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得了以后,就要引起自己的重视,要尽快地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避免对自己身体进一步的伤害,下面内容就对很多出现黄疸肝炎的患者,具体介绍了黄疸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你可以具体了解一下。

黄疸型肝炎的传染途径:

一、黄疸型肝炎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

二、黄疸型肝炎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排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后的食品传染给他人。

三、与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四、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黄疸型肝炎的食疗

1、如果急性黄疸肝炎患者表现为乏力、烦躁、厌油腻、食欲不振等情况,可以吃些南瓜、糯米、杏仁、橘红、莱菔子等食物,并可以饮用芦根、麦门冬泡的茶;

2、如果患者是黄色昏暗、口淡不渴、腹胀胸闷,应该多食些乳类、鱼类、蛋类、莲子粥、蔗糖、葡萄糖之类的食物;

3、如果患者的黄疸色泽鲜明,并伴有口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吃一些干凉的食物比较好,比如冬瓜、西瓜、绿豆粥、水果、蜂蜜等;

4、如果患者的病情加重,并且黄疸现象迅速加深、高热或腹水、口干舌燥等症状,应该食些黄瓜、木耳汤、山楂片、绿豆粥等,还可以进食含有各种维生素的食物,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主。

首先说黄疸肝炎是有传染的,传染的途径会通过大便小便的一种排泄物传染,同时也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染,在平时进行口腔护理保健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途径传染,所以由于黄疸肝炎传染的途径比较多,平时在很多方面都要引起重视。

丙肝相关知识

丙型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 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一、发病原因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对HCV勺感染病程也有影响 HCV传播途径: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

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HCV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 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 性传播。 3. 母婴传播 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 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 其他途径见于15%- 30%勺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黄疸肝炎是什么

黄疸肝炎是什么 文章目录 一、黄疸肝炎是什么 二、如何预防黄疸型肝炎 三、黄疸肝炎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黄疸肝炎是什么 1、黄疸肝炎是什么 黄疸系指血中胆红素增高,导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临床表现。黄疸既是症状,又是体征。正常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应低于3.7μmol/L。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染时,称为隐性黄疸;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病血清时,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染现象。

2、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尿黄如茶:黄疸型肝炎患者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尿色加深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导致。 肝区疼痛:名为黄疸型肝炎,一定会使肝脏受损。疼痛的位置为右上腹。出现肝区疼痛这种黄疸型肝炎的症状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及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导致。 发热:当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很多人都会误诊为是感冒发烧,这也就耽误了病情的及时治疗。发热的原因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3、黄疸肝炎产生的原因 黄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如何预防黄疸型肝炎 首先,人们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及其卫生是最主要的预防黄疸型肝炎的方法。个人的良好卫生对疾病的传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平时生活中,人们要有饭前、饭后、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能食用不干不净的食物,除此之外,人们所使用的各种器皿都要进行及时消毒,以免病菌传播。 其次,针对接触过黄疸型肝炎患者的人,要采取隔离的措施,以免更多的人们受到黄疸型肝炎的侵害。要防止黄疸型肝炎的逐渐蔓延,就必须对接触者隔离观察至潜伏期结束。 最后,人们可以注射疫苗防止受到黄疸型肝炎的传染,在接触乙肝病人后及时注射一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1个月及6个月时再注射第2-3针乙肝疫苗,接触甲方肝病人,在2周内,肌内注射含抗甲肝抗体的丙种球蛋白。 黄疸肝炎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中医药治疗黄疸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黄疸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治疗黄疸性肝炎中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6例黄疸性肝炎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中医药治疗的为观察组,使用西医药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黄疸性肝炎中运用中医药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 hepatitis.Methods 86 cases of jaundice hepatit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use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43 cases,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饮食要清淡,同时给予中医药治疗,主方为茵陈篙汤,方剂:茵陈蒿、山栀子、柴胡、黄芩、大黄各25 g,牡丹皮15 g,炒桔梗12 g,贝母、荆芥穗各10 g。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酌情增加,黄疸较严重者将茵陈蒿加至50 g;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可增加竹茹、半夏止呕;患者出现便血、肌肤有瘀斑,则适当添加柏叶炭、地榆炭以凉血止血;患者病情恶化及出现腹水,应适当添加木通、白压根、车前草等以清热利尿。煎服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7 d为1个疗程,共持续3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复方益肝灵片,4片/次,3次/d,饭后服用。7 d为1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在3个疗程结束后对临床症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PCR-HBV-DNA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随访6个月判断疗效。 1.4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患者黄疸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出现明显好转,肝脾有明显回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回复正常,AST、TBIL接近正常即视为显效;患者黄疸基本消失,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所好转,肝脾有所回缩即视为有效;患者黄疸、肝功能、自觉症状等都没有出现明显改善迹象或者病情恶化即视为无效。总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汇总和分组,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上述汇总数据,计数资料使用率(%)来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以P<0.05视为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丙肝 试题

