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哺乳期合理用药

哺乳期合理用药

哺乳期合理用药
哺乳期合理用药

哺乳期合理用药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哺乳期合理选用抗微生物药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当其罹患感染使用抗微生物药时,对乳儿有无不良影响,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停止哺乳,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运至乳汁。为了确保母婴健康,本文就哺乳期妇女应用抗微生物药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1哺乳期较常用且安全的抗微生物药

青霉素类

B-内酰胺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等。其抗菌作用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属繁殖期杀菌剂,而人和哺乳动物无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对人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对人体基本无影响。但其可通过乳汁排出,有导致乳儿产生过敏的危险,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头孢菌素类

B-内酰胺类,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钠、头孢哌酮钠等,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高效,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对B-内酰胺酶、胃酸较青霉素稳定,在乳汁中排泄量又少,故临床应用较多。但应注意乳母使用此类药物偶可使乳儿致敏。

2 哺乳期可按需选用的抗微生物药

大环内酯类

包括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及罗红霉素等,均为弱碱性。易向母乳中转运,乳汁中浓度与血浆中药物浓度相同,甚至稍高。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速效抑菌剂,毒副反

应较少。常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因乳汁中药物浓度较高,有引起婴儿腹泻及兴奋不安的危险,且易致肝损害,哺乳期宜按需要选用。

氨基糖苷类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大观霉素等,均为广谱抗生素,在乳汁中的浓度较低,仅为 ml-1乳儿胃肠粘膜不易吸收此类药物,对哺乳儿无不良影响。但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仍需慎用,如病情需要,确有使用指征时,也可在血药浓度监测条件下应用。B-内酰胺酶抑制,包括舒他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等,除有少量药物代谢产物从乳汁排出,导致过敏反应的危险外,对婴儿没有其他损害作用,可在哺乳期使用。

3 哺乳期慎用或禁用的抗微生物药

林可霉素类

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对革兰阳性菌及各种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差,在乳汁中浓度较高,新生儿母亲禁用。

氯霉素类

氯霉素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去活性,然后经肾排出。新生儿和乳幼儿肝脏内缺少葡萄糖醛酸转化酶,影响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可致哺乳婴儿发生灰婴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骨髓抑制,不宜用于哺乳期妇女。

四环素类

该药脂溶性强,易向乳汁中转运,可引起牙齿黄染及釉质发育不全形成龋齿,并可抑制婴幼儿骨骼生长,故禁用于哺乳期妇女。

磺胺类药物

尽管此类药物向乳汁中转运率较低,但由于乳幼儿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肝脏解毒功能差,药物可在乳幼儿体内蓄积。尤其长效制剂更为显着,并且它能在乳幼儿体内与胆红质竞争和白蛋白结合,导致游离胆红质增高。游离胆红质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在新生儿黄疸时,可诱发核黄疸,故应禁用。

硝基咪唑类

包括甲硝唑、替硝唑等,为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及厌氧菌感染,在乳汁中的浓度与血浆浓度相似,能使细菌基因突变率增加,可能具有致畸和致癌作用,对乳幼儿的安全性尚未肯定,最好不用。

喹诺酮类药物

目前临床常用的为其第三代药物,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等。经动物实验证明,此类药物能影响幼龄动物的软骨生长,致婴幼儿软骨病变,并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因此,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以免影响乳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抗结核病药

异烟肼为一线抗结核药物,乳汁中药物浓度高于血中浓度,其代谢产物干扰维生素的代谢。如果母体不补充维生素,乳汁中异烟肼浓度足以引起婴幼儿发生维生素缺乏,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婴儿脑

病、癫痫发作或反应迟钝,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异烟肼半衰期延长,易引起肝脏毒性。因此,抗结核治疗长期用药时,应禁止哺乳。抗真菌药

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等,仅有很小量分泌到乳汁中,可致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哺乳妇女不宜使用,仅在严重感染时采取静脉给药。用药期间停止哺乳。

抗病毒药

包括阿糖腺苷、阿昔洛韦、金刚烷胺等,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DNA 的合成,有少量分泌到乳汁,有致畸、致癌、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哺乳妇女服用本品时禁止哺乳。

哺乳期妇女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治疗可选用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唑啉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中之一与甲硝唑联合应用。甲硝唑在乳汁中浓度高,在乳儿消化道吸收完全,可致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乳汁中的苦味或异味常使乳儿拒乳。因此,应用该药时可暂停哺乳。在B-内酰胺类抗生素中,氨苄西林在组织体液浓度相对较高。由该药或其同类药物与B-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合剂,如舒他西林、门格司汀等,增强了对肠杆菌科细菌以及脆弱类杆菌的作用。因此,该类药物亦可作为哺乳期感染时选用药物之一。当感染危重、致病菌耐药程度高时,仍宜选用青毒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哺乳期尿路感染时可根据细菌药敏试验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

