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的教学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的教学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1-09-05T16:53:00.65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杨艳[导读] 以成功者为榜样,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

靖州二中杨艳

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普通、最为细小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现代教学的组织单元,是教师生命中难以舍弃的一个职业活动领域。教师每天都会站在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时光大多在课堂上度过。师生对课堂再也熟悉不过了,那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课堂是生活,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师生一起走过的生命历程。既然课堂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走近课堂、透视课堂、分析课堂。下面我就谈谈新课程教学中常遇的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1.以成功者为榜样,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的学习方式和成功经历,让学生知道他们是如何勤学好问、如何创新发现问题、如何提出质疑,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发明创造。通过这些事例的熏陶,学生会慢慢地崇拜这些专家、学者,甚至效仿他们。在学习数学学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大脑里就会越来越多地闪现“为什么?”“可以这样吗?”……对于数学中定义的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定理、公式的产生过程又是如何?条件、结论各是什么?有哪些应用?能改变吗等等这些问题被学生发现并提出而得到解决时,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有兴趣和信心再去思考、发现、提出下一个问题…… 2.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发现问题的前提是思考,他们没有发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没有机会思考,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听老师讲课、回答老师的问题、做老师布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运算法则、公式、定义、定理,等等。所以,教师要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故意在某个教学环节中遗留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让学生去思考,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开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比赛活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进步。那么,我们也可以举行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主题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促使他们自主地、多角度地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给出一个实际背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看谁发现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有创意。久而久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培养。

4.布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业

传统的数学作业布置是“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关于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这些固然需要而且很重要,但是,仅仅如此不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可以下达任务,布置作业,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发现一个数学问题,而且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有任务在身,他们就会不断地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5.给学生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及时评价,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保障中学生还是孩子,他们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浅层次的、无价值的,或者是与本节课无关甚至是“不合常理”的。这时,老师不能以漠然的态度对待,更不能嘲笑与讽刺,而是应该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保护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肯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就想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6.培养学生细腻、观察细致的性格

我们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细腻、观察细致的性格。因为细腻,因为观察细致,他们就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形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题”的良好习惯。

7.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型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型。如(1)“辨错”课,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易错的问题,把它提出来,让学生一起来讨论、研究错解的原因,如何防止等方面的问题,逐渐使学生养成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教韦达定理时,学生易忘记运用韦达定理的前提条件是△≥0,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展开讨论。(2)“讨论”课,指的是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一般带有开放性,通过学生自己互相设问,互相解答,互相评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型。这种课,学生思维积极,问题意识强,当然教师对课堂要有相当强的调控能力。(3)“活动”课,指的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一种课型。例如,学了统计初步知识后,带领学生去考察养鱼专业户池塘里鱼的成活率情况。其中实验过程、实验方案和解决途径等问题都让学生自己来提出,自己来讨论决定。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番创造的天地,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提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先学后教,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建构的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化学课堂自主合作的新亮点。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就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下面以粤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备课,备课不仅备教法,而且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讲解时详略得当。如案例:

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归纳: 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 水上升约51 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学生思考、分析。 分析原因解答: 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 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讲解: 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 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提问:瓶内约54 体积的空间还 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 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51(或大于51),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 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也就是了解学情,在已有的基础上加深学习。 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师生探讨的结论。 实验 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加强对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摘要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从而形成数学课堂异常沉闷的尴尬局面,形成初中数学教学是教师好教,学生难学的窘境;本文从为什么农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弱的原因入手,深入的探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农村学生数学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基本模式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或者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怠于思考,对知识一知半解,达不到解惑的目的,数学课堂气氛往往异常沉闷,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也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还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往往是教师精心设计一些质疑环节,满怀希望的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常常用沉默与教师对峙,最后形成了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更不用说是让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了。于是许多教师常常发出感慨说“农村学生太笨了,提不出问题、也不会回答问题,这书没法教了”,是啊学生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造成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很肤浅、知识理解不透、掌握不牢、不能灵活运用,更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渐渐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农村学生在数学课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农村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

