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就是管+理

管理就是管+理

管理就是管+理
管理就是管+理

管理就是“管”+“理”

一个老板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有一个业务部门,由一个业务经理主管。这个部门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人业务做得最好,但是和其他同事关系不太好。关系不好的原因在其他同事看来,是这两个人不合群,而且老

抢他们的生意,致使他们的业绩不好。而在这两个人看来,是别人不像他们那样努力,因而嫉妒

他们。部门主管给老板建议,把这两个人赶走,以便重新建立部门的和谐。老板左右为难:是迁

就那两个能干的人,还是迁就大家?

我问老板:这两个业务好的人人品上有问题吗?老板说:人品没问题,但个性有问题。我说:那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部门经理,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这样的事情在每个企业中常常会发生。同事间出现矛盾,管理者就作出一个简单的反应:这

个人对,那个人错。我们往往把问题归罪于某个人,以为把一个人处理了,我们就万事大吉了。

但当我们把不听话的和不顺眼的人赶走了,企业缺少了不同的声音和竞争的动力,结果往往是公

司的业绩也就跟着下来了。

正确的做法是让管理者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什么是真正的管理者?真正的管理者一是要“管”,二是要“理”。

“管”意味着管理者学会看大局。什么是大局?就是企业的整体,企业的目标,而不仅是部门

内部短暂的“和谐”。“管”意味着管理者自己成为大家的榜样,让大家向自己看齐。“管”意味着和

下属打成一片,包括那些你不喜欢的,但人品上没有问题的人。“管”意味着知人善用,能把像“顺溜”那样难管的人用好,而不是简单地把不好管的人开除。“管”意味着要学会授权授压,也意味着帮助下属解决问题。“管”意味着学会激励,学会表扬与批评,尤其是批评的艺术“管”意味着自己

承担自己部门的责任,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看成是下属的问题,自己高高在上做裁判。“管”更意

味着结果导向,解决部门里出现的问题。

把这些运用到前面的例子中,就意味着部门经理要从改变自己的做法开始解决自己部门的问题,而不是把两难的决定推给老板。

通常,“管”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管理者会越来越熟练地掌握

管人的艺术。管理者真正难做到的是“理”,因为很多管理者根本不知道这是自己的职责,而是把

管理简单地等同于指挥,等同于命令。

“理”是什么?“理”就是梳理,就是总结经验,总结教训,就是想办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件事情。“理” 就是重新定规则,从规则的角度彻底消灭问题。“管”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人,改变人的态度,改变人的能力;“理”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事,改变流程,改变不合理的做法。

如果管理者只“管”不“理”,即使你的“管”的能力再好,以后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就像本文

中的例子,如果管理者不敏感地解决部门内任务分配规则问题,以后类似的矛盾还是会出现,只

不过当部门有个性强的员工时会表现为公开的矛盾,而没有个性强的员工时矛盾会隐藏起来。但

问题总是存在的,总是影响部门效率的一个原因。

对管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管10个人和管1000个人有什么区别?

我想,在“管”的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理”的方面有非常大的区别。换句话说,管理者管理的部门越大、管理的人数越多,就越是要学会“理”,学会建立规则和调整规则。而这些要“理”的事情分别是:

?确定要做的事情和目标;

?确定组织架构,分而治之;

?确定具体的岗位;

?确定绩效和激励机制;

?确定制度,用制度而不是靠经理的魅力管理;

?确定流程,用流程而不是靠惩罚来确保做事的质量。

管理并不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管理其实很简单,管理就是“管”+“理”。

管理要管在理上

管理要管在理上 在新形势下的部队管理是篇大文章,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总结一些单位在这项工作上的经验教训,我认为要有一个认识:管理,要管在理上。 管在理上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是管得在理、合理。这个“理”,就是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条令条例是我军几十年建军、作战和带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搞好管理必须遵循的准绳。然而,我们基层管理者却常常借口“严格”,制定一些有悖于条令条例精神的“土规章”,甚至“以言代法”、“以罚代教”。由于严得不在“理”,战士轻者不服气,重者不服管,结果不仅无益于加强管理,还损害了官兵关系和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军队管理历来失之于宽,得之于严。但严,一定要严之有理,严而有据。条令条例就是我们严格管理的“理”之所在,“据”之所依。只有用条令条例去严格规范军人的言行举止和部队的各项活动,才能管得在理,管得大家心悦诚服。 管在理上的另一层涵义是要注重说理、明理。管理带有强制性,但是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所以,管理不仅要靠行政手段,而且要注重管思想,加强说服教育。诚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为着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而发布的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说服教育,单靠行政命令,在许多情况下就行不通。”可是,我们却往往疏于

