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615.科学观察教案

1615.科学观察教案

1615.科学观察教案
1615.科学观察教案

课题 1.3科学观察第 1 课时(总第 4 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计划的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

2.知道要排除环境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3.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教学重点1.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

2.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3.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2.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

所谓观察就是观察者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观察的方式包括眼观、鼻闻、耳听、皮肤触、舌味,还包括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家来找茬!

什么是科学观察?

观察根据是否借助

观察工具分为直接

观察和间接观察,

根据是否提供数据

分为定性观察和定

量观察.

活动:观察指纹

1.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有什么变化?

3.比较一下:自己右手食指指纹和同桌的相同吗?

4.结论?

小结:观察要有序;观察要有目的;观察要进行比较;观察要启发想象。

观察:

……科学发现往往来源

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

备的头脑,科学发

现才有可能降临。

伦琴制作的第一张

X光照片。

我们的判断为什么

会产生失误?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

人的感觉对事物的判断具有局限性----错觉

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例如1845年,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和法国科学家勒威耶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数学计算,预言了天王星外还有一颗新行星存在。1846年,人们果然在他们预言的位置发现了新的行星,并将它命名为海王星。因此,海王星又被称为“笔尖上发现的行星”。怎样才能减少失误?

1.借助于一些仪器

和工具来帮组我们

做出准确的判断。

2.科学观察是通过

精密计划或研究后

进行的

自然界中紧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1)显微镜

2)天文望远镜

3)频闪照相机……3.扩大观察范围和

内容

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因此,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往往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

1、文字描述

2、表格记录

3、图形记录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1、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2、围绕太阳转得最快的是,最慢的是。

海王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为地球上的年。你知道或学习过哪

些观察记录方法吗?

读p15表:太阳系

八大行星的观测数

科学研究中,人们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往往不满足于停留在只进行观察上,而更想知道这些是否会反复出现,以及其中的道理。为此,人们需要进行反复观察和精确测量,并进一步设计各种实验,从中总结出普遍的规律。

观察实验并填写书本P16页的现象与记录

科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例如,化学反应实验中会产生变色、爆炸、气泡、沉淀等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认真地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实验:各种液体混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

观察实验并填写书本P17页的现象与问题记录

小结: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

实验操作的要求:

1.实验时应有的态度: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2.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3.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4.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实验:鸡蛋与溶液

实验

习题巩固:

1、在科学研究中,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和。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和观察是两回事,它们互不相干

B.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而不能用其他仪器

C.借助各种仪器和工具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D.观察不需要用脑子去思考1.

描述性记录法;表格记录法;图形记录法

2.C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

观察叶 教学内容: 观察叶是科教版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植物的一般特征。本节是在学习了“我们知道的植物”和“观察一棵植物”的基础上学习观察植物的叶,涉及课本第7页到第10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对事物充满好奇,特别是乡村的孩子对植物有广泛的认识,应抓住这一特点进行对科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爱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叶,让学生知道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并鼓励描述其特征。 2引导学生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懂得保护植物。 3能够动手画一片叶和用叶做一副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 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让学生调查校园内的植物。 教师准备:课件、具备有老叶和嫩叶的盆栽。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几片常见而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子,让学生观察后

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树的叶。 2.追问“那你们是怎么样区分的,为什么这么快而又没有错呢?” 结论:因为每种叶都差不多,但和其他树叶长相不同。 3.再次追问“这些叶的长相哪里不同?” 4.提问:“这些叶的长相有相同的地方吗?” 教师提示:学生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会认即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做好准备。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在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2.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叶。可先学生让按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描述,让后教师在做介绍。 3.观察之后,回到教室。 4.教师出示一些特别的叶。(1)枫树叶-----像手掌;(2)银杏叶-----像一把扇子;(3)松树叶-----像一根针…… 6.“猜叶子”的游戏。教师学生描述叶,让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例(1)枫树叶-----像手掌;(2)银杏叶-----像一把扇子;(3)松树叶-----像一根针…… 总结,“我们之所以能猜对是什么叶子,是因为他们叶的一些特征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教师先出示一盆载,让学生观察盆栽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思考同是一种植物的叶为什么他们的长相不一样呢? 学生会观察到盆栽叶的颜色不同,教师可顺势对学生进行植物的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并教导学生要爱护一草一木,不可践踏小草和采折树枝。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首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后画叶脉,最后

