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震概论复习资料

地震概论复习资料

地震概论复习资料
地震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 地震学是一门应用物理学。

2、 911 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钢筋受热。

3、 历强震而不倒的古建筑: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应县木塔、赵州桥、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等;原因:卯、榫,以柔克刚。

4、 地震学发展简史:定量研究只有100 年左右的时间。

5、 中国国家地震局:1971年成立,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

第二章 地震波

1、 泊松比υ:—样品横截面线度变化率/横向线度变化率。

( 0 , 0.5 )

金属:( 0.25 , 0.33 )

地幔:0.25

外核(液态):0.5

其他:

杨氏模量E :线应变中,应力与应变

体变模量K :液体静压力,应力与应变

切变模量μ:刚性系数

2、 体波:可在地球内部向任意方向传播

纵波P (Primary Wave):体变,介质膨胀、压缩形成,传播速度快;

横波S (Second Wave):切变,剪切力,杀伤力大;SH 波(平行与界面的分量),SV 波;

主要差异:

P 波速度快,√3 倍(泊松介质)

P 波和S 波的质点振动方向相互垂直

一般情况,P 波垂直分量较强,S 波水平分量较强

S 波低频成分丰富

天然地震震源破裂以剪切破裂和错动为主,故S 波能量比P 波强

根据质点有无转动和体积变化,P 波:无旋波;S 波:无散的等容波

3、 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在与界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波动的振幅急剧衰减

Rayleigh wave :质点运动轨迹为逆进的椭圆,地面振幅最大

Love wave :横波,介质至少2层,上层v s 小

地震记录中,一般振幅比体波大

面波的能量被捕获在表面才能沿着或近地表传播,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 “耳

语长廊”或中国天坛回音壁的墙面上捕获的声波就是面波。

其他:

? 地球的自由振荡

? 脉动

4、 一般到序:P 波、S 波、勒夫面波、瑞利面波、地震尾波

ρE V P =ρμ=S V

第三章 地震波的传播理论

1、 震中距:1°= 110km

2、 地震波的吸收和衰减:

传播时间t 后,

,γ为衰减系数

传播距离x 后,,α为吸收系数

3、 费马原理:震动由介质中的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时,她所经过的途径会使其传播时间为一稳定值(最大、最小、拐点)

地震学中的Fermat 定理: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为走时最小的路径。

是地震波的高频近似解

4、 斯涅耳定律

sin i =p 远震(球对称介质中):

r sin i =p 5、 体波震相

? 近震

直达波:Pg 、Sg

经莫霍面反射:PmS 、PmP 、SmP 、SmS

经莫霍面首波:Pn 、Sn

? 远震

P 、S :从震源发出、向地球内部传播

p 、s :由震源向地表传播(向上)

c :地核界面的反射

i :内核界面的反射

K :通过外核的纵波

I :通过内核的P 波

J :通过内核的S 波

6、 如何识别震相?

依据运动学特征识别:首先统观记录,根据记录形态和延续时间,大致判断是

近震、远震或是极远震。粗略估计震中距和初至波类型,参考走时表,进一步肯定初至波性质,并找出起始确切的其他震相

依据动力学特征识别震相、振幅、周期、出射角、振动方式和初动方向

利用多台对比法识别

利用同一地区地震记录的特征,多做比较,掌握其形态概貌

与理论地震图对比识别

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结构

1、 1909年观测到首波,发现莫霍面,30~60km

2、 地幔可以流动,但由于地幔可以传播S (剪切)波,地震学中通常视地幔为固体。

3、 1906年Oldham <英>发现外核

4、 1914年:Gutenberg<德>发现核幔界面CMB ,2900km

t e A A 0γ-=x e A A α-=0

5、1936年:Inge Lehmann英格·莱曼<丹麦>发现内核,5000km

第五章地震机制

1、断层类型:取决于断层的滑移方向

应力:断层面上的应力超过其摩擦力时断层发生滑动。

正断层:应力为拉张型,垂向压力最大;与重力一起作用,断面陡

逆断层:挤压型,垂向压力最小;断面缓

走滑断层:半斤八两,垂向压力中等

斜滑断层

2、弹性回跳原理

理论模型、假说

地震破裂面的扩展速率不会超过岩石中的P波的传播速度

余震是断层调整导致的

3、断层的走向:站在断层的地表面上,上盘在正右方,所面对的方向为走向方向。断层面和地表的交线的走向方向与正北的顺时针夹角叫断层的走向。范围为:0-360°

4、Beach Ball 模型

5、地震效率:7.5%~15%

6、板块构造学说

Hess(海底扩张假说创立者)估计海洋的年龄最老不超过300百万年。

最老的海洋地壳的年龄只有180百万年,比大陆地壳的年龄小20多倍。

七大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欧亚板块、非

洲板块、南极板块

板块边界类型:

