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2014年复习资料华农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2014年复习资料华农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2014年复习资料华农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2014年复习资料华农

华中农业大学 2014年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结业复习资料

1.简述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意义。

度量农药对生物群体、个体、活体组织或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通常采用不同药剂剂量或浓度对测定对象产生的效应强度,来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的相对效力。

2.简述农药生物测定的原理、原则。

研究药剂与生物的相关性。1控制影响因素尽可能一致 (温度、湿度、光照等外界环境条件 ;农药的理化性状;供试生物的生理状态 ;处理方法及处理部位) 2设立对照 (空白对照、溶剂对照、标准药剂对照) 3重复测定4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5供试生物应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病原菌和农田主要杂草

3.高通量筛选组成部分有哪些?

1自动化操作系统、2高灵敏度检测系统、3分子、细胞水平的高特异性体外筛选模型、4被筛样品管理库(即样品库)、5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系统。

4.何为杀虫剂生物测定?度量杀虫剂对昆虫(包括螨类和昆虫纲以外的小动物)产生效应大小的农药生物测定。通过比较不同杀虫剂的剂量或浓度对供测昆虫产生效应强度的方法,来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杀虫剂的相对效力。

5.什么是标准目标昆虫?简述目标昆虫室内饲养定向控制的条件?

是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营养条件:昆虫人工饲养必须解决饲料问题,无论是采用天然的或人工配制的饲料,必须要供应充足和及时。饲养中的环境条件:在昆虫人工饲养过程中,控制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饲养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6杀虫剂毒力测定的主要内容?1初筛(杀虫剂初步毒力测定)2毒杀作用方式测定3精密毒力测定—LC50 或LD50

6. 杀虫剂生物测定中移取试虫的方法有哪些?一般移取法、趋光法、吸虫法、自行迁移移虫法、麻醉法。

7. 论述胃毒、触杀、熏蒸、内吸、忌避作用测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8. 简述叶片夹毒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1)试验靶标:鳞翅目幼虫(如黏虫,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等),一般三龄以上,饥饿4~8小时,选取50头,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平均体重 (改进1:单头称重改为求平均体重) ; 2)药液配制:水溶性药剂以水溶解后用有机溶剂(丙酮)稀释,其它药剂以适合的有机溶剂(丙酮,二甲基亚砜等)溶解并稀释。按等比或等差的方法设臵5-7个系列浓度;(改进2:设臵系列浓度梯度)夹毒叶片制作:用直径1cm 的打孔器打取叶碟,注意保湿(改进3:夹毒叶片面积减小)。用毛细管点滴器从低浓度开始,每叶碟点滴1-2μL 药液,待溶剂挥发后与另一片涂有淀粉糊(或面粉糊)的叶片对合制成夹毒叶碟。每处理4次重复,并设对应的有机溶剂对照(改进4:点滴药液代替喷粉 )4)药剂处理:试虫取食完含药叶碟后,加入新鲜饲料继续饲养至调查,淘汰未食完一张完整叶碟的试虫(改进5:不定量进食改为定量给食); 6)结果调查: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7)数据统计与分析:计算各处理的试虫吞食药量(剂量以 μg (药剂)/g (虫)表示 )和校正死亡率;使用数据处理软件SAS ,DPS ,计算毒力回归方程, LD50,LD90及95%臵信限(改进6:致死中量的计算) ; 9. 何为杀菌剂生物测定。利用病原菌或感菌生物体对杀菌剂的反应,来确定杀菌剂效力(毒力,药效)的农药生物测定。

10.简述孢子萌发试验法、生长速率测定法、附着法、稀释法和抑菌圈测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11.简述温室盆栽试验中接菌、施药方法及药效调查方法?

气流及雨水传播的病害—喷洒法、喷撒法、涂抹法、注射法、针刺法。种子传染的病害—拌种法或浸种法。土壤传染的病害—土壤接种法、蘸根接种法、根部切伤接种法。)

1测定药剂的保护效果:先喷药,后接菌。2测定药剂的治疗效果:先接菌,待病菌入侵后(1-2天)再施药。3) 测定药剂的内吸作用:先喷药,后接菌。4) 测定药剂的持效期:一次施药后,间隔1天,2天,4天,6天,8天或更长时间分期接种病原菌。5) 测定抗雨淋作用:先喷药,用喷雾装臵降水淋洗一定时间以模拟降雨,然后接菌。

1调查发病普遍率:以病害发生的普遍与否表示药剂的效果,计算调查总株(或总叶)数中发病百分率。适用于某些土壤和种子传染的苗期病害、全株性病害。

2计数法:适用于叶斑类病害。调查每一叶上的病斑数,求得平均每叶病斑数,并以此比较发病情况,计算防治效果。3分级计数法:将病害分级调查后,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12.什么是除草剂生物测定?度量除草剂对杂草生物效应大小和对作物安全性的农药生物测定。通常采用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对供试杂草(或作物)产生效应强度的相对比较方法,以评价一种或多种除草剂的相对效力(或安全性)。

13.简述除草剂生物测定的分类、原理及生物测定方法。(光合作用抑制剂原理相应方法)

14.何为植物激素的生物测定?利用敏感植物某些性状反应作指标,对生理活性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农药生物测定。

15.简述植物激素生物测定技术的分类,各常用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16.论述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类型及测定技术。

//1000ug g mg L uL g ??每克质量昆虫吞食药液量()

处理药液的质量浓度()滴加药液体积()=昆虫质量()

17.农药对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测定试验中,染毒的途径有哪些?(只需简述)

1)经口(胃肠道)接触:

灌胃:是将化合物配制成一定浓度,装入注射器等定量容器,经过导管注入胃内。在每一试验系列中,同物种实验动物灌胃体积应一致,以单位体重计算所给予的毫升数,即ml/kg或ml/g。

吞咽胶囊:将一定剂量受试化合物装入药用胶囊内,强制放到动物的舌后后咽部迫使动物咽下。此种方式剂量准确,尤其适用于易挥发、易水解和有异味的化合物。家兔及猫、狗等大动物可用此法。

2)经呼吸道接触(吸入接触)

静式吸入:系将实验动物臵于一个有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加入定量的易挥发的液态化合物或一定体积的气态化合物,在容器内形成所需要的受试化合物浓度的空气环境。

动式吸入:是指实验动物处于空气流动的染毒柜中,染毒柜装臵备有新鲜空气补入与含受试化合物空气排出的动力系统和随时补充受试化合物的配气系统。

3)经皮肤接触

经皮肤吸收:目前多选用家兔、豚鼠和大鼠。

定性试验:考察一个外来化合物能否经皮吸收引起中毒。小鼠或大鼠的浸尾试验是常用的定性试验方法。定量试验:是在实验动物已脱好毛的部位定量涂布受试化合物,以求该化合物经皮吸收的剂量-反应关系,求经皮LD50。

局部作用试验:常用皮肤斑贴法或兔耳法。

4)注射途径接触受试物

采用注射途径进行外来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试验,主要用于比较毒性研究,以及化合物的代谢、毒物动力学和急救药物筛选等研究。