1.3科学观察教案04

第三节科学观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要排除环境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实验中规范操作科学仪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掌握科学观察的流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观察需要用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并尝试用科学观察的方法全面认识事物。 二、教学过程 一、科学观察 (一)、用心观察 师:今天我准备了很多杯饮料和大家分享。由于数量有限,我想把它们给刚才洗过手的同学。 生踊跃举手 师:大家先别急着尝。我先来示范一下该怎么尝,呆会儿大家就按照我的方法去尝。 演示:将中指沾了一下饮料,然后将食指放入口中,露出微笑。 师:什么味道? 生:酸酸甜甜的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 师:刚才,老师在尝味道的时候是把中指放入,但是放进嘴里的却是食指。 板书:观察。 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观察,特别是用心观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刚才已经尝过它的味道是酸酸甜甜的,那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颜色是。。闻起来。。 师:观察不仅仅指用眼去看,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皮肤的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这样才能达到对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实际上,很多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 PPT介绍:伦琴射线的发现 (二)、观察需要借助工具 师:那是不是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能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吗? flash:眼见一定为实吗? 问:图中都是直线吗?你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 问:。。。。 师:我们的观察为什么会产生失误? 生:人的感官可观察事物,但具有局限性,有时会使我们产生错觉。 师:我们的眼睛有事不能准确判断事物,那是否能看到所有的事物? 生:不是。细菌 师:太小的生物,比如细菌等微生物,我们看不到,还有哪些?太大的?

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doc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春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 [课前准备] 淘米汤、碘酒、白纸、气球、小石块、沙、大烧杯、玻璃棒、筷子、CAI媒体课件

-、从科学家探究的故事过渡到H常生活中的探究1、出ZK CAI课件:金鱼在金鱼缸内上下游动让 学生观察金鱼游动并描述现象,然后提问。 2、确定探究问题: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上浮或 下沉? 3、建立假设 4、演示实验「① 把软木塞浸没在水中后放手, J观察现象 [②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观 '察结果 联想解释金鱼为什么能自由上、下运动? 观察金鱼游动情况,提问: "①鱼怎么生活在水中闷不 死? 〈②鱼怎么繁殖? %1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 l 上下游 %1…… 学生讨周围论后,做出多种 猜想并全班交流。 看见软木塞上浮 看见小石块下沉 自由发言:G>F浮一下沉 G VF浮一上浮

各种 科学探究A 自然现象 科 [板书设计]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伊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J 科学 科技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保护 I 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浮习科学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资料] 1、 不明飞行物(UFO ):是宇宙中的一种神秘现象,是出现在天空或地面附近会移动的光 或物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

科学上册《科学 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 教学课题: 1.4科学测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微小物体的测量 教学辅助:

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 计思想: 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3分钟 新课引入 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 测量的定义

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 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 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 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 教师讲授 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 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 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 课堂小结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科学观察类活动教案

科学观察类活动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本文是精心的科学观察类活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 2、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 3、愿意积极寻找资料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分享。 活动重点: 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 活动难点: 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收集关于植物新芽的图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说说春天到了,植物会怎么样呢?你们看过植物的新芽吗?你们看过的植物的新芽是怎么样的? (幼儿回答)

老师:哦,刚刚有些小朋友跟我们分享了他看过的植物新芽,它们的形状都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些嫩嫩的新芽吧! 二、看幼儿用书上的图片,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发现植物的新芽是各种各样的。 1、这里有四张植物的图片,请你们看看这些植物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芽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呢? 2、老师逐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植物新芽。 老师:这个新芽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个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并用动作将它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 老师小结:小白菜的新芽像一对小翅膀呢,看起来真可爱。蕨类的新芽是绿色的卷卷的,像个小拳头,真好看。树枝上也冒出了嫩芽哦。还有最特别的红楠的新芽是红色的呢!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其他植物的新芽。 (播放收集的图片) 老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植物的新芽,它们又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豆子发芽的图片 老师小结:绿豆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尖尖的小叶子、黄豆和花生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心形的叶子。 四、结束活动。

