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脊髓灰质炎预防知识

脊髓灰质炎预防知识

脊髓灰质炎预防知识

我国2000年证实消灭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但是,近期,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田地区发生了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疫情存在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一、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人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者没有症状,但是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儿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二、脊髓灰质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

1.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2.顿挫型(流产型)脊髓灰质炎: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病人在数天内可完全恢复,这类病人不易正确诊断。

3.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病日持续2~10天,一般预后良好。病人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稍有增加,总细胞数在10~500/ml,蛋白质浓度稍有升高或正常,糖含量在正常范围。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与因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需以特异性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测才能鉴别。

4.瘫痪型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部分病人可以发现有双相的病程,即开始出现发热等一般轻度症状,数日后症状消失,以后又出现麻痹。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如病毒侵袭脑干则可发生共济失调或非瘫痪性肌肉疼痛。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三、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1、预防重点是近期从疫区返校的师生,及时上报学院办公室或各单位办公室,进行密切观察和排查,杜绝传染源的扩散。

2、全校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如有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请及时向校医院预防保健科报告(电话:2882137)。

3、做好环境卫生和餐饮设施的消毒处理,加强厕所的卫生管理,防止因粪便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勤洗手,不到无证摊点用餐。

5、接种疫苗,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灭活疫苗(IPV)优点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能力。

(2)、减毒活疫苗(OPV)优点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种者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sIgA,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

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O天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

校医院预防保健室

脊髓灰质炎试题及答案

脊髓灰质炎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脊髓灰质炎感染者,依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4型,其中以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最多见, 瘫痪型最少见。 2、对人类致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二、选择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 (A )隐型感染B急性感染C慢性感染 D潜伏感染E慢性感染 2、脊髓灰质炎病毒排出体外主要通过 A鼻分泌物B眼分泌物(C )粪便 D小便E飞沫 3、脊髓灰质炎多见于 A (儿童)B青壮年C孕妇D农民E制革工人 4、肠道病毒不会引起的疾病是 A脊髓灰质炎B急性出血性结膜炎C心肌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 (流行性乙型脑炎) 5、柯萨奇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B消化道C蚊虫叮咬 D血液和血制品E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 1、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注意事项: ①冬春季服用;②避免开水;③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者,以及有心、 肝、肾脏疾患者,忌服;④疫苗偶有低热、腹泻

2、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人、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其中隐性感染者及轻型无麻痹病人由于数量多且不易被发现,而成为主要传染源。感染者通过粪便排毒,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以消化道传播为主要途径,被粪便污染的手、食品等等是主要传播媒介。在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主要途径是粪- 口传播,在流行期和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咽部排毒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3、那些人容易感染脊髓灰质炎?潜伏期是多长? 多见于 5 岁以内的儿童。感染后可获同型病毒持久的免疫力。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5 天,一般7-14 天。

(完整版)防治脊髓灰质炎培训试题

防治脊髓灰质炎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 一、单选题 1.任何医疗单位发现AFP病例后,在_____小时内电话逐级报至区县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 A.4 B.12 C.24 2. AFP病例粪便标本采集和保存要求:①采集次数___次;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②采集时间均在麻痹后____天内 A.28天 B.14天 C.48天 ③相邻两份粪便标本采集间隔时间____小时;A. >12天 B. >24小时 C. >6小时 ④每份粪便标本采集量至少____克,采便容器用____便盒; A. 8克,普通 B. 5克,专用 C. 8克,专用 ⑤粪便标本保存于____温度下。 A.2~8℃ B.37℃ C.-20℃ ⑥AFP病例粪便标本收集齐后__a_天内送到市疾控中心实验室。A.3天 B.7天 C.15天 3.各医院向县疾控中心上报的AFP病例旬报应于次旬____日前上报A. 2日 B.3日C.5日 4. AFP病例的随访应在麻痹后____天内进行,随访表应在____天内送报市疾控中心。 A.60~70天,75天 B.75天,80天 C.100天,120天 5. 麻痹前在京居住35天以下、有暂住地的非住院AFP病例,接报后24小时内,由_____做个案调查与处理。 A.暂住地所在区县疾控中心 B.暂住地所在地段保健科 C.病例就诊医院保健科 6. 任何小于____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 5 B. 15 C. 20 7. 在我国脊灰疫苗的接种程序 A. 儿童2、3、4月龄各服1次B. 4岁再服一次C.以上全是 8. AFP病例旬报__________。A.由保健科指定专人负责报 B.门诊护士报 C.临床医生报 9. AFP病例监测的目的______。A.发现脊灰病毒B.维持无脊灰状态C.评价免疫工作质量D.全是

