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已日益受到重视。妊娠期、哺乳期如何选择药物,已成为临床药师关注的问题。妊娠期用药要特别注意的是,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因此,妊娠期用药等同于母婴同时治疗。由于胎儿处于生长发肓期,其生理特点有异于成人,如果用药不当,对胎儿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致死、致畸、胎儿脏器损伤或功能障碍。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通过乳腺转运到乳汁中,乳母服药剂量大小及疗程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一、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胎盘、胎儿组成一个生物学和药动学整体。因此,妊娠期妇女用药后,药物不仅存在于母体,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对胎儿产生影响。

(一)妊娠母体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的吸收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妊娠期间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减弱,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吸收峰值后推且峰值常偏低。另外,早孕时有些呕吐频繁的孕妇其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受影响。

妊娠期心输出量和潮气量增加,导致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增加,这些变化可促进肺吸收,因此吸入给药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2. 药物的分布妊娠期孕妇血容量约增加35%~50%,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000m1,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血药浓度要低于非妊娠期。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妊娠期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源性皮质激素和胎盘激素所占据,导致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下降,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用药效力增高。体外试验表明妊娠期药物游离型增加的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等。

3. 药物的代谢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4. 药物的排泄孕妇随心搏出量和肾血流量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约50%,肌酐清除率也相应增加,从肾排出的过程加快,尤其某些主要从尿中排出的药物,如注射用硫酸镁、地高辛等。但晚期和妊高症患者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受影响,又使由肾排出的药物作用延缓,药物排泄减慢减少,反使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若孕妇采取侧卧位,可促进药物经肾排泄。

(二)胎盘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胎盘功能极为复杂。它不但有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且具有生物膜特性,故相当多的药物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药物在胎盘的转运部位是血管合体膜(vasculo-syncytical membrane,VSM),膜的厚度与药物的转运呈负相关,与绒毛膜表面积呈正相关。妊娠晚期时VSM厚度仅为早期妊娠的10%左右。与子宫壁绒毛膜紧密附着的还有一层羊膜,胎盘和羊膜对药物转运起着重要作用。

1. 胎盘的药物转运

(1)被动转运是胎盘最主要的转运方式。物质分子被动地从细胞膜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此过程不消耗能量。如O2、CO2、琥珀胆碱等的转运。

(2)主动转运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如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及钙、铁等在胎儿血中浓度均高于母血,通过此形式经胎盘转运。

(3)胞饮作用母体血浆中大分子物质被合体细胞吞裹入细胞内,直接进入胎儿血中。蛋白质类、病毒及抗体等经此种方式转运。

(4)膜孔转运在胎盘上有一些小的膜孔,直径约1μm,只限分子量小于100的物质通过。

2. 影响药物通过胎盘的因素

(1)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高的药物易经胎盘扩散进入胎儿血循环。如安替比林,硫喷妥钠。

(2)药物分子的大小小分子量如250~500药物比大分子量的扩散速度快,易通过胎盘。

(3)药物的离解程度离子化程度低的经胎盘渗透较快。

(4)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力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力与通过胎盘的药量成反比。

(5)胎盘血流量胎盘血流量对药物经胎盘的转运有明显影响,如孕妇患感染性疾病,合并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症等,使胎盘的渗透及转运发生变化,使正常情况下不易通过胎盘屏障的药物变得容易通过。另外,子宫收缩、孕妇的不当体位、脐带受压、麻醉等因素都可改变血流量,使胎盘药物转运速度减慢。

3. 胎盘对药物的代谢

胎盘除转运功能外,还有合成代谢活性。某些药物通过胎盘活性增加;而有些药物通过胎盘则活性降低。如泼尼松可经过胎盘转化为失活的1-酮衍生物,而地塞米松则不经生物转化直接进入胎儿体内。故治疗孕妇疾病使用泼尼松,而治疗胎儿疾病则用地塞米松。

(三)胎儿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胎儿各器官及功能处于发育阶段,故药物在胎儿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成人有很大差别。

1. 药物的吸收胎盘转运是药物在胎儿体内的主要吸收方式,经胎盘转运进入脐静脉的药物,有的在进入胎儿全身循环前须经肝脏代谢,通过肝脏时亦存在首过效应。也有少量药物经羊膜转运于羊水中。由于羊水中蛋白含量仅为母体的1/10~1/20,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大,可经皮肤吸收或胎儿吞饮吸收(妊娠第12周后)。药物从胎儿尿中排出后,有可能因胎儿吞饮羊水而重新进入胎儿体内,形成药物的羊水肠道循环。

2. 药物的分布血循环量对胎儿体内药物分布影响大,肝、脑等器官血流量大,药物浓度较高。约有60%~80%脐静脉血流经肝脏,故肝脏药物浓度高,形成胎儿的肝脏首关效应;胎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3. 药物的代谢胎儿肝脏代谢能力较弱,药物半衰期长于母体,胎儿体内原型药较多,而代谢产物较少。对一些药物(如水杨酸盐和巴比妥等)的解毒能力差,易达到中毒浓度。

4. 药物的排泄胎儿的药物排泄方式与出生后明显不同。药物一旦进入肠道,即以胎粪的形式保留在原处直到出生。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但胎儿的肾小球滤过率低,肾脏排泄药物功能差。妊娠晚期时,胎儿肾脏结构和功能虽基本成熟,但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或代谢物进入羊水后,又被重吸收回胎儿血液,并经胎盘转运到母体,故胎盘是胎儿体内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药物代谢后极性大,不易通过胎盘转运到母体中,代谢物易在胎儿体内积蓄,如沙利度胺的代谢物可大量蓄积于胎儿体内致胎儿产生畸形。

二、药物对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影响

(一)囊胚期(胚胎发生期):受精后前2周(0~14天),此阶段胚胎的所有细胞尚未进行分化,细胞的功能活力相等,对药物无选择性中毒的表现,其结果为:若受到致畸药物的损伤,则胚胎死亡而流产,随月经排出而不被觉察;若未受损或受损后由正常细胞补偿,则妊娠继续,不会产生畸形,即所谓的“全或无”现象。

(二)胚胎期(器官形成期):受精后第3周至第8周(14~56天),器官分化期,胎儿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四肢、性腺及外阴相继发育,若受到致畸药物的损伤,最易发生先天性畸形,称为致畸高度敏感期。

(三)胎儿期:受精后第9周至足月(57天~足月),多数器官已分化完成,对致畸药物相对有了抵抗力,一般不引起畸胎。但可致形态学上异常,如生理功能缺陷或发育迟缓。如脑、眼、性腺等在妊娠期间持续发育的器官若受损伤,可出现发育不全或病变等,故用药仍需谨慎。

三、妊娠期妇女合理用药原则

(一)用药必须有明确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因为没有一种药物对胎儿的发育是绝对安全的。(二)对已婚、准备怀孕的妇女用药都要慎重,因得知妊娠往往在停经后40天左右,此时已是受精后3周多(妊娠5-6周)。

(三)若病情甚轻容许推迟治疗者,则尽量推迟到妊娠中、晚期再治疗。

(四)新药、老药同样有效时,应选用老药。新药多未经药物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的充分验证,故对新药的使用更须谨慎。尽量采用一些对于药物代谢有清楚说明的药物。

(五)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多于对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在孕期用药。有些药物虽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但可治疗危及孕妇健康或生命的疾病,则应充分权衡利弊后使用,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用量,及时停药,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六)注意父体用药对其后代是否有致畸作用。

(七)单用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

(八)孕妇用药可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拟订的“药物在妊娠期应用分类系统”, 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D类药物。

四、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

美国FDA根据动物实验、临床实践及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将药物分为A、B、C、D、X五类。

(一)A类:此类药物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未见对胎儿有危害,是最安全的一类。

(二)B类:①动物研究未证明对胎儿有危险,但孕妇中无充分研究。②动物实验发现有某些损害,但孕妇中未对照研究。

(三)C类:①资料极少或缺乏,新药一般被列在此类;②经动物实验证实对胎儿有一定致畸作用,但在人类无对照试验。此类药物仅在治疗需要大于危害的情况下应用(谨慎使用)。

(四)D类:临床有资料表明对胎儿危害,但如对治疗孕妇有确实疗效,又无替代药物时,如患严重疾病或受到死亡威胁急需用药时,可考虑应用,但应及早向病人说明。

(五)X类:已明确对人或动物均有严重危害性,而且害大于利,禁用于妊娠或计划妊娠者。

美国FDA对有致畸危险性药物能否为孕妇服用的判断意见

说明:FDA 颁布的危害等级标准中,大部分药物的危害性级别由制药厂按上述标准拟定;有少数药物的危害性级别是由某些专家拟定的(在级别字母后附有“m”者)。某些药物标有两个不同的危害性级别,是因为其危害性可因其用药持续时间不同所致。

五、妊娠期常用药物

(一)抗感染药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FDA分类为B)

在大量研究中均未发现妊娠期应用青霉素与新生儿畸形相关的证据。可以认为青霉素是安全的。妊娠合并淋病、梅毒之首选药物。

(2)头孢菌素类(FDA分类为B)

未发现头孢菌素类药与新生儿先天缺陷或毒性有关。妊娠期妇女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可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好不要使用新药。

2.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FDA分类为B)

文献中没有见到应用红霉素与先天缺陷有关的报告。该药已全身或局部用于治疗3个妊娠阶段的各种疾病,并认为是安全的。妊娠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首选药物为红霉素,其次为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妊娠中后期不建议使用依托红霉素,因其会导致孕妇肝损害,而且很难逆转。乙酰螺旋霉素可在妊娠早期作为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

