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质的温度与稳定性问题

物质的温度与稳定性问题

物质的温度与稳定性问题
物质的温度与稳定性问题

物质的温度与稳定性问题

湖北省恩施高中陈恩谱

一、物质的温度问题

1、分子热运动与温度

我们都知道,对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而言,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能量满足如下关系:2

i E kT =其中,2i t r s =++,t =3代表整个分子(质心)的三个平动自由度,r 代表转动自由度,s 代表振动自由度,对于单原子分子气体,r =s =0,i =3,对双原子分子气体,r =2、s =1,i =7……与此类似,对固体晶体,i =6……气体的等容摩尔热容mol 2

V i C R =,固体晶体的摩尔热容为mol 3C RT =。不过,实际上,常温情况下,双原子分子气体的i 接近5,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i 逐渐取更大的值,其最大取值为7。如右图所示为氢分子气体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可以看出,温度极低时,i 甚至只取3。这意味着什么呢?

原来,在温度极低时,氢分子的转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被“冻结”,都处于基态,分子的转

动动能、振动动能势能并不随着温度变化而变

化,这样,温度变化时,吸收的能量就用于改变分子整体平动动能,所以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

mol 32

V C R =;当温度逐渐增加时,分子间相互碰撞作用越来越强,就会使一些分子转动自由度逐

渐“解冻”而处于高能态,高能态能级几乎是连

续变化的,进而使吸收的能量还改变分子转动动

能,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逐渐增加,当温度升高到常温时,几乎所有分子的转动自由度全部解冻,所以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mol 52

V C R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一些分子的振动自由度逐渐“解冻”而处于高能态,吸收的能量也用于改变分子振动动能和势能,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又逐渐增加,当温度极高时,绝大部分分子的振动自由度几乎全部“解冻”,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就增加到了mol 72

V C R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温度不同时,物质分子就会处于不同的状态,分子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2、只有分子才是热运动的载体?

我们都知道太阳内部温度极高,也知道氢弹需要原子弹引爆——必须使氢核动能增加到足够大,使得氢核碰撞时距离足够近,足以克服库仑斥力而接近到核力作用的尺度范围内,才会发生聚变反应……那么,这两种说法中,温度是和分子热运动相关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温度达到热核反应发生的高度时,所有分子甚至原子都解体了,剩下的只是电子和原子核,那么,此时我们说温度很高,显然这个热运动的载体不再是分子,而是电子、原子核!温度也不是分子平均能量的标志,而是电子、原子核以及其他各类基本粒子热运动平均能量的标志!

也就是说,在不同温度下,热运动的载体时不一样的,温度并不能简单的概括为分子热运动平均能量的标志;只是通常温度下,大部分物质内电子、原子核都处于基态,稳定不变,吸收能量只改变分子(分子、离子、原子)能量,因此热运动载体就是分子,所以高中教材所说的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能量的标志,只适用于常温情况下的普通物质。

那么,原子核的半衰期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常温情况下,分子、原子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或反应时,没有离解为裸露的原子核,也就是原子核的能量没有受到整体运动、核外电子运动的影响,因此,其衰变

快慢就与温度无关;但是,在超高温情况下,也就是达到热核反应的温度时,原子核本身就是热运动的载体,其能量本身就会很大,而且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很强,于是,原子核就会极其不稳定,而易于衰变,显然,原子核半衰期在超高温条件下就会缩短。

通常我们所说基本粒子的半衰期,实际上说的是自由粒子的半衰期,也就是没有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或作用很弱),且以粒子本身为参考系(也就是粒子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能量不计)而言的。当涉及到大量粒子相互作用或转换参考系时,粒子半衰期就会发生变化。

二、物质的稳定性问题

1、粒子碰撞与物质稳定性

现设想太阳-行星系统,如果有外来天体靠近这个系统,必定极大的改变这个系统内各个行星的运动轨道,从而使这个系统发生严重改变;但是,我们发现,尽管常温下气体内分子发生着极高频率的碰撞,但气体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气体分子并不因为这种碰撞而改变其分子系统内部结构。显然,分子系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分子间的碰撞可视为弹性碰撞,通常情况下,微观粒子间的碰撞都可以处理成弹性碰撞。是什么原因导致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的这种稳定性?

实际上,微观的状态并不是能够如同经典太阳系那样可以连续变化的,粒子能级是量子化的,当粒子间碰撞能量不够大时,不足以将粒子激发到高能态,那么,这样的碰撞就不能改变粒子内部的状态,粒子间的碰撞就不损耗能量,所以就是弹性碰撞。

我们可以做一个初步计算,设原子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差为5eV(这是原子能级的典型差值),

3

2

E kT

可以算得,只有温度达到40000K的极高温时,原子之间的热碰撞才能引起原子能级的跃迁,

而通常温度为300K左右,因此大多数原子间的碰撞就只能是弹性碰撞。

经典热力学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原子、分子系统是量子化系统,一般温度下粒子之间的碰撞都不足以改变粒子内部状态,也就是粒子总是处于基态,因此可以把粒子间的碰撞处理成弹性碰撞。

2、物质的稳定性与量子阶梯

从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粒子能级量子化的特征,导致在外来扰动不足以激发粒子到高能级时,粒子就能保持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而不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无论采用什么途径冶炼得来的金属铜,都具有一样的性质而无法区分的原因,也就是绝大部分时候物质保持其固有性质不变的原因。

如果外界施加给粒子的扰动很强烈,则粒子就会发生能级跃迁,粒子的内部结构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遭到彻底的破坏,成为分裂开来的具有连续运动特征的经典粒子。

