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科协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简报

2013年01月11日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科协举办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

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的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于11月19~22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

一、论坛基本情况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花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22个单位的80余位青年科学家参会。论坛执行主席由中国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卫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姜道宏教授共同担任。

二、论坛主要议题

论坛围绕“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展开。并就“功能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原致病机理的解析以及致病基因的大规模分离与鉴定中的应用”、

“PTI与ETI抗性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未来分子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影

响”、“三大粮食作物及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病原的效应蛋白在寄主中靶标的研究及其在分子设计育种中的潜在价值”、“重要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的调控机理及分泌途径研究”、“病原菌重要致病因子晶体结构的解析与药物靶标的选择”、“重要作物病害防控的新策略与新思路”等6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学术讨论。

1、功能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原致病机理的解析以及致病基因的大规模分离与鉴定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基因组学尤其是功能基因组学成为研究病原物致病机理和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及其调控网络研究等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彭友良教授长期从事稻瘟病菌的基因组学研究。在这次论坛上,他通过稻瘟菌致病因子的大规模筛选、分离与鉴定的实例,阐明了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他还介绍了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稻瘟菌的遗传变异的规律与特点,揭示水稻抗病性易被克服的分子基础,为水稻持久、广谱抗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福建农林大学王宗华教授也在稻瘟菌的功能基因组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对实验室近期的有关稻瘟病菌小GTP 酶的功能研究系列进展进行了交流并对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预测。

近年来,水稻稻曲病与小麦赤霉病在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大面积发生,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这两种病菌还有一个共同点,能在侵染寄主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中国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对稻曲菌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致病因子及侵染特性;分析了可能参与稻曲菌毒素合成的NRPS蛋白,从基因组水平上寻找合成稻曲毒素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另外,基因组学研究也为揭示稻曲菌的致病机理及其侵染循环等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信息。浙江大学马忠华教授介绍了比较基因组学在赤霉菌的基因功能鉴定中的应用。通过赤霉菌与酵母基因组之间的比较,鉴定出两个物种保守的与特有的信号传导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赤霉菌对Rapamycin敏感的机理。

华中农业大学的罗朝喜教授与郑露博士分别就病原真菌中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进化特点和基于Illumina测序文库的全基因组序列拼接与基因预测的技术进行了汇报。通过对所有已发表的真菌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Cyt b应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不同物种间Cyt b基因大小的差异是因为其内含子的位置与序列发生显著的变化。郑露博士总结了一套利用Illumina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的方法,获得了与Sanger测序几乎一致的拼接效果。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为未来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2、PTI与ETI抗性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未来分子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影响

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抗病基因的发掘、克隆与应用一直是植物病理学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这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上,很多抗性基因被克隆,但是对于像小麦等基因组庞大的作物,基因克隆仍然难度很大。基因组学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发展将大大加速这一进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与山东农业大学付道林教授对小麦抗条锈病、抗白粉病基因克隆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相对于抗性基因介导的ETI抗性,PTI作为一种基础抗性或水平抗性近几年受到更多的关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周俭民研究员结合本人近几年在拟南芥PTI与病原菌分子互作方面突出的研究成果,对PTI中基因互作网络与调控关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预测了这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中科院微生物所邱金龙研究员介绍了实验室在植物MAPK

途径研究上的进展并对拟南芥MPK4激酶介导的抗病基因调控网络进行了综述。华中农业

大学王石平教授的研究更贴近实际应用,她介绍了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38的克隆,以及在Xa38介导的抗性中,所涉及的抗病相关信号传导路径与关键组分的解析。四川农业大学的王文明教授对广谱抗性蛋白RPW8.2介导的抗性机制进行了解析,确定了该蛋白在细胞核内外穿梭的信号。近期在抗病机理研究中,小RNA在抗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南京农业大学刚从国外引进的赵弘巍教授介绍了他本人在这分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小RNA在抗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都才刚刚起步,将是分子植物病理学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论坛上,该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们都认为,今后对植物的抗性基因或抗性相关基因的功能要从网络的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立体解析;抗性分子机制的阐明将加快抗病基因有效地应用于作物的抗病育种中。

3、三大粮食作物及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病原的效应蛋白在寄主中靶标的研究及其在分子设计育种中的潜在价值

植物病原菌分泌的效应蛋白作为一种主要的致病因子以及寄主与病原互作的介质已得

到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对卵菌中大豆疫霉的效应蛋白相关研究进行了交流。在不同卵菌中,具有100~400个不等的RxLR结构域的效应蛋白。通过高通量的筛选方法,确定了一批能诱导植物过敏性坏死反应的效应蛋白,同时证实大多数RxLR效应因子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抑制寄主植物的多种抗性反应,并研究明确少数效应因子的作用机理,为有针对性的设计抗病策略提供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卫星教授则着重从病菌效应蛋白与作物抗病蛋白互作的角度,探讨了利用多个抗性基因的聚合来进行作物持久抗性育种的策略。他的研究还发现大豆疫霉存在一类来自tRNA的新型小分子RNA, tsRNA,这些tsRNA在病菌不同发育阶段特异性的累积,推测参与病菌的阶段发育。该校的王晓杰博士从基因组水平上对条锈菌的效应蛋白进行了预测,并其功能进行了初探。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刘文德副研究员和华中农业大学程家森副教授都对油菜核盘菌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总结并对该菌分泌的一些效应蛋白展开研究。刘文德研究了一种分泌的分支酸变位酶的功能,并指出该蛋白作为核盘菌是一种短暂的活体营养菌的标记蛋白。程家森博士发现核盘菌的分泌蛋白SS1TL是一个可能的效应蛋白,在核盘菌侵染早期抑制

