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酚类化合物化学性质

酚类化合物化学性质

酚类化合物化学性质
酚类化合物化学性质

五氯苯酚性质

熔点

165-180 °C(lit.)

沸点

310 °C(lit.)

密度

1.978 g/mL at 25 °C(lit.)

蒸气密度

9.2 (vs air)

蒸气压

40 mm Hg ( 211.2 °C)

闪点11 °C

储存条件0-6°C

Merck 7109

稳定性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英文同义词: 1-(1-phenylcyclohexyl)-piperidin;1-Hydroxy-2,3,4,5,6-pentachlorobenzene;1-Hydroxypentachl orobenzene;2,3,4,5,6-Pentachlorophenol;Acutox;angeldust;angelhair;angelmist

纯品为白色晶体。熔点:带1个结晶水者174℃;无水物191℃,沸点309-310℃(100.525kPa,分解),相对密度1.978(22/4℃)。溶于稀碱液及丙酮、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地乐酚基本信息

英文名

称:

4,6-Dinitro-2-sec-butylphenol

英文同义词: DINOSEB 100MG NEA T;2-(1-methylpropyl)-4,6-dinitro-pheno;2,4-Dinitro-6-(1-methylpropyl)phenol;2,4-dinitro-6-(1-methyl-propyl)phenol(french);2-sec-butyl-4,6-dinitro-pheno;4,6-dinitro-2-(1-methylpropyl)p henol;4,6-dinitro-2-(1-methyl-propyl)phenol;4,6-Dinitro-2-sec.butylfenol

地乐酚性质

熔点55.5°C

密度 1.29

闪点>100 °C

储存条件2-8°C

水溶解性0.0052 g/100 mL Merck 13,3317

稳定性Stable. Strong oxidizing agent. Incompatible with reducing agents, combustible material.

CAS 数据库88-85-7(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

2-Sec-butyl-4,6-dinitrophenol(88-85-7)

EPA化学物质信息Phenol, 2-(1-methylpropyl)-4,6-dinitro- (88-85-7)

英文同义词: 2,4-dinitrophenol, reagent grade;2,4-DINITROPHENOL, 1X1ML, MEOH, 5000UG/M L;2 4-DINITROPHENOL MOISTENED WITH WA TER &;2,4-DINITROPHENOL PESTANAL, WITH APPROX.;2 4-DINITROPHENOL INDICA TOR &;2,4-Dinitrophenol,PhIndicator;2,4-DinitroPhenolIndicatorGr;2,4-Dinitrophenol97%

2,4-二硝基酚性质

熔点

108-112 °C(lit.)

密度1,683 g/cm3

蒸气密度

6.35 (vs air)

闪点11 °C

储存条件2-8°C

水溶解性0.6 g/100 mL (18 oC)

敏感性Light Sensitive

Merck 14,3280

BRN 1246142

稳定性Stable. Combustible.

CAS 数据库51-28-5(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

Phenol, 2,4-dinitro-(51-28-5)

EPA化学物质信息Phenol, 2,4-dinitro-(51-28-5)

化学性质浅黄色单斜结晶。熔点113℃,相对密度1.683。溶于热水、乙醇、乙醚、丙酮、甲苯、苯、氯仿和吡啶,不溶于冷水。能随水蒸气挥发,加热升华。

英文同义词: 2-HYDROXYNITROBENZENE;2-NITROPHENOL;2-hydroxynitrobenzene[qr];2-nitro-pheno;o -Hydroxynitrobenzene;o-hydroxynitrobenzene[qr];o-Nitrofenol;o-nitro-pheno

2-硝基苯酚性质

熔点

43-45 °C

沸点214-216 °C

密度 1.495

蒸气压

1 mm Hg ( 49.3 °C)

闪点108 °C

储存条件Store in dark!

溶解度 2 g/L (25°C)

水溶解性 2 g/L (25 oC)

敏感性Light Sensitive

Merck 14,6620

BRN 775403

稳定性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bases,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CAS 数据库88-75-5(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

Phenol, 2-ni t ro-(88-75-5)

EPA化学物质信息Phenol, 2-ni t ro-(88-75-5)

2-硝基苯酚用途与合成方法

化学性质浅黄色

4.6-DINITRO-O-CRESOL

英文同义

词:

4.6-DINITRO-O-CRESOL SOLUTION 1000UG/ML IN METHANOL 1ML

英文名

称:

4-Chloro-3-methylphenol

英文同义词: 1-Chloro-2-methyl-4-hydroxybenzene;2-Chloro-hydroxytoluene;4-chloro-1-hydroxy-3-methylb enzene;4-chloro-3-methyl-pheno;4-chloro-3-methylphenol(p-chlorocresol);4-Chloro-5-methyl phenol;4-chloro-m-creso;ai3-00075

4-氯-3-甲酚性质

熔点

63-65 °C(lit.)

沸点

235 °C(lit.)

密度 1.370

闪点118 °C

水溶解性 4 g/L (20 oC)

Merck 14,2133

BRN 1237629

稳定性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brass, oxidizing agents, copper, copper alloys.

