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件控制程序(版ISO9001+版ISO13485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doc

文件控制程序(版ISO9001+版ISO13485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doc

文件编号:YPIQEP-01 文件名称:文件控制程序核准:杨x维

核准日期:XXXX.12.13 制作部门:品质部

审核:吕x豪

审核日期:XXXX.12.13 制作者:孙x妮

制作日期:XXXX.11.15 变更日期:XXXX.12.13 版本识别:第2版

文件□建立■修改□废止履历表

表单编号:YPIR-180-047 版本:2 生效日期:XXXX.12.13

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部门及时得到并使用有效的版本。

2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公司内部形成的文件和适用的外来文件。公司内部应形成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2.1.1一级文件:质量、环境手册(含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

2.1.2二级文件:程序文件;

2.1.3三级文件:管理办法、图纸、BOM、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变更通知单等;

2.1.4四级文件:表单。

2.2适用的外来文件:

2.2.1法律法规、标准;

2.2.2顾客或供方提供的图样、技术文件等。

3定义

3.1主文档(DMR):阐明器械将如何生产,包括试验和接收准则的以器械设计活动为基础的文件汇编。包括:3.1.1原材料、标识、包装材料、部件和医疗器械的规范;

3.1.2零部件清单;

3.1.3工程图纸;

3.1.4软件程序;作业指导书、包括设备操作;

3.1.5适用时,灭菌过程的描述;

3.1.6质量计划;

3.1.7制造/检验/试验程序和接收准则。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质量、环境手册的批准。

4.2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环境程序文件的批准。

4.3DCC:负责文件的登录、印发、回收、销毁及文件正本的保存。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编制及使用保管。

5作业程序

5.1文件编写、会签、批准

5.1.1文件编制格式

5.1.1.1品质部在共享“\\192.168.0.218\loo\Systems\4 文件编制格式”文件夹,供各部门编写文件时使用。

5.1.1.2格式包括:《程序文件、管理办法格式》、《SIP格式》、《SOP格式》、《组装作业指导书格式》、《返工作业指导书格式》、《BOM格式》、《操作规程格式》、《控制计划格式》、《FMEA格式》等。

5.1.2文件编号规则

5.1.2.1见附录A“文件编号规则”。

5.1.3申请人在建立文件前需同DCC进行口头沟通,以确定是否有新增文件的必要,是否可以在其它文件中补

5.1.4申请人至DCC处申请文件的编号,并将所申请的编号,版次,日期等信息注于《文件□建立□修改□废止申请单》内。

5.1.5申请人将《文件□建立□修改□废止申请单》、《文件□建立□修改□废止履历表(仅适用于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办法/规范类)》、文件纸档原件按附录B“文件编写、会签、批准、分发权限表”进行签核。

5.2文件的发行

5.2.1申请人将受控文件的《文件□建立□修改□废止申请单》、《文件□建立□修改□废止履历表(仅适用于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办法/规范类)》、文件纸档原稿提交给DCC,DCC应对文件进行以下确认,不符合要求的退回申请人进行修正:

5.2.1.1是否进行有效的批准;

5.2.1.2标题、文件号、版本号、页数是否完整;

5.2.1.3变更内容记录于《文件□建立□修改□废止履历表》或文件的修改履历中是否表述清晰,无遗露;

5.2.1.4是否有对应表单一并发行。

5.2.2申请人将文件(纸档+电子档)连同《文件□建立□修改□废止申请单》提交DCC,DCC根据《文件□建立□修改□废止申请单》上要求的总份数对文件原稿及《文件□建立□修改□废止履历表》进行复印,在复印文件上加盖红色“受控”印章,并分发给相关部门,要求领用人在《发送/接收单》上签收。

5.2.3不发放纸档的受控文件电子档一律由DCC放至共享“\\192.168.0.218\loo\Systems”,供各部门查阅使用。

5.2.4受控文件的原稿(不加盖红色“受控”章)由品质部DCC统一存放,公司内不得使用未加盖红色“受控”印章的复印件,一经发现,由文管收回。

5.2.5DCC及时将所发行文件的编号,版本等相关内容登录于《文件分类一览表》内。

5.3文件的以旧换新

5.3.1对于使用过程中损坏的文件,文件使用部门可用损坏的旧文件到品质部换取新文件。

5.3.2以旧换新的文件, DCC要在《发送/接收单》的备注栏上做好回收登记,并注明原因。新文件的分发编号和旧文件的分发编号相同。

5.4文件的更改

5.4.1文件需要更改时,按5.1-5.2执行。

5.4.2DCC在发行变更后最新版本文件的同时,按《发送/接收单》收回旧版文件,销毁并作记录,也可加盖红色“作废”印章,作为二手纸使用。

5.4.3DCC处的旧版受控文件书面原稿加盖红色“原稿作废保存”印章,书面档保存期限3年,电子档永久保存(对于医疗产品所涉及的文件组织应至少保存一份作废的受控文件)。

5.4.4顾客对文件保存期有特殊要求时,应遵守顾客的要求。对于医疗产品所涉及的文件,并应确保至少在医疗器械使用寿命期内,可以得到其制造和试验的文件,但不能少于最终记录或相关法规要求所规定的保留期限。

5.4.5文件经过更改后,无论其变更内容的大小,其文件编号不变,版次均以流水号的方式顺沿。版本采用1、2、3、4、5、…的方式进行。

5.4.6新的表单发行后,旧版本的表单可以延后使用,直至用完,之后即可使用新的表单。

5.5文件的作废

5.5.1文件需要作废时, 按5.1-5.2执行。

5.5.2作废文件由DCC按《发送/接收单》收回销毁并记录,也可加盖红色“作废”印章,作为二手纸使用。

5.5.3DCC处的作废文件原稿按5.4.3和5.4.4执行。

5.5.4由 DCC填写《文件存档销毁一览表》,并将作废文件单独保存。

5.5.5保存期限到期的文件需二人在场,方可进行销毁,并填写《文件存档销毁一览表》。

5.6文件的管理

5.6.1文件应有序的存放,以便于存取和查阅。

5.6.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复印、随意涂改和对外提供受控文件。如确需复印或对外提供的,应经部门经理同意,由DCC统一加盖红色“仅供参考”章分发。

