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什么是插补

什么是插补

什么是插补
什么是插补

什么是插补

一、插补的概念

在数控机床中,刀具不能严格地按照要求加工的曲线运动,只能用折线轨迹逼近所要加工的曲线。

插补(interpolation)定义:机床数控系统依照一定方法确定刀具运动轨迹的过程。也可以说,已知曲线上的某些数据,按照某种算法计算已知点之间的中间点的方法,也称为“数据点的密化”。

数控装置向各坐标提供相互协调的进给脉冲,伺服系统根据进给脉冲驱动机床各坐标轴运动。

数控装置的关键问题:根据控制指令和数据进行脉冲数目分配的运算(即插补计算),产生机床各坐标的进给脉冲。

插补计算就是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基本数据,通过计算,把工件轮廓的形状描述出来,边计算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发出进给脉冲,对应每个脉冲,机床在响应的坐标方向上移动一个脉冲当量的距离,从而将工件加工出所需要轮廓的形状。

插补的实质:在一个线段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进行数据点的密化。

插补工作可由硬件逻辑电路或执行软件程序来完成,在CNC系统中,插补工作一般由软件完成,软件插补结构简单、灵活易变、可靠性好。

二、插补方法的分类

目前普遍应用的两类插补方法为基准脉冲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

1.基准脉冲插补(行程标量插补或脉冲增量插补)

特点:每次插补结束,数控装置向每个运动坐标输出基准脉冲序列,每插补运算一次,最多给每一轴一个进给脉冲。每个脉冲代表了最小位移,脉冲序列的频率代表了坐标运动速度,而脉冲的数量表示移动量。

每发出一个脉冲,工作台移动一个基本长度单位,也叫脉冲当量,脉冲当量是脉冲分配的基本单位。

该方法仅适用于一些中等精度或中等速度要求的计算机数控系统

主要的脉冲增量插补方法:

数字脉冲乘法器插补法

逐点比较法

数字积分法

矢量判别法

比较积分法

最小偏差法

目标点跟踪法

单步追踪法

直接函数法

加密判别和双判别插补法

2. 数字采样插补(数据增量插补)

数据采样插补又称时间增量插补,这类算法插补结果输出的不是脉

冲,而是标准二进制数。根据程编进给速度,把轮廓曲线按插补周期将其分割为一系列微小直线段,然后将这些微小直线段对应的位置增量数据进行输出,以控制伺服系统实现坐标轴的进给。

插补计算是计算机数控系统中实时性很强的一项工作,为了提高计算速度,缩短计算时间,按以下三种结构方式进行改进。

1)采用软/硬件结合的两级插补方案。

在粗插补算出的每一微小直线段的基础上再作“数据点的密化”工作,相当于对直线的脉冲增量插补。

2)采用多CPU的分布式处理方案。

3)采用单台高性能微型计算机方案。

适用于闭环、半闭环以直流和交流伺服电机为驱动装置的位置采样控制系统。

主要的数字增量插补方法

直线函数法

扩展数字积分法

二阶递归扩展数字积分插补法

双数字积分插补法

角度逼近圆弧插补法

“改进吐斯丁”(Improved Tustin Method-ITM)法

三、对插补的基本要求

插补运算具有实时性,直接影响进给运动。插补运算的速度和精度是数控装置的重要指标。

对插补的基本要求:

1.插补精度(如累计误差)

2.进给速度均匀(影响表面质量)

3.(软件)插补计算的时间(影响进给速度)

测风数据缺测的几种插补方法

测风数据缺测的几种插补方法 一、概述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中规定,对于测风塔缺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将备用的或可供参考的传感器同期记录数据,经过分析处理,替换已确认为无效的数据或填补缺测的数据”。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号)中规定,用备用的或经相关分析,相关系数(≥80%)的可供参考的传感器同期记录数据,替换已确认为无效的数据或填补缺测的数据。如果没有同期记录的数据,则应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 目前,在测风塔没有备用的或可供参考的传感器同期记录数据时,并无相关规程规定应采取何种插补方法。本文总结几种常用的插补方法,并分析其可靠性。 二、插补方法 1、相关性插补 通过建立本塔或相邻塔之问不同高度间风速相关方程,根据相关理论,只要这些相关方程的相关系数高于0.8以上,就可以利用这些相关方程指补延长那些缺测风速的数据。如果相关系数低于0.8,就不能应用相关方程进行数据处理,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相关关系插补方法还有多种处理方式,如相关关系构建基于主测风塔和参照测风塔同期所有的测风数据(除去缺测数据);相关关系构建基于不同季节的测风数据;相关关系构建基于不同风向扇区(一般16个)的测风数据。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不同风向扇区的方法误差最小。 2、风切变插补 如果有些缺测数据因为相关系数低于0.8,或者无相邻测风塔,因此不能用相关方程进行插补时,可以采用风切变系数进行缺测数据的插补。 风切变指数的计算方法: 式中:V1、V2为h1、h2两个高度的风速,α是风速风切变指数,采用实测切变指数。 对于风切变系数的计算,因为测风塔有几个高度的风速,可以根据风切变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高度间的风切变系数,相邻高度层采用其相应的风切变指数进行缺测数据的插补。

逐点比较插补原理的实现

目录 1设计任务及要求 (1) 2方案比较及认证 (2) 3设计原理 (4) 3.1硬件原理 (4) 3.2硬件原理 (5) 4软件系统 (9) 4.1软件思想 (9) 4.2流程图 (9) 4.3源程序 (9) 5调试记录及结果分析 (10) 5.1界面设置 (10) 5.2调试记录 (10) 5.3结果分析 (11) 6心得体会 (13) 7 参考资料 (14) 附录 (15)