丙肝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计50分。) 1、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粪-口途径 B、血液传播 C、接触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垂直传播 2、关于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均为RNA型病毒 B、均需要依赖乙型肝炎病毒完成其病毒复制 C、均主要为经输血注射途径传播 D、均可有慢性携带者 E、均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 3、能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的是 A、HBV B、HCV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4、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输血或血制品途径 B、粪口途径 C、注射途径 D、母婴传播 E、日常生活密切接触途径 5、对急性重型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 A、谷丙转氨酶>10OOU/L B、肝性脑病 C、深度黄疸 D、肝脏迅速缩小 E、腹水、鼓肠 6、检测抗HCV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C、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D、放射免疫试验 E、间接血凝免疫试验 7、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程一般超过: A、2周 B、1个月 C、2个月 D、4个月 E、6个月 8、有关丙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HCV只能通过输血传播 B、血清抗HCV是有保护性抗体 C、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黄疽发生率较乙型肝炎高 D、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生率很高 E、急性丙型肝炎时不应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9、男,23岁,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1周人院。体查:皮肤、巩膜黄染,肝右肋下1cm,脾未扪及,血象: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0.48,淋巴细胞0.52,血色素130g/L,血清总胆红素124.8μmol/L,1min胆红素70.4μmol/L,ALT 420U/L,AKP 6.4U/L,诊断应考虑: A、溶血性黄疸 B、急性黄疸型肝炎 C、淤胆型肝炎 D、急性重型肝炎 E、慢性肝炎 10、男,42岁,17年前发现HBsAg阳性,近20余天来觉乏力,食欲减退,近1周出现皮肤 黄染。体查:重病容,精神委靡,皮肤、巩膜深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有腹胀,肝脾末扪及,腹水征阳性,ALT 8OU/L,白蛋白30g/L,球蛋白35g/L,总胆红素60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24%,诊断应考虑: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急性黄疸型肝炎 E、慢性肝炎重度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题,计50分。) 1、只要HCV-Ab阳性就需要抗病毒治疗。() 2、ALT正常时,尽管HCV-RNA阳性也不需要治疗。() 3、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绝对禁忌症。() 4、EVR是指治疗12周时HCV-RNA阴转或降低>2log。() 5、SVR是指治疗结束至少随访24周检测HCV-RNA阴性或低于检测下限。() 6、RVR是指治疗4周时HCV-RNA阴转。() 7、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8、只要HCV-Ab阳性就可以诊断丙型肝炎。() 9、HCV急性感染后的慢性化率明显高于HBV感染。() 10、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程主要依据基因型的不同。()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介绍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 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 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 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 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1、无法完全筛除HCVRNA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静脉注射毒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 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窥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暴露的重要途径。公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等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3、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 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4、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 播的危险性。 5、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 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极其他血液暴露的一般接触不传播HCV。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急性黄疸肝炎的原因