脊髓灰质炎疫苗(ipv、bopv)接种知情同意书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第2-4剂)接种告知书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等,部分病人可发生肢体迟缓性瘫痪甚至死亡。本病多发于小儿,故称“小儿麻痹症”。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手段。 【接种对象】》3月龄儿童。 【接种程序】当前我省实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序贯接种程序:满2月龄时免费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第 1 剂次(IPV),满3、4月龄和4周岁时免费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 各1剂次。【常见不良反应】个别人接种后会出现一过性发热,烦躁、嗜睡、呕吐、腹泻和皮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应及时与接种单位联系,并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禁忌】已知对疫苗中的任何组分,包括辅料及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禁用;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应推迟接种;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用;患任何神经系统性疾病者禁用。 【注意事项】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品后可能会引起出血;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以下内容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填写: 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 联系电话: 详细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人已阅读该疫苗接种告知书,该儿童(有□、无□)接种禁忌,并了解了该疫苗接种相关注意事项,同意接种(签名:),或不同意接种该疫苗(签名:)。 以下内容由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填写: 接种日期:年月日 接种单位:告知人员签名: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常侵犯脊髓灰质炎,尤以腰段和颈段最常受累,少数患者可波及延髓、脑桥和中脑。 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 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患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推广后,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尚存在许多障碍和挑战。 2008年在尼日利亚脊灰死灰复燃后,蔓延到邻近的8个国家。 临床表现: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目前尚无药物可控制瘫痪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 治疗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1.卧床休息 患者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隔离40天,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3.瘫痪期 (1)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2)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4)延髓型瘫痪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入,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使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2.被动免疫 未服用疫苗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小于5岁的小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应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次0.3~0.5ml/Kg,每日一次,连用2日,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控制公众咨询指南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控制公众咨询指南 一、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答:粪口传播是脊髓灰质炎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易感者与脊灰病人和脊灰病毒隐性感染者的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如粪便、污染的水、食物、手和用具等,其次,在发病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二、现在小孩还有可能会感染小儿麻痹症吗? 答:只要世界上存在有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所有易感儿童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随着感染者流动,还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三、接触了脊灰病人,应该怎么办? 答:脊髓灰质炎为消化道传染病,接触了脊灰病后,应该严把病从口入关,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要了解自己的脊灰疫苗免疫史,对没有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人,要至少按程序服用3剂次脊灰疫苗。 四、小孩要去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国家或省份,应该注意什么? 答:脊髓灰质炎为消化道传染病,去疫区的小孩应做好日常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另外,若小孩尚未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或免疫史不详,建议完成至少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后再去。 五、脊灰疫苗多少钱一颗? 答: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为一类疫苗,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不收取受种者任何费用。脊灰来活疫苗为二类疫苗,属于公民自愿接种的疫苗,按照物

价部门的定价收取费用。 六、糖丸是否可以带回家服用? 答:由于脊灰糖丸是减毒活疫苗,需-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如果保存不当,会影响脊灰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建议在接种点服用糖丸。不能将糖丸带回家服用。 七、吃脊灰糖丸能保持多久免疫力? 答:既往全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人群,95%以上能产生免疫力。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下降,但脊髓灰质炎疫苗诱导的免疫力对于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可产生持久的保护效果。 八、是不是吃过糖丸就不会得脊灰? 答:通常情况下,口服首剂脊灰疫苗后,约50%的受种者能产生针对所有三个型别脊灰病毒的免疫力。接种3剂疫苗后,95%以上的受种者能产生免疫力。 导致免疫失败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免疫状况、儿童当时的身体状况,如接种疫苗时儿童腹泻、以及疫苗接种是否符合规范等。 九、去年孩子吃过脊灰糖丸,今年为什么还要吃? 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者,95%以上的人能产生免疫力,但仍有可能存在免疫不成功者。另外,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会有所下降,再次接种能提高小孩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同时有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阻断潜在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传播。 十、小孩吃脊灰糖丸时吐了是否需要被服疫苗? 答:小孩服用后如果因吐奶等原因导致疫苗服用剂量不足,需要重新被服。