1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一个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系统,该系统利用PC 机的并口输出控制信号,其信号驱动后控制X 、Y 两个方向的三相步进电机转动,利用逐点比较法插补绘制出如下曲线。 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1.设计硬件系统,画出电路原理框图; 2.定义步进电机转动的控制字; 3.推导出用逐点比较法插补绘制出下面曲线的算法; 4.编写算法控制程序,参数由键盘输入,显示器同时显示曲线; 5. 撰写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任务及要求;方案比较及认证;系统滤波原理、硬件原理,电路图,采用器件的功能说明;软件思想,流程,源程序;调试记录及结果分析;参考资料;附录:芯片资料,程序清单;总结。 X Y O

2方案比较及认证 本次课程设计内容为设计一个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系统,该系统利用PC 机的并口输出控制信号,其信号驱动后控制X 、Y 两个方向的三相步进电机转动,利用逐点比较法插补绘制出第一象限逆圆弧。数字程序控制主要应用于机床的自动控制,如用于铣床、车床、加工中心、以及线切割等的自动控制中。 采用数字程序控制的机床叫数控机床,它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便于改变加工零件品种等优点,是实现机床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次课程设计采用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以及作为数字程序控制系统输出装置的步进电机控制技术进行第一象限圆弧插补。第一象限圆弧如图2-1所示。 图2-1 第一象限逆圆弧 针对以上设计要求,采用步进电机插补原理进行逐步逼近插补。 硬件方面,步进电机是机电控制中一种常用的执行机构,它的用途是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通俗地说: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及步进角)。通过控制脉冲个数即可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逐点比较法是以阶梯折线来逼近直线或圆弧等曲线,它与规定的加工直线或圆弧之间的最大误差为一个脉冲当量,因此只要把脉冲当量(每走一步的距离即步长)取得足够小,就可以达到精度的要求。以下为课程设计要求插补的第一象限逆圆弧。图3-3为第一象限逆圆弧。 X Y O

数据采样法插补C语言程序

//该函数在VC++6.0下编译测试通过,可实现直线、圆弧、完整圆的数据采样法插补;并可将插补函数计算出的数//据点写入xxx.txt文件中 //若有任何疑问,欢迎邮件联系,dingjiang90@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7024646.html,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转载时请注明来自大连理工机械工程学院Deanjiang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 函数名: InsertPoint */ /* 功能:控制机床各轴进给并将进给结果写入文件中*/ /* 参数:double x, double y 插补点单位:毫米*/ /* 说明:与机床硬件关联,每产生一个点调用一次*/ /********************************************************************/ void InsertPoint(double xCur,double yCur) { extern FILE *fp; char ch=10; printf("xCur=%f,yCur=%f\n",xCur,yCur); fprintf(fp,"%f,%f",xCur,yCur); fputc(ch,fp); } /********************************************************************/ /* 函数名: Judge_Quadrant */ /* 功能:判断参数坐标的所在象限并返回相应象限值*/ /* 参数:double x mm */ /* double y mm */ /********************************************************************/ unsigned short Judge_Quadrant(double x, double y) { unsigned short nDir; if (x>=0) { //象限判断 if (y>=0) { nDir=1; return 1; } else { nDir=4; return 4; } } else

缺失数据插补方法比较研究

缺失数据插补方法比较研究 一、缺失数据的产生机制 在抽样调查中,经常会遇到调查问卷中某些项目没有回答的情况,这就是数据缺失的问题。数据缺失问题无论是在市场调查、政府调查还是学术调查中都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公民越来越重视个人的隐私权,不愿意透露一些个人信息;其次,不规范的市场调查影响了调查的严肃性,使得受访者对各类调查不屑一顾,不能认真对待;第三,问卷设计不规范,问卷内容过长或过难,尤其是市场调查中的各类“搭车调查”使得问卷过长,造成受访者的厌倦心理;第四,调查主办单位不重视访问员的培训,访问员缺乏一些必备的追问、补问、查漏等基本技巧。 缺失数据根据其产生机制可以分为完全随机缺失(MCAR)、随机缺失(MAR)和非随机缺失(MNAR)。完全随机缺失是指这样一种情况:缺失情况相对于所有可观测和不可观测的数据来说,在统计学意义上是独立的。比如说,受访者在街头接受访问时,突然沙粒吹进了眼睛导致问卷后面的问题无法回答,从而造成了数据缺失。随机缺失是一个观测出现缺失值的概率是由数据集中不含缺失值的变量决定的,而不是由含缺失值的变量决定的。非随机缺失是与缺失数据本身存在某种关联,比如问题设计过于敏感造成的缺失。 识别缺失数据的产生机制是极其重要的。首先这涉及到代表性问题。从统计上说,非随机缺失的数据会产生有偏估计,因此不能很好地代表总体。其次,它决定数据插补方法的选择。随机缺失数据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但非随机缺失数据处理比较困难,原因在于偏差的程度难以把握。 缺失数据的插补是指选择合理的数据代替缺失数据。不同的插补法对总体推断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缺失数量较大的情况下。目前国内学者对缺失数据的插补问题尚未有充分的认识。笔者发现,研究者在抽样调查报告中很少会说明缺失值的处理方法,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调查(包括市场调查)都会包含不完整的数据,理应对此有所说明。二、几种常见的缺失数据插补方法 (一)个案剔除法(Listwise Deletion) 最常见、最简单的处理缺失数据的方法是用个案剔除法(listwise deletion),也是很多统计软件(如SPSS和SAS)默认的缺失值处理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如果任何一个变量含有缺失数据的话,就把相对应的个案从分析中剔除。如果缺失值所占比例比较小的话,这一

