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疸型肝炎会传染吗

黄疸型肝炎会传染吗

黄疸型肝炎会传染吗
黄疸型肝炎会传染吗

黄疸型肝炎会传染吗?有的黄疸型肝炎患者在发病初期会感觉厌食、厌油,这时候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检查身体,可能导致患者尿色发黄,逐渐加深,逐渐表现出黄疸症状,那么黄疸型肝炎会传染给身边的人吗?如果检查出黄疸型肝炎应该怎样治疗呢?

黄疸型肝炎传染吗

专家指出黄疸型肝炎的种类有很多,有的是由非传染性肝病引起的,这时候是不会传染的,有的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由传染病毒引起的黄疸型肝炎是会传染的,常见的黄疸型肝炎是由乙肝引起的,261医院专家指出乙肝患者由于病毒长期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可能引起体内胆红素偏高,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推荐阅读:黄疸型肝炎治愈后会复发吗

乙肝型黄疸型肝炎怎么办

1.表现黄疸症状后,应及时找出发病原因。乙肝患者出现黄疸症状后,不要过分的紧张,这时候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首先确定体内病毒复制数量以及肝脏受损程度,专家提醒正在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还必须要进行乙肝变异耐药检查,确定体内病毒是否已经产生变异。

2.根据自身病情,进行系统的治疗。不是黄疸型肝炎患者病情反复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服用药物无规律,有的患者在病情好转之后,就停止了吃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弹,出现比治疗以前更加严重的后果,专家指出对于乙肝引起的黄疸型肝炎患者来说,选择系统专业的治疗方法对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推荐阅读:急性黄疸型肝炎转氨酶偏高怎么办

不少黄疸型肝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结果导致病情更加严重,专家提醒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肝病检查治疗医院。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有5种类型:甲型肝炎人群感染率80%:乙型肝炎感染约1,2亿,占总人口8%-9%:丙型肝炎感染者3千余万;丁型肝炎人群感染率约1%;、戊型肝炎人群感染率约17%; 病因及发病机制 ㈠甲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起病前2周到ALT高峰期后1周为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输血后引起甲肝较为罕见。 HA 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经胆汁排入肠道→经粪便排出。 免疫介导肝损,(NK细胞)(CD8+T细胞),HA V感染时肝细胞损伤也可能与凋亡有关。㈡乙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宫内传播,围产期传播和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现已证实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出HBV。 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均易感。 HBV→经皮肤黏膜→血流→肝脏(及其他器官)复制→血流→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细胞/体液免疫→病毒清除。 ㈢丙型肝炎 易感人群----凡未感染过HCV者均易感。高危人群:经常使用血制品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和静脉药瘾者等 急性HCV感染:可能是HCV直接致病作用。 慢性HCV感染:病毒的细胞毒作用。免疫介导,肝内以CD8+浸润为主。 ㈣丁型肝炎 易感人群-----共同感染:指HBV和HDV同时感染,感染对象是正常人群或未受HBV 感染的人群。 重叠感染:指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感染HDV,感染对象是已受HBV感染的人群。 CD8+ T细胞攻击,宿主免疫在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㈤戊型肝炎 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动物(家猪、羊和野鼠等)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源,并可能作为HEV的贮存宿主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经胃肠道以外的传播途径,以输血或注射的方式传播的可能性较少。 HEV在体内的定位以及感染过程尚未完全弄清,HE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排入血液和胆汁→经粪便排出。细胞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NK细胞。 ㈥其他肝炎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与HCV相似,经血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日常密切接触途径,性接触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