3. 林可霉素类(FDA分类为B)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这两种药在孕妇中均已应用过,尚未发现其与先天缺陷有关的报告。有2~10%病人发生伪膜性肠炎,也有局部应用后发生伪膜性肠炎的报道。建议妊娠期间,孕妇在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无效时,可改用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疗。

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苷类(FDA分类为C,而卡那霉素、链霉素为D):

包括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链霉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对胎儿的第八对颅神经有毒性损害作用,应用其它氨基苷类也有发生这种毒性的潜在可能。建议此类抗生素不宜在妊娠期使用,仅可在孕妇确有应用指征(如危及孕妇生命)时应用。在使用时,需要对孕妇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据以调整剂量。

5. 四环素类(FDA分类为D)

妊娠时期应用这类药物需极为慎重。对胎儿牙齿和骨骼的副作用,对孕妇的肝毒性,引起先天缺陷和其它问题均有报道。对任何孕妇都不得采用四环素治疗痤疮。鉴于该药的副作用,因此不宜作为首选外用治疗药物。

6. 磺胺类(FDA分类为C,妊娠末期接近临产时应用则为D)

磺胺类毒性作用可见于新生儿,包括黄疸、溶血性贫血和核黄疸症。文献中并未见到妊娠期应用磺胺与任何先天畸形相关的报道。由于对新生儿有潜在的毒性,这些药品在妊娠末期接近临产时和哺乳期应避免应用。

7. 喹诺酮类(多数FDA分类为C)

此类药对年幼动物引起关节病变,并影响软骨发育,对神经、精神方面也有影响,因此,妊娠期最好不宜使用,尤其是妊娠早期。

8. 呋喃妥因和磷霉素(FDA分类均为B)

呋喃妥因临床上长期作为预防和治疗泌尿道感染的药物,孕妇服药后一般不会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率。磷霉素常用来治疗单纯性泌尿道感染,特别是急性膀胱炎。当其他抗生素对孕妇治疗无效时,呋喃妥因和磷霉素可作为妊娠期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替代药物。

9.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FDA分类为B)

对硝基咪唑类如替硝唑、甲硝唑的应用,有争议。甲硝唑在动物有致畸作用,但临床未得到证实,孕早期不用为宜,孕中、晚期可选用。

10. 抗真菌药物

妊娠期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治疗,认为是安全的。应用咪唑类、制霉菌素,未见对胎儿有明显不良影响。但灰黄霉素可致连体双胎;酮康唑可对动物致畸,虽人类中无证据,如孕妇确有应用指征(如真菌性败血症危及孕妇生命),需衡量利弊作出决定,酮康唑可分泌到乳汁。

(1)两性霉素B(FDA分类为B):曾用于治疗妊娠期全身性真菌感染,文献中亦未见到对胎儿不利的证据。

(2)灰黄霉素(FDA分类为C):妊娠期服用灰黄霉素致婴儿骨骼和心脏畸形,故该药不应用于妊娠期。(3)酮康唑(FDA分类为C):没有致畸报道,但不推荐在孕期应用。已发现鼠类应用该药与胚胎毒性和畸形有关,并已明确该药可阻滞雄激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合成。

(4)氟康唑(FDA分类为C):大剂量使用时与人类畸形有关。大剂量的致畸性在啮齿动物已被报告。(5)伊曲康唑(FDA分类为C):啮齿动物中有胎毒性和致畸性,但也有报告妊娠期使用伊曲康唑安全。它对人类致畸的危险性和氟康唑、酮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相比是最低的,但在妊娠期应尽量避免用伊曲康唑。

(6)特比萘芬(FDA分类为B):妊娠期口服特比萘芬在小鼠会产生良性肿瘤,但不会流产。甲癣并不是需紧急治疗的疾病,所以妊娠期应避免使用。

11. 抗病毒药

(1)阿昔/泛昔/伐昔洛韦阿昔洛韦(FDA分类为C),不用于妊娠期;泛昔洛韦(famciclovir)(FDA 分类为B),动物无致畸性,确实必需时才使用;伐昔洛韦(valaciclovir)(FDA分类为B),动物没有致畸性,但只有孕妇利益大于胎儿的危险才使用。宫内及分娩过程中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给胎儿或新生儿造成严重的损伤,早期应用无环鸟苷则可能预防这些损伤。很多报告都提到对孕妇无副作用。但因监测的人数太少,不能完全确定妊娠期该药的安全性。

(2)金刚烷胺/奥塞米韦/扎那米韦由于在人类尚缺乏妊娠期应用金刚烷胺、奥塞米韦和扎那米韦的研究,它们仅应用于危及孕妇生命的感染。

(3)利巴韦林(FDA分类为X)

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有关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报告共8600余例,其中不良反应表现为胎儿异常的有126例次,明确为畸形的有45例次,涉及多个系统的畸形;不良反应表现为肿瘤的有81例次;不良反应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的有123例次。利巴韦林禁用。

(二)解热镇痛类药

1. 阿司匹林(FDA 分类为C\D 级)

阿司匹林可通过胎盘,孕期小剂量长期应用是安全的。高剂量可能与增高产期死亡率、宫内生长迟缓和致畸等有关,动物实验表明,在妊娠前3个月应用可致畸胎,孕晚期应用影响孕妇凝血功能并可致羊水过少、胎儿动脉导管过早关闭。妊娠第28周至后期权衡利弊使用。

2.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FDA 分类为B级)

本品可通过胎盘,目前未发现有致畸影响。首选的解热镇痛药。妊娠期各阶段均可使用常规剂量的该药物。短期应用是安全的,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对胎儿产生肝毒性和肾毒性。

3. 布洛芬(FDA 分类为B\D 级)

妊娠早期和中期可用。第28周至后期禁用,并不致畸,但可引起胎儿动脉导管收缩致胎儿肺动脉高压及羊水过少。

4. 吲哚美辛(消炎痛,FDA 分类为B\D 级)

不致畸,但可引起胎儿动脉导管收缩致胎儿肺动脉高压及羊水过少,还可引起胎儿脑室内出血,肺支气管

发育不良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孕早中期为B 类,孕晚期为D 类。

5. 双氯芬酸钠(FDA 分类为C\D 级)

妊娠早期和中期可用,第28周至后期禁用。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

1. α甲基多巴(FDA分类为C)

本品广泛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尤其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未发现对胎儿有严重不良影响,是一线药物之一。

2.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拉贝洛尔)(FDA分类为C)

已被长期使用,属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一线药。β受体阻滞剂都能通过胎盘,迄今为止,没任何明确证据表明该类药是致畸剂。但理论上是有危险性的,孕期长期应用可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呼吸抑制、心动过慢、低血压、低血糖。

3. 肼屈嗪(FDA分类为C类)

肼屈嗪无交感神经阻滞作用,能直接松弛小动脉平滑肌,从而降低全身的血管阻力。本品口服吸收良好,主要在肝内经乙酰化代谢转化。口服治疗轻度高血压,静脉给药用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肼屈嗪容易通过胎盘,脐血中的药物浓度稍高于母血。迄今尚无关于应用本品致胎儿畸形的报道。由于肼屈嗪不影响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对胎儿较安全,故本品较普遍用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4. 硝普钠(FDA分类为D类)

硝普钠能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氰化物中毒及颅内压增高,故仅少数重度妊高征患者因分娩期或产后血压过高,其它降压药物应用无效时才考虑使用硝普钠。

5. 外周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乌拉地尔等)(FDA分类为C类)

妊娠期避免使用。妊娠期使用的经验不足,无法评估其潜在的胎儿毒性。然而,国际妊娠高血压研究协会推荐静脉注射乌拉地尔替代双肼屈嗪用于妊娠晚期治疗先兆子痫;哌唑嗪只应该在首选抗高血压药无效时,于妊娠中晚期使用。

6. 硝苯地平(FDA分类为C类)

硝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小动脉,降低血压。一般认为本品并不降低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但舌下含化可引起母亲严重低血压和胎儿抑制。动物实验发现怀孕大鼠应用最大剂量30倍于人的硝苯地平对胎仔有致畸作用。在人类,硝苯地平是否有致畸作用尚无充分和可供对照的研究报道,故在孕早期还须慎用本品,孕中期和晚期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一线药。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咪达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卡托普利)(FDA分类为D 类)

动物实验发现本品有杀胚胎作用并可增加胎仔死亡率。在怀孕的兔和羊的实验中还观察到,卡托普利可降低子宫-胎盘血流灌注,致胎仔宫内缺氧。妊娠中、晚期应用卡托普利可减少子宫-胎盘血液灌注,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另外可使胎儿发生低血压,肾脏供应不足,肾功能受损,引起少尿或无尿,并由此发生羊水过少。故孕妇在妊娠中、晚期不宜应用本品,如确属需要,则尽可能应用最小剂量,并对羊水量和胎儿发育情况进行严密地监测。

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缬沙坦、奥美沙坦等)(FDA分类为D类)

有致畸风险,可引起羊水过少、胎儿肾功能表竭、骨钙化降低、肺发育不良、四肢挛缩、死胎或新生儿的死亡。

9. 硝酸甘油(FDA分类为C类)

硝酸甘油自问世以来,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有人追踪心绞痛的孕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一些学者对妊高症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并观察其对脐-胎盘血管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重度妊高症除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外,还可明显降低脐-胎盘血管阻力,有助于改善胎儿的宫内环境,目前尚未发现硝酸甘油对胎儿有不利影响。

10. 利尿药

呋塞米(FDA 分类为C 类),无致畸作用,可使母血流量减少,影响胎盘灌注,长期应用可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电解质紊乱。

