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政府信任的结构与功能_张成福

论政府信任的结构与功能_张成福

论政府信任的结构与功能_张成福
论政府信任的结构与功能_张成福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笔记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备考资料-育明考研 一、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育明斯太朗考研) (2) 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育明斯太朗考研) (2)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育明斯太朗考研) (3) 四、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育明斯太朗考研) (4) 五、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资料一本通(目录) (4) 六、615公共管理理论考试大纲 (6) 七、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10) 八、参考书笔记(获取更多参考书笔记欢迎咨询杜老师) (12) 七.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之间的联系:(育明教育注:重点) (12)

一、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育明斯太朗考研) 北邮作为特色工科类院校,信息科技一直是其强项,与清北交科等一线名校相比都毫不逊色,相对来讲其他学科排名一般,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北邮学科发展政策进行了调整,对人文社科类专业越来越重视,从这几年的财政投入就可以看出。而且北邮在电信、网络、通讯等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毕业生认可度高,经育明教育统计,北邮公管的就业以国企、事业单位居多,尤其三大运营商每年都有大批岗位。综合以上因素,北邮公管的竞争难度属中等,但性价比高,对于外地希望进京读研或者以国企为就业意向的同学来说,是理想的选择。 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育明斯太朗考研) 复试内容和计分标准 1、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考核、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心理测试、笔试、面试、外语综合能力测试等内容。 2、计分标准 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含外语综合能力(10%)、专业笔试(40%)、专业面试(50%)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70%+复试成绩×30% 复试形式 1、专业笔试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徐双敏,《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静,《公共政策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专业面试 组织形式:硕士点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所有硕士生导师参加。 面试地点:公共管理专业面试 思想政治考核、资格审核 面试内容: (1)专业面试:外语综合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及前沿知识、科研能力、应变反应能力。 (2)思想政治考核、资格审核。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育明斯太朗考研) (北京邮电大学考研咨询育明·斯泰朗考研杜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育明教育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北邮近几年的招考人数虽有些调整,但目前已经趋于稳定,14人左右。每年的报录比基本在1:10左右浮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招考模式。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克服浮躁,稳扎稳打的走完五轮,坚持到底,考取北邮公管是稳定可预期的。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圣才出品】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 第8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概念题 1.人力资源 答: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这一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从广义上来看,一国的人力资源泛指现在和未来一切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潜在的人力资源(一个国家和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那些未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从狭义上来看,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的特点在于:人力资源为能动资源;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人力资源无法储存;必须不断地投资、维持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和增值。人力资源既有量的属性,也有质的属性。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人力资源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实力;人力资源质量是比人力资源数量更为重要的一个指标,一个国家和组织真正拥有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才真正地拥有了竞争的实力。 2.人力资源管理 答: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内所有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和维护等一切管理的过程和活动,或者是组织管理中涉及到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实践。一般说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系统:①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决策系统;②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系统;

③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与录用系统;④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系统;⑤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评系统;⑥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管理与激励系统;⑦人力资源的保障系统;⑧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设计系统;⑨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系统;⑩人力资源管理的诊断系统。 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和用途,分为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职能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高层领导的授权下,要处理对他人有权力关系的工作,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几项内容,其程度与范围随授权的程度而定,也就是代表高层领导行使管理工作的权限,是管理权力的一种延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业职能包括员工的招聘、选用、派用、培训、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员工绩效的评价、制定与执行报酬和福利计划、建立有效激励员工改善或提高工作绩效的系统、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以及处理劳资关系等一系列内容。 4.工作生活质量 答:工作生活质量是指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干预方法,以改善组织效能与组织成员福利的过程。包含工作环境和工作安排、员工参与、人际关系、经济报酬和福利、个人自我实现与潜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大体包括:①劳动报酬的充分性和公平性; ②安全和有利于健康的工作条件;③工作组织中的人际关系;④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⑤员工生涯发展;⑥参与决策,民主管理;⑦工作具有社会意义;⑧保障员工在组织内的权利; ⑨工作以外的家庭生活和其他业余活动。工作生活质量活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拓宽了视野,增加了新的手段;②使人们认识到,组织中的员工除了要求较高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之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追求目标;③促使民主

