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述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述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述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95896270.html,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述

作者:李宇恒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随着人们维护人权意识的逐渐加强,公共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能够推

进公共服务的创新,公平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有质量、更快捷的公共服务,是世界各国政府在政府工作中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我国政府的转型目标。这一目标,不仅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也能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此前提下,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政府同时兼具能够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对公共服务的高度重视的态度。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一个方面。提供有效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已然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标志。据此,该文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b)-0179-02

体育,一直以来与个人捆绑在一起,社会公众对待体育的看法,普遍过于片面,认为体育只是个人锻炼或者群体竞技的一种方式。然而,事实上,“体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国家之间涉外文化交往的重要桥梁。并且,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发挥职能的表现。为此,政府应该担负起强化体育事业发展,满足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责任。正确把握公共体育服务现状是提高各级政府提高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也是确定我国政府今后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诊断,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1 公共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1.1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

公共体育服务,探求其概念,即是指公共组织为了满足公众对公共体育的需求,而提供一系列的公共物品或者是混合物品。随着公共体育服务在实践及理论方面的发展,对公共体育服务内涵的解读也随之变化。根据现实情况,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者不仅局限于社会组织,还可以是个人。供给对应需求,需求的满足离不开供给的支撑。所以,公众体育方面的相关需要也是要通过供给者进行资源配置而予以满足的。据此,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可以概括为社会组织或者个人通过某种或者某一类资源配置的方式而为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

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体,以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为主,但也有一些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如体育社团、基金会等)、企业甚至个人提供了一些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作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策略研究

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既阐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也深刻揭示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民需求与消费升级变化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59524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827122亿元,年 均增长6.95%;全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8311元增长至2017年的25974元,年均增长7.25%[1]。物质决定精神。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消费已从“物质文化”升级到“美好生活”[2],开始追求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此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的体育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要求。为此,应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目标导向,加快发展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适应和满足人民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 1建设和发展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逻辑 1.1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何谓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界虽然作了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和阐释,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肖林鹏等人认为,该体系指的是由各种能够实现公共体育需求的条件一起构成的整体,比如体育指导、体育组织、场地设施体系、法律条例体系等等内容[3]。郇昌店等人认为,该体系指的是服务主体、客体、环境等因素一起组成的系统[4]。也有研究认为,该体系是可以持续为所有人的体育健身条件及环境提供改善,满足群众的个性化健身需求,有效提高群众健康素质的服务及保障系统[5]。依据这些界定,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以群众或组织为主要对象,为其提供公共服务,由此建立起的相关服务形式、内容、机制、政策等一系列因素,涵盖了供给、需求、保障、评价等相关内容。体育公共服务包含了多方面的特征[6]:第一,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体育公共服务涵盖了供给、需求、保障、评价等系统内容,为了让各个系统及要素之间能够产生协同,这就需要有系统性的思维进行设计、组织及运行,搭建有序而且高效的体系。第二,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公共性是该服务体系的核心特征,在利益取向上,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目的是实现公共体育权益,最大可能地追求社会效益;在服务主体上,体育公共服务面 向所有群众;在服务供给上,为所有人提供公平性的享受体育服务的机会。第三,具有统筹 性的特征。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主导的,将各个地区的公共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发挥不同的资源优势来形成合力,最终为人们提供更高效的体育公共服务。第四,具有科学性特征。该体系的建立是参照各个区域的经济及体育发展实况,以责任明确、高效服务为基准而建立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第五,具有服务性的特征,该体系的本质即为各相关主体合作来形成多元合力,最终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落脚点在提供服务上,因此其具有服务性特征。第六,具有保障性的特征,该体系在制度架构上保障所有人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浅说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

浅说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 杨晨曦 所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即政府将原本由自身或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转为向社会组织(本文中社会组织含企事业、社团等)购买,通过政府采购或者其他公开方式选择合适的社会组织,由其按照合同要求代为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政府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 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标志着新一届政府自我革命、转变职能、转变发展方式和培育市场主体之旅的开始,对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政府开启了由亲自操刀到以奖代补直至购买的艰难转变。政府可以从具体的繁杂的服务性事务中解脱出来,社会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中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强化了对公共服务的监管,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益和效率,进而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各归其位,各展其能。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为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无限机遇。

