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

学会拒绝

如何学会拒绝,掌控自我,赢得尊重?“谁谁谁,帮个忙行不?”面对这样的请求,不管对方是熟人还是路人,我们通常不会说“不”——尽管有时候你还没搞明白对方到底想要你干什么,或者你明知自己没那个本事——但总之你就这样答应下来了。或许你在乎自己的人际关系,抑或许你想要证明自己的本事,但草率地答应别人的请求,无论是对你自己还是别人都不是最好的做法。你是那种对啥都说OK的人吗?如何学会拒绝,掌控自我,赢得尊重?

拒绝的态度

在拒绝请求的同时不损害人际关系,甚至增进人际关系——虽然听起来不太现实,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拒绝的艺术在于表现出正面的,建设性的态度。

有些人在说“不”的时候很生硬,摆出一副毫无商量余地,甚至懒得理睬对方的架势——这当然会激起对方的反应,启动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果对方恰巧是你的上司,那很不走运,你急于摆脱麻烦的打算反而会给你带来更多麻烦。

你可以在拒绝时以温和的,对话性的姿态给出充分的理由,并给对方提供一些除了找你帮忙之外的办法。你通情达理,对方也更容易接纳你的立场。

假设你的上司(可以是领导、父母或者老婆)要你去接下一件新差事,而你实在是做不过来了。与其直接对他说“不”,你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反问对方“那我之前已经在做的事情可以先放到一边吗?因为这样我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好这项新任务。”这个策略的妙处在于:你把你想要拒绝的意思传达给了对方,但同时避免了说“不”。尤其是在对方是你上司的情况下,这可以大大减轻对方的反弹。这便是所谓的“正面的拒绝”。

正面的拒绝的核心在于向对方强调“效率”和“卓越”——让对方明白你拒绝的用意是要更快、更好地完成手头已有的任务。人的体力、精力和才

干都是有限的。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家务,你同时在进行的任务越多,精力就越分散,整体的工作效率就会因此大打折扣,难以保持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其中的任何一样。

当然,如果对方请求帮忙的事情你很感兴趣,而手头的事情里有一些期限比较宽松的,那么你可以考虑答应下来,并重新安排一下自己的日程表。但更多的时候,你还是应该考虑礼貌地拒绝对方。

拒绝的时机和理由

你的时间不够用了

做人要务实,如果你觉得你的时间不够用,就绝对不要随便答应对方的请求。如果你心里没底,先估算一下你自己手头上的事情要占用你多少时间,能腾出空档来吗?那点空档能放得下对方的那件任务吗?记得为每件事所需的时间留出余量——毕竟有些时候,每一个会出错的环节,都会很巧合地一起出错。很少有事情可以在计划内的时间里以计划内的花费完成。

这会影响你的其他工作

人们不会关注你到底做多了多少,却总会记得你搞砸了什么。慢工出细活,做不好的工作等于没做甚至更糟。不要把自己逼至赶工的境地。仔细评估一下,如果你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到每件事情上吗?

你觉得自己不能胜任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相关的技能去做好对方请求的事情,那么无论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别人,都不要答应下来!对方——尤其是你的上司——可能会说:“什么嘛,要是我觉得你不能胜任就不会安排你去做这件事情了。”说的好听,但谁能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有什么本事呢?跟对方讨论一下这个任务所需的技能,列出一个表来,看看你能否做得过来。这样既有理有据,

也表现出你的态度是务实和谦虚的。对方找到了台阶可以下也不会觉得难堪,反而会隐约为了你的真诚而避免了失误而感到庆幸。

你觉得这会损害集体利益

有时候上司让你做的事情会损害集体的利益——可能上司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应该反对这项提议,但必须通过一种不威胁到对方权威的态度。收集有足够说服力的数据,并为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做好各种准备。这样做,你不但能达到目的,还能通过务实、认真的态度而赢得尊重。

只要你觉得应该,就应该勇敢地拒绝。拒绝是一种神奇的技能,你用得越多,你就越精于此道。学会何时进行妥当的拒绝能让你更好地掌控人生,赢得尊重。

嫉妒的危害和应对

嫉妒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别人的外貌、天赋、关系和财富都是我们嫉妒的对象,我们总是想要“过得比别人更好”。除了人类,自然界里的许多高等动物都会嫉妒同族的其他个体。嫉妒可以点燃竞争的欲望,这在资源稀缺的野外环境里可以提高个体的生存率和取得交配权的机会。然而人类是高智能的社会性动物,任由嫉妒的原始冲动控制我们,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负面影响

嫉妒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郁郁寡欢。

嫉妒让人看不清人生的远大目标,阻碍人的成长提高,束缚人的自由发展。

嫉妒让人变得尖酸刻薄,遇事总是冷嘲热讽,无法真诚地分享他人的成功和快乐。

嫉妒让人去做一些自己明知不应该做的事情,损人不利己。

嫉妒会让人精疲力尽却一事无成。

嫉妒长期发展下去可能造成心理问题,甚至是忧郁症。

既然你在阅读这篇文章,那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并希望做出改变。嫉妒虽然是一种生物本能,但人类的思考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抗衡其影响,避免沦为它的奴隶。“想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些应对嫉妒的思路:

1、仔细审视自己,发现并感激自己已经拥有的那些独一无二的财富,活出自己应有的姿态。

嫉妒让你总是盯着别人身上的光鲜,却看不到自己手中的美好。你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不满和苦闷自然也就随之而来。可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你真的是一无所有吗?虽然在某些方面你的确不如某些人,但尺有所短寸有所

长,你有自己的特长,有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还有一个代表着自己人生意义的梦想。这些都是你独一无二的、最宝贵的财富。只有拥抱生活施予你的恩泽和缺憾,你才能活出自己应有的,独特的,丰满的姿态。

2、时刻提醒自己:没有完美的人,也不会有完美的人生,看起来完美的人只露出了冰山一角。

嫉妒总是让我们在无意识中用自己最糟糕的去代表自己的全部,用别人最好的去代表别人的全部,这样一对比肯定倍感失落。但要知道人是一种爱面子的生物,一边想方设法让自己显得光彩照人,另一边则竭力掩盖自己的生活中的不如意,避免在大家面前显得像个弱者——你如此,别人也如此。人生的血泪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那个让你嫉妒不已的“完美人生”其实只是一个不实的幻影。盲目地追逐它,不但什么都得不到,反而还会失去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