2016病毒性肝炎试题

2. 1 病毒性肝炎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 ( ) A.HDV是一种RNA病毒 B.HBV正链有四个开放读码区 C.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 D.HEV含双股RNA E.HA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2、关于HBsAg和抗-HBs,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感染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B.急性感染时HBsAg多持续1-6周,最长可达20周。C.慢性和无症状携带者HBsAg可持续多年。 D.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出现于HBcAg阴转后。 E.除血液外,HBsAg还存在于各种体液和分泌液中(唾液、尿液、精液)。3、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E.发热4、干扰素治疗可以用于:( )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丙型肝炎C.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D.慢性乙型肝炎 E.急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 B.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6、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7、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IgM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B.HBsAg和HDAg均呈阳性, 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单项抗-HBs高浓度阳性时, 可排除乙肝 E.抗-HA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甲肝病毒感染8、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9、关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并发肝肾综合征者应尽早行血液透析治疗 B.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C.肝移植后不会出现病毒性肝炎复发 D.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持久 3. 4. 2 E.胆系感染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0、在血液中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 ) A. 小球形颗粒 B.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C. 丝状颗粒 D. 管状颗粒E. 核状颗粒11、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B.抗HAV-IgG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C.抗HBs是保护性抗体D.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E.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和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12、下列指标表示复制, 但除外: ( ) A.HBV-DNA B.HBeAg C.DNA-P D.HBsAg E.e抗原13、下列试验中, 哪项不是反应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 ) A.ALT B.胆红素 C.白蛋白 D.谷草转氨酶E.凝血酶原活动度14、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A.临床符合急性肝炎。 B.有肝掌、蜘蛛痣、腹水、脾大。 C.血清HCV RNA阳性。 D.肝内HCV RNA阳性。 E.或抗-HCV阳性。15、HBV在机体内复制指标阳性的是: ( ) A.抗PreS2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c-IgG 16、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 ) A.胆红素> 171μmol/L B.凝血酶原活动度<40% C.血清白蛋白<32g/L D.丙氨酸转氨酶>500u/L E.胆碱酯酶<2500u/L 17、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 )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 D.合并感染 E.大量放腹水18、Dane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HBV-DNA B.DNA-P C. HBV-DNA+ DNA-P D.抗HBc E.HBsAg 19、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20、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正确: ( )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可顿挫病情 B.重型肝炎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应>40% C.急性淤胆肝炎易转化为胆汁性肝硬化D.慢性肝炎无肝外器官的损害 E.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21、下面哪一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0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1995 前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 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 能性。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1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2 诊断标准 3.2.1 急性肝炎 3.2.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 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3.2.1.2 急性黄疸型肝炎 a)同3.2.1.1.a)。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c)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题库 一、单选题 3、对HBeAg阳性母亲生下的新生儿预防处理,最好的方法是:(D) A·丙种球蛋白 B·乙肝疫苗C·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乙肝疫苗十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十丙种球蛋白 4、某医务工作者在给一HbeAg阳性患者采血时,不小心刺破手指,下列哪项处理最 为重要:(D) A·立即酒精消毒 B·接种乙肝疫苗 C·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 E·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IgM 5、当患者血清中只有抗-HBs、抗-HBc、抗-HBe阳性时应考虑:(D)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重型肝炎 D·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 