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规范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规范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规范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规范

针刀治疗颈椎病一次见效

针刀治疗颈椎病一次见效 【简介】周** 女49岁 【主诉】 左上肢及背部疼痛伴手部窜麻二年余,一年以来麻痛加重。 患者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会计工作,不仅长期俯案计算,而且常要加班加点,更是十分疲劳。 二年前,无任何诱因逐渐感到颈部酸胀不适,僵硬,活动不灵,并伴有背部和肩部疼痛,时有手部窜麻感。自己认为是劳累所致,未予重视。一段时间紧张工作后,感到原有症状明显加重。除颈部和背部疼痛增加以外,向上肢和手部的窜麻感十分明显,中指尤著。转头时更加突出。同时,伴耳鸣和视力下降。由于失眠而不能坚持工作,遂去就诊。 经几个月的理疗,推拿,牵引和服药等治疗均无效果,听说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有效,故来就诊。来诊时患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容憔悴,行动迟缓。 【检查所见】 颈部活动轻度受限,项部下半有轻微压痛,左背部压痛明显。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右(+);椎间管挤压试验左(++)右(+);Hoffmonn Sign左(-)右(-);左手背和上肢均有痛觉过敏。 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 X线摄影所见:正位片见C4-5棘突向左偏歪,侧位片见C5-6椎间隙狭窄,并有双凸影及C3-7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临床诊断】 颈椎病(C4-5、C5-6旋转移位伴有C5-6椎间隙狭窄) 【治疗经过】 定点于C4-5、C5-6、C6-7三排(即棘间1点、左右关节突关节各1点)、肩胛 提肌左1点,冈上肌左1点,冈下肌左2点,菱形肌左1点。 局麻后行针刀松解术,术中经过良好。 因病情重,给予20%甘露醇250ml,每日一次,30分钟内静脉滴入,共3日。

同时,每日颈椎悬吊平衡牵引一次,每次20分钟。当行垂直位牵引时,上肢疼痛难忍,调整倾斜角度为前屈20°疼痛立刻缓解。 两天后,病人来时诉说,疼痛确有缓解。但左背疼痛,左肱骨外上髁疼痛,夜间较重,当即给予治疗。定点于左菱形肌3点,左外上髁1点。其他治疗继续进行。 六天后复诊诉说,左臂疼痛大减,疼痛时间变短,只是有时疼痛感,程度也减轻。 【检查】 左冈上肌、菱形肌及双肱骨外上髁压痛、左腕指有轻度肿胀和疼痛(原有类风湿因子阳性)。 X线摄片见,双斜位左C5-6-7椎间孔小,右C5-6椎间孔比左侧更小。 【继续治疗】 定点于左冈上肌2点,左冈下肌2点,左菱形肌3点(下段),双肱骨外上髁各4点。术后未予其他治疗。 【一周复诊】 诉左手示指和中指发麻,前臂外侧还有疼痛,左外上髁和背部有轻度压痛。 【继续治疗】 再予针刀微创手术治疗,定点于C3-4、C4-5、C5-63排,左冈上肌2点,右冈上肌1点。 在做C4-5、C5-6棘间点时左臂桡侧至拇指有窜麻感,故术后给予20%甘露醇250ml 每日一次,共3天。 【次日诊诉】 疼痛基本消失,只有左母指有轻度疼痛。病人精神十分良好,已经没有病态的感觉。病人基本痊愈。 【后复查】 自诉颈、肩背及手疼痛麻木均早已消失。 大约在术后二个月时,先是中指麻木消失,后示指亦无麻木感。 近日发现左桡骨茎突处有时有刺痛感,极轻微,右尺骨鹰嘴处肿起,稍疼。遂在桡骨茎突和鹰嘴处给予治疗。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样本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样本 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项痹病中重度椎间盘突出,尤其急性期,手法治疗困难;项痹病手法治疗不同医师既往掌握的手法技巧各不相同,疗效差异较为明显。 2、小针刀、针灸治疗存在不同医师手法和选穴的不同, 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3、部分项痹病患者通过应用综合中医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颈肩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部分项痹病眩晕或者手指麻木的患者,通过应用综合中医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项痹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订如下解决措施与思路: 1、对于项痹病中重度椎间盘突出,尤其急性期,手法治疗困难的,首先予以针灸和药物减轻神经根椎间盘周围软组织水月中,3-5天后再手法治疗。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 2、小针刀、针灸治疗统一规范化。在动员医师学习好解剖学的基础上,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拟走出适合我科的小针刀、针灸治疗选穴标准和手法。