粒子的线度越小,其能级之间的差值就越大。对于分子来说,它的能级差较小,要改变它的状态只需要较小的能量,但是改变原子的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就大得多,而原子核的能级差值更大,要引起原子核内部状态的变化,就需要大上好几千倍的能量。美国物理学家V.F.韦斯科夫把粒子系统的这一特征系列,称之为“量子阶梯”,下面这一段话,就是摘自他的《二十世纪物理学》中的表述:“在很低温度下,每种物质的分子都排成一个大单元——一块束缚得紧的晶体,其中每一个部分同任何别的部分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我们把它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则它开始熔化或蒸发而形成液体或气体。在正常温度下的气体(譬如空气)中,每一个分子各自沿不同的路径运动,由于不规则的运动而碰来碰去。分子的运动不再是一样的;它们经历着不断的变化,相应的运动可以用经典力学来预测,然而,分子本身彼此之间仍然全同。它们就像是不活泼的弹子球那样地相互作用,碰撞的能量还没有高到足以破坏它们量子态的程度。

在更高的温度下,碰撞能量超过分子的激发能。原子和电子的内部运动开始参与能量交换。这就是气体开始起辉发光时的温度,倘若再供给更多的能量,分子就分裂为原子,而如更进一步,电子都从原子中扯裂开来了。于是原子失去了它们的个性和特定性。电子和原子核自由地混乱地运动,没有两个电子的运动会完全一样,这种状态发生在像恒星内部那样高的温度,然而,也有可能在实验室内对少量原子创造出相似的条件。这就是‘等离子体物理’的对象。在这样的能量下,原子核仍处在它们的基态上。它们仍是全同的和特定的,纵然原子早已从它们的特定的质降格为非特定的混乱的行为了。仅当有上百万电子伏的能量输人体系时,如同我们在大型粒子加速器中所做的那样,核的较高量子态才会激发出来,或者核竟分

解为其组元一质子和中子。一旦这样做了,则核也失去了它的质和它的特定性质,也就是变成为质子和中子的经典气体了。

最新的巨型加速器注人质子和中子本身的能量差不多到达

这样的程度,以致中子、质子开始显示出内部结构和差异,从而

丧失了它们固有的全同性。随着能量进一步增加,这一进程可能

迈向新的未知结构一或者它也可能停在某个点上,不再提供任何

新粒子。我们不知道而且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除非我们一直

做下去。

量子阶梯使我们有可能一步步地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当我们

在原子能量范围研究一些现象时,我们不需要考虑核的内部结

构:当我们研究气体在正常温度下的机制时,我们不需要考虑原

子的内部结构。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核看作是全同的、

不可改变的单元,换句话说,看作是基本粒子;在后一种情况下,

对每一个原子也可以这样看。因此观察的现象是比较简单的。一

点不知道组元的内部结构也能理解这些现象,只要所采用的能量

如此之低,以致组元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单元就行。”

右图即韦斯科夫绘制的量子阶梯图。

本文收录于陈恩谱老师《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2019年6月第三次修订版

mpp的温度稳定性

MAGNETICS 1-6 基本资料 MPP 的温度稳定性 美磁的MPP 磁芯具有三种基本的温度稳定性:标准、受控和线性。 磁芯涂层上的编码对应了温度稳定性,但涂层本身并不对温度稳定性有任何影响。A2,A7,AY ,A5和A9为标准型号;D4,W4和M4为受控型号,L6为线性型号。可提供的尺寸与磁导率范围可参见第1-3页。 标准MPP 磁芯的电感呈现微量的正温度系数。这是由该合金的磁导率-温度特性,以及由金属粉末晶粒周围的绝缘材料产生的分布式气隙的热膨胀程度所决定。 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受控稳定型MPP 磁芯(编码为D4,W4和M4)的电感/温度系数近乎水平。这一点应归功于美磁独特的合金化学组分搭配。这种磁芯的成本比标准磁芯高,但除了平坦的电感系数曲线,电学和物理性能与标准磁芯并无区别。 受控稳定型磁芯的典型应用为调谐滤波器,这种滤波器 M4 磁芯可达到W4的限制温度,亦可取代W4。 稳定性限值实例:在-55℃ 至 +85℃ 的温度范围内,测试W4稳定磁芯在2mT ,10kHz 条件下不同温度点的电感,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不超过相同条件下25℃时的感值的0.50%。L6的ppm 斜度在25℃ 下测得。 要求温度变化时,电感保持稳定。仅在驱动电平小于10mT 时,受控稳定型磁芯的电感稳定特性下才比较明显。因此,这种磁芯在高驱动电平下工作时,并无显著优势,如电源滤波扼流圈。 L6编码的磁芯为线性稳定型磁芯,最初是为了匹配聚苯乙烯电容器的温度系数而开发的,即使电容移动,它也可以保证无源滤波器在一个较大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电感稳定。 初始电感与初始电感稳定性对外部因素很敏感,如水分和物理压力。电感加工的详细介绍见第1-7 页。