18.何为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评价农药对靶标生物(病、虫、草等)效应的试验技术。是一种综合评价药剂使用价值的多因子综合试验。

19.论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原则、试验方法及药效调查方法。

要求1)试验目的明确 2)试验条件有代表性 3)试验结果可靠并具有可重复性

原则1)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并设臵重复2)运用局部控制3)采用随机排列

20.简述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的鉴定方法。(提取重点就好)

1 形态鉴定

抗虫棉株部分器官或整个植株通常具有某些特异性结构而对某些害虫产生驱避或耐害的特性。可以利用其形态学的表征来鉴定棉株是否为抗虫植株。

2分子鉴定

是指在分子水平上对转基因棉花的鉴定。具体做法是在实验室内将目标棉株的DNA或RNA提取出来,然后通过PCR技术和探针技术进行基因片段的Southern杂交或Northern杂交,从而检测转基因抗虫棉的方法。DNA分子水平上的检测:PCR检测、Southern杂交RNA水平上的检测、反转录PCR (RT-PCR)、S1核酸酶保护法蛋白质水平上的检测:免疫试纸条法、western杂交

3生化鉴定

是指在实验室内通过对转基因棉花中的外源基因的生化代谢产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来鉴定棉花抗虫性的方法。1)对目的基因代谢产物的生化分析:该方法直接从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出发,分析目标棉株抗虫性强弱。它不仅可以鉴定出是否已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植株内,而且还可以检测出外源抗虫基因在棉株内表达的强弱。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纸条法、免疫法。2)利用标记基因进行鉴定在植物遗传转化过程中,为有效筛选转化细胞,人们在导入外源目标基因的同时,往往将某一易于筛选或鉴定的基因片段与目的基因拼接在一起。然后通过该基因片段的检测或筛选来推断目的基因存在与否。标记基因分两大类:一是选择标记基因,一是报告基因。

4 生物鉴定

是通过棉花害虫在某些特定生态条件下的反应和群体的变化来实现,一般又分为室内喂养、网室鉴定和田间自然感虫鉴定3种方式。

名词解释、选择、填空(共50分)、实验题(1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农药生物测定:是指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判断或鉴别)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初步综合杀虫毒力试验:将较高浓度(或剂量)的农药,大量而均匀地直接喷撒于目标昆虫群体及其饲料上,作用一定时间,以充分发挥供试杀虫剂的综合毒力。

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剂的毒效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称为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如溴氰菊酯对伊蚊幼虫的毒力在10℃时比30℃时大7倍。

正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如敌百虫。

标准目标昆虫: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杀虫剂内吸毒力:药剂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到植株内部,随着植物体液输导,当害虫取食植物或刺吸汁液时,药剂进入虫体并将之杀死。

熏蒸毒力:在适当气温下,利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或病菌)。

熏蒸毒力测定:测定杀虫剂从昆虫气孔或气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试虫中毒致死的熏杀毒力。

化学保护:用药剂处理植物和植物环境,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前发挥药效,保护植物不受病菌侵染的措施。

化学治疗: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消灭病菌,使植物不再发病。将药剂内吸到植物内部起作用。

化学免疫:植物通过药剂的作用,使植物具有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避免或减轻病菌的侵害。

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只包括病原菌和药剂而不包括寄主或寄主植物的培养皿内测定方法,通常根据病菌与药剂接触后的反应,如孢子不萌发、不长菌丝等来作为毒力评判的标准。

杀菌剂的活体活性测定:包括病原菌、药剂和寄主植物在内的活性测定,通常以寄主植物的发病情况(普遍程度、严重程度)来评判药剂的毒力。

致死中量(LD50)(medium lethal dosage):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指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表示单位:mg/kg、μg/g或μg/头。

致死中浓度(LC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校正死亡率:采用Abbort(1975)校正死亡率公式,以去除自然死亡对结果的影响。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

根部内吸法:常用盆栽植物或水培植物为材料,将杀虫剂定量加入培养液中,经根系吸收后将杀虫剂传导至其它部位,然后在植物上接虫后测定取食昆虫的死亡率。

叶部内吸法:用来测定内吸杀虫剂在植物体内横向传导作用,可将一定剂量杀虫剂施加在某一叶片上,经一定时间后采植株其它部位叶片饲喂试虫,或直接在叶片上接虫。

种子内吸法:用一定浓度的药液进行浸种处理,浸泡一定时间待种子充分吸收后,或采用拌种的方法使药剂附着在种子上,将之播入土中,随种子吸收水分而吸收药剂。待幼苗长出真叶后,在其上接虫或摘叶饲喂试虫。

活体组织法:是利用植物部分组织、器官或替代物作为实验材料评价化合物杀菌活性的方法,是一种介于活体和离体之间的方法。

高通量筛选(HTS):就是以玻璃片、膜片或培养板为载体,用高密度、微量自动化加样的方法,实现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样本的筛选方法。

填空题

1. 初步毒力测定技术的方法:喷粉、喷雾、浸渍法、食料混药法

2. 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初步毒力测定、精密毒力测定。

3. 根据杀虫剂进入虫体的部位及途径的不同,精密毒力测定可分为触杀毒力测定、胃毒毒力测定、熏蒸毒力测定、内吸毒力测定以及特殊作用方式(忌避、拒食)测定等。

4. 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蚜虫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

胃毒:无限取食法:(饲料混药喂虫法、培养基混药法、毒饵法、土壤混药法、种子拌药法或浸药处理法,糖浆混药饲虫法)定量取食法(叶片夹毒法、液滴饲喂法、口腔注射法)触杀:直接施药法:喷粉及喷雾法、浸渍法、浸玻片法局部施药法:(药膜法、点滴法)。熏蒸静止气体测定(二重皿法;广口瓶法;药纸熏蒸法;三角瓶法;干燥器法)内吸直接测定法(根部吸收法、叶部、茎部、种子、连续浸液法)5.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最准确的方法是夹毒叶片法。

6. 熏蒸毒力测定的三种基本方法有二重皿法、三角瓶法和干燥器法。

7. 杀虫剂毒力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为:剂量转换成对数、死亡率转换成机率值。

8.除草剂活力的鉴定方法有萌芽鉴定、植株鉴定、生理和形态效应鉴定三种方法。

9.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有种子发芽测定法、植株生长量测定法、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法、症状鉴定法和愈伤组织鉴定法。

10.药剂的筛选一般经过三个程序:实验室初筛、盆栽实验、田间试验。

11. 农药生物测定的一般原则为:影响因素的控制、必须设立对照、必须设重复、供试目标昆虫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

12. 杀虫剂精密毒力测定的目的是:最终求得毒力回归线及LD50,并判定其是否符合实际。

13. 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中的含毒介质法又包括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最低抑制浓度法。

14. 玻片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螨类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

15.杀菌剂防病作用原理可分为: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

16. 试验器材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17.杀菌剂的毒作用方式有:杀菌作用、抑菌作用、抗产孢作用、增强植物抗病性。