1、农村学生由于受生存环境的影响,他们长期生活在闭塞、落后、贫穷的环境中,同时广大农村家庭还延续着家长制的传统习俗,许多孩子往往形成胆怯、自卑、自闭、逆来顺受、的综合内向型性格,即使心中有话,也不敢说出来,更不用说是主动提出问题了,同时他们受生理、心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特别是面对,对逻辑性思维要求特别高的数学,许多学生往往只能选择缄默不语,从而出现我们的数学课特别沉闷的尴尬局面。 2、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望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学生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甚至开花结果,至关重要的是,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这个环境和气氛是要靠我们教师营造的,可是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的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老师提问,或羞于向老师提问,课外更没有学生主动的来向老师请教问题,从而使许多农村教师除了上课以外就没什么事了,于是就怠于思考,惰于钻研,不求上进,所以说学生提不出问题,不但对学生有害,对教师也是无益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对于学生的提问,有的教师心有余悸,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自己的教学程序,学生在课堂上能做的只有接受、再接受,长此以往课堂上只剩下老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所以我们认为导致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原因除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估算是指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出的合理的大概推断。新课程实施以来,估算教学在内容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估算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 一、寻找生活实例,领悟估算的实用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计算后要求学生用估算验证,促使学生获得估算的意识和估算能力。如进行73×87=?的计算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前先估算,得出两种估算结果:一种是70×80=5600;80×90=7200,由此初步确定积在5600----7200之间,再深思考虑,70×90=

6300,73估成70少估了3个87,87估成90多估了3个73,从而断定结果在6300左右。当学生精算后与估算结果对比,从而判断结果是否正确,提高了正确率。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并结合实际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处处存在,体会估算的地位和用处,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二、注重学生估算运用,选择灵活的估算方法 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将一些估算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估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_第二章 没有问题才是最大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才能促进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一节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1.不能主动把工作做到位 对于现代的国人来说,也许最应该强调两个字到位。可以说,中国并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但真正缺乏的是那种能踏踏实实、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到位的执行者。 不知道是由于历史的因素,还是因为教育的原因,在中国的企业里,越来越多的员工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不顾成效。他们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把事情做的“差不多”就行;他们能拖就拖,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他们粗心大意、浅尝辄止、投机取巧、眼高手低……把工作做到位是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准则,也是每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只有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在现实工作中,经常由于没有把工作做到位,而最终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灾难,如:建筑时的一个小小误差,就可以使整幢大楼轰然倒塌;随意丢到地上的烟蒂,可以令整幢房屋化为灰烬;生产线上的工人的一点点误差,就会使一批产品统统报废;工作中,任何环节做得不到位,都有可能事关大局,影响深远。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运转的重要环节,每个人的工作质量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也许,因为前台的接符工作不到位,导致上门拜访的客户拂袖而去;也许,因为销售人员的沟通不到位,导致客户另寻他家;也许,因为售后的服务工作不到位,导致合作多年的老客户也终止合作。 把工作做到位,既是对公司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同时还是对社会负责。 成功的优秀人士大都是这样的人:高度责任心;工作态度表里如一、一丝不苟;永远抱有激情。他们的成功是一种透明的成功,没有半点虚假,没有半点水分。 我们都知道,姚明现在是NBA赛场上的英雄,身价上亿美元;白发斑斑的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神采奕奕,永远年轻,他所领导的公司在美国拥有很大的名气;事业有成的比尔·盖茨仍潜心凝神地工作,决意把微软的产品卖到全球每一个地方……在这里,他们的身份各异,或者是球星,或者是公司的董事长,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可发现他们的态度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认真地对待工作,百分之百地投人工作,从来没有想过要投机取巧,从来不会耍小聪明。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岗位就意味着任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也没有不需要完成任务的岗位。工作的底线就是尽职尽责。 下面是大家可能听说过的布莱德雷将军的故事:当时,一群男孩在公园里做游戏。在这个部署中,有人扮演将军,有入扮演上校,也有人扮演普通的士兵。有个“倒霉”的小男孩抽到了士兵的角色。他要接受所有长官的命令,而且要按照命令丝毫不差地完成任务。 “现在,我命令你去那个堡垒旁边站岗,没有我的命令不准离开。”扮演上校的亚历山大指着公园里的垃圾房神气地对小男孩说道。 “是的,长官。”小男孩快速、清脆地答道。

