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脊髓灰质炎基本知识

脊髓灰质炎基本知识

脊髓灰质炎基本知识
脊髓灰质炎基本知识

脊髓灰质炎基本知识内容

(三三幼儿园)

一、脊髓灰质炎是什么病?

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

二、脊髓灰质炎有那些症状,症状何时出现?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可轻可重。一些感染者仅有轻微症状或无症状,有的则出现发烧、头痛、呕吐、严重的肌痛,颈项强直,瘫痪甚至死亡。症状出现通常在感染后1至2周,也可是3至35天。症状出现前后的几天是最具传染性的,然而,只要病毒仍存在于咽部或粪便中,都具有传染性。感染后约一周可在咽喉发现病毒。而在粪便中查出病毒可达6周或更久。

三、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者都可成为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和不出现麻痹症状的患者难于发现,是更为危险的传染源。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3--5日就可从咽部与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粪便排出的病毒量最多,时间也长,发病一

周内粪便中病毒检出率最高,一周后排毒量逐渐减少,直至发病 6周后消失,少数患者粪便排毒可持续3--4个月之久。

四、脊髓灰质炎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经粪--口传播是小儿麻痹症的主要传播途径。患者感染初期至症状出现之后 6周内,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可直接或间接传染水源。食物、玩具、衣物、被褥等,这些都可做为传播媒介,将病毒带给密切接触者导致感染或发病。由于感染早期咽部带有大量病毒,此期亦可通过飞沫传播。

五、哪些人群易感染脊髓灰质炎?

未曾服过小儿麻痹糖丸疫苗者,5岁以内儿童普遍易患。随着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普遍应用,大年龄组儿童直至成人病例相对增多,病情较婴幼儿严重,瘫痪发生率与病死率较高。

六、脊髓灰质炎潜伏期为多长时间?

潜伏期一般为7一14天,最短3天,最长可达35天。

七、脊髓灰质炎如何预防?

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出生2个月后开始服用,连服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1岁以内服完,4岁再服1次。在疾病流行期间,儿童要多休息,防止受凉感冒;避免与患儿接触。

发现患儿后要严密隔离,隔离期一般为40天。患儿排泄物加半量漂白粉或石灰水或5%来苏液搅拌后放置2小时后再倒掉,患儿食具及衣物应煮沸30分钟或日光暴晒2小时,室内用3%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或用0.1-0.5‰过氧乙酸消毒排泄物、浸泡用具或洗手。

八、强化免疫有哪些注意事项?

糖丸疫苗采用直接嚼服或溶于凉开水中送服方法接种,禁止温开水融化,服苗后2小时不要喝热水。对于吃奶的服苗对象,服苗前后半小时内均不要喂奶。

口服糖丸的禁忌症:

1、身体不适,体温大于等于37.5摄氏度;

2、急性传染病或其它严重病患者;

3、免疫缺陷或抑制剂治疗后;

4、过敏体质者;

5、对牛乳及乳制品过敏者。

2011年9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ipv、bopv)接种知情同意书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第2-4剂)接种告知书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等,部分病人可发生肢体迟缓性瘫痪甚至死亡。本病多发于小儿,故称“小儿麻痹症”。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手段。 【接种对象】》3月龄儿童。 【接种程序】当前我省实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序贯接种程序:满2月龄时免费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第 1 剂次(IPV),满3、4月龄和4周岁时免费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 各1剂次。【常见不良反应】个别人接种后会出现一过性发热,烦躁、嗜睡、呕吐、腹泻和皮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应及时与接种单位联系,并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禁忌】已知对疫苗中的任何组分,包括辅料及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禁用;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应推迟接种;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用;患任何神经系统性疾病者禁用。 【注意事项】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品后可能会引起出血;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以下内容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填写: 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 联系电话: 详细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人已阅读该疫苗接种告知书,该儿童(有□、无□)接种禁忌,并了解了该疫苗接种相关注意事项,同意接种(签名:),或不同意接种该疫苗(签名:)。 以下内容由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填写: 接种日期:年月日 接种单位:告知人员签名:

残疾预防知识手册

残疾预防知识手册 1.什么是残疾预防? 因为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那么残疾同样可以预防。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2.我们身边主要的致残原因有哪些? 我们身边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毒、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可以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3.怎样预防疾病致残? 人类所患疾病通常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传染性疾病有:脊髓灰质炎即小儿