18.杀虫剂生物测定中一般有3种对照: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标准药剂对照。

19.致死中量及毒力回归式的计算方法有:作图法、最小二乘法、电子计算机编程输入法等。

1.杀虫剂生物测定方法主要有胃毒作用、触杀作用、熏蒸作用、内吸作用等。

2.杀菌剂的室内生测方法有孢子萌发法、生长速率法、抑菌圈法和最小抑制浓度法等。

3.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对比法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

4.胃毒作用的测定方法有夹毒叶片法、液滴饲喂法和口腔注射法。

5.触杀作用的测定方法有点滴法、药膜法或残膜法和浸液法。

6.内吸杀虫剂毒力的测定方法分为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2种。

7.杀螨剂的毒力测定方法有叶片浸液法、玻片浸液法和叶片残毒法。

8.在线虫的生测中,判断线虫死亡的方法有触动法和染色法。

9.在杀菌剂温室植株测定中,对供试植物要求容易栽培、生长迅速、是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黄瓜、棉花、番茄等。

10.温室盆栽测定的接种方法有多种,气流和雨水传播的病害,可以采用喷洒法、喷粉法及涂抹法等接种方法。种传病害可以采用拌种的方法和浸种法等进行。土传病害可以采用土壤接种法,也可以采用浸根接种法。

11.除草剂常用的生物测定方法有黄瓜幼苗法、小杯法、小球藻法、去胚乳小麦幼苗法和浮萍法等。

选择题

1.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中最准确、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 B )

A 药膜法

B 点滴法

C 饲喂法

D 喷雾法

2. 目前比较理想的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方法是:( A )

A夹毒叶片法 B 喷雾法 C饲料混毒法 D 浸虫法

3.抑菌圈法中浇制的双层培养基,下层为清水琼脂培养基,下层为:( A)

A 带菌培养基 B带毒培养基 C 清水琼脂培养基

4. 通过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应找到试虫死亡率为多少的药剂浓度范围:(A)

A 16%-84%

B 20%-90%

C 10-80%

5.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种子发芽测定法的是:( D )

A.黄瓜幼苗形态法 B.小杯法 C.高粱法 D.去胚乳小麦幼苗法

6. 哪种生物测定方法能精确求得每个昆虫或每克虫体重所获药量:(C)

A 喷雾法

B 浸渍法

C 点滴法 D.药膜法

7. 药害症状诊断的主要类型是:( A )

A 形态效应

B 生理诊断

C 解剖诊断

8. 下列哪项不属于杀菌剂的活体组织测定方法:( C )

A 果实针刺法

B 蚕豆叶片法

C 盆栽法

9. 杀虫剂毒力比较常用下列的哪一项( B )

A LC25

B LC50

C LC90

10.下列哪种药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A )

A 三环唑

B 烯丙苯噻唑

C 活化酯

11. 药剂毒力回归曲线的求解必须设立的处理浓度为几个:( B )

A 3-5个

B 5-7个

C 2-6个

12. 点滴法测定鳞翅目昆虫幼虫的触杀毒力时,其点滴部位通常:( B )

A 头部

B 胸部背面

C 腹部背面

13. 杀螨剂的毒力测定方法可采用:( C )

A 点滴法

B 喷雾法

C 玻片浸渍法

14.对EC50(95%臵信限)下列哪种结果是正确的:( A )

A 53.54(48.11-59.57)

B 53.54(47.11-49.57)

C 53.54(58.11-69.57)

15. 孢子萌发法测定杀菌剂毒力时,形成“悬滴”的目的是:( A )

A 获取较多的氧

B 获得更大的湿度

C 获得更大的光照

16. 对鳞翅目昆虫拒食的活性测定可采用:( A )

A 叶碟法

B 点滴法

C 注射法

判断题

1. 点滴法是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最准确的方法,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2. 玻片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螨类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适于雌成螨的测定。(√)

3. 化学治疗作用测定时要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前使用杀菌剂。(×)

4. 夹毒叶片法测定杀虫剂胃毒毒力时,生存组及死亡组的虫数越多越好,中间组的虫数越少越好。(×)

5. 孢子萌发标准是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短半径为萌发。(√)

6. 离体活性测定方法可常用于大量杀菌化合物的初筛,且不易漏筛。(×)

7. 采用叶碟法可测定昆虫的拒食活性。(√)

8. 同一种杀菌剂因使用浓度、处理时间的不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毒杀作用方式。(√)

9. 杂草和作物均可作为除草剂生物测定的试材。(√)

10.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技术只能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应用。(√)

11. 抑菌圈法测定杀菌剂毒力时,制备双层培养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上层培养基厚薄均匀(√)

12. 化学保护作用测定时要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

13. 测定杀虫剂对家蝇的触杀毒力时,采用点滴法和药膜法测得的毒力大小一致。(×)

14. 校正死亡率不能表示目标昆虫个体间的差异而引起生理效应的变异性,也不能表示毒力相差的强

度。(√)

15. 夹毒叶片法、液滴饲喂法和口腔注射法均属于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中的定量取食法。(√)

16. 通过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可确定药剂的毒杀作用方式。(×)

17. 测定非选择性拒食活性时,将处理叶碟和对照叶碟分臵于不同的培养皿内。(√)

2. 简述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的操作步骤。

①制备菌饼用以制备菌饼的培养基在皿内应薄而匀,接种苹果炭疽病菌或番茄灰霉病菌培养3-4d,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0.4cm打孔器在培养好的菌落外缘切下带菌培养基块-菌饼,这种来自菌落外缘的菌饼在新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差异较小。

②制备带毒培养基将供试药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准确取一定量的药液加入到热的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后倒入培养皿内,冷凝后即成带毒培养基。

③移植菌饼用接种针或消毒的镊子将菌饼反向(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移植到带毒的培养基上。一个培养皿最好接一个菌饼,也可以在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呈三角形放3个菌饼,但应注意病菌的生长速度及3个菌饼的间距和它们离皿壁的距离,否则得不到圆的菌落。

④结果的检查及表示培养到预定的时间后,取出培养皿用卡尺测量菌落的直径,每个菌落十字交叉法测两次直径。如果就用这一数值计算抑制生长率,这样测得的直径并不是真正的生长量,真正的生长量是测得的直径减去原来的菌饼直径。虽然对照和各处理均用同一直径的菌饼,但误差并不因此而消除。

3. 简述容器药膜法测定杀虫剂触杀毒力的基本步骤。

采用干燥的三角瓶或其它容器如指形管等,放入一定量的丙酮药液(0.3-0.5ml),然后均匀地转动容器,使药液在容器中形成一层药膜,等药液干燥后(或丙酮挥发后),放入定量的目标昆虫,任其爬行接触一定时间(40min或1h)后,再将试虫移至正常环境条件下,于规定时间内观察试虫击倒中毒反应。

4.简述影响杀虫剂生物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1)供试昆虫:昆虫的不同种类、不同品系、不同的发育阶段、性别与生殖、生理状态以及营养条件等不同,对杀虫剂的感受性就会有明显的差异。

(2)环境条件因素:环境条件对生物测定有显著的影响,在测定中,影响比较明显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营养、容器和密度等,因此在生物测定中,对环境条件要严格控制,并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

