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说文解字》“食”部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从《说文解字》“食”部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从《说文解字》“食”部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从《说文解字》“食”部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从《说文解字》“食”部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它以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向我们昭示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资源。

汉字形体的演进变化透视出了不同时期的饮食状况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状况。比如现行汉字“乡”,其繁体为“鄉”,小篆为(?),甲骨文为(?)本来画的是两个相向跪坐的人围着食器吃饭,这里的两人是虚指,泛表众人。

远古时代,人类群居生活,一个群居团体就是一个谋食集团,在这个集团内部,大家为获取足够的食物而努力。甲骨文、小篆字形正反映了这样的群体辛苦劳作之后共同分享所得食物的场景。

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用于共同进食的字形也用来表示宴饷义,并逐渐通过字形简化或繁化而成为“飨”和“饗”。宴饷自然少不了饮酒,《说文》解释“飨”为“乡人饮酒也”正反映了这种习俗。

表进食义的字形引而申之也用来表示用酒食犒劳军队或用酒食祭祀祖先、祭祀神灵。参与宴饷的可能是高级贵族,于是就在共同进食的字形基础上变化出公卿的“卿”,进而将“卿”两边的字形讹变为“邑”再经演进变化出公卿管辖范围的行政区划字“鄉”。

饮食及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饮食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文明水平与文化风貌的综合反映,它们渗透于社会中的多个领域,可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因此,研究饮食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食部字是我国古代饮食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从语义学、字形学、文献学、民俗学、文字学等角度对其分析论证,从而探求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一系列特点:

①饮食与礼制紧密结合,这是古代饮食文化最重要的特点。统治者借助于名目繁多的饮食体制,特别是礼仪化的宴饮活动,来协调不同阶层之间的政治和人伦关系,以达到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的目的,从而使整个社会在和谐稳定中不断向前发展。

这种状况在西周时期发展到顶峰。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饮食风俗,这些饮食风俗大多是约定俗成的,但与礼有密切的联系,俗中有礼,礼中有俗。

这些饮食习俗主要表现在人们的饮食餐制、用餐方式、进食礼仪以及尊长敬老等多个方面。③饮食原料已有稳定的供应体系;饮食餐制由两餐制向三餐制过渡;主食开始多样化如各种各样的粥,做法不同的饼、各种各样的羹等等,肉食已不再是贫民百姓的奢侈品;烹饪方法多种多样,烹饪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饮食风俗A.饮食礼仪B. 饮食习惯C.D.饮食传统. 精品文档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D.“品鲜”C.“尝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D. 《资治通鉴》C.《左传》) (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楚辞》A.《离骚》D.《大招》C.《诗经》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D.徐霞客C.于慎行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D.“食疗”C.“药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 精品文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 A.陶器使用 B.以火熟食 C.海盐调味 D.燔谷成熟 5.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农学著作里关于烹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著作名称是( ) A.《酉阳杂俎》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 A.酒水为主 B.点心为主 C.热菜为主 D.冷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

