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理选修3-1导学案

物理选修3-1导学案

物理选修3-1导学案
物理选修3-1导学案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电荷和________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____________电荷,毛皮带____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______电荷,丝绸带______电荷.

3.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________.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____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________在移动.

4.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远离的一端带________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起电.常见的起电方式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5.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____到另一部分.

6.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7.最小的电荷量叫________,用e表示,e=________.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e的____________.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叫做电子的________.

一、电荷

[问题情境]

在干燥的冬天,当你伸手接触金属门把的一刹那,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手麻了一下,弄得你虚惊一场,是谁在恶作剧?原来是电荷在作怪.

1.这些电荷是哪里来的?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

3.除了摩擦起电,还有其它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

[要点提炼]

1.摩擦起电的原因: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__电.

2.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电荷,远离的一端带____电荷.

3.常见的起电方式有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________ 的转移.

[问题延伸]

感应起电现象中实验物体必须是导体吗?

二、电荷守恒定律

[问题情境]

现代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北京市一天的耗电量可达千万度,那么,电荷会不会像煤和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呢?

1.电荷是摩擦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吗?

2.在电荷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是否守恒?

[要点提炼]

1.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2.“电荷的中和”是指电荷的种类和数量达到等量、异号,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________,而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

[问题延伸]

怎样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中“电荷的总量”?

例1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 时()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

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

中C球带正电,A、B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试问:

(1)如何使A、B都带等量正电?

(2)如何使A、B都带等量负电?

(3)如何使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

例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6.4×10-9 C和-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变式训练2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 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

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________ C,qB=________ C,qC=________ C.

【即学即练】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D.元电荷就是自由电荷的简称

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

B.摩擦起电是由于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C.感应起电是由于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D.感应起电是电荷在同一物体上的转移

3.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4.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8 C D.4.0×10-17 C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1.正负排斥吸引

2.负正正负

3.电中性自由电子正自由电子 4.异号电荷同号电荷感应摩擦起电接触起电 5.转移转移 6.电荷量库仑C7.元电荷 1.6 ×10-19 C整数倍比荷

核心知识探究

一、[问题情境] 1.来自原子内部; 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则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2.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的自由活动是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

3.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要点提炼] 1.负正 2.异号同号 3.电子

[问题延伸]必须是导体,因为导体中有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二、[问题情境]答案 1.电荷不是创造出来的,它是物体组成的一部分 2.守恒

[要点提炼] 2.零

[问题延伸]“电荷的总量” 可理解为正、负电荷的代数和.

解题方法探究

例1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在B端出现了正电,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

金箔闭合.选项B 正确.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 端带负电,将手和C 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 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 、B 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 正确.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 也正确.答案 BCD

名师点拨 本节要求知道三种起电方法的特点,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摩擦起电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则是近异远同,注意用手触摸最远端是脚或地球. 变式训练:

解析 (1)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B ,则在B 端感应出负电荷,A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 与B 分开后再用手摸一下B ,则B 所带的负电荷就被中和,再把A 与B 接触一下,A 和B 就带等量正电荷.(2)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B ,则在B 端感应出负电荷,A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A 或B ,则A 所带的正电荷就被中和,而B 端的负电荷不变,移去C 以后再把A 与B 分开,则A 和B 就带等量负电荷.(3)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A ,则在A 端感应出负电荷,B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马上把A 与B 分开,则A 带负电B 带等量的正电.答案 见解析。

例2 解析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A′=QB′=QA +QB

2=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

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 球带Q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

子电荷量为:ΔQ =-QB +QB′=3.2×10-9 C +1.6×10-9 C =4.8×10-9 C ;转移的电子数N =ΔQ

e =3.0×1010

个。答案 见解析

名师点拨 对于两个带电小球电荷量重新分配的问题,如果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同性则总量平均分到一半,如异性则先中和,剩下的平均分配.如果未讲明相同的小球,不一定平均分配.

变式训练: 0.5×10-5 0.75×10-5 0.75×10-5 即学即练

1. 答案 C 。解析 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

2.答案 BD 。解析 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而感应起电则是物体内部电子的转移.

3.答案 B 。解析 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正电荷是原子核,不能移动.

4. 答案 A 。解析 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1.6 ×10-19 C 的整数倍.

1.2 库仑定律

1.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跟距离的关系:保持电荷的电荷量不变,距离增大时,作用力________;距离减小时,作用力________.

2.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跟电荷量的关系:保持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不变,电荷量增大时,作用力________;电荷量减小时,作用力________.

3.静电力:________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叫________.它的大小与带电体的________及________有关.

4.点电荷: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比相互之间的距离______________的带电体.

5.库仑定律: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____________,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________,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________.

6.库仑定律的公式F =________,式中k 叫做静电力常量,k 的数值是________.

一、点电荷 [问题情境]

1.点电荷是不是指带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是不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都可看做点电荷?

2.点电荷与元点荷一样吗?

[要点提炼]

1.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理想化模型.

2.带电体看成点电荷的条件:当带电体间的________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做点电荷. 二、库仑定律 [问题情境]

1.什么是库仑力?其大小如何确定?方向又如何确定?

2.库仑定律及表达式与哪个定律相似? [要点提炼]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延伸]

有人根据F =kq1q2

r2

推出当r →0时,F→∞,正确吗?

三、库仑的实验 [问题情境]

库仑扭秤是如何把力的作用效果放大的,如何确定力F 的大小?此实验是如何把带电金属球所带的电荷量均匀改变的?

例1 两个半径为R 的带电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当两球心相距3R 时,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大小为( )

A .F =k q1q2

B .F >k q1q2

C .F <k q1q2

D .无法确定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可以是带电荷量很多的带电体

B .带电体体积很大时不能看成点电荷

C .点电荷的带电荷量可能是2.56×10-20 C

D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应以具体情况而定

例2 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球A 、B 、C ,A 球带电荷量为7Q ,B 球带电荷量为-Q ,C 球不带电,将A 、B 两球固定,然后让C 球先跟A 球接触,再跟B 球接触,最后移去C 球,则A 、B 两球间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多少?

变式训练: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 和+3Q 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 的两处,

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

2

,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A.112F

B.34F

C.4

3F D .12F 例3 两个正电荷q1和q2的电荷量都是3 C ,静止于真空中的A 、B 两点,相距r =2 m. (1)在它们的连线AB 的中点O 放入正电荷Q ,求Q 受的静电力.