物质的其他状态

物质的其他状态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其实物质还有第四种状态,那就是等离子态。 我们知道,把冰加热到一定程度,它就会变成液态的水,如果继续升高温度,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气态,如果继续升高温度到几千度,气体的原子会抛掉身上的电子,发生气体的电离化现象,物理学家把电离化的气体叫做等离子态。 在茫茫无际的宇宙空间里,等离子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状态。宇宙中大部分发光的星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都很高,这些星球内部的物质差不多都处于等离子态。只有那些昏暗的行星和分散的星际物质里才可以找到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 就在我们周围,也经常看到等离子态的物质。在日光灯和霓虹灯的灯管里,在眩目的白炽电弧里,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另外,在地球周围的电离层里,在美丽的极光、大气中的闪光放电和流星的尾巴里,也能找到奇妙的等离子态。 除了等离子态外,科学家还发现了“超固态”和“中子态”。宇宙中存在白矮星,它的密度很大,大约是水的3600万到几亿倍。1 cm3白矮星上的物质就有100 kg~200 kg。为什么呢?原来,普通物质内部的原子与原子之间有很大的空隙,但是在白矮星里面,压力和温度都很大,在几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力下,不但原子之间的空隙被压缩了,就是原子外围的电子层也被压缩了。所有的原子都紧紧地挤在一起,物质里面不再有什么空隙,因此物质密度特别大,这样的物质就是超固态。科学家推测,不但白矮星内部充满了超固态物质,在地球中心一定也存在着超固态物质。 假如在超固态物质上再加上巨大的压力,原子核只好被迫解散,从里面放出质子和中子。放出的质子在极大的压力下会跟电子结合成中子。这样一来,物质的结构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是原子核和电子,现在都变成了中子。这样的状态就叫做“中子态”。 中子态物质的密度大得更是吓人,它比超固态物质还要大10多万倍。一个火柴盒那么大的中子态物质,就有30亿吨,要用96000台重型火车头才能拉动它。

物质的温度与稳定性问题

物质的温度与稳定性问题 湖北省恩施高中陈恩谱 一、物质的温度问题 1、分子热运动与温度 我们都知道,对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而言,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能量满足如下关系:2 i E kT =其中,2i t r s =++,t =3代表整个分子(质心)的三个平动自由度,r 代表转动自由度,s 代表振动自由度,对于单原子分子气体,r =s =0,i =3,对双原子分子气体,r =2、s =1,i =7……与此类似,对固体晶体,i =6……气体的等容摩尔热容mol 2 V i C R =,固体晶体的摩尔热容为mol 3C RT =。不过,实际上,常温情况下,双原子分子气体的i 接近5,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i 逐渐取更大的值,其最大取值为7。如右图所示为氢分子气体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可以看出,温度极低时,i 甚至只取3。这意味着什么呢? 原来,在温度极低时,氢分子的转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被“冻结”,都处于基态,分子的转 动动能、振动动能势能并不随着温度变化而变 化,这样,温度变化时,吸收的能量就用于改变分子整体平动动能,所以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 mol 32 V C R =;当温度逐渐增加时,分子间相互碰撞作用越来越强,就会使一些分子转动自由度逐 渐“解冻”而处于高能态,高能态能级几乎是连 续变化的,进而使吸收的能量还改变分子转动动 能,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逐渐增加,当温度升高到常温时,几乎所有分子的转动自由度全部解冻,所以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mol 52 V C R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一些分子的振动自由度逐渐“解冻”而处于高能态,吸收的能量也用于改变分子振动动能和势能,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又逐渐增加,当温度极高时,绝大部分分子的振动自由度几乎全部“解冻”,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就增加到了mol 72 V C R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温度不同时,物质分子就会处于不同的状态,分子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2、只有分子才是热运动的载体? 我们都知道太阳内部温度极高,也知道氢弹需要原子弹引爆——必须使氢核动能增加到足够大,使得氢核碰撞时距离足够近,足以克服库仑斥力而接近到核力作用的尺度范围内,才会发生聚变反应……那么,这两种说法中,温度是和分子热运动相关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温度达到热核反应发生的高度时,所有分子甚至原子都解体了,剩下的只是电子和原子核,那么,此时我们说温度很高,显然这个热运动的载体不再是分子,而是电子、原子核!温度也不是分子平均能量的标志,而是电子、原子核以及其他各类基本粒子热运动平均能量的标志! 也就是说,在不同温度下,热运动的载体时不一样的,温度并不能简单的概括为分子热运动平均能量的标志;只是通常温度下,大部分物质内电子、原子核都处于基态,稳定不变,吸收能量只改变分子(分子、离子、原子)能量,因此热运动载体就是分子,所以高中教材所说的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能量的标志,只适用于常温情况下的普通物质。 那么,原子核的半衰期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常温情况下,分子、原子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或反应时,没有离解为裸露的原子核,也就是原子核的能量没有受到整体运动、核外电子运动的影响,因此,其衰变

温湿度变化与菲林稳定性关系表

Dimensional stability table (尺寸稳定表) (计算仅适用于相对湿度在30-70%间)与相对湿度低于30%或高于70% irreversable 尺寸变动发生 参考温度Reference temperature:25°C You may over rule the referention temperature Reference relative humidity:53% RH You may over rule the referention relative humidity 菲林长度Film length: 660mm Fill out the film length at reference conditions 温度膨胀系数 Temperature expansion coefficient:18μm/m °C Default value for silver halide film Relative humidity expansion coefficient: 11μm/m %RH Fill out the correct relative humidity expansion coefficient 相对湿度膨胀系数 The RH coefficient is a value between 9 and 14 μm/m %RH, depending on: Direction of the base material (length or square to the production direction)Centre or board part of the base material RH range Before or after processing Blackness Dimensional change, AFTER FULL ACCLIMATISATION , expressed in μm Remark: the calculations only applies to relative humidities between 30 and 70%With relative humidities lower than 30 % or higher than 70 % irreversable dimensional changes occur a b R H % 参考相对湿度