脊髓灰质炎防治实施方案

脊髓灰质炎防治实施方案 为保障我辖区内无脊髓灰质炎情况,依照传染病治疗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目前国际疫情形势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国特别拟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领导为主,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分级负责。 二、队伍建设: 脊髓灰质炎处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小组: 组长: 成员:、 消毒杀菌组: 组长: 成员:、 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三:高度警惕、做好准备: 1、继续贯彻《—年全国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加强急性迟缓性麻癖病例的监测工作,提高发现、报告并有效处理高位病例的意识和能力,防范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输入。 3、维持高水平的流行病监测报告质量,做好高危急性迟缓性麻癖病例,特别是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处理。提高急性迟缓性麻癖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 4、密切关注国内外脊髓灰质炎疫情的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警。 5、做好各项技术及物资准备。 四、提高疫苗接种率: 全面加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适龄儿童接种率,对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工作认真组织、全面检查,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尤其是流动性较大的地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的检查,发现地接种率的“接种空白”流动儿童,立即进行查漏补种,迅速提高免疫接种率。 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对本辖区防保人员的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好应急接种能力,要求有相关医护人员掌握AFP病例的定义及诊断要点,提高医护人员早发现、早报告的能力。

泾川县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总结.

泾川县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总结 市疾控中心: 根据省疾控中心《关于做好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甘疾控免疫发〔2011〕284号)精神,县疾控中心按照市、县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安排。及时对做好近期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根据部署,我县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清形势,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是我国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十多年后首次发生的 输入性疫情,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和人口流动性大,为全面做好我县脊灰防控工作,县卫生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脊髓灰质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全面落实责任,强化防控措施,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防控措施、健康教育四个到位,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做好流动人口的摸底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强化薄弱环节,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二、及时安排部署并开展业务培训 在9月6日县乡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及公卫科人员会议

上,县卫生局副局长、疾控中心主任王德春就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发生由Ⅰ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疫情情况进行介绍,就目前的防控工作作了安排,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张伟对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发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消失)进行了培训。 县卫生局高度重视今年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在9月22日召开了全县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专干、县疾控中心督导员等60人员的动员培训会,明确这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职责、任务等,并且重点培训了安全接种规范、异常反应检测与报告、报表的规范填写与上报等内容。要求各乡镇(社区)按照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强化免疫前期宣传、摸底调查、业务培训、疫苗接种等工作,各接种点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步骤,按时完成脊髓灰质炎疫强化免疫活动。 二、认真开展AFP病例的回顾性调查 县疾控中心组织计免、传防科人员对县医院、保健院、中医院三个县级医疗单位2011年1月以来的所有病例进行主动搜索。搜索对象包括15岁以下和成人AFP病例,成人AFP病例为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者,包括诊断为AFP 病例监测中14类疾病的年龄大于15岁的病例。共查阅门诊病例8485例,住院病例6519例。未发现AFP病例。同时各乡镇对辖区内的就诊病例进行了搜索,共查阅门诊日志就诊患者34968 例,住院患者21673 例,未发现AFP病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管理传染源要力争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那天算起至少隔离40天,开始的l周要同时强调呼吸道和消化道隔离,1周后可单独采用消化道隔离。密切接触者应接受医学观察20日。没有症状坦带有病毒的人,也要按患者对待进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尽可能消灭苍蝇;要加强饮食、饮水的卫生管理。 (3)保护易感者主要是进行免疫接种。儿童必须按要求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另外,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或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儿童,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那么要立即肌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临床上脊髓灰质炎是如何诊断的 首先要看有没有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患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当地有这种病的流行,如果有明确的、与患者接触的情况,则有助于早期诊断。 然后要看患者有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遇到发热患者,同时有多汗、烦躁不安、嗜睡、头痛、颈背肢体疼疡、感觉过敏、咽痛,但没有明显的炎症,就要考虑这种病的可能。如果患者有分布不规则的弛缓性瘫痪出现,则临床诊断可基本成立。 最后还要看实验室诊断的结果,特别是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分离阳性,就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 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毒经口传人,侵入到人的口咽部及肠裁膜,在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一方面向外界排出病毒,一方面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如果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那么病毒就会被中和,形成隐性感染。如果没能将病毒完全消灭,病毒可以经过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这个时候如果抗体能完全中和并杀灭病毒,那么病毒就不能侵入神经系统,入就会只有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的症状,成为顿挫型感染,而不出现弛缓性麻痹症状。 极少数的患者由于病毒的毒力过于强大,或者由于自己体内的特异性抗体不够多,不能杀灭血液循环中的病毒,而病毒随着血液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最后造成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散在的广泛性损害。但这种损害一般以脊髓为主,然后是脑干,而且瘫痪多发生在四肢,特别是下肢瘫痪更为多见。(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的特点 这种类型的患者约占感染者的1%一2%,其特征是导致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又出现肌肉瘫痪。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前驱期这个时期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多数患者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适症状,或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经过1—2天的发热,再经过4—7天的无热期后就进入瘫痪前期。 (2)瘫痪前期这个时期的特征与无瘫痪型相似,体温再度上升或持续下降,并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 (3)瘫痪期一般在第二次发热l一2日后或在高热和肌肉疼痛正处于高峰时发生瘫痪,但在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 (4)恢复期急性期过后1—2周,瘫痪的肢体逐渐恢复,肌肉力量逐步增强,一般从肢体远端开始。症状较轻的人经过1一3个月就可以恢复,症状重的人需要6—1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5)后退症期是指得病满2年以后,有些受损伤的肌肉由于神经损伤严重而引起功能恢复非常慢。患者出现持久性瘫痪和肌肉挛缩,并可以引起肢体或躯干畸形,骨筋发育也受到阻碍,因而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顿挫型脊髓灰质炎的特点