日前公布的《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六个大类均涉及体育产业项目,诸如在基本公共服务类中,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基础设施及体育器材用品、体育培训、体育赛事活动、国民体质测试与指导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社会事务服务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项目的策划与组织、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政策研究与宣传、体育产业统计与分析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技术服务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评估、体育经营场所安全检测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和技术性事务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课题研究、体育产业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体育场馆物业管理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扩展,需要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也将越来越多。 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在探索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过程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各级政府利用体彩公益金购置体育器材;马鞍山市政府各级财政出资设立体育健身器材维修基金、通过招标委托专门公司维修全市体育健身器材;芜湖县体育局以零租金对外承租游泳馆,并代为缴纳游泳馆的全部水电费,同时补贴承租人一定数额开放费,通过严格的合同约定要求,以每场3元的优惠价格对青少年开放;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95896270.html,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述 作者:李宇恒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随着人们维护人权意识的逐渐加强,公共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能够推 进公共服务的创新,公平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有质量、更快捷的公共服务,是世界各国政府在政府工作中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我国政府的转型目标。这一目标,不仅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也能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此前提下,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政府同时兼具能够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对公共服务的高度重视的态度。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一个方面。提供有效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已然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标志。据此,该文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b)-0179-02 体育,一直以来与个人捆绑在一起,社会公众对待体育的看法,普遍过于片面,认为体育只是个人锻炼或者群体竞技的一种方式。然而,事实上,“体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国家之间涉外文化交往的重要桥梁。并且,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发挥职能的表现。为此,政府应该担负起强化体育事业发展,满足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责任。正确把握公共体育服务现状是提高各级政府提高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也是确定我国政府今后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诊断,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1 公共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1.1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 公共体育服务,探求其概念,即是指公共组织为了满足公众对公共体育的需求,而提供一系列的公共物品或者是混合物品。随着公共体育服务在实践及理论方面的发展,对公共体育服务内涵的解读也随之变化。根据现实情况,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者不仅局限于社会组织,还可以是个人。供给对应需求,需求的满足离不开供给的支撑。所以,公众体育方面的相关需要也是要通过供给者进行资源配置而予以满足的。据此,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可以概括为社会组织或者个人通过某种或者某一类资源配置的方式而为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 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体,以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为主,但也有一些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如体育社团、基金会等)、企业甚至个人提供了一些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作

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

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 【摘要】体育公共服务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我国的经济进步、文化水平提高和社会转型,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职能也随之不断增强,这其中,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政府的扶持之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会朝着法制化、市场化、民主化和多元化发展。本文将针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和系统结构进行分析,以期为体育公共服务更好的满足大众需求做出参考。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理论框架;系统结构 体育公共服务是为适应政府保障公民基本体育权利的安排而产生的,是促进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体育公共服务的进程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一样的形式和内容,但是总体来说,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都是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和系统结构进行扩展的。 1 建立体育公共服务重要性 体育公共服务并不是单纯的自身独立的系统,它与公共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可以说,体育公共服务既是一个社会性质的问题,同时也是公共性质和经济性质的问题。体育公共服务在我国的整体发展中占据

重要位置,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今后的全面创新和发展理论基础起到奠基的作用。 1.1 体育公共服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温饱的需求之后,将目光转向对于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方面上来,对于我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一定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育公用服务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健康保障,从统筹角度看来,满足了我国社会的以人文本的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统筹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时代进步的步伐。 1.2 强化了政府的职能 现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体育公共服务的出现更好的适应了这种趋势,使政府的职能更为丰富,与责任更为相符合,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从某个方面而言就是代表了政府职能的强化,而构建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系统结构,可以带动体育公共服务的更为完善的发展,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体育公共系统的理论框架 2.1 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想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创新化,就需要政府强化