(3)生物测定技术:处理方法应根据药剂的作用方式和试虫危害特点而定。此外,试验方法、处理时间及部位等对杀虫剂的感受性也有不同的影响,在生物测定技术中均应加以注意。

(4)杀虫药剂:供毒力测定用的药剂应是标准品(化学纯),其工业品或制剂中因含杂质或助剂,会影响到毒力。若确难获得标准品,也应尽量选用高含量(>90%)的工业品,最好不用商品制剂。

5.简述螨类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玻片浸渍法的操作步骤。

①贴双面胶:将双面胶带剪成2cm长,贴在载玻片的一端,用小镊子夹起粘胶上的纸片;

②粘虫:选取健康的3~5d龄雌成螨,用小毛笔挑起并将其背部贴在粘胶上(注意螨足、触须及口器不要被粘着),每片粘20~30头。

③饲虫:放在干净无毒的塑料盒(或大培养皿)内,并放入湿棉球保湿,盖上盖,臵于20~30℃温度下;

④镜检:经4h后,用双目解剖镜逐个检查雌螨,如有死亡个体应挑出弃去,重新粘上健康的雌螨。

⑤浸药:将粘有雌螨的玻片一端浸人待测的不同浓度的药液中,并轻轻摇动玻片,浸5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药液;

⑥再培养:放在塑料盒内,臵于27℃条件下培养;

⑦检查:24h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死亡数及存活数。死亡标准以小毛笔轻轻触动螨足或口器,无任何反应即为死亡。

6. 简述种子发芽测定法测定除草剂活性的基本步骤。

(1)首先将供试药剂用蒸馏水配制成5-7个不同浓度的药液;

(2)在培养皿中放臵两层等大的滤纸,分别吸取一定浓度的待测药液均匀分散在滤纸上;

(3)将供试种子在滤纸上摆成一行,每处理重复 3 次,设蒸馏水处理作对照。

(4)将培养皿放在 25±1℃、相对湿度75%-85%、12h光照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种子发芽率,并测量幼茎长和幼根长,按下式计算抑制率。

发芽率(%)=药剂处理的发芽数/对照处理的发芽数×100

生长抑制率(%)=(对照发芽率-药剂发芽率)/对照发芽率×100

7.简述孢子萌发法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的操作步骤。

药剂与病菌孢子悬浮液混合液的制备:向病菌斜面的试管中加入5mL无菌水,用接种环轻轻刮下孢子,使悬浮,倒入三角瓶,用无菌水稀释,在10×10倍显微镜下检查孢子浓度,以每视野80~100个孢子为宜。吸取孢子悬浮液2ml注入指形管,再加入一定浓度的杀菌剂药液2ml配制成一合适的梯度浓度系列。

孢子萌发:吸取上述孢子悬浮液与药液的混合液,滴在凹玻片上,每处理重复3次,以不加药剂的孢子悬浮液作对照。将凹玻片倒臵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放入培养箱,适温培养8~24h,调查孢子萌发情况。(一般把萌发芽管长度为孢子短径长度的一倍时看作萌发)。

8.简述夹毒叶片法测定杀虫剂胃毒毒力的基本步骤。

①夹毒叶片的制备:用打孔器打制成2cm直径的圆叶片或用剪刀剪成一定面积的叶片,将待测药剂用丙酮配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分别用微量点滴器定量滴加在小叶片上(叶片面积尽量小为宜),待丙酮挥干。

另用淀粉糊(或面粉糊)涂在没有药的叶片上,小心地与有药叶片对合制成夹毒叶片。

②饲喂方法:为保证试虫有较大的取食量,在饲喂前应饥饿3-5h,一般不超过12h,在分析天平上逐头称重编号后再饲喂。饲喂时将每一片夹毒叶片放在一个培养皿内,每皿接1头试虫。为使叶片保湿,可先在培养皿底铺一层湿滤纸,待试虫取食一段时间后,将夹毒叶片取出,根据取食面积计算出取食药量。取食时间要根据药量和昆虫取食速度而定,一般为10min至1h,最长不超过2h。取食量应由小到大有一定差别,取食时可加以控制。

③结果检查:昆虫取食后放在干净的容器内,放入新鲜植物叶片,24h-72h后检查死亡率。由于各昆虫取食量不同,因此必须单独作观察记录。

④致死中量(LD50)的计算:根据取食面积、单位面积上的着药量及试虫体重,求出每头试虫的单位体重受药量(μg/g)。

吞食药量(μg/g)=

吞食药量(μg/g)=

根据单位体重受药量由小至大顺序排列,由于在取食量较小时试虫无死亡;随着取食量的加大,出现死、活均有出现的剂量范围;再加大取食量,试虫全部死亡。这三种表现可分成三组:(1)生存组,(2)生死组,(3)死亡组。若试验中三组情况均能出现,则说明实验成功;如缺其中一组,则需重做。第一组及第三组不参与致死中量的计算,是划分生死组界限的,因此,这两组虫数越少越好。中间组是求致死中量的范围,所以虫数越多越好。

将中间组死虫的每项单位体重药量总和除以总死亡头数,所得数值为“A”;将中间组活虫的每项单位体重药量总和除以总活虫头数,所得数值为“B”。将A+B除以2即得致死中量,计算公式为:致死中量(LD50)=

1. 设计一个试验,以确定所给的新农药的作用方式。

(1)触杀作用方式测定:用来判断毒剂通过昆虫体壁进入虫体的触杀毒效。但实际上也不能完全排除部分药剂从气孔、口器进入消化道而致毒的可能,因此在室内测定时要尽可能使药剂发挥接触作用,减少其它致毒方式的可能。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药膜法、直接喷撒法、局部施药法等。本试验采用药膜法和直接喷撒法来鉴定农药的触杀毒力作用。

(2)胃毒作用方式的测定:用来判断毒剂通过昆虫取食进入消化道的毒杀能力。必须排除触杀、熏蒸等作用的干扰,一般能准确地反映出胃毒毒杀能力。测定方法是把药剂加入饵料中间饲喂试虫;或将药液注入试虫的口腔内,迫使其全部吞食,但此种方法不易掌握,目前很少应用。当前认为较理想而应用较广泛的是夹毒叶片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在两片叶中间加入均匀分散的药剂,制成夹毒叶片,用其饲喂试虫,药剂随试虫取食进入消化道而发生毒杀作用。

(3)内吸杀虫作用方式的测定:一般采用种子处理、涂茎涂叶、包扎、水培、土壤灌注等方法。内吸杀虫作用即是药剂接触植物的某一部位,如根、茎、叶或种子等,渗入到植物的内部组织,随植物体液传导至全株后,在一定时间内,当昆虫取食带毒的植物或吸取带毒的潮流,而产生致毒反应。多数具有内吸杀虫作用的杀虫剂均兼有一定的触杀或熏蒸作用。因此,在进行内吸杀虫作用测定时要注意其它作用方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茎杆内吸法和根部内吸法,理解内吸杀虫剂的内吸性能并掌握它的温家宝原理和操作技术。

