合构成现代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商业银行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人才的需求是:①改革创新的决策型人才;②奋力开拓的经营管理型人才;③面向未来的科技型人才;④熟练精干的实务型人才;⑤适应市场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一)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日前,虽然外资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已相当激烈,但由于外资银行在国内的业务还受到相当的限制,中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并没有真正开始。2007年在WTO规则下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将摆脱各种经营限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总结归纳

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0分)案例分析3个(60分)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人力资源概念: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人力资本概念: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具有劳动能力(现实或潜在)的人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知识、技能、经验、体质与健康)所表示的资本,是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够获得的。 3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组织战略为导向,根据组织战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与管理措施,以推动组织战略实现的过程。 5人力资源的性质:人力资源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即能动性、时效性、增值性、社会性、可变性和可开发性。 6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员工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等。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理解(案例分析)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意义。

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 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撤销 第三章(自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基础 1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1)专业知识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掌握与人 力资源管理所承担的各类职能活动有关的知识,具备设计和制定各种人力资源制度、方案及政策的能力。(2)业务知识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了解本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熟悉本企业所开展的业务。(3)实施能力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推行和实施各种人力资源制度及方案的能力。(4)思想素质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 2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对应关系上:第一个是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的关系;第二个是监控审核与执行申报的关系;第三个是需求提出和服务提供的关系。 3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主要有四种: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变革推动者。戴夫?乌里奇在2005年对上述四种角色进行了补充,提出了人力资源 管理的五种角色。除上述四种之外,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 、、、辿、; //// \ 部门最为关键的角色是领导者角色,即将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获得内外部人员的 信任。这种角色处于所有角色的中间,与各种角色都有联系。 第四章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 1职位分析概念: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 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能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2胜任素质模型概念: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精心整理

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商业银行为适应形势发展,纷纷在营业网点改造、网点转型和网点管理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大对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倾斜力度。但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和观念的制约和影响,具有政治素质好、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市场驾驭能力强的优秀中层经营管理人才缺失,一线网点临柜人员年龄老化、待遇过低及其缺乏培训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使营业网点的运营效率受到较大影响,而且使其风险防控出现了较大的缺陷和弱化。在现有人员配备下,在知识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中小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面临挑战 1.对中小商业银行新发展的挑战。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完成,中小商业银行原先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优势将丧失。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灵活性的提高也将对中小商业银行产生极大的竞争压力。在新的行业环境下。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因为在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水平决定了组织能否在竞争中取胜。 2.对业务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客户的服务需

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存贷业务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中小商业银行也应顺应时势放弃盲目追求规模的发展战略,实施以理财业务为代表,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各个银行的发展趋势,然而发展中间业务需要高素质的业务开发人员才能开发出适应客户需求的产品。而中小商业银行在总体上看,其人力资源的存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3.对风险管理要求的提高带来的挑战。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势力强大的外资银行将成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者。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求中小商业银行迅速获得有较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及国际化人才,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都是通过外包的形式获得,银行内部尚没有在风险管理上有较多经验和比较成熟的高素质人才。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的规模业务经营优势,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培育获得较强能力的风险管理人员及国际化人才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二、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缺乏统一的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还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办公室代管实行人事管理职能,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人士专业性不够