E·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 6、关于HBV-DNA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D) A·HBV-DNA是单链环状DNA B·HBV-DNA是双链线状DNA C·游离型HBV-DNA是指血清中除HBV颗粒以外形式存在的游离HBV-DNA D·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的HBV-DNA称整合型HBV-DNA E·和HBsAg一样,HBV-DNA阳性只代表有HBV感染,与病毒的复制无关7、有关HAV感染与基因变异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B) A·HAV可分为4个基因型 B·与基因型相对应也有4个血清型 C·HAV感染后可刺激抗体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D·IgM抗体仅存在于感染后6个月之内是近期感染标志 E·IgG抗体可保存多年,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10、下述哪项不是HBV的结构成分:(C)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V-DNA E·HBV-DNAp 11、HBV X区基因可编码的抗原是:(D)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xAg E·HBV-DNAp 12、HBV感染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是:(A)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13、针对HBV的特异性抗体申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抗体是:(A) A·抗HBs B·抗HBc C·抗Hbe D·抗HBx E·抗PreS 1 14、代表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是:(C) A·抗HBs B·抗Hbe C·HbeAg D·HbsAg E·抗PreS 2 15、HBeAg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是因为:(B) A·HBeAg是HBV的核心成分 B·它与DNAp和HBVDNA密切相关 C·仅见于HBsAg时阳性血清中 D·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HBsAg为长 E·HBeAg阳性者容易转为慢性 16、下述抗HBe阳性时的临床意义描述错误的是:(E) A·急性自限性肝炎时,与抗HBs同时出现,表现HBV复制减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B18.1)汇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归属于病毒性肝炎 (B15-B19) B18 中慢性病毒性肝炎之B18.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没有丁型肝炎病毒、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 E)。另外一种称为庚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又称血清性肝炎,简称乙肝、乙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台湾又称为B 型肝炎(简称B肝)。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通过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传播。 乙肝的发病原因 乙型肝炎是由于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英文为hepatitis B virus,缩写HBV)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根据目前所知,乙型肝炎病毒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HBV) 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又名Dane颗粒,有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外壳厚7-8nm,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径27nm,含有部分双链,部分单链的环状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及e抗原。HBVDNA的基因组约含3200个碱基对。长链的长度固定,有一缺口(nick)此处为DAN聚合酶;短链的长度不定。当HVB复制时,内源性DNA聚合酶修补短链,使之成为完整的双链结构,然后进行转录。HBV DNA的长链有4个开放性读框(ORF),即S 区、C区、P区和X区。S区包括前S1前S2和S区基因,编码前S1、前S2和S三种外壳蛋白;C区以包括前C区,C区基因编码HBcAg蛋白,前C区编码一个信号肽,在组装和分泌病毒颗粒以及在HBeAg 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P基因编码DNA聚合酶;X基因的产物是X蛋白,其功能尚不清楚。HBVDNA的短链不含开放读框,因此不能编码蛋白。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在显微镜的观察下可查见3种颗粒:①直径22nm的小球形颗粒;②管状颗粒,长约100~700nm,宽约22nm;③直径为42nm的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状颗粒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含表面抗原,大球形颗粒即病毒颗粒,有实心与空心两种,空心颗粒缺乏核酸。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HBsAg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以及小球形颗粒和管状颗粒。于感染后2-12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前,即可由血内测到,一般持续4~12周,至恢复期消失,但感染持续者可长期存在。HBsAg无感染性而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s。在HBsAg自血中消失后不久或数星期或数月,可自血中测到抗—HBs,抗HBs出现后其滴度逐渐上升,并可持续存在多年。抗-HBs对同型感染具有保护作用。近期感染者所产生的抗-HBs属IgM,而长期存在血中的为抗-HBsIgG。 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 HBcAg主要存在于受染的肝细胞核内,复制后被释至胞浆中,由胞浆中形成的HBsAg包裹,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后释放入血。血液中一般不能查到游离的HBcAg。血中的Dane颗粒经去垢剂处理后可以查到其核心部分的HBcAg和DNA聚合酶。 HBVDNA聚合酶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内,是一种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其功能与修补及延伸双链DNA的短链有关。患者血清中HBVDNA聚合酶活性增高常伴有HBV增殖。在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内,血清ALT升高之前,血清DNA聚合酶活力即已升高,因此,DNA聚合酶活力测定具有早期诊断意义。急性肝炎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若HBVDNA聚合酶活力仍持续升高,是肝炎转为慢性的征兆。 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 HBeAg是以隐蔽形式存在HBV核心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其编码基因相互重叠,是HBcAg的亚成分。在感染HBV后,HBeAg可与HBsAg同时或稍后出现于血中,其消失则稍早于HBsAg。HBsAg仅存在于HBsAg阳性者的血液中,通常伴有肝内HBVDNA的复制,血中存在较多Dane颗粒和HBVDNA聚