5.6.3电子档发行文件统一由DCC发出邮件告知各员工变更信息,以达到学习效果。

5.6.4纸档发行的文件(新版发行或变更时)由各部门组织培训,并保存记录。

5.6.5对于汽车产品顾客提供的新的技术文件或变更的技术文件,如图纸、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等,各部门收到后应立即交于项目部组织人员对其进行评审,评审的时间不得超出2个工作周。评审无误后按照5.7.2交于DCC分发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实施。

5.7医疗器械产品文档管理

5.7.1项目部根据每一种类型或每一种类型的医疗器械,主导编制产品文档清单,并由项目经理批准。

5.7.2文件清单中的相应的文档保存于单独文件夹并附目录页(电子档或书面档不限)。

5.8外来文件的控制

5.8.1法律法规、标准

5.8.1.1各部门收集有关的国家、国际标准、有关质量、环境法规文件的最新版本时,应主动送至DCC处,由DCC编制《文件分类一览表》并注明“外来文件”字样,原件或电子档保留在DCC。

5.8.1.2文控应确认法律法规、标准的有效性,并在服务器上设置“法律法规和标准”文件夹供员工使用。

5.8.2顾客或供方提供的外来文件

5.8.2.1外来文件的编号按附录A《文件编号规则》执行。

5.8.2.2图纸、技术资料、项目规范(或标准)等外来文件统一由接收人在书面原件上加盖蓝色“Received”印章,在图纸上签名+日期,将图纸电子档、书面档交给DCC。

5.8.2.3DCC保存外来文件电子档+书面档原稿,并登陆在《文件分类一览表》注明“外来文件”字样,在复印件上加盖红色“外来文件受控”章,予以分发。

5.8.3顾客提供的协议或合同管理

5.8.3.1签订前评审

5.8.3.1.1评审形式可以邮件、会议、口头、电话等形式,具体评审、签订流程参照《产品要求确认及合同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5.8.3.1.2与客户签订合同协议时,权限参照附录C《顾客合同签订权限》执行。

5.8.3.2签订后存档要求

5.8.3.2.1签订部门将合同协议原件、《合同评审记录表》、合同协议评审复印件一起交给DCC(除商务合同,如模具合同、销售合同、采购合同等);

5.8.3.2.2DCC建立外来文件台帐,按业务部、销售后勤部的需求回传协议扫描件或书面档原件,根据评审结果,将客户的特殊要求在内部进行传达,对于转换为公司内部要求的部分进行监督。

5.9文件的评审

5.9.1质量手册在每年的管理评审会上进行总体评审,确认其适宜性。在管理评审报告中必须明确列出评审

结果,必要时则予以修改,在修订页记录相关情况。

5.9.2程序文件、三、四级受控文件:文控负责组织对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以保证使用的文件能持续适用和满足使用的要求。文控每月初将《文件分类一览表》邮件发送至各部门,各部门对自生效之日起12个月内未进行修订的文件进行评审,参加评审人员可包括原文件制定人员、各部门主管、经理。

5.9.3法律政策、技术标准、外来文件:变化时及时对其进行变更或版本更新。

5.9.4各部门将评审结果记录于《文件评审记录》中,如需修订、作废的按照5.4或5.5执行。

5.9.5评审结果为作废的文件,由 DCC填写《文件存档销毁一览表》,并将作废文件单独保存。

5.9.6对于已被替代但仍然有效版本的文件,放在工作场所时,应进行标识。

5.10临时文件的控制

5.10.1临时文件包括:《返工作业指导书》、试模或小批量试产用作业文件等。

5.10.2返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号按附录A《文件编号规则》执行,其它临时作业文件编号与正常发行的文件编号规则相同。

5.10.3临时文件上需注明临时文件的生效日期和文件的失效日期,有效期不得超过3个月。

5.10.4申请人将临时文件(纸档+电子档)提交DCC,DCC在原稿纸档文件上加盖红色“临时受控文件”印章(“临时受控文件”印章上注明有效期)分发给相关部门,要求领用人在《发送/接收单》上签收。

5.10.5DCC仅对文件电子档作保存,并建立临时文件《文件分类一览表》。

5.10.6DCC需针对到有效期的临时文件进行回收,并登记在《发送/接收单》上。

5.10.7DCC需对回收的临时文件加盖红色“原稿作废保存”印章,并进行保存,保存期限3年。

6相关文件

6.1《记录控制程序》

6.2《工程变更管理程序》

6.3《产品要求确认及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7相关记录

7.1《会议记录》

7.2邮件

8流程图

附录A 文件编号规则

1手册示例:YPIQM-01

YPI代表YPI塑胶;QM代表质量; 01代表流水号。

2程序文件示例:YPIQEP-XX

YPI代表YPI塑胶;QEP代表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X代表流水号01~99。

3部门作业指导书示例:YPISOP/SIP/WI/CPXXX-YYY

YPI代表YPI塑胶;SOP代表作业指导书;SIP代表检验指导书;WI代表作业规范、BOM;CP代表控制计划;

XXX代表客户编号/部门编号;YYY代表流水号001~999,部门编号(用于部门文件WI),客户编号(仅用于和客户相关的产品文件)。

注:流水号至999后,使用四码流水,1000~9999。

a)100总经理110管理者代表

b)120人事部130生产部

c)140财务部150销售后勤部

d)160采购部 170项目部

e)180品质部 200研发部

f)210业务部

4返工作业指导书示例:YPISOPXXX-YYY-Rework

YPI代表YPI塑胶;SOP代表作业指导书;XXX代表客户编号;YYY代表流水号001~999;Rework代表返工。5记录示例:YPIR-部门别-XXX;

