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归纳法查经

2021年归纳法查经

归纳法查经方法简介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归纳法查经定义(Inductive Bible Study, IBS)

以认识神为目标,以圣经为基本资料,经过仔细的观察,正确而合理的解释,适当的归纳,最后应用于生活中的一种研经法。归纳法查经的三个步骤:

观察(Observation)-圣经说些什么

解释(Interpretation)-圣经内容的含意、所宣示的信息和原则

应用(Application)-圣经今日对我的意义

二、观察:

入门七问

1、何人?(who)

出现了什么人物?这些人的背景如何?他们之间有何关系?有何关于人物的描述如性格、年龄、言行、男女比例等等?

2、何地?(where)

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属哪个地区或国家?现场的环境如何?

3、何时?(when)

可能是确实的时间,如: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尼希米记2:1)或与其它事件相对的时间,如:约翰下监以后……(可1:14)。事件发生在哪个时段?例如:黎明的时候(路24:1)。

4、何事?(what)

事件主体(central action):如剧名、电影名称

5、如何?(how)

事件的发展(起、承、转、合)如何?原有事情的经过

在观察事件的发展时,起承转合提供了一个简洁易明的结构,对理解事件主线很有帮助,适用于一般记叙文体的经文。

起:故事的序幕,一般会交代背景资料(例如何时、何地、何人等)

承:故事继续发展,主要事件越来越清晰

转:内容急转,通常这是高潮所在

合:故事如何结朿?结果如何?

6、何因?(why)

作者有否提及原因?注意一些申明因果关系的连接词的运用,如:因为、所以。

7、何果?(so)

作者有否明言后果如何?引起甚么反应?(有时在所查考那段经文没有提及,但在下文有提及。)

这七何可以说是了解事件的入门方法,对某些事件来说,部分内容如时间或地点并无清楚记载,亦对理解事件无重要影响,可以轻轻掠过。

实际操练:路加福音5:17-26

1、人物:主角(耶稣、文士、法利赛人、教法师、瘫子和朋友),其他(众人、门徒)

2、时间:有一天(耶稣洁净长大麻风者,且在旷野祷告之后)(v17)

3、地点:房子里(v19)

4、经过:

a、耶稣教训人,有法利赛人和教法师从各地来(v17)

b、瘫子和其朋友因人多,抬不进去,只好拆屋顶而降

(v18-19)

c、耶稣主动赦罪(v20)

d、文士和法利赛人讲论,耶稣反问(v21-23)

e、耶稣表达有赦罪权柄(v24a)

f、医好瘫子,瘫子当着众人面前出去了(v24b-25)

1、结果: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v26)

2、主题、中心事件:人子有赦罪的权柄

3、发生原因:瘫子有朋友协助,来到耶稣面前(v19)

内容发展的提示

1、场境的转移:以马可福音九章为例,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场景,耶稣和三个门徒暗暗的上了高山(9:2);下山的时候(9:9);耶稣到了门徒那里(9:14);他们离开那地(9:30);他们来到迦百农(9:33)。

场景的转移往往标志着一件事告一段落或有新的发展,由于圣经的上下文是相连的,注意场景的交替时亦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

2、时间的转移:以耶稣受难的记载为例(马太福音26:47 - 27:66),以下有关时间的字眼,能显示时间的转移,说话之间(26:47)、到了早晨(27:1)、众人聚集的时候、从午正到申初(27:45)、到了晚上(27:57)、次日,就是预备日的第二日(27:62)。

3、现场气氛:气氛最紧张之处通常是高潮所在。在耶稣履海的神迹中(马太福音14:22-33),气氛转变如下:门徒被浪摇撼─>耶稣出现─>门徒惊慌─>彼得下海─>沉下去─>耶稣救彼得─>上船后风止住了。

?疑惑──可16:9-14

?欢乐──结3:10-13

?恐惧──出20:18-21

?威严──赛6:1-5

?愤怒──民16:12-15

?感恩──提前1:12-17

?赞美──诗150

?敬畏──路7:11-17

?悲伤──路8:49-52

?惊喜──太19:7-10

4、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接(interaction)及人物的转移:以马可福音10:17-31为例,最先是耶稣与财主的对话和交接(17、22),后转为耶稣与门徒之间的对话(23-31)。

实际操练:路加福音5:17-26

1、场景转移(时间转移)

a、从耶稣教训人(v17)转至朋友抬瘫子(v18-19)

b、从耶稣赦罪(v20)转至文士和法利赛人议论(v21-23)

2、现场气氛

a、文士和法利赛人议论(v21)耶稣知道他们所议论的气氛

(v22):敌对议论

b、瘫子归荣耀与神(v26)众人都惊奇也归荣耀与神(v26)

气氛:欢欣惧怕

3、人物之交接对话及人物的转移

a、有人用褥子抬一个瘫子(v18)

b、耶稣见他们的信心(v20)

c、耶稣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对话(v21-24)