JA/ET途径。在病原细菌上,山东农业大学储昭晖教授研究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多功能效应因子AvrRxo1与水稻蛋白的互作,发现AvrRxo1在进化早期可以激活水稻的抗性,但在长期的进化压力下,这种抗性被病原菌抑制,而水稻只能表现出对应的“弱”抗性。他还对AvrRxo1在水稻中的靶标进行鉴定,推测AvrRxo1可能通过影响VB6的合成产生细胞毒性。

这些研究为明晰病原菌的致病机理与寄主的抗病机理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目前,生产上被广泛应用的作物抗病性,主要基于抗性蛋白对病菌效应蛋白的识别。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重要致病菌的效应因子的毒性功能与无毒特性被不断地被揭示,这些信息将很好地指导作物的持久和广谱抗病育种。

4、重要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的调控机理及分泌途径研究

对植物病原菌致病相关因子的表达、分泌及其调控的研究,将为从分子水平上设计防控植物病害的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黄单胞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如水稻白叶枯菌、甘蓝黑腐病菌。它们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产生重要致病因子---菌黄素。上海交通大学何亚文教授汇报了黄单胞菌菌黄素和辅酶Q生物合成调控机理的研究结果,发现了调控黄

单胞菌菌黄素和辅酶Q生物合成的信号分子DF及关键基因,探讨了有针对性的对此进行改造和利用的策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钱韦研究员系统地研究了黄单胞菌中三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reR-SreK-SreS的精细调控机制,揭示该系统正反馈调控黄单胞胁迫反应蛋白的表达。华中农业大学的林杨博士对玉蜀黍赤霉中MYB转录调控因子的功能进行了分析,验证了MYT1、MYT2转录因子在细胞分化、增殖与致病性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这些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病原菌的致病途径,长远目标是通过特异性阻断这些途径来抑制病原菌的致病性,为生产上病害的防控提供新方法。

5、病原菌重要致病因子晶体结构的解析与药物设计靶标的选择

目前,采取杀菌剂控制植物病原菌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病原菌在长期施药的压力下,通过进化与自然选择产生了抗药性;第二,长期使用杀菌剂威胁到生态环境,影响人畜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是,以病原菌上一些特异的致病因子作为药物靶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杀菌剂。根据这一思路,中科院微生物所李少杰研究员与中国农业大学刘俊峰副教授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刘俊峰对稻瘟菌DNA结合蛋白MoSub1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研究了它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参与病原致病的机理,并分析了它作为药物设计的靶标的可能性。李少杰对靶向特异抗真菌物质筛选模型进行了探索,利用这一筛选模型,建立了快速筛选新抗菌物质的体系。成功地鉴定出植物防御素RsAFP2、MsDef1作用于真菌中的糖苷神经酰胺。这些筛选模型的建立以及重要致病因子晶体结构的解析将为新型绿色杀菌剂的设计提供基础,是未来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6. 重要作物病害防控的新策略与新思路

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高产品种的推广等诸多因素,导致作物病害的发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之控制病害的化学药物用量大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寻求更环保的病害防控替代技术已刻不容缓。华中农业大学姜道宏教授报道了在核盘菌等真菌中发现了大量真菌病毒。根据这一发现,他提出了一系列病害防控新的研究思路供大家讨论,如:根据被病毒侵染的真菌致病力降低的特点,是否可以利用真菌病毒来防治病原真菌?真菌病毒的基因能否作为抗病基因加以利用?等等…。山东农业大学李向东教授首先对烟草脉带花叶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接着介绍了弱毒菌株的交叉保护现象,并提出利用作物受弱毒株系交叉保护后,抵抗病毒强毒株系能力增强的现象,设计防控病毒病害的思路。华中农大徐文兴博士对类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吉林大学张世宏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郑志民博士分别做了题为“稻瘟病适应逆境和寄主抗性的保护性机制”、“Paramutation in plants: From maize to Arabidopsis”的学术报告。随后,大家对汇报的内容与提出的思路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开发病害防控的新技术、新策略应该是分子植病学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三、论坛达成的共识

经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与会青年科学家就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等相关论题达成以下共识:

1、植物病原致病基因的分离与鉴定及致病机理的解析已全面进入后基因组学时代

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基因组测序变得快速便捷、费用低廉。在明确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各类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基因间互作与调控网络的解析成为未来病原致病机理研究的重中之重。未来在这方面的研究热点,一是,分子植物病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的交叉融合。根据大量的基因组序列信息,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预测病原致病因子的结构、功能、基因调控网络与互作关系;二是,对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结果通过生物学的实验进行最终验证,在基因水平上理解各种生理生化过程与病原致病之间的联系,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病害的发生机理。