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ICH)是由犬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CA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血液循环障碍、肝小叶中心坏死以及肝实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出现核内包涵体,为全身性感染,尤其是肝脏病理变化显著,故名犬传染性肝炎。 本病最早于1947年由Rubarth发现,所以也叫Rubarth病。1954年由Cabasso 等首次从患犬体内成功分离到该病毒。 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发病率达40%~70%,死亡率10%~40%,是养犬业和养狐业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我国于1983年发现此病,1984年分离到犬传染性肝炎病毒(A8301),1989年从患脑炎的狐狸中分离到了犬腺病毒I型,也即狐狸脑炎病毒。 【病原】犬传染性肝炎的病原为犬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Adenoviridae)哺乳动物腺病毒属(Mastadenovirus)的成员。核酸为双股DNA。病毒粒子直径为70~80nm,无囊膜,呈二十面体对称。DNA包裹于蛋白衣壳内,衣壳由252个壳粒组成,其中240个是六邻粒,另外12个是五邻粒,位于病毒二十面体的12个顶上,五邻粒由基部和从基部向外伸出的纤丝构成,纤丝顶端为直径4nm的球形物,后者是病毒血凝素存在的部位。 犬腺病毒可分为I型和Ⅱ型,犬腺病毒I型引起犬传染性肝炎和狐狸脑炎,还可引起呼吸道病、眼病、慢性肝炎和间质性肾炎;犬腺病毒Ⅱ型只引起呼吸器管疾病,包括喉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性肺炎,如代表株Toronto A26/61株。两者在补体结合、血细胞凝集、中和抗原以及致病性方面都不同,但两者具有70%的基因同源性(Spibeky等,1979),在免疫上能交叉保护。 犬腺病毒I型在4℃、pH为7.5~8.0时能凝集鸡红细胞,在pH为6.5~7.5时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豚鼠红细胞和鸡红细胞,这种血凝作用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利用这种特性可进行血凝抑制实验。犬腺病毒II型仅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 本病毒易在犬肾细胞和睾丸细胞内增殖,也可在猪、豚鼠和水貂等的肺和肾细胞中不同程度增殖,并出现CPE,主要特征是细胞肿胀变圆,聚集成葡萄串样,也可产生直径l~3um蚀斑。感染细胞内常有核内包涵体,核内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已感染犬瘟热病毒的细胞,仍可感染和增殖本病毒。 本病毒的抵抗力强大,对乙醚和氯仿有耐受性,在室温下能抵抗75%酒精达24h,苯酚、碘酊及烧碱是常用的有效消毒剂。在0.2%石炭酸中可存活数天,0.1%甲醛液中经24h可被灭活。在污染物上能存活10~14d,在冰箱中保存9个月仍有传染性。在室温下能活存2~3个月,低温条件下50%甘油中可保存数年,冻干可长期保存。37℃可存活2~9d,60℃3~5min灭活。 【流行病学】犬I型腺病毒除能感染狐和犬外,还能感染狼、貉、山犬、黑熊、负鼠和臭鼬。Shortidge等人通过血清学调查认为,马、兔、松鼠、刺猬和黑猩猩也是犬腺病毒的敏感动物。本病毒能实验感染豚鼠,也能使大熊猫发生感染。人群中抗体阳性率很高(35%),兽医人员更高(49%),而且也能检出补反抗原,但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由此可知人也隐眭感染本病毒。 病犬和带毒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犬在发病初期,血液含毒较多,随后病毒见于所有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严重污染环境。康复犬肾脏中持续带毒,可经尿排毒达6~9个月,成为重要传染源。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定义: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病毒 HAV。嗜肝RNA病毒,有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实心颗粒为完整的HAV,有传染性;空心颗粒为未成熟的不含RNA的颗粒,具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宗颗粒①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又名Dane颗粒,内含HBsAg和环状双股DNA及核心抗原,是病毒复制的主体②小球形颗粒③管型颗粒。后两种颗粒由HBsAg组成,不含核酸无感染性。一般情况下,血清中小球形颗粒最多,Dane颗粒最少。HBV基因组中4个开放阅读框(ORF)均位于长链,分别是S区,C区、P区、X区。S区又分为前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C区由前C基因和C基因组成,编码HBeAg和HBcAg。P区是最长的读码框,编码多种功能蛋白,参与HBV复制。X基因编码X蛋白,其具有反之激活的作用。HBsAg阳性表示现症感染,阴性表示无HBV感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c IgM (6-18month)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急性感染标志物),IgG出现较迟,但可保持多年。HBeAg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其为复制活跃和传染性的标记,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血清转换;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 乙肝两对半及意义(P25): ①、HBsAg即乙肝表面抗原:感染后最早出现,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②、HBsAb即乙肝表面抗体:表面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③、HBeAg即乙肝e抗原: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血清。如果HBeAg 持续存在提示急性HBV感染趋向慢性,在慢性HBV感染时其存在提示患者处于高感染低应答期;④、HBeAb即乙肝e抗体:发生血清转换时出现,提示机体由免疫耐受转为免疫激活,此时常有病变活动的激化。HBeAb转阳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部分病人仍有病毒复制,肝炎活动,称为HBeAg阴性慢性肝炎;⑤、HBcAb即乙肝核心抗体:HBV 感染者都可以检查出HBcAb,HBcAb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注】大三阳指HBsAg(+)HBeAg(+)HBcAb(+),提示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有很强的传染性;小三阳指HBsAg(+)HBeAb(+)HBcAb(+),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通常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对E抗原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三】丙型肝炎病毒。属RNA病毒,其基因组中5'非编码区最保守,在设计用于诊断HCV 感染的PCR引物时,此区段是首选部位。HCV RNA阳性时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四】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但其核内的RNA无需HBV的辅助能自行复制,大部分情况是在HBV基础上引起重叠感染。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 【五】戊型肝炎病毒,RNA病毒,抗HEV IgM阳性时近期HEV感染的标志。 【流行病学】一、甲肝无病毒携带状态,吃出来的肝炎,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二、乙肝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等,易感人群为抗HBs阴性者。 三、丙型主要通过肠道外传播: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和血液透析、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人群对其普遍易感。 四、丁型肝炎,人群普遍易感。 五、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所致,隐形感染多见。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得了以后,就要引起自己的重视,要尽快地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避免对自己身体进一步的伤害,下面内容就对很多出现黄疸肝炎的患者,具体介绍了黄疸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你可以具体了解一下。 黄疸型肝炎的传染途径: 一、黄疸型肝炎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

