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能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物指南(词典、百科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互联网为青少年探索各种兴趣,了解周围精彩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

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全过程,仅靠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也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定能事半功倍。

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

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表现力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

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模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的功能,更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使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图表、彩色文字、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得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率时发现,对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3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为40%;如果视觉、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90%,3天后可保持75%。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四、利于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素质教育的三个任务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和导向,应把其放在首要地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过去我们也十分注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例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

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狡毒的教育。

又如,在讲授《中国历史》时,可播放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和辽宁电子出版社共同发行的《爱我中华》系列片,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亲自领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博大精深,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五、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

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期限。众所周知,中学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可以长年使用。比如,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像资料等媒体信息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述与评价上会出现差异。因此,相同的媒体信息就可以存储在光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长年使用。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在教学中一直保持长期使用。这样,历史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调换工作,其经验和信息也就随之而去。可有了多媒体程序,就可以让经验和信息得到永久性的保存。优秀历史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历史教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由于知识存储期限的延长,使教师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学生,去参与学校大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加强历史教师的现代科技理论素养和提高对现代科技设备的实际操作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没有教师反对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却是参差不齐。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

本操作和进行文字处理,但能够进行数据、图形处理,利用和编辑网络教学资源的还只是少部分。目前,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正普及计算机硬件等设备,但是,正如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教授A·K·狄更逊在其《历史教学与资讯科技》选择中所说:“由于教师和决策制定者,过高估计了电子计算机立竿见影的功效,又过低估计了其长远的影响,及教师面对的实际困难,因此只是大量增加装置器材,并没有为大部分教师提供基础训练。”例如,开展CAI,由于缺乏从理论把握CAI的实质,表现在观念上,习惯人对工具的作用,而不注重人对使用工具的设计;在应用上,往往不能自觉体现人机交互和智能的两大优点,把计算机仅看作是一种传统的电教手段,所以普及历史教师的CAI理论知识,对应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开展和推广是极为必要的。“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再是仅供选择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须发展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熟练地、广泛地运用新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

2.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忽视,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有的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目前,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场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甚至请人代做,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这种做法绝对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诸多作用,而是成为教师装点门面的一种手段,不利于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来完成课件制作;也可由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各自制作一定量课件,而后资源共享;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可利用电教代办费适当购买一些,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了。对于现成的课件,教师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或者溶进执教者的意图,在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与加工,才能达到真正有利于教与学。我们坚信,只要

在多媒体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随着课改脚步的加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这些都为我们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兴起,更给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将之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其形象、逼真的直观效果、反映内容的丰富性,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历史过去性、综合性、具体性问题。

3. 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引入,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增强了真实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使我们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方面,我们常常发现一个通病:将多媒体简单、生硬嵌入课堂教学,它的动画效果、声音效果没有目的地随处使用。例如:有一个课件,光是短短的一行课题文字的出现,就在屏幕上持续翻滚跳跃1分钟之久。这些处理方式带给教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效应,难怪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兴趣不大、信心不足。要想真正发挥出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们在历史课件制作方面就应该重视以下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课件制作中常规思维的束缚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种固定模式。常规教学的时间很长,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思维往往受约束,从而忽略了多媒体自身特色的发挥,影响了课件制作的质量。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熟知多媒体自身的各种特点。比如:各模块之间的灵活跳转、各种交互方式……只有不拘一格地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灵活的教学,才能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历史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板块教学,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重视教学情景营造

我们制作的课件一般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多为演示型为主的课件。制作这

类课件首先要注意到课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要达到这项要求,教学情景的营造非常关键。因而我们可以使用影音资料,可以设计简单的动画,使之更贴近现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根据不同的历史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综合演示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各种功能的优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重视选题与创意

历史学科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好的结合点,许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制作CAI课件,如音像资料、图片和地图等,这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功能相吻合。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特别在选题方面,扬长避短,例如文化史部分的世界建筑、绘画、音乐这些内容正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地方。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综上所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应用并被证明是切实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对历史教学,它更是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线,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观古今于一瞬”。能较好地解决历史的过去性,使“死”去的历史在学生面前“活”起来,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确立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多媒体立足于教学需要,为教学目的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历史教学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前景将无限广阔。

参考书目:

1、冯长运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金相成:《历史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熊英、李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4、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5、刘海燕编著《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6、徐锡祺主编《中学历史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7、杨志才主编《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陈绪常、龚明斌等:《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渠伟爱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大作用,受到许多教师的关注与青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教师在教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又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使多媒体的功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呢?笔者使用多年,对在初中历史中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略有所得,现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试就有关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作者单位】:山西省祁县城赵中学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初中历史课堂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符合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因此,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桥梁,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如果使用过当,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归结起来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避免变相的“满堂灌” 我们总是在批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但使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教师认为它可以代替一切,从头到尾由计算机唱主角,忽视了教师应有的作用。例如讲《鸦片战争》时,教师如果只作为操作者,只管放自己的图片和视频,不加以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连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学生却不能说得清,这样,教师的风格就体现不出来,课堂气氛不灵活,于是就变成了机器“满堂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并积极鼓励学生活跃思维,做到有的放矢。 多媒体手段只能辅助历史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讲授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神态、情感对初中学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教师的言语,神情、姿态等在教学中都有可能和学生形成情感交融而产生心灵感应。加入多媒体后,有时教学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又因为教师的素质各有差异,个性与特长更是不同,如果课堂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形式将千篇一律,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将无从体现,教师组织教学的应变能力、教学特色以及对教材分析处理的深度、广度、板书设计等都被埋没。长此以往,教师的真正教学能力将全面减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功能的同时,更要创设适宜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使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 二、避免学生只成为一个观赏者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课文已由教师分解成图片、文字等形式。这些图片、文字在演示中往往一幕幕闪过,教师只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缺少必要的操练过程,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敷衍了事,记忆率不高。这样的课堂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听、记”的能力,只求片面而弃全面。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吴永桂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吴永桂 发表时间:2018-12-03T12:00:16.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作者:吴永桂[导读] 吴永桂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 562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3-0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只是自制力较差,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时的引导鼓励。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很活跃,教师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精辟的观点应加以鼓励、概括升华和扩展,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学生也敢于发问。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尊重教师、配合教师,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应该注重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可以和语文、地理进行很好地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 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处进行综合评价。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 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清晰的板书下来,才能记下来,可以有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张扬。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股潮流,它以强大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以及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与我们的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将众多的学习资料再现于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件制作的起始阶段,要做到在使用课件上课时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实验证明,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像视频、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为一体,生动形象,扣人心弦,很快使学生进入状态,能有效的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主动。 二、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我们不仅要注意怎样教,更要注意学生怎样学。多媒体教学正是运用了多媒体所拥有的独特效果,通过动画模拟背景,使音、图、文串联,问题显示等多种方式展示内容,如:在讲初三历史中有关埃及的金字塔时,我们用多媒体制作出金字塔的结构装饰和整体设计过程,从而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在沙漠地区,在没有现代机械设备的条件下,金字塔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它的建筑体现了什么?象征着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思考,从而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设方案和设计,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增加容量,及时反馈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还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板书设计,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要想认真规范地完成上述内容,往往会顾此失彼,影响效果,运用多媒体就能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可设计好板书注明教学内容,在上课的时候,将会变得更加紧凑,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从而不断扩充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激发学生对历史科目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补充了知识,丰富了内容,扩大了视野,使教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反馈。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电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现代电教媒体手段灵活多样,应用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使传统教学和电化教学浑然一体,相辅相成。多媒体的声、光、形、色能给学生以新异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必然会使学生在想象知识,能力开发的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揭阳真理中学林海燕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而历史,是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成为历史教学做到言之有据的前提。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已十分重视史料的引用,这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得到更多历史教师的关注,本人现就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一、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⒈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但历史教材总是浓缩地反映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可能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上像具体的史料那样反映得形象生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借助一些史料,再辅之以多媒体手段来体现,可以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场景,造成生动形象的直观感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于历史认知的积极性。 记得在讲述东汉末年各军事集团混战,令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段历史时,我引用了曹操“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阅读和想象,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长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的悲惨场景。教材的描述和形象的历史画面结合在一起,学生更容易理解,然后,我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惨状?历史是否是顺应这个改变发展的?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统一才能改变。并对之后发生的“官渡之战”充满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借助多媒体手段将一些仅靠讲述很难让学生有全面认识的史料展现出来,如秦兵马俑、敦煌壁画等,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 ⒉增强历史感,体验论从史出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突出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历史教学应该有的特点便是浓郁的历史感,这是历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适当引用原始材料,可以增强历史感,也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分析,让学生确立一个信念,即历史的结论并不是武断的,也不是强加的,而是以充分的史料为依据的。 讲述史料,有时看似增加了难度,实质上却是简化了教材内容,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述西汉削藩问题时,若引用晁错关于“削藩”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能把西汉王国分裂割据的情形凸现在人们面前,使人有身临其境的历史感,也有助于帮学生

