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腹胸穿操作规范.docx

骨腹胸穿操作规范.docx

骨腹胸穿操作规范.docx
骨腹胸穿操作规范.docx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 (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

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

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

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

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

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总100分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准备15’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

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 1 个、 18 号、 16 号或

12 号骨髓穿刺针 1 个、消毒碗 1 个、镊子 1 把、止血弯钳

1 把、消毒杯

2 个、纱布 2 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

无菌手套(2 个)、5ml 注射器 2 个及 20ml 注射器 1 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 张、推片 1 个、持物钳、砂轮、

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

实施;

1、洗手:术者按 7 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

穿刺点选择棘后 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

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

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

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 1、2 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

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

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

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病人取仰卧位。④腰椎棘

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 5、

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临床上以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量

多,难于稀释)。

3、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在严格无菌条件

下,助手将一次性洞巾、注射器递给术者放至穿刺包内)

消毒钳持拿3’检查穿刺包物品齐全;检查骨髓穿刺针是否通畅,成人用消毒顺序范围

3’

16 或 18 号穿刺针,儿童用 12 号穿刺针,将骨髓穿刺针的

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 1.5cm,胸骨穿

刺约 1.0cm);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

4、消毒由助手持持物钳将%-3%碘酒棉球、75%酒精

棉球分别夹入 2 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

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

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

向消毒局部皮肤 3 遍,(每 1 圈压上一圈 1/3 ),直径大约

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 3 遍、脱碘范围一次比一

次小,最后 1 次应超过碘酒的最外层。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

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

5、麻醉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铺用巾3’

麻醉范围方法5ml 注射器抽取 2%利多卡因 3ml;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

部位皮肤,用 2%利多卡因做局部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

注意先水平进针、打一直径约 0.5cm 的皮丘,再垂直骨面一

直麻醉到坚硬的骨膜,并应上、下、左、右多点麻醉,

以充分麻醉减少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纱布覆盖穿刺点右手

拇指稍用力按压以充分浸润。

6、穿刺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

穿刺方向2’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观察反应处理O0

成 3O~45 角刺入(穿刺针向头侧偏斜)。当穿刺针针尖接

触坚硬的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

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注意向下压的力量应大于旋转的

力量,以防针尖在骨面上滑动)。当突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

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如果

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达到固定为止。注意

观察病人反应并处理。

7、抽取骨髓液拔出穿刺针针芯,接上干燥的20ml

抽液量 6’

观察反应处理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取骨髓液。当穿刺针在骨髓腔时,

抽吸时病人感到有尖锐酸痛,随即便有红色骨髓液进入注

射器。抽取的骨髓液一般为~,若用力过猛或抽吸过多,会使骨髓液稀释。如果需要做骨髓液细菌培养,应在留取量2角度2厚薄 3头体尾 3

骨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再抽取1~2ml,以用于细菌培

养。若未能抽取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组织块堵塞或

“干抽” (dry tap) ,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 , 稍加旋转穿刺针

或再刺入少许。拔出针芯,如果针芯带有血迹,再次抽取即

可取得红色骨髓液。

8、涂片将 20ml 注射器水平移至载玻片上方,迅速

将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助手立即制备骨髓液涂片数张。

O0

注意推片与载玻片呈3O~45 角,稍用力推开,制备的髓

片应头、体、尾分明并有一定的长度,使细沙样浅肉色的

骨髓小粒分布均匀。

9、加压固定骨髓液抽取完毕,重新插入针芯。左结手束后处理

取无菌纱布置于穿刺处,右手将穿刺针(稍旋转)拔出,

并将无菌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min 后,局部酒精棉

球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加压固定。

10、同时应制备血涂片2-3 张一并送检。

【注意事项】

回答问题20’

1、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有出血倾

向者行骨髓穿刺术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病人禁止骨髓穿

刺检查。

2、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以免折断

穿刺针。胸骨穿刺时不可用力过猛、穿刺过深,以防穿透

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

4、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骨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应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

及时行骨骼 X 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5、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6、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要在骨髓液涂片后,再抽取 1~2ml 骨髓液用于培养。

7、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应立即涂片。

8、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 张血涂片。

9、如使用普鲁卡因麻醉必需先做皮试。

【有关思考题】

1、骨髓穿刺术的适应证有哪些?(见上)

2、骨髓穿刺术的禁忌证有哪些?(见上)

3、骨髓穿刺成功的标志有哪些?(①抽吸时有短暂的

痛感;②骨髓液中可见淡黄色骨髓小粒或脂肪滴;③ 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等;

④作分类计数时,骨髓片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大于血涂片。)

4、髓片制备良好的评价标准有哪些?(见上)

5、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以做骨髓穿刺吗?(可以,因

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有再障、急性白血病、ITP 等,

必须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才能确诊。对于血小板极少且临

床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可先输注血小板后再实施,以

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皮肤5~10 分钟以上)

6、穿刺针固定后未能抽得骨髓液,你考虑有哪些原因?(见上)

7、临床容易发生“干抽”的疾病有哪些?可再选择什

么检查?(骨髓纤维化症、某些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转移癌等容易发生干抽,遇

有上述情况者就适应结合采用骨髓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8、一次骨髓穿刺结果无异常发现是否就能排除血液系

统疾病的可能?(不能。因为某些疾病骨髓的病理变化呈

局灶性改变,一次骨髓穿刺只能反映穿刺部位的骨髓功能

或病理状况,而不能反映骨髓的全面状况,需要多次多部

位的穿刺检查,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如慢性型再生

障碍性贫血。此外,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瘤、骨髓转移

癌等疾病的骨髓病灶也常呈局灶性,有时也需多部位骨髓

穿刺才能得到确诊。)

腹膜腔穿刺术

腹膜腔穿刺术 (abdominocentesis)是指对有腹腔积液

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腹腔穿刺,抽取积液的

操作过程。

[适应症]

1、抽取腹水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 3000ml-6000ml 。

3、腹腔内注入药物,如注射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如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噻替派、自力霉素等,以协助治疗疾病。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5、进行诊断性穿刺,已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6、拟行腹水回输者

[禁忌症]

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躁动而不能合作者或肝性脑病先兆者。

4、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引起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5、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巨大卵巢肿瘤、包囊虫病者。