急性黄疸肝炎的原因 文章目录 急性黄疸肝炎的原因 1、急性黄疸肝炎的原因是什么 病毒因素是造成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常见原因,我们熟悉的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以胆红素代谢和排泄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肝脏损伤,出现尿黄,巩膜和皮肤黄染的急性发作的症状。在各种病毒性肝病中,以甲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其次为戊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原因很多,除我们熟悉的各种病毒因素外,另外包括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细菌性生物因素引起的各类肝炎,物理因素引起的放射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都会或多或少表现为身体症状部位的出现黄,所以在病因诊断方面注意全面排查。 2、急性黄疸肝炎有什么危害 产生黄疸的物质叫胆红素,一种是脂溶性的,另一种是水溶性的。前者可以沉着到脑神经核上,越积越多,影响神经的功能,重者当时就会危及生命。水溶性胆红素的毒性虽小,但是能引起这种胆红素升高的肝胆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超过它本身的毒性。 黄疸性肝炎会对患者有什么危害?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 3、急性黄疸肝炎有什么症状

3.1、黄疸前期 急性黄疸肝炎的前期症状会有数日到半月的时间,刚开始时是出现全身乏力的现象,如果是小孩子的话还会出现低热现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起病是比较急的,还会出现轻度和中度发热,另外还会伴随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3.2、急性黄疸期 这时期患者的巩膜和皮肤开始出现黄疸,一般在两周之内就会达到高峰,会出现梗阻性黄疸表现,比如说大便的颜色会变浅,皮肤出现瘙痒、心动过缓等。肝脏会出现长大,有充实感,还有压痛和叩击痛的感觉,这个病程大约会持续两到六个星期的时间。 3.3、急性恢复期 急性恢复期的时间最短两个星期,最长需要四个月。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症状一般会在两周左右的时候就慢慢的消失了,如果是儿童的话病程会更短。有大约5%的患者会有长期的肝区疼痛以及不适的感觉。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得了以后,就要引起自己的重视,要尽快地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避免对自己身体进一步的伤害,下面内容就对很多出现黄疸肝炎的患者,具体介绍了黄疸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你可以具体了解一下。 黄疸型肝炎的传染途径: 一、黄疸型肝炎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

二、黄疸型肝炎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排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后的食品传染给他人。 三、与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四、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黄疸型肝炎的食疗 1、如果急性黄疸肝炎患者表现为乏力、烦躁、厌油腻、食欲不振等情况,可以吃些南瓜、糯米、杏仁、橘红、莱菔子等食物,并可以饮用芦根、麦门冬泡的茶; 2、如果患者是黄色昏暗、口淡不渴、腹胀胸闷,应该多食些乳类、鱼类、蛋类、莲子粥、蔗糖、葡萄糖之类的食物; 3、如果患者的黄疸色泽鲜明,并伴有口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吃一些干凉的食物比较好,比如冬瓜、西瓜、绿豆粥、水果、蜂蜜等;

4、如果患者的病情加重,并且黄疸现象迅速加深、高热或腹水、口干舌燥等症状,应该食些黄瓜、木耳汤、山楂片、绿豆粥等,还可以进食含有各种维生素的食物,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主。 首先说黄疸肝炎是有传染的,传染的途径会通过大便小便的一种排泄物传染,同时也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染,在平时进行口腔护理保健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途径传染,所以由于黄疸肝炎传染的途径比较多,平时在很多方面都要引起重视。

丙型肝炎感染的自然史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摘要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许多国家也是肝移植的最常见指证。尽管在过去的十年里HCV感染已经大幅度地减少,但是世界范围内HCV慢性感染的人数估计在1.7亿,占世界人口的3%。关于HCV感染的自然史仍存在争议。HCV感染慢性化的比率受感染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和病毒免疫反应的影响。大约75%~85%感染HCV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并且有进展为肝外表现、代偿或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危险。进展为肝硬化的比率较为不定,受几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酒精的摄入量、初始感染时的年龄、肝穿刺活检炎症和纤维化的分级、HIV和HBV的协同感染和并发疾病的状态(comorbid condition)。据估计,10%~15%的HCV感染者在感染后20年内将会进展为肝硬化,进展到肝硬化的患者发展为HCC的比率更高。丙型肝炎自然史的理解对于有效地管理、治疗、教育HCV感染者十分必要。 1、前言慢性丙型肝炎是导致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并且是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大部分地区肝移植最常见的指证。(1-3)世界范围内大约1.7亿人口感染HCV,占世界人口的3%。(4)在美国HCV是慢性血源性感染的最常见原因,导致40%的慢性肝病。(4,5)1989年Choo等最早从一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这种新发现的病毒引起。HCV为RNA病毒,属黄病毒科。(7)HCV在肝细胞的胞质中复制,但并不直接导致细胞病变。持续感染的出现依赖于病毒的快速复制和持续的细胞到细胞间的传播,以及缺乏针对HCV抗原的强力的T细胞免疫反应。HCV的复制周转率相当高,每天复制的病毒颗1012粒达10~10,估计其病毒代谢的半衰期为2~3小