用餐礼仪从历代餐具看中国饮食文化

用餐礼仪:从历代餐具看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中国值得自豪,也是最容易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一环。美味的食物享用得多,有没有考究过中国人何时开始脱离茹毛饮血的生活?何时开始用炉灶煮食?常吃的水饺、云吞何时出现?又怎样由分餐制度演化为围桌而食?……在正在香港举办的“美食配 美器――中国历代饮食器具展”中,不仅得到答案,更可深入浅出地认识中国饮食喜好与 器具的转变关系。 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100多件珍贵文物,该馆展览部副研究员胡晓建介绍说, 该馆专门为这个专题展览而筹备、组织,展品大都是首次来港展出,其中10多件是国家 一级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灰陶釜、灶》、隋《金足金杯》、北魏《青瓷莲花尊》及汉代《铺首衔环铜》等。 现场展出的《灰陶釜、灶》,是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胡晓建说,新石器时 代的《附加堆纹灰陶鼎》是三足锅,《黑陶甑》是最早期的蒸屉,下半部盛水,称鬲,中 间有孔隔,上面放食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以烧烤为主,到了新石器时期,则开始用水煮、气蒸的手法,北方吃粟,南方吃稻。现场一件新石器时代《双耳小口尖底瓶》,两边 的耳孔吊着绳子,放进河里入了水,陶瓶便会立起来,可见当时的先人打水也很有智慧。 到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讲究饮食礼仪,闻名遐迩的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由甑与鬲结合而成的?[,已发展至青铜器制。在春秋后期,已有饺子出现,而当时祖 先开始懂得吃面食、云吞及粉食了。由于这段时期注重礼祭,出现了许多酒器,如现场展 出的《戍马铜觚》是饮酒器,铜?F用以盛酒,而《窃曲纹龙首三足铜?B》是当时的调酒器,最特别的是《铜冰鉴》,冰酒器具,内置方形罐,用以盛酒。现场也展出了同时期常用的 漆器餐具仿制品。 汉代的展品较特别的有《铺首衔环铜》,是当时的铜烤炉,另外汉代陪葬品《陶灶》,反映出当时人们已有完整的炉灶设备,这座船型的陶灶是南方流行的款式,而北方只用简 单的长方型炉灶。 隋唐是中国文化与国势强盛时期,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进一步交流融合,菜肴品种大增,建立不同饮食流派,当时已普及高足桌、椅,加上宴会菜式丰富,因此由分餐制的一 人一套餐具形式演变为多人围桌合食的形式。当时着重华丽的生活,金银及玻璃器皿相继 出现,并且造工精巧。现场展出的隋唐食器有入口自东罗马的《金足金杯》。另外在新疆 出土的唐代《饺子、点心》,胡晓建说,点心是一些饼食,用面以花模印成漂亮的形状及 花样,而饺子内则有肉,反映新疆地区也受中原饮食影响。 至于其它朝代的展品,较特别的有东汉《宴饮杂技画像砖》、北魏《青瓷莲花尊》、 辽《莲瓣形柄金杯》、南宋《影青瓷注及温碗》及清道光《粉彩锦荔枝盖碗》等。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本味论: 2、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 3、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饮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 4、孔孟食道:是中国传统饮食生产的最高原则。五味指甘、酸、咸、苦、辛。《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5、仪狄:中国古史传说夏禹时期的女性酿酒师,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酿酒师,事见《战国策》等先秦典籍 6、袁枚:袁枚清代中叶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三日(1716.3.25)、逝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1.3),著名诗人、文学家,中国古代食学的集大成者,有“食圣”之誉。所著《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食学著作的典范。

7、食医:见于《周礼》记载的周王廷职官,其职司是负责周天子、后和世子的膳事营养。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师。 二、单项选择题 1、有中国历史上“食经”之称的《随园食单》一书的作者是( D )。A:易牙 B:贾思勰 C:高濂 D:袁枚 2、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逻辑顺序应当是( C )。A:香、色、形、器、味、适、序、境、趣、质; B:味、质、香、色、形、器、适、序、境、趣; C:质、香、色、形、器、味、适、序、境、趣; D:色、质、香、形、器、味、适、序、境、趣。 3、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四大基本”理论形成时间的正确顺序应当是( B )。 A:孔孟食道、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味论 B: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味论、孔孟食道 C:本味论、食医合一、饮食养生、孔孟食道 D:饮食养生、本味论、孔孟食道、食医合一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3)