6、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7、局部皮肤感染,应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操作。

[ 准备工作 ]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

后实施。

2、查“凝血分析”,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

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

(1)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 1 个、止血钳 2 把、组织镊1 把、消毒碗 1 个、消毒杯 2 个、腹腔穿刺针(针尾连接橡皮管的 8 号或 9 号针头) 1 个、无菌洞巾、纱布 2-3

块、棉球、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

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5ml、20ml 或 50ml 注射器各

1个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由助手打开包装,术者

戴无菌手套后放入穿刺包内)。

(2)常规消毒治疗盘 1 套:碘酒、乙醇、胶布、局部

麻醉药( 2%利多卡因 10ml)、无菌手套 2 个。

(3)其他物品:皮尺、多头腹带、盛腹水容器、培养

瓶(需要做细菌培养时)。如需腹腔内注药,准备所需药物。

5、B 超检查定位。

[ 操作方法 ]

1、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洗手:术者按7 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3、放液前应测量体重、腹围、血压、脉博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4、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体位,如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协助病人解开上衣,松开腰带,暴露腹部,背部铺好腹带(放腹水时)。

5、穿刺点选择。

(1)一般取左下腹部脐与左髂前上棘联线的内 2/3 与外1/3 交界处,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2)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 1.0cm、偏左或偏右1.5cm 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

(3)少量腹水病人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

或腋中线交点,此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4)少量或包裹性积液,需在 B 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6、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物品是

否齐全,由助手打开 5ml、20ml 或 50ml 注射器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的包装,术者放入穿刺包内,术者检查穿刺

针是否通畅,诊断行穿刺可直接用无菌的20ml 或 50ml 注射器和 7 号针头进行穿刺,大量放液时可用针尾连接橡皮

管的 8 号或 9 号针头。

7、消毒:由助手持持物钳将%-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 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顺时

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 3 遍(每 1 圈压上一圈 1/3 ),直径大

约 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 3 遍、脱碘范围一

次比一次小,最后 1 次应超过碘酒的最外层。消毒时弯盘

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

助手取走。

8、麻醉: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麻药要

消毒)无误。用 5ml 注射器抽取 2%利多卡因 3ml,左手拇指与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 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注意先水平进针,打一直径约0.5cm 的皮丘,自皮肤

至腹膜壁层逐层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过程中应边回抽边进

针,回抽无血才能注射麻醉药。回抽有积液后,记录穿刺

深度及方向后拔针。

9、穿刺: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

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 或 50ml 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 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

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水20~100ml,并将腹水置于消

毒试管中送检化验。当大量腹水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

针座接有橡皮管的 8 号或 9 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 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腹水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即引流袋,引流袋由助手接在橡皮管上)中记量。穿刺过程中由术者用止血钳固定针尖,橡皮管上可用输液夹调整腹水流出速度。随着腹水的流出,将腹带

自上而下逐渐束紧,以防腹内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

血压下降或休克。

10、结束后处理:放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按压 2-3 分钟,局部酒精棉球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注意穿刺孔向上,复查腹围、脉搏、血压和腹

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

腹部。

11、整理用物,并详细记录腹水量、性质、颜色,及时

送检。

[ 注意事项 ]

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解除病人的顾

虑,取得其合作。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3、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恶心、心悸、气促、

脉快、面色苍白、晕厥、休克等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予以输液、扩容等对症治疗。

4、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

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

初次放液不宜超过 3000ml-6000ml(如有腹水回输设备则不在此限)。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 3000 ml,时间不少于 2 小时。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5、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

体位。

6、少量腹水进行诊断性穿刺时,穿刺前宜令病人先侧卧于

拟穿刺侧 3~5 分钟。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肤到腹膜壁层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

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如仍有漏出,可用蝶

形胶布或火棉胶粘贴,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7、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

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8、诊断性穿刺针头不宜过细,否则易得假阴性结果。

9、血性腹水留取标本后应停止放液。

10、腹带不宜过紧,以免造成呼吸困难。

11、作诊断性穿刺时,应立即送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检查。

12、大量放液者,应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问答]

1、试述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见上)

2、试述腹腔穿刺术的禁忌症?(见上)

3、为什么放腹水时要严密观察病情?

答:⑴因放液过多过快时腹压降低,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出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晕厥等,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予以输液、

扩容等及时对症治疗。

⑵放液过多可导致病人水盐代谢失衡、血浆蛋白丢失、肝性脑病。

4、腹腔放液为何不宜过快、过多?

答:过快放液时腹压骤然降低,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液不宜超过 3000ml-6000ml(如有腹水回输设备则不在此限)。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 3000 ml ,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5、诊断性腹腔穿刺时,抽出全血样液体,如何辨别是

腹腔内出血,还是穿刺本身所造成的出血?

答:腹腔内出血因腹膜的脱纤维作用而使血液不凝。可将全血样液体置玻片上观察,若血液迅速凝固,多是穿刺

针误刺血管所致;若不凝固,即为腹腔内出血。

6、防止腹水沿穿刺针路外渗有哪些方法?

答:①迷路穿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肤到腹膜壁层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

后以 45 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②蝶形胶布固定弥合针路。③术后按压局部2-3 分钟。④涂火棉胶封闭。④应用多头腹带。

7、腹腔穿刺抽出迅速凝固的血样液体,是腹腔内出血,还是穿刺本身所造成的出血?

答:是穿刺本身所造成的出血。

8、不同量的腹腔积液如何通过不同方法来确定?

答:⑴ B 超:少量或包裹性腹水

⑵搔弹音: 120ml 以上腹水。

⑶移动性浊音: 1000ml 以上的腹水

⑷液波震颤: 3000-4000ml 以上的腹水

9、腹膜腔穿刺术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⑴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交代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签署穿刺同意书。

⑵嘱患者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损伤。

⑶必要时应做 B 超定位。

⑷器械准备(见上)

10、腹水检查何时加用抗凝剂?不同检查目的加用哪种

抗凝剂?

答:渗出液由于含有较多纤维蛋白原和细菌,细胞破坏

后释放凝血活酶自行凝固,影响细胞学、理学和化学检查。所以怀疑渗出液时加用抗凝剂。行细胞学和理学检查加EDTA-Na2;行化学检查加肝素。

11、腹腔穿刺术注意哪些事项?