(4)熏蒸杀虫作用方式的测定:一般用于某些化合物是否具有熏蒸毒次,或比较几种熏蒸剂对某种昆虫熏杀毒力的大小,或测定熏蒸剂在不同种类昆虫及同种昆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熏杀毒力等。其基本原理就是药剂在适当温、湿度下,在固定的空间挥发成气态,并达到一定浓度,与试虫接触,在短时间内能杀死试虫。因此,必须在密闭或近于密闭的场所进行熏蒸处理,才能保证具有足够的蒸气浓度。在实验室内多采用密闭的玻璃或金属器皿,如钟罩、干燥器、三角瓶或广口瓶等进行熏蒸试验。本试验采用三角瓶和培养皿简易熏蒸测定法,了解几咱药剂对试虫的熏蒸作用及毒力大小,学习和掌握熏蒸毒力测定技术。

(5)拒食作用方式的测定:目前有的化学物质对昆虫的作用,不是直接毒杀使其致死,而是引起昆虫生理上的某种特异性的反应,如消除食欲的拒食剂,昆虫负趋化性的忌避剂等。这样的化学物质同样可以达到防治害虫,保护农作物的目的。本试验采用浸渍法或喷雾法测定供试药剂的忌避作用。

(完整版)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名词解释 农药生物测定:是指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判断或鉴别)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剂的毒效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称为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如溴氰菊酯对伊蚊幼虫的毒力在10℃时比30℃时大7倍。 正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如敌百虫。 标准目标昆虫: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杀虫剂内吸毒力:药剂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到植株内部,随着植物体液输导,当害虫取食植物或刺吸汁液时,药剂进入虫体并将之杀死。 熏蒸毒力:在适当气温下,利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或病菌)。熏蒸毒力测定:测定杀虫剂从昆虫气孔或气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试虫中毒致死的熏杀毒力。化学保护:用药剂处理植物和植物环境,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前发挥药效,保护植物不受病菌侵染的措施。 化学治疗: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消灭病菌,使植物不再发病。将药剂内吸到植物内部起作用。 化学免疫:植物通过药剂的作用,使植物具有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避免或减轻病菌的侵害。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只包括病原菌和药剂而不包括寄主或寄主植物的培养皿内测定方法,通常根据病菌与药剂接触后的反应,如孢子不萌发、不长菌丝等来作为毒力评判的标准。 杀菌剂的活体活性测定:包括病原菌、药剂和寄主植物在内的活性测定,通常以寄主植物的发病情况(普遍程度、严重程度)来评判药剂的毒力。 致死中量(LD50)(medium lethal dosage):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指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表示单位:mg/kg、μg/g或μg/头。 致死中浓度(LC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校正死亡率:采用Abbort(1975)校正死亡率公式,以去除自然死亡对结果的影响。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

农药学原理复习资料

1、农业生产的目的:(1)、高产、稳产(2)、提高产品质量(3)持续发展,满足人类需要。 (使用农药能挽回10%—20%的损失) 2、高产要素:(1)、采用优良高产品种(2)、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3)、应用各种有利于 作物生长的措施(4)、对作物生长进行有效保护手段。 3、农药在植保中的地位:(1)、突发性的生物灾害离不开农药(2)、农药是提高粮食单产 的有力保证(3)、化学防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4)、无其它方法可替代化学防治(5)、农药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4、化学防治的缺点:产生“3R”问题;使用不当会产生药害;农药毒性。 5、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采用植物检疫,遗传工程防治,生物、农业、化学防治等 多种途径控制有害生物为害,保护植物的一门科学。 6、ICM:作物综合管理。 7、化学防治的优缺点:优点:高效、高速、方便、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缺点:对人畜 等非靶标生物有害;对植物可产生药害;杀伤天敌引起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引起害物产生抗药性。 8、基因工程农药缺点:有害生物抗药性发展问题;对环境生态的问题;对人体有害问题; 若基因漂移,将形成超级有害生物。 9、影响食品安全的5个因素:假冒伪劣产品;各种有害的食品添加成分;动植物生产过程 中环境有害物质的影响;农药残留;目前尚未了解透彻的转基因食品。 10、未来农药的发展要求:靶标新颖;选择性高;有适当的持效期;易降解;不易产生 抗药性;使用方便。 11、农药:凡是用来防治为害农林牧生产的有害生物调节植物和昆虫生长发育的化学物 质,生物源物质的制剂及其混剂的统称。 12、毒力: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对有害生物的作用程度。 13、药效:在田间条件或接近田间条件下的防治效果。 14、原药:由工厂合成未经加工的农药。 15、制剂:原药与不同助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可供生产上使用的商品。一般由三部分 组成: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名称;加工制剂类型。 16、农药剂型:农药加工制成各种制剂的形式。 17、农药加工的主要目的:符合施药技术的方便使用;把尽量少的有效成分均匀地分散 到应用对象所在的表面或空间,使农药充分发挥药效;比较安全地使用,减轻作物药害,减少人畜和非靶标生物中毒机会和环境污染;提高有效成分稳定性,延长药效期;便于包装、贮运和销售。 18、农药分散体系:农药原药或制剂在一种介质中被分散而成的系统。 19、分散度:农药在介质中被分散的程度。 20、提高分散度对农药性能的影响:提高覆盖面积;增强药剂附着性;改变药剂颗粒运 动性能;提高颗粒药剂表面能;提高悬浮液和乳化液稳定性。 21、适当提高分散度对农药性能的影响:保持较长持效期;防止漂移;减少污染;降 低加工成本。 22、农药助剂:在农药加工或使用过程中能够明显改善农药理化性能,提高防效,方便 使用,提高对作物安全性的辅助性物质。 23、助剂作用:改善性能;提高防效;方便使用;提高安全性。 24、农药科学使用基本原则:根据有害生物的特性合理选用农药;农药禀性的充分发挥 和利用;利用农药的选择性;影响农药效果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雨、风、土、作物长势等;农药的安全使用。