氢氯噻嗪(FDA 分类为C 类),长期应用可致电解质紊乱,近分娩用可致新生儿黄疸、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甘露醇(FDA 分类为C 类),短期用对母儿无明显影响。如在妊娠时必须使用渗透性利尿药,可以选择甘露醇。

螺内酯(FDA 分类为D类),动物实验观察到致癌性,至今没在人类中发现其相关性,妊娠期慎用。利尿药不再作为妊娠期治疗高血压和水肿的一部分,它们仅被用来治疗特定的适应证。

11. 硫酸镁(FDA分类为B类)

无致畸作用,可用于妊高症。分娩前大量应用,可致新生儿肌张力低下,嗜睡及呼吸抑制。

(四)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1. 止吐药

(1)美克洛嗪(又称氯苯甲嗪、敏可静、敏可嗪,FDA分类为B类)

用于妊娠、放射治疗及晕动病引起的恶心、呕吐。对怀孕的大鼠应用大剂量本品后(25倍-30倍于人的用量)可致胎仔发生腭裂。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克洛嗪在人类无致畸作用。据美国国家围生期协作计划的研究资料显示,母亲在妊娠早期应用本品的1014名新生儿中畸形率未见增高。美国FDA的结论是没有必要对美克洛嗪在妊娠期使用进行限制或者提出妊娠期用药警告。

(2)赛克力嗪(FDA分类为B类)

动物实验发现赛克力嗪有致畸作用。然而在人类的研究赛克力嗪没有致畸作用。有学者对妊娠期应用抗组胺药与发生唇裂畸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应用赛克力嗪组的孕妇,其新生儿唇裂畸形的发生率并未增高。

(3)甲氧氯普胺(FDA分类为B类)

甲氧氯普胺用于治疗妊娠剧吐是安全、有效的,无致畸作用。可联合维生素B6同服。

(4)茶苯海明(FDA分类为C类)

茶苯海明是苯海拉明(FDA划分为B类)的氨茶碱盐,在怀孕早期使用是安全的,但应避免在怀孕晚期使用,因为其有与催产素相似的作用,可能导致子宫的收缩。

(5)异丙嗪(FDA分类为C类)

在妇产科临床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和分娩期镇痛。一般认为,孕妇应用本品并不增加胎儿的畸形率。但有研究对1197名母亲在妊娠早期应用本品的新生儿进行分析,发现心血管畸形的发生例数较对照组稍高,虽然这不能排除与母亲所患疾病、或伴用其它药物等偶然性有关,但在孕早期应用仍应慎重。在孕晚期,由于异丙嗪能迅速通过胎盘,静脉用药后15分钟,脐血中的药物浓度同母血中的药物浓度几乎相同,并至少维持4小时之久。有报道孕妇于分娩期应用本品可致新生儿呼吸受抑制,因此该药慎用于分娩期镇痛。(6)昂丹司琼(FDA分类为B类)

动物实验未发现本品有致畸作用。在人类,有报道用于治疗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妊娠剧吐,止吐疗效确切,但本品有否致畸作用尚无充分和可供对照的研究报道,因此临床上只限于孕12周后应用。

2. 抗消化性溃疡药

(1)硫糖铝(FDA划分为B类)

动物实验未发现本品有致畸作用,在整个妊娠期可能都会使用抗酸药和硫糖铝,应避免无限制及长期应用。(2)西咪替丁(FDA划分为B类)

西咪替丁能通过胎盘,动物实验未发现其有致畸作用。1985年-1992年美国密执安药物使用监测研究的资料显示,本品对胎儿无致畸作用。目前西咪替丁在临床广泛应用,且常在妇女未发现妊娠时应用,未发现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3)雷尼替丁FDA划分为B类)

本品无致畸影响,雷尼替丁可能优于西咪替丁,因本品无抗雄激素的作用。

(4)奥美拉唑FDA划分为C类)

奥美拉唑能通过胎盘。动物实验未发现本品有致畸作用。在人类的研究发现在器官形成期应用奥美拉唑不增加重度畸形的发生率,孕期应用奥美拉唑不增加自然流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虽然目前不能完全排除本药的致畸作用,但可以认为在孕早期应用本药的个体危险性是较低的。奥美拉唑是

用于妊娠期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对于其他的适应证,奥美拉唑是在应用抗酸药、雷尼替丁无效时的二线药物。

3. 泻药

(1)乳果糖(FDA划分为B类)

乳果糖在小肠中极少被吸收,因此对胎儿无碍,产科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妊娠期常见的便秘,是孕期缓泻药的首选。

(2)酚酞(FDA划分为C类)

本品的分子量较小,推测能通过胎盘。妊娠期应用本品对胎儿无致畸影响。

(3)液状石蜡(FDA划分为C类)

长期服用本品,可干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影响胎儿的发育。妊娠期慎用。

(4)蒽醌类衍生物(如番泻叶、大黄、芦荟等)

孕期应避免使用,因为其中的一些物质会刺激子宫的收缩。

(五)镇咳平喘药

1.镇咳药

(1)可待因(FDA划分为C类)

目前,无证据表明该药产前使用会导致先天性畸形,但若长期使用或在临近分娩期使用,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及戒断症状。

(2)右美沙芬(FDA划分为C类)

未发现致畸性,用于妊娠期是安全的。

2.平喘药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吸入制剂是妊娠期女性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之一。倍氯米松和布地奈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全身给药的泼尼松及泼尼松龙,在妊娠期只可用于哮喘的急性恶化和严重哮喘。

(2)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常用药物为沙丁胺醇(FDA划分为C类)、特布他林(FDA划分为B类)、奥西那林(FDA划分为C类)等。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适用于妊娠期各种程度的哮喘患者,效果比较明显。口服制剂剂量较大,可能引起孕妇心动过速、产后出血等。但以吸入方式治疗用药剂量少,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全身的不良反应较少。(3)茶碱类药物(FDA划分为C类)

目前尚无明显致胎儿畸形的报道。当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吸入制剂不足以控制哮喘时,可选用茶碱。但应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

(4)色苷酸钠(FDA划分为B类)

在分娩前或接触过敏原前作为预防哮喘发作效果较好。动物实验未发现本品有致畸作用,孕妇应用本品对胎儿亦安全。有报道,296例孕妇在妊娠期应用本品,未见明显致畸作用。

(六)降血糖药

1. 胰岛素(FDA划分为B类)

分子量大,不易通过胎盘对胎儿影响小,孕期首选普通胰岛素。妊娠期间应避免使用长效的胰岛素类似物,禁用动物源性的胰岛素。

2. 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可通过胎盘,抑制胎儿的胰岛功能,致新生儿低血糖,孕妇禁用。甲苯磺丁脲(FDA分类为C/D 类)有致畸作用。苯乙双胍(FDA分类为D 类),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格列苯脲(FDA分类为C 类),既不代谢亦不被胎盘分解,孕期使用格列苯脲对胎儿较为安全。二甲双胍(FDA分类为B 类),不会导致孕妇及新生儿低血糖,对于超重患者,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胰岛素需求,比使用格列本脲更为合理。但是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头三个月后能否用格列本脲或二甲双胍替代胰岛素,还有待后续的评估。妊娠糖尿病患者普通胰岛素仍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七)抗甲状腺药物

1. 丙硫氧嘧啶(FDA分类为D类)

与甲巯咪唑比较,不易通过胎盘,对胎儿更安全,故在孕期作为首选。有文献报道,未经治疗的甲亢孕妇,其新生儿的畸形率高达6%,而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的甲亢孕妇,其新生儿的畸形率为2.9%。

2. 甲巯咪唑(FDA分类为D类)

甲巯咪唑甚少与血浆蛋白结合,易通过胎盘屏障,脐血/母血中的药物浓度比值为0.8:1.09。孕妇服用过量的甲巯咪唑可致胎儿甲减。另外,曾有孕妇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甲亢致胎儿畸形的报道,主要畸形是头皮缺损。因此选用甲巯咪唑要慎重。

3. 卡比马唑(FDA分类为D类)

卡比马唑在体内转化为甲巯咪唑而发挥作用,它与甲巯咪唑的功能是等同的,药效强度较丙硫氧嘧啶高出10倍左右。

4. 碘制剂(FDA分类为B类)

妊娠期间胎儿智力发育不足与产妇缺碘所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有着明显的联系。碘可通过胎盘,长期应用可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

(八)激素类药物

1. 肾上腺皮质激素

(泼尼松、泼尼松龙FDA分类为B;倍他米松/地塞米松FDA分类为C;可的松/氢化可的松FDA分类为

C)

所有糖皮质激素都能通过胎盘。泼尼松可经过胎盘转化为失活的1-酮衍生物,而地塞米松则不经生物转化直接进入胎儿体内。故治疗孕妇疾病使用泼尼松,而治疗胎儿疾病则用地塞米松,适用于促胎肺成熟。已经有足够的迹象表明糖皮质激素对孕妇的治疗和对胎儿的风险是并存的。如果在妊娠前三个月里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使用超声心动图对唇裂进行诊断。

(1)泼尼松据美国密执安药物使用监测研究的资料,母亲在妊娠首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236名新生儿中,结果显示本品无致畸。我国有关于在妊娠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阿狄森病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报道,其中有23例使用了泼尼松,所分娩的新生儿中均未见畸形。

(2)醋酸可的松可的松对胎儿是否有致畸作用,尚无定论,据美国国家围产期协作计划的研究资料,母亲在妊娠首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34名新生儿中,无存在畸形者。但在其他6篇的报道中,母亲在妊娠首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35名新生儿中竟有9名存在畸形。