YPI代表YPI塑胶;R代表记录;部门编码(参考部门代号);YYY代表流水号001~999。

6外来文件

a)相关的国家国际标准以标准号为编号。

b)客户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图纸,统一按提供的资料编码进行编号,如客户提供的资料上未有编码的,则

以当时收到的日期为编号,示例:XXX-YYYY-MM-DD-NNN

XXX代表客户;YYYY代表年份;MM代表月份;DD代表日期;NNN代表序列号001~999。

附录B 文件编制、会签、审核、批准、分发权限表

附录C 顾客合同签订权限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一般医疗器械实施细则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一般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试点修改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和本细则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作为质量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除无菌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等已发布分类实施细则以外的其他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规定各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五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以下职责: 1.组织制定生产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组织策划并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确保满足顾客要求; 3.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4.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并保持记录; 5.指定人员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确保相应法律法规在企业部贯彻和执行。 第六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企业员工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第三章资源管理 第七条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掌握医疗器械的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有能力对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八条生产企业应当确定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岗位,规定这些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工作经验,并对从事这些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未满足规定要求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要求。医疗器械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经过相应技术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医疗器械采购控制程序(DOC9)

医疗器械采购控制程序 一、按照计划和合同要求的质量条款采购医疗器械。 二、在采购时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机关下达的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规定, 按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所核定的经营范围采购产品,不得超过范围采购产品,确保购进的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有效。 三、医疗器械的进货程序 1、具法定资格的合法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医疗器械及质量信誉(证照齐全,供货质量好 且稳定,价格合理,重合同,守信誉,售前,售后服务好) 2、审核所购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具有法定的质量标准,有法定的注册证 号。 3、审核与此供货公司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销售人员验证其合法资格。 4、签定有明确质量条款的购货合同。 5、包装和标识符合有关法规、法定标准和储运要求,以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 量的质量。 6、首营医疗器械采购时,须依照《首营医疗器械管理程》执行。 四、熟悉商品质量规定,掌握货源的质量情况,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采购的原则。 五、在签定进货合同时应明确有关质量条款。检验产品标准,经营许可证,标准编号, 外包装要符合要求。严格执行购货合同中质量条款的有关内容。 六、购进医疗器械时必须要有合法票据,作到票据帐物相符,并及时作好记录,须包括: 品名,规格,有效期,生产企业,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批号。 七、医疗器械购进记录保存到超过有效期二年,无有效期的至少保存三年。 医疗器械不合格商品管理程序文件 一、商品入库验收时,有下列情形的,视为不合格商品。 1、不具备有关《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表》、《产品注册证》、《产品合格证》、《制 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

2、因质量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 3、内外包装不符合有关规定,出现严重破损的。 4、不符合有关国家,行业,企业标准的。 5、其它不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商品的。 二、入库检出的不合格商品,应专区存放,挂有明显标志,填写不合格商品拒收报告单, 由质检员签署意见后,通知主管及时联系,采取措施,严防入库。 三、在库检出的不合格商品,应立即挂牌暂停发货和销售,并移至不合格区存放,同时 请质检员复检,如复检不合格则填写停售通知单,并做相应的处理。 四、过有效期的商品严紧发货,并立即挂牌停止销售和发货,并移到不合格区域存放, 同时请示采购部门,与厂家联系处理事项。 五、严禁采购和存放销售不合格商品和属于“假冒伪劣”商品入库,一旦发现,立即封 存,移到不合格区域,并上报有关部门,做好记录存查。 六、不合格商品的报损,应填写不合格商品报损审批表,经主管签字审核后,提出处理 意见,必要时抽样鉴定。 七、不合格商品销毁,需报药品监督部门监销,并做好销毁记录归档存查。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程序文件 一、首营企业应提交企业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如为进口产品应提交进口产品注册 证。 二、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是公司经营的重点,必须严格审查,应作到准确无误、资料证 件齐全。 三、消耗产品应提交生产注册许可证、消准字许可证,行业国家标准、图文资料、报价 单。 四、首营设备类产品应提交生产(注册)许可证,同行业国家标准,图文资料、标准配 置单和报价单,必要时还需事先提供使用说明书、临床报告。 公司员工在质量方面的教育、培训及考核规定 程序文件 一、公司员工首先应接受树立质量第一、严把质量关的教育,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 的观念。 二、公司员工进入公司后,应接受有关的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录用。对于

不符合检验工作控制程序-检验科程序文件

不符合检验工作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检验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识别和控制,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范围 适用于本科不符合质量体系要求的检验活动。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检验工作不符合项进行识别。3.2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对检验工作不符合项严重性进行评价,原因进行分析,并跟踪检验工作不符合项的处理结果。。 3.3各专业组长负责对检验工作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 4工作程序 4.1发现不符合检验工作几种途径: (1)质量监督员在实施监督时,从人员、设备、检验方法、样品、设施环境、记录和报告等环节识别检验工作不符合项; (2)质量负责人从客户抱怨及抱怨处理过程和日常工作中发现检验工作不符合项; (3)报告审核人员在对报告进行审核时发现检验工作不符合项;(4)质量负责人通过组织质量体系内审,发现检验工作中的不符合项。 4.2不符合工作的评价 当发现有不符合工作时,发现人员将不符合内容记录于《不符合工