物质的存在状态

第一章物质的存在状态 第一节物质和物质的存在状态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形态万千,大至天体、日月星辰,小到原子、电子等微粒,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们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体。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物质的种类繁多,运动形式纷呈,它们使世界多彩多姿,充满活力。物质的运动形式多样,它们既服从共同的普遍规律,又各具特征。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化学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那些具有一定质量、占有一定空间的实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伴随这些变化过程的能量关系的科学。 各种物质总是以一定的聚集状态而存在着。通常认为物质有4种不同的物理聚集状态,即气态、液态、固态和等离子态。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在通常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物质主要呈现气态、液态或固态。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在界面、密度、分子间距离、分子间吸引力、分子运动情况、能量等方面的差别,使其各具特征。就目前而言,人们对物质状态性质的认识,气体较为充分,固体次之,液体最差,等离子体正处于探索研究之中。 对任何物质来说,当改变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时,其存在状态亦发生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但它常与化学变化相伴随,进而对物质的化学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学习和了解物质各种存在状态的内在规律,不仅可以说明许多物理现象,而且可以解决众多的化学问题。 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聚集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若再进一步升高温度,部分粒子将发生电离,当电离部分超过一定限度(大于0.1%),此种状态物质的行为主要取决于离子和电子间的库仑力。由于带电离子的运动受电子磁场的影响,而使其成为导电率很高的流体,这种流体与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完全不同,而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这种状态的物质中负电荷总数等于正电荷总数,宏观上呈电中性,所以又称为等离子体。 在地球上,自然界的等离子体比较少见,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温度太低,不具备等离子体产生的条件。不过在特殊条件下,地球上也能产生等离子体。例如夏天的闪电就是空气被电离而产生的瞬时等离子体在发光。又如人工放电、加热、辐射,也可以引起分子或原子电离而形成等离子体。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遇到等离子体,如日光灯中的放电,霓虹灯中的放电等。此外,受控核聚变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某些化学反应燃烧中产生的燃气等离子体,紫外线和X一射线、辐射电离以及气体激光等产生的等离子体都属子人工产生的等离子体。 与地球上的情况完全相反,在宇宙中约有99.9%以上的物质处于等离子态。在恒星内部,电离由高温产生;在稀薄的星云和星际气体内,电离由恒星的紫外辐射所引起。地球大气层上层受太阳辐射的作用而形成的电离层也是由等离子体组成,远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就依靠这个电离层。由此可见等离子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普通

液相色谱对照品或者标准品溶液稳定性验证方案

GMP文件验证篇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有效期验证方案 方案编号: SOP-COD0400 年月

验证方案审批表 验证方案名称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有效期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编号SOP—COD0400 方案起草人起草日期 方案审核部门审核人审核日期审核意见化验室 质量部 批准意见 批准人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有效期验证方案目录 1.目的 2.背景 3.稳定性研究 .标签 .对照品溶液配制 .贮存条件 .测试时间点 .分析方法和接受标准 4.参考文件 5.结果报告 6.附件

1.目的:确定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 2.背景:因药典中没有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因此,对于没有规定有效期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进行4个月的研究,来观察其稳定性,并规定其内部使用有效期。本方案适用于常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3. 稳定性研究: .标签: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的溶液瓶上需注明“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对照品溶液配制: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药成方制剂—黄连上清片的含量测定项下对照品溶液制备方法。 .贮存条件:按规定将配制好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用封口膜封好,放在2~8℃的冰箱内贮存。注意:用于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 .测试时间点:分别在0天、7天、14天、30天、2个月、3个月、4个月内测试。 .分析方法和接受标准: 3.5.1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L磷酸二氢钾溶液(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5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液的制备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1 ml含20ug的溶液。 分别制备两份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贴上“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的贴签),在零时间点,对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互相复核含量。在零时间点以外的测试时间点,分别新鲜配制一份对照品溶液,并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来重新计算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值。

高考物理物质的温度与稳定性问题

物质的温度与稳定性问题 一、物质的温度问题 1、分子热运动与温度 我们都知道,对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而言,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能量满足如 下关系: E = i kT 2 其中, i = t + r + 2s ,t =3 代表整个分子(质心)的三个平动自由度,r 代表转动自由度,s 代表振动自由度,对于单原子分子气体,r =s =0,i =3,对双原子分子气体,r =2、s =1,i =7……与此类似,对固体晶 体,i =6……气体的等容摩尔热容C mol = i R ,固体晶体的摩尔热容为C mol = 3RT 。 V 2 不过,实际上,常温情况下,双原子分子气体的 i 接近 5,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i 逐渐取更大的值, 其最大取值为 7。如右图所示为氢分子气体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可以看出,温度极低时,i 甚至只取 3。这意味着什么呢? 原来,在温度极低时,氢分子的转动自由度振 动自由度被“冻结”,都处于基态,分子的转 动动 能、振动动能势能并不随着温度变化而变 化, 这样,温度变化时,吸收的能量就用于改变分子 整体平动动能,所以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 C mol = 3 R ;当温度逐渐增加时,分子间相互碰 V 2 撞作用越来越强,就会使一些分子转动自由度逐 渐“解冻”而处于高能态,高能态能级几乎是连 续 变化的,进而使吸收的能量还改变分子转动动 能, 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逐渐增加,当温度升高 到常温时,几乎所有分子的转动自由度全部解冻,所以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C mol = 5 R ;当温度继续升高 V 2 时,一些分子的振动自由度逐渐“解冻”而处于高能态,吸收的能量也用于改变分子振动动能和势能,氢 气的等容摩尔热容又逐渐增加,当温度极高时,绝大部分分子的振动自由度几乎全部“解冻”,氢气的等 容摩尔热容就增加到了C mol = 7 R 。 V 2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温度不同时,物质分子就会处于不同的状态,分子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2、只有分子才是热运动的载体? 我们都知道太阳内部温度极高,也知道氢弹需要原子弹引爆——必须使氢核动能增加到足够大,使得氢核碰撞时距离足够近,足以克服库仑斥力而接近到核力作用的尺度范围内,才会发生聚变反应……那么, 这两种说法中,温度是和分子热运动相关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温度达到热核反应发生的高度时,所有分子甚至原子都解体了,剩下的只是电子和原子核,那么,此时我们说温度很高,显然这个热运动的载体不再是分子,而是电子、原子核!温度也不是分子平均能量的标志,而是电子、原子核以及其他各类基本粒子热运动平均能量的标志! 也就是说,在不同温度下,热运动的载体时不一样的,温度并不能简单的概括为分子热运动平均能量 的标志;只是通常温度下,大部分物质内电子、原子核都处于基态,稳定不变,吸收能量只改变分子(分 子、离子、原子)能量,因此热运动载体就是分子,所以高中教材所说的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能量的标 志,只适用于常温情况下的普通物质。 那么,原子核的半衰期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常温情况下,分子、原子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或反应时, 没有离解为裸露的原子核,也就是原子核的能量没有受到整体运动、核外电子运动的影响,因此,其衰变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操作规程