答: ⑴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⑵术

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悸、

气促、脉快、面色苍白、晕厥等,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作

适当处理。

⑶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⑷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

稍移动穿刺针或变换体位。⑸大量腹水患者,为防止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勿

使皮肤至腹膜壁层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应做迷路穿刺。

⑹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腹腔感染。

12、当穿刺中发现血性腹水时,应如何处理?

答:见肉眼血性腹水时,仅留取标本送检,不宜放液。

13、肝硬化患者大量放液时有哪些危害?

答: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14、腹水少量时可如何保证穿刺成功?

答:向拟穿刺侧侧卧 5 分钟, B 超引导下穿刺。

胸膜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胸膜腔穿刺术( thoracentesis )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胸膜腔内给药。

适应症

(1)胸腔积液,诊断性穿刺,以明确积液的性质。

(2)胸腔积液、积气,抽液抽气减压以缓解症状。

(3)胸腔给药。如脓胸胸腔内注射抗生素,癌性胸

腔积液,胸腔内注射抗肿瘤药物。

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计数< 50×109/L 者,应操作前先输血小板;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2)对麻醉药过敏者。

(3)在胸穿部位有皮肤感染,如脓皮病或带状疱疹

病人,感染控制后再实施操作。

(4)狂燥或精神病等不能合作者。

(5)体质衰弱、病情危重,不能坚持而穿刺又非必须者。

[ 准备工作 ]

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签字同意后实施。对精神紧张者,可与术前半小时给安定 10mg或可待因 30mg

以镇静止痛。为患者进行有重点的查体(复查)测血压、脉

搏( 6 分), X 光片、 B 超检查定位( 4 分),叮嘱病人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深呼吸和咳嗽,有任何不适应及时提出。

2.有药物过敏史者,需做利多卡因皮试,皮试阴性者实施。

3.器械准备( 5 分):胸腔穿刺包:弯盘 1 个、8 号或 9 号穿刺针和玻璃橡胶套管 1 个、消毒碗 1 个、镊子 1 靶、止血弯钳 2 把、消毒杯 2 个、纱布 2 块、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

无菌洞巾、无菌手套( 2 个), 5ml、60ml 注射器各 1 个、2%利多卡因。如果需要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物。

[ 操作方法 ]

1.病人体位选择( 5 分):患者取直立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以

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择( 5 分):

(1)活动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先进行胸部叩诊,选

择实音明显的部位,并在 B 超定位后进行穿刺。

(2)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应在 B 超定位后进行穿刺。

(3)常选择肩胛下角线7~9 肋间、腋后线78 肋间、腋中线 6-7 肋间、腋前线 5-6 肋间。均在下一肋骨的上缘穿刺。

(4)穿刺点用龙胆紫在皮肤上做标记。

3.消毒:消毒钳持拿( 4 分),消毒顺序和范围(4 分),脱碘( 4 分),铺巾消毒及铺巾过程中无菌观念( 4 分):由助手持持物钳将 %-3%碘酒棉球, 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

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

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顺时针消毒局部

皮肤 3 遍,直径大约 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3遍,头两次脱碘范围不能超过碘酒范围,最后一次应达到

碘酒范围。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

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铺无菌洞巾,用胶布固

定。

4.局部麻醉范围及方法( 5 分):以 5 毫升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 3ml,在下一肋骨上缘于穿刺点垂直进针,先

打一皮丘,做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逐层局部麻醉,麻醉过

程中边回抽边进针,回抽无血液后再注射麻药。在估计进

入胸腔前,应多注药以麻醉胸膜。在回抽积液后,拔出局

麻针。

5.穿刺:穿刺针选择( 3 分),穿刺针通畅( 3 分),穿

刺方向( 5 分):夹闭穿刺针后的橡胶管,以左手固定穿刺

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

慢刺入,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后表明针尖已经进入胸膜腔。术者固定穿刺针,接上 60 毫升注射器,松开橡皮管,由助

手抽吸胸腔液体,注射器抽满后,夹闭橡皮管,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盛器中,计量并送化验检查。术

中观察病人反应及处理( 4 分)。抽液量( 4 分):诊断性

胸穿抽液量满足检查要求即可(50 毫升 -100 毫升),首次

抽液不能超过 600毫升,以后每次抽液不能超过 1000毫升,抽液速度应平缓。

6.如需要胸腔内注药,再抽液完后,将药物用注射器抽

好,接在穿刺针后胶管上,回抽少量胸腔积液然后缓慢注

入胸腔内。

7.抽液结束后处理( 4 分):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

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以胶布

固定,嘱咐病人静卧休息。观察病人反应及处理( 4 分),再次测血压、脉搏等,注意并发症如气胸,肺水肿等。

[ 注意事项 ]

1.操作前必须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签字同意后实施。

骨、腹、胸穿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 总loo分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备2 意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

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 号或12号骨 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 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 注射器2个及20ml 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 推片1 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 穿刺点选择7' 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 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 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 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 胸骨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 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病人取仰卧位。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

胸外科胸腔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及相关制度

胸外科胸腔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及相关制度一、本专业人才结构与收治病人情况 胸外科现有医师8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开放床位数37张,近5年累计完成胸腔镜手术270余例,其中开展有肺大泡切除术、肺活检术、肺楔形切除术、脓胸清理术等,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近5年内未发生胸腔镜手术相关的医疗事故。 二、手术室及相关科室 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科内镜护士,有一套高清胸腔镜系统和配套器械,能满足胸腔镜诊疗工作的需要。麻醉科配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全麻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能够满足各类胸腔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胸腔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及专业医师,对各类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强。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专人管理,符合要求。 三、技术管理: (一)严格遵守胸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胸腔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胸腔镜镜诊疗技术开展由科主任、主任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腔镜诊疗技术由科主任、主任医师决定,术者由胜任技术要求的副主任医师以上担任。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胸腔镜手术前,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胸腔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胸腔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将准予开展的胸腔镜手术上报上级部门备案。 四、人员培训 每年派1-2人到国内著名大学及国内大型医院学习培训微创内镜技术, 不断提高自己的胸腔镜技术水平。 五、胸外科已开展胸腔镜诊疗技术目录 1气胸处理; 2肺大疱切除; 3胸膜摩擦; 4胸膜切除或胸膜固定; 5巨大肺大疱切除; 6肺减容术; 7肺叶切除术。

