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反应与能量(精选3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精选3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精选3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篇1

南京外国语学校朱征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②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对教材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也为后面反应限度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了解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也可能速率不同,而且基本上能够用微粒的观点加以解释。本课时选择浓度这一影响因素为载体,教会学生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比较反应快慢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从物质微观结构做出解释的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整章学完之后,仅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而今后遇到新问题,很难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在这节课上,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已有知识中搜索相关信息,总结、归纳出一些可行的比较反应速率的方法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借助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反应的快慢?”“设计实验获取数据,定量的比较反应的快慢?”三个层层深入的讨论题贯穿这节课,促进

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的习得,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常用的比较反应快慢的简便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以粒子的观点初步解释。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形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设问质疑、呈示目标——笔者通过展示真实的图片(牛奶和咸水鸭的外包装),引出教学任务(化学反应速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温度条件的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好奇)并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当学生提出可能是温度影响了食品变质这样一个过程的速率时,笔者及时给予肯定,并马上提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思考,导入下一个环节。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策划好个别研究与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实验探究——这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实践出真知。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镁条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牛奶、咸水鸭的外包装),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用数据去分析,再用理论去论证,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

下,得到正确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构建数学图像分析问题(学生根据测得数据,绘制表格)。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程序性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解决,比如,学生在探究实验结束之后,反思实验过程中,手握反应试管,会导致反应温度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另一方面,教师依据整节课的环节,结合教材对全课及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本节课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以六个模块构成整体,逐层深入展开问题。

三、--流程(见下表)

模块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为什么不同温度,牛奶、盐水鸭等食品的保值期不同?

聚焦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举例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举例

引入正题

师生共同归纳影响因素

1、催化剂(双氧水的分解)

2、浓度(蜡烛在空气和氧气燃烧)

3、表面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温度(金属的氧化)

……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

模块二如何定性地比较反应快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选择浓度进行探究

提问:在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时,借助哪些现象可以比较反应速度的快慢?

小组讨论、举例并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观察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归纳总结:气泡多少,沉淀快慢,固体消失快慢,温度变化,颜色变化……

为后面引出定量实验做铺垫

总结:比较反应的快慢,一般比较反应物消耗的快慢或者生成物增加的快慢。

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

模块三如何定量地比较反应快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启发

小组讨论、交流:

针对镁条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通过数据,定量地比较反应的快慢?

思考、讨论、汇报

1、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体积

2、测定镁条消耗所需时间长短

3、测定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加的快慢

4、测定敞开体系质量减少的快慢

……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疑问

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加的快慢实验演示(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及时巩固

小结学生方案

归纳常用实验方法

①体系质量变化

②生成气体体积

③生成沉淀的量

……

提高知识的可利用性,将陈述性知识组织成程序性知识。模块四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给出实验步骤方法

学生分组分工完成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曲线。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与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适时点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汇报

模块五从微观角度解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如何从微粒的角度解释这一结果?

学生积极思考

由宏观到微观,培养学生认识物质本质的科学探究方法

提问: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反应物微粒的碰撞几率?

思考、回答

演示flash动画

观看、思考

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理解

模块六评价与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本实验中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与实验评价能力

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集中注意,倾听

适时的评价强化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教后反思:

1、小组协作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引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本节课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一般由4人组成,各小组按照探究活动进行分工(记录、掐表、搭建仪器、操作),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传统课上,老师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实验其实变成了验证性的实验。而笔者在英国进修期间,留意到英国中学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让学生了解有关化学反应中的微粒碰撞理论,然后在具体研究每一种因素时,都是采用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再尝试用碰撞理论解释,最后迁移运用。这样一种方式是一种真正的探究模

式,学生从实验中形象的感知,再从理论中抽象的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办法,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之后的反思,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并对物质探究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的科学认识方法。

3、充分利用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具有方便、精确、细微化等优势,解决传统实验技术方法无法进行的或无法显示的实验或无法处理数据的实验,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资源价值,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使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例如,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加快慢的实验。利用计算机开发和控制化学演示实验过程,利用数、模转换技术和传感器使数字采集、分析和报告自动化、科学化,提高了演示实验效果和水平,为化学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运用数据采集技术不仅是改进教学的手段,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扩展了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的空间。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化学教学模式变革,为培养信息时代的接班人开辟了新的途径。