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完善路径

?法学研究? 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完善路径 王应强 (南阳市法学会,河南南阳473056) 摘 要: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的一项制度创新,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责任政府论和行政职权本位论为行政执法责任制提供了重要的法理基础。纵观我国行政执法的实践,制度的缺失、程序的紊乱、权责的模糊、监督的缺位等是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使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贯彻执行,必须从思想认识、行政立法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等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行政执法;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管理;依法行政 中图分类号:DF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0964(2008)0420060204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继续深化依法行政的一条重要路径。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有权无责的现象,不仅削减了行政执法的效率和质量,使民众与执法人员产生了极大的对立情绪,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政府施政的公信力。因此,建立健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1]31 ,对于完善我国现有的行政执法体制,实现行政管 理的民主化、法治化,不仅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引领未来的理论导向作用。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执法的需要不适应 我国的行政立法长期坚持“先试行后立法”、“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的原则,其优点和弊端都是显而易见的。行政立法与其他立法活动一样,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先制定一些单行的法律规范,适用一段时期后再根据客观需要予以不断补充和完善,使之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然而,这种相对稳健的立法模式对我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来说,却未必是最佳的选择。就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而言,其首要任务是对法律规范进行分解和细化,即将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分解到相应的执法主体,拟出执法目录,制定出具体的执法目标,使其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行政执法中急需的一些法律规范如行政程序法、行政征收法、行政收费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合同法等仍处于“千呼万唤难出来”的状态。如此,在没有法律规范本体存在的情况下,分解、细化执法责任就成了“无米之炊”。 (二)行政程序规则混乱导致行政执法无序 行政法上的程序是一种法定化了的程序,当某种行政行为的程序一旦被法律规范认可之后,就具有了一定的确定性和拘束力。这种确定性和拘束力不仅为双方权利(权力)义 务的行使和履行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范,而且为判定合法与否树立了标尺。而事实上,我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中都普遍缺乏现代行政程序基本原则的一般规定,致使行政程序立法未能在明确的法律原则指导下进行,《行政程序法》难以在短期内面世,直接影响了单行法律法规中行政程序的制定和实施。即便是已经存在的行政程序法规范,也大多是内容散乱,不成体系,加上其程序规范比较原则和抽象,操作性不强,严重削弱了行政程序的控制和约束作用,造成行政执法活动的混乱和无序。 同时,行政执法主体对已有的行政程序法律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地存在着。突出表现为:不按规定向当事人公开办事程序,不履行法定送审、报批程序,对法定程序随意解释或自行制定补充规定,对违反程序的行为难以追究其法律责任。由于行政执法所采用的程序大多是由各部门自己制定的,主观性大于客观性,难免会在部门利益驱动下造成一系列的程序壁垒,最终阻碍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统一实施。 (三)行政责任制度没有严格界定 对行政执法的责任予以明确而严格的界定,其间接目的是增加执法人员心理的“痛苦指数”,加大违法行政的经济成本,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避免行政违法行为。然而,在制度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下列问题:其一,职责范围无明确界定。迄今为止,有关行政责任的原则、构成要件、表现形式等问题都还处于探索、争论时期,尚无统一标准,这就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二,权力责任关系不对等。按照“权责对等”理论,授权者委授的权力与责任应当一致、均衡,即根据授予权力的大小,确定其相应的责任。我国在行政管理上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而直接面对社会事务并对社会事务产生作用的是管理层和执行者,行政首长只负有名义上的“责任”,却无法对具体实施的过程进行直接和有效的跟踪与监控,即使出现违法后果需要承担责任,也很 收稿日期:2008206224 作者简介:王应强(19622),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市法学会副会长、副教授,河南省宪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行政法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yang Nor mal University 第28卷 第4期 2008年8月 (Phil os .&Soc .Sci .Edit .)Vol .28No .4Aug .2008