说理,动辄吹胡子瞪眼,甚至体罚责骂。这就很难搞好管理带好兵。常言道:以理服人,心悦诚服;以力服人,口服心不服。战士表面上也许顺从、听话,背地里却可能给你出难题,闹别扭。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贯彻说服、教育、疏通、引导的方针,使被管理者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的道理。许多优秀带兵者的实践表明,把理说得愈生动、愈有力,官兵执行纪律就会愈自觉、愈坚决。 管得在理也好,注重说理也好,实质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严格管理和说服教育结合起来。只讲严格,没有说服教育的管理是无灵魂、无方向、缺乏自觉性的管理。严格管理是刚,耐心教育是柔,刚柔相济,带兵之法;严格管理是铸形,耐心教育是凝神,形神兼备,相得益彰。我们这支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也完全能够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只有我们依章敢管,遵法会管,能讲善管,管在理上,既具有行为的准确性,又具有行为的自觉性,那么就不仅能管得住,而且能管得好。

管理者到底管什么

管理者到底管什么 “五好”:把人管好,把资产管好,把生产管好,把经营管好,把投资筹资管好。 管理者管什么:管人,管事,管财务(选自李伟著的《管理三件事——成就优秀领导者的基础》)。 管理者管什么?什么才是管理的根本?这是许多被提到管理岗位上的人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一名管理者,从接到任命的那一刻起,就会思考接下来的工作内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新的人事关系,怎样做才能尽快地站稳脚跟、顺利开展工作?对此,有很多的管理书籍,提出过诸多中肯的建议,但是,这正如很多减肥的理论一样,如果忽略了少吃多动这个基本知识,一切说教都是徒劳的。 “企”字上面一个“人”字,公司所有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手下无兵,就无所谓将军。对人的管理是最难的,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并且性情、习惯、能力都不尽相同——用人得力,就会事半功倍;重用庸才,就会误国误民。所以,对人的管理就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 只管好人就行了吗?也不行。只管人不管事,就不能及时掌握公司的动向,不能详细了解生产经营,只听汇报,不明真相,就会什么事都慢半拍,就会贻误战机。所以说,管人还要管事,每个单位不都有个“人事部”吗?人和事是不分家的。 在一个单位中,除了人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要管,就是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财会工作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坚持一手抓生产发展,一手抓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与管理者的成败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都见过很多的单位,调进来一个新领导,新领导有能力,有才华,有魄力,想做点事,结果受了不少累,得罪了不少人,公司却江河日下,自己没有业绩不说,员工也怨声载道。临到调走之时,公司帐上一塌糊涂。这就是没有抓住钱的原因。 管理上最重要的就这么三件事:人、事、财务。抓住了人,就有了权力;抓住了事,就有了成绩;抓住了钱,才能有底气。 管理者管什么:管QCD,即:管质量(Quality),管成本(Cost),管交期(Delivery)。QCD是产品三要素:质量零缺陷,成本零浪费,交期零延误(QCD不仅仅是产品的三要素,也是一个项目的三要素,即一个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 管理者管什么:管QCD+MMS,即:管质量(Quality),管成本(Cost),管交期(Delivery),管装备(Machine),管物料(Material),管安全(Safety)。QCD是产品三要素:质量零缺陷,成本零浪费,交期零延误。MMS是劳动三要素:装备零故障(劳动工具),物料零库存(劳动对象),安全零伤害(劳动者)。 管理者管什么: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 管理者管什么:向下——管理下属,向上——管理上级,水平——管理平级,向外——管理客户、供应商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向内——管理自己(选自刘澜著的《管理十律——商学院不教的管理法则》)。 企业及其它组织中的管理者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管理下属”,管理者就是管理下属的人。从而完全放任自我管理,首先没有管好自己,更忽视了对上司、对平级的管理,忽视了对客户、对供应商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 管理是有意识地施加影响来取得预期的成果,影响的对象不仅仅要包括下属,当然也包括了上级、平级,还包括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还需要把自己也包括进去。 管理一共有五个维度:向下——管理下属,向上——管理上司,水平——管理平级,向外——管理客户、供应商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还有向内——管理自己。几乎每一个管理者的工作都包括了这五个维度,只是侧重点可能不同而已,但是五维俱全,相互影响。比如销售经理,工作重心通常是对外的那一维,也就是管理客户。但是销售经理必须对营销、客户服务、产品、财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水平管理,才能管理好客户。又比如培训经理,工作重心其实是水平的那一维:了解其他部门的培训需求,并有针对性地为其设计或采购课程。同时,培训经理也要向外管理,管理外部的培训供应商,以及管理客户——只有了解客户有怎样的需求,才会知道职工在满足客户需求上有怎样的欠缺,才会知道应该对职工做怎样的培训。这五个维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首先,五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互相影响。其次,单独看任何维度也都不简单。在每个维度上,管理者要管理的其实都不是具体的“人”,而是“关系”。就拿向下管理这一维度来说,即使管理者的下属只有A、B、C三个人,管理者要管理的可不仅仅是管理者和A、B、C 三个人之间的关系,管理者还要管理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两两关系,甚至还要管理其中的两个人形成的组合与另一个人之间(比如AB之间形成的小团体和C)的关系。 实质上,管理的对象应该是“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管理对象看作“人”。“我管理张三、李四,还有王五”,其实是你管理与张三、李四和王五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去想,才会把管理变成互动的,而

