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液压缸修复技术及工艺流程绝密

液压缸修复技术及工艺流程绝密

液压缸修复技术及工艺流程绝密
液压缸修复技术及工艺流程绝密

液压缸修复技术及工艺流

程绝密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液压缸修复简介及工艺流程工程机械常见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摩擦副的磨损和局部破坏(拉伤、电击伤、压坑等)。对于磨损件的修复,传统的修复方法包括:机械加工修理法(如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法、局部更换法等)、焊接修理法(堆焊、补焊、钎焊等)和电镀修理法(低温镀铁、镀铬)等。对于结构简单的零部件也可以采用热喷涂(热喷焊)修复技术。对于重要零部件的局部破坏(如液压杆、油缸的拉伤、电击伤、压坑等),采用上述维修方法常常是费工、费时、费料甚至无法修复。以下主要介绍一些局部破坏的修理方法,并详细说明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一、焊修技术的优缺点对于局部损伤,常用的焊修方法包括补焊、堆焊、钎焊等,每一种焊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1。补焊焊接技术用于修复零部件的局部缺陷时称之为补焊。补焊的最大特点是施工简便、修复成本低、时间短。补焊时应根据材质的种类选用恰当的补焊材料和补焊工艺。对于普通碳素钢,应根据材质的碳当量(而不是含碳量)确定补焊方法。对于不锈钢、铸铁、铝及铝合金应的补焊应特别注意材质的性能和工件的使用环境,做到基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焊前处理、施焊、焊后处理方法及施工参数。既然补焊是焊接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施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焊修部位形成熔池(产生局部高温),从熔池到工件本体之间的不均匀加热必然造成焊区及热影响区产生热应力,导致焊修件变形、裂纹(如铸铁件、高碳钢件炸口等)、局部硬化、相组织变化、疲劳性能下降等缺陷。焊修过程中还会导致熔池及熔池附近产生气孔、相变、机械性能降低等问题。因此,用补焊方法修复局部缺陷,常常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2。钎焊为了降低焊修时的施焊温度,人们使用熔点较低的焊料进行热熔焊——人们常称之为钎焊。补焊与钎焊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钎焊时在工件上不形成熔池,在钎焊过程中熔化的只是钎料(钎料的熔点较

低),基体并未真正熔化,利用钎料熔化后的浸润作用粘附基体并在钎焊部位形成修复层。如果钎料、焊剂选择恰当,钎料与基体间的微扩散有助与提高钎焊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因此,与熔化焊相比,钎焊时工件的热影响小,零件很少变形,机械性能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目前,很多人采用钎焊——电刷镀复合修复技术修补压坑,具体方法是先钎焊锡-铋合金钎料(钎料熔点135~140℃),经刮研后再刷镀一层耐磨镀层,从而实现对压坑的修复。钎焊的最大缺点是焊层软、强度低,当钎料或助焊剂选用不当时,钎焊层与基体结合不牢。为了提高钎焊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对于铸造缺陷、易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的材料(不锈钢、铝及其合金),应在钎焊之前,先刷镀铜,然后再钎焊锡-铋合金。镀铜的作用就是为了改善基材的可钎焊性。3。冷焊修复技术之一(补片修复技术)冷焊(补片)修复技术是利用电阻焊的原理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维修方法。当基体金属和补片金属之间有较高的接触电阻时,脉冲电源瞬间输出的大电流脉冲所产生的电阻热将金属片与基体粘结在一起。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电脉冲越多,粘结点越多,金属片与基体的粘结强度越高。这就如同传统的纳鞋底一样,针线越密,纳出的鞋底越结实。由于补片时只是在电极接触部位出现瞬间高温,在补片过程中工件本身不会升温,因此热影响小。补片修复技术的缺点是,当凹坑深度远高于金属片厚度时,需要多次修磨、多次补修,施工效率低下。因为补片是局部粘结,而不是整体焊接,所以金属片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不高,层间夹杂很多空隙。另外,由于补片层与基体之间无法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对冷焊后的工件进行修磨时,在基体与补片部位之间不能形成平滑过渡。对于导电良好的基材(铜、铝等),由于其具有较低的表面接触电阻,无法用补片方法进行维修。4。冷焊修复技术之二(气体保护熔丝焊修复技术)气体保护熔丝焊修复技术有时也称之为微弧冷焊修复技术,它是在传统氩弧焊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类新型焊修技术。设备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脉冲电源、保护气体(氩气等惰性

气体)和用来填补缺陷的金属丝。利用焊枪产生的电弧(电弧温度一般在6000℃以上)将金属丝熔化,用保护气体(惰性气体)把熔化的金属液滴吹射到工件的局部缺陷处,从而填平工件表面的凹坑。与一般意义的气体保护焊技术不同,实施气体保护熔丝焊时被熔化的金属焊丝,不会在修复部位形成焊接熔池,所以在微弧冷焊的施工过程中,工件温升小,不会产生明显的热影响。气体保护熔丝焊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焊层与基体结合牢固。气体保护熔丝焊修复技术不足之处是生产效率低,焊层多孔,有微观缺陷,表面粗糙。一般采用对焊层修磨后再刷镀一层金属镀层的方法来提高表面光洁度。5.焊修技术的共性问题实际焊修实践表明,用前面提到的焊修技术(软钎焊除外)修复镀铬液压支柱(油缸),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两类质量问题:(1)焊区局部硬化,很难修平,焊修部位与完好部位难以实现平滑过渡,使用中焊区凸起部位很容易刮伤油封,在短期内就会出现漏油现象。(2)即使焊修部位与完好部位能够实现平滑过渡,尺寸精度也符合要求,当时检测不出修复质量问题。但是,由于修复区(焊修区)与完好区(镀铬区)的材料性质存在差异,在使用环境中存在电偶腐蚀,导致近铬区边界(靠近镀铬层的区域)因腐蚀而下陷,使用不久便会出现渗油现象,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漏油现象越来越严重在阴雨、潮湿环境中工作的油缸,这种电偶腐蚀现象很常见。二、电镀修复技术电镀修复技术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恢复零部件尺寸的传统修复技术,与焊修技术相比,不会出现因局部高温而带来的种种问题。电镀修复技术是利用电解的原理将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具有较高结合力和一定厚度的修复层。虽然电镀的种类很多,但是可以用于修复的主要有两类,即低温镀铁和镀厚铬。由于镀铬时沉积速度很慢,生产效率低,人们多采用低温镀铁修复技术。为了提高镀铁层的耐腐蚀能力和耐磨性,通常在镀铁层表面再镀一层薄铬。对于液压杆、油缸这类在户外工作的部

件,用低温镀铁恢复尺寸,经修磨后表面罩铬是最常用的修复方法。电镀法修复局部压坑的一般工艺流程是:焊修法填坑→机械修磨(整体磨光)→低温镀铁→机械修磨(整体磨光)→镀铬照面→机械修磨(磨削加工至符合尺寸及光洁度要求)电镀修复法的适合在专业化的电镀厂进行批量加工,不适合单件、异型件以及野外现场修复。三、电刷镀修复技术电刷镀技术出现后,越来越多的维修工作者开始利用电刷镀技术修复液压杆、油缸。由于电刷镀维修技术简便易行、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在常温下就能实现修复层与基体之间的金属键结合,因此,在众多的现代维修方法中,电刷镀修复技术已逐渐成为修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主要方法。西安精艺达金属表面科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用。环保、快速、超厚、多功能刷镀技术。用超厚刷镀法修复局部缺陷非常方便。大量成功修复实例证明,在液压杆、油缸领域,西安精艺达电刷镀技术已表现出替代常规修复技术的潜力。1。镀铬液压杆电刷镀工艺流程机械整形(用电动磨头将缺陷处拓展至适合镀笔良好接触)→电净→水洗→去氧化膜(各种活化处理)→铬面活化→铬面底镍→水洗→高速厚铜填坑(镀厚能力3mm以上)→机械修磨(修磨至平滑过渡)→电净→水洗→铬面活化→铬面底镍→水洗→耐磨面层→水洗→机械修磨→表面抛光。2。修复工艺说明均匀磨损的液压杆很容易修理,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先磨去表面的电镀层(主要是磨去镀铬层。如果直接在镀铬表面电镀,结合力难以保证。虽然有人采用阳极刻蚀的办法活化镀铬层,但常常因难以确保活化效果,修复可靠性不高),然后按常规电镀修复工艺进行电镀修复。对于在工作现场出现的点坑破坏、电击伤破坏、碰伤破坏等深度大(毫米级)、面积小的局部损坏的修复,不适合采用电镀修复法。精艺达快速超厚电刷镀修复技术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选择,其工艺说明如下:机械整形:用电动磨头打磨待修部位至弧形平滑过渡,保证镀笔能够接触到凹坑的底部。电净:电净的作用是出去工件表面的油污。为了防止油污污染镀液,镀液可能流过的地方都应该进行电净处