总之,哺乳期妇女使用抗微生物药时必须权衡利弊。为了减少药物对乳儿的影响,乳母可在哺乳后30—60 分种或下次哺乳前 3--4 小

时服药。这段时间大部分药物能在母体血中被清除,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将相对低些,必要时乳母暂停授乳。

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精编版

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 孕产妇安全用药 哺乳期妇女因患病而需服药的情况相当常见。因为几乎所有药物可自乳汁分泌,乳儿的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哺乳期用药需要在保障母体自身安全的同时,又要考虑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一、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 药物从母血进入乳腺细胞的机制为经过毛细血管内皮进入细胞外液与细胞膜。分布到到乳汁的药量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率、母体中的药物浓度及乳汁pH值等。 1.脂溶性高的药物容易分布到乳汁中 脂溶性高的药物,如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硝西泮、地西泮、奥沙西泮等,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禁用。 抗癫痫类药卡马西平脂溶性较高,可通过乳汁分泌,乳汁中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60%,哺乳期妇女禁用。 2.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 只有血浆中的游离药物可进入乳汁,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进入乳汁的量越少。因此,哺乳期妇女在选择药物时,应首选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8%~99%,乳汁及婴儿血浆中药物浓度极低,对婴儿影响较小。但对于乳儿,仍需谨慎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妊娠期使用可致“胎儿华法林综合征”,妊娠期禁用) 3.碱性药物容易分布到乳汁中,酸性药物不易进入乳汁中 哺乳期妇女的乳汁pH值平均为7.09,相比血浆pH值(7.4)低。对于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相对碱性的血浆中更易电离,仅极少量进入乳汁。 对于碱性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及四环素类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容易分布到乳汁中。 二、哺乳期用药对策 1.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哺乳期用药,应首先考虑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必要性。若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用药的利益大于风险,则应尽量避免用药;在症状可耐受时采用对因治疗,避免对症用药。 2.尽量使用老药避免使用新药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快,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

孕产妇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试题及答案

孕产妇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妊娠期口服药物吸收减慢的原因是 ( B ) A.胃酸分泌增加及肠蠕动加快 B.胃酸分泌减少及肠蠕动减慢 C.消化能力的减弱 D.食物的影响 2、凡属于临床实验或疗效不确定的药物都 ( A ) A.禁止用于妊娠妇女 B.注意用药时间 C.注意疗效和时间 D.注意剂量的个体化 E.必要时测定血药浓度 3、妊娠期哪一阶段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 ( C ) A.受精至18d左右 B.临产 C.受精后3周至12周 D.妊娠4个月至足月 E.刚刚受精 4、母体和胎儿体内的药物通过胎盘转运进入对方体内的过程称为 ( D )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特殊转运 D.胎盘药物转运 E.胎盘药物代谢 5、产前用药对胎儿娩出后继续作用,对胎儿危险的原因是药物 ( D ) A.易化扩散 B.简单扩散 C.水溶性扩散 D.未完全清除 E.肝肠循环 6、不易透过胎盘的药物是 ( C )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E.四环素类

7、下列哪些抗菌药不宜孕产妇使用 ( E ) A四环素类 B庆大霉素 C氟喹诺酮类药 D氯霉素类E、以上都是 8、孕期结核首选 ( A ) A乙胺丁醇 B利福平 C左氧氟沙星 D莫西沙星 9、下列抗生素可造成儿童牙齿黄染,并影响骨骼发育的是 ( B ) A氯霉素 B四环素 C红霉素 D青霉素 10、产后可以使用的抗生素 ( A ) A青霉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甲硝唑 D四环素类 11、下列抗菌药物中,全身给药时孕妇禁用的是 ( B ) A 青霉素类 B 氨基糖苷类 C 大环内酯类 D 克林霉素类 E 头孢菌素类 12、下列何者为治疗妊娠期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药物 ( A ) A 红霉素 B 青霉素G C 磷霉素 D 头孢曲松 E 克林霉素 13、下列药物中,孕妇使用可能造成胎儿听神经损害的药物是 ( A ) A 万古霉素 B 阿齐霉素 C 头孢吡肟 D 阿洛西林 E 青霉素G 14、美国FDA的妊娠期药物安全索引分类中属于毒性分级为A级的抗菌药为 ( A ) A.A级无 B.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 C.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D.氨基糖苷类 E.利巴韦林等 15、妊娠期药物安全索引中抗真菌药物属妊娠期毒性分级为B级的药物是 ( D ) A.灰黄霉素、制霉菌素 B.酮康唑、氟康唑 C.伊曲康、氟胞嘧啶 D.两性霉素B、克霉素 E.异烟肼、利福平 16、下列硝基类抗菌药物中,孕期使用相对安全的是 ( D ) A 奥硝唑 B 呋喃妥因 C 替硝唑 D 甲硝唑 E 呋喃唑酮 17、下列抗病毒药物中,妊娠安全分级为X级的是 ( C )