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达到86%,高出美国40%,对于这一数据你怎么看

2019年6月25日湖南省考面试真题及解析 01 第一题 中国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达到了8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7%),并且高出美国(40%)一倍多。对于这一数据,你有什么看法? 02 【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考生/思考完毕,/开始答题。) 题中的这组数据体现了我国政府在民众中的信任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比美国更是高出了一倍多。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样的数据,我感到很自豪。 这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同时,它也是民众对政府的评价和满意度。我认为,我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主要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成就,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一说: 第一,从民生角度来说,我国政府工作的宗旨就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获得了飞跃性的提高。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我国政府努力、高效地工作,帮助几亿人摆脱了贫困和饥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住房、医疗和教育,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第二,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的安定是人民“幸福感”来源的基础,然而黑社会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黑社会不仅给人

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为此政府为此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向黑恶势力重拳出击,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了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从国家角度来说。我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外我国不仅经济增长速度全球领先,我国经济正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从科技来说,“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我国的“5G”技术已经全球领先。而这些都为我国在国际领域上取得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中,可能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问题、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不过有了民众对政府86%的信任度,足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向上的民族,是一个同心同德的民族,是一个凝聚共识的民族。“得起大者可以兼其小”,只要我们把每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当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那么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考生/回答完毕。) 03 第二题: 村规民约对农村移风易俗有重要作用,假如你是当地驻村干部,由你来制定村规民约,你认为有哪几个关键点? 04 第三题: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本地的返乡大学生创业,你是县政府的工作人员,领导让你做一个调查,你将如何开展?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公共管理的新策略【圣才出品】

第13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13.1复习笔记 一、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1.民营化的意涵 (1)民营化的含义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类型主要有:撤资、委托、替代。 (2)民营化的主要目的 ①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②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减或终止,以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 (3)关于民营化的争论 ①支持民营化者以公共选择理论为依据,认为政府失灵经常出现,而民营化意涵某种程度的“再市场化”。通过民营化方式,可以减少官僚体系的繁文缛节、政府的过度膨胀,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品质与效能。 ②民营化的反对者认为,民营化不但会侵害主权的完整性,而且还会腐蚀民主政治的根基。因为,民主政治的基础乃是政治社群意识,民营化会动摇这种整体意识。另外,市场组织的盈利取向,亦容易使公共服务在效率的观念下,忽略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 2.民营化的类型

(1)民营化基本类型 ①撤资 公营事业或资产移转至民间。此种移转型之民营化可经由出售、无偿移转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而出售及无偿移转的对象可以是事业机构现有的员工、产品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私人企业,或事业机构原有之所有人。而对于经营绩效不佳的公营事业,则可通过削减预算、关闭工厂以及出售资产等方式使之退出市场。 ②委托 政府部门委托私营部门承担部分或全部财货与服务的生产活动,但政府继续承担监督的责任。政府委托外包的形式有: a.签约外包。即政府将部分货品或服务委托民间提供办理。 b.特许权。指由政府提供给私营部门经营权,但政府保留“价格率之核准权”,而费用由使用者支付。如申请者超过一家,则可在竞标的情形下,由民众、政府共同决定核准权。 c.补助。即由政府通过免税、低利贷款、直接补助等形式,以形成“诱因操作”。 d.抵用券。由政府核发给有资格使用的民众,以指定消费某类货品(如食物、房租)。通常社会福利救济就是通过此种方式来实施。 e.强制。由政府以命令的方式要求私营部门支付强制性的服务,如失业保险金即是由私营部门支付分担或共同承担若干社会安全责任。 ③替代 当大众认为政府所提供的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民间私营部门则意识到此种需求时,私营部门就可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替代的形式有: a.功能不足之替代。如当社会治安日趋恶化,而警力又明显不足时,就可由民间保安