理。电净的面积可以大一些、次数可以两次以上,确保经过此步骤后,工件上的油污能够彻底除尽。活化:液压杆的材质多为经调质处理的碳素结构钢。一般用2号活化和3号活化去除钢铁表面的氧化膜、渗碳体和游离碳(过饱和碳)。全能铬面活化液去除镀铬层表面的氧化膜。如果不用铬面活化液处理镀铬面,铬面上的镀层与镀铬层结合不牢,镀后修磨时难以实现平滑过渡。使用时毛糙的边界会刮伤油封。铬面底镍:镀铬面底镍的作用是在修复部位刷镀出结合牢固的底层(其作用与盖楼房打地基的作用相似,只有把地基打牢了,楼房才能稳固),镀铬面底镍的时间不宜太长,以施镀面呈均匀的亮白色为宜。如果底层呈灰色(或暗灰色),应磨去底层,重新进行镀前处理和镀底镍工序。高速厚铜填坑:液压杆的局部破坏深度一般在 ~ 3mm之间,用快速超厚高堆积厚铜填坑,刷镀时间约 ~ 1小时(一般情况下,1mm的深度可以在15~20分钟内填平)。机械修磨:用仿形磨具修磨刷镀面,按照由粗到细的顺序修磨至平滑过渡并符合公差求。镀耐磨面层:耐磨面层是为了提高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一般选用镍及其合金作面层。因面层是覆盖在铜层和铬层之上的,所以在镀面层之前,仍需要进行铬面活化、铬面底镍工序。表面抛光:表面抛光的作用是精修刷镀面,用细砂纸蘸抛光膏抛磨刷镀面,使表面达到镜面光泽。抛光有双重作用:其一是提高密封性能,其二是防止磨伤油封。按照本文推荐的刷镀方法修复镀铬液压杆、油缸,使用效果与新件相当。

镀铬表面修复简介

电刷镀是电镀的一种高速电镀新技术,即通过阴极、阳极反应使电源流出电子,经电解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定向迁移,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在镀笔与工件接触部位之间,镀液中的金属离子Mn+在电场作用下便向工件表面移动,在阴极表面获得电子e后,被还原成金属电子M,沉积结晶成镀层,在阴极反应为Mn+Ne—M。

电刷镀的特点:沉积速度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超过喷涂技术。施工时不解体,工件不变形升温,不再加工。现场操作,现场修复。镀层可超过3—5mm,可车削加工。

传统修复工艺简介热喷涂技术存在结合力问题、胶粘技术存在老化和结合力差问题,冷焊技术存在效率低、修复精度差等问题。因此,对于经常从事设备维修的科技工作者而言,根据零件的破坏方式选用恰当的维修技术,实现高效、可靠、低成本的设备维修显得非常重要。电镀修复技术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恢复零部件尺寸的常用修复技术,与焊修技术相比,不会出现因局部高温而带来的种种问题,而且电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度接近焊修技术。电镀修复技术是利用电解的原理将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具有较高结合力和一定厚度的修复层。虽然电镀的种类很多,但是可以用于修复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镀硬铬,另一类是低温镀铁。 1.镀铬修复技术从修理后工件的使用效果来看,镀铬层较其它金属镀层具有更好的性能,其突出特点如下:(1)镀铬层的硬度高,一般认为镀铬层的显微硬度可达到600~1000Hv,实际使用厚铬镀层的硬度多在600Hv左右。太硬的镀铬层因内应力太大,常常存在微观裂纹或出现起皮现象,不宜用于修复厚度要求较大工件。(2)镀铬层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因此与镀铬层配合的摩擦副有较长的使用寿命。(3)镀铬层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在500℃以下使用,镀层硬度不降低,适合修复工作温度较高的零部件(如缸套、活塞环等)。(4)无表面缺陷的镀铬层有很好的耐腐蚀性(铬层不宜太厚,太厚就有微观缺陷。镀铬层一旦存在表面缺陷,还会加速基体材料的腐蚀),对于在野外、潮湿环境下工作的零部件(如液压杆、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一般采用多层镀层,先用铜作底层、用镍作防腐层、用铬作面层。镀铬修复工艺的以下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镀铬层的使用:(1)镀铬层的油附性不好,润滑油很难在完整、光滑的铬层上形成油膜,当润滑不良时,局部易出现干摩擦现象。(2)难以电镀出既有较高硬度、又有较

大厚度的铬层,当修复厚度超差较大的工件时,常常出现质量问题。(3)镀铬时采用的原料(铬酐)有毒性,对人体有害,对环境有污染。(4)镀铬时电流效率低、沉积速度慢。镀液分散能力、深镀能力差常常出现漏镀现象。高电流密度区镀层粗糙、甚至产生毛刺。标准的镀铬修复工艺一般包括:镀铜(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镀镍(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镀铬(提高镀层的耐磨性、改善镀层外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有人镀铬时省去了镀铜、镀镍不足,直接在基体材料上镀铬。用这种简化工艺镀出的铬层,虽然从外光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镀层的使用性能降低,主要表现为镀层的耐腐蚀能力下降、结合力不高,一旦出现表面破坏,可修复性差(常常是把破损部位修好了,在破损部位周边的铬层再次出现脱落。对于局部破损(压坑、划伤)的镀铬件,近年来有人采用先填坑(如补焊、钎焊、冷焊等),后电刷镀铬的办法修复,但是这种工艺有两大缺点:(1)修复可靠性差;(2)刷镀铬时铬雾对人体危害巨大,因为在刷镀过程中,人体不可避免的会与镀铬液接触,或呼吸含有铬雾的气体。在国外,对于需要批量镀铬零部件的镀铬加工(主要是满足表面防腐、耐高温的要求,而不是用于镀铬零部件的修复),逐步采用气相沉积法镀铬。由于该方法不使用含有Cr6+-的原料,因此解决了安全环保问题。2.低温镀铁修复技术由于电镀铬修复工艺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主要是安全、环保问题),近年来传统的低温镀铁修复技术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早在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开发出了低温镀铁工艺,之后该工艺被引入我国并用于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以及汽车工业的维修。由于采用不对称交——直流电源(通过改变可控硅整流器的导通角调整电源输出的不对称性),可以实现在低温(30~50℃)条件下电镀出具有不同硬度的镀铁层。相对于传统的高温(90~100℃)镀铁工艺,这种接近常温的镀铁工艺被称为低温镀铁技术。低温镀铁技术的主要优点如下:1)镀铁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可达到300~350MPa),满足工程

机械镀层与基体结合力的要求。2)镀铁层硬度可以通过调整电流波形的不对称比(β)进行认为控制,不对称比低时镀层硬度低,不对称比高时对称硬度高,镀层硬度能够在40~60HRC范围内变化。3)镀层厚度大(大于1mm),可以修复尺寸超差较大的工件。4)镀层沉积速度快,每小时镀层尺寸增加约0.5mm以上,修复效率高。5)镀液温度低(30~50℃),蒸发少,不需要辅助加热设施,能耗少。6)消耗材料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7)镀铁液组成简单,不含强污染物质,废水处理简单。低温镀铁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缺点如下:(1)镀铁液中的二价铁离子(Fe2+)容易氧化成三价铁离子(Fe3+),镀液稳定性差,需要搞好日常维护。(2)镀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盐酸,有废水、废气需要处理。(3)适合批量生产,不适合单件维修。(4)镀铁后,工件的疲劳寿命有所下降。低温镀铁的核心技术在于使用不对称交直流电源,由于该电源的使用减少了镀铁过程中氢的共沉积量,从而改善了镀铁层的性能。用低温镀铁方法修复轴类零件时(如曲轴等),一般采用如下工艺:机械修磨(整体磨光)→镀前处理(包扎、去油、阳极刻蚀等)→低温镀铁→中和→浸油→机械修磨(磨削加工至符合尺寸及光洁度要求)为了提高镀铁层的耐腐蚀能力和耐磨性,通常在镀铁层表面再镀一层薄铬。对于液压杆、油缸这类在户外工作的部件,用低温镀铁恢复尺寸,经修磨后表面罩铬是最常用的修复方法。虽然低温镀铁是一种修复磨损件的有效方法,但其只适合在电镀车间进行批量生产。对于单个磨损件的修复,有时并不实用。电刷镀、热喷涂(焊)技术出现后,采用热喷涂(热喷焊)、电刷镀技术修复单个磨损件显得更有生命力。电镀修复技术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恢复零部件尺寸的常用修复技术,不会出现焊修等修复技术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且电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度接近焊修技术。但是电镀修复技术需要在电镀厂内进行批量生产,不适合单件维修,也无法进行现场维修。有些电镀技术存在安全、环保问题,不是维修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型电刷镀技术

出现后,用电刷镀技术代替电镀技术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可能更合适。在电刷镀工程中,制备一些必要的工装,电刷镀技术也可以进行批量加工,一些机械工程再制造领域已开始进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突出成果。

镀铬表面修复简介

电刷镀是电镀的一种高速电镀新技术,即通过阴极、阳极反应使电源流出电子,经电解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定向迁移,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在镀笔与工件接触部位之间,镀液中的金属离子Mn+在电场作用下便向工件表面移动,在阴极表面获得电子e后,被还原成金属电子M,沉积结晶成镀层,在阴极反应为Mn+Ne—M。

电刷镀的特点:沉积速度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超过喷涂技术。施工时不解体,工件不变形升温,不再加工。现场操作,现场修复。镀层可超过3—5mm,可车削加工。