合理用药知识讲座

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3、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上的“慎用”、“忌用”和“禁用”? 绝大多数的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的事项,这三个词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大不相同。 “慎用”提醒服药的人服用本药时要小心谨慎。就是在服用之后,要细心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必须立即停止服用;如没有就可继续使用。所以,“慎用”是告诉你要留神,不是说不能使用。比如利他林对大脑有兴奋作用,高血压、癫痫病人应慎用。 “忌用”,比“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个体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警告。比如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用就是禁止使用。比如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青光眼病人绝对不能使用阿托品。 4、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1)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 (2)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肠胃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3)服药前后少食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一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使抗生素的疗效大大下降。

我国合理用药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合理用药的现状与思考 100038北京世纪坛医院曾蔚欣 摘要:合理用药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现阶段我国在药物使用方面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通过分析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合理用药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合理用药现状思考 合理用药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合理用药标准是:(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地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当今比较公认的合理用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4个基本要素。合理用药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现阶段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合理用药仍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及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据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 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达250 万,其中约有19.2 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而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由不合理用药引起,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占到全部用药者的12%~32%。我国在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如过度医疗造成药品的浪费,或药品供应不足而致延误病情;药品的用法不当、用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或无指征用药,尤以抗生素及激素的使用最为突

出,在基层甚至达到滥用的程度。药品误用或者滥用导致了药品不良反应(ADR)及药源性疾病(DID)的逐年增多。不合理用药不仅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滥用药物增加了社会资金的支出,导致了自然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对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身体素质、生存质量影响巨大,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 一、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层面 国家的医疗体制仍处于探索前进中,仍缺乏一整套规范合理用药的法律法规。由于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药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无法可依或执法不严的情况。 国家对医疗机构定位矛盾,既强调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同时大部分医疗机构又处于自负盈亏的状态。医疗机构既要生存,还要发展,在医疗技术收费偏低的情况下,药品收入成为支撑医院的经济支柱。医疗机构中医疗技术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结果是其医疗的公益性难以实现。 行政部门对药品分类管理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处方药(包括抗生素)在药店仍可无处方购买,从而增加了药品不合理使用的几率。 二、药品生产流通领域 药品生产及销售企业过多,药品市场的结构不合理。某些药品同时有几家或十几家药厂生产,药品剂型、规格混乱,药品质量良莠不齐。而过去常用的临床疗效肯定、价格便宜的药品却没有厂家生产。另外现行的药品价格体系不尽合理,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抬高了药品价格,导致各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存在带金销售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 三、医疗机构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附录四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概述鉴于许多药物可以自由地通过胎盘,故在用药前应考虑以下几点 1.1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的发育是绝对安全的 1.2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多于对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在孕期用药,若有可能,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应避免应用任何药物 1.3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发生在母亲身上的药理作用不同 1.4孕期药物代谢比非孕期明显减慢 1.5致畸药物如细胞毒性药物,只能给予那些采取可靠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 1.6有些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比对母亲要长,如氯霉素 1.7禁止在孕期试验性用药 1.8未在本项目列出的药物并不意味是安全的 2按对妊娠的危险性等级的药物分类 2.1FDA颁布的药物对妊娠的危害等级标准 A级:在有对照组的研究中,妊娠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对胎儿有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在其后的6个月有危害性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影响甚微 B级: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发现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得到证实(也没有对其后的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 C级:动物研究证明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杀死胚胎),但并未在对照组的妇女进行研究,或没有在妇女和动物平行地进行研究。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了对孕妇的好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后,方可应用 D级:对胎儿的危害性有明确的证据,尽管有危害性,但孕妇用药后有绝对好处(例如孕妇受到死亡的威胁或患有严重疾病,应用其他药物虽然安全但无效,因此需要用此类药物) X级:在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均表明它可使胎儿异常,或根据经验认为对人、或对人及动物是有危害性的。给孕妇应用这类药显然是无益的。本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即将妊娠的患者 注:1少数药物的危害级别是由某些专家拟定的,在级别字母后附有“m” 2 某些药物,其危害性可因其用药持续时间不同而不同,故标有两个不同的危害性级别。

2014年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考试试题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考试试题 一、A型题(本大题28小题.每题1.0分,共28.0分。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第1题 妊娠合并糖尿病首选的药物为 A 甲苯磺丁脲 B 胰岛素 C 格列吡嗪 D 二甲双胍 E 阿卡波糖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下列哪一个不是怀孕4~9个月应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 A 阿司匹林(长期或大量) B 口服抗凝剂 C 口服降血糖药 D 头孢菌素 E 磺胺类抗生素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关于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 水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胎盘 B 小分子量药物扩散较快 C 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经胎盘渗透较快