人力资源管理(一)第七章至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出岗位任职者所应从事的各项工作活动,以及各项活动的重要程度和执行时所需花费的时间,然后据此排出培训活动的优先次序的方法是() A,任务分析记录表B,工作盘点法C,工作日志法D,绩效分析法 2.以培训环境和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为强调重点的培训成果转化理论是() A,同因素理论B,双因素理论C,激励推广理论D,认知转化理论 3.受训者能积极主动地应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且能思考培训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表明受训者处于培训成果转化的() A,依葫芦画瓢式的运用的层面B,举一反三的层面C,融会贯通的层面D,自我管理的层面 4,所选案例不能只包含唯一的答案,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没有唯一的处理方式和结论。这是指案例选择的() A,典型性B,真实性C,可操作性D,结果的多样性 5.绩效管理不仅关注“如何管理”问题,更对“因何而管”这一根本性价值问题发问,通过价值目标明确的绩效活动最终保障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这表明绩效管理系统在组织中发挥着() A,引导性作用B,价值型作用C,战略性作用D,保障性作用 6.关键事件法德创立者是() A,福莱·诺格和伯恩斯B,罗伯特·卡普兰C,大卫·诺顿D,布賴恩 7.从组织视角出发,对各类绩效目标重要性价值的评判和展示() A,绩效权重B,绩效信都C,绩效效度D,绩效常模 8.以下不属于员工个人绩效目标的来源的是() A,组织的绩效目标B,岗位职责C,内外部客服需求D,员工个人对自身的要求 9.英国管理学家盖茨指出“绩效某种程度上是组织偏好的同义词。”这表明绩效管理具有() A,引导性作用B,价值型作用C,战略性作用D,保障性作用 10.某一层次的评估工作主要考察受训者接受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其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这是指柯氏四级评估法中的() A,反应层B,学习层C,行为层D,结果层 11.头脑风暴法德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追求数量是它的重要任务。每个与人员都要抓紧时间多思考,多提设想。至于方案的质量问题,可留到设想处理阶段去解决。者指的是头脑风暴法应遵循的原则中() A,禁止批评和评论B,以量求质C,异想天看D,鼓励综合 12.雇主购买员工的学识、才能、经验,员工运用这些在工作岗位上付出时间,努力实现价值,为企业带来贡献,这表明() A,薪酬的基础是雇佣关系B,薪酬的主体是雇主C,薪酬的客体是雇员D,薪酬的本质是一种等价交换过程13.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它的提出者是() A,班杜拉B,卡特尔C,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D,福莱·诺格和伯恩斯 14.下列不属于行为,锚定法的实施步骤的是() A,选定绩效考核要素B,获取关键事件进行行为描述C,对关键事件进行评定,建设行为性评定量表 D,上级、同事、下属、客户等对被考核者进行全方位的匿名评价 15.按照薪酬基本发生机制不同,可将薪酬分为() A,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B,计时薪酬和计件薪酬C,短期薪酬和长期薪酬 D,能力薪酬、绩效薪酬和职位薪酬 16.所反映的信息真实度高,便于保存于核查的绩效沟通方式是() A,书面报告B,面谈沟通C,会议沟通D,间接沟通 17.当对一定时期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时,考核者过多地受被考核近期工作表现的影响,而无法全面地考察被考核者在较长时期的工作表现。这指的是绩效考核中常见的()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流程