传统修复工艺简介热喷涂技术存在结合力问题、胶粘技术存在老化和结合力差问题,冷焊技术存在效率低、修复精度差等问题。因此,对于经常从事设备维修的科技工作者而言,根据零件的破坏方式选用恰当的维修技术,实现高效、可靠、低成本的设备维修显得非常重要。电镀修复技术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恢复零部件尺寸的常用修复技术,与焊修技术相比,不会出现因局部高温而带来的种种问题,而且电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度接近焊修技术。电镀修复技术是利用电解的原理将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具有较高结合力和一定厚度的修复层。虽然电镀的种类很多,但是可以用于修复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镀硬铬,另一类是低温镀铁。 1.镀铬修复技术从修理后工件的使用效果来看,镀铬层较其它金属镀层具有更好的性能,其突出特点如下:(1)镀铬层的硬度高,一般认为镀铬层的显微硬度可达到600~1000Hv,实际

使用厚铬镀层的硬度多在600Hv左右。太硬的镀铬层因内应力太大,常常存在微观裂纹或出现起皮现象,不宜用于修复厚度要求较大工件。(2)镀铬层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因此与镀铬层配合的摩擦副有较长的使用寿命。(3)镀铬层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在500℃以下使用,镀层硬度不降低,适合修复工作温度较高的零部件(如缸套、活塞环等)。(4)无表面缺陷的镀铬层有很好的耐腐蚀性(铬层不宜太厚,太厚就有微观缺陷。镀铬层一旦存在表面缺陷,还会加速基体材料的腐蚀),对于在野外、潮湿环境下工作的零部件(如液压杆、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一般采用多层镀层,先用铜作底层、用镍作防腐层、用铬作面层。镀铬修复工艺的以下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镀铬层的使用:(1)镀铬层的油附性不好,润滑油很难在完整、光滑的铬层上形成油膜,当润滑不良时,局部易出现干摩擦现象。(2)难以电镀出既有较高硬度、又有较大厚度的铬层,当修复厚度超差较大的工件时,常常出现质量问题。(3)镀铬时采用的原料(铬酐)有毒性,对人体有害,对环境有污染。(4)镀铬时电流效率低、沉积速度慢。镀液分散能力、深镀能力差常常出现漏镀现象。高电流密度区镀层粗糙、甚至产生毛刺。标准的镀铬修复工艺一般包括:镀铜(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镀镍(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镀铬(提高镀层的耐磨性、改善镀层外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有人镀铬时省去了镀铜、镀镍不足,直接在基体材料上镀铬。用这种简化工艺镀出的铬层,虽然从外光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镀层的使用性能降低,主要表现为镀层的耐腐蚀能力下降、结合力不高,一旦出现表面破坏,可修复性差(常常是把破损部位修好了,在破损部位周边的铬层再次出现脱落。对于局部破损(压坑、划伤)的镀铬件,近年来有人采用先填坑(如补焊、钎焊、冷焊等),后电刷镀铬的办法修复,但是这种工艺有两大缺点:(1)修复可靠性差;(2)刷镀铬时铬雾对人体危害巨大,因为在刷镀过程中,人体不可避免的会与镀铬液接触,或呼吸含有铬雾的气体。在国

外,对于需要批量镀铬零部件的镀铬加工(主要是满足表面防腐、耐高温的要求,而不是用于镀铬零部件的修复),逐步采用气相沉积法镀铬。由于该方法不使用含有Cr6+-的原料,因此解决了安全环保问题。2.低温镀铁修复技术由于电镀铬修复工艺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主要是安全、环保问题),近年来传统的低温镀铁修复技术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早在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开发出了低温镀铁工艺,之后该工艺被引入我国并用于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以及汽车工业的维修。由于采用不对称交——直流电源(通过改变可控硅整流器的导通角调整电源输出的不对称性),可以实现在低温(30~50℃)条件下电镀出具有不同硬度的镀铁层。相对于传统的高温(90~100℃)镀铁工艺,这种接近常温的镀铁工艺被称为低温镀铁技术。低温镀铁技术的主要优点如下:1)镀铁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可达到300~350MPa),满足工程机械镀层与基体结合力的要求。2)镀铁层硬度可以通过调整电流波形的不对称比(β)进行认为控制,不对称比低时镀层硬度低,不对称比高时对称硬度高,镀层硬度能够在40~60HRC范围内变化。3)镀层厚度大(大于1mm),可以修复尺寸超差较大的工件。4)镀层沉积速度快,每小时镀层尺寸增加约0.5mm以上,修复效率高。5)镀液温度低(30~50℃),蒸发少,不需要辅助加热设施,能耗少。6)消耗材料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7)镀铁液组成简单,不含强污染物质,废水处理简单。

电刷镀修复镀铬工件(铬面有破损,基材为钢铁材料)简介

一、什么是电刷镀

电刷镀是电镀的一种高速电镀新技术,即通过阴极、阳极反应使电源流出电子,经电解液中的阴离子、

阳离子定向迁移,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在镀笔与工件接触部位之间,镀液中的金属离子Mn+在电场作

用下便向工件表面移动,在阴极表面获得电子e后,被还原成金属电子M,沉积结晶成镀层,在阴极反应

为Mn+Ne—M。

二、电刷镀的特点

沉积速度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超过喷涂技术。施工时不解体,工件不变形升温,不再加工。现场操

作,现场修复。镀层可超过3—5mm,可车削加工。

三、传统修复工艺简介

热喷涂技术存在结合力问题、胶粘技术存在老化和结合力差问题,冷焊技术存在效率低、修复精度差等

问题。因此,对于经常从事设备维修的科技工作者而言,根据零件的破坏方式选用恰当的维修技术,实

现高效、可靠、低成本的设备维修显得非常重要。

电镀修复技术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恢复零部件尺寸的常用修复技术,与焊修技术相比,不会出现因局部

高温而带来的种种问题,而且电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度接近焊修技术。电镀修复技术是利用电解的原理将

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具有较高结合力和一定厚度的修复层。虽然电

镀的种类很多,但是可以用于修复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镀硬铬,另一类是低温镀铁。

1.镀铬修复技术

从修理后工件的使用效果来看,镀铬层较其它金属镀层具有更好的性能,其突出特点如下:

(1)镀铬层的硬度高,一般认为镀铬层的显微硬度可达到600~1000Hv,实际使用厚铬镀层的

硬度多在600Hv左右。太硬的镀铬层因内应力太大,常常存在微观裂纹或出现起皮现象,不宜用于修

复厚度要求较大工件。

(2)镀铬层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因此与镀铬层配合的摩擦副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镀铬层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在500℃以下使用,镀层硬度不降低,适合修复工作温度较高的零部件(如缸套、活塞环等)。(4)无表面缺陷的镀铬层有很好的耐腐蚀性(铬层不宜太厚,太厚就有微观缺陷。镀铬层一旦存在表面缺陷,还会加速基体材料的腐蚀),对于在野外、潮湿环境下工作的零部件(如液压杆、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一般采用多层镀层,先用铜作底层、用镍作防腐层、用铬作面层。镀铬修复工艺的以下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镀铬层的使用:(1)镀铬层的油附性不好,润滑油很难在完整、光滑的铬层上形成油膜,当润滑不良时,局部易出现干摩擦现象。(2)难以电镀出既有较高硬度、又有较大厚度的铬层,当修复厚度超差较大的工件时,常常出现质量问题。(3)镀铬时采用的原料(铬酐)有毒性,对人体有害,对环境有污染。(4)镀铬时电流效率低、沉积速度慢。镀液分散能力、深镀能力差常常出现漏镀现象。高电流密度区镀层粗糙、甚至产生毛刺。标准的镀铬修复工艺一般包括:镀铜(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镀镍(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镀铬(提高镀层的耐磨性、改善镀层外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有人镀铬时省去了镀铜、镀镍不足,直接在基体材料上镀铬。用这种简化工艺镀出的铬层,虽然从外光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镀层的使用性能降低,主要表现为镀层的耐腐蚀能力下降、结合力不高,一旦出现表面破坏,可修复性差(常常是把破损部位修好了,在破损部位周边的铬层再次出现脱落。对于局部破损(压坑、划伤)的镀铬件,近年来有人采用先填坑(如补焊、钎焊、冷焊等),后电刷镀铬的办法修复,但是这种工艺有两大缺点:(1)修复可靠性差;(2)刷镀铬时铬雾对人体危害巨大,因为在刷镀过程中,人体不可避免的会与镀铬液接触,或呼吸含有铬雾的气体。在国外,对于需要批量镀铬零部件的镀铬加工(主要是满足表面防腐、耐高温的要求,而不是用于镀铬零部件的修复),逐步采用气相沉积法镀铬。由于该方法不使用含有Cr6+-的原料,因此解决了安全环保问题。

2.低温镀铁修复技术

由于电镀铬修复工艺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主要是安全、环保问题),近年来传统的低温镀铁修复技术

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开发出了低温镀铁工艺,之后该工艺被引入我国并用于农业机械、工程机

械以及汽车工业的维修。由于采用不对称交——直流电源(通过改变可控硅整流器的导通角调整电源输

出的不对称性),可以实现在低温(30~50℃)条件下电镀出具有不同硬度的镀铁层。相对于传统

的高温(90~100℃)镀铁工艺,这种接近常温的镀铁工艺被称为低温镀铁技术。

低温镀铁技术的主要优点如下:

(1)镀铁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可达到300~350MPa),满足工程机械镀层与基体结合力的要

求。

(2)镀铁层硬度可以通过调整电流波形的不对称比(β)进行认为控制,不对称比低时镀层硬度低,不

对称比高时对称硬度高,镀层硬度能够在40~60HRC范围内变化。

(3)镀层厚度大(大于1mm),可以修复尺寸超差较大的工件。

(4)镀层沉积速度快,每小时镀层尺寸增加约0.5mm以上,修复效率高。

(5)镀液温度低(30~50℃),蒸发少,不需要辅助加热设施,能耗少。(6)消耗材料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7)镀铁液组成简单,不含强污染物质,废水处理简单。低温镀铁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缺点如下:(1)镀铁液中的二价铁离子(Fe2+)容易氧化成三价铁离子(Fe3 +),镀液稳定性差,需要搞好日常维护。(2)镀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盐酸,有废水、废气需要处理。(3)适合批量生产,不适合单件维修。(4)镀铁后,工件的疲劳寿命有所下降。低温镀铁的核心技术在于使用不对称交直流电源,由于该电源的使用减少了镀铁过程中氢的共沉积量,从而改善了镀铁层的性能。用低温镀铁方法修复轴类零件时(如曲轴等),一般采用如下工艺:机械修磨(整体磨光)→镀前处理(包扎、去油、阳极刻蚀等)→低温镀铁→中和→浸油→机械修磨(磨削加工至符合尺寸及光洁度要求)为了提高镀铁层的耐腐蚀能力和耐磨性,通常在镀铁层表面再镀一层薄铬。对于液压杆、油缸这类在户外工作的部件,用低温镀铁恢复尺寸,经修磨后表面罩铬是最常用的修复方法。虽然低温镀铁是一种修复磨损件的有效方法,但其只适合在电镀车间进行批量生产。对于单个磨损件的修复,有时并不实用。电刷镀技术出现后,采用电刷镀技术修复单个磨损件显得更有生命力。四、电镀修复技术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恢复零部件尺寸的常用修复技术,不会出现焊修等修复技术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且电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度接近焊修技术。但是电镀修复技术需要在电镀厂内进行批量生产,不适合单件维修,也无法进行现场维修。有些电镀技术存在安全、环保问题,不是维修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型电刷镀技术出现后,用电刷镀技术代替电镀技术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可能更合适。在电刷镀工程中,制备一些必要的工装,电刷镀技术也可以进行批量加

工,一些机械工程再制造领域已开始进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突出成果。五、镀铬工件电刷镀修复工艺步骤:机械打磨—→ 电净—→ 水洗—→ 2号活化—→ 水洗—→ 3号活化—→ 水洗—→ 铬面活化—→(不水洗)—→ 铬面底镍—→ 水洗—→ 镀超厚镀层—→ 水洗—→ 打磨—→ 镀面层—→ 修磨—→(镀仿铬镀层)—→ 检验对于表面有破损的镀铬工件,经过2号活化后会在镀铬层与基体的交界处产生一个台阶。如果镀铬面底镍后直接镀硬度较高的镀层(如镍及其合金等),台阶部分需要多次打磨才能实现平滑过渡。仅从镀层的使用性能上讲,光亮镍及合金镀层与镀铬层的性能相差无机,都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从修复后的外观上看,修复面与原镀铬面之间有颜色上的差异。如果不特别强调修复后外观的一致性,仅考虑修复后的使用效果,建议不要刷镀铬,否则,会降低修复效果,缩短使用寿命。

液压缸技术标准

液压缸维修技术标准 编 张业建、赵春涛 制: 审 樊建成 核: 批 魏成文 准: 上海宝钢集团设备部 二OO八年八月

目录 1 总则 2 引用标准 3 各部分常用材料及技术要求3.1 缸筒的材料和技术要求3.2 活塞的材料和技术要求3.3 活塞杆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4 端盖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4 液压缸的检查 4.1 缸筒内表面 4.2 活塞杆的滑动面 4.3 密封 4.4 活塞杆导向套的内表面4.5 活塞的表面 4.6 其它

5 液压缸的装配 6 液压缸实验 附表1 检查项目和质量分等(摘录 JB/JQ20301-88) (16) 附表2 螺栓和螺母最大紧固力矩(仅供参考) (17) 附表3 螺纹的传动力和拧紧力矩................................ (18) 液压缸维修技术标准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本维修技术标准 规定了液压缸各组成部分的常 用材料和技术要求、液压缸的 检查、装配以及试验,适用于 宝钢股份公司宝钢分公司范围 内液压缸的维修,维修单位按 本标准执行; 1.2 密封选择密封件应选择宝 钢股份公司指定生产厂家的标 准产品,特殊情况需得到宝钢 相关技术部门审核同意; 1.3 螺纹防松液压缸的螺纹连 接在安装时应涂上宝钢股份公 司指定生产厂家的螺纹紧固 胶; 1.4 液压缸防腐修理好的液压 缸,若在仓库或现场存放时间 超过半年时间,需采用适当的 防腐措施;

1.5 螺栓选择 10.9级(包括 10.9级)以下的高强度螺栓可 以采用国内著名生产厂的产 品,10.9级(不包括10.9级)以上的高强度螺栓应采用国外 著名生产厂的产品; 1.6 本标准的解释权属宝钢股份 公司宝钢分公司设备部。

液压油缸使用说明

液压油缸使用说明 液压油缸的表面经烤漆、镀层防护处理,光泽亮丽不易生锈,液压油缸的全部原材料经过顶级热处理,制造精度较高,属于精密机械,具有有结构简单,质量稳定、机械效率高,容易实现自动化等诸多优点。但是液压技术也存在漏油,油温变化影响运行速度的控制、噪声、造价昂贵、维修成本高等缺点。所以日常使用过程中做到规范使用、及时全面的维保,对降低液压油缸的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一、液压油缸的质量指标 衡量液压油缸的性能好坏的各项试验指标主要有: 1、最低启动压力:是指液压缸在无负载状态下的最低工作压力,它是反映液压缸零件制造和装配精度以及密封摩擦力大小的综合指标; 2、最低稳定速度:是指液压油缸在满负荷运动时没有爬行现象的最低运动速度,它没有统一指标,承担不同工作的液压缸,对最低稳定速度要求也不相同。 3、外部泄漏: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4、内部泄漏:液压缸内部泄漏会降低容积效率,加剧油液的温升,影响液压缸的定位精度,使液压缸不能准确地、稳定地停在缸的某一位置,也因此它是液压油缸的主要指标之一。 5、镀锘层的损伤:将油缸完全伸出并仔细检查有无碰伤、拉伤、焊渣等表面损伤现象,如表面损伤位置,处于油缸缸体的<20cm处,并且损伤深度<5mm,应及时维修,防止时间长拉坏油缸密封。严禁油缸表面出现焊渣。 二、油液的清洁度要求 为保证液压缸的使用寿命,液压系统中必须设置有效的过滤以防止污染,油液的清洁度应符合ISO4406的标准,过滤的质量也应符合ISO 中相应的标准。过滤器的等级要求按照系统的实际工况需要执行,但最低要求不低于ISO4406中的19/15级,也即 ISO4572中的24μ(β10≥75)级别。 液压缸推荐使用工作油的粘度为10 ~110cSt(1.8~15E),ISO VG46液压油。正常工作油温在10 ~70℃,环境温度在-20 ~80℃范围内。在环境温度和使用温度较低时,可选择粘度较低液压油。 油液油使用注意事项:

油缸缸筒缺陷修补方案

液压油缸磨损修复方案 我司技术部门根据日照某钢铁企业提出的有关液压油缸出现的磨损、拉伤等相关技术 问题、以及我司以往的技术经验和实际工况,提供了以下技术服务。 修复设备:电火花冷焊修复机 型号:YBE2型 一、液压油缸常见问题 液压油缸在使用过程中常由于密封件磨损、缸筒磨损、内壁划伤、内壁腐蚀、活塞或活塞杆划伤等故障造成,液压设备执行元件涂压钢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得性能,尤其是较大的液压油缸在其密封型受损后,更换零部件困难且成本较高! 二、液压油缸常见修复方法对比 1. 氩弧焊 氩弧焊的最大特点是施工简便、修复成本低、时间短。氩弧焊在施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焊修部位形成熔池(产生局部高温),从熔池到工件本体之间的不均匀加热必然造成焊区及热影响区产生热应力,导致焊修件变形、裂纹(如铸铁件、高碳钢件炸口等)、局部硬化、相组织变化、疲劳性能下降等缺陷。焊修过程中还会导致熔池及熔池附近产生气孔、相变、机械性能降低等问题。因此,用氩弧焊方法修复油缸局部缺陷,常常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2. 钎焊 为了降低焊修时的施焊温度,使用熔点较低的焊料进行热熔焊——即钎焊。氩弧焊与钎焊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钎焊时在工件上不形成熔池,在钎焊过程中熔化的只是钎料(钎料的熔点较低),基体并未真正熔化,利用钎料熔化后的浸润作用粘附基体并在钎焊部位形成修复层。如果钎料、焊剂选择恰当,钎料与基体间的微扩散有助与提高钎焊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因此,与熔化焊相比,钎焊时工件的热影响小,零件很少变形,机械性能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钎焊的最大缺点是焊层软、强度低,当钎料或助焊剂选用不当时,钎焊层与基体结合不牢,因此焊后使用寿命短。 3. 贴片焊 贴片焊的原理是当基体金属和贴片金属之间有较高的接触电阻时,脉冲电源瞬间输出的大电流脉冲所 产生的电阻热将金属片与基体粘结在一起。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电脉冲越多,粘结点越多,金属片与基体的粘结强度越高。由于补片时只是在电极接触部位出现瞬间高温,在补片过程中工件本身不会升温,因此热影响小。 贴片焊的缺点是,当凹坑深度远高于金属片厚度时,需要多次修磨、多次补修,施工效率低下。因为补片是局部粘结,而不是整体焊接,所以金属片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不高,层间夹杂很多空隙。另外,由于补片层与基体之间无法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对焊后的工件进行修磨时,在基体与补片部位之间不能形成平滑过渡。对于导电良好的基材,由于其具有较低的表面接触电阻,无法用补片方法进行焊补。