2. 性激素类药物

妊娠期雄性激素和女性激素均应不用,因可引起女婴男性化、男婴女性化;孕早期用乙烯雌酚可致女孩青春期后的阴道腺癌、透明细胞癌的发生。

3.孕激素

黄体酮为D 类药,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人类未发现;安宫黄体酮及炔诺酮均为D 类,为人工合成的孕激素,有弱致畸作用,孕期避免应用;对于流产补充孕酮者,应用天然孕激素黄体酮,不宜大剂量、长时间使用。

4. 口服避孕药

有报道可使胎儿染色体畸变及胎儿致畸。米非司酮催经止孕失败后,若胚胎继续发育有致畸报道,服药失败者应终止妊娠。TERIS 报道了几百例使用毓婷后怀孕的患者,未见胎儿畸形发生率增加。

(九)维生素类药

1. 维生素A (FDA分类为A)

每天用量不能超过6000IU,在营养合理均衡情况下无须服用。维生素A衍生物(类似黄醇、异维甲酸、阿维A等用于治疗痤疮和牛皮癣的药物)妊娠期禁用,对人类有致畸风险。

2.维生素B6(FDA分类为A)

治疗早孕恶心、呕吐有效,未发现致畸。

3. 维生素D(FDA分类为A)

过量应用维生素D可引起新生儿血钙过高,智力发育障碍,妊娠期间禁忌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D。健康女性妊娠期间饮食均衡不用服用维生素D。

4. 维生素C(FDA分类为A)

建议孕妇每日额外补充不超过100 mg,大剂量不利于生殖细胞发育。

5. 叶酸(FDA分类为A)

在妊娠前3 个月和妊娠早期每日补充0.4 mg 叶酸,可有效预防大部分的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6.复合维生素(FDA分类为A)

有人认为孕妇服用包括叶酸在内的复合维生素可以降低神经管缺陷、心血管畸形、肢体缺陷、唇腭裂、泌尿道畸形及先天性脑积水等畸形的发生。但是健康孕妇对复合维生素的预防性使用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平衡饮食中的维生素已经足够了,高剂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还可能有胚胎毒性。

(十)预防接种类药

几乎所有的免疫接种剂均被FDA划为C类。

孕妇及接种后3 个月内可能妊娠的妇女不应接种活病毒疫苗和活菌苗。乙型肝炎灭活疫苗,现多为基因重组的乙肝表面抗原亚单位成分,无活性,安全、高效,孕期可用。甲肝灭活疫苗,对胎儿安全性研究未见报道。狂犬病疫苗,现常用的狂犬病疫苗均为灭活疫苗,妊娠期对于接触后的预防接种不是禁忌。风疹病毒疫苗为活疫苗,孕期及孕前3 个月应避免接种,但对于接种本疫苗后3 个月内妊娠者,非常规终止妊娠,在对患者详细解释及在孕妇自愿的情况下可继续观察。如果孕期有下列传染病风险者,可以使用霍乱、甲肝、乙肝、麻疹、腮腺炎、流感、鼠疫、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破伤风、白喉、伤寒、水痘和黄热病的疫苗。

六、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从母血进入乳汁必须通过血-乳屏障。药物浓度梯度是药物向乳汁转运的主要因素。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还受药物的分子量、与蛋白质结合的亲和力、可溶性、离子化程度及乳汁的pH值等因素的影响。若药物分子量低、蛋白结合率低、脂溶性高、非离子化程度高,则容易进入乳汁。药物进入乳汁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母亲的血浆药物水平。当母亲血浆药物水平上升时,乳汁中的含量也增加。

(一)哺乳期妇女用药原则

1. 乳母用药应具有明确指征。

2. 如果可能,尽量避免使用药物。

3. 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选用进入乳汁最少,对新生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尽可能选择已明确对乳儿安全无不良影响的药物。

4. 最好根据正规文献发表的数据选择药物,应选用半衰期短、蛋白结合率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或分子量高的药物。

5. 评估婴儿用药风险,对于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更谨慎一些。

6. 乳母用药时间可选在哺乳刚结束后,并尽可能将下次哺乳时间相隔4小时或以上。在使用放射活性化合物时需要停止哺乳数小时或数天。为有利于乳儿吸吮母乳时避开药物高峰期,还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来调

整用药与哺乳的最佳间隔时间。

7. 乳母应用的药物剂量较大或疗程较长,有可能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时,应检测乳儿的血药浓度;

8. 若乳母必须用药,又不能证实该药对新生儿是否安全时可暂停哺乳。

9. 若乳母应用的药物也能用于治疗新生儿疾病的,一般不影响哺乳。

10. 应评估婴儿处理小剂量药物的能力。

(二)哺乳期影响乳汁分泌的药物

1. 增加乳汁分泌或促进乳房发育的药物

氯丙嗪、舒必利:减少催乳激素抑制因子的分泌而增加乳汁分泌。

西咪替丁:有抗雄激素的作用(可能是促进雄激素代谢),可促进乳房发育和泌乳。

2. 抑制乳汁分泌的药物:

溴隐亭:抑制催乳激素分泌,减少泌乳。

雌激素:促使乳腺导管增生;大剂量抑制垂体前叶催乳激素的释放而减少泌乳。

呋塞米(速尿):减少泌乳(可能与大量利尿有关)。

(三)哺乳期药物选用

1. 哺乳期可以考虑选用的药物

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只限口服,注射则禁用)。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

心血管系统药物:β受体阻滞药,甲基多巴,肼屈嗪。

呼吸系统药物:茶碱,沙丁胺醇(吸入),泼尼松龙。

抗凝血药:华法林,肝素。

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嗪。

2. 哺乳期禁用药物:下列药物如需应用,须停止哺乳

抗生素:氯霉素(可能抑制骨髓,引起拒食、呕吐),四环素类(影响骨骼、牙齿发育),喹诺酮类(影响骨骼发育),磺胺类(增加核黄疸的危险),异烟肼(引起维生素B6缺乏和神经损害),甲硝唑(危害中枢和造血系统)。

抗病毒药:多数抗病毒药(包括金刚烷胺、利巴韦林及其他)。

抗凝血药:苯茚二酮(进入乳汁较多)。

阿片类:吗啡,可待因等。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安定),氯氮卓等(可在婴儿体内蓄积,引起过度镇静并成瘾)。

解热镇痛抗炎药:吲哚美辛(致婴儿惊厥)。

锂盐:碳酸锂(引起中枢和心血管系统障碍)。

抗甲状腺药: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智力迟钝等。

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等(引起黄疸)。

其他:西咪替丁(导致胃酸分泌减少,中枢兴奋),溴化物(引起潮红、衰弱),麦角胺(引起呕吐、腹泻、惊厥),烟酸(大量可致不安、休克),水杨酸类(大量长期服用可致代谢性酸血症、潮红),抗肿瘤药及抗代谢药(抑制骨髓及多种器官正常发育)。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香芹)

孕产妇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试题及答案

孕产妇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妊娠期口服药物吸收减慢的原因是 ( B ) A.胃酸分泌增加及肠蠕动加快 B.胃酸分泌减少及肠蠕动减慢 C.消化能力的减弱 D.食物的影响 2、凡属于临床实验或疗效不确定的药物都 ( A ) A.禁止用于妊娠妇女 B.注意用药时间 C.注意疗效和时间 D.注意剂量的个体化 E.必要时测定血药浓度 3、妊娠期哪一阶段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 ( C ) A.受精至18d左右 B.临产 C.受精后3周至12周 D.妊娠4个月至足月 E.刚刚受精 4、母体和胎儿体内的药物通过胎盘转运进入对方体内的过程称为 ( D )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特殊转运 D.胎盘药物转运 E.胎盘药物代谢 5、产前用药对胎儿娩出后继续作用,对胎儿危险的原因是药物 ( D ) A.易化扩散 B.简单扩散 C.水溶性扩散 D.未完全清除 E.肝肠循环 6、不易透过胎盘的药物是 ( C )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E.四环素类

7、下列哪些抗菌药不宜孕产妇使用 ( E ) A四环素类 B庆大霉素 C氟喹诺酮类药 D氯霉素类E、以上都是 8、孕期结核首选 ( A ) A乙胺丁醇 B利福平 C左氧氟沙星 D莫西沙星 9、下列抗生素可造成儿童牙齿黄染,并影响骨骼发育的是 ( B ) A氯霉素 B四环素 C红霉素 D青霉素 10、产后可以使用的抗生素 ( A ) A青霉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甲硝唑 D四环素类 11、下列抗菌药物中,全身给药时孕妇禁用的是 ( B ) A 青霉素类 B 氨基糖苷类 C 大环内酯类 D 克林霉素类 E 头孢菌素类 12、下列何者为治疗妊娠期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药物 ( A ) A 红霉素 B 青霉素G C 磷霉素 D 头孢曲松 E 克林霉素 13、下列药物中,孕妇使用可能造成胎儿听神经损害的药物是 ( A ) A 万古霉素 B 阿齐霉素 C 头孢吡肟 D 阿洛西林 E 青霉素G 14、美国FDA的妊娠期药物安全索引分类中属于毒性分级为A级的抗菌药为 ( A ) A.A级无 B.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 C.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D.氨基糖苷类 E.利巴韦林等 15、妊娠期药物安全索引中抗真菌药物属妊娠期毒性分级为B级的药物是 ( D ) A.灰黄霉素、制霉菌素 B.酮康唑、氟康唑 C.伊曲康、氟胞嘧啶 D.两性霉素B、克霉素 E.异烟肼、利福平 16、下列硝基类抗菌药物中,孕期使用相对安全的是 ( D ) A 奥硝唑 B 呋喃妥因 C 替硝唑 D 甲硝唑 E 呋喃唑酮 17、下列抗病毒药物中,妊娠安全分级为X级的是 ( C )