麻痹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可引起肌肉萎缩、肢体畸形;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影响脑功能,引起失语、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等;沙眼也是一种传染病,可以影响视力,重者致盲;还有许多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都可能致残。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主要措施是:锻炼身体,加强营养,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免受传染病的侵袭。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可导致偏瘫、糖尿病可致视力残疾和截肢、帕金森病导致身体运动障碍,还有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导致智力下降。预防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首先要树立爱护身体的意识,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此外还要有合理科学的健康饮食,保证每天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取低热量、低盐、低糖饮食;坚持每天适量地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戒掉烟酒、毒品,改掉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如身体感到不适或有症状出现时,应尽早到医院诊断、治疗和康复;遵医嘱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监测;按时合理服用药物,避免并发症和残疾的出现。 4.怎样避免家庭意外事故致残? 在家庭中发生意外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惨痛例子有很多,关键是人们常常疏忽了一些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在家

狂犬病知识培训课件

狂犬病知识培训课件 一、概念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100%。 二、简史 ●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传》上已有记载。 ●公元前322年,Aristotle认识到人狂犬病与动物狂犬病的关系。 ●1804年,Zink第一次证明狂犬唾液有传染性。 ●19世纪80年代,Pasteur等研制出狂犬疫苗。 ●1903年,Negri发现Negri小体,使该病的快速镜检诊断成为可能。 ●全世界均有狂犬病的报道。据WHO估计,每年全世界死于狂犬病的有5万多人。 ●亚洲为狂犬病严重流行区,其中印度为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狂犬病流行已久。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 三、病原学 ●狂犬病毒于1962年首次在电镜下被发现。 狂犬病毒属棒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拉沙病毒属(Lyssa virus),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 ●狂犬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和膜蛋白(M)。 ●狂犬病毒易被灭活。 ●病毒耐低温。 ●豚鼠接种能分离病毒,也能用地鼠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等细胞株增殖、传代。 ●野毒株的特点为致病力强,自脑外途径接种后,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内繁殖,潜伏期较长。 ●固定毒株的特点为毒力减弱,对人和犬失去致病力,可供制备疫苗。

四、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狂犬。 ●人狂犬病由其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是猫、猪及牛、马等家畜和野兽如狼、狐、狗獾等温血动物。 ●狂犬病毒可被貌似“健康”的动物所携带。 (二) 传播途径 ●人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粘膜和皮肤而入侵。 ●狂犬、病猫、病狼等动物的唾液中含病毒量较大,于发病前3~5天即具传染性。 (二) 传播途径 ●其他途径: ●1.剥狗皮 ●2.从粘膜入侵 ●3.呼吸道传播 ●4.移植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 ●患者男多于女,农民>学生>儿童>工人。 ●人被病犬咬后的发病率约为15%~30%。 ●若及时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后,发病率可降为0.15%左右。 咬伤后是否发病的有关因素: ●①咬伤部位:如头、面、颈和手指、会阴部粘膜等末梢神经分布丰富部位因潜伏期短易发病; ●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或被同一狂犬先咬伤者较后咬伤者的发病机会多。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 材料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小41988) 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 (主要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l6)、肠道病毒71型(EV71 ))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007年至2010年,手足口病在中国大陆大范围流行。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病例报告,多个地区有大规模流行暴发,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不断有死亡病例出现。全国发病人数:07年为85844例;08年为 488955例;09年为1155525例,2010年为09年的2倍以上。 病原学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数十种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 , A2、 A4> A5> A7、A9、A10、A16型等,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COXAI6、EV71最常见。但近年来报告由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一般为1 — 2周至3-5周之间,有 时更长,病毒可经粪便排出,也可经疱疹破溃时的液体流出。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传播,粪口传播,密切接触,另有报导公共游 泳池、医院门诊口腔检诊器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本病,其次接触传播, 飞沬也可传播。 人群易感性婴幼儿对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发病后的免疫力不我巩固,可再次感染。病毒之间无明显交叉免疫。隐性感染病例较多,1983年天津发生本病的流行,总发病率为 2.O2%o,幼托机构发病率2 3. O3%0o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控制公众咨询指南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控制公众咨询指南 一、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答:粪口传播是脊髓灰质炎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易感者与脊灰病人和脊灰病毒隐性感染者的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如粪便、污染的水、食物、手和用具等,其次,在发病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二、现在小孩还有可能会感染小儿麻痹症吗? 答:只要世界上存在有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所有易感儿童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随着感染者流动,还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三、接触了脊灰病人,应该怎么办? 答:脊髓灰质炎为消化道传染病,接触了脊灰病后,应该严把病从口入关,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要了解自己的脊灰疫苗免疫史,对没有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人,要至少按程序服用3剂次脊灰疫苗。 四、小孩要去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国家或省份,应该注意什么? 答:脊髓灰质炎为消化道传染病,去疫区的小孩应做好日常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另外,若小孩尚未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或免疫史不详,建议完成至少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后再去。 五、脊灰疫苗多少钱一颗? 答: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为一类疫苗,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不收取受种者任何费用。脊灰来活疫苗为二类疫苗,属于公民自愿接种的疫苗,按照物