2、病原菌尤其是病原真菌的效应蛋白功能研究仍将是分子植物病理学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

病原分泌到寄主细胞中的蛋白可能产生两个似乎是矛盾的效应,一、这些分泌蛋白以寄主的抗性蛋白或抗性相关蛋白作为靶标,阻断抗病信号的传递,成功地抑制植物的防卫与抗性反应;二、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一套识别机制感知这些病原蛋白,并诱导强烈的抗病反应,从而抵制病原侵染。相关研究是分子植病学的国际前沿领域,是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加强将从两方面促进分子植病学的发展。在基础理论上,效应蛋白是病原菌主要的致病因素,通过效应蛋白靶标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病原致病的分子机理,还

能帮助理解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以及抗病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与完善。在实际应用上,通过常规育种或转基因的手段对一些效应因子的共同作用靶标或抗病信号传导中关键组分进行定向改造,提高作物品种的抗病性。

3、结合我国的粮食生产重大需求,理解作物抗病育种的新趋势与抗性品种的合理利用与布局

满足我国14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植物病理学研究人员普遍感到责任重大,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策略。首先,利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大力挖掘、克隆与利用抗病基因与抗性资源。其次,利用新的抗性基因与新开发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抗病育种,聚合多基因抗性以及多病害抗性,减少盲目选择与回交转育的世代,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农艺性状不利基因的连锁累赘。第三,ETI与PTI抗性机理的研究将为植物抗病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依据,也为转基因抗病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材料。第四,大规模明确目前田间主要作物病害的优势致病型与遗传变异规律,同时确定寄主抗性品种的抗病基因型,利用抗性基因与无毒基因互作的原理,进行抗性品种的动态布局。以上研究将大大减少抗病育种的盲目性,增加抗性品种的推广年限。

4、植物病害防控新技术与新策略以及新型药物的研发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由于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以及有效药物的单一性,使得一些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此外,化学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研究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控体系成为必要。这一综合防控体系可以包括多个层次:1)抗性基因与抗性品种的有效利用。目前,生产上抗性基因的类型及抗病机理不明,导致抗性品种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2)从分子水平上更准确地揭秘主要病害的流行规律,提出“避病、防病、控病、治病”多层次的方案。3)加深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机理研究,跳出传统的筛选生防菌的思维,拓展生物防治的概念。未来的趋势包括真菌生防病毒的开发、弱病毒的交叉保护以及靶向蛋白的研究等。4)开发新的靶标特异、高效低毒的绿色杀菌剂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5.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增加对植物病理学科的投入与改进科研产出的评价体系

与会的青年科学家们除在学术上进行广泛交流外,还就目前国内的科研风气与科研评价体系进行了反思,也对涉及到植物病理学的国家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形势与政策进行了讨论分析,并取得一定的共识。目前,科研大项目的实施,旨在加强不同单位间的科研合作。但是,科研产出评价体系阻止了课题承担单位间的实质性合作,限制了科学的发展。另外,虽然国家近年来将植物病理学科等植保类研究纳入公益性研究,投入的研究经费有所增加。但是,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植物病理学科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与倾斜将会减少像今年小麦赤霉病在全国范围内大爆发的窘况的发生,对我国粮食生产的高产与稳产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次论坛针对“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讨论。此次交流的主题既是研究难点,也是研究热点,它为植物病害防治提出了新思考。论坛成功召开的重大意义还在于明晰了植物病理学在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将带动一批有理想的青年才俊和有志于投身分子植物病理学领域的年轻人为植物病害的防控做出贡献。

学会学术

植物病理学题库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题库 第一部分:拉丁学名 一、病原菌拉丁学名 1、真菌 Plasmodiophora (根肿菌属)Physoderma (节壶菌属) Achlya (绵霉属)Pythium (腐霉属) Phytophthora(疫霉属)Peronospora(霜霉属) Spongospora (粉痂菌属)Polymyxa (多粘菌属) Saprolegnia (水霉属)Aphanomyces(丝囊霉属)Sclerospora(指梗霉属)Plasmopara (单轴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假霜霉属)Bremia (盘梗霉属)Albugo(白锈属)Peronophthora(霜疫霉属) Rhizopus (根霉属)Mucor(毛霉属) Choanephora(笄霉属)Absidia(犁头霉属) Taphrina(外囊菌属)Blumeria(布氏白粉属) Ceratocystis(长喙壳属)Gibberella(赤霉属) Valsa(黑腐皮壳属)Elsinoe(痂囊腔菌属) Guignardia(球座菌属)Venturia (黑星菌属) Sclerotinia (核盘菌属) Erysiphe(白粉属属)Sphaerotheca(单丝壳属) Podosphaera (叉丝单囊壳属)Phyllactinia(球针壳属) Uncinula (钩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壳属) Meliola(小煤炱属)Glomerella (小丛壳属) Gaeumannomyces(顶囊壳属)Cryphonectria(隐球丛赤壳属)Gnomonia(日规壳属)Phyllachora(黑痣菌属)

