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研究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5.研究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5.研究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实验报告单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精选.]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实验目标: 1.知道可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 小)、水的温度、水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要做爱科学的有心人。 实验材料:2个透明玻璃杯①号和②号、1根筷子、1个水槽(内盛冷水)、热水1壶、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实验记录表。 实验内容: 1.溶解的快慢可能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有关。 2.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的温度有关。 3.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是否被搅拌有关。 4.综合运用第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会更好。 提出问题: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步骤: 实验一:溶解的快慢可能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有关。 1.实验猜测 ①物体的颗粒大(面积的大小),溶解慢;物体的颗粒小,溶解快。 ②溶解的快慢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无关。 2.实验方法与设计 ①在两只形状大小相同、水量相等的玻璃杯中放入两块大小不一的方糖。 ②仔细观察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记录表单中。 3.实验条件 A:相同因素:①玻璃杯的形状大小。②水量的多少。③两杯水的温度。 ④投放方糖时要同时同步同高度。 B:不同因素:两块方糖的大小不同(物质颗粒粗细不同)。 4.实验操作(边操作边记录,见附表1) 5.实验结论 物体颗粒越粗(面积大)溶解速度越慢,物体颗粒越细(面积小)溶解速度越快。 实验二: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的温度有关。 1.实验猜测 ①玻璃杯中水的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②溶解速度快慢跟水的温度高低无关。 2.实验方法与设计 ①在两只形状大小相同,水量相等但水温不同的玻璃杯中放入两块形状大小质量完全相同的方糖。 ②仔细观察方糖在水中的溶解状况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中。 3.实验条件 A:相同因素:①玻璃杯的形状大小。②水量的多少。③两块方糖的大小。 ④投放方糖时要同时同步同高度。⑤实验室内的温度要一致。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教学目标: (1)建立溶解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概念的的建立。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过程: 一、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吃火锅或者烤肉的时候,油渍不小心溅到衣服上了,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用水容易洗掉吗? 生:不容易。 师:但是生活经验丰富的妈妈们对付油渍有妙招,她们会在有油渍的地方涂一点汽油,就能洗掉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这是因为油渍能够溶解在汽油中,但是不能溶解在水中,所以用水洗不掉油渍但是汽油就可以。油渍在水中和在汽油中的溶解性不同。 师:那溶解性是什么呢?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能

力的大小

。比如刚才举的例子,油渍容易溶解在汽油中而不容易溶解在水中,说明油渍在汽油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所以说油渍在汽油中的溶解性跟在水中的溶解性相比,哪个大一些? 师:那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板书: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学生分组实验】P16 实验1。 分别向A、B、C三支试管中加入5 mL水,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 g,震荡,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 师:在三支试管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食盐和蔗糖完全溶解了,形成溶液,而消石灰没有完全溶解,形成悬浊液。 师:为什么会这样?形成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物质的种类不同。 师:我们对比了三种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水中溶解性的大小,发现蔗糖和食盐都能完全溶解而消石灰不能,说明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消石灰大,也就是说: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实验说明了物质的溶解性和那种因素有关?(板书:物质的性质)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参考教案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影响固体溶解及速率的因素》实验探究