管理就是管自己

管理就是管自己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要获得巨大的成功,就必须有强大的“敌人”。对于我们企业的成功而言,最大的“敌人”就是七年前企业人浮于事、严重亏损的生产经营状态和特殊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功而言,除了各自所处的生存环境的影响外,是我们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制约了自己的进取和成功,是自己在无意中剥夺了自己的人生快乐和幸福,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企业文化是人的、物的,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效果的综合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机构、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和团队风气,都直接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实质上企业文化更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的内在素质,反映了管理者修身养性、自我管理的状态和成效。“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决定着管理的成败”,“管理就是管自己”。我们一贯坚持“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经营理念和“增值才是发展”的观念,这与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我们认为,投入必须是“有效”的投入,发展并不是把资金变成厂房、设备甚至生产出产品的过程,而是资本的增值过程,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首先需要我们自己身心和谐,需要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和谐。尤其作为资源型企业,如果没有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作支撑,只是产能产量的增加和规模的低水平扩张,实质上是对资源的浪费,是对环境的破坏。 管理的内涵极具复杂性,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事务管理,而且包括自我管理、组织管理和更为庞大的社会管理等。管理涉及到的都是在时刻变化着的人的、物的,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等各种元素。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思考管理这个问题,一切管理都可以归结为自我管理。企业、社会的一切工作都是人的具体行为,是人的思想行为集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无论企业管理还是社会管理,都离不开人的自我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放大和延伸。我们无法改变大自然规律,但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和习惯处事方法,尽管这是很困难甚至是痛苦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在企业里、社会上、生活中,我们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认同;与其消极执行,不如积极参与;与其他律,不如自律。管好自己,知行合一是身心和谐的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 一、管理必须从心开始 “管物难,管人更难;管人难,管己更难;管己难,管心更难。”要管好自己,必须从修心开始,因为心灵是自己行为的主宰。“管心”首先要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只有懂得“人性”本质,才能扬长避短,完善自己,成熟自己。

“管”与“理”

“管”与“理” 用“管”来组词的话能组成:管教、管制、管控、管束等,而用“理”来组词的话能组成:理解、理清、理顺、梳理等,虽然“管”与“理”经常被绑在一起使用,但是从分开来所组词语的字面意思就能够看出“管”比“理”更严肃,其中强制性的含义居多,而“理”则更加注重疏通、疏导,那么管理过程中究竟该“管”还是该“理”? 在7月底,员工的行为劳纪问题被提到了中层会议上,由此各职能部门加大了对制度的执行力,也就是在强有力的执行力下我计控处便暴露出诸多问题:班中抽烟、离岗、打电话,进出车间劳保佩戴不全,不遵守会议、培训期间的会场纪律等,而且单单班中抽烟一项就前后被通报3人次,如此大的违规违纪通报现象居计控处之最,那么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按照常规管理思路,管理者一定会对员工施加各种“冷暴力”,诸如调离岗位、停班、当月基本工资、甚至恶语相加,总之就是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并严加管教。或许这些管理套路对于60后、70后的员工很有用,但是对于内控部这帮80后大军来说还真起不到什么作用。从生理方面来分析,80后是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从小不缺吃、不缺穿,没有生活压力,自然不怕考核、扣款;从心理方面来分析,80后在家中是父母的宝贝,父母将他们成长、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一摆平,可以说每一个80后的成长都是一帆风顺的;从性格方面来分析,80后我行我素、具有反叛性和懒惰性,如果突然将他们放到一个严厉、严肃、严格的环境中,难免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然而他们也有死穴,那就是“爱面子”,所以说只要能够抓住切入点,用“理”的思路来管理,效果便大相庭径。 首先要理顺员工的心情,激发员工自信心与主观能动性。企业中最推崇的是“老黄牛”型的员工,他们踏踏实实、不怕苦、不怕累,是企业最放心的员工。而80后偏偏具有懒惰性,但是他们比上辈人聪明,能够利用自身文化知识而通过创新性的思变来“偷懒”,但是如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激励措施,其结果便南辕北辙。拿4#计量组的“镜显神通”技改创新项目来说,牵头者是计控处外控部的一名普通磅警,名叫张新凯,学历为中专。他每天的工作流程是上车检查车辆—登记—指挥车辆上磅计量—指挥车辆下磅卸货,在车流量大的时候,以计量外进原料的8#计量组为例,每天将近200车,如果每辆车都爬上爬下检查,无疑是对磅警体能的一项巨大考验。张新凯最初只是不想每一车都爬上爬下,可是又与制度相违背,无奈之余只能向兼职组长哭诉,在兼职组长白淑君的引导与鼓励下,他开始研究寻找一种能够站在下面就能清楚的看见车内所拉物料的方法,并自此踏上了自己的创新之路。通过考察、论证,他在磅板上方安装了一块直径为1米的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达到了自己最初想偷懒的目的。试想一下,如果张新凯最初有偷懒念头的时候,遇上一位严厉、呆板的管理者,对他的“异想天开”给予无尽的批评,或许已经扼杀了他的创新念头,也毁了这个年轻人积极上进的思想。 其次要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合理的目标,并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当员工的成绩得到处室领导的认可之后,便增加了自信心,这时,便需要给他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并鼓励他向着目标稳步迈进。目前有很多管理者缺乏管理思路,工作中分不清主次,并用这种错误的工作方法来检验员工的工作成绩,无形中将错误的观念灌输给员工,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工作业绩的整体偏差。在八月份内控部各高线员工屡次被处室和公司职能单位查处通报,违章人数占内控部总人数的43.3%,直接制约了处室整体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现状,处室领导没有采取粗暴的考核办法,而是从根源上进行分析,并改变了工作思路,