科学《观察》教案

《观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观察的各种器官。 2、用工具观察,感受工具观察对感觉器官的延伸作用。 3、综合运用各种器官观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体会观察在科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观察的各种器官和用工具观察。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各种器官观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体会观察在科学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分好5个小组,每组5-6人,选好组长,位置围成一个“凹”字形。教具:放大镜5个,透明杯5个,小磁石5枚,卡片5张,食盐、白糖、味精、白醋、橙汁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导语 2、展示课题 (是不是很神奇?这只是一个小魔术,而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科学课题中----观察)

二、认识观察的器官 1、声音展示 (是谁呀?)(生:大耳朵图图) 2、自主探究,认出液体,贴上标签 展示5杯不同液体,提出要求,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认出,贴上标签。 注意事项要做提醒。 3、观察的器官 感觉器官图片出示,认识不同感觉器官。 三、工具观察 1、图图有话说 把图图的话给每个小组,并让其看。 2、放大镜看话 让学生仔细阅读要求后,用放大镜观察图图的话,并告诉大家图图对本组说的话。 3、观察的工具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也可以帮助观察? 学生回答 老师呈现所搜集的观察工具,阐述工具的作用。 四、综合运用各种器官观察 1、生活情境导入 图图饿了,要自己做饭,但不认识调味品,请学生帮忙判断。

2、实物呈现,小组探究 老师给每个小组取了一些容器中的调味品,让学生综合运用观察的感觉器官判断。 3、得出结论 小组代表口述填空 五、观察的重要性 1、三位人物:鲁班、袁隆平、法布尔 2、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身上观察的精神。 六、总结 1、让学生积极总结此次收获。 2、老师小结。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节-科学观察-教案

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节科学观察讲义 教学目的: 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知识罗列: 一、用心观察,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我们的指纹 1.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 不同手指的指纹可能不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有什么变化? 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变大。 3.选择个其中的一个手指(如中指),用红色印泥将那个手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白纸上, 并将自己的指纹与同桌的指纹印相比较是否相同? 不同的人的指纹不同。 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 二、拓展观察力,我们利用感观观察事物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有时会产生错觉。因此,在实 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三、观察结果的记录和整理 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观察鸡蛋沉浮的实验 实验步骤: 1.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2.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的溶解; 实验现象 1、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______深入水底_______ 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鸡蛋会慢慢上浮,最后浮在水面 为什么加入一定量食盐后鸡蛋会上浮? 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 思考:生鸡蛋浸入白醋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

目录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课题 1.2 水的组成 课题 1.3 水的密度 课题 1.4 水的压强 课题 1.5 水的浮力 课题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课题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课题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课题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一、引入: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陆地淡水 2.53% 地下淡水 30.06%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 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 【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课题 1.2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大班科学观察类教案

大班科学观察类教案

大班科学观察类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精选汇编)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七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 浙教版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 [课前准备] 淘米汤、碘酒、白纸、气球、小石块、沙、大烧杯、玻璃棒、筷子、CAI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主导)学生活动(主体)

引入1、小调查:有经历过外出旅游的同学的人数。请 其中几位同学讲述看到的难忘的景象。 2、过度:我们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其 中有无数奇妙的景象。(出示CAI课件:奇妙 的自然现象) 3、问:你们见过吗?知道他们是什么吗? 4、过度: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大自然中 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 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还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 探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的课程—— 科学。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而且有用的学科。 感受丰富多彩大自然,激发对 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生举手讲述、补充,教师给 予恰当评判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出示CAI课件: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种子长成了幼苗 鸡蛋会孵出小鸡 大雁迁徙 实验:直筷子插入水中 要想知道筷子为什么“断了”你必须要学懂有关 科学知识(造成悬念) 感受可变的大自然,知道各种 事物都在变化(即在运动) 雨后出现了彩虹 晴朗的夜空会出现流星 2、过度并提出讨论的问题:大自然除了这些还 有许多自然现象,谁能说说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 象是什么? 讨论: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昆虫蜕皮 青蛀冬眠 自由发言火山地震 刮风下雨 日出日落 ……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2)_苏教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观察》教学设计“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内容】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物品,学生了解人体有眼、耳、鼻、舌、手观察器官。 2、通过观察不同的物品,能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初步养成良好的

