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说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说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说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一、说教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3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一体的目标要求,在备这节课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渗透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深刻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四、说教法

说教法:本节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说学法

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发展,使数学知识在充满探索中得到升华。

六、说教学过程

通过看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我设计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五大程序进行了教学。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面积的概念,以及常用的面积单位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为学习本节课知识打好基础。接着有一个学前检测,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说出阴影部分两个图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设计这个练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求面积的方法之一——“数方格”。所以,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

像这样比较小的封闭图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很快就说出来了,想一想,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祁县广场的占地面积、整个祁县城的占地面积吗?通过设置生活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操作实践,探索方法。

出示教材例2,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小组合作求一求它的面积,接着组织小组汇报。通过小组汇报发现,他们会用面积单位卡来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摆满后数一数,正好用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一种是先横着摆,可以摆5个,再竖着摆可以摆3个,所以一共有5×3个,也就是15平方厘米。这时,学生大胆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那么他们的猜想对吗?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呢?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小组合作进一步验证。

小组合作摆一摆:请各小组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学生通过观察,让学生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与宽有关,并能验证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经历了猜想、验证的数学思考过程,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思考、分析问题。

对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我采用了下面的方式: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图形,让学生口算得出它们的面积。接着让大家观察,由此引出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道坪中心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时间:2018年10月18日 执教人:侯步钧 教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熟练辨认各种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探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方法:观察思考、动手实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所学各种图形图,复习讲解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⑴四边形的定义:即是有4条直的边围成的四个角的图形叫四边形。 ⑵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不一定是直角)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 2.导入新课 上述四边形中,对边两两相等且四边不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我们称为长方形;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我们称为正方形。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题例2 1.长方形:

特点:对边相等且4边不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 特点: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三、情感体验 1、请画出一个长6格、宽3格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3格的正方形。 四、数学医生 观察下面各图,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在()里打√,不是的在()里打×。 五、学以致用——课堂巩固 “练习十七第1、2、3、4 题”。 六、知识反馈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其特点是: 长方形:对边相等且4边不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七、社会实践探索 “练习十七第 5、6、7、8 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且4边不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资料讲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与拼租,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作业纸,卡纸,直尺,三角板,彩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拍的是我们学校的花坛和树木。春天来了,为了保护我们学校的花草树木,学校安排小丽做保护花草树木的警示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警示牌都有什么形状的呢?生答。这可难住了小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警示牌可怎么做呢?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警示牌就要先研究他们的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他有几条边?生答 师:长方形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那我们先给他们起个名字。 上面的边叫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同学们,由于上下一组边相对我们叫他对边。那左右一组边也相对我们叫他什么? 生:也叫对边 师:现在我们就研究这两组对边有什么特点。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先来猜一猜这两组对边有什么特点。 生:上边和下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师:大屏幕出示活动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你们手里的长方形纸片、直尺和作业纸,运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等方法,找出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征? 折纸的小组一定要对折,然后总结对边的特点。老师演示。 量边的小组要用直尺量出作业纸上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并记录在作业纸上,然后总结对边的特点。 注意:每个小组只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即可。 一会我找小组代表上台说出你们小组的发现。我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又快又准确。做完后请同学们坐端正。 小组讨论。 学生上讲台演示,说出自己小组的结论。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应用题总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习题 应用题 1.有一块正方形铁板的周长是48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30米,宽15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菜地可以收 萝卜6千克,这块菜地共可以收萝卜多少千克? 3.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分别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4.一张长方形纸,长6分米,宽4分米,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面积为10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6.一块长方形水田,长30米,宽20米,每平方米收稻子6千克,这块水田一共可收多少千克的稻子? 7.一块正方形的小麦田的边长是40米,这块地共收小麦80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多少千克? 8.一根3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分米,长是18分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0.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它较长的一条边靠着墙,长20米,用篱笆将这个菜地围起来要40米。这个菜 地的面积是多少? 11.篮球场的长是28厘米、宽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12.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 求围栏的长度。 13.一面镜子长12分米,宽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种镜子的价格是每平方分米2元,买 这面镜子需要多少元? 14.要从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5.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6.同学们出的墙报,长18分米,宽12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 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17.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面积是3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 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8.有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36厘米,宽都是18厘米。(1)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面积?(2)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3)拼成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是多少? 19.一个房间地面长9米,宽6米。(1)这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2)用面积是9 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方砖多少块?(3)如果每块方砖20元,需要多少钱? 20.小明家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 21.(1)第一种设计方案(正方形,边长是2分米)用了300块地砖,计算这个厨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第二种设计方案(长方形,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需要多少块地砖? (3)哪种设计方案比较便宜? 22.有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的边长分别增加6厘米,做成一个 23.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多多少? 24.一个打谷场长65米,宽50米,扩建后长增加15米,宽增加10米,算一算打谷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根 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 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 计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 “面积”中的教学重点。学好这一内容,对于以后平行四边形面积 等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了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 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学情分析 (一)心理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 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 成功的快乐。 (二)认知状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对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学 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加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 的分析。 三、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本课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验—— 猜想——验证——概括” 的过程来学习。 (二)设疑诱导法: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需要 老师给予设疑诱导,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理解。 (三)类比法: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是由一个长方形渐变成正 方形,求面积的过程中得来的。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四、学法分析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将小组合作探究作为首选。学生分小组进行“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等活动,探索出长方形 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 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具:学讲稿、表格纸学具盒中的1平方厘米卡片、直尺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简析】 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室或类似的生活场所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 【教学准备】一副三角尺、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PPT出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 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分组活动。 (3)交流、总结 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4)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 问: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小结:我们通过自己折一折比一比,并用三角尺的直角量、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的单位: ①.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作1厘米2(或cm2)。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②.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作1分米2(或dm2)。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③. 边长为 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作1米2(或m2)。如黑板面、教室地面、花坛、操场等。 3、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 1m2=100 dm2=10000 cm2、1dm2=100 cm2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4、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能比较大小。 6单位的互化:大化小乘法好,小化大除一下。 3m2 =( dm2 7dm2=()cm2 5m2=( ) cm2 900dm2=()m2 8000 cm2=()dm2 30000 cm2=( ) m2 2m230 dm2=( ) dm2 4dm260 cm2=( ) cm2 7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边长=周长÷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8 正方形,边长扩大n倍,周长扩大n倍,面积扩大n×n倍。 长方形,长不变,宽扩大n倍,面积扩大n倍。 长方形,长扩大n倍,宽扩大m倍,面积扩大n×m倍。 正方形,边长增加n,周长增加n×4,面积增加n×n。 长方形,宽不变,长增加n,周长增加n×2,面积增加n×宽。 长方形,长不变,宽增加m,周长增加m×2,面积增加m×长。 长方形,长增加n,宽增加m,周长增加n×2+m×2, 面积增加n×宽+m×长-n×m。 8解决问题 ①必须要知道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 一个长方形花圃的占地面积是28 m2,宽是4m。这个长方形花圃的长时多少? ②必须要知道边长才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知道长方形周长和长 (宽),先求出宽(长),再求面积。 周长是320米的正方形土地,他的面积是多少?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说课稿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充分给予学生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展开“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探究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的能力,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P97、98)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观察与实验,自主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科学知识打好基础。 4、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关键是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三、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本节课采用网页型课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氛围,使学生从探究中自主感知、体验长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1、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西谚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拴”在教室里,你却无法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因此,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借助多媒体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用动画动态展示了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3、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问题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知识点1:面积与面积单位 1、在括号里上适当的单位。 黑板约长4()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 小明身高约128()实验田的面积约是4() 小华腰围约6()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320() 一枚邮票的大小是4()教室地面约56() 数学书厚约8() 知识点2: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5平方米=()平方分米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7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知识点3: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 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铺砖问题 1、一个房间地面长9米,宽6米。 (1)这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 (2)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方砖多少块? (3)如果每块方砖20元,需要多少钱? 2、小明家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 (1)第一种设计方案(正方形,边长是2分米,4元一块)用了300块地砖,计算这个厨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第二种设计方案(长方形,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10元一块)需要多少块地砖? (3)哪种设计方案比较便宜? 3、给一个长5米,宽3米的房间铺地砖,如果每平方米需地砖25块,铺满这个房间需要多少块地砖?