? 扩散边界:大西洋中脊、冰岛地裂、东非裂谷;洋中脊;正断层

? 汇聚边界:海沟;洋陆碰撞、洋洋碰撞、陆陆碰撞;环太平洋地区;逆断层 ? 转换边界:洋中脊边上;走滑断层

? 板块边界区域

海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碰撞,海洋下沉

7、1915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1914年一战

8、芦山地震:青藏高原逆冲到四川盆地造成,逆断层。

9、加强人口密集区地震监测与地震防范是减轻地震灾难的有效途径。

10、地震波能量和震级的通用关系:(M 为震级,E 单位为格尔)1~32

1格尔=10-7J

6级~2万吨级原子弹

8级~1100个广岛原子弹,汶川面波震级

11、地震类型

第六章 地震仪及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

1、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不是真正的地震仪,因为不能记录准确时间

2、地震台:山脚下,基岩;天文台旁,为获取准确时间(很久以前)

3、鹫峰地震台:1930年建立

4、地震定位:震中误差10km ,震源深度误差20km

5、由于米尔恩对地震观测的贡献,他被称为现代地震学的奠基人

6、震级:

里氏震级M L 无物理意义;地震矩震级M W 有物理意义,特别是对最强烈地震 一般震级精度误差0.3

M L 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1cm~震级为4

第七章 地震预报

1、地震预报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

大地震的“非频发性”;

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

2、地震灾害的特点:

突发性较强

破坏性大,成灾广泛

社会影响深远

防御难度大

次生灾害多

持续时间长

地震灾害具有某种周期性

3、地震逃生:

M 5.18.11E lg +=

冷静的头脑

科学的方法

运气

第八章宏观地震学

1、地震可预测,不可预报

2、建筑受损情况

低矮建筑:近震、体波

高层建筑:远震、面波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主要由面波造成

3、对于某次地震,不同地区震级相同,烈度可能不同

4、盆地效应、盆地边缘效应

松软的沉积土比基岩跟容易受损

基岩上地震动幅值小、持续短、震害轻

淤泥和填充地则放大地震波,像震动地果冻碗一样

受地震影响:上海>北京西南>北京东北

5、烈度表:7度(日本)、10度、12度(我国,普遍)

6、地面运动的特点

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地面运动的周期

强震的持续时间

7、决定任何场点地面震动的强度的因素:

震源机制;

震源与该场点之间岩石的不均匀性和结构变化;

该场点的土壤和其他地质条件。

8、工程地震学研究主题

地震宏观考察

强震观测

近场地面运动

地震区域划分和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小区划

近场地震学

第九章勘探地震学

1、勘探石油的地球物理方法:重力勘探、磁性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应用最广)

其他勘探石油方法:地质法、钻探法

海底勘探上世纪50年代发展

第十章海啸

1、海啸:500miles/h 相当于喷气式飞机;地震引起;波长长,能量大,传播速度快

2、Tidal waves:太阳或月亮引起

3、逆冲型断层最可能引发海啸

4、海啸产生条件:

地震发生在深海

地震震级大

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

5、预警: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警报的必要条件是:海底地震的震源深度小于60km ,同时地震的震级需要大于7.8级。

地震波传播速度大于海啸波传播速度

6、海洋里遇到海啸并不可怕

7、海啸等级m 和地震震级M 之间有一个统计关系:

m=2.61M ﹣18.44

8、地震波波长越长,衰减越慢

9、 d 为水的深度 10、智利地震海啸传播到日本22h ,夏威夷12h

11、如果在海滩或邻近海的地方感到地震,应马上向高处跑去

芦山地震

1、与汶川地震相同:龙门山断裂带、青藏高原逆冲到四川盆地上

2、是不是余震:两种解释均有道理

教学网作业

1、某个台站使用伍德-安德森地震仪接收信号。某天,接受到一串地震波,经过分析,知道震中距离台站100km 。工作人员测量出这串地震波的峰值波振幅为1厘米,求该地震的震级为里氏几级?

4

2、 假如地震发生在正下方,地震波来临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 震级相差两级,释放的能量相差多少倍?