2014年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考试试题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考试试题 一、A型题(本大题28小题.每题1.0分,共28.0分。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第1题 妊娠合并糖尿病首选的药物为 A 甲苯磺丁脲 B 胰岛素 C 格列吡嗪 D 二甲双胍 E 阿卡波糖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下列哪一个不是怀孕4~9个月应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 A 阿司匹林(长期或大量) B 口服抗凝剂 C 口服降血糖药 D 头孢菌素 E 磺胺类抗生素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关于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 水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胎盘 B 小分子量药物扩散较快 C 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经胎盘渗透较快

D 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力与通过胎盘的药量成正比 E 胎盘血流量小则转运增加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关于孕妇用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抗甲状腺药如硫氧嘧啶可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导致死胎等 B 孕妇应摄入尽可能多的维生素D及钙 C 对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临产使用硝基呋喃类药物可引起溶血 D 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引起胎儿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 E 受精后3周至3个月是药物致畸的敏感期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关于妊娠期药物动力学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妊娠期因孕激素影响胃肠系统的张力及活动力减弱,肠道吸收药物变慢,吸收峰值推迟 B 正常妊娠期血浆容积增加,使药物稀释程度增加 C 妊娠期生成白蛋白的速度加快,药物蛋白结合能力增强 D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降解的药物可能减少,从胆汁排出减慢,药物从肝脏清除减慢 E 因肾血流量增加,从肾排出的药物增加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下列药物,除了 A 维生素B1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指南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指南 一、妊娠三月妇女的用药妊娠三月妇女的用药 由药物引起的胎儿损害或畸形,一般都发生在妊娠的头3 个月内,特别是前8 周内最为突出。因为着床后的受精卵,每个细胞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并开始进行分化,逐渐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的雏形。在这个重要阶段,如果孕妇用了某些药物,一些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就会停止生长发育而残缺不全出现畸形。其作用机理很复杂,有很多问题至今还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药物导致畸胎,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蛋白质合成障碍、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营养、代谢失常等。 以下药物禁止使用:①抗肿瘤药物:如马利兰( 白消安)、乐疾宁(巯嘌呤)、癌得星(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苯丁酸氮芥等;②激素类药物:可的松、强的松龙、安宫黄体酮、睾丸酮、己烯雌酚和口服避孕药等;③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苯妥英钠(大仑丁)、卡马西平(痛惊宁嗪)、扑痫酮及三甲双酮等;④镇静药:如安宁、利眠宁、氟哌丁苯(氟哌啶醇)及反应停等;⑤抗忧郁药:如丙咪嗪、苯丙胺等;⑥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安其敏、敏克静、晕海宁和苯海拉明等;⑦放射性药物:如放射性碘(131I)等。 二、怀孕第四至第九个月妇女的用药怀孕第四至第九个月妇女的用药 药物可以影响该阶段胎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外生殖器官的发育。孕妇在怀孕的最后1 周 用药应特别注意,因为某些药物在胎儿分娩时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胎儿成为新生婴儿时,必须完全承担药物代谢和消除的负担。但此时婴儿的不完善代谢系统还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和消除药物,所以药物可在婴儿体内蓄积并产生药物过的表现。对于早产儿,其代谢作用更不成熟,危险性就会更大。 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男性激素样药物可增加食欲和体重)、口服抗凝剂、阿司匹林(长期或大剂使用)、氯霉素、己烯雌酚、碘化物类、烟碱(烟草)、呋喃妥因、口服降血糖药物、性激素(任何种类)、磺胺类、四环素类。 遵医嘱使用的药物:苯丙胺类、强镇痛药、麻醉药品、制酸药(含钠离子)、抗甲状腺药、 巴比妥酸盐类、溴化物、卡马西平、氯喹、多粘菌素E、可的松样药物、环磷酰胺、麦

哺乳期合理用药

哺乳期合理选用抗微生物药 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当其罹患感染使用抗微生物药时,对乳儿有无不良影响,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停止哺乳,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运至乳汁。为了确保母婴健康,本文就哺乳期妇女应用抗微生物药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1哺乳期较常用且安全的抗微生物药 青霉素类 B-内酰胺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等。其抗菌作用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属繁殖期杀菌剂,而人和哺乳动物无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对人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对人体基本无影响。但其可通过乳汁排出,有导致乳儿产生过敏的危险,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头孢菌素类 B-内酰胺类,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钠、头孢哌酮钠等,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高效,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对B-内酰胺酶、胃酸较青霉素稳定,在乳汁中排泄量又少,故临床应用较多。但应注意乳母使用此类药物偶可使乳儿致敏。 2 哺乳期可按需选用的抗微生物药 大环内酯类 包括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及罗红霉素等,均为弱碱性。易向母乳中转运,乳汁中浓度与血浆中药物浓度相同,甚至稍高。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速效抑菌剂,毒副反应较少。常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因乳汁中药物浓度较高,有引起婴儿腹泻及

兴奋不安的危险,且易致肝损害,哺乳期宜按需要选用。 氨基糖苷类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大观霉素等,均为广谱抗生素,在乳汁中的浓度较低,仅为 ml-1乳儿胃肠粘膜不易吸收此类药物,对哺乳儿无不良影响。但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仍需慎用,如病情需要,确有使用指征时,也可在血药浓度监测条件下应用。B-内酰胺酶抑制,包括舒他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等,除有少量药物代谢产物从乳汁排出,导致过敏反应的危险外,对婴儿没有其他损害作用,可在哺乳期使用。 3 哺乳期慎用或禁用的抗微生物药 林可霉素类 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对革兰阳性菌及各种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差,在乳汁中浓度较高,新生儿母亲禁用。 氯霉素类 氯霉素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去活性,然后经肾排出。新生儿和乳幼儿肝脏内缺少葡萄糖醛酸转化酶,影响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可致哺乳婴儿发生灰婴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骨髓抑制,不宜用于哺乳期妇女。 四环素类 该药脂溶性强,易向乳汁中转运,可引起牙齿黄染及釉质发育不全形成龋齿,并可抑制婴幼儿骨骼生长,故禁用于哺乳期妇女。

孕产妇与哺乳期合理用药试题与答案

孕产妇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试题、单项选择题 1 、妊娠期口服药物吸收减慢的原因是( B ) A. 胃酸分泌增加及肠蠕动加快 B. 胃酸分泌减少及肠蠕动减慢 C. 消化能力的减弱 D. 食物的影响 2、凡属于临床实验或疗效不确定的药物都( A ) A .禁止用于妊娠妇女 B. 注意用药时间 C .注意疗效和时间 D. 注意剂量的个体化 E. 必要时测定血药浓度 3、妊娠期哪一阶段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 C ) A. 受精至18d 左右 B. 临产 C. 受精后3 周至12 周 D. 妊娠4 个月至足月 E. 刚刚受精 4、母体和胎儿体内的药物通过胎盘转运进入对方体内的过程称为( D ) A. 主动转运 B. 被动转运

C. 特殊转运 D. 胎盘药物转运 E. 胎盘药物代谢 5 、产前用药对胎儿娩出后继续作用,对胎儿危险的原因是药物( D ) A. 易化扩散 B.简单扩散 C.水溶性扩散 D.未完全清除 E.肝肠循环 6、不易透过胎盘的药物是( C ) A. 青霉素类 B. 头孢菌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E. 四环素类 7 、下列哪些抗菌药不宜孕产妇使用( E ) A 四环素类 B 庆大霉素 C 氟喹诺酮类药 D 氯霉素类 E 、以上都是 8 、孕期结核首选( A ) A 乙胺丁醇 B 利福平 C 左氧氟沙星 D 莫西沙星 9 、下列抗生素可造成儿童牙齿黄染,并影响骨骼发育的是( B ) A 氯霉素 B 四环素 C 红霉素 D 青霉素 10 、产后可以使用的抗生素( A ) A 青霉素类 B 氨基糖苷类 C 甲硝唑 D 四环素类 11 、下列抗菌药物中,全身给药时孕妇禁用的是( B ) A 青霉素类 B 氨基糖苷类 C 大环内酯类 D 克林霉素类 E 头孢菌素类 12 、下列何者为治疗妊娠期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药物( A ) A 红霉素 B 青霉素G C 磷霉素 D 头孢曲松 E 克林霉素 13 、下列药物中,孕妇使用可能造成胎儿听神经损害的药物是( A ) A 万古霉素 B 阿齐霉素 C 头孢吡肟 D 阿洛西林 E 青霉素G 14、美国FDA的妊娠期药物安全索引分类中属于毒性分级为A级的抗菌药为(A )