. 学校名称考场班级姓名座位号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试卷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 核分人题分15 10 10 15 30 20 复查人 说明: 1、必须在试卷上答题,否则成绩无效。 2、必须使用蓝、黑水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 确答案写入()内,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目录》一书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其作者是()。 ①梁启超②顾康伯③梁漱溟④张起钧 2.明确将饮食指出应归为“文化”的当首推()先生。 ①林语堂②张光直③孙中山④张起钧 3.中国饮食文化的近代研究是由()学者率先开始的。 ①日本②大陆③香港④台湾 4.鉴别美质、预测美味的关键审美环节和检验烹调技艺的重要感官指标是()。 ①看质②闻香③观色④尝味 5.孔子思想核心和精神世界的支点是一个()字。 ①仁②爱③礼④学 6.茶事活动中贯彻的精神就是()。 ①茶艺②茶道③茶经④茶话 7.在我国众多茶馆中,最突出社会功能的茶馆类型是()茶馆。 ①四川②杭州③北京④广东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 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的高度概括。 ①孔子食道②孟子思想③本味主张④烹调工艺 9.明代茶艺,习惯在茶中加入()。 ①盐②糖③姜④果仁 10.我国食品雕刻的代表之作“镂鸡子”出现在()代。 ①商②晋③汉④唐 11.藏人饮茶,茶中调入()谓之“茶”,否则称谓清茶。 ①油酥②黄油③牛奶④羊奶 12.道教饮食注重“服食辟谷”,即(),以灭“三尸”。 ①不吃大米②不吃五谷杂粮 ③不吃五谷以外的食物④不吃大米以外的食物 13.腊八节起源于()教。 ①佛②道③伊斯兰④基督 14.宋代皇室饮食中,肉类消费几乎只用()肉。 ①鱼②牛③羊④鸡 15.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大约在(②)代渐渐为民间采用。 ①周②汉③唐④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汉代的饮食养生理论家和实践 者的是()。 ①嵇康②葛洪③陶洪景④封衡⑤忽思慧 2在烹饪中善于吸收中、西烹饪技术精要而独树一帜的菜系由() ①粤②港③闽④川⑤澳 3清代宫廷宴会烹饪技艺水平不断提高,颇具规模的由()。 ①万寿宴②圣宴③朝宴④佳宴⑤千叟宴 4造成人们之间形成不同饮食文化层次是由于()。 ①经济②政治③科技④年龄⑤文化 ④蒸馏⑤配香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数千年的文化积存,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中国各地不同的食风、风格迥异的特色饮食及由来已久的我国岁时食俗和饮食礼仪等共同交织成多姿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历代积存下来的有关饮食文化的文献资料极其丰富,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在随之转变,进而对饮食提出新的、 更高的时代要求,使得饮食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活跃、更新和发展的趋势。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艺术,涉及“饮”与“食”两个方面。“饮”主要指分别代表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的酒和茶;“食”则是我国长期形成的以五谷为主食,蔬菜、肉类为副食的传统饮食结构,包括饮食观念、民情风俗、物产原料、烹调技术、饮食器具、饮食礼仪、食疗养生及有关的人物轶闻、文献典籍、历史掌故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一、饮食文化的定义。从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出发,最基本的定义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另一种是狭义的,指人类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中国饮食文化广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狭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从饮食文化构成上可分为:饮食制作、饮食产品、产品消费三部分文化。三者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 中国人善于把人生的喜怒哀乐、婚丧喜庆、应酬交际导向饮食活动,用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饮食活动的伦理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烹饪事业的繁荣。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中国人的饮食思想与中国文化共生同长,历经数千年盛行不衰,成为中华文明中一朵璀灿的奇芭。中国餐馆开遍五大洋、七大洲,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中国烹调在世界上赢得“烹饪王国”的崇高美誉,追根溯源,是由于在中国思想史上,自古以来的诸子百家和各种教派都密切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对饮食思想多有建树,形成高度成熟而又发展完备的饮食理论体系。一、以食为天,儒家的饮食思想;二、养生为尚,道家的饮食思想;三、茹素修行,佛家的饮食思想;四、清净为本,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五、伦理化,四教合一的认同。四教合一的饮食工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思想的源头。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二、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谈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谈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用吃的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当然还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讲,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A.饮食礼仪 B.饮食风俗 C.饮食习惯 D.饮食传统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C.“尝鲜” D.“品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C.《左传》 D.《资治通鉴》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 B.《楚辞》 C.《诗经》 D.《大招》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C.于慎行 D.徐霞客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C.“药膳” D.“食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所属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 课程编号:19031035 课程名称:《饮食文化》 学时/学分:28/2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全国导游基础、中国历史文化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饮食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选修课,属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使学生能够了解与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饮食文化》突出了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即以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学生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为日后从事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相关岗位提供必备的知识积淀。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求面面俱到,事事详论,而是遵循择要和适量原则,论述尽量深入浅出,显白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给学生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又兼顾整个内容的完整性和各个部分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同时,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注意从“文化”角度进行阐述,增强“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点。其次,注意通过练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己动手进行“文化”调查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饮食文化、饮食民俗、饮食礼仪、茶文化、酒文化等相关知识,并对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中外交流、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三个层次)问题有所认知。 (二)分目标 1、知识水平: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1