1000

4、 某地区有3个地震台A ,B ,C 。地震台A 的坐标为(50km, 10km ),B 的坐标为(10km, 40km ),C 的坐标为(-10km, 10km )。一次它们接收到同一个地震,A ,B ,C 台站的P 波和S 波的走时差分别为2s ,1.5s ,1s 。已知地震发生在地表,该地区P 波和S 波的速度分别为5km/s 和4km/s 。请求出震中的位置。

(10km,10km)

5、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哪一个?(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0A(h)=A e

h λ-

地震概论答案

第一章地震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三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一) 中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区地震最多最密布的国家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 1,200余次,其中的1/10发生在中国。近年以来,在中国平均每年发生6次6级以上地震;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27.6万余人,伤者约76.3万人;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仅对1949年以来的12次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房屋倒塌600多万间,合1亿平方米,价值逾百亿元。其它工农业生产设施及各种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左右。 下面例出了近代其中几次灾害严重的地震损失和伤亡情况。 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级、7.2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丧生、38000馀人受伤。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 唐山地震:中国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多人伤残,财产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汶川地震:2008 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烈度达到9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 芦山地震: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二) 美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美国的地震分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造成城市供水系统破坏,并因火炉倾倒引发大火,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将10平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死亡700人,直接经济损失5亿美元。这场地震及随之而来的大火,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994年1月17日凌晨4时31分,在洛杉矶市发生里氏6.6级地震。在持续30秒的震撼中,震中30公里范围内高速公路、高层建筑或毁坏或倒塌,煤气、自来水管爆裂,电讯中断,火灾四起,直接和间接死亡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 (三) 日本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活跃,碰撞频繁,所以,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日本关东大地震:关东大地震是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日本神户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直下型地震,5400多人丧生,3.4万多人受伤,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震后又发生500多处火灾。这是自1923年来在日本城市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共造成数千人死亡,地震给日本造成的全部损失达数万亿日元。 三国地震灾害的不同特点 (一)中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中国的地震活动,在大陆地区中,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地区占全部国土面积的32%,其中有136个城市分布在上述地区,约占全国城市的 45%。 (1)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陆地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从地震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地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往往呈带状展布,被称为地震带。且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除了东北(日本海西)和东海一带中深源地震外,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40km以内,大陆东部震源更浅,多在10-20km左右。 (2)时间分布特点 中国的地震活跃期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能量积累阶段、能量大释放阶段和能

北大地震概论复习笔记_第7章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学? 第二节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 第三节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 第四节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 第五节地震学发展简史 ◆全球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可以感觉的仅占1%,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1~2次。全世界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上个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有约1500万人死于地震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约8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6级以上的地震具有破坏性。我国79%地震烈度在VI以上。 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陕西关中8.0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中国经济损失最多的地震:1990年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损失13亿元。 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大地震,7万人死亡。 ◆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候风地动仪。 智利大地震:1960年,9.5级。 唐山大地震:1976年,7.8级。 中国减灾法:1998年3月1日。 印度海啸:2004年12月26日。 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2个星期三。 汶川大地震:2008年,8.0级。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6.8级大地震,损失巨大。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XX发布→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地震部门。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前3种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频率地震波的幅度来衡量地震的相对大小的一个量。矩震级MW是由基本的物理参数所计算的震级。 1.1什么是地震学? ◆概念: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内容: ①地震的科学以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后者主要研究地震波的传播,从而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结论; ②弹性波(地震波)的科学,主要研究地震、爆炸等激发的弹性波的产生、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记录以及记录的解释; ③应用:地震勘探、工程地震学、识别核爆。

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2008-9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 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一般情况下在界面上将产生波的和。 2.只有当表层介质的横波速度下层介质的横波速度才能出现勒夫面波,与体波不同,它的速度还与相关,这种特征称为地震波的。 3.当震中距较小时,天然地震的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呈分布,而爆破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 4.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地震。 5.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发明了。 二、名词解释①地震基本参数②烈度③震级 三、问答题 ①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②当只测得四个台站的P到时,何种条件下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时刻,何种条件下不能确定,为什么? ③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8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④如何识别震相? 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假设地球完全均匀,半径为R,P波速度为V0,若震源和出射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P波走时为T。问:①当震源深度为0时,T=?②当震源深度为h时,T=? 补充:判断 1、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昆山的震级为4级。(错) 2、减轻地震灾害的唯一措施是地震预报。(错)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错) 4、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错) 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把门打开。(Yes) 6、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Yes) 7、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抗震能力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错) 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Yes) 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错) 10、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错) 答案一、填空 1.反射、折射 2.小于、波的频率、频散 3.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 4.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5.张衡、候风地动仪 二、名词解释 1.地震基本参数:也称地震的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3.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三、问答(要点) 1.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欧亚地震带),除了沿着大陆边缘或贯穿大陆的两个地震带外,在大洋中还有延伸非常长的地震带,沿着大洋