(2)在它们连线上A 点左侧P 点,AP =1 m ,放置负电荷q3,q3=-1 C ,求q3所受的静电力.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1=4×10-9 C 和q2=-9×10-9 C ,两者固定于相距20 cm 的a 、b 两点上,有一个点电荷q 放在a 、b 所在直线上且静止不动,该点电荷所处的位置是( )

A .距a 点外侧40 cm 处

B .距a 点内侧8 cm 处

C .距b 点外侧20 cm 处

D .无法确定 【即学即练】

1.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的带电体一定不是点电荷

B .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做点电荷

C .点电荷就是体积足够小的电荷

D .点电荷是电荷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带电体 2.关于库仑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

B .库仑定律是实验定律

C .库仑定律仅适用于静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D .根据库仑定律,当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则库仑力趋近于无穷大

3.相隔一段距离的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 ,现使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2倍,同时将它们间的距离也变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 )

A.F 2 B .4F C .2F D.F 4

4.如图所示,三个点电荷q1、q2、q3固定在一直线上,q2与q3间距离为q1与q2间距离的2倍,每个

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荷量(含电性符号)之比为( )

A .(-9)∶4∶(-36)

B .9∶4∶36

C .(-3)∶2∶(-6)

D .3∶2∶6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答案 1.减小 增大 2.增大 减小 3.电荷 库仑力 电荷量 距离 4.大小 小得多 5.正比 反比

连线上 6.k q1q2

r2 9.0×109 N·m 2/C 2

核心知识探究 一、[问题情境]

1.不是:一个物体能否被看做点电荷,是相对于具体问题而言的,不能单凭其大小和形状而定. 2.(1)元电荷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是电荷量的最小单位.(2)点电荷只是不考虑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带电个体,其带电荷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它一定是一个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要点提炼] 1.大小 形状 2.距离

二、[问题情境]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静电力,又叫库仑力;其大小由公式F =

kq1q2

r2

计算;其方向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原理,在二者连线上确定.2.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

[要点提炼] (1)真空中 (2)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

[问题延伸] 从数学角度分析似乎正确,但从物理意义上分析却是错误的。因为当r →0时,两带电体已不能看做点电荷,库仑定律不再适用了. 三、 [问题情境]

答案 利用“⊥”形架增大库仑力扭转悬丝的效果,根据扭转角度确定力F 的大小.利用电荷平分原理,完全相同的两个带电体接触后分开:(1)同种电荷,电荷量平分;(2)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平分.

解题方法探究

例1解析 因为两球心距离不比球的半径大很多,所以两带电球不能看做点电荷,必须考虑电荷在球上的实际分布.当q1、q2是同种电荷时,相互排斥,分布于最远的两侧,电荷中心距离大于3R ;当q1、q2

是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分布于最近的一侧,电荷中心

距离小于3R ,如图所示.所以静电力可能小于k q1q2

3R

也可能大于k q1q2

3R

,D 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答案 AD

解析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是相对于具体问题而言的,不能单凭其大小和形状及带电荷量的多少来判断,因此A 、D 正确,B 错误.因为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C 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 、D.

例2 思路点拨 求解此题应把握以下三点:(1)先据库仑定律写出原来A 、B 间库仑力的表达式.(2)据电荷均分原理确定接触后A 、B 的带电荷量.(3)再据库仑定律写出现在A 、B 间的库仑力.

解析 设A 、B 两球间的距离为r ,由库仑定律知,开始时A 、B 两球之间的作用力为F =k 7Q×Q

r2

当A 、C 两球接触时,据电荷均分原理可知,两球均带电72Q ;当B 、C 两球接触时,两球均带电12(7

2

Q -Q)

=54Q 。故后来A 、B 两球之间的作用力F ′=k 72Q×54Q r2=5

8

F. 答案 58

变式训练答案 C

解析 两金属球间原来的库仑力F =k Q·3Q r2=k 3Q2

r2,两球接触后各带相同电荷量Q ′=-Q +3Q 2

=Q ,又因

它们的距离变为r 2,所以此时它们间的库仑力F ′=k Q·Q

r 2

=k 4Q2r2=4

3

F ,故C 项正确.

例3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1)q1对Q 的库仑力;(2)q2对Q 的库仑力;(3)库仑力的合力.

解析 (1)依据库仑定律知道q1、q2对Q 的库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合力为零.

(2)如图,q3受q1的引力F31,受q2的引力F32,方向向右,合力为

F3=F31+F32=k q1q3r2P A +k q2q3

r2B P =3×1010N.

答案 (1)零 (2)3×1010 N ,方向向右

变式训练 A

解析 此电荷电性不确定,根据平衡条件,它应在q1点电荷的外侧,设距q1距离为x ,

由k q1q x2=k q2q x +20,将数据代入,解得x =40 cm ,故A 项正确.

即学即练

1. 答案 B 。解析 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能以体积大小、电荷量多少而论,故A 、C 、D 错.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只要在测量精度要求的范围内,带电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忽略,即可视为点电荷.故B 正确.

2. 答案 B 。解析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不以它的体积大小来确定,体积小的带电体不一定能视为点电荷,A 错;库仑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探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B 对;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电荷间的库仑力与电荷的运动状态无关,C 错;当两带电体很近时,它们已不能看做是点电荷,库仑定律

不再适用,不能再用k q1q2

r2来计算电荷间的库仑力,D 错.

3. 答案 A 。解析 F =k q1q2r2,F ′=k 2q1q22r =12k q1q2r2=F

2

,选A.

4.

答案 A 。解析 本题可运用排除法解答.分别取三个电荷为研究对象,由于三个电荷只在静电力(库仑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所以这三个电荷不可能是同种电荷,这样可立即排除

B 、D 选项,故正确选项只可能在

A 、C 中.若选q2为研究对象,由库仑定律知:kq2q1r2=kq2q3,因而得:q1=1

4q3,即q3=4q1.选项A

恰好满足此关系,显然正确选项为A.

1.3 电场强度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一种特殊________.它的特征之一是对放入其中的________有力

的作用.甲电荷对乙电荷的作用力,就是甲电荷的________对乙电荷的作用力. 2.静电场是指________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3.试探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__________及其________分布情况的电荷,是研究电场的工具.激发或产生我们正在研究的电场的电荷是电场的________.

4.放入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所受的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其定义式为E =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电场强度是______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与________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5.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E =________.Q 为正电荷时,在电场中的P 点场强E 的方向________;Q 为负电荷时,E 的方向__________.

6.匀强电场:电场中各点场强的____________都相同的电场.

7.电场强度的叠加:如果场源电荷不只是一个点电荷,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__________________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__________.

8.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每点的________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电场线的特点有:(1)起始于无限远或______,终止于______或______.(2)任意两条电场线________.(3)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______.

一、电场 [问题情境]

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就有引力作用如图所示,这种作用是通过引力场传递的,电荷与电荷之间的相互

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1. 你知道哪里有电场吗?2.电场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要点提炼]

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并非由分子、原子组成,但客观存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二、电场强度 [问题情境]

1.检验电荷的作用是什么?

2.同一检验电荷,放在电场中的不同位置受力不同,表明不同位置电场的强弱不同.如何准确描述这种性质?

[要点提炼]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______量,其大小由E =F

q 来计算,其方向与______电荷

的受力方向相同 [问题延伸]

根据公式E =F

q

可以得出E 与F 成正比或E 与q 成反比的结论吗?

三、点电荷的电场与电场强度的叠加 [问题情境]

1.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2.公式E =F q 与E =kQ

r2

有何区别?