《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求食物的美味,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很早就明确、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一个原则。先秦典籍一书的《本味篇》,集中地论述了“味”的道理。 得分/总分 A. 《吕氏春秋》 1.00/1.00 B. 《左传》 C. 《论语》 D. 《孟子》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2单选(1分) 《食猪肉》中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描写的是后人传颂九百年的名肴“”。 得分/总分 A. 红烧狮子头 B. 东坡肉 1.00/1.00 C. 红烧肉 D. 梅菜扣肉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3单选(1分) 关于饮食的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语,见于一书中。 得分/总分 A. 《论语》 1.00/1.00 B. 《楚辞》 C. 《离骚》 D. 《山鬼》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4单选(1分) 面条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主食品之一,考古发掘证实中国人吃面条已经有的悠久

得分/总分 A. 4000年左右 1.00/1.00 B. 2000年左右 C. 1500年左右 D. 3000年左右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5单选(1分) 说过中国历史上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得分/总分 A. 老子 1.00/1.00 B. 韩非子 C. 孔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6单选(1分) “地菜煮鸡蛋”是江南汉族地区节日的节令食品。 得分/总分 A. 端午节 B. 七巧节 C. 中秋节 D. 三月三 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7单选(1分)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促孕的食俗。 得分/总分 A. 车前子 1.00/1.00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摘要:记录古代饮食器具的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演进中,记载和传承这中国的饮食理念和饮食文化,研究这些汉字,可以看到古代饮食制作的方法和食器的形与意,体味饮食文化的深远隽永。 关键字:汉字;饮食;食器;文化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不吃不喝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然而饮食又是人与禽兽所共有的习性。人类的饮食不同于禽兽,在于它有社会属性,具有文化内涵。这个社会属性和文化内涵性唯一标志就是人类主动对饮物进行加工烹饪。所以,对食物是否进行烹饪加工是人类与禽兽在饮食上区别点,所以烹饪的出现,标示了饮食文化的产生。恩格斯曾说,用火对食物加工是“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远在2000多年前,《周礼·含文嘉》中就记载了人类烹饪方法:“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古史考》曰:“燧人氏钻火,始裹肉而燔之,曰炮”。燔即是烤。燔是我国烹饪的起源的先导。记录下了饮食文化最早的对食物加工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丰富,人类对物质饮食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烹饪的技术逐渐多样化了。《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后圣有作,然后脩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这里说的炮、燔、烹、炙等都是烹饪的技艺。 而随着烹饪方式的变化,也相继产生了各种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有关饮食的器具。下面,通过对古代饮食器具的简要分析来了解古代的饮食文化。 一、炊具。《说文》中对炊字的解释是这样的:炊,爨也。从火,吹省聲。昌垂切。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吹”的省略,表示吐气。它的本义是撮口吹气,鼓风烧火,烹煮饭菜。 早在新时期时代,古代先民就已会用土垒砌形成最简易的灶。灶,在金文里的字形是由上面的洞穴加上下面像多足的蟋蟀组成的,造字本义是有开口、有烟洞、可以架锅烧煮的台子。因为一日三餐烧火煮饭,台子内部保持一定的温度,秋冬季节的蟋蟀等昆虫喜欢寄居其中。篆文将秋虫形象写成“黾”。俗体楷书另造会义字,灶=火(火,烧煮)+土(土,有洞窟的土台),明确了“烧火煮饭的土台”含义。 鼎,在《说文》中被称为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相传古昔朝代的夏禹,收集中华九州之长贡献的金属,在荆山山下铸鼎。进入山林、江河、湖泽,其间的螭魅蝄蜽,没有什么能遇见他,他凭借铸鼎和谐地接受苍天的恩赐。《易经》的卦象,用“木”进入火下,是鼎卦。像剖开木头用以烧火煮饭。籀文中的“鼎”字借用的是“贞”字。所有与鼎相关的字,都采用“鼎”作边旁。鼎也是一种煮具,盛行于商周时期,最早用于皇宫祭祀时熬制美食。 釜,形声。从金省,父声。它的本义是指古代的一种锅,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曹植《七步诗》中说:“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又如:釜中生鱼(釜鱼甑尘,釜中已生出鱼来。谓生活清贫,断炊已久);釜鱼假息(比喻不能久存);釜底游魂(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 二、进食具。说的便是在饮食活动中,将烹饪好的食物从炊具中取出放入盛食器,再从盛食器中取出放入口腔,其间的中介工具就是进食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1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闭卷考试) 一、名词解释 1、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合。 2、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 3、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 4、孔孟食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首先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 5、果腹线: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 6、果腹层: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的社会基础层次,由社会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是反映民族食生活基本水平的社会层次。该层次的食生活基本水准经常在“果腹线”上下波动。 7、饮食文化创造线: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 8、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最主要的)、民族、风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位。 9、中华饮食文化圈:以历史上中国版图为传播中心,以相邻或相近受中华饮食文化影响较深、彼此关系紧密的广大周边地区连接而成的饮食文化地域空间的历史存在。 10、饮食文化层: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社会层次。 11、满汉全席:中国清代光绪初期形成的官场筵式,又称满汉大席或满汉酒席,是康熙年间满席-汉席、道光时期满汉席的承续发展。其基本特征是燕翅等海珍与烧烤菜肴的组合。 12、食医:见于《周礼》记载的周王廷职官,其职司是负责周天子、后和世子的膳事营养。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师。 13、《茶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成书于758年,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七千余字,著者陆羽。《茶经》是中国茶文化成熟的标志,体现了系统的茶学思想和完备的茶道程序,对中国和世界饮茶风气与茶学发展影响重大深远。