TMD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_朱以文

收稿日期:2003-10-26; 修回日期:2003-11-22 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资助项目(KJ 00-03-26-01) 作者简介:朱以文(1945-),男,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力学和结构防灾减灾研究 文章编号:1000-1301(2003)06-0174-05 TM D 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 分析的虚拟激励法 朱以文,吴春秋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对于频率分布密集或受频带较宽的地震激励的结构,其响应不再以某一单一振型为主,须考虑采用多点控制。本文对受T M D 多点控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文中建立了带有多个子结构系统的以模态坐标和子结构自由度为未知量的统一运动方程。针对所得方程为非对称质量、非对称刚度、非经典阻尼的情况,本文给出了使用直接法求解的格式。地震随机响应分析采用了虚拟激励法,可以考虑各振型之间的耦合项,计算量小且精度高。本文的方法适用于带有多个子结构的系统的一般性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点控制;主结构;子结构;随机地震响应中图分类号:P315.96 文献标识码: A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for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 with MTMD ZH U Yi -wen ,WU Chun -qiu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W 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 A bstract :The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no t constituted with one sing le mode shape w hen the frequency distri -bution is dense o r the earthquake excitation 's frequency band is w ide .At this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multi -point control sy stem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w ith M TMD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uniform dynamic equation w ith mode coordinate and slave system 's DOF as variables is established fo r the system w ith multi slave sy stem .The equatio n has asy mmetric mass m atrix ,asymmetric stiffness matrix and nonclassical damping m atrix ,and the direct solving format is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is studied by using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thus the coupling items between modes can be considered .The calculation is cheap and precision is high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adaptable to the general case of the sy stem with multi -slave structures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wo rth .Key words :multi -point control ;master structure ;slave structure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1 引言 对于高层建筑、大跨桥梁、高耸塔架等高柔结构采用TMD (Tuned Mass Damper )减小风振及地震响应是有效的,这一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TMD 对建筑结构的功能影响较小,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控制元 第23卷第6期2003年12月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EA RT HQ UAK E ENG IN EERI NG A ND ENG IN EERIN G V IBRA T ION V ol .23,No .6 Dec .,2003DOI :10.13197/j .eeev .2003.06.028

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2章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 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 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 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 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_罗西、__弗瑞尔_____制定,分___七____级。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是衡量地震__能量大小_的级别。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__越大_ ___。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__。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7度、建小学校防烈度应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 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 A 用震级 B 用地震烈度 C 用发震时间段 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 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 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一、填空题 1、密度,弹性性质 2、一致,垂直 3、逆进椭圆 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 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 二、选择题 1、C; 2、B; 3、C; 4、A; 5、A 第4章习题答案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 断层;向右就是右旋 或者说,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是右旋,逆时针是左旋 【在imcinderella (Cyndi|小心火烛) 的大作中提到: 】 : 啊那太好了~~ : 我搞不懂那个左旋和右旋的问题。。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处于大震级 远离 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 正如第8章课件上说的,高耸建筑物受低频震荡的影响较大,而低矮建筑受高频震荡的影响 较大.所以,汶川的高建筑倒塌的少,低矮的建筑夷为平地.北京CBD震感强烈,北大却没有什 么感觉. 为什么面波衰减得更慢,就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更大呢?这是必然的,因为这时面波很强啊

