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修耳根圆通真正最得力的方法

完整word版,修耳根圆通真正最得力的方法

修耳根圆通真正最得力的方法

文/墨人钢

耳根圆通是《楞严经》上极力推荐的法门,认为是最好,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的一个法门,祂的最终成就是通往首楞严三昧。首楞严三昧依《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开示:“尔时佛告坚意菩萨,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萨”,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人类迄今未有证得首楞严三昧的记载。

耳根圆通修成即证得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地,届时即可亲见世界如幻。

中国禅宗自达摩安心之法起,修的都是如何对付第六识,也就是《楞严经》里介绍的二十五圆通中的意根圆通。北宋参话头法门的兴起,使得这一法门在娑婆世界彻底成熟。所谓参话头就是用意识看住一句话要起还没起来的前面。如果看住一句话中的某一个字就是话尾了,话没起来,才是话头,只要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字,就已经是话尾了。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守住话头不丢,一根杆子到底,产生疑情,疑情话头融成一体,死死守住。但是到一定的时候还是要变通一下,守得太死,走向一念不生,就走到岔路上了。庞蕴居士说:“但看起灭处,是个即真如。”待产生了一定的定力之后,意根和疑情融成一体,这时候参禅者全副身心都在疑情上。这个时候仍会有微细的妄念起灭,这个时候禅门很注重拶捏妄念的起处和灭处。如果完全没有妄念,就表示意根完全守住了灭相,这个时候的状态,即一念不生,灵明觉了,就是禅门所说的死水,鬼窟窿里做活计,就是百尺竿头冷寂坐的状态,沿着这条路线走下去就是修定,运气好,有可能会走向初禅二禅等,但是不可能开悟。所以禅宗的祖师严禁佛子在这条路上逗留,此时的处理方法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退回来,宁可有一点妄念,但这种妄念不是刻意产生的,属于阿赖耶识的种子流注,然后拶捏其起处和灭处,时间久了,就会有清明显现。因为如来藏与无明七识共俱,才是阿赖耶识,如果无明七识澄清了,则法身显现。所以《圆觉经》三观中之第一观说:“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诸念澄清,法身就会如水中的影子一样显现出来,如果水是动荡的,就永远也看不见佛性。如果是被灭相覆盖死了,也就是完全一念不生的状态,意识守住了灭相,覆盖并封闭了法身,也不会有丝毫显现。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只要六根中有一根有动作,法身就不会显现,这里的“一念不生”是法身显现时的状态,而不是从这个状态去求悟,这里必须要注意。

参话头在中土度众无数。功劳不可小窥,但是《楞严经》仍说意根并不圆通,因为比较杂乱,确实,在参话头的过程中,只要有一步走错了,就不可能悟。而这些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是比较杂乱的,好在意根是1200功德,属于最圆通的法门之一。虽然意根很圆通,但是《楞严经》仍说,意根不及耳根圆通。经文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释为什么说耳根最圆通。有人说整个一部楞严经,前面一部分内容就是为耳根圆通做的铺垫,这种说法也不算很错。《楞严经》要真正理解是必须参照《圆觉经》一起来理解的。

耳根圆通的具体修法虽然说得很详细,但是颇令人费解。历代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无非有以下几种修行方法:

1、听耳朵里,

2、修听觉的真如实观,

3、听听觉,

4、听耳朵外面,不住有声和无声,

5、心里或口里念佛,听住佛号,都摄六根然后专取耳根。

6、观想耳朵里两颗如意珠,不停地往耳外流醍醐,

7、充耳不闻。

第一条显然是修定,与慧无关,基本可以排除,修定能突然一下子减少第六识的活动,但是终归不是定慧等持。

第二条,真如实观是必须证得真如之后才修的,未证得之前修的都是一种关于真如概念的幻想,听住幻想,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幻想顶多是一种静音,如此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

第三条最不好操作,属于偶遇的特殊状态,因为听觉是一个神经传导的状态,由此即彼,速度极快,不仅不好操作,且心不容易静下来,产生不了定力,所谓定力就是定慧等持,要有一定程度的定,还要有一定程度的慧。定深入不了,慧就是乱的。