作处理报告》中,并交质量负责人对不符合工作进行评价。 (1)对个别的、偶然发生的不符合工作,经证实不会影响到数据及报告的质量的,鉴别为一般不符合项。 (2)经分析,属某环节整体出现不符合项或某要素失控,或直接影响到数据及报告质量的,鉴别为严重不符合项。 (3)引用深圳市卫生局制定的《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对不符合工作进行评价时,应考虑不符合检验的临床意义,如对临床应用有明显影响,则由报告的发布人通知申请检验的临床医生。 4.3不符合检验工作的处置 (1)属一般不符合项并能现场整改的工作,由质量负责人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及人员实施现场整改,检验工作照常进行; (2)属严重不符合项或不能现场完成整改的工作,由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组织责任部门对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报科主任批准实施。 (3)如技术负责人认为不符合工作已经影响到客户,由质量负责人告知客户。 (4)对相应的不符合项参照《松岗达安医学检测中心奖惩规定》进行处理。 5支持性文件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 《松岗达安医学检测中心奖惩规定》 6记录表格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0 目的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进行控制,低保生产中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0 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的控制。 3.0 职责 3.1 资料管理员负责产品生产的基本资料准备,如图纸,工艺文件BOM。 3.2 工艺部负责量产产品的工艺文件准备,工艺验证及关键工序的验证。 3.3 生产计划部负责将生产计划信息传达给生产工程部及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 3.4 生产工程部负责将生产信息传达给车间主任,生产车间负责产品的生产。 3.5 质量部负责生产产品质量及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4.0工作程序 4.1 定义 特殊工序:指对形成的产品不能通过后序检验和试验,只能通过使用才能验证的工序。 关键工序:指对产品形成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质量起重要、关键作用的工序。

4.2 生产过程的控制 4.2.1 生产计划部根据《销售订单》编制《生产计划》,低保订单与计划一致,不按照订单制作生产计划时,应经副总批准。生产计划完成后发放至生产车间,定期跟踪生产实际京溪情况。 4.2.2 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部门的编制的《产品采购物资需求表》、《产品外协件需求表》,低值易耗品的采购按照《月表低值易耗品及工装需求表》编制采购计划、并按计划进行采购。 4.2.3 生产工程部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将图纸和《随工单》一起下发给车间主任。并在《随工单》上标明加工的数量和产品编号/批号等信息及工时定额,要求工人在规定的工时完成。 4.2.4 车间主任将《随工单》及图纸安排给相应班组的班长或操作者。 4.2.5 操作者的备料及工位器具的准备 4.2. 5.1 操作者根据班组长安排的图纸(或者根据bom)领料,生产性物资领料的领料按产品出库单领取,注明用于何种产品,辅助性物资领料、消耗品性物资领料按其他出入库单领取,投入工序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和批准放行后方可使用。4.5.2.2 生产过程中工位器具准备 1)生产中所需的生产设备、模具、模板按《设备控制程序》进行。2)生产中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按《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执行。监视、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校准合格的,并且在校准周期,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监视测量设备进行维护、校准管理,去报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医疗器械程序文件

ZD-QP-4.2.3-01 文件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确保公司各相关部门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发放、使用、更改、标识、作废等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外来文件。 3 职责 3.1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类文件的发放、修订及归档管理,组织编制质量手册及各类文件,并负责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文件的编制、归档等并正确使用文件。 4 程序要求 4.1 文件控制范围 4.1.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的文件范围包括: a)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手册; c)标准所要求的程序文件; d)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要求的文件,即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和外来文件; e)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 f)国家或地区颁发的有关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 4.1.2根据文件的内在联系可将它们分为三个层次的文件:质量手册(含质量方针、目标)为第一层次文件;程序文件为第二层次的文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记录、外来文件等为第三层次文件。 4.1.3本公司的文件可采用任何的媒体和类型的形式,如纸张、光盘、磁盘、照片样件、磁带等,多媒体文件的控制按照《多媒体和电子文件管理规定》执行。

4.1.4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本公司的记录应按QP4.2.4《记录控制程序》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控制。 4.2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 各类文件应按规定编制、审核或进行评审,发布前必须经授权人批准。 4.2.1质量手册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质量手册中的程序文件、管理规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2.2 公司各类管理文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等)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4.3 文件的发放、修订和管理 4.3.1 文件的发放 a)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受控文件,受控清单由总经理办公室提出,文件发放前应由管理者代表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必须保证各部门都能得到相应有效的文件,发放的文件应填写《文件收发登记表》,并在该文件封面加盖“受控”印章和注明分发号。 4.3.2 文件的修订 a)当文件需要修订时,由提出部门说明原因,原编制部门根据评审结论对文件及时更改确认,更改后的文件需经管理者代表再次批准后,由总经理办公室下达《文件更改申请(通知)单》,通知文件发放部门,若指定其它部门审批时,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b)所有被修订的原文件必须由总经理办公室统一收回,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性,对需要销毁的作废文件,由总经理办公室填写《文件销毁申请》,经批准后在适当的时候可统一销毁; c)质量手册每经修改换页后,修改状态都应随之改变,如修改状态1 等,经多次修改后或文件需要大幅度更改时,应进行文件换版,版序以英文字母表示,如版号A 、版号B 等,公司的受控文件清单应随文件的修订而及时修订,便于文件使用者随时识别文件的现行修改状态。 4.3.3 文件的管理 a)各类文件应制定特有的名称及文件编号,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审核批准

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国际标准ISO 13485医疗用具-质量管理体系-规制目的的必要条件 前言 ISO是国家标准成员机构的全球性联合会.制订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通过整个ISO技术委员会执行.每个成员机构专注一个主题,并为此主题而成立技术委员会,且有权代表此委员会.与ISO相关的政府或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也参加此工作.在所有电气技术标准文件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亲密合作. 国际标准是根据ISO/IEC指令第2部分给出的规则起草的. 技术委员会主要的任务是制订国际标准.被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将被散发至各成员机构投票.作为国际标准发行,至少需75%的成员机构投票赞成.注意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标准的一些组成部分可能是专利权的主题.ISO不应对鉴定任一或所有这样的专利权负责. ISO 13485由技术委员会ISO/TC 210制定,它包括质量管理及相关医疗用具的一般要求.. 在技术方面作了修正的第二版本废止并替代第一版本(ISO 13485:1996).它还废止并替代ISO 13488:1996.在过去使用ISO 13488的那些组织,除依照的一些要求外,可参照此国际标准. ISO 13485的版本已修改标题并处理产品品质保证,客户要求,及品质体系管理的其它要素. 0介绍 简介 此国际标准指定品质管理体系的要求,可被组织用来设计,开发,生产,安置及维修医疗用具,以及设计,开发,和设置相关的设备. 它还可被内外双方用来,包括认证结构,评定组织符合客户及制定要求的能力.标有”注解”的资料是用来指导了解或阐明相关的要求.