3.什么是电场强度的叠加?它遵循什么原则?

[要点提炼]

1.公式E =F q 与E =kQ

r2

的对比理解

2.电场强度是矢量,叠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电场线

[问题情境]

1.电场线是如何表示电场方向的?

2.电场线能不能相交?

3.电场线是如何表示电场强弱的?

[要点提炼]

1.电场线是为了描述电场而引入的一种假想曲线,曲线的______方向表示场强方向,曲线的________表示场强的相对大小.

2.电场线从______电荷或无穷远出发,终止于无穷远或________电荷,电场线不相交.

3.几种常见电场的电场线画法:

五、匀强电场

[问题情境]

1.匀强电场有什么显著特点?电场线有什么特点?2.匀强电场通常存在于什么地方?

2.匀强电场通常存在于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一对平行金属板间.

[要点提炼]

1.匀强电场是电场强度的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的电场.

2.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线.

例1如图所示,在一带负电的导体A附近有一点B,如在B处放置一个q1=-2.0×10-8 C的电荷,测出其受到的静电力F1大小为4.0×10-6 N,方向如图,则B处场强是多大?如果换用一个q2=4.0×10-7 C 的电荷放在B点,其受力多大?此时B处场强多大?

路点拨解答本题应把握以下三点:

(1)电场强度的大小计算和方向判断可分开进行.

(2)场强大小可由场强的定义式求解.

(3)场强方向与正(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反).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是点电荷Q周围的电场线,图中A到Q的距离小于B到Q的距

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C.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D.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例2在真空中O点放一个电荷Q=+1.0×10-9 C,直线MN通过O点,OM的距离r=30 cm,M点放一个点电荷q=-1.0×10-10 C,如图所示,求:

(1)q在M点受到的作用力;

(2)M点的场强;

(3)拿走q后M点的场强;

(4)若MN=30 cm,则N点的场强多大?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真空中,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的点电荷A、B相距r,则:

(1)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的场强为多大?

(2)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距A、B两点都为r的O′点的场强如何?

【即学即练】

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F/q()

A.该定义式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B.F是检验电荷所受到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荷量

C.场强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

D.由该定义式可知,场中某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与该点场强的大小成正比

2.A为已知电场中的一固定点,在A点放一电荷量为q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为F,A点的场强为E,则() A.若在A点换上-q,A点场强方向发生变化

B.若在A点换上电荷量为2q的电荷,A点的场强将变为2E

C.若在A点移去电荷q,A点的场强变为零

D.A点场强的大小、方向与q的大小、正负、有无均无关

3.关于电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线的方向,就是电荷受力的方向B.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沿电场线运动C.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电荷所受电场力越大D.静电场的电场线不可能是闭合的

4. 如图所示,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这条线上有A 、B 两点,用EA 、EB 表示A 、B 两处的场强,则( )

A .A 、

B 两处的场强方向相同

B .因为A 、B 在一条电场线上,且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A =EB

C .电场线从A 指向B ,所以EA >EB

D .不知A 、B 附近电场线的分布情况,EA 、EB 的大小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1.物质 电荷 电场

2.静止

3.是否存在 强弱 场源电荷

4.静电力 电荷量

F

q

牛顿每库仑 N/C 矢 正电荷 5.k Q

r2 由Q 指向P 由P 指向Q 6.大小和方向 7.各个点电荷单独 矢量和 8.有方向的曲

线 切线方向 (1)正电荷 负电荷 无穷远 (2)不相交 (3)大小

核心知识探究 一、 [问题情境]

1.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特征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 二、

[问题情境] 1.检验电场是否存在及其强弱分布情况.2.引入了“电场强度”这一物理量来描 述.

[要点提炼] 矢 正

[问题延伸] 比值F

q 只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并不能由此式得出场强与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成正比或与电荷

量成反比,某点的场强仅由电场本身决定. 三、[问题情境]

答案 1.与场源电荷带的电荷量Q 和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r 共同决定.2.见[要点提炼] 3.如果场源是多个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它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问题情境]

1.在电场中,某点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场强方向.

2.如果相交,则在同一点的切线方向有两个,电场强度方向也有两个,这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只有一个相矛盾,所以不可能.

3.用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反之较疏. [要点提炼] 1.切线 疏密 2.正 负 3.正 负 等量同种 等量异种

五、[问题情境] 1.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电场线是间距相等的平行线.

[要点提炼] 答案 1.相等 相同 2.间距 平行

解题方法探究

例1解析 由场强公式可得

EB =F1q1=4.0×

10-62.0×10-8 N/C =200 N/C 。因为是负电荷,所以场强方向与F1方向相反.

q2在B 点所受静电力 :F2=q2EB =4.0×10-7×200 N =8.0×10-5 N

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同,也就是与F1反向.此时B 处场强:E B′=F2q2=8.0×10-54.0×10-7 N/C =200 N/C.

答案 200 N/C 8.0×10-5 N 200 N/C

变式训练答案 A 。解析 正点电荷的电场是向外辐射的,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所以A 正确.

例2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1)库仑定律求受力.(2)场强定义求M 点场强.(3)场强的决定式求N 点场强.[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691617063.html,]

解析 (1)电场是一种物质,电荷q 在电场中M 点所受的作用力是电荷Q 通过它的电场对q 的作用力,根据库仑定律,得FM =k Qq r2=9.0×

109×1.0×10-9×1.0×10-100.32 N =1.0×10-8 N .

因为Q 带正电,q 带负电,库仑力是吸引力,所以力的方向沿MO 指向Q.

(2)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得:EM =FM q =1.0×

10-81.0×10-10 N/C =100 N/C ,方向由O 指向M.

(3)拿走q 后M 点的场强仍为100 N/C ,方向由O 指向M.

(4)N 点的场强:EN =kQ =14· kQ r2=1

4

·EM =25 N/C.

答案 (1)1.0×10-8 N ,方向沿MO 指向Q (2)100 N/C ,方向沿OM 指向M (3)100 N/C ,沿OM 指向

M (4)25 N/C

变式训练答案 (1)2

8kQ

r ,方向由A→B (2) 2kQ r ,方向由A→B

解析 分别求出+Q 和-Q 在某点的场强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合场强.

(1)如图甲所示,A 、B 两点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方向相同,均由A →B.A 、B 两点电荷在O 点产生的电场

强度EA =EB =2

2kQ

r ?? ???=24kQ r ,所以O 点的场强为:E =2EA =2

8kQ r .

(2)如图乙所示,A E '=B E '=2kQ r ,由矢量图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可知,O '点的场

O E '=A E '=B E '=2kQ

r ,方向与A 、B 的中垂线垂直,即A →B .

即学即练

1. 答案 D 。解析 定义式E =F

q 对任何电场都适用,所以A 错;公式中F 指检验电荷在这一点所受的电

场力大小,q 是指检验电荷的电荷量,所以B 错;场强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F

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

所受F的方向相反,所以C错;由定义式可得,F与E成正比,所以D对.