哺乳期安全用药指南

哺乳期安全用药指南 几乎所有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运到乳汁中,若连续地通过乳汁摄取药物,可能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和危害,尤其是新生儿的肝脏代谢功能、肾脏排泄功能均未完善,且缺少与代谢相关的酶,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易产生毒性作用。 那么,妈妈们在哺乳期万一生病了,为啥去医院医生还会让打吊瓶开药方呢?医生给开的药会对宝宝有影响吗?下面给大家详细列出各种药品安全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生素、磺胺类、抗真菌类】 安全用药:青霉素V钾、羟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红霉素 慎用药物:艾罗迪(氨苄青霉素+丙磺舒)、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 禁用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磺胺类、四环素、土霉素、美满霉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盐酸多西环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和替硝唑、呋喃妥因 1、青霉素族:如青霉素V钾、羟氨苄青霉素等,毒性较小,乳汁中含量中等,不经代谢由尿排出,对宝宝基本无影响,可用(但要排除过敏体质)。艾罗迪(氨苄青霉素+丙磺舒)则应慎用,因为丙磺舒可提高氨苄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延长其半衰期,而新生儿排泄青霉素的速度很慢,更易发生过敏反应。 2、头孢菌素族:头孢拉定极性低,极少进入血脑屏障,对宝宝安全,可用。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对宝宝的作用未知,慎用。 3、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毒性低,可用。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在乳汁中浓度高,有肝、肾毒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慎用。 4、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对新生儿的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都有损害,禁用。 5、磺胺类:在乳汁中含量多少不等,可使宝宝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黄疸。此外,对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宝宝,还可导致溶血性贫血,禁用(尤其是长效制剂)。 6、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美满霉素等脂溶性强,易向乳汁转运,沉积在乳儿牙齿和骨骼中,使其牙齿永久性着色,牙釉质发育不良并抑制其骨骼生长,禁用。 7 其它: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盐酸多西环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因毒性大,禁用。甲硝唑和替硝唑在乳汁中含量较多,长期应用可使新生儿血液障碍、恶心、呕吐并可致癌,禁用。呋喃妥因可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乳儿发生溶血性贫血,禁用。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来源:《临床用药须知》 一、妊娠期用药 (1)妊娠期用药可能引起的危害妊娠期用药要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 1)药物透过血胎屏障:药物可透过血胎屏障进入羊水和胎儿循环,对胎儿产生作用。有些药物进入胎膜甚少或对胚胎危害较轻。但也有一些药物却有较强的危害胚胎的作用,属致畸药物。下面一些是较公认的致畸药物:沙立度胺(Thalidomide)、细胞毒类、维生素D(高剂量)、华法林、异维生素A(Isotretinoin)、多数抗癫祎药、雄激素、孕酮类、己烯雌酚、放射性药物、活疫苗、四环素类等。 2)药物影响妊娠过程:药物可引起子宫收缩而导致流产,如峻泻药和奎宁等。不过本节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药物对胚胎的影响。 (2)药物对不同时期胚胎(胎儿)的影响根据妊娠的不同时期,药物可能对其产生以下一些影响。 1)受精和着床期:时间从受精起到怀孕第17天。在这时期内,药物有何作用知之尚少,通过动物试验可了解到某些药物的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受损的胚胎往往引起流产。有些药物在体内潴留时间较长,故想要怀孕的妇女也应注意,要求在受精前15~30天停药,以保证安全。精子的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受精期间,男方服用药物可能影响胚胎的质量。 2)器官形成期:时间为怀孕第18~55天。在此期内服用一些药物可能造成畸胎,但只有明显的畸形在出生时才可观察到。有一些微小的畸形往往不被发觉,但会影响机体的功能。 有些致畸作用是迟发的,如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己烯雌酚,所生下的女孩到青春发育期时可出现阴道上皮癌。 3)生长发育期:时间为怀孕56天后至出生前。在此期间,许多药物可影响胎儿的器官功能,如抗甲状腺药可致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四环素影响骨和牙的发育;氨基糖苷类可致第!对神经损害;一些可致依赖性的药物引起新生儿药物依赖性(戒断综合征);强烈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药(如吲哚美辛等)在妊娠后期可致胎儿动脉导管早闭等。 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颁布的《妊娠期使用药物危险性等级》表(表5)可供处方时参考。其中D 级药物是妊娠禁忌,肯定对胎儿有危害,只有在万不得已时经慎重考虑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用。C 级也必须慎重考虑,在通常情况下应避免应用,如应用,必须慎重考虑用量和疗程的影响。B级对胎儿较为安全,但实际上也存在剂量和疗程的问题。A级药物在正常剂量下属安全药物,但如加大剂量也可能产生危害,如孕妇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B6可致新生儿畸形和维生素B6依赖症;长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 可致新生儿维生素C依赖症(先天性坏血病)。但这两种维生素少量补给是属正常妊娠所需。 表5 妊娠期使用药物危险性等级分类表

孕期哺乳期用药指南

妊娠和哺乳期患者的皮肤科合理用药 全网发布:2011-06-23 19:34 发表者:宏翔9117人已访问 国外 例一:60年代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在德国等欧洲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出生了万余名畸形儿。经大量回顾性调查发现,这些婴儿的母亲在怀孕的第3~8周服用过中枢性镇静药酞胺哌啶酮(thalidomide,商品名:反应停)。该药不仅有很好的镇静安神作用,而且对制止妊娠反应有特效,故不仅被制成多种复方制剂,还作为100多种食品、饮料等的添加剂,很受孕妇青睐。回顾性研究证实,孕妇在受孕后第39天(从最后一次月经开始后的第14天算起)服用该药可发生海豹肢畸胎,而在第34~38天服用可发生双耳和颅神经畸形,第40~50天服用可发生无胆囊及心脏、小肠畸形,50d后服用则对胎儿影响不大。 国 自60年代初反应停事件以来,人们对妊娠期用药安全性的关注已明显增加。我国药物所致畸形儿数量也十分惊人。据1989年11月11日《健康报》载:1987年全国人口统计表明,该年出生婴儿有33.8万人为畸形,其中约1万人被确定为药物引起。 第一部分妊娠期皮肤科合理用药 一、药物致畸及对胎儿的其他影响 (一)定义致畸剂被定义为一种当暴露在其中时,能导致胎儿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物质。 (二)可能致畸的药物 1.反应停(沙立度胺,thalidomide)是控制麻风反应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发现本品有免疫抑制作用。反应停事件之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各国药品管理法规都增加了相应的法律条文,新药研制中要求必须把致畸实验作为基础研究项目,未作该项目研究或该项目不符合标准者均不批准生产。 2.抗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证实,抗癌药中的甲氨喋呤、6-巯基嘌呤、环磷酰胺、苯甲酸氮芥和白消安,激素中的睾酮、孕酮和乙烯雌酚等药物肯定有致畸作用。 3.其他致畸药物口服避孕药及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痫酮等可能有致畸作用,而氯氮卓、地西泮、阿司匹林、水酸钠,减肥药左旋苯丙胺、止咳药、吸入麻醉药,巴比妥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也与致畸的发生有关。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已日益受到重视。妊娠期、哺乳期如何选择药物,已成为临床药师关注的问题。妊娠期用药要特别注意的是,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因此,妊娠期用药等同于母婴同时治疗。由于胎儿处于生长发肓期,其生理特点有异于成人,如果用药不当,对胎儿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致死、致畸、胎儿脏器损伤或功能障碍。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通过乳腺转运到乳汁中,乳母服药剂量大小及疗程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一、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胎盘、胎儿组成一个生物学和药动学整体。因此,妊娠期妇女用药后,药物不仅存在于母体,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对胎儿产生影响。 (一)妊娠母体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的吸收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妊娠期间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减弱,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吸收峰值后推且峰值常偏低。另外,早孕时有些呕吐频繁的孕妇其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受影响。 妊娠期心输出量和潮气量增加,导致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增加,这些变化可促进肺吸收,因此吸入给药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2. 药物的分布妊娠期孕妇血容量约增加35%~50%,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000m1,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血药浓度要低于非妊娠期。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妊娠期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源性皮质激素和胎盘激素所占据,导致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下降,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用药效力增高。体外试验表明妊娠期药物游离型增加的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等。 3. 药物的代谢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4. 药物的排泄孕妇随心搏出量和肾血流量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约50%,肌酐清除率也相应增加,从肾排出的过程加快,尤其某些主要从尿中排出的药物,如注射用硫酸镁、地高辛等。但晚期和妊高症患者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受影响,又使由肾排出的药物作用延缓,药物排泄减慢减少,反使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若孕妇采取侧卧位,可促进药物经肾排泄。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和健康管理系统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和健康管理系统 发表时间:2019-07-19T17:21:43.057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5月作者:蓝赠美刘洪杨超刘晓晖方迪海 [导读] 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安全是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市工人医院蓝赠美刘洪杨超刘晓晖方迪海摘要: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安全是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系统结构、药物检索数据库、孕期各阶段实时提醒等方面,浅析一种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和健康管理系统,为促进妊娠及哺乳期合理用药、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为下一步研发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妊娠期;哺乳期;用药安全;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984[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WJK 目前出现在手机软件市场上的各类用药助手软件,大多是由信息化公司统一化研发,其针对的疾病种类、患者群体、药品种类也多关注综合性医院及常见病患者的需要[1]。而在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用药领域,用药助手类系统的应用覆盖度尚为空白。据报道,妊娠期需要用药的人群高达 80 %左右,妊娠期用药对孕妇及胎儿的安全性长期以来都是医药人员和孕妇重点关注的问题[2-3]。妊娠期如何安全用药是目前药物咨询中出现频次最多的问题。绝大多数药物都可以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在整个妊娠期间,即使对母体无严重副作用的药物也可能对胎儿产生毒性反应,例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在妊娠早期服用,会引起胚胎受损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4]。除此之外,很多种药物参与乳汁排泄的过程,这可能对婴幼儿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因此,妇女在妊娠期、哺乳期这些特殊时期,正确合理、安全用药对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药品种类繁多,药物资料不计其数,手工整理或检索难度大,更无法直接依赖大脑记忆。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开发一种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和健康管理系统,能够为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和健康提供有效参考,避免因用药不安全对母体及胎儿带来负面影响。 1. 系统结构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和健康管理系统,包括用户信息模块、药物检索模块、孕期各阶段实时提醒模块。用户信息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基本信息及用药史;药物检索模块是用于根据输入药品名称检索药物信息,药物检索模块包括西药数据库模块和中成药数据库模块,孕期各阶段实时提醒模块用于自动提示怀孕期间及哺乳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孕期各阶段体重增长进行实时监督,对体重增长异常自动提醒孕妇控制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药物检索模块、孕期各阶段实时提醒模块分别与用户信息模块连接。用户信息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基本信息及用药史,采集的用户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高、孕期、哺乳期、孕期各阶段体重、个人用药史等个人信息。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和健康管理系统支持 iOS 和 Android 两种手机系统,可以随时通过移动互联网请求数据操作,以及查找所需要的具体数据。 2.药物检索数据库 药物检索包括西药数据库和中成药数据库,用MySQL建立数据库,根据输入药品名称检索药物信息。药物检索模块包括西药数据库模块和中成药数据库模块。西药数据库是基于FDA颁布的《妊娠期使用药物危险性等级》数据库[5],分为A、B、C、D、X五个标签等级,并提供各等级标签对应的风险信息链接,在药物检索结果属于C级、D级、X级时检索结果自动生成预警信息。中成药数据库是以中国药典一部中成药制剂的内容为基础且从妊娠哺乳期用药的角度对收载的中成药进行整理归纳的数据库,分为妊娠期慎用、妊娠期忌用、妊娠期禁用、哺乳期慎用、哺乳期忌用、哺乳期禁用6个标签等级,在药物检索结果属于妊娠期慎用、妊娠期忌用、妊娠期禁用、哺乳期慎用、哺乳期忌用、哺乳期禁用时检索结果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在药物检索时可以标记是否正在服用或曾经服用本药以及服用时间和剂量,便于完善个人用药史,为今后的健康维护提供便利。 3. 孕期各阶段实时提醒 孕期各阶段实时提醒包括孕期用药特殊节点、产检及注意事项、孕期/哺乳期饮食指导、产后恢复指导,用于自动提示怀孕期间及哺乳期间的注意事项。孕期用药特殊节点用于提示受精2周内用药及受精后3-8周内用药;受精2周内用药,药物对胚胎的影响分为“全”或“无”两方面,“全” 是指直接影响胚胎早期出现死亡导致流产,“无”则是指胚胎继续发育,不出现异常[6-7]。受精后3-8周内,是致畸高度敏感期,根据用户信息在这两个特殊时间段自动提醒孕妇避免用药,如必须用药一定要遵医嘱。产检及注意事项用于根据用户信息自动提醒孕妇应进行的产检项目及每次产检的注意事项。孕期/哺乳期饮食指导模块用于自动提醒孕妇应补充的营养种类以及应减少或避免摄入的食物,标准是根据WHO于2016年发布的新版孕期保健指南。孕期体重监督模块用于对孕期各阶段体重增长进行实时监督,对体重增长异常自动提醒孕妇控制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避免盲目增加营养导致肥胖。其考值的标准是根据《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孕前BMI与体重推荐值。产后恢复指导模块用于自动推送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导信息以及产后恢复注意事项。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是每一个医药人员在工作中高度关注的问题。采用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和健康管理系统以FDA 妊娠用药分类、中国药典、文献为依据,为人们提供科学参考,避免因用药不安全对母体及胎儿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川,张伶俐,陈力,等.妊娠期用药调查研究的系统评价[J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1):858-86 2. 2.陈绪柳.妊娠期妇女用药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2):151-152. 3.李晓平,张长平.中成药说明书妊娠禁忌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285-288. 4.陈永,李艳,沈勇刚,等.关于用药指导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231-233. 5.张川,张伶俐,王晓东,等.全球妊娠期用药危险性分级系统的比较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6,51(13): 234-238. 6.王晶,王先利,庞艳玉,等.妇产科医院门诊妊娠期患者用药情况分析与处方点评[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7,26(6): 412-415.