4、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

现代教学媒体(flash动画、powerpoint)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媒集于一体,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发现学习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倾听已有意见,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

化学反应与能量篇2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

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重、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对△h的“+”与“-”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反应热焓变

(一):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

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相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类型

(1)放热反应:即_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化合、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即_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小于_生成物的总能量。[来源:学_科_网]

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说明: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如: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

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形成原因(图示)

从微观上分析:从宏观上分析:

预测生成:

(二):反应热焓变

两个概念:环境一切影响化学反应要素的总称体系反应物和生成物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的整体。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反应热-。

2、表示符号:△h

3、单位: kj/mol (或 j/mol )。

4、计算方法:△h =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或△h =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因此,△h<0时, 为放热反应; △h>0时,为吸热反应。

5、注意:在应用焓变时,应注意△h的符号。当△h>0时,其“+”号_不能_(填“能”、)省略。

6、“反应热”与“热量”的区别:反应热有“+”、“—”之分;而热量是标量,但要注明是“吸收”、还是”放出”。

知识拓展:焓是与物质的内能有关的一个物理量,但它又不同于物质的内能。单位为kj/mol,不可以测量。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即焓变。即在此,可用焓变代替反应热。但焓变与反应热是不同含义两个的概念。

【思考】:看看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反应,这一段差值表示什么?(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还可表示出中间物)

a b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

化学反应与能量篇3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必修2)教材分析:本章共三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它们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

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同时,它们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而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因此,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通过对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讨论,学生将从原理上加深对化学反应条件的认识。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由于本章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体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既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又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阶段性、渐进性,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防止任意拓宽加深,增加学生负担。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能说出中和热的涵义。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和热等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结论] 生石灰与水

反应生成糊状的氢氧化钙,试管发烫,说明反应放出了热能。[设问] 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除刚才的这个反应,其它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是也会有能量变化呢?其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例说明。[学生举例、说明][归纳小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设疑] 那么,化学变化中热量变化的具体形式又有哪些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探讨,从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生分组实验] 见教材实验2-1。[思考与讨论]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各有什么优缺点?[反思、交流与评价]1、实验过程中,你自己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2、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他们哪些启示?[演示实验]见教材实验2-2[思考与讨论]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得出了哪些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2、你觉得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实验中对你最有启发的是什么?[小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设疑]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燃烧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的,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吸热的,那么,作为一类重要而常见的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来揭开这个秘密。[学生分组实验]建议按教参p22页的三组对比实验进行。[讨论与交流]1、通过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如何解释?2、通过这个实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研究方法?3、要明显的感知或测量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减小你与同组同学的实验结果的差异?4、听完其他小组的汇报,发现他们的哪些做法比你们好?哪些不如你们的好?你现在是否又有了新的想法?假如要让你设计一个能较准确地测量反应中热量变化的装置,它的大体构造是怎样的,你可以和同学交流探讨共同确定。[教师讲解]1、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2、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由于三个反应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量都相等,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所以放出的热量也相等。3、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4、要精确地测定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是要注重“量的问题”,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小实验误差。[总结]本节课我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实验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初步探讨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主要形式。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会有许多收获。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也必然会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涌现出来,比如: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如何来合理地表达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上进一步探讨。补充练习1、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a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c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 ba(oh)2•8h2o 与nh4cl反应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c 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 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3、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的混合气体,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试回答:(1)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放热)。(2)设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 ),其充分燃烧后产物为co2和 h2o,试比较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3h8及co所需氧气的质量比。

4、比较完全燃烧同体积下列气体需要的空气体积的大小:天然气(以甲烷计)、石油液化气(以丁烷c4h10计)、水煤气(以co、h2体积比1:1计)

5、两位同学讨论放热和吸热反应。甲说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乙说反应中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1.d2.bc3.(1)c+h2o co+h2 吸热 (2) 70:11 4.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水煤气5.略