各项疫情预防措施

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09标 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疫情预防 措施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09标项目部

2013年5月09日 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疫情预防措施 一、防治甲流六大措施: 第一,经常洗手,保持双手清洁。 第二,居室要多开窗通风,尽量少去人流聚集的地方。 第三,避免用手接触你眼睛、鼻子和嘴,避免人与人直接身体的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 第四,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时,应带上口罩,及时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留在家里和限制与其他人接触。 第五,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鼻口,擦鼻涕的纸巾要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第六,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如多吃水果、蔬菜,多锻炼,多饮水,吃营养丰富的食品,保证足够的睡眠。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infection)。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 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

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传染病如何预防?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管理传染源-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管理传染源

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

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通报和田地区发生一起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疑似输入性疫 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8月26日通报,新疆和田地区发生一起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野病毒疑似输入性疫情。 通报称,此次疫情累计报告4例病例,年龄在4月龄至2岁之间,分布于和田地区的3个县市(和田市2例,洛浦县和于田县各1例),发病集中在2011年7月3日至7月19日期间。目前,4例病例中已有2人出院,2人仍在住院治疗,没有生命危险。病例出现后,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采集了病例标本并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开展相关病例标本基因测序。8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基因测序和复核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病例感染了疑似由境外输入的I型脊灰野病毒。疫情相关溯源工作正在进行中。 脊髓灰质炎概述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为亚临床型经过,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约1%-1‰的感染者出现急性单侧性(或双侧的)弛缓性麻痹。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灰野病毒是区别于疫苗病毒、外环境自然存在的能引起人类发病的脊灰病毒。目前疫苗可以预防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脊灰野病毒:又称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这里的野是没有驯化的意思,意思是可以通过感染人类,对人类造成伤害,伤害的主要部位是脊髓前角的灰质部分,造成支配肢体运动神经受损导致肢体肌肉萎缩。 我们的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是经过驯化后的野病毒,不具有或很少(百万分之一)具有对人类造成伤害的能力,但能够起到保护人类不受野病毒感染而受伤害的能力,可以称为“家病毒”。 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 只要有一个国家有脊灰病毒的传播,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受感染的人口流动,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脊髓灰质炎防控知识要点