2016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内部资料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公共管理学张成福 第六章公共组织管理 【考点1】组织的性质 1、静态组织观:以组织结构为研究的主要取向。认为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和需要,按照一定形式联合起来的,是有特定结构和活动方式的人的群体。如马克斯·韦伯的科层论。 2、动态组织观: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往行为的角度。 3、生态组织观:以组织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平衡角度为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 4、精神的(心态的)组织观:以心理或精神为研究的价值取向。 【考点2】公共组织的特性 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在科层组织和管理方法的采用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二者在本质是存在着不同。通过与私人组织的对比,公共组织的特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在于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和支持。相比之下,工商组织的目的与动机,则在于追求“个人利益”,其一切活动与决策以产品价格为决定因素,以赚钱为目的。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 公共组织的活动:预算的编制、人员的晋升、资源的使用等,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行动,这与私营组织有所不同,私营组织虽然也要依法行事,但法律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只要是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皆可行动。 再者,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而私营组织所制定的规则,人员的服从是自愿的。 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公共组织除了向上级行政单位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要求,接受他们的监督。 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公共组织的行动发生于政治环境中,其制定的政策和行动的后果都具有政治意义。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公共组织的目标是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抽象模糊。相对而言,私营组织的目标技术创造利润,企业的一切活动均以此标准来衡量。 9、公共组织的强制性 公共组织的活动本身具有强制性,凡是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并有权依法对公民违法行为进行处分。 【考点3】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的一般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 统一指挥的前提条件是统一目标。要实现目标统一,就必须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并分配给每一部门和个人,使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目标成为实现组织总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目标为基础,建立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讲求合理分工与协调。统一领导是统一指挥的关键。机构设置统一是统一指挥的保证。 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 要实现分层管理,分权治事,就必须处理好两种基本关系。一是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在被管理单位和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呈反比例关系。二是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首先只设立必要的管理层次,其次,实行逐级指挥,逐级负责制。最后,实行分权管理。

《新政府论》读书笔记

《新政府论》读书笔记 黎萍 2014210345 读了洛克的《政府论》之后,再读辛向阳的《新政府论》,会发现两本著作的逻辑结构有些相似性,但是在我看来前者是一种政府哲学,但是其中一些观点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后者则是一种对实践与现实的总结,更具有现实意义,是对《政府论》的发展。这种发展源于实践,对实践有着指导作用,尤其对我国目前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转型、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指导意义。 ——题记对政府定义与理解是多样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政府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例如,卢梭认为政府就是为 了保护人民财产、自由等权利,在国家与人民之间进行沟 通的中介体。这是社会契约与人民主权思想的体现。总的 来说,政府的含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指制定规则、 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机构,是最广义的政府,即“超弱意义 的政府”;指治理国家或社区的政治机构,即“次弱意义 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机关,这是广义的政府;指一个 国家的中央或地方的行政机关,即狭义的政府;指中央机 关的核心部分,即最狭义的政府。这就需要我们在不同情 境中分析“政府”时要认清指向。 一、西方人在政府哲学上的价值取向:

1、英美自由主义情结下——政府是必要的邪恶。 在自由主义兴盛的经济之下,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具有局限性,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有了必要性与必然性。一方面,政府的出现,会对自由主义产生阻碍作用,甚至有相关理论认为政府与自由是对立的;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适当干预缓解了经济、阶级、社会的矛盾,因此政府又是必要的。但在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力量是不易均衡的,于是用法律等途径来限制政府的权力,将资产阶级的利益损失降到最小。 2、德国国家主义情结下——政府是神圣的万能。 德国历史上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对国家服从、对政府崇拜、对权威尊崇,以及长期的战争和分裂,于是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形成了德国国家主义情结下的对政府的崇拜。国家的权力集中于政府,在一定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使经济发展,满足了大众的需求,于是大众更加肯定政府的作用,并且政府作用的外在边界是不侵犯公民的意志与自由。但于东方的专制主义的全能性政府有区别,万能政府也有不能的地方。 3、法国半国家主义,半自由主义情结下——政府是半神半兽。法国人在政府邪恶论与政府万能论之间寻找了另一条道路,认为政府权力制约得好,就可以成为好政府;政府权力制约得不好,就会成为邪恶的政府。所以法国人十分倾心于政府的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托克维尔提出了政府的双重分权理论:一是联邦水平上的分权,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二是联邦政府与地方