价部门的定价收取费用。 六、糖丸是否可以带回家服用? 答:由于脊灰糖丸是减毒活疫苗,需-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如果保存不当,会影响脊灰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建议在接种点服用糖丸。不能将糖丸带回家服用。 七、吃脊灰糖丸能保持多久免疫力? 答:既往全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人群,95%以上能产生免疫力。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下降,但脊髓灰质炎疫苗诱导的免疫力对于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可产生持久的保护效果。 八、是不是吃过糖丸就不会得脊灰? 答:通常情况下,口服首剂脊灰疫苗后,约50%的受种者能产生针对所有三个型别脊灰病毒的免疫力。接种3剂疫苗后,95%以上的受种者能产生免疫力。 导致免疫失败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免疫状况、儿童当时的身体状况,如接种疫苗时儿童腹泻、以及疫苗接种是否符合规范等。 九、去年孩子吃过脊灰糖丸,今年为什么还要吃? 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者,95%以上的人能产生免疫力,但仍有可能存在免疫不成功者。另外,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会有所下降,再次接种能提高小孩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同时有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阻断潜在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传播。 十、小孩吃脊灰糖丸时吐了是否需要被服疫苗? 答:小孩服用后如果因吐奶等原因导致疫苗服用剂量不足,需要重新被服。

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识

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识 【导读】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是由人工进行组织培养而制成,它作为脊髓灰质炎的自动免疫剂,服后血液中产生抗体,在肠道组织也产生局部抵抗力。第一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出现在1953年。 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索尔克医生(Dr. Jonas Salk)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培育出了全部三种脊髓灰质炎毒株。索尔克把病毒杀死制成疫苗,并于1952年在患脊髓灰质炎康复的儿童身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被实验者血液中脊髓灰质炎抗体增加了。接着,索尔克在自己、妻子和孩子身上进行了接种实验,结果他们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并且没有患上脊髓灰质炎。 1954年,美国有200万儿童接受了索尔克的疫苗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保护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侵害的有效率在80%到90%左右。随后,这种所谓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成为了对脊髓灰质炎标准的预防手段。

索尔克的疫苗效果很好,但还不是足够好,它还不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1950年代,辛辛那提大学的萨宾(Albert Sabin)同样也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疫苗的研究。与索尔克的疫苗不同,萨宾把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子的肾脏细胞中一代又一代的培养,直到筛选出不能致病的毒株。得到的疫苗称为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1960年代,萨宾的疫苗得到了许可证。这种疫苗采用口服滴剂的形式,比索尔克的疫苗的针剂注射方式简单,并且能够有效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它很快取代了索尔克的疫苗,成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手段。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剂型有哪些? 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对象有哪些? 主要是小于5岁的儿童、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服用。 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什么要连续服3次? 在初次免疫脊髓灰质炎疫苗时,2月龄,3月龄和4月龄各服1次,连服3次是因为每剂疫苗中都含有Ⅰ、Ⅱ、Ⅲ型病毒,尽管在制造的过程中,三个型之间的病毒量配比已考虑到它们在肠道中的竞争感染能力,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型间的干扰作用。尤其是Ⅱ型对Ⅰ、Ⅲ型的干扰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在服用3次TOPV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后有什么反应? 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后一般无任何不良反应,它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极个别儿童服用可能出现发热、呕吐、皮疹或轻度腹泻等反应。一般持续时间都很短,症状便可消失。