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案例

一、让浓浓的爱打开心扉 曾德林由于身体的原因,很自然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对老师同学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害怕受嘲笑,担心被欺负。其实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信任。因此要消除他自卑心理,必须协调好我和他的关系,让他能够感受到爱。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先进行家访,我为他准备一些学习用具做为礼物。和他聊聊天,看到他提起妈妈的时候眼泪直流,我拉他到我怀里,鼓励他要化悲痛为力量,勤奋学习,把自己心里话告诉老师,多交朋友。告诉他如果妈妈知道他这样生活,一定会很伤心的……这次让他明显感到老师是爱他的。 在学习方面在课堂上多找一些符合他的水平的问题让他回答,回答正确后表扬让同学鼓励一下,增加他的自信,课后我单独给他辅导功课,让他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成绩好了,自然有信心。 二、平时交流,增强自信 我与曾德林聊天,让他正视自己,对自己有全面了解,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发现自己长处,发挥长处。比如他的书写写得相当不错,可以继续发挥这长处。告诉他史铁生、张海迪、海伦·凯勒,也是残疾人,他们都有让我们敬佩的辉煌。再到主动帮助别人,这一点点的变化,让我感到欣慰,我知道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坚强的强者。 三、让爱心催化孩子健康成长 我首先做班上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让同学们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换位思考,让同学们体会曾德林内心十分渴望友人的帮助和关心。于是同学们开始主动地接近他、帮助他、关心他。上学放学和他一起顺路的同学带着他。都不用他妈妈接送。学习上有困难,一遍一遍给他教,即便是曾德林在行为中有特别笨拙的表现,大家也不嘲笑他,而是伸出援助之手,真诚地帮助他,我在学校里或和他妈妈联系中看到他的进步,如自己会削铅笔了,能自己来上学了……赶紧当同学面表扬他,也请同学们平时和他在一起时发现他的进步,一起赞美表扬他,为他加油。曾德林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喜欢到学校来,喜欢和同学们交往,并且在学校活动中也有竞争的勇气了,脸上也展开了笑容。看着他的进步我也很有成就感。 四、用耐心培养学习能力 有位智残教育专家曾说:“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是他把被子掉到地上10次,你给他捡起10次。”我的体会是10次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得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课堂上我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即使回答不全面,我也表扬他,有难度的问题先让几个同学回答,然后让他复述一遍,然后表扬他听课认真,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现在,看着他学习上一点一滴的进步,我觉得心血没白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所以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只要有耐心精心浇灌,他们一定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迟开的花朵也能绽放飘香。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教育学院,马高超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内外许多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局限于从课堂、书本掌握知识,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处在哪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兴趣、知识能力、逻辑思维方式和目标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且这些不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随着年龄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这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本文简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并着重在学生质疑能力、兴趣和个性方面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最早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 念转换来的。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基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杜威对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是极力反对的。他提出的新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并被进一步运用到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发展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可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对立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主要是: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導,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是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谁是学习的主体,即能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的情绪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我们目前所应倡导和积极学习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质疑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学习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学习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数学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创造性人才越来越受到国人关注的今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孩子开始学会说话时,总是围着大人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但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逐渐淡薄呢?有些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性地解决问题,原因何在呢? 一、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淡薄的原因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靠“灌输——接受”的模式来完成。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解决问题。现在有的教师改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课堂上虽然也有一些火热的场面,看似学生不断思考,其实是通过问答的形式,老师在牵着学生走。火热的场面实质上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听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原因所在。在整齐划一的答案面前,学习没有了悬念,学生没有了疑问。教师的过度“指导”,实际上变成了对学生的主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就发现不了有价值的问题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二、组织“以问题为灵魂”的教学活动 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正如爱因斯坦说过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 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潜能。如果教师冷漠生硬,过多指责,课堂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学生产生的是压抑感,小学生的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无从产生。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得到了提高。 2、引导学生从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里所说的自学,是指学生看书自学。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从以下几方面提问题:从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提问题;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定律、特征和公式上提问题;从算理、解法或关键字词上提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先请学生看书自学,在看书过程中要求学生会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什么叫百分数?(2)百分数和原来的分数一样吗?(3)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针对小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习惯于正确计算的现象,在课堂教学工作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走进估算 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准确计算呢,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长臂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物,题目通过统计图的形式告诉了长臂猴数量的变化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很投入的探索出2004年长臂猴可能达到的多少只.还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 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等.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如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填写恰当的单位: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再让学生估计学校的旗杆有多高?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就会以曾经练过的东西为参照来判断,感觉容易多了。 三、创设情景,增强估算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学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带学生参观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计要装修新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计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了自己家装修时有些地方整块的的地板砖摆完了离墙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多准备些来填补空缺,所以他建议在实际购买中还要多买几块砖以填补地面接墙处。还比如“五一”