D 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力与通过胎盘的药量成正比 E 胎盘血流量小则转运增加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关于孕妇用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抗甲状腺药如硫氧嘧啶可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导致死胎等 B 孕妇应摄入尽可能多的维生素D及钙 C 对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临产使用硝基呋喃类药物可引起溶血 D 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引起胎儿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 E 受精后3周至3个月是药物致畸的敏感期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关于妊娠期药物动力学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妊娠期因孕激素影响胃肠系统的张力及活动力减弱,肠道吸收药物变慢,吸收峰值推迟 B 正常妊娠期血浆容积增加,使药物稀释程度增加 C 妊娠期生成白蛋白的速度加快,药物蛋白结合能力增强 D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降解的药物可能减少,从胆汁排出减慢,药物从肝脏清除减慢 E 因肾血流量增加,从肾排出的药物增加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下列药物,除了 A 维生素B1

2014年健康教育合理用药知识讲座

2014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四期 地点:赣榆帮扶医院健康教育室 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 主讲:成荣娟 主题: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指南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指南 一、妊娠三月妇女的用药妊娠三月妇女的用药 由药物引起的胎儿损害或畸形,一般都发生在妊娠的头3 个月内,特别是前8 周内最为突出。因为着床后的受精卵,每个细胞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并开始进行分化,逐渐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的雏形。在这个重要阶段,如果孕妇用了某些药物,一些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就会停止生长发育而残缺不全出现畸形。其作用机理很复杂,有很多问题至今还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药物导致畸胎,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蛋白质合成障碍、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营养、代谢失常等。 以下药物禁止使用:①抗肿瘤药物:如马利兰( 白消安)、乐疾宁(巯嘌呤)、癌得星(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苯丁酸氮芥等;②激素类药物:可的松、强的松龙、安宫黄体酮、睾丸酮、己烯雌酚和口服避孕药等;③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苯妥英钠(大仑丁)、卡马西平(痛惊宁嗪)、扑痫酮及三甲双酮等;④镇静药:如安宁、利眠宁、氟哌丁苯(氟哌啶醇)及反应停等;⑤抗忧郁药:如丙咪嗪、苯丙胺等;⑥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安其敏、敏克静、晕海宁和苯海拉明等;⑦放射性药物:如放射性碘(131I)等。 二、怀孕第四至第九个月妇女的用药怀孕第四至第九个月妇女的用药 药物可以影响该阶段胎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外生殖器官的发育。孕妇在怀孕的最后1 周 用药应特别注意,因为某些药物在胎儿分娩时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胎儿成为新生婴儿时,必须完全承担药物代谢和消除的负担。但此时婴儿的不完善代谢系统还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和消除药物,所以药物可在婴儿体内蓄积并产生药物过的表现。对于早产儿,其代谢作用更不成熟,危险性就会更大。 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男性激素样药物可增加食欲和体重)、口服抗凝剂、阿司匹林(长期或大剂使用)、氯霉素、己烯雌酚、碘化物类、烟碱(烟草)、呋喃妥因、口服降血糖药物、性激素(任何种类)、磺胺类、四环素类。 遵医嘱使用的药物:苯丙胺类、强镇痛药、麻醉药品、制酸药(含钠离子)、抗甲状腺药、 巴比妥酸盐类、溴化物、卡马西平、氯喹、多粘菌素E、可的松样药物、环磷酰胺、麦

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

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孕产妇安全用药 哺乳期妇女因患病而需服药的情况相当常见。因为几乎所有药物可自乳汁分泌,乳儿的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哺乳期用药需要在保障母体自身安全的同时,又要考虑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一、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 药物从母血进入乳腺细胞的机制为经过毛细血管内皮进入细胞外液与细胞膜。分布到到乳汁的药量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率、母体中的药物浓度及乳汁pH值等。 1.脂溶性高的药物容易分布到乳汁中

脂溶性高的药物,如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硝西泮、地西泮、奥沙西泮等,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禁用。 抗癫痫类药卡马西平脂溶性较高,可通过乳汁分泌,乳汁中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60%,哺乳期妇女禁用。 2.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 只有血浆中的游离药物可进入乳汁,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进入乳汁的量越少。因此,哺乳期妇女在选择药物时,应首选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8%~99%,乳汁及婴儿血浆中药物浓度极低,对婴儿影响较小。但对于乳儿,仍需谨慎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妊娠期使用可致“胎儿华法林综合征”,妊娠期禁用) 3.碱性药物容易分布到乳汁中,酸性药物不易进入乳汁中 哺乳期妇女的乳汁pH值平均为7.09,相比血浆pH值(7.4)低。对于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相对碱性的血浆中更易电离,仅极少量进入乳汁。

对于碱性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及四环素类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容易分布到乳汁中。 二、哺乳期用药对策 1.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哺乳期用药,应首先考虑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必要性。若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用药的利益大于风险,则应尽量避免用药;在症状可耐受时采用对因治疗,避免对症用药。 2.尽量使用老药避免使用新药 由于药物哺乳期安全性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应尽