脊髓灰质炎培训试题

脊髓灰质炎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职称:答题时间: 一、选择题 1、急性迟缓性麻痹(AFP)检测的对象是指:所有_____岁以下出现急性驰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 A、小于15岁 B、小于12岁 C、小于9岁D小于6岁 2、发现AFP患者后报告的时限:各级医疗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要以最快方式报告到当地辖区疾控机构。时间为____。 A、发现病例后12小时内 B、发现病例后6小时内 C、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 D、发现病例后36小时内 3、AFP检测的目的______。 A、及时发现输入的脊灰野毒株病例。 B、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循环,控制其传播。 C、继续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 D、防止病毒传播。 4、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 A、空气传播 B、飞沫传播 C、接触传播 D、粪-口途径 5、北京市AFP病例是指麻痹前在北京市居住_____的AFP病例。 A、30天及以上 B、35天及以上 C、40天及以上 D、45天及以上 二、填空题 1、控制乃至消灭脊灰最重要的策略。 2、AFP患者重点体格检查:,,,。 3、表现为AFP的主要疾病包括:、、 、、、。 4、高危AFP病例是指:岁以下、服OPV疫苗少于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 病例。 5、AFP病人的粪便采集要求:在麻痹出现后天内采集份粪便标本(临床高度疑似脊灰病例、高危 病例和0剂次免疫的AFP病例应采集份);每份至少间隔小时,每份标本重量≥克,置专用粪便盒内,℃保存,标本采集天内,冷藏条件送市CDC实验室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 三、简答题: AFP的定义: 。

(完整版)防治脊髓灰质炎培训试题

防治脊髓灰质炎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 一、单选题 1.任何医疗单位发现AFP病例后,在_____小时内电话逐级报至区县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 A.4 B.12 C.24 2. AFP病例粪便标本采集和保存要求:①采集次数___次;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②采集时间均在麻痹后____天内 A.28天 B.14天 C.48天 ③相邻两份粪便标本采集间隔时间____小时;A. >12天 B. >24小时 C. >6小时 ④每份粪便标本采集量至少____克,采便容器用____便盒; A. 8克,普通 B. 5克,专用 C. 8克,专用 ⑤粪便标本保存于____温度下。 A.2~8℃ B.37℃ C.-20℃ ⑥AFP病例粪便标本收集齐后__a_天内送到市疾控中心实验室。A.3天 B.7天 C.15天 3.各医院向县疾控中心上报的AFP病例旬报应于次旬____日前上报A. 2日 B.3日C.5日 4. AFP病例的随访应在麻痹后____天内进行,随访表应在____天内送报市疾控中心。 A.60~70天,75天 B.75天,80天 C.100天,120天 5. 麻痹前在京居住35天以下、有暂住地的非住院AFP病例,接报后24小时内,由_____做个案调查与处理。 A.暂住地所在区县疾控中心 B.暂住地所在地段保健科 C.病例就诊医院保健科 6. 任何小于____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 5 B. 15 C. 20 7. 在我国脊灰疫苗的接种程序 A. 儿童2、3、4月龄各服1次B. 4岁再服一次C.以上全是 8. AFP病例旬报__________。A.由保健科指定专人负责报 B.门诊护士报 C.临床医生报 9. AFP病例监测的目的______。A.发现脊灰病毒B.维持无脊灰状态C.评价免疫工作质量D.全是

泾川县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总结.

泾川县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总结 市疾控中心: 根据省疾控中心《关于做好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甘疾控免疫发〔2011〕284号)精神,县疾控中心按照市、县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安排。及时对做好近期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根据部署,我县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清形势,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是我国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十多年后首次发生的 输入性疫情,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和人口流动性大,为全面做好我县脊灰防控工作,县卫生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脊髓灰质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全面落实责任,强化防控措施,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防控措施、健康教育四个到位,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做好流动人口的摸底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强化薄弱环节,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二、及时安排部署并开展业务培训 在9月6日县乡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及公卫科人员会议