【Word版,可自由编辑!】 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中的若干重要决策: ①薪酬体系决策:任务是确定企业确定员工基本薪酬的基础 ②薪酬水平决策:薪酬水平是指企业中各职位、各部门以及整个企业的平均薪酬水平,薪酬水平决定了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 ③薪酬结构决策:薪酬结构指的是同一组织内部的薪酬等级数量以及不同薪酬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距大小。 ④薪酬管理政策决策:主要涉及到企业的薪酬成本与预算控制方式以及企业的薪酬制度、薪酬规定和员工的薪酬水平是否保密的问题 第一章:薪酬管理总论 1.报酬: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一位员工因为为某一个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各种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统统称之为报酬。 2.薪酬:指员工因雇用关系的存在而从企业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直接货币收入,其中包括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两大部分。 3.报酬与薪酬的区别:(理解) 薪酬——报酬体系中经济性报酬中的直接货币性收入 =基本薪酬+可变薪酬 总薪酬——报酬体系中的经济性报酬=基本薪酬+可变薪酬+福利 4.总薪酬的构成 基本薪酬+可变薪酬+间接报酬(福利服务)+其他报酬形式 5.基本薪酬含义: 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员工所具备的工作技能或者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相对稳定的报酬 6.绩效加薪与可变薪酬的区别: ①时间上: 绩效加薪:对员工过去绩效进行的奖励,无事前协商或沟通 可变薪酬:以鼓励员工未来工作业绩为目的,事先约定 ②积累性上: 绩效加薪:基本薪酬增加,一旦增加永久增加,有累计性 可变薪酬:某一个绩效周期,不存在积累性,具有灵活性 7.间接薪酬的特征 ①支付方式不同:实物或延期支付,可避税降低成本,有保障作用 ②有固定成本特征:与工作时间、绩效无直接关系 8.薪酬管理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整理好的)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BC)。A 权威B公平 C正义D 民主 2、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AD)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A 人格素质 B 心理结构素质 C 情商D心理功能素质 3、员工的(AB)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A培训B教育 C激励 D管理 4、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AB) A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B 战术性人力资源规 C 指令性规划 D 指导性规划 5、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AB)A 德尔菲法 B 自上而下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 6、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AB)。A排序法 B分类法C因素比较法 D 点数法 7、(AB)采用的是品位分类方法。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日本 8、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AC)。A物质激励 B外在激励 C精神激励 D内在激励 9、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ACD),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A 道德 B 法律 C 意识态 D风俗习惯 10、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ABC)。 A 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 B 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 C 劳动力的参与率D人口的受教育情况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BCD)。 A 前期投资损耗 B 制度性损耗 C 管理损耗D后续投资损耗 12、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ABC)。A 韦伯B 泰勒 C法约尔 D马斯洛 13、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ABC)。 A 公益企业 B 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D国有企业 14、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ABC)。 A 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B 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 C 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D 贝克尔的微观进步模式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得以(ACD)为基础。 A市场机制B竞争机制C契约机制 D保障机制 16、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ABC)A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B析人力资源供给 C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缺口 D 分析人力资源的分布 17、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ABC)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D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1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是(ABC)。 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B社会关系的需求 C发展的需求D竞争的需求 19、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BCD )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A工作目标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D工作关系 20、在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ABC)的准则。A 清楚B准确C专门化D全面化 21、一般来讲,公共部门在发布人员甄选与录用信息时应遵循(BCD )A权威原则B地域原则 C面广原则 D及时原则 22、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明显呈现出(ABC )的特征。A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 B 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C 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D公共部门绩效测量的困难性 23、绩效评估系统主要由( ABC )构成。A工作数量 B 工作质量 C 工作适应能力 D 工作效益 24、一般而言,适用于对公共部门人员比较严重违纪行为和考绩“较劣”者的惩戒(ABC)A减薪B停薪C停升D降级 25、从总的趋势看,西方各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呈现出(BCD )的特征。A 约束与监督以“道德人”假设为前提,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的利益相结合B 注重法律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C 监督与约束的主体独立性强D 约束与监督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的利益相结合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 2、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 3、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私营机构是没有质的区别的。(×) 4、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企业组织比在行政组织体现得更加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 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系统结构基本上属于美国模式。(×) 6、人力资本思想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那里得到萌芽式的阐述,他提出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 7、在我国,根据规定公共部门每人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天,以公职人员补充、更新知识和拓宽相关知识面为目的。(×)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可以适当领取兼职报酬。(×)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研究(优选.)

