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11月20日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农村金融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它不仅对农民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国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阐述了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有关问题的看法。文章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正逐步朝着合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因而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观现阶段“三农”资金短缺的现状、稳定农村金融秩序、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总结了农村金融市

场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这是在农户信贷市场中,我国农村长时间存在的农户贷款供需结构(张杰,2000)。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资金供给能否切实满足农村微观金融的资金需求,能否培育现代农民(王芳,2005) 。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张笑尘,2007) 。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体制问题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他们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以及相关的制度实施不到位。目前我国农村金

融机构发展所存在的体制性缺陷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组织规划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髙,而且服务理念有误。从博弃论的角度看,现行的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体系是中央、地方政府两大利益相关者主体相互博弈的衍生品,而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农户却只能在这场博弃之外,这种缺乏了农户利益相关者的不完整利益博弈肯定会引起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体系的缺陷(杜彪,2007) 。针对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失衡的现状,需要健全农村组织体系,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创新,扩大服务面,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和农村信用环境完善(于辉、荣宏庆,2007) 。实践调研方面,学者通过对四川省的好、中和差三个县作为调研研究对象,认为只有通过政府公共财政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才能形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制(谢平,徐忠,2006)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必须调整涉农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整合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拓宽融资渠道,并结合相关的农村金融政策解决农村金融发展瓶颈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二,金融市场监管的内涵。

金融市场监管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其内涵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李长健,2008) ,而金融监管必须调整涉农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整合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拓宽融资渠道(刘金顺,2010);从认识论的角度审视发现,界定农村金融监管的内涵,其核心之意是在于保障市场作用得到充分、高效率的发挥,市场于失灵时又能够得到及时矫正或者市场作用得到弥补。金融本身是

纯粹的经济问题,但金融监管却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综合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题。基于此,界定农村金融市场监管的内涵要考量经济的标准,又要顾及非经济的标准(马德功、臧敦刚等,2010)。

三、农村金融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与分析,国内关于问题和产生原因的探讨一般分布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市场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发展主体中的重要部分,民间金融游离于监管之外,尚未纳入统一的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中(张燕,邹维,2009)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李红光,2005) ,不能很好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缺乏配套的风险防控机制和相关担保抵押制度,导致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供给不足(陈爱仙,2006) 。这种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主体分离的情形不利于形成各主体协调统一、合力监管(郭风云,2009) 。第二,金融市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制度层面,现有的监管体制抑制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李红光、米文通,2005)、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设置,不能很好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陈爱仙,2006),同时由于缺乏配套的风险防控机制和相关担保抵押制度,导致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李萍,2010)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分散性、零碎化,我国监管部门没有对农村金融机构与城市金融机构做区别对待,而是适用统一的监管纠正模式(孟飞,2009) 。监管机构的

内部纠错机制不足,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每一个行政处罚都要对银监会法律部门审查之后再做出最后决定,这种纠错制度存在严重的不足(郭风云,2008) ,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信息和风险状况无法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传递,非现场监管的人才缺乏,缺乏统一的纠错制度的问题(张成翠、韩颖慧,2008) ,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场监管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第三,金融市场监管生态存在的问题。金融监管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其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是金融市场监管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前提(周小川,2005) 。我国监管部门没有对农村金融机构与城市金融机构做区别对待,而是适用统一的监管纠正模式(郭风云,2008) ,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法制环境迫切需要改善。导致落后的原因主要有没有适用统一的监管纠正模式,农村金融监管机构的内部机制需要改善(徐诺金,2005) ,同时,实践情况中金融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制度缺乏,导致农民在实际金融消费中容易受到损害,法律救济手段的缺乏使纠纷解决不及时(姚亮,2009) 。所有这些问题,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法律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四、农村金融市场监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现状

首先,建立适合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退出机制。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对于农村问處金融机构的退出,我们要借鉴欧美的先进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来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的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部维,2009) ,弱化行政干预,强化市场手段,要力争实现行政干预和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性良性互动,积极引导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以并购为主的激励原则(陈爱仙,2006) 。还有学者主张引导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积