插补原理

插补原理:在实际加工中,被加工工件的轮廓形状千差万别,严格说来,为了满足几何尺寸精度的要求,刀具中心轨迹应该准确地依照工件的轮廓形状来生成,对于简单的曲线数控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实现,但对于较复杂的形状,若直接生成会使算法变得很复杂,计算机的工作量也相应地大大增加,因此,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一小段直线或圆弧去进行拟合就可满足精度要求(也有需要抛物线和高次曲线拟合的情况),这种拟合方法就是“插补”,实质上插补就是数据密化的过程。插补的任务是根据进给速度的要求,在轮廓起点和终点之间计算出若干个中间点的坐标值,每个中间点计算所需时间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速度,而插补中间点坐标值的计算精度又影响到数控系统的控制精度,因此,插补算法是整个数控系统控制的核心。插补算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成熟,种类很多。一般说来,从产生的数学模型来分,主要有直线插补、二次曲线插补等;从插补计算输出的数值形式来分,主要有脉冲增量插补(也称为基准脉冲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26]。脉冲增量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都有个自的特点,本文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分别开发出了脉冲增量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 1数字积分插补是脉冲增量插补的一种。下面将首先阐述一下脉冲增量插补的工作原理。2.脉冲增量插补是行程标量插补,每次插补结束产生一个行程增量,以脉冲的方式输出。这种插补算法主要应用在开环数控系统中,在插补计算过程中不断向各坐标轴发出互相协调的进给脉冲,驱动电机运动。一个脉冲所产生的坐标轴移动量叫做脉冲当量。脉冲当量是脉冲分配的基本单位,按机床设计的加工精度选定,普通精度的机床一般取脉冲当量为:0.01mm,较精密的机床取1或0.5 。采用脉冲增量插补算法的数控系统,其坐标轴进给速度主要受插补程序运行时间的限制,一般为1~3m/min。脉冲增量插补主要有逐点比较法、数据积分插补法等。逐点比较法最初称为区域判别法,或代数运算法,或醉步式近似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计算机在控制加工过程中,能逐点地计算和判别加工偏差,以控制坐标进给,按规定图形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用步进电机或电液脉冲马达拖动机床,其进给方式是步进式的,插补器控制机床。逐点比较法既可以实现直线插补也可以实现圆弧等插补,它的特点是运算直观,插补误差小于一个脉冲当量,输出脉冲均匀,速度变化小,调节方便,因此在两个坐标开环的CNC系统中应用比较普遍。但这种方法不能实现多轴联动,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对于圆弧插补,各个象限的积分器结构基本上相同,但是控制各坐标轴的进给方向和被积函数值的修改方向却不同,由于各个象限的控制差异,所以圆弧插补一般需要按象限来分成若干个模块进行插补计算,程序里可以用圆弧半径作为基值,同时给各轴的余数赋比基值小的数(如R/2等),这样可以避免当一个轴被积函数较小而另一个轴被积函数较大进,由于被积函数较小的轴的位置变化较慢而引起的误差。4.2 时间分割插补是数据采样插补的一种。下面将首先阐述数据采样插补的工作原理。2.1 数据采样插补是根据用户程序的进给速度,将给定轮廓曲线分割为每一插补周期的进给段,即轮廓步长。每一个插补周期执行一次插补运算,计算出下一个插补点坐标,从而计算出下一个周期各个坐标的进给量,进而得出下一插补点的指令位置。与基准脉冲插补法不同的是,计算出来的不是进给脉冲而是用二进制表示的进给量,也就是在下一插补周期中,轮廓曲线上的进给段在各坐标轴上的分矢大小,计算机定时对坐标的实际位置进行采样,采样数据与指令位置进行比较,得出位置误差,再根据位置误差对伺服系统进行控制,达到消除误差使实际位置跟随指令位置的目的。数据采样法的插补周期可以等于采样周期也可以是采样周期的整数倍;对于直线插补,动点在一个周期内运动的

插补法简解

插补法简解 [摘要]插补法(或称插值法、内插法)是财务分析和决策中常用的财务管理方法之一。可现行教科书对其定义和解法含糊其辞,而插补法其实就是有限范围内的“比例推算法”。这种方法采用“数轴”法求解更通俗易懂,简单快捷。 [关键词]插补法;比例推算法;数轴 一、插补法的实质含义 众所周知,当我们在投资决策时想要知道方案的实际利率、项目有效期、项目内含报酬率和债券到期收益率时,往往都需要使用插补法来求解。而现行教科书中既没对插补法以明确定义,也在其解法上含糊其辞。这往往使初学者深感棘手。而插补法的实质其实就是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正相关或负相关),利用数学原理在有限区域内看成是正比或反比关系来推算其数值的一种求解方法。诸如利息与期数、利率与净现值、现金流量与项目期限等相互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如果我们要想知道实际利率、项目周期、项目内含报酬率及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都必须应用插补法求解。 二、利用“数轴”的“比例推算法”求解 (一)现行插补法存在的缺陷 现行教科书中的插补法求解存在两大缺陷:其一,“插补法或称内插法、插值法”无明确定义,而实际上它就是在有限范围内的“比例推算法”。即根据指标值之间的相关关系而采用数学上的“比例推算法”。其二,求解方式模糊、单一,求解时只采用下界临界值求解。而利用“数轴”采用“比例推算法”既可以采用下界临界值也可以采用上界临界值求解,其结果并无二致。 (二)利用“数轴”的“比例推算法”求解 某投资者本金1 000元,投资5年,年利率8%,每年复利一次,其本利和是1 000×(1+8%)5=1 469元,若每季复利一次,本利和1 000×(1+8%÷4)4×5=1 486元,后者比前者多出17(1 486-1 469)元。此时8%为年名义利率,小于每季复利一次的年利率(即实际利率)。要求实际利率需用插补法来求解。 根据上述资料已知 1 000×P/S8%,5=1 469,又知 1 000×P/S9%,5=1 000×1.538(查复利现值系数表)=1 538。而要求的1000×P/Si,5=1 486中的i介入8%~9%之间,我们利用“数轴”的“比例推算法”求解过程如下: 第一,设一数轴,根据“数轴”原理把指标值在“数轴”上标示出来(见下图)