多媒体与历史教学

多媒体与历史教学 【摘要】多媒体技术仍然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在认识和应用的过程中都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它的确可以更好地辅助历史教学。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这样它才可 以真正为历史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计算机也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于各个领域。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会 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现今历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没有多大变革,至于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现象更少,其实这是对计算机教学的功效认识不够,还没有引起 高度的重视,一旦有了足够的认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威力就发挥出来了。历史教学就会以 新的面出现。 1.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 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对新的教学方法还不够了解,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 1.1部分教师还没有重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目前,尽管大多数学校都已开设历史课程, 然而却是为了应付差事,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根本没它当作重点课来开设。 1.2教学形式单一。大多数教师上历史课仍然采取单一的传授教学模式或套用其他课程的 教学模式,导致“满堂灌”。这种纯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尽管费 时费力,却出力不讨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知识的限制,理解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这给 学生学习历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老师如果再采取陈旧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就更难满足 学生的要求和求知的欲望了。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的影响,导致大数中学生学起历史来感到头绪繁多,这也需要记,那也需 要掌握,因而对学习历史失去信心和兴趣,历史成绩难以提高。 2.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有声语言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是图文、声和活动集为一体的,又能实现现实性和交流性,因而可以提供最理想 的教学环境,这使得它迅速进入到教学领域,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也波及到 了历史课教学,给历史课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2.1拓宽章节背景、扩大课堂容量。 在讲每一章的内容前或中间放一段文字图象,让学生去欣赏,去理解。这段文字或图象并不 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欣赏时,让学生把这一段有声文字产生 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这种背景可以包括作品简介,作品产生年代,作者的生平及与作品有 关的历史事件,但都是与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有关联。但由于课堂容量限制,老师的介绍是非 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这样老师在课外多收集一些较为重要的与课堂有关的 历史文化资料,并将他们制作成媒体课件,上课时直接播放,这样就有效的浓缩了时间个空 间范围,不仅使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本节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所学的内 容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也优化了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 2.2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文体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向导和动力,它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有了兴趣,学生 的学习才是积极的、主动的、进取的。兴趣更是步入历史天堂的敲门砖,只凭传统的模式不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 导语:“教育的效用,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我们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尖端人才。接下来是给大家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这学期,我阅读了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感触很多。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要想在历史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施有效教学,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七上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 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尽量在课堂上少讲,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老师角的轻松学生学的省心。 第二: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教参和课标做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教学几年来,感觉自己的知识好像越来越少,能给学生的也不多,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教师要竖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在上课的某一个发问,不是你看了几本本学科的教科书里能给你的。我们的某些奇妙的教学设计的诞生,不是你看课本所得到的,我们也绝对不可能从某个所谓名师那里学到什么对你非常管用的“教学技巧”,所有这一切都是靠你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第三:要有一种洗课的意识。课前的洗课,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东西,使课堂不臃肿,提高课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都值得我们好好的研究和思考。 第四:要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第五,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学行为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聂幼犁教授认为:“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 教学就其效果判断,总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所以,“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主导着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有效性在实践上有一个起码的要求,就是学生是主体主动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无论怎样美好的教学设想在学生冷漠或厌烦的情绪中都将难以实现。兴趣需要培养。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康平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宋学杰 在新课程中,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老照片、史料和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掌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一史料的主要类型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 二.史料运用的目的 新课程倡导史料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能力 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显然,运用史料是使学生学习去做历史学家所做的事,直接去运用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当然,这并不涉及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次,只是使学生借着某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和方法。 从历史研究的程序来说,史料在史学中的地位体现为先有史料而后有论点。史家每叙一事,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有证。《课标》的“课程目标”“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和“内容与要求”提出的培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要求皆指向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的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史料的基础上对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 初中历史教学与多媒体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与多媒体 摘要如何采取更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初中历史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历史课堂,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巨大的变化,已逐渐成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手段;历史教学;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让教学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 多媒体让历史教学“活”起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的渠道得到极大的拓宽,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起历史的空间、动态概念,激活其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 1.1 科学性强、实效好 初中历史教材侧重趣味性,以历史人物事件过程性知识为主,理论分析要求不高,它的编写符合初中学生重直观感、逻辑分析能力不足的生理、心理特点。多媒体教学有容量大、节奏紧、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为教师灵活机动的教学、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创造了条件。学生不再是一个书橱,而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品味人生,思索现实、预测未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潜移默化,影响自己人生发展的轨迹。 1.2 直观、形象、生动 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缩短时空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3 丰富有趣 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传统的单一死板的接受性学习,容易使学生厌倦,丧失对原本兴味盎然的历史学科的兴趣。而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可将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图片绘画、新闻报道、知识竞赛、游艺活动、影视的收听收看等融入历史课堂,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察感悟历史,进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探幽索隐、深化知识、发现规律。在调动学生有意注意的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以直接兴趣为基础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4 创设教学情境 精心创设的历史情境,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使学生跨越时空、地域的鸿沟,拨动学生的情感,从内心自然接受和形成历史观感。过去单靠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庆市垫江县第二中学左君【摘要】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新理念和新思想不断涌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气氛、教学互动等角度作一浅显分析,希望给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有所启发。【关键词】历史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性现在许多省市都在进行高中课程改革,教材编排体系、内容都有较大变化。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我们必须要有新观念、新思维,不能用以往的“注入式”教学,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完善课堂教学方法,重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历史课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更有特殊的优势,因为历史讲述的是事过境迁的事,我们无法亲身经历和体验,情景再现是历史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光靠黑板、粉笔、挂图等无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所以需要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 1.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