公共体育服务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分课题与子课题分解 本研究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实践发展出发,按照公共体育服务的形成、运行和反馈的逻辑演进次序将课题分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理论、需求体系、供给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五个部分,并进一步将研究内容分解为10个子课题,各分课题与子课题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子课题七: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保障体系研究 主要从管理学、领导学等角度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组织领导体系进行研究,从而对公共体育服务提供者——政府的体育组织、政府的非体育组织、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与民间其他体育组织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对公共体育服务组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实现政府体育组织、政府非体育组织、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和民间其他体育组织的协同运作,构建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领导体系,实现对公共体育服务为民众提供服务的功能。 本部分主要内容:公共体育服务政府组织的组织领导体系研究,公共体育服务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体系研究,公共体育服务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领导体系的协同研究等。 目的:通过组织保障达成可预期性、可持续性、多元性需求 意义: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实现 把公共体育服务视为消极的物理属性向社会属性转化,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属性凸现,调研中发现,很多政府部门理解公共体育服务就是建设多少健身路径、添置健身器材、设备,当然,从增加服务数目和政府政绩而言,这些也重要。但是,效果不太好,由于地点、距离、实用性、质量的缘故,造成很多闲置和重复。 从类别人而言,要求公共体育服务的普遍性,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全体公民免费享受;从群体人而言,公务员、教师、医生、农民,等等,有不同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比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更需要知识和唤醒意识,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可能需要休闲;而从个体人分析,他的需求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求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是一个动态过程。 不能统一规定,同样的器材、无差别的健身路径,比如,调研中发现,城市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没什么差别,这是不妥的,没有从社会属性考虑,城市更多的是需要休闲,而且,不同知识层面,理解力不一。 从目前理论和实践分析,学者和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更多是从物理层面分析,比如,设施、设备、路径,等。其实公共体育服务不仅具有物理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 城市空间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消极的物理空间,而非一种社会构建的空间,这也使得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在解释社会空间分化时略显单薄,尚未明确地揭露出空间分化背后的机制,仅将复杂的社会行动和空间结构关系简单地化约为经济竞争。受到芝加哥学派的影响,早期国内学界关于城市空间的研究多注重某一时间断面的静态空间分析,空间分化并没有和空间内群体分化的研究有机结合,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内在机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这源于城市物质环境本身是一项长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如果这种投资没有及时在相应的时间内收回,资本就会贬值,这样资本必然要再流向利润更加丰厚的地方,[15]于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得不在保存建筑环境中原有资本投资的交换价值和破坏这些投资的价值以开拓更大积累空间之间进行两难选择”〔16〕。由此,城市空间陷人了恶性的频繁改造之中,在资本主义的城市化进程中,在追求更加有效的资本运行的过程中,在追求更多的利润创造的过程

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

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 樊炳有1高军2白永慧1王继帅1张清华3 (1温州大学体育学院;2嘉兴学院体军部;3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1研究目的 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和重新构建的方向做出说明。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确立体育公共服务内涵, 建立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构建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使体育公共服务更好满足大众需求。 2研究方法 研究体育公共服务问题,基于事实的价值判断、理论架构与经验的审视三者非常重要。因此,课题采用理论研究、典型调查、文献查阅与政府领导访谈、专家访谈、居民问卷调查等方法。 研究前期,首先对与体育公共服务有关的主要理论进行研究,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服务经济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等,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其次,对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性文献进行查阅;第三,了解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政府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点。 调研阶段,第一,对浙江、宁夏、河南、江苏四省部分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抽样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全面了解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方式、问题、近年来发展的过程等。第二,对上述地区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居民现实的服务获得情况、对现行的体制评价状况以及未来的需求状况等。 3分析与讨论 3.1 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框架 3.1.1体育公共服务定位问题 体育公共产品内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居于主体地位,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基本职能:一是政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制订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二是监管体育公共服务的生产与提供;三是付费。政府通过“付费”保证基本体育公共产品和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四是直接生产和提供某些体育公共服务。 3.1.2体育公共服务模式、结构

满足大众体育服务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满足大众体育服务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 水平 公共体育服务理念的提出是政府职能转变在体育领域的延伸和实现,是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身先示范。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角色是多元的,在发展精英主导的竞技比赛的同时,更应着力凸显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本质属性,将其发展为强调大众参与的社会活动,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平等、公正、惠及全民的优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践行“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成为政府体育部门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国家提供力求满足百姓需求的场地、组建具有引领作用的社会指导员队伍、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等,希望以此营造根植大众的体育健身文化,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大众对体育的态度正在由欣赏性向参与性转变,从关注金牌向关注自身健康转变。然而,长期以来“重竞体、轻群体”的发展模式导致体育部门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的多样性,体育转型的步伐已跟不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大众需求。 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搭建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性的体育服务平台,开展国家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试点工作,探索满足大众需求的优质服务。为完成此项工作,体育科学研究