CAS 数据库59-50-7(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

Phenol, 4-chloro-3-methyl-(59-50-7)

化学性质无色结晶。熔点66℃(55.5℃),沸点235℃,20℃时1g能溶于250ml水,在热水中溶解更多,易溶于苯、乙醚、乙醇、丙酮、氯仿和石油醚。能随水蒸气挥发。

4-硝基苯酚性质

熔点112 °C

沸点

279 °C(lit.)

密度1,27 g/cm3

蒸气压

0.6 mm Hg ( 120 °C)

闪点169 °C

储存条件Store in dark!

水溶解性 1.6 g/100 mL (25 oC)敏感性Light Sensitive Merck 14,6621

BRN 1281877

稳定性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strong bases, organics, combustible material, reducing agents. Combustible.

CAS 数据库100-02-7(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

信息

Phenol, 4-ni t ro-(100-02-7)

EPA化学物质

信息

Phenol, 4-ni t ro-(100-02-7)

4-硝基苯酚用途与合成方法

化学性质淡黄色晶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和苯

英文同义词: 1-Hydroxy-4-nitrobenzene;4-hydroxy-1-nitrobenzene;4-Nitrofenol;4-nitro-pheno;Mononitroph enol;NCI-C55992;Niphen;Paranitrofenol

英文名

称:

m-Cresol

英文同义词: 1-Hydroxy-3-methylbenzene;3-Cresol;3-Hydroxy-toluol;3-methyl-pheno;celcuredrymix(chemi calsforwoodpreserving);CRESOL, META;cresol,meta-isomer;franklincresolis

中文同义

词:

消螨酚;4,6-二硝鄰環己苯酚

英文名

称:

2-CYCLOHEXYL-4,6-DINITROPHENOL

英文同义词: 2,4-Dinitro-6-cyclohexylphenol;2-Cyclohexyl-4,6-dinitrofenol;2-cyclohexyl-4,6-dinitro-pheno;4, 6-Dinitro-o-cyclohexylphenol;6-Cicloesil-2,4-dinitr-fenolo;6-cyclohexyl-2,4-dinitro-pheno;6-Cy clohexyl-2,4-dinitrophenol;Dinitro-o-cyclohexylphenol

2,3,5,6-四氯酚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称:

2,3,5,6-四氯酚

中文同义

词:

2,3,5,6-四氯苯酚;2,3,5,6-四氯酚;2,3,5,6-四氯苯英文名

称:

2,3,5,6-TETRACHLOROPHENOL

英文同义词: 2,3,5,6-tetrachloro-pheno;Phenol, 2,3,5,6-tetrachloro-;phenol,2,3,5,6-tetrachloro ;2,3,5,6-Tetrachloropheno1;2,3,5,6-TETRACHLOROPHENOL;2,3,5,6-TETRACHLOROPHENOL,

1X1ML, MEOH 2 000UG/ML;2,3,5,6-TETRACHLOROPHENOL PESTANAL, 10 M;2,3,5,6-TETRACHLOROPHENOL, 50 MG, NEA T

闪点11 °C

储存条件APPROX 4°C

CAS 数据库935-95-5(CAS DataBase Reference)

白色针状结晶,有强烈特殊气味;蒸汽压7.98kPa(190℃);熔点69~70℃;沸点164℃/3.059kPa;溶解性:难溶于水,溶于丙酮、苯、乙醚、氯仿、四氯化碳、乙醇;密度:相对密度(水=1)1.839(25℃);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5(有害品,远离食品);主要用途:用作杀虫剂、消毒剂和木材、乳胶、皮革防腐剂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石油加工产品,煤焦油,煤液化油,三者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煤焦油,煤液化油中主要的含氧酸性物质即为酚类化合物,其含量受煤种,工艺条件影响很大,低温馏分段中的酚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可达30%以上,如此高的酚含量会显著增加后续过程的氢耗量,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此外,酚类化合物的不稳定性不利于油品的存储与运输;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和生产原料而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领域,因而具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价值。然而,我国市场每年的酚类供应都存在较大缺口,随着国家对煤炭资源利用的愈发重视,从煤焦油和煤液化油产品中提取酚类化合物不仅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也是挖掘煤焦油和煤液化油的潜在价值。 一、目前获得酚类的方法 酚类物质最初发现于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中,如生育酚,儿茶素,白黎芦醇,芝麻林酚,大豆黄素等等,这些天然的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抗氧化性,可以延缓衰老,对于癌症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所以其医药上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煤液化油中提取酚类化合物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人们在煤焦油和液化油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发现,酚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结构特点,会影响油品的安定性[3, 4]、煤液化工艺中的循环溶剂性能[5],因此分离出煤焦油或液化油中的酚类物质将有助于油品的存储,运输,及优化工艺结构。 2)酚类化合物具有弱酸性,是煤焦油液化油中含氧化合物[6]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高的酚含量将显著增加氢耗量,氢气在合成工业中是一种贵重的原料,这无疑会提升生产的成本。 3)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表1-5 为典型酚类化合物的用途[1],可见酚类化合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等等,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从油品中分离酚类化合物将大大增加煤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4)随着工业的发展,石化能源的消耗带来了巨大的含酚废水排放量[7, 8],是世界上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及安全。由于现行的工艺条件限制,在油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含酚废水需要处理,增加生产成本,还会污染环境,与绿色工艺的要求相差甚远,急需对其加以改进。如果能从源头萃取分离出绝大部分的酚类化合物,既不会对后续加工产生负面影响,又能简化工艺流程,