肿瘤内科医疗技能操作总结

肿瘤内科 医疗技能操作指南

目录 1.医师查体操作 2-7 2.胸腔穿刺术 3-9 医师查体规范 血压测量 ⑴间接测量法操作规程: ①被检者半小时前内禁烟,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取仰卧或坐位。 ②测量上肢血压常以坐位右臂血压为准,嘱被检者脱下该侧衣袖,前臂轻度外展45о,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仰卧位时平腋中线)。 ③将气袖均匀展平地缚于上臂,其下缘距肘窝以上约3cm,气袖之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 ④检查者扪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上(不可塞在气袖下)准备听诊。然后,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使汞柱慢慢下降以2mm/s为宜。双目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听到动脉搏动声第一响时的血压值为收缩压,随后声音突然变强或弱直至消失的血压值即舒张压(个别人声音持续不消失,可采用变音值应注明)。 ⑤每次测量应连续两次或以上,以平均值作记录,重复测量时,应待血压计回零点,被检者的手臂放松数分钟后再行测量。 ⑥血压记录方法:收缩压/舒张压Kpa(mmHg)。 淋巴结检查方法 ⑴颌下:检查者用右手扶被检者头部使头倾向右前下方,再以左手并拢3指触摸右颌下淋巴结。同法用右手检查左颌下淋巴结。 ⑵颈部:双手并拢4指,同时检查左右两侧,每侧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分前后两区,依次检查。 ⑶锁骨上窝:使被检查者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双手并拢4指,分别触摸两侧锁骨上窝处,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 ⑷腋窝:先让被检者将左上肢稍外展,前臂略屈曲,检查者用右手并拢4指,稍弯曲,插入被检者左腋窝处,沿胸壁表面从上向下移动进行触摸,同法用左手检查被检者右腋窝。 ⑸腹股沟:被检查者平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手触摸。 记录:如发现有肿大淋巴结应记录其部位、大小、数目等。 结膜 检查下睑结膜时用拇指将下睑边缘向下牵引,瞩患者向上看,下睑结膜即可 露出。检查上睑结膜时检查者用示指按在睑板上缘,然后用拇指和示指捏住上睑皮肤嘱患者向下看,同时用示指迅速将上睑缘轻轻下压,拇指将上睑皮肤捻卷,上睑结膜即被翻露,检查完毕嘱患者向上看,眼睑即可复位。 瞳孔 ①对光反射:嘱患者背光向前看,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当瞳孔受到光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瞳孔迅速复原,为直接对光反射。再用手隔开双眼,当一侧瞳孔受到光的刺激后,另一侧瞳孔也立即缩小,为间接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临床常以灵敏、迟钝、消失表示。 ②集合反射:嘱患者注视1m以外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示指逐渐移近眼球约10cm处,正常人双侧瞳孔内聚,瞳孔缩小。

肿瘤专科医院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2019年版)

肿瘤专科医院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2019年版) 目录 一、基本要求 (2) 二、医疗服务能力 (3) 三、教学能力 (5) 四、科学研究能力 (7) 五、癌症临床试验能力 (8) 六、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情况 (9) 七、落实医改相关任务情况 (10) 八、医院绩效 (11) 附表1.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12) 附表2.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12) 附表3.核心技术清单 (22)

一、基本要求 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应当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所处地理位置应当交通便利,方便区域内癌症患者就医,开展的诊疗科目齐全,有与之配套的完善的医技科室,有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高水平人才梯队和信息化水平,有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具备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能够承担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及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教学和科研能力达到国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医院切实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具体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应当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二)近三年年均收治癌症患者≥5万人次,其中疑难危重病例数≥60%,肿瘤三级、四级手术病例占比≥85%; (三)肿瘤放射治疗年总人次≥5千人次,直线加速器≥5台,

并有后装近距离治疗设备; (四)年均病理会诊量≥1.5万次; (五)重症监护室(ICU)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1%; (六)须获得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二、医疗服务能力 主要临床专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麻醉科等)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相应肿瘤专科护理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具备组织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配合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临床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一)临床/医技科室设置。能提供内科、外科、麻醉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包括X线、CT、MRI等)、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内镜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核医学科、PET-CT中心、药剂科、营养科、中医科、疼痛科等诊疗服务。 (二)疑难病种诊疗能力。

四大穿刺操作规范

四大穿刺操作规范 一、腹腔穿刺 1、适应症: 检查腹腔积液得性质,协助明确病因;腹膜腔内注药;减轻压迫症状; 2、禁忌症: 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性脑病前兆;严重肠胀气;妊娠;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包块、包虫病、卵巢囊肿等 3、穿刺部位选择: (1)反麦氏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 (2)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以上1cm水平左右各1。5cm处; (3)脐水平与腋中线或腋前线交点(侧卧位); (4)B超定位处。 4、方法: 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患者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腹水较少时取侧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局麻;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诊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得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针尖已进入腹膜腔,抽取腹水20~100ml送验。大量腹水时,用针座接有橡皮管针头,于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助手用血管钳固定针体,以

输液夹夹持胶管,缓慢放液,记量、送检。 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5、注意事项: 腹腔穿刺前须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损伤充盈膀胱; 穿刺点因避开炎症感染;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穿刺大量腹水得患者,应将腹部皮肤向外向下拉,或穿刺针进入皮肤后,斜行穿经腹腔,拔针后可使皮肤针眼与腹肌针眼错开,以防腹水沿针眼外溢; 进针不宜太深,以免损伤肠管; 腹腔内积液为血性时,只能取少量做检查用,禁忌抽吸或放液;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等,停止操作并处理; 穿刺后腹水流出不止时,可用火棉封闭; 放出腹水后,将多头腹带逐步收紧,放置腹压骤减引起休克;大量放腹水可引起电解质紊乱、白蛋白丢失,初次放液应不大于3000ml;血性腹水留取标本后,不再放液; 肝功能损害患者放腹水应谨慎,以免诱发肝心脑病; 诊穿时针头不宜太细,以免得到假阴性结果; 术后仰卧12h,放液前后检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穿刺结束后记腹水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精心整理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改进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各种并发症,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 1.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肿瘤射频消融设备系统,目前医疗市场上主要包括有Cool-tipRFSystem(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RitaSystem(锐达射频肝癌治疗系统)、RadioTherapeuticsSystem(多弹头射频肿瘤治疗系统)等;射频消融治疗仪的部件包括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和中性电极