能发现问题是本事,能解决问题是能力讲课讲稿

能发现问题是本事,能解决问题是能力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眼下有50%的企业不知道自己存在啥问题,有30%的企业不知道如何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因此,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弄清企业存在的核心问题,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全方位地加大力度,彻底摆脱各类问题的羁绊,恢复企业健康的机体,成为每一家企业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考虑和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问题?一位管理大师说:“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而发现了又没有解决它或没有解决好也是一大问题。作为一个酒店管理者更应该能够不断发现各种问题,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发现问题需要我们的管理者有细致的工作态度、有追求完美的心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更需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因为在解决问题,在创新的过程中有可能要推翻原有的准则,不可避免会地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不可避免的遇到阻碍和挫折。 笔者曾在一些酒店里,见到不少的管理人员在营业期间,西装革履的在一线走来晃去,却经常是手中无事、心中无数、眼中无物。如客人都在投诉空调开的太热了,而管理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员工更不知道,桌上的骨碟堆的满满的也不知道要求员工更换,茶杯、酒杯喝得空空的也不知道督促员工续加,没有真正的起到管理人员巡视监督的作用。而还有的在现场出现了许多问题却得不到及时解决或者没有及时去解决,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酒店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不了问题。酒店只有不断去发现问题、不断去改进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锻炼和成长,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现代酒店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创新”。一个连问题都发现不了的管理者,创新从何谈起呢? 酒店的问题很多,如服务质量问题、安全卫生问题、硬件更新问题、产品创新问题、员工思想问题、劳动纪律问题等等。酒店就象一台机器,随时随地都生产出大到宏观决策、小到服务细节的各类产品,而其中大量的“ 问题”产品要靠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去分析、解决、使企业这台大机器正常运转。 一、如何去发现问题。 1、用眼睛看。 管理人员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要眼中有物、眼中有事、眼中有人、眼中有活。要做到能用眼睛表达,眼睛说话,随时发现顾客的各种需求问题,提前看到客人的下一步要求、打算、把问题解决在客人要求之前。眼里看到问题是经验积累和对业务、专业熟悉的表现。同时在管理的实践中还要能看到自己的不足,重视每一次疏漏或失误,从困难、失败中去总结,任何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用脑子思考。