,高层建筑对面波本来就敏感阿.至于具体的物理机制,跟共振有关系. 顺祝学祺! 【在daerduo (我想要一个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关于近震远震的问题…… : 老师讲过,远震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更大,近震对低层建筑的影响更大…… : 原因是不是因为面波随着距离的衰减比体波更慢呢?可是为什么面波衰减得更慢,就对高 : 层建筑的影响更大呢?我好象不是很清楚 : 谢谢老师~! 很简单的,因为两盘相对错动了,所以断层面和其垂面把地球分为四个区域,两个是挤压 区,初动方向向上冲,用黑色记;另两个是舒张区,初动向下凹用白色记。图案就像bea chball. 【在tothepast (十月二日,深巷酒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四章震源辐射图案那块听的不是太懂,四个区域的方向是怎么回事? : 还麻烦赵老师解释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及历年试题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 绪论 一、地球科学概况 1、地震学:研究地震及其相关现象 2、四大起源问题: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类 3、C.S.H: Composition(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 Structure(构造):全球构造. History(历史):全球变化. 4、地学发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论与Hutton火成论)——均变与灾变——固定论与活动论固定论:海洋与陆地永恒不变 5、极地科学:全球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与生态演变 二、宇宙演化 1、哈勃发现非稳衡宇宙红移:相互背离,频率变小由此宇宙是由一个基点爆炸而得 2、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2.7K的发现 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点是平权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没有中心 三、太阳系 1、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 2、太阳系的轨道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1).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4、体积密度卫星表面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体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体 5、彗星结构:慧发、慧核、慧尾 6、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发展: Kant-Laplace星云说(18世纪Kant, 1755《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Laplace, 1796《宇宙体系论》)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异常 灾变说和爆发说 新星云说 补充:Laplace星云说中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 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约46亿年前) ——放射熔融期——小天体碰撞期——熔流外溢期——.板块构造发育期 8、金星温室效应严重,不适合开发 9、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一致,导致月球仅有一面面向地球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全球7.0以上强震约13次,15%在大陆, 2、中国西部地震较频发,中国每年4.7级以上地震平均50次 3、地震频发性低于气象灾害,而由于其突发性和毁灭性使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所有自然灾害之首。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中95%以上伤亡由建筑倒塌造成。 4、地球物理学包含固体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包含地震学 5、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的发生、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门科学 6、地震的成因:中国——阴阳论古希腊——气动说日本——地震鲶

地震概论模拟试题

2009年秋地震概论模拟试题 一、填空 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一般情况下在界面上将产生波的反射和折射。 2.只有在介质具有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出现面波,与体波不同,它的速度还与波的频率相关,这种特征称为地震波的频散。 1.3.当震中距较小时,天然地震的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呈分布,而爆破P波垂 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 4.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地震。 5.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二、名词解释①地震基本参数②烈度③震级 三、问答题 ①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②当只测得四个台站的P到时,何种条件下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时刻,何种条件下不能确定,为什么? ③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8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④如何识别震相? 四、综合题 假设地球完全均匀,半径为R,P波速度为V ,若震源和出射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P波走 时为T。问:①当震源深度为0时,T=?②当震源深度为h时,T=? 补充:判断 1、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昆山的震级为4级。(错) 2、减轻地震灾害的唯一措施是地震预报。(错)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错) 4、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错) 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把门打开。(Yes) 6、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Yes) 7、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抗震能力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错) 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Yes) 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错) 10、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错) 答案一、填空 2.反射、折射 3.波的频率、频散 4.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 5.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6.张衡、候风地动仪 二、名词解释 1.地震基本参数:也称地震的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3.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三、问答(要点) 1.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欧亚地震带),除了沿着大陆边缘或贯穿大陆的两个地震带外,在大洋中还有延伸非常长的地震带,沿着大洋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复习整理

地震概论复习材料 1、课件 2、笔记 3、计算题和时间 4、往年样题 5、讨论报告ppt 震级、体波、地震延迟线、LOVE面波、球对称介质的射线参数和垂向变化介质中的射线参数、秒差距求法、圣安德烈斯到洛杉矶的距离(纬度差)、计算内核半径Rcos(θ1/2)、各种震相、反射波直达波首波的走时方程和曲线、春季试题最后几道论述题、走滑断层、 ?绪论 1、秒差距(pc):恒星间距离单位,数值上等于恒星周年视差的倒数。 天文单位(AU):日地平均距离。1天文单位=1.495亿公里。 2、太阳系的轨道特性: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决定地球演化的能量来自引力势能和放射性衰变能。 4、金星是启明星。 木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形成了小行星带。 陨石撞击地球的几率小: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 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 5、冥王星被排除出行星是它不具备行星的性质,而并不是因为它周围无小行星物质. 6、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一、地震学研究范围和历史 1、气象灾害是频度最高的,而地震灾害(突发性、毁灭性)是损失最大的。 2、唐山地震或汶川地震与日本福岛地震的比较,结合09考题与台湾差别。 二、地震波 1、控制地震波传播的最基本定理是牛顿定律。 2、地震学中的费尔马定理(高频近似解)。 3、地震射线:能量束的宽度反比于频率,f→ +∞,d→0. 4、弹性波基本的有纵波和横波(在无界弹性介质中):纵波的速度一般是横波的根号3 倍。 5、面波类型:Love波(像抖毯子一样前进),Rayleigh波(回旋前进)。 6、自由震荡:环形震荡(上下两半球不同向转)、球型震荡(像瘪了的皮球、不规则)。 影响自由震荡周期的因素:自转、横向非均匀性。 7、地震波的波序:纵波→横波→面波。 三、地震仪和基本参数的设定 1、现代地震仪 2、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 3、地震定位:震源、震中(震源之上,确定震中十分重要)、