《影响固体溶解及速率的因素》专题复习 二、典例解析 例1、(2011·长沙)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 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可通过对每组实验的对比找出其控制的变量,然后再联想相关的知识来解答。分析前三组实验可知,控制的变量分别是“溶剂的种类”、“固体的状态”、“固体的种类”。单独看第四组,无法确定其控制的变量,但把它同第二组或第三组进行对比后就不难发现,第四组控制的变量是“温度”。解题时须明确的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而溶质的颗粒大小(即固体状态)、是否搅拌、溶剂质量的多少只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不能溶解物质的溶解性。 【答案】(1)固体种类、溶质颗粒的大小、温度、溶剂种类、溶剂质量;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剂质量(2)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例2、(2009·济宁)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影响因素: ②实施方案: ③通过实验得出。实验中,控制不变的 因素是。 【答案】①温度②取两只小煤球杯,分别加入2克硝酸钾;在其中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冷水,另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热水。③硝酸钾在热水溶解快,在冷水中溶解慢硝酸钾和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例3、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率。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1)由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2)你认为还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率,请写出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实验中,你控制不变的量是。 (3)为了更快的冲好一杯咖啡,你的做法是。 【答案】(1)溶质的颗粒越小,溶解的速率越快;搅拌可以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2)温度;取相同质量的块状冰糖,加入到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比较冰糖溶解速率的快慢;冰糖的质量、形状和水的质量(3)用温度较高的水冲咖啡,加水后要不断搅拌。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复习)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 同离子效应(向溶液中加入构晶离子时,沉淀的溶解度减小) [][]()sp A A sp A K M A S S C S C K S C +-==+≈??=’ 2. 盐效应 (I 增大,γ减小,溶解度增大) 20) SP M A M A SP M A M A SP SP K M A K S S K K ααγγγγγγ+-+ -+-+-+-????=?=???= ??????=??=≈3.酸效应 (沉淀为弱酸盐时,αA (H ),酸度增加时,溶解度增大) CaC 2O 4=Ca 2++C 2O 42- s s=[C 2O 42-]+[HC 2O 42-]+[H 2C 2O 4]=[C 2O 42-'] s 2=[Ca 2+][C 2O 42-']= K sp '= K sp ?α C2O42-(H) [][][][]'2()sp A H K M A M A S S α+-+-==?=?== ’ 4. 络合效应 金属离子发生副反应 AgCl =Ag ++Cl - Cl - s [Cl -]小时,主要是同离子效应,溶解度减小。[Cl -]大时,主要是络合效应,溶解度增大。 H + +

S =[Ag +]+[AgCl]+[AgCl 2-]+ [AgCl 32-]+[AgCl 43-]=[Ag +](1+β1[Cl -]+β2[Cl -]2+β3[Cl -]3+β4[Cl -]4)=K sp /[Cl -](1+β1[Cl -]+β2[Cl -]2+β3[Cl -]3+β4[Cl -]4)= K sp /s ? αAg(Cl-) S= [][][ ]''2()sp M L K M A M A S S α+-+-==?=?????= 5. 酸效应与络合效应同时存在时: [][][ ]'''2()()sp M L A H K M A M A S S αα+-+-==?=???? ?== 6. 酸效应与同离子效应同时存在时 [][][][]''()()() sp A H A sp A H sp A A A K M A M A S S C K K S C C ααδ---- +-+-==?=+?== 7. 络合效应与同离子效应同时存在时: [][][][]''()()'()+()(sp M L SP M L M M sp sp M L M M M K M A M A K S S C S C K K S M C C C ααα++++++-+-==?==+≈?== 加入与相同的构晶阳离子使其浓度达到)

小学科学教案 溶解的快与慢

5、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水果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水果糖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怎样才能加快溶解?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30ml),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个杯子,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热水约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水果糖:一块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水果糖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水果糖溶解;将水果糖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水果糖溶解