2.答案D。解析场强E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F和检验电荷带电荷量q均无关,与这一点有无电荷也无关,所以A、B、C均错,D正确.

3.答案CD。解析正电荷的受力方向沿着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负电荷的受力方向沿着电场线切线的反方向,并且电场线不一定和电荷运动轨迹重合,所以A、B错;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大小,同一电荷所受电场力与场强成正比,所以C对;静电场的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到无穷远或负电荷结束,且不闭合,所以D对.

4.答案AD。解析电场线的切线方向指场强方向,所以A对;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大小,只有一条电场线的情况下不能判断场强大小,所以B、C错误,D正确.

1.4 电势能和电势

一、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在匀强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______位置和______位置有关,但与电荷经过的______无关.这个结论对非匀强电场______(填“同样成立”或“不成立”).

二、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在______中具有的势能叫做电势能.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______,用公式表示W AB=________.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________,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______.

3.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______位置时所做的功.

三、电势

1.概念: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__________.

2.公式和单位:电势的定义公式为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是V.

3.相对性:电势也是相对的,在应用中常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电势为零,或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没有方向,因此是__________.

4.与电场线关系: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__________.

四、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______________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在同一个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__________.

2.等势面的特点:电场线跟__________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__________电势低的等势面.3.等势面实例:孤立的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是一簇以点电荷位置______________,

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是一族__________.

一、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问题情境]

1.如图试探电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直线从A移动到B,静电

力做的功为多少?

2.q沿折线AMB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的功为多少?

2.根据问题1和问题2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要点提炼]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与电荷的________有关,与电荷经过的________无关.

(1)虽然此结论从匀强电场中推导出来,但也适用于非匀强电场.

(2)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只要初末位置确定了,移动电荷q做的功就是确定值.

(3)课本中提到的“静电力”与“电场力”是同一个力的两种不同说法.

[问题延伸]

如何判断电场力做功的正负?

二、电势能

[问题情境]

对比“重力势能的定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3.电势能的零点在什么地方?

[要点提炼]

1.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一定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一定增大.电场力做功的值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即:WAB=__________.

2.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到__________位置时所做的功.

三、电势

[问题情境]

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取O点为零势能点,A点距O点为l,AO连线

与电场强度反方向的夹角为θ.电荷量分别为q和2q的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多

少.电势能是否相同,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是否相同. [要点提炼]

1.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________,单位为______,符号为______. 2.电场线指向电势______的方向. [问题延伸]

1.电势的相对性:电势的大小是相对于零电势点而言的,零电势点选择的位置不同,则该点的电势就不同.零电势点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通常选择______或______为零电势点.

2.电势是标量:规定了零电势点后,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该点的电势高于零电势,负值表示该点的电势低于零电势.在同一电场中,正电势一定______负电势.

3.公式φ=Ep

q 中涉及三个物理量φ、Ep 、q ,在计算时应代入各自的正负号.

四、等势面 [问题情境]

1.类比于地图上的等高线,回答什么是等势面?

2.为什么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

[要点提炼]

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______的等势面指向电势______的等势面. [问题延伸]

1.几种典型的电场的等势面与电场线

2.等势面密集处电场线也________.任意两个等势面不会________.

例1 如图所示,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为l 的A 、B 两点,连线AB 与电场线的夹角为θ,将一电荷量为q 的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若沿直线AB 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W1=________;若沿路径ACB 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W2=________;

若沿曲线ADB 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W3=________.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在场强为E 的水平匀强电场中,一根长为l 的绝缘杆两端分别固定着带有电荷量+q 和-q 的小球(大小不计).现让绝缘杆绕中点O 逆时针转动α角,则转动中带电

小球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荷从电场中某点移到无穷远处时,电场力做的正功越多,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越大

B.电荷从电场中某点移到无穷远处时,电场力做的正功越少,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越大

C.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某点时,克服电场力做功越多,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越大

D.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某点时,电场力做功越多,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越大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Q1和Q2是两个固定的负点电荷,在它们的连线上有a、b、c三点,其中b点的合场强为零.现将另一正点电荷q由a点沿连线移到c点.在移动的过程中,

点电荷q的电势能变化的情况是()

A.不断减小B.不断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例3在静电场中,把一个电荷量q=2.0×10-5 C的负电荷由M点移到N点,

电场力做功6.0×10-4 J,由N点移到P点,电场力做负功1.0×10-3 J,则M、

N、P三点电势的高低关系是________.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电子在一条电场线上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增加,试判断a、b两点电势高低.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相等

B.两等势面一定相互平行

C.若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则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

D.沿电场强度的方向,等势面的电势逐渐降低

变式训练4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

为EP和EQ,电势分别为UP和UQ,则()

A.EP>EQ,UP>UQ B.EP>EQ,UP<UQ

C.EP<EQ,UP>UQ D.EP<EQ,UP<UQ

【即学即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了B点,路径不同,电场力做功的大小就可能不同

B.电荷从电场中的某点开始出发,运动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该点,则说明电场力做功为零

C.正电荷沿着电场线运动,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负电荷逆着电场线运动,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D.电荷在电场中运动,因为电场力可能对电荷做功,所以能量守恒定律在电场中并不成立

2.关于电势与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也越大

B.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它的电荷量越大,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

C.在正点电荷电场中的任一处,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D.在负点电荷电场中的任一点,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小于负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3.将一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电场中M点,电场力做功为6.0×10-9 J,若将一个等量的负电荷从电场中N点移向无穷远处,电场力做功为7.0×10-9 J,则M、N两点的电势φM、φN有如下关系()

A .φM <φN <0

B .φN >φM >0

C .φN <φM <0

D .φM >φN >0

4. 如图所示,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 点,再经过N 点,可以判定( )

A .M 点的电势大于N 点的电势

B .M 点的电势小于N 点的电势

C .粒子在M 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N 点受到的电场力

D .粒子在M 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N 点受到的电场力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一、 起始 终止 路径 同样成立

二、 1.电场 2.减少量 EpA -EpB 减少 增加3.零势能点

三、 1.比值 2.φ=Ep

q 伏特 3.标量 4.降低

四、 1.电势 不做功 2.等势面 指向 3.球心的同心球面 平行平面

核心知识探究 一、

[问题情境] 1.静电力F =qE ,静电力与位移夹角为θ,静电力对试探电荷q 做的功W =F·|AB|cos θ=qE·|AM|. 2.在线段AM 上静电力做的功W1=qE·|AM|,在线段MB 上做的功W2=0,总功W =W1+W2=qE·|AM|. 3.电荷在匀强电场中从不同路径由A 运动到B ,静电力做功相同.说明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

[要点提炼] 初末位置 路径

[问题延伸] (1)根据电场力和位移的方向夹角判断,此法常用于匀强电场中恒定电场力做功的判断.夹角为锐角做正功,夹角为钝角做负功.