天然酚类化合物及其保健作用

天然酚类化合物及其保健作用 酚类化合物是一族结构中含有酚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食品中,由于其羟基取代的高反应性和吞噬自由基的能力而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延缓肿瘤的发作,抑制肿瘤的形成,提高认知功能,抑制低度脂蛋白LDL氧化及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功能。这些功能都与其抗氧化性能有关。 人体内的自由基反应对人的病理、衰老机理的研究发现反应性氧(ROS,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物自由基ROO·和烷氧基自由基RO·等)在体内起着很不利的作用,与机体老化及许多疾病有关。ROS在体内主要氧化脂肪、蛋白、核酸等细胞组成成分,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 脂质氧化反应是一个自由基介导的链反应,由高反应活性自由基如·OH从多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相邻的亚甲基吸收-活泼氢而引发(反应式1)。 脂肪酸烷基自由基R·很快与O2反应形成过氧化自由基ROO·(反应式2),ROO·可从脂肪酸继续吸收活泼氢,使脂质氧化反应继续进行(反应式3)。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人体血浆中主要的携带胆固醇的蛋白质,除富含胆固醇外,还含大量的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极易被氧自由基氧化而形成过氧化物。被氧化的LDL不能结合到LDL受体上,而是与巨噬细胞清除受体结合,形成泡沫细胞,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相对于脂质而言,蛋白质和核酸较不易受自由基的攻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蛋白质对ROS的敏感性有很大关系。 ROS对蛋白质的改性作用会影响其被细胞内蛋白水解酶的降解。ROS引起的蛋白质氧化可能是许多炎症反应的原因。 由氧化反应引起的核酸的改性则明显改变细胞功能,有潜在致癌性。ROS攻击DNA会引起广泛的DNA损伤,包括碱基的修饰,产生无碱基位点、碱基删除、移码、DNA解链、DNA-蛋白质交联及染色体重排等。大量的研究认为ROS在癌症的引发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机理 机体有多种抗氧化防御系统,抗氧化剂主要是通过终止自由基链反应而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的。α-育酚(TOH)是生物膜中维持稳定性不可缺少的抗氧化成分,以此为例说明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当TOH的酚基团遇到过氧自由基ROO·时,反应形成生育酚自由基TO·和氢过氧化物。 该反应速率常数k3为8×104mol/s。因为链传递反应速度常数k2约10~102mol/s,远低于k3,故TOH与ROO·自由基反应的速度比RH与ROO·反应速度快约104倍。因此仅需少量即可起到有效的终止自由基链反应作用。 酚类是极好的氢或电子供体,由于形成的酚类游离基中间体的共振非定域作用和没有适合分子氧进攻的位置,比较稳定,不会引发新的游离基或者由于链反应而被迅速氧化,所以是很好的抗氧化剂。 植物中存在的天然酚类化合物谷物种子大米是亚洲主要的谷物食品,水稻壳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很强,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了一种抗氧化成分异牡荆黄基类黄酮,具有独特的C -糖基结构,抗氧化能力与生育酚相当。 黑米种子即使经过长时间储存仍维持发芽力,故推测其色素物质可能有抗氧化作用。经大规模分离纯化,分离出了抗氧化色素花青素-3-0-β-D-葡萄糖苷(C3G)及dele phinidin-3-0-β-D-葡萄糖苷及花葵素-3-0-β-D-葡萄糖苷,这三种花色素型抗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均呈强抗氧化活性,而C3G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也有抗氧化性。在其

12固定污染源 酚类化合物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第1版 SDL-SOP-012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固定污染源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酚类化合物测定 1.2在无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样体积为60L,吸收液体积为20mL时,直接比色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3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083-6mg/m3,萃取比色法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3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0083-0.17mg/m3。 在有组织排放分析中,当采样体积为10L,吸收液体积为50ml,用蒸馏-直接比色法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3mg/m3,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1.0-80mg/m3 2定义 酚类化合物指在苯环结构中具有羟基取代基的化合物总称,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所测得的时能与1-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有色的酚类化合物,均以苯酚计。 3方法原理 用氢氧化钠吸收液采集样品,在pH=10.0±0.2、有铁氰化钾存在的情况下,酚类化合物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比色测定。 4 试剂和材料 4.1浓盐酸 4.2浓磷酸 4.3浓氨水 4.4碘化钾 4.5溴化钾 4.6硫酸铜 4.7氯化氨 4.84-氨基安替比林 4.9铁氰化钾 4.10三氯甲烷 4.11氢氧化钠吸收液c=0.1mol/l 4.12 盐酸;(1+1) 4.43 盐酸:(1+9) 4.14磷酸:(1+9) 4.15 硫酸铜溶液:c=100g/l 4.16氨-氯化铵缓冲液: pH =10.0±0.2 称取20.0g氯化铵溶于100.0ml浓氨水中,密塞,3-5℃下保存,使用一周。4.17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A:c=20.0g/l