上,县卫生局副局长、疾控中心主任王德春就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发生由Ⅰ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疫情情况进行介绍,就目前的防控工作作了安排,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张伟对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发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消失)进行了培训。 县卫生局高度重视今年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在9月22日召开了全县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专干、县疾控中心督导员等60人员的动员培训会,明确这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职责、任务等,并且重点培训了安全接种规范、异常反应检测与报告、报表的规范填写与上报等内容。要求各乡镇(社区)按照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强化免疫前期宣传、摸底调查、业务培训、疫苗接种等工作,各接种点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步骤,按时完成脊髓灰质炎疫强化免疫活动。 二、认真开展AFP病例的回顾性调查 县疾控中心组织计免、传防科人员对县医院、保健院、中医院三个县级医疗单位2011年1月以来的所有病例进行主动搜索。搜索对象包括15岁以下和成人AFP病例,成人AFP病例为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者,包括诊断为AFP 病例监测中14类疾病的年龄大于15岁的病例。共查阅门诊病例8485例,住院病例6519例。未发现AFP病例。同时各乡镇对辖区内的就诊病例进行了搜索,共查阅门诊日志就诊患者34968 例,住院患者21673 例,未发现AFP病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 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个人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证营养足睡眠。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 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达80%,发病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占40%-50%。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炎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可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经胃肠道传播,如甲型;另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医疗器械、输血及血液制品等)及性传播等,如乙型、丙型肝炎。人类对各种病毒性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急性甲型肝炎起病急,临床表现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3期: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总病程约2-4个月;急性乙型肝炎起病较慢,常无发热,其他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但部分病例可转变为慢性肝炎。 3、预防措施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传染病,其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

最全预防接种知识

最全预防接种知识

预防接种家长必读 一、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出生后,离开了母体,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易患麻疹、流脑、结核、百日咳、小儿麻痹症、白喉、乙肝等各种传染病。而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很低。染病后,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还能危及生命。接种疫苗可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所以,儿童必须进行预防接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二、家长怎样配合接种工作 孩子出生后或从外地迁入,要在30天内到所在镇卫生院防保科登记建簿,免费领取《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然后按照免疫程序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按时带孩子去打预防针,防疫医生凭证给孩子接种疫苗。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应按预约的时间打针或服糖丸,只有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才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预防接种证要妥善保管,丢失后要及时补办。儿童入托、入学时幼儿园和学校将查验每位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

三、预防接种后要过多久才能产生免疫力 预防接种后,人体产生免疫力需要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疫苗的种类、接种次数、接种途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一般疫苗初次接种后约需1-4周才能产生免疫力,但免疫力弱,维持时间短,而再次接种后,可在一周左右产生有效的免疫力,且免疫力强,维持时间较长。因此一定要按规定完成接种次数。 四、如何减少预防接种后副反应的发生? 一)、打“预防针”之前,家长应主动向接种门诊的检查医生提供儿童近期健康状况及既往免疫情况。 二)、打“预防针”之后,家长应使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1)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2)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3)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4)多喝开水(除服脊灰糖丸外)。 五、疫苗接种后有什么反应吗? 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相应疾病的目的。但是,各种生物制品对于人体来说,毕竟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有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大多无害,为一过性,2~3天可自行恢复。 多数情况下,一些人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炎症反应,我们称之为一般反应,也叫正常反应。

脊髓灰质炎防治实施方案

脊髓灰质炎防治实施方案 为保障我辖区内无脊髓灰质炎情况,依照传染病治疗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目前国际疫情形势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国特别拟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领导为主,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分级负责。 二、队伍建设: 脊髓灰质炎处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小组: 组长: 成员:、 消毒杀菌组: 组长: 成员:、 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三:高度警惕、做好准备: 1、继续贯彻《—年全国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加强急性迟缓性麻癖病例的监测工作,提高发现、报告并有效处理高位病例的意识和能力,防范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输入。 3、维持高水平的流行病监测报告质量,做好高危急性迟缓性麻癖病例,特别是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处理。提高急性迟缓性麻癖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 4、密切关注国内外脊髓灰质炎疫情的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警。 5、做好各项技术及物资准备。 四、提高疫苗接种率: 全面加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适龄儿童接种率,对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工作认真组织、全面检查,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尤其是流动性较大的地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的检查,发现地接种率的“接种空白”流动儿童,立即进行查漏补种,迅速提高免疫接种率。 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对本辖区防保人员的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好应急接种能力,要求有相关医护人员掌握AFP病例的定义及诊断要点,提高医护人员早发现、早报告的能力。