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

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孕产妇安全用药 哺乳期妇女因患病而需服药的情况相当常见。因为几乎所有药物可自乳汁分泌,乳儿的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哺乳期用药需要在保障母体自身安全的同时,又要考虑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一、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 药物从母血进入乳腺细胞的机制为经过毛细血管内皮进入细胞外液与细胞膜。分布到到乳汁的药量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率、母体中的药物浓度及乳汁pH值等。 1.脂溶性高的药物容易分布到乳汁中

脂溶性高的药物,如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硝西泮、地西泮、奥沙西泮等,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禁用。 抗癫痫类药卡马西平脂溶性较高,可通过乳汁分泌,乳汁中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60%,哺乳期妇女禁用。 2.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 只有血浆中的游离药物可进入乳汁,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进入乳汁的量越少。因此,哺乳期妇女在选择药物时,应首选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8%~99%,乳汁及婴儿血浆中药物浓度极低,对婴儿影响较小。但对于乳儿,仍需谨慎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妊娠期使用可致“胎儿华法林综合征”,妊娠期禁用) 3.碱性药物容易分布到乳汁中,酸性药物不易进入乳汁中 哺乳期妇女的乳汁pH值平均为7.09,相比血浆pH值(7.4)低。对于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相对碱性的血浆中更易电离,仅极少量进入乳汁。

对于碱性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及四环素类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容易分布到乳汁中。 二、哺乳期用药对策 1.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哺乳期用药,应首先考虑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必要性。若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用药的利益大于风险,则应尽量避免用药;在症状可耐受时采用对因治疗,避免对症用药。 2.尽量使用老药避免使用新药 由于药物哺乳期安全性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应尽

2019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题-妊娠期和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和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1.【单选题】根据FDA妊娠期药物危害分级系统,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属于() ? A. A级 ? B. B级 ? C. C级 ? D. D级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2.【单选题】妊娠期妇女用药时致畸高度敏感期是() ? A. 胚胎早期(0-2周) ? B. 胚胎期(3-8周) ? C. 胎儿期(9周-直至分娩) ? D. 排卵期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3.【单选题】FDA分级可分为几级() ? A. ABCDX五个级别 ? B. ABCDE五个级别 ? C. ABCD四个级别 ? D. ABC三个级别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4.【单选题】下列哪个药物妊娠期女性使用后可导致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 A. 氯霉素 ? B. 华法林 ? C. 四环素 ? D. 扑尔敏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5.【单选题】妊娠期对药物吸收有明显影响的给药途径是() ? A. 静脉注射 ? B. 肌肉注射 ? C. 舌下含服

? D. 口服药物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6.【单选题】下列药物为哺乳期女性使用后对乳儿较为安全的是() ? A. 红霉素 ? B. 口服避孕药 ? C. 卡托普利 ? D. 阿莫西林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7.【单选题】关于异维A酸治疗痤疮时用药指导说法正确的是() ? A. 育龄妇女或其配偶使用异维A酸期间及使用前后3个月内应严格避孕,且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不献血。 ? B. 育龄女性及其性伴侣应该在使用这个药的6个月内避免怀孕,怀孕中的医务人员也应避免为患者操作雾化吸入。 ? C. 妊娠期女性使用比较安全无致畸性 ? D. 用药期间及停药后不需要避免献血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8.【多选题】影响药物通过胎盘因素的是() ? A. 脂溶性 ? B. 药物分子大小和药物离子化程度 ? C. 与蛋白结合能力 ? D. 胎盘血流量 正确答案:ABCD我的答案:ABCD 9.【多选题】下列关于哺乳期用药原则正确的是() ? A. 平衡利弊后,如需要用药,必须确定用药指征并选择疗效好且对婴幼而影响小的药物 ? B. 注意婴幼儿个体差异,不可完全凭经验处理。 ? C. 严格掌握适应证,控制用药剂量,限制用药时间。 ? D. 用药途径口服或局部最好,半衰期需短,避免持续释放,从而减少婴儿的药物吸收量。 正确答案:ABCD我的答案:ABCD

哺乳期合理用药

哺乳期合理用药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哺乳期合理选用抗微生物药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当其罹患感染使用抗微生物药时,对乳儿有无不良影响,服药期间是否需要停止哺乳,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运至乳汁。为了确保母婴健康,本文就哺乳期妇女应用抗微生物药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1哺乳期较常用且安全的抗微生物药 青霉素类 B-内酰胺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等。其抗菌作用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属繁殖期杀菌剂,而人和哺乳动物无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对人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对人体基本无影响。但其可通过乳汁排出,有导致乳儿产生过敏的危险,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头孢菌素类 B-内酰胺类,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钠、头孢哌酮钠等,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高效,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对B-内酰胺酶、胃酸较青霉素稳定,在乳汁中排泄量又少,故临床应用较多。但应注意乳母使用此类药物偶可使乳儿致敏。 2 哺乳期可按需选用的抗微生物药 大环内酯类 包括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及罗红霉素等,均为弱碱性。易向母乳中转运,乳汁中浓度与血浆中药物浓度相同,甚至稍高。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速效抑菌剂,毒副反

应较少。常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因乳汁中药物浓度较高,有引起婴儿腹泻及兴奋不安的危险,且易致肝损害,哺乳期宜按需要选用。 氨基糖苷类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大观霉素等,均为广谱抗生素,在乳汁中的浓度较低,仅为 ml-1乳儿胃肠粘膜不易吸收此类药物,对哺乳儿无不良影响。但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仍需慎用,如病情需要,确有使用指征时,也可在血药浓度监测条件下应用。B-内酰胺酶抑制,包括舒他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等,除有少量药物代谢产物从乳汁排出,导致过敏反应的危险外,对婴儿没有其他损害作用,可在哺乳期使用。 3 哺乳期慎用或禁用的抗微生物药 林可霉素类 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对革兰阳性菌及各种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差,在乳汁中浓度较高,新生儿母亲禁用。 氯霉素类 氯霉素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去活性,然后经肾排出。新生儿和乳幼儿肝脏内缺少葡萄糖醛酸转化酶,影响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可致哺乳婴儿发生灰婴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骨髓抑制,不宜用于哺乳期妇女。 四环素类