山东xx制药有限公司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报告 文件类别:操作文件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持有部门: 分发号: 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中心检验室、质量管理部

1.目的:为研究检验方法中未规定效期的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特制定此规程。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验方法中未规定效期的对照品溶液。 3.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以及各品种质量标准。 4.责任:质量控制部部长、QC主管、QC检验员对规程的实施负责。 5.正文: 5.1.稳定性研究方案:各品种检验中使用的对照品溶液如需在一定时期内重复使用,QC检验员应制定稳定性研究方案,经组长或QC主管审核,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案中应明确对照品溶液的名称和浓度,配制过程、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前对照品溶液的稀释)、贮存条件、拟研究的时间及测试时间点等。稳定性研究方案应有编号,编制规则:P+方案制定日期(两位年两位月)+两位流水号,如:P120801:5.2.稳定性研究的实施: 5.2.1.标签:所有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的溶液标签上都需标注“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5.2.2.对照品溶液配制: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应按品种规定的方法进行。 5.2.3.储存条件:对照品溶液一般密封储存在2~8℃冰箱内,用于验证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在研究过程中对照品溶液应始终保存在指定的贮存条件下。 5.2.5.程序和接受标准 5.2.5.1.程序:分别制备两份对照品溶液,在零时间点,对每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互相复核。在零时间点以外的测试时间点,新鲜配制一份对照品溶液。对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来重新计算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值。 5.2.5.2.接受标准:在每次分析前,观察测试用的对照品溶液与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外观是否一致。如果溶液异常(如出现浑浊),则停止对照品溶液的测试。在零时间点,每份对照品溶液互相复核的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1.0%。在每个分析测试点,对照品溶液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零点的相对偏差不得过1.0%。 5.3.验证结果评定与报告: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结束后,QC 检验员需要起草报告总结分析数据,报告应有编号(将相应方案中的P替换为R)。报告经组长或QC主管审核、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批准后,确定的有效期可以生效。QC检验员在有效期生效后应登记台账以便于查对。 5.4.如有必要,可在增加中期报告或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研究。 6.附则: 6.1.相关文件:无。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 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 文件类型:方法研究编号: 文件编号:﹡﹡ 页() 作者 分析师: 审核: 主管/经理 批准: 质量部经理: 签名:日期: 1.目的: 本草案目的是为了研究在方法中未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效期饿稳定性。 2.背景 目前,在药典中没有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效期(部分方法研究报告中提供对照品溶液的效期)。因此,对于没有规定有效期的对照品溶液可以研究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来确定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对于对照品溶液的研究适用于常规分析方法,例如液相,气相,薄层,紫外等分析方法。 3.稳定性研究: 标签 所有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的溶液标签上都需要标注“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对照品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遵循相应的分析方法。 储存条件 对照品溶液密封储存在2~8℃冰箱中(其他储存条件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用于验证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 测试时间点 测试时间可以用参照下表,更改的时间点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 备注:×=测试点,【×】=可选择点 程序和接受标准 方法 分别制备两份对照品溶液,在零时间点,对每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互相复核。在零时间点以外的测试时间点,新鲜配制一份对照品溶液。对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来重新计算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值。 在每次分析前,观察测试用的对照品溶液与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外观是否一致。如果溶液异常(如出现浑浊),或者色谱图中出现显着的杂质峰,则停止对照品溶液的测试。 在每次分析前,必须首先保证系统满足方法的系统适应性(如重复性,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等等)。在零时间点,每份对照品溶液互相复核的结果不得过。在每个分析测试点,对照品溶液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零点的差异不得过。 UV方法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总分:3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总题数:34,分数:34.00) 1.下列媒体中出现的说法科学的是( )。 A.本饮料纯属天然,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新粉刷过石灰浆的房间释放出CO2,严禁入内 C.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易燃易爆的车间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2.Mn2+的外层电子排布是( )。 A.3s23p63d34s2 B.3d5 C.3s23p63d5 D.3p63d5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3.( )是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 A.能量最低原 B.暴力不相容原理 C.洪特规则 D.以上三者都应遵循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4.( )是描述原子轨道形状,并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级的次要因素。A.磁量子数 B.自旋量子数 C.主量子数 D.角量子数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5.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碳原子和氧原子 B.二氧化碳分子 C.氧原子 D.碳原子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6.下列各组的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的挥发;酒精的燃烧 B.电解水;氢气燃烧 C.硝酸钾加热熔化;水结冰 D.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7.某物质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又不导电,这种物质可能是( )。A.离子晶体 B.过渡型晶体 C.金属晶体 D.非极性分子晶体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8.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 B.HI>HBr>HCl>HF C.HF>HI>HBr>HCl D.HCl>HBr>HI>HF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 9.下列关于物质内部范德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极性分子间没有色散力 B.极性愈强的分子之间取向力愈大