液压制动传动装置修理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制动传动装置修理技术条件液压制动 GB/T 18275.2-2000 前言 本标准规范了汽车制动传动装置修理后应达到的技术要求,使修理后制动能量能够顺利有效地提供给制动器,确保制动安全可靠。为加强汽车修理行业技术管理提供依据。 本标准主要依据JT/T3101-1981《汽车修理技术标准》及相关汽车修理技术国家标准,结合我国多年来汽车制动传动装置的修理实践,并参考修理企业标准编制而成。 本标准分成《汽车制动传动装置修理技术条件气压制动》和《汽车制动传动装置修理技术条件--液压制动》两个分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天佑、徐通法。 本标准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液压制动传动装置修理的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修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801—1999 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 HG/T 2865—1997 汽车液压制动橡胶皮碗 3 技术要求 3.1 液压制动主缸、轮缸

3.1.1 液压制动主缸,活塞与缸筒的配合间隙应符合原产品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超过0.12 mrn,应进行修复或更新换件。 3.1.2 主缸、轮缸的缸筒在活塞行程内之表面粗糙度和活塞外圆柱面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 0.8。 3.1.3 主缸、轮缸缸筒和活塞外径公差应符合GB/T 1801的规定,轮缸缸筒内孔尺寸公差应按表1选取。 表1 轮缸内孔直径D 29 mrn H9 轮缸内孔直径D 29 mrn H8 3.1.4 主缸、轮缸皮碗、皮圈应满足HG/T 1801的规定。如果出现磨损或老化现象,应更换。 3.1.5 主缸、轮缸的回位弹簧安装位置应正确,其弹性应符合该弹簧的技术条件。 3.1.6 零件在装配前应清洗干净,总成内部不允许有杂物存在,主缸补偿孔和加油盖的通气孔必须畅通。 3.1.7 主缸、轮缸总成密封性能 3.1.7.1 当制动液加至贮液室最高位置时,在制动过程中主缸总成不得发生渗油、溅油和溢油等现象。 3.1.7.2 按 4.1规定的试验方法,在制动回路中建立起最高工作压力,稳定后30 s各制动腔压力降不 大于0.3 MPa。 3.1.8 主缸、轮缸总成耐压性能 按4.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各部位无任何泄漏及异常现象。 3.2 真空增压器 3.2.1 加力缸 3.2.1.1 加力缸缸壁不应有刮伤、锈蚀及不正常的磨损现象。 3.2.1.2 活塞皮碗或膜片,如有磨损、裂纹、老化等现象应更换;盖端油封、皮碗发涨变形和损坏,应更换新件。 3.2.1.3 推杆不应有磨损、弯曲和锈蚀等现象,如有锈蚀应更换。推杆直线度误差超过0.2 mm应修理或更换。推杆在盖端中心孔内要松紧适度,保持滑动自如。

液压缸的故障诊断与使用维护

121203002 陈本铸 液压缸的故障诊断与使用维护 液压缸是液压系统中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执行元件。其故障可基本归纳为液压缸误动作、无力推动负载以及活塞滑移或爬行等。由于液压缸出现故障而导致设备停机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应重视液压缸的故障诊断与使用维护工作 一、故障诊断及处理 1、液压缸误动作或动作失灵 原因和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阀芯卡住或阀孔堵塞。当流量阀或方向阀阀芯卡住或阀孔堵塞时,液压缸易发生误动作或动作失灵。此时应检查油液的污染情况;检查脏物或胶质沉淀物是否卡住阀芯或堵塞阀孔;检查阀体的磨损情况。 (2)活塞杆与缸筒卡住或液压缸堵塞。此时无论如何操纵,液压缸都不动作或动作甚微。这时应检查活塞及活塞杆密封是否太紧,是否进入脏物及胶质沉淀物:活塞杆与缸筒的轴心线是否对中,易损件和密封件是否失效 (3)液压系统控制压力太低。控制管路中节流阻力可能过大,流量阀调节不当,控制压力不合适,压力源受到干扰。此时应检查控制压力源,保证压力调节到系统的规定值 (4)液压系统中进入空气。主要是因为系统中有泄漏发

生。此时应检查液压油箱的液位,液压泵吸油侧的密封件和 管接头,吸油粗滤器是否太脏。若如此,应补充液压油,处 理密封及管接头,清洗或更换粗滤芯 (5)液压缸初始动作缓慢。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液压油 黏度大,流动性差,导致液压缸动作缓慢。改善方法是,更 换黏温性能较好的液压油,在低温下可借助加热器或用机器 自身加热以提升启动时的油温。2、液压缸工作时不能 驱动负载 主要表现为活塞杆停位不准、推力不足、速度下降、工 作不稳定等其原因是: (6)液压缸内部泄漏。液压缸内部泄漏包括液压缸体密 封、活塞杆与密封盖密封及活塞密封均磨损过量等引起的泄 漏 活塞杆与密封盖密封泄漏的原因是,密封件折皱、挤压、撕裂、磨损、老化、变质、变形等,此时应更换新的密封件 (7)活塞密封过量磨损的主要原因是速度控制阀调节不 当,造成过高的背压以及密封件安装不当或液压油污染。其 次是装配时有异物进入及密封材料质量不好。其后果是动作 缓慢、无力,严重时还会造成活塞及缸筒的损坏,出现“拉 缸”现象。处理方法是调整速度控制阀,对照安装说明应做 必要的操作和改进;清洗过滤器或更换滤芯、液压油 (8)液压回路泄漏。包括阀及液压管路的泄漏。检修方法

液压油缸的一般设计步骤手册(精选.)

液压油缸的一般设计步骤 液压油缸的一般设计步骤 1)掌握原始资料和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主机的用途和工作条件;工作机构的结构特点、负载状况、行程大小和动作要求;液压系统所选定的工作压力和流量;材料、配件和加工工艺的现实状况;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2)根据主机的动作要求选择液压缸的类型和结构形式。 3)根据液压缸所承受的外部载荷作用力,如重力、外部机构运动磨擦力、惯性力和工作载荷,确定液压缸在行程各阶段上负载的变化规律以及必须提供的动力数值。 4)根据液压缸的工作负载和选定的油液工作压力,确定活塞和活塞杆的直径。 5)根据液压缸的运动速度、活塞和活塞杆的直径,确定液压泵的流量。 6)选择缸筒材料,计算外径。

7)选择缸盖的结构形式,计算缸盖与缸筒的连接强度。 8)根据工作行程要求,确定液压缸的最大工作长度L,通常L>=D,D为活塞杆直径。由于活塞杆细长,应进行纵向弯曲强度校核和液压缸的稳定性计算。 9)必要时设计缓冲、排气和防尘等装置。 10)绘制液压缸装配图和零件图。 11)整理设计计算书,审定图样及其它技术文件。 液压缸工作时出现爬行现象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1)缸内有空气侵入,应增设排气装置或使液压缸以最大行程快速运动,强迫排除空气。 2)液压缸的端盖处密封圈压得太紧或太松,应调整密封圈使之有适当的松紧度,保证活塞杆能用手来回平稳地拉动而无泄漏。 3)活塞与活塞杆同轴度不好,应校正、调整。 4)液压缸安装后与导轨不平行,应进行调整或重新安装。 5)活塞杆弯曲,应校直活塞杆。 6)活塞杆刚性差,加大活塞杆直径。 7)液压缸运动零件之间间隙过大,应减小配合间隙。 8)液压缸的安装位置偏移,应检查液压缸与导轨的平行度,并校正。

液压缸技术条件

Q/YXG 液压缸技术条件 (GJB/T10205-2000)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JB/T10205-2000 液压缸技术条件》本标准归口单位:技术部 本标准起草单位:设备管理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忠磊 本标准批准人:胡松 第2页共7页