做一名优秀管理者:管人先管“心”

如果把中层管理者比喻为球场上的教练,那么基层管理人员就可以比喻队长一不但要在场上指挥队友共同进攻,更要身先士率,冲锋陷阵。他们是企业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又是企业人才的后备军。无数优秀的管理者,都是从基层做起。因此,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呢?显得尤其重要。 当好管理者要做到: 一、过硬的专业能力 基层管理者即是管理者,同时又肩负了具体的工作和事务,所以个人过硬的业务能力各素质是在组织中“让人心服口服”为前提。同时,企业的各种业务培训一般也是通过基层管理者进行的,所以业务能力对基层管理人员来说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量。 1、具备相适应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 2、熟悉自己专业范围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技巧、熟练运用本专业工具的才能。 3、业务精通,科学决策、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二、优良的品德素质 1、以公司、集体利益为重,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2、具有宽阔的胸怀。 3、具有公正用权意识。 4、具有求真务实作风。 5、具有理智的感情。 优良的品德是走好人生道路的必要条件,也是带班管理的资本。优良的品德,是好学、善良、真诚、勤勉、进取以宽阔的胸怀,正派的作风,表里如一的形象方面的总和。 三、相适应的文化素质 全民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员工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同时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办公手段日益现代化。管理文化素质更要提高,必须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运筹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协调控制能力,总结汇报能力以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作基础。 1、有一定的文化政治理论知识。 2、精通本职的专业知识。

3、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 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干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做好一名合格的管理者的重要思想基础。有了这一点,就会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的本领,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就会尽职尽责地工作。这就说明了事业心在管理者素质中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有热爱公司、热爱团队、热爱岗位、建功立业思想。 2、有以公司为家,一心扑到工作上的职责意识。 3、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态度。 4、有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工作精神。 五、有对员工的正确态度和深厚感情 对员工的态度和感情问题,历来是管理工作的一个根本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员工,做到“以情带班,以理服人”。是新时期管理工作的一个本性问题。对员工的态度与感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端正态度是产生感情的前提和基础,深厚的感情是态度端正的具体体现。做好“管教”工作,必须具有以下几种“心” 1、尊重的心:管理者必须尊重自己组织中的每个员工。所谓“想人怎样待己便应该怎样待人”,尊重是赢得真诚的前提。尽管在组织中,每个员工的身世背景,家庭可能各有不同,但是以平等的心对待每个员工,才能谋求一个融洽的氛围,让员工从心里愿意和你共事,愿意为你排忧解难,共谋发展。 2、关心的心:基层管理者直接接触的就是一线员工,因而他们的“疾苦、心声”基层管理者知道得最清楚。关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仁爱之心。 3、体恤的心:既然有了关心,就应该在他们出现个人问题时,体恤他们同时,学会换位思考,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赏识的心:当你赏识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可以激励他。作为管理者,就要不断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员工,不断地在工作中表达自己的赏识,使员工受到鼓舞和激励,尤其是在员工做得优秀的时候。管理者不能默认员工的表现,一味地让员工猜测自己的态度,默认和猜测都将导致沟通的障碍,使员工对管理者丧失信心。你所能做的就是对员工说出你的常识和你对他们的评价,让员工从你的表情和语言中感受你的真诚,激励员工的士气。 5、分享的心: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态度,也是最好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就是要在工作当中不断地和员工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目标、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东西,通过分享,