酚类物质某种或某些物质污染后水会产生臭味

天然水受到某种或某些物质污染后会产生臭味,影响饮用和使用。臭味不能以混凝、沉淀和过滤等过程有效去除,而要针对臭味来源确定相应的去除方法。天然水产生臭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藻类、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等在繁殖过程中的代谢分泌物引起的,它使水产生腐臭、霉臭或腥臭味;二是水在地层或地表流动过程中溶入某些气体或溶解性物质导致的;三是在人们生活、生产中排泄到水中的污染物质造成的。这些物质即使在水中的浓度很低时,也会出现臭味。此外,水处理过程中也能产生异味,如采用氧化剂消毒时,在去除原水中臭味的同时,又可能产生新的异味。根据产生臭味的原因,除臭味方法大致有四类:即曝气法、氧化法、消毒法和吸附法。曝气法系通过喷淋和鼓风,使水与空气大面积接触并产生相间的物质交换,用以去除水中生臭味的易挥发性物质。氧化法系用氧化剂氧化降解产生臭味的有机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二氧化氯和高锰酸钾等。消毒法系利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以消除微生物产生的臭味。对于菌类和原生动物等可用常规的消毒剂来杀灭;而对于藻类的杀灭则用硫酸铜更为有效。吸附法系以吸附剂吸附去除水中产生异臭和异味的物质。活性炭是一种效果好、应用广的吸附剂。对于一些无机盐引起的臭味,则需采取相应的除盐办法。 氨氮超标处理方法常分为两类:化学法处理和生物法处理 化学法处理包括:①吹脱法,利用氨氮在水中的平衡关系,调节pH到碱性,使氨氮以非离子态存NH3-N存在,最后利用空气把其吹脱出来。 ②折点加氯法,利用氨氮和氯反应最终生成氮气从水中脱除。氯的投加量依照加氯曲线。 ③离子交换法,一般选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生物处理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脱氮,主要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最终以氮气从水中脱出。生物脱氮现在又很多成熟的工艺,在水处理中非常常见。 高锰酸盐指数是衡量水中有机物的重要指标,指数过高,会导致消化道疾病,甚至肝癌发生 氨氮是水体中主要的污染物,在人体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不仅会使人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亚硝酸盐可以与食物或胃中的仲胺类物质作用生成亚硝酸胺,亚硝酸胺能导致癌症。 镉饮用含过量镉的水而造成的中毒大多是急性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硝酸盐硝酸盐在人体内经微生物作用可还原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它可与人体血红蛋白反应,造成高铁血红蛋白症,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会造成智力下降,反应迟钝。亚硝酸盐还可间接与次级胺结合而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进而诱导消化系统癌变。 氟氟是一种原生质的毒物,进入体内后就会破坏细胞壁,影响到体内很多酶的活性。氟进入体内后使得钙过量地在血管上沉积,造成血管钙化,引起动脉硬化。 六价铬六价铬可能经口、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引起支气管哮喘、皮肤腐蚀、溃疡和变态性皮炎。还可导致呼吸系统癌症。 铅铅化合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神经系统、肾脏和血液系统,还会引起肾功能损害,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等。 砷砷的慢性中毒表现为疲劳、乏力、心悸、惊厥,还能引起皮肤损伤,出现角质化、蜕皮、脱发、色素沉积,还可能致癌。 汞汞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和疼痛等,总汞中的甲基汞在人体内极易被肝和肾吸收,其中15%被脑吸收,但首先受损的是脑组织,并且难以治疗,往往促使死亡或遗患终生,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有机汞,汞污染主要是水产品。 酚酚是有毒化学物质,一旦被人吸收就会蓄积在各脏器组织内,很难排除体外,当体内的酚达到一定量时就会破坏肝细胞和肾细胞,造成慢性中毒。 甲醛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同时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较高,对人体存在一定危害,如果长期饮用氯仿和四氯化碳超标的水,严重时会导致肝中毒甚至癌变。 细菌可引起肠胃炎、泌尿系统感染、胆囊炎以及溶血性黄疸病等; 磷慢性磷中毒,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牙龈肿痛、牙松动和脱落,严重时可导致下颌骨骨质疏松和坏死;消化系统症状可有口内蒜臭味、恶心、厌食、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氰化物氰化物中毒,乏力、头晕、头痛、胸闷、恶心、耳鸣、眼花、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损伤神经系统。 PH<7.0 过量的酸性物质积极在体内会使人体的内环境恶化,血液偏酸性,出现极不健康的“酸性体质”,热量超标容易发胖,危害健康。可出现头晕、焦燥、便秘、失眠、疲劳、抵抗力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 当体液PH值在7—7.4的状态时,肌体最健康,免疫力最强,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痛风等各种疾病。)如果酸性物质在体内聚积过多,不但促使新陈代谢作用发生变化、内分泌失调、加速衰老,还会带来各种疾病。据检测证明,凡是癌症病人的体液均呈酸性,病越重PH值越低。酸性体液中,癌细胞最活跃。酚类物质 蒸汽和氧气作为气化剂,蒸汽分解率受气化炉排渣状态影响,分解不完全和煤气一起带出气化炉经过变换冷却后产生的煤气水。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 酚水的处理,大致就是沉降——脱酸性气体和氨气——萃取——萃取剂回收——酚水浓缩—成产品,脱出酚的废水经污水处理(大部分是生物降解)后排掉,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质将废水中的,吸附饱和后,再利用碱液、蒸汽或有机溶剂进行解吸脱附。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磺化煤、大孔树脂等,其中活性炭吸附容量比较大,活性炭表面的正电荷对苯酚有着极强的相互作用,能有效地吸附苯酚,但从活性炭中回收苯酚是件很困难的工作[7]。用动态逆流活性炭固定床处理含苯酚废水,可使废水含酚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8]。该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但其主要缺点是活性炭容易堵塞、不易再生。磺化煤再生容易,但吸附容量小,因此,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大孔树脂有大量的孔穴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而且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对废水中酚类物质吸附可逆性好,可以用NaOH再生,不仅树脂可反复使用,而且可以回收酚类物质[9]。相比大孔吸附树脂,超高交联大孔吸附树脂在比表面积、树脂强度等性能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吸附能力已接近甚至在部分领域超过了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特别是树脂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机械强度及优异的吸附2脱附性能等特点,其应用潜力已引起分离技术研究者的高度关注[10]。 