脊髓灰质炎防控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感染者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二、脊髓灰质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以下几种表现: 1. 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2.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3.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时而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部分病例在临床症状好转数日后,还可能出现脑膜炎症状。 4.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的病人会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三、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者都可成为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和不出现麻痹症状的患者难于发现,是更为危险的传染源。 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3--5日就可从咽部与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粪便排出的病毒量最多,时间也长,发病一周内粪便中病毒检出率最高,一周后排毒量逐渐减少,直至发病6周后消失,少数患者粪便排毒可持续3--4个月之久。 四、脊髓灰质炎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经粪--口传播是小儿麻痹症的主要传播途径。患者感染初期至症状出现之后6周内,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可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食物、玩具、衣物、被褥等,这些都可做为传播媒介,将病毒带给密切接触者导致感染或发病。由于感染早期咽部带有大量病毒,此期亦可通过飞沫传播。 五、哪些人群易感染脊髓灰质炎? 未曾服过小儿麻痹糖丸疫苗的5岁以内儿童普遍易患。随着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普遍应用,大年龄组儿童直至成人病例相对增多,病情较婴幼儿严重,瘫痪发生率与病死率较高。 六、脊髓灰质炎潜伏期为多长时间? 潜伏期一般为7一14天,最短3天,最长可达35天。 七、脊髓灰质炎如何预防? 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出生2个月后开始服用,连服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1岁以内服完,4岁再服1次。在疾病流行期间,儿童要多休息,防止受凉感冒;避免与患儿接触。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混用生活用品,减少在人群聚集场所活动等,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后要严密隔离,隔离期一般为40天。患者排泄物加半量漂白粉或石灰水或5%来苏液搅拌后放置2小时后再倒掉,患者食具及衣物应煮沸30分钟或日光暴晒2小时,室内用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或用过氧乙酸消毒排泄物、浸泡用具或洗手。 八、世界各国阻断野生脊灰病毒传播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目前主要有四项策略:一是儿童常规接种四剂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达到高免疫覆盖率;二是在强化免疫活动期间给特定年龄组儿童服用OPV;三是通过报告和实验室检测15岁以下儿童的所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脊灰野病毒症状;四是一旦将野生脊灰病毒传播限制在某一特定地区后,开展有目标的“扫荡”式免疫活动。 浪平中学 2014-4-13

脊髓灰质炎预防知识

脊髓灰质炎预防知识 我国2000年证实消灭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但是,近期,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田地区发生了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疫情存在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一、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人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者没有症状,但是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儿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二、脊髓灰质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 1.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2.顿挫型(流产型)脊髓灰质炎: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病人在数天内可完全恢复,这类病人不易正确诊断。 3.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病日持续2~10天,一般预后良好。病人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稍有增加,总细胞数在10~500/ml,蛋白质浓度稍有升高或正常,糖含量在正常范围。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与因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需以特异性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测才能鉴别。 4.瘫痪型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部分病人可以发现有双相的病程,即开始出现发热等一般轻度症状,数日后症状消失,以后又出现麻痹。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如病毒侵袭脑干则可发生共济失调或非瘫痪性肌肉疼痛。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三、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1、预防重点是近期从疫区返校的师生,及时上报学院办公室或各单位办公室,进行密切观察和排查,杜绝传染源的扩散。 2、全校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如有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请及时向校医院预防保健科报告(电话:2882137)。 3、做好环境卫生和餐饮设施的消毒处理,加强厕所的卫生管理,防止因粪便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勤洗手,不到无证摊点用餐。 5、接种疫苗,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灭活疫苗(IPV)优点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能力。 (2)、减毒活疫苗(OPV)优点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种者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sIgA,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 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O天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 校医院预防保健室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等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等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 【法规类别】卫生防疫检疫 【发文字号】国卫疾控发[2014]19号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 【发布日期】2014.04.04 【实施日期】2014.04.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国残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 的指导意见 (国卫疾控发〔2014〕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教育厅(教委)、民政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残联、红十字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教育局、民政局、财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残联、红十字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是《传染病防治法》确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贯彻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已经取得消灭天花、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等巨大成就。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等多种原因,极少数受种者可能会发生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受种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社会和公众愈加关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鉴定、补偿、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处置工作,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政策不完善、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妥善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在补偿、医疗康复、生活救助、入学就业、残疾照顾等方面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及时沟通交流信息,加强联合督导检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病例及其家庭充分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指定人员专门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政策解释、教育疏导和信息沟通工作。规范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依法妥善处理,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进一步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和调查工作,并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享监测信息

世卫组织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 专家教你如何预防

世卫组织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专家教你 如何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在以色列发现了野生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主要是经过飞沫传播的,你知道一旦患上它会有哪些症状么,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们来认识一下吧! 以色列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6月3日发布一份报告显示,4月9日取自以色列城市拉哈特的污水样本中检测出了野生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目前该地区尚未出现相关病例。 世卫组织已经启动了对该病毒的基因测序和流行病学调查以检测其来源,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目前非洲之角的野生1型脊髓灰质炎疫情无关。>>>儿童爱吃零食易得骨髓炎由于当地对该疾病的常规疫苗接种比例达94%,世卫组织认为,国际社会由以色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 目前,以色列当地、加沙地区以及约旦河西岸的卫生当局已经开始了流行病学和公共健康调查,以确保及时发现病例和及时加强必要的免疫。 脊髓灰质炎

