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最后的姿势 练习题

6最后的姿势 练习题

6最后的姿势 练习题
6最后的姿势 练习题

6.最后的姿势

一、拼写展示。

1.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坍.(dān tān)塌着.(zháo zhuó)想散.(sǎn sàn)步

2.根据拼音写词语。

午休后,他正在院子里xǐshù(),突然宿舍楼随着地势āo xiàn()下去,顷刻间变成一片fai xū()。

二、词语浏览。

1.形近字组词。

感()吱()释()

撼()枝()泽()

2.用恰当的词代替加点的词语,写在括号中。

(1)5月12日,和平常

..一样,谭千秋老师6点多就起床了。()

(2)5月12日原本是一个再平常

..不过的日子。()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大公无()地动山()生死()关血肉()糊

我会用这个成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

坍塌——( ) 和善——( )

逃离——( ) 普通——( )

四、根据意思选词语。

活力摇晃废墟现场生死攸关

震撼刺耳腾空坍塌绘声绘色

1.决定生存或死亡的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 )

2.(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

3.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

五、句子品读。

1.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把这句话改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这句话从哪三个角度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1)请你标出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仿照句子,写一句话,描写人物的连续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精彩赏析。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绘声绘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语连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生命最后的姿势”指的是什么?它蕴含了谭千秋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分析“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赞语妙在哪里?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试一试、连一连。

乐做人梯通大厦国厦栋梁节节高

新诗万首园丁颂明月一轮灯火勤

园中桃李年年艳蜡炬成灰泪始干

园丁励志栽桃李甘当绿叶托红花

春催桃李遍天下雨润栋梁竖九州

春蚕到死丝方尽伯乐成心育英才

6.2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解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2、学生自读感悟,合作交流,在脑海中的建起潭千秋丰满的英雄形象,理解他用生命护卫学生的事迹,体会他师魂的伟大。 【学习过程】 二、出示目标 1、品析潭千秋老师的一言一行,理解他在生死关头的抉择,学习他大公无私、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 2、请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一说你的体会。 三、自学指导 1、日常生活中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 2、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是怎样做的? 3、人们是怎样赞颂谭老师的?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品析句子)。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个自然段主要表现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主要写谭老师对女儿关爱呵护,对工作踏实、认真)(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谭老师是这样的一个人呢?拿笔画出来。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品析句子)。 过渡: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是怎样做的?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思考:①读了这一段,你看出谭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③反馈小组学习情况。 出示句子: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向同学们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老师(板书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出示句子: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引导学生抓住“立即”、“拉”、“撑”、“护住”等词语感受谭老师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赞英雄)。 (1)指名分段朗读第三部分。 (2)人们是怎样赞颂谭老师的? (3)从人们的赞颂中,可以看出谭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回答板书:临危不惧,勇于牺牲) (4)齐读第三部分。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I.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2.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怎样的一个谭老师?(关爱家人、工作尽责) 导入:那么,谭老师仅仅是一个关爱家人、工作尽责的老师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谭老师,走近他那最后的姿势。 二、浏览课文,找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 1、过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个什么样的姿势?课文中有几处地方写到了谭老师这样的姿势?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板书)