o .. .. 3 ..... ........................................................................................................................................................................................ os .. .. kl ..... ........................................................................................................................................................................................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研究 一、课题意义 移动技术、数据分析、云计算、社交媒体等数字化浪潮正在改造 全球所有企业,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也带来了颠覆性的 深刻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也势 在必行。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推动组织架构变革、提升人力资源管 理效率、强化人力资本价值,已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本课题应结合浦发银行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 际,通过趋势分析、国内外同业对标、实证调研等,对商业银行人力 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提出转型策略和成果运用建议。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数字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人 力资源管理应如何变革?在人才引进、激励考核、员工发展、用工管 理等方面如何顺应数字化趋势,改进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效能,挖掘 人力资本潜力?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下,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人员的 集约管理和结构优化?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提升管理的预测性? 如何提升人力资源运营视图分析的有效性,深化对业务的支撑?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内容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内容 [标签:标题]2016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内容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内容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内容|2015-09-0210:18 在21世纪这个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事实上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要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扎实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才。若企业在发展中失去了这些人才,也就失去了企业的最大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企业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而薪酬管理制度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很多人才之所以会选择某个企业,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该企业所提供的薪酬待遇较好。由此可见,做好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在发展中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刺激性的薪酬政策的制定 双因素理论认为,薪酬作为一种保障因素,对工作人员并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而传统的薪酬制度更是缺乏对员工的激励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对目前的薪酬制度及逆行那个科学的变革,使其能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员工的工资水平首先必须要达到一个公平性,这个公平性分为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员工更注重于工资的 1 / 7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2016 差距,因此在公司内部工资要按劳分配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这样才能避免员工因工资问题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不努力为企业服务,只有工资水

2020年整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吐血整理版).pdf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问答题、论述题、开放题和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 一、问答题 1.人力资源的含义是什么?其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 2.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3.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2.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其功能与目标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是指它自身所具备或应该具备的作用。这种作用并不是相对于其他事物而言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属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吸纳、维持、开发、激励。 吸纳功能主要是指吸引并让优秀的人才加人本企业;维持功能是指让已经加入的员工继续留在本企业;开发功能是指让员工保待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工作需要的技能;激励功能则是指让员工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优良的绩效。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当从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来理解。 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而具体目标包括: (1)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2)为价值创造营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3)保证员工评价的准确、有效 (4)实现员工分配的公平、合理 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人力资源规划 2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 3员工招聘 4绩效管理 5薪酬管理 6培训与开发 7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8员工关系 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 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定义:是指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人力,以实现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2、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3、发现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不足。4、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增强企业对未知的适应能力。5、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资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和数学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包括:1、内部拥有量预测2、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量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 □工作分析的作用:1、选拔和任用合格人员。2、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和人事计划。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标准。5、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8、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运用阶段、运行控制 □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1、工作名称2、雇佣人数3、工作单位4、职责5、工作知识6、智力要求7、熟练及精确度8、机械设备工具9、经验10、教育与训练11、身体要求12、工作环境13、与其它工作的关系14、工作时间与轮班15、工作人员特性16、选任方法 □工作分析所获信息的整理方式有:1、文字说明2、工作列表及问卷3、活动分析4、决定因素法 二)员工招聘与配置 □员工招聘的定义:是指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

人力资源管理整理的中文版

第一章: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影响雇员行为、态度和绩效的政策、实践和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24、培训与发展5、绩效管理6、薪酬7、 员工关系8、支持组织战略公司绩效 人力资源和公司绩效: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的就是组织的员工。可以从他们所受的培训、拥有的经验、判断力、智力、关系以及洞察力等多个方面来描述员工特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力 人力资本的类型 培训、经验、判断力、智力、关系、洞察力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绩效 质量、利润率、顾客满意度 人力资本的行为 激励、努力 人力资源具备的特质: 1、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 2、拥有高水平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的人不是普遍存在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稀缺的 3、人力资源无法模仿 4、人力资源没有好的替代品 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在一个组织中,技术、组织结构、人员和程序共同发挥作用,使该组织在竞争环境中获得优势。 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获取有关工作的详细信息的过程。 工作设计(job design):定义一项工作如何开展以及要求完成哪些任务的过程。 招募(recruitment):组织寻找可能与之发生雇佣关系的求职者的过程。 甄选(selection):指组织从应聘者中挑选出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特点,能