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记录。 6、讨论;对实验做出解释。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要求沉淀反应进行完全,一般可根据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通常,在重量分析中要求被测组分在溶液中的残留量在0.000 1g 以内,即小于分析天平的称量允许误差。但是,很多沉淀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例如,在1 000 mL水中,BaSO4的溶解度为0.002 3 g, 故沉淀的溶解损失是重量分析法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重量分析中,必须了解各种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沉淀的溶解度 当水中存在1: 1型难溶化合物MA时,MA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有下列平衡关系: MA (固)MA (水)M+ + A- 式中MA (固) 表示固态的MA,MA (液) 表示溶液中的MA,在一定温度下它的活度积是一常数,即:a (M+)×a (A-) == (7—1) 式中a (M+)和a (A-)是M+和A-两种离子的活度,活度与浓度的关系是: a (M+) = (M+) ×ceq(M+);a (A—) = ( A—) ×ceq (A—)(7—2) 式中(M+)和( A—)是两种离子的活度系数,它们与溶液中离子强度有关。将式( 7 - 2 )代入 (7 – 1 )得 (M+) ceq(M+)·( A-) ceq(A-) = (7—3) 故= ceq(M+)·ceq(A—) = (7—4) 称为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在纯水中MA的溶解度很小,则 ceq(M+) = ceq(A—) = so(7—5) ceq(M+)·ceq(A—) = so2 =(7—6) 上二式中的so是在很稀的溶液内,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MA的溶解度,由so所得溶度积非常接近于活度积。一般溶度积表中所列的是在很稀的溶液中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的数值。实际上溶解度是随其他离子存 在的情况不同而变化的。因此溶度积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是一个常数。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不太大,溶度积数值在数量级上一般不发生改变。所以在稀溶液中,仍常用离子浓度乘积来研究沉淀的情况。如果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较大(例如以后将讨论的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就必须用式 (7 - 3) 来考虑沉淀的情况。 对于其他类型沉淀如MmAn的溶解度公式,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可推导为: = [ceq (M n+)]m·[ceq (A m-)]n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

高三地理复习材料(影响因素分析汇总)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③海拔高低(主要是大气密度)。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地形地势(海拔? 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③ 大气环流;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海洋性? 大陆性?);⑤洋流;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 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 活动中心);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 阻隔?);③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 向岸风?);④洋流。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大气环境(降水); 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 等);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6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②洋流; 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②洋流; ③结冰、融冰;④河流径流的注入;⑤与外界 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②气象条件(风向);③天文条件(日、月、 地位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②径流: 营养物质多少;③纬度:温带水域;④洋流: 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 13.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②强烈上升气流;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4.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②地表状况 (震中距大小);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 育?);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5.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②社 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 技、农业机械。 16.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②市 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③交 通:交通便利;④科技:先进的科技。 【高三地理复习材料第 2 页共 13 页】

影响蛋白质水合和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蛋白质水合和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有何异同? 答:(1)蛋白质的水合性质(PropertiesHydration of Proteins) A.蛋白质水合性质:蛋白质分子中带电基团、主链肽基团、Asn、 Gln的酰胺基、Ser、Thr和非极性残基团与水分子相互结 合的性质。 B. 蛋白质水合能力:当干蛋白质粉与相对湿度为90-95%的水蒸汽 达到平衡时,每克蛋白质所结合的水的克数。 α=?C +0.4 ?P+0.2 ?N (α:水合能力,g水/g蛋白质;?C, ?P , ?N:带电的、极性和非极性的分数) C.影响蛋白质结合水的环境因素: 1.pH 当pH=pI时,蛋白质的水合能力最低 2.温度温度升高,氢键作用和离子基团的水合作用减弱,水合能力下降。 3.氨基酸组成极性氨基酸越多,水合能力越高 4,离子强度低浓度的盐能提高蛋白质的水合能力。 5.盐的种类 (2)蛋白质的溶解度(SolubilityofProteins) 影响蛋白质溶解性质的主要的相互作用: A 疏水相互作用能促进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 B离子相互作用能促进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 1.pH 当pH高于或低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带净的负电荷或净的正电荷, 水分子能同这些电荷相互作用并起着稳定作用 U-形曲线,最低溶解度出现在蛋白 2.①“盐溶”(salted in)中性盐的离子在0.1-1M能提高蛋白质的溶 解度。 ②“盐析”(salted out)中性盐的离子大于1M,蛋白质的溶解 度降低,并可能导致蛋白质沉淀。 ③当离子强度<0.5时,离子中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 电荷掩蔽效应对蛋白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取决于蛋白质的表面性质。如果蛋白质含 有高比例的非极性区域,那么此电荷掩蔽效应使它的溶解度下降,反之, 溶解度提高。 当离子强度>1.0时,盐对蛋白质溶解度具有特殊的离子效应。 硫酸盐和氟化物(盐)逐渐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在相同的μ,各种离子对蛋 白质溶解度的相对影响(提高溶解度)的能力。Hofmeister系列 阴离子(提高蛋白质溶解度的能力): SO42-<F-