需强调的是指定在此国际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与产品的技术要求是互补的. 采用的品质管理体系将是组织战略性的决定.设计并执行组织的品质管理体系受不同要求,特殊物质,所提供的产品,使用的程序以及组织大小及结构的影响.国际标准的目的不意味着与品质管理体系的结构一致或与文件一致. 多样化的医疗用具及此国际标准的一些特殊要求只适应于指定的医疗用具的团体.这些团体在条项3中有详细说明. 处理方法 此国际标准基于品质管理的处理方法. 接受输入的任何行动并把它们转换输出,被看成是一个过程. 关于组织现行的职责,它识别并管理许多连接的程序. 通常在一个程序中的输出物在下一个程序中直接形成输入物. 在组织范围内程序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程序的辩认及相互作用,以及他们的管理,称之为”处理方法”. 与其它标准的关系 与ISO 9001的关系 当这是独立的标准时,它基于ISO 9001. 从ISO 9001中直接引用且未改变的那些条项或附属条项,使用的是常规字体.这些附属条项呈现未改变的事实,记录在附件B中. 此国际标准的原文与ISO 9001的原文不同,含原文的句子或合同,显示的是斜体字.原文变更的特性和理由,记录在附件B中. 医疗用具–品质管理体系 -规制目的的必要条件

数据控制程序-检验科程序文件

数据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检验数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完整、安全和保密。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科检验数据的采集、计算和处理全过程。 3职责 3.1检验人员负责检验数据的采集、记录、计算、转换和传递,保证其准确、完整、安全和保密。 3.2校核及审核人员负责复核检验数据的正确性。 4工作程序 4.1检验数据的读取和记录 (1)人工读取设备上带刻度的数据时,通常应记录至最小分度值后一位。 (2)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计量。 4.2数据的有效位数 (1)记录数据的有效位数依照相应规程决定,无规定时,按其示值方式决定。 (2)计算数据的有效位数按检验标准/规范执行,标准/规范未明确规定时,可参照规定的数值多保留一位小数。 (3)检验结果的有效位数判定按检验方法之规定执行。 (4)为统一记录和报告中数据的有效数位,由各专业组以列表方

式明确各项目的有效数位。 4.3数据复核与记录修改 (1)复核人员应对原始记录的各项数据进行认真复核,必要时对数据进行追溯核实。 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按《记录管理程序》要求进行“划改”。 4.4数字修约规则 对于测定和计算方面的数据,在所规定的精确程度范围以外的数字,按以下规则进行取舍。 (1)拟舍弃的数字的右一位数字小于5时,将该数字舍去;大于5时,则向左进1;等于5而右面的数字并非全部为0时,进1;等于5而右面无数字或全部为0时,若所保留的数字末位为奇数,进1,为偶数,则舍弃。 (2)不得进行连续修约。即拟修约数字应在确定修约位数后一次修约获得结果,不得多次按规则连续修约。 (3)对于在检测方法中另有数字修约规定时,按其规定执行。4.5数据的转移 (1)数据的转移须遵守“文件相关”原则,即保存转移前的原始数据凭证以便核实和查证。 (2)数据转移过程中不允许进行数据的修约、计算、变更。 4.6贮存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其使用、管理和维护按《计算机管理规定》执行。 5支持性文件 5.1计算机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doc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的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秩序,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医疗器械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审查、许可和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开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申请与审批 第四条开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符合国家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第五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依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开办条件作出具体规定,针对不同类别医疗器械制定相应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并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30日内,填写《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登记表》(见本办法附件1),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书面告知。 第七条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专业能力,并掌握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相关产品质量、技术的规定。质量负责人不得同时兼任生产负责人; (二)企业内初级以上职称或者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应当与所生产产品的要求相适应; (三)企业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及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生产设备,生产、仓储场地和环境。企业生产对环境和设备等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的,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食药监械[2009]8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规定,国家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 第三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生产企业应当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规定各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五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定生产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二)组织策划并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确保满足顾客要求; (三)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四)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并保持记录; (五)指定专人和部门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确保相应法律法规在生产企业内部贯彻执行。 第六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医疗器械经营工作程序.doc

一寸光阴不可轻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工作程序目录 1. 质量管理文件管理程序QMST-QP-001 2. 医疗器械购进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2 3. 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3 4. 医疗器械贮存及养护工作程序QMST-QP-004 5. 医疗器械出入库管理及复核工作程序QMST-QP-005 6. 医疗器械运输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6 7. 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7 8.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8 9. 不合格品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9 10. 购进退出及销后退回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10 11. 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程序QMST-QP-011 12. 医疗器械召回工作程序QMST-QP-012

一、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运行过程中质量原始记录及凭证的设计、编制、使用、保存及管理 的控制,以证明和检查本店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规范文件管理,保证质量记录的可追 溯性,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 号令、《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 8 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2014 年第58 号)等法规,特制订本程序。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店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所有部门。 三、职责: ①各有关部门按照质量记录的职责、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质量记录的设计、编制、使用、保存及管理负责; ②质量记录的设计由各使用部门提出,报质量管理部审批后执行。质量管理部负责 设计确定企业所需的通用质量记录(服务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记录、医疗器械质量管理 记录、表格,凭证等); ③质量记录由各岗位人员负责填写,各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按规定期限归档; ④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全本店质量记录的日常检查,并对其中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措施。 四、内容: 质量记录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质量记录字迹清楚、正确完整。不得用铅笔填写,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需要更 改时应在更改处加盖本人名章,保证其具有真实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②质量记录可采用书面、也可用计算机方式保存,记录应易于检索。文字与计算机 格式内容应保持一致: ③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需明确相关质量责任的关键环节质量记录应采用书面形式,由相关人员签字留存;