够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求职者过程。 培训(training):有计划地让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安排。 开发(development):涉及让员工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以提高其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新的或已有的各种工作的挑战,包括满足顾客和客户的要求。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确保员工的活动和产出符合组织目标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判断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所需要雇员的数量及类型。 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决策技能;领导技能;技术技能 主管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主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参与:涉及的基本方面 1、帮助定义工作 2、通过工资、福利和其他报酬进行激励 3、沟通政策 4、对工资增长和晋升提出建议 5、绩效评估 6、面试(和甄选)应聘者 7、预测人力资源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道德问题: 道德(ethics):指关于正确和错误的基本原则 员工权利:1.自主同意的权利2.隐私权3.良知自由的权利4.言论自由权5.履行正当程序的权利 道德行为的标准:1.符合最多数人的最大利益2.尊重基本人权3.公平和公正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内部劳动力(internal labor force):由组织中的工作人员组成——它的雇员,以及签订合同为组织工作的人。 外部劳动力市场(external labor market):是由那些积极寻找工作的个体构成的。 劳动大军的变化: 1.正在趋向老龄化的劳动力 2.多元化的劳动力 3.劳动者技能的欠缺 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s): 组织在其社会系统(人及其互动方式)和技术系统(设备与流程)之间保持着最佳的匹配。知识型员工(knowledge workers):对组织的贡献主要在于专业知识,如对顾客、流程或一门专业知识的了解。 雇员授权(employee empowerment):赋予雇员责任和权利,使他们做出与产品开发或顾客服务的各个方面有关的决策。 团队工作(team work):把工作分配给一群拥有不同技能的雇员,他们之间互相合作以组装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 以战略为核心: 企业战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1、外包 2、全面质量管理 3、兼并和收购 4、流程再造:对组织的主要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修订以使其更有效,能够产生更高的 质量。 5、国际扩张 6、裁员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努力在全公司范围内不断改进人、机器和系统的工作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技术变化: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用来获取、储存、处理、分析、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指存在于人身上的社会财富的创造力,即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潜在的体力、技能和知识的总和。 2人力资源的主要特性:(1)支配性、(2)自控性、(3)成长性;(4)社会性;(5)消耗性 3编制和实施人力资源计划的目标:通过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使组织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相匹配,确保组织总目标的实现。3 4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包括三部分: (1)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2)选配适合的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5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1)编制人力资源计划;(2)招聘员工;(3)选用员工;(4)确定有能力的员工;(5)职前引导;(6)培训员工;(7)职业生涯发展;(8)留用杰出人才前三步的结果是要发掘有能力的人才并加以选用,后三步活动是为了确保组织既能够留住人才,又能使员工技能得以更新,符合未来组织的发展需要。 6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是程序中的第一步,这一步又可细分为三个具体的步骤: (1)评估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2)评估未来人力资源状况;(3)制定一套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计划 7人力资源管理:指管理者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组织目标而对其人力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使用、开发、激励等一系列管理过程。 8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 (1)既要保证企业短期自下而上的需要,也要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2)既要能促进员工现有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又要能为员工的长期发展提供机会。 8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