管理中的道与术

管理中的“道”与“术” 识人之美用人之长 “道”是理念,是规律,是原则。结合到管理,“道”是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基础框架,它们不提供具体对策,只提供社会活动中最普遍的管理规律;而“术”是方法、是策略、是技巧。它是管理理念的实践,主要提供具体的对策,但它不具备系统框架,尽管有时它也会基于某种特殊现象或某个组织的个别规律归纳出看似普遍适用的“原理”,但是这些规律只是在特定情境下才能发挥作用;“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正确的管理方式就是“道”与“术”有效的统一。 “术”---技巧,处理各种人、事、物的技巧。技巧高明的人往往能占得先机。缺点:锋芒外显,易使人感到太“精明” ,提防三分。常常不得人心。 “法”---规则,制度、流程等,起规范约束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属基础建设范畴,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游戏规则”。缺点: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味依靠“法制”约束,并不能提高人的积极性,难以产生凝聚力、影响力。 “道”---规律,人性、习惯、自然规律。理解人性,认知习惯,懂得按自然规律办事,跳出“小我”方得“大我”。问题:悟“道”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与人性的自我修炼密不可分的心灵成长历程,短期难以见到明显效果。急功近利者往往难以悟“道”。 管理中的各种方法、技巧属“术”的层面,可治标,难治本。常占理,难得“情”。 管理制度、流程等体制建设属“法”的层面,可避免或减少员工犯错的机会,必要但不充分。可达到规范人行为的目的,但无法统一人的思想,赢得感情。合“法”不一定合“情”合“理”。 管理要合“道”,就是要符合人性、习惯,充分考虑到别人的需求,“先做人后做事”,“识人之美、用人之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潜能;让员工真实感受到“付出会有回报”而不是忽悠员工。悟管理之“道”,企业之树才可能常青! 东西方管理中的“道"与“术” 所谓“道”,就是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哲学;所谓“术”,就是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从东西方企业管理实践来看,在“管理之道”上,有着很大的趋同性。从“经济人假设”的泰勒制到“社会人假设”的“Y理论”再到强调团队力量的“Z理论”,一直到“权变论”、“博弈论”等等,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都有它们的影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 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不能管,难道对其完全放任吗?”或者“组织是个团体,非管不可。”但是,无论怎样,对人进行管理不会有好的效果。既然人不能被管理,那么一个组织必然有新的方式来凝聚员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这个方法就是“理人”以及境界更高的“安人”。 人之所以不能管,是因为管人有三大祸害,下面就先从这三大祸害说起。 管人带来的三大祸害 第一大祸害 管人的人经常会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人,这是管人会带来的第一大祸害。这与我们的民族性密切相关。 比如,当你和外国员工谈论权利义务的时候,他会与你讨论,甚至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会直接说出“这个我不能接受”或者“你这个要求太过分了”等话语;而中国人不会,因为中国人认为在求职的时候与卖方讨价还价很容易丧失机会,中国人相信“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理念。所以,即使你提出类似“早晨四点上班”或者“不能睡午觉”等的苛刻要求,他也会一一答应下来。 但是,口头上的应允并不表示他从内心接受了你的要求,他只是为了马上抓住这次机会而做出的暂时性让步。一旦得到了这份工作,他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想尽办法与当初刁难自己的人为难。他是四点钟来的,但是一来就开始打瞌睡,被你看到了他会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等你一走,他会马上继续打瞌睡。 这种阳奉阴违的行为固然可恨,可是这样的结果却是管人的人造成的。具体来说,是管人之人的无理的、过分的要求造成的,因为这个管理者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所以最终造成了这种局面。 第二大祸害 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留不住人心。 所谓公事公办,就是管理者一切照规定处理。凡是公事公办的人,心中必然只有事而没有人。因为规定是死的,而情况是变动的,这样就会抓不住人心。以饭店为例,国内有许多饭店有绝好的硬件,但是饭店的服务员却会在中午休息的时间来清理房间。这样低水平的服务就是来源于忠实的公事公办,完全不替客人着想。而且当你向饭店服务员打听附近哪里有中国银行等简单问题时,他们却往往无言以对。这样的服务人员根本没有心,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服务,他们只会嘴巴服务。

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

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正如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所说,“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与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管理者在管理他人之前,先要学会管理自己。自我管理是管理的起点。管理者只有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才能给其他人树立正确的榜样。 管理的起点 管理的起点是自我管理。原因很简单:一、这一维影响到其他所有维。对其他任何一维的有效管理,都基于自我管理。第二、这一维是经理人最有控制的一维。只有在这一维中,你投入的100%的努力才可能有100%的收获。 管理你自己 两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红蜻蜓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钱金波和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田春仁的自我管理之道。 ?管理你自己之:要事优先 ?管理你自己之:发挥长处 ?管理你自己之:告别昨天 领导你自己 如果能将以下四方面的问题管理好,那么任何经理人都可以获益,成为真正成功的领导者。 ?管理自己的动力 ?管理自己的恐惧 ?管理自己的自负 ?管理自己的思维 经验分享 ?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个性特点,不会勉强自己。他注意的是自己的绩效,自己的成果,从而发展出自己的工作方式来。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定会把要事放在第一位,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而不是按照压力的轻缓程度来决定优先次序。 ?领导人保证自我激励的方法:向内看,不要向外看。人们只能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换句话就是,如果我们没有利用自己的优势,结果肯定是平庸的。所以要了解你的优势所在,再努力使自己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管理之精髓是理不是管

管理之精髓是理不是管 管理,是一门艺术。事实上,不论管理内容如何纷繁复杂,涉及面如何广泛,就理论上讲,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管,二个是理;涉及的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人,二是事;管理的目的也是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二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追根溯源,“管理”一词缘于两个不同的概念。“管”,我国古代指钥匙,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管是法治,是依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体现着权力的归属;所谓“理”,在古代是雕琢玉器、整治土地、治疗疾病。引申有疏通、引导、处理事务之意。从现代意义上说,“理”是真、善、美与知、信、行的统一。是依靠人来理顺企业关系。“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因此,“管”与“理”的组合决定了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即控制职能与协调职能。 管理,虽然伴随企业始终,但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却有着很多致命的误区,主要有,一是“管而不理”,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是下级,你是员工,必须按照我的规章制度执行,只能老老实实服管,不许说三道四;二是“重管轻理”。导致强权专断,压制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达不到管理的有效作用。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如何做到正确管理,使管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应,既是管理者的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成功的管理经