关于“大学生对党和政府认同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党和政府认同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今的社会背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人民对于党和政府的认同状况难免会发生改变。这其中,作为祖国发展生力军的青年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进行了此次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11月25日 调查对象:郑州大学学生 (调查对象中党员占4.51%,团员占91.73%,普通群众占3.01%,其他占0.75%) 调查方法:问卷式 调查地点:郑州大学图书馆三层,南2203教室,数207教室,松园18号楼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本次调查共发出1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4份,收回率89.33% 调查内容:有无入党打算,入党动机是什么,对党有何了解,对我国的法律建设有何看法,对目前社会风气和经济发展是否满意,对国家依法治国绩效和制度化程度是否满意,是否会为党和国家牺牲,是否认为要对国家权力机关加强监督,是否信任政府颁布的制度,以及最关心我国现行的哪个政治体制 主要调查内容与简要分析: 一.对党的认识状况 调查发现,有31.34%的学生很坚定的想要入党,有56.72%的学生想过入党,只有5.22%的学生从未考虑过入党,另有6.72%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整体来说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可是在问到对党的了解程度时,只有6.98%的学生对党比较熟悉,有58.14%的学生大致了解,有33.33%的学生不是很了解,只有1.55%的学生对党完全不了解。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入党有些盲目,不清楚真正的入党目的。 然而,当问到“大学生入党的动机”时,严重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了。只有16.78%的学生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才加入共产党,有69.80%的学生是为了个人发展才加入党的,另有6.71%是盲从他人而加入,6.71%是应长辈要求而加入。由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入党的动机已经不那么纯粹,一大部分人是为了个人的发展而入党的,这与党的宗旨完全相悖。 在接下来更深层次的问题中,我们问到“当党和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你会不会贡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路选择(张成福)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路选择(张成福) 一.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人类社会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可以这样讲,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便是回应各种危机的挑战的过程。所谓危机,它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一般而言,危机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1)威胁性。危机的出现会威胁到一个社会或者组织的基本价值或者目标,当然其威胁程度视决策者的认知程度而定。(2)不确定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危机往往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危机回应的不确定性。(3)时间的有限性。决策者对于危机情形的处理,在决策上只有有限的反应时间,决策者面临者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4)危机的双重效果性。危机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危机也是机会和转机,如果决策者直面危机,危机可以促进制度的革新和环境的变革。 在当代社会,危机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根据全球灾害统计(Global disaster statistic)所提供的数据,1996-2000年,各种灾害危机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50亿美元,并且使425,000人死亡。在过去10年中,仅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各种危机,每年所影响的人数达211百万。在发展中国家,因各种灾难和危机死亡的人数占死亡人口的95%O 在过去30年中,世界上近乎一半以上的灾难和危机发生在亚洲。结果亚洲是世界上各种灾害多发的地区,占世界灾难受影响人口的80%,占死亡人数的40%,占经济损失的46%。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危机给整个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概括起来,危机给社会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于:(1)造成资源的损失。危机会直接造成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破坏基础设施;由于破坏正常的生产和服务以及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而导致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损失;间接的损失包括增加债务的负担、增加财政的支出、减少储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低和发展计划的延缓。(2)发展计划的打断。危机打断了政府和社会正常的发展计划,使发展的资源从所计划的领域转移到危机的回应和重建方面,从而使发展从长期的考虑转到满足近期的需要。(3)影响投资的气候和环境。危机,特别是在短时间不断出现的危机,以及时间持续较长的危机都会对投资产生负面对影响。投资者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确定性程度较高的投资气候和环境以降低投资的风险,而危机‘会引起失业、抑制消费的需求、导致经济的滞胀等,这些都增加了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4)政治的不稳定。危机的出现元疑是对国家政治和政府治理的挑战,不适当的政府政策、政府管理的失误、政府对危机缺乏有效的回应、政府和民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政府责任的丧失等等皆会造成政府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引发政府的信任危机,从而对政治的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 当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危机的发生也隐喻着新的发展机会。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如果政府和社会理性的话,危机出现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和政治压力往往会转化为变革的推动力和催化剂;导致危机出现的因素和发展的薄弱环节往往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从而成为新的发展领域。从公共管理的意义上而言,危机的出现具有发现公共问题、推动公共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促使政府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解决公共问题的功能;危机的出现会促使政府重新评估其制度、政策和行为,改进政府管理之缺失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危机既是灾难和痛苦,但也是发展和创新的机会。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社会、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学习的意愿、学习的文化、学习的能力以及改正错误的勇气。 