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教案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教案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教案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教案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60740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课程学分 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4 实践学时8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无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制定人仝泽柳制定日期2012.9.5 审核人仝泽柳修订人仝泽柳修订日期2014.3.6 审核人仝泽柳签发人钱宏签发日期2014.6 一、课程定位 《客源国概况》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的学科。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基本必修课程之一。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导游业务》的后续课。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各主要客源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情况,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国外做法,紧密联系中国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能够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 2)能够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 3)能够熟悉亚太各客源国的基本情况 4)能够了解欧洲旅游区主要客源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旅游地 5)能够了解北美旅游区主要客源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旅游地 6)能够通过学习,拓展对客源产出国旅游资源的认识水平。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准则

|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 (一)课程性质 《旅游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各主要海外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方面内容的学科。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导游业务》的后续课。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各主要海外客源国的国情概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掌握各个国家的人文习俗,在归纳、总结和分析各主要客源国的旅游需求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未来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旅游业应采取的措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和合理,以符合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知识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以及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选取适用于旅游管理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内容,强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世界旅游资源、世界旅游客流、中国旅游业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以及世界旅游宏观管理等内容的系统分析,从而一改过去基本知识介绍多,基础理论阐释少的弊端。 1.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2.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 【参考课时】:72学时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实务》 【编制人员】:何杨、王莉、苑秀彬、郑艳 【参与企业】:董振威、龙凡、王焕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用旅游从业人员的思维来深入思考中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市场,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对所学相关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服务知识,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为专业基础课程起到延伸和丰富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职业人”。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上,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即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 (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 我们课程组通过与旅游企业、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反馈情况,了解旅游企业岗位需求变化的动向,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和实训设计等多处着手,对教学体系不断地进行改革,立足于培养学生具备旅游市场导游人员,尤其是涉外导游的各项能力,尤其是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根据教学内

容对应设计不同的项目,将项目内容分解成不同的“任务专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团队,以团队学习为中心,以素质培养为目的,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参与性,并实行教师指导、组长负责制,由各学习团队全体成员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努力完成任务专题,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本课程打破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导游人员的要求,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主要客源国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认识,能掌握较为全面的客源国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也为从事饭店、旅游管理等专业工作者以优质服务接待各国来华游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 (二)能力目标 (1)能分析、评价主要客源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旅游业的条件、特点及经验教训等,为发展健康、文明、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旅游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适应旅游管理、宾馆服务、翻译导游等涉外旅游工作的需要。 (2)培养学生用旅游从业人员的思维来深入思考中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市场。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展现能力。 (5)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三)职业素质目标 (1)认识、了解中国旅游客源国或旅游客源地区的基本概况,从而使其专业结构知识更加全面和合理。 (2)为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从业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坚实

《社交礼仪》课程标准 2016

《社交礼仪》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学院各年级各专业 课程类别:公共课 总学时数:24+8 学分:2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 课程定位 《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是文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它是一门涉及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礼仪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操作性。学生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学习,更需要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才能真正掌握公关礼仪的技能技巧,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应强调时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结合实例,配合有关材料和录像片,对有关重点进行实用性的教学。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设计思路: 让学生理论上有认同、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主动实践为目标: (1)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增强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2)以学生职业素养为本位;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实施,突出学生能力+素质+兴趣的培养; (4)以模拟实践为载体,形成知行合一、德技共举的人才观; 内容选取及依据: 教材原体系: 第1章公关礼仪概述 第2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第3章公关实务 第4章校园礼仪 第5章家庭礼仪 第6章生活礼仪 第7章交往礼仪 第8章职业礼仪 第9章风俗礼仪 根据原教材体系内容和上级文件精神及学院学生具体情况,对原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图示如下: 三个模块 课程总目标 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在生产经营、社会服务领域具有高级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加强礼仪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坚持“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注重通过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掌握各类礼仪的基本技巧、规范及操作方法,能以良好的个人风貌得体地与人交往,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1.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基本公关素质和公关能力。 (2)培养学生合乎礼仪规范,礼仪程序的言谈举止。 (3)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以职业素养为本位,立志、树德、做人,选择成才之路; 摆正德与才位置,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分辨、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增强诚信、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据法律解决问题的 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样的活动,都存在公共关系问题,公共关系正是以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为主要任务,渗于其它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一种新型社会关系。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组织形象是由多方面的要素构成的,个人形象就是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通过公关礼仪,塑造员工的个人形象与组织形象显得特别重要。学生应该掌握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工作程序,掌握一般的社交礼仪规范。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在礼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3.素质目标