中国饮食文化试卷复习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卷复习答案 一简述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有哪些禁忌? 1穆斯林饮食禁忌习俗包括禁食自死物:禁食血液;禁食猪肉,禁食诵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禁止喝酒、禁止吸烟、吸毒 2.现代餐饮企业文化建设有哪些主要措施? 2 (1)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2) 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3) 注重文化观念渐 变的特性(4) 完善餐饮企业制度 3.人生礼仪饮食风俗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3居住地和饮食习惯和言谈行动 4.佛教在饮食方面的戒律主要有哪些? 4 (1)素食(2) 不非时食(3) 食存五观(4)过午不食 5.目前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哪几大类?试各列举2个名品 5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大红袍龙井 6.淮扬菜系由哪几个分支构成?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6 淮菜和扬菜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鸡腿扒乌参、开洋扒蒲菜、朱桥甲鱼、 生熏白鱼、风白鱼、清炒黄瓜鱼、白煮淮鲇、拆骨掌翅、炖家野、叉烤长鱼方、钦工肉圆、文楼汤饱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1第一,风味多样。第二,四季有别。第三,讲究美感。中第四,注重情趣。第五,食医结合。 2.试述广东菜系由哪几个分支构成?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2广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龙虎斗、脆皮乳猪、咕噜肉、大良炒鲜奶、潮州火筒炖鲍翅、蚝油牛柳、冬瓜盅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已从温饱型转向质量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变化。过去,过年是穿新衣、吃饱饭。而现在年味淡