智障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三班特殊学生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王永婷,女,出生于2005年1月9日,2014年9月入学。现为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三年级三班随班就读学生。该生智力低下,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上课经常走神、发呆,经检查鉴定为言语残疾随班就读生。 1、家庭情况。 该生一岁时父母离异,一直由父亲和爷爷奶奶抚养,加之近来孩子父亲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责任就完全落到了两位老人身上。两位不识字的老人,既要种地,又要负责照看孩子的起居、学习,这样的条件,使得该生形成了自卑、内向的消极心理。 2、生理、心理及智力情况。 该生在身高、体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与同龄学生没有显著差别,平常能与周围同学交流,但行走太方便;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堂上行为缺乏自控,课堂上,他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到课堂上,自制力、记忆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时常不自觉地发呆或课堂中乱走动。 3.学习能力分析。 该生语言能力差,读书不连贯。回答问题时好长时间才能说出一句,也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所学生字只能记住简单的几个,句子几乎不能自己完整地说完,语法掌握地比较差。简单的重复性抄写作业能够自觉完成,较难的题目则会乱做,但该生学习态度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该生没有自信心,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行动迟缓等特点,确定矫正目标为: 1.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 如自信心、行为习惯等,使其能正常参加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是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上课时多留意她,每当她出现发呆走神、教室里乱走动的情况及时帮助她收回注意力,并且尽量多提醒她,使她能够遵守课堂纪律。 2.有计划地开发智力因素。 如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等。具体为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句子,只要能够会听、会读三四个字即可。掌握简单书写规范,要求会写字。 三、具体教学措施 1.与家长多交流、配合。 多与该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汇报该生在时各方面的情况,

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品资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 培养与训练研究 贵州省余庆县城关一小杨纯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发现和提出问题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并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此时老师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师生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升华,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l、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问题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和学的过程为: 教师 (1)提问、试验等形式,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的任务; (2)组织学生深思熟虑所提出的问题; (3)建议学生证明所提出的解决任务的方案的正确性; (4)如果学生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要求他从该假设中做出关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结论。 学生 (1)接受任务,并开始思考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 (2)说出解决这一任务的可能的方案; (3)证明其中一种方案的合理性; (4)概括做出的关于所回答的新知识的结论。 2、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 (1)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确定疑难所在;(3)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验证、证实或驳斥假设。 3、奥苏伯尔和鲁滨逊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2)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3)填补空隙;(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上述三方面的理论虽然都有偏颇,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为研究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奠定基础。 4、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估算意识能力培养

估算意识水平培养 新课标将估算作为--一种伴随精确计算而存有的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具有技巧性和生活性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倡导“学有用的数学”的 教学理念下,估算值得青睐。增强小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 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协助他们学会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 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使 用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一、走近生活,亲自体验估算的便捷与价值 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水平在我们日常生 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发现。一开始接 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 用处不大。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水平,首先要 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准确地理解并体验到估算的实 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例如:估算到超市购 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 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相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 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弓1导学生去注重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 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 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持续加深理解。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 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实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 性和准确性呢?作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能够借鉴的: 1.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 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善于发现问题,多用思考的眼光看问题