液压缸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双作用液压缸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或性能相当的其它矿物油为工作介质的双作用或单作用液压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346—1988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 GB/T 2348—1993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缸内径及活塞杆外径 GB/T 2350—1980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活塞杆螺纹型式和尺寸系列 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2878—1993 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型式和尺寸 GB/T 2879—1986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GB/T 2880—1981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窄断面动密封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6577—1986 液压缸活塞用带支承环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GB/T 6578—1986 液压缸活塞杆用防尘圈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GB/T 7935—1987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622—1995 液压缸试验方法 GB/T 17446—1998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 JB/T 7858—1995 液压元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 3 定义 GB/T 17446 中所列定义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称压力 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名义值。即在规定条件下连续运行,并能保证设计寿命的工作压力。 3.2 最低起动压力 使液压缸起动的最低压力。 3.3 理论出力 作用在活塞或柱塞有效面积上的力,即油液压力和活塞或柱塞有效面积的乘积。 3.4 实际出力 液压缸实际输出的推(或拉)力。 3.5 负载效率 液压缸的实际出力和理论出力的百分比。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4. 1. 1 公称压力系列应符合GB/T 2346 的规定。 4. 1. 2 缸内径及活塞杆(柱塞杆)外径系列应符合GB/T 2348 的规定。 4. 1. 3 油口连接螺纹尺寸应符合GB/T 2878 的规定,活塞杆螺纹应符合GB/T 2350 的规定。 4. 1. 4 密封应符合GB/T 2879、GB/T 2880、GB/T 6577、GB/T 6578 的规定。

锅炉中速磨煤机液压缸修理技术说明

锅炉中速磨煤机液压缸修理技术说明中电投东北电力有限公司抚顺热电分公司2*300MW机组锅炉磨煤机为长春发电设备总厂生产的MPS190HP-II型中速磨煤机,其液压油站系统配套的液压缸为贺德克液压缸,由于液压缸长时间运行导致密封件磨损并达到使用寿命,致使液压缸轴端漏油,为此对其进行修理,本次预计修理液压缸10台,修理提出要求如下: 磨煤机液压缸总成修理后必须保证性能满足新液压缸要求,并与磨煤机相匹配,安装接口及调节范围符合要求:磨煤机型号:MPS190HP-II;液压缸总成(含油缸及蓄能器)(ZH190 250/110*450)。 一、总则 1、本技术说明的使用范围,适用于磨煤机液压缸修理工作。 2、本技术说明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并没有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及规范的条文。乙方保证整个过程工艺及部件材质符合本技术说明和有关最新技术标准。 3、本技术说明在甲乙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经双方代表签字后生效。 4、在签定合同之后,甲方保留对技术说明提出补充要求和修改的权利,乙方承诺予以配合。如提出修改,具体项目和条件由供、需双方商定。 5、技术说明所使用的标准如与乙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6.液压缸设备运输、搬运等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 二、资质要求: 1.投标单位经营范围应具有液压行业设备生产、检修相关内容资质。 三、设备修理范围及结算方式: 本次修理范围为1、2号锅炉磨煤机液压缸,本次预计修理台数

请按预计修理10台液压缸总价进行报价。最终根据现场实际修理个数*折算报价单价给予结算。 四、工期要求: 修理工作分两次进行,具体时间由甲方根据两台锅炉磨煤机液压缸的实际情况而定。 工期要求:甲方通知乙方取设备后30天内将修理完成的设备运送到甲方现场。 五、技术要求: 1.更换液压缸全套密封件,双骨架密封件采用德国进口(提供进口证明),保证无漏泄。 2.油缸活塞杆的更换及涂镀,拉杆镀硬铬(镀层保证0.1mm以上),修理后后同心度配合尺寸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图纸尺寸要求,无砂眼,接口尺寸与现场相符。 3.蓄能器为进口HYDAC产品,本项目蓄能器皮囊全部更换,并打压试验合格。 4.防尘罩更新。 5.缸筒内壁划伤绗磨修理,若划痕过大,先采用激光焊接工艺修补划痕,然后修研绗磨。 6.更换所需全部备件均由投标方负责。 六、性能要求: 1.强度密封试验:10Mpa液压5分钟内无渗透。 2.经复压力行程试验:不少于5次往复中无爬行现象。 3.全行程试验轴杆无渗油。 4.行程内在10Mpa下无漏油。 5.泄漏试验在10Mpa下无渗漏。 6.静压密封试验:48小时内各接合处无渗漏,向甲方提供试验

液压缸的维护与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题目:液压缸的维护与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作者:学号: 系: 专业: 班级: 指导者:讲师 评阅者: 年月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 液压缸的维护与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摘要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液压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在机床、工程机械、冶金机械、塑料机械农林机械、汽车、船舶、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了普遍应用和大幅度的发展。液压传动相对于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是利用液体来传递力和运动。液压缸是液压系统的重要执行元件之一,它将从泵站输入的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本论文主要针对挖掘机液压缸各种故障产生的原因、现象、故障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对液压缸的基本使用要求、包装、储存与运输、及液压缸的拆装、工作坏镜的要求、及液压缸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等事项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文章简洁易懂.使每一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都能读懂,并尽可能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直至融会贯通。 关键词液压缸养护故障排除使用要求拆装

目次 1 引言 (1) 1.1 液压缸的工作原理 (1) 1.2 液压缸的分类 (1) 2液压缸的使用与防护 (4) 2.1 液压缸的使用 (4) 2.2 液压缸的包装、贮存与运输 (4) 2.3 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防护 (5) 3 液压缸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6) 3.1 液压缸的常见故障 (6) 3.2 液压缸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与排除方法 (6) 3.2.1 爬行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6) 3.2.2 冲击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6) 3.2.3 推力不足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7) 3.2.4 液压缸漏油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7) 3.2.5 声响与噪声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9) 3.3维修液压缸故障时的注意事项 (10) 4 液压缸故障诊断 (12) 4.1液压缸故障诊断方法 (12) 4.2故障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液压缸技术标准

攀钢液压中心 二O一0年一月 目录 1、总则 2、引用标准 3、各部分常用材料及技术要求 3.1、缸筒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2、活塞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3、活塞杆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4、端盖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4、液压缸维修工艺流程 5、液压缸的检查 5.1、缸筒内表面 5.2、活塞杆的滑动面 5.3、密封

5.4、活塞杆导向套的内表面 5.5、活塞的表面 5.6、其它 6、液压缸的装配 7、液压缸试验 附表1:检查项目和质量分等(摘录JB/T10205-2000) 附表2:液压缸、气缸铭牌编号 附表3:螺栓和螺母最大紧固力矩(仅供参考) 附表4:螺纹的传动力和拧紧力矩 液压缸维修技术标准 1、总则 1.1 适用范围本维修技术标准规定了液压缸各组成部分的常用材料和技术要求、液压缸的检查、装配以及试验,适用于攀钢液压中心范围内液压缸的维修,维修用户单位按本标准执行。

1.2 密封选择密封件应选择攀钢液压中心指定生产厂家的标准产品,特殊情况需得到攀钢相关技术部门审核同意。 1.3 螺纹防松液压缸的螺纹连接在安装时应采用攀钢液压中心联接螺纹的防松结构型式,不能从结构上采取防松措施的,应涂上攀钢液压中心指定的螺纹紧固胶。 1.4 液压缸防腐修理好的液压缸,若在仓库或现场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时间,需采用适当的防腐措施。 1.5 螺栓选择一般采用8.8级、10.9级、1 2.9级的高强度螺栓(钉),应采用国内著名生产厂的产品。 1.6 气缸维修标准参照本标准执行。 1.7 本标准的解释权属攀钢液压中心。 2、引用标准 液压缸的维修应执行下列国家标准,允许采用要求更高的标准。

液压缸全套图纸说明书样本

绪论——————————————第3页 第1章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第4页 1.1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第4页 1.2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第4页 1.3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第6页 第2 章液压传动系统的执行元件 ——液压缸——————————第8页 2.1 液压缸的类型特点及结构形式——————第8页 2.2 液压缸的组成——————————第11页 第3章 D G型车辆用液压缸的设计——————第19页

3.1 简介—————————————第19页 3.2 DG型液压缸的设计----------- —————第20页 第4章液压缸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第27页 总结——————————————第29 页 绪论 第一章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1.1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液压传动系统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动力元件——液压泵其功能是将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为系统提供动力。

〈2〉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它们的功能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以带动负载进行直线运动或者旋转运动。 〈3〉控制元件——压力、流量和方向控制阀。它们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系统中液体的动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达到所要求的输出力(或力矩)、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4〉辅助元件——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辅助装置。包括管道、管接头、油箱过滤器和指示仪表等。 〈5〉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即传动液体,一般称液压油。液压系统就是经过工作介质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 1.2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优点: 〈1〉体积小、重量轻,单位重量输出的功率大(一般可达32M P a,个别场合 更高)。 〈2〉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 〈3〉操纵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特别是和电气控制联合使用时,易于实现