化学反应与能量(精选3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精选3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篇1 南京外国语学校朱征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②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对教材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也为后面反应限度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了解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也可能速率不同,而且基本上能够用微粒的观点加以解释。本课时选择浓度这一影响因素为载体,教会学生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比较反应快慢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从物质微观结构做出解释的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整章学完之后,仅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而今后遇到新问题,很难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在这节课上,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已有知识中搜索相关信息,总结、归纳出一些可行的比较反应速率的方法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借助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反应的快慢?”“设计实验获取数据,定量的比较反应的快慢?”三个层层深入的讨论题贯穿这节课,促进

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的习得,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常用的比较反应快慢的简便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以粒子的观点初步解释。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形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设问质疑、呈示目标——笔者通过展示真实的图片(牛奶和咸水鸭的外包装),引出教学任务(化学反应速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温度条件的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好奇)并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当学生提出可能是温度影响了食品变质这样一个过程的速率时,笔者及时给予肯定,并马上提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思考,导入下一个环节。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策划好个别研究与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实验探究——这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实践出真知。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镁条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牛奶、咸水鸭的外包装),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用数据去分析,再用理论去论证,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位:kJ/mol 常见放热反应: 1.所有燃烧反应 2.酸碱中和 3.大多数化合 4.金属与酸 5.生石灰和水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 常见吸热反应: 1.大多数分解反应 2.铵盐溶解 3.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断裂----吸热;形成----放热;

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 能量的差就是此反应的反应热。 键---原子间相互作用力; 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移项,使之全为+号,得: 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能量+生成物总键能 越稳定---键能越大----能量越小 热化学方程式 注意: 1.标能量变化 2.标聚集状态:s;l;g;aq 3.反应时温度和压强(一般默认常温常压) 4.计量数可整可分---但要配平,因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 5.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逆向符号相反 燃烧热: 常温常压下,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 注意:产物—稳定化合物;反应物量---1mol 中和热: 稀溶液中,酸和碱中和生成1mol水 -57.3Kj/mol; 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课堂练习答案 1. D 7.C 2. B 8.A 3. C 9.A 4. A 10.11212;319.68 5. A 11.C 6. B

课堂练习题 1.已知25 ℃、101 kPa时,1 mol H 2与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溴化氢放出能量Q kJ,则下列热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g)+Br2(g)=2HBr(g) ΔH=-2Q kJ·mol-1 B.H2(g)+Br2(l)=2HBr(g)ΔH=-Q kJ·mol-1 C.H2(g)+Br2(g)=HBr(g) ΔH=+kJ·mol-1 D.HBr(g)=H2(g)+Br2(g) ΔH=+kJ·mol-1 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B.已知:H2S(g)+aO2(g)=x+bH2O(l)ΔH,若ΔH表示H2S的燃烧热,则x为SO2(g) C.已知:2SO2(g)+O2(g)2SO3(g)ΔH=-98.3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SO2和0.5 mol O2,充分反应后放出49.15 kJ的热量 D.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得:C(s,金刚石)=C(s,石墨)ΔH>0 3.已知一定条件下断裂1 mol下列化学键生成气态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如下:H—H436 kJ; Cl—Cl243 kJ;H—Cl431 kJ。下列所得热化学方程式或结论正确的是()。 A.2HCl(g)=H2(g)+Cl2(g)的反应热ΔH<0 B.H(g)+Cl(g)=HCl(g)ΔH=+431 kJ·mol-1 C.相同条件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等 D.H2(g)+Cl2(g)=2HCl(g)ΔH=-183 kJ 4.下列各组变化中,ΔH或Q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①CH 4(g)+2O2(g)=CO2(g)+2H2O(l)ΔH1 CH4(g)+2O2(g)=CO2(g)+2H2O(g)ΔH2②2H 2(g) +O2(g)=2H2O(l)ΔH1 H2(g)+O2(g)=H2O(l)ΔH2 ③t ℃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 2和1 mol 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 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 1、Q2 ④CaCO 3(s)=CaO(s) +CO2(g)ΔH1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讲 化学能与热能 考点1 焓变与反应热 一、焓变与反应热 1 .焓变: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此,单位是kJ/mol 。 2 .反应热: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反应特点 (1)从能量高低的角度分析 (2)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 吸收能量E. 2 .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反应、Ba(OH)2-8H 2O 和NH 4cl 反应、C 与H 2O(g)反应、C 与CO 2反应。 (2)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 考点2 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表示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眼热反应 A I 口化学融断裂 型斜化学键形成 生 成 物 故出能拉小 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十放出的热量。 E ]>E 2^U>0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2H2(g)+O2(g)===2与O(l) A H=-571.6 kJ.mol-1表示25 ℃、101 kPa时,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写-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标-标出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反应时的温度、压强 [注-注明A H的正负号、数值和单位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六注意” ’在右端注明热固的变化:吸热反应, 「培儿短揖~"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氧化物如C CO2g H S-SO2(g)等。