极开展以并购为主的主动性市场退出,放宽持股资格限制,允许实力民间机构参与股权多元化(张朝锋,2010) 完备的市场退出法律体系可以使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依法有序的规范进行。

其次,选择适合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监管模式。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而无序竞争则必然会引起经济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安定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最关键的意蕴在于保障农村金融服务主体都公平享有均等参与竞争和获取金融资源的机会。(姚亮,2009) 27。由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被监管机构内控及社会监督这四个金融监管层面必须明确各自地位,形成角色分明、职能分工配合的监管体系(张朝锋,2010) 26。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在中央不断加大推进农村金融发展,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破产清算等突发事件,避免农村金融危机的发生(江苏农商行,2005)。

再次,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监管运行机制。要农村金融机构中财政参与的直接性和强制性,财政参与可以经过诸多环节的传导产生效果,基于市场流动性的支持,起到很好的效果(丁橡雨、黄星华,2010) 在日常机构的财政支持和协同监管之外,财政手段的引导对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以并购为主的主动性市场退出,放宽持股资格限制,允许实力民间机构参与股权多元化实践都出于方便金融风险处置的需要,财政手段的参与可以更为明显的带来额外的筹资便利(李萍,2010) 29。同时,对于风险较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加强社会整体监督,减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赵天荣,2009) 。完善立法和执法,加快农村金融生态法制化、系统化环境创建(姚亮,2009) 。

参考文献

1.麦金龙.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1997. 2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04):23.

3王芳.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J]-金融研究,2005(04):16-19.

4张笑尘.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与盒融供给分析m.上海金融,2007(09):32.

5杜彪.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斯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07(10):32-35.

6于辉;荣密庆.农村金融功能缺陷的根源及化解途径.

7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6(04):43.

8李长健,任斐.和谐监管: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的新路径[J].法制与经济,2008 (7): 59-60.

9刘金顺,浅析我国金融法律制度下的分业经营和分工监管[J].现代经济信息,2010 (19): 159.

10马德功,臧敦刚,黄忠强.美国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改革及其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10 (7): 89-92.

11杨爱文,林丹红?金融市场监管理论:一个文献综述y].浙江社会科学,2002 (3): 50-55.

12王元.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与国外经验借鉴[J].华北金融,2008 (11): 25-27.

14张燕,邹维.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监管的国际比较[J].南方金融,2009 (1): 4043.

15李红光,米文通.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缺陷及对策[fl.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 (8): 57-60.

16陈爱仙.农村反洗钱工作实践与探索[J].市场周刊,2006 (12): 88-89. 17郭风云.破解农信社与农民贷款“两难”问题[J].银行家,2009 ( 6): 115-118.

18李萍.农村金融服务走向分析[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0 (5): 52-54. 19孟飞.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监管问题与制度创新[J].财经科学,2009 (8): 18-24.

20张成翠,韩颖慧.论民间金融及其规范化发展[J].经济问题,2008 (12): 107-109.

21周小川.法治金融生态[J].中国经济周刊,2005 ( 3): 11.

22徐诺金.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问题[J].金融研究,2005 (11): 31-38.

23姚亮.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监管的构想m.商业研究,2009 (4): 87-89.

24张燕,SI5维.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监管的国际比较[J].南方金融,2009 (1): 40-43.

25陈爱仙.农村反洗钱工作实践与探索[J].市场周刊,2006 (12): 88-89. 26张朝锋.构建我国“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J].商业经济,2010 (15): 89-90.

27姚亮.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监管的构想[J].商业研究,2009 (4):

87-89.

28丁橡雨,黄星华.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10 (15): 111-112.