丙肝传播途径之性接触传播

丙肝传染(三):性接触传播 【来源:上海武警肝病医院】 性传播已成为丙肝病毒传播最新最重要传染途径之一,丙肝还会通过性接触传播,丙肝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精液和唾液中含有丙肝病毒,在进行性生活时会被感染上丙肝。特别是对于有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被染上的几率会更高。 丙肝性传播几率 1、对照研究表明,凡有2个以上异性伴侣的人群组,较无性伙伴的对照组的丙肝发生率高11倍;有性接触或家庭内接触丙肝患者史者较对照组高6倍。 2、国内报告7例输血后丙肝患者的精液中4例查出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阳性,9例输血后丙肝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2例HCV RNA阳性。 3、丙肝患者在进行性生活的时候其配偶感染的几率在15%-38%之间并且女性配偶感染的几率要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夫妻或男女朋友之间除了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外性生活中的精液传染也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丙肝性传播危害 1. 丙肝患者不仅承受身体上的病痛,还要承受经济负担、来自家人、同事甚或好友的鄙视,精神压力往往很大,若患者羞于启齿延误及时、正确的治疗,病情恶化后果严重。 2、丙肝的性传播几率大,配偶或性伙伴以及密切接触者都处于危险之中, 并且常发生家庭中传播。 3. 对于女性来说,丙肝可通过垂直感染和间接接触传染给婴幼儿,影响他们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如何阻断丙肝性传播 1、急性肝炎期,当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全身乏力、黄疸等症状明显时,应该禁止任何性活动,包括自慰行为。 2、肝炎恢复期病人,可以有节制地进行夫妻性生活,但不宜过频,时间也不宜过长,以次

日不感疲劳为度。 3、慢性肝炎患者如果一般情况良好,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或虽有异常但不显著者,可以进行性生活,一般说来不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但应有所节制。 4、性生活时,男方最好采用避孕套,可以降低性传播的几率;

预防丙肝传染的几项措施

预防丙肝传染的几项措施 丙肝是一处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病,传染性强,它常见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那么如何预防丙肝的传染呢?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播途径有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另外有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尚不 明确。 丙肝可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法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蚊子细胞能结合并复制丙型肝炎病毒。在美国微生物协会年会上,有专家指出丙肝病毒属于黄热病病毒家族,而所有黄热病病毒家族的病毒,包括如西尼罗病毒,登革热病毒和黄热病毒,都是通过节肢动物传播,如蚊子、蜱等。蚊子咬吸了含有本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后,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可以使被咬者发病。 但是也有许多科学家强烈反对蚊子可以传播丙型肝炎的看法。他们指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没有地域或季节分布的特点,而这些是蚊子传播疾病的特征。他们认为目前那些无法解释的病例可能仅仅是被调查者隐瞒 了性传播或者吸毒的事实。 总之,要进一步证实蚊虫肯定是丙肝传播媒介,需要对更多分离的病毒或其他蚊子、蜱细胞进行实验。如果此假设得到证实,那么大力消灭蚊虫会成为重要的预防丙肝的措施。 如何阻断丙肝传播? 丙肝不但会传染,丙肝更易发展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所以做好丙肝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但现阶段尚无丙肝疫苗出现,无法进行特异性免疫预防,所以丙肝的预防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控制传染源:急性丙肝患者应隔离治疗直至病毒消失,慢性丙肝患者以及丙肝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 标判断其传染性大小,如果病毒复制活跃应积极接受治疗。 2.丙肝阻断传播途径: (1)生活密切接触传播阻断:做好日常用品消毒工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病人之后使用肥皂和 流动水清洗,这样可有效阻断丙肝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阻断:严格筛选献血人员,丙肝抗体阳性者不得献血。 (3)母婴传播阻断:据调查,有HCV感染的母亲传染给婴儿的几率约为10%,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可有效 阻断母婴传播。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9361665.html, (4)性传播阻断:丙肝患者可通过性接触将HCV传染给配偶或者性伴侣,所以丙肝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一 定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最好使用避孕套。 (5)医源性传播阻断:丙肝传染吗?丙肝可通过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传播,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工 作可有效阻断医源性传播。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指导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指导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所引起的急慢性肝脏炎症。【传播途径】 (1)丙肝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a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b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