妊娠期的合理用药

第一节妊娠期合理用药 1. 为什么要单独提出妊娠期的合理用药问题? ①药物的使用对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起了重要作用 近几十年来,孕产妇(妊娠期到产后42天内)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显着下降。据统计,解放初全国婴儿(岀生到1岁) 死亡 率高达25%,我国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由1995年的/ 10万和%下降到2001年的/ 10万和%。WHO艮道,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孕、产妇死亡,发展中国家孕产妇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200倍。据联合国有关组织不完全统计,在2000年全球发生的529,000起孕产妇死亡事故中,95%^生在非洲和亚洲。充分说明……。 ②在药物明显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同时,药物致畸也明显增加。 尤其是反应停致海豹肢体畸形事件为典型代表。导致孕妇因害怕新生儿畸而形盲目拒绝用药,使病情加重,甚至 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因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如妊娠期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结核、癫痫等。是否需要药物 治疗呢?药物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和对母体疾病的治疗是一对矛盾,需权衡利弊, 在妊娠期的用药问题上从报道的数据看,发达国家作的较好:1987年美国达拉斯医院孕妇用药率46%英国报道 35%用药,孕早期用药仅6%而我国孕产妇用药率高达85%这与医药工作者有很大关系,给病人提供合理、正确的医 药服务是医药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妊娠期用药的指导方针:保证母婴均安全。 妊娠期用药,必须考虑到给孕妇用药时,药物对胚胎、胎儿以及新生儿的作用,以正确选择对胚胎、胎儿、新生 儿无害而对孕妇所患疾病有效的药物。 2. 怎样做到合理使用呢?只能研究和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规律去解决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学习研究药物的作用规律。药物对妊娠妇女作用的规律 切入点:药物花 f机体(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药物不是对所有人群作用都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什么原因造成? 除同类群体的个体间存在个体差异外,对不同群体间也存在差异,如老人、青壮年、儿童、婴幼儿、新生儿、男性和女性、孕期和非孕期,造成这 种差异的原因不难理解:生理状况不同造成的。

孕期、哺乳期用药禁忌与用药指导讲义

孕期、哺乳期用药禁忌与用药指导 王诗源 第一部分概述 根据近年来研究显示,用药不当不仅会给孕妇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损伤,还会危及胚胎、胎儿,可以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体表或脏器、器官畸形,甚至会发生流产、死胎、新生儿死亡的不良后果,故这一时期用药需特别谨慎。只有做到正确给药,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正确用药,才能保证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安全合理用药。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 一、妊娠期妇女安全用药 (一)妊娠期用药目的 妊娠期用药主要是针对孕妇的治疗需要,对胎儿要考虑的问题是药物可能具有致畸性或其他不良影响。妊娠期是妇女一生中的特殊时期,应了解这一时期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以胎儿为用药目的的胎儿药物治疗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包括对梅毒的母婴同治、皮质激素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二)妊娠期药代动力学 1.妊娠期母体药代动力学 (1)药物的吸收妊娠时胃酸分泌减少,胃肠活动减弱,使口服药物吸收减慢,达峰时间推后,生物利用度下降。早孕呕吐也是影响药物吸收的原因。如需药物快速发挥作用,应当采用注射给药。妊娠晚期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可能影响皮下或肌肉注射药物的吸收。 (2)药物的分布妊娠期孕妇血浆容积增加约 50% ,体重平均增长 10 ~20kg ,体液总量平均增加 8L ,细胞外液增加约 1.5L 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此外,药物还会经胎盘向胎儿分布。一般而言,用药剂量相同时,孕妇的血药浓度低于非孕妇,这一影响如果没有其他药代动力学变化补偿,则妊娠期药物需要量应高于非妊娠期。妊娠期虽然生成白蛋白的速度加快,但因血容量增加,使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同时,妊娠期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泌素等物质所占据,蛋白结合能力下降,使药物游离部分增多,而药物被肝代谢及肾消除量增多,并能经胎盘输送给胎儿,因而在考虑药物作用时,应兼顾血药浓度及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的比例。试管试验证实,妊娠期药物非结合部分增加的常用药有地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等。 (3)药物的消除妊娠期由于激素分泌改变,药物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药物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代谢增加、降低或不变,

第十五节_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第十五节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答案:隐藏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妊娠期合理用药 (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表格不用记忆,用于理解) (理解并记忆5句话,可出1分 A 型题) 吸收:口服减慢吸入多 分布:血药浓度会降低 结合:游离增加药效强 代谢:廓清减慢易蓄积 排泄:侧卧促排清除快 1.药物的吸收:口服减慢,(胃酸少、胃肠运动慢→达峰推迟、生物利用低;早孕呕吐) 吸入多 (心输出高,肺通气大,肺容量加)

例题(A型题) 妊娠期口服药物吸收减慢的原因是C A.胃酸分泌增加 B.胃肠蠕动增加 C.生物利用度下降 D.消化能力减弱 E.食物影响 2.药物的分布:血药浓度会降低(药物分布容积增加,可向胎儿扩散) 3.与蛋白结合:游离增加,药效强(单位体积血浆蛋白下降,蛋白被内源性物质结合)如: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磺胺异嗯唑等。 4.药物的代谢:廓清减慢易蓄积(不同药物有不同效果) 5.药物的排泄:侧卧促排清除快(肾血流量、率过滤增加;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延长)肾排出的药物:注射用硫酸镁、地高辛及碳酸锂。 例题(A型题) 妊娠晚期药物适当的给药方式是C A.口服给药 B.透皮给药 C.静脉给药 D.肌肉给药 E.皮下给药 (二)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不用记忆,留有印象即可,考试几率不大) 1.胎盘药物转运 在妊娠的整个过程中,母体-胎盘-胎儿形成一个生物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单位,其中胎盘这一胎儿的特殊器官起着重要的传送作用。母体内的药物需要通过胎盘才能到达胎儿,胎儿体内的药物或代谢物亦须经过胎盘到母体而排出。 胎盘药物转运:母体和胎儿体内的药物通过胎盘转运进入对方体内的过程。 2.胎盘药物转运的主要方式 (1)被动转运(扩散作用)(2)主动转运(3)特殊转运 例题(A型题) 母体和胎儿体内的药物通过胎盘运转进入对方体内的过程称为:D A.主动运转B被动运转 C.特殊运转 D.胎盘药物运转 E.胎盘药物代谢 3.影响胎盘药物转运的主要因素 药物需通过胎盘屏障才能到达胎儿,胎盘屏障可以阻止有害物质(包括药物)进入胎儿,然而胎盘屏障并不牢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胎盘因素: ①胎盘的发育程度:胎盘的成熟程度不同,其生物功能亦有差异,影响药物转运。 ②胎盘的药物代谢:胎盘含有代谢酶,本身就可以对一些药物代谢。 ③胎盘的血流量:母亲子宫收缩时,胎盘的血流量减少,药物由母亲血循环通过胎

妊娠期合理用药题

妊娠期合理用药题 1.下列抗菌药物中,全身给药时孕妇禁用的是B A 青霉素类; B 氨基糖苷类; C 大环内酯类; D 克林霉素类; E 头孢菌素类。 2.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首选药物是(C ) A 胰岛素; B 二甲双胍; C 格列齐特; D 阿卡波糖; E 吡格列酮。 3.妊娠早期(头3个月)必须禁用的抗过敏药物是( C) A 苯海拉明; B 氯苯那敏; C 异丙嗪; D 左西替利嗪; E 咪唑斯汀。 E 头孢唑林。 4.下列药物中,孕期禁用的是( C) A 磷霉素; B 对乙酰氨基酚; C 沙利度胺; D哌替啶。 5.目前常用于治疗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的孕激素是(A ) A 黄体酮; B 甲羟孕酮; C 己烯雌酚; D 沙丁胺醇。 6.佝偻病与缺乏那种维生素有关?(D ) A 维生素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D; D维生素C。 7.下列那种药物在孕期使用会导致子代青春期少女阴道癌发生率增加?(B ) A 甲羟孕酮; B 己烯雌酚;

C 黄体酮; D沙丁胺醇。 8.下列关于孕期安全用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 性激素类药物可引起染色体突变或致畸,孕妇禁用; B 甲羟孕酮目前已不推荐作为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的预防和治疗; C 维生素是体内必需微量元素,治疗剂量无危险,孕期可长期服药; D 目前推荐用天然黄体酮治疗先兆性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人工孕酮因可致畸胎已不使用。 9.下列关于孕期用药对胎儿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C ) A 妊娠早期(头3个月),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 B 已有确凿证据表明,己烯雌酚可致女婴生殖器畸形或少女阴道癌发生率增加; C 妊娠中晚期用药,对胎儿的致畸可能性减少,可以任意选择药物,包括新上市的药品; D 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如万古霉素)易过胎盘,可损害听神经,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 E 中药成分复杂,孕期使用中药方剂或中药制剂并不绝对安全。 10.就下列药物而言,妊娠呕吐宜选用何者为宜( A) A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B 异丙嗪; C 溴米那普鲁卡因; D 氯雷他定; E 阿托品。 11.下列何者为治疗妊娠期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药物(A ) A 红霉素; B 青霉素G; C 磷霉素; D 头孢曲松; E 克林霉素。 12.可通过胎盘屏障并在胎儿组织内达到治疗浓度,常用于治疗羊水内和分娩后耐药的 厌氧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是(D ) A 青霉素G; B 阿齐霉素; C 头孢吡肟; D 克林霉素; E 万古霉素。 13.下列药物中,孕妇使用可能造成胎儿听神经损害的药物是(A ) A 万古霉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