化学氧化法是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酚类物质在加温加压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被氧化成微毒或无毒的物质,或者转化为容易与水分离的形态,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化学氧化法脱酚,采用的氧化剂包括空气、高锰酸钾、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和过氧化氢等。在一定条件下,废水中的酚可以被空气所氧化,尤其是在有催化剂存在时。但对于多元酚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12]。二氧化氯在水处理中使用方便,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具有去嗅、去异味的能力,在pH值为7的情况下,能与水中的酚类化合物完全反应,且不形成副产物,是一种绿色消毒剂[13]。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一)主要化合物及其食物来源 酚类化合物包括了一类有益健康的化合物,其共同特性是分子中含有酚的基团,因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根据分子组成的不同,植物性食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分为简单酚、酚酸、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及类黄酮。常见的酚类化合物有: 1.简单酚又称一元苯酚,如水果中分离出的甲酚、芝麻酚、桔酸(gallicacid)。 2.酚酸主要有香豆酸(coumar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 和绿原酸(chlorogenicacid)等。 3.类黄酮(flavonoids),又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槲皮素、黄酮醇、黄烷醇、黄烷酮等。 4.异黄酮异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黄豆中所含异黄酮有:染料木苷元(三羟基异黄酮,又称金雀异黄素)、大豆苷元(二羟基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黄素苷以及上述三种苷的丙二酰化合物。 5.茶多酚主要由5种单体构成,分别是表没食子儿茶素一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一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A)和表儿茶素(EC)。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被认为是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来源。(二)生物学作用 酚类化合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槲皮素、大豆异黄酮、茶多酚的生物学作用方面。现将其主要的保健功能综述如下: 1.抗氧化作用植物中所含的多酚化合物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过氧化,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体内过氧化反应的致癌作用。 2.血脂调节功能大豆异黄酮可以降低胆固醇,含这种成分的大豆蛋白可使动物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胆固醇降低30%~40%。茶多酚可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胆固醇,降低体脂和肝内脂肪聚积。 3.血管保护作用红葡萄酒中的多酚化合物可抑制血小板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并可使已形成的血栓血小板解聚;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产生舒血管因子,减轻栓塞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红葡萄酒所含这类化合物成分的摄入量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大而复杂基因的化合物。从化学上讲,酚是苯环(又称芳香环)上联有一个或多个羟基的化合物。多酚物质(polyphenols)是含有酚官能基团的物质,是构成植物固体部分的主要物质[5,6]。按分子质量可分为单宁化合物(相对分子量500~3000)和非单宁化合物(相对分子量<500或>3000)[3]。酚类物质是葡萄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与葡萄的抗病性、采后生理、贮存、保鲜以及与葡萄汁(酒)的色泽、风味等品质指标密切相关。德、法等国在探讨酚类物质与葡萄酒的品质关系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国内对酚类物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18]。葡萄与葡萄酒中常见的酚类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类黄酮和非类黄酮[1]。不同葡萄品种之间酚的含量及类型差异很大,相同品种葡萄及其酿制的葡萄酒中酚的构成及含量也会受地域、栽培条件、气候条件、成熟度,酿造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非类黄酮 酚酸类化合物(phenolic acids) 这类化合物具有一个苯核,多为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丙烯酸(肉桂酸)的衍生物[5,6]。主要有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和香豆酸4种,此外还有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阿魏酸、绿原酸、芥子酸等。 葡萄浆果中20%~25%的酚酸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在葡萄酒中,酚酸可与花色素和酒石酸相结合[2,5,6]。这些物质结构较简单,主要贮存在葡萄细胞中的液泡中,破碎时容易被浸出。含量最高的是羟基肉桂酸的衍生物,一般与糖、有机酸以及各种醇以酯化形式存在[1]。葡萄品种成熟条件不同,葡萄浆果中酚酸的总量和游离态酚酸的比例也不相同。 2 类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的酚类化合物的最大类别之一。而且大部分单宁也是由黄酮类化合物转变来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总是由15个碳原子组成,它们排列成C6-C3-C6的构型。也就是说,两个芳香环由一个成环或不成环的C3单元联结起来。这三个环分别标为A、B、C。葡萄酒中最常见的类黄酮物质有黄酮醇,儿茶素,红葡萄酒中还有花色苷等[1,11]。类黄酮主要来自于葡萄皮,葡萄籽及果梗,在红葡萄酒中占多酚物质的85%以上,在白葡萄酒中含量一般不超过总酚的20%,因此类黄酮对红葡萄酒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白葡萄酒的作用[1]。 2.1 黄酮醇类化合物(flavonols) 槲皮酮(栎精)R:HR':H 莰非醇(山奈醇):R:OH R':H 杨梅黄酮:R:OH R:OH 图1 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构 分子结构中含有“黄烷构架”。主要有写槲皮酮(栎精,Quercetin)、莰非醇(山奈醇,Kaempferal)、和杨梅黄酮(Myricetin)(见图1)。