如何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如何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陕西张怡 例1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用两根细绳将小球悬挂起来,拉起小球,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后松手,小球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改变角度θ的大小,重复实验。 (1)利用如图1所示的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3)利用上述实验,同时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解析(1)用两根细绳悬挂小球,小球不容易左右摆动,能更好地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2)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越大,小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越大。所以,通过改变θ角的大小,本实验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3)由于小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大小取决于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也就是小球的高度。而小球从释放到撞击木块的能量转化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本实验还可探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答案(1)能更好地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2)速度(3)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例2(2019丽水)在做了“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衢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钢球A、B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B球相对于A 球,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小丽肯定了小衢的实验方案后,对实验又提出了两个建议: 建议一:因为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很短,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钢球的运动情况,不改变钢球在斜面上的位置,不改变球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了延长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建议二:为确保钢球滚下时不偏离斜面,可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如图乙所示)。从有利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运动情况的角度考虑,图中两个小凹槽的间距L应。 解析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可知,若B球相对于A球静止,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影响因素作用原因研究

1.1影响因素作用原因研究 研究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和有效土层厚度的增加,灌溉和排水条件的改善,耕地质量也随之提高;伴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变剖面构形的复杂化和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深,耕地质量明显降低。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投入的增加促使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同时改善项目区耕地质量状况。 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对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含量、土壤pH 值、排水条件、灌溉保证率。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对耕地的基础建设条件改善比较明显。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土壤pH值是制约项目区耕地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减少酸性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料即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又能改善土壤盐碱度。 。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出土壤pH值是制约耕地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盐碱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形成合理的肥料施用结构,以充分发挥综合肥效,平衡土壤pH值和养分供给。 本研究通过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来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通过判别构成耕地自然质量的稳定因素和变化因素,对变化因素进行更新,增加土地利用修正,结合项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路网密度、田块规整度、有效灌溉面积指数、旱涝分布情况为土地利用修正因素,根据农用地分等方法、思路来确定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 上高县土地整治项目使耕地自然等别评价提升0.25 等,利用等别评价提升1.35 等,对耕地质量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含量、土壤pH 值、排水条件、灌溉保证率、田块规整度、路网密度。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对耕地的基础建设条件改善比较明显,在今后的耕地利用与管理保护中要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偏酸化肥的使用等措施改善耕地土壤的酸碱环境。评价结果符合耕地质量真实情况,可作为衡量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依据之一。 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 因此,土地整治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三类项目,可以有效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能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土地整治中各指标对耕地质量影响的影响方向,作用程度及显著性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土地整理项目中耕地质量主要受 此,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影响应区分不同土地整治项目类型。应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复垦作为未来土地整治的重点类型,强化培肥和地力建设提升措施。 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对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制约耕地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同时提出改善耕地质量的措施。 通过耕地质量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系数、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资料讲解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实验目标: 1.知道可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 小)、水的温度、水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要做爱科学的有心人。 实验材料:2个透明玻璃杯①号和②号、1根筷子、1个水槽(内盛冷水)、热水1壶、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实验记录表。 实验内容: 1.溶解的快慢可能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有关。 2.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的温度有关。 3.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是否被搅拌有关。 4.综合运用第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会更好。 提出问题: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步骤: 实验一:溶解的快慢可能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有关。 1.实验猜测 ①物体的颗粒大(面积的大小),溶解慢;物体的颗粒小,溶解快。 ②溶解的快慢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无关。 2.实验方法与设计