2.中和热的测定 (1)装置(请在横线上填写仪器名称) 一环形坡瞪撇,拌棒 _温窗计 疝速期料板 碎泡沫般料 (2)计算公式 , (m, + m o) • c•(L 一t) ^H =-J ------ 2------- 益一12X 10-3kJ • mol-1 n 11为起始温度,12为终止温度,m1、m2为酸、碱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 c为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4. 18 J-g-1 ・℃-i), n为参加反应的酸或碱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3.能源 考点4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一、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可以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根据一定量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计算出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换算成1 mol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热效应,也可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二、利用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差计算 A H =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一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若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1,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E2,则反应的A H=E1-E2。 三、利用盖斯定律计算 1.盖斯定律是指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采用以下五个步骤就能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1)写:写出目标方程式(题目中要求书写的热化学方程式),配平。 (2)比:将已知方程式和目标方程式比较,分析物质类别、位置(在反应物中还是在生成物中)的区别。

化学反应与热能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 1、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变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变化的化学能将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电能、生物能等,通常主要转化为。 2、化学反应的特征:变化、变化 3、反应热△H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吸热反应:△H 0,如冰袋制冷的原理 放热反应:△H 0,如燃煤取暖 二、反应热的认识 1、从键能的角度认识(微观) (1)断开化学键要能量;形成化学键要能量(补充键能) (2)键能大小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 键能越大,该物质越;键能越小,该物质越 (3)化学键的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 (4)化学反应伴随着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5) 用化学键能的大小可以粗略计算反应热。 公式:△H =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断裂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 形成新键时放出的总能量,为反应,△H 0 断裂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 形成新键时放出的总能量,为反应,△H 0 练习1 拆开1molH—H键,1molCl—Cl键,1molH—Cl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是436kJ,243kJ,431kJ,问:由H2和Cl2生成HCl的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提示:H2+Cl2=2HCl) 2、从内能的角度认识(宏观)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不同。 (2)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3)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能量,为反应,△H 0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能量,为反应,△H 0,通常需要加热、光照等条件。 (4)物质的稳定性和能量的关系(能量最低原理) 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高,该物质;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高,该物质 能量图: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上学期间,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1.化学键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类型: Ⅰ 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Ⅱ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①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举例:HCl分子中的H-Cl 键属于极性键。 ②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等,成键电子对匀称地分布在两核之间,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非极性键可存在于单质分子中(如H2中H—H键、O2中O=O键、N2中N≡N键),也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分子中(如C2H2中的C—C键)。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中的键并非都是非极性键,如果一个多原子分子在空间结构上的正电荷几何中心和负电荷几何中心重合,那么即使它由极性键组成,那么它也是非极性分子。由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晶体可以是原子晶体,也可以是混合型晶体或分子晶体。例如,碳单质有三类同素异形体:依靠C—C非极性键可以形成正四面体骨架型金刚石(原子晶体)、层型石