板,主要的电极有:①中空冷却电极;②展开式多钩电极;③灌注电极;④脉冲电极等。 2.具备存放肿瘤射频消融设备专用房间和射频治疗针及配件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3.具备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如超声、CT或MRI等及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并具备用于评估局部疗效的对比增强影像检查技术条件。 二、人员基本要求 有至少2名具有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有经过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一)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本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本

院注册医师。 2.经过山东省卫生厅认定的肿瘤射频消融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申请独立进行B超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技术操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肿瘤诊疗的临床工作经验,必须经过B超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技术培训,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完成, 引 握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判断,决定综合治疗方案。 (二)由具有相应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实施,并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家属告知治疗目的、

胸穿操作规范

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一、准备工作 1、医务人员的准备:洗手、工作衣、帽、口罩。 2、器械的准备:胸腔穿刺包(内装有穿刺针、注射器及针头、血管钳;洞巾、玻璃接头及橡皮管、试管、清洁盘及纱布等)、胸腔穿刺针、手套、治疗盘(碘酒、酒精、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5ml注射器一个、50ml注射器一个、常规管等等)、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基。 3、向患者舒述检查的目的:诊断性穿刺、治疗性穿刺以及腔内给药治疗,血友病的患者禁做(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血友病)。 4、术前患者应进行胸部X线和超声波检查,确定胸腔内有无积液或积气,了解液体或气体所在部位及量的多少,并标上穿刺记号。 二、操作流程质量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姓名、床号、性别,向病人解释。 2、患者准备:患者多取坐位。面向椅背,两手交叉抱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使肋间隙增宽;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举起患侧上臂。 3、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的部位作为穿刺点,抽液一般常选患侧肩胛下角线第7~9肋间、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和腋前线第5~6肋间;或采用超声波检查所定之点。抽气一般常选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或锁骨中线第2肋间,并予以标志。 4、常规消毒皮肤,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无菌孔巾,注意消毒直径为15cm。 5、以2%利多卡因先做皮下局麻,然后逐层局麻至壁层胸膜,并且注意进针的深度,期间注意要回抽以明确是否在血管内以及观察有无气体、胸液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6、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与穿刺针连结的乳胶管先用血管钳夹住准备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至阻力突然消失,将注射器接上,松开血管钳,抽吸胸液,助手协助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并配合松开或夹紧乳胶管。 7、需向胸腔内注药时,在抽液后将稀释好的药液通过乳胶管注入。 8、如需作培养,抽吸胸液8~10 ml注入培养基内。 9、穿刺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棉球及纱布,用胶布固定。 10、抽出的胸液,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送检。 11、术后嘱患者静卧休息,观察术后反应,注意并发症,如气胸、肺水肿等等。 三、注意事项 1、抽吸液体时不可过快、过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700ml,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1000 ml。 2、局部麻醉应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组织。夹紧乳胶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 3、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气短时,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

新版胸外科技术操作目录及规范-新版-精选.pdf

《胸外科技术操作目录》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穿刺术 《技术操作规范》 见下一页

胸膜闭式引流术考核表 考生姓名:考号: 项 目 内容要求分值扣分评分要点 操作前准备核对患者,了解病史,测生命体征,阅读影像片或超声检查, 确定有置管指征,排除禁忌 10 不全面酌情扣分 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及可能引起的感觉取得同意及合作,签署 同意书 5 体位:一般取半卧位 5 置管部位标记: 气胸引流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液胸引流取患侧腋中线第7、8肋间 10 注意要作标记 物品准备:胸外切缝包、无菌手套、注射器、麻醉用药、消毒 用品、胶带、胸引流管、胸引流瓶(注入生理盐水) 10 物品准备是否齐全;胸 引流瓶注生理盐水是 否符合标准 操作程序与步骤洗手,戴口罩、帽子 5 开包检查:打开胸外切缝包,戴无菌手套,观察灭菌指标卡达 标准色,检查包内物品是否齐备 5 开包过程注意无菌操 作 消毒、铺巾:用0.5%的碘伏棉球在切口周围皮肤由内向外消毒, 范围15cm,2-3遍,铺洞巾 5 局部麻醉:核对和抽取麻药,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的上 缘的置管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 注意核对麻药与会抽置管:做一长约2cm的皮肤切口,插入血管钳分开各肌层,再 沿肋骨上缘进入,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置入较大的有 侧孔的橡胶管。引流管插入胸腔的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外 端连接到胸腔引流瓶的接管。 15 观察与调整:若胸引管内水柱高出水面4-10cm并随着呼吸上 下波动,表示引流管通畅;若水柱不动,提示不通,需要改变 引流管方向和深度。 10 未观察者扣10分缝线固定引流管:缝合、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盖以无菌纱布, 胶布固定。 5 置管后问诊交流,观察引流情况,嘱患者卧床休息,测生命体 征。书写记录。 5 器械及医疗垃圾的处理。 5 注:口述处均可考官提醒 总分:考官: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 经皮穿刺术 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 一、基本技术 【器材与药物】 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常用者为Kopans针和Homer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的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作方法】 1.血管穿刺术:穿刺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合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2.活检术: 1)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2)术前准备:选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铺洞巾或无菌单,用1%~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 3)根据病变性质和检查目的,采用抽吸针或切割针穿刺进入病灶,影像扫描核实针头位置无误后,进行活检。 4)对取材标本及时进行涂片、细菌培养或固定,然后送检。 5)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3.肿瘤消融术: 1)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类似,超声和CT是最常用的手段,磁共振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2)操作方法与活检基本相同,注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其在瘤体的弥散情况,必要时可行病灶多点穿刺与注射,同时注意防止药液进入血管。 3)副反应与并发症:除了与穿刺活检类似的一些并发症外,另有一些与药物有关的反应,如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肿瘤坏死引起的发热等。 【应用围】 1.建立血管通道,进而进行血管的诊断与治疗。 2.进入非血管管腔,如经皮穿刺胆管造影与引流术、经皮肾穿刺肾盂造瘘以及经皮胃造瘘等。3.穿刺实体器官,进行肿瘤等占位性病变的活检、肿瘤消融治疗、囊肿的抽吸硬化、脓肿穿刺引流等。 二、主要临床应用 一、胸部疾患经皮穿刺 【适应证】 1.肺部原发性肿瘤