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的: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指导】 (1)丙型肝炎疫苗预防: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型肝炎。 (2)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抗HC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严格筛选献血员。应发展HCV抗原的检测方法,提高对窗口期感染者的检出率。 (3)经皮和黏膜途径传播的预防:推行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用具、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4)性传播的预防: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HCV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5)母婴传播的预防: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应避

黄疸型肝炎

主诉:巩膜、全身皮肤黄染5天。 现病史:患者平素体健。于入院前5天,因饮酒后被家人发现巩膜、全身皮肤黄染,黄色鲜明而不光亮,身热不扬,疲乏无力。无腹部不适,无恶心呕吐,无皮肤搔痒及其他特殊症状,食纳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到大靖镇医院就诊,查肝功表抗阴性,胆红素升高,转氨酶正常,蛋白正常,未予治疗。于入院前1天,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口服中药及西药治疗,黄色略有消退,今晨查肝功能:HBsAg:阴性,总胆红素64.9umol/l,直接胆红素:25.9umol/l,ALT:29.5u,总蛋白:71.1g/l,白蛋白:46.1g/l,球蛋白:29.0g/l。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遂入我科。患者发病后无泛酸,嗳气,无心悸、气短,无盗汗、发热,无腹痛腹泻。 现患者皮肤及巩膜黄染,疲乏无力,食纳可,小便色黄。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否认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生于本地,长期居住,无疫水接触史,以求学为主,生活规律,有烟酒嗜好。 适龄结婚,生有一女一男均体健,配偶体健。 家族无类似病例发现,无遗传性及家族性疾病患者。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正常,表情自如,神志清,精神尚可,步入病房,正常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温度与湿度正常,弹性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头发色黑,有光泽,分布均匀,头部无疤痕。双眼睑无浮肿,睑结膜未见出血点,无苍白及充血,巩膜轻度黄染,角膜无浑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调节反射、辐奏反射存在。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流出,乳突无压痛,粗测听力正常。鼻外观无畸形,通气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内无异常分泌物,各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发绀,牙齿排列整齐,无龋齿,牙龈无红肿溢脓,舌质淡,口腔粘膜正常,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声音无嘶哑。颈软,无抵抗,两侧对称,无颈静脉怒张,未见颈动脉异常搏动,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胸骨无叩痛。乳房对称,无压痛及硬结,乳头无凹陷及溢液。双侧呼吸运动相等,呼吸动度均等,双侧语音震颤无增强及减弱,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呈清音,肺下缘位于锁骨中线上第6肋间,肩胛线上第10肋间,移动度约6cm。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语音传导无增强及减弱,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0cm,搏动范围直径约1.5cm。心尖部无震颤、摩擦感及抬举性搏动,心尖搏动位置同上。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无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水冲脉及动脉异常搏动。腹部平坦,无膨隆及凹陷,腹壁静脉无曲张,无皮疹、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腹肌无紧张,未扪及包块。肝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未扪及,胆囊未触及,脾在右肋原下1cm触及,质硬,无液波震颤及振水音。腹部胃泡区叩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上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无叩痛,脾及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5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外观无畸形。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活动度好,脊突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未见杵状指(趾)、肌肉萎缩及静脉曲张,关节无红肿、压痛及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运动良好。神经系统检查:皮肤划纹征(阴性),腹壁反射、肱二头肌、三头肌、膝腱及跟腱反射无亢进及减弱。Babinski征(阴性),Oppenheim征(阴性),Gordon征(阴性),Chaddock征(阴性),Hoffmann征(阴性),Kernig征(阴性),Brudzinski征(阴性)。 同体查。 1.血常规:WBC:4.8×10_[9]_/L RBC:5.00×10_[12]_/L HGB:163g/L PLT:105×10_[9]_/L。 2.尿常规:正常。