(2)课文中共3处写到了谭老师的这个姿势。 三、精读第一处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过渡: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处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请同学们细细品读,思考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进行细节描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相机提示: 拉:(是怎样拉的?“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换成“领”好不好?)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是要稳住这张摇摆的桌子,同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开一把保护学生的大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塌的楼板直接砸向课桌下的学生。 护:(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来保护学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2)师小结:“拉、撑、护”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谭老师撑起钢铁般的脊梁,誓死护卫身下学生。那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3)指名读好句子:谁来有感情的读好这句话?(相机点评) (4)齐读这句话 2、过渡:同学们,这是谭老师生命最后的姿势,那么,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处于一个怎样的情况呢?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壮举的呢? 3、交流(当时地震突然发生,情况万分危急) 4、你知道哪些词语表示情况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岌岌可危)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完美版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的方式呢? 生1: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生2: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使祖国更美丽。 生3:不做有损国家利益、有损国格的事 ……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爱国行动,而对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来说爱法语就是爱祖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弗朗士的爱国之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师:做事确定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也不例外。看看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呢?(投影1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呢? 生读: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读的很流畅,如果读的声音能再大点的话就更好了。 三、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同学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了吗。(投影2生词)这些词你会读吗? 生:字帖(tiě)郝叟(hǎo sǒu)祈(qí)祷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ē) 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ě) …… 师:看来同学们对“字帖”读音有争议。老师来做一下解答,希望同学们记住了。这是个读音字,它有三种读音:字帖(tiè)妥帖(tiē)请帖(tiě)这种多音现象,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 师:扫清了阅读的障碍,我再来检查课文咱们同学读懂了吗?(投影3)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呢? 生:因为上完这节课之后,小弗朗士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 生:韩麦尔先生再也不能教法语了。. 师:为什么法国人再也不能学自己祖国的语言--法语呢?请看故事发生的背景。(投影4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读投影内容) 师: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那么你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有哪些感受呢?你能谈谈吗? 生;我非常同情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他们竟连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生:普鲁士太可恨了,侵略法国不说,还不准法国人学法语,强迫他们学德语。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 5.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谭千秋最后的姿势体现出的当 机立断、恪尽职守、无私师爱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19年5月12日14时28分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 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 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了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感 人故事,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 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出示文中生字新词,个别读,齐读。 洗漱吱吱废墟坍塌 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 4、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 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6、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让我们先从5月12日的早晨开始回忆,默读第一小节,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最后的姿势-

课题 6 最后的姿势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回忆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吗?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 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了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效果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 5.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①出示图片,谈谈感受,为下文的教学作下铺垫。 ②找出写作顺序,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的姿势》同步训练(I)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的姿势》同步训练(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5题;共169分) 1. (4分)把划线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l________r________f________l________ 可怜任何仿佛规律 2. (10分)一字组多词。 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2分)按照《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面的字母,并写出对应的小写字母。 H J Y M N D R P C V 大写排序:________ 对应小写:________ 4. (10分)查字典填空。 (1)“岔”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脾”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5. (5分)发挥你的聪明才干,把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________不断________罗________布前车之________囫囵________枣 6. (8分)我会给下面的字注上韵母和声调。 x________y________p________ch________ 橡盈评搽 j________lu________g________q________ 捷卵缸蜻 7. (5分)读了这一课,大家都会喜欢渔夫的,联系全文的内容,从三个方面简要地写出喜欢的原因。 8. (15分)阅读 最大的学问家——蛀书虫 一条蛀书虫从书里爬出来,迎面碰上了一只蜘蛛,蛀书虫向它打招呼说:“你好!” “你是谁呀?”蜘蛛问道。 哈哈蛀书虫笑着说你这个无知的家伙怎么连我也不认识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 蜘蛛奇怪了,说:“可是我听说,只有人才配当学问家呀!” 蛀书虫又哈哈大笑起来:“人怎么能同我相比?他们拿起书,只是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又原封不动放回老地方。而我呢,钻进书里把每页书每个字通通吞到肚子里。年复一年,你想想,我肚子里的学问该有多少!” “那么,请教一下,我怎样才能成为大学问家?”蜘蛛又问。 “当然也得学我的样子,钻进书里把书吃掉喽。”蛀书虫趾高气扬地对它说。 蜘蛛想了想,开口道:“不,按照你的理论,我有个更省事的办法——既然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我把你吃进肚里,你的所有学问不就全都进了我的肚子吗?”说完,它一头朝蛀书虫扑了过去。 (1)想一想,组词语。 朝z hāo________教jiāo________ cháo________jiào________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1.用“”画出描写地震来临场面的句子,读一读,再填空。

“摇晃”一词反复出现了_______次,说明地震来临时场面的紧张。 2.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表示地震来得突然,情况万分危急,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谭老师临危不惧和以学生安危为重(临危不乱及对学生的责任心和关爱)。 3.体会画横线的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在括号