面向偏压温度不稳定性分析的即时VTH 测量(一)

面向偏压温度不稳定性分析的即时VTH 测量(一) 引言 在微缩CMOS 和精密模拟CMOS 技术中对偏压温度不稳定性负偏压温度不稳定性(NBTI)和正偏压温度不稳定性(PBTI)监测和控制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NBTI1 的JEDEC 标准将测量间歇期的NBTI 恢复视为促进可靠性研究人员不断完善测试技术的关键。简单来说,当撤销器件应力时,这种性能的劣化就开始愈合。这意味着慢间歇期测量得出的寿命预测结果将过于乐观。因此,劣化特性分析得越快,(劣化)恢复对寿命预测的影响越小。此外,实验数据显示被测的劣化时间斜率(n)很大程度取决于测量时延和测量速度。2 因此,为了最小化测量延时并提高测量速度开发了几种测量技术。 什么是BTI? 偏压温度不稳定性(BTI)指当MOS FET 受温度应力影响时阈值电压(VTH)不稳定的现象。通常在125℃、漏极和源极接地的条件下,升高栅极电压来测试FET。随时间推延,VTH 将增大。对于逻辑器件和存储器件等应用而言,VTH 出现10%的偏移就会使电路失效。对于匹配双晶体管等模拟应用而言,出现更小的偏移就会使电路失效。影响FET 匹配的许多工艺偏差可以通过增大晶体管面积来缓和,剩下的限制因素是BTI。 即时(OTF)法 Denais 等人3 提出了一种用VTH 偏移相关的间接测量将间歇期测量的恢复减至最小的方法。间歇期测量序列通过仅3 次测量缩短无应力时间,如图1 所示。这种方法几乎能用任何一种参数测量系统实现,只是实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大多数GPIB 控制的仪器都缺乏灵活性并受限于GPIB 通信时间和仪器内部速度;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器件仍会保持将近100ms 的无应力时间。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精品导学学案 单元复习 知识树 思想方法 运用图像法描述物态变化 图像能形象直观地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在物态变化中常用时间表示横坐标,用温度表示纵坐标,其中时间的长短表示放热或吸热的多少. 【例1】如图结1-1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质量相等,加热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判断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图结1-1 思路与技巧该图像反映了固体吸热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甲、丙两物质表现出一段时间内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物征,可推断,甲、丙是晶体;由图知甲的熔点t1,丙的熔点t2,t1>t2.

说明甲的熔点比丙高. 答案A、D. 举一反三 1已知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时,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结1-2中实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曲线是 A.E曲线 B.c曲线c.D曲线D.B曲线 图结1-2 2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结1-3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图结1-3 运用熔点及沸点分离物质或进行材料选择 分离不同固体或液体,可利用其熔点或沸点不同,运用加热的方法.使熔点低的先熔化分离,或沸点低的先大量汽化分离.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熔点沸点.选择不易熔化的材料应考虑高熔点,选择不易凝固的液体应考虑低凝固点,选择不易沸腾的液体应考虑高沸点. 【例2】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氮、氦的沸点分别是-183℃,-196℃,-269℃.若从液态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依次是:

差分格式稳定性及数值效应比较实验

差分格式稳定性及数值效应比较实验 5090719044 张赟F0907102 一实验目的: 1.以一阶线性双曲线方程为例,使用Matlab工具分析4种差分格式的误差。 2.了解4种差分格式的稳定性 二实验问题: 对于一阶线性双曲型方程: 取a=1,2,4, h=0.1, τ=0.08, 对不同的差分格式(迎风格式,Lax-Friedrichs格式,Lax-Wendroff格式,修正迎风格式)及不同的a值进行迭代计算。通过将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来进行比较,来讨论分析差分格式的稳定性。 三实验原理: 1.迎风格式: 这种格式的基本思想是简单的,就是在双曲型方程中关于空间偏导数用在特征线方向一侧的单边差商来代替,格式如下: 运算格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2911256.html,x-Friedrichs格式:

运算格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2911256.html,x-Wendroff格式: 这种格式构造是采用Taylor 级数展开和微分方程本身得到,运算格式: 4.修正迎风格式(目标点范围跟踪格式): 其中是取整数部分,=。根据之后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到这是一个无条件稳定结构。 四四种格式理论分析: 通过求差分格式的增长因子G(τ, k),来判定差分格式是否稳定。 1.迎风格式: 记,则, 得, 即。 所以。 则在,满足von Neumann条件,格式稳定。 以下格式用相同方法求解稳定性条件。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2911256.html,x-Friedrichs格式: ,在时稳定。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2911256.html,x-Wendroff格式: ,在时稳定。 4.修正迎风格式(目标点范围跟踪格式): , 其中,的成立条件为。而恒成立,故格式无条件稳定。 五实验结果: a=1() 迎风格式Lax-Friedrichs格式 Lax-Wendroff格式修正迎风格式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确认方案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确认方案编号:VDP-DZP-001-00 对照品溶液名称: 起草人:起草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1.目的: 本草案目的是为了研究在HPLC含量测定特定存放条件下方法中未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稳定性。 2.背景: 目前,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没有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对照品因量小价格昂贵,为获取企业利润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因此,对于没有规定有效期的对照品溶液研究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来确定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对于对照品溶液的研究适用于常规分析方法,例如液相,气相,薄层,紫外等分析方法。 3.稳定性研究: 3.1标签 所有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的溶液标签上都需要标注“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3.2对照品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遵循相应的分析方法。称样量大于10mg,先配制成贮备液,再用溶剂稀释至规定的浓度范围。 3.3储存条件