地震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 地震学是一门应用物理学。 2、 911 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钢筋受热。 3、 历强震而不倒的古建筑: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应县木塔、赵州桥、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等;原因:卯、榫,以柔克刚。 4、 地震学发展简史:定量研究只有100 年左右的时间。 5、 中国国家地震局:1971年成立,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 第二章 地震波 1、 泊松比υ:—样品横截面线度变化率/横向线度变化率。 ( 0 , 0.5 ) 金属:( 0.25 , 0.33 ) 地幔:0.25 外核(液态):0.5 其他: 杨氏模量E :线应变中,应力与应变 体变模量K :液体静压力,应力与应变 切变模量μ:刚性系数 2、 体波:可在地球内部向任意方向传播 纵波P (Primary Wave):体变,介质膨胀、压缩形成,传播速度快; 横波S (Second Wave):切变,剪切力,杀伤力大;SH 波(平行与界面的分量),SV 波; 主要差异: P 波速度快,√3 倍(泊松介质) P 波和S 波的质点振动方向相互垂直 一般情况,P 波垂直分量较强,S 波水平分量较强 S 波低频成分丰富 天然地震震源破裂以剪切破裂和错动为主,故S 波能量比P 波强 根据质点有无转动和体积变化,P 波:无旋波;S 波:无散的等容波 3、 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在与界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波动的振幅急剧衰减 Rayleigh wave :质点运动轨迹为逆进的椭圆,地面振幅最大 Love wave :横波,介质至少2层,上层v s 小 地震记录中,一般振幅比体波大 面波的能量被捕获在表面才能沿着或近地表传播,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 “耳 语长廊”或中国天坛回音壁的墙面上捕获的声波就是面波。 其他: ? 地球的自由振荡 ? 脉动 4、 一般到序:P 波、S 波、勒夫面波、瑞利面波、地震尾波 ρE V P =ρμ=S V

地震概论习题

地震学: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地震:地震(earthquake)是地球内部介质(岩石)突然发生破坏,产生地震波,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如右图。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和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序的一种量度。按烈度值的大小排列成表,称为烈度表。将地面上等烈度的点联成线,称为等震线。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用字母M表示。 地震序列:地震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有成丛发生的倾向。这种成丛发生的地震称地震序列。按时间顺序和震级分布,地震序列分为:主震型和震群型。 按成因分类:构造地震(90%);火山地震(7%);塌陷地震(3%);碰撞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深度小于60千米);中源(深度为60~300

千米);深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按观测台站到震中距离分类: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千米);近震(震中距100-1000千米);远震(震中距1000千米以上)。 按震级大小分类:弱震(M<3);有感地震(3=