墨(混合型晶体),也可以形成球型碳分子富勒烯C60(分子晶体)。举例:Cl2分子中的Cl-Cl键属于非极性键 Ⅲ 金属键: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由于电子的自由运动,金属键没有固定的方向,因而是非极性键。金属键有金属的很多特性。例如一般金属的熔点、沸点随金属键的强度而升高。其强弱通常与金属离子半径成逆相关,与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密度成正相关。 3)化学反应本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大部分盐(包括所有铵盐),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 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都是以离子键结合的,如AICI3不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酸,弱碱,少部分盐,非金属氢化物。 3)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3.几组概念的对比 4.物质中化学键的存在规律 (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简单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如:NaCl、Na2O等。复杂离子(原子团)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如NH4Cl、NaOH等。 (2)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CaC2等。 (3)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如HCl、SiO2、C2H2等。 (4)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一般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I2、N2、P4等。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1.反应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变化和转化的科学。在化学反应中,热力学可以帮 助我们研究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反应速率。热力学中有几个基本概念和定律:-系统和周围:化学反应发生在一个我们所关注的系统中,系统和周 围通过热量、功和物质的交换进行相互作用。 -热量(q):热量是体系和周围之间由于温差而传递的能量。 -能量(E):能量是物质和空间的基本属性,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形式,如热能、化学能和动能等。 -热容(C):热容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其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 关系。 -温度(T):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一种表现,表示物质的热运动 强度。 -熵(S):熵是描述物质的有序程度和混乱程度的一个物性常数。 -反应热(ΔH):反应热是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 -等压反应焓变(ΔH):在常压下进行的反应的热力学变化。 -等容反应焓变(ΔU):在常容下进行的反应的热力学变化。 2.热力学方程 热力学方程描述了反应物到产物之间的能量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方程 是内能变化方程(ΔU=ΔH-PΔV),描述了压力变化对内能的影响。

3.反应焓变 反应焓变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在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反应焓变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通过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 4.熵变 熵是描述物质的有序程度和混乱程度的物性常数。熵变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熵的变化。熵的变化是由于反应物到产物之间的分子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分子排列的有序程度的变化等。 5.自由能变化 自由能变化描述了一个系统在恒温恒压下对外界做功的能力。自由能变化(ΔG)等于反应焓变(ΔH)减去温度(T)乘以熵变(ΔS),即ΔG=ΔH-TΔS。 如果ΔG<0,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如果Δ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ΔG>0,反应不会发生。 6.化学反应的速率与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能量变化越大,反应速率通常越快,因为反应需要克服更多的能垒。激活能是指反应发生前所需要的最小能量,能够提供活化能的分子称为催化剂。 7.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 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 是吸热反应)。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 +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 2·8H2O+NH4Cl=BaCl 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3 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利用历史性质 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核能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 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 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电力)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 =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 -=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精选11篇)

化学反响与能量说课稿〔精选11篇〕 篇1:化学反响与能量教案设计化学反响与能量教案设计 一、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变化 课标要求 1、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理解反响热和焓变的含义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精讲 1、焓变与反响热 〔1〕化学反响的外观特征 化学反响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从外观上看,所有的化学反响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是化学反响的能量变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表达出来,如光能、电能等。 〔2〕反响热的定义