验是:超越“纷繁复杂”,提纲挈领地抓住“人”的核心,精于管,重在理。他们尊重客观规律,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在管中理,在理中管,让人更高效、更愉快、更正确地做事;做到管而有“法”,管而有度,以科学性、可行性为原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之中,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情绪,依情而理,使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使工作环境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 管理的精髓是“理”不是“管”。“管”不是目的,“理”才是追求。管只能管事,理要理人。“管”与“理”是辩证的统一,“管”不仅要服务于“理”,还要“服从”于理。法理、事理、情理是“管”的基础和依据,整理、治理、调理是“管”的方法,合理、有理是“管”的结果。只有这样,管理才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有力保障。 在现代企业的运作中,规模越来越大,涉足的行业面越来越宽,聘用的员工越来越多,当然,所面临的环境和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项目管理的兴起,一项工作所涉及的人员、部门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要求员工跨国合作,要求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参与。跨国公司利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才进行项目开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诸如波音777、空客A380之类的需大量整合外部资源的项目也正日渐增多。面对难以预见的大量问题,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已不是某个超级英雄仅凭一己之力所能胜任的了。并非要否定个人英雄,但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的确已经过去。没有一个目标一致、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的团队,要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及日趋激烈的竞争,别说发展,生存都将

管理者---管人还是管心

管理者-------管人还是管心 有人说“做一个好的管理者难,做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管理者更难,做一个完美的、有效的管理者难上加难”。究其原因,没有明白作为一管理者,是管理人还是管理人心。 在培训界流行一句话,三流的管理者,靠权势去管理;二流的管理者,靠自身能力去管理;一流的管理者,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管理。真正的管理高手则懂用真心去换下属的心。从古至今,历来重视人的心理,如《管子·心术篇》中提到的“心安是国安”,“心治是国治也”;儒家倡导的“忠、孝、仁、义、信、人学”;兵家认为的“兵者诡道也”,“攻心为上,攻城次之”的理论,,都强调心理上征服。所以要成为一个受人尊重、完美、有效的管理者就应该从“心”开始。 纵观我国历史上的管理大家,却有一个真正的管理高手,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建立过程,就是最好的例子。试想当时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从武器装备、物资、地界等各方面,都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为什么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最终能战胜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呢?究其原因,就是共产党善于运用管理心理学思想,注重了当时人们,尤其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需要,使他们的心都归向了共产党,都向着新中国,并愿意为之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像英雄方志敏、杨靖宇将军等,他们不为名,不为利,方志敏被捕时,敌人想从他那里捞到油水,搜了他的身,却没想到作为共产党的一位高级将领,竟身无分文;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肚子,让敌人感到震惊的是将军吃的竟是棉花。而国民党中,这样的英雄少之又少,蒋介石只知用金钱,用高官收买人心,结果在战场上还是一败涂地。这真可谓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而今天我们如何用心来管理我们的团队呢?我认为应该善用下面八心: 1、尊重之心 用心管理的原则是尊重。人生就如同一面镜子,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就尊重你。你的下属也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视,管理者应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员工,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更多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作用,这样才能让员工感知到被尊重,员工才能从心里愿意和你共事,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全力以赴的工作。 2、期望之心 “菲格曼联效应”常常用来阐述期望的效果。菲格曼联是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擅长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并且爱上了她,她热恋自己所雕的少女像,天天守护在少女像的身旁,一刻不离左右,爱神阿弗洛狄忒为其真情感动,赋予雕像以生命,使两人结为夫妇。 这个故事给管理者的启发是:当你不断地对员工表达期望的时候,管理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因为,当你表达对员工的期望时,他们的潜能就可能被激发出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你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员工知道你对他的期望。 3、合作之心

管理就是管自己(上)

管理就是管自己(上) 文/王永选中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名为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属招远市政府授权经营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8年间,在董事长王永选的带领下,使这个负债近10亿元的企业,在清还所有债务的基础上,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每年超亿元的速度递增,发展成为黄金行业领军企业。2004年以来,公司连续6年名列中国黄金行业经济效益第一位。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80.70亿元,实现利税20.99亿元,财政贡献7.86亿元。 中矿企业的成功,源于王董事长建设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源于他的文化经营。而他的企业文化思想,正是来源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二十多年,他走的是一条运用传统文化推进企业管理的践行之路,是一种艰苦的实证过程。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要获得巨大的成功,就离不开强大的“敌人”。对于我们企业的成功而言,最大的“敌人”就是七年前企业人浮于事、严重亏损、内外交困的生产经营状态和特殊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功而言,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制约了自己的进取和成功,无情剥夺了自己的人生快乐和幸福。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企业文化是人的、物的,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效果的综合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机构、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和团队风气,都直接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实质上企业文化更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的内在素质,反映了管理者修身养

