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论复习重点

课程论复习重点

课程论复习重点
课程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

1、课程论:是以学校课程现象和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揭示课程选择与组织的规律与编制方法的一门应用教育学科。

2、课程:课程是专业人员依据教育目标将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文化精华,经过选择而编排的媒介或活动。

3、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4、学科课程:指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成为学科的课程。

5、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而组织的课程。

6、“八年研究”:指20世纪30年代在泰勒领导下的“学校和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展开的为期八年的实验研究,旨在对课程体质进行改革,期间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和原理,即“泰勒原理”。

7、学科基本结构:布鲁纳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每门学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结构。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某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内部规律)。例如,化学中的“键”、数学中的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等。在他看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应该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就能更好地掌握整个学科。

8、课程目标:是指一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上预期结果。也叫课程标准(指向性、原则性的要求)。

9、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由布鲁姆提出的一种用教育目标对教育过程的目的进行分类的体系。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0、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教科书。

11、教材: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还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资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

12、练习:一方面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作业题或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指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练习是特殊的刺激-反应的连接行为。

13、学习活动方式:是隐含在课程内容编排中的学习方式,属于观念形态的学习,它影响实际教学方法,是实际存在的学习类型在课程内容编排中的反映,它表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活动设计之中。

14、课程评价:是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学生需求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及课程资源的评价。

15、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1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

二、问答题

1.课程有什么作用?

1、课程是国家主流文化的代表

2、课程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规划了学生发展的蓝图,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课程在学校中居于中心地位,是组织教学及考试的依据。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以教材为依托或中心。

2.学生因素在课程中有什么作用?

1、对学生的人性假设对课程的影响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课程的制约

布鲁纳:任何知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儿童。

3、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对课程的制约

现在的学生智力水平提高了,课程的难度提高了。

3.课程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识对课程的作用

1、知识是课程门类及内容的主要来源

学校课程是因人类传递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积累的知识是学校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

2、知识结构的演进制约着课程结构的变迁

知识混沌——分化——综合

科学,人口,综合文科,环境教育,物理化学

3、知识论对课程的影响

知识观要回答知识的本质及其来源等问题。

两种观点:

第一,经验论

代表:亚里士多德

观点:感觉是认识及知识的起源。通过感官说接触到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知识是个人的感觉和经验。

第二,唯理论

代表:柏拉图

观点:知识来源于不可感觉的、独立于时间和空间之外的理念世界。他说:“没有任何一种配称为‘知识’的东西是从感官得来的,唯一真实的知识必须是有关概念的。”

对课程的影响:

经验论:偏好经验,重视对知识的实践、实验、生活来源过程的阐述。——杜威的经验课程唯理论:知识是永恒的、客观的,与个人及所处的时代没有关系。强调选择经典的内容,而内容的展开过程强调自悟、推理、演绎。如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名篇、名著、传统科学知识等等。

正因为课程依赖于知识,所以有的学者提出了以下观点,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要素主义课程观,永恒主义课程观、主知主义课程观

新课程倾向于经验论

课程对知识的作用

1、筛选知识

课程内容的主体来自具有教育性的知识,但是具有教育性的知识不一定都成为课程内容。这就需要选择或筛选。

2、传播知识

教材是文化知识传承的中介。

3、促进知识再生产

4.课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综合化百科全书-知识爆炸-筛选。科目综合、内容综合。科学、品德与生活、体育与保健、艺术

2、现代化力学的问题;数论基础进小学

3、结构化-类比图书分类

4、个性化-砍树

5、生活(经验)化

6、民主化与多元化

5.我国新课程标准的特色是什么?

1、借鉴发达国家设计课程标准的成果

2、完成了由具体繁琐的大纲向指向性明确的课程标准的转换

3、各门学科内部的分类比较合理

4、标准难度整体较低

5、内容全面、丰富、比较清晰

6、仍然重视知识标准

6.试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泰勒原理基本观点:

1、教育目标应该关注学生行为表现的变化

2、课程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

学校应该达到那些目标?