症状 1.前驱期:发热、纳差、多汗、乏力、烦躁,可伴咽痛、咳嗽,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持续1-3天。如到此为止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前驱期热退后1-6天,体温再次上升(双峰热)。出现头痛、肌肉痛、感觉过敏、多汗、颈项强直等。>>>青春痘的治疗方法挤痘引发重度骨髓炎 3.瘫痪期: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驰缓性瘫痪,以单侧下肢瘫最为常见,瘫痪特点为近端大肌群受累较远端肌群重,感觉存在。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可有颅神经麻痹,或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脑炎表现- 4.恢复期:瘫痪后1-2周,瘫痪肢体肌群由远端开始而后近端逐渐恢复。 5.后遗症期:严重受累的肢体出现萎缩或畸形,而至跛行或不能站立。 脊髓灰质炎病毒 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传播的方法: 一、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及时隔离治疗 一般自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40日,最初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消化道隔离,1周后单独采用消化道隔离。密切接触者应接受医学观察20日。健康带病毒者被检出之后,应按患者要求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径

四害消杀防治标准

四害消杀防治标准“四害”是指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对人类健 康危害很大,老鼠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苍蝇和蟑螂可传播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等肠道传染病;蚊子可传播乙型脑炎、丝虫病、疟疾等传染病。此外,老鼠还偷吃粮食、咬坏东西,造成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要消灭“四害”保健康。如何防治四害?四害消杀的防治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深圳市丰江白蚁防治有限公司来看看防治方法吧。 鼠害防治:一、(一)综合防治原则: (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灭鼠知识,号召人人参与; (2)加强鼠情监测,早发现,早杀灭; (3)指导甲方在建筑物、外围、管道等处合理设置防鼠设施; (4)有计划有重点组织大面积灭鼠,主要采取化学药剂杀灭; (5)搞好环境卫生,完善卫生设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防治方法: (1)做好鼠情监测工作: 1.厨房仓库包房、管道等处每季度进行1次粉迹法监测鼠情,用滑石粉板(20×20CM)应紧靠墙根,一夜后阳性率应≤1%。 2.用鼠迹法(新鲜鼠粪、鼠洞、鼠咬痕)检查每100平方米阳性率不得超过2%,白天在室外不应发现有老鼠活动。 (2)根据监测结果有的放矢投放粘鼠版,对投放的时间、地点、投放数量、回收时间及数量必须作详细记录。. (3)灭鼠率≥90%为合格,如灭鼠率≤85%,要及时分析原因,变换灭鼠方法或更换毒饵等。 (4)经常性灭鼠工作,应以慢性杀鼠剂为主,并应根据酒楼环境和鼠类种群,交替使用粘鼠版,或鼠笼,更需及时进行检查,保证灭鼠效果。