3、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 静滴脱水药,服用非當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4、进一步引进物理治疗仪器,初步计划年度内引入微波治疗和中药封包治疗,龙氏手法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纠正颈椎曲度,实现眩晕、指麻症状的改善。 三、疗效评价 (一)刚介标准 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 0-1分,疗效指数>90%或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 <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 参加正 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 , < 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 <30% 四、总结、优化、评价 20年及20年我科制走了项痹病的优势病种,并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实施,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在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过程中,科室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医师能力得到了提高。现对2014年项痹病优势病种的应用情况作一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的优点,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的独特的综合作用,既加强了针灸针的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尤其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的疼痛性病症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这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 颈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的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的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 在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颈椎的肌肉、韧带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撕裂、断裂和出血,在不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肌肉和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造成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 调整和治疗。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

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是针对脊柱的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的发生,导致的外源性动力的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的剥离和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的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增加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效应: (一)剥离粘连组织 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运动功能受损,破坏了颈椎的力学平衡,引起疼痛。小针刀疗法利用小针刀的“刀”的作用,剥离粘连组织,松解颈椎周围肌肉的痉挛,减压疏通滑囊的闭锁,切碎瘢痕硬结,改善、恢复局部的血供,降低局部致痛物质,提高局部氧分压,消除炎症。通过上述作用,使颈椎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得以逐渐恢复或改善,逐渐改善或恢复颈椎的外源性动力平衡,起到保护颈椎功能活动的作用。

2010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0年颈椎病(项痹病) 的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BGS000 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 二、疾病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

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

颈八针特效治疗各型颈椎病

颈八针特效治疗各型颈椎病 在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中现可谓五花八门,本人在多年的针刀身涯中,结合一些其他老师的方法,总结出自已的一套定点定位方法,临床二百余例的治疗中,百分之六十以上一次便可解除临床症状(当然这些病人中大部分还是颈肌综合症). 定点:根据魏氏理论在颈六下七下脊突旁开一个厘米各取二个点共四点,此四点是治疗颈椎病的根本,树大从根起,这里就是整个颈椎的根本;另根据陈氏理论取双颈二椎板和双肩胛内上角共四点,根根平衡效应所有这八个点都必须取到,但可根据临床症状调整,在有症状的点上可仔细触诊,如有条索和硬结必须切开,其他没症状的地方可轻刺激到骨膜点刺一下就行. 此定点方法值得大家探讨的是个人在临床运用中把这八个点取齐比单* 回去试一下效果!再来请教!* 好像唯楚有才早就告诉过我们吧,没有反馈意见呀!* 在颈八针的定点上,埋线效果一定是很好的。* 这个效果应该不错,颈六下七下脊突旁开常用,呵呵* 可以试一下。* 嗯好贴顶* 双颈二椎板和双肩胛内上角在什么位置,具体治疗法,说明一下* 这个比较实用啊,值得学习啊!!* 回复8#参芩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双颈二椎板和双肩胛内上角描述的还是不清楚,请在解释一下,另用几寸针呀!!* 回复11#zx j79719 用真刀松解* 针刀* 可以试一下。谢谢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些* 没有针刀、针灸可以吗?* 针灸也可以但松解力度小效果有待实践* 谢谢分享,我一定试试, * 用拇指压揉可不可以。* x ie xi e* 颈二椎板针刀注意什么?*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二、诊断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