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和在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2.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历史课堂,在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历史课堂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新姿态。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优越性,但是传统教学手段也不容忽视,而且有些需要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在黑板上演示,给学生的印象有时比在电教平台上还深刻,比如在上《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讲到近代中国人在衣着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时,我先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式服饰,学生兴致很高,然后再给学生演示,这比在多媒体里给学生直接展示效果要明显。又如讲“红军长征”时,在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红军长征路线图”的同时,我还让一个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述在黑板上把长征的路线一步步写出,这样学生体会更深。可见,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教师要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创造课堂教学气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民主、愉快的工作环境会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课堂气氛的作用积极的、良好的课堂

浅析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大竹中学 王建 文章摘要: 影视资源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并且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能进行有效的利用,就能够更好的活跃课堂,完成教学任务,这对于今天的课改具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影视资源 历史教学 前 言 随着课改在全国的展开,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对广大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理念,要实现课改目标,就必须认真学习史学理论和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教学引入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适度运用影视作品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是至关重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① 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其次,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除严重违背史实的以外,也是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资源,因为它们或多或少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因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方面,优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能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落实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二是消极方面,一些所谓的历史

剧,传播错误的历史事实,并且向观众宣扬消极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宣扬皇权崇拜、人治思想、奴才意识等,严重毒害社会文化,受其危害,求知欲旺盛而思想尚未成熟的中学生首当其冲。这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历史教育者不是选择逃避,而应该积极对待,扬长避短,让影视资源为教学服务。为此,我们将从影视资源的作用以及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影视资源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③ ?历史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让受教育的对象产生兴趣,赋予历史令人怦然心动的特点,使历史‘永远兴趣盎然’。?我们常常感叹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缺乏对历史的基本认识,缺乏对祖国的认同感。但是,我们历史课,究竟又讲了多少深入学生心灵的历史人物及其不朽精呢?那千篇一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知识到底有多少是孩子感兴趣的呢,恐怕连我们自己都说不出来。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希望孩子们对历史感兴趣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历史,关注历史。而运用题材影视作品,比较符合中学生认知心理特征,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培养最佳时期,恰当地利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触发学生兴趣指向的?兴奋点?,一定会赢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我在给同学们介绍《商鞅变法》这段历史的时候,就选取了电影《英雄》片段里面秦国进攻时军队的宏大场面,让同学充分的感受到秦军的强大。而这与教材里介绍的秦国变法前的弱小成鲜明对比。这样很快就把同学们思绪引入课堂:是什么使秦国变得如此强大的? 二、再现历史画面,突破重点难点。