里填上相应的序号,再按要求填空。 ①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表示内容的省略;③表示说话的中断。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我们可以体会到谭千秋老师在危险来临时沉着指挥,临危不乱,把学生的安危放在首位。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体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大爱无私。 2.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点明课文中心的作用。 3.为什么说这个姿势成了他最后的姿势? 答:这个姿势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他用这个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大爱无私,这样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的

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位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

六年级语文:6、最后的姿势 教案(教案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6、最后的姿势教 案(教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6、最后的姿势教案(教案文 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

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57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6《最后的姿势》教学案

6《最后的姿势》教学案

6.最后的姿势 主备人: 陈莉主备研讨人: 陈国胜洪文杰审核人: 个案修改人: 个案修改审核人:审核时间: 【教材分析】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生的无私大爱。课文集中笔墨刻画谭老师的形象,主要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除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还借助三类角色不同人物的语言来侧面刻画谭老师。另外,对地震情形的三次描写,也从侧面很好地衬托了谭老师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注意“漱”的字形和“凹”的笔顺。联系语境理解“诠释、绘声绘色、生死攸关”等词语。 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法。 4.品读语言文字,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并学习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法。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资料链接】 资料一: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资料二:谭千秋 谭千秋,四川绵竹东汽中学教师,被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中,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谭千秋在危急时刻用双臂将四名学生掩护在身下成功获救,自己献出了51岁的生命。 资料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用:一、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二、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三、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讲课人:丁建丽 时间:2015.3.25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的方式呢? 生1: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生2: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使祖国更美丽。 生3:不做有损国家利益、有损国格的事 ……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爱国行动,而对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来说爱法语就是爱祖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弗朗士的爱国之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师:做事确定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也不例外。看看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呢?(投影1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呢? 生读: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读的很流畅,如果读的声音能再大点的话就更好了。 三、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同学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了吗。(投影2生词)这些词你会读吗? 生:字帖(tiě)郝叟(hǎo sǒu)祈(qí)祷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ē) 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ě) …… 师:看来同学们对“字帖”读音有争议。老师来做一下解答,希望同学们记住了。这是个读音字,它有三种读音:字帖(tiè)妥帖(tiē)请帖(tiě)这种多音现象,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 师:扫清了阅读的障碍,我再来检查课文咱们同学读懂了吗?(投影3)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呢? 生:因为上完这节课之后,小弗朗士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 生:韩麦尔先生再也不能教法语了。. 师:为什么法国人再也不能学自己祖国的语言--法语呢?请看故事发生的背景。(投影4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读投影内容) 师: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那么你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有哪些感受呢?你能谈谈吗? 生;我非常同情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他们竟连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也被剥夺了。生:普鲁士太可恨了,侵略法国不说,还不准法国人学法语,强迫他们学德语。 生:我觉得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认真学习,学好祖国的语言,否则也会像小弗郎士一样后悔莫及的。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一、学科:语文 二、课例名称:《最后的姿势》 三、执教教师:胡红霞 四、指导教师:卢玮 五、课型:新授课 六、年级:六年级 七、教材版本:苏教版第十一册第6课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坍、攸”,“墟、谭、漱、吱、撼、凹、感、诠、释”。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谭千秋老师为了救护学生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生字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自读感悟,合作交流,在脑海中构建起谭千秋丰满的英雄形象,理解他用生命护卫学生的事迹,体会他师魂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尤其是生死关头,要勇于面对,忠于职守,肩负起责任的脊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内容分析: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进入了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时期。他们已经有了独立意识,不仅已经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喜欢尝试着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我形象,这种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所以在教学这课时,需要学生用心去读、去悟,从而净化心灵,促其成长,感悟师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品析谭千秋老师的一言一行,理解他在生死关头的抉择,学习他大公无私、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 难点:正确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教学准备: 搜集抗震救灾动人的事迹和图片或视频,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春夏秋冬》课堂教学实录片断(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春夏秋冬》课堂教学实录片断(部编本一 年级下册) 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春夏秋冬》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1 春夏秋冬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精心指导,扎实写好每一笔(教学重点) 师:生字认识了,下面咱们就来写一写,看谁写得正确、规范。第一步,“读帖”。 (投影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生字,然后书空,记住每一个字是怎么写的。然后,请大家在书上描一描“春、冬、花”这三个字,这就是“描红”。再在书上的田字格中写一写,这就是“临帖”。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 (生认真书写) 师:写字,要认真“读帖、描红、临帖”。刚才我们已经做好了,现在找三位小朋友来展示他们写的这三个字。(班长推荐) 师:我们来看这三个字,大家先看字帖,再看看同学写的字,做做小老师,说说他们写得怎么样。如果好,说说好在哪里;如果不好,说说该怎样改正。 生1:这个“春”字写得很好,一撇一捺很舒展。整个字写