哺乳期合理用药

哺乳期合理选用抗微生物药 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当其罹患感染使用抗微生物药时,对乳儿有无不良影响,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停止哺乳,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运至乳汁。为了确保母婴健康,本文就哺乳期妇女应用抗微生物药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1哺乳期较常用且安全的抗微生物药 青霉素类 B-内酰胺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等。其抗菌作用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属繁殖期杀菌剂,而人和哺乳动物无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对人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对人体基本无影响。但其可通过乳汁排出,有导致乳儿产生过敏的危险,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头孢菌素类 B-内酰胺类,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钠、头孢哌酮钠等,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高效,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对B-内酰胺酶、胃酸较青霉素稳定,在乳汁中排泄量又少,故临床应用较多。但应注意乳母使用此类药物偶可使乳儿致敏。 2 哺乳期可按需选用的抗微生物药 大环内酯类 包括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及罗红霉素等,均为弱碱性。易向母乳中转运,乳汁中浓度与血浆中药物浓度相同,甚至稍高。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速效抑菌剂,毒副反应较少。常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因乳汁中药物浓度较高,有引起婴儿腹泻及

兴奋不安的危险,且易致肝损害,哺乳期宜按需要选用。 氨基糖苷类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大观霉素等,均为广谱抗生素,在乳汁中的浓度较低,仅为 ml-1乳儿胃肠粘膜不易吸收此类药物,对哺乳儿无不良影响。但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仍需慎用,如病情需要,确有使用指征时,也可在血药浓度监测条件下应用。B-内酰胺酶抑制,包括舒他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等,除有少量药物代谢产物从乳汁排出,导致过敏反应的危险外,对婴儿没有其他损害作用,可在哺乳期使用。 3 哺乳期慎用或禁用的抗微生物药 林可霉素类 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对革兰阳性菌及各种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差,在乳汁中浓度较高,新生儿母亲禁用。 氯霉素类 氯霉素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去活性,然后经肾排出。新生儿和乳幼儿肝脏内缺少葡萄糖醛酸转化酶,影响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可致哺乳婴儿发生灰婴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骨髓抑制,不宜用于哺乳期妇女。 四环素类 该药脂溶性强,易向乳汁中转运,可引起牙齿黄染及釉质发育不全形成龋齿,并可抑制婴幼儿骨骼生长,故禁用于哺乳期妇女。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科普知识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科普知识 健康问题,其中很多人深受各种慢性病、老年病的折磨,药品需求大,往往有乱投医、乱吃药的现象,由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容易轻信游医、药贩和非法药品广告的宣传,因此上当受骗甚至危害身体健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针对老年人缺乏合理用药知识、急需用药指导的这种状况,特聘请我市第一人民医院家庭病床科李留长主任给社区老年朋讲解如何科学用药。 活动计划 一、活动安排: 时间:9月21日上午9;00---11:00 地点:人保财险社区 二、宣传内容: 通过显浅讲述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生化特点、老年人独特的体内代谢特性、老年患者用药的原则,以及一些具体病例,让老人们了解安全用药常识、了解如何安全用药,帮助老年人按照正确方法储备和使用药物,并对家庭安全合理用药给予了温馨建议。 三、活动形式: 1、给社区居民讲解合理用药的知识。 2、回答现场居民的提问。

核心信息 老年人用药容易发生的误区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己点名用药: 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居多,有些老年人凭着自己“久病成医”的老经验,每当慢性病复发时,自己直接去药店买药来吃。 即使到医院看病,也是不顾自身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向医生盲目点名用药,否则,还会责备医生开的药“不管用”。其实,老年人这样随意用药,容易造成嗜药成癖,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由此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慕名吃药,跟着广告走: 不少老年人如果觉得某一种药对某种病疗效不错时,便对此药“情有独钟”,以后患上了症状类似的疾病时,都用这种药,一直用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时才去医院咨询,往往导致“亡羊补牢”的悲剧。 有些老年人则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有些医药广告的过誉之词往往成了误导老年人用药“赶时髦”的教唆犯。

浅述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毕业论文 题目:浅述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专业:药学专科 分校:沈阳电大开放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洪艳 学号: 1321101402693 完成日期:

浅述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伴随而来的不合理用药现状越来越多,普遍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直接影响医疗安全和质量,甚至威胁到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促进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保证医疗质量,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和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工作,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保护公众身体健康的有力措施,也是防止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减轻国家和民众经济负担的民生之计。 关键词:药品合理用药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增多,面对繁多的药物,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调查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只有通过分析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深入细致地了解发生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促进合理用药的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人民群众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1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5年在内罗毕召开的合理用药专家会议上,把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