29李萍.农村金融服务走向分析[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0 (5): 52-54. 30赵天荣.农村金融的外部监管研究[J].华北金融,2009 (1): 4245.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

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借鉴思考的文献综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维护与激励组织内人力资源。简而言之,最优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最少的人办最大的事,其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长处,人力资本不断升值的过程。而人才差异化管理就是根据个体不同的知识经验水平,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管理和开发,进而为顺利实施组织的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一种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自然要研究人性,即人的本性。那么,如何认识人的本性,就成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人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持不同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结合所写内容并参考有关书目明确了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意义。 (一)国外关于人才差异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在我国,相关的人才差异化研究与德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有关国外的激励理论研究,像我们所熟知的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ERG 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等等,对于不同的人才,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 1.1、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是在前人莫瑞的研究下,进一步发展了其研究,并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阐释,马斯诺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其主导需要,该理论从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探究人的激励和人的行为,有力的说明了人不但有经济上的物质上的需求,更有来自社会和精神上等方面的需求,给予管理者如何激励员工以启示。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刘玉哲1140500155 什么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本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西奥多〃舒尔茨于1960年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对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与英国战后经济的缓慢复苏进行对比,舒尔茨分析认为,德、日两国的迅速复苏是因为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教育促进生产力和健康的身体,进行教育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 舒尔茨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并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概念,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在不断完善,但是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中,我们还是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见解: 1、应该提高教育投资,平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比例。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人们往往更重视物质资源的分配与利用,而忽略了人对物质的价值的使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往往能更高效的使用物质。舒尔茨对1929-1957 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 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 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 回报率很高。所以提高教育投资,平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比例,更能促进经济的 快速复苏或发展。 2、应该注重人的素质,更多培养高素质、高教育程度的社会群体。 对一个社会来说,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意味着较高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与较高的公民素质。关于德、日两国的经济复苏,舒尔茨认为战争虽然破坏了两国的物质 基础,但没有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其战后的经济快速复苏与美国经济科技的迅 速发展,正是因为德、日、美三国在战后仍重视教育,储备了充裕的人力资本,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高技术 水平和高效益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培养高素质、高教育程度的社会群 体。 关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 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从宏观的角度,站着社会的立场上考虑了人力资本对社会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随着以农信社改制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第一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农村金融整体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农村金融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体系,农村金融正在“服务三农、扩大内需”等方面扮演主力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也正逐渐显现出来,而供需间的非均衡表现,服务水平较低,监管存在的问题更激化了农村金融所存在的矛盾。而我国扩大内需、实现外需型经济转型,其落脚点,还是在我国庞大的农村市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为农村提供充足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将选取杭州联合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杭州联合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了解需求及供给。通过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发展改革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 1969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把金融相关比率(FIR,未清偿的全部金融工具之值除以国民财富)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单一特征,用金融机构资产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代表金融发展水平。 近些年,有种观点认为,相对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的(demand-following)地位。如罗宾逊(Robinson,1952)认为,是经济增长带动了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实业导致了金融的发展”。依此观点,金融发展创造了对金融的特殊需求,而金融体系会自动对这些需求做出回应。另外罗伯特·卢卡斯(Lucas,1988)认为,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他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换言之,内生的技术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不是金融。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形成。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农村信用社是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在农村经济政治的稳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发放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主要资产业务,是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要使农村信用社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如何有效的防范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仍然备重视。 1 国外研究 信贷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已历时20多年。自70年代,孟加拉乡村银行就创建了小额贷款的模式,对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传统认为,向穷人和小型经营活动发放贷款是会有较大风险。自1976年以来近二十年来的孟加Grameen Bank的实践,证明穷人同样是银行可接受的服务对象。所以把穷人不作为贷款对象不是风险防范的内容。随着后期的发展,出现了还贷率低、贷款没有真正流向穷人、信贷资金经常被挪用等现象大量存在。Adams,Graham and和V on Pischeke (1984)提出Ohio学派认为利息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应对上述缺陷负责。1998年Gulli发表的文章中说到,改善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应该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机制。在1989年,Suzanne Pinson发表《Credit risk assessment and meta-judgment》认为运用信用风险评估来防范风险过于复杂,且涉及的性质是不确定性的判断程序,提出运用评估业务风险模型来表示专家的战略推理提供动态的解决策略。2006年Shinichi Goda 根据破产案例中偶然的发现,提出了在风险管理中如何探索机会。在发达国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都是一些小额信贷,其面对的人群一般都为农民,由于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几乎没有风险,所以学者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防范研究主要都是从信用社内部研究。 2 国内研究 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农村贷款制度改革,已有15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以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006年底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相继加大推动农村金融体系调整和农学小额信贷的力度,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刚引入信贷以来,基本上是直接复制孟加拉格莱珉银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计算机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利用计算机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员工个人资料的录入、职务变动的记录和管理,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将新员工的个人资料输入到数据库中。 (2)可以自动分配员工号,并且设置初始的用户密码。 (3)可根据不通过的方法对员工的资料进行查询、修改。 (4)人事变动的详细记录,包括岗位和部门的调整。 本设计是基于VB和Access2003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使用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便于单位领导掌握人员的动向,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的分配。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发展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如今大多数公司普遍使用的是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界面友好,支持多平台,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越来越完善,整合数据库的开发,使得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方便用户对数据的更新。开发过程采用瀑布型模式,通过对市场调研、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公共模块设计、主窗体设计以及功能分析、系统测试,最终完成代码的开发。 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人力资本管理这发展方向发展。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正处在一个粗放型人力资源管理到精细化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中,更有部分优秀企业已完成这种战略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为MIS),是一个将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并有序地存储,以用于管理和决策,是企业增效的信息系统。它能够使企业更加及时、准确、全面、详实的了解所需的信息数据。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信息数据的进一步加工,能使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11月20日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农村金融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它不仅对农民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国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阐述了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有关问题的看法。文章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正逐步朝着合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因而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观现阶段“三农”资金短缺的现状、稳定农村金融秩序、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总结了农村金融市