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与之对应的回答是:(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7.述评教育目标分类学。

基本内容

第一领域:认知领域

第一类:知识

第一亚类:特定事物的知识

第二亚类:处理特定事物的方式和手段的知识

第三亚类:某一范围内的普遍事理的抽象概念

第二类:领会

第一亚类:转化第二亚类:解释

第三亚类:推断第三类:应用

第四类:分析

第一亚类:要素分析

第二亚类:关系分析第三亚类:组织原则分析

第五类:综合

三个亚类

第六类:评价两个亚类

第二领域:情感领域

第三领域:动作技能

评论

1.贡献

(1)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框架

(2)创造性地处理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缺陷

(1)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分类是人为的

(2)存在逻辑问题

(3)各行为目标之间及行为目标与亚目标之间的界限不明确

(4)目标存在层级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5)该理论的超学科性质受到认知学科的挑战

(6)技能分类过于多元

8.多尔课程内容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只需答第七点即可)

1、对传统课程理论的批判

传统课程理论坚持牛顿的因果预测性、线性序列性和封闭方法论。泰勒的课程模式就是现代主义封闭课程体系的产物。

2、课程拥抱复杂性

3、课程要形成干扰——产生蝴蝶效应

4、课程是舞蹈着的而非行进着的:隐喻、故事、跳跃

5、课程是不确定的

6、课程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

课程系统不仅与外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且系统内部通过相互作用会产生神秘的自组织。在自组织中,外界没有也不可能告诉系统怎么去发展、怎么去形成什么样的结构与功能,是自然形成的。

7、多尔把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旨在与3R(读、写、算)对立

“4R”课程内容组织原则,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a.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

b.回归性,有再次发生的词义而来,给人类的思想回旋到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重复。

c.关联性,课程要提供广泛的、丰富内容的网络的信息;要提供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d.严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四个标准中最重要的,它防止转变性课程落入荒诞的相对主义或情感用事的唯我论。

9.课程目标设计中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1.把目标当成教师教学时所要做的工作

2.把目标当成教学任务

3.只列出教材的大纲、主题、原理或概念

4.只指出理想的学生行为,忽视行为所应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5.是学习的经历而非学习结果

6.一个目标包含两个及以上的结果

7.过于抽象笼统

10.我国课程内容设计的成绩与问题分别是什么?

成绩

1.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课程内容

2.学术性知识广博,专深

3.知识的系统性强

4.形成了文以载道的课程风格

二、问题

1.课程内容庞杂、难度大。

2.重知识,轻能力

3.重视基础性的传统知识,忽视现代知识

4.重视科学逻辑,忽视儿童的心理逻辑

5.文科内容保守,有偏“左”倾向

6.忽视多元文化的需要(亚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外国民族文化)

7.整齐划一,缺乏弹性和区域性,统得过死。

11.建构我国课程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1.要符合发展新原则,包括能力、情感、个性、创造力等等方面的发展

2.做到基础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3.符合科学性原则减少知识性错误

4.要满足儿童的个性,贴近儿童的生活

5.把现代学习方法融入内容编排之中

6.未竟性

7.适应人类共同文化的需要与多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8.适应学校的特点

12.研究教材中学习活动方式问题的意义有哪些?

1.能够突显教材不是一般书籍的观念

2.矫正传统教材编排中的灌输式问题,从主要根源上摒弃灌输式教学

产生灌输式教学的原因:政治上守旧、整齐划一的原因、文化上崇尚权威的原因、教师的权威及语言霸权以及教师素质低的原因、考试的权威性及呆板机械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教材编排中的灌输式问题。——课程观念的陈旧

3.在教材中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促使教法的多样化

可能的问题: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

13.我国教材中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存在什么问题?

1.没有设计学习活动方式的意识

教材=一般书籍,在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活动方法的研究,在正式出版课程论的书籍中,没有学习活动方式的章节。

2.在编制教材时,习惯性地将灌输式作为核心的学习活动方式

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知识,而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是直白的。

教材=灌输式的教材,机械呆板,没有启发性

3.背诵、练习、背标准答案等学习方式泛滥

14.设计教材中学习活动方式有哪些原则?

1.传统与现代方法的结合

2.充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表现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内容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4.体现学科特点

5.考虑学习活动方式对物质条件(教具)的要求

6.考虑教师因素,适应教师的水平,要有灵活性,为教师的教学创造留有余地

7.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不能用学习方法去肢解课程内容——为了方法而方法,方法大于内容,只有方法没有内容

8.保证以一种方法为主,兼顾其他的方法

15.设计教科书中练习的要求有哪些?