3、攀比和炫耀是想要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但你的价值不需要别人的证明。

有些人特别喜欢炫耀和互相攀比。时装、手机、薪水、首饰、名车、豪宅……他们用来攀比的东西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他们心目中,这些身外之物的多少好坏是衡量人生成败的最重要条件。跟这样的人走得太近,别人有而你没有的东西就会想马上得到,如果得不到你就会觉得非常失落。其实炫耀和攀比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成功”进行“证明”的行为,可是这种证明不会提高自己的修养,更多地只会让你活在嫉妒和被嫉妒的漩涡中。渴望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冲动会让你忘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理想。如果你为此感到不安,那么你还是少跟爱攀比人打交道为妙。集中精力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才是使自己素质得到真正提升的最佳途径。

4、多跟懂得感恩的人交流,学会从对生活的满足和感恩中获得幸福感。

通过占有和攀比而得到的幸福感是转瞬即逝的,而用满足和感恩的双眼去感受世界,你就能源源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到幸福的能量。多跟那些懂得

满足和感恩的人相处,与他们一起探讨人生的哲学,他们的正能量会让你变得更开心,更能察觉生活的美好一面。

5、对消费主义保持警惕。

商人拿什么去刺激消费者买一些他们并不需要的东西呢?他们常用的营销伎俩中都包含了对嫉妒心理的利用。对于非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奢侈品,营销策划一般会把要推广的产品塑造成很“酷”的东西,暗示消费者“买了它你就会高人一等”,而不买感觉就逊毙了。人们的嫉妒心理在这种营销面前容易被调动起来,去买那些别人有自己没有,或者别人还没有买到的,可是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间一长,人们就被训练得更加喜欢攀比和相互嫉妒,于是就会买更多不必要的东西来显示自己的地位,甚至把嫉妒扩大到生活的更多方面,引发各种问题。保持对商业营销的警惕,避免遭到消费主义的侵蚀,这样你尽管拥有的物质更少,生活却会变得更加充实——你可以把资源集中在更加有意义的方面上。

6、真诚地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并祝贺他们。

当别人得到了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时,你或许会感到嫉妒,并开始在脑中编造各种理由来说明得到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别人的实力比你好,而是得到了外部因素的帮助,如贵人、好运等,你甚至会想象别人走了歪门邪道,不但不为他们感到高兴,反而对其成功嗤之以鼻。这种心态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好处,反而会让你变成一个尖酸刻薄的人,世界在你的眼里显得丑恶无比。反过来说,既然你想得到某件东西,别人也想得到也很正常。如果你得到了它,你一定会很高兴,别人也一样。如果你付出了巨大努力得到了成功之后别人却都在对你冷嘲热讽,你会怎么想呢?从今天开始试着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吧。分享别人的快乐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对他人成功的祝福也能收获友谊,你也能以一种正面的心态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7、将乐善好施作为一种习惯。

献出你的时间、金钱、才干和天赋,支持或投身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活动中去。或许一开始时你要强迫自己这么做,但慷慨会慢慢变成一种习惯。当你越来越多地对别人伸出援手,人生的意义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你”和“我”之间,个人和世界之间的隔阂也会变得越来越小。当你不再将自己和外部世界分成两个概念去理解时,推动你进步的力量不再是嫉妒别人的成就,而是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好的博爱。广阔的胸怀能装下更大的梦想和推动更大的事业,你的人生将因此变得更加多彩。

与嫉妒本能之间的抗争将贯穿人的一生。将上述思考工具铭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你便不会被嫉妒左右,活出更大,更精彩的人生。

如何对抗轻生的念头

你有自杀的想法吗?许多人都曾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想过自杀,因此你并不是特例。有自杀的念头不代表人格有问题,也不意味着你是疯子、软弱或者有缺陷。你只是没法处理眼下遭遇的痛苦而已。你的痛苦看上去似乎没有尽头,但其实只要给自己时间并找别人帮助,你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而自杀的念头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对抗自杀念头的首要步骤

第一步:向自己保证不要立即行动

想法和行动是两回事。就算你感觉有多痛苦也要先拉开思想和行动的距离。既然没有人为自杀设下时间限制逼迫你立即行动,何不拖延一下,先等等?向自己保证:“我会等24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会做任何极端的事情。”如果能说服自己等上一个星期那就更好。

第二步:远离药品和酒精

一些非处方类药物(包括毒品)和饮酒会削弱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们只会让绝望和自杀的念头变得更加强烈,记得远离它们。

第三步:去安全的地方呆着

收拾好身边可能用于伤害自己的东西,如果实在是收拾不过来,就跑到你感觉安全的地方,如人多的商场和公园等。将有潜在危险的药物交给熟人保管。

第四步:燃起希望——许多人都要渡过这一关

有许多和你一样曾经绝望过的人克服了他们的想法并学会了坚强地活下去。你也应该对自己能做得到同样的事情抱有希望。给自己时间慢慢来。

第五步:找人倾诉

不要将自杀的念头藏在心里,找人倾诉。你的对象可以是朋友、老师、教练、同事或者心理治疗师。只要对方可以信任即可。你可能会为此感到恐惧、羞耻和尴尬——但不要被它们妨碍了你寻求帮助,毕竟许多人都这么做过。即

便是讲出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过程也能释放出许多压力,让自己感觉好过许多,说不定还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什么我会感到绝望?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你“这么点事情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他并不一定是对的。人生来不同,每个人感受到强烈痛苦的理由不尽相同,处理这些痛苦的能力也有所差别。但有一些共通的因素会容易将人们引向自杀之路。

失落、抑郁、焦虑失调、身体病痛、药物和酒精依赖、经济上的、法律上的和学业上的问题,或者其它生活中的难题都会导致强烈的情感压力。它们还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在你感觉绝望的时候,你可能会看不见眼前的问题往往还有别的解决办法。这时朋友、家人和心理医生能帮助你发现问题的另一面,你也应该给他们帮助你的机会。

人在绝望中往往会觉得痛苦将会是永恒的,但实际上自杀危机往往只是一时的。你要明白自杀是对于一时的难题的永久逃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人生没有恢复存档的机会。只要给自己足够时间,问题可能就会得到解决,你的感觉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些遇见不到的好事情可能也会发生。绝不要轻易作出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并付诸行动。

寻求帮助

即使你可能觉得没人会理解你,但其实你身边有许多人能为你伸出真诚的援手,你要做的首先就是要发出求救的信号。清晰地让对方明白你有自杀的想法。他们不会嘲笑你,不会对你妄下定论。朋友、家人、导师、心理治疗师都是能够帮助你的人,他们会倾听你的苦恼并在你身边守护你。如果你在前面的第一步里选择了给自己24小时,那么这段时间就是你寻找帮助的机会。不要浪费你的机会。

如何告诉别人你有自杀的想法?