酚类化合物化学性质

五氯苯酚性质 熔点 165-180 °C(lit.) 沸点 310 °C(lit.) 密度 1.978 g/mL at 25 °C(lit.) 蒸气密度 9.2 (vs air) 蒸气压 40 mm Hg ( 211.2 °C) 闪点11 °C 储存条件0-6°C Merck 7109 稳定性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英文同义词: 1-(1-phenylcyclohexyl)-piperidin;1-Hydroxy-2,3,4,5,6-pentachlorobenzene;1-Hydroxypentachl orobenzene;2,3,4,5,6-Pentachlorophenol;Acutox;angeldust;angelhair;angelmist 纯品为白色晶体。熔点:带1个结晶水者174℃;无水物191℃,沸点309-310℃(100.525kPa,分解),相对密度1.978(22/4℃)。溶于稀碱液及丙酮、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地乐酚基本信息 英文名 称: 4,6-Dinitro-2-sec-butylphenol 英文同义词: DINOSEB 100MG NEA T;2-(1-methylpropyl)-4,6-dinitro-pheno;2,4-Dinitro-6-(1-methylpropyl)phenol;2,4-dinitro-6-(1-methyl-propyl)phenol(french);2-sec-butyl-4,6-dinitro-pheno;4,6-dinitro-2-(1-methylpropyl)p henol;4,6-dinitro-2-(1-methyl-propyl)phenol;4,6-Dinitro-2-sec.butylfenol 地乐酚性质 熔点55.5°C 密度 1.29 闪点>100 °C 储存条件2-8°C 水溶解性0.0052 g/100 mL Merck 13,3317 稳定性Stable. Strong oxidizing agent. Incompatible with reducing agents, combustible material. CAS 数据库88-85-7(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 息 2-Sec-butyl-4,6-dinitrophenol(88-85-7) EPA化学物质信息Phenol, 2-(1-methylpropyl)-4,6-dinitro- (88-85-7)

酚类化合物

1. 酚的定义 我们已经知道了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其化合物则是酚1。 2 酚的分类 根据分子中酚羟基的多少,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多元酚等。例如: (对甲苯酚)(对苯二酚)(连苯三酚) 3自然界里的酚类物质 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酚类物质的总称.是 一类富含于茶叶中,主要由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 茶素及没食子酚酯类等组成的多羟基化合物。茶多 酚分子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OH),可终止人体中 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茶多酚多超氧阴 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8%以上,其效 果优于维生素E和维生素C。茶多酚还有抑菌,杀 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治动 脉粥样硬化,是爱滋病毒(HUV)逆转录酶的强抑 制物,有增强肌体免疫能力,并且抗肿瘤、抗辐射、 抗氧化,防衰老机理。茶多酚安全无毒,是食品饮料、药品及化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 水果中含有多种酚类物质,它们是形成水果口感、酸味以及颜色的一个重要来源,许多酚类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和保健 功能。咬过的苹果或香蕉等水果,暴露在空 气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断面处变为棕色, 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于酚类化合物在氧气的 作用下,水果中的酶将其转化为醌,因此显 棕色。断面的棕色可以作为水果中含有酚类 物质的一个标志,同时也说明酚进入人体后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P160