(2)根据电场力和瞬时速度方向的夹角判断,此法常用于判断曲线运动中变化电场力的做功,夹角是锐角做正功,是钝角做负功,二者垂直不做功. 二、

[问题情境] 1.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叫做电势能 2.见[要点提炼]1 3.电势能的零点等同于重力势能的零点,是人为规定的,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要点提炼] 1.EpA -EpB 2.零势能点 三、

[问题情境] 由EpA -EpO =WAO =Eqlcos θ,知电荷量为q 和2q 的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qlcos θ、2Eqlcos θ;虽然电势能不同,但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相同,都为Elco s θ.

[要点提炼] 1.Ep

q

伏特 V 2.降低

[问题延伸] 1.地面无穷远 2.高于

四、[问题情境]1.是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2.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势能不变,所以电场力不做功,即电场力方向与等势面垂直,如果不垂直,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所以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

[要点提炼]高低

[问题延伸] 2.密集相交

解题方法探究

例1答案qElcos θqElcos θqElcos θ

点拨提升解决此类问题,抓住电场力做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是关键.

变式训练答案qEl(1-cos α)

解析每个带电小球的初末位置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均为d=l

2(1-cos α)

每个带电小球克服电场力做功W=Fd=qE l

2(1-cos α)

故两个带电小球克服电场力做功W′=2W=qEl(1-cos α).

点拨与技巧在应用公式W=qEd计算电场力做功时,第一必须满足的条件是电荷处在匀强电场中,第二是公式W=qEd中的d必须是沿电场线方向上的直线距离.

例2解析无穷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荷从电场中某处移到无穷远时,若电场力做正功,则电势能减少,到无穷远处时电势能减为零,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为正值,且等于移动过程中电荷电势能的变化,也就等于电场力做的功,因此电场力做的正功越多,电荷在该点电势能越大,A正确,B错误.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某点时,若克服电场力做功,则电势能由零增大到某值,此值就是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值,因此,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等于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该点时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故C正确,D错误.

答案AC

变式训练答案 D

解析Q1、Q2连线上各点的电场强度是这两个点电荷场的叠加,在b点左侧,合电场强度向左,正电荷受电场力向左,由a→b,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在b点右侧,合电场强度向右,正电荷受电场力向右,由b→c,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综合分析,正电荷由a→b→c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点拨与技巧应用功能关系法判断电势能变化情况时,一般要分三步进行:①确定电场方向和电场力方向;

②确定位移方向与电场力方向间夹角,锐角时做正功,钝角时做负功;③利用“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少,做负功时电势能增加”来判断电势能的增减情况.

例3解析先画一条场强方向向右的电场线,在中间位置附近找一点作为M点,如图所示,因为由M→N 电场力做正功,而负电荷受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反,则可确定N点在M点左侧;由N→P电场力做负功,即沿着电场线移动,又因为1.0×10-3 J>6.0×10-4 J,所以肯定移过了M点,即P点位于M点右侧,这样,M、N、P三点电势的高低关系是φN>φM>φP.

答案φN>φM>φP

高中化学 11原子结构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导学案(第3课时) 学习时间 2011 — 2012学年上学期周 【课标要求】 1.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了解电子云的概念 2.了解原子轨道图及每个能级中的轨道分布情况和最大容纳电子数 3.掌握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4.基本能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材P9-11,思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2.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 3.什么事原子轨道?阅读P11表1-2,明确不同能层的能量、原子轨道及电子云能廓图 [阅读、思考] 阅读教材P11-12,思考泡利原理与洪特规则分别是什么?洪特规则的使用前提?(基态原子)洪特规则的特例? 【典例解悟】 ) 1. 观察1s轨道电子云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个自由运动的电子A.一个小 黑点表示 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B. 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C.电子在 1s 轨道电子云的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某一位置出现机会的多少D.违试分析有无错误,若有,能级 或3d能级的电子排布情况,2. 以下是两个原子的2p 反了什么原则?(1) ↑↓↑ (2) ↓↑↓↑↑↑↓↑↓↑ 【课堂练习】)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3f D.C.1d .A.6s B2d ) 5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的是( 能级 D.f能级能级A.s B.p能级 C.d) 个电子可以写成( 103.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个电子层上有36210102523p3d D3p3d.3s3s. A.3s

B3d C.-) Cl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共有( 4.. A.3种 B5种种.种 D1817C .) 5.以下电子排布式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是 ( .2p2s1s B 2s1s.A . C2p2s1s.2p3s) 1211112222626 D3s2s1s 6( .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1 .1s2s2p D.2s2p2sA.1s2p3s3p B.1s2s C) 2262122122322624 2p3s3p1s .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7 A.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B.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 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C. D.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 8.以下电子排布式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是( ..1s2s2p C1s2s2p D.1s2p1sA.2s B) 1262212221262 3p2s3s ( 9.下列能层中,原子轨道的数目为4的是 层D.N层 L .AK层 B.层 C.M ) 轨道中,具有球对称性的是2p、10.在1s2p、、2p( zyx D C.2p .2p 2p B A.1s .zxy) 11.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 13.将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按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1s 3p 2p 5d 4s 5f 14.试画出第三周期Mg、P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15.下列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或外围轨道表示式)中,哪一种状态的能量较低?试说明理由。 (1)氮原子: A. ↓↑ 2s ↓↑↑ 2p B.

全套下载(共15份145页)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全集(含全套练习)

(共15套145页)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全集(含全册练习)

第1节 气体的等温变化 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压强与体积变化时的关系,叫做气体的等温变化. 2.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体积V 成反比,即pV =C . 3.等温线:在p -V 图像中,用来表示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关系的图像,它们是一些双曲线. 在p -1V 图像中,等温线是倾斜直线.

一、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1.状态参量 研究气体性质时,常用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来描述气体的状态. 2.实验探究

二、玻意耳定律 1.内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2.公式 pV=C或p1V1=p2V2. 3.条件 气体的质量一定,温度不变. 4.气体等温变化的p -V图像 气体的压强p随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8-1-1所示,图线的形状为双曲线,它描述的是温度不变时的p -V关系,称为等温线. 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是不同的. 图8-1-1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成反比. (×) (2)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成正比. (×) (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跟体积成反比. (√) (4)在探究气体压强、体积、温度三个状态参量之间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 (5)玻意耳定律适用于质量不变、温度变化的气体. (×) (6)在公式pV =C 中,C 是一个与气体无关的参量. (×)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用注射器对封闭气体进行等温变化的实验时,在改变封闭气体的体积时为什么要缓慢进行? 提示:该实验的条件是气体的质量一定,温度不变,体积变化时封闭气体自身的温度会发生变化,为保证温度不变,应给封闭气体以足够的时间进行热交换,以保证气体的温度不变. (2)玻意耳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气体的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那么为什么在压强很大、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玻意耳定律就不成立了呢? 提示:①在气体的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气体分子之间除碰撞外可以认为无作用力,并且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也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由玻意耳定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玻意耳定律成立. ②当压强很大、温度很低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此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分子力引起的效果就比较明显,同时气体分子本身占据的体积也不能忽略,并且压强越大,温度越低,由玻意耳定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的实验结果之间差别越大,因此在温度很低、压强很大的情况下玻意耳定律也就不成立了. (3)如图8-1-2所示,p -1 V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更能直观描述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为什么直线在原点附近要画成虚线?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导学案16.3