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5-07-14T14:23:05.99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作者:卢国政 [导读] 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笔者深深地思索: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理念。 卢国政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历史教学经验,从六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以期给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师;学生 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笔者深深地思索: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理念。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在课堂这一有限时间内,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运用且吃透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可以说研究透《历史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我们可以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的陈述,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做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可以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二、培养兴趣,认同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听课的学生也认真地听课了,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你,甚至还能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笔者意识到应依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的特点,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时,也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例如讲到“靖康之耻”时,引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提问“为什么金庸把其中的主人公要取名为郭靖,杨康?”在学生激烈讨论后,得出结论“为了提醒后人不忘靖康之耻辱”。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可以引发我们对过去及现在的思考,真正能“以史为鉴”。也就是让学生重视历史科目,他们才会主动学习。 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对新课程,我们常常苦恼于资源的无处寻找。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接触课程资源,但是没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没有明确地进行分类,使用时目的性不强,缺乏系统化……难以产生宏观效应。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先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体会,根据学习目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整合、裁剪,突出重点、难点;之后以教材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充分挖掘、利用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那么,我们要充分灵活地运用人力、物力、信息、组织等有形资源和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以及归属感等无形资源。 四、角色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他们从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是被动地接收,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地思维受到扼制。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教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在教师角色的转换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笔者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讲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加深认识。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在学生的活动中毫不吝啬地运用赞美之词来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课堂中稍瞬即逝的创新闪光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思维得到全面释放和提升,虽然缺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述,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 五、有效组织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本课堂的学习情况。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当然,课后检测也是重要手段。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容易出错的地方,用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一种是课后练习,另一种是课后测试。当然,及时地批改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并加强认知。 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当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这里笔者只是谈了一些很浅显的认识。笔者希望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都能群策群力,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共同提高我们的育人事业。

浅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6075300.html, 浅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彭文涛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3期 【摘要】既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的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备课、导入、提问、评价、作业、教师合作等几个环节谈了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做法和看法,揭示了历史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通过深化历史教学研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28-02 从教二十多年来,感觉目前的历史教学仍存在诸多弊端,如脱离实际、机械死板背教条;学生不能用已知说明未知,一见到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的内容呢?我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看法,与同行共同商榷。 一、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如何上好每一节历史课,需要历史老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这包括课程标准、名师的优质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如果你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自己的备课才能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其次,要舍得花足时间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新课程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人”,不仅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这一块。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估计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出现困惑,思考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讲究导入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人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搜集的途径与运用的方式,阐释了运用史料教学的原因,明确了史料教学的相关注意点。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学生“配合”教师的程度,而是应该看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程度,看教师是否创设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使学生产生问题,进而自觉地去探究。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采用选取历史史料呈献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反响良好,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一、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价值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提出:“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历史学科首席命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在《历史教学》中明确表示:“……‘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去,使考试测量成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也可以改变以往从知识和能力来制定评分标准的方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评分标准之一。”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历史史料,能使学生体验“真实”历史,自己探索研究历史的方法,自己得出信服的看法和结论,真正提高学习技能。 在执教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这一堂二轮复习课时,我在学生自学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为了强化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能力,设计了下列问题: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出哪两种发展趋势?②英、德代议制有何异同?(君主、内阁、议会)③英与美代议制有何异同?(元首、内阁、议会)④明清时期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是什么(职权、性质)?⑤画出美国的民主制与唐朝中央机构图并比较异同?⑥美国的民主制在中国运用的表现、结局、原因是什么?⑦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有何异同?⑧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什么异同?(经济基础、活动原则、权力主体)⑨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三者之间有着怎样内在联系?由于课本、学案上没有较多的阐释,学生们不是哑口无言就是离题万里,我只好单枪匹马地各个几击破。尽管讲得旁证博引,口若悬河,但学生们在下面表现出极度的“困惑”,他们强打着精神,麻木地听课,丝毫没有配合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一节课就在我的独角戏下结束了。课后,我反问了自己:学生为什么死气沉沉或答非所问?我有没有责任?过渡、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