脊髓灰质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知识

脊髓灰质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病毒核壳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微粒含四种结构蛋白,即VP1~VP4。VP1与人细胞膜受体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 1.抵抗力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一切已知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不敏感,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乙醇及5%煤酚皂液。0.3%甲醛、0.1mmol/L盐酸及(0.3~0.5)×10-6余氯可迅速使之灭活,但在有机物存在时可受保护。加热至56℃ 30min可使之完全灭活,但在冰冻环境下可保存数年,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周,在室温中可生存数日。对紫外线、干燥、热均敏感。在水、粪便和牛奶中可生存数月。氯化镁可增强该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故广泛用于保存减毒活疫苗。 2.抗原性质利用血清中和试验可分为Ⅰ、Ⅱ、Ⅲ三个血清型。每一个血清型病毒都有两种型特异性抗原,一种为D(dense)抗原,存在于成熟病毒体中,含有D抗原的病毒具有充分的传染性及抗原性;另一种为C(coreless)抗原,存在于病毒前壳体内,含C抗原的病毒为缺乏RNA的空壳颗粒,无传染性。病毒在中和抗体的作用下,D抗原性可转变为C抗原性,失去再感染细胞的能力。加热灭活的病毒即失去VP4和核糖核酸,而成为含有C抗原的病毒颗粒。应用沉淀反应与补体结合试验可检出天然D抗原及加热后的C抗原。 3.宿主范围和毒力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储存宿主,猴及猩猩均为易感动物。病毒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相结合并被摄入细胞内,在胞质内复制,同时释出抑制物抑制宿主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天然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称为野毒株,在实验室内经过减毒处理的病毒株称为疫苗株。疫苗株仅当直接注射到猴中枢神经系统时才能引起瘫痪,而对人神经细胞无毒性。疫苗株病毒,特别是Ⅲ型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时可突变为具有毒性的中间株。对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最可靠鉴别方法是进行核酸序列分析。 原先存在于肠道内的其他肠道病毒(柯萨奇和埃可病毒等),可对口服疫苗株病毒产生干扰现象,使之不能定居于肠黏膜上及进入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能力。 (二)发病机制 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原理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其他肠道病毒的发病原理相似,病毒首先在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包括扁桃体、回肠集合淋巴结、咽部深层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至一定程度,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通过血流到达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再度繁殖,然后再引起第二

脊髓灰质炎试题及答案

脊髓灰质炎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脊髓灰质炎感染者,依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4型,其中以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最多见, 瘫痪型最少见。 2、对人类致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二、选择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 (A )隐型感染B急性感染C慢性感染 D潜伏感染E慢性感染 2、脊髓灰质炎病毒排出体外主要通过 A鼻分泌物B眼分泌物(C )粪便 D小便E飞沫 3、脊髓灰质炎多见于 A (儿童)B青壮年C孕妇D农民E制革工人 4、肠道病毒不会引起的疾病是 A脊髓灰质炎B急性出血性结膜炎C心肌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 (流行性乙型脑炎) 5、柯萨奇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B消化道C蚊虫叮咬 D血液和血制品E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 1、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注意事项: ①冬春季服用;②避免开水;③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者,以及有心、 肝、肾脏疾患者,忌服;④疫苗偶有低热、腹泻