华农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2014年

实验一 杀虫剂初步毒力测定 1、 实验原理: 初筛试验,又称初步综合杀虫毒力试验。这种试验不涉及毒杀方式和毒杀能力的大小,一般采用较高的浓度,尽量发挥综合毒效(包括胃毒、触杀、薰蒸等作用)。 一般农药初筛毒力测定方法,根据试虫对象不同,多采用浸渍法、喷雾法、喷粉法、饲料混药法等。每处理需试虫15-30头,可以不设重复,每次试验均要设空白对照,施药时要注意各处理用药等量均匀一致。一般液剂在0.1-1%,粉剂1-10%。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药剂配制:将A、B药剂配成0.1%的溶液备用。 2、 试虫移取:取小菜蛾3龄幼虫集中混匀后,用毛笔刷入培养皿, 每处理10头,重复一次。 3、 喷布质量检定:用9cm的白色园纸片来检查喷雾雾滴的大小和喷 布是否均匀一致,如不符合要求,可调节喷头及位置,使喷布质 量达到基本要求。 4、 处理方法:采用喷雾法,选用potter喷雾塔,喷布药液前,用清 水及欲喷洒的药液大量喷布。换药前需将受药盘及雾化室底部用 布充分擦净,然后大量喷布试验的药液。在接有小菜蛾的培养皿 中加入一定新鲜菜叶后,用移液管吸取3ml药液进行喷布,约10 秒后,待药液全部沉降,取出培养皿,做好标记,空白对照只喷 洒清水。待药剂干后,将试虫连同饲料置于恢复室内培养24小时 后检查结果。 3、 实验注意事项: 1、 目标试虫的选择:应选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经济价值,耐药 性较强、生长健壮、自然死亡率底,虫龄虫体大小一致,最好 采用人工饲养的试虫。 2、 环境条件的选择:温度在20-28℃,相对湿度在60%-80%,通气 良好。 3、 处理设计:每处理需试虫15-30头,可以不设重复,每次试验均 要设空白对照,施药时要注意各处理用药等量均匀一致。 4、 实验结果处理: 处理24小时,48小时后,检查死活虫数,计算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并比较不同药剂的毒力大小。试虫死活标准,一般以能正常活动或飞翔的或能正常行动的作为活虫,其余中毒的均为死虫。 5、 思考题: 1、 将筛选药剂的毒力试验结果记入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记载表,

(完整word)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

第一章 农药学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 农药 2. 毒力与药效 3. 剂量 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 5. LD 50与LC 50 6. ED 50与EC 50 7. 农药毒性与毒力 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 9.安全性指数 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 毒力与药效 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对不同生物产生的效应的性质和程度。 3. 剂量:是生物个体或生物单位体重所接受的有效成分的量。 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 死亡率:是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 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一般采用Abbort 校正公式进行校正。 校正死亡率(%)= 5.LD 50与LC 50 致死中量(LD 50)(medium lethal dosage):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致死中浓度(LC 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6. ED 50与EC 50 有效中量(EC 50): 有效中浓度(EC 50): 7. 农药毒性与毒力 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毒力:一般指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力。 100(%)?=供试总虫数 死虫数死亡率100?-对照组生存率 处理组生存率对照组生存率

2014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和陕西。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

农药学资料(全)

绪论 1、作物保护(病虫害防治)得主要方法? 农业技术防治:预防害虫、控制病源、防除杂草、改变病虫害易发环境; 物理防治:灯光、辐射、高压电、激光、高频等;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制菌、以菌灭草、线虫制剂; 化学防治:农药防治。 2、农药得发展历史? 第一代:使用天然产品阶段; 第二代:人工合成高效化合物应用阶段; 第三代:人工合成超高效与作用特异化合物应用阶段。 3、3R 指什么? 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性;农药残留。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得基本概念 1、农药得定义? 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得病、虫草与其她有害生物以及有 目得得调节、控制、影响植物与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得化学合 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她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得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 得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按用途分类,有哪些类? 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鼠剂、除草剂、植 物生长调节剂。 3、农药按作用方式分类,有哪些类? 杀虫剂(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不育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 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 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 4、表示农药对有害生物毒害作用得程度得评价指标通常就是? 毒力与药效 5、LD 50、LC 50、ED 50、EC 50得定义及意义。 LD 50、LC 50 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得剂量(浓度)。LD50 就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得参数,也就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 毒性分级得基础标准。 ED 50、EC 50 抑制50%病菌菌丝生长或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所需要得剂量(浓度), 药物得ED50越小, LD5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6、毒力与药效得区别与联系?

农药生物测定一至三章

农药生物测定绪论 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 ?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或心理的刺激,对生物整体(living organism)和活体组织(tissue)产生效力大小的度量(如:机械刺激、电刺激、各种射线的照射等)。?即: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狭义的生物测定为:以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作为评价这些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效应,即为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 第一时期: 19世纪末~1920至1923年间 ?事件:法国学者埃利希(R. C. Ehrlich)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缺点:由于生物个体从受药到中毒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为反应标准测出的致死剂量总比实际反应所需剂量大。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事件: –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 –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 –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 –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 –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 –1963年张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 ?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点:因具有各种特殊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不断出现,生测方法也在发展。 ?事例: –1.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取得进展。 –2.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三、生物测定的内容 ?可以概括为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田间药效试验、残留分析。也可以归纳为:–1.比较农药对昆虫、病菌或植物的药效或药害; –2.比较农药不同方法、加工质量、物理性状对供试生物的药效; –3.测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用的效力大小; –4.新研制化合物或农药对供试生物的药效、药害的筛选和评价; –5.研究供试生物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药剂效力的关系; –6.鉴定生物体对农药的抗药性; –7.测定农药在生物体内外、土壤或环境中的残留量。 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植物细胞培养与生物测定相结合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精)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 实验指导 游红编

实验一供试目标昆虫的饲养 ——棉铃虫的饲养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标准目标昆虫饲养在生物测定中的意义; 2、了解常见目标昆虫的饲养条件及方法; 3、学习棉铃虫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使用大量、群体整齐、健康程度一致,龄期一致的标准目标昆虫,才能保证对杀虫剂毒力的反应准确。因此,进行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采用人工饲养标准目标昆虫,以保证供试昆虫的充分供应,这是农药毒力试验工作中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饲养目标昆虫的种类,除采用农作物害虫外,仓库害虫、卫生害虫及其他繁殖力强,便于饲养的昆虫也可采用,通过饲养条件的控制,促使供试目标昆虫尽量达到生理状况一致,以减少试验中的误差。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属鳞翅目夜蛾科。食性杂,可长年饲养。但因幼虫在三龄期以后有相互残杀习性,故必须单头饲养。对该虫可采用天然植物饲料,如棉蕾铃、青豌豆、新鲜玉米和辣椒等。若连续大量饲养,须用人工饲养。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1、试虫:棉铃虫; 2、饲养用具:养虫室,培养皿(15cm),培养皿(5cm),养虫缸,纱布等。 3、饲料: (1)、饲料组成: 熟大豆粉(g)20.0 玉米粉(g)30.0 大麦粉(g)30.0 抗坏血酸(g) 1.0 干酵母(g)8.0 琼脂(g) 3.5 苯甲酸钠(g)0.8 棉油(ml) 0.5 36%醋酸(ml) 6.0 10%甲醛(ml) 1.0 水(ml) 200 (2)、配制方法: 取总水量30%的水,加入玉米粉等成分搅拌;另取70%的水,以溶解琼脂,冷却至70℃时与上述成分混合搅拌;饲料均匀倒入培养皿(15cm)内,厚度1.0——1.5cm,冷却后备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饲养条件: 养虫室温度保持26——28℃,相对湿度60%——70%,12小时光照。 2、饲养方法: (1)、在培养皿(16cm)放入约0.3——0.5mm厚的饲料若干块,将附有卵块的纱布放入皿内,用黑布将皿口封住,布上压玻璃板,缸下部对着光源,孵化的幼虫可很快到饲料上取食。(2)、待幼虫长到2龄后,移入装有人工饲料的培养皿(5cm)内,每皿一头,幼虫在内取

2014全国新课标1数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1 理科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2 {|230}A x x x =--… ,{|22}B x x =-<…,则A B ?=( ). A .[]2,1-- B .[)1,2- C .[]1,1- D .[)1,2 2.3 2 (1)(1) i 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g x f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F 是双曲线C :2 2 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3 B .3 C .3m D .3m 5.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 ). A .18 B .38 C .58 D .78 6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为射 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y f x =在[]0,π上的图像大致为( ).