场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这是在农户信贷市场中,我国农村长时间存在的农户贷款供需结构(张杰,2000)。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资金供给能否切实满足农村微观金融的资金需求,能否培育现代农民(王芳,2005) 。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张笑尘,2007) 。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体制问题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他们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以及相关的制度实施不到位。目前我国农村金

《农村金融研究》怎么样,是什么级别的

《农村金融研究》 投稿+用户名 农村金融研究杂志社简介 《农村金融研究》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创刊于1980年,1994年开始与台湾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期刊交换;1996年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第五名;同年八选世界期刊博览中心参展,并成为会员。《农村金融研究》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国际交流刊物。 农村金融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封面文章、金融市场、经营探索、宏观经济、管理学苑、三农经济、三农金融、三农社会 农村金融研究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农村金融研究》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农村金融研究》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农村金融研究》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随着全球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为软件产品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企业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在成为我国应用管理软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mphasis on knowledge and talent, busines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as a software product, enterprises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it; At the same tim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nterprise resource management as an integral part, along wi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nagement software marke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oftware in China is becoming the key development areas. Keywords: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研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近年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网点收缩、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农民贷款难等现象普遍存在,表明农村金融支持在不断地弱化,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现象的产生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亟待我们去解决。我国在改革的道路上一直在探索,以求找出真正促进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关于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这一问题,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也做出了很多研究。 1 国外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研究 Levine和Zervos(1998)在研究中证实了银行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认为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Hellmann和Murdock、Stiglitz(1997)等人又提出了“金融约束论”,认为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深化具有极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因此,应鼓励银行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市场。但由于竞争性习惯和高昂的交易成本会使银行体系产生内在的不稳定性,且银行在开拓新市场方面的相关信息具有公共品性质,不仅银行自身没有动力,而且自由竞争也达不到社会最优的结果。因此,他们提出: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利用自身优势,为银行创造条件,从而促进金融深化,实现经济增长。 Ghate(1992)利用亚洲国家的实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正 规金融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非正规金融部门会随着正规金融部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一个较大的非正式金融部门的存在有利于货币的有效配置并实现稳定目标的信贷政策;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去除存款利率的限制达到金融自由化的目的。 Adams和V ogel(1986)认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应该实行更灵活的利率政策、获取较少的贷款对象,并且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 R. Mchinno和E.S. Shaw(1973)分别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根据他们的观点,金融制度与政策同经济发展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激励或相互抑制的关系:健全有效的金融制度及其政策能够充分地动员一个经济体系的资金运用并实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或增长;同时,有效的经济发展或增长,也会通过一个经济体系的国