1.保证知识最低的可回忆水平,要有一定的重复有必要重复训练。避免创造力提高了,基本功下降了

2.难度递进有一定坡度,最难的只是适合少数学生

3.作业要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抄抄写写、说说做做、试验实验、游戏表演、办报及专栏、种植栽培

4.重视巩固知识间相互联系的练习

5.练习要有趣味性、创造性和挑战性

6.重视练习结果的反馈

有时可给单个学生面批-高中数学,改论文

7.强调及时(早)练习——易感效应

8.不忽视间隔(多次、重复练习)复习

9.练习要为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建构、为知识迁移服务

10.避免过度练习,精选少而精的练习

教师建立分级分类的练习库,避免题海大战

16.教材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呈现主要的学习经验,是系统有效地纵向组织学习经验。

2.顺序性—强调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面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深入,广泛的探讨。顺序性强调的不是重复,而是在更高层上处理每一后继的学习经验。

3.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联系。学习经验的有效组织应该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习的课程要素统一起来。

4.科学性。

5.螺旋性(累积性)。

6.丰富性。

7.局部相关性(单元的设计)。

8.概念或生词、公式密度、重要与非重要知识的比例、主要概念、原理与枝节、细节的比例。

9.协调性(内部、外部)。

10.平衡性。

(1)现代知识与传统知识的平衡性。

(2)个人知识与公众知识的平衡性。

(3)主流知识与支流知识的平衡性。

(4)文化的平衡性:中外文化、地域(城乡)文化、古今文化、民族文化、阶层、性别的平衡性。

17.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哪几步?

1.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

2.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过程:

1.准备阶段;

2.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3.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4.展示和交流阶段。

5.总结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薛国军 1.教学过程设计 2.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泰勒模式 3.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4.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 5.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6.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7.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8.理解课程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广义的教学设计指的是把课程设置计划(总体规划及各门具体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看作教学系统的不同层次而进行的系统设计;狭义的教学设计是指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项教学单元、课时或某一项培训等此类微观教学系统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其基本环节和内在逻辑结构都是动态的。 教学顺序指教学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决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项言语信息与另一项之间几乎不存在学习迁移的联系;另一类是有意义的言语信息的学习,需按一定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顺序。智慧技能的教学顺序设计,主要有三种理论指导:①布鲁纳(J. Brunner)的螺旋式课程及发现教学法。②奥苏贝尔的渐进分化理论及先行组织者教学结构模式。③加涅的分层方法及序列化教学。态度的教学顺序可按加涅提出的榜样人物法。其教学步骤可以是:让学习者了解与相信榜样人物,例如学习著名物理学家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事迹等;看到榜样人物从自己的行动中或从取得的成功中得到快乐;通过这类活动,使学习者在产生共鸣中得到强化,这就增加了他们采取类似行动的可能性。动作技能的教学顺序可按加涅和布里格斯(L. Briggs)提出的先教局部技能,通过适量练习,掌握关键要领后,再进行全套程序的学习的原则进行,其教学顺序可以是:①认知阶段;②分解阶段;③定位阶段。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其中按教学单位的规模可分为: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当前,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研究突出了以下几点: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探索个别化教学;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的探索。新课改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学习方式通常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或认知方向,它是关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为促进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在品质,与他主学习、机械学习相对;探究学习关注学习的手段,途径,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则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和竞争学习。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幼儿园课程论重点资料

《幼儿园课程论》形成性作业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25 道试题, 共50 分。) 1. 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课程最明显的差别在于要求教育 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 A. 正确 B. 错误 2. 儿童中心课程是从( ) 来界定的课程。 A. 从学科维度 B. 从计划维度 C. 从经验维度 D. 从目标维度 3. 认为幼儿园课程应反映”准备状态”的概念, 是依据的( ) 的理念。 A. 浪漫主义 B. 文化传递 C. 进步主义 D. 行为主义 4. 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 ( ) 的问题。 A. 为什么教 B. 如何教

C. 教什么 D. 教得怎么样 5. 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主要解决的是幼儿园课程中( ) 的问题。 A. 为什么教 B. 如何教 C. 教什么 D. 教得怎么样 6.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 ( ) 问题。 A. 为什么教 B. 如何教 C. 教什么 D. 教得怎么样 7. 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 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的课程定义维度是( ) 。 A. 从学科维度 B. 从计划维度 C. 从经验维度 D. 从目标维度 8. 以经验维度界定课程, 起源于( ) 。