植物病理学

简述利用生物技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途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生物技术对植物病理影响最突出的可能有如下三个领域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培养,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核酸的分析和操纵。1)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无病原植株。2)病原鉴定和病害诊断:各种免疫技术如单克隆抗体等和核酸技术如PCR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各种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出现,提高了植物病害诊断的效率和准确度。 3)寄主和病原物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鉴定了大量的寄病互作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在分子生物学层面明确了许多植物病原物致病机理,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分子基础。4)DNA重组技术:近几年通过转基因培育抗病植物抗病品种的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植物源和病原菌来源的抗病相关基因已转入作物中,产生了大批抗病高产的转基因材料,但是由于转基因安全性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这新材料和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虽然可通过与传统品种的杂交,把这些优良品质转移至杂交品种中去,但这一方法耗时费工。5)分子标记辅助的抗病育种的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育种的效率。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生物防治的机制是什么? 1)链霉菌。所产生的抗生素主要有井冈霉素、效霉素等。研究证明,链霉菌代谢产物几丁质酶是造成菌丝畸变、细胞质凝集和外溢的直接原因。2)木霉菌。木霉菌的生防因子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水解酶类,如几丁质酶、纤维素霉、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和蛋白酶,这些酶类对真菌细胞壁的降解有重要作用,可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引起菌丝崩解。二是次生代谢产生的各种抗生素类物质, 主要的有木霉素,胶毒素、绿木霉素、胶绿木霉素和抗菌肽等。3)拮抗细菌。是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和放射性土壤农杆菌。芽孢杆菌的主要生防物质是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其抑菌谱甚广, 可使病原真菌菌丝体溶解,原生质外溢。4)拮抗真菌。A、我国共有3个属的食线虫真菌。其中淡紫拟青霉对大豆胞囊线虫的致死作用主要是其代谢产生的几丁质酶。B、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 linavinoso),其孢子萌发形成芽管从病菌的性子器口和锈子器口侵入, 不能直接侵入。 我国水稻上有哪些重要病害,目前江苏水稻最重要的病害有几种,其关键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我国水稻重要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纹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目前江苏省最重要的病害为稻瘟病、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条纹叶枯的防治:a、推迟移栽期7-10,避免灰飞虱的主要传毒高峰。b、拔除病株,控制病害。C、秧苗期全程药控,防

病毒学的几个概念:PFUMOITCID50

*** *** 病毒学的几个概念:PFU MOI TCID50 PFU:plaque forming unit ,空斑形成单位。感染性滴度的单位一般表示为PFU/ml 。由于测定pfu 往往重复性较差,因此近些年许多研究又开始采用TCID50 方法来计算病毒的感染单位。因此建议也可使用TCID50 法。 MOI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感染复数。传统的MOI 概念起源于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研究。 其含义是感染时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比值,也就是平均每个细菌感染噬菌体的数量。噬菌体的数量单位为pfu 。一般认为MOI 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其实其隐含的单位是pfu number/cell 。后来MOI 被普遍用于病毒感染细胞的研究中,含义是感染时病毒与细胞数量 的比值。 然而,由于病毒的数量单位有不同的表示方式,从而使MOI 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能产生细 胞裂解效应的病毒例如单纯疱疹病毒等习惯上仍用pfu 表示病毒数量,因此其MOI 的含义与传统的概念相同。 传统意义上的MOI 的测定,其原理是基于病毒感染细胞是一种随机事件,遵循Poisson 分布规律,可计算出感染一定比例的培养细胞所需的感染复数(MOI )。其公式为: P = 1- P(0) ,P(0) = e-m 或m = -InP (0)。 其中: P 为被感染细胞的百分率 P(0) 为未被感染细胞的百分率 m 为MOI 值 例如,如果要感染培养皿中99% 的培养细胞,则: P(0) = 1% = 0.01 m = -In(0.01)= 4.6 pfu/cell 。 TCID50 Protocol : 1:制备96 孔板单层细胞 2:将病毒做系列稀释,横向接种单层细胞板,每稀释度重复 3 孔 3:每日观察细胞病变,记录高于50 和低于50%病变孔的病毒稀释度, 4:计算比距,获得TCID50 计算比距: (高于50%的病变率-50%)/(高于50%病变率-小于50%病变率)=比距; 比距与接近50% 病变率的病毒的稀释度的指数相加,就获得了指数。 比如:比色计算或者显微镜观察病毒的TCID50 在10 的负7 和8 次方之间,那么,指数-8 与比距相加,获得的新的指数,就是TCID50 的指数,TCID50=10 的-7.几次方 TCID50 与PFU 换算: PFUs=0.7 ×TCID50 的滴度