试论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试论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目的进一步研究并分析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并针对主要途径提出有效的阻止传播的对策,降低丙肝发病率。方法对过去1年(2014.3~2015.3)在鹤壁煤业集团总医院综合内科接受检查的240例丙肝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研究。总结丙肝的传播途径并制定相关阻碍其传播的对策。本次调查采用联合研究方式进行,选择鹤壁煤业集团总医院综合内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检查的240例丙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研究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并结合此样本数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于我市具有指导意义的丙肝预防方案。结果所有患者中因血液传播的患者共计128例,因吸毒而感染丙肝的患者共22例,因母婴传播的患儿共18例,因性传播而感染丙肝的患者共62例,其他途径感染10例。结论血液传播、吸毒、母婴传播、性传播等是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加强血液管理制度(包括输血、献血制度)、加大毒品稽查力度、做好孕妇分娩的隔离及相关检查工作、加强性教育宣传工作以及加强丙肝疾病教育宣传工作等是预防丙肝传播的有效手段,应予重视与推广。 标签:丙肝;血液传播;性传播;隔离;传播途径 作为一种隐匿性强、发病快且传播途径广的病毒性肝炎,丙肝不仅慢性化程度高,而且死亡率高。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丙型肝炎患者已突破4100万,并且仍以每年2%左右的发病率增长。随着我国对乙肝防治工作的全面落实,丙肝已成为继乙型肝炎后第二大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肝炎疾病[1]。因此,进一步探究丙肝的传播途径,制定预防丙肝传染的有效对策十分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采用联合研究方式进行,选择鹤壁煤业集团总医院综合内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检查的240例丙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研究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并结合此样本数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于我市具有指导意义的丙肝预防方案。其中,男性、女性患者各有144例、96例,男女比例约为1.5:1。患者年龄在1~60岁不等,平均(43.6±7.4)岁。患者潜伏期在7d~11年不等。所有患者中大专以上文凭仅66例,占总人数的27.5%,其余均为初中、小学甚至以下文化程度。同时,240例患者中无工作患者较多,达72例,占总人数的30%。 1.2方法首先,根据240例患者在鹤壁煤业集团总医院进行的HCV-RNA聚合酶链反应测试(PCR)的检测结果及相关血液检查等内容对丙肝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了解[2]。然后,对240例患者的病历进行调查,总结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并制定相关预防对策。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及EXCEL对240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定量分析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路径以及其他影响因素。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㈠急性肝炎1、急性黄疸型肝炎:可分为三期。黄疸前期: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可有畏寒、发热。乙丙丁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此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本期持续5~7天。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1~3周内黄疸达高峰。部分患者可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本期持续2~6周。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1~2个月。总病程2~4个月。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恢复较快,病程大多在3个月内。㈡重型肝炎(肝衰竭)1、分类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2、分期(1)早期①极度乏力,明显厌食、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进行性加深(TB≥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30%<PTA≤40%;④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2)中期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①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②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3)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①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②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③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PTA≤20%。

黄疸肝炎的中医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黄疸肝炎的中医治疗 黄疸肝炎的中医治疗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特征。 西医根据黄疸发生的机理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三类,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 一、病因病机形成黄疸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湿。 《金匮要略》记载: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 (1)外感湿热疫毒: 夏秋季节,暑湿当令,或因湿热之邪偏盛,从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而发病。 或因湿热挟时邪疫毒,则其病势暴急,具有传染特点,表现热毒炽盛的严重现象,且预后差,又称急黄。 (2)饮食不节,伤及脾胃: 过食肥甘油腻,寒凉生冷,或饥饱不度、酗酒,劳倦太过,均可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从而表现为目黄、肤黄、小便黄的黄疸病证。 1/ 7