向别人坦诚自己有自杀想法可能会很困难。怎么办?你应该说出自己心里话,

你是怎么告诉自己的,就怎么对对方坦诚出来。如果你有一个自杀的计划,你应该将其描述给对方。不要单纯说“我已经受够了”或者“我完了”,这样暧昧的句子。应该用清晰的表达让对方知道你的意图。如果用说的实在很困难,那就用写的。你可以将想法写成纸条,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等跟对方联系。在对方阅读你的文字时,你应该坐在他的身旁。

万一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怎么办?

如果你发现你谈话的对象无法理解你,那就找另外一个人来倾诉。不要因为一次挫折的经历而气馁。能理解你的人总是很多的。给自己更多机会去发现他们。

对抗自杀想法的技巧

应该做什么

就算会感觉到想退缩,也要让自己每天都跟一个自己信任的熟人谈谈,最好是面对面的交流。

如果感觉自己有自杀倾向,就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个安全方案,这样你在遇到危机时就有章可循。

将心理医师和朋友、家人的电话写在纸上随身携带,在紧急情况是可以向他们求救。

制订每天的日程表并严格遵守它,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将你的生活控制得尽可能有规律,减少失控风险。

每天在有阳光和自然环境的地方呆30分钟以上,可以改善心情。

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拼命运动,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30分钟。这对舒缓情绪有很大帮助。

抽出一些时间来做让你感觉开心和享受的事情。甚至强迫自己去游戏。

记住你的个人目标。你可能想到某地旅游,读某本书,拥有宠物,搬到更好地地方住,学习新的爱好,做志愿者帮助他人,回去学校继续学习,或组建一个家庭。将你的目标写下来。

不要做什么

?不要独自一人呆着。孤独会增强自杀的念头。你应该去探访朋友或与家人呆在一起。

?不要酗酒和滥用药物。它们会增加经神压力,削弱自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你更容易冲动行事。

?不要做让你感觉更坏的事情。如听伤感的音乐、读旧信、扫墓等等都会增强负面感情。

?不要去想自杀和细节。不要去想那些负面的东西。负面的思考会让自杀的想法愈发强烈。设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如何从自杀阴影中恢复

想要自杀这样的体验会给心灵留下创伤。就算你自杀的想法已经消退,你也应该寻求帮助以降低自己日后再次陷入自杀阴影的风险。

走出自杀阴影的五步

?找出导致你坠入绝望的人和事,设法在以后远离它们。

?照顾好自己,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这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舒缓压力和提振情绪。

?改善人际关系网,多与那些有正面影响力的人接近以汲取正面的情绪。?更多地关心他人,你就会有更多的不舍。这会帮助你在消沉时振作起来。

?学会用健康的手段来舒缓压力。运动和冥想、深呼吸训练等都可以帮你对抗负面情绪。

焦虑症家长让孩子也患病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患有社会性焦虑症的家长会更容易让孩子也患上焦虑症。

简讯全文

焦虑症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体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人类还无法在基因层面控制此病,于是控制外部因素就成了减轻和预防焦虑症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关研究早已揭示出家长和孩子的焦虑症之间存在联系,但之前人们还不清楚患有某种特定焦虑症的家长是否会更容易诱发他们的孩子也患上此病。最近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Johns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的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赞助下进行的一项小型研究发现,患有社会性焦虑症的家长比患有其他类型焦虑症的家长更倾向于做出诱发孩子焦虑症的行为。该中心的高级心理咨询师高尔达·金斯博格博士(Golda Ginsburg, Ph.D)和梅罕·克罗斯比·布汀格(Meghan Crosby Budinger)和泰斯·德拉道夫斯基(Tess Drazdowski)一同进行了该项研究,研究结果被发表在《儿童精神医学和人类发展学(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杂志上。

霍普金斯中心的研究人员对66对家长和他们年龄孩子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分析,孩子的年龄在7到12岁之间。在这些家长中有21位曾被诊断为社会性焦虑,而其他45人则患有其它类型的焦虑症,包括:一般性焦虑、恐慌症、成瘾-强迫症等等。一对家长和孩子被要求一同进行两个任务:准备关于他们自己的演讲稿和使用一种名为Etch-a-Sketch设备来重现一次比一次复杂的图形。每个任务须在5分钟内完成,研究人员通过视频监控设备观察他们之间的互动情况,然后用一个程度分为1至5的量表为他们的表现打分,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温情和关爱程度、对孩子的表现的批评和完成任务能力质疑程度、认可孩子自主性的程度和家长由上至下的控制程度等。

在上述研究中,被诊断为社会性焦虑症的家长对他们的孩子表现出更少的温情和关爱,而更多地批评孩子,对孩子完成任务的能力表现出质疑。在认可孩子自主性和家长由上至下的控制程度方面则未见显著的区别。

“焦虑症的类型多种多样……我们发现家长诱发孩子焦虑症的情况可因人而异,并非所有焦虑症患者都有这种倾向……而我们通过研究将矛头指向了社会焦虑性障碍。”金斯博格博士说。

众所周知,某些焦虑性障碍患者的行为——如对孩子缺乏温情和关爱、对孩子批评和质疑的程度较高等——会增加孩子的焦虑。长期以往,孩子便很有可能会发展成焦虑症。研究小组强调他们的初衷不是为了证明家长的某些行为会引发孩子的焦虑,但鉴于相关证据是充分的,因此他们建议医生应该对患有社会性焦虑症的家长对其后代的潜在影响保持警惕。

“家长的社会性焦虑症应被看作是儿童焦虑症的一个风险因素,医生应该让作为家长的患者们知道这一点……通过遗传继承了焦虑症倾向的儿童并不单纯因为基因问题就患上焦虑症,所以我们需要找到阻断环境催化作用的方法——如家长的行为——以防止基因中的致病机制被激活。”金斯博格博士说。

预防儿童焦虑症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美国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受焦虑症影响却时常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延误诊断和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发展为忧郁症、滥用药物和学校成绩下降,病情还会从儿时带入成年。对于患有焦虑症的家长而言,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其后代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家庭教育服务站服务内容之