第十三章 光 16.3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内力和外力的概念。 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重点: 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自主预习】 1.系统 内力和外力 在物理学中,把几个有相互作用的物体合称为 ,系统内物体间的作用力叫做 ,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叫做 。 2. 动量守恒定律 (1)定律的推导过程 (2)内容: 。 (3)表达式:p =p ′ 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可写为:m 1v 1+m 2v 2=m 1v ′1+m 2v ′2。式中m 1、m 2分别为两物体的质量,v 1、v 2为相互作用前两物体的速度,v ′1、v ′2为相互作用后两物体的速度。该表达式还可写作p 1+p 2=p ′1+p ′2。 若物体1的动量变化为Δp 1,物体2的动量变化为Δp 2,则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可写为 Δp 1=-Δp 2。 (4)动量守恒的条件 ①系统内的任何物体都不受外力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形,如天空中两星球的碰撞,微观粒子间的碰撞都可视为这种情形。 ②系统虽然受到了外力作用,但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像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的碰撞就是这种情形,两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 ③系统所受的外力远远小于系统内各物体间的内力时,系统的总动量近似守恒。抛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爆炸的瞬间,火药的内力远大于其重力,重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动量近似守恒。两节火车车厢在铁轨上相碰时,在碰撞瞬间,车厢间的作用力远大于铁轨给车厢的摩擦力,动量近似守恒。 ④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即F 外≠0,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Fx =0或Fy =0),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典型例题】 一、系统 内力和外力 【例1】如图16-3-1所示,斜面体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物块A 、 B 叠放在斜面上,且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A 、 B 、 C 三者组成的系统中,A 所受的重力是内力 B .在A 、B 组成的系统中,A 、B 之间的静摩擦力是内力 C .A 、C 之间的静摩擦力是外力 D .物块B 对物块A 的压力是内力

人教版物理选修3-5全册导学案(共62页)

人教版物理选修3-5导学案

【课题】§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导学案 【学习目标】备课人:赵炳东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自主探究】 1.光滑桌面上有1、2两个小球。1球的质量为0.3Kg,以8m/s的速度跟质量为0.1kg的静止的2球碰撞,碰撞后2球的速度变为9m/s,1球的速度变为5m/s,方向与原来相同。根据这些数据,以上两项猜想是否成立: (1)通过计算说明,碰撞后是否是1球把速度传给了2球? (2)通过计算说明,碰撞后是否是1球把动能传给了2球? (3)请根据实验数据猜想在这次碰撞中什么物理量不变,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6.水平光滑桌面上有A、B两个小车,质量分别是0.6k g

和0.2kg.A车的车尾拉着纸带,A车以某一速度与静止的B车发生一维碰撞,碰后两车连在一起共同向前运动.碰撞前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根据这些数据,请猜想:把两小车加在一起计算,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碰撞前后是相等的? 【典型例题】 A、B两滑块在同一光滑的水平直导轨上相向运动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用闪光照相,闪光4次摄得的闪光照片如下图所示。已知闪光的时间间隔为Δt,而闪光本身持续时间极短,在这4次闪光的瞬间,A、B两滑块均在0-80cm刻度范围内,且第一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通过x=55cm处,滑块B恰好通过x=70cm处,问: (1)碰撞发生在何处? (2)碰撞发生在第一次闪光后多长时间? (3)设两滑块的质量之比为m A:m B=2:3,试分析 碰撞前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是否相等? 【问题思考】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你认为在计算时怎样对待速度的方向? 【针对训练】 1.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为了顺利地完成实验,入射球质量为m1,被碰球质量为m2,二者关系应是( ) A.m1>m2B.m1=m2C.m1

3-3-5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课题名称】内能课型新授课课时 5 【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时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2、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分子力做功。知 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学习重点】1、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分子力做功。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学习难点】能够区别内能和机械能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0分钟) 课前自主学习 一、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章第4节P14至P16。“快速阅读,完成下 列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 1.什么是分子动能?什么是分子平均动能?为什么说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2.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大小与分子 间距离的关系是什么?如图分子势能变化 曲线说明什么问题?分子势能最小值一定 为零吗?分子势能的变化与物体体积有什 么关系?自己懂了什么,还有 哪些问题没弄透。 学生代表发言 3.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影响 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对内能有什么影响? 展示导思(15分钟) 课中合作探究 1.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有哪些? 例1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 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动能与分子的势能的和叫做这个分子的内能 B.物体内分子势能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 C.物体的速度增大时,物体的内能增大 D.物体的动能减小时,物体的温度可能增加 3、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内能较大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的内能相等 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检测导练(15分钟) 课堂自主检测 1.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B.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C.物体在热胀冷缩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D.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分子势能越来越小 小组交流与讨论

高二物理选修3-4导学案

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0 11.1 简谐运动 0 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 (2) 11.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3) 11.4 单摆 (5) 11.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7) 本章章末小结 (8) 第十二章机械波 (9) 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 (9) 12.2 波的图像 (10) 12.3 波长、频率和波速 (14)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16) 12.5 多普勒效应 (18) 本章章末小结 (20) 第十三章光 (20) 13.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0) 13.2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21) 13.3 全反射 (25) 13.4 光的干涉 (26) 13.5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29) 本章章末小结 (28) 13.6 光的衍射 (29) 13.7 光的偏振 (30) 13.8 光的颜色色散 (31) 13.9 激光 (33) 高二物理组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11.1 简谐运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振子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B.简谐运动就是指弹簧振子的运动 C.简谐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 2.简谐运动是下列哪一种运动( ) A.匀变速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非匀变速运动 D.匀加速直线运动 3.如图,当振子由A向O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子的位移在减小 B.振子的运动方向向左 C.振子的位移方向向左 D.振子的位移大小在增大 4.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如图所示,在0.2s到0.3s时间内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沿负方向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 B.沿负方向运动,且位移不断增大 C.沿正方向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 D.沿正方向运动,且加速度不断减小 5.如图(a),一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如图(b)是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关于振子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下列四个图象中正确的是 6.下图为质点P在0~4s内的振动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过1s,该质点的位移是正向最大 B.再过1s,该质点的速度方向为正向 C.再过1s,该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正向 D.再过1s,该质点的速度最大 7.如图所示,是一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x-t图).由图可推断,振 动系统( ) A.在t1和t3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B.在t3和t4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C.在t4和t6时刻具有相同的位移 D.在t1和t6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8、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质点在第2s末的位移是多少?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是多少?在前4s内的路程是多少? 1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导学案