得稳稳当当。 生2:“冬”字写得不太好看,上面太大了,下面的两点没地方了。 生3:“花”这个字写得还可以,但是最后一笔竖弯钩太长了,可以缩短一些。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的确,“春”字最容易把三个横写得一样长,“日”写得小小的。我们要把第三横写在横中线上,撇捺舒展开,“春”字这样写就漂亮多了。我们要把每一个笔画都写好,看好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还要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看老师来写一写。 (师范写生字,生再写,师提醒写字姿势。) 师:记住: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 赏析: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第一学段中教师更应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本案例中,教师的指导是扎实有效的。老师严格按照“读、描、仿、临”的规律去做,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帖,认真书写,再通过学生做小老师的方法,指出学生写字的优缺点,教师点拨,指出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让学生“恍然大悟”。教师还非常注重示范的作用,通过现场书写,为学生直观呈现了整个字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有“法”可依。

《镇定的女主人》课堂实录-完整版

硕士专业课程作业《小学语文实务与案例分析》 题目:《镇定的女主人》课堂实录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 组别:第一组 姓名:徐婉羚、朱姗姗、娄照君、姚姿彤、陈洁、蒋莉、陆碧莹、陈珍

2015年12月3日 《镇定的女主人》课堂实录 (课前板书)18镇定的女主人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老师已经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了,会念课题的请举手(做举手示意)。 生(积极举手) 师:你说。 生(3,1):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你念念看。 生(3,2):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哟,你念得更好。你说。 生(4,2):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哦,念得都很好。我们一起念。预备,读。 生(齐读):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镇定的女主人》,这个课文了,它是略读课文。所以在18这个课题序号上面打了星号。大家看,这个词,一起念一下。(指“镇定”)预备,读。 生:镇定。 师:这个镇定,这个镇定的镇,左边是什么? 生:金字旁。 师:金字旁,这个金(板书“金”)作为偏旁,写的时候就不是这么写了。撇不变,捺变成横啦。下面一横不变,下面一横也不变,这一竖一横变成师生:一提啦。 师:这金字旁这么写。右边时候什么?

生:真。 师:真真假假的真,里面几横啊? 生:三横。 师:别马大哈,漏了一横,两横就变成一个错字啦。镇—(板书镇),啊,我们能不能填上一个词,恰好跟镇定差不多意思。组个词,我们把它叫做近义词。 生:镇静。 师:镇静,对,还有吗?(学生沉默)好,镇静(板书镇静),是镇定的意思,就是遇到紧急的情况,他不慌张。一起读。 生:镇静。 师:再读。 生:镇静。 师:我们找一个词,意思跟它相反的。你说呢? 生(2,3):慌张。 师:慌张,好的。你说呢? 生(4,1):慌忙. 师:慌忙,你说呢? 生(2,2):慌乱。 师:慌乱,都是的。跟慌字有关系的,那就是不镇定了。慌张、慌忙、慌乱,都是与它也是想法的了。(板书:慌张)一起念。 生(齐读):慌张。 师:现在我们不用这个词,用下面的词来做作课题,怎么念?你说。 生(1,1):镇静的女主人。 师:对了,镇定的女主人就是镇静的女主人。那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好,你念念看。 生(4,3):不慌张的女主人。 师:好,不慌张的女主人就是镇定的女主人。那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女主人,她在遇到什么事情不慌张,而变现得镇定自若呢?我们看课文,把书翻到113页。大家轻声地把课文读一遍,遇到生字,借助拼音,把它读好,自己读。(4’58’’)读得快一点,读出声来。