1、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呼吸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可弯曲支气管镜、硬质气管/ 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专业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 临床科室。 (1)二级及以上医院,其中综合性医院设有呼吸相关疾病专业组,专科医院设有呼吸疾病相关科室。 (2)每年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少于500 例。 2. 呼吸内镜工作室。 (1)满足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工作要求,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等。开展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满足无菌手术条件的内镜诊疗室或手术室。 (2)配备满足呼吸内镜诊疗工作要求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吸氧装备、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 开展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下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设有麻醉科或具有麻醉专业医师,具备呼吸内镜相关的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经过呼吸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 三级医院,开展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近5 年内累计完成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0 例,其中包括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累计不少于100 例,或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附件2)不少于200 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 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麻醉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 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的呼吸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 床专业。 (2)具有 3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目前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相关工作,累计参与呼吸内镜诊疗技术操作不少于50 例。 (3)经过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 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开展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 5 年,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 年以上。累计独立完成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300例;其中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 例。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分册 、八、亠 刖言 为规范我院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我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专家、技术骨干,于2013年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为适应医 学的进步,我院今年在《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3年版)的基础上,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人民军医出版社),结合我院的实际,重新编写完成《临床诊疗指南》

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指导性的鲜明特点,供我院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照使用。 由于水平所限和编写时间紧迫,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难免存在疏漏和问题。请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再版时补充修改。 医务部 2016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节肺癌诊疗指南...................................... 第二节胃癌诊疗指南....................................... 第三节孚L腺癌诊疗指南 ................................ 第四节肝癌诊疗指南....................................... 第五节胰腺癌诊疗指南.................................... 第六节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第七节宫颈癌诊疗指南........................... 第八节食管癌诊疗指南........................... 第九节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8 12 17 30 23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大穿刺(胸穿-腹穿-腰穿)知识点

胸膜腔穿刺术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3.胸腔内注射药物或人工气胸治疗。 【禁忌证】 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 【准备工作】 1.术前患者应进行胸部X线和超声波检查,确定胸腔内有无积液或积气,了解液体或气体所在部位及量的多少,并标记。 2.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以及穿刺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由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治疗同意书。如果抽液需送检,应开出相应的化验单,如胸水常规、胸水生化及胸水细胞学等。 3.有药物过敏史者,需要行利多卡因皮肤试验。 4.器械准备:治疗车的上层放治疗盘、穿刺包;下层放废物桶。 (1)常规治疗盘灭菌手套2双、2%利多卡因、龙胆紫、75%酒精、2%碘酒或碘伏、消毒棉签、胶布、2ml和50ml注射器各1支、无菌的标本杯数个、抢救药品等,如需胸腔内注射,应备好所需药品。 (2)灭菌胸腔穿刺包清洁盘、接有橡皮管的穿刺针、血管钳2把、玻璃接头、橡皮管、镊子、洞巾、纱布数块等。 5.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后帮助病人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对于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安定)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术中避免咳嗽、大声讲话,注意保暖。

6.观察患者一般情况,检查生命体征。 【操作方法与步骤】 1.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患者体位 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3.胸部叩诊 胸腔积液的患者患侧胸部叩诊呈浊音甚至为实音;气胸的患者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 4.穿刺点定位 穿刺抽液应根据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多时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气胸的患者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穿刺前应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沿下一肋骨的上缘,用龙胆紫作标记。 5.消毒 以穿刺点为中心,15-20cm为半径做离心性环形消毒。先用蘸有2%碘酒的棉签消毒一次,待干后,再用蘸有75%酒精的棉签脱碘两次。注意涂擦均匀,严密无漏。 6.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请助手打开穿刺包的外层(留取一面由术者自己打开),术者戴无菌手套(原则详见外科学无菌术)后打开穿刺包外层最后一面及内层,检查穿刺包内器械,请助手撕开2ml和50ml注射器,注意检验穿刺针是否通畅,覆盖消毒洞巾。7.局部麻醉 再次确认麻醉药为2%利多卡因后请助手打开,用2ml注射器抽取后排空注射器内气体(注意此操作不要面对他人)。右手持注射器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支气管造影术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支气管造影术 【适应证】 1.支气管扩张症,明确支扩的类型、范围、部位。 2.肺部肿瘤。 3.原因不明的咯血者。 4.其它胸部疾患:如支气管狭窄、阻塞、受压等。 【禁忌证】 1.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2.有明显的造影剂过敏者。 3.近期有大量咯血者。 【方法】 造影前摄胸部正、侧位平片,了解肺部疾患发生的部位,并行碘过敏试验,造影在带有遥控 (或有录像装置)的X线机上进行。 1.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插管支气管造影法:用1%地卡因喷咽喉麻醉后经鼻腔插入纤支镜,进行纤支镜的常规检查、活检,刷检,随后经纤支镜的“活检孔”置入导引钢丝 (退出纤支镜),在导引钢丝引导下插入F,心导管,在透视下把心导管放置在左或右支气管口处,经心导管注入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2~3m1,1~2分钟后缓慢注入76%泛影葡胺至支气管呈灌注性充盈,立即摄片(或连续录像)。若需对侧支气管造影,待病人咳出