从当代的现实情况来看,几个方面因素的存在以及相互的作用使得各种灾害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密度的增加;(2)全球气候的变化;(3)环境的破坏和恶化;(4)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影响;(5)恐怖主义;(6)社会压力和冲突的增加。 从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发生各种危机和灾变的可能性增加,但另一方面,社会和政府的回应机制似乎并不那么有效。更重要的是,由于以下因素,危机和灾变所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这些因素包括:(1)国际化的发展;(2)城市化的发展;(3)交通的发展和广泛的人口流动;(4)各种社会的冲突和压力的增加;(5)社会有效治理能力的缺乏;(6)社会缺乏有效的危机预防和权变管理的能力;(7)不发达地区整个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的薄弱;(8)贫穷与社会发展的不公正。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高校学生人际信任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人际信任调査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系05级硕七陈爱萍 一?问题的提出 人际信任,是指对他人、团体言语承诺的可靠的一种主观预期判断⑴。人际信任属于社会心理范畴。人际信任水平的高低在一左程度上决左个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否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现象应运而生。从宏观上来看,社会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型催化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放,信息传递的加速促使人际交往频繁,社会交往的多样化也丰富了人际交往的内容,这些似乎都为人际信任的建立扫清了外围障碍。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近年来,中国人际信任问题开始成为社会科学界学术研究的热点,有关论文日渐增多, 其研究是在两大背景下展开的,现实背景是社会转型期中国正经历着相当严重的信任危机: 产品市场上,商品越打越假:资本市场上,大量公司有组织的报表造假;劳动力市场上,假合同层出不穷:建筑市场上,‘'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教弃界,假学历、假文凭泛滥成灾…… 信任危机几乎充斥着生活的各个层面;理论背景则是西方学术界对中国人际信任行为长期带有偏见性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他人的信任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的人际信任倾向(有些人倾向与信任他人,有些人则倾向与怀疑他人,这种倾向与个人对人性的看法和个人的人格特点有关)、他人的特点(人格、能力、动机等)以及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考察信任至少有三个角度:信任主体、信任客体、信任主客体之间的关系。(21奚春华对城帀青年进行人际信任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青年,个人对自己的信任比率都是很一致的,但是对父母和同学的信任比率存在差异,城市青年信任家人、直系亲属的比率最高,信任亲密朋友、老师的比率次之,信任一般亲戚的比率再次之,信任同学、同事、领导、邻居、老乡等熟人的比率最低。⑶吴胜利对当代市民人际信任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对人际间的关系持不信任心态。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人际信任程度:年龄越大的人,其人际信任程度越高;文化程度与人际信任关系上, 呈现两头髙中间低的U型分布,初中以下到大专文化程度,呈下降。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又有上升趋势。⑷田可新等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生活费来源、兴趣爱好、家庭住址、父母亲教育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健康状况差,没有兴趣爱好,农村学生,父母教冇方式不当者的人际信任、容纳他人及被他人容纳明显低于同类人群。⑸卢光莉,陈超然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的研究表明,在性别上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总体上存在着显箸差异,女性高于男性,特别是在陌生人方而,差异更为显著;在年级上,一至三年级人际信任水平随年级而升高,四年级比三年级略有下降。 以上分析表明中国确实存在严重的人际信任问题,而且不同人群呈现不同的特点。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⑹。有研究资料表明,仅有17.4%的大学生对他人行为、他人承诺或陈述之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信赖程度:70.93%的大学生只具有一般性的信赖程度,不足以协调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人际信任程度较低者仍有11.13%,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睦相处,融洽共事⑺。现代社会呼吁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国内外心理学家在制左心理健康评泄标准时一致认为人际关系是评左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客观因素之一⑻。因此,我们想知道知识水平普遍较高的高校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如何,以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人际信任状况相比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本次调查目的是:1. 了解高校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状况。2.大学生有很强的社会倾向性,因此学校教育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和提髙。3.这一研究对拓宽学校思想教冇的内容和角度提供了依据。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圣才出品】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概念题 1.公共管理 答: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公共管理的特征包括:①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②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③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④强调多元价值;⑤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⑥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⑦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⑧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则是这一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的一个新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较为模糊,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2.公共管理学 答:公共管理学是指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科学。这一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策略。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或研究途径,其特征包括:

(1)公共管理学是整合性概念,是介于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之间的研究领域。 (2)强调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 (3)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和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借用了许多理论与方法。 3.新公共管理 答: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通过行政改革进行自我解构,全面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塑造企业型政府。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主要有: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社会信任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信任度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信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厥功甚伟的作用,对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稳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成绩傲人,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邓小平当年嘱咐“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然而,在精神文明方面,我们又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呢? 信任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是以一种怎样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火腿肠里有瘦肉精、牛奶里有三聚氰胺、馒头是染色的、鱼是避孕药喂出来的、咸鸭蛋里有苏丹红、牛肉是假的、豆芽里面有毒……这一桩桩、一件件耳熟能详的食品安全事件警示着我们吃的任何一种东西都不排除有问题的可能性。令人担忧的是,对食品的不信任说到底是对人的不信任,人与人之间隔阂日甚,冷漠、自私、怀疑。这难道真的是所谓的“信任危机”?! 为了对当今社会的信任度有一个更直观详细的的了解,我们的调查小组就各种事件进行分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二主体: 问卷总数102 1年龄 20岁以下14 一三.73% 20到30 66 64.71% 30到40 10 9.80%

40以上12 11.76% 在102名受调查者中,64.71%位于20到30岁年龄段,因为我 们的调查地点在长江利群,瑞泰利群,新华书店,步行街,公 园,青岛理工大学等。受调查者主要是青壮年,其它年龄段也 均有参与。因此我们的调查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反映实际情况。 2您对不守信用的人持什么态度 非常讨厌67 65.69% 说不上讨厌但也不喜欢34 33.33% 不讨厌 1 0.98% 在受调查者中,66%的对不守信用的人非常讨厌。少部分的人不讨厌 也不喜欢。原因可能是守信的人会比较反感不守信的人。相对的,鉴 于他们本身的行为和习惯,不守信的人对守信与否的要求就没有这么 高,。

中国农业大学_727管理学综合理学原理_《公共管理学》张成福 期末试题及答案2(2套)

公共管理学试题(A )卷(闭卷)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 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B)及第三部门。 A. 企业 B. 政府 C. 单位 D.营利组织 2. 税收是当今各国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公共收入中(D)以上来自税收收入。 A. 60% B. 70% C. 80% D. 90% 3. 虽然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存在过庞大的文官队伍与相应的管理制度,但西方各国的职业文官队伍则是出现于(B )世纪民族国家形成与中央权扩张的时期。 A. 13 B. 14 C. 15 D. 16 4. 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过程中,(A)以及从行为科学中产生的观点和见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A. 人际关系运动 B. 新管理思潮 C. 人力资源管理思潮 D. 新公共管理运动 5.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A ),以纠正市场失灵。 A. 公共政策 B. 法律 C. 法规 D. 计划 6. 西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D )年代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A. 60 B. 70 C. 80 D. 90 7. 在西方,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通过(A )产生,有任期。 A. 选举 B.考试 C. 任命 D. 推荐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8. 税收转嫁的前转形式是纳税人以压低价格、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的方式把税收转嫁到生产要素提供者身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