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B.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C.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D. 迪卡尔的唯理论 9.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立场看, 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 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 A. 正确 B. 错误 10. 父母的职业状况、社会地位、经济收入, 幼儿园在社区的 地位, 幼儿园的师资水平等, 都属于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所说的( ) 。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11. 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的课程模式是( ) 。 A. 发展适宜性课程 B. 光谱方案 C.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D. DI直接教学模式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1)

第一章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 3、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 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 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 6、拉尔夫·泰勒的贡献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 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其中心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 8、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9、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 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 10、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 11、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12、学术中心课程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13、学科结构两个基本含义:1是一们学科特定的半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2是一门学科特定的套就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骇异的统一。 14、“概念重建注意课程式“的本质: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亦称“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利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开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涵的意义 15、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的国教育家拉特克。 17、夸美纽斯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大教学路》。 18、夸美纽斯确立了其教学原理: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其次,教学要遵守循环渐进的原则。2兴趣与自发的原理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的自发学习。3活动原理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实际从事认识、探索和改造事物的活动。4直观原理。 19、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卢梭与裴斯泰洛齐。 20、卢梭《爱弥儿》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影响深远。 21、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的教学论:1适应自然的教育学。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教育必须符合这些规律,必须建立在儿童的字人发展的基础上并与儿童的自然发展相一致,方能达到预期目的,折旧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教育教学原理,第一自我发展原理第二直观原理3 教学的心理学化。 22、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是裴斯泰洛齐。 23、赫尔巴特心房进台教育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体系、教学论体系,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24、赫尔巴特的教学的“形式阶段”:第一阶段:“明了”即清楚、明确的干支新教材。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把新教材分解成各个构成部分,并和意识中相关的观念——已经长我的知识——进行比较。第二阶段“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在“明了”的基础上冲锋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是记忆和想象),以在旧的观念团中找到能够同化新观念的因素,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第三阶段:“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以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使初步联合起来的各种观念进一不与科学成的整个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与儿童的所有观念同一起来,以概括出一般概念、公式和规律,形成系统。第四阶段:“方法”即把业已形成

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大纲(最全整理版)[1]

填空题 1.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1918年美国博比特的《课程》是课程理论独立的标志。 2.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有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 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 4.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将人的发展放置于一个由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组织的生态系统中。 5.课程组织的两种形态包括:观念或构想形态的课程组织和实践形态的课程组织。 6.课程内容组织的形式:学科中心、社会问题中心、儿童中心。 7.幼儿园教育过程的组织包括:教育的途径、活动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法策略。 8.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基础性、非义务性、适宜发展性。 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 10.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11.课程计划包括的类型: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日计划及具体活动计划。 12.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教学、间接教学、支架式教学。 13.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课程评价的目的、课程评价的内容、课程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课程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14.课程评价标准的基本特征:准确性、有用性、合法性、可行性 15.课程评价的客体:评价的对象;课程评价的主体:评价者 18.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16.蒙台梭利的教育目的: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 17.蒙台梭利课程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科学教育。 18.海恩斯科普课程的创立者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最先源于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干预计划。 20.瑞吉欧教育的理论基础: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 19.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 20.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07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 2.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 3.斯坦豪斯 4.作业,秩序 5.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2.ABC 3.B 4.AD 5.A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 2.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3.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4.单元教学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课程即科目: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 课程即经验: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 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课程即计划: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2.(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指的是按“广义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即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已有经验联为一体。 (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直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是在不同的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但是这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 3.(1)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 (2)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近 (3 )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应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4.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式,一切应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灵活地确定活动的操作步骤。 一般而言,方案教学可以包括以下3个步骤: (1)方案的起始阶段:包括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的编制。 (2)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在方案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双方始终处于积极互动状态之中,多种类型的活动保证了这种互动。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回顾儿童在方案活动进行过程中运用过的技巧、策略以及儿童的探索过程。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1)涵义 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 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 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取向反映在连续体的相对位置上。 (2)启示 能比较清晰地认识各种常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别是这些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 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时,能把握该教育活动性质及在结构化程度方面所具有的弹性范围; 幼儿园课程整体的价值取向确定以后,能比较清晰和理性地组合该课程的各种教育活动。 2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1根据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取向,为培养、教育下一代所制定的一整套有目的、有计划、可执行的培养方案,具有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科学性、方法的恰当性、策略的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的合理性等特点。 2 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3 育价值。 4 阶段的教育的价值。换言之,培养目标就是对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5 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得预期结果。 6“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 7 标分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 8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五种类型,即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以便教师能够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设计最佳的学习条件。 9 程目标。 10、 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11、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 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效果优异。 12、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包括预习、听课、 课后复习、练习和系统小结等基本环节;若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 13、 形式分为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按篇幅分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 14、;二是“引入新课”或“激发 学习动机”;三是“教学新课”;四是“小结”;五是“布置作业”。 15、 16、 四是保留和擦除部分分明;五是形象地揭示内容的各种联系。 1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因材施教原则;四直观性原则;五启 发性则。 18、 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活动方式的总和。 19、 一、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述规律等知识的方法,在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 讲解、讲演和讲读。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在独立思考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1、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层次把课程分为:观念层次课程、社会层次课程、学校层次课程、教学层次课程、体验层次课程 5、美国斯坦福教授艾斯纳从课程内容出发,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悬缺课程。 6、隐形课程发挥的作用:从物质空间方面:学校的建筑、活动场地、绿化设施、设置等物质条件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从组织制度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无形中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联;从文化心理方面:学校的文化价值、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其行为表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开放的正规课程。 7、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依立足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实践,对目标模式进行详尽而透彻的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并系统的确立了过程模式。 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9、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 2 页共 6 页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最新自考课程与教学论_重点归纳__知识点归纳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1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3、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1959年9月,主席布鲁纳: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 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