试剂耗材控制程序

1 目的 保证与检验结果相关的试剂、耗材的采购、领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与检验结果相关的试剂、消耗材料以及它们的组合管理。 3 职责 3.1 各专业组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试剂、耗材的采购申请。 3.2 检验科主任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核。 3.3 院设备科和检验科组织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并委托检验科采购和验收。 3.4 检验科试剂管理员负责进行试剂、耗材的验收、存放及日常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申请采购 购买试剂、耗材,由专业组填写《检验试剂耗材采购申请表》,并清楚、详细地描述技术要求,包括种类、品牌、规格、性能、价格等信息,交试剂管理员汇总后交检验科主任审核批准。 4.2 供应商的评价 4.2.1 对提供试剂、耗材的供应商(包括生厂家和经销商),由院设备科和检验科组织对其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记录于《供应商评价表》,由院设备科负责任人和检验科主任签署意见后决定是否可列为合格的供应商。 4.2.2 供应商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供应商的资信能力; (2) 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 (3) 技术支持能力; (4) 价格; (5) 交货情况; (6) 服务情况,如服务的及时性; (7) 经销商要有厂家的授权资质。 4.2.3 由院设备科将合格的供应商登录于《供应商一览表》。 4.3 采购管理 4.3.1 设备科或者委托检验科按相关规定实施采购。 4.3.3 设备科或者检验科应按照《检验试剂耗材申请表》中要求的交货日期控制采购进度,如有延期,需及时通知检验科试剂管理员。本文来自实验室前沿 4.4 试剂、耗材的验收 (1)检验科试剂管理员核对试剂、耗材的包装、数量、外观,生产日期,有效期及有无出厂检验合格证等内容。 (2)验收后,由验收人员将结果记录于《检验试剂标准物质耗材领用验收单》中 4.5 供货清单的建立本文来自实验室前沿 检验科试剂管理员需建立相关试剂、耗材的清单,内容包括批号、实验室接受日期、材料投入使用的日期。 4.6 试剂、耗材的领用 各专业组根据工作需要,填写物品领用单,按规定领取试剂、耗材。

医疗器械文件控制程序

医疗器械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 3、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公司文件的归口管理,建立《受控文件清 单》;并负责组织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3.2 管理者代表审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3.3 总经理批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3.4 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和保管。 3.5 技术部、生产部分别负责相关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文档) 的编制、使用、保管及其归档。 4. 程序 4.1 文件分类 文件分受控与非受控二类,凡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为受控文件,所有受控文件在其封面盖“受控” 印章,应建立《受控文件清单》。包括: 1) 第一级文件:质量手册(包括所有过程控制的程序文件)。 2) 第二级文件:

a) 《部门工作手册》; b) 其他质量文件(产品设计、技术、工艺、检验文 件、质量记录、质量计划等)及公司管理制度。 3) 外来文件(包括相关标准和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 政策法规文件等)。 4.2 文件编号 4.2.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 a) 《质量手册》: 公司名称代号-质量手册代号—编写年份—版本号; 例:公司《质量手册》编号为:STHF-ZS-2009—A。 b) 程序文件: 公司名称代号-程序文件代号—质量手册中的章节号—版本号; 例:《文件控制程序》的编号为:STHF-CX-4.2.3—A。 c) 质量记录: 共用质量记录:公司名称代号—质量记录代号—质量 手册中的章节号一记录编号; 例:《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中“01号记录”的编号为:STHF-JL-7.3-01。 部门使用的质量记录:公司名称代号-部门代号-质 量手册中的章节号--记录编号; 例《生产过程控制程序》中生产部的记录编号为STHF

医疗器械生产公司管理制度

员工守则 第一条本公司员工应遵守本公司一切规章制度及公告。 第二条本公司员工应无条件服从上级领导的指挥与监督,尽忠职守,忠实勤勉执行其职务,不得有阳奉阴违或敷衍塞职的行为。对经办业务或工作如有建设性意见时,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建议。 第三条各级领导就其监督范围以内所发命令,其属下员工必须服从,但对其命令有不同意见时可在执行后向其上级领导陈述,不得当面顶撞或拒绝执行。各级员工对于两级领导同时所发命令或指挥,以直接领导的命令为准。 第四条本公司员工平日的言行应诚实、谦让、廉洁、谨慎、勤勉,同事间要和睦相处。全体员工必须了解唯有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质量,才能获得改善及增进福利,以达到互助合作,劳资两利的目的。 第五条本公司员工必须在餐厅用餐,未经领导批准在它处用餐者罚款100元。 第六条不得酒后上班或班上饮酒(客户来访接待者除外)。 第七条工作时间闲聊、看报以及看与工作无关的书籍者,一经发现扣罚当事者100元。 第八条各级领导务须重视自身涵养,领导所属员工,同舟共济,提高工作情绪,使部属精神愉快,在职业上有安全感。 第九条本公司员工应彼此通力合作,应杜绝妄生意见、吵闹、斗殴、搬弄是非或其它扰乱秩序的行为的发生。 第十条全体员工务须时常锻炼自己的工作技能,以达到工作上精益求精,倾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一条全体员工每日应办事务必须当日办清,如不能于正常工作时间内办妥应加班赶办。如有临时发生紧要事项奉主管人员通知时,虽非正常工作时间亦应遵照办理,不得借故推诿。 第十二条本公司员工对外接洽事项、或来宾参观,应保持谦和礼貌、诚恳友善的态度,不得有骄傲满足及损害本公司名誉的行为。对顾客委办事项应力求周到、机敏处理,不得草率敷衍或搁置不办。 第十三条员工每日应负责工作地点及更衣室、厂区的环境清洁。 第十四条公司内的厕所为公共场所,如厕完毕后,务必冲洗干净。否则除罚款100元外,责令其做一个星期卫生。 第十五条本公司员工应遵守下列事项: 1.公司员工应维护公司信誉,凡个人意见涉及本公司信誉者,非经许可,不得对外发表,除办理本公司业务外,不得对外擅用本公司名义; 2.员工应尽忠职守,不得泄露业务或职务上的机密,或假借职权,贪污舞弊,或以公司名义在外招摇撞骗; 3.非因职务的需要不得动用公物或支用公款; 4.公司员工处理业务,应有成本观念,对所保管的一切公物应加爱护。公物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携出或出借; 5.本公司员工不得私自经营或出资与本公司类似的商业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程序