1,有关“没有每天的上传,哪来天天更新” 这位童鞋的逻辑是,因为要天天更新,所以要天天上传! 这个理解的误区是: --1,阿里巴巴的搜索规则更本没有要求你天天更新。你看看我在论坛里发的帖子里,横看竖看你都找不到要天天更新的要求。 --2,更新也不等于上传新产品。 所以我在原帖子里写了“学习一些互联网的知识吧”!与此相关的知识就是不同搜索引擎如何看待新信息;如何定义新信息;如何定义老信息,如何对待老信息。到百度里可以查到。 2,每个企业的产品图片就这么多,怎么可能没有重复呢? 这个逻辑有几个预设的条件:1,无论产品有多少,供应商都必须要发更多的产品;2,既然要多发产品,就必定会重复;3,我的思路就只有那么点了,再也找不到产品的其他特点和卖点了; 这些思路的产生与学校里只给答案,不锻炼学生求知方法的关系甚大!对中国的教育我表示极大的愤慨!花了学生将近20年时间,却没能较会学生去找方法,而只会等答案! 中国教育极端可悲! 解决方案: 1,请你一定先弄清楚你的产品特点卖点是什么?它们吻合什么样市场?来明确你的目标市场!!(这是基础工作,不会做,迟早被这个行业淘汰,做不好的,只能找些被动的订单做做,做不长,做不大) 2,根据目标市场来分析市场上的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么表达的,怎么写的?要向目标市场的相关网站去学习。学些他们如何撰写产品卖点,特点,需求点;目的是开拓你的思路;不要眼睛只盯着阿里巴巴网站的其他供应商怎么写,你就怎么写。记住,你的产品卖给外国人,不是阿里巴巴的供应商!!!(你不理市场,市场也不理你) 3,随着产品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你的推广思路是可以变化的,这是你更新信息的原始动因,而不是“阿里巴巴要我更新啊”!不要再曲解和糟践阿里巴巴了!如果你的客户和市场变了,你变不变? 4,去弄明白几个事情:1)关键词是什么?2)买家用不用关键词?3)买家是如何搜索的?(论坛里有的是资料;通过从百度,google里多方阅读,你会得到你自己的理解;但无论你怎么理解,一定要朝做生意的角度去看;尽信书不如无书。此外还要懂得触类旁通,否则就是死读书。) 理解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点时请一定用“买家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就到网络上买买东西,去体会你是怎么搜的? 5,去弄明白几组关系,1)产品名称和标题的关系;2)产品名称和关键词的关系;3,关键词和类目的关系(有问题的,去看看培训之家里的点播课程“买家如何运用关键词”)6,去弄明白,为什么重复信息是搜索引擎不喜欢的,也是用户不喜欢的?(在百度里去搜,“如何降低网站的跳出率”) 当上面的知识你都了解了,那还有疑问说“产品就那么多,能不重复吗”?我由衷地劝你离开外贸行业,它不适合你!

随班就读学生案例

让爱同行—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案例 一、背景情况: 李雪莲,女,出生于1998年4月,籍贯:甘肃榆中,现为榆中县清水驿初级中学九年级(4)班随班就读学生。该生为多重残疾人,经兰州市残联鉴定为语言、肢体三级残疾,语言表达能力差,存在语言障碍,话语含糊不清,行走不便,书写困难,体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一)心理及智力情况: 该生性格并不内向,能与同学接触,但其上课时能够听讲,但是无法做笔记,作业无法完成,因而产生自卑感,逐渐失去了自信心。同时,该生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记忆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 (二)适应性行为:

生活上能基本能自理,能做简单家务,无法学习广播操,动作做不上。在校期间打水打饭能够完成,因行走不便,导致很多困难。 (三)家庭背景情况 该生家中有父亲、母亲和一个妹妹。现在父母都在家务农,父亲偶尔外出打工,家庭居住环境较差。父母无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 (四)学习能力分析: 语文方面:读生语言能力差,根本无法准确朗读。就是回答也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考试时考卷上的选择题能够全部完成,态度还是比较认真。 数学方面:理解能力也比其他同学慢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映越来越慢。做题目就乱做一通。考试时考卷上的选择题能够全部完成,态度还是比较认真。 英语方面:单词无法背诵和书写,基础的内容也无法掌握,考试时考卷上的选择题能够全部完成,态度还是比较认真。

劳动技能方面:能够进行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收拾课桌等。 二、矫正目标和措施: 根据该生有自卑感,没有自信心,记忆力差,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劳动技能方面远低于正常儿童,行动迟缓等特点,确定矫正目标为: (一)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如自信心,注意力,学习习惯等,尽可能的使其能正常参加学习。 (二)有计划地开发其智力因素。如感知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理解力、语言能力等。数学:要求能做最简单的计算题。语文:要求能简单地读通课文,能回答简单问题,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三)进行行为能力、生活能力、劳动能力训练,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使其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产生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欲望,从而培养其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其将来能基本适应社会。 为了达到以上三个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有效方法