4、一间教室的地面长8米,宽6米,用边长2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5、淘气家的客厅是边长为16米的正方形,如果要在客厅铺上面积为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地砖,要铺几块 呢? 三:周长与面积等量关系 1、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48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 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用铅丝折成的六边形,它的每条边都是12厘米,要是把它改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8分米,长方形的长是24分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4、一根铁丝能做一个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 正方形的面积应是多少平方厘米? 5、在公园里有两个花圃,它们的周长相等。其中长方形花圃长40米,宽20米,求另一个正方形花圃的面积。 四:面积与实际生活的应用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米,宽16米。如果每平方米收青菜20千克,这块地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 2、一块长方形土地,长25米,宽16米。在这块地上载100棵树苗,平均每棵树苗占地面积有多大? 3、会议室长15米,宽8米,每平方米坐2人,这个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几人? 4、一个正方形的菜地,边长是17米,每平方米可以收青菜40千克,这块地一共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三年级)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1.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也可以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请学生汇报。 (2)班内交流,总结。 (板书: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小结: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5.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5.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案(精)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案执教教师钱月梅执教日期2009.11.24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 1.会用厘米方格来表示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cm2,初步建立1 cm2的面积概念。 2.会推导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心理 1、培养数学探索精神。 2、发展自信心。 (三)行为 1、在学习准备题帮助下,能回忆相关旧知识,复练相关旧技能,建立学习心向。 2、初步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达到完整性、科学性。 3、学会倾听、学习相互尊重。 4、发展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含义。 三、教学媒体 黑板、多媒体课件。

五、说课(不必写出来,讲时按要领介绍) 学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是:有4个直角,有4条边,对边相等;不同点是: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同时也初步感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复习引入这个环节,一方面复习旧知,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另一方面过渡到今天所学的内容,向学生介绍长、宽、边长,为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作好铺垫。 本/节课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认识面积单位cm2,初步建立1 cm2的面积概念。在教学中,我出示长方形A和正方形B两个图形,提出问题:哪个图形面积大?激发学生探求兴趣,促使他们想到借助上一节课的透明方格纸来比较大小。接着适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媒体呈现两张方格大小