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药物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其实际种类数量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必须提高其使用效率;而不合理处方,尤其是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滥用,以及缺乏治理方法和有效控制的能力,使本来有限的资源使用不合理,造成巨大浪费,不仅加重了疾病的经济负担,而且由用药不当引发的药源性疾病也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缓解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措施就是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2 我国用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在不断改善。但是,伴随着医药科技的空前繁荣,医疗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链条上的逐利意识被广泛激发;同时,相对于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医药知识的爆炸式增加,现代社会里一部分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意识、精医敬业和责任意识却显得薄弱甚至缺失,从而导致医疗实践中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难以保证。 在我国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2%~32%,每年 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使用不合理有关,由此引起死亡的每年大约有10多万人(19.2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 2.1 处方不合理

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和原则

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和原则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和原则》的内容,具体内容:生病乃人之常情,吃药是必然的,但不同人群吃药注意事项不同,比如哺乳期妇女很多药都不能乱吃,影响宝宝生长。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哺乳期妇女...生病乃人之常情,吃药是必然的,但不同人群吃药注意事项不同,比如哺乳期妇女很多药都不能乱吃,影响宝宝生长。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哺乳期妇女20个用药禁忌 1、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6、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这些药能使母亲退乳。故母亲在哺乳期中不可轻易服用。 2、青霉素族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新青霉素Ⅱ、新青霉素Ⅲ,氨基苄青霉素等各种青霉素。这类药很少进入乳汁,但在个别情况下可引起乳儿过敏反应,应予以注意。 3、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磺胺密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甲氧吡嗪、磺胺脒、丙磺舒、双嘧啶片、制菌磺、甲氧苄氨嘧啶、琥珀磺胺噻唑等。这类药物属弱酸性,不易进入乳汁,对乳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鉴于乳儿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肝脏解毒功能差,即使少量药物被吸收到婴儿体内,也能产生有害影响,导致血浆内游离胆红素增多,可使某些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乳幼儿发生溶血性

贫血,所以,在哺乳期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效磺胺制剂,更应该限制。 4、异烟肼(雷米封)。对乳儿尚无肯定的不良作用,但由于抗结核需长期使用,为避免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好改用其它药物或停止哺乳。服药妈咪如何顺利哺乳 5、灭滴灭。为广谱抗力药,对乳儿的损害尚未肯定,应慎用。 6、氯霉素。乳儿,特别是新生儿,肝脏解毒功能沿未健全,若通过乳汗吸入氯霉素,容易发生乳儿中毒,抑制骨髓功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引起致命的灰婴综合症,应禁用。 7、四环素和强力霉素。这两种药都是脂溶性药,易进入乳汁。特别四环素可使乳儿牙齿受损、珐琅质发育不全,引起永久性的牙齿发黄,并使乳幼儿出现黄疸,所以也应禁用。 8、氨基比林及含氨基比林的药物。如去痛片、撒烈痛片、安痛定等,能很快进入乳汁,应忌用。 9、硫酸阿托品、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等药物。在乳汁中浓度比较高,可使婴儿听力降低,应忌用。 10、抗甲状腺甲药物甲基硫氧嘧啶。可以由母及子而抑制乳儿的甲状腺功能,口服硫脲嘧啶,可导致乳儿甲状腺肿和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故应禁用。 11、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常有医生将它开给病人抗感冒。哺乳母亲服此药后,可致乳儿呕吐、皮疹和尿潴留,禁用。 12、哺乳母亲患了癌瘤,应停止哺乳。否则抗癌药随乳汗进入乳儿体内

孕产妇与哺乳期合理用药试题与答案

孕产妇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试题、单项选择题 1 、妊娠期口服药物吸收减慢的原因是( B ) A. 胃酸分泌增加及肠蠕动加快 B. 胃酸分泌减少及肠蠕动减慢 C. 消化能力的减弱 D. 食物的影响 2、凡属于临床实验或疗效不确定的药物都( A ) A .禁止用于妊娠妇女 B. 注意用药时间 C .注意疗效和时间 D. 注意剂量的个体化 E. 必要时测定血药浓度 3、妊娠期哪一阶段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 C ) A. 受精至18d 左右 B. 临产 C. 受精后3 周至12 周 D. 妊娠4 个月至足月 E. 刚刚受精 4、母体和胎儿体内的药物通过胎盘转运进入对方体内的过程称为( D ) A. 主动转运 B. 被动转运