2、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人、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其中隐性感染者及轻型无麻痹病人由于数量多且不易被发现,而成为主要传染源。感染者通过粪便排毒,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以消化道传播为主要途径,被粪便污染的手、食品等等是主要传播媒介。在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主要途径是粪- 口传播,在流行期和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咽部排毒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3、那些人容易感染脊髓灰质炎?潜伏期是多长? 多见于 5 岁以内的儿童。感染后可获同型病毒持久的免疫力。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5 天,一般7-14 天。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管理传染源要力争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那天算起至少隔离40天,开始的l周要同时强调呼吸道和消化道隔离,1周后可单独采用消化道隔离。密切接触者应接受医学观察20日。没有症状坦带有病毒的人,也要按患者对待进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尽可能消灭苍蝇;要加强饮食、饮水的卫生管理。 (3)保护易感者主要是进行免疫接种。儿童必须按要求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另外,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或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儿童,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那么要立即肌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临床上脊髓灰质炎是如何诊断的 首先要看有没有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患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当地有这种病的流行,如果有明确的、与患者接触的情况,则有助于早期诊断。 然后要看患者有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遇到发热患者,同时有多汗、烦躁不安、嗜睡、头痛、颈背肢体疼疡、感觉过敏、咽痛,但没有明显的炎症,就要考虑这种病的可能。如果患者有分布不规则的弛缓性瘫痪出现,则临床诊断可基本成立。 最后还要看实验室诊断的结果,特别是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分离阳性,就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 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毒经口传人,侵入到人的口咽部及肠裁膜,在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一方面向外界排出病毒,一方面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如果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那么病毒就会被中和,形成隐性感染。如果没能将病毒完全消灭,病毒可以经过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这个时候如果抗体能完全中和并杀灭病毒,那么病毒就不能侵入神经系统,入就会只有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的症状,成为顿挫型感染,而不出现弛缓性麻痹症状。 极少数的患者由于病毒的毒力过于强大,或者由于自己体内的特异性抗体不够多,不能杀灭血液循环中的病毒,而病毒随着血液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最后造成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散在的广泛性损害。但这种损害一般以脊髓为主,然后是脑干,而且瘫痪多发生在四肢,特别是下肢瘫痪更为多见。(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的特点 这种类型的患者约占感染者的1%一2%,其特征是导致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又出现肌肉瘫痪。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前驱期这个时期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多数患者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适症状,或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经过1—2天的发热,再经过4—7天的无热期后就进入瘫痪前期。 (2)瘫痪前期这个时期的特征与无瘫痪型相似,体温再度上升或持续下降,并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 (3)瘫痪期一般在第二次发热l一2日后或在高热和肌肉疼痛正处于高峰时发生瘫痪,但在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 (4)恢复期急性期过后1—2周,瘫痪的肢体逐渐恢复,肌肉力量逐步增强,一般从肢体远端开始。症状较轻的人经过1一3个月就可以恢复,症状重的人需要6—1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5)后退症期是指得病满2年以后,有些受损伤的肌肉由于神经损伤严重而引起功能恢复非常慢。患者出现持久性瘫痪和肌肉挛缩,并可以引起肢体或躯干畸形,骨筋发育也受到阻碍,因而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顿挫型脊髓灰质炎的特点

防疫知识问答

防疫知识问答 1.我省何时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政府免费疫苗预防哪些疾病? 答:2008年5月1日起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我省在免费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白破、麻疹、A群流脑、乙脑共8种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替代麻疹疫苗,将麻腮风、A+C 群流脑、甲肝3种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范围。通过接种上述11种疫苗,对乙型肝炎、肺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12种传染病进行预防。 2.我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是什么? 答: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脊灰疫苗(液体):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服1剂次,4周岁服用1剂次。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 月龄各接种1剂次。 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麻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间隔3个月。 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6周岁各接种1剂次。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适龄 儿童按照免疫程序适逢7-9月上旬接种的,均推迟至当年9月中下旬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上述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含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3.我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免费接种对象? 答:凡江苏省户籍儿童,无论其住址是否为户籍所在地,按照上述免疫程序, 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非江苏省户籍儿童,在江苏省境 内暂住地居住或办理预防接种证满2个月的,自2008年5月1日起,达到上 述免疫程序规定各疫苗各剂次应种月(年)龄的为接种对象。 4.为什么儿童接种疫苗有的免费、有的收费? 答: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 苗,是政府免费提供,公民应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 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及县

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

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通报和田地区发生一起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疑似输入性疫 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8月26日通报,新疆和田地区发生一起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野病毒疑似输入性疫情。 通报称,此次疫情累计报告4例病例,年龄在4月龄至2岁之间,分布于和田地区的3个县市(和田市2例,洛浦县和于田县各1例),发病集中在2011年7月3日至7月19日期间。目前,4例病例中已有2人出院,2人仍在住院治疗,没有生命危险。病例出现后,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采集了病例标本并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开展相关病例标本基因测序。8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基因测序和复核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病例感染了疑似由境外输入的I型脊灰野病毒。疫情相关溯源工作正在进行中。 脊髓灰质炎概述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为亚临床型经过,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约1%-1‰的感染者出现急性单侧性(或双侧的)弛缓性麻痹。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灰野病毒是区别于疫苗病毒、外环境自然存在的能引起人类发病的脊灰病毒。目前疫苗可以预防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脊灰野病毒:又称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这里的野是没有驯化的意思,意思是可以通过感染人类,对人类造成伤害,伤害的主要部位是脊髓前角的灰质部分,造成支配肢体运动神经受损导致肢体肌肉萎缩。 我们的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是经过驯化后的野病毒,不具有或很少(百万分之一)具有对人类造成伤害的能力,但能够起到保护人类不受野病毒感染而受伤害的能力,可以称为“家病毒”。 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 只要有一个国家有脊灰病毒的传播,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受感染的人口流动,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脊髓灰质炎监测知识