殳小平 6《最后的姿势 》

6 最后的姿势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顺文句,读通课文。 2.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词: 废墟.洗漱.吱吱凹下去谭.千秋妙语连珠 坍.塌.诠释 ..震撼.幽默感.救援生死攸.关 ①对照生字表,读准生词。 ②识记生词,(尤其加点的字)理解词义。 3.全班展示。(读词语、说词义、选读课文) 活动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做上段落标记。 2.组内交流: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②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考虑分段,并说说理由。 3.展示质疑。 活动三:速读课文,初知人物。 1 2 3.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坍.(dān tān)塌着.(zháo zhuó)想散.(sǎn sàn)步废墟.(qū xū) 2.听写词语。

6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活动方案】 活动一:品味词句,走近谭老师。 1.大声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 边读边想: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2 3.全班交流。 活动二:深情诉说,缅怀谭老师。 1.默读课文8—10自然段,思考: ①找出救援人员、学生和老师的语言,用心读一读。 ②画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边读边写写感受。 2.组内交流①和② 3.感情朗读展示。 活动三:升华主题,颂扬师德。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全文思考: ①为什么人们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②“我”想对谭老师说? 2.小组合作交流①和②。 3.全班展示。(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深情地表白。) 【检测反馈】 1.“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写几个地震灾害中出现的抗震救灾的英雄人物。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 臧学华《苏七块》教学实录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臧学华《苏七块》教学实录 臧学华《苏七块》教学实录及反思 整理者李羚 课前谈话 师:刚才我们在后台见了一下,我看到你们胸口贴着姓名贴,看到了你们的样子,也知道了你们的名字。知道我叫什么吗?我姓臧,名学华,来自浙江省最北端的湖州市长兴县,看到我的样子,知道了我的名字,我们就算是--- 生:认识 师:对,我还有个绰号,一起读--- 生:臧“骨干” 师:大声点,齐 生:臧骨干 师:猜猜看,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绰号? 生:研究骨头的 师:厉害。研究骨头的,我没这个本事 生:老师挺厉害,在学校里当非常高 师:我懂了,就是在学习、工作上非常出色,是吧?你看,今天台上台下都是大大小小的骨干,这是她猜的,有道理。还有其他同学猜别的吗?好,你说! 生:在你单位里,你是骨干 师:和他的意思一样的嘛! 生:老师很瘦 师:是,长得瘦被称为骨干。我每次听到一个字,我就羡慕嫉妒恨。你们猜猜是哪个词? 生:胖 师:有点道理,两个字 师:和胖意思一样的是---- 生:肥胖 师:肥胖我听了还不怎么郁闷,但听到人们因为肥胖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就郁闷,是什么事?

生:减肥 师:对了,每每听到人家说“减肥”二字,我就特别特别郁闷,好,这是我的绰号,你们有绰号吗?为什么不敢大声说,有就有嘛,聊聊你的绰号。 生:小胖 师:因为长的胖而得的绰号,是吧?跟我一样因为身形的关系,还有吗? 生:烧饼 师:这个绰号有点特别,怎么来的? 生:烧饼和我的名字有点谐音 师:因为名字的谐音而得的绰号 生:魏可乐。因为我叫魏凯乐,凯乐和可乐很像 师:也是因为名字的谐音 生:包子,哦,不是,馒头。因为那个我喜欢吃馒头,又长得很胖,大家就都叫我馒头 师::那个因为你胖,又爱吃馒头,所以大家叫你馒头,哈哈哈。。。。。。还有谁?最后一个同学,来 生:玉米。因为我名字叫陈玉民,跟玉米的音很像 师:你们班的绰号大多是因为名字的谐音而得,有些人的绰号是因为他的爱好、特长这些而得,是不是?有些人是因为他的本事而得,对不对?来,我们看,有一本书,里面有很多气人,不少有响当当的绰号。知道这本书吗?一起说! 生:《俗世奇人》 师:对,就是冯骥才写得小说集。今天我们会去认识苏七块。五年级下册还有一篇课文叫做----- 生:《刷子李》 师:对,到了中学,我们还要学一篇课文,叫《泥人张》,一本书有那么多的故事被选到了课本里,说明这本书怎样? 生:很好 师:那值得---- 生:读