周四班地概地震概论考题回忆版 byzjf

周四班地震概论2017秋季回忆版——光华张俊锋 2*26 = 52: 选择题 1.预计21世纪因地震死亡人数: 1500万 2.地震差两级,振幅差别多少: 100(注意和能量区分开) 3.世界地震多发的个国家:智利、秘鲁、意大利、土耳其、日本 4.容易发生海啸的地方:深海、浅源、逆断层 5.最古老的海洋板块大概是 2亿年 6.地震裂痕东西向,面朝东方,左手边是上盘,那么地震断层走向方向是 270° 7.哪一个不能用于测量深源地震? MS 8.《大地震》里没有发生的次生灾害是:瘟疫 9.地震深度为400km的地震是:深源地震 10.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精髓:以柔克刚 11.九寨沟地震是什么断层:走滑断层 判断题: 1.地幔被视作固体 2.大风一定会引发大风暴;地震不一定引发海啸 3.大地震所有的能量比小地震所有能量少 4.四川地区人们需要抵抗七级地震进行抗震措施 5.地震台在天文台附近是为了获得准确时间 6.板块构造学说经过了科学理论的检验 7.九寨沟地震和汶川地震属于同一断裂带 填空题: 1.1522年麦哲伦环游地球,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1915年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浮假说 3.环太平洋有全球80%的地震,其中日本占环太平洋60% 4.单点P波速度8km/s,S波4km/s,到达间距15s,则相距120km 5.基本烈度相当于475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 6.震中距测的偏差10km;震深为20km 7.汶川地震相当于11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8.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km 简答题:2*4 1.海啸预警的机制科学性 2.简述发现地壳的原理 简答题: 1*12 请简述P波和S波的差异 论述题: 1*10 一个地区发生地震之前发生了两年大旱,一年大涝,另一个地方则是两年大涝,一年大旱。你认为大旱和大涝与地震发生有没有关系? 计算题:6+12 = 18 1.地球直径为d,假定地球为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物体,其中P波在地幔中运行速度为V,请求出震相为PPP的波的走时。 2.上课讲过的题目,第九章课后第三题。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要死要活得终于整理完了.........不过对考试还是么什么信心==需要滴孩子就参考一下吧,选地概的都是上辈子折翼滴天使呐~还有每年的重点都不一样所以想要明年选修这门课的孩纸就更别指望这份东西了...~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 绪论 一、地球科学概况 1、地震学:研究地震及其相关现象 2、四大起源问题: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类 3、C.S.H: Composition(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 Structure(构造):全球构造. History(历史):全球变化. 4、地学发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论与Hutton火成论)——均变与灾变——固定论与活动论固定论:海洋与陆地永恒不变 5、极地科学:全球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与生态演变 二、宇宙演化 1、哈勃发现非稳衡宇宙红移:相互背离,频率变小由此宇宙是由一个基点爆炸而得 2、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2.7K的发现 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点是平权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没有中心 三、太阳系 1、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 2、太阳系的轨道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1).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4、体积密度卫星表面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体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体 5、彗星结构:慧发、慧核、慧尾 6、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发展: Kant-Laplace星云说(18世纪Kant, 1755《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Laplace, 1796《宇宙体系论》)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异常 灾变说和爆发说 新星云说 补充:Laplace星云说中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 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约46亿年前) ——放射熔融期——小天体碰撞期——熔流外溢期——.板块构造发育期 8、金星温室效应严重,不适合开发 9、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一致,导致月球仅有一面面向地球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全球7.0以上强震约13次,15%在大陆, 2、中国西部地震较频发,中国每年4.7级以上地震平均50次 3、地震频发性低于气象灾害,而由于其突发性和毁灭性使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所有自然灾害之首。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中95%以上伤亡由建筑倒塌造成。 4、地球物理学包含固体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包含地震学 5、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的发生、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门科学

地震概论课后客观题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 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 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 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 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_罗西、__弗瑞尔_____制定,分___七____级。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是衡量地震__能量大小_的级别。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__越大_ ___。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__。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7度、建小学校防烈度应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 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 A 用震级 B 用地震烈度 C 用发震时间段 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 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 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第3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密度,弹性性质 2、一致,垂直 3、逆进椭圆 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 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 二、选择题 1、C; 2、B; 3、C; 4、A; 5、A

地震概论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地震:是复杂的地质现象,根据引起地震的原因不同,可将其分为人为地震和天然地震。 2、震中距离: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离、 3、地震波走时:地震波从震源到观测点所需的时间 4、地震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 成果综合地震前兆监测信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的现代减灾科学。故称其为地震综合预测。 5、地震预警: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 震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6、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7、基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烈度值,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来的综合烈度,表明一 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比较大。 8、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构造应力作用使地壳地质构造产生运动,从而导致地下岩石断裂错 动引起的地震。 9、断层:地壳岩石因受力超过岩石的抗控或拉剪程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 移动的构造或强线性流变带称为断层。 10、弹性回跳理论:由里德提出,此学说认为地震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 弹性回跳而发生的,来源于断层面。 11、零级地震:伍德—安德森标准地震仪在震中距等于100km处,如果记录的两水平分 向最大振幅的算术平均值是1μm,那么此次地震的震级为零级。 论述题 1、为什么说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 ?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大家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 ?第二,地震孕育规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 ?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 2、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和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1998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对发布地震预报的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⑴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⑵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3、防震减灾,到底怎么防震,怎么减灾?(不准确) 一、工程性措施 1. 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的工程性措施 2.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3. 开展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 二、非工程性措施 1. 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重点知识点