园艺植物病理学试题库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症状:植物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 2、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和破坏能力。 3、无隔菌丝:菌丝体有分枝、无隔膜、为单细胞。 4、无性繁殖:是否经过性器和性细胞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 5、游动孢子囊:菌丝顶端形成囊状结构,其内产生游动孢子。 6、分生孢子:菌丝分化具有一定形状的分生孢子梗,其顶端形成外生的孢子。 7、子囊果:着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 8、质粒:在有些细菌中,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9、多分体病毒:病毒内几种大小或形状不同的粒体所组成,只有当这几种粒体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该病毒的全部性状。 10、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或鳞生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完全依靠从寄主植物上吸取营养。 2、寄生性: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而生存的能力。 3、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一种较坚硬的颗粒装物。 4、有性生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 5、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藏卵器和雄器)结合而形成的有性孢子。 6、转主寄生:病原菌需要寄生两种不同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7、荚膜:细菌细胞外比较厚而稳定的粘质层。 8、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植物的病毒可以保护植物不受另一种病毒的侵染。 9、稀释限点:把病株组织的榨取液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侵染力,这稀释限度即为稀释限点。 10、卫星病毒:有些RAN 病毒伴随有低分子量的小粒体病毒,这种小粒体病毒称卫星病毒。 1、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吸取营养而生存,寄主细胞亡便终止寄生关系。

2、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 3、厚垣孢子:菌丝顶端或中间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休眠孢子。 4、准性生殖:菌丝形成异核体,通过核配,有丝分裂、染色体交换,最后形单倍体细胞核的过程。 5、同宗结合:单个菌株自行交配完成有性生殖。 6、分生孢子器:球形或瓶形有孔口的容器,其内着生分生孢子。 7、极鞭:着生在细菌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 8、持久性病毒:病毒在昆虫体内转移时间长,并能进行增殖,然后才能传毒。 9、卫星RNA:有些RNA 病毒伴随小分子星的RAN,它与辅助病毒RAN 无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辅助病毒才能侵染和增殖。这些小分子量RAN 即为卫星RAN。 10、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植株后沿生长点或维管束蔓延至主株的侵染方式。 1、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这类病害不能传染。 2、子实体:真菌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结构体。 3、接合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结合而成的一种厚壁有性孢子。 4、吸器:菌丝在寄生细胞内长出侧枝形成球状、丝状、指状等形状用以吸收养分的特殊结构。 5、次生菌丝:初生菌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丝。 6、原核生物:遗体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没有固定的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 7、非持久性病毒:介体昆虫得毒饲养时间短,能很快传毒,介体昆虫的传毒性也很快消失的一类病毒。 8、钝化温度:把病株组织的榨取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 分钟,使病毒失去传染力的处理温度。 9、侵染过程:病原物从侵入到引起发病的过程。 10、IPM:即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的缩写,含义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1坏死是植物细胞和组织死亡,坏死的叶片上常表现为叶斑和叶枯。 2、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菌丝体,繁殖体是孢子。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2020年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4

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20-10-17 18:44:59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 1. 下列哪类真菌不是活体寄生菌?() (5分) A立枯丝核菌 B霜霉菌 C白粉菌 D锈菌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2. 主要任务是揭示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寄主植物-病原物群体水平上相互作用的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的植物病理学分支学科是()。 (5分) A植物病害流行学 B植物病原学 C植物病害防治学 D分子植物病理学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3.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以下不是侵染性病害的是()。 (5分)

A莴苣霜霉病 B小麦干热风 C小麦白粉病 D小麦条锈病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 4. 以下不是单循环病害特点的是()。 (5分) A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多为气传和风雨流水传播,也有昆虫等介体传播 B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C病害潜伏期长,没有再侵染 D病原物侵入寄主以后,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小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5. ()是寄生物克服寄主植物的组织屏障和生理抵抗,从其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5分) A致病性 B毒力 C侵袭力 D寄生性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 6.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5分)

A附着胞 B吸器 C假菌丝 D似薄壁组织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 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5分) A木耳 B锈菌 C黑粉菌 D香菇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8. 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可以引起非浸染性病害。 (5分) A冰雹 B线虫 C霜冻 D台风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 9. 马铃薯晚疫病曾经在历史上大流行,它与下列哪个重大事件相关?() (5分)

(整理)园艺植物病理学重点.

1、植物病理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 研究内容: 1、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 2、受害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 3、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病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根据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地防治措施 第二章园艺植物病害的概论 2、园艺植物病原生物有哪几类?它们各属于哪个界别地生物? 1、线虫-----动物界 2、植生滴虫-----原生动物界 3、寄生性植物-----植物界 4、菌物-----菌物界 5、卵菌-----藻物界 6、细菌、植原体-----原核生物界 7、病毒、类病毒-----病毒界 4、植物病状和病征各有几大类?如何区分它们? 症状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 变色指植物生病后植株全株或局部失去正常颜色,一种是

褪绿或黄化,一种是花叶; 坏死是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主要是由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细胞组织以及 寄主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织的分解和破坏,是由病原微生物产生水解酶类等的分解、破坏植物组织所造成的。 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植物根细胞受害吸水困难或病原微生物毒害、诱导的导管堵塞造成的; 畸形是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受到促进或抑制性病变,使植物整株或局部形态异常。 病征有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菌核和脓状物。 粉状物直接产生于表面、表皮下或组织中,以后破裂后散出,包括銹粉、白粉黑粉和白銹; 霉状物菌物是菌丝、各种孢子梗和孢子在植物表面构成特征,包括霜霉、绵霉、霉层;粒状物菌物在菌部产生的大小、形状色泽和排列方式差别很大的物质; 菌核是菌组织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形状差别很大; 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溢出的脓状黏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与答案

