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读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上一学期,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抱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

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据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合作探讨,解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学生根据课下注解,以及手中所掌握的辅助材料,解读诗句。

(2)交流探讨。

(3)明确: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明确: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4、小结:

【内容】

首联写自己长期遭贬的际遇。巴郡多山,楚地多水,作者谪居在那里已23年了。

颔联悼念受害的战友,写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借“闻笛赋”这个典故表示对已去世的好友们的怀念,借“烂柯人”这个典故,抒写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颈联写自己的沉沦、新贵的得势。“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在他谪居他乡之后那些仕途得志的新贵们。

这两句诗是针对白居易赠诗当中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而发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却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的闲望这山水风光,而长汀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

刘诗里的这句话的意识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尾联写酒席上的赠言,“让我们干一杯,振作起精神来吧!”这是对白居易在席间赠送他的诗的回答。

【情感】

诗中流露的情感,有对自身遭遇的辛酸、愤慨,有对当朝权贵的嘲讽、愤激,有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与态度。首联直接抒情,颔联借事抒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颈联借景抒情,理情交融,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借事抒情,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5、总结:作者的情感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沉郁中见豪放、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人以莫大的启迪、鼓舞。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6、齐读整诗。

(二)《赤壁》

1、朗读《赤壁》。

2、思考:

(1)前两句的意思:这是一只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历史久远,但并未销蚀。拿起来磨洗干

净,还能辨认出是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感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由这一小事物联想到了东汉末年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这段历史使诗人的心情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从而联想到了那次有着重大意义的战役,进而联想到了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为下一句诗做了铺垫。

(2)后一句的意思: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帮助,(赤壁之战)大小乔(大乔石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早就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他自己的遭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三)《过零丁洋》。

1、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三首古诗,提出本课的重点:还原诗歌意境。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绮户(qi)婵娟(chan)

2、整体研读:

(1)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源自古代乐曲的名称。),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和平仄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序言: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

“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

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苏轼之弟)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

?…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青天到底什么时候有了一轮明月.我们也不知道啊)脱化而来的。此句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

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

着说:”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自喻神仙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这是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真可谓“奇逸之笔”。

起舞,也只能玩赏自己孤单地影子罢了,最后油然而生: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以比得上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也隐约渗透着苏轼选择入仕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讲析词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借着这一月光,全词自然地转入到思弟之情的这一个主题上。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月圆而人不能团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诗人在这里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这是一句高度概括的人生哲理,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

结束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后来指嫦娥,这里代指明月。

前半句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后半句要打破空间的界限。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这一句并没有局限在怀念弟弟苏辙,而是发出了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的祝愿。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寄托对人世的美好祝愿。

(3)朗读全词。

过渡:古人的生活,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

背景:七百年前,关中大旱,张养浩致力于繁忙的赈灾事务,也正是在这一年,积劳而死。但此人曾隐居山庄。“寄傲山林,纵情诗酒”。

2、齐读,纠正。

3、讲解。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从视觉)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从听觉)

第三句写潼关路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第二层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

③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④踌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⑤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时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宫,宫殿。阙,王宫前的望楼。

这一层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踌躇伤心呢?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正如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

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阿房一炬”)。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里表现的是忧国忧民的思想。

二、作业:

1、讲学稿第25课。

2、周记。

3、复习第五单元。准备下周一单元考。

4、阅读《读者》和《青年文摘》第6期。

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课标八年级下)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资料讲解

Unit 5 Why do you like koalas? 一、考点、热点回顾 【重点短语】 _______ 有点,稍微 _______ …中之一 _________ adj.聪明的 _________ v & n. 睡觉 __________ v.拯救 prep.超过,多于 很,非常 ___________ 对…友好 __________ 砍到 【重点句型】 1. 让我们去看熊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he pandas ___________ 2. 你为什么想看它们? _________ do you __________________ see them ? 3. 我非常喜欢老虎。 I ________ tig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难道她不美丽吗? _________ she ___________ ? 【重点语法】:形容词和疑问副词 why 的用法 (1) .形容词的概念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特点等 (2) 形容词的位置 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时,要放在名词的前面 eg : I have a lovely dog. 但是如果形容词修饰 somethi ng, anythin g, no th ing 等不定代词时,要放在这些不定代词的后面。如: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bike.这辆自行车出毛病了。 (3) 形容词的用法 除了可以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以外,有些形容词还可以和定冠词连用,表示一类人或事物,这时, 它相当于一个名词,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如: rich (富裕的)--the rich (富人) old (老的)--the old (老人) We should help the poor.我们应该帮助穷人。 2. 疑问副词why 的用法 1. 由why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why 的意思是 为什么”,是个疑问副词,由它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是用来询问原因的,其答语由 引导。如: -Why does he go to the hospital?他为什么去医院? -Because he is ill.因为他病了。 2. why 还可以用于向别人提出建议, 句型为“ Why don't you+动词原形?"或“ Why not+动词原形? 什么…不呢? ”如: 【重点单词】 adj .可爱的,机灵的 adj. 美丽的,美好的 adj. 友好的 v. 忘记,遗忘 _________ adj.懒惰的 _________ n.种类 _________ adj.害羞的 _________ n.危险 整天 — 处于危险之中 because ”意为为

25课诗词曲五首

白沙中心学校“预研+分层+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学科:___语文_________设计人:肖岚备课组:八年级审核: 25课《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五首诗词曲,掌握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学(第一课时) (1)注音 闻笛赋()烂柯人()折戟()销() 干戈()絮()寥落()惶恐() 宫阙()绮()婵娟()踌躇()(2)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千里共婵娟()伤心秦汉经行处()