8、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23年《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论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定。 9、卢梭的教学论:《爱弥儿》影响深远。指导思想: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0、裴斯泰洛奇: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1)教育教学原理:1.自我发展原理2.直观原理 (2)教学的心里学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里学化的思想,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 11、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1)观念心理学—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2)教学的形式阶段,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专心、沈思,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 A.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B.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C.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一形式具有逻辑性德、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小学英语教育的内涵:指向学生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育的具体内容: 1、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基础性) 2、为学生的知识获取、技能学习、素质培养等打基础,具有未来性。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性) 4、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性) 5、是一门必修课,具有强制性。(强制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性质: 既有英语教育学的性质,又有小学教育学的性质;既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学,又是英语学科的教育学。 1、是小学教育学及学科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2、是语言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3、是培养小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及能力的学科; 4、是以小学英语教育学理论及实践经验为指导的学科; 5、是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教及学理论的重要来源; 6、是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方法的学科。小学英语课程的内容: 两级内容 一级内容 1、总体目标:听、说、玩、读、演 2、具体内容:对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口头表达能力

3、内容分析:理解简单的活动指令、参及简单的角色扮演、唱简单的歌曲歌谣、听/读懂简单故事、正确书写单词字母、视听接触语音。 二级内容 1、总体目标:语言技能、语音知识 2、具体内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玩演视听);语音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基础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3、内容分析: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英语课程设置的原则:整体性、多元性、灵活性 实践要求: 师范生应该能够较全面的理解具体内容及要求,并能够比较熟练地示范,如听录音后声情并茂地模仿,唱歌,说歌谣。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要先做到。 中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费时多,收效微。 问题二:教师工作量太大,顾此失彼。 问题三:学生怕苦,兴趣不持久。 问题四:交际练习没有信息差,交际活动在不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运用。 问题五:家长水平有限,课后无法辅导。 问题六:教材难度大,学生消化不良。