浙教版科学教案

浙教版科学教案

浙教版科学教案 【篇一:浙教版科学教案全册】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科学方法。2.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事物或过程这一科学方法。2.了解模型的各种不同类型及作用。 3.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水的状态变化,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1.随身听、饮料罐 2.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细胞模型、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谈话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与思考。(展示一部随身听给学生看)请大家看一下这部随身听,你能告诉老师如何使用它吗?(学生说出使用方法) 这部随身听上并没有汉字,而且你也没有看过说明书,你怎么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呢?(根据机身上的符号,特别是按键上的符号) 2.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有时我们也会用到模型来表示事物。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二)符号 1.列举。你能说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的符号吗?(学生回答:如“速度v”、“冷锋、暖锋”等。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你能说出在生活中,我们用到过哪些符号吗?你能简要画出来吗?(学生回答并画简图:交通标志、厕所标志、电源标志等) 2.读图并思考。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图1-1,结合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思考为什么人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事物呢? (1)分析交通标志,得出结论: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分析电流表符号,得出结论: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分析时间符号,得出结论:用符号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提问。请大家分析并说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展示饮料罐上的请勿乱丢的提示、开关上的“开”与“关”、交通标志等) 4.实践。学习了符号作用,同学们能否结合生活实际课外自己设计制作一些标志符号呢? (三)模型

浙教版《科学》初中科学教案《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4-2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体验用模型和模拟实验来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知识与技能:了解地方时、区时的含义;知道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化;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科学规定在实际运用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4.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体会科学的规定对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时区的判读和区时的计算 教学难点: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化 教学准备: 1.场地:如图所示,室外地面用24张桌子围成一个圆,圆内桌上有4个两面都标有东西方向的指向标,表明各不同位置的方向,方框为黑板所在的位置。 2.学生带课本和笔,围绕圆的内外坐好。其中24个人背向圆心坐在 0°和180 3.0°和180°;贴有各时区名称的太阳帽24顶;日界线的挂图一幅;比较北京和其它城市的时区、区时的挂图一张(表中的黑体字部分先空着,课堂上边讲边填);

各城市和北京(东八区)相比较 表格(内容同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五·一期间,老师看了一个介绍我国西部边疆某地人生活的片子,片中说:那个地方的人是晚上九点半吃晚饭,夜里两点钟才睡觉,早上十点钟起床,十一点半去上早班。大家觉得奇怪吗?为什么那里的人的作息时间会是这么奇怪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讲述: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出席讨论会的嘉宾,坐在圆的里边,背向圆心的24个同学将为我们扮演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的角色,大家用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不过,你们千万别得意地找不到方向,因为辨明地球上的方向非常重要。圆里边方向标上标的方向表示的是地球自转的方向,我们规定不管是圆内外的同学最靠近你的那个方向标所标的就是你所在的地点现在的方向。坐在圆外面的同学,你们将代表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 讲述:大家现在把我想象成太阳,太阳发出的光,将地球照亮。由于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案集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重点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 什么是《科学》? 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 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小学科学教案 动植物的观察

小学科学《动植物的观察》教案 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1):运用感知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 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2):通过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让学生体会到,科学 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器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 生的观察手段。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用观察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找出不 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 心的概念。 教学器材:校园中的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大树的图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

浙教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 试管架:放置试管; 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停表:测量时间;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 药匙:取粉末状固体; 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1米(m)=101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 10-3千米(km)=1米(m)=103毫米(mm)=106微米(um)=109纳米(nm)=1010埃(?)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 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1615.科学观察教案