关于人力资本的文献综述

学习使人进步 关于人力资本的文献综述 【摘要】人力资本思想起源于1676年的英国,我国对人力资本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本文从中外的研究现状对人力资本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人力资本;国外;国内 1.人力资本思想起源。人力资本思想起源于1676年的英国,其创始人为威廉·配第,其最早在战争中人类生命的伤亡和实物及武器的损失进行比较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学术上普遍认为,这 是最早的严谨的运用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的人力资本思想萌芽。除此之外,威廉·配第在进行生 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创造价值中,将人的能力首次列为和劳动力、物质资本、土地并列的 四个特别重要的要素。在进行国家与国家实力的比较研究中,将瘟疫和战争对人口死亡和人口 迁徙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威廉·配第并首次运用“生产成本法”对英国人口的经济价值进 行了估算。估算的结果是:英国人的平均价值是80英镑,这个平均结果包括儿童、老人、男 人和女人整体社会成员的平均值,其中儿童是成年人价值的一半。古典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者和杰出代表亚当·斯密,其于1776年出版了其经典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并对分工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决定性影响涉及了人力资本价值确定。斯密指出,作为一种具有生 产性的资本的人得知识、经验和才能对社会生产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斯密将固定成本定义为 不需要经过流通,不需要更换主人就能够提供给投资者收入或利润的那部分资本,并认为在 学习中的投资是:在学习中投入费去的资本,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并能够得到偿还,赚 取利润的那部分投资在学习中的资本。 2.亚当·斯密之后的学者,少数的经济学家继承了他的思想,如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他提出了劳动是创造价值并使价值增值的源泉。法国庸俗经济学家萨伊也是提出人力资本思想萌芽 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花费在教育与培训方面的费用总和称为“累积资本”,受过教育与培 训的人的工作报酬,不仅包括劳动的一般工资,而且还包括培训时所垫付的资本的利息,因为 教育培训是资本,特别是萨伊还明确提出了科学知识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我省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我省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目前我省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民间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是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现状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并为我省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 ;民间金融 ;金融体系 一、前言 金融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经济收入水平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研究的重心。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金融发展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从一个国家整体上进行研究的,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然而我国各地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其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本文对河南省的相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河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河南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为我省制定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正确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性银行中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村镇银行,合作性金融中的河南农村信用社。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是指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金融机构。 近几年来,农村金融体系在河南省已初步形成。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农业银行逐步商业化,农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渐渐退出。随着农业银行的撤出,农村信用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者。所以,河南省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作为助手,非正式金融作为补充,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虽然我省的农村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以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严重不平衡,无法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的需求。 三、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南省农村政策性金融存在弊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省农村金融体系中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在河南省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农业发展银行长期以来为我省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的发挥了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作用。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河南省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业务单一,金融服务功能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限制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最大发挥。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对粮棉和其它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业务,对象范围比较局限,对其他信贷匮乏的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性银行的

农村金融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解决农业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三农”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单个部门或局部的问题而是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局战略部署的重要问题。“三农”经济在我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三农”被忽视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虽然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多次下调农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意在扶持“三农”融资,但是小农业经济转型中资金融通和金融服务问题仍然是三农经济成长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多年来,学界围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首先从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出发,指出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现状,并已经有学者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其次从内在与外在两面着手,分析“三农”面临融资困境的原因。最后对构建农村多元化金融体系给出建议。 二、农村金融供求现状 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地区经济主要的资本要素配置方式,其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三农”融资问题。学界在讨论“三农”经济组织融资问题时,通常以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作为研究的起点。因此,多年来学者们持续、广泛的关注着农村金融的供求问题。汴静(2010)通过深入地考察我国农村地区的信贷规模总量、信贷用调结构、信贷额度机构和信贷期限结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整体供求处于失衡状态,另外他还指出失衡不仅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财政支农的作用,加剧城乡发展的不均衡。 为解决供求失衡的矛盾,学者们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王玉靓(2013)认为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农业的生产流程、技术含量和资金回收速度与其他行业相比独具特点;在金融监管当局没有对农村信贷产品给予特别规定,以及