对照品溶液密封储存在2~8℃冰箱中(其他储存条件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用于验证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 3.4测试时间点 对照品溶液存放6个月时或7个月时。 3.5程序和接受标准 3.5.1 HPLC方法 3.5.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我单位制定对照品溶液的使用期限为半年,所以需对首次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在存放6个月后进行标定。具体方法为:用新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对存放6个月、7个月的对照品溶液进行标定。新配制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5针做系统性实验,将6个月或7个月前配制的对照品溶液作为样品进行含量测定。 3.5.1.2接受标准 在每次分析前,观察测试用的对照品溶液与新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外观是否一致。如果溶液异常(如出现浑浊),或者色谱图中出现显著的杂质峰,则停止对照品溶液的测试。 在每次分析前,必须首先保证系统满足方法的系统适应性(如重复性,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等)。 在6月或7月测定的含量与在零月的含量差异不超过5.0%,判定结果为对照品溶液在6个月内含量稳定。计算时以0月配制的浓度为依据。 在6月或7月测定的含量与在零月的含量差异超过5.0%时,判定结果为对照品溶液在6个月内含量降解。同时用新标定的浓度和0月时的配制浓度计算校正因子。在0~6月使用该对照品溶液时,计算该对照品溶液浓度时以0月配制的浓度乘以校正因子为依据。 4参考文件: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药品GMP指南《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P91-P97。5结果报告: 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报告结束后,需要起草研究报告总结分析数据。在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记录复核后,报告经主管领导签字后,新的效期可以执行。如必要,可以增加中期报告,或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研究。 6.附件:

面向偏压温度不稳定性分析的即时VTH 测量

面向偏压温度不稳定性分析的即时VTH 测量 引言 在微缩CMOS 和精密模拟CMOS 技术中对偏压温度不稳定性负偏压温度不稳定性(NBTI)和正偏压温度不稳定性(PBTI)监测和控制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NBTI1 的JEDEC 标准将测量间歇期的NBTI 恢复视为促进可靠性研究人员不断完善测试技术的关键。简单来说,当撤销器件应力时,这种性能的劣化就开始愈合。这意味着慢间歇期测量得出的寿命预测结果将过于乐观。因此,劣化特性分析得越快,(劣化)恢复对寿命预测的影响越小。此外,实验数据显示被测的劣化时间斜率(n)很大程度取决于测量时延和测量速度。 2 因此,为了最小化测量延时并提高测量速度开发了几种测量技术。 什么是BTI? 偏压温度不稳定性(BTI)指当MOS FET 受温度应力影响时阈值电压(VTH)不稳定的现象。通常在125℃、漏极和源极接地的条件下,升高栅极电压来测试FET。随时间推延,VTH 将增大。对于逻辑器件和存储器件等应用而言,VTH 出现10%的偏移就会使电路失效。对于匹配双晶体管等模拟应用而言,出现更小的偏移就会使电路失效。影响FET 匹配的许多工艺偏差可以通过增大晶体管面积来缓和,剩下的限制因素是BTI。 即时(OTF)法 Denais 等人3 提出了一种用VTH 偏移相关的间接测量将间歇期测量的恢复减至最小的方法。间歇期测量序列通过仅3 次测量缩短无应力时间,如图1 所示。这种方法几乎能用任何一种参数测量系统实现,只是实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大多数GPIB 控制的仪器都缺乏灵活性并受限于GPIB 通信时间和仪器内部速度;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器件仍会保持将近100ms 的无应力时间。这

差分方法的稳定性

差分方法的稳定性 1.实验内容 对于一阶线性双曲线型方程: 其中初值 取空间长度h=0.01,对于不同的差分格式(迎风格式,Lax-Friedrichs 格式,Lax-Wendroff 格式,Beam-Warming 格式以及蛙跳格式)及不同的网格比(时间来讨论和分析差分格式的稳定性。 2.算法思想与步骤 2.1迎风格式 这种格式的基本思想是简单的,就是在双曲型方程中关于空间偏导数用在特 征线方向一侧的单边差商来代替,格式如下: 运算格式: 2.2 Lax-Friedrichs 格式

运算格式: 2.3 Lax-Wendroff格式 这种格式构造采用Taylor级数展开和微分方程本身得到 运算格式: 2.4 Bean-Warming格式(二阶迎风格式) 借助于双曲型方程的解在特征线上为常数这一事实,可以构造出多种差分格式。 A,B,C和D 层上网格点P 假定C.F.L条件成立,过P点特征线与BC交于点Q, ①用B,C两点值进行线性插值,得到的是迎风格式; ②用B,D两点值进行线性插值,得到的是Lax-Friedrichs格式; ③用B,C和D三点值进行抛物型插值,得到的是Lax-Wendroff格式。 如果我们采用A,BC三点来进行抛物型插值,可以得到 这就是Beam-Warming格式。

2.5 蛙跳格式 运算格式: 保持精度的阶数相同,一般我们用Lax-Wendroff格式或Beam-Warming格式。 2.6 目标点范围跟踪格式(迎风格式的改进) 下面的分析将会得到这是一个无条件稳定结构。 3.数据分析与作图 3.1迎风格式