7.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 A . 203 B . 72 C . 165 D .158 8.设(0, )2π α∈,(0,)2 π β∈,且1sin tan cos βαβ+= ,则( ). A .32 π αβ-= B . 32 π αβ+= C .22 π αβ-= D .22 π αβ+= 9.不等式组1 24x y x y +≥??-≤?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22x y D x y ?∈+≥-, 2p :(,),22x y D x y ?∈+≥, 3P :(,),23x y D x y ?∈+≤, 4p :(,),21x y D x y ?∈+≤-. 其中真命题是( ). A .2p ,3P B .1p ,2p C .1p ,4p D .1p ,3P 10.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焦点,若4FP FQ =,则||QF =( ). A . 72 B . 3 C .5 2 D .2 11.已知函数3 2 ()31f x ax x =-+,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0x ,且00x >,则a 的取值范

农药学期末试题

农药学期末试题(第八组)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抗药性:有害生物具有能够抵抗药剂致死剂量的能力且发展成一个种群的现象。 2. 致死中浓度(LC50):引起供试昆虫死亡50%所需要的药剂的度 3. 毒力:药剂对有害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4. 保护作用:阻止病原物侵入植物体内使植物免于发病的作用。 5. 胃毒作用:药剂经过昆虫消化道引起中毒死亡的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 农药的施用方法有 _喷雾法_ 、 _喷粉法_ 、 _土壤施药法_ 、 _浇泼法_ 、 __拌种法_ 、 _种苗浸渍法_ 、 _毒饵法_、 _ 薰蒸法_。农药的科学使用原则是、 __高效_ 、 __经济__。 2. 农药的毒性分 _高毒__ 、 __中等毒__ 、 __低毒_。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急性经皮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__〈200 mg/kg __ 、__200-1000 mg/kg __、〉1000mg/kg__时,其毒性分别为高毒、中等毒和低毒。 3. 水悬浮剂大多是以固体粒径为 3 -5μm 的固体农药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加入合适的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增粘剂、防冻剂和水等组分,经砂磨机湿法磨制而成。 4.一般通过比较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的倍数来确定,也可以用区分剂量(即敏感品系的LD99值)方法来测定昆

虫种群中抗性个体百分率。对农业害虫来说,如果抗性倍数在__5_倍(卫生害虫在__5~10__倍)以上,或者抗性个体百分率在__10%一20%__以上,一般说昆虫已产_抗药性___。 5. 农药的“三致”指:_致畸毒性_、_致突变毒性__和__致癌性_ 6.水分散粒剂是在__可湿性粉剂 (WP)__和____悬浮剂 (SC)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 三、判断题(认为正确的,在题后[ ]内划“T”;错误的划“F”,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般采用药剂的纯品进行毒力测定。(T) 2、原药一般有效成分含量很不高。(F) 3、HLB值小,亲油性越强;HLB值大,亲水性愈强。(T) 4、乳化剂具有“两亲性”,在两相液体中,一头亲油(农药),一头亲水。(T) 5、一般幼龄植物输导除草剂能力不如老龄植物。(F) 6、土壤含水量小,有利于杂草充分吸收除草剂,药效就越高。(F) 7、盖草能广泛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T) 8、除草剂混用可提高作物的安全性,降低对后茬作物的影响。(T) 9、除草剂活性初筛不可采用盆栽测试。(F ) 10、室内测定的药品应该是制剂。(F) 四、简答题(共 35分) 1混用农药对生物的联合作用。

2014年全国新课标1

2014年全国(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 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

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 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14-15-2 农药学 复习题()

第一章农药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 农药、毒力、药效、毒性的概念。农药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按用途分类、按作用方式分类。农药的毒力、药效、毒性。影响药害的农药因素、植物因素、环境因素。农药中毒的急救办法。 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无机农药()。 A 乐果 B 氯菊酯 C 硫磺 D 西维因 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农药()。 A 石灰 B 波尔多液 C 磷化铝 D 敌敌畏 3.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按照()来分类。 A 原料的来源 B 成分 C 用途 D 机理 4. 下列哪种不属于植物性农药()。 A 除虫菊素 B 烟草 C 鱼藤酮 D 苏云金杆菌 5.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 A 乐果 B 大隆 C 百菌清 D 2.4-滴 6.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 A 草甘膦 B 功夫 C 硫磺 D 克百威 7.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菌剂()。 A 敌敌畏 B 功夫 C 代森锰锌 D 呋喃丹 8. 低毒农药的LD50值()mg/ml。 A 小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0 D大于500 9. 下列哪类农药属于负温度系数的农药()。 A 有机磷 B 氨基甲酸酯 C 拟除虫菊酯 D 苯氧羧酸 10. 害虫()对农药敏感。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使用胃毒剂效果好()。 2.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使用内吸剂效果好()。 3. 高温天气使用农药容易产生药害()。 4. 天敌生物、转基因生物属于农药管理的范畴()。 5. 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物质属于农药,性引诱剂则不属于农药()。 6. 安全性指数K值越大,说明农药对作物越安全()。 7. LD50值越大,农药毒性越低()。 8. 施用农药24小时内下雨需要重新补喷。() 9. 内吸性药剂是指有害生物体吸收农药导致死亡的药剂。() 10. 防治夜晚活动的害虫选择傍晚施药效果好。() 三、填空题