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英文文献综述-精选教育文档

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英文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的动因,以及如何实现及维持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20世纪30年代,哈罗德与多马两位经济学家将凯恩斯所发展的宏观经济学动态化,推导出了长期增长的均衡路径,即人们所熟知的“刃峰上的增长”。1956年,索洛修正了哈罗德—多马模型,建立了著名的新古典增长模型,通过在生产函数中引入技术进步因素,并假设资本和劳动可以完全替代,得到了稳定的持续增长路径。但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并没有解释经济持续增长问题。为此,罗默和卢卡斯等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了研发因素和人力资本积累因素,开创了内生增长理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教育、研究、人力资本等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梳理20世纪中期以来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 一、对前人研究的梳理:理论流派 在人们为增加未来收入而放弃消费的意义上,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是一种投资。由于劳动者通过教育对自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投资,对不同的劳动者来说,一小时劳动投入的产出并不相同。教育提高了未来的劳动生产力和未来收入,因此可以被看作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由人来体现。这一思想在Adam Smith 的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已经出现,按照Adam Smith的见解,创造专业化的工人,被认为需要使用稀缺

性的投入,通常是教育或学习。在《经济学原理》中,Marshall 指出,在所有资本中,最优价值的是投资于人的资本。 1962年,Kenneth Arrow发表了《干中学的经济学含义》一文,很快成为关于技术进步、教育和增长内生演进的文献的参照,他将知识与生产率的提高相关联,从而显示出积累机制。后来,Sheshinski(1967)又进一步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他们并没有论及和现实更相关的知识积累机制,即新产品的发现和专业人力资本技能的提高是什么样子。之后的研究大概有一下几个流派。第一是Romer(1990)的内生增长理论,并强调了创意、非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对理解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性。Nelson和Phelps (1966)提供了一种结合人力资本和后进优势考虑技术转让的方法。第二,Mankiw et al.(1992)等人的研究证明,一个简单的新古典模型最多可以解释人均GDP对数中80%的跨国方差,特别是当它包含跨国人力资本投资差异时。第三,Barro和Lee (1993)以及Bils和Klenow(1996),Barro和Lee提供了众多国家的受教育程度样本数据,数据范围十分广泛。Bils和Klenow认为,应当以明瑟工资回归方程一致的方法,将受教育程度纳入模型中。第四,Benhabib和Spiegel(1994),Islam (1995),Pritchett(1996),和Judosn(1996),这些文章以各种方法讨论了涉及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难题。在产出增长率对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率的简单或多元回归方程中,人力资本存量的系数均为负。第五,Weitzman(1996)提出,可以用孩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杜丽颖(1985-),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经贸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农村金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因此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就具有较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村金融是指农村地区涉及信用与货币关系的活动,而这种活动与农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金融业是推动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要发挥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重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 标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主体支农乏力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组成,按照金融理论普遍的认同观点一般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一般指民间金融形势,或非国家出面建设的金融形势。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农行自1996年起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其农村信贷规模曾仅占其总规模的6%。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大量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在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逐步退出和政策性银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被推到了支农的前沿阵地,成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支农信贷90%来自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由于经济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资金筹集难、不良资产比率高、产权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低等诸多不足与缺陷,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而邮政储蓄的“抽水机”效应,将其从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转移,加上不能够发放商业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因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具有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具有灵活性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1.2 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尖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业的商品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比重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比重提高,必然会带动金融需求在质和量上的变化。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较快发展,对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限,支农后劲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系统内资金上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使得农村信用社筹资难度加大。虽然农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自

农村金融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外文翻译文献综述(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农村金融发展不会促进经济发展吗? 来自尼日利亚的实证 摘要:强劲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没有金融深化的,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居住的农村社区。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尼日利亚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选用了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Johansen和Juselius的协整检验,以得出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因此,用动态普通最小二乘法( DOLS )方法揭示尼日利亚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尼日利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关系。此外, DOLS 结果发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尼日利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它在这项研究中得到证实,农村金融作为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提高农村生产力的信贷可以减免弱势创业者的负担,从而使他们能够对尼日利亚经济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此外,本研究建议除其他事项外,对于农村生产的信贷分配的障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农村发展;信贷分配;金融发展 1 引言 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促使第三世界的经济体发起,实现变化的政策和规划旨在将瘫痪的经济代理人转变成积极的人员来提高他们的经济增长。尼日利亚政府也不例外,政府促进包容性增长通过尼日利亚中央银行(CBN)运用双广义目标金融包容策略。首先,要将无银行帐户的民众绝大多数在农村社区成为金融体系的活跃成员。其次,它也强调在农民负担得起的成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信贷可得性。不幸的是,在使用金融包容性策略如村镇银行和农业信贷保证计划等等,没有达到目标受益者。一方面,一些确定为负责非洲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表现不佳的问题包括过度管制,监管不力和人才缺乏(Aliero,2009)。另一方面,该方案在那时间会受政治因素影响(Ibrahim和Aliero,2012)。 尼日利亚历届政府都提出了结构调整计划的几个扶贫方案(SAP)通过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战略(需求)转换到议程。然而,这些方案都没有达到他们的