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课后反思

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课后反思《最后的姿势》课后反思一 一直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删繁就简,直奔主题,突出重点。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做了不少尝试,我希望能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学习,去阅读、在教学《最后的姿势》时,我细心地读了文本,依照我自己的理解,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正确的人一辈子价值观应该是什么;告诉我们“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一姿势诠释了人性美,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因此我选了“人一辈子的价值”、“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两个支点进行教学。 支点一:“人一辈子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全篇课文的教学我都围着这一支点进行,在让学生读了这一段话之后,我就说到:“多么崇高的人一辈子价值观呀,谭老师只是说的好听依然确实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现这崇高的人一辈子价值观。请您认真读课文找出依据。”学生找出:他意识到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伙儿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我引导学生理解:好一个来不及,他来不及想什么?(来不及想自己,来不及想心爱的小女儿,来不及想七十一岁的老母亲……可他却来得及想谁?他的心中装的是谁?)”引读,这就是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当学生找出句子“老师马上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马上、拉、撑、护”。 :从马上能够看出谭老师救学生是没有丝毫犹豫的,要是犹豫了会如何样?让学生想像之后指导朗读。朗读好了之后我又适时引读:“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的行为再一次证明了他的人一辈子价值是什么?生——‘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 为国家着想……’” 支点二:“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一支点串起了八到十二自然段的教学。在学生找出大伙儿对谭老师的评价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体会朗读,留给 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心中的,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谭老师留给学生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谭老师留给这位老师最后的姿势仍然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呀,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也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从而又引导学生朗读,这就是他的人一辈子价值,在谭老师眼里,人一辈子的价值是什么?生答:“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从而把整篇文章融为一体、教学中我注重了朗读的指导,适时到位的评价、如:环境描写的句子我没有进行繁琐的理解,而是直截了当进行朗读指导,“天空阴沉沉的"我指导“能够用低沉的声音读出天

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

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 师:大清早的,我们向台上台下的教师问声好,好吗? 生:老师好! 师:向我问声好,行吗? 生:老师好! 师:这次声音大多了。有些同学的脸笑了起来。那样的灿烂,嘿,像阳光一样照在我的心头,顿时我有这样的感觉——神清气爽。用个形容词或者近义词再形容形容。我发现你们,我神清气爽,你们也是…… 生1:我们也是很高兴。 师:你呢? 生2:精神百倍。 师:哎哟,精神百倍。(环视学生)我看谁精神百倍? 生马上坐得精神百倍 师:还可以用个近义词? 生:兴奋 生:精神抖擞 师:我看看谁……抬头挺胸,微笑着以身体向前倾的姿势看着前方。好!咱们刚见面,我呀,还想送个见面礼给大家。三句话送给你自己,把手放在肩膀上,放松!送给自己:我很棒! 生:我很棒! 师:心没听见。我很棒!、 生:(满怀激情)我很棒! 师:我真的很棒! 生:我真的很棒! 师:我真的真的很棒! 生:我真的真的很棒! 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师:来把这三句话送给你的同学。把手搭在同学的肩膀上,说……在这里要把我变成…… 生:你。 (学生互相说对方棒) 你们同学都很棒。起立。看台下的老师,你们和他们多有缘份,今天两节课要和台下的老师一起经历着生命的体验。微笑地看着台下的老师,看台下的老师哪位向你笑得最甜,你的目光就对着他送给他三句话。我们的老师每天鼓励我们,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刚才送给一个同学,现在台下这么多老师,就应该在你的后面加上一个……们。轻松,把手拿出来,做各种动作。 生: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师:掌声响起来,(生鼓掌)你们的心就明白!明白什么了? 生:老师今天很开心。 生:老师真的很棒! 师:看来你们明白了老师…… 生:真的很棒!