2002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得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与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植物病害得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得办法。 2、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与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与流行得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就是制订防治措施得重要依据?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得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得分类检索表。(15分) 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 四、选择填空(10分) 1、植物病毒得核酸类型主要为( )。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蠕传病毒属得传播介体为( )。 A、叶蝉 B、飞虱 C、蚜虫 D 线虫 3、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真菌 B、病毒 C、线虫 D、细菌 5、下列( )属于真菌得营养体。 A、菌核 B、假根 C、双核菌丝 D、菌索 6、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得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得寄主,这种现象称( )。 A、专化型 B、专性寄生 C、单主寄生 D、转主寄生 7、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得就是( )。 A、锈菌 B、木耳 C、黑粉菌 D、香菇 8、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就是( )。 A、弱性寄生物 B、专性寄生物 C、腐生物 D、活体寄生物 9、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得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就是由于病原物分泌( )所致。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

园艺植物病理学习题 第一章 一、概念题 1、植物病害; 2、萎蔫; 3、病理过程; 4、寄主;5病原物; 二、填空题 1、根据寄主种类,把植物病害划分成()、()、()、()等。 2、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有()、()、()、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症主要有( )、()、()、 ()、()等。 4、植物病害因病原不同可分为()和 ()。 三、简答题 1、如何判断是否植物病害? 四、论述题 1、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有那些?举例说明他们之间相互关系。 第二章 一、概念题 1、菌核; 2、菌索; 3、隐症现象;4全寄生;5、带毒现象;6、半寄生;7、 子实体; 二、填空题 1、真菌常见的无性孢子类型有()、()、()、 ()、()、()等。 2、真菌繁殖分为()和()两种繁殖方式,各 产生()和()两种类型的孢子。 3、植物病原真菌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有()、()、 ()等有关。 4、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为(),主要()的方式进行 繁殖。 5、植物病原病毒是()的()。在电子显微镜下呈 ()、()、()等形状。 6、植物细菌病害的常见症状类型有()、()、 ()、()等。 7、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有()、()、 ()、()等。 8、菟丝子是()植物,主要通过()传 播。 9、()是防治槲寄生的唯一有效的方 法。

10、线虫病害的防治方法有()、()、 ()、()、()等。 11、真菌能产生()和()孢子,前者在 ()上有重要作用,后者在()上有重要作用。 12、真菌常见的有性孢子类型有()、()、 ()、()等。 三、简答题 1、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如何? 2、植物病原病毒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如何? 3、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有那些特点? 4、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有那些? 5、生物五界分类系统有那些界? 四、论述题 1、绘图说明真菌典型的生活史 第三章 一、概念题 1、寄生性; 2、致病性; 3、专性寄生物; 4、弱寄生物; 5、强寄生物; 6、免疫; 7、抗病; 8、感病; 9、耐病;10、避病;11、转主寄生现象 二、填空题 1、根据病原物的寄生性强弱,可以病原物划分为()、()、()、()等。 2、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的病原菌叫(),常见的种类有()、()、()等。 3、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一般表现为()或(),但抗病性()或()。在遗传学上水平抗性是()控制的,其遗传表现为()。 三、简述题 1、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之间关系如何? 2、什么是生理小种?病原物为什么产生生理小种。 4、简述植物的抗病机制 第四章 一、概念题 1、初侵染; 2、再侵染; 3、局部侵染; 4、系统侵染; 5、病害流行; 6、病害预测; 7、土壤寄居菌; 8、土壤习居菌 二、填空题

精选-植物病理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病理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 ()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 ()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三、选择(每题2分,共16分)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高温 c. 病原菌 d. 遗传因素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真菌 c. 线虫 d. 原核生物 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粉状物 c. 脓状物 d. 颗粒状物 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四、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16分) 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6.病症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8.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科协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简报 2013年01月11日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科协举办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 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的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于11月19~22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 一、论坛基本情况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花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22个单位的80余位青年科学家参会。论坛执行主席由中国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卫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姜道宏教授共同担任。 二、论坛主要议题 论坛围绕“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展开。并就“功能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原致病机理的解析以及致病基因的大规模分离与鉴定中的应用”、