课题 1.3科学观察第 1 课时(总第 4 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计划的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 2.知道要排除环境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3.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教学重点1.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 2.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3.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2.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 节 所谓观察就是观察者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观察的方式包括眼观、鼻闻、耳听、皮肤触、舌味,还包括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家来找茬! 什么是科学观察? 观察根据是否借助 观察工具分为直接 观察和间接观察, 根据是否提供数据 分为定性观察和定 量观察. 导 学 活动:观察指纹 1.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有什么变化? 3.比较一下:自己右手食指指纹和同桌的相同吗? 4.结论? 小结:观察要有序;观察要有目的;观察要进行比较;观察要启发想象。 观察: ……科学发现往往来源 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 备的头脑,科学发 现才有可能降临。 伦琴制作的第一张 X光照片。 我们的判断为什么 会产生失误? 一 、 用 心 观 察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 节 人的感觉对事物的判断具有局限性----错觉 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例如1845年,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和法国科学家勒威耶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数学计算,预言了天王星外还有一颗新行星存在。1846年,人们果然在他们预言的位置发现了新的行星,并将它命名为海王星。因此,海王星又被称为“笔尖上发现的行星”。怎样才能减少失误? 1.借助于一些仪器 和工具来帮组我们 做出准确的判断。 2.科学观察是通过 精密计划或研究后 进行的 一 、 用 心 观 察 自然界中紧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1)显微镜 2)天文望远镜 3)频闪照相机……3.扩大观察范围和 内容 二 、 拓 展 观 察 力 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因此,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往往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 1、文字描述 2、表格记录 3、图形记录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1、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2、围绕太阳转得最快的是,最慢的是。 海王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为地球上的年。你知道或学习过哪 些观察记录方法吗? 读p15表:太阳系 八大行星的观测数 据 三 、 观 察 的 记 录 与 整 理 科学研究中,人们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往往不满足于停留在只进行观察上,而更想知道这些是否会反复出现,以及其中的道理。为此,人们需要进行反复观察和精确测量,并进一步设计各种实验,从中总结出普遍的规律。 观察实验并填写书本P16页的现象与记录 科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例如,化学反应实验中会产生变色、爆炸、气泡、沉淀等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认真地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实验:各种液体混 合 四 、 观 察 与 实 验

八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浙教版)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符号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学目标 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重点难点分析 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地球仪、PPT图片、细胞模型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引入】回忆以前学习中,曾用用过的符号(略)。 【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实物? 【板书】一、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引语】除了符号,我们还使用模型,请举例。 如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等。 【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模型呢? 1、因为地球太大,难以认识,所以人们常用地球仪。 因为细胞太小,难以观察,所以人们画出了细胞模式图。 由于眼球构造太复杂,难以表达,人们制造了眼球模型。 2、读图: 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通过读图,可知: 一、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4、模型的不同表示方法: 【练习】

【补充】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 【马龙老师备课】 【引入】在我们已经学完的三册科学书里,我们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例如:运动学:v t s 电学:R I U 单位:m/s s m 单位:Ω A V 请同学用一个次来概括一下以上的内容,可见这些都是一些符号 【新授】 一、请同学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符号 二、请同学门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 讲解:例如时间,不同国家用不同的文字表示,为了减少这种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我们就用T来表示时间,再如一些复杂的事物,如电路图中的元件,如果都要用实物表示,那么电路图会变的十分复杂,所以我们就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可见 符号的作用:1、简单的表明事物 2、避免混乱 三、模型 1、请同学描述一下对地球的认识 2、请同学在地球仪上找到一些相应的位子,并描述一下。 3、同学们都知道,任何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请同学说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画出细胞模式图 再请一位同学根据细胞模式图来分析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眼球的结构很复杂,所以我们通常用人们制造的眼球模型来认识其结构 5、请同学们填写书本第二页的填空 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就是用模型来表示一些我们通过肉眼直接很难观察很难认识清楚的对象时采用的方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四、请问同学水有几种状态? 水用符号表示为“H2O”也就是说它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用模型表示水分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3 科学观察 教案

科学观察 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计划的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2.知道要排除环境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3.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教学重难点1.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 2.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3.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 节 所谓观察就是观察者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观察的方式包括眼观、鼻闻、耳听、皮肤触、舌味,还包括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家来找茬! 什么是科学观察? 观察根据是否借助 观察工具分为直接 观察和间接观察, 根据是否提供数据 分为定性观察和定 量观察。 导 学 活动:观察指纹 1.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有什么变化? 3.比较一下:自己右手食指指纹和同桌的相同吗? 4.结论? 小结:观察要有序;观察要有目的;观察要进行比较;观察要启发想象。观察: ……科学发现往往来源 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 备的头脑,科学发 现才有可能降临。 伦琴制作的第一张 X光照片。 我们的判断为什么 会产生失误? 一 、 用 心 观 察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 节 人的感觉对事物的判断具有局限性----错觉 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例如1845年,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和法国科学家勒威耶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数怎样才能减少失误? 1.借助于一些仪器 和工具来帮组我们 做出准确的判断。 一 、 用 心 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