摘要:本文指出了当前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的并端,主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并提出几点有效方法。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有效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人,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加人1110,几乎所有在校学生早已认识到并承认英语的重要性,知道英语在他们今后的择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所以,学生都有学好英语掌握英语的美好愿望,但事实往往是:经过初中、高中,甚至从小学就开始的这么多年的英语学习,许多学生仍感到英语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科。而且始终处于看得懂、听不懂、不会说的境地。尤其在与西方人交流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陷于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无不与英语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中国,中小学甚至很多高校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被着成一个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使得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事实上,任何一种课堂活动都包含着语言上的交流,我们称之为语言交互过程。课堂交互通过两种方式促成第二语言的习得:I)通过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接触和理解;2)通过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的尝试。所以英语课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使用这种语言。尝试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不应让学生总处于只理解的阶段而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作为一个知者向学习者传授信息。教学被视为一个给予和接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地接受了教师所给予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着示范者和信息提供者的作用。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就是乐队指挥,他的作用是保障乐队有韵律、按步、按时完成,没有了指挥,乐队无法出色完成乐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能鼓励、帮助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并引导他们进行有意义的讨论,给学生提供更多用英语进行双向交际的机会,这使他们在有更多的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可理解输人,为语言习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听说英语上从而增强了交际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将他们掌握的知识变成语言输出,增加了外语课的活力和趣味性。让我们的英语课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这样可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因此更有助于语言的习得。下面我就谈谈上好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外语的关键 先来谈谈学习兴趣,没有兴趣任何教学手段都无从谈起。学习兴趣会影响学习动机,因为学生一旦对外语及异域文化感兴趣,就会对学习这种语言持肯定态度,而没有屈从于外来压力的感觉,因而更愿意主动去学好这门语言,就会在学习上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外语不感兴趣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会努力学习外语,但在外来压力下的努力不可能持续下去,一旦压力消失,学习就会终止。对英语学习持肯定、积极态度的学生有比较大的学习动力,因为他们认为学习英语是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 因此,我认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外语的关键所在。换言之,就是如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我们教师能开动脑筋,努力专研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我们的外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现行外语教学中,教材内容比较多,学时也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把教材涉及的最起码、最重要的国情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如果方法得当、形式新颖,并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就会提高学生学外语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我们的外语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看幻灯片、欣赏原文电影、教唱经典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方法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从古到今都强调培养学生“学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来,这个能力的培养愈来愈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结合自身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在乡镇初中学校,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是问题多,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他总说没有问题。正因为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没有思维的活动,是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困生越学越“困”,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原因是问题意识的淡漠。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难题而产生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并由此激发积极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一种心理品质。如何唤醒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生活是创作之源,素材是思维之泉”。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多渠道搜集相关的信息,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文本呈现方式。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关心、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问题不断追问的习惯。 例如,学习镶嵌时,展示生活中美丽的地砖图片,然后提问:图片中有哪些图形?为什么这些图形能铺满整个地面,又不留空隙又不重叠?学生自然积极思考问题,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互动交流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新课程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材只是学科学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小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能力、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所谓估算,是指计算、测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为了先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因此,学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具体而言,估算的功效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1.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 2.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 3.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 4.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5.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 6.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估算技能。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从而发展出形式各异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不过,数值估算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需要运用一定推理和判断等策略。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 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有学生说“我们应该从小学好估算,在解题时把估算都用起来,避免算出不可能答案,这样正确率就比较高。也许以后我并没有像蔡老师说的那样成为富翁,但当我掌握了估算方法,也许以后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它,它给我的好处是无可限量的……似乎突然才发现,估算有那么多好处!我想估算会让我终生受益。”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原来学生并不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如此的价值与作用。然后笔者通过实际调查,整理估算的实践题,突出了估算的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时时、刻刻有数学,充分发挥了数学教学的功能,为未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数目的粗略估算。 《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对于数目较大的计算,先求出精确数的近似数,通常保留最高位或次位,然后用口算求出这些近似数的和、差、积、商。一般不求出精确的得数,只要求达到得数的高位数与精确得数高位数相同或相近的数。取近似数时,可借助凑整的办法,如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估算和怎样进行估算(一个要求是方便,另一个要求是接近。)例如:一箱果汁182元,要去商店买9箱果汁需要准备多少钱?这里没有提“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