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总课时51 理论实践25 26 课程类别□职业通识通用课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实习实训课课程□课外素质教育课程 所选教材《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李章琼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第4次印刷。 参考资料《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韩文瑛、肖胜强,人民邮电出版社;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霍习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学前儿童游戏》,雷湘竹,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年05月出版;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么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01月出版。 教材分析 本专业所选择李章琼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书,涵盖了学前儿 童游戏概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其他 游戏、游戏治疗八个部分。 本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是本书的起始章节,包括对学前游戏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等几个部分的重要的内容,在本学期的学期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基础作用。本章内容以理论知识偏重,介绍了本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 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基本问题,辨析游戏和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游戏是 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同时了解本学期知识要点的大概框架,因此在 本门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教案 课程 名称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专业班级任课教师课题 名称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行课日期2017/9/11——教研室审核签字学习目标: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 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涵义。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门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学前院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进入大学二 年级,已经系统学习过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每个章节的理论学习和实训,都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和实践。 同时,其他的专业实践课也陆续展开,进入二年级会学习《幼儿园活动 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文学》、《环境创设》以及其他艺术类等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的游戏设计和练习时,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最后,鉴于本专业培养的都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 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和考核都应体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 教学思路首先通过破冰游戏导入,帮助教师增强对新班级的了解,也让学生体验 到游戏的乐趣和作用。然后通过分享、讨论师生儿童时期与现在所玩的游戏,归纳总结游戏的概念,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性质和特点。接着通过活动图片 展示,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带领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以及 不同游戏发生的年龄阶段。最后帮助学生重点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理解“游戏是幼儿园最进本的活动”这一原则。 学时分配3课时

《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各章知识结构 第一章: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 一、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旅游 1、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2、“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二、西方审美文化要点与旅游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赫拉克利特学派::美产生于对立面的斗争。 柏拉图:美是善。 直觉论:克罗齐、闵斯特伯格、叔本华等。 移情论:菲舍尔和李普斯。 内模仿:格罗斯。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荣格。 格式塔学派:阿恩海姆。 心理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接受美学:.姚斯、伊泽尔。 三、旅游文学作品与旅游审美 自然之美主要表现于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移情美等六个方面。第二章:旅游文学的孕育――先秦时代 一、先秦旅游文学的孕育与萌芽 《尚书?皋陶谟》书中关于“尧之子丹朱好游失德”之论述,为旅游最早的记录。 《庄子·秋水篇》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小雅·采薇》 二、先秦旅游文学与节事民俗文化 《诗经?郑风?溱洧》表现了先秦时重要的民俗――上巳节;

三、先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诗经《溱洧》等讲读 第三章:旅游文学的形成――魏晋南朝时代(3课时) 一、魏晋玄学对山水诗文的影响 竹林七贤士 二、魏晋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曹操、陶渊明等 三、南朝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谢灵运、谢眺等 第四章:旅游文学的发展――唐宋时代(6课时) 一、唐代旅游文学及其作品选读 1、踏歌民俗与节事文化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竹枝词》 踏歌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 2、山水田园诗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山中问答》、《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 杜甫:《望岳》、《后游》 韩愈:《山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王维:王维的诗与禅。《竹里馆》、《鹿柴》、《辛夷坞》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晚泊浔阳望庐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韦应物:《滁州西涧》 刘禹锡:《望洞庭》 3、旅怀别绪 崔颢:《黄鹤楼》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旅游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各主要海外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方面内容的学科。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导游业务》的后续课。(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各主要海外客源国的国情概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掌握各个国家的人文习俗,在归纳、总结和分析各主要客源国的旅游需求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未来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旅游业应采取的措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和合理,以符合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知识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以及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选取适用于旅游管理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内容,强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世界旅游资源、世界旅游客流、中国旅游业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以及世界旅游宏观管理等内容的系统分析,从而一改过去基本知识介绍多,基础理论阐释少的弊端。