最后一个步行者课例

《最后一个步行者》课例 《最后一个步行者》是忧患类题材的科幻故事,揭示了高速发展的事物给人类带来的隐患,此类题材的课文是老教材所没有的,与众不同,体现了新教材的“新”。虽然这样的课文设计颇有难度,但是自己有迎难而上的决心,有敢于尝“新”的胆识。 教学设计: 1、通过看词组,说说想到了什么,这是对学生的瞬间思维的一种考验,而词组中的“最后”与课文内容相关,这样便能较自然地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2、新教材的课文大多是较长的,特别到了五年级更是如此。怎样将课文浓缩在35分钟内学习完毕,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作用十分重要,“档案表”的设计,首先为学生疏通了课文。 3、句式训练以及根据关键词提示出具医学报告,是让学生在读通文本后,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并将自己正确地理解,通过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句式训练到关键词概述是一个由易及难的过程,试图用这样的设计,在课堂上关注每位学生。 4、读写结合的设计,以第12节为范本,这一节是文章的精华,揭示了之所以出现最后一个步行者的潜在原因。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模仿段式的同时,将自己对周围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理性思考用规范的文字表达出来,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将思考适切的渗透进了文字中。 教学实录: 一、引入。 1、出示一组词语:一滴水一片落叶一次考试一颗牙齿一次聚会一瓶吊针 2、这些词语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如果在前面加上一个特定的词。出示:最后 那会让你想到些什么呢?师:面对生活中如此多的“最后”我们或喜或忧。那么当地球上出现最后一个步行者时,将意味着什么呢? 二、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步行者”。出示课题。 师:对于最后一个步行者你是什么感觉,通过读课题告诉大家。 指名读课题。 师:从你的读中老师听到了憧憬,从你的读中老师听到了忧虑。 3、这是位引人注目的老人,让我们从能获取的信息中来为他整理一份档案。 出示:档案表(教师读表) 姓名别称性格信奉格言 健康状况公民意识最后的住所其他 师:何谓公民意识就是指公民履行义务的情况。 何谓其他就是指不在以上的范围内,但是你认为也是要介绍的。 师:请大家仔细地默读课文,然后来整理。 学生交流。(略) 师:可是在某天的早晨,人们打开收音机却听到了一则噩耗,知道什么叫“噩耗”?指导朗读:既然是不好的消息,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沉重 出示最后一节:请男生准备好,这则消息有你们来播出。 男生读:“今晨,我们听到了杜兰先生逝世的噩耗。这样健康的一个人,住进博物馆后不到半年就溘然谢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现在,我真正认识到步行这种简单交通方式的意义,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师:消息中“溘然谢世”这个词语,怎么来理解? 理解:溘然谢世( 生:突然去世,带有惋惜的意思 师:就是这样一个在各方面都极为健康的老人,却在住进博物馆的半年之后溘然谢世。原因何在?让我

《最后的姿势》课文分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了对谭千秋老师的敬意。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是本文的两大写作特点,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1、定格细节彰显伟大精神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课文通过谭老师的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正面刻画了人物形象,细品之下,无一不体现出他那伟大的精神品质。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截取了谭老师上课的一个片段。谭老师给学生讲述“人生的价值”的那段话,是他的“言传”,既是他对学生进行了的思想教育,也为下文写他“身教”——在危难之际作出的抉择埋下了伏笔。这与他的人生追求、对学生的殷切期盼密切相关在。话语最后有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的用法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感受灾难降临的突然。 谭千秋老师在灾难来临之际“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他张开双臂,“拉、撑、护”这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思考,没有犹豫,几乎是一种出自本能的反应。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与追求。 2、侧面烘托诠释生命意义 这篇课文中很典型的表达手法是: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正面紧扣谭千秋的语言、动作等句子来品味体会,侧面则引用了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他们代表了三类人的评价,救援人员最先目睹了谭老师牺牲后的壮烈情景,他们内心的震撼是最直接,最真实的;获救学生是谭老师用生命守护下来的,他们是谭老师英勇壮举的见证人和获益者;而老师则离门口最近,在生死关头是最有可能离开的,但最后却没有离开!作为谭老师的同行,他们对谭老师的敬佩是最发自内心的。因此,应该紧扣这些人物的语言,抓住“飞身”“生死攸关”等词语,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 学习本课,一是学习谭老师大公无私、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二是了解和掌握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