1、目的 本程序依据ISO14971:2007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要求,规定了与我公司产品安全相关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使其降低到患者或使用者可接受水平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的产品实现过程、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以及产品过期报废处置过程的风险管理活动。 本程序规定了与本公司产品的安全相关的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与产品相关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其风险。对于已生产的和在进行临床试验的产品,进行更改时要执行此程序中规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过程。 3,定义 无 4、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本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针,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评审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宜性,以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持续有效性,对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 4.2 品管部负责体系性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程序的组织实施,控制以及相关记录的汇总。 4.3 其他部门负责本职责范围内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程序的组织实施,完成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售后信息的收集;售后信息由销售部收集相关客户反馈的信息,以品管部为主编制风险管理报告和整理风险管理报告,并监控实施的有效性。 5、内容 4.1人员资格 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由管理部、项目部、生产部和品管部的负责人担任,必要时可增加车间的相关生产人员以及业务部的相关业务人员。 4.2风险管理计划

4.2.1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该项计划应包括: 计划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医疗器械和寿命周期阶段;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 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 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危害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准则; 验证活动; 有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收集和评审的活动。 见《产品风险管理计划》 4.2.2如果在产品的寿命周期内计划有更改,更改的记录应保持在相应的风险管理文件中。 4.3风险管理档案 4.3.1品管部针对每一个医疗器械产出和保持完整的风险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提供每一个判定危害的追溯性信息,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任何剩余风险可接受性的估计。 4.3.2风险管理档案包括所有与风险管理各阶段有关的文件和记录。更新的文件和记录依照《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办理相关事宜。定期查看风险管理档案检查其符合性。 4.4 风险分析 4.4.1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产品寿命周期所存在的风险及其水平进行分析。 4.4.2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对于所考虑的特定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小组应根据预期用途和任何合理可预见的误用,将所有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安全性的定性和定量特征填写《医疗器械风险分析表》。 4.4.3风险管理小组编写在正常和故障条件下与医疗器械有关的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清单。风险管理小组利用可得的资料或数据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处境估计相关的风险。 4.5. 风险评价 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应使用风险管理计划中规定的准则,决定其估计的一个或多个风险是否低到不需要再予以降低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方案分析到产生的其他危害给出

医院检验科[全套]程序文件

×××××人民医院 检验科 程序文件 撰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2009年07月15日启用日期:2009年08月01日

.WORD.格式. 关于发布《程序文件》的声明 实验室全体人员: 《程序文件》作为《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实验室按《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编制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是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手册》中涉及的要素的具体描述。现予以批准发布实施。 《程序文件》是检验科实验室质量活动的基本法规和准则。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严格维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切实保证产品的检测质量。 本《程序文件》持有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改、转让和复制。 *****人民医院检验科 检验科主任: 年月日

目录

保护机密信息程序 1 目的 保护机密信息不被侵犯和泄漏,维护本科室诚信、独立、公正的形象。 2 范围 2.1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 2.2检验结果; 2.3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的验证结果、实验室间对比结果及室间质评结果; 2.4质量体系的各层文件和相应运行资料; 2.5 法定保密的信息。 3 职责 3.1科主任 (1)落实保护机密信息的各项措施所需的资源和责任人; (2)批准借阅保密资料。 3.2 质量负责人 (1)对各项保密措施的组织进行监督检查; (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检验科主任报告。 3.3 各专业组组长 (1)批准本组相关人员借阅本专业保密资料,并报科主任最终批准。(2)协助质量负责人,对本室人员执行各项保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4 档案管理员 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3.5 其它有关人员 (1)对本人从事和接触到的保密内容保密; (2)对违反保密的行为进行制止,并向上级报告。 4 工作程序 4.1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 对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由承担检验任务的人员负责接收、保管、保密。 4.2检验结果

Medical CE医疗器械技术文件控制程序

发放号:控制状态: 共 2 页

CANTA CE程序文件 1. 目的 按照MDD 93/42/EEC 附录II 的要求, 建立并执行带有CE标志产品的技术文件控制程序,确保产品符合MDD93/42/EEC 的规定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带有CE标志的产品(简称CE产品)的技术文件编制和管理.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产品技术文件的编写工作. 3.2 职能部门负责编制相关CE产品技术文件. 3.3 技术部负责CE产品技术文件的归档保存. 4. 程序 4.1 CE技术文件应包括: 产品介绍, 基本要求检查表, 风险分析报告, 产品综合描述, 临床前研究产品、测试,临床资料汇编,标签和语言,说明书, 生产流程描述, 符合性声明. 4.2 CE 文件要求 4.2.1 产品介绍 如下内容应包括在CE技术文件中: 公司介绍, 产品概述, 产品的预期用途, 产品的使用禁忌, 产品的分类, CE产品的认证途径, 以前认证情况介绍等. 4.2.2 基本要求检查表 按 MDD/93/42/EEC附录I 的要求编制基本要求检查表, 确认产品满足十四项条款(如适用)的要求, 证明产品是安全有效的. 并列出所有适用欧盟协调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清单. 4.2.3 风险分析报告 依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程序>>对CE产品进行风险分析, 证明产品的使用价值大于产品的风险. 4.2.4 产品综合描述 产品综合描述应包括: 原材料的使用说明, 生产工艺简述, 质量控制说明, 产品尺寸规格以及使用说明等. 4.2.5临床前研究---- 产品测试 4.2.6临床资料汇编 依据MDD/93/42/EEC附录X要求, 及<<临床资料汇编程序>>, 编制CE产品有关的临床资料. EC 技术文件控制程序page 1 of 2