插补原理

插补 开放分类:技术数控技术高新技术 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零件程序的信息,将程序段所描述的曲线的起点、终点之间的空间进行数据密化,从而形成要求的轮廓轨迹,这种“数据密化”机能就称为“插补”。 编辑摘要 插补- 概述 机构按预定的轨迹运动。一般情况 是一致运动轨迹的起点坐标、终点 坐标和轨迹的曲线方程,由数控系 统实施地算出各个中间点的坐标。 在数控机床中,刀具不能严格地按 照要求加工的曲线运动,只能用折 线轨迹逼近所要加工的曲线。机床 数控系统依照一定方法确定刀具运 动轨迹的过程。也可以说,已知曲 线上的某些数据,按照某种算法计 算已知点之间的中间点的方法,也 称为“数据点的密化”。 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零件程序的信 息,将程序段所描述的曲线的起点、 终点之间的空间进行数据密化,从 而形成要求的轮廓轨迹,这种“数 据密化”机能就称为“插 补”。插补计算就是数控装置 根据输入的基本数据,通过计算,把工件轮廓的形状描述出来,边计算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发出进给脉冲,对应每个脉冲,机床在响应的坐标方向上移动一个脉冲当量的距离,从而将工件加工出所需要轮廓的形状。 插补- 分类 1、直线插补 直线插补(Llne Interpolation)这是车床上常用的一种插补方式,在此方式中,两点间的插补沿着直线的点群来逼近,沿此直线控制刀具的运动。一个零件的轮廓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直线,有圆弧,也有可能是任意曲线,样条线等. 数控机床的刀具往往是不能以曲线的实际轮廓去走刀的,而是近似地以若干条很小的直线去走刀,走刀的方向一般是x和y方向. 插补方式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抛物线插补,样条线插补等所谓直线插补就是只能用于实际轮廓是直线的插补方式(如果不是直线,也可以用逼近的方式把曲线用一段段线段去逼近,从而每一段线段就可以用直线插补了).首先假设在实际轮廓起始点处沿x方向走一小段(一个脉冲当量),发现终点在实际轮廓的下方,则下一条线段沿y方向走一小段,此时如果线段终点还在实际轮廓下方,则继续沿y方向走一小段,直到在实际轮廓上方以后,再向x方向走一小段,依次循环类推.直到到达轮廓终点为止.这样,实际轮廓就由一段段的折线拼接而成,虽然是折线,但是如果我们每一段走刀线段都非常小(在精度允许范围内),那么此段折线和实际轮廓还是可以近似地看成相同的曲线的--------这就是直线插补. 2、圆弧插补 圆弧插补(Circula : Interpolation)这是一种插补方式,在此方式中,根据两端点间的插

单一插补方法与多重插补方法的对比及分析

单一插补方法与多重插补方法的对比及分析 0.缺失数据说明 Little和Rubin根据缺失机制的不同,缺失数据可分为三大类:完全随机缺失数据(MCAR),随机缺失数据(MAR)以及非随机缺失数据(NMAR)0MCAR表示某些变量数据的缺失完全不依赖于变量或者回答者的貞?实情况,是严格意义上的随机缺失:MAR表示某些变量数拯的缺失与回答者的真实情况是独立的:NMAR则表示变量数据的缺失与回答者的真实情况之间有相关的联系,并不是随机缺失的。 实际情况中,缺失数据对数据分析造成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而:数据统计的功效以及会带来有偏估计。Kim和Curry(1997)发现当有2%的数据缺失时,若采用列表删除的方法,将会带来%全部信息的丢失。Quinten和Raaijmakers (1999)的研究表明10%~35% 的数据缺失会带来35%~98%的信息丢失。可见,对缺失的数据不进行处理会给整个数据结构带来巨大的影响。故而,在数据分析中,对缺失数拯的处理至关重要,同时该部分也是目前新兴学科一一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处理缺失数拯时,为了方便处理,一般假定缺失机制为MAR或者MCAR,这样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可分为三大类:直接删除法、插补法、基于模型的预测方法。英中直接删除法最为便捷,同时也是最为粗糙的方法,该方法易造成貞?实信息的大量丢失,仅仅适用于极少量的数据缺失情况。相比而言,插补法和基于统计模型的预测方法比较常用,也较为有效。根据每个缺失值的替代值个数,可将插补方法分为单一插补和多重插补。 1.单一插补与多重插补概念 单一插补是指采用一左方式,对每个由于无回答造成的缺失值只构造一个合理的替代值,并将其插补到原缺失数拯的位宜上,替代后构造岀一个完整的数据集。 多重插补是由哈佛大学的Rubin教授在1977年首先提出的,该方法是从单一插补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指给每个缺失值都构造m个替代值(m>l),从而产生了m个完全数据集, 然后对每个完全数拯集采用相同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得到m个处理结果,然后综合这些处理结果,基于某种原则,得到最终的目标变量的估计。 多重插补可分为三个阶段:(1)对目标变量的估计,(2)创建完全数据集,(3)目标变量的确左。其中最关键的阶段为目标变量的估计,该阶段需要确泄估计缺失值的方法,即缺失值是以何种方法或者