1.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2.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 3.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按照“五突出”原则(即突出行业特点、突出岗位特点、突出学校特点、突出师资特点、突出学生学习特点),建立科学、丰富、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本能力实训、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等三段实践教学项目。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主要客源国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认识,能掌握较为全面的客源国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也为从事饭店、旅游管理等专业工作者以优质服务接待各国来华游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能力目标 掌握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民族风情和饮食禁忌、生活礼仪等知识,具备为主要客源国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宽容的合作意识;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 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中职旅游概论》说课稿

说课目录 1.说教材:脉络体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说学情:学生所学专业、学生特点 3.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学法、教学手段 4.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教学活动设计、创新点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邵世刚老师主编的《旅游概论》第一章旅游概述里面的第一节内容旅游的产生、定义及内容。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教材内容的脉络体系) 1、基础 《旅游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了解旅游的入门课程。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前位性 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是中职学生课程中一定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次说课选取第一章第一节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产生历程,为后面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旅游从迁徙、旅行到旅游的产生过程 理解商人与旅游产生的关系

掌握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旅游的产生过程,掌握旅游的含义,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科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旅游的定义。 旅游源自旅行(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难点: 旅行、游览、旅游的联系与区别。 二、说学情 学生所学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航空和铁乘方向,将来她们所从事的行业要求学生们掌握一定的旅游相关知识和基本素养,这也决定了旅游相关知识对同学们的重要性。 学生特点:全班学生女生居多,且学习基础都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注重课堂的生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应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主要是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每组学生派代表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教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国际贸易常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国际贸易概念及相关统计指标,分析我国、我省外贸地位及发展趋势。知识目标:掌握各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互相区别,掌握国际贸易常用统计分析指标并对有些指标会计算 教学重点:各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互相区别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常用统计分析指标: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国际贸易地理、对外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差额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举例法、 本节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步:说明课程安排,介绍授课目标和考核要求;(因为第一次课,所以第一步安排说明课程计划,授课目标和考核要求及自我介绍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步:新课导入: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和我省的对外贸易形势简要介绍 《国际贸易贸易概论》这门课是我们同学间接涉及到专业的课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以便使同学们在一开始接触专业前对我们对外贸易的有一个初步了解。我国对外贸易,随着改革开放,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几年都有二位数的增长。但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外贸的潜能,外贸能力的释放已到高限,今后的外贸将是下滑。但有学者(如陈思危、尤龙图、张汉林等)更多的认为,我国在近阶段(指未来15年)外贸还是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理由一是未来十五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理由二是国际市场空间仍然较大;理由三市场多元化空间非常广阔。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对外贸易不断跃上新台阶,20XX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浙江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出口呈高开低走态势。20XX年,全省进出口3093.97亿美元,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规模也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63.60亿美元,增长19.9%;进口930.37亿美元,增长27.3%,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7.4个百分点。同全国及沿海主要省市相比,我省出口规模列广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增速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位列第三(列福建、山东之后),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我们省的外贸形势好不好? 好,下面我们开始讲课,第一讲的主题是国际贸易概念与特点: 第三步:讲新课 (一)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提问:你去商场买东西,在中国各省和国内的企业做生意叫什么贸易?国内贸易。跟老外做生意这叫什么?是在做国际贸易。我们有时候讲国际贸易,有时讲对外贸易,二者相同

旅游概论教案(第一章第二章)

旅游概论 教 案 系别:商旅系年别: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班级: 2015级旅游管理高职班 2015级酒店管理高职班姓名:

课程表 一二三四五1-2 3-4 o 5-6 7-8 9-10 教材:《旅游学概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洪帅主编 2010年6月第1版 2014年6月第3次印刷 ISBN:978-7-313-06178-2/F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校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备 注 一 8月24 25 26 27 28 29 30 1.2015年8月27日教 职工上班。 2.2015年8月29日、8月30日新、老生报到, 8月31日老生正式上课,新生军训。 3.第二十周为考试周。 4.节假日安排按照学院通知执行。 二 31 9月1 2 3 4 5 6 三 7 8 9 10 11 12 13 四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 21 22 23 24 25 26 27 六 28 29 30 10月1 2 3 4 七 5 6 7 8 9 10 11 八 12 13 14 15 16 17 18 九 19 20 21 22 23 24 25 十 26 27 28 29 30 31 11月1 十一 2 3 4 5 6 7 8 十二 9 10 11 12 13 14 15 十三 16 17 18 19 20 21 22 十四 23 24 25 26 27 28 29 十五 30 12月1 2 3 4 5 6 十六 7 8 9 10 11 12 13 十七 14 15 16 17 18 19 20 十八 21 22 23 24 25 26 27 十九 28 29 30 31 1月1 2 3 二十 4 5 6 7 8 9 10 星 期 日 周

河北旅游 课程标准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河北旅游》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程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授课系部:人文系 授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时:64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董国亮2014年9月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河北旅游》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的导游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河北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及具体工作的操作规范,进而考取导游证,最终使得我们的学生具备从事导游服务和旅行社工作能力,能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该课程的开设以旅游学概论、客源国概况、导游基础知识等知识为基础,是最终掌握导游服务技能的核心课程。 (二)设计思路 河北旅游是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标准以河北旅游的总体结构为核心采用分模块教学方法,并根据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突出实操性、实务性环节和内容以及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河北旅游的理论和技巧,真正做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河北旅游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能结合实际景区和景点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提高导游人员的讲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与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根据导游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导游服务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河北省情,河北省的整体介绍,其内容是在河北从事导游工作的导游员必须了解的知识。 2、熟悉河北区域旅游,以旅游区域为划分依据,按照环渤海、环津京、环省会的旅游区域,对河北省各地市的整体情况以及主要的旅游景区景点进行介绍。 3、掌握河北特色旅游,根据河北省旅游资源的特点。重点介绍河北省的特色旅游项目。分成红色经典之旅、绿色生态之旅、蓝色海洋之旅、白色冰雪之旅、多彩休闲之旅、皇家文化之旅、长城文化之旅和燕赵民俗之旅几个专题。 (二)技能目标

0826《中国旅游文化》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旅游文化》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 1、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2、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如何? (1)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并蒂连生;(2)中国文化孕育了旅游;(3)中国旅游启动着中国文化的创造;(4)旅游与中国文化之间相互制约。 3、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哪几类?有哪些特征? 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聚落文化、旅游景观与山水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民间工艺文化、旅游文学艺术、旅游宗教文化等。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综合性,即形态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广泛性;(2)传承性,即旅游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演进性;(3)民族性,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体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点。 4、试述旅游文化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从旅游者角度看,旅游文化刺激旅游动机,丰富旅游活动,并且产生教育功能;从旅游业角度看,旅游文化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同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文化起指导作用。(2)中国旅游业发展对中国旅游文化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 1、以具体某一朝代为例,简述其主要文化内容。

2、“三皇”、“五帝”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皇”主要是指:伏羲、神农、女娲;“五帝”主要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帝王的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大致可分为哪三类?并举例说明。 (1)褒扬类;(2)贬抑类;(3)同情类。举例略。 4、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 (1)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极具历史吸引力;(2)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位,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3)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使其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5、简述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文化开发策略:(1)文化导向;(2)文化主题定位;(3)文化内容策划;(4)文化形象设计。 自然景观开发策略:(1)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发掘;(2)自然景观的美学内涵发掘;(3)自然景观的附会文化资源。 人文景观旅游区开发策略:(1)民族性;(2)艺术性;(3)神秘性;(4)特殊性;(5)传统性 第三章中国旅游建筑文化 1、中国古代建筑大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最能代表古代建筑水平的是哪一种? 中国古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以及中国古代军事、水利、桥梁建筑和中国古城镇、古民居。由于所采用的是当时最高级的建筑材料,利用的是最精湛的建筑技艺,故最能代表古代建筑水平的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遵循哪些原则? (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3)三朝五门;(4)中庭配置;(5)前朝后寝;(6)前宫后苑。 3、比较中国古代早期与晚期伊斯兰教建筑的区别。 (1)早期的清真寺在建筑上都保持了较多的外影响:高矗的光塔、葱头形尖拱券门和