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服务站服务内容之亲子共读读书体会

家庭教育服务站服务内容之

浅谈家庭读书教育

家庭教育服务站服务内容之

社会实践活动

胶州市第二初级实验中学家庭教育服务站服务内容

胶州市第二初级实验中学

胶州市第二初级实验中学家庭教育服务站开放活动

胶州市第二初级实验中学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教育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我们要想到孩子的心里问题,这就必须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再想什么,平时注意孩子的言行,多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里教育。他做错事时不要武力解决,不要轻易对孩子做承诺,说过的就必须要实现,为孩子在心里上树立一种“言行必果”的心态。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独立能力和抗压能力,孩子有成绩是要尽量表扬,当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在学习上,要有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心态,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适适吧,祝你们幸福。温馨提示: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风险,让孩子经理一些小的“意外”有利于培养他们预知和处理风险的专家指导:父母怎样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要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才乃至成功,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如果不懂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失败的不仅仅是角色本身。 有专家指出,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行为问题,这是最轻的一类心理偏常,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二是人格缺陷,是指一些青少年在人格发育和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格特征和结构的偏异,比如自卑、冲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三是心理障碍,主要是学校适应障碍、考试综合征、神经衰弱等。四是

心理疾病,如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往往是青少年多发的心理疾病。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或加以解决,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专家指出,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环境、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生重要影响。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究竟该如何做呢? 善于发现孩子的心理偏差 专家说,由于社会环境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使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家长对孩子的成败带有“下赌注”的感觉:好坏就是这一个了,千万不能出差错。因此,对孩子过分关注,孩子稍微表现出一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惊慌失措,孩子是否有病?譬如,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给我说他的孩子有多动症。结果由于家长的不正确标定和暗示的结果,许多孩子真的表现出多动倾向或者真的成为多动症儿童。 你要学会欣赏孩子 每个人都有被欣赏和被夸张的需要,因为称赞能满足人的自尊倾向。一般而言,每个人都有一种自尊倾向,喜欢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如果一个人总不能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那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感,还可能逃避现实,甚

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青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和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是决定人一生性格、体质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 这个年龄阶段是“花季、雨季”,是一个敏感多事的季节,也是美好浪漫的季节。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在神秘、困惑中关注着自身的变化。蓦然间,发现自己少了儿时的稚气,多了几分成熟;少了童年的欢乐,添了几多烦恼;少了些许盲目,多了几层思索……花季女孩快乐多多,烦恼也多多。我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自己,增加快乐,减少烦恼,顺利度过花季。 背景音乐《致青春》导入: 王菲的《致青春》(谈感受)引出“青春期”:简单地说,就是指初中高中大学这三个学习阶段把。粗略的分,我们还可以把初中作为青春期初期,高中作为青春期中期,大学作为青春期后期。求学历程大概是多少年,我们还剩多少年为我们的将来打拼?(4年大学加起来是5年的时间),相信同学们在思考,在追求,同时难免会有许多的困惑与烦恼。那么究竟现阶段困扰大家心理的主要是哪些方面的问题?据一次对女生问卷调查统计归纳,影响女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人际关系问题,占39.3%;情感问题(也即男女同学交往问题)居第二位,占28.5%;居第三位的是学习问题,占21.2%。其它还有社会适应问题、性别及爱美问题、人生观问题等。人际关系、男女生同学的交往、学习问题是困扰青春期女生的最大心理障碍。这三种问题加起来,占到所有心理问题的90%。今晚,学校给了我们坐在这进行密谈的机会,时间有限,不可能展开来说,你们最希望老师与大家探讨以上哪方面的问题? 一.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正确看待和处理与男生的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的漩涡现在我们来听听男生家明对于他的初恋的回忆。 家明是个酷酷的男生,晓薇是个可爱的女生,他们是同班同学, 家明的学习不太好,晓薇则成绩优秀, 美丽而骄傲,家明一直不能鼓起勇气,向晓薇表白内心的爱慕之情。 假如你是晓薇,你会怎么做? 假如他们在一起了是不是就属于早恋? (一)早恋的定义 那什么是早恋呢?早恋通常意义上是指发生在生活、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同时又比法定结婚年龄小很多的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里的恋爱行为。 (二)早恋的原因 为什么会产生早恋呢?它有三个原因: 1 、生理的变化 青春期女生由于生理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心理的一些变化。比如更关注异性,喜欢跟异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方案篇一 一、活动原因: 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要求。因此,在心理健康活动月里特组织同学们开展心理主题活动,让心理健康走进大学生活。 二、活动的目的: 1、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加强同学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活动消除同学们的困惑,让同学们走出误区。 2、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感受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人生。 三、活动主题:心健康,心飞扬,传递亲与爱。 四、活动时间:20xx年5月25日 五、活动内容: 1、游戏天地 ①.幸运大抽签:开始时间:9:00—9:30;地点:篮球场;所需物品:卡片(字条)、普通糖果和饼干。 游戏规则:首先用卡片(字条)写一些激励的语言(例如: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眼泪,而是擦干泪水后微笑地面对生活等),

其中有的卡片会写“恭喜您幸运地成为本次游戏的参赛选手”字样。每个人都可以去抽,抽了之后去某处换糖果。换的时候工作人员要看好谁的卡片上有字样,然后让他们参加游戏(抽的同学也应自觉参与,而不是为了糖果而抽)。 ②.算钱游戏:时间9:30—10:30;地点:篮球场;所需物品:笔芯、棒棒糖和果冻。 游戏规则:男生值5毛钱,女生值一块钱。游戏的时候裁判会说:“走吖走,走吖走,走到集市买白菜,一块钱、卖不卖?不卖!一块五、卖不卖?不卖!两块五…四块钱、卖不卖?卖!”当裁判说到卖的时候,参赛选手要根据价钱组队,组不到相应价值的同学会被淘汰(底价至少为1元)。直到最后大概剩20个同学左右就进入下一个游戏,能进入的同学都会有奖励。 ③.足球场走迷宫:时间10:30—11:00;地点:足球场;所需物品:笔芯、笔、糖果和果冻。 游戏规则:用红绳和凳子在足球场中间造一个迷宫,一共有十个进出口(十个进出口对称,例如1号对应5号,2号对应6号等),让同学们同时从十个进出口走迷宫,从哪个口进要从它对应的口出来,先到的5位同学获胜。获胜的同学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并进入最后一个环节。 注意:ⅰ、游戏时参赛者不能直接跨过绳子或凳子,否则淘汰出局;ⅱ、未开始游戏时,任何人禁止踏入足球场。 ④.起蹲游戏:时间11:00—11:30;地点:足球场;所需物品:笔芯、笔、笔记本、棒棒糖和果冻。 游戏规则:由主持人阅读一篇短文。短文中包含“黑熊”、“棕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最新版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家长会) ——让健康心理伴你快乐成长 亲爱的家长们: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同学们会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是较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的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

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那么小学生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