“PTI与ETI抗性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未来分子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影 响”、“三大粮食作物及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病原的效应蛋白在寄主中靶标的研究及其在分子设计育种中的潜在价值”、“重要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的调控机理及分泌途径研究”、“病原菌重要致病因子晶体结构的解析与药物靶标的选择”、“重要作物病害防控的新策略与新思路”等6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学术讨论。 1、功能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原致病机理的解析以及致病基因的大规模分离与鉴定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基因组学尤其是功能基因组学成为研究病原物致病机理和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及其调控网络研究等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彭友良教授长期从事稻瘟病菌的基因组学研究。在这次论坛上,他通过稻瘟菌致病因子的大规模筛选、分离与鉴定的实例,阐明了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他还介绍了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稻瘟菌的遗传变异的规律与特点,揭示水稻抗病性易被克服的分子基础,为水稻持久、广谱抗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福建农林大学王宗华教授也在稻瘟菌的功能基因组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对实验室近期的有关稻瘟病菌小GTP 酶的功能研究系列进展进行了交流并对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预测。 近年来,水稻稻曲病与小麦赤霉病在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大面积发生,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这两种病菌还有一个共同点,能在侵染寄主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中国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对稻曲菌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致病因子及侵染特性;分析了可能参与稻曲菌毒素合成的NRPS蛋白,从基因组水平上寻找合成稻曲毒素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另外,基因组学研究也为揭示稻曲菌的致病机理及其侵染循环等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信息。浙江大学马忠华教授介绍了比较基因组学在赤霉菌的基因功能鉴定中的应用。通过赤霉菌与酵母基因组之间的比较,鉴定出两个物种保守的与特有的信号传导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赤霉菌对Rapamycin敏感的机理。 华中农业大学的罗朝喜教授与郑露博士分别就病原真菌中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进化特点和基于Illumina测序文库的全基因组序列拼接与基因预测的技术进行了汇报。通过对所有已发表的真菌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Cyt b应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不同物种间Cyt b基因大小的差异是因为其内含子的位置与序列发生显著的变化。郑露博士总结了一套利用Illumina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的方法,获得了与Sanger测序几乎一致的拼接效果。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为未来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2、PTI与ETI抗性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未来分子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影响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和答案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姓名:莫星娣学号:200911321217 班级:园艺1092 第一章绪论 1、园艺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有何联系? 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的食物链中最基本的营养来源,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生态环境中动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环境基础。绿色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和有机物的制造厂,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它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所以,植物保护是环境保护最重要最必须的环节。 2、园艺植物病害有何重要性?其与其他作物病害有何不同特点? 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体现在: 1、影响园艺作物的产量 2、降低园艺作物的质量 3、有时影响国际贸易和出口换汇 4、防治不当会引起作物药害、人畜中毒和生态环境污染 与其他作物病害的差异: 1、园艺植物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耕作栽培措施要求高、生态环境复杂等特点,病害的发生规 律难以把握,治理难度大。 2、园艺作物大多需要精耕细作,加大了人与作物的接触机会,也就增加了病害传播的可能性;这就要求 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植物病理学知识,避免不自觉地认为传播病害。 3、园艺作物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复杂指数的提高,为病害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生态环境,为 病害的传播介体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增大了切断病害传播途径的难度。 4、果菜类作物的产品大多是新鲜食品,防治病虫害时,不仅不能使用粮棉作物上常用的毒性农药,而且 农药残留也有严格的限制。 5、花卉全球化销售使其成为病害的帮凶,由于是认为传播、途径广泛 3、植物病理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容?其与哪些学科有何联系? 研究容: 1、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 2、受害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 3、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病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根据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地防治措施 与植物病理学有联系的学科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等;植物病理学应该属于医学的分支,可

2020电大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四、选择填空(10分) 1.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 叶蝉 B.飞虱 C. 蚜虫D 线虫 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 真菌 B.病毒 C. 线虫 D.细菌 5. 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 A. 菌核 B. 假根 C. 双核菌丝 D. 菌索 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为()。 A. 专化型 B. 专性寄生 C. 单主寄生 D. 转主寄生 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 锈菌 B. 木耳 C. 黑粉菌 D. 香菇 8.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 弱性寄生物 B. 专性寄生物 C. 腐生物 D. 活体寄生物 9.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 A. 酶 B. 生长调节物质 C. 植保素 D. 毒素 10.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A. 线虫 B. 病毒 C. 真菌 D. 细菌? 五、填空题(共20分) 1. 植物病原真菌的五个亚门分别是

植物病理学

第一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侵染过程 4.积年流行病害 5.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第二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症状

4.单年流行病害 5.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用来鉴定植物病害的柯赫氏法则的内容有那些?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第三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不全变态 2.多足型幼虫 3.卵胎生 4.植物检疫

植物病理学_100分在线作业_4

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6-01-27 14:31:24 一、单选题 1. (5分) 下列哪类真菌不是活体寄生菌?() ? A. 立枯丝核菌 ? B. 锈菌 ? C. 霜霉菌 ? D. 白粉菌 得分: 5 知识点:4.4 菌物所致病害的特点及其鉴定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主要任务是揭示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寄主植物-病原物群体水平上相互作用的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的植物病理学分支学科是()。 ? A. 植物病害防治学 ? B. 分子植物病理学 ? C. 植物病原学

? D. 植物病害流行学 得分:5 知识点:1.2 植物病理学简史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以下不是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莴苣霜霉病 ? B. 小麦条锈病 ? C. 小麦干热风 ? D. 小麦白粉病 得分:5 知识点:1.1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以下不是单循环病害特点的是()。 ? A.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多为气传和风雨流水传播,也有昆虫等介体传播 ? B. 病原物侵入寄主以后,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小