所群体中心开展前期实地调查工作,了解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保障。 一、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问题在于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大众体育服务需求呈现复杂性特点。就个体层面而言,大众健康管理意识薄弱,科学健身素养尚未形成。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但健康管理意识却十分薄弱。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国民的心肺功能、力量耐力、柔韧性等重要指标不断下降,百姓的体质正在逐渐“变差”,但仍在盲目追求“吃的好”、忽略“动起来”。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三高”等“富贵病”患病人群持续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吃动两平衡”的重要性,却表现出被动性和盲目性。“无病不健身、健身为治病”、“盲目关注中医养生”、“健身方法不科学”等现象屡见不鲜。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目的是为增加体力活动、消遣娱乐、防病治病、减肥等,健身功能定位仍是维持健康的工具而非一种生活方式。 从全国层面分析,需求的复杂性集中体现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服务水平的差异。中国人口分布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客观现实制约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以城乡差距为例,城乡二元化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更引发诸如国民体质、生活方式、家庭收入的差异,并投射到体质健康状况。无论留守还是流动,农村人口面临多重健康风险,城镇不复存在抑或不甚普遍的健康问题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_特征与价值取向_王家宏

第40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Vol.402014年第1期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No.1.2014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部分内容(项目编号:2012GXS4B058)。作者简介:王家宏(1955-),江苏苏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管理及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收稿日期:2013-12-17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取向 王家宏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021) 摘要:全面把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取向对于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体育服务高效、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其内涵主要指政府部门、市场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为满足公民及其组织需要的有关服务内容、服务形式、 服务机制与服务政策等的制度安排;其特征主要包括系统性、公共性、统筹性、服务性、保障性、科学性与创新性等;价值取向指要注重共享和参与、重视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以及实现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包容性增长;公平;效率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4)01-0007-05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value orientation WANG Jia -hong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21)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grasp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tect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efficiency , balanced development.The suggests are :the connotation mainly refers to government ,market organization and non -profit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citizens and organizations make system arrangement of service contents ,service forms and service mechanism and service policy ;the features mainly include Systematicness ,publicity ,integrated planning ,service ,indemnificato-ry ,scientific and innovative ;the Value orientation refers to the sharing and the equal participation ,emphasis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the effective interaction of the public sector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market main body. Key words :public sport service system ;Inclusive Growth ;Fairness ;efficiency CLC number :G80-05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1-9154(2014)01-0007-05 “十二五”时期,体育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 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关乎人民, 造福社会的体育民生工程。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和服务功能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1]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 等化程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 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社会领域 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之所以应该精确地定位于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就在于公共体育服务对于现今的政府来说乃是制度性义务,而不 仅仅是时空限制的具体性义务,否则体系本身就无法 获得合法性支撑。从总体上来讲, 明确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把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特征,进而探讨 其价值取向有利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体育自身发展要求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 关于“体系”,《辞海》中的“体”意味着整体,其中 包含诸多因素 ;“系”意味着相互联系。[2] “体系”是指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彼此关联,由这些DOI:10.15942/j.jcsu.2014.01.005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以W市为例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论文题目: --以W市为例姓名: 学号: 年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 年8月17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学号:010********* 作者签名:(手写有效) 20 年月日(手填时间)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名字 2014 年8月17日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进行体育健身与休闲的意识也逐步提高,体育消费能力不断增长,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组织逐渐意识到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显然,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有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社区作为人们生活交往的重要单元,理应着力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浙江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城市,其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供给机制在全国具有引领和模范作用。本文以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选择浙江温州市鹿城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相关研究,试图分析鹿城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结合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国外先进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温州鹿城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方式。 关键词:社区;温州市鹿城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满足大众体育服务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满足大众体育服务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公共体育服务理念的提出是政府职能转变在体育领域的延伸和实现,是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身先示范。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角色是多元的,在发展精英主导的竞技比赛的同时,更应着力凸显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本质属性,将其发展为强调大众参与的社会活动,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平等、公正、惠及全民的优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践行“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成为政府体育部门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国家提供力求满足百姓需求的场地、组建具有引领作用的社会指导员队伍、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等,希望以此营造根植大众的体育健身文化,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大众对体育的态度正在由欣赏性向参与性转变,从关注金牌向关注自身健康转变。然而,长期以来“重竞体、轻群体”的发展模式导致体育部门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的多样性,体育转型的步伐已跟不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大众需求。 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搭建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性的体育服务平台,开展国家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