小学生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材料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材料(一)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看上去我和大家的年龄相仿,所以大家可以叫我杨老师,更可以叫我,这样会感觉更亲切,就像我们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与其说是给大家讲课,还不如说我们一起来探讨,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和有效解决的办法。有的家长和我说,我家孩子太任性了,你说他一句他有十句;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就是不爱学习,一写作业就磨磨蹭蹭;还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学习好,可是几乎没有朋友,总是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等等。把这些诸多的、困扰我们的问题概括起来,无外乎就是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两大类。希望通过今天与大家一起探讨,可以让我们能对一些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并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把我亲手制作的一份礼物送给大家,请大家一起来欣赏*《生命是花孩子是花中的蕊》。 从大家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你们对孩子的关爱、对教育知识的渴求,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一、儿童心理健康 *二、生命的最初 *三、重要的现在 *四、高远的未来。 *一、儿童心理健康 *1、健康

我们都知道: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2、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与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孩子息息相关的儿童心理健康。 *3、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许多标准,但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七条: *(1)智力发育正常 *(2)稳定的情绪 *(3)正确认识自己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稳定协调的个性

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活动 南江镇第二小学戴卉蓉 活动一:雨点变奏曲 目的:帮助队员释放压抑情绪,提高参加活动的兴趣。 做法: 1、起风:快速搓手,鼓嘴吹气。 2、下小雨:变搓手为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拍左手手心,嘴里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3、中雨:用右手四个指头慢拍左手手心,嘴里发出“嗒、嗒”的声音。 4、下大雨:双手快速拍,嘴里发出“啪、啪”的声音。 5、暴雨:双手快速拍,跺脚。 6、雷阵雨:双手快速拍,跺脚,同时吼叫(“轰隆隆”)。 活动二:齐眉杆 目的:齐心协力攻难关,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材料:长棍子(与参与者组数相同) 活动说明: 1、分组:每组五人-------十人。 2、小组成员站成相对的两列,每人伸出右手的食指(高度胸口)。 齐眉杆必须放在每个人的指尖上。 3、每个人的指尖必须挨着杆,指导者发出口令时小组成员必须下 蹲,而且每个人的指尖必须挨着杆,并且杆不能掉下,完全水平的下移,一旦有人离开齐眉杆或齐眉杆没有水平的下移,任务就算失败。 感受:当团队在完成同一目标时,需要齐心协力,并且试着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协商、达成与同伴的共识,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才

能完成。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困难。体会团队支持对个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活动三:用身体写字 1、用左肘、右肘写名字。 2、用臀部写“好”字,写大写字母。 活动四:我行,你秀 1、你先做自己的动作 2、接招做别人的动作(手的动作不一样) 活动五:松鼠和大树 目的:通过寻找来调动身体的积极性,活跃气氛,打破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训练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活动说明:所有人围成一圈站好,每三个人一组。三个人中,两个同学面对面站着,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扮演大树;另一 个扮演松鼠,站在圆圈中间;站在圈外的人是迷路的小猴 子,想找一个松鼠的窝避避雨。当组织者喊“松鼠”时, 松鼠不动,大树必须离开原来的位置,形成新的组合,寻 找新的大树。当组织者喊“下雨”时,所有的松鼠和大树 都要寻求新的组合和新的地方,扮演大树或者松鼠。小猴 子每次都要尽快跑进去,扮演大树和者松鼠,别让自己落 单。几轮过后,询问大家:是否有人收留“迷路的小猴子”, 即让落单的人也有大树依靠。 分享:当你落单时,你的心里是怎样? 当你找到依靠时,心里又是什么感觉? 归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 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家庭,有工作单位,希望加入 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 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学校这学期开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我们在课上与学生交流中,发现了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然,请家长朋友们放心,心理老师会尽力帮助学生摆脱困惑。但是关于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您的配合,现在,我们就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您沟通一下。 1.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上中学后,家长们总说孩子变了,不听话了。其实反抗是孩子们走向成熟的表现,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个心理特点。请家长们要理解孩子,最好能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耐心的听孩子倾诉,不要总是命令他们。作为家长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2.做一个会关心孩子的好家长。很多孩子的问题反映出来,家长们“不会”关心孩子。关心有很多种,我们不能只在物质方面关心他们,精神上的关怀更重要。很多家长以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可以了,其实,孩子成长中,精神关爱至关重要。 3.给孩子适当的娱乐时间。学生反映,家长们普遍不让孩子们看电视,玩电脑。其实大家都知道适当的接触电视、电脑有利于学习生活,便于扩充知识,调节学生因学习紧张而带来的烦燥情绪。这里我们建议家长要把握好度,而且方式要适当,不要过于强硬。还有一个问题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家长们和孩子冲突时,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们是错的。 4.不要过于关心孩子的“隐私”。在父母眼里,孩子们永远没有长大的一天,于是一些父母十分“关心”孩子的日记、书信,你们是想知道孩子们不想让你们知道的东西。对长辈的封闭性和对朋友的开放性是青春期青少年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所以希望爸爸妈妈们也能用对待大人的方式来对待你们的孩子,不去探究他们的“隐私”。 5.不要总把学习挂在嘴上,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切入最好。一些父母对

女生心理健康卫生知识讲座

女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讲座 麦淌小学胡海艳 在座的女生朋友们,从你们的表情我看到了羞涩。聪明的你们一定猜到了今天讲座的内容。关于青春期的知识很多,而今天的主题是“爱护自己”,希望大家放开所有的顾虑,像聊家常一样,我们谈谈女生如何在青春期爱护自己。 一.青春期生理特征 (一).什么是青春期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都要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这是人从出生、成长、发育到衰老所必经的历程。由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就称为 “青春期”,或者说,青春期就是由性机能不成熟转变为性机能成熟的过渡时期。 (二).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像开了闸的河水,飞速向前,迅猛发育起来。 1、身高突增。 2、体重显著增加。 3、体态发生变化——男女有别。 4、肺活量显著增大。 5、心脏急剧发育。 6、大脑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青春期与月经