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不足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精选版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的优点,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的独特的综合作用,既加强了针灸针的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尤其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的疼痛性病症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这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 颈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的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的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 在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颈椎的肌肉、韧带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撕裂、断裂和出血,在不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肌肉和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造成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调整和治疗。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是针对脊柱的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的发生,导致的外源性动力的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的剥离和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的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增加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效应: (一)剥离粘连组织 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运动功能受损,破坏了颈椎的力学平衡,引起疼痛。小针刀疗法利用小针刀的“刀”的作用,剥离粘连组织,松解颈椎周围肌肉的痉挛,减压疏通滑囊的闭锁,切碎瘢痕硬结,改善、恢复局部的血供,降低局部致痛物质,提高局部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进展 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不断上升 ,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上班族,甚至一些中学生也常有颈项酸痛不适,头痛头晕的现象,颈椎病症状复杂 ,缠绵难愈。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非手术疗法是颈椎病的基本疗法,近年来针灸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方法多种多样。 关键字:颈椎病年轻化针灸治疗。 病因病机 颈椎病属中医学“骨痹”、“痿证”、“眩晕”等范畴。它的病因有多种说法,如先天性椎管狭窄或异常学说,颈椎间盘退变理论,慢性劳损理论,头颈部外伤学说。普遍观点是肝肾亏虚或劳倦过度耗伤精血。营卫气血失调,复感受外邪.颈项部经脉气血阻滞;或因跌仆损伤,动作失度,损伤颈部脉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淤所致。贾福奎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肾、脾虚,风寒湿邪入侵,痹阻太阴经脉,使筋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胡军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并非单以风火痰虚为患,瘀血阻络是其主要病机,故其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要,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活血化瘀药对头痛、眩晕的影响。张威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污秽之血不行,乃至瘀血内结”,使局部的经络气血循环受阻所致。 1 单纯针刺 单纯针刺疗法有体针腹针毫针等疗法。体针疗法中张冷等[4] [4] 张冷,黄丽萍.“关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例[J].吉林中医药, 2007, 27(6): 40-41应用“关

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采用“关刺”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观察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显效率62. 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有明显改善。结论:“关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疗效。何常春等[5] [5] 何常春,尹林玉.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09, 15(4): 66-67采用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30例,对比观察2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7%,对照组为73. 3%,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筋针刺组比传统针刺组更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腹针疗法中杜健民等[6] [6]杜健民,王升旭,黄泳.薄氏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 2007, 28(6): 531-532应用薄氏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患者全部运用薄氏腹针“引气归元”配合中脘-下脘排刺的方法进行。结果: 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接受为期18次的腹针治疗后,有28例达到临床痊愈, 18例好转, 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 88%。。毫针疗法中梁兆晖等[ 7 ] [ 7 ] 梁兆晖,杨宇华,于鹏,等. 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及影响因素的 Logis2tic回归分析 [ J ].中国针灸, 2009, 29(3) : 173.取大椎、颈百劳、肩中俞穴。套管进针 ,针刺深度达肌肉层 ,每穴得气为度 ,留针 20 min,期间予以红外线照射 ,隔日 1次 ,治疗9次为 1个疗程。结果:本组 53例 ,有效 40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75 . 5%。。刘月芝[ 8 ] [ 8 ] 刘月芝.通调督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J ].中国针灸, 2007, 27 (4) : 255 -257.取穴 C3~C7夹脊穴、风池、风府、大椎、脑户、后顶、百会、前顶、神庭。采用毫针 ,大椎沿棘突方向针刺约25 mm, C3 ~C7 夹脊穴直刺 15 ~25 mm,风池向鼻尖方向针刺 15 ~25 mm,风府直刺 15~25 mm,脑户、后顶、百会、前顶、神庭均沿督脉针尖向后平刺 ,

项痹诊疗方案总结、分析、评价2017-2020年

项痹病(颈椎病)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2017)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2.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3.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4.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017年度项痹病(颈椎病)疗效总结 疗效分析:项痹(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趋向于年轻化。 在本年度我科病房收治的167位病人中,45位为首次发病,且年龄大多小于40岁。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项部酸痛伴上肢疼痛,局部肌肉稍僵硬,因就诊及时,通过针灸、手法、牵引、理疗及中西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其中61位患者病程较长,除了颈项上肢部疼痛明显外,局部肌肉痉挛、劳损明显,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后颈肩部疼痛消失,但局部肌肉仍感僵硬,低头时间较长后稍感酸胀,达到显效标准。还有45位患者处于颈椎病急性期,且从影像学观察,颈神经根受压有轻度移位,经上述方法治疗后颈肩部疼痛消失,但上肢仍时感酸痛,达到有效标准。另外还有16例患者上肢麻痛症状较