造影剂后(注意不要脱管),在透视下把导管放置在另一侧主支气管注入造影剂,摄胸片。 2.经鼻导管插管造影:用1%地卡因喷咽喉麻醉后经鼻腔插入 F16导尿管(剪除末端闭塞部)至气管,随后经导尿管插入F7心导管(退出导尿管),在透视下把导管放置在左(或右)主支气管口处,然后注药、造影,摄片。 3.经纤支镜选择性支气管插管造影法:在纤支镜明视下,经“活检孔”插入塑料管至怀疑有病变的肺段支气管,然后注入造影剂,摄胸片。 【注意事项】 泛影葡胺是水溶性碘剂,具有粘性小,流速决,有刺激性特点,所以(1)在造影中病人要密切配合,情绪安定;(2)注入造影剂前应先注入适量的地卡因或利多卡因,以减少呛咳;(3)要控制造影剂的注入速度,支气管灌注满意时需立即摄X线片;(4)避免导管插入过深,否则造影剂易扩散至肺泡;(5)造影侧的支气管宜位于较低位置,一般摄斜、侧位二片;(6)造影剂的剂量一般每次注入76%泛影葡胺10~2Oml,但应以电视屏上支气管充盈灌注为准。

放疗肿瘤内科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2 【目的】 采取腹水标本常规化验、培养、脱落细胞检查、染色体检查等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或注入药物以进行治疗和抽改腹水以减轻症状。 3 【禁忌症】 3.1结核性腹膜粘连时不可穿刺。 3.2疑有卵巢囊肿或多房性包虫病可能者不能穿刺。 3.3肝昏迷者不可穿刺。 4 【操作步骤】 4.1穿刺前排空小便,患者作卧位或坐位。 4.2穿刺点一般在脐、髂前上棘连线外1/3和中1/3交点,或脐与耻骨之间腹白线中点旁4—5cm处(通常选用左侧)。 4.3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和局麻。 4.4以腹腔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待穿透腹壁、针锋阻力消失时,可用针筒抽取或引出少许腹水于消毒试管中备验。然后于穿刺末尾接以橡皮管,引腹水于地上的器皿中。如试验穿刺,用50ml注射器连于1号针头上,自麻醉点刺入,抽50—100ml。 4.5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带将腹部包扎。 5 【注意事项】 5.1放腹水速度要慢。消毒前,以宽布带缚于上腹部。当腹水流出时,将布带渐拉紧,以免腹内压突然下降,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发生休克。 5.2放腹水前后测血压、腹围,复查腹部体征,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5.3放腹水过程中,注意患者脉搏、血压,若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应立即停止抽液,并作相应处理。 5.4大量放腹水可引起休克或昏迷、水与电解质紊乱、血

浆蛋白质丢失等严重并发症,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步放液一般不宜超过3000ml,以后每次不可超过5000ml。 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在此限。 5.5腹腔注射药物要慎重,很多药物不宜作腹腔注射,抗菌素中以卡那霉素及四环素为妥。 5.6放腹水时若流不出,可将穿刺针稍移动或稍变动体位。 5.7腹穿后平卧休息,使腹穿孔向上,以免腹水继续漏出。 5.8注意无菌操作,以免腹腔感染。

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术 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三、侧脑室持续引流术 四、经皮颅骨小钻孔脑内血肿穿刺术 五、神经系统检查 一、腰椎穿刺 【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或脑炎)、脱髓鞘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帮助;还适用于脊髓造影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等。 【禁忌证】 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有出血倾向,血小板<50000/mm3,以及临床上有脑疝倾向时。 颅内压升高并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怀疑后颅窝占位性

病变时,应慎重操作。 【操作方法】 患者侧卧位,屈颈抱膝,取腰4~5椎间隙或腰5~骶1椎间隙为穿刺点(沿双侧髂嵴最高点之间的连线与脊椎中线相交处为腰4棘突,其下为腰4~5椎间隙),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用3%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用2%普鲁卡因在穿刺点做皮内、皮下麻醉。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自穿刺点缓慢刺入,刺入韧带时可感受到一定阻力,之后有落空感时提示已刺入蛛网膜下腔,可抽出针芯让脑脊液流出。如没有脑脊液流出可转动穿刺针或将穿刺针退出少许,直到脑脊液流出为止。测定初压,留取脑脊液送检,测定终压,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局部敷无菌纱布固定,嘱去枕平卧6小时。 【临床意义】 1、压力高可见于脑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感染、急 性脑卒中、静脉窦血栓形成、良性颅内压增高,以及心衰、肺功能不全及肝昏迷等。

2、压力低主要见于低颅压、脱水、脊髓蛛网膜下腔梗 阻、脑脊液漏等。 【并发症】 最常见为腰穿后低颅压头痛,可持续2~8天,头痛以额、枕部为著,可伴有颈部和后背痛,咳嗽、打喷嚏或站立时症状加重,严重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耳鸣。平卧位可使头痛减轻,应大量饮水,必要时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常规压力测定】 侧卧位的正常压力为80~180mmH20,>200mmH20提示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压力测定应包括初压(取脑脊液之前)和终压(取脑脊液之后)。 【压颈试验(Queckenstedt test)】 应先做压腹试验,用手掌深压腹部,脑脊液压力迅速上升,解除压迫后,压力迅速下降,说明穿刺针头确实在椎管内。压颈试验常用指压法,用手指压迫颈静脉15~20秒,然

最新腹穿操作规范--

腹膜腔穿刺术 术前准备: 1、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3、放液前应测量体重、腹围、血压、脉博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物品准备: (1)腹腔穿刺包、消毒剂、2%利多卡因,无菌棉签、无菌手套2个、洞巾、注射器、纱布、胶带。 操作步骤: 1、操作者着装整齐,带好口罩、帽子,洗手,携物品至床旁。 2、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 3、协助病人取仰卧位,解开衣服暴露腹部。 4、选择穿刺部位:一般取左下腹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5、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2-3遍,直径大约15cm, 6、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左手拇指与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自皮肤至腹膜壁层逐层局部麻醉,麻醉过程中应边回抽边进针,回抽无血才能注射麻醉药。 9、穿刺: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穿刺前夹闭穿刺针后的