二、黄疸型肝炎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排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后的食品传染给他人。 三、与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四、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黄疸型肝炎的食疗 1、如果急性黄疸肝炎患者表现为乏力、烦躁、厌油腻、食欲不振等情况,可以吃些南瓜、糯米、杏仁、橘红、莱菔子等食物,并可以饮用芦根、麦门冬泡的茶; 2、如果患者是黄色昏暗、口淡不渴、腹胀胸闷,应该多食些乳类、鱼类、蛋类、莲子粥、蔗糖、葡萄糖之类的食物; 3、如果患者的黄疸色泽鲜明,并伴有口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吃一些干凉的食物比较好,比如冬瓜、西瓜、绿豆粥、水果、蜂蜜等;

4、如果患者的病情加重,并且黄疸现象迅速加深、高热或腹水、口干舌燥等症状,应该食些黄瓜、木耳汤、山楂片、绿豆粥等,还可以进食含有各种维生素的食物,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主。 首先说黄疸肝炎是有传染的,传染的途径会通过大便小便的一种排泄物传染,同时也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染,在平时进行口腔护理保健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途径传染,所以由于黄疸肝炎传染的途径比较多,平时在很多方面都要引起重视。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另外一种称为庚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 病毒性肝炎的分布遍及全世界,但在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但各地区人群感染率差别较大。甲型肝炎全年均可发病,而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通常为散发;发病年龄多在14岁以下,在托幼机构,小学校及部队中发病率较高,且可发生大的流行;如水源被污染或生吃污染水中养殖的贝壳类动物食品,可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自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4周内的粪便具有传染性,而以发病前5天至发病后1周最强,潜伏后期及发病早期的血液中亦存在病毒。唾液,胆汁及十指肠液亦均有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的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汗、唾液、泪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中。急性患者自发病前2~3个月即开始具有传染性,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 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 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及亚临床型患者。以潜伏末期和发病初期粪便的传染性最高。 (二)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导致局部地区暴发流行。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⑷性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染}。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多见。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组织,约3200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 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 2.3 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是HBV DNA 复制的标志之一。 2.4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HBc 是HBV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HBV的现症感染或既感染,其中抗HBC IgM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HbcIgG阳性,但抗HbcIgM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往感染。 2.5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 是HBV的基因组,含有HBV的全部遗传信息,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 2.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可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 3 诊断原则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6T14:52:04.843Z 来源:《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6期作者:陈敏 [导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 简阳川空医院,简阳市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1400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右上腹疼痛、面黄肌瘦以及四肢无力等现象。由于肝脏功能受到损害,患者有可能出现黄疸和发热。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严重的患者可能转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少数严重者会转化成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脏疾病中发病率最高、治愈难度最大的疾病,传染性很强,这种类型的肝炎一般很难治愈。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1、黄疸,由于肝脏肝炎病毒破坏了肝细胞,使患者肝脏受损后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增高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患者皮肤发黄、小便颜色和茶的颜色一样。 2、消化道疾病,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肝脏被病毒感染后,胆汁分泌的数量减少,食物在体内不容易被消化。所以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腹部疼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3、身体乏力,因为肝脏功能受损,体内的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下降,患者经常会感到四肢无力、下肢肿胀或全身水肿,肝脏会影响到人的全身,容易产生疲劳,失眠,多梦等症状。少数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还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 4、右上腹疼痛,一般情况下,健康人右上腹部位是不会有疼痛感的,当患者感染病毒后,肝脏表面就有痛觉神经分布,当病情恶化时,患者会出现右腹上部疼痛症状。 5、肝脏肿大,通常肝脏被病毒感染之后会出现炎症、水肿、充血等症导致状肝脏肿大,在肝病患者中比较常见,它不是独立的病,很多肝病都可能导致肝脏肿大。所以以现之后要及时治疗和控制。 6、手掌外观的变化,部份乙肝患者的手掌表面会充血而发红,大拇指侧掌肌出现发红有可能是由于肝脏受到感染引起的肝掌。肝掌是由于肝脏出现炎症,雌激素在体内不断堆积引起的。当乙肝患者出现手掌发红即出现肝掌症状,一般情况都表示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应及时进行治疗。 7、皮肤变暗,大多数的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类型 按照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 1、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按有无出现黄疸可以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类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早期表现为厌油、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症状。后期即为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如及时治疗,方法得当,急性肝炎是完全能够治愈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 2、慢性乙型肝炎。如果感染者长期饮酒、长期服用带肝毒性的药物等。患者往往会逐渐表现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发热、面色晦暗等。随着时间持续或反复发作,病情会不断加重,如不及时治疗,部份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按照病情轻重可分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活动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通俗地理解就是体内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指标,但是没有肝病毒所引发的疾病。在我国我一部份人就检查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临床证明,只要不发病,基本上对健康是不影响的。一般是通过被感染者的血液、汗液、唾液以及分泌物等感染的。 2、活动性乙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反复出现乏力、纳差、腹胀。肝肿大,可伴有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或脾肿大。采用保肝、抗病毒等,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3、重型肝炎,起病急,进展快,出现极度乏力和显著的消化系统症状,患上重型肝炎的患者肝细胞已大量坏死,可引起肝脏衰竭甚至