液压缸维修故障案例

1 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我厂生产的ZL04型轮式装载机,常出现空载大油门时动臂缓慢起升、重载时不动作的故障现象。该机液压系统为单泵串联回路,见图1。 我们在维修时从以下三点查找故障原因,并对系统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1)检查动臂油缸的内漏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动臂升起,看其是否有明显的自由下降。若下落明显则拆卸油缸检查,密封圈如已磨损应予更换。 (2)检查操纵阀。首先清洗安全阀,检查阀芯是否磨损,如磨损应更换。安全阀安装后若仍无变化,再检查操纵阀阀芯磨损情况,其间隙使用限度一般为0.06mm,磨损严重应更换。 (3)测量液压泵的压力。若压力偏低,则进行调整,加压力仍调不上去,则说明液压泵严重磨损。 经检查测量液压泵的压力仅为5-7MPa,明显低于液压系统的额定压力。拆卸液压泵后发现轴套已磨损,低压区泵壳内壁被齿轮严重“扫模”,侧壁也稍有磨损。由此可见,造成动臂带载不能提升的主要原因为: a. 液压泵严重磨损。在低速运转时泵内泄漏严重;高速运转时,泵压力稍有提高,但由于泵的磨损及内泄,容积效率显著下降,很难达到额定压力。液压泵长时间工作又加剧了磨损,油温升高,由此造成液压元件磨损及密封件的老化、损坏,丧失密封能力,液压油变质,最后导致故障发生。 b.液压元件选型不合理。动臂油缸规格为70/40非标准系列,密封件亦为非标准件,制造成本高且密封件更换不便。动臂油缸缸径小,势必使系统调定压力高。 c.液压系统设计不合理。可知,操纵阀与全液压转向器为单泵串联,安全阀调定压力分16MPa,而液压泵的额定工作压力也为16MPa。液压泵经常在满负载或长时间超负荷(高压)情况下工作,并且系统有液力冲击,长期不换油,液压油受污染,加剧液压泵磨损,以致液压泵泵壳炸裂(后曾发现此类故障)。 2 改进及效果 (l)改进液压系统设计。经过多次论证,最后采用先进的优先阀与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形式。新系统能够按照转向要求,优先向其分配流量,无论负载大小、方向盘转速高低

液压缸修复技术及工艺流程--绝密资料

液压缸修复简介及工艺流程 工程机械常见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摩擦副的磨损和局部破坏(拉伤、电击伤、压坑等)。对于磨损件的修复,传统的修复方法包括:机械加工修理法(如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法、局部更换法等)、焊接修理法(堆焊、补焊、钎焊等)和电镀修理法(低温镀铁、镀铬)等。对于结构简单的零部件也可以采用热喷涂(热喷焊)修复技术。对于重要零部件的局部破坏(如液压杆、油缸的拉伤、电击伤、压坑等),采用上述维修方法常常是费工、费时、费料甚至无法修复。以下主要介绍一些局部破坏的修理方法,并详细说明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一、焊修技术的优缺点对于局部损伤,常用的焊修方法包括补焊、堆焊、钎焊等,每一种焊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1。补焊焊接技术用于修复零部件的局部缺陷时称之为补焊。补焊的最大特点是施工简便、修复成本低、时间短。补焊时应根据材质的种类选用恰当的补焊材料和补焊工艺。对于普通碳素钢,应根据材质的碳当量(而不是含碳量)确定补焊方法。对于不锈钢、铸铁、铝及铝合金应的补焊应特别注意材质的性能和工件的使用环境,做到基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焊前处理、施焊、焊后处理方法及施工参数。既然补焊是焊接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施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焊修部位形成熔池(产生局部高温),从熔池到工件本体之间的不均匀加热必然造成焊区及热影响区产生热应力,导致焊修件变形、裂纹(如铸铁件、高碳钢件炸口等)、局部硬化、相组织变化、疲劳性能下降等缺陷。焊修过程中还会导致熔池及熔池附近产生气孔、相变、机械性能降低等问题。因此,用补焊方法修复局部缺陷,常常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2。钎焊为了降低焊修时的施焊温度,人们使用熔点较低的焊料进行热熔焊——人们常称之为钎焊。补焊与钎焊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钎焊时在工件上不形成熔池,在钎焊过程中熔化的只是钎料(钎料的熔点较低),基体并未真正熔化,利用钎料熔化后的浸润作用粘附基体并在钎焊部位形成修复层。如果钎料、焊剂选择恰当,钎料与基体间的微扩散有助与提高钎焊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因此,与熔化焊相比,钎焊时工件的热影响小,零件很少变形,机械性能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目前,很多人采用钎焊——电刷镀复合修复技术修补压坑,具体方法是先钎焊锡-铋合金钎料(钎料熔点135~140℃),经刮研后再刷镀一层耐磨镀层,从而实现对压坑的修复。钎焊的最大缺点是焊层软、强度低,当钎料或助焊剂选用不当时,钎焊层与基体结合不牢。为了提高钎焊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对于铸造缺陷、易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的材料(不锈钢、铝及其合金),应在钎焊之前,先刷镀铜,然后再钎焊锡-铋合金。镀铜的作用就是为了改善基材的可钎焊性。3。冷焊修复技术之一(补片修复技术)冷焊(补片)修复技术是利用电阻焊的原理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维修方法。当基体金属和补片金属之间有较高的接触电阻时,脉冲电源瞬间输出的大电流脉冲所产生的电阻热将金属片与基体粘结在一起。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电脉冲越多,粘结点越多,金属片与基体的粘结强度越高。这就如同传统的纳鞋底一样,针线越密,纳出的鞋底越结实。由于补片时只是在电极接触部位出现瞬间高温,在补片过程中工件本身不会升温,因此热影响小。补片修复技术的缺点是,当凹坑深度远高于金属片厚度时,需要多次修磨、多次补修,施工效率低下。因为补片是局部粘结,而不是整体焊接,所以金属片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不高,层间夹杂很多空隙。另外,由于补片层与基体之间无法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对冷焊后的工件进行修磨时,在基体与补片部位之间不能形成平滑过渡。对于导电良好的基材(铜、铝等),由于其具有较低的表面接触电阻,无法用补片方法进行维修。4。冷焊修复技术之二(气体保护熔丝焊修复技术)气体保护熔丝焊修复技术有时也称之为微弧冷焊修复技术,它是在传统氩弧焊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类新型焊修技术。设备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脉冲电源、保护气体(氩气等惰性气体)和用来填补缺陷的金属丝。利用焊枪产生的电弧(电弧温度一般在6000℃以上)将金属丝熔化,用保护气体(惰性气体)把熔化的金属液滴吹射到工件的局部缺陷处,从而填平工件表面的凹坑。与一般意义的气体

新版液压缸维修技术标准

液压缸维修技术标准编制:徐训忠 审核:亲国斌 批准:龚胜华 海南海航饮品有限公司工程维修部 二O一0年五月

目录 1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各部分常用材料及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缸筒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活塞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活塞杆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端盖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液压缸的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缸筒内表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活塞杆的滑动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密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活塞杆导向套的内表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活塞的表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其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液压缸的装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液压缸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 检查项目和质量分等(摘录JB/JQ20301-88) . (16) 附表2 螺栓和螺母最大紧固力矩(仅供参考) (17) 附表3 螺纹的传动力和拧紧力矩 (18)

液压油缸更换维修讨论稿

液压油缸更换维修讨论稿 一.液压油缸装置的分类 为了满足各种车辆及主机的不同用途液压油缸有多种类型。 1.按供油方向分:可分为单向作用缸和双向作用缸,单作用缸只是往缸的一侧输入高压油,靠其他外力使活塞反向回程。双作用缸分别向缸两侧输入压力油,活塞的正反运动均靠液压力完成。 2.按缸的特殊用途分:可分为串联缸、增压缸、增速缸、进步缸等。此类缸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缸筒,而是和其他缸筒和构件组合而成。 3.按结构形式分为:活塞式、柱塞式、伸缩式、摆动式。 机动车大部分用柱塞式、伸缩式、活塞式三种形式。 下面就对车辆常用的柱塞式液压油缸和伸缩式油缸进行了解。 1.柱塞式。柱塞式液压缸是一种单作用式液压缸,靠液压力只能实现一个方向的运动,柱塞回程要靠其它外力或柱塞的自重;柱塞只靠缸套支承而不与缸套接触,这样缸套极易加工,故适于做长行程液压缸;工作时柱塞总受压,因而它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柱塞重量往往较大,水平放置时容易因自重而下垂,造成密封件和导向单边磨损,故其垂直使用更有利。 如图:柱塞式。 2.伸缩式。伸缩式液压缸具有二级或多级活塞,伸缩式液压缸中活塞伸出的顺序从大到小,而空载缩回的顺序则一般是从小到大。伸缩缸可实现较长的行程,而缩回时长度较短,结构较为紧凑。此种液压缸用于车辆也较多。 如图:伸缩式。 3.活塞式。单活塞杆液压缸只有一端有活塞杆。其两进出口都可通压力油或回油,以实现双向运动,故称为双作用缸。 如图:活塞式。液压油缸多种用途图片. 见附件四 二.液压系统的组成: 机动车采用灵活力驱动液压举升结构五大机构组成,即:(变速器——取力器——液压泵——分派器——举升油缸),将车厢举升到必然角度卸货,并依托车厢自重使其复位的专用汽车。后方倾卸采用双缸直推式液压举升结构。该翻斗自卸车则由底盘、货箱、副梁、液压举升结构、液压系统等部件构成。 三.液压传动原理 以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运动,通过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递动力。 1、动力部分-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油液的压力能(液压能)。例如:液压泵。 2、执行部分-将液压泵输入的油液压力能转换为带动工作机构的机械能。例如:液压缸、液压马达。 3、控制部分-用来控制和调节油液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例如: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 4、辅助部分-将前面三部分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起贮油、过滤、测量和密封等作用。例如:管路和接头、油箱、过滤器、蓄能器、密封件和控制仪表等。 在一定体积液体上的任意一点施加的压力,能够大小相等地向各个方向传递.这意味着当使用多个液压缸时,每个液压缸将按各自的速度拉或推,而这些速度取决于移动负载所需的压力.