C. 特殊转运 D. 胎盘药物转运 E. 胎盘药物代谢 5 、产前用药对胎儿娩出后继续作用,对胎儿危险的原因是药物( D ) A. 易化扩散 B.简单扩散 C.水溶性扩散 D.未完全清除 E.肝肠循环 6、不易透过胎盘的药物是( C ) A. 青霉素类 B. 头孢菌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E. 四环素类 7 、下列哪些抗菌药不宜孕产妇使用( E ) A 四环素类 B 庆大霉素 C 氟喹诺酮类药 D 氯霉素类 E 、以上都是 8 、孕期结核首选( A ) A 乙胺丁醇 B 利福平 C 左氧氟沙星 D 莫西沙星 9 、下列抗生素可造成儿童牙齿黄染,并影响骨骼发育的是( B ) A 氯霉素 B 四环素 C 红霉素 D 青霉素 10 、产后可以使用的抗生素( A ) A 青霉素类 B 氨基糖苷类 C 甲硝唑 D 四环素类 11 、下列抗菌药物中,全身给药时孕妇禁用的是( B ) A 青霉素类 B 氨基糖苷类 C 大环内酯类 D 克林霉素类 E 头孢菌素类 12 、下列何者为治疗妊娠期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药物( A ) A 红霉素 B 青霉素G C 磷霉素 D 头孢曲松 E 克林霉素 13 、下列药物中,孕妇使用可能造成胎儿听神经损害的药物是( A ) A 万古霉素 B 阿齐霉素 C 头孢吡肟 D 阿洛西林 E 青霉素G 14、美国FDA的妊娠期药物安全索引分类中属于毒性分级为A级的抗菌药为(A )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来源:《临床用药须知》 一、妊娠期用药 (1)妊娠期用药可能引起的危害妊娠期用药要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 1)药物透过血胎屏障:药物可透过血胎屏障进入羊水和胎儿循环,对胎儿产生作用。有些药物进入胎膜甚少或对胚胎危害较轻。但也有一些药物却有较强的危害胚胎的作用,属致畸药物。下面一些是较公认的致畸药物:沙立度胺(Thalidomide)、细胞毒类、维生素D(高剂量)、华法林、异维生素A(Isotretinoin)、多数抗癫祎药、雄激素、孕酮类、己烯雌酚、放射性药物、活疫苗、四环素类等。 2)药物影响妊娠过程:药物可引起子宫收缩而导致流产,如峻泻药和奎宁等。不过本节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药物对胚胎的影响。 (2)药物对不同时期胚胎(胎儿)的影响根据妊娠的不同时期,药物可能对其产生以下一些影响。 1)受精和着床期:时间从受精起到怀孕第17天。在这时期内,药物有何作用知之尚少,通过动物试验可了解到某些药物的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受损的胚胎往往引起流产。有些药物在体内潴留时间较长,故想要怀孕的妇女也应注意,要求在受精前15~30天停药,以保证安全。精子的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受精期间,男方服用药物可能影响胚胎的质量。 2)器官形成期:时间为怀孕第18~55天。在此期内服用一些药物可能造成畸胎,但只有明显的畸形在出生时才可观察到。有一些微小的畸形往往不被发觉,但会影响机体的功能。 有些致畸作用是迟发的,如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己烯雌酚,所生下的女孩到青春发育期时可出现阴道上皮癌。 3)生长发育期:时间为怀孕56天后至出生前。在此期间,许多药物可影响胎儿的器官功能,如抗甲状腺药可致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四环素影响骨和牙的发育;氨基糖苷类可致第!对神经损害;一些可致依赖性的药物引起新生儿药物依赖性(戒断综合征);强烈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药(如吲哚美辛等)在妊娠后期可致胎儿动脉导管早闭等。 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颁布的《妊娠期使用药物危险性等级》表(表5)可供处方时参考。其中D 级药物是妊娠禁忌,肯定对胎儿有危害,只有在万不得已时经慎重考虑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用。C 级也必须慎重考虑,在通常情况下应避免应用,如应用,必须慎重考虑用量和疗程的影响。B级对胎儿较为安全,但实际上也存在剂量和疗程的问题。A级药物在正常剂量下属安全药物,但如加大剂量也可能产生危害,如孕妇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B6可致新生儿畸形和维生素B6依赖症;长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 可致新生儿维生素C依赖症(先天性坏血病)。但这两种维生素少量补给是属正常妊娠所需。 表5 妊娠期使用药物危险性等级分类表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已日益受到重视。妊娠期、哺乳期如何选择药物,已成为临床药师关注的问题。妊娠期用药要特别注意的是,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因此,妊娠期用药等同于母婴同时治疗。由于胎儿处于生长发肓期,其生理特点有异于成人,如果用药不当,对胎儿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致死、致畸、胎儿脏器损伤或功能障碍。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通过乳腺转运到乳汁中,乳母服药剂量大小及疗程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一、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胎盘、胎儿组成一个生物学和药动学整体。因此,妊娠期妇女用药后,药物不仅存在于母体,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对胎儿产生影响。 (一)妊娠母体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的吸收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妊娠期间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减弱,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吸收峰值后推且峰值常偏低。另外,早孕时有些呕吐频繁的孕妇其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受影响。 妊娠期心输出量和潮气量增加,导致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增加,这些变化可促进肺吸收,因此吸入给药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2. 药物的分布妊娠期孕妇血容量约增加35%~50%,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000m1,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血药浓度要低于非妊娠期。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妊娠期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源性皮质激素和胎盘激素所占据,导致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下降,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用药效力增高。体外试验表明妊娠期药物游离型增加的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等。 3. 药物的代谢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4. 药物的排泄孕妇随心搏出量和肾血流量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约50%,肌酐清除率也相应增加,从肾排出的过程加快,尤其某些主要从尿中排出的药物,如注射用硫酸镁、地高辛等。但晚期和妊高症患者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受影响,又使由肾排出的药物作用延缓,药物排泄减慢减少,反使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若孕妇采取侧卧位,可促进药物经肾排泄。