《客源国概况》样题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客源国概况课程代码:065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通过给学生介绍中国各主要旅游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和旅游等方面的情况,使学生对世界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旅游客源市场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另外,还将对作为我国客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台、港、澳地区以及华侨华人的各方面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旅游业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其运营方式也经历了从计划轨道向市场轨道的转换,旅游市场也从单一模式发展成为今天的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在此期间,国际旅游业也发生了巨变,一个个性化、多元化、产业化的新型的“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未来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将朝着产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竞争也必将更加激烈。 为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迎接新世纪中国旅游业黄金时代的到来,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基本情况的介绍,以期达到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为科学合理地营造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打下基础,为更好地发展和拓展我国的旅游客源市场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中国各主要客源国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地了解和认识,在归纳、总结和分析各主要客源国的旅游需求的基础上,可以使学生对未来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旅游业应采取的措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既把握国际旅游需求脉络又了解国情的旅游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走上旅游管理工作岗位开创一个宽泛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注重学会用图表、地图帮助分析问题,基本掌握对比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实际问题。 今天,加强对来华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的学习,加深对海外旅游客源国的了解与认识,对于有的放矢地宣传我国的旅游产品,打造中国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我国旅游资源的国际吸引力和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我国从的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可以说旅游地理课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特点,它是在综合运用旅游地理学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世界各有关区域的旅游开发状况,并与我国具体的旅游开发实际相结合,探讨既符合国情,又适应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型中国式的旅游开发道路,从而为制定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开发政策提供依据,为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服务。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世界及中国旅游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是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国际邮轮乘务及其相关餐饮企业服务员助理、服务员、领班、主管和一线经理必须的理论和技能相融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邮轮餐饮部组织机构、各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能够熟练运用各项餐饮服务技能,能够正确应对餐饮服务工作中的客人投诉,最终成为一名能够胜任国际餐饮服务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从而为学生毕业后适应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本课程是在第三学期开设,前导课程为《修养基础》《服务礼仪》《邮轮实务》《邮轮前厅服务与管理》《邮轮酒吧服务与管理》等,为学生认知邮轮企业,更好的学习本门课程奠定基础;同步课程有《邮轮英语》《客源国概况》《邮轮市场营销》《食品营养与卫生》等,学生可以系统的了解邮轮企业各部门的运营内容及餐饮工作在整个邮轮运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后续课程有《咖啡调制与服务》《茶艺服务》《邮轮客房服务与管理》《中外饮食文化》等,以上这些后续课程可以说是本课程的深化和细化,整个课程设计是由浅入深、由概论到细化、由基础到专业,非常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 1.2课程设计思路 1.2.1课程的设计理念 《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邮轮餐饮服务与传统酒店餐饮服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多的强调邮轮餐饮服务人员对邮轮产业、邮轮产业产品的准备认知,同时能够熟悉邮轮餐饮服务的特点,掌握邮轮餐饮各部分服务程序和标准,并为其提供具有邮轮特色的餐饮服务。整个课程设计在“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提出“以工作过程为能力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职业标准为课程要求,以双师团队为课程保障”对课程进行设计。同时,课程设计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构建行业、企业、课程相结合,专业、岗位、课程相结合,课程、基地、师资相结合的课程理念。 12.2课程设计思路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讲课教案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教育及其意义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区别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含义、特征和内容,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幼儿身心发展的概念 教学难点:客观辨证地对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与学前教育 (一)教育和教育学 教育史上,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解释。《教育学》对教育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或改变人的行为的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它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专业的教 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因此一般来说效率、效果也更好。 【观点辨析】