①在两只形状大小相同、水量相等的玻璃杯中放入两块大小不一的方糖。 ②仔细观察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记录表单中。 3.实验条件 A:相同因素:①玻璃杯的形状大小。②水量的多少。③两杯水的温度。 ④投放方糖时要同时同步同高度。 B:不同因素:两块方糖的大小不同(物质颗粒粗细不同)。 4.实验操作(边操作边记录,见附表1) 5.实验结论 物体颗粒越粗(面积大)溶解速度越慢,物体颗粒越细(面积小)溶解速度越快。 实验二: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的温度有关。 1.实验猜测 ①玻璃杯中水的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②溶解速度快慢跟水的温度高低无关。 2.实验方法与设计 ①在两只形状大小相同,水量相等但水温不同的玻璃杯中放入两块形状大小质量完全相同的方糖。 ②仔细观察方糖在水中的溶解状况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中。 3.实验条件 A:相同因素:①玻璃杯的形状大小。②水量的多少。③两块方糖的大小。 ④投放方糖时要同时同步同高度。⑤实验室内的温度要一致。 B:不同因素:两杯水的温度(一热一冷)。

沉淀的溶解度和影响因素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要求沉淀反应进行完全,一般可根据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通常,在重量分析中要求被测组分在溶液中的残留量在0.000 1g 以,即小于分析天平的称量允许误差。但是,很多沉淀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例如,在1 000 mL水中,BaSO4的溶解度为0.002 3 g, 故沉淀的溶解损失是重量分析法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重量分析中,必须了解各种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沉淀的溶解度 当水中存在1: 1型难溶化合物MA时,MA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有下列平衡关系: MA (固)MA (水)M+ + A- 式中MA (固) 表示固态的MA,MA (液) 表示溶液中的MA,在一定温度下它的活度积是一常数,即: a (M+)×a (A-) == (7—1) 式中a (M+)和a (A-)是M+和A-两种离子的活度,活度与浓度的关系是: a (M+) = (M+) ×ceq(M+);a (A—) = ( A—) ×ceq (A—)(7—2) 式中(M+)和( A—)是两种离子的活度系数,它们与溶液中离子强度有关。将式( 7 - 2 )代入 (7 – 1 )得 (M+) ceq(M+)·( A-) ceq(A-) = (7—3) 故= ceq(M+)·ceq(A—) = (7—4) 称为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在纯水中MA的溶解度很小,则 ceq(M+) = ceq(A—) = so(7—5) ceq(M+)·ceq(A—) = so2 =(7—6)