性、自我管理的状态和成效。“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决定着管理的成败”,“管理就是管自己”。我们一贯坚持“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经营理念和“增值才是发展”的观念,这与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我们认为,投入必须是“有效”的投入,发展并不是把资金变成厂房、设备甚至生产出产品的过程,而是资本的增值过程,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首先需要我们自己身心和谐,需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尤其作为资源型企业,如果没有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作支撑,只是产能产量的增加和规模的低水平扩张,实质上是对资源的浪费,是对环境的破坏。 管理的内涵极具复杂性,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事务管理,而且包括自我管理、组织管理和更为庞大的社会管理等。管理涉及到的都是在时刻变化着的人的、物的,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等各种元素。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思考管理这个问题,一切管理都可以归结为自我管理。企业、社会的一切工作都是人的具体行为,是人的思想行为集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无论企业管理还是社会管理,都离不开人的自我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放大和延伸。我们无法改变大自然规律,但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和习惯处事方法,尽管这是很困难甚至是痛苦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在企业里、社会上、生活中,我们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认同;与其消极执行,不如积极参与;与其他律,不如自律。管好自己,知行合一是身心和谐的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 一、管理必须从心开始 “管物难,管人更难;管人难,管己更难;管己难,管心更难。”要管好自己,必须从修心开始,因为心灵是自己行为的主宰。“管心”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最好的管理就是管好自己

最好的管理就是管好自己 2013(第十二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12月7/9日在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先生参加了本次年会,并发表了闭幕演讲。 以下为郁亮精彩观点实录: 我为什么选择登珠峰 各位好朋友大家下午好!刚才我们这个会议的题目是说相信市场的力量,我觉得一定要相信市场的健康力量,因为只有健康的力量才是我们所相信的,而邪恶的力量,我们需要抵制。我们的企业家创造财富,如果没有健康,财富离你也很远。 这张照片是我登珠峰的样子,那时候我45岁(很胖),那时候我在想一件事情,45了,再过五年转眼就50了,到50就人生过百,我觉得好像让我觉得很恐惧,人生难道就这么过去了吗?青春已经没有了吗?我有没有可能我找回青春的感觉呢?回到青春状态呢?所以,那时候我就琢磨,我在50岁的时候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礼物?其中我想到一个礼物就是要登珠峰,登珠峰这件事情确实不太容易。为什么登珠峰,我跟我女儿曾经有一次夸海口,我说我人生中希望成为国家运动健将,他说你不可能,我查了一下所有的资料,只有一种运动有可能成功,就是登上珠峰,就可以成为国家运动健将,如果你的队伍里面有国际友人一块参与登珠峰,就是国际级的运动健将。 所以,三年前,45岁的时候,我在想,我50岁的时候能不能登一次珠峰证明自己还很年轻。当然,我很怕死,我觉得万一登珠峰,从西藏这边登有2%的死亡率。我做过研究,发现登珠峰有可能有死亡风险,我说我登两次,如果不成功,我就换一个方式,跑全程马拉松。如果跑全程马拉松不死人,但是未必你能跑得下来,我也是跑两次,如果两次也跑不下来,我准备第三个礼物,我准备在50岁的时候拍一张照片,上面有六块腹肌,三到六个月健身房完全可以做到。所以,我准备45岁的时候给自己一个礼物,从个人的角度登珠峰。 第二个原因,我45岁那年,万科到了千亿,2004年的时候,我们也在中国大饭店,也在《中国企业家》举办的一个年会上,我代表万科的说,万科希望在第三个十年能够做到一千个亿,那时候万科是91个亿。尽管中间有很多调控,我们六年时间就做到千亿了。 千亿之后公司如何来发展,我发现这是个很大的课题,变成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在千亿之前很简单,大家一门心思往千亿走,像中国在小康之前,我们就往目标走就行了,但是今天小康了,目标就不一样了。还有千亿公司员工跟你之间有距离了,如果你能够感知到员工的很多想法,用什么方法能够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在员工也成为小康之后,有房有车之后,如何凝聚大家继续奋斗,往前走。这个课题是我登珠峰的第二个原因。

管理就是管自己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我叫王学杰,来自车工二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管理就是管自己。 来到线轴厂已有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反省、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回首望,虽然我没有轰轰烈烈的 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番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很感谢公司领导再次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如果我是一名车间管理者,首先我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车间是企业内部的一级生产管理组织,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组织落实,过程监控,信息反馈,完成任务和现场改善。作为一名车间管理人员,我觉得不仅是对人的管理,也是对事的管理,对物的管理,三者是不可分开的。 如果这次竞选成功,我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第一,安全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命,保证安全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一个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第二,执行制度;制度是一种规范和规则。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许做什么以及违反制度规定的后果,具有导向功能,是判断社会行为规范与否 的准绳。制度具有规范性、强制性、明确性和连续性,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 稳定性和长期性。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不执行也成不了方圆。严峻 的法律需要严厉的执法,严明的纪律需要严格的遵守,“是”就是“是”,“非” 就是“非”。否则,再好的制度,再严的法律,再细的纪律,不去贯彻执行,必 然会走了样,变了形,成了“软面条”,“橡皮筋”!制度必须成为制度,制度不 能真正成为制度,还不如不设制度。 第三,规范意识;1,道德意识,道德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极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2,公德意识,及公共道德意识。 第四,统一思想;真诚做人,用心做事,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思想统一,我们的步调才能一致。 第五,提高产品质量,“企业靠产品,产品靠质量,质量靠人品,人品靠意识,意识靠制度,制度靠文化。”产品是所有工作,所有行为的集合。 管理就是管自己,作为管理人员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磨练意志,忠诚敬业,办事公道,忠于职守,效力企业,一切都要从小事做起,忠诚做人,用心做事。 我每天在车间工作,对各个车间的管理方法也耳濡目染,但欠缺的是管理实践,如果领导信任,我将用我200%的努力去做事,为公司创造效益,也为自己创造价值。 作为这次竞聘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我当然希望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同样,我会坦然地接受失败的好处,从中我会深刻地体会企业人才观中第二种人的定义,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不管竞聘的结果如何,我仍将都将一如既往的工作。 今天我毛遂自荐,只是想向各位领导展示一个真实的我,锻炼自己的能力。我真诚的接受大家对我的挑选,我相信凭着我的政治素质,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精神,一定能把车间的工作做好,如果各位有疑虑,那就请给我一个机会,我决不会让大家失望。谢谢大家。