(1)因事择人,适应发展原则(因事择人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2)因材器使,客观公正原则 (3)合理匹配、动态平衡原则 9员工招聘:指组织及时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10员工招聘的标准:员工招聘是落实人力资源计划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必须依据一定 的标准慎重决策。 (1)管理的愿望。强烈的管理愿望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 (2)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品德是每个组织员工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不断创新,组织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发展。(4)较高的决策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对管理人员来说,不仅要计划和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决策,组织和协调好部属的工作 员工招聘的来源 11组织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获取必要的人力资源: (1)广告应聘者;(2)员工或关联人员推荐;(3)职业介绍机构推荐;(4)其他来源 12外部招聘 (1)概念:跟组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拨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员工。(2)优点:①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②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③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3)缺点:①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②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③外聘对内部员工积极性造成打击 13内部提升 (1)概念: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确认之后,被委以比原来责任更大、职位更高的职务,以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其他原因而空缺了的管理职务。 (2)优点:①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②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③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④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3)缺点:①可能会造成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②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14企业在选择招聘方式时应注意的因素 (1)所需选聘人才的层次。一般来说,高层次管理人才选拔应内部优先 (2)企业经营环境的特点。外部环境变化剧烈时,企业宜从外部选聘适合的人才。(3)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4)企业战略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文化调整的需要。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学年论文 (经管学院双学位)题目: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 院( 系 )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石磊 指导教师 二O一三年五月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政策性银行,世界银行它们的职责各不相同。此片论文主要讲述了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商业银行:就是所谓我们常指的银行是属于商业银行,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等等。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大胆的尝试,大胆的探索。但是还是产生了很多问题。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仍旧陷在困境。 1.引言 当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完成了收官之做。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但是整体上,转型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在观念和实际操作还并没有完成转型,处于传统方式。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开放,国有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激烈。要想在此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清楚的认识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篇文章中,将指出在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上产生的问题,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2.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在银行,员工的教育水平直接反应了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高低。如果银行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效率不高,那么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竞争里的强弱,很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 原因有以下两点:1.银行在我国存在已有很长时间,过去银行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只是最近几年银行才招收本科学历的员工,对于整体员工素质的提升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2.人才的流失,有能力的员工,学历高的员工都流向了工资待遇更高的区域性股份银行和外资银行,这就导致了很大一匹人员的流失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国有银行员工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 (二)2.人才价值取向的转化与职业生涯指向的矛盾异常尖锐。现如今人才价值观更加多元化,人才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人才价值的实现非常的强调自我。由于社会的进步,人才自主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人才的使用者更加重视对人才职业生涯的管理,要创造多路径的人才成长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人力资源的含义: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她包括了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2、人力资源的特征: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社会性、高增值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指为实现组织目标对人力资源进行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 4、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对员工的招聘、录用、选拔、任用、调配、考核、培训、奖励、晋升、 管理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位定员法、比例定员法、组织定员法)、计算机模拟法。 18、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预测组织在某一未来时期内部所能应及外部劳动力市场所能供应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员,以满足组织为完成目标而产生的人员要求。 19、内部人力资源供给分析的内容:现有人员的结构状况、现有人员的内部流动、现有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 20、外部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影响因素:人口因素、经济与教育因素、劳动力市场状况、科技因素、政府政策法规 21、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平衡分析:就是比较企业对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确定未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确定未来企业应该裁减哪些人员、裁减多少、什么时候裁减、如何裁减,或者应该补充哪些人员、补充多少,什么时候补充,如何补充的问题。

22、人力资源过剩时的对策:限制招聘、提前退休或鼓励辞职、减少工作时间或工作量、人才储备、展示解聘、裁员。 23、人力资源短缺时的对策:加班加点、转包聘用临时工、租赁或借用员工、重新设计工作和改进技术、培训员工和完善激励计划 第四章 24、企业招聘渠道:内部招募、外部招募。 25、内部招聘:优点:了解全面,准确性高。对组织情况比较熟悉,能够迅速进入角色。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发展期望。使组织培训投资得到回报。可为组织节约大量的费用。 缺点:来源局限于企业内部,水平有限。可能会因操作不公或员工心里原因造成内部矛盾。 外部招聘:优点: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新雇员能带来新思想,新方法。节省培训投资。当内部有多人竞争而难以做出决策时,向外部招聘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息或 26 27 28 29 30 31 32 33技能 34 注重 35、培训的组织实施五步骤:培训前的准备,培训实施,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评估培训评估的反馈。 36、柯科帕特里克评估模型从四个方面对培训进行评估: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 37、新员工导向培训:又称新员工岗前培训或职前教育,它是一个祖师所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组织人的过程,是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逐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自己才能的重要历程。 38、新员工导向培训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业务培训,熟悉环境。 39、参与型培训法的主要形式有:自我指导式学习,案例研究法,工作模拟法,敏感性训练。 40、态度型培训法有:拓展训练法,角色扮演法。 41、拓展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