实验二 二维插补原理及实现实验

实验二 二维插补原理及实现实验 2.1 实验目的 掌握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等常见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利用运动控制器的基本控制指令实现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掌握基本数控插补算法的软件实现。 2.2 实验原理 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的计算原理。 数控系统加工的零件轮廓或运动轨迹一般由直线、圆弧组成,对于一些非圆曲线轮廓则用直线或圆弧去逼近。插补计算就是数控系统根据输入的基本数据,通过计算,将工件的轮廓或运动轨迹描述出来,边计算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发出进给指令。 数控系统常用的插补计算方法有: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时间分割法,样条插补法等。 2.2.1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逐点比较法是使用阶梯折线来逼近被插补直线 或圆弧轮廓的方法,一般是按偏差判别、进给控制、 偏差计算和终点判别四个节拍来实现一次插补过程。 以第一象限为例,取直线起点为坐标原点,如 右图所示,m为动点,有下面关系: 取F m = Y m X e ? X m Y e 作为偏差判别式: 若 F m=0,表明m 点在OA 直线上; 若 F m>0,表明m 点在OA 直线上方的m′处; 若 F m<0,表明m 点在OA 直线下方的m″处。 从坐标原点出发,当F m≧0 时,沿+X 方向走一步,当F m<0,沿+Y 方向走一步,当两方向所走的步数与终点坐标(X e,Y e)相等时,停止插补。 当F m≧0 时,沿+X 方向走一步,则X m+1=X m+1, Y m+1=Y m 新的偏差为:F m+1=Y m+1X e- X m+1Y e=Y m X e-(X m+1)Y e=F m-Y e 当F m<0 时,沿+Y 方向走一步,则X m+1=X m, Y m+1=Y m+1 新的偏差为:F m+1 =Y m+1X e- X m+1Y e=(Y m+1)X e-X m Y e=F m+X e 其它三个象限的计算方法,可以用相同的原理获得,下表为四个象限插补时,其偏差计算公式和进给脉冲方向,计算时,X e,Y e 均为绝对值。

几种常见的缺失数据插补方法

几种常见的缺失数据插补方法 (一)个案剔除法(Listwise Deletion) 最常见、最简单的处理缺失数据的方法是用个案剔除法(listwise deletion),也是很多统计软件(如SPSS和SAS)默认的缺失值处理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如果任何一个变量含有缺失数据的话,就把相对应的个案从分析中剔除。如果缺失值所占比例比较小的话,这一方法十分有效。至于具体多大的缺失比例算是“小”比例,专家们意见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学者认为应在5%以下,也有学者认为20%以下即可。然而,这种方法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是以减少样本量来换取信息的完备,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丢弃了大量隐藏在这些对象中的信息。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删除少量对象就足以严重影响到数据的客观性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当缺失数据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当缺数据非随机分布时,这种方法可能导致数据发生偏离,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均值替换法(Mean Imputation) 在变量十分重要而所缺失的数据量又较为庞大的时候,个案剔除法就遇到了困难,因为许多有用的数据也同时被剔除。围绕着这一问题,研究者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的一个方法是均值替换法(mean imputation)。我们将变量的属性分为数值型和非数值型来分别进行处理。如果缺失值是数值型的,就根据该变量在其他所有对象的取值的平均值来填充该缺失的变量值;如果缺失值是非数值型的,就根据统计学中的众数原理,用该变量在其他所有对象的取值次数最多的值来补齐该缺失的变量值。但这种方法会产生有偏估计,所以并不被推崇。均值替换法也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缺失数据处理方法。使用均值替换法插补缺失数据,对该变量的均值估计不会产生影响。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完全随机缺失(MCAR)的假设之上的,而且会造成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变小。 (三)热卡填充法(Hotdecking)

第五章运动控制插补原理及实现

运动控制插补原理及实现 数控系统加工的零件轮廓或运动轨迹一般由直线、圆弧组成,对于一些非圆曲线轮廓则用直线或圆弧去逼近。插补计算就是数控系统根据输入的基本数据,通过计算,将工件的轮廓或运动轨迹描述出来,边计算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发出进给指令。 数控系统常用的插补计算方法有: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时间分割法、样条插补法等。逐点比较法,即每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视该点在给定规矩的上方或下方,或在给定轨迹的里面或外面,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使之趋近给定轨迹。 直线插补原理 图3—1是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程序框图。图中n是插补循环数,L是第n个插补循环中偏差函数的值,Xe,Y。是直线的终点坐标,m是完成直线插补加工刀具沿X,y轴应走的总步数。插补前,刀具位于直线的起点,即坐标原点,偏差为零,循环数也为零。 在每一个插补循环的开始,插补器先进入“等待”状态。插补时钟发出一个脉冲后,插补器结束等待状态,向下运动。这时每发一个脉冲,触发插补器进行一个插补循环。所以可用插补时钟控制插补速度,同时也可以控制刀具的进给速度。插补器结束“等待”状态后,先进行偏差判别。若偏差值大于等于零,刀具的进给方向应为+x,进给后偏差值成为Fm-ye;若偏差值小于零,刀具的进给方向应为+y,进给后的插补值为Fm+xe。。 进行了一个插补循环后,插补循环数n应增加l。 最终进行终点判别,若n