卫生部关于印发《2003—2010年 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的通知 卫疾控发〔2003〕1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维持我国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巩固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部制定了《2003 —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卫生部 二○○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 计划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西太平洋地区宣布成为无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区域,标志着我国已达到无脊灰目标。实现无脊灰目标,仅仅是消灭脊灰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目前,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部分国家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WHO美洲区的多米尼加、海地和西太区的菲律宾又发生了由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引起的脊灰流行,近几年我国也发现了脊灰疫苗变异病毒

导致的病例,这些对于保持无脊灰目标以及全球消灭脊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我国计划免疫和消灭脊灰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许多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部分卫生行政管理和计划免疫专业人员对消灭脊灰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不足,产生了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思想或厌战情绪,一些地方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不扎实,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现象。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影响着无脊灰状态成果的巩固。因此,我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目标 (一)总目标 全国保持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实现消灭脊灰目标。 (二)分目标 1.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0%以上; 2.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病例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监测各项指标持续保持在WHO无脊灰证实标准以上; 3.具备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脊灰野病毒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的能力。 4.在全国范围内完成脊灰野病毒及其感染或潜在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封存与安全处理工作; 5.按期递交消灭脊灰年度进展报告。 二、技术策略和措施 (一)提高并维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并维持高水平的

病媒生物防制培训材料

病媒生物防制培训材料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2016年病媒生物防制培训材料 蝇类防制 1.蝇类能传播什么病 我们从蝇类体表就检测到30多种病原微生物,它能传播几十种疾病,如消化道中的疾病痢疾、伤寒、霍乱、肝炎等;呼吸道疾病的肺结核;皮肤病的细菌性皮炎、雅司病;眼中的沙眼、眼结膜炎;神经系统的脊髓灰质炎等。 2.苍蝇通过什么方法携带病原体 苍蝇主要通过体表病原体而作机械性传播,它的各个部位都能携带病原体,特别是大大小小的鬃毛、足、口器带菌率最高,但其携带的病原体只能在体表内存活而无发育繁殖的可能。 3.苍蝇如何防制 (一)宾馆、饭店、食堂、招待所等餐饮业 (1)与外界相通的门要装风木幕机或纱门,防蝇帘,窗要加纱窗,防止蝇进入; (2)厨房、餐厅要配备合格的灭蝇灯,一般每30平方米配备一只,起到引诱触杀作用; (3)室内外泔脚缸(桶)、废物缸(桶)、罐、坛等要加盖密封,无隔夜废弃物、无蝇蛆; (4)生活垃圾必须袋装收集,每天及时清运处理; (5)必须有灭蝇药物,如:气雾杀虫剂、灭蝇灵等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操作间、配菜间、面点加工间等直接或间接入口的食品加工地点,不提倡用化学药物) (6)加强对厕所、废弃物堆积处的杀虫,每天喷药1次,保证无蝇蛆孳生。 4、如何合理使用杀虫剂: ⑴使用抗性较低的杀虫剂,在本地尚未大量使用的杀虫剂; ⑵用药浓度要依据使用说明,浓度不要过高、过低; ⑶使用多种方法、多种药物杀虫; ⑷轮换用药; ⑸混合用药,充分利用负交互抗性; ⑹少用或不用杀幼虫剂。 蚊虫的化学防治:⑴空间喷洒杀虫剂:常规空间喷洒、超低容量喷洒;⑵室内喷洒滞留杀虫剂;⑶熏杀成蚊(地下水道)⑷拟除虫菊酯处理蚊帐;⑸气雾剂灭蚊;⑹蚊香(主要在家庭中使用);⑺驱避剂(主要在野外使用)。 灭蟑化学防制方法:熏蒸技术、毒饵、胶饵、粉剂、喷洒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