2015农药学博士生综合考试题目

2015年农药学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复习题 1.农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请叙述在农药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和如何利用哪些学科知识。 (1) 理论方面:见识的理论基础:有机化学和量子化学的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物流学的表面张力知识; (2) 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关于农田有害生物的生理机能研究的知识; (3) 需要气象学关于田间小气候的知识; (4) 近代物理测试技术,如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色谱质谱联用,手型分离; (5) 人工智能方面: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 (6) 与生物科学结合方面: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小分子化合物对生物过程的影响与控制,进而有利于对靶标活性物质的合成研究; (7) 与材料科学的结合方面:材料科学,尤其是功能材料,分子电子材料的研究; (8) 与环境科学的结合方面:农药创新中的绿色合成及其施用。 (9) 经济学方面:农药的销售与管理。 2.请分析农药发展的方向及可能应用的前沿技术。 农药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农药,包括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基因工程农药和激素等)、化学合成类绿色农药及半合成类生物农药,其特点是:①超高效:药剂量少而见效快;②高选择性:仅对特定有害生物起作用;③无公害:无毒或低毒且能迅速降解。 可能应用的前沿技术: ①人工智能方面: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 ②与生物科学结合方面:分子生物学,生物电子信息学; ③与材料科学的结合方面:材料科学,尤其是功能材料,分子电子材料的研究; ④与环境科学的结合方面:农药创新中的绿色合成及其施用。 3.农药的化学结构包括哪些功能团? 羟基,氨基,卤素,醛基,酮基,羧基,杂环,酰胺,酯基,醇基,羰基,等等 4.通过分子结构优化为什么能够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或提高安全性? 在农药分子中引入过去农药中少见的元素,如氟、硅、锡等原子或基团,往往可以明显提高化合物的活性。杂环化合物结构多种多样,有些可能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意想不到的生物活性。通过分子结构优化,可以改变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水溶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等),使化合物更加容易吸附、穿透靶标生物,从而提高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根据生物靶标的不同,通过分子结构优化,可以提高化合物的选择性,选择性的作用于靶标生物而对其他生物更加安全。通过分子结构优化,也可以使农药化合物在使用后更加容易降解,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对环境的安全性。 5.简述农药筛选和农药生物测定的常见技术及要求异同。 农药筛选和生物测定因目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和研究技术。杀虫活性筛选及生物测定技术:①饲料混毒法,②叶片浸药饲虫法,③点滴法,④药液浸虫法。杀菌活性筛选及生物测定技术:①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②抑制孢子萌发法,③抑菌圈法。除草活性筛选及生物测定技术:①种子萌发测定法,②小麦去胚乳法。农药筛选是从大量合成化合物中快速找出具有活性的化合物,相对于农药生物测定,筛选技术相对粗放。使用生物测定技术测定化合物的活性时,要求较为严格精确。 6.农药毒力和相对毒力的含义是什么?影响农药毒力常见参数的因子有哪些?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即内在的毒杀能力,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算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药剂的一个度量,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 相对毒力指数:几种杀虫剂或杀菌剂若在不同时间及不同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时,则每次都得用一个标准药剂做对比,以二者的LD50进行比较,即为相对毒力指数。 影响农药毒力常见参数的因子有:①、药剂本身:农药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含量、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及使用剂量、剂型、用药时期、作用方式等均对毒力产生影响。

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新课标(Ⅱ)试题和答案_21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理科数学卷(新课标卷Ⅱ) 一、选择题: 1.设集合}2,1,0{=M ,}023|{2 ≤+-=x x x N ,则M N ?=( ) A. {1} B. {2} C. {0,1} D. {1,2} 2.设复数1z ,2z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12z i =+,则12z z =( ) A. 5- B. 5 C. i +-4 D. i --4 3.设向量,满足10||=+,6||= -,则? ( ) A. 1 B. 2 C. 3 D. 5 4.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2 ,1=AB ,2= BC ,则=AC ( ) A. 5 C. 2 D. 1 5.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 A. 0.8 B. 0.75 C. 0.6 D. 0.45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A. 1727 B. 59 C. 1027 D. 13 7.执行右图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 ,t 均为2,则输出的=S ( ) A. 4 B. 5 C. 6 D. 7 8.设曲线)1ln(+-=x ax y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x y 2=, 则=a ( ) A. 0 B. 1 C. 2 D. 3 9.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 ? ??≥--≤+-≤-+05301307y x y x y x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 A. 10 B. 8 C. 3 D. 2 10.设F 为抛物线C :23y x =的焦点,过F 且倾斜角为0 30的直线交C

农药学复习资料.doc

农药学复习资料 一、农药的分类 1、按原料来源分:(1)无机农药(2)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油农药、微生物农药、人工化学合成有机农药、基因农药 2、按用途分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3、按作用方式分类:(1)杀虫剂: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2)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3)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二、农药对作物的影响答:农药施于作物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可使作物死亡。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除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一般,农药是否产生药害,与以下几点有关 1、农药的性质 2、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 3、环境条件植物药害的症状:叶片增厚、硬化发脆、容易穿孔破裂;叶片、果实畸形;植株矮化;根部肥大粗短等。三、农药剂型意义粉剂、粒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剂和可溶性液剂、种衣剂、油剂、缓释剂、烟剂意义:便于流通和使用,满足不同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可降低使用毒性,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生物活性(1)使不能直接使用的原药变成可使用的农药(2)通过剂型加工可提高药效(3)高度低度化(4)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5)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延长有效药剂的使用寿命(6)扩大应用范围(7)可防止一些特殊性害虫四、农药助剂填料或载体、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渗透剂、黏着剂、稳定剂、增效剂、安全剂、发泡剂、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警戒色等意义:改善药剂理化性质五、农药的施用方法 1、喷雾法 2、喷粉法 3、撒施法及撒滴法 4、土壤浇灌法 5、拌种法 6、毒饵法 7、熏蒸法 8、烟雾法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37 英文名称:Bioassay of Pesticid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1)掌握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原理、触杀毒力、胃毒毒力、内吸毒力、熏蒸毒力、拒食活性等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 (2)掌握杀菌剂室内孢子萌发法,含毒介质培养法及盆栽试验等的测定方法 (3)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原理及种子发育、植株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4)掌握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 (5)掌握大田药效试验的设计原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药学导论》、《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杂草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植物生物学》等专业及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学科基础课程。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农药生物测定.江志利主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校内教材).2005年 (2)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参考书目: (1)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黄国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2)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慕立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 (3)西北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药剂防治技术指南.张兴主编.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年 (4)农药使用技术原理.屠予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5)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吴文君.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6)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张宗炳.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7)农药药效试验的设计与分析.宋哲和.科学技术出版社.1975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2)“农药生物测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的新理从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讲授给学生。 (3)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提倡自学,对于活跃学术思想、开阔思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4)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培养,通过实验课的积极参与,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农药学复习题

农药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 1.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无机农药()。 A 乐果 B 氯菊酯 C 硫磺 D 西维因 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农药()。 A 石灰 B 波尔多液 C 磷化铝 D 敌敌畏 3.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按照()来分类。 A 原料的来源 B 成分 C 用途 D 机理 4. 下列哪种不属于植物性农药()。 A 除虫菊素 B 烟草 C 鱼藤酮 D 苏云金杆菌 5.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 A 乐果 B 大隆 C 百菌清 D 2.4-滴 6.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 A 草甘膦 B 功夫 C 硫磺 D 克百威 7.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菌剂()。 A 敌敌畏 B 功夫 C 代森锰锌 D 呋喃丹 8. 低毒农药的LD50值()mg/ml。 A 小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0 D大于500 9. 下列哪类农药属于负温度系数的农药()。 A 有机磷 B 氨基甲酸酯 C 拟除虫菊酯 D 苯氧羧酸 10. 害虫()对农药敏感。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A 6.A 7.C 8.D 9.C 10.B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1. 下列哪种剂型的农药不宜喷雾使用。() a.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乳油 d.悬浮剂 2. 下列不属于润湿剂的是()。 a.洗衣粉 b.滑石粉 c.拉开粉 d.纸浆废液 3. 我国粉剂的质量标准为不低于95%的粉粒过()目筛。 a.100 b.150 c.200 d.300 4. 目前生产上使用数量最多的剂型是()。 a.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乳油 d.悬浮剂 5、我国农药生产量居世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 d.第四位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