第四种,有声和无声之间有什么?仍是一种幻想,听住幻想是头上安头,不会听出什么结果。

第五种,以念佛圆通入耳根圆通,是印光大师提倡的,可惜,根据资料显示,他所证的结果与经文上说的完全不符,而且都摄六根是六根全部扑在佛号上,如果单抽耳根,则不成为念佛圆通,就更谈不上由念佛圆通入耳根圆通,实际上佛号是生灭的,不可能产生很深的定力,即使是成片的默念,那也是修定,顶多算是参话头吧。

第六种,也是生灭法,守住生灭法,不可能产生比较强的定力。

第七种,沈家桢主张的充耳不闻,无法增强定力。修不到入流亡所的境界。

以上七种方法,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耳根圆通。

那么究竟耳根圆通怎么修呢?

欲知上山路,须问过来人。历代有记载,修成耳根圆通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憨山大师。但是憨山大师很谨慎,他的书中有关耳根圆通的部分,关键字眼与《楞严经》几乎一致。比如“入流亡所“,他只解释为入法性之流,法性就是佛性,也就是如来藏,这等于照抄经文,没有解释,再比如返闻闻自性,憨山大师几乎是直接用这几个字在自己的著作中,没有给出太多的解释。

要进入耳根圆通,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楚,什么叫入流亡所,亡所好解释,就是耳识与所闻的对象不产生对接。但是入流,入法性之流,就难下手了。因为凡是修耳根圆通的初学都不可能找到法性。

当然,金刚经说入流就是须陀洹,就是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看来,入流就是不入声,不入六尘。

好在憨山大师并没有保留到一丝不漏的地步。《紫柏老人集》是憨山大师校对并作序的,这本书记录的是紫柏真可禅师的法语。紫柏禅师的话,憨山大师既然校过,一定有相当的可靠程度,可以看做是憨山大师修耳根圆通的注脚。

《紫柏老人集》中有关耳根圆通有一句话非常关键:“又有一等人。以反闻闻自性做工夫。是必不闻声尘。将闻声尘的机。来反照自性。积习日久。或见个空清境界。便谓真得。我且问他。声尘毕竟是性内的。性外的。若在性内。则声尘亦性。何必去声尘而反闻。则谓之闻自性。若在性外。性非有外。谓性外有声尘。决无是处。又有一等。于耳根门头。灵灵应物的。谓之真性。殊不知。此是由尘发知。应境影子。前境迁谢。此亦随没。以此当本来面目。此所谓唤奴作郎。皆非佛旨。若要真实会得耳根圆通的消息。我拈个榜样你看。古德问僧。隔壁闻钗钏声即为破戒。且道作么生持。其僧云。好个入路。幼舆会得这僧入路处么。若会得。方见善财见文殊的境界。方可参天下善知识。若会不得。也须猛着精彩。向这僧入路处讨个分晓。无常迅速。时不待人。珍重。”这段可以看出,紫柏真可禅师是否定充耳不闻和听觉的真如实观这两种修法的。

在看憨山大师的年谱里记载憨山大师修耳根圆通的时候的情形:“未几,妙峰往游夜台,予独住此。单提一念,人来不语,目之而已。久之视人如杌,直至一字不识之地。初以大风时作,万窍怒号;冰消涧水,冲激奔腾如雷。静中闻有声,如千军万马出兵之状,甚以为喧扰,因问妙师。师曰:境自心生,非从外来。闻古人云: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溪上有独木桥,予日日坐立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动念即闻,不动即不闻。一日坐桥上,忽然忘身,则音声寂然。自此众响皆寂,不复为扰矣。”

憨山大师动念则闻,不动念即不闻。可以看出,憨山大师修的是意根,是让意根不动念,即所谓的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