重,影像学提示颈椎椎间盘突出较大,神经根受压移位明显,通过上述疗法治疗,症状无改善,建议手术治疗,无效。 项痹病(颈椎病)疗效总结评价、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措施(2017年度): 1.疗效总结评价: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项痹”范畴,本诊疗方案根据项痹病症候的不同情况,分型施治,2017年我们通过在原有治疗颈椎病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医中药治疗的参与率,通过针灸、手法、牵引、中药口服、中药外敷等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2.难点分析:部分患者经现有方案治疗后颈肩上肢部疼痛得到缓解,但局部肌肉仍僵硬、痉挛,影响颈肩部活动。 3.解决难点的思路及措施:通过学习文献可以发现:针刀对于颈项部肌肉软组织松解的作用非常明显。文献指出,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一是调节力的平衡;二是促进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三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四是疏通体液滞留和促进体液循环;五是促进局部微循环。因此通过学习掌握针刀治疗颈椎病技术,2018年度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肌肉僵硬、劳损、条索状处予针刀疗法治疗,以松解局部粘连,缓解劳损。 参考文献:中医药同步2017年6月第16卷第3期,P70.《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概况》。文献附后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病变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属中医“项痹病”。 一、诊断 本病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科室临床研究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中医证候分类 1 寒湿阻络: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 血瘀症: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绣,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弦滑。 3 肝肾不足:头晕、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

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 痰湿阻窍:眩晕,昏厥头重如裹,肢体麻木不仁,纳呆泛呕,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三)病理分型 1 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屡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颈椎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 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颈椎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二中医优化治疗方案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来源:北京466医院 很多颈椎病患者朋友们都觉得颈椎病的治疗完全是医生的事情,和自己是没有关系的。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特别是想颈椎病这样性质的疾病,平时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患者觉得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不是很好的,经常做颈椎病的自我治疗的话,对颈椎病的康复起着巨大的作用。生活中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有哪些呢?看看我院专家是怎么说的。 1、提肩缩颈:颈椎病如何进行自我治疗?注意缩伸颈时慢慢吸气,停留时要憋气,松肩时尽量使肩颈部放松。反复做4次。 2、甩手:即放松整理动作。双足分开,与肩等宽,两目平视,双肩及手臂自然下垂12次。 3、波浪屈伸:下颌往下前方波浪式屈伸,颈椎病如何进行自我治疗?在做该动作时,下颌尽量贴近前胸,双肩耸起,下颌慢慢屈起,胸部前挺,双肩往后上下慢慢运动。 4、搓颈:以手掌沿颈后发际至第七颈椎棘突(大椎穴),自上而下揉搓颈后部肌肉,反复12次,两手交错各搓揉一遍。 5、肩胛牵拉:将左手掌置于右肩,右手置于头顶,颈椎病如何进行自我治疗?右手用力将头向右前下方拉,至有拉扯感为止。停留15秒,再放松,重复5次。 6、左右旋转:双手叉腰,先将头部缓慢转向左侧,吸气,颈椎病如何进行自我治疗?让右侧颈部伸直后,停留片刻,再缓慢转向左侧,同时呼气,让左边颈部伸直后,停留片刻。 7、摩面:两手中指贴近鼻梁旁并轻按迎香穴,向上做擦脸动作,颈椎病如何进行自我治疗?至额前,沿耳旁按摩至颌下,并轻轻按压耳垂周围,还原至鼻旁面颊。重复上述动作,共12次。 以上就是我院专家颈椎病自我治疗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我院骨科微创中心的专家提醒:很多颈椎病的可以通过自我治疗得到很大的缓解,再配合我院的微创技术,,微创伤,痛苦不,见效快!相信你会很快的恢复健康的。生活中遇到病情加重的情况还是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的。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第四六六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设备精良、技术领先,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您治疗颈椎病的首选医院。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 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 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 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 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 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 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 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 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 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 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 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颈痛 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8.900)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 2.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5.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颈性眩晕,猝倒或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日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的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 (2)通调督脉法: (3)间歇拔伸法: (4)牵引揉捻法: (5)拔伸推按法: 2.整复类手法 (1)旋提手法: (2)定位旋转扳法: (3)旋转法:

颈椎病的中医药诊疗规范

颈椎病的中医药诊疗规范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病变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属中医“项痹病”。 一、诊断 本病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科室临床研究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中医证候分类 1寒湿阻络: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血瘀症: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绣,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弦滑。 3肝肾不足:头晕、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痰湿阻窍:眩晕,昏厥头重如裹,肢体麻木不仁,纳呆泛呕,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三)病理分型 1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 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3 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屡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颈椎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颈椎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二中医优化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