人力资源管理第十章

第十章员工福利 第一节员工福利概述 一.员工福利的定义、发展及特点 1.员工福利的含义: (1)从广义包含三方面:①指企业员工作为国家的合法公民,享受政府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②企业员工作为企业成员,享受企业的集体福利③除工资外,企业为员工及其家庭提供各种实物和服务形式的福利。 (2)狭义的员工福利又被称为劳动福利或职业福利,是企业为满足劳动者的生活需要,在工资收入以外,向企业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所提供的待遇,包括物质福利、带薪休假、专项服务等, 2.员工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早期发展阶段(是企业自我管理的时期) ——19世纪后半期,产业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成熟发展阶段(是市场经营管理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员工福利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1929年至1975年,美国企业福利支出占劳动成本的比重,从3﹪上升了到了30﹪。 (3)综合发展阶段(是政府介入后与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时期) ——进入20世纪后期,现代员工福利计划体现了个人、企业和政府三者利益的结合。3.员工福利的特点:(10.1简) (1)集体性——员工福利的主要形式是举办集体福利事业 (2)均等性——员工福利的享受与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不直接挂钩或根本无关 (3)补充性——员工福利是对按劳分配的补充(4)有限性 (5)补偿性——员工福利是对员工所提供的劳动的一种物质补偿(6)差别性 二.员工福利的类型: (1)按给付方式可划分为:①货币型②实物型③服务型 (2)按以员工福利发挥功能为依据可分为:①劳动条件福利②生活条件福利③人际关系福利 (3)按福利制度是否具有强制可划分为:①强制性福利②自愿性福利 ①强制性福利又称为法定福利,是国家通过立法来强制实施的员工福利政策。 主要有两大类:社会保险和休假制度。 a.社会保险包括的内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1)养老保险——我国现阶段采取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财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2)失业保险支付期应为每年156工作日,在如何情况下也不能少于78个工作日。 失业保险福利是一种经济性补偿。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主要涉及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基金来源、开支范围、领取条件、保险金标准、给付期限、管理机构等几个方面。(多选)覆盖范围: 基金来源: 开支范围: 领取条件:所在单位和本人按规定履行其缴费义务满1年,非本人意愿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 给付期限: 管理机构: 3)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建议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建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是银行发展的核心资源。面对我国银行业激烈竞争的局面,国有商业银行应在逐步完善银行产权制度、內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对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相关措施加以完善,有效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最终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我国商业银行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和优化水平,对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关系到商业银行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1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培训和组织的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人力和物力能够达到相对平衡,同时所有成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组织的各项经营目标。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企业需要制定完善了企业战略来指导企业的发展,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银行业需要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组织战略的高度,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改进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促进银行业发展的动力。 1.1高学历人员占比较低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262家,从业人员380万人。国内某机构在2016年对我国银行业人力资源学历水平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我国多数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占比是国有银行的五倍还多;而国有商业银行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则是股份制银行占比的三倍多。虽然在商业银行中员工学历并不代表着员工的专业能力,但是随着银行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更新速度的加快,各类金融业务面对的市场越来越复杂,业务开拓趋向综合性,技术的专业性越来越强,高素质人才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商业银行应该尽可能的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2人事管理体制僵化 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引进渠道相对单一,主要分为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其中每年的校园招聘时间和形式相对固定,而社会招聘则相对机动性较大。但从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的效果来看,往往下级分行并不能直接招聘所需要的人才,而是通过上级行进行招聘,这种校园招聘往往对学历要求较高,而真正具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往往就业机会较多,这样就导致部分员工刚录用就辞职的现象,导致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两难。此外,国有商业银行的优秀员工经常被同业股份制银行“挖墙脚”的现象时有发生,以某大型国有银行山西省分行为例,每年都有银行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