黄疸型肝炎

主诉:巩膜、全身皮肤黄染5天。 现病史:患者平素体健。于入院前5天,因饮酒后被家人发现巩膜、全身皮肤黄染,黄色鲜明而不光亮,身热不扬,疲乏无力。无腹部不适,无恶心呕吐,无皮肤搔痒及其他特殊症状,食纳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到大靖镇医院就诊,查肝功表抗阴性,胆红素升高,转氨酶正常,蛋白正常,未予治疗。于入院前1天,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口服中药及西药治疗,黄色略有消退,今晨查肝功能:HBsAg:阴性,总胆红素64.9umol/l,直接胆红素:25.9umol/l,ALT:29.5u,总蛋白:71.1g/l,白蛋白:46.1g/l,球蛋白:29.0g/l。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遂入我科。患者发病后无泛酸,嗳气,无心悸、气短,无盗汗、发热,无腹痛腹泻。 现患者皮肤及巩膜黄染,疲乏无力,食纳可,小便色黄。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否认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生于本地,长期居住,无疫水接触史,以求学为主,生活规律,有烟酒嗜好。 适龄结婚,生有一女一男均体健,配偶体健。 家族无类似病例发现,无遗传性及家族性疾病患者。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正常,表情自如,神志清,精神尚可,步入病房,正常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温度与湿度正常,弹性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头发色黑,有光泽,分布均匀,头部无疤痕。双眼睑无浮肿,睑结膜未见出血点,无苍白及充血,巩膜轻度黄染,角膜无浑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调节反射、辐奏反射存在。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流出,乳突无压痛,粗测听力正常。鼻外观无畸形,通气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内无异常分泌物,各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发绀,牙齿排列整齐,无龋齿,牙龈无红肿溢脓,舌质淡,口腔粘膜正常,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声音无嘶哑。颈软,无抵抗,两侧对称,无颈静脉怒张,未见颈动脉异常搏动,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胸骨无叩痛。乳房对称,无压痛及硬结,乳头无凹陷及溢液。双侧呼吸运动相等,呼吸动度均等,双侧语音震颤无增强及减弱,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呈清音,肺下缘位于锁骨中线上第6肋间,肩胛线上第10肋间,移动度约6cm。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语音传导无增强及减弱,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0cm,搏动范围直径约1.5cm。心尖部无震颤、摩擦感及抬举性搏动,心尖搏动位置同上。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无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水冲脉及动脉异常搏动。腹部平坦,无膨隆及凹陷,腹壁静脉无曲张,无皮疹、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腹肌无紧张,未扪及包块。肝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未扪及,胆囊未触及,脾在右肋原下1cm触及,质硬,无液波震颤及振水音。腹部胃泡区叩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上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无叩痛,脾及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5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外观无畸形。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活动度好,脊突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未见杵状指(趾)、肌肉萎缩及静脉曲张,关节无红肿、压痛及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运动良好。神经系统检查:皮肤划纹征(阴性),腹壁反射、肱二头肌、三头肌、膝腱及跟腱反射无亢进及减弱。Babinski征(阴性),Oppenheim征(阴性),Gordon征(阴性),Chaddock征(阴性),Hoffmann征(阴性),Kernig征(阴性),Brudzinski征(阴性)。 同体查。 1.血常规:WBC:4.8×10_[9]_/L RBC:5.00×10_[12]_/L HGB:163g/L PLT:105×10_[9]_/L。 2.尿常规:正常。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测试题