选修3-4全册教学学案 选修3-4_11.1简谐振动 【学习目标】 1.认识弹簧振子并能判断出振动的平衡位置。 2.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正(余)弦曲线,知道简谐运动图 像的意义。 3.能够根据简谐运动图像弄清楚各时刻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 和大小规律。 【自主学习】 1.弹簧振子 (1).组成:由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系统叫弹簧振子,它是一个理想化 的模型(为什么?)。 (2).平衡位置:振子__________时的位置。 (3).机械振动:振子在______位置附近的________运动,简称________。 2.简谐运动及其图像 (1).简谐运动: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___________规律,即它的振 动图像(x-t 图像)是一条________曲线。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 弹簧振子的运动就是__________。 (2).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坐标系的建立:在简谐运动的图像中,以横坐标表示______,以纵坐标表 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_。 ②物理意义:表示振动物体的_______随_______的变化规律。 重点知识或易混知识 问题1.根据对平衡位置的理解,判断正误并举例说明 ① 在弹簧振子中弹簧处于原长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② 在弹簧振子中物块速度为零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③在弹簧振子中合外力为零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问题2.振动图像的理解,结合判断正误 ① 如右图所示正弦曲线为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 如右图,3s 内的位移为x 1大小为cm cm 10910322=+。 ③ 如右图,3s 内的位移为x 2 大小为10cm 。 ④ 如右图,1.5s 时的速度方向为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⑤ 0.5s 和1.5s 时的位移相同,速度也相同。 ⑥ 0.5s 和3.5s 时的位移相反,速度相反。 X X 1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导学案

目录 第四章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导 第四章第2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第四章第3节楞次定律 第四章第4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四章第5节《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 第四章第5节《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 第四章第6节《互感与自感》 第四章第6节《互感与自感》 第四章第7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四章第《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五章第1节交变电流 第五章第2节描述交变电流物理量 第五章第3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第五章第4节变压器 第五章第5节《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第1节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第六章第2节传感器的应用(一) 第六章第3节传感器的应用(二) 第六章第4节传感器的应用实验

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 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奥斯特梦圆“电生磁”;法拉第心系“磁生电”,初步了解物理学中奥斯特和法拉第的贡献。 二、预习内容 奥斯特梦圆“电生磁”标题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标题。 问题1:奥斯特在什么思想的启发下,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的? 问题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能说明他是一个“幸运儿”吗?是偶然还是必然? 问题3:1803年奥斯特总结了一句话内容是什么? 问题4:法拉第在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的基础上,思考对称性原理,从而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问题5:其他很多科学家例如安培,科拉顿等物理学家也做过磁生电的试验,可他们都没有成功,他们问题出现在那里? 问题6:法拉第经过无数次试验,经历10年的时间,终于领悟到了什么? 问题7:什么是电磁感应?什么是感应电流? 问题8:通过学习你从奥斯特、法拉第等科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问题9: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法拉第的生平,详细写出法拉第一生中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发现。 三、提出疑惑

2019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

这个单元赏析的重点首先是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其次是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古代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但是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而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而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歌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歌的精神。“因声求气”中的“因”可解释为凭借,“声”是指诗歌的声律特点,“求”解释为揣摩,“气”是指诗歌的精神。 2.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主要是指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掌握诗歌声律知识(2). ①节奏。七言诗的节拍“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或二二三”。五言诗的节拍:“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物理选修3-1学案

第1章静电场 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电荷和________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____________电荷,毛皮带____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______电荷,丝绸带______电荷. 3.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________.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____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________在移动. 4.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远离的一端带________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起电.常见的起电方式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5.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____到另一部分. 6.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 7.最小的电荷量叫________,用e表示,e=________.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e的____________.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叫做电子的________.

一、电荷 [问题情境] 在干燥的冬天,当你伸手接触金属门把的一刹那,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手麻了一下,弄得你虚惊一场,是谁在恶作剧?原来是电荷在作怪. 1.这些电荷是哪里来的?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 3.除了摩擦起电,还有其它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 [要点提炼] 1.摩擦起电的原因: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__电.2.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电荷,远离的一端带____电荷.3.常见的起电方式有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________ 的转移.[问题延伸] 感应起电现象中实验物体必须是导体吗? 二、电荷守恒定律 [问题情境]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 第11课 屈原列传

第11课屈原列传 本文记述的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它的最大特色是司马迁将自己介入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见解,是《史记》中少有的人物评传,也可看做是司马迁的另一篇自传。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关键词“任—疏—绌—迁—沉”,把握其命运沉浮及其原因,认识屈原的崇高人格和悲剧性。 2.抓住议论性文字,尤其是第三段文字,体会司马迁对屈原的推崇,进而了解司马迁既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又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的笔法。 3.抓住文中“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人物名片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著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背景资料 屈原,正好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趋统一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最强,形成三足鼎立,其中秦、楚尤为强盛,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战国策·楚策》)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由于怀王、顷襄王宠幸奸佞之臣(如令尹子兰、南后郑袖等人),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击,两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度悲愤绝望,就在这一年5月5日,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三、文化常识 《楚辞》 在战国后期,中国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那就是以屈原的《离骚》等为代表的著名的诗歌篇章,这类诗歌被后人称为“楚辞”。“楚辞”的出现,标志着继《诗经》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又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楚辞”有三种含义:①指公元前四世纪,产生在我国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体,又称

高中物理选修3-4导学案---12.5

第十二章机械波 选修3-4 12.5多普勒效应 【教学目标】 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重点: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难点: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自主预习】 1.波源与观察者互相________或者互相________时,接收到的频率都会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一定的,观察到的频率________波源振动的频率;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________,观察到的频率________;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________时,观察到的频率________。 3.多普勒效应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交通警察可以用来测量汽车的________,医生可用来测量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称为“________” 注意:①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改变的,只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了变化。

②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4.应用 ①超声波测速:发射装置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据反射波频率的变化的多少可以知道车辆的速度。 ②红移现象: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移现象”,所谓“红移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大)的红端移动。 ③医用“彩超”:向人体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液反射后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据此诊断疾病。 ④可据火车汽笛的音调的变化可以判断火车是进站还是出站;据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可以判断炮弹飞行的方向等。 【典型例题】 一、多普勒效应的产生 【例题1】下面说法巾正确的是 (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 C.多普勒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

超级资源:高中物理选修3-1复习全套导学案(附练习与答案)

第1课时 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导学目标 1.能利用电荷守恒定律进行相关判断.2.会解决库仑力参与的平衡及动力学问题. 一、电荷守恒定律 [基础导引] 如图1所示,用绝缘细线悬挂一轻质小球b ,并且b 球表面镀有一层 金属膜,在靠近b 球旁有一金属球a ,开始时a 、b 均不带电,若给a 球带电,则会发生什么现象? [知识梳理] 1.物质的电结构: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包括:__________的质子和 __________的中子构成__________,核外有带________的电子,整个原子对外