上二式中的so是在很稀的溶液,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MA的溶解度,由so所得溶度积非常接近于活度积。一般溶度积表中所列的是在很稀的溶液中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的数值。实际上溶解度是随其他离子存 在的情况不同而变化的。因此溶度积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是一个常数。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不太大,溶度积数值在数量级上一般不发生改变。所以在稀溶液中,仍常用离子浓度乘积来研究沉淀的情况。如果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较大(例如以后将讨论的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就必须用式 (7 - 3) 来考虑沉淀的情况。 对于其他类型沉淀如MmAn的溶解度公式,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可推导为: = [ceq (M n+)]m·[ceq (A m-)]n =((7—7)= = = (7—8)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纯水中都有其一定的溶度积,其数值的大小是由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外界条件变化,例如酸度的变化、配位剂的存在等,都将使金属离子浓度或沉淀剂浓度发生变化,因而影响沉淀的溶解度和溶度积。这和配位滴定中,外界条件变化引起金属离子或配位剂浓度变化,因而影响稳定常数的情况相似。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很多,如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及配位效应等。此外,温度、溶剂、沉淀的颗粒大小和结构,也对溶解度有影响,分别讨论如下。 ?同离子效应 为了减少溶解损失,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应加入过量的沉淀剂,以增大构晶离子(与沉淀组成相同的离子)浓度,从而减小沉淀的溶解度。这一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commom-ion effect)。 对重量分析来说,沉淀溶解损失的量不超过一般称量的精确度(0.2 mg),即处于允许的误差围之。但一般沉淀很少能达到这要求。例如用BaCl2使SO42—沉淀成BaSO4,(BaSO4) = 1.1×10—10, 当加入BaCl2的量与SO42—的量符合化学计量关系时,在200 mL溶液中溶解的BaSO4质量为 ×233× = 0.000 49g = 0.49 mg 溶解所损失的量已超过重量分析的要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与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 2009-08-20 18:53 【大中小】【我要纠错】 导读:本部分主要讲述执业药师考试中关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的知识,其中涉及溶 解度、增溶、成盐等知识。 有些药物由于溶解度较小,即使制成饱和溶液也达不到治疗的有效浓度。例如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950,而复方碘溶液中碘的含量需达到5%。因此,将难溶性药物制成符合治疗浓度的液体制剂,就必须增加其溶解度。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是药剂工作的一个重 要问题,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制成盐类 一些难溶性的弱酸或弱碱药物,其极性小,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或不溶。若加入适当的碱或酸,将它们制成盐类,使之成为离子型极性化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 含羧基、磺酰胺基、亚胺基等酸性基团的药物,常可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乙二胺、二乙醇胺等碱作用生成溶解度较大的盐。 天然及合成的有机碱,一般用盐酸、醋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溴酸、枸橼酸、水杨 酸、马来酸、酒石酸等制成盐类。 通过制成盐类来增加溶解度,还要考虑成盐后溶液的pH、溶解性、毒性、刺激性、稳定性、吸潮性等因素。如:新生霉素单钠盐的溶解度是新生霉素的300倍,但其溶液不稳定 而不能用。 二、增溶作用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称增溶量。对于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 1、增溶机理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因为其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胶束是由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向内形成非极性中心区,而亲水基团则向外共同形成的球状体。整个胶束内部是非极性的,外部是极性的。由于胶束的内部与周围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难溶性药物根据自身的化学性质,以不同方式与胶束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在胶 束中,从而使溶解量增大。 如非极性药物可溶解于胶束的非极性中心区;具有极性基团而不溶于水的药物,在胶束中定向排列,分子中的非极性部分插入胶束中心区,极性部分则伸入胶束的亲水基团方向; 对于极性基团占优势的药物,则完全分布在胶束的亲水基团之间。 2、影响增溶的因素

探究向心力的影响因素

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 实验原理: 匀速转动手柄1,可以使变速塔轮2 和 3 以及长槽4 和短槽5小球也随着做匀速圆周 运动。使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6 的挡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球对挡板的 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作用使弹簧测力套筒7 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根据标尺8 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可以粗略计算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 练习1: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Array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B.累积法C.微元法D.放大法 (2)图示情景正在探究的是________. A.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B.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大小的关系C.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D.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A.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正比 B.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C.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D.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反比 (4)现将小球分别放在两边的槽内,为探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B.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C.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D.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2.一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数学实验系统探究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与角速度、 半径的关系.