(1.)认识月经 女性性成熟是以每月规律性排卵为标志的。这种规律性的排卵 表现为月经有规律地来潮。月经的形成与卵巢及子宫的周期性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女性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子宫内膜在卵巢所分泌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最显著的就是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出血,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叫做月经周期。第一次月经来潮叫月经初潮。月经初潮一般在12岁—— 18岁之间,常受环境的影响而不同,如生活条件好,身体发育快的初潮早。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18岁左右仍没有月经,你最好去医院妇科做些检查。月经周期平均约为28天,一般在21——35天内均属正常。女孩子还会发现自己的月经并不规律,有时每月都出现,有时两三个月没有动静,经血量也时多时少。这是因为在青春发育期,女孩的卵巢和子宫功能尚不平衡,所以在初潮后的几年里,月经周期不规律是正常的。转学、迁居、旅游或考试等生活变化及情绪改变都会影响月经周期的长短和经血量。即使到了成年,月经周期的长短也会因人而异。 (2.)月经期的自我保健 1、要注意经期时的内裤等物品的洁净,内裤常换洗;月经用品要干净、要专用,以防经期感染。 2、选用合适的经期卫生用品。当月经量多时,可选用护翼型以防侧漏;当夜间量多时可选用夜间护翼型;经血量一般时选用纤巧型。因此每月月经期的卫生巾不一定只买一种,而可以将几种不同类型搭配购买,这样你就不用担心会“露馅”了。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心理游戏活动设计大全8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心理游戏活动设计大全8 第8章集思广益 单元八心灵成长篇 第l章走出“舒服圈” 第2章收获“糖弹” 第3章看我“走过来” 第4章规则的意义 第5章寻宝记 第6章心灵电报 第7章感恩父母 第8童命运之牌 单元八心灵成长篇 生命的成长时间有限,心灵的成长空间和深度无限。成长是一个过程,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在学着逐渐去认知、洞察、感受、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心灵的困惑和彷徨,少不了无助和迷茫,当我们在强调要珍惜生命的时候,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尤应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既要引导他们具有健康的、坚强的心理品质,也要防止他们稚嫩的心灵因为“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真正全面地健康成长。 通过前面多个篇章的游戏活动,相信学生对自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许多心理品质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本篇章设计的这些心灵游戏,旨在从深层次上让学生对自信、感恩、自我挑战、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内容进行反思和感悟。 游戏“走出舒服圈”让学生意识到克服每个人身上所存有的惰性,敢于走出自己的“舒服圈”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收获‘糖弹’”让人感受到被人赞美的内心喜悦;“看我‘走过来’”体现了每个人独特的风采和魅力,让人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规则的意义”使人体验到了“生命与规则发生冲突时心灵的两难选择”;“寻宝记”让人重新感受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一致和集体智慧的力量;“心灵电报”使人感受心灵之间的交流;“感谢父母”、“命运之牌”则激发人的感恩情怀。 “搭建活动平台,促进心灵的健康成长”是本书众多团体心理游戏所要达成的一个目标,衷心希望这些游戏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也希望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更希望他们也能为别人的心灵播洒阳光。 第1章走出“舒服圈” 一、活动目的 1.体验改变习惯的困难及改变习惯的普遍反应。 2.让学生意识到要不断挑战自己,改变自己的习惯是可能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24673

. 精品文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区德育科的要求,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 我校将积极参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成立领导小组,提高思想觉悟 学校将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特成立以校长亲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求全员参与。 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提高教师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二)心理培训学习,提高活动质量 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树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和看教学录相,安排教师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 我们要定期进行研究讨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认真开展咨询活动课,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资料,认真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得体会、个案分析、总结论文等并进行交流推广。努力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业务能力。 (三)、开设"心育"课 我们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上齐、上好心理活动课,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淡化理论,强化行为指导和行为训练,进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开展心理咨询辅导 心理咨询辅导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学校准备利用"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以及电话专线、"心育知识专栏"、校广播对学生和家长开放,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和典型案例做好跟踪记录,帮助学生接触心理烦恼、困惑、焦虑。 (五)、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家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表率作用。学校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关工委、校外辅导员队伍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搞好学校配合,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体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家庭心理辅导的指导,及时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校内外德育基地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整理版

中学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大家好: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同学们坐在一起。 在开始今天的讲座前,我先跟大家做一些简单要求……下面,就行为和心理方面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果同学们有不同见解,欢迎提出来,愿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怎样做个美丽的女孩 女孩子,谁都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样是美的呢?这在不同的国家或者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解读。英国男人眼中的标准美女:必须是会化妆的气质女;美国男人眼中的标准美女:丰满肉感有个性,美国人一向推崇个性美;非洲男人眼中的标准美女:额头宽、脚踝美,在非洲男人眼里,额部较宽、脚跟秀美、小腿和脖子圆润的美女才是实质意义上的美人;印度男人眼中的标准美女:眼神要勾魂,秀发要丰盈,印度是个出产美女的国家。就我国现在的标准来说通常大家公认的、直观和外表上的美,如:身材苗条,皮肤白皙,双眼皮,大眼睛,樱桃口……对美,大家肯定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各人也有各人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想向大家陈述的一个观点就是时髦的不一定是美的。比如,这几年流行的,非主流啊,颓废风,花苞头,直刘海,我看了下,在座的同学们也有走在时髦的前列呢!我个人认为不丑,蛮可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一个合适的发型还是要和自己的脸型还有性格相得益彰的。爱美之心,人之常情。如今的社会环境宽松了,妆扮得有个性一点也可以理解,但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审美观。讲个性是美的,但病态不是美,另类也不一定是美。 对中学生的仪表,国家教育部有规定: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特别增添了不染发。)烫发、化妆、佩戴首饰,不是不美,而是分什么年龄、什么场合、什么身份。从身体发育的角度说,烫发、染发、化妆、穿高跟鞋,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女孩并不适合。我们学校也对男女生的发型做了规定。这个道理我就不多说了,我想单从审美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烫着发、染着红指甲,戴着叮呤当啷的首饰。让人看了觉得别扭极了,失去了儿童天真无邪的特征,这就是打扮不符合年龄特点的结果。你们是女孩子,拥有"女孩子"这一称呼,就是拥有年轻,这已经很美了,是再多的装饰也换不来的美。不必为个子矮了,身材胖了,皮肤黑了而烦恼。实际上,年轻,不管容貌如何,都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美。这种美,就像春天的花草树木,花儿是美的,你能说绿叶就不美吗?平凡的小草就不美吗?青春就是这样一种美,有生机、活力的美。从这一点来说,你们在座的都是美丽的。 同学们不过才十三四岁,有的还要小些。我觉得你们的本色应该是清纯、活泼,有朝气,有礼

(完整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活动主题:孤独的小兔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活动适合 年龄班:幼儿园中班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幼儿初步理解什么是孤独。 2、能够正确认识独孤,并学习如何远离独孤,走向合 作。 3、通过连体人、背靠背、两人三足这三个相关合作的 游戏,幼儿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此次课程学会分享与合作。 活动准备:一组讲述孤独兔子故事的幻灯片,几张挖 了两个洞的报纸以及废旧的纸盒皮等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小兔子 的故事,小朋友们以前一定是没有听过的,因为这个故事是 最近才刚刚发生的哦。所以接下来小朋友们就要认真听清楚 啦,因为小兔子最后需要小朋友们的热心帮助。 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从其中的图片讲述小兔子的性格