职业教育课程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职业教育课程论考试试 题及答案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A卷选择题:(2*10=20分) 1.职业教育在古代社会采取的主要是(C)形式。 A.家庭教育 B.私塾教育 C.学徒制 D.官府办学 2.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模式是(D) A.集群式课程模式 B.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课程模式 D.三段式 3. 以学科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的课程形态的是( C )。 A.学生中心课程 B.社会中心课程 C.学科中心课程 D.科目本位课程 4.下列特点中,(A)不属于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特点 A.直接性 B.多样性 C.共适性 D.应变性 5. 职业教育课程分析可划分为(B)三个阶段。 A.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学科分析 B. 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教学分析 C. 行业分析、学科分析、教学分析 D. 社会需求分析、学科分析、教学分析 6. MES课程内容的基本单位是( B) A.培训大纲 B.学习单元 C. 学习材料 D.培训模块 7. 在课程理论研究上,( D )把研究范围从课程开发拓展到了如何教学,提出了行动导向和项目导向的教学理论 A.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B. MES C.“双元制”课程模式 D.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8. 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按照教学论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行动领域。下列命名,能够体现学习领域命名原则的是(A)。 A.人力资源信息收集与处理 B.点钞票 C.最优化策略 D. 经济学 9. 下列关于学习情景与学习情境区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学习情景设计时间跨度长,学习情境设计时间跨度短 B学习情景难度较低,学习情境难度较高 C.学习情景涉及的要素较少,学习情境涉及的要素较多 D.学习情景活动空间较小,学习情境活动空间较大 10.集群式模块课程力图吸收现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优点,及我国传统模式的长处,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教育内在规律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模式,其最主要特点是(B)。 A.学科导向 B.“宽基础、活模块” C.核心阶梯式 D.模块组合 多项选择题:(3*5=15分) 1. 下列关于学校本位学习的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BD) A.重点是观察物件是如何组合的 B.重点是解释而不是观察 C. 需要快速和有效地工作 D. 允许有时间思考和提问 2.工作本位学习(ABCD ) A.强调个体对实践过程的参与 B. 是一项合作教育的计划 C. 是通过工作过程进行学习 D. 是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学习 3. MES课程模式强调“以(BCD)”,取代了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模式。 A.学习单元为中心 B.学习站为中心 C.技能为中心 D.学员为中心

电大《幼儿园课程论》考试复习题汇总

幼儿园课程论 填空 1.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认为,(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 2.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多地会表现出(以老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 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 3.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 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4.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5.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 这4个方面组成。 6.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念来自3个方面,它们是(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皮亚杰和维果 茨基的心理学理论(或建构主义理论) 及战后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 7.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 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 8.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 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9.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 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0.现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有(以学科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 1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的采用括动的形式 1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 织与(螺旋式组织)。 13.幼儿园综合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 (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儿童生成为主的 教育活动) 14.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选择 1."ECCD"词汇的出现说明了( A )的趋势。A.保育和教育相结合 2.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B )。B. 泰勒 3.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 A )A. 行为目标 4.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B )B 中 间系统 5.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 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D)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6.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BD)A.非真实性B.积极情绪D.自 由选择 7.凯兹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AB )A 建构活动 B 调查活动, 8.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AB )A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B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 9.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 A 蒙台梭利课程 10.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D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11.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 ACD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C.能促进儿童系 统地把握知识、技能D.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12.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 D )D.海伊斯科普课程 13.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 BC )。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 14.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AB )。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B.强 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5.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 C )的价值取向。C.课程内 容即学习经验 名词解释 1.DI直接教学模式: DI直接教学模式是恩格尔门和贝克为5到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 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并由此增强自信心和自 第1页共4页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福师大《课程论》试题(C卷)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论》试题(C卷)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 2007学年第一学期考试 C 卷 (课程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1918年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一般可以把课程目标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取向。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排列课程内容。 4.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存在三种典型的观点即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在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中,把“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

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 )。 A.学习经验 B.学习条件 C.学习环境 D.学习目的 2.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3.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属于() A.被动适应论 B.超越论 C.整合论 D.主动适应论 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是( )。 A.塔巴模式 B.惠勒模式 C.泰勒模式 D.坦纳模式 5.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在本质上受( )。 A.技术理性支配 B.实践理性支配 C.解放理性支配 D.理论理性支配 6.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册答案也是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_课程即科目_、课程即经验、_课程即目标__、__课程即计划_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_____哲学__、心理学和___社会学_____,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__教什么_____________、如何教和__为什么教__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__教育理念__________。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__以及_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BD )。 A 学习者的经验 B 教学大纲 C 课程计划 D 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 )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 )。 A 生活课程 B 经验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 A 蒙台梭利课程 B 瑞吉欧教育方案 C 方案教学 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BD ) A 非真实性 B 积极情绪 C 目的导向 D 自由选择 1.活动课程 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 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 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1)

一、名词解释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 课程:是指学生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包括文化、实践、活动、隐性课程。 课程目标:广义上讲是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意图。包括有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等,狭义上讲是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它主要指“教育目标”。 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终结时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体性.乡土性.综合性.经验性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