探究安培力的影响因素参考资料

师:[设疑]前面学习了电场和磁场,电和磁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flash演示]奥斯特实验 [提问] 小磁针的偏转说明了什么? [分析与讨论] 小磁针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才会发生偏转,实验结果说明,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通电导线通过周围产生的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电流→磁场→磁体)。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磁体通过周围的磁场对通电导线也应该有力的作用(磁体→磁场→电流?)。下面我们就用一个迷你小实验来探究一下磁场对通电导线是否也有力的作用呢? 2、学生回答: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 [板书] 一、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安培力 [迷你实验]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 [分析与讨论] 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得到什么实验结果? [总结] 当通电导线附近有磁体时,通电导线会受到力的作用。物理学上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 2、方向的判断—— [提出问题] 从前面的实验中发现,当通电导线的电流方向改变或磁体的磁极位置交换时,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也会发生改变。说明安培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怎样具体确定安培力的方向? [过渡] 安培力是个矢量,之前我们已经研究了它的方向,那么它的大小到底会与哪些因素有哪些? 3、大小的探究——控制变量法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猜想,安培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猜想,安培力可能与通电导线的长度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电压(电流)以及磁场(磁感应强度)等因素有关。(导线材料?横截面积?) [总结] 基于有些因素前任已经排出了其可能性,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安培力与电流大小I、磁场中导线长度L及磁感应强度B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设计实验) [研究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影响安培力的因素很多,如果将它们混在一起考虑,无法知道每个因素是怎样影响安培力的。因此,实验中通常只让某个因素(变量)变化,不让其他因素变化(控制变量),这样便知道这个因素是如何影响安培力的了。这就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类似于探究牛顿第二定律a与F、m的关系) [设计实验] (1)研究F与I的关系: 控制B、L不变 如何改变I?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改变电流的大小(一种短路,一种较大电阻)如何通过现象判断F与I的关系?观察通电导线摆动后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安培力越大,摆动角度越大) [实验方案] ①将导体棒用细铜丝悬挂起来,细铜丝与电源相连,导体棒置于蹄形磁铁中,并与磁感线垂直。(蹄形磁铁中间的磁场可以近似认为是匀强磁场) ②在磁感应强度和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合上开关,移动滑片位置改变电流的大小,探究电流的大小对安培力的影响。观察其现象。 [由学生分析现象] 当增大流过通电导线的电流时,通电导线摆动后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越大,夹角越大)→(定性研究得出)I越大,F越大;I越小,F越小→(经物理学家的进一步定量研究得出)F与I成正比。 (2)研究F与L的关系: 控制B、I不变(使滑动变阻器处于被短路状态) 如何改变L?通过并列放置2块磁感应强度磁铁改变磁场中导体的长度。

小学科学教案:《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水果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水果糖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怎样才能加快溶解?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30ml),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个杯子,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热水约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水果糖:一块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水果糖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

更容易使水果糖溶解;将水果糖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水果糖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记录。 6、讨论;对实验做出解释。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育资料】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1.1溶解 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设计学习精品

7.1 溶解与乳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了解乳浊液的定义及乳化作用的原理 41.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5.知道溶液的重要应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 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溶解过程热现象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硫酸铜、蔗糖、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点 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玻璃棒; 硫酸铜、蔗糖、细沙石。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张学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等。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 [观察活动]【实验7-1】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 [讲解]在硫酸铜和蔗糖、细沙石固体中加入水以后,蔗糖和硫酸铜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溶物质”。而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板书]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

高中物理练习:探究安培力

5.4 探究安培力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知道安培力的概念,掌握安培力的公式.2.知道左手定则的内容. 科学思维:1.会用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的方向.2.会用安培力的公式F=ILBsinθ进行有关计算. 科学探究:能设计方案、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安培力F与I、L、B的定量关系,体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安培力的方向 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图1 (1)上下交换磁极的位置以改变磁场方向,导线受力的方向是否改变? (2)改变导线中电流的方向,导线受力的方向是否改变? 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1)导线受力的方向改变 (2)导线受力的方向改变 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的关系满足左手定则 [要点总结] 1.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安培力的方向,如图2所示. 图2 2.判断电流的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用左手定则.

3.安培力方向的特点 安培力的方向既垂直于电流方向,也垂直于磁场方向,即安培力的方向垂直于电流I和磁场B所决定的平面. (1)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安培力方向、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两两垂直,应用左手定则时,磁感线垂直穿过掌心. (2)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安培力的方向仍垂直于电流方向,也垂直于磁场方向.应用左手定则时,磁感线斜着穿入掌心. [延伸思考] 电流周围可以产生磁场,磁场又会对放在其中的电流产生力的作用,如果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距离很近的通电直导线,它们之间会不会有力的作用?若有力的作用,那么同向电流之间的作用力如何?反向电流之间的作用力如何? 答案有力的作用,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例1 画出图3中各磁场对通电导线的安培力的方向(与纸面垂直的力只需用文字说明). 图3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无论B、I是否垂直,安培力总是垂直于B与I决定的平面,且满足左手定则. 学科素养例1用左手定则来判断安培力的方向,这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是对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的理想模型的应用过程,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学科素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