不一样的透明方格纸覆在长方形A和正方形B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度量图形的面积时,所选用的方格纸的“每一格的面积大小要相等”才能比较,以此引出面积单位cm2。通过学具观察、动手比较、验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 cm2的大小,从而在脑海中逐步建立1 cm2的大小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用一张透明方格纸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过渡到用一条透明方格纸求面积,最后转化成用尺量出长与宽求面积,即通过“面”过渡到“条”最后转化成一条“线”,水到渠成地总结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长×宽或宽×长;当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根据推理学生不难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边长×边长。 巩固和运用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三道口答题目的是让学生熟记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第二层次填空题目的让学生加深理解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当其中一个量没有直接告诉时,必须先求出这个量再进行计算。第三层次想一想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严密性。 整堂课始终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开放课堂,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归纳等一系列主动探究的过程自主地获得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009.11.19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儿童网站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二、说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三、说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学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电脑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的谈话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知道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时,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常州市勤业小学彭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58——p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观察、探究、了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 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学生准备三角尺,钉字板,小棒等。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做一做”、“折一折”、“量 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老朋友(神秘地),会是谁呢?一边说,一边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学生高兴跟着说出名称,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师:你能在我们的周围、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两个老朋友吗?看,这是我们新桥美丽的风景,你能在这些建筑物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吗?(多媒体播放画面)生1:窗户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门口贴的方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 师:看来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身上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亲近我们的好朋友,进一步来认识它,研究它。(板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建筑物图片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构建模型,探求新知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做一做 师:你们会利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长方形吗?(会),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学习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参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过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识的基本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和皮筋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处都能见到。(出示教室场景图)你能很快发现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交流时,课件展示学生说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操作建构,自主探究 1.“做”长方形和正方形,体验特性 师:根据你现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你能用手中的小棒做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在围之前,注意思考这3个问题: (1)你准备为什么图形?(2)你选几根小棒?选哪几根?(3)这几根小棒怎么围? 小组合作完成 2.展示摆法凸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 师:你摆的是什么形?怎么摆的? 师:总结刚才摆的经验和教训:几种摆正方形的方法都用了几根小棒?这4根小棒都要怎样?引导学生归纳:4根一样长。 一根小棒就是正方形的一条边,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呢? 摆成长方形的几根小棒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演示小棒围的过程。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探索新知识。”“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设计关注的重点。”这是我今天这堂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面积中第五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发展学生的图形及空间能力。 本课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说学情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能区分面积和周长。 2、技能目标: 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发现——验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事物间相互迁移类推的唯物主义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我主要运用“情景创设法”,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

长方形与正方形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复习 长方形的边和角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边和角特点: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1:正方形边长扩大2倍,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2:小红身高是135()。3:课桌面长约7()。 4:一块手帕的面积约4()5: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 1、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30米,宽是20米,这个操场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沿着这个长方形操场跑两圈,共跑了多少米? 2、一幅画,长50厘米,宽30厘米。用一根长155厘米的木条做它的边框,够不够?为什么? 一个长方形相框长30厘米,宽20厘米,做2个这样的相框最少需要多长的木条?合多少米? 3、花园小学利用一面墙,用栅栏围成了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如下图),花坛的长是12米,宽是4米,,求栅栏长多少米?

4、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注意两种情况) 5、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一根长40厘米长的线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6、在一张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在一张长8分米,宽7分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7、一个长方形,它的长与宽的和是32厘米,它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8、用一个边长90厘米的大正方形剪成9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这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它的周长是多少? 9:有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10:为学校铺地砖,地砖是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学校地面长560分米,宽是360分米,需要多少块地砖? 11:两个边长都是7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 坦头中心小学许梦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0页。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体系看,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一些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学习,即一上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一下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二上认识了“角、直角、钝角与锐角”。第一课时已对平面图形中四边形的概念归类整理。本节课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四边形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发现并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前一节课也认识了四边形,这节课将通过师生的一系列活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活跃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展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点的探索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3、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和他人合作交流。 4、能够运用学会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三角尺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旧知 课件出示许多四边形:小朋友们,你认识我们这个大家族吗? 师:孩子们,这是谁的家族啊? 生:四边形 师:你还记得四边形有哪些特征吗? 生: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案例与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案例 吴文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准备:配套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 提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谈话: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1、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实验一:

(1)我们已经学会了用面积单位量的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要求: 组长分工,相互配合,共同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每摆一次,看看这个图形一排摆几个,一共摆几排,然后将数据填入表中。 (各小组由组长分工,相互配合,共同操作,有活动中感知每行摆的个数与长的关系,摆的行数与宽的关系,全班同学对面积单位不够用的讨论,既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提倡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这样有利于在培养个性的基础上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2)集体汇报:视频展示、学生汇报:第一个长方形,一排摆()个,长()厘米, 一共摆()排,宽()厘米,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是()个,面积就是()平方厘米。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内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吗? 讨论:总个数与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与它的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关系呢?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2.实验二: 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小组里交流你的量法。 交流各自量的方法,比较哪种量的方法最简便。(意识到只要看一排能摆几个,摆几排,就能很快算出这图形的面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