二、课堂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________抒发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______________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 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后两句发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我自信我成功我学习我快乐 2 / 7 第二课时 一、默写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布局,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弊病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 年后返回故里,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2018届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 第一课时主备教师:教学时间:20XX 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内容:(A) Let's talk 教学目标:熟 练掌握本课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What about…? I like… very much. Let’s have some…及水果单词:pear, orange, apple 教学重点: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What about…? I like…very much. Let’s have some…单词教学难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教学准备:录音带、单词卡片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学生自编日常对话及口语练习。(2)教师播放歌曲,师生共同演唱。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果篮,果篮里装有 实物pears, oranges, apples注意:教师果篮中的每种水果应为2 个以上,以便学生理解并运用单词的复数形式。(2)教师手举“梨”讲述单词pear ,手举“2个或2个以上梨”讲述pears 。以次类推学习oranges, apples, (3)学生各自拿着自己准备好的水果(也可用图片代替)练习句型,先说自己喜爱的水果,再询问对方是否爱吃I like … Do you like …? 回答语为:Yes, I do. / No, I don’t. (4)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教学磁带学生跟读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特别强调Do you like peaches? Yes, I do. No, I don’t.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按照Let’s talk部分的内容, 更换所学单词,练习对话。(2)同桌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带的实物或食物图片做Let’s Practise 部分的操练。 A: Do you like apples? B: Yes, I do./ No, I don’t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游戏:Guessing the word 作业设计 听磁带,读书。抄写单词和句子。板书设计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Let's talk. 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第二课时主备教师:教学时间: 20XX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教学目标:能够熟练掌握水果类单词pear, orange ,apple ,banana 教学重点:掌握水果类单词。教学难点:掌握水果类单词。教学

精选题库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 》教案初中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 五、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一首是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疑问探究: 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

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它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四、学生自主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1、《赤壁》中运用的曲笔有哪几层含义 《赤壁》是杜牧的一首咏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尤其巧妙,不是承接上句,去感叹赤壁之战的壮观,也不是直接去赞叹前代英雄人物功业的宏伟,而是假想赤壁之战的另一个结局。这是极妙的曲笔。从中可以体会到这样的含义: 第一,诗人从反面落笔来写,推想如果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则整个历史态势就要发生变化,它强调了这次大战的重要性; 第二,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他对这次大战的历史思考,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间接地描写战争胜负的转换和历史形势的变化,用东吴两个美女受侮辱的命运来暗示东吴失败的结局,生动形象而意味深长; 第三,这两句诗颇有调侃的意味,诗人似乎过于强调东吴取胜的偶然性,周瑜不正是借助东风,才出尽了风头,成为一代风流吗其实,诗人在这里只是曲折地表达出自己那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尽在不言中了; 第四,它似乎还包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意思。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诗的首联叙述了自己被起用以来历经的百般磨难,颔联进一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境遇,颈联则将颔联所表达的意思进一步加以渲染,这样,在前三联充分渲染的基础上,诗人在尾联将诗意推向了高潮。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如果说前三联气氛是悲愤的话,尾联就可谓雄壮;如果说前三联的基调是沉郁的话,尾联就可谓高昂;如果说前三联读来令人怆然生悲的话,尾联则感人肺腑,气贯长虹,催人奋进。 五、小结: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表达了他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赤壁》虽为咏史诗,也是借题发挥,反映出作者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解。 3、《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5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关于诗歌。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师生共同品读诗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2.解题。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曲五首翻译

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曲五首》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参考译文】 谪居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赤壁 【参考译文】 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过零丁洋 【参考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水调歌头 【参考译文】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

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 山坡羊·潼关怀古 【参考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 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è)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25诗词曲五首.doc

.诗词曲五首 25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教案

24.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反复朗

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弊病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读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上一学期,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抱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 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据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合作探讨,解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学生根据课下注解,以及手中所掌握的辅助材料,解读诗句。 (2)交流探讨。 (3)明确: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明确: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4、小结: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组课文教学计划 二次备课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安排了《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练习5。 教材分析: 《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骆驼妈妈到小骆驼到沙漠旅行, 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告诉人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必 须要用辨证的眼光去看。《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形象地写出了水上飞机的 广泛用途,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跟踪台风的卫星》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 人手法讲述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 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默读课文,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安排: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2课时 《水上飞机》 2课时 《跟踪台风的卫星》 2课时 习作5 2课时 练习5 3课时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二次备课课型:讲读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 殊用处。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 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自豪骆驼委屈足够沙漠小溪陷进养料 风沙茫茫贮存俯下身子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 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 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四、精读体验,品味语言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语文8 下】学案:25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5 诗词曲五首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 2.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第一课时 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 1.读准字音 课时要点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烂柯kē人侧畔pàn 长zhǎng精神折戟jǐ寥liáo落 惶huáng恐宫阙què婵chán娟juān绮qǐ户踌chóu躇chú 2.了解作者及背景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与白居易于扬州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2)《赤壁》: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熟读这两首诗,感知内容及主题。 合作探究

一、品读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概述诗意: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2.赏析诗句。 ①“巴山……置身。”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②“怀旧……柯人。”此处作者借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③“沉舟……木春。”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④“今日……精神。”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3.归纳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的教材都有漂亮的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用手摸一摸教材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 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巩固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以“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为主题。通过学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古诗两首》——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内容富于情趣,更能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雷雨》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同时,要注意引导课前课后的积累,比如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学科学,探科学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 四、教法、学法 1、教法: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入境,读中生情,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 2、学法:学生要图文对照,反复诵读,自主探究。用朗读感受人物对话中所揭示的神奇,用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景的喜爱。 五、课时分配 第17课:《古诗两首》2课时 第18课:《雷雨》2课时 写字课1课时 第19课:《最大的“书”》2课时 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语文园地五4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