10-农村金融几种主要理论-

基于“制度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制度变迁理论与观点概述。 以科斯和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最初动力是制度需求,制度供给的异动应以制度需求为依据。所谓制度需求是指制度服务的接受者的需求或社会需求,人们对制度的需求,源于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潜在利益。如福利经济学从效用理论角度提出“当预期新的制度能使人们实现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实现的潜在利益时,便产生了对新制度的内在需求动机”。戴维·菲尼(P22)从影响制度需求外在变量的角度、拉坦(P22)从强调新的制度收益的角度、科斯从产权安排的角度、诺思(P27)、舒尔茨(P19)从制度变迁预期净收益与预期成本比较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制度变迁的动因及达到制度均衡的“帕累托最优”。(P27,含义) 几种典型的现代金融发展理论。20世纪70年代初,形成了一些较有影响的金融发展理论,这些理论主要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所应采取的金融发展策略,其中与农村金融发展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有: 1、金融发展模式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帕特里克(P32)提出了“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和“供给领先(supply-following)”两种模式,需求追随模式强调的是金融需求引致金融发展,其传导机制是:经济增长→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机构扩张→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供给领先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供给方的供给总是先于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强调金融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传导机制是:金融机构扩张→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金融需求增多→投资增长→经济增长。 这种金融发展摸式论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金融策略的制定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P34)麦金龙和肖在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干预过多而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金融抑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金融与经济

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 周新芳 一、国外研究概况 (一)西方人力资本的理论渊源 威廉·佩弟“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论断,及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论述,是人力资源思想的早期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上述思想推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点。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主要是重视物质资本的时代,并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一种资本。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或劳动能力就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概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的另一种表述,但他并未将人力和劳动力作为资本来看待。 (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注重对人力资本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从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形成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较突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明塞尔(Jac0b Mincer)。他在1958年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文中首次建立了个人收入分析与其接受培训量之间关系的经济数学模型。之后,在他的另一篇论文《在职培训:成本、收益与某些含义》中,根据对劳动者个人收益率差别的研究,估算出美国对在职培训的投资总量和在这种投资上获得的私人收益率。但遗憾的是,明塞尔的研究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这一阶段,人力资本理论正逐步融入主流经济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两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而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的计量分析则首推爱德华.丹尼森(Edward Denison)。 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及评析 西奥多.W.舒尔茨(T.w.Shultz)是从探索经济增长之谜而逐步踏上研究人

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in Jiang Su Province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0 班级:10704 指导教师:XXX 职称:副教授 2014 年 5 月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其含义、产生背景与原因。然后对农村金融的现状深入剖析,主要是以江苏省农村金融为例从正规与非正规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金融的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发展农村金融的具体对策,如从法律上明确农村金融的地位,规范农村金融,加强和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化,规范正常农村金融活动政府首先要承认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文章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即正规金融体系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但农村金融的存在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而且农村金融的正规合法性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重视。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 Firstly, the country's rural finance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ing the meaning,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rural finance. The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e, mainly taking the rural finance of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from the formal rural finance to informal rural finance two aspects.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finance, specifically from the legal status of private finance, regulate private finance in rural areas,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regulatory system,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ivate fina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civil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regulate the normal activities of private finance must first recognize the positive role of priv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ivat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ir own farmers, and so 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aper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formal financial system status is irreplaceable, but the exist of rural finance has prompted i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the formal legitimacy of rural finance should be understand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s well. Key words: rural finance;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