液压缸修复技术

液压杆、油缸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1.前言 工程机械常见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摩擦副的磨损和局部破坏(拉伤、电击伤、压坑等)。对于磨损件的修复,传统的修复方法包括:机械加工修理法(如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法、局部更换法等)、焊接修理法(堆焊、补焊、钎焊等)和电镀修理法(低温镀铁、镀铬)等。对于结构简单的零部件也可以采用热喷涂(热喷焊)修复技术。对于重要零部件的局部破坏(如液压杆、油缸的拉伤、电击伤、压坑等),采用上述维修方法常常是费工、费时、费料,甚至无法修复。 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局部破坏的修理方法,并详细说明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便从事工程机械维修的技术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可靠维修。2.焊修技术的优缺点 对于局部损伤,常用的焊修方法包括补焊、堆焊、钎焊等,每一种焊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 2.1 补焊 焊接技术用于修复零部件的局部缺陷时称之为补焊。补焊的最大特点是施工简便、修复成本低、时间短。补焊时应根据材质的种类选用恰当的补焊材料和补焊工艺。对于普通碳素钢,应根据材质的碳当量(而不是含碳量)确定补焊方法。对于不锈钢、铸铁、铝及铝合金应的补焊应特别注意材质的性能和工件的使用环境,做到基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焊前处理、施焊、焊后处理方法及施工参数。 既然补焊是焊接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施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焊修部位形成熔池(产生局部高温),从熔池到工件本体之间的不均匀加热必然造成焊区及热影响区产生热应力,导致焊修件变形、裂纹(如铸铁件、高碳钢件炸口等)、局部硬化、相组织变化、疲劳性能下降等缺陷。焊修过程中还会导致熔池及熔池附近产生气孔、相变、机械性能降低等问题。因此,用补焊方法修复局部缺陷,常常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液压缸技术标准

攀钢液压中心 二O一0年一月目录 1、总则 2、引用标准 3、各部分常用材料及技术要求 3.1、缸筒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2、活塞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3、活塞杆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4、端盖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4、液压缸维修工艺流程 5、液压缸的检查 5.1、缸筒内表面 5.2、活塞杆的滑动面 5.3、密封 5.4、活塞杆导向套的内表面 5.5、活塞的表面 5.6、其它 6、液压缸的装配 7、液压缸试验 附表1:检查项目和质量分等(摘录JB/T10205-2000)附表2:液压缸、气缸铭牌编号 附表3:螺栓和螺母最大紧固力矩(仅供参考)

附表4:螺纹的传动力和拧紧力矩 液压缸维修技术标准 1、总则 1.1适用范围本维修技术标准规定了液压缸各组成部分的常用材料和技术要求、液压缸的检查、装配以及试验,适用于攀钢液压中心范围内液压缸的维修,维修用户单位按本标准执行。 1.2密封选择密封件应选择攀钢液压中心指定生产厂家的标准产品,特殊情况需得到攀钢相关技术部门审核同意。 1.3螺纹防松液压缸的螺纹连接在安装时应采用攀钢液压中心联接螺纹的防松结构型式,不能从结构上采取防松措施的,应涂上攀钢液压中心指定的螺纹紧固胶。 1.4液压缸防腐修理好的液压缸,若在仓库或现场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时间,需采用适当的防腐措施。 1.5螺栓选择一般采用8.8级、10.9级、1 2.9级的高强度螺栓(钉),应采用国内著名生产厂的产品。 1.6气缸维修标准参照本标准执行。 1.7本标准的解释权属攀钢液压中心。 2、引用标准 液压缸的维修应执行下列国家标准,允许采用要求更高的标准。

3、各部分常用材料及技术要求 3.1、缸筒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1.1、材料和毛坯 ⑴无缝钢管若能满足要求,可以采用无缝钢管作缸筒毛坯。一般常用调质的45号钢。需要焊接时,常用焊接性能较好的20-35号钢,机械粗加工后再调质。 ⑵铸件对于形状复杂的缸筒毛坯,可以采用铸件。灰铸铁铸件常用HT200至HT350之间的几个牌号,要求较高者,可采用球墨铸铁QT450-10、QT500-7、QT600-3等。此外还可以采用铸钢ZG230-450、ZG270-500、ZG310-570等。 ⑶锻件对于特殊要求的缸筒,应采用锻钢。 3.1.2、技术要求 ⑴缸筒内径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 缸筒与活塞一般采用基孔制的间隙配合。活塞采用橡胶、塑料、皮革材质密封件时,缸筒 内孔可采用H8、H9公差等级,与活塞组成、、、等不同的间隙配合。缸筒内孔表面粗糙度取Ra0.40~0.10μm。 采用活塞环密封时,缸筒内孔的公差等级一般取H7,它可与活塞组成、等不同的间隙配合,内孔表面粗糙度取Ra0.40~0.20μm。

液压缸修复技术及工艺流程 绝密

液压缸修复简介及工艺流程工程机械常见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摩擦副的磨损和局部破坏(拉伤、电击伤、压坑等)。对于磨损件的修复,传统的修复方法包括:机械加工修理法(如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法、局部更换法等)、焊接修理法(堆焊、补焊、钎焊等)和电镀修理法(低温镀铁、镀铬)等。对于结构简单的零部件也可以采用热喷涂(热喷焊)修复技术。对于重要零部件的局部破坏(如液压杆、油缸的拉伤、电击伤、压坑等),采用上述维修方法常常是费工、费时、费料甚至无法修复。以下主要介绍一些局部破坏的修理方法,并详细说明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一、焊修技术的优缺点对于局部损伤,常用的焊修方法包括补焊、堆焊、钎焊等,每一种焊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1。补焊焊接技术用于修复零部件的局部缺陷时称之为补焊。补焊的最大特点是施工简便、修复成本低、时间短。补焊时应根据材质的种类选用恰当的补焊材料和补焊工艺。对于普通碳素钢,应根据材质的碳当量(而不是含碳量)确定补焊方法。对于不锈钢、铸铁、铝及铝合金应的补焊应特别注意材质的性能和工件的使用环境,做到基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焊前处理、施焊、焊后处理方法及施工参数。既然补焊是焊接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施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焊修部位形成熔池(产生局部高温),从熔池到工件本体之间的不均匀加热必然造成焊区及热影响区产生热应力,导致焊修件变形、裂纹(如铸铁件、高碳钢件炸口等)、局部硬化、相组织变化、疲劳性能下降等缺陷。焊修过程中还会导致熔池及熔池附近产生气孔、相变、机械性能降低等问题。因此,用补焊方法修复局部缺陷,常常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2。钎焊为了降低焊修时的施焊温度,人们使用熔点较低的焊料进行热熔焊——人们常称之为钎焊。补焊与钎焊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钎焊时在工件上不形成熔池,在钎焊

(完整word版)1液压缸检验试验规程

QB/HT-JS-205-2018液压缸检验试验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标准化审查: 质量会签: 顾客意见: 盐城海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07月13日

1.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液压缸的整个制作过程中的检验试验过程。 2.检验试验流程(同液压缸的制作流程,图中菱形框为检验试验过程)

3.液压缸检验试验 3.1总要求 3.1.1所有参与液压缸检验试验人员熟悉相应的生产图中要求的结构、尺寸和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 3.1.2检验试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仪表和设备的使用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3.1.3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仪表必须定期检验或校准; 3.1.4在检验每个工件前,必须确认其标识号,并将该件的标识号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试验表中相应栏内; 3.1.5质量部门确定: 3.1.5.1检验区域:①待检区;②检验区;③合格品区;④不合格品区; 3.1.5.2工件状态标识:①待检;②合格;③不合格; 3.1.6质检员在收到报检单、生产图和相关见证文件后,进行检验试验; 3.1.7质检员必须严格按图、有关技术文件和检验试验表的每一项要求,并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试验表中; 3.1.8对于不合格品,质检人员做好“不合格”标识,并将不合格的工件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进入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3.1.9产品检验试验合格后,质检人员做好“合格”标识,工件进入下一流程,所有质量见证文件在质量部门留存,待产品入库(出厂)后整理归档; 3.2检验试验所使用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 3.2.1尺寸测量:卷尺,游标卡尺,内、外径千分尺,沟槽深度千分尺,沟 槽宽度千分尺,角度千分尺,塞尺,内外圆角规,螺纹规; 3.2.2表面质量:粗糙度仪或粗糙度样块; 3.2.3压力试验:试验台,压力表 3.2.4镀铬检验:超声波硬度计,镀铬测厚仪; 3.2.5漆膜检验:漆膜测厚仪; 3.3采购物品的检验 3.3.1原材料 3.3.1.1质量要求(执行标准) 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