表达技巧:

1、篇幅比例(proportion):在记述事件时,主角及重要的环节∕事情通常都有较长篇幅的描述。因此篇幅比例有助分辨主次。例如:在浪子比喻中(路15:11-32),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大儿子的反应及父亲与他的对话,这显示大儿子的反应并非一段可有可无的小插曲,而是对了解这段经文有重要性。这段与15:1-2互相呼应,带出法利赛人就好比大儿子,对众人悔改并不珍惜与接纳,与神的心肠(比喻中的父亲)不同。

2、重复(repetition):经文中用了什么同义词?有什么字眼重复出现?请一一列出来。例如:诗篇51用了很多不同词语来述说罪及赦罪,包括过犯、罪孽、罪、犯罪、得罪、行了这恶、涂抹、洗除、洁除、洁净、洗涤等。如果我们不熟悉这诗篇的背景,不知道这是大卫的悔罪诗,相信也不会错过这诗篇的主题是悔罪求神洁净。

3、比较(compare):找出相同之处;例如:相同的事实、反应、行动等。路15章有三个比喻,比较之下发现不少相同之处,例如:妇人与羊主都是失去一些东西,羊、银钱及儿子皆被形容为

失而又得。妇人、羊主及父亲皆在失而复得之后十分欢喜,并与亲友分享快乐。

4、对比(contrast):找出相异之处。例如:父亲与大儿子对小儿子归来有不同的反应(路15)。

实际操练:路加福音5:17-26

1、篇幅比例:

a、耶稣主动赦罪(v20)、议论赦罪(v21)、讨论赦罪(v23-24)

b、耶稣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对话(v21-24)

2、重复:

a、赦罪(v20、21、23、24)四次重点

b、议论(v21、22)三次

c、知道(v22、24)两次

d、归荣耀与神(v25、26)两次

e、褥子(v18、19、24、25)四次

3、比较:

a、抬瘫子的朋友与瘫子

b、瘫子与众人

4、对比:

a、文士法利赛人教法师与耶稣

b、文士法利赛人教法师与众人

观察大检阅

表一:记事的观察

内容发展的提示

强调重点的技巧

文法

三、解释

提出问题

A、问题的种类:

1、说明事实的问题:这类问题帮助我们对事实有进一步了解,包括找出作者一些用语的意思(即字义)及对所描述事物或人物的深入探问。

例一:腓3:2-3提及割礼,割礼是什么?

例二:约4:1-29耶稣与井旁妇人谈道,撒玛利亚在哪里?

2、寻找原因的问题:即是问为什么?(这是寻根究底的精神)

例一:腓3:2-3为什么要行割礼?

例二:约4:1-29为什么撒玛利亚人与犹大人很少往来?

3、发掘重要性或含义的问题:这类问题旨在寻找事实(或句子)之重要性或含义。

例一:太1:25作者记述约瑟没有与马利亚同房,直等她生了儿子,这事实有何重要性或含义?

B、解答问题:

1、按字面解经

?字面解经是按照词语,短语,句子最一般的,正常的,自然的,常用的意义去解释。

字面解经法有两种:

◇纯粹字面意义──普通语言,非象征性言语。

创2:7“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

约8:24“你们要死在罪中”

来9:27“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象征性的实意──利用某些修辞手法或象征性的用语去表达,但所带出的意念,概念,事实或意思都很清楚明白。

路13:31-32 希律是个“狐狸”

2、按上文下理分解

按每句或每段经文的上下文去理解,注意该经文的位置、经文的上下文、经文与其他经文之间的关系。

太7:1-12

v1-4:论断:从我们现在的解释里,常常认为定别人的罪,然而根据上下文可知,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告诉我们不要论断人,免得被论断,不要论断人:自己眼中有梁木,别人眼中有刺,然而想去去掉别人的刺。

v5: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v6:是v5举个例子,盲目的情况下带出的结果。把圣物给狗,转过来咬你们,把圣物丢猪前,恐怕他践踏了珍珠。结构:ABBA

v7-8:祈求什么?祈求能够认清自己,你们所指的是门徒。

v9-10: 求饼石头求鱼蛇

v11:地上的父母天上的父

v12:律法和先知:旧约的意思

3、以经解经

?参考同卷或圣经其他书卷中相关或类似的经文去理解每节或每段经文。

林前7:1 ── 若你断章取义地读此句,就会误解神对婚姻的看法(参注解;林前7章其他经文;太19:1-11)

雅2:24 ──若你断章取义地读此句,你将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为人行善便能得救赎。(参注解;请读整段2:14-26)太4:1-13

4、根据历史文化背景释经

?从经文的历史或文化背景去理解每一节或每一段经文。

读者、政治环境、经济情况、宗教信仰、道德标准等

文化背景:(林前11:2-16):蒙头是识别教会妇女与妓女的记号,也是顺服权柄的标记。妇女现今不必在教会里蒙头,但须有顺服的心。

5、按文学体裁释经

?按着经文每节或每段的文学体裁去理解:

论说文、叙事文、预言、诗歌、比喻、箴言

路:13:1-9

6、参考不同的圣经版本(国内比较常见的版本)

7、参考工具书(百科全书、神学词典等)和注释书

四、应用

1、把经文的教导写成一个超越时间性的原则或真理,是:

──关乎你个人或教会现今需要的;

──是符合神话语的教训的;

──普遍性的,但却要清楚,使人可明确地应用。

路9:23的教导,可写成,每一天,无论在任何景况下,我都要顺服神的旨意。

2、应用经文的教训对以下各方面的用处和益处:

3、问自己下列问题:

?要遵从的命令要认和悔改的罪

?要改过或停止的习惯要矫正的态度

?要相信的道理要抓住的应许

?要学习的榜样要交托给神的事

?要采取的做法要满足的要求

?要饶恕人要避免的危险或错误

?要改变的性格、行为或言谈

4、倚靠内住圣灵的能力去遵行和实践教训。

例子:1、是否信徒见面要以亲嘴问安(罗16:16)

初期教会的信徒见面时常会彼此问安,从言语的问候到行动上的亲嘴,这些都是当时常见的表达的方法。犹太人的会堂是男女分坐的,男与男的亲嘴,女与女的亲嘴,彼此间安,十分亲热。但在21世纪的今天,信徒见面若以亲嘴来彼此问安。这行动与当时的意

义似乎不太相同。现代的时代对亲嘴较为敏感,而且这行动在本质上的神道德性的要求或心意无关,因此可以藉着言词的问候、握手的表示、或其他爱心关切的行动来代替,促进彼此之间的情谊。

2、是否守圣餐当用葡萄汁与饼(林前11:23-34)

要回答这问题,必须先得清楚了解饼与葡萄汁在当时所要表达的意义。这两项的表征其实显示了神救赎事工中的两项重要要素:饼代表主的身体,葡萄汁代表主的血,若换了别的表征,今日的信徒在守圣餐时就无法联想到它真正所代表的意义了。

3、是否信主要奉行割礼(徒15:5)

新约信徒已不再需要藉守割礼作为得救的条件,因耶稣已藉

着十字架拆毁了隔断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墙。人不需要先成为

犹太人,然后才能成为神的选民。换句话说,守割礼的礼仪

已被新约耶稣所成就的救赎所取代了。

4、是否聚会时要举手祷告(提前2:8)

举手祷告可能是当时的一种习惯,是形式上的举动,今日的

信徒若付诸实行,并没有不妥善之处。

5、是否用摇篮选举教会同工(徒1:26)

今日的教会少有在选举执事之时,采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谁该当选的,因为知道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后,圣经已再没有记述教会选用这方法在重大的决策中。反之,圣灵的内住已成为教会或信徒寻求神引导的最佳途径。

6、是否妻子当顺服丈夫(西3:18)

妻子顺服丈夫的教导是基于神创造的次序,神先造男,后造女,在家庭的制度中,这次序是神的的心意。另外,保罗用妻子与丈夫的关系,来比作教会与基督的关系,基督是教会的头,同样丈夫是妻子的头。因此妻子顺服丈夫的教会与教会顺服基督的原则相同,不因时代与文化的差异而有所改变。

7、是否教会当选立七位执事(徒6:3)

初期教会选立执事,是因为当时的一项特别的需要。从后来保罗的书信中可见这些人都是管理教会的同工,须具有一定的资格。但至于是否一定要选立七位执事,就必须要因时制宜,因情况而异,不能硬性规定了

8、是否姐妹不可以用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

(提前2:9)

由上下文可见,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在当时并不是正派的衣裳。以正派的衣裳为妆饰的原则,其他所列举的只是这原则的实例而已。实例会因时代不同而改变,但原则必须遵守。保罗反对姐妹身上带着满身金器,有损廉耻自守的形象。若认为姐妹连带结婚戒指都不应当,则有点过份了。

9、是否信徒不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3:10)

当时帖撒罗尼迦教会中有人认为耶稣基督快再来,就托词找藉口说因为要等候主随时再来,而闲坐家中不事生产。保罗在书中义正词严地责备这些人不正确的态度,强调他们应在等候的同时,亦要勤奋作工。因为这节圣经有它特殊的背景,故此不能普遍地应用。

10、是否要以经济支持六十岁以上的寡妇(提前5:9)

同7可以本着教会的心意,照顾有需要的寡妇,但是否只要支持六十岁以上的寡妇,教会可以酌情而定。

11、不向外邦人传福音(太10:5-6)

今日的教会已不需要按字义遵守这教训,因为它是在救恩成就之前主差派门徒时所颁布的一项特别的吩咐。在耶稣复活以后,藉着他大使命的吩咐:要先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8-20),以取而代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