浅谈中国文化之饮食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之饮食文化 说起中国的饮食文化,或许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认为这无非就是各地的特色小吃,或是宴客的满汉全席之类的。然而,孰不知它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呱呱坠地,亲友要吃红鸡蛋以示喜庆。“蛋”是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殷切厚望。每个人从周岁开始每个生日都要“吃”,结婚时更要“大吃特吃”,到了六十大寿,觥筹交错地庆生宴更是不可避免的喜庆之事。这些“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被人打了嘴巴叫“吃耳光”,被人冷落叫“吃闭门羹”,混的不错叫“吃得开”,一时得志叫“吃香”…… 中国人的吃不只是满足生理需要,它更有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蕴含一种深刻的社会意义。亘古至今,中国的饮食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乃至一种哲理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中国道家始祖老子云:“治身养性者,节寝处,适饮食。”其体现一种追求雅饮与雅食的意境。又如孔子所说“君子食无求饱,安无求居,敏于事而慎于言”,“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兼者不受嗟来之食”。体现一种以浪漫主义的态度,追求饮食的精神享受。 虽说中国饮食文化不单单只是在于各地的特色小吃,但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也不可忽视,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的地理、气候、产物、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等不同,形成了有着不同风格的地方菜系,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每一个菜系都代表了每个地方的风味特色、饮食口味。晋代张华就在《博物志》中说:“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会形成了独特的菜系:山东鲁菜系、四川川菜系、江苏苏菜系、广东粤菜系、湖南湘菜系、浙江浙菜系、福建闽菜系、安徽徽菜系。 谈论中国的饮食文化,就要炫耀一下中国菜的雕刻工艺。 中国菜的雕刻工艺源于先秦的“雕卵”,到了汉魏有“调酥油”。进入唐宋,技术就更加精湛了。宋代的杨真人能用西瓜皮雕刻成人物、花卉、虫鱼的摸样,精巧可爱。食雕能在菜肴上写字作画,甚至于雕花。如在煮熟的猪蹄膀或五花肉,修成图形或椭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在其皮上刻出字样和花边,或是一些菊花、大丽花等花卉。更有在煮熟的乳猪腿的皮上戳出鱼鳞花。同时,中国菜粘砌的工艺多用于果品的造型。唐时已有一种面塑艺术,著名的烧尾宴中就有一组“素蒸音声部”的面食,用面塑成70个蓬莱仙子,载歌载舞,栩栩如生,华丽壮观。当看到这一个个艺术品时,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敬佩,感叹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而让我更觉不可思议的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饮食礼仪。 中国的饮食礼仪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根据文献我们可知道,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同时,这种饮食礼仪也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对于饮食礼仪的分化,我们一般分为宴饮礼仪、待客礼仪与进食礼仪。这些饮食礼仪的形成不单单一种形式、规范,更重要的是在其中的人与人的一种交流、联系,人的地位身份的表现。 在此所说的中国饮食文化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其博大精深,涵盖了方方面面,它不仅只是简单的吃吃喝喝,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品味、享受。 参考文献:《中国文化全知道》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十一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种植籼稻的是长江下游杭州湾的( ) A.仰韶人 B.龙山人 C.河姆渡人 D.磁山人 2.六朝以前的史料表明,中国茶业最初兴起于( ) A.秦晋 B.吴越 C.齐鲁 D.巴蜀 3.在50多万年前就已经能够发明火、管理火以及用火熟食的猿人是( ) A.元谋人 B.磁山人 C.北京人 D.龙山人 4.不仅是远古先民重要的饪食器和食器,也象征国家和统治者最高政治权力的王器是( ) A.鬲 B.簋 C.瓮 D.鼎 5.“大煮干丝”是哪个菜系的代表菜之一?( ) A.四川菜系 B.山东菜系 C.广东菜系 D.淮扬菜系 6.构成川菜系的五个分支是高级筵席菜式、民间小吃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家常便餐菜式和( ) A.三蒸九扣菜式 B.市肆风味菜式 C.寺院风味菜式 D.官府风味菜式 7.我国最早记载的乳酒是史籍中的( ) A.玄酒 B.酏酒 C.醴酪 D.事酒 8.周代专门制作酒具的工匠称为( ) A.梓人 B.酒人 C.浆人 D.凌人 9.我国西汉时期,茶叶已是流通的商品。在文中提到“烹荼尽具”、“武都买荼”的是西汉人王褒的( ) A.《春秋繁露》 B.《僮约》 C.《七发》 D.《淮南子》 10.《大观茶论》中详细记述了宋人斗茶对于茶饼、茶具、用水、程序和效果的具体规定,其作者是( ) A.宋徽宗 B.丁谓 C.陶谷 D.叶清臣 11.饮食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首先在于( ) A.提高饮食生活水平 B.提高饮食消费档次 C.提高餐饮环境品味 D.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1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更趋突出( ) A.程式化 B.盲目性 C.个性化 D.被动性 13.文中描写饮食的比重大大增加,作者常常借饮宴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暴露社会现实的堪称志人小说代表作的著作是( )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