再看紫柏真可的“古德问僧。隔壁闻钗钏声即为破戒。且道作么生持。”这句话太妙了,我们且看看如何才能达到隔壁有钗钏之声而不破戒?首先是意根不能随钗钏之声而起想象,首饰,由首饰想到男女,由男女起邪念。但光这样还不行,还要达到不闻,才最好,充耳不闻还不够。

我们且看俍亭和尚法语:“问。入流亡所是闻闻理。闻所闻尽闻不闻理。觉所觉空不闻闻理。空所空灭不闻不闻。于理是否。答。说理即得寂灭现前。更是何理。问者一喝。答老僧耳聋。”这一则公案也正好说明,耳根圆通的入处就是要修到不闻。

再看一则禅师的解释:“返闻闻自性谓根不逐境。境不牵心。根尘脱粘。分别不起。旋转妄流。复归真性。”这个解释最清楚了,与前面的一对比,就知道,要根尘相脱,第六识不分别音声,不随着隔壁金属之声而及钗钏,由钗钏而及女人,由女人而及美丑,由美丑而及邪念。怎么样做到根尘相脱呢?闻性具有圆照的功能,当动静二种相击时,闻性恒自寂照。这是第六识控制不了的。彼自相击,我又何闻?这无非就是先有了受,有了受就会有了别,产生识,《出曜经》说:“若耳闻声起于耳识遂成耳根。”有了别之后又产生各种形象和理性分析,也就是产生想,如这个是铃声,那个是汽车声;由想进而产生贪嗔好恶,产生各种身口意行。看来我们只要在受和了别这一关闸断,就好办了。

由以上几位禅师来看,耳根圆通的修行主要还是调整好第六识而不是去对付耳朵,主要是不转意根,意不起则意根不转。好,我们只要找到这一线索,修行就好办了。怎么修第六识?《大般若经》里有很多方法值得借鉴,但是《大般若经》太长,我们下面必须熟悉三部经:《佛说普门品经》、《诸法无行经》和《入法界体性经》。《佛说普门品经》是进入各种三昧的要门,有如何观音声和耳识,可以借鉴。最重要的是《诸法无行经》,这是一部证悟时的身心状态报告,从这部经进入观,就比较容易进入耳根圆通,这三部经是必须熟悉的。《诸法无行经》严禁新学菩萨读,是因为这部经是修观,很容易误解,以为是讲的缘起性空。

所谓入流亡所,这里的入流,就是入“涅槃流”,南传佛教有入“涅槃流”的修法,其方法就是先观声音和世间万物的动静和生灭,所有的声起和声灭无非就是生灭,行者必须厌离生灭,从生灭跃入不生不灭。通常,我们在全身贯注于触觉时,听觉会减弱分别,触觉对声音的认识就是震动,仔细观察这种震动,会发现震动其实是色法在生灭,然后仔细观察这种色法的四界(地水火风)特征,推知心法和色法的缘起(缘起摄受智)。我们全神贯注于触觉,去感受震动这种色法的生灭的时候,听觉处于不分别的状态,当触觉也厌离生灭的时候(生灭厌离智),会寻找不生不灭,在某一个特别寂静的瞬间会堕入涅槃。这种全身心跃入“涅槃”的行为就是入流,也就是所谓的返闻闻自性,即“生灭二圆离”。其实所谓“闻钗钏之声则为破戒”也是要求离声,离动静二种相击,离声的生灭,也就是离震动这种相,离开震动这种相,达到“生灭二圆离”。这只是以触觉和听觉之间的联系打个比方而已。其实耳根很圆通,耳根一返源,其余五根也很容易脱尘。这种入“涅槃流”,可反复使用,包括以后出现清空的状态,这种生出来的空也是生,有生就必有灭,从这种生灭中再跃入不生不灭。与南传的十六观智异曲同工,可以参照。这样其实与如幻观的修法也是暗合,耳根圆通只需这样不停地返闻就行了。