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管理措施

泸县中医医院 关于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控制措施 为了加强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制度》以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 一、基本原则 1、遵循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经济的服务原则,严禁诱导病人过度医疗。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做到检查、治疗、用药与疾病相符。 3、接诊医师必须将所开药品及所做检查治疗情况,如实填写在门诊病历或住院医嘱上。 4、遵循医疗消费透明化原则。在诊疗过程中,涉及到的检查治疗与用药,主管医师必须向病人详细讲明,特别是自费诊疗项目,要征得病人同意,并履行相关的签字手续,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5、不按医疗原则办事,导致病人拒付医疗费用以及发生医疗纠纷、官司,由主管医师承担,科室领导负管理责任。 二、合理检查规定 1、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指征,遵循先常规后特殊的检查原则,

能用常规检查达到目的,尽量不用特殊检查。 2、住院病人检查三大常规,手术病人五大常规加心电图、胸透等,其他各项检查均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应列为常规检查。 3、遵循医疗资源共享原则。医生要尽可能利用院外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确实需要做特殊检查时,应严格审批程序。下级医生开出的检查单,须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签字认可。特检结果实行指标控制,并与目标考核挂钩。 三、合理治疗规定 1、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制度,治疗方案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2、特殊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确认。 3、因病情需要安置人工器官或使用昂贵医用材料,须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科、分管院长审批。 四、合理用药规定 1、使用药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能用国产药的不使用进口药,对疗效相似的一律用低价的、国内生产的药品。不开与疾病无关的药,更不能用非治疗药充当治疗药。 2、一次处方量:一般疾病三至四日量,慢性病七日量(中药三至五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慢性病出院带药不得超过四周量。

哺乳妈妈用药注意事项

哺乳期禁用药 1、抗生素及磺胺类。有些抗生素可引起婴儿过敏反应和导致耐药菌株的发生,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如少量进入乳汁,可能影响乳儿的正常肠道菌群。有些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和异烟肼给乳母应用后,可以导致婴儿中毒,宜禁用。服用磺胺类药物后,乳汁中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可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婴儿、早产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或导致新生儿黄疸。四环素可使乳儿骨骼和牙釉受损,氯霉素有引起骨髓抑制和灰婴综合征的潜在危险,红霉素乳药浓度高于哺乳期妇女血药浓度4-5倍,易导致乳儿胆汁淤积性黄疸。喹诺酮类药物可使乳儿产生溶血性贫血。酮康唑、氟康唑能通过吸收入乳、乳汁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有可能对乳儿造成损害。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等药物在乳汁中浓度比较高,可使婴儿听力降低,均应禁用。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等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类药物,乳母长期用药可能会对乳儿产生昏睡和乳母停药后的戒断症状,所以乳母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 3、抗甲状腺素药物、抗凝剂、放射性药物、麦角制剂、锂、抗癌药、汞剂等,一般认为在乳汁中浓度较高,哺乳期应禁用。 4、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6、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这些药能使母亲退乳。故母亲在哺乳期中不可服用。 5、哺乳妇女应禁止过量饮酒和吸烟,禁用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

速尿等)和作用猛烈的泻药。 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众而对乳婴产生作用;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体稚身嫩的乳婴来说,其祸害甚大。以下药物是哺乳妇女应忌用或慎用的。 1、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6、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这些药能使母亲退乳。故母亲在哺乳期中不可轻易服用。 2、青霉素族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新青霉素Ⅱ、新青霉素Ⅲ,氨基苄青霉素等各种青霉素。这类药很少进入乳汁,但在个别情况下可引起乳儿过敏反应,应予以注意。 3、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磺胺密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甲氧吡嗪、磺胺脒、丙磺舒、双嘧啶片、制菌磺、甲氧苄氨嘧啶、琥珀磺胺噻唑等。这类药物属弱酸性,不易进入乳汁,对乳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鉴于乳儿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肝脏解毒功能差,即使少量药物被吸收到婴儿体内,也能产生有害影响,导致血浆内游离胆红素增多,可使某些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乳幼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所以,在哺乳期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效磺胺制剂,更应该限制。 4、异烟肼(雷米封)。对乳儿尚无肯定的不良作用,但由于抗结核需长期使用,为避免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好改用其它药物或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