病毒性肝炎习题一 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先列出题干,继以列出5个答案:A、B、C、D、E。按题干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2.下列试验中反映细胞坏死严重程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谷丙转氨酶 B·谷草转氨酶 C·白蛋白 D·球蛋白 E·凝血酶原活动度 3.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输血或血制品途径 B·粪口途径 C·注射途径 D·母婴传播 E·日常生活密切接触途径 4.对HBeAg阳性母亲生下的新生儿预防处理,最好的方法是: A·丙种球蛋白 B·乙肝疫苗 C·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乙肝疫苗十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十丙种球蛋白 5.某医务工作者在给一HbeAg阳性患者采血时,不小心刺破手指,下列哪项处理最为重要: A·立即酒精消毒

B·接种乙肝疫苗 C·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 E·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IgM 6.当患者血清中只有抗-HBs、抗-HBc、抗-HBe阳性时应考虑: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重型肝炎 D·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 E·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 7.对急性重型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 A·谷丙转氨酶>10OOU/L B·肝性脑病 C·深度黄疸 D·肝脏迅速缩小 E·腹水、鼓肠 8.关于HBV-DNA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HBV-DNA是单链环状DNA B·HBV-DNA是双链线状DNA C·游离型HBV-DNA是指血清中除HBV颗粒以外形式存在的游离HBV-DNA D·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的HBV-DNA称整合型HBV-DNA E·和HBsAg一样,HBV-DNA阳性只代表有HBV感染,与病毒的复制无关9.有关HAV感染与基因变异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1.A·HAV可分为4个基因型 2.B·与基因型相对应也有4个血清型 3.C·HAV感染后可刺激抗体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4.D·IgM抗体仅存在于感染后6个月之内是近期感染标志 5.E·IgG抗体可保存多年,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10.下述哪项不是HBV的结构成分: 1.A·HBsAg 2.B·HBcAg 3.C·HBeAg 4.D·HBV-DNA 5.E·HBV-DNAp

传染性疾病试题(1)

传染性疾病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A)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地方性D.有季节性E.有感染免疫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E)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3).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C.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D) 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C.疫苗预防接种D.切断传播途径 E.接触者预防服药 (5).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C) A.有助于诊断B.预测疫情C.确定检疫期D.估计病情严重程度E.推测预后(6).传染病在发病前出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B) A.潜伏期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E.以上都不是 (7).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C) 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传染期E.前驱期(8).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E) 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B.病程的长短C.病情严重程度D.潜伏期的长短 E.以上都不是 (9).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1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符合病毒性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1.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既往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2.发病日期不明确或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分为: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⑶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总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线、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40%但小于60%(或凝血酶原时间大于对照5秒以上)、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不宜过,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如ALT明显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则应尽量卧床休息。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2. 药物治疗 (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20-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18.10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肝纤维化、甲胎蛋白或肿瘤四项、梅毒及艾滋病抗体;(3)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1)腹部CT、肝活检;(2)甲状腺功、血脂、干扰素水平及干扰素抗体测定、病毒基因分型、HBV耐药突变株检测、血细胞族化抗原+活化淋巴细胞、肝炎相关抗体; (七)药物应用。 1.保肝降黄:甘草酸胺类、多烯磷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干扰素和(或)核苷类似物。 3.免疫调节、抗纤维化。 4.中医中药及其它治疗。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 2. 肝功能好转ALT<80 U/L。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如自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等)退出本路径。 2.进展为慢性重型肝炎或肝硬化退出本路径。 3.病情迁延不愈或顽固性黄疸,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10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0-30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