可以起到阻止有害氧化反应发生的作用。 葡萄酒中酚类物质主要是花色素和单 宁,葡萄果皮中花色素含量的多少是红酒的 颜色基础,单宁含量的多少是颜色稳定的条 件也决定了口感。 4 几种重要的酚 苯酚 俗称石炭酸,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酚。 苯酚为无色透明针状或片状晶体,熔点43℃,有特殊气味。苯酚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有毒。 苯酚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酚醛树脂(电木),环氧树脂、聚碳酸酯,己内酰胺和己二酸,香料、燃料,药物的中间体,还可以直接用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对苯二酚 又称氢醌,无色或浅灰色针状晶体,熔点170℃,易升华,溶于热水和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有毒。可渗入皮肤内引起中毒,蒸汽对眼睛的损害较大。对苯二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医药、染料、橡胶防老剂、单体阻聚剂、石油抗凝剂、油脂抗氧剂和氮肥工业的催化脱硫剂等,它还是一个强的还原剂,用作照相显影剂,还用作化学分析实际、试剂。

酚类化学

苯环

“羟”是化学家发明的字,以“氢”与“氧”二字各取一部份造出。读音则是“氢”的声母(qīng)加上“氧”的韵母及声调(yǎng)利用反切的方式合成一个字。因为j/q/x后面必须接i或ü,所以拼音作qiǎng。 酚类化合物是指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是芳烃的含羟基衍生物,根据其分子所含的羟基数目可分为一元酚和多元酚。 概述编辑 "酚类化合物" 英文对照 phenolic compound; "酚类化合物"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根据其挥发性分挥发性酚和不挥发性酚。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化合物大部分是植物生命活动的结果,植物体内所含的酚称内源性酚,其余称外源性酚。 酚类化合物都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均呈弱酸性,在环境中易被氧化。 内源性酚编辑 研究表明,有些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起到有益的作用。 在这些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已被鉴定出的有酚类衍生物。许多饮料中都含有这些化合物,如葡萄酒、茶、咖啡等等。 酚类衍生物是含有酚的化合物,这是化合物庞大的复合家族。由于其羟基取代的高反应性和其吞噬自由基的能力,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潜力。人们可以把这些化合物分为两类:类黄酮化合物(果皮、籽、梗的提取物)和非类黄酮化合物(细胞液泡的提取物)。 类黄酮化合物组成低分子量的多酚基;它们可再分为黄酮、黄酮醇和黄烷酮。类黄酮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作用,由于其螯合的特性,已被证实具有抗炎症、抗变态反应、抗病毒和抗癌症特性。 酚类化合物存在于植物中,并在对其加工的各个阶段中,经受一系列反应而形成可改变饮料质量特性的复合酚类化合物。酚类成分同样会影响饮料质量特性的变化,如口味、颜色、收敛性等等。许多葡萄种植者已经开始利用酚类成分评定各种葡萄酒的制作方法对成品质量的影响。 饮料是类黄酮化合物和其他酚类衍生物的丰富来源。这些物质被看做是重要的抗氧化物的营养源。一些研究表明:人体对维生素和其他抗氧化物吸收的增大可促进人体抗自由基侵蚀的氧化保护。 人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在血管中循环并具有生物作用的脂肪运载蛋白质或脂蛋白。 由于自由基和其结构改变的氧化结果,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心脏病有直接关系。低密度脂蛋白(LDL)沉积在血管的纤维壁上并引起血液的其他成分聚集,就造成了血流量受限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而饮料中的抗氧化成分可减少脂类氧化和形成抗心脏病的保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表明:红葡萄酒中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具有高于维生素E的抗氧化的保护潜力,并可有效地减少由于动脉变狭窄而造成的梗塞。研究还表明:酚类化合物同样可防止血小板凝块的形成;不同类型的酚类衍生物对血小板起到不同的作用。 酚类化合物同样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其抗增生的功效相当于甚至大于传统抗癌因素。类黄酮化合物通过其非毒机理,也可能通过DNA、RNA的转让和通过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来抑制白血病细胞。 外源性酚编辑 酚类化合物的毒性以苯酚为最大,通常含酚废水中又以苯酚和甲酚的含量最高。目前环境监测常以苯酚和甲酚等挥发性酚作为污染指标。 环境中的酚污染主要指酚类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含酚废水是当今世界上危害大、污染范围广的工业废水之一,是环境中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在许多工业领域诸如煤气、焦化、炼油、冶金、机械制造、玻璃、石油化工、木材纤维、化学有机合成工业、塑料、医药、农