稳定性分析: 记,则,得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设计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 文件类型:方法研究编号: 文件编号:﹡﹡ 页() 作者 分析师: 审核: 主管/经理 批准: 质量部经理: 签名:日期: 1.目的: 本草案目的是为了研究在方法中未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效期饿稳定性。 2.背景 目前,在药典中没有规定对照品溶液的效期(部分方法研究报告中提供对照品溶液的效期)。因此,对于没有规定有效期的对照品溶液可以研究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来确定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对于对照品溶液的研究适用于常规分析方法,例如液相,气相,薄层,紫外等分析方法。 3.稳定性研究: 3.1标签 所有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的溶液标签上都需要标注“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3.2对照品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遵循相应的分析方法。 3.3储存条件 对照品溶液密封储存在2~8℃冰箱中(其他储存条件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用于验证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 3.4测试时间点

测试时间可以用参照下表,更改的时间点需在总结报告中说明。 备注:×=测试点,【×】=可选择点 3.5程序和接受标准 3.5.1HPLC方法 3.5.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制备两份对照品溶液,在零时间点,对每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互相复核。在零时间点以外的测试时间点,新鲜配制一份对照品溶液。对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来重新计算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值。 3.5.1.2接受标准 在每次分析前,观察测试用的对照品溶液与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外观是否一致。如果溶液异常(如出现浑浊),或者色谱图中出现显著的杂质峰,则停止对照品溶液的测试。 在每次分析前,必须首先保证系统满足方法的系统适应性(如重复性,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等等)。在零时间点,每份对照品溶液互相复核的结果不得过2.0。在每个分析测试点,对照品溶液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零点的差异不得过2.0。 3.5.2 UV方法 …… 4参考文件: 《中国药典》﹡﹡﹡﹡年版﹡﹡部(或其他方法号) 5结果报告: 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报告结束后,需要起草研究报告总结分析数据。在对照品效期研究记录复核后,报告经主管领导签字后,新的效期可以执行。如必要,可以增加中期报告,或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研究。 6.附件

晶体管的温度稳定性和零点漂移

晶体管晶体管特性特性特性的温度稳定性的温度稳定性 (电子科大微固学院 Xie Meng-xian ) 双极型晶体管在应用上的温度稳定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晶体管是温度的敏感器件,它的参数(V BE 、β、I CBO )都将会随温度而发生变化,并使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产生偏移。这种变化不仅会影响到一般电路工作的稳定性,而且也会导致晶体管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产生零点漂移(温度漂移)。 对于一般的晶体管放大电路,其温度的稳定性就主要决定于晶体管工作点(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随着温度而发生的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则是晶体管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I CBO )的变化。 (1)影响晶体管温度稳定性的因素影响晶体管温度稳定性的因素:: 因为共发射极放大晶体管的输出集电极电流I C ,可表示为放大了的输入电流(即βI B )与晶体管穿透电流I CEO 之和: I C = β I B + I CEO ≈ β I B + β I CBO 可见,当工作温度变化时,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β的变化以及I CBO 的变化,都将要引起晶体管输出电流的变化(即工作点变化)。 由于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I CBO 是少数载流子扩散电流,则该电流决定于集电区和基区中的是少数载流子浓度梯度,近似与该两个区域中的少数载流子浓度成正比。而半导体中的少数载流子浓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的关系(即少数载流子浓度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指数式增大),因此,晶体管的I CBO 也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指数式增大。从而,这就会导致晶体管输出电流也相应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很快增大。相对来说,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小,则在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时,可以忽略β变化对晶体管输出电流的作用。所以,在温度变化时,晶体管输出电流的变化将主要是由于晶体管的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这个因素的影响。 从而可以见到: ① 为了提高晶体管的温度稳定性,就应该尽量减小晶体管的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或者晶体管的穿透电流。 ②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温度稳定性,可以采用由I CBO 变化所决定的所谓温度稳定性系数S 来表示: S = △I CO /△I CBO 式中的△I CO 是晶体管工作点电流的变化量, △I CBO 是晶体管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的变化量。晶体管的S 值越接近1越好,一般是S=2~15。 (a)恒定基极电流偏置电路 (b)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 (c)电压负反馈偏置电路 图1 晶体管共发射极组态的典型偏置电路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氧化镁MgO、五氧化二磷P 2O 5 、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 2、氯酸钾KClO 3 、氯化钾KCl、碳酸钠Na 2 CO 3 、氯化钠NaCl 无水硫酸铜CuSO 4、氯化银AgCl 硫酸钡BaSO 4 氢氧化镁Mg(OH) 2 碳酸钙CaCO 3 等 2、银白色固体:铁Fe、镁Mg、铝Al、银Ag(汞Hg为银白色液态) 3、黑色固体:石墨C、炭粉C、铁粉、氧化铜 CuO、二氧化锰MnO 2、四氧化三铁Fe 3 O 4、 。 4、高锰酸钾KMnO 4为暗紫色 5、红色固体:铜Cu、氧化铁Fe 2 O 3 、氧化汞HgO、红磷P 6、硫S:淡黄色 7、碱式碳酸铜 Cu 2(OH) 2 CO 3 为绿色 8、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黄 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和状态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氨气NH 3、二氧化硫SO 2 、氯化氢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O 2、氢气H 2 、氮气N 2 、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一氧化碳CO 2、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3、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三、常见物质的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气体:CO SO 2 NO 2 等 2、有毒的液体:甲醛、水银等 3、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 2 等 4、有毒的离子:铜离子、汞离子、钡离子等 四、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CaSO4Ag2SO4微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氨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 2Fe(OH)3 Cu(OH)2CaCO 3 BaCO 3 Ag 2 CO 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 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五、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 (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英国的汤姆生 ...;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