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个体素质的差异,表现为湿热和寒湿两个方面。 若因湿热所伤,或素体胃热偏盛,则湿从热化,湿热相交,由脾胃而熏蒸肝胆,胆热液泄,表现为阳黄证候。 若因寒湿伤人,或素体脾胃虚寒,则湿从寒化,寒湿郁滞中焦,致使中阳不振,脾气壅遏不运,胆汁为湿所用,表现为阴黄证。 (3)积聚日久: 因瘀血阻滞胆道,胆汁外溢发生黄疸。 (4)内伤不足,脾虚气亏,血败而不华色,可发生黄疸。 二、辩证论治黄疸的辩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阴黄以寒湿为主。 多选化湿邪,利小便之法。 (1)阳黄: 1、热重于湿: 证候: 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腹部胀满,心中懊恼,恶心,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热利湿。 主方:

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导语:肝炎病毒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传播。肝炎病毒传播途径?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传播。肝炎病毒传播途径?病毒性肝炎分布广泛,对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危害。了解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对于预防肝炎病毒有着积极地作用。那么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1)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由不洁饮食以及喝生水等途径而感染的,其病毒主要以人体、猕猴、人猿等灵长类动物为宿主,潜伏期大约为2-6星期:在感染一个星期内,还可以在粪便中找到病毒的颗粒;而受感染个体就好像得了一场感冒似的,某些个体可能出现高烧,或者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少数可能出现茶色尿或被告知有黄疸的现象。 (2)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血液传播;胎源性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北京二六一医院专家提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传播乙肝。 (3)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类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经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经皮肤暴露感染(如:静脉吸毒、使用非一次性的玻璃注射器和针头,纹身、针刺等职业性暴露。也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母婴传播、性传播。 (4)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不会单独存在,其外壳为HBsAg。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名中医治黄疸型肝炎十五个秘方

名中医治黄疸型肝炎十五个秘方 40.1轻型消黄汤 【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 【组成】茵陈30克,生苡米、茯苓、白芍、赤芍、六一散(包)各12克,藿香、杏仁、 当归、丹皮、酒炒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利湿清热,芳香化浊。 【方解】方中重用茵陈,利胆退黄;白芍、赤芍、丹皮、当归养阴和血、清热凉血; 黄芩清热解毒;藿香芳香化浊;杏仁宣肺利气;苡米、茯苓、六一散利水祛湿。诸药相伍、共奏利湿清热、芳香化浊之功,用于湿重于热之黄疸,较为适宜。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证见黄疸轻、恶心、厌油腻、时呕、口不干、不思饮、 困倦、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稍数。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轻型)。【加减】若有低热,加鲜茅根30克,青蒿12克;大便溏、纳差者,加焦白术、谷芽各 9克;如黄疸已退、转氨酶不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石见穿、板蓝根等解毒药。【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40.2重型消黄汤 【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 【组成】茵陈90克,生石膏、鲜茅根各30克,炒知母、炒黄柏、藿香、佩兰、杏仁、 六一散(包)各9克,赤芍、丹皮、龙胆草、泽兰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

【方解】方中茵陈利肝胆、退黄疸;知母、黄柏、龙胆草、石膏清热解毒;藿香、佩 兰芳香化浊;赤芍、丹皮、泽兰活血化瘀;鲜茅根、六一散利水通淋祛湿;杏仁宣肺,调 畅气机,通调水道,排除湿热。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之功。本方配伍周密,较前人之退黄剂更胜一筹。 【主治】湿热黄疸,热重于湿。证见黄疸重,恶心、呕吐、厌油、发热口渴、便干尿 赤、舌苔黄厚而燥,脉弦滑数。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之重型。 【加减】若高热或兼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2克,或紫雪丹3克,分2次冲服。 便秘加酒炒大黄,栝蒌各15克;退黄时茵陈用量要大,最大可用到125克,并加活血化,以加速退黄作用。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40.3加味茵陈蒿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茵陈30克,栀子9克,黄柏15克,大黄9克,大青叶30克,川金钱草6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泄热利湿。 【方解】方中以茵陈、金钱草利湿退黄;栀子、黄柏清热燥湿;大黄泄郁热;大青叶 清热解毒。本方药简力宏,泄热利湿之功颇著,用治热重于湿之黄疸颇效。 【主治】湿热黄疸,热重于湿。证见身目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苔黄腻,脉弦数,心中烦热、嘈杂,或见烧心吐酸,如噉蒜状。 【加减】心烦加淡豆豉9克;大便不通加芒硝9克(分冲);寒热口苦,加柴胡、黄芩、 半夏各9克;胁痛甚者,加郁金9克,赤芍20克;烧心吐酸或嘈杂者,加煅瓦楞子30克。大便正常,少用大黄,同煎;如便稍溏则去大黄。