当化学反响在一定的温度下进展时,反响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响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响热。通常用符号Q表示。 反响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响过程中,当反响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制原子间的互相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响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响的反响热。 〔3〕焓变的定义 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展的化学反响,假如反响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响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那么该反响的反响热就等于反响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称为焓变,符号ΔΗ。 ΔΗ=Η〔反响产物〕—Η〔反响物〕 为反响产物的总焓与反响物总焓之差,称为反响焓变。假如生成物的焓大于反响物的焓,说明反响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响必须吸热才能进展。即当Η〔生成物〕>Η〔反响物〕, ΔΗ>0,反响为吸热反响。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现象,众多化学反应都会涉 及能量变化。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反应热、反应平 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 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类型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转化。常见的能量变化 类型有以下几种: 1. 焓变(ΔH):焓变是指在常压条件下,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过程。当反应吸热时,焓变为正值,表示系统吸收了热量;当反应放热时,焓变为负值,表示系统释放了热量。 2. 动能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速度发生改变,导致动能的变化。例如,爆炸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速度突然增加,从而导致动能的增加。 3. 电能变化:在某些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也可以导致能量的变化。例如,电池中的反应就涉及电子的转移,从而产生电能。 二、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有关,能量变化越大,反应速率通常越快。这是因为能量变化可以改变反应物粒子的动能,使它们更容易克服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2. 反应热:焓变(ΔH)反映了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当反应放热时,系统释放了热量,反应是放热反应;当反应吸热时,系统吸收了热量,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热的大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 反应平衡: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能量变化可以影响反应平衡的位置。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系统受到外界能量变化刺激时,系统会试图抵消这种变化,从而使平衡位置发生偏移。 三、实例分析:焙烧反应 焙烧反应是指将金属矿石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热分解,转变为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以焙烧铁矿石(Fe2O3)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 2Fe2O3(s) → 4Fe(s) + 3O2(g) 在这个反应中,可以观察到以下能量变化现象: 1. 吸热现象:焙烧反应需要提供大量的热能,因为反应需要克服Fe2O3的化学键强度,使其分解为Fe和O2。因此,焙烧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焓变(ΔH)为正值。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化学反应分为: 2、(1)常见的放热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可燃物的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用C 、H2 、CO作还原剂的反应(燃烧除外)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特殊的化合反应 练习: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二:反应热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 或kJ•mol-1 思考:放热反应,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H<0时反应热△H >0时反应热 三: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认识 宏观角度-----从物质内能上认识 △H= E(生成物总能量) -E(反应物总能量) 微观角度----从本质上认识 △H= E(吸) -E(放) E(吸)代表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E(放)代表生成物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 四:如何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观察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分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H2 ( g )+I2 ( g ) ==== 2HI ( g ) ΔH = -14.9kJ/mol 2H2(g)十O2 (g)=2H2O(g) △H=-483.6kJ/mol H2(g)+1/2O2(g) = H2O(g) △H=-241.8 kJ/mol H2(g)十1/2O2 (g)=H2O(l) △H=-285.8kJ/mol H2O(l) =H2(g)十1/2O2 (g) △H=+285.8kJ/mol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 1)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表示固体、液体、气体。稀溶液用aq 2)在方程式后写下ΔH的数值和单位注明△H 的―+‖、―—‖,方程式与ΔH用空格隔开。 3)系数的意义——物质的量(整数或者分数)同一化学反应中,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H也不同。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4)一般不写反应条件;不标明生成沉淀―↓‖或气体―↑‖符号。 5)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ΔH与正反应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练习:(1)1mol C与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131.5 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S(g)+O2(g)=SO2 (g) ΔH1 = -a kJ/mol S(s)+O2(g)=SO2 (g) ΔH2 = -bkJ/mol

化学反应与能量总结(热能电能速率)

化学反应与能量总结(热能、电能、速率)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 含有 2- S、 4+ S、 1- I、 1- Br、 2+ Fe的化合物H 2 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NH3等. (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Fe2+等. (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 (1)不同反应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放出的热量供人类取暖、做饭、烧水,这些事实充分地说明了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说明: (1)物质发生聚集状态变化等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物质发生核反应同样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所需要的能量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见书上图1—14。 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实验1—3 实验现象: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溶液的温度比反应开始时高。 实验结论:Al 跟盐酸反应的过程放出热量。 实验1—4 实验现象:玻璃片上的水结成冰,玻璃片与烧杯被冰粘在了一起。 实验结论:O H OH Ba 228)( 与Cl NH 4反应的过程吸收热量。 归纳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可知,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化学反应要吸收热量,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说明: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对于化学反应,以反应过程中放热或吸热为标准划分,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类型。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化学反应必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不同。 (2)化学反应中必然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吸热。 如图示:教材图1—17 通过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也可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而被释放出来,或者是热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而被“贮存”起来的过程。 思考: 1. 炭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为什么还要点燃? 2. 你能列举一些放热、吸热反应吗?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1.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有足量的空气或氧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说明: (1)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2)虽然空气要足量,但通入量也要适当,否则,过量的气体就会带走部分热,同样会造成浪费。 (3)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其组成颗粒越小,总表面积越大的原理,工业上常将固体、燃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征和规律 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 特征:既有新物质生成又有能量的变化 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叫反应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常 用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4、计算方法:△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据此,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 【注意】(1)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系。许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在常温 时就可以进行。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就没有能量的变化 【例2】(双选)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焓变就是反应热,二者没有区别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例3】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①要注明温度、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数据一般都是25℃、101Kpa下的数据, 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②必须注明△H的“+”与“-”。“+”表示吸收热量,“-”表示放出热量。 ③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热化学 方程式中不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 ④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 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注意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 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即对于相同的物质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其△H也不同。当化学计量数加倍时,△H也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 焓变反应热 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中和热 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 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 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共5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共5篇) 第一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

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