遭遇。故事概况:从前有一个小兔子,由于平时自己一个人 在家,所以都很少出去和别的小伙伴们做朋友。可是有一次 森林里面突然起了大火,大家都在互相帮助思考逃生的办法, 可是小兔子却是孤独的一个人在大火中挣扎着,如果当时小 朋友正好在小兔子的身边,会怎样帮助小兔子顺利逃离火灾 现场呢 ? 2、针对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自由进行回答,然后教 师再归纳出几个有意义的回答让幼儿参与讨论。并从讨论中 得出幼儿的回答是否可行,以后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的 时候,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合作。 3、设计游戏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游戏一:连体人。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将挖好两个洞的 报纸分别套在两个人的脖子上,将两人连在一起。两人一组 沿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跑、过障碍物等。如果报纸中途破 碎则停止游戏,以报纸不破碎者为优胜。 说明:障碍物可以是某个特定的纸盒铺成的小路,或者 是教师自行画的圈圈之类的。 游戏二、背靠背。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让幼儿两两背对 背坐下,两腿伸直,双手臂向后互相钩住,然后试着站起来。 说明: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划定一些范围,首先把全班幼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亲爱得家长们:大家好!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得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得讲座,同学们会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就是较健康得,但也有9、 5%得小学生存在较明显得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与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但现阶段涉及较多得还就是心理问题较明显得大中学生,小学生得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得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得发展、各种竞争得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得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得趋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得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得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得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特别就是对她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就是势在必行得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得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得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得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得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得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得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

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得自我与主动发展得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那么小学生生常见得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常见得心理问题: (1)学习与升学竞争导致得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得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就是不就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您们造成巨大得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得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得小学生,绝大部分都就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她人,依赖性强、不容她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得情况也很严重,这使她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得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得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与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得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与沟通导致得心理矛盾与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得理解也就是造成您们心理问题得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您们年龄得增长,使您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与烦躁。一方面您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您们得想法与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与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得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得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得主要问题一般就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__与父母沟通

《与父母沟通》 渝北区渝兴中学彭德慧 一、课题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期,内心逐渐产生一种要自己支配生活和学习的欲望,而父母则希望在各方面指导自己的孩子,所以学生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加以及时、妥善的引导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设计此课,希望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和学习,学会理解、宽容父母,做到了解父母,关心父母,不要回避父母。平时要与父母多沟通,让父母知道你的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多倾听,注意沟通的方式,尊重父母。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爱子心情,用温和、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想法,恰当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一些符合自身特点的、实效性较强的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途径,从而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彼此理解,构建和谐家庭,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2、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子心情,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知道“爱”是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与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 四、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情景体验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 1、视频展示:母亲卖身救患白血病的女儿。 (目的: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2、展示一个叫兰兰的女孩的照片。这些照片是她上初中以前和父母的开心幸福的合照。然后再把话题转到兰兰上初中后的生活中来。 (目的:由这些照片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和家人的和睦相处到现在的不太融洽的相处,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与父母沟通的主题)(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通过多媒体展示兰兰和她父母的两封信件,并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现状。 信件一:苦恼的女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感到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说不清为什么,反正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对我总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现在我和父母要么互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的争吵,我该怎么办呢?” 信件二:伤心的父母 “女儿是在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中长大的,可她上了初中以后,与我们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里的事,总是一句“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我们叫她往东,她偏要往西;我们认为是好的,她都嗤之以鼻;我们认为不好的,她反倒津津乐道。原来那个依偎在我们身边的女儿到哪儿去了?难道这就是我们付出无数心血换来的结果吗?” (目的:通过父母与子女相互的内心表白,可以达到角色互换、身临其境的效果,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女儿所处的境况和内心真实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了解了父母内心的苦衷。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层次也会有新的提高。) 活动二:敲响内心的钟 (1)让学生自我测评一下自己是否了解自己的父母: ?1、你父母的生日是_________。 ?2、你父母的体重是_________。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主题的主体: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三、活动设计者: 四、活动背景: 情绪伴随着人的成长过程,在生活中人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意志薄弱,大都很任性,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在遇到一些事情时,往往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能很好的去处理。针对当下独生子女娇惯,心理承受能力差,学生受挫能力弱的情况,引导学生做情绪的主人是非常有必要的。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保持克服困难的乐观态度,从而为学习创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五、活动目标: 教师: 1.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 2.认识帮助学生调解情绪的重要性。 3.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 学生: 1.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 2.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3.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 4.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5.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六、活动重难点: 1.学会正确对待不良的情绪。 2.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七、计划用时:两节课 八、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生活场景故事——《踢猫效应》 2.喜怒哀乐的表情图、歌曲《歌声与微笑》和动物小模型,故事《寻找快乐》。 3.多媒体课件。

4.布置活动室,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空间。 (二)活动实施过程: 课前交流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一天,某公司的董事长在家和妻子吵了一架,耽误了上班的时间,这违背了自己亲自规定的不能迟到的公司纪律,他为此非常愤怒,他刚到办公室,销售经理过来让他审批一项工作,他不耐烦地说: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情,你连这点决定都做不了,还能做其他决定吗销售经理垂头丧气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他回到办公室刚坐下,正巧秘书过来说有事要请示,他用挑剔的口吻说道:这种事情不是一向都不请示吗还挑剔他上个月的销售报表做得不清晰。秘书无缘无故被经理挑剔,碰了一鼻子的灰,自然一肚子的气,她刚走出办公室,正巧清洁工在拖地,她就对着清洁工说:这地拖得也太湿了,容易滑倒,以后拖布要拧干点再拖。清洁工无可奈何地回到家后,对正在玩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母亲痛斥之后很恼火,狠狠地踢了一脚地上的猫。每个人都会有高兴、悲伤、生气和嫉妒等情绪,同样的情绪和感受,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时时刻刻都跟这个情绪打交道,我们对情绪又了解多少呢究竟什么情绪才是好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情绪”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起来体验吧! 明镜台 (一)喜怒哀乐 1.教师在黑板粘贴喜、怒、哀、乐的表情图。 2.学生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自己会有这样的表情。 3.小结:这四个表情就是我们人最基本的四个表情,表情就我们情绪的外在表现。我们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环境、事件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情绪体验,既有欢快的、愉悦的、幸福的,也有烦恼的、忧愁的、沮丧的,甚至还有痛苦的、悲伤的情绪体验。 (构思:通过表情图引发学生回忆生活中引起自己情绪变化的事情,让学生在回忆中体验情绪的变化。) (二)玩“猜猜它是什么”游戏体验情绪 导言:不同的事情能引起情绪的变化,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游戏来体验一下。