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检验科程序文件

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 1目的 有计划地对质量体系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之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2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活动有关的所有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管理。 3职责 3.1科主任主持本科人员的配备与考核,批准《人员培训年度计划》,安排人员的外部培训。 3.2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员培训年度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实施。 3.3文控员负责建立和管理人员培训记录、人员档案。 4工作程序 4.1科主任进行人员配备及资格确认 根据有关规定和检验工作的需要,确定检验科的各岗位设置和任职条件; 通过查看有关证书、进行聘用考核、年度工作考核确认每人的任职资格; 根据每人的任职资格情况,确定各岗位人员; 对新上岗人员根据岗位任职条件对其进行岗位资格确认; 当岗位或岗位任职条件发生了变化,应经培训后,重新进行考核确认。 4.2人员培训

4.2.1培训计划 (1)根据各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科主任拟定各层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2)技术负责人编制《人员培训年度计划》,交科主任批准后实施。 (3)未列入年度计划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临时培训申请,填写《培训申请表》,经检验科主任批准后实施。 4.2.2培训方式 (1)安排外出专业学习、学术交流会、进修的培训。 (2)医院内举办专项讲座、专项培训或专业学术报告会。 (3)科内举办的业务学习活动。 4.2.3培训内容 (1)根据人员的岗位,安排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此外,还包括下列培训内容:实验室认可、标准化知识、卫生法律、法规、实验室安全知识。 (2)实习、进修、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内容还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务管理规定、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4.3人员资格和考核 4.3.1检验人员必须具备规定的相关学历和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4.3.2人员上岗前,科主任组织对聘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应知、应会科目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后准予上岗。 4.3.3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操作资格考核: 凡使用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工作人员以前未使用过该仪器时,由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检查工作的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工作,负责制定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分类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建立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员库及其管理工作,负责部分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认证管理中心)受国家局委托,承担部分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工作。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第二类和除认证管理中心承担的部分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之外的其他第三类医疗器械(以下简称其他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工作,部分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申报资料的形式审查工作,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第二章申请和资料审查第四条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持有效运行,并保存相关记录。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组织自查,符合要求后,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医疗

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的申请。第五条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的生产企业,应当提交以下资料:(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申请表》(附表1),同时附申请表电子文本;(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副本和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三)生产企业组织机构图;(四)生产企业负责人、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简历,学历和职称证书复印件;(五)申请检查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复印件(如有)、拟注册产品标准;(六)生产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生产区域分布图;(七)主要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目录;(八)生产无菌医疗器械的,应当提供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一年内的生产环境检测报告。生产企业应当对其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生产企业申请后,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对于第二类和其他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审查,并填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资料审查表》(附表2);对于部分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在 5个工作日内转寄国家局认证管理中心。对于第二类和其他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申请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一次性要求生 产企业进行补充。生产企业未在2个月内提交补充材料并无正

医疗器械设计控制程序文件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设计能满足合同及顾客的要求,以及政府有关的法令规定、国家标准、MDD 93/42/EEC 和Directive 2007/47/EC 欧盟指令等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新产品的设计和定型产品的改进活动。 3 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编制和执行产品设计开发计划,对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组织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工作。 3.1.1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产品设计问题,生产工艺的编制,工装夹具的设计与制作。 3.1.2负责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交风险管理报告。 3.2生产部:负责组织试产,参与相关过程评审。 3.3采购部:负责试产过程中的物料采购。 3.4经营部:负责市场调研并参与相关的设计评审。 3.5品质部:负责试产中产品的检验与测试。 4 内容 4.1 设计开发策划 4.1.1 设计项目来源 4.1.1.1经营部、技术部根据国内外的市场动向,有针对性的做市场调研,收集市场情报。例如电子报刊杂志、展览会等,在需要时购回参考样机,以供技术部参考之用。 4.1.1.2顾客委托设计与定型产品改良的产品,由经营部与顾客充分沟通,并收集相关资料。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由顾客提供参考样机,以供技术部参考之用。 4.1.1.3经营部通过对市场调查和分析结果,提出“设计开发建议书”,报总经

理批准后,连同有关资料转交技术部。 4.2设计开发输入 4.2.1技术部根据新产品“设计开发建议书”或参考样机,编制“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应规定对设计的要求,内容包括: A.根据预期用途和使用说明,规定产品的功能、性能、结构和软件的要求。B.ISO13485:2003标准、MDD 93/42/EEC 和Directive 2007/47/EC欧盟指令、ISO14971:2000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以及使用者和患者的要求。C.过去类似设计的有关信息。 D.设计和开发必需的其他要求,如安全、包装、运输、贮存、环境、经济性方面的要求等。 E.风险管理计划(风险活动执行“风险管理控制程序”)。F.医疗器械的寿命要求。 G.供方的选择,对于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必要时,供方应共同参与风险的评估。4.2.2“设计任务书”经技术部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 4.2.3技术部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制定“设计开发计划书”,内容应包括: A.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 B.适合各阶段的设计评审、验证、确认活动。 C.每个阶段的任务、责任人、进度要求。 D.需要增加和调整的资源。 E.其他必要的内容,如在本程序文件中没有确定的职责和权限以及接口管理的要求,都应在计划中确定下来。 4.2.4 “设计开发计划书”经技术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和开发的进展进行修改时,应重新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4.2.5技术部做好设计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做好参与设计相关部门、人员间的信息沟通,必要时以会议形式沟通。 4.2.6设计输入评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