插补原理

插补 开放分类: 技术 数控技术 高新技术 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零件程序的信息,将程序段所描述的曲线的起点、终点之间的空间进行数据密化,从而形成要求的轮廓轨迹,这种“数据密化”机能就称为“插补”。 编辑摘要 插补 - 概述 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控制执行 机构按预定的轨迹运动。一般情况 是一致运动轨迹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和轨迹的曲线方程,由数控系 统实施地算出各个中间点的坐标。 在数控机床中,刀具不能严格地按 照要求加工的曲线运动,只能用折 线轨迹逼近所要加工的曲线。 机床 数控系统依照一定方法确定刀具运 动轨迹的过程。也可以说,已知曲 线上的某些数据,按照某种算法计 算已知点之间的中间点的方法,也 称为“数据点的密化”。 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零件程序的信 息,将程序段所描述的曲线的起点、 终点之间的空间进行数据密化,从 而形成要求的轮廓轨迹,这种“数据密化”机能就称为“插补”。 插补 计算就是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基本 数据,通过计算,把工件轮廓的形状描述出来,边计算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发出进给脉冲,对应每个脉冲,机 床在响应的坐标方向上移动一个脉冲当量的距离,从而将工件加工出所需要轮廓的形状。 插补 - 分类 1、直线插补 直线插补(Llne Interpolation )这是车床上常用的一种插补方式,在此方式中,两点间的插补沿着直线的点群来逼近,沿此直线控制刀具的运动。 一个零件的轮廓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直线,有圆弧,也有可能是任意曲线,样条线等. 数控机床的刀具往往是不能以曲线的实际轮廓去走刀的,而是近似地以若干条很小的直线去走刀,走刀的方向一般是x 和y 方向. 插补方式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抛物线插补,样条线插补等 所谓直线插补就是只能用于实际轮廓是直线的插补方式(如果不是直线,也可以用逼近的方式把曲线用一段段线段去逼近,从而每一段线段就可以用直线插补了).首先假设在实际轮廓起始点处沿x 方向走一小段(一个脉冲当量),发现终点在实际轮廓的下方,则下一条线段沿y 方向走一小段,此时如果线段终点还在实际轮廓下方,则继续沿y 方向走一小段,直到在实际轮廓上方以后,再向x 方向走一小段,依次循环类推.直到到达轮廓终点为止.这样,实际轮廓就由一段段的折线拼接而成,虽然是折线,但是如果我们每一段走刀线段都非常小(在精度允许范围内),那么此段折线和实际轮廓还是可以近似地看成相同的曲线的--------这就是直线插补. 2、圆弧插补 圆弧插补(Circula : Interpolation )这是一种插补方式,在此方式中,根据两端点间的插补数

连续运动轨迹插补原理

连续运动轨迹插补原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连续运动轨迹插补原理连续运动轨迹控制是诸如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机械的一种典型运动方式,这种控制在本质上属于位置伺服系统。以数控机床为例,其控制目标是被加工的曲线或曲面(即轮廓),所以可称之为轮廓控制。如果将被加工的轮廓作为控制器的给定输入,在运动过程中随时根据轮廓参数求解刀具的轨迹和加工的误差,并在求解的基础上决定如何动作,其计算的实时性有难以满足加工速度的需求。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采用的方法是预先通过手工或自动编程,将刀具的连续运动轨迹分成若干段(即数控技术中的程序段),而在执行程序段的过程中实时地将这些轨迹段用指定的具有快速算法的直线、圆弧或其他标准曲线予以逼近。加工程序以被加工的轮廓为最终目标,协调刀具运动过程中各坐标上的动作。加工程序的编制必须考虑诸多约束条件,主要有加工精度、加工速度和刀具半径等。加工程序本质上就是对刀具的连续运动轨迹及其运动特性的一个描述。所以轮廓控制又可称为连续运动轨迹控制。 数控技术一般以标准的格式对程序段进行描述,例如程序段“N15 G02 Xlo Y25 120 JOF125 LF”就规定了一个以(10,25)为起点,在X-Y平面上以150mm/min 的进给速度顺时针加工一个半径为20mm的整圆的过程。程序段只提供了有限的提示性信息(例如起点、终点和插补方式等),数控装置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根据这些提示并运用一定的算法,自动地在有限坐标点之间生成一系列的中间点坐标数据,并使刀具及时地沿着这些实时发生的坐标数据运动,这个边计算边执行的逼近过程就称为插补(interpolation)。上述程序段中的准备 功能G02就指定了该程序段的执行要采用顺时针方向的圆弧插补。

数据采样插补

在CNC系统中较广泛采用的另一种插补计算方法即所谓数据采样插补法,或称为时间分割法。它尤其适合于闭环和半闭环以直流或交流电机为执行机构的位置采样控制系统。这种方法是把加工一段直线或圆弧的整段时间细分为许多相等的时间间隔,称为单位时间间隔(或插补周期)。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间隔就进行一次插补计算,算出在这一时间间隔内各坐标轴的进给量,边计算,边加工,直至加工终点。 与基准脉冲插补法不同,采用数据采样法插补时,在加工某一直线段或圆弧段的加工指令中必须给出加工进给速度v,先通过速度计算,将进给速度分割成 单位时间间隔的插补进给量(或称为轮廓步长),又称为一次插补进给量。例如,在FANUC 7M系统中,取插补周期为8 ms,若v的单位取mm/min, f的 单位取 m μ/8 ms,则一次插补进给量可用下列数值方程计算: 按上式计算出一次插补进给量 f后,根据刀具运动轨迹与各坐标轴的几何关系,就可求出各轴在一个插补周期内的插补进给量,按时间间隔(如8 ms)以增量形式给各轴送出一个一个插补增量,通过驱动部分使机床完成预定轨迹的加工。 由上述分析可知,这类算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计算各坐标轴的增长数x ? 或 y ?(而不是单个脉冲),有了前一插补周期末的动点位置值和本次插补周期 内的坐标增长段,就很容易计算出本插补周期末的动点命令位置坐标值。对于直线插补来讲,插补所形成的轮廓步长子线段(即增长段)与给定的直线重合,不会造成轨迹误差。而在圆弧插补中,因要用切线或弦线来逼近圆弧,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轮廓误差。其中切线近似具有较大的轮廓误差而不大采用,常用的是弦线逼近法。 有时,数据采样插补是分两步完成的,即粗插补和精插补。第一步为粗插补,它是在给定起点和终点的曲线之间插入若干个点,即用若干条微小直线段来逼近给定曲线,粗插补在每个插补计算周期中计算一次。第二步为精插补,它是在粗插补计算出的每一条微小直线段上再做“数据点的密化”工作,这一步相当于对直线的脉冲增量插补。