最新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讲座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小《心理健康课》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我叫张国威。很高兴在这里认识大家,我知道在座的各位不但是各个单位的骨干和中心力量,同时更是我们一小,一些特别关爱孩子的家长代表,在这里我代表一小全体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看上去我和大家的年龄相仿,所以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更可以叫我国威,这样会感觉更亲切,就像我们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与其说是给大家讲课,还不如说我们一起来探讨,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和有效解决的办法。有的家长和我说,我家孩子太任性了,你说他一句他有十句;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就是不爱学习,一写作业就磨磨蹭蹭;还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学习好,可是几乎没有朋友,总是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等等。把这些诸多的、困扰我们的问题概括起来,无外乎就是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两大类。希望通过今天与大家一起探讨,可以让我们能对一些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并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大家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你们对孩子的关爱、对教育知识的渴求,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一、儿童心理健康 1、健康 我们都知道: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2、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与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孩子息息相关的儿童心理健康。 3、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许多标准,但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七条: (1)智力发育正常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小游戏

1月中旬,杭州朝晖新村五区小学的20多名老师,在上海七堡中学心理辅导专家杨敏毅老师的指导下,玩了一次“丢垃 圾”、“捡垃圾”游戏。 杨老师在地上放了一个敞开的盒子,发给老师们一张纸一支笔,告诉他们“假设这个盒子就是垃圾筒,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心烦事儿都写下来,把纸揉成一团,当垃圾扔进去!”很快,这些个揉成团的“烦恼”,就把“垃圾箱”填满了。 学生成绩不好、学校布置任务多、工资收入低、没时间顾家、竞争上岗……老师普遍感到的心理压力,在一个个纸团上罗列着。而且,老师们突然发现:原来,不只有自己过分焦虑,原来大家都有相似的期末焦虑。 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同样是游戏。其中一个游戏是这样的:老师们围成一圈,听口令做各种姿势,出错的人,就得主动单腿跪地,大声向身边的人承认:“我错了!” 现场一位女老师转错方向后抗议,“我不愿意下跪。”而杨老师同样坚持:“请遵守游戏规则!” 杨敏毅说,出错跪地是一种游戏规则,在规则里,不遵循,就是莫大的压力,如果愉快地接受,其实也是一种主动减压的好方式。同样,面对学生,老师也不必端着架子,主动向学生承认错误,也许更受孩子们的欢迎。 ■新闻探访 寓心理辅导于游戏 这样的游戏,在朝晖五小并不罕见。自去年成立“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后,老师们每个月都有一次和心理辅导老师共同游戏的时间。 在工作坊里,老师们不分年龄、性别、个性,全部光着脚丫子,抱着五彩的靠垫,坐在软软的海绵地板上,全身心地投入游戏,公开自己心理各种微妙的变化,与心理辅导老师共同走过教育工作的漫长路。 老师心理压力日渐增大 朝晖五小校长贾谊琳告诉记者,1999年开始,学校就建立了学生心理辅导站,以爱心园的形式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服务,2004年,这个辅导站成为杭州市第一所小学心理辅导优秀站。 然而,在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不少老师发现,教师心理和孩子的密切相关。目前教师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考试、教学诸多方面的压力,并且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客观上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造成老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带来不良情绪。 北京市教科院曾发布《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调查报告,它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 心理坊为心理减压 2003年底,该校专职负责心理辅导工作的冯老师在上海学习时,结识了上海七堡中学心理辅导专家杨敏毅老师。她发现,这所学校有一个专门面向年轻老师提供心理辅导的“心理工作坊”。冯老师和校领导商量后,请来杨敏毅老师做指导,在学校开出了“心灵驿站”,面向所有教师开放。 “通过MSN联络,我和杨敏毅老师确定了教学方案。心理工作坊的第一次活动,是在2004年初,寒假结束前夕。我们特地将多功能厅改成了心理工作坊,营造了一个开放、温馨的环境,还买了不少适合老师们游戏、表演的道具。第一次活动,大家都有些拘谨,可是3个多小时的游戏下来,几乎每个人都全心投入。”冯老师回忆。 在游戏中,放松心情,得到新的教育启迪的老师们,则用行动表达对心理工作坊的热爱和支持:此后的活动,每月一次,安排在双休日,虽然没有加班工资,没有调休单,但只要有空,几乎所有老师们都会赶来参加;学校的总务主任,日常工作已很繁忙,但她宁愿开会请假,也不愿意错过工作坊的活动;55岁的曹老师,是教数学的,她参加游戏时,不慎摔倒,但却立刻爬起来,快乐地重新加入队伍中…… 师生沟通流畅了 通过心理工作坊的“培训”,老师们看孩子的眼光也慢慢发生了变化。3年级的陈老师,在考试中发现有一道题目,有个孩子填的答案很特殊,他在一段文字阅读后的“枫叶像什么”一题中,填的答案是:板凳。陈老师并没有简单地给这个答案批上一个红叉叉。她去问孩子,孩子告诉她,文中有一句话提到“枫叶是可以坐的”,因为这,才有了“板凳”这个答案。 “孩子的问题,一定是有原因的。”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这么认为,因为“我在做游戏时发现,任何游戏出现任何结果,都是有原因的”。他们真正深刻地意识到,孩子的错误,也有美丽的一面,要让孩子们在美丽中成长。 朝晖五小老师们的“游戏”,也引来了教育部门的关注。下城区教育局正着手计划将这一方法引入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去。而相邻的拱墅区教育局听了杨老师的课后,今年将在所有学校开出心理辅导课;今年上半年,拱墅区将把省级心理辅导员培训班开到“家门口”,让更多的老师有机会受训;心理辅导课程将纳入老师继续教育范围,新上岗的老师和区内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将成为第一批受训人员;而且,拱墅区还将成立“区级心理辅导讲师团”,由区内40多位省级心理健康辅导员坐镇。 ■心灵解密 一场游戏,一次心灵旅程 专职负责心理辅导工作的冯老师给记者讲了她印象深刻的几次游戏,解密游戏背后的心理故事。 游戏之“生日接龙”: 不能用说话的形式告诉别人自己的生日,但可以用手势用形体表达,然后大家根据月份和日期前后接龙。这是一个暖场活动,可以让原本不甚熟悉的老师,通过“手语”,逐渐认识、熟悉;从另一个方面看,也可以“考考”老师们的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