猫咪黄疸型肝炎的治疗

猫咪黄疸型肝炎的治疗 猫咪黄疸 黄疸是一种特征性症状,猫黄疸又称为猫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症状为:皮肤发黄、眼结膜发黄、口腔黏膜发黄等。一般而言,猫咪在发生肝病的时候会出现黄疸症状,肝炎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致使肝细胞受到损伤(变性、坏死)而发生的炎症性细胞等的浸润为特征的肝脏病理状态。从形态学性上可分为弥漫性、灶状性和胆管性等。 引起猫黄疸的原因是血清中胆红素过高;胆红素是由衰老红细胞破裂释放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在肝脏内合成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经胆管分泌进入肠管,一部分胆红素经门脉循环重新进入肝脏,另外一部分经粪便排除体外,剩下的一部分经体循环经过肾脏排泄进入尿液。当肝脏代谢和外分泌出现异常时,可引起胆红素过多,我们称为原发性肝性黄疸。原发性肝性黄疸是猫最常见的黄疸类型,这些原发性肝病有:急性中毒性肝炎、胆管性肝炎、肝硬化以及猫脂肪肝;其它可引起肝损伤的疾病有:糖尿病、猫传染性腹膜炎、肿瘤以及猫白血病病毒感染等。 一、猫黄疸型肝炎的病因 1.中毒性:四氯化碳和砷及磷等化学药品、阿斯匹林和扑热息痛等药物、铊TL等杀虫剂、蓖麻籽和蘑菇等植物和食喂被黄曲霉污染的食物等均能诱发肝炎。此外,代谢性缺乏症和营养不良

(蛋氨酸、胆碱)也有可能诱发肝炎。 2.感染性:由于感染FIp病毒、伪结核菌、泰泽菌、各种化脓菌和真菌等而引起肝炎。 3.寄生虫性:弓形体、吸虫类或蛔虫侵入肝脏所致。 二、症状 1.呈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呕吐、腹泻和消瘦等症状。 2.表现发热、贫血、黄疸和肝脏压痛。 3.肝细胞损伤严重时,呈现重度肝功能不全症状,即食欲废绝、呕吐、黄疸、腹痛和出血倾向,此外,表现知觉过敏或钝麻、嗜眠或昏睡、异常步态或不能站立、痉挛等神经症状。 三、治疗 1、口服美国Denosyl猫用肝病肝炎特效药,前5天每天2次,每次1粒,以后改为1天1粒,空腹服用。该药可以帮助猫修复受损肝细胞,消除腹水,恢复胆功能正常化,降低黄疸,促进猫主动进食。一般5天后,猫咪有明显好转,可以主动进食,精神恢复。连续1盒服用完,猫咪基本上就痊愈了。 2、喂给优质并能保持营养平衡的,而且具有丰富能量和维生素的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最好添加脱脂低能量奶油,而作为碳水化合物可喂给大米等食物。维生素需要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A、D、E、K。所需的能量为80~100kcal/kg/日。对于无食欲的动物,有必要强行饲喂。为了尽量减少呕吐和腹泻,每天分6~8次喂给5~10ml/kg的粥食。呈现神经症状的病猫,最好喂给含4g/kg/日蛋白质、6g/kg/日碳水化合物和4.4g/kg日脂肪的食物。对经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