图2 ____________表现为__________.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其值为e =________________.其他带电体的电荷量皆为元电荷的__________. 3.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___________. (2)起电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应起电. (3)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思考:当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互接触时,它们的电荷如何分配? 二、库仑定律 [基础导引] 如图2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 和b ,其 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 间的距离l 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电荷 量的绝对值均为Q ,试比较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与kQ 2 l 2的大小关系, 如果带同种电荷呢? [知识梳理]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带电体本身的______和________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带电体视为点电荷. 2.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____________,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________,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________上. (2)公式:F =________________,其中比例系数k 叫做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 2/C 2. (3)适用条件: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库仑定律的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真空中的静止点电荷.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带电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带电体的自身大小时,可以视其为点电荷而适用库仑定律,否则不能适用. 思考:在理解库仑定律时,有人根据公式F =k q 1q 2 r 2,设想当r →0时得出F →∞的结论, 请分析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 考点一 电荷守恒定律及静电现象 考点解读 1.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及实质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带电是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它们的实质都是电荷的转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4-4导学案

二中高二数学选修4-4导学案 编号:15-12-11-603 新课标人教A 版选修4-4 第一讲 坐标系 导学案 §4.1.1—第一课 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课提要:本节课的重点是体会坐标法的作用,掌握坐标法的解题步骤,会运用坐标法解决实际问题与几何问题. 一、 温故而知新 1.到两个定点A (-1,0)与B (0,1)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2.在⊿ABC 中,已知A (5,0),B (-5,0),且6=-BC AC ,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 二、 重点、难点都在这里 【问题1】:某信息中心接到位于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巨响的时间比它们晚4s.已知各观测点到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试确定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各观测点均在同一平面上.)(详解见课本) 【问题2】:已知⊿ABC 的三边c b a ,,满足2225a c b =+,BE ,CF 分别为边AC ,AB 上的中线,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探究BE 与CF 的位置关系. 三、 懂了,不等于会了 4.两个定点的距离为6,点M 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26,求点M 的轨迹. 课前小测 典型问题 技能训练

5.求直线0532=+-y x 与曲线x y 1 =的交点坐标. 6.已知A (-2,0),B (2,0),则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顶点C 的轨迹方程 是 . 8.已知A (-3,0),B (3,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9 4 ,则 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二中高二数学选修4-4导学案 编号:

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3-3-17

高二物理期中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是观察布朗运动时每隔30,记录1次的微粒位置连线图,开始时微粒在位置1,以后的位置依次是2、3、4、……,由此图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此图反映了观察时间内微粒的运动轨迹 B.此图只是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是无规则运 动 C.若在第75 s再观察一次,微粒应处于位置3和位 置4连线的中点 D.微粒在从位置7到位置8的这30 s,内运动得最快 2、一定量的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了8×104J的功,气体的内能减少了1.2×105J,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W=8×104J,ΔU=1.2×105J ,Q=4×104J B.W=8×104J,ΔU =-1.2×105J ,Q=-2×105J C.W=-8×104J,ΔU=1.2×105J ,Q=2×104J D.W=-8×104J,ΔU =-1.2×105J ,Q=-4×104J 3.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理想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内能不改变,因而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4.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 B.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 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若两个分子间距离越来越大,则分子势能亦越来越大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有一分子a从无穷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分子力为零处时,a具有的动能一定最大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1(1)

第2课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含义. 2.会判断两个条件间的充分必要关系. 3.能利用条件间的充分必要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函数y=x cos x+sin x的图像大致为(). 图像分析题是高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试题,做这类题的主要思想是排除法,从解析式结合图像我们很容易找到三个角度来排除,一是利用函数是奇函数可以排除B,二是利用x=时,y=1,可以排除C,三是利用x=π时,y=-π,可以排除A,所以答案选D. 问题1: 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推出q,记作, 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根据上述情境,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我们用充分和必要进行填空: (1)“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是“该图像是函数y=x cos x+sin x的图像”的条件; (2)“ y=f(x)的图像是y=x cos x+sin x的图像”是“f()>0”的条件; (3)“ f(π)>0”是“y=f(x)的图像不是y=x cos x+sin x的图像”的条件. 问题2:p与q的推出情况和p与q的充分、必要性有何联系? (1)若,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若,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问题3:如何从集合的角度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建立与p、q相应的集合,即p:A={x|p(x)},q:B={x|q(x)}.

集合A与B的关系Venn图表示法若A?B,则p是q的,若A?B, 则p是q的 若B?A,则p是q的,若B?A, 则p是q的 若A?B且B?A,则p既不是q的, 也不是q的 若A?B且B?A,即A=B,则p是q 的 1.在下列电路图中,表示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的线路图是( ). 2.在△ABC中,“sin A>”是“A>”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q是等比数列{a n}的公比,则“q<1”是“数列{a n}是递减数列”的条件. 4.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A=∠B,q:∠A和∠B是对顶角. (2)p:x=1,q:x2=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下面的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一个) (1)在△ABC中,p:∠A=∠B,q:sin A=sin B.

3-3-3高中物理选修3-3导学案

【课题名称】分子间的作用力课型新授课课时 3 【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且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了解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 3、知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学习重点】分子间存在空隙;且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学习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导学笔记】 预习导学(10分钟) 课前自主学习 一、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七章第3节P8至P9。“快速阅读,完成下列 问题,将问题答案用铅笔划在书上” 1.分子之间有空隙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表明,同时也反映了。 问题1:哪些事实也可以说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 深入的研究表明,两个相近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即为两者的合力。为了便于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可以用弹簧连接着的两个小球间的作用力来模拟:拉伸时表现为引力,压缩时表现为斥力。它们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情况可用图7.3–1表示。自己懂了什么,还有 哪些问题没弄透。 学生代表发言 问题二、结合分子力作用曲线,总结出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3、简述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展示导思(25分钟) 课中合作探究 例1、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不存在作用 力 B.当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 力比斥力增加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 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 比引力增加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D.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例2、两个分子从靠近的不能再近的位置开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 大,直到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这一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B.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 C.分子间的作用力在逐渐减小 D.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零 例3、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两块铁经过高温加压将连成一整块,这说明铁分子间有吸引力 B.一定质量的气体能充满整个容器,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 的作用力很微弱 C.电焊能把二块金属连接成一整块是分子间的引力起作用 D.破碎的玻璃不能把它们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其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 小组交流与讨论 7.3–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导学案18.4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18.4玻尔原子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玻尔原子模型及能级的概念。 2.理解原子发射和吸收光子频率与能级差的关系。 重点:原子发射和吸收光子频率与能级差的关系 难点:玻尔原子模型及氢原子能级图 【自主预习】 1.由玻尔的原子理论可知,电子的轨道是________的。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________电磁辐射。 2.由玻尔的原子理论可知,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________。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________。 3.基态和激发态:能量____________的状态叫做基态,________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4.按照玻尔的观点,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n,m>n)时,会放出能量为________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________决定,即hν=________,这个式子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反之,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________的光子的能量同样由频率条件决定。 5.当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称做________。 6.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假设的内容 (1)轨道量子化:玻尔认为在库仑力的作用下,原子中的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服从经典力学规律,但是电子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只有当半径的大小符合一定条件时,这样的轨道才是可能的,即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2)能量量子化: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3)定态:原子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2).频率条件 (1)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h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m>n)。这个式子被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2)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同样 由频率条件决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