酚类化合物在医药上的应用

酚类化合物在医药上的应用 酚类化合物是指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根据其分子所含的羟基数目可分为一元酚和多元酚。酚类化合物在医药上主要是用作中间体、解热镇痛药和消毒剂。 那什么是中间体呢?中间体又称有机中间体。用煤焦油或石油产品为原料以制造染料、农药、医药、树脂、助剂、增塑剂等的中间产物。因最初用于制造染料,也称染料中间体。中间体是指半成品,是生产某些产品中间的产物,比如要生产一种产品,可以从中间体进行生产,节约成本。药品生产需要大量的特殊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原来大多由医药行业自行生产,但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与生产技术的进步,医药行业将一些医药中间体转交化工企业生产。医药中间体属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医药中间体目前已成为国际化工界的一大产业。因最初用于制造染料,也称染料中间体。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这药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稳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其中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中间体。水杨酸不仅是阿司匹林的中间体,它还可以用于止痛灵、利尿素、水杨酸钠、水杨酰胺等药物的生产。除了水杨酸外,2,6-二溴苯酚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中间体。主要用于医药合成,也可用于染料和农药中间体的合成,制备3,4,5-三甲氧基苯甲醛。而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又是合成磺胺增效剂、抗菌增效剂TMP的重要中间体。 除了用作中间体,有些酚类化合物本身就是解热镇痛药。比如说对乙酰氨基酚(分子式C8H9NO2),它是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用于感冒、牙痛等症。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这是很好的替代品。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机合成中间体,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照相化学药品。 酚类化合物还可用于制作消毒剂。酚类消毒剂主要包括苯酚、煤酚皂溶液、六氯酚、黑色消毒液及白色消毒液等。在高浓度下,酚类可裂解并穿透细胞壁,使菌体蛋白凝集沉淀,快速杀灭细胞;在低浓度下,可使细菌的酶系统失去活性,导致细胞死亡。 苯酚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结核杆菌和灭活大部分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如果将苯酚与乙醇混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杀菌效果。 煤酚皂溶液又称来苏儿。其主要由甲酚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即邻甲酚、间甲酚和对甲酚与肥皂所组成。煤酚皂溶液的杀菌能力比苯酚强2~5倍,它的常用浓度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能杀灭绿脓杆菌等细菌繁殖体,对结核杆菌和真菌有一定杀灭能力,并能杀死亲脂性病毒,但不能杀灭亲水性病毒,也难杀灭细胞芽孢,如炭疽杆菌及破伤风杆菌。其2%溶液经10~15分钟能杀死大部分致病性细菌,2.5%溶液经30分钟能杀灭结核杆菌。 六氯酚是双酚类化合物,它是酚类消毒剂被卤化后增强了杀菌作用的产品。六氯酚主要用于皮肤消毒,不溶于水,但能溶解于皮肤的脂肪酸内,沉积于皮肤上,不易被水洗去,所以六氯酚肥皂的杀菌作用持久,尤其是连续使用可以使手部的皮肤细菌减少85%~95%,但停止使用后,细菌数会逐渐增多。以2.5%~3%六氯酚肥皂和凝胶洗手,能减少细菌数,连续使用可使皮肤细菌数保持极低水平。 对氯间二甲苯酚化学稳定性好,通常贮存条件下不会失活。用含对氯间二甲苯酚650mg/l 水溶液作用10min,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不同浓度的对氯间二甲苯酚溶液对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真菌,霉菌都有杀灭功效。无刺激,是一种低毒性抗菌剂。

酚类的危害及处理

1.2 酚类废水的危害及处理现状 含有酚类的污染水是一种来源广、比较难被微生物降解、对自然环境有巨大伤害的有机污染物废水,是一种被国内外都要控制的污染物之一,它是美国环保署(EPA)列为的129种优先要控制的污染物之一,同时也是在我国也是一种要重点控制的有害物质[10]。酚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用苯合成以及从煤焦油中提取这两种方式产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酚类的用途主要分布在工业制造这方面,以石油和化工为主的一些相关行业都要用到酚类物质,如合成纤维、制造高分子材料等;因此这些相关的工厂排放的废水如果不处理其酚类的含量就会很高,这些酚类物质中有以苯酚最为常见[11]。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含有酚类的污水的排放量和排放水中酚的含量都是在逐年的增大。作为原型质有毒物质的酚类化合物,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生物都具较大的危害[12]。酚类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皮肤、食用和呼吸系统;对人造成伤害主要是酚类要与人体内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细胞原浆中的蛋白质由可溶性的变成不溶性的,进一步的使细胞失活使人体产生一些疾病。 由于酚类废水会对自然环境的造成十分严重危害,因此在我国制定的居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GB5749-2006)中就有很明确的规定:具有挥发性的酚类物质浓度应当小于0.001 mg/L。 当自然水体被酚类物质污染后,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比如,水体会产生酚臭在水处理加氯的过程中,此时水体中酚浓度可能已经达到0.002 mg/L。如果酚的浓度在水体中大于0.005 mg/L,那样的水就不能做饮用水了。当水体中酚类的浓度较高,达到1-2 mg/L时,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了,这样的水体会影响鱼类的生殖系统造,也有可能使生物中毒而死亡。水体中的大多数生物,特别是鱼类等生物会出现大量的死亡当水中的酚类浓度超过5 mg/L时。水中的酚类含量大于10 mg/L,此时的水就可以说是严重的污染水了,这样的水体鱼类等高等水生生物不不可能生存的。此外,含酚废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及收成、地下水源的纯净等都会产生很严重的破坏[13]。 1.2.1苯酚对人体的危害 苯酚作为化工、焦化、煤气、制药、石油、油漆等行业排放的污水中含有的最主要的酚类物质,因为苯酚本身具有挥发性,所以更容易造成空气污染,通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