管理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精髓是理不是

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精髓是理不是管 管理,是一门艺术。事实上,不论管理内容如何纷繁复杂,涉及面如何广泛,就理论上讲,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管,二个是理;涉及的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人,二是事;管理的目的也是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二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追根溯源,“管理”一词缘于两个不同的概念。“管”,我国古代指钥匙,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管是法治,是依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体现着权力的归属;所谓“理”,在古代是雕琢玉器、整治土地、治疗疾病。引申有疏通、引导、处理事务之意。从现代意义上说,“理”是真、善、美与知、信、行的统一。是依靠人来理顺企业关系。“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因此,“管”与“理”的组合决定了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即控制职能与协调职能。 管理,虽然伴随企业始终,但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却有着很多致命的误区,主要有,一是“管而不理”,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是下级,你是员工,必须按照我的规章制度执行,只能老老实实服管,不许说三道四;二是“重管轻理”。导致强权专断,压制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达不到管理的有效作用。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如何做到正确管理,使管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应,既是管理者的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成功的管理经验是:超越“纷繁复杂”,提纲挈领地抓住“人”的核心,精于管,重在理。他们尊重客观规律,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在管中理,在理中管,让人更高效、更愉快、更正确地做事;做到管而有“法”,管而有度,以科学性、可行性为原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之中,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情绪,依情而理,使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使工作环境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 管理的精髓是“理”不是“管”。“管”不是目的,“理”才是追求。管只能管事,理要理人。“管”与“理”是辩证的统一,“管”不仅要服务于“理”,还要“服从”于理。法理、事理、情理是“管”的基础和依据,整理、治理、调理是“管”的方法,合理、有理是“管”的结果。只有这样,管理才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有力保障。

管理靠人还是靠制度

和”字当先,管理要靠人还是靠制度 所谓管理应该靠人还是制度,可能会因为企业的不同发展状况而有所侧重,但在“和”的管理理念下,靠人和靠制度是不能分开的。人治和法治不能被割裂,而应该是辩证统一、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人治需要在科学法治的前提下进行,法治也需要有效地人治来推行。 一、人治是走钢丝的艺术 从企业的角度讲,管理本无定式,也没有好坏之分,重点在于其是否适合企业自身。对待管理有一种争论,即“管理是科学的”还是“管理是艺术”,这和法治和人治之争有相似之处。制度制定应该是科学,制度不科学等于没有制度,甚至会危害更大;管理的艺术论相当于“人治”吧,以人管人是要有艺术性和技巧性的,激励员工、安抚团队、笼络人心也是需要艺术性和技巧性的。 但“人治”就像是走钢丝的艺术,特点是非常“险”,技巧没掌握好敢上吗?天气恶劣敢上吗?那么,“法治”就成了企业管理中的一条“保险绳”。 没有法治,或者制度不科学,仅仅依靠人治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行为完全建立在管理者个人好恶基础上,工作盲目、政策朝令夕改,都让员工会感到无所适从。老板依靠亲情、人情、义气管理员工,可能员工也会跟着干,但是会乱干、瞎干,心情好就干,心情不好就不干。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老板和员工平时挺好,可万一有一天心情不好怎么办?喝醉了酒不能控制自己怎么办?听天由命也许会是个好办法。 二、法治要“松紧适度” 管理本身就是一门人与人“打交道”的学问,没有“人”这个实体的存在,法治的作用也无从谈起。很多企业并不是没有法、没有制度,恰恰相反的是制度很多、规定也很多。问题是“法”没有得到执行,有法不依才是问题根源。人是“法治”的执行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人是“执法” 者,没有人的法就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公共场合禁止随地吐痰”这条规定尽人皆知,但如果没有执法人员,大街上随地吐痰的人比比皆是。我们开车出门,如需停车办事,尽管街道边设有禁止停车的标志,如果没有警察,禁止停车的制度是没有人执行的。 在企业管理中,有些人是比较迷信“法治”的,称法治代表科学管理,这些人受泰勒思想影响极深,他们完全忽视了人治的重要性,以至于会把人作为机器、工具,认为只要有了科学的制度,严格控制,企业管理就能获得成效。法治像一条保护带“扯”在管理者身上,太紧了就会受到束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