.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试卷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 核分人题分 15 10 10 15 30 20 复查人 说明: 1、必须在试卷上答题,否则成绩无效。、必须使用蓝、黑水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2 学校名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复查人得分评卷人确答案写入()内,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目录》一书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其作者是()。 场考 ①梁启超②顾康伯③梁漱溟④张起钧 2.明确将饮食指出应归为“文化”的当首推()先生。 班级①林语堂②张光直③孙中山④张起钧 3.中国饮食文化的近代研究是由()学者率先开始的。 ①日本②大陆③香港④台湾姓名4.鉴别美质、 预测美味的关键审美环节和检验烹调技艺的重要感官指标是()。 ①看质②闻香③观色④尝味 座位号5.孔子思想核心和精神世界的支点是一个()字。 ①仁②爱③礼④学 6.茶事活动中贯彻的精神就是()。 ①茶艺②茶道③茶经④茶话 7.在我国众多茶馆中,最突出社会功能的茶馆类型是()茶馆。 ④广东③北京②杭州①四川 . .

①嵇康②葛洪③陶洪景③本味主张④烹调工艺④封衡⑤忽思慧孟子思想 8.“食不2在烹饪中善于吸收中、西烹饪技术精要而独树一帜的菜系由())厌精,脍9.明代茶艺,习惯在茶中加入(。①粤②港③闽细不厌”④川①盐②糖③姜 ④果仁⑤澳 3清代宫廷宴会烹饪技艺水平不断提高,颇具规模的由()。我国食品雕刻的代表之作“镂鸡子”出现在(10.是())代。 ①万寿宴的高度概②圣宴④唐③朝宴④佳宴⑤千叟宴②晋①商③汉4 )谓之“茶”,否则称谓清茶。造成人们之间形成不同饮食文化层次是由于()。藏人饮茶,茶中调入(11. 括。 ①经济①油酥②政治③科技②黄油①孔子食 ③牛奶④羊奶④年龄⑤文化 5白酒的制作工艺包括(道教饮食注重“服食辟谷”,即(12. ),以灭“三尸”。)。

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

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 摘要: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芝地。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历史悠久的区域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关键字:中国饮食文化;特点;食具研制;食物器皿;营养保健;饮食审美;影响;弊端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只到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拨打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待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体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一、饮食结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据《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便举例菜肴有200多道,其中,以猪、鸭、鱼、吓等物经烤煮等诸多工艺制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饯,有20道多类蔬菜,有29道各类鱼干,有17种饮料,还有59道点心等。所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陆长和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饮食结构。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麦芥、土豆红薯和各种藻类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米线以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油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变化万千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多彩。 二、食物制作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位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如闽菜、川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湘菜等等。各色菜系的制作方法更有特色:京菜的涮、烤;湖北菜得煨、滑;四川菜则以味多、味广、味重、味辣及多变为特色······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口味饿精美。而美味的产生,又在于五味的调和。同时,追求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中国的饮食强调味道,口感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美誉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中国饮食文化也在逐渐影响着西方的一些国家的饮食文化,逐渐渗透融合、博采众长,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国饮食文化的大致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精、美、情、礼。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