站”试点工作,探索满足大众需求的优质服务。为完成此项工作,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体中心开展前期实地调查工作,了解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保障。 一、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问题在于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大众体育服务需求呈现复杂性特点。就个体层面而言,大众健康管理意识薄弱,科学健身素养尚未形成。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但健康管理意识却十分薄弱。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国民的心肺功能、力量耐力、柔韧性等重要指标不断下降,百姓的体质正在逐渐“变差”,但仍在盲目追求“吃的好”、忽略“动起来”。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三高”等“富贵病”患病人群持续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吃动两平衡”的重要性,却表现出被动性和盲目性。“无病不健身、健身为治病”、“盲目关注中医养生”、“健身方法不科学”等现象屡见不鲜。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目的是为增加体力活动、消遣娱乐、防病治病、减肥等,健身功能定位仍是维持健康的工具而非一种生活方式。 从全国层面分析,需求的复杂性集中体现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十二五全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附件1: “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需求,推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亿,体育健身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在保障群众体育健身权益、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方面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强和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增加投入,为人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创造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初步覆盖广大城乡,总量超过100万个。

但总体上,公共体育设施仍不能满足群众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具体表现在:一是供给不足,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 1.2平方米,远低于日、韩等周边国家平均水平。初步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的设施短缺问题最为突出,许多县(市、区)完全没有可供使用的大中型公共体育设施。二是布局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三是结构不合理,大型综合性比赛场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群众性健身场馆所占比例偏低。四是设施利用率不高,社会开放度不够。 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是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国民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水平、拉动体育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良性运营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开题报告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开题报告 姓名:孙军学号:2009013292 1 选题依据 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部分公共部门也相继开始探索各自领域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有关问题。近几年来,龙口市立足自身经济实力和基础条件,把城乡体育一体化建设作为引领县域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使整个经济社会向统筹协调快速发展的轨道迈进。但体育公共服务的广泛社会需求、政府服务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已然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迫切要求。因此,理论界亟待开展对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相关研究。论文 2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政府对完善体育服务体系、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国民体质给予了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它是由国家倡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大众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也是一项跨世纪的、具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生命力的宏伟事业。围绕体育领域的公共服务问题,国内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本文试图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体系、产品形态、供给和发展趋向等5个方面对体育公共服务进行系统的阐述。 2.1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含义 当前学术界普遍使用的两个术语是“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 针对体育公共服务,刘艳丽、苗大培认为体育公共服务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体育服务(《社会资本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樊炳有等在《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中指出,体育公共服务就是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包括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发展体育公共事业、发布体育公共信息等,为丰富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提供社会保障和创造条件。也有学者认为体育公共服务是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共同提供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体育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供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既给市民提供体育文化享受,也提供并保障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体育环境与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可以看出,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界定是出于产品属性视角,即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体育服务就是体育公共服务。 针对公共体育服务,闽健等在《公共体育管理概论》一书中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体育组织和公共体育服务人员,为社会公众的体育活动所提供的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肖林鹏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并继续提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各类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受益主体是全体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的责任等观点。大体可以分为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制度性公共体育服务、信息性公共体育服务和政策性公共体育服务。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界定则是组织视角,即公共组织供给的就是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 综合而言,无论产品属性视角还是组织视角都存在着缺陷。综合当前学术界对“体育公共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各种认识,从需求的视角出发,提出体育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种体育服务和活动的总称。一般而言体育公共服务可以包括以下六类服务:健身设施服务、健身组织服务、体质监测服务、健身指导服务、体育活动服务、信息咨询服务。 2.2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创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最新)

创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加快创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不断完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根据《x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试行)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评估办法(试行)》(x〔x〕85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以体育参与为目标,以场地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体育组织为纽带,以体育活动为牵引,以体育经费为保障,到x年前,建成覆盖城乡、普惠民众、较为完善的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三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群众基本公共体育需求得到满足。 二、重点创建任务 (一)组织管理更加规范 1.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街道成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建立乡镇、街道文化体育工作站,按要求配置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实施各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工作。 2.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按照规定成立各级体育社团组织,并指导社团、健身站点积极开展各项健身活动及体育比赛。 (二)体育设施更加完善 1.区级体育设施:

建成“四个一”工程: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健身广场)。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2.2平方米以上。 2.街道、社区体育设施: 街道公共体育设施达到“两场两室一广场” (1)两场:篮球场和小型足球场(或羽毛球场)。 (2)两室:乒乓球室和棋牌室,乒乓球室配备2个室内乒乓球台。 (3)一广场:不小于800平方米的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安装健身路径16件以上。 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达到“一场一室一广场” (1)一场:室外乒乓球场或羽毛球场。 (2)一室:棋牌室或健身活动室,棋牌室可开展扑克、象棋等娱乐活动,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 (3)一广场:社区文体活动广场,安装健身路径16件以上。 3.乡镇、行政村体育设施: 乡镇公共体育设施达到“两室一工程” (1)两室:乒乓球室和棋牌室。乒乓球室配备2个室内乒乓球台;棋牌室可开展扑克牌、象棋、跳棋等,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 (2)一工程:乡镇农民健身工程,篮球场有灯光带看台,安装健身路径16件以上。 行政村体育设施达到“一场一室一工程”