数据处理与插补原理

第二章数据处理与插补原理 在第一章已经提到,所谓插补,即已知运动轨迹的起点、终点、曲线类型和走向,计算出运动轨迹所要经过的中间点坐标。伺服系统根据插补输出的中间点坐标值控制机床运动,走出预定轨迹。插补可以用硬件来实现,也可以用软件来实现。故本章主要介绍软件插补方法。 软件插补法可以分成基准脉冲插补法和数据采样插补法两类。在本章中介绍基准脉冲插补法中的逐点比较法和数字积分法;介绍数据采样插补法中的时间分割插补法和扩展DDA 法。 用户的程序指令代码必须经过译码、刀具补偿等一系列的加工预处理过程,才能得出插补计算所需要的数据。本章还介绍译码、刀具补偿以及传动间隙与丝杠螺距误差的补偿。 第一节加工程序预处理 用户输入的零件加工程序、插补程序是不能直接应用的,必须由加工程序预处理程序模块对加工程序进行预处理,得出插补程序(包括进给驱动程序)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所以加工程序预处理程序又称插补准备程序。数据处理包括译码、刀具补偿计算、辅助信息处理和进给速度计算等。译码程序的功能主要是将用户程序翻译成便于数控系统的计算机处理的格式,其中包括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刀具补偿是由工件轮廓和刀具参数计算出刀具中心轨迹。进给速度计算主要解决刀具运动速度问题。 一.译码 译码程序以程序段为单位处理用户加工程序,将其中的轮廓信息(如起点、终点、直线、圆弧等)、加工速度和辅助功能信息,翻译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格式,存放在指定的内存专用空间。 译码可以在正式加工前一次性将整个程序翻译玩,并在译码过程中对程序进行语法检查,若有语法错误则报警。这种方式可称之为编译,和通常所说的编译的意义不同的是,生成的不是计算机能直接运行的机器语言,而是便于应用的数据。另一种处理法式是在加工过程中进行译码,即计算机进行加工控制时,利用空闲时间来对后面的程序段进行译码。这种法式可称之为解释。用解释方式,系统在运行用户程序之前通常也对用户程序进行扫描,进行语法检查,有错报警,以免加工到中途在发现错误,造成工件报废。用编译的法式可以节省时间,可使加工控制时计算机不至于太忙,并可在编译的同时进行语法检查,但需要占用较大内存。一般数控代码比较简单,用解释方式占用的时间也不多,所以CNC系统常用解释方式。 在CNC系统中,用户程序一般都先读入内存存放。程序存放的位置可以是零件程序存储区、零件程序缓冲区或键盘输入(MDI)缓冲区。译码程序对内存中的用户程序进行译码。译码程序必须找到要运行的程序的第一个字符,(地址字符应为字母),才能开始译码。译码程序读进地址字符(字母),根据不同的处理遇到功能代码(如G、M等),将其之后的数据(G、M后为二进位数)转换为征码,并存放于对应的规定单元。若是尺寸代码(如X、Y等),将其后的数字串转换为二进制数,并存放于对应的规定区域(如X区、Y区)。数

什么是插补

什么是插补 一、插补的概念 在数控机床中,刀具不能严格地按照要求加工的曲线运动,只能用折线轨迹逼近所要加工的曲线。 插补(interpolation)定义:机床数控系统依照一定方法确定刀具运动轨迹的过程。也可以说,已知曲线上的某些数据,按照某种算法计算已知点之间的中间点的方法,也称为“数据点的密化”。 数控装置向各坐标提供相互协调的进给脉冲,伺服系统根据进给脉冲驱动机床各坐标轴运动。 数控装置的关键问题:根据控制指令和数据进行脉冲数目分配的运算(即插补计算),产生机床各坐标的进给脉冲。 插补计算就是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基本数据,通过计算,把工件轮廓的形状描述出来,边计算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发出进给脉冲,对应每个脉冲,机床在响应的坐标方向上移动一个脉冲当量的距离,从而将工件加工出所需要轮廓的形状。 插补的实质:在一个线段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进行数据点的密化。 插补工作可由硬件逻辑电路或执行软件程序来完成,在CNC系统中,插补工作一般由软件完成,软件插补结构简单、灵活易变、可靠性好。 二、插补方法的分类

目前普遍应用的两类插补方法为基准脉冲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 1.基准脉冲插补(行程标量插补或脉冲增量插补) 特点:每次插补结束,数控装置向每个运动坐标输出基准脉冲序列,每插补运算一次,最多给每一轴一个进给脉冲。每个脉冲代表了最小位移,脉冲序列的频率代表了坐标运动速度,而脉冲的数量表示移动量。 每发出一个脉冲,工作台移动一个基本长度单位,也叫脉冲当量,脉冲当量是脉冲分配的基本单位。 该方法仅适用于一些中等精度或中等速度要求的计算机数控系统 主要的脉冲增量插补方法: 数字脉冲乘法器插补法 逐点比较法 数字积分法 矢量判别法 比较积分法 最小偏差法 目标点跟踪法 单步追踪法 直接函数法 加密判别和双判别插补法 2. 数字采样插补(数据增量插补) 数据采样插补又称时间增量插补,这类算法插补结果输出的不是脉

缺失数据的插补方法简述.