? C. 病害潜伏期长,没有再侵染 ? D. 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得分:5 知识点:12.1 植物病害流行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是寄生物克服寄主植物的组织屏障和生理抵抗,从其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 A. 寄生性 ? B. 侵袭力 ? C. 致病性 ? D. 毒力 得分:5 知识点:3.1 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6. (5分)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 A. 似薄壁组织 ? B. 附着胞

园艺植物病理学 简答题 (1)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二章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 一、病状的主要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1.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2.特点: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包括 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褪色(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斑驳(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条纹、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白化苗(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等。 坏死: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包括叶斑(轮斑、环斑、角斑、圆斑、穿孔等,形状大小不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叶烧(叶尖或叶缘枯死),猝倒、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前者倒伏,后者死而不倒)、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疮痂(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炭疽(是由一类炭疽病菌引起的,一般病斑凹陷、变褐色,斑中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等。 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包括干腐(死亡慢,水分快速及时失去),湿腐(死亡快,水分未能及时散失)、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等,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减生型(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造成植株矮缩、矮化、小叶、小果、卷叶等),变态(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片扭曲、蕨叶、花器变菌瘿等)。 二、病症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1.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病症主要有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菌核、脓状物五类。 2.特点: 第三章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植物病原菌物 一、无性繁殖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答:真菌无性繁殖孢子类型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三类。 二、有性繁殖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答:真菌有性孢子类型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五类。 三、引起植物病害的菌物分属哪几个门?各有什么特点? 答:分属卵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及半知菌类 特点:卵菌门:营养体为无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多产生卵孢子。接合菌门:营养体为典型的无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

普通植物病理学精彩试题(二)

标准文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 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 5.胞囊和泡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 的病征。() )(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 )(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 (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15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 20.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20分)分共三、填空题(每题2 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有 。 .原核生物界可分为2 病。四个门,植原体属于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菌丝体的类型有3 ,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申报资料要求的指导原则

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申报资料要求的指导原则 一、概述 病毒感染是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目前已有很多抗病毒药物上市应用,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制药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 物的注册申请也逐渐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根据试验数据撰写的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报告是审评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申请和上市申请的重要资料。本指导原则旨在 帮助研发抗病毒药物或生物制品(例如:治疗性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的申请人初步了解哪些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数据对于抗病毒药物或生物制品申报临床试验或申请上市是最关键的。 本指导原则主要关注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报告,同时对需要收集和提交的耐药性研究数据提出了建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 ●明确作用机制 ●确定所研究药物特定的抗病毒活性 ●评价所研究药物与其他可能合用的抗病毒药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提供病毒对所研究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研究数据 ●提供所研究药物与已上市的其他相同作用靶点抗病毒药物的交叉耐药性的研究数据 二、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在抗HIV-1药物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因此,本指导原则以抗HIV-1药物为范例,介绍 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尽管不同病毒的检测方法和模型系统有较大的差异,但本指导原则的许多抗HIV药物研发的原则 适用于治疗其他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 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巨细胞病毒及人乳头瘤 病毒等国内常见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病毒学领域研究发展 日新月异,所以,当积累了新的资料或出现相关需求时,我们将对 本指导原则进行修订。 三、非临床病毒学研究 非临床病毒学研究有助于在进行人体试验前评价药物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建议申请人进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在模型系统中的 特定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并提供对药物产生耐药的病毒学数据。此外,临床上常将一种药物与其他已上市的治疗相同适应症的药物联 合使用,因此,最好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 药的抗病毒活性,以便发现所研究药物与其他抗病毒药物之间可能 存在的相互作用(如拮抗、协同、增强、叠加等),尤其应关注负面的 相互作用。 由于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很多,交叉耐药(病毒对一种药物耐 药后,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产生了耐药性)可能会成为临床应用中 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过程中,下列信息显

园艺植物病理学教案(标准)

陇东学院园艺专业课程教案 《园艺植物病理学》教案 1课程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园艺植物病理学 开设时间:三年级第二学期 选用教材:李怀方等.《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一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参考书目: (1)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 (6)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7)孙广宇等.《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8)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9)王连荣.《园艺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林焕章.张能唐.《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1)曹若彬.张志铭.冷怀琼等.《果树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2)吕佩珂.《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续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6 (13)丁梦然.王昕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4)宗兆锋等. 植物病理学原理.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2 (15)梁训生,谢联辉主编. 植物病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6)陆家云. 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7)王金生. 植物病原细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8)张绍升编著.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防治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9)H. Wheel 著,沈崇尧译. 植物病程. 科学出版社,1979 (20)曾士迈等著. 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出版社,1986 (21)弗赖伊,W.E.著,黄亦存等译. 植物病害管理原理. 科学出版社,1988 (22)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6767392.html,/show_news.asp?Article_ID=781&filepath=image s/30.gif (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6767392.html,/bl/main.asp (24)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6767392.html,/jwc/jingpinke/pubing/index.htm (25)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6767392.html,/jwc/jpkc/ptzwbl/ptzwbl.asp (26)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6767392.html,/jingpin/2005/bingli/main/main.htm (27)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6767392.html,/introDisp.jsp?siteId=3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