地震概论笔记(2016春)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全球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20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21世纪将约有1500万人死于地震。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历史记载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的地震,全球6次,中国4次。 2.地震的两面性:①自然灾害②给人类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3.地震:地球内部介质(岩石)突然破坏,产生地震波,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破坏开始的地方称为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理论上看成一个点,实际上是一个区) 震源深度:将震源看做一个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4.震中:震源在地表上的垂直投影。 震中距:观测点与震中的大圆弧距离(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沿大圆弧测量的距离)可证明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烈度:宏观,实际的破坏程度(我国12度烈度表)震级: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仪器测量(地震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101.5),两级相差1000倍:log E=11.8+1.5M,E:能量,M:震级) 两者都反映地震大小 5.分类: 地震序列:①主震型(一个主震,多个余震)②震群型 按震源深度分:①浅源:震源深度 < 60km ②中源:60-300km ③深源:> 300km 按震中距分:①地方震:震中距<100km ②近震:<1000km ③远震:>1000km (以观测点为圆心,1000km为半径) 6. 地震学是应用物理类课程。地震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中日美在地震学三足鼎立 第二章地震波 第一节波的性质简述 1.液体、气体只能传播纵波,固体可以传播横波(S波)、纵波(P波) 2.波线和波阵面垂直 3.远离波源的球面波波面上任何一小部分视为平面波 第二节地震波 1. 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总结:vP=vS (1)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总是先出现P波。 (2)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3)一般情况下,三分量地震图上P波的垂直分量相对较强,S波的水平分量相对较强。 2.频率上限:波长 < 分子间距: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存在频率上限。(波长小到分子间距尺度时,介质不具备连续性,不能传播弹性波)

地震概论题

地震概论2013 总共32题共100分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 考试编号20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5 答题开始时间2013-12-28 16:19:31 答题结束时间2013-12-28 16:19:30 考生姓名李烨考试时间00:00:0-1分钟总得分0分 评卷人系统自动评卷评卷时间2013-12-28 16:19:30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本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世界上引起最大火灾的地震是()(2分)A.日本关东大地震 B.宁夏海原地震 C.华县地震 D.三河、平谷地震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根据全国水化观测网的部分观测井(泉)水的调查,观测井(泉)水的水化学类型也变化多样,但___为主,占63%。(2分)A.SO4型、SO4·HCO3型、SO4·Cl型 B.HCO3型、HCO3·SO4型、HCO3·SO4?Cl型 C.Cl型 D.以上皆非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 (2分)A.只有一个 B.有两个 C.有三个 D.可有多个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我国是从___年开始讨论优化和建立专门的地下水动态观测网。(2分)A.1968 B.1975 C.1980 D.1986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下列关于地震能量说法有误的是?(2分)A.地震能量是储存在地球岩石内,是应变能,由岩石破裂而突然释放出来 B.岩石破裂后所积蓄的应变能将会部分转化为地震波动的能量

地震概论 2014秋季年周五班

1. 地壳的厚度在全球各处是不同的。大陆地区,地壳平均厚度为35公里,但横向很不均匀,如我国青藏高原下面的地壳厚度达60~80公里,而华北地区有些地方,还不到30公里,所以华北受地震影响大,容易成灾。海洋地壳的厚度只有5~8公里。 在大陆的稳定地区,地壳厚度约为35~45公里。 2. Love波(勒夫波)经过海洋地壳时的表现是脉冲,速度均匀,没有频散,能量集中到达;在经过大陆时,震相为长波列,有频散现象。 瑞利波:沿大洋途径传播的瑞利波扩散成的波列可以以15秒为周期持续许多分钟,而沿大陆途径传播同等距离的瑞利波记录则不出现这种长而单调的波列。 沿着大洋的瑞利波以15秒为周期的震相持续长时间,沿大陆传播的瑞利波没有这种现象。补充:各种周期的大洋勒夫波几乎以同样速度传播,它们同时到达,产生突出的G脉动;相反的,大陆勒夫波的速度随周期逐渐变化,使之频散; 3. 由于地幔内部又存在410公里和670公里(全球平均)两个地球二级速度间断面,地幔分为上地幔、过渡层及下地幔三个层区 代表地球物质的是地幔,因为地幔的体积最大。莫霍面-----410公里,上地幔;410—670 过渡层地幔;670---古登堡面叫做下地幔。 补充:从地壳底部到地幔顶部,地震波速跳跃很大,说明地幔顶部的物质和地壳不同。 4. 原文:地震活动图像显示,在700公里以下,地球内部没有发现地震活动。因此下地幔被认为是板块俯冲深度的终结层。下地幔的速度梯度较小,速度的变化也较为均匀。 梯度就是斜率,梯度是一个矢量。提问下地幔的特征:下地幔被认为是板块俯冲深度的终结层(板块到这儿就没了,融化掉了)。下地幔的速度梯度较小,速度的变化也较为均匀。下地幔很不容易形成地震。 5. 外核的深度是2900公里。这个深度指的是 从地球表面到古登堡面的距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