下面我们通过经文总结,如何对付第六识来修耳根圆通。要修好耳根圆通必须做好以下八步。

1、必须去掉心里面的话语声。我们平时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面是有话语的,甚至相互对话,所谓心里的话语就是在模仿声音,在模拟文字的一些内容,只是没有说出口,这部分杂念,先控制不起。当声音要起未起的时候,立即打住不动,不让心里的话语无休无止。

2、必须去掉有关声源的形象,比如听到一个声音,你立即会反应,这个是铃声,那个是汽车声,这个是脚步声,那个是钗钏声,必须控制住形象不起,画面不起,名字不起,逐步到一个名词也不起。

3、必须去掉声音的了别分辨,比如这个声音大,那个声音小,这个声音尖,那个声音粗,这个声音曲,那个声音直。比如一个大声音,当大字在心中将起未起的时候,停在这个状态,立即打住不动,逐步到消灭一切形容词,一切关于声音的形容词都不起。

4、必须去掉事。所谓事就是声音的连贯性,比如一个人说话,本来是一个个的字,连起来就成了各种事,不要把声音连贯起来认识,不要产生事,不要让每一个声点之间有联系。

5、上面几步做到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意识守住了一个空荡荡的东西,这是有所缘,下面就是去掉缘,不让注意力有落脚点,一无所住,既不落在内,也不落在外,也不落在不内不外,要让注意力没有一个落脚点,连瞬间的落脚点都不能有。

6、虽然我们的注意力不落任何一个点了,但是还有个人不让它落,这个人也没有,没有作者,要让注意力的出发点也不起,不能有施动者这个概念。不能有丝毫作者和出发点的概念,把这些概念在心中去除。

7、然后还要掌握好《圆觉经》中的如幻观,所有这些其实都是梦中的事,我们如此观得一丝不挂,空空荡荡,也不过是梦中的事,梦中虽然有种种景象,但是都是没有实体的,要离幻。

8、不要有学、修、证这些慨念,要排除掉现在正在修耳根圆通,或者现在到了哪一个层次了?这些概念都要去除,在修字、证字、学字未起之前就打住。

这几步是由声到耳识到观者,几乎都要观好,以上几步做好,就会调整为一个最佳的综合状态,只有震动的感觉,没有声音的概念,然后离开震动,因为耳根最圆通,“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听觉收敛了,自然,其他各根也都会收敛下,比如视觉往回照一照等。然后保持这个状态不失,一直不失,行住坐卧都不失,一根杆子到底。在这个过程中,偶尔试一试离幻的做法(具体见《圆觉经》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部分),如果阿赖耶识有种子流注,可以捏拶一下这些妄想种子的起处和灭处。总之不贪着每一步的情景,逐步就可以进入耳根圆通,就可以做到入流亡所。做到以上几步之后,平时再按照《诸法无行经》和《入法界体性经》的经文内容进一步修观,把第六识调整到更好的状态,逐步,耳根圆通的各个境界都可以达到了。需要注意的是,耳根圆通的各个境界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如一熟人从天而降,骤然相遇,如果玩弄意识,想出一个动静之境,再幻想一个空,再灭这个空,那就是玩弄识神,是悟不了的,六根才动被云遮,六根这六种阴云,只要稍微有活动就会遮蔽整个天空。更不要说去幻想境界了。另外,关于空觉极圆后光不通达的问题,一般是前面八步没有做好,意根仍没达到最好状态。需要进一步按照《诸法无行经》等三部经典上面说的再做调整。云门偃禅师说:“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面前有物非谓碍,不识虚妄方谓冤---此病滞于尘境)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透得诸法本来空,心中隐隐识情在---此病滞于觉照)。”如果这八步还不能让你契入,那就要多念念楞严咒、大悲咒等,然后忏悔业障了。

总之,耳根圆通是要修到佛地的,不要因为达到动静不生而放弃了,其实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也是有深浅的,空觉极圆也是有深浅的,净极光通达也不过是幻,大光明藏同样是幻,正如《法华三昧经》所说:“法身如梦如幻。”知幻即离,修行才能逐步深进。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耳根圆通,一直修到佛地,然后我们在佛地相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