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参考文献

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参考文献 [1]夏成前.构建江苏省城市社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4 [2]龚超.青岛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3]陈玫.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框架探讨[D].厦门:厦门大学,2009 [4]王维,孙岩,王健.我国县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7,14(1):47-50 [5]韩振普.县域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J].理论学刊,2009(9):76-78 [6]张彤艳.上海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7]齐立斌,李泽群,曹庆荣等.关于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体 育科研,2009,30(6):59-62 [8]钱伟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63-66 [9]路军.城市公共服务的价值研究——兼论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D].江苏:苏州大 学,2008 [10]陈弋.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11]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 报,2008,24(8):1-4 [12]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6):20- 24 [13]范宏伟,靳厚忠,秦椿林等.中国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 育学院学报,2009,43(9):12-16 [14]廖金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08 [15]张小林,白晋湘.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研究———基于西方公共产品相 关理论模式分析与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5):431-434 [16]王秀霞.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兼以济南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09

试论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一)

试论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一) 作者:郑家鲲沈建华张晓龙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体育公共服务上海 论文摘要:对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完全建立;市场化程度不高;体育社团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总量不足,缺乏针对性指导;相关配套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 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知识产权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服务。”体育公共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加强与完善体育公共服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上海市本着“便民、亲民、利民、惠民”的原则,修建了大量的健身点、健身苑等体育设施,为广大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2004年一2010年)》提出了建设“136工程”,即创建一个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环境;构筑日常、双休日、节(长)假日3个体育生活圈;完善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体育活动、信息咨询等6个体育服务网络。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只有体育公共部门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服务,上海市民才能享受方便、快捷、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场地设施保障、人员组织保障、服务收费价格、服务综合管理与评价等)如何,本文作了调查分析。 1研究方法 调查样本来自于上海市徐汇、普陀、静安、杨浦、浦东、嘉定和金山等7个区,具有广泛的城乡代表性,问卷发放1400份,回收1100份,回收率为78.6%,其中有效问卷1020份,有效率为72.9%。 被调查者年龄结构:75岁为2.84%;职业结构:工人为38.73%、农民为6.47%、私营企业主为8.14%、公务员为12.65%、军人为1.37%、自由职业者为9.90、科教文卫人员为13.33%、下岗人员为8.92%、其他为0.49%;文化结构:博士(含博士后)为2.55%、硕士为7.27%、本科(含大专)为29.67%、高中(含职高)为29.37%、初中为25.05%、小学为5.30%、未受教育为0.79%。对获取的回收问卷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分类研究和分项统计,并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2.1场地设施保障 1)居住地的健身苑、点等体育健身设施情况。 调查表明,52.65%的居民认为设施有专人来维护,有31.47%的居民认为更新维护工作不到位。一些健身场地(场馆)的器材质量较差,一些公共体育设施缺乏应有的维护和更新,使得一些健身器材功能不全、缺乏吸引力,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因而制约了市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居住地区的学校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情况。 调查表明,上海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半数以上居民(56.08%)认为学校体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东北地区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为新中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我 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战略的实施,东北地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政府的重视,尤其是在全民健身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如何增强东北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已经 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党和国家群众事业的重要组成,由此可见,对于东北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关乎东 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乃至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健康进展。 1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界定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能够满足区域内部全体成员基本公益体育 需求,在政府或者是社会团体的组织关系下,形成的体育公益性服务 的总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也是政府领导的下的群众服务体系, 是政府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构建和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 务体系就是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通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政府 能够为更多的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提升群众的余暇生活质量。 2东北地区构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问题 2.1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展不平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进展,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表现一枝独秀的 进展状况,而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的进展却明晰滞后,出现了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进展缓慢的有待完善的社区体育公共 服务之间的矛盾。因为我国体育事业依旧沿用传统举国体制的模式, 所以东北的社区体育体系基本也是有依托于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构建,即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下设街道和居民委员会两个下属领 导单位,或者是依托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会体育组织,随着时间 推移当前出现了以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社区群众体育团体。但是不论 那种社区体育组织都不能满足群众对体育活动日益增加的需要,因为 根深蒂固的传统体育理解,使得当前东北地区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