橡皮管,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助手用无菌止血钳固定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腹水。 10、放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按压2-3分钟,防止渗漏,局部碘伏棉球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注意穿刺孔向上,复查腹围、脉搏、血压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 11、整理用物,并详细记录腹水量、性质、颜色,及时送检。 [注意事项] 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取得其合作。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3、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晕厥、休克等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予以输液、扩容等对症治疗。 4、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液不宜超过3000ml-6000ml(如有腹水回输设备则不在此限)。肝硬化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 ml,时间不少于2小时。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纤维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 【适应证】 1.诊断方面: (1)原因不明的咯血或血痰需明确诊断及出血部位。 (2)原因不明的顽固性咳嗽,气道阻塞、声带麻痹、呼吸困难需查明原因者。 (3)胸部X线片发现块影、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或痰瘤细胞阳性而胸片无异常,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4)肺弥漫性病变或周边性病变需通过纤支镜行肺活检。 (5)需作叶、段支气管选择性造影者。 (6)肺叶切除前后检查,以确定切除范围及判断手术效果。 (7)长期气管切开留置导管者定期观察气管粘膜情况。 (8)疑诊结节病,肺蛋白沉积症等疾病需作肺泡灌洗检查。 (9)可用于胸膜腔内检查。 2.治疗方面: (1)对大量分泌物而无力咳嗽或引起肺不张者,协助吸痰有利于肺复张及加强通气。 (2)可用于支气管或肺内病变局部注入药物。 (3)对肺癌患者行局部激光照射治疗。

(4)清除气管内较小的异物。 (5)对咯血不止的患者通过纤支镜送入前端带气囊的导管填塞止血。 【禁忌证】 1.绝对禁忌症: (1)极度衰弱不能耐受者。 (2)有严重心脏病,心律紊乱,主动脉瘤及血压高于21.3/13.3KPa(160/1O0mmHg)。 (3)有严重呼吸功能不全,PaO2低于6.65kPa者。 (4)有严重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 (5)肺动脉高压,肺部病变疑为动静脉瘘及肺化脓症者均不宜经纤支镜行肺活检。 (6)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操作者。 2.相对禁忌症: (1)新近有支气管哮喘或正在大咯血者宜缓解后两周再进行检查。 (2)新近有支气管、肺急性感染者,待炎症控制后再作检查。 (3)对肺大泡患者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发生气胸。 (4)有上腔静脉阻塞,静脉压甚高,呼吸困难明显者。 (5)较大的气管异物者 (一般活检钳难以取出)

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第二节、股静脉穿刺法 【目的】 急救时作为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 【用物】 治疗盘内放置:无菌持物钳浸于消毒溶液罐内或干式,2—2. 5%碘酊,70—75%酒精或安尔碘等消毒液,无菌纱布及罐、消毒棉签,0.1%肾上腺素、笔、砂轮。另备注射器、针头、试管、弯盘、注射器针头回收器。 【人文关怀、爱伤意识】 1、操作前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同意与配合。 2、操作中应有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保护病人隐私,关注病人感受,减少不良刺激。 3、操作后帮助病人摆放舒适体位,整理好衣着和被褥,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抽血项目等,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股静脉注射目的、注意事项。 3、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4、检查注射器的包装、有效期等,再次查对,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5、术者消毒左手中指和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用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并固定。 6、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进针或者30-45度刺人股静脉,见回血后用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抽动活塞,按需要采集标本或者注入药物。 7、抽血或注射毕,迅速拔针,局部用3—5根消毒棉签(或无菌纱布)加压按5分钟以上。 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 9、消毒洗手。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若向静脉内输注液体时,穿刺应为30--45度角以免穿破血管。如抽出鲜红血液,即示误入股动脉,应立即拔针,加压5分钟以上止血。

第五节、腹腔穿刺术 【目的】 ①抽取腹水进行化验检查,明确腹水的性质,协助诊断。 ②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 ③腹腔内注入药物,达到直接治疗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用物】 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 ②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治疗碗、小药杯、止血钳、组织镊、5ml注射器、6号及7号针头、腹腔穿刺针、洞巾、纱布、棉球、培养瓶、持针器、缝针、缝线等。 ③其它用物。无菌手套、30ml注射器消毒长橡皮管(70~80cm、酒精灯、火柴、腹带、皮尺、盛腹水容器、2%利多卡因2支;另备无菌手术剪、刀。 【人文关怀、爱伤意识】 1、操作前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同意与配合。

大穿刺操作规范

四大穿刺操作规范 一、腹腔穿刺 1、 适应症: 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明确病因;腹膜腔内注药;减轻压迫症状; 2、 禁忌症: 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性脑病前兆;严重肠胀气;妊娠;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包块、包虫 病、卵巢囊肿等 3、 穿刺部位选择: (1 )反麦氏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3处); 1cm 水平左右各处;(3)脐水平与腋中线或腋前线交点(侧卧位) 处。 4、 方法: 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患者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腹水较少时取侧卧位; 戴无菌手套,2唏U 多卡因局麻;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诊穿刺时,右手 持带有适当针头的 20ml 或50ml 消毒注射器,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 45度斜刺 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针尖已进入腹膜腔,抽取腹水 20 - 100ml 送验。大量腹水时,用针座接有橡皮管针头,于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 横行?,再垂直刺入腹膜腔,助手用血管钳固定针体,以输液夹夹持胶管,缓慢放液, 记量、送检。 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 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5、 注意事项: 腹腔穿刺前须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损伤充盈膀胱; 中严格无菌操作; 穿刺大量腹水的患者,应将腹部皮肤向外向下拉,或穿刺针进入皮肤后,斜行穿经腹 腔,拔针后可使皮肤针眼与腹肌针眼错开, 以防腹水沿针眼外溢; 进针不宜太深,以免损伤肠管; 腹腔内积液为血性时,只能取少量做检查用,禁忌抽吸或放液; 体征,如有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等,停止操作并处理; 穿刺后腹水流出不止时,可用火棉封闭; 放出腹水后,将多头腹带逐步收紧,放臵腹压骤减引起休克;大量放腹水可引起电解 质紊乱、白蛋白丢失,初次放液应不大于 3000ml ;血性腹水留取标本后,不再放液; 肝功能损害患者放腹水应谨慎,以免诱发肝心脑病; 诊穿时针头不宜太细,以免得 到假阴性结果; 术后仰卧12h ,放液前后检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穿刺结束后记腹水量; 二、骨髓穿 刺 1、适应症: 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2)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以上 (4) B 超定位 常规消毒、铺巾, 穿刺点因避开炎症感染;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 不明原因发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