缺失数据的插补方法简述 龙信数据(北京有限公司数据研发部戴丽 摘要:在各种实用的数据库中,数据属性值缺失的情况经常发全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系统是不完备的,或者说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完备。对数据挖掘来说,空值的存在造成了有用信息的丢失、数据不确定性更为显著等不良影响,因此,空缺的数据需要通过专门的方法进行推导、填充等,以减少数据挖掘算法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本文将主要针对缺失数据的补全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数据缺失数据处理数据质量 一、背景概述 在各种实用的数据库中,数据属性值缺失的情况经常发全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系统是不完备的,或者说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完备。 数据缺失在许多研究领域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数据挖掘来说,空值的存在,造成了以下影响:首先,系统丢失了大量的有用信息;第二,系统中所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更加显著,系统中蕴涵的确定性成分更难把握;第三,包含空值的数据会使挖掘过程陷入混乱,导致不可靠的输出。 数据挖掘算法本身更致力于避免数据过分适合所建的模型,这一特性使得它难以通过自身的算法去很好地处理不完整数据。因此,空缺的数据需要通过专门的方法进行推导、填充等,以减少数据挖掘算法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 二、缺失数据常见插补方法简述 (一个案剔除法 最常见、最简单的处理缺失数据的方法是个案剔除法,也是很多统计软件(诸如如SPSS和SAS默认的缺失值处理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如果任何一个变量含有缺失数据的话,就把相对应的个案从分析样本中剔除。如果缺失值所占比例比较小的话,这一方法十分有效。至于具体多大的缺失比例算是“小”比例,专家们意见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学者认为应在5%以下,也有学者认为20%以下即可。然而,这种方法却有很大的局限性。 它是以减少样本量来换取信息的完备,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丢弃了大量隐藏在这些对象中的信息。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删除少量对象就足以严重影响到数据的客观性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当缺失数据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当缺数据非随机分布时,这种方法可能导致数据发生偏离,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均值替换法 在变量十分重要而所缺失的数据量又较为庞大的时候,个案剔除法就遇到了困难,因为许多有用的数据也同时被剔除。围绕着这一问题,研究者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的一个方法是均值替换法。 在该方法中,我们将变量的属性分为数值型和非数值型来分别进行处理。如果缺失值是数值型的,就根据该变量在其他所有对象的取值的平均值来填充该缺失的变量值;如果缺失值是非数值型的,则根据统计学中的众数原理,用该变量在其他所有对象的取值次数最多的值来补齐该缺失的变量值。 不过,这种方法会产生有偏估计,所以并不被推崇。均值替换法也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缺失数据处理方法。使用均值替换法插补缺失数据,对该变量的均值估计不会产生影响。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完全随机缺失(MCAR的假设之上的,而且会造成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变小。 (三热卡填充法 对于一个包含缺失值的变量,热卡填充法的做法是:在数据库中找到一个与它最相似的对象,然后用这个相似对象的值来进行填充。不同的问题可能会选用不同的标准来对相似进行判定。最常见的是使用相关系数矩阵来确定哪个变量(如变量Y

缺失数据的插补调整重点

文章编号:1002-1566(2001 06-0047-07缺失数据的插补调整 ΞΞΞ 金勇进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 北京100872 摘要:插补是另一类对缺失数据进行调整, 以减小估计偏差的方法估计, 均值插补, 随机插补, 回归插补和多重插补。关键词:缺失数据; 插补调整中图分类 号:O212;C81 , 一种被称为“单位无回答”, 它是指入选择本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调查, 可以说这些样本单位交的是一份白卷。另一种被称为“项目无回答”, 它是指被调查单位虽接受调查, 但在某些调查项目上没有提供有效回答。与单位无回答相比, 项目无回答或多或少地提供了一些被调查单位的信息。上一讲中介绍的加权调整法虽然也可以应用于“项目无回答”, 但主要是对“单位无回答”进行的调整。而本文将要介绍的插补调整法虽然也可以应用于“单位无回答”, 但主要是对“项目无回答”进行调整的方法。所谓插补是指, 采用一定的方式, 为调查中的缺失数据确定一个合理的替补值, 插补到原缺失数据的位置上。插补可以达到二个调整的目的:一个是减小由于数据缺失可能造成的估计量偏差, 为此, 就要使确定的替补值尽可能地接近缺失的原数据值。事实上缺失数据的真值我们无法得知, 因此所追求的只能是确定替补值方法的合理和有效。调整的第二个目的是力图构造一个完整的数据集。在调整前, 由于缺失值的存在, 使原数据

集上出现许多“窟窿”, 给一些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带来不便。采用插补的方式填补了缺失值的空缺, 就为后面分析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方便, 他们在使用标准统计软件的同时, 不必繁琐地说明对缺失值进行处理的方法, 大大节省了精力和时间。而且不同分析人员使用的是同一套经过插补调整的数据, 也保证了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插补的效率如何, 取决于替补值与缺失值的近似程度。为了提高效率, 对研究总体进行分层, 使层内各单位诸方面情况尽可能相似, 利用同一层内回答单位的信息产生出缺失数据的替补值, 是进行插补的基本思路。因为可以利用不同的信息源, 采用不同的方式生成替补值, 所以有不同的插补方法。本文将对几种比较典型的方法做以简要介绍。 二、演绎估计法 演绎估计法适用于这样一种情况, 目标变量Y 的缺失值可以以很高的确定性由其它辅助 7 4缺失数据的插补调整 ΞΞΞ收稿日期:2000-08-20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资助课题 变量来决定。这意味着, 目标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存在着已知的函数关系, 即Z i =f (X i 。式 中Z i 是第i 个单位目标变量缺失值的估计值(替补值 ,X i 是第i 个单位已知的辅助变量值。例如美国在一项关于医疗设备使用和费用的调查中, 多处使用演绎估计法对缺失值进行插补。1. 对种族缺失值的插补函数式为Z i =X i , 即如果某人种族数据缺失, 可采用其配偶的种族; 如果某家庭成员种族资料缺失, 可使用户主的种族。2. 如果年龄项目数据缺失, 则利用出生年份资料进行估计。若调查是在1990年进行, 令X i 为出生年份, 则Z i =1990-X i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