二、蚊虫防治: (一)综合防治原则: (1)环境治理:分环境改造和环境处理两个方面,主要是清除、防止或减少蚊虫孳生、栖息环境,这是防治的主要措施,同时可以减少喷药和环境污染。(2)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杀灭幼虫或成蚊。 (二)防治措施: (1)对甲方范围内的水体孳生地进行全面检查,并统计记录,每2周对孳生地投放球型芽孢进行生物防治。 (2)对包房、地下水沟、垃圾站等处每月进行3-4次喷药控制建筑物内外成虫栖息(视蚊虫消长情况适当增减喷药次数)。 (3)在蚊子活动的高峰季节(每年3-6、9-12月)每周对孳生地下水道、污水井内成蚊的灭杀不少于一次。 (4)在防治区域内有积水应尽可能疏通,如无法疏通应及时投放球型芽孢生物制剂并通知工作人员,由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联系、协调积水的疏通。(三)防治标准: (1)不得有大型的蚊幼虫阳性孳生地,小型阳性孳生地不超过2%。对蚊虫孳生地进行预防和成蚊的灭杀,达到宿舍内不用挂蚊帐。 只。日落后30个房间用紫外线捕蚊器捕获成蚊不超过100白天抽查)2(.(17:30-19:00)宿舍、办公室外用肉眼不能看见5只以上成蚊飞舞。每栋楼的每层走廊叮在墙上的成蚊< 2只。 (3)每次现场实施杀蚊率要≥90%。 (四)药物要求: (1)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喜康、高效灭得优、确喜微乳剂、奋斗呐、菊素灵等)。 (2)对包房、食堂等处应使用气味小的化学药剂灭杀幼虫或成蚊。 三、苍蝇防治: (一)防治对策: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综述 任红梅赵娜张春梅 摘要: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olio)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病毒之一,也 是被人们认识的最为详细的病毒之一。Polio曾经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由其引起的脊 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行计划免疫进行控制的重点传染病。目 前,这个病毒所引起的流行性疾病已经在全球得到了控制。但是作为一个病毒生物学 研究的模型,目前仍然在很多实验室受到重视,本文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一般特征、 生命周期、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前景展望等方面对 脊髓灰质炎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字:脊髓灰质炎病毒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治疗 1.概述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或称为脊髓灰白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的病原,又称小儿麻痹病毒。它是一个没有外壳的病毒,由一条单股RNA组成,直径约25纳米,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除人外,猴也会受这种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径约20~30nm,核衣壳为立体对称20面体,有60个壳微粒,无包膜。根据抗原不同可分为Ⅰ、Ⅱ、Ⅲ型,Ⅰ型易引起瘫痪,各型间很少交叉免疫。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但加热至56℃以上、甲醛、2%碘酊、升汞和各种氧化剂如双氧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此类病毒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化生物特征,在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相对较小,直径20~30nm,呈立体对称12面体。病毒颗粒中心为单股正链核糖核酸,外围32个衣壳微粒,形成外层衣壳,此种病毒核衣壳体裸露无囊膜。核衣壳含4种结构蛋白VP1、VP3和由VP0分裂而成的VP2和VP4。VP1为主要的外露蛋白至少含2个表位(epitope),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VP1对人体细胞膜上受体(可能位于染色体19上)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VP0最终分裂为VP2与VP4,为内在蛋白与RNA密切结合,VP2与VP3半暴露具抗原性。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按照免疫化学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最常见的,可以造成重病。第二类的病况一般计较轻。第三类比较少见,但是大多造成重病。这三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已经清楚总的核苷酸数目为7500个左右。虽然有71%左右的核苷酸为三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共有,但不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却都位于编码区内,因此三型病毒间中和试验无交叉反应。 2.病毒的生命周期 2.1吸附和穿入 2.1.1吸附:病毒感染过程的第一步是病毒通过毒粒表面的蛋白质吸附在被感染细胞膜病毒特异受体上。在非灵长类细胞膜上未发现有Polio病毒的受体,在人类的鼻咽部、肠和脊髓前角细胞等细胞的表面存在有病毒的特异性受体。Polio病毒的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具有典型的该家族成员的结构。有实验证实,Polio病毒受体细胞外区的结构域1和2是主要涉及与病毒结合的部位,人体其他组织中的细胞表面未发现Polio病毒的受体。如果用胰酶或神经氨酸酶处理细胞,可破坏病毒特异性受体,但是随着细胞蛋白质的不断合成,其表面还会出现新的病毒受体。

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 1.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2.顿挫型(流产型)脊髓灰质炎: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病人在数天内可完全恢复,这类病人不易正确诊断。 3.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病日持续2~10天,一般预后良好。病人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稍有增加,总细胞数在10~500/ml,蛋白质浓度稍有升高或正常,糖含量在正常范围。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与因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需以特异性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测才能鉴别。 4.瘫痪型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部分病人可以发现有双相的病程,即开始出现发热等一般轻度症状,数日后症状消失,以后又出现麻痹。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如病毒侵袭脑干则可发生共济失调或非瘫痪性肌肉疼痛。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诊断标准 3.1 疑似病例 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 3.2 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和脊髓灰质炎疫苗野病毒确诊病例 3.2.1 病史 与确诊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接触史,经过2-35d(一般为7-14d)的潜伏期;或接触史不明显,有如下临床症状者。 3.2.2 临床症状 3.2.2.1 早期可有发热、烦躁不安、多汗、恶心、项背强直及腓肠肌触痛等症状。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或/和腹肌)不对称性(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身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明显感觉障碍。 3.2.2.2 麻痹后60d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后期可呈现肌萎缩) 3.2.2.3 疑似病人死亡,不能提供否定脊髓灰质炎诊断依据者。 3.2.2.4 疑似病人60d后失访。 3.2.3 实验室检查 3.2.3.1 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毒株者。 3.2.3.2 发病后6周内未服过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发病后1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IgM抗体。 3.2.3.3 发病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或未接触疫苗病毒,而恢复期病人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