问题:教育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吗? 分析: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是两种表面类似而本质不同的活动。因为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活动只能停留在个体的层次上,不能类化;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所以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归纳总结】 理解教育概念,须注意三点,即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学---- 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观点辨析】 问题1:教育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懂教育,教育谈不上是什么科学。 问题2:“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人。”一一乌申斯基 提问思考:教育学是不是科学?为什么? 分析:教育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又是特殊的人一一人活动,有它独特的规律性。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受教育者造成的伤害将非常严重,甚至无法补救。 【理论研讨】

旅游实用审美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学院 & TECHNICALCOLLEGE 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实用审美 教 学 标 准 旅游管理教研室编制

“旅游实用审美”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及地位 《旅游实用审美》是旅游类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导游员或讲解员在为顾客提供讲解服务实践过程中,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要教学模式的综合性、应用性课程。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对实际旅游景观审美、旅游审美心理、旅游环境审美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景点景区的景观的美学分析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旅游审美素质。二、前导和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心理学》 后续课程:《客源国概况》、《旅游市场营销》 三、课程对象 在校旅游管理专业三年制大专生 四、课程目标 (一)设计思路 1.课程开设依据: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导游员、景区讲解员、景区助理管理员、酒店服务管理员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在专业能力得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严格来讲,在旅游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美,对游客来讲外出旅

游就是来寻找美和感受美,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首先懂得感悟美,因此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2. 内容选择标准:导游员、景区讲解员、景区助理管理员、酒店服务管理员工作涉及审美分析及审美能力发挥,通过对这些岗位进一步调研,并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在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模块: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旅游餐饮住宿美、导游服务美、景区建设美,因此,本课程主要围绕这五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3.项目载体设计思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审美技能,以真实的审美对象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学与教的行为,同时通过实际工作岗位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感受到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内容编排顺序: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互结合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景区审美分析时候,先从单一的景观开始,然后是复杂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规划审美。由此顺序渐近,所选分析对象具有典型性和覆盖型,通过这些审美对象分析,使学生具备一般的审美能力,并学会对典型景观鉴赏,为使学生具有更广的审美能力,课外展开审美能力训练,以实现能力的灵活应用。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 “基本”“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准确”指没有

中外民俗课程标准

《中外民俗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课程性质 民俗学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而《中外民俗概论》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是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生产民俗、服饰民俗、饮食习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社会关系民俗、社会交往礼仪、岁时节日民俗、象征民俗、信仰民俗、民间语言文学、民间科技工艺、民间游娱竞技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门别类的简扼介绍,为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生。 课程设置目的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了解、熟悉中外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国家间、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开展国际、国内文化旅游都极其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使学生既能对中外各国的风俗有所了解,又能根据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外众多民俗现象进行分析理解。为从事旅游相关专业工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外民俗》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课程,它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旅游地理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导游基础知识》、《客源国概况》、《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相互衔接配合。 本课程的学分为4学分,其推荐教材为石应平编着的《中外民俗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 四、课程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要从学习方法、基本知识点、基础理论考核和有关民俗实例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对民俗学全面加以把握。在本科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民俗学,强调其中基本知识点是主体,学习与考核的目标是对其的阐述与说明。 (一)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是对知识点所应掌握的深度的概况。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目标,对考核知识点的深度掌握,本大纲在第二部分第一项“学习要求”中,分别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作了不同的表述。 对基本理论的深度要求,采用了“了解”、“理解”和“深刻了解”这些存在递进关系的词汇来描述。 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采用了“掌握”、“熟练掌握”三个词汇来描述。 (二)基本知识点 基本知识点是对课程知识体系在广度上的概括。根据课程的特殊性而言,其知识广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是指构建民俗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是指运用民俗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指导旅游实践活动的方法论;基础知识是指中外民俗的一些典型例子,其既